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呼吸系统疾病的危害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01 10:10:2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呼吸系统疾病的危害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呼吸系统疾病的危害

第1篇

[关键词] 高龄病人;老年呼吸系统疾病;2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a)-0111-0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环境污染程度也不断加重,导致近年来我国患有系统疾病的人数不断增加。经过研究发现,患有较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为高龄病人,呼吸系统的各种疾病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一种的常见病。目前临床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我国老龄病人发病率最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例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具有发病时间较长,不易治愈的特点,能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3]。当前临床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有许多,例如糖皮质激素、抗氧化剂、免疫调节剂、支气管扩张剂等。但是常规诊治的方法并不理想,COPD还伴有呼吸衰竭的症状,病人的呼吸不顺畅及其痛苦,在临床当中使用有创机械诊治病人容易出现呼吸机依赖的情况,而无创机械通气方法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情况。同时近年来又由于我国的生产力大幅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丰富,患有糖尿病的人数也不断增多,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经过调查发现,全有每年有9亿人患有糖尿病,每年由于糖尿病和糖尿病的并发症导致死亡的人数为7 000万人,所以糖尿病 在近年来已经成为危害全球人民生命安全的第一危害疾病。诱发糖尿病的因数有很多,包括不良的因数习惯,先天的遗传因数,后天的药物破坏,强烈的刺激等等,而导致病人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的因数也有很多,包括天气和气温的剧烈变化,外界强烈的刺激,机体内环境距离变化均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4-5]。近几年国外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统计发现,患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疾病的高龄病人中有很多人有糖尿病的病史。同时也发现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导致死亡的人数逐年增加。所以该研究通过收集2015年2月―2015年7月到该院进行治疗患有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50例高龄病人作为研究目标,在选择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50例中青年病人作为对照。整理病人分析两组病人的发病情况,发病原因和疾病分布情况。通过实验分析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龄病人与2型糖尿病疾病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2月―2015年7月到该院进行治疗患有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50例高龄病人作为研究目标,在选择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50例中青年病人作为对照。整理病人分析两组病人的发病情况,发病原因和疾病分布情况。发现探究组病人有50例。所有研究对象年龄在60~83岁之间,所有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73.73±8.91)岁,所有病人的体重在40.12~58.93 kg,平均体重为(51.58±9.25)kg,探究组所有研究对象的学历分别是,中专以下30名研究对象,大专以下12名研究对象,大学以上有8名研究对象,研究组所有病人患病时间在2~17年不等,平均间隔时间为(9.69±3.95)年。对照组病人中有50例研究对象,对照这种研究对象年龄在27~55岁之间,对照组中平均年龄为(41.98±11.92)岁,所有病人的体重在48.12~51.23 kg之间,平均体重为(48.92±4.65)kg,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的学历分别是,中专以下25名研究对象,大专以下19名研究对象,大学以上有6名研究对象,对照组病人患病时间在4~12年不等,平均患病时间长度为(5.4±3.76)年。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严重的心脏疾病,肾脏疾病和肝脏疾病。所有研究对象均满足我国最新出版的第八版内科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判定,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身高,体重,心率脉搏和其他疾病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病人基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实验方法

1.2.1 研究组 收集2015年2月―2015年7月到该院进行治疗患有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50例高龄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在选择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50例中青年患者作为对照。整理患者分析两组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原因和疾病分布情况。针对研究组患者实施调查表法进行调查,再保证采用一对一单独填写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针对不能不识字的患者医护人员帮组患者进行问卷填写。填写完毕后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的联系。

1.2.2 对照组 收集2015年2月―2015年7月到该院进行治疗患有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50例高龄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在选择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50例中青年患者作为对照。整理患者分析两组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原因和疾病分布情况。对照组患者整理患者分析两组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原因和疾病分布情况。针对研究组患者实施调查表法进行调查,再保证采用一对一单独填写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针对不能不识字的患者医护人员帮组患者进行问卷填写。填写完毕后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的联系。

1.3 统计方法

将该实验的所以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18.00 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所有计量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x±s)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所有计数治疗进行t值检验。

2 结果

2.1 呼吸系统疾病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经过发放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发现发现,高龄患者患有不同的呼吸系统疾病的高龄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的人数为46人,两种疾病并发率为92%。对照组患者中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合并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人数为29人,两种疾病的并发率为58%,P

2.2 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情况

对100该研究进行探究分析的研究对象患有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种类进行探究发现,患有呼吸系统感染的人数为34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人数为42人,患有肺癌的人数为12人,其他疾病14例。所以发现呼吸系统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癌是本地区患者患病率较高的几种疾病。

