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01 11:50:1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

第1篇

关键词: 工业企业;管线综合;设计方法;

1.前言

工业企业的总平面设计中,除了对各个建筑物、道路、铁路、皮带廊等建构筑物进行布置外,还必须对各种工程管线进行综合布置,其布置的繁简程度取决于管线的种类和多少。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和产生的大部分液态、气态物质和一部分粉状固态物质,往往是采用管道输送,这些管线不仅性质、用途、管径、管材、输送压力等各不相同。而且对布置各有不同的要求,同时,由于各种管线的布置系统、路由、敷设方式、架设高度、埋设深度不一样,它们在平面和竖向上的相互关系又是错综复杂的,所以,工业企业总平面要比民用建筑总平面的管线种类要多些,管线综合布置也就相对复杂一点。

由于工程管线综合设计涉及的专业类别多、接口多、受制因素多,向来就是总平面设计的一个难点,以下就结合自己的一点经验,对工业企业管线综合设计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2.管线综合设计方法

2.1明确管线综合的设计原则:

(1) 从整体出发,结合规划容量,统一安排,流程合理,便于检修。使各种管线在平面和立面上相互协调、合理交叉。生产性管线不宜穿越预留扩建用地。

(2) 综合考虑各种管线的特性、用途、敷设条件、相互连接及彼此之间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选择合理经济的敷设方式和路径,使线路短捷、适当集中。

(3) 管线走向尽量顺直,平行于道路、建筑物的轴线;干管尽量靠近用户及支管多的一侧。

(4) 管线之间及管线与道路、铁路尽量减少交叉,需交叉时,一般宜为直角交叉或按工艺要求的交叉角度交叉。

(5) 改建或扩建工程中新增加的管线一般应不影响原有管线的使用,并应考虑施工要求及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

(6) 各种管线、管沟、管架在布置中产生矛盾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处理:

a.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

b.有压力的让自流的。

c.柔性的让刚性的。

d.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

e.新建的让原有的。

f.检修少的让检修多的。

g.临时的让永久的。

2.2按各种管线的功能特性、介质特性、敷设方式进行列表分类:

a.一般厂区管线按功能特性大致分为上水管、下水管、补给水管、热力管、暖气管、供油管、压缩空气管、电力电缆、各种保护气体管等;

b.按介质特性分为压力管和无压力(自流)管;

c.按敷设方式分为地下敷设和地上敷设;而地下敷设又分为直埋敷设和管沟敷设,地上敷设又分为墙架式和支架式等几种方式.

我们了解了工程管线的各种分类,我们可以通过收集到的各专业所提供的工程管线相关资料,对管线综合涉及到的所有工程管线按功能特性、介质特性、敷设方式进行列表分类,通过这个步骤,这将会对我们下一步确定规划工程管线走向及敷设平面位置时起到很好的指导意义,列表举例如表1所示。

表1 某建材企业室外管线列表

管线名称

管线规格

敷设方式

介质特性

供水管(生产、消防、循环)

DN100--DN250

直埋

压力管

排水管(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等)

DN100--DN250

直埋

无压力管

采暖管

DN80

直埋

压力管

压缩空气管

DN80

架空

---

重油管

φ108

架空

---

电缆沟

宽0.8―1m

---

---

雨水明沟

宽0.4―0.6m

---

无压力流

氮气管

φ159

架空

---

氢气管

φ108

架空

---

天然气管

φ273

直埋

---

2.3根据工业企业室外管线列表做管线综合走向及敷设位置规划:

由于管线综合涉及较多的专业,所以这一步骤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各专业设计时没有按照整体规划来考虑,均按照自己专业方便来布置各种管线,那最终将导致管线综合时产生各种矛盾,最终引起设计返工,所以,在施工图设计开始之前,应积极同所涉及的各专业进行协商探讨,合理的做好管线的走向。