3 讨论

患有较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为高龄患者,呼吸系统的各种疾病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一种的常见病。目前临床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我国老龄患者发病率最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例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具有发病时间较长,不易治愈的特点,能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世界卫生组织经过调查发现,全有每年有9亿人患有糖尿病,每年由于糖尿病和糖尿病的并发症导致死亡的人数为7000万人,所以糖尿病 在近年来已经成为危害全球人民生命安全的第一危害疾病[6-7]。诱发糖尿病的因数有很多,包括不良的因数习惯,先天的遗传因数,后天的药物破坏,强烈的刺激等等,而导致患者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的因数也有很多,包括天气和气温的剧烈变化,外界强烈的刺激,机体内环境距离变化均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近几年国外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统计发现,患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疾病的高龄患者中有很多人有糖尿病的病史。所以本实验对2015年2月―2015年7月到该院进行治疗患有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50名高龄患者作为研究目标,通过实验分析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龄患者与2型糖尿病疾病的相关性。

实验发现,高龄患者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和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综上所述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高龄患者常常合并患有2型糖尿病疾病,在治疗高龄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时应该注意控制患者的血糖。

[参考文献]

[1] 刘琰.老年呼吸系统疾病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S3):60-61.

[2] 赵俊,陈敏,明凯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T细胞免疫状况及免疫干预[J].广东医学,2010(6):747-749.

[3] 李彦芳,沈小梅.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1):1319-1321.

[4] 曾晓丽,汤旭磊,刘晓菊,等.老年呼吸系统疾病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7):3264-3266.

[5] 张化冰,向红丁,杨玉芝,等2型糖尿病患者呼吸及消化系统死因分析十五省市19912005年住院糖尿病患者死因调查[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1,19(9):2529.

[6] 陈萍,兀威.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16(17):58-59.

第2篇

一、概述

猪的呼吸道疾病已成为养猪生产的主要问题,发病率在30% ~ 80%,死亡率5% ~ 30% 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也是养猪疫病防治中十分突出、棘手的问题,在猪的各个日龄段,从母猪、哺乳仔猪、保育仔猪、育肥猪都存在呼吸道疾病的危险。

二、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分类

1. 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支原体肺炎(猪喘气病)、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 、猪链球菌、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肺疫、副猪嗜血杆菌等;

2. 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症、猪伪狂犬病、猪流感、猪瘟等;

3. 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等;

4. 寄生虫性呼吸系统疾病。如由蛔虫、后圆线虫、肺丝虫等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三、症状

各个猪只因病原菌不同,所以症状也不尽相同,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体温升高、眼鼻分泌物增多,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咳嗽、呼吸次数增加,甚至喘气、呼吸困难,重症呈犬坐姿势; 猪只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滞、消瘦、死亡率增高。不少急性病猪在打针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但没有完全康复,生长明显受阻,逐渐成僵猪。剖检症状主要是肺脏病变,呈胰样变、肉样变,间质水肿,纤维素性肺炎。严重者肺脏与胸壁粘连,甚至出现纤维性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

四、呼吸系统疾病的致病因素

1. 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在不同的猪群中可通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空气向不同猪群中传播。引起蓝耳病的病毒可通过传播。有些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支原体和猪呼吸系统冠状病毒等经空气传播。许多气候因素,如风向、风速, 可以促进猪群间疾病的传播扩散。

2. 环境及发病的季节。周边地区有屠宰场及肉食品加工厂,存在呼吸道疾病疫情,对猪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猪舍小环境控制不良,如粉尘大、氨气浓度大于5 0PPM,二氧化碳含量大于0. 2 %等,可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和血液中有害成分增加,导致肺充血、淤血、炎症。饲养密度大、转群等应激因素都会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引起呼吸道炎症。

3. 饲养管理水平。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猪群的饲养管理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在外引猪种有时会引起整个猪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猪舍通风不良、温差大、湿度高、转群或混群应激、非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等,都可能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

五、猪呼吸道疾病的危害

1. 仔猪成活率降低。严重时保育猪死亡率可达60% 以上。

2. 育肥猪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下降,出栏时间延长20 ~ 50 天。

3、母猪流产、死胎,不正常,配种率降低。

六、猪呼吸道疾病难以控制的原因

猪肺炎支原体是定居在猪呼吸道中的一种病原体,可以破坏猪气管黏膜上的纤毛,从而影响了有效免疫清除机制,使猪的抵抗力降低,从而促进续发行感染,导致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发生。支原体无细胞壁,易变形,这一特性决定了该病原容易产生耐药性和疫苗的防疫效果不确切。一些猪场对这一特性不了解,乱用抗生素,用药程序不对,只有控制继发感染,而忽视它的原发性疾病,所以控制效果不理想。

七、综合防控措施

1. 杜绝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坚持自繁自养,谢绝外来人员入内,严禁从发病猪场、地区购进仔猪。

2. 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常规消毒每周1 次,疾病流行期每周2 ~ 3 次;消毒池每周更换2 次,密封环境可以熏蒸消毒。

3. 注意防寒保暖、防贼风,协调通风保暖之间的关系。

第3篇

[关键词] 呼吸;因素

一、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

人们每天吸入含大量细菌的空气以及汽车尾气排出的颗粒、道路扬尘、花粉等组成的颗粒物质,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被人吸入后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可引发许多疾病。颗粒物的暴露可侵害呼吸系统诱发哮喘,细颗粒物可引发心肺疾病降低肺功能。研究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对大鼠肺的毒性的试验结果表明,接受最小粒径颗粒物的大鼠受到了最大的伤害,有病大鼠的肺损伤最严重。即原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对颗粒物的健康效应特别敏感。在国内开展的一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气颗粒物具有负面健康效应。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的扩大导致大气污染,近年来研究表明哮喘、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与大气污染有密切关系。有资料证明,空气中烟尘或二氧化硫超过1000g/m3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显著增多,其他粉尘如二氧化碳、煤尘、棉尘等可刺激支气管黏膜、减损肺清除和自然防御功能,为微生物入侵创造条件。工业发达国家比工业落后国家的肺癌发病率高。尾气是许多大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尾气中可吸入颗粒与气道黏液纤毛清除机制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颗粒与呼吸道症状加重、肺功能下降、肺癌病死率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高有密切联系,研究表明颗粒物被吸入后作为气道炎症反应的刺激诱导因素,引起细胞释放系列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8(IL-8)等启动气道局部炎症反应,并最终造成气道上皮受损。居住环境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重要环境,现代装饰材料的不断出现,室内装饰材料、涂料的广泛使用,室内空气污染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据调查显示居室内新装饰的材料甲醛等超标可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哮喘。

二、吸烟与呼吸系统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报告,全世界每年至少有250万人死于吸烟所致疾病,我国烟草总消耗量占世界首位,61.01%的成年男性和7.04%的女性吸烟。到2025年,世界每年因吸烟致死将达到1000万人,其中我国占200万人。烟雾首先进入呼吸道,长期大量的吸烟使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降低或损害而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故呼吸系统受害最大,在工业发达国家肺癌是吸烟造成死亡的首要疾病,在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人们吸烟造成死亡的首要疾病。

长期的吸烟是造成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哮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卷烟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与促癌物质。通过吸烟,这些物质就可以损害支气管黏膜上皮,最后导致癌症。肺癌与焦油含量有直接关系,而进入体内的焦油含量又与吸烟的数量、每支卷烟吸入口的多少,以及吸进肺部的烟量有关。吸烟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危险度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三、气候因素与呼吸系统疾病

气候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所以气候环境的变化也是最基本最常见的致病原因。气候因素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尤其明显。上呼吸道感染与平均湿度关系最密切;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最低温度关系密切,支气管哮喘及自发性气胸与平均湿度、平均温度关系密切。肺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由于气候变化,作为调节吸入气和气体通道的上呼吸道而言,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外界温度等改变而上呼吸道感染多发。呼吸系统疾病多见于寒冷季节主要是受凉或温度变幅较大,削弱上呼吸道的生理防御机制:冬季一般寒冷干燥,鼻黏膜容易发生皲裂,病毒易于入侵;鼻腔局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一些抵抗病毒的免疫物质,特别是鼻腔内局部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明显减少;气温下降时,鼻腔局部温度也降低从而适合病毒繁殖生长;这都为病毒的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寒冷环境中实验动物经过一个时期,甚至可以看到气管的病理改变,如上皮增生和白细胞浸润。夏秋季节由于空气中花粉密度增高,哮喘的发病率增加。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繁,对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呼吸系统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加之该地区处于高原高寒地带,生活水平低下,气候及生产环境恶劣,医疗卫生条件差,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四、社会人口老龄化与呼吸系统疾病

科学和医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医疗卫生条件的极大改善使人类寿命延长。联合国最近发表的一项报告表明,在2050年前,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人将比现在增加2倍。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日益增长明显,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以上海为例预计2025年老人将达400万,占28%以上。由于老年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极易患呼吸系统疾病,老年人患呼吸系统疾病住院占多数,且COPD、肺癌的发病以中老年为主,其患病率随增龄而上升。