在做管线整体走向及位置规划时,我们可以参考上一步中做出的管线种类列表,埋地布置的管线中优先布置体量较大的管线,如表1中的电缆沟和雨水明沟等,然后再考虑布置各种体量较小的管线;架空管线布置时应根据表2的要求,尽量考虑共用管架,如表1中的压缩空气管、氮气管和氢气管就可以共用一个管架,管架应躲开埋地管线布置的范围,在可能的情况下埋地管线和架空管线应分别布置在道路两侧,以免互相影响。

表2 不宜共架敷设的管线

管线名称

不宜共架的管线

附注

氧气管

燃油管、乙炔管、导电线路

氧气管必须与燃油管共架时,宜布置在燃油管上面,且间距不小于0.5m

煤气、乙炔等可燃气体管

导电线路

热力管

汽油、苯类等易挥发的易燃物质管道

必须共架时,热力管道应敷设在这些管道上面

酸、碱等强腐蚀性管

各种金属管、电缆

必须共架时,酸、碱管应放在金属管、电缆的下层

通讯线

电力线路

通讯线尽量不与电力线共杆,如与1-10KV电力线共杆时间距不应小于2.5m

2.4重点处理各种管线交叉节点:

总的来说,管线综合设计的目的就是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合理布置各种管线平面和竖向位置,使其既满足各专业管线的功能需求,又不会现场施工时产生冲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管线综合设计除了根据各专业所提供的相关资料确定各管线的平面位置外,还要重点处理好各种管线交叉节点的竖向标高关系。

由于厂区管线种类繁多,其相互交叉节点也很多,设计时当然不能每个节点都一一处理,所以我们就重点处理那些截面较大的管线,尤其是那些对标高要求比较敏感的无压力流管线之间交叉节点,如污水管、雨水管或者排水明沟与各种管线交叉的节点。

设计时为了方便起见,我们一般对要处理的节点进行编号,然后对其进行列表,要在表格中标出相互交叉管线的标高和两者之间的垂直净距,如果两者之间有冲突的话,这样就一目了然,方便各专业之间相互协商处理,具体做法如表3所示。

表3 节点处理列表

节点编号

1

2

3

室外地坪标高(m)

9.70

9.70

9.50

上部

管线

管线名称

污水管

污水管

电缆沟

管径或截面(mm)

DN250

DN250

0.8x1.0

管底标高(m)

8.90

8.60

8.40

下部

管线

管线名称

给水管

天然气管

污水管

管径或截面(mm)

DN200

DN273

DN250

管底标高(m)

8.40

8.00

7.80

垂直净距(m)

0.3

0.327

0.35

3.结束语

总的来说,管线综合设计是一项繁琐的工作,为了将这些错综复杂、要求不同的管线统筹安排,合理组织好各种管线的路由,协调好管线之间、管线与其他设施之间在平面和竖向的相互关系,设计者必须详细了解各管线的用户和特性,熟悉管线布置的技术原则和要求,并通过综合分析,密切磋商和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比较,才能真正做好这项工作,才能最终使得管线布置既符合安全、防火、卫生等规定和满足施工、检修的要求,又力求管线顺直、短捷、投资最省、占地最少。

参考文献

1《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 50187-2012

2 王炳坤 编《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12

3 雷 明 编著《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

陕西;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5

第2篇

关键词:工业企业 总平面布置 竖向设计 场地平整 土方计算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工业企业竖向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和改造地形,选择合理的竖向设计形式,确定场地的最佳设计标高。竖向设计作为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在节约土地、防洪排涝、加快建设进度和节省投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从竖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方面剖析工业企业的竖向设计。

1.项目基本概况某危化品集散中心项目位于粤北地区,用地范围呈带状,东西方向长度约为1300m,南北方向约350m。场地现状地形高差起伏很大,整体呈现中部偏西高两侧低,基地西面、东面部分为小块农田和菜地,中部主要为山坡林地和荒地,区内现状高差约80m。总平面布置时结合竖向设计,经多方案必选,最终确定布置如下图。

图1 总平面布置图

2.项目的竖向设计结合该总平面布置图,针对项目现状,减少土石方工程量,竖向设计形式采取台阶式布置较合理。结合本项目特点,将厂区分成三大部分:20座甲类仓库布置在同一个台阶;8座丙类仓库布置在同一个台阶;厂前区、罐区、汽车装卸区、装桶区及污水处理位于同一个台阶。台阶之间的高差为3.0m。每个台阶采用北高南低平坡式(即连续方式)布置,坡度不小于0.2%。厂区边界的填挖高度均控制在12m以内,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自然放坡、挡土墙或者两者结合的方式连接。两相邻台阶的连接采用自然放坡的方法为主,局部受用地条件的限制采用挡土墙加固边坡的方法。该项目采用台阶式布置比采用平坡式布置减少了30%的土方量,大大减低的场地平整费用。从功能上讲,这样的竖向设计基本满足了使用要求,但是台阶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的影响,厂内局部道路坡度较大,并增加了重力流管网的设计难度。进一步体现了竖向设计需进行多方案比较,择优选择的原则。

3. 竖向设计3.1竖向设计的要求

(1)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中有关竖向规划和工业区总体布置的要求;

工业企业竖向设计是把工业企业建设场地的自然地形加以改造利用,使之符合建厂条件。其与城镇规划、工业区总体布置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要统一考虑,符合上位规划的要求。

(2)满足厂区总平面布置对竖向设计的要求;

不同性质的厂区对场地高程要求也不同,如物流仓储中心:为了满足大的运输量要求,一般需设置装卸站台;汽车装卸站台高度宜采用0.8m~1.5m;而且场地平整度要求较高,既要求满足生产运输的要求,又有利于美观。对于选矿厂,为了方便物料的运输,将原矿、粗破碎、中破碎、细破碎至粉矿仓的破碎工艺过程最好是布置在45°的坡地上,并采用阶梯布置。

(3)满足安全要求场地在进行竖向设计之前,首先要对场地区域进行分析,根据建厂规模及重要性,确定合理的防洪水标准,根据洪水位确定场地最低设计标高,使场地不受受洪水、潮水、内涝水等威胁。(4)节约土石方工程量竖向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确定合理的竖向布置形式;合理地确定场地标高、建筑物室内外设计标高、道路及绿化标高等,力求土石方工程量最小,填、挖方量接衡。(5)符合地形地质条件平坦地区建厂,建构筑物布置宜与地形等高线稍成角度,以利于排水;山坡地区建厂,建、构筑物长轴宜平行于等高线布置,以减少土石方和基础深度,便于运输,同时应避免贴山过近,以减少削坡及挡土墙、护坡工程,防止产生滑坡、塌方。

(6)与现有场地及建筑物、构筑物、铁路、道路等的标高相协调

改建、扩建工程应充分考虑现有场地条件及建、构筑物的标高关系,做到新建的建、构筑物与现有的建、构筑物、道路、铁路等标高相协调,避免出现较大的高差,影响工艺流程的顺畅及运输的合理性。

(7)分期建设的工程,应注意近远期的竖向设计相协调

对于分期建设的工程,不能只考虑近期的竖向设计而不考虑远期的竖向设计,导致近远期竖向设计出现较大的偏差。

(8)应与厂区景观相协调

竖向设计还要兼顾厂容的美观,应与厂区的整体景观相协调,尽量避免出现不规则的高低错落布置及杂乱无章的高差。

3.2 竖向设计内容竖向设计内容包括确定竖向布置形式;场地平整;进行土方计算和土方平衡;确定场地、建构筑物、铁路及道路的标高;确定场地排水方式;。(1)确定竖向布置形式

竖向布置形式通常分为三种,平坡式、阶梯式和混合式。竖向布置形式应按照自然地形坡度、厂区面积,建构筑物大小及基础埋设深度、生产工艺、运输方式和运输技术条件、建构筑物密集程度、管线敷设、施工方法等因素进行选择。