随着年龄增加呼吸系统器官老年化,呼吸道器官发生形态学变化:包括细支气管及肺泡管扩张、胸壁弹性及呼吸肌功能下降;气管、支气管黏膜萎缩;纤毛变型和异常使纤毛运动失调。呼吸系统器官老年化,也加速了原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进展。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增高,该病不仅是老年人最易发生的原发病,也是老年人其它急慢性疾病过程中最常见的继发病,甚至可成为许多老年人疾病致死性的并发症。老年人群中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高发,甚至几种病同发,或者其它系统疾病都可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第4篇

【关键词】 儿科; 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090-03

儿童的免疫力极低,呼吸系统疾病也是儿童易患的疾病,大都是在春季发病,主要症状有咳嗽、喘息、发热、缺氧、呼吸困难等,且大都是急性的,如不及时治疗,对儿童的呼吸系统有极大的危害,甚至会导致幼儿发生哮喘。通过科学的临床治疗,能够使儿童的呼吸系统疾病得到控制,病情得到改善,但是想要彻底康复,临床护理也是非常关键的[1]。本文笔者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不同临床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希冀能够探索出科学、有效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是笔者所在医院2012-2013年接收的200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中男115例,女85例;年龄3个月~7岁;喘息性支气管炎84例,哮喘52例,小儿肺炎35例,咳嗽变异性哮喘11例,急性喉炎18例。笔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男55例,女45例;3个月~6岁,平均(4.7±1.1)岁;喘息性支气管炎35例,哮喘32例,小儿肺炎17例,咳嗽变异性哮喘7例,急性喉炎9例;基础症状评分(4.3±1.2)分[症状评价标准为呼吸困难(指吸频率>35次、发绀、三凹征)记3分,喘息记2分,咳痰或咳嗽或发热(腋温>38 ℃)记1分]。对照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5.1±0.9)岁;喘息性支气管炎49例,哮喘20例,小儿肺炎1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4例,急性喉炎9例;基础症状评分(4.1±0.9)分。两组患者年龄、基础症状评分、病情等各项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了常规检查及诊断,并根据病情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了抗感染、抗病毒等药物的综合治疗,其中抗感染平喘药应用的是普米克令舒和博利康尼,抗感染化痰药是60万U红霉素、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10 mg地塞米松配成的溶液,将5 ml此溶液和1支α-糜蛋白酶进行融合,利用面罩或者喷嘴对儿童进行喷雾,将氧流量调至5~7 ml/min,再利用喷射式的氧雾微粒随儿童呼吸进行呼吸道、肺部,每次进行10 min,2次/d,3~7 d为一疗程[2]。通过相同的治疗方法,保证了两组患者各项条件的相同。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100例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笔者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方式,即对病房进行清理、定期对儿童进行检查等。而对观察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用的是人性化的科学式护理方法,包括环境的护理、语言行为的护理、并发症的护理等,具体如下。

1.3.1 环境护理 为了促进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人员将病房温度控制在8 ℃~20 ℃,而且还定期清理病房,保证病房的空气清新、无烟、无尘,每天都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1次,并对病房进行通风换气[3]。

1.3.2 儿童呼吸道护理 儿童呼吸道护理就是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根据患者病情对其采用相应的,并及时清理儿童口鼻内的分泌物,保持儿童呼吸系统的通畅,减少他们的呼吸困难状况[4]。

1.3.3 心理护理 除了做好常规护理外,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人员还主动与儿童进行沟通,即使是幼儿,他们也主动与其进行肢体上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感情,使其能够配合医务工作者的护理工作[5]。

1.3.4 并发症护理 儿童的呼吸系统非常脆弱,稍一疏忽可能就会导致病情的加重,或者病情的转移,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人员还定期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并发症的检查,确保病情的稳定,一旦发现病情加重、病情转移,立即请医生诊断,保证了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进程。

1.4 观察指标

经在院治疗期间的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在相同的治疗方案下,采用科学人性化护理方案的观察组住院时间(4.8±1.6)d,对照组住院时间(6.6±2.1)d,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在所有入组接受相同治疗的患儿中,共有22例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如过敏性喉头水肿、痰液阻塞、呼吸窘迫等),其中观察组仅2例(2%),对照组20例(2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本次分析研究发现,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规护理无论在专业技术、技能方面都逊色于人性化的护理方法,人性化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技巧更加巧妙,对儿童能够进行更全面的护理,保证儿童呼吸系统不被感染,此外,人性化的护理方式还能够有效加强护理人员对幼儿患者的心理、病情的了解,更有利于消除儿童抵制治疗的情绪,使其乐于接受治疗,从而加快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进程[6]。本次研究,笔者所在医院对两组患者采用的都是相同的治疗方法,只是护理方式不同,但是却导致了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的不同,由此可见,人性化、科学的护理方式能够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提供更好的恢复环境,而且人性化的服务能够使幼儿、儿童不惧怕护理人员,能够消除他们的抵制情绪,使他们配合治疗,因而就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缩短了康复时间。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以及人们护理意识的提高,人性化护理方式已经成为当前最受欢迎的护理方式,它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术前、术中、术后都能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安抚,最大化地满足了患者的情感、心理、生理需求,而且特别注意护理的细节,丰富了护理内容,使医务护理人员与患者的距离大大缩短,增强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亲切感,减少了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护理理念和护理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促进患者手术的成功、缩短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儿童的呼吸系统极为脆弱,导致儿童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概率大大提高,近几年来,我国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但由于儿童本身自制能力、护理能力的缺乏,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康复起来比较慢,而且稍不注意就会引发并发症,从而为治疗带来更大的威胁,因此,加强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是非常关键的,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能够有效地加快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进程,而且能够大大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在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7]。通过此次研究,笔者所在医院专家也发现,常规护理方法虽然也能为儿童提供清洁的护理环境,但在一些护理细节上还是比较欠缺的,例如儿童不配合、护理不细致导致儿童呼吸道感染等,而人性化、科学化的护理方式就弥补了常规护理的这一缺陷,它能够更加细致地为患者服务,能够想患者所想、忧患者所忧,更好地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服务,从而大大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减少了儿童呼吸道发生感染的情况,而且能够促使医务人员与儿童建立良好感情,避免儿童不配合的情况[8]。

总而言之,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中,人性化、科学化的护理方式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观察要点,能够在护理环境、护理语言、并发症护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实施系统化的程序护理,有效提高了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质量,缩短了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进程,值得在医学领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华,杜晓娟,林丽渊,等.中国人哮喘易感性与染色体5q31~33区连锁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9,52(12):65-66.

[2]李华强.小儿哮喘发病机理和治疗展望[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0,23(4):47-48.

[3]江沁波,刘玺诚,高红,等.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诊治婴幼儿肺疾患25例临床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2010,53(6):36-37.

[4]赵顺英.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2(5):347-348.

[5]赵顺英.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2(11):87-88.

[6]罗征秀,刘恩梅,李渠北,等.婴幼儿反复持续吼喘58例病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1,52(5):65-66.

[7]邓江红,姚开虎,胡惠丽.新生儿脯炎死亡病例中B组链球菌的检测[J].中华儿科杂志,2010,53(1):77-78.

第5篇

关键词 住院病人 疾病构成 位次

资料与方法

以2002~2005年近4年住院病人疾病分类年报为依据,报表疾病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为分类原则进行编码,数据经Excel处理。

结 果

2002年总出院人数5414人次,2003年总出院人数7193人次,2004年总出院为数7696人次,2005年总出院人数 8421人次,以保证数据准确可靠(见表1)。

讨 论

呼吸系统疾病一直高居首位,约占23.36%,病人数由2002年1483人增加到2005年1797人,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呼吸系统依次为上感、肺炎、支气管炎。肺炎和慢性支气管感染及并发症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与本地气候条件和环境污染有关,再者吸烟既危害健康又污染环境,也是诱发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因素。应加强医疗保健宣传,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主张预防接种,同时加强体格锻炼,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戒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损伤中毒和外因的后果位居第二,人数增加构成比由2002年的16.18%上升到2005年16.21%,变化不是很大。应加强交通安全意识的宣传,制定措施。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2002年病人数为742人构成比为13.71%,而2005年达到1177人构成比为13.98%,有逐年上长趋势,并于2005年上升至居于第3位,说明消化系统疾患对人们的危害越来越严重,这主要与人们的饮食习惯、不良生活相关。其中阑尾炎、胆囊胆石症是该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应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舒畅安静,对预防消化系统疾病是有益的。

循环系统疾病,由2002年的369人上升至2005年的827人,且构成比也由2002年的6.82%上升至2005年的9.82%。其上升幅度是最大的,我们应高度重视。其疾病依次为脑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且趋于年轻化。