自然地形坡度不大于2%时;场地自然地形坡度在3%-4%之间,且场地宽度较小时;厂区面积较小时;运输线路及管道密集时;建构筑物密集时大;对美化设施要求高等情况时宜采用平坡式布置。自然地面坡度大于2%时或自然地形坡度有缓有陡时宜采用阶梯式或混合式布置。平坡式布置有利于运输线路的布置和厂区的环境美化,但往往土石方工程量较大,场地排雨水条件较差;阶梯式布置有利于利用地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有利于场地排雨水。两种竖向布置形式,各有利弊,在具体的工程设计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经济、合理的布置方式。

(2)场地平整场地平整的依据是场地的平土标高,所以确定场地的平土标高是关键。平土标高需要结合场地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确定。若厂区沿江、河、湖、海建厂则要能满足场地不受洪水威胁,且能使厂区雨水迅速排除,场地标高应高于计算洪水位0.5m及以上,或者采取筑堤防洪,并使堤顶标高高于计算洪水位0.5m及以上。若山区建厂则要满足防洪排洪设计,因地制宜统筹安排,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保护山坡植被,避免水土流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同时应满足厂内外道路运输的顺利衔接,满足排水,还要高于地下水位。在满足以上基础的条件下,考虑基槽余土对土石方量的影响,并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力求填.挖平衡。场地平整的方式可分为连续式平土和重点式平土,具体项目结合实际情况择优选择。

(3)进行土方计算和土方平衡

场地平土标高确定后,便可以进行土方计算。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方格网法、断面法、整体计算法、查表法、一点法等。土方计算一般需要进行多次试算,不断调整,才能做出最优的土方量,达到土方基本平衡。

另外,土方平衡除了考虑场地平土本身的填挖方外,还需要考虑建构筑物、机械设备等的基础余土量,地下工程、铁路、道路、管线地沟等的余土量,土壤松散系数等。

(4)确定场地、建构筑物、铁路及道路的标高场地平整时已对场地的土石方工程量进行了粗平土的计算,其成果即作为场地、建构筑物、铁路及道路竖向设计的依据。在粗平土的基础上确定厂区出入口道路标高、铁路接轨标高等控制点标高,进而根据粗平标高及排水坡度要求确定厂内道路的设计标高;然后根据厂内道路设计标高,并结合道路的横断面型式(公路型、城市型)确定各建构筑物室外设计标高;根据建构筑物室外设计标高确定建构筑物室内设计标高。一般生产及辅助生产建筑物室内地坪与室外地坪设计标高的高差可为0.15~0.3m;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实施的高差可为0.3~0.45m。为了使建筑物周场地及建筑物屋面雨水顺利排入到道路上,建筑物室外地坪与道路路缘石顶之间的坡度不宜小于0.5%。

(5)确定场地排水方式

场地排雨水方式分为自然排水方式、明沟排水方式和暗管排水方式。场地排雨水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工厂的性质、工程管线、运输线路和建筑密度、地形和工程地质条件、道路型式及环境卫生要求等因素,并结合工厂所在地区的排雨水方式,合理地选择。工业企业应清污分流,并有完整、有效的雨水排水系统,并应与厂外排雨水系统相衔接,不得任意排泄至厂外,不得对其他工程实施或农田造成危害。考虑到厂容的美观,一般宜采用暗管排水。

4.结语

竖向设计和总平面布置是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它们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应与总平面布置同时开展。两者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使工业企业总图设计达到最优。

参考文献:

1.GB 50187-201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S].

2.GB 50489-2009,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

第3篇

关键词:化工企业;厂区道路;道路设计

随着社会改革不断深化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为了满足化工企业运输、安全、生产、生活等要求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国家有关部门了许多与化工企业厂区道路设计有关的标准与规范,对厂区道路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结合常见问题提出比较科学合理的解决思路,为今后化工企业厂区道路的设计工作提供依据与参考。

1厂区道路平面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化工企业厂区道路设计是化工企业运输设计的一部分,我国大部分化工企业主要靠汽车运输,这也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部分集中规划的工业园区以及沿河沿海的化工企业的运输方式还有水路运输、铁路运输、管道运输和栈桥运输。在化工企业厂内道路设计中,首先要了解当地运输系统的现状与规划以及当地自然条件与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选择能适应生产要求、投资省、运营费低、效率高、连续性强和安全可靠的运输方式。然后根据货物性质、流向、年运输量、到发作业条件(若场区地形起伏较大,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还应该结合竖向设计),进行厂区道路的平面设计,要做到运行顺畅、布局合理、避免货物流向的迂回和折返,使厂内外运输、装卸、储存形成一个完整的运输体系。