第6篇

【关键词】 住院患者; 疾病构成; 疾病顺位

中图分类号 R1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9-0136-02

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育、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大型煤矿企业工伤定点医院。为充分了解本院疾病谱的构成变化,合理调配人力、设备、床位,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为医院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笔者对本院6年前十位疾病构成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本院2007-2012年出院患者疾病分类报表,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分类,第一诊断进行编码,资料完整、准确、真实。详见表1。

2 分析结果

从表1看出,本院住院患者逐年增长较快,定基增长速度为92.57%,说明这几年本院的管理和技术服务水平提高较大,地区患者逐年增加,医院飞速发展。

2.1 前十位疾病

2007-2012年6年总计出院患者70 600人次,其中前10位患者为62 177人次,占出院患者的88.06%。居首位的是损伤和中毒,总计14 510例,占住院患者总数的20.55%;其次是循环系统疾病,总计8754例,占总数的12.45%;第三位是呼吸系统疾病,总计8295例,占总数的11.75%;第四位是消化系统疾病,总计5963例,占总数的8.45%;第五位是肿瘤,总计5458例,占总数7.73%;第六位~十位依次是影响健康状态,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病,分别占住院总数的7.36%、6.77%、6.39%、3.53%、3.13%。通过分析看出本院前十位疾病占较大比例,故要提高前十位疾病的诊治水平,建立和完善慢性病宣传防治工作。

2.2 顺位变化

从表1中看出,2007-2012年出院患者构成为损伤和中毒居第一位,循环系统疾病由2007年的第三位升到第二位,并保持不变;消化系统疾病2010和2011年有所变化,但一直在4~6位交替;泌尿系统疾病由前四年的第8位上升到2012年第5位;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由2007~2009的第5`6位降到第8位;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病变化不大。

3 讨论

损伤和中毒居首位,因本院是国家大型煤矿企业医院,在创伤急救技术上是本地区带头人,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完善和锤炼,建立有严密的创伤急救组织和完善的创伤急救预案。骨科、颅脑外科和烧伤是本院的重点科室,且技术服务水平居该地区之首,所以周边的创伤患者就诊较多。损伤和中毒疾病的住院人数中,以骨折、颅内损伤、烧伤为主,且根据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编码得知,交通事故和意外跌伤较多。因其以危害健康人群为主,突发性强,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损失,建议提高交通管理,强调安全施工和安全生产,加强各种安全防护措施,提高人们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1]。

循环系统疾病跃居第二位,以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为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营养过剩、缺乏运动、压力大等原因,使循环系统疾病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使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院要针对性的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加强对心脑血管病的诊治工作。

呼吸系统疾病居第三位,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较多。由于本地区工业经济发展过快,城市环境污染、吸烟、汽车尾气大量排放,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居高不下。因此,本地区要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生存环境,提高人群免疫力和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减少感染机会。本院要加强相关科室技术诊治水平,提高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工作[2]。

消化系统疾病居第四位,其病种主要是胆结石和胆囊炎、阑尾疾病、肝疾病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不合理,暴饮暴食、喜食辛辣,使消化系统发病率居高不下。要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科学饮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诱发因素。

肿瘤居第五位,以食管、胃、肺恶性肿瘤和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为主,这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源严重污染,农药化肥大剂量使用,以及各种心理压力、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医院应努力提高肿瘤的诊治水平,积极开展肿瘤普查工作,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加强对恶性肿瘤的预防、保健宣传工作,增强人们的防病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3]。

参考文献

[1]郭炜玮.2004-2006年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7,14(4):369-370.

[2]杨仁霞.2005-2009年我院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分析[J].中国病案,2010,11(11):31-32.

第7篇

【关键词】二手烟草烟雾;危害;无烟立法

二手烟草烟雾,是指由吸烟者在吸烟过程中呼出的主流烟雾和烟草制品燃烧时散发出的侧流烟雾所组成的混合物。二手烟暴露是指在二手烟的环境中吸入或接触二手烟草烟雾,又称为被动吸烟。《2010年美国卫生总监报告》指出:二手烟草烟雾中含有7000多种化学物质和化合物,其中至少有250种是有毒物质,至少70种是致癌物质,包括苯并蒽、N-亚硝胺、苯等。另外,二手烟草烟雾中还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含硫气体等多种有害成分。当空气受到烟草烟雾污染,特别是在室内环境中,所有身处其中的人都将吸入二手烟草烟雾,受到危害。

1二手烟草烟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二手烟暴露所吸入的烟草烟雾与吸烟者吸入的主流烟雾相比,其化学成分及各成分浓度有所不同。一些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的化学成分在二手烟中的含量甚至要高于主流烟雾,其中一氧化碳、烟碱和强致癌性的苯并芘、亚硝胺的含量分别为主流烟雾含量的5倍、3倍、4倍、50倍。二手烟暴露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大量证据表明,二手烟暴露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生殖和发育异常及儿童各种疾病、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等。