1.1厂区道路分类

按使用频率由高到低,厂区道路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道和车间引道。其中,依据GBJ22—198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主干道的定义为连接厂区主要出入口的道路或交通运输繁忙的全厂性主要道路[1]。在其他相关规范中对主干道的定义也基本参考此规范。在设计工作中,考虑到厂区平面布置的美观和设计的简便,经常把环厂道路看作主干道,一个大型化工企业的环厂道路宽度一般要求为12m。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大部分环厂道路的使用频率并不高,只是作为临时的物料运输通道和消防通道。在这样的情况下12m的宽度过于浪费,不符合目前国家提出的合理利用工业用地原则。同时,依据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其他相关设计规范,主干道与周围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建构筑物的间距要求比其他种类道路与有危险性的建构筑物的间距要求要高很多,对厂区建构筑物的平面布置要求很高,这也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2]。在设计工作中,应该结合厂区将来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预先明确主干道和次干道的范围,合理安排道路宽度,不能将厂区的环厂道路全部看作主干道。

1.2道路交叉口路面内边缘转弯半径

交叉口路面内边缘转弯半径与按使用频率划分的道路类别有关,在GB50489—2009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及其他相关规范中均有类似的规定。要注意的是道路内边缘转弯半径最小为6m,而且应以3m递增,除特殊情况外,最好不要出现7m或8m这样的半径[3]。依据最新的GB50984—2014石油化工工厂布置设计规范,供消防车通行的道路路面内缘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2m[4],比以往的规范更加严格,这是为了适应近几年来工业区消防车大型化的趋势。由于厂区内规划的道路都应满足作为消防道路的要求,因此笔者建议在设计过程中除单独的人行道、装置内的消防道路、车间引道和生活区道路外,其他道路的转弯半径均为12m,以满足规范要求。

1.3停车视距

停车视距在设计过程中经常被忽视,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设计工作者对实际的厂区生产生活不太熟悉,二是停车视距对总图的平面布置影响很小。依据SH/T3023—2005石油化工厂内道路设计规范及其他相关规范,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可知,如果道路的内缘转弯半径为12m,那么在总图平面设计中可以用线段连接转弯内边缘的起止点,只要建构筑物的外边缘不超过该线段,且该线段与转弯内缘围成的地块内禁止种植阻挡视线的植被,就可以满足规范的要求[5]。该方法简单易行,可避免在设计工作中遗漏停车视距问题。

1.4消防道路最小宽度

在相关的标准与规范中,消防道路的宽度有两种规定,一种是不应小于4m,另一种是不应小于6m。刚开始从事化工企业厂区规划设计的工作人员很容易将这两个概念混淆。依据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其他相关规范,在厂区规划平面设计中,应该用道路将装置分割成占地面积不大于10000m2的地块,当装置占地面积大于10000m2且小于20000m2时,在设备、建构筑物四周应设环形道路,其宽度不应小于6m,而装置内的消防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6]。结合对其他标准与规范的理解,可知每个装置区的占地面积是有限制的。当某装置区的占地面积超过限制但是由于工艺要求等原因不能人为将该装置区拆分时,可在该装置区中间增设一条消防道路,其宽度不应小于4m,该道路可考虑为单行线。在装置区内布置设备、建构筑物时就应该考虑设置消防道路,而在厂区平面规划图中可不必体现该消防道路。目前我国大部分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都比较成熟,从生产安全角度考虑,装置区面积一般不超过10000m2,在此情况下没有必要设置装置区内的消防道路,因而厂区消防道路的最小宽度为6m。

1.5厂区道路与部分建构筑物间距要求

厂区道路与建构筑物间距可参考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其他相关设计规范,笔者着重强调在设计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间距要求。1)主干道与中心控制室的间距要求。在已废止的标准HG/T20508—2000控制室设计规范中规定:中央控制室不宜靠近厂区交通主干道,如不可避免时,控制室最外边轴线距主干线中心的距离不应小于20m。在HG/T20508—2014控制室设计规范中,该规定虽已被取消[7],但考虑到中心控制室中的设备不宜发生振动,在平面布置中若没有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仍应该要求控制室最外边轴线距主干线中心的距离不小于20m。2)厂内道路与冷却塔的间距要求。以机械通风塔为例,其与厂内道路的间距要求可参考GB50984—2014石油化工工厂布置设计规范以及其他相关规范。虽然各规范表中的数值相同,但注释不同。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应该以该规范为准,因为该规范的规定是比较详细和明确的。需要注意的是冷却塔的类型(如钢筋混凝土框架机械通风冷却塔和玻璃钢冷却塔)、冷却塔的大小(按单位时间处理水量的大小划分)以及冷却塔周围是否采取围护等都对厂内道路与冷却塔的间距要求产生影响。

1.6厂内道路与地下管网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预留厂内道路边缘与周围建构筑物的间距时,除了生产安全方面的考虑,还要注意为地下管网的布置留下适当的空间。尤其是在化工企业中,为了便于检修,地下管网一般布置在道路两侧,除非环境限制,否则一般不会将管网埋设在道路下。根据企业的工艺流程,在设计中应提前规划好工艺循环水管道、生活水管道、污水管道、消防水管道等的位置,根据经验确定管径,并根据规范确定管与管、管与建构筑物基础之间的净距,使预留的地下空间能满足地下管网布置的需求并节约用地[8]。当地下管线穿越道路时,管顶至路面结构层底的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5m,当不满足该要求时应加防护套管或设管沟[3]。管顶最小覆土深度为:人行道下0.6m,车行道下0.7m[9]。经过综合考虑,确定在设计过程中穿越道路的地下管道最小覆土深度为0.7m。在设计工作中容易忽略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规定[10],为了安全起见,建议将车行道下管顶最小覆土深度定为1m,在有重型车辆经过的地方加防护套管或设管沟以保证管道不被压坏。

2厂区道路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思路

在化工企业厂内运输道路上,为防止路面受到酸碱腐蚀,一般采用混凝土路面,厂前区可采用沥青路面。以下主要介绍钢筋混凝土路面的道路在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1道路结构层次分类及使用条件

道路结构由下到上各层的区分和定义在不同规范和图集中规定虽然相似,但也各有差异。结合规范和笔者的工作经验,道路结构由下到上可分为路基、垫层、底基层、基层、联接层、面层[11-12]。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路基和垫层的材料可能相同,基层和底基层的材料也可能相同。因为相关规范已对使用垫层和底基层的情况有所规定,但在设计中经常被忽略,所以应注意道路的使用情况和地质条件,使道路结构分层简单合理。道路结构材料的选用既要满足规范的要求,也要结合当地的施工经验和实际情况,使设计成品达到经济合理的水平。

2.2钢筋混凝土路面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在化工企业的运输道路上,为防止沉降和裂缝,一般采用设置接缝的钢筋混凝土面层。接缝的设置在GBJ22—198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和JTGD4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中均有规定,在设计中应优先遵循后者[13]。为方便排水,道路断面有单坡道和双坡道两种形式。该规范要求混凝土面板的最大宽度为4.5m。为了方便施工,根据笔者总结的设计经验,宽度小于等于4.5m的道路应为单坡道,宽度大于4.5m的道路应为双坡道。

3结束语

对每一项工程而言,化工企业厂区道路的设计工作都具有独立性,不仅要处理的问题各不相同,而且影响因素也非常复杂。在设计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认真分析,精心处理。通过综合考虑具体工程地质条件、现场施工条件、道路等级标准等因素,在进行充分研究论证后,选择最为合适的厂区道路设计与施工方案。同时,通过不断实际探索,总结出更多经济有效、科学合理的设计与施工方法。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政府和市场对化工行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厂内道路设计是化工行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严格依据相关标准与规范进行设计,及时总结成功的设计方法、问题处理措施,才能设计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质量优良的厂内道路。

作者:张雷锋 单位:北京众联盛化工工程有限公司太原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国家计划委员会.GBJ22—198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87.