2二手烟草烟雾对呼吸系统的危害

二手烟暴露会引起鼻部刺激症状和呼吸道症状,导致正常人肺功能下降,并可增加患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概率[1]。研究发现,工作场所二手烟暴露与经常感冒、咳嗽、咳痰、喉部不适等呼吸道症状密切相关,且每项症状的严重程度随二手烟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哮喘与二手烟暴露也是密切相关,调查发现,在过去一年中有二手烟暴露的非吸烟者患哮喘的风险是无暴露者的1.39倍,并且随暴露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慢阻肺的主要特征为不完全可逆性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研究发现,长期高暴露水平的非吸烟者发生慢阻肺的风险是短期高暴露者的1.48倍,家中吸烟者越多,患慢阻肺死亡的风险也越高。

3二手烟草烟雾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危害

二手烟暴露会导致冠心病、脑卒中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二手烟草烟雾会损坏血管,增加血液黏稠度,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增加成人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危险。在非吸烟者中,二手烟暴露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是无暴露者的1.27倍,且风险随着二手烟暴露量的增加而加大。何耀等在我国的调查研究显示,在工作环境及家庭中,经常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的非吸烟女性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非吸烟女性,可使患冠心病的概率增加25%~30%[2]。另外,二手烟暴露可使非吸烟者患中风的概率提高82%。

4二手烟草烟雾对女性和儿童的危害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二手烟暴露可导致女性受孕能力下降和孕妇早产,对新生儿可导致婴儿出生体重降低、婴儿猝死综合征、先天畸形等疾病。二手烟暴露可以影响到自胎儿到儿童的各个时期,可导致儿童支气管哮喘、肺功能减低、体格发育不良、中耳炎、儿童恶性肿瘤等疾病。父母为吸烟者其子女在儿童期呼吸道症状和肺功能的改变明显高于非吸烟者的子女[3]。

5二手烟草烟雾与癌症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就做了大量关于二手烟草烟雾与肺癌关系的研究。2006年《美国卫生总监报告》指出,在工作场所经常吸入二手烟草烟雾的非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是其他无暴露者的1.22倍。国内的研究分析显示经常在二手烟暴露环境中的非吸烟者发生肺癌的风险增加,每日被动吸烟≥20支、工作环境中二手烟暴露均可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此外,长期暴露于二手烟草烟雾的人还可导致乳腺癌、鼻窦癌和膀胱癌[4]等其他恶性肿瘤。

6公共场所无烟立法能有效减少二手烟草烟雾危害

二手烟草烟雾的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全球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也侵犯了非吸烟者的健康权利,因此,消除二手烟草烟雾危害已经成为全球趋势。研究发现,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室内工作场所无论是加装排风扇、空调还是其他装置,甚至是设置吸烟室或吸烟楼层,都无法避免人们吸入二手烟[5],而唯一有效能够避免的方法,就是通过无烟立法在室内公共场所内完全禁烟。大量国际经验表明,实施无烟化政策后,可使人群二手烟暴露水平降低40%,高暴露场所甚至可降低80%~90%,继而人群呼吸系统症状也会很快减少。在苏格兰,酒吧工作人员在无烟立法生效后3个月内报告呼吸系统症状减少了26%,本身患有哮喘者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1]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The Health Consequences of Involuntary Smoking. A Report of the Surgeon General[S]. Washington, DC: Superintendent of Documents,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06.

[2]Law MR. 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exposure and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an evaluation of the evidence[J].BMJ,1997,315: 973-980.

[3]牛静萍,丁国武,李蝾.被动吸烟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3,18(12):741-743.

第8篇

本文对我院2007-2010年4年间住院的1883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来源及统计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病案统计科2007-2010年住院病人年报表,国际疾病分类报表,均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原则,对死亡病例的主要原因、性别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死亡率 4年住院病人死亡率情况,见表1

表12007-2010年住院人次、死亡人数统计

由表1可以看出,4年间我院共收治患者49180人次,死亡1883例,死亡率为3.83%。年死亡率最高为4.17%,最低为3.61%。经X2检验(X2=4.62,p>0.05),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住院患者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

2.2 住院死亡病人性别构成,见表2

表2 2007-2010年医院住院死亡病人性别构成比

由表2可知,4年间住院病人死亡构成中,每一年度男性死亡人数明显高于女性,男性占53.16%,女性占46.84%。

2.3 住院病人死亡原因构成,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循环系统疾病死因排在首位,其次为呼吸系统、肿瘤、损伤中毒。