[2]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3]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全国化工总图运输设计技术中心站.GB50489—2009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4]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984—2014石油化工工厂布置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SH/T3023—2005石油化工厂内道路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

[6]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7]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HG/T20508—2014控制室设计规范[S].北京:化工出版社,2014.

[8]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187—201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

[9]国家建设部.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10]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1]国家交通部.JTGD0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第4篇

【关键词】

出入口;物流;组织;疏散

一、车间出入口布置的意义和原则

工艺流程是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的基本理论根据,在满足工艺流程和物流关系条件下,厂内各车间的位置关系就基本确定了。

出入口是车间内部和厂内道路连接的枢纽点,是室内外空间组织联系的节点,是车间与车间之间相互联系的端点。运输是道路的基本功能,出入口布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整个厂区内部运输线路的长短、厂内物流运输量的大小,从而影响到了运输费用成本的大小。于是,出入口的布置成为了整个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考虑的问题。

出入口的布置直接决定了厂区交通量的发生点、吸引点以及主要货物的流向,合理地组织厂内货流与人流,需要对出入口的设置位置进行深入研究。这对企业的运营生产、提高道路的利用率、物流运输的高效性、以及消灭安全事故、方便职工正常通行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以实现厂区物流的合理化为基本出发点,车间出入口布置就需要实现人员、机器、物料与环境之间的最佳配合,要用最少的投入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收益。车间出入口布置的一般原则有:

(1) 效率与效益原则:简化加工流程;有效利用人、设备、空间、能源;减少物料搬运;缩短生产周期;力求投资最低。

(2) 系统化的原则: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以实现整体优化。

(3) 舒适与满足原则:即为职工提供方便、舒服、安全和职业卫生条件。

二、厂区车间出入口布置的影响因素

货流组织是布置车间出入口时考虑的首要因素。进行厂区总平面布置设计时,已根据车间之间的物流关系强度,将运量大的、物料输送关系密切的车间靠近布置在一起。但是,受到建设场地、工业建筑物的轮廓尺寸、车间内生产线布置要求以及厂区通道的影响,车间出入口的位置选择仍会使得物料搬运长度在局部空间上发生距离改变。因此需要结合出入口的位置来规划物料流动模式,以期在进行货流组织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输距离,以节约线路长度和运营费用,从空间上获得最大的效益。

人流组织是布置车间出入口必须考虑的另外一个因素。合理的人流组织方案追求线路短捷且和货流交叉最少。出入口数量的合理设置恰恰可以有效分离和组织厂区主要货流和人流,减少货流和人流的交叉,即避免了好多冲突点。同时通过科学设置出入口更可加强人流组织的合理性,使室内外空间联系更加方便,时间组织上能够及时,从而实现有效的面积利用,创办良好的工作环境。

此外制定应对突发事件(比如火灾、地震)的疏散方案和疏散路线时,合理规划出入口的位置和数量对于迅速引导人们向安全区域撤离更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合理规划车间安全出口的数量、位置及门的宽度尺寸,可以迅速、有效诱导车间工作人员离开危险地带,减少安全事故的危害,从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除以上两个因素之外,出入口的布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厂区占地面积大小,用地是否紧凑。相邻车间之间在没有出入口的前提下,相邻车间间距一般只需满足防火、防震、防噪等距离,一旦设置了出入口,加上车间引道长度的要求,其间距必然会增大。比如有出入口与车间引道≮3.0m; 有出入口有车间引道按实际要求,为一车长时一般6-9m,一个车加拖挂≮6-9m,消防车15m,救护车6m,叉式汽车6m,电动机4m。所以车间的出入口位置需要慎重考虑,尽最大可能地利用每一份土地和公共基础设施,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三、某厂区车间出入口布置的优化方法