3 讨论

3.1 我院是鹤岗地区最大的三级综合性医院,患者死亡情况统计在本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的死亡率和死亡原因调查最新报告显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占死亡总数90.21%。黑龙江冬季漫长寒冷,居民喜好饮烈酒,食高盐、高脂肪的习惯,这些无疑成了脑血管病死亡率居高的原因。根据以上资料表明,鹤岗地区居民死亡原因基本与全省死亡原因相同,呼吸系统取代肿瘤排在第二位,说明鹤岗的空气质量急需进一步改善。由于本地区属于煤炭工业城市,地处丘陵地带,冬季气压低,空气质量落后于全省水平,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3.2 住院死亡性别构成,男性死亡人数明显高于女性,说明男性在社会活动中,从事危险性行业、高负荷行业较多,承担来自家庭、社会各方面压力较大,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身体健康水平下降,吸烟可导致血管脆性增加,喝酒会诱发一些疾病等等。因此要注意关爱男性健康,严格危险性职业各项操作规程,改善工作环境,有助于降低男性病死率。

3.3 住院死因构成,循环系统疾病位于死因第一位,疾病控制部门每次调查都是如此。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的第一杀手,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预防知识宣传,调整营养结构,注意饮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蔬菜瓜果等食物要洗净再吃,防止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都会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

医疗单位应针对疾病谱情况,努力提高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环保等部门努力改善环境质量,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规律,疾病控制部门加大预防知识的宣传,加强防病、控病工作,这些都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降低此类疾病的死亡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最有效的手段。

第9篇

【关键词】 住院死亡病人 死因 统计分析

徐汇区中心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现有开放床位726张,现将徐汇区中心医院近5年的住院死亡病案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死亡率高的疾病,以提高人们预防疾病的意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来源于我院2003~2007年住院病人中的死亡登记、统计报表以及死亡病案。

1.2 方法 按照ICD-10国际疾病分类进行统计,诊断则以第一诊断进行分类和归并[1]。

2 结果

2.1 死亡人数及病死率 在2003~2007年中,共计住院病人53956例,其中死亡病人为1675例,病死率为3.1%,各年度死亡情况见表1。

2.2 性别情况 在1675例死亡病人中,男959例,占57.25%,女716例,占42.75%,男女性别之比为1.34:1。

2.3 年龄结构 住院死亡病人中年龄最大的为100岁,最小的为15岁,70岁以上的死亡病人为1243人,占74.21%,各年龄段死亡人数及构成见表2。表1 2003~2007年住院死亡病人病死率表2 2003~2007年住院死亡病人年龄构成

2.4 死亡病人的死因构成 在死亡病例中,因罹患肿瘤而死亡的人数位居各类疾病系统死亡之首,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其构成情况见表3。表3 2003~2007年住院死亡病人的死因构成

3 讨论与建议

在2003~2007年5年间,我院的出院病人呈逐年上升趋势,住院病人死亡率总体是呈下降的趋势,说明我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总体医疗质量是上升的。

在住院死亡病例中,男性明显大于女性,这一结果与国内报道一致[2~4]。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男性所承受的生存压力和心理压力都比较大,易于形成不良的习惯和嗜好,因此要做好心理疏导,缓解和释放心理压力,培养自我保健意识,做到疾病早预防、早医治,也有利于降低男性的死亡率。

在死亡病例的年龄构成中,70岁以上的死亡率占了74.21%,成为死亡人数的主要构成,我国已迈入老年型社会,因此加强老年疾病的防治,积极开展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也是今后卫生工作发展的重点之一。

根据死因疾病系统的构成情况显示,恶性肿瘤居死因顺位的首位。说明恶性肿瘤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在恶性肿瘤中,肺癌居第一位,这是由于我院在治疗肺癌上具有特色,而这部分病人多是高龄晚期患者,生存期较短。所以在目前尚不能治愈恶性肿瘤的情况下,重视对恶性肿瘤的早发现、早治疗有助于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以及降低恶性肿瘤的死亡率。

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分别位于第二和第三位,说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疾病依然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比如慢性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病等。其病因与环境污染严重、少运动、高脂肪的饮食、工作压力大等有关,针对这些疾病,除了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减少污染,抑制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宇红,冯家琳,王辉,等.1993~2002年某院住院病人死因分析.中国医院统计,2004,11(3):231-232.

2 柏金喜,陈雅珍.2219例住院死亡病例死因分析.中国医院统计,2004,21(1):41-4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