1、基于货流组织的优化布置

某厂区内,车间形状尺寸和总平面布置已基本确定。此时有A、B、C、D四个车间,假设A、B、C车间的出入口已经确定,车间的长为M,宽为N,车间之间的防护距离为F,通道宽度为T,详细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某厂区车间平面位置关系图

D车间的出入口有两种选择e和f,四个车间两两之间都存在着物流关系,在一个车间出入口确定的情况下,另一个车间因出入口位置的不同,从而得到的物流量大小也就不同。

设总运输费用P,运输距离L,物流量W,单位运输费用w0,相邻车间AB的运输距离Lab=T+1[]2[SX)]Ma+1[]2[SX)]Mb+Fab;车间AB的运输费用Pab=WabxLabx w0;所以四个车间总的运输费用P=Pab+ Pbc+ Pbd+ Pac+ Pad+ Pcd。

当车间的出入口为e时,总运输费用为Pe;当车间的出入口为f时,总运输费用为Pf。当Pe

2、基于人流组织的优化布置

仍以上述某厂区的ABCD为四个车间,E、F为车间周围最近的安全疏散场地,即安全空间,如图2所示。

当火灾,震灾突然降临时,周围四个车间的工作人员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及时的逃离危险地带,所以车间出入口设计都应满足要求,当D的工作人员从不同的出入口e和f出来时,需要对逃离的疏散场地做出选择,E还是F,必要时出入口处需要制定一定的交通诱导措施,交通标志或者标线,使人流组织更加直观化,室内外联系更加明了化。

假设安全空间E周围有ABCD四个车间,各车间的工作人员分别是Na、Nb、Nc、Nd,国家标准规范规定人均最小疏散面积不得小于3 m2/人,从而可以得到:

疏散场地E最小面积Fe=(Na+Nb+Nc+Nd)x 3,设疏散距离为L,根据耐火等级和抗震等级要求,疏散场地距各车间的安全疏散距离均应满足L小于安全距离要求。

计算疏散流量和全部人员撤出危险区域的疏散时间,因为车间操作人员比较少,可不考虑通行能力,但必须设置指示人们疏散、离开危险区的视听信号。避震疏散场地应根据疏散人口的数量规划,疏散场地应与广场、绿地等综合考虑。

四、结束语

通过对车间出入口布置的分析研究,进一步体会到出入口布置在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当中的重要性。车间出入口的合理布置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将整个厂区的总平面布置和车间的室内外布局统一了起来,对于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益、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美]查理德﹒谬瑟.系统布置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3.121-124.

[2] 雷明.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陕西科技技术出版社,1998.5.85-87.

[3] 中国工业运输协会.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中国计划出版社,1994.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12.

[5] [美]查理德﹒谬瑟,李﹒海尔斯.系统化工业设施规划.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3.34-38.

【作者简介】

李伟峰(1982-)男,陕西西安人,工程师.

第5篇

关键词:油气站场;总平面设计;要点

1油气站场位置的确定

确定油气站场位置时,应该结合地形地貌特点、自然条件、周边环境及交通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城镇和人口较密集的居住附近建场时,应将场址选在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区;在山区建场时要避免汽油站场处窝风;在靠近江河沿岸建场时,应该选择在居住区、大型生产基地的下游区域。由于油气站场的自身特性,尽量避开人群密集地区以及对相关企业有潜在危险的区域。

2油气站场的功能分区与平面设计原则

油气站场的主要功能分区由生产区、生活区、辅助生产区以及储油储气区四部分组成。进行油气站场的总平面设计时,需要按照站场的工作流程、功能要求以及防火等级,并且本着经济合理、科学可靠的原则对四区进行合理安排。其中,根据工作需要,生产区与辅助生产区是紧密相连的,而生产区与储油储气区需要保持相对较近的距离;生活区要远离储油储气区和生产区,根据油气站场的防火等级,应该设立在场区较边缘位置且布置时注意风向。对于其他功能分区,如有逸散可燃气体的分区需要布置在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为防止甲、乙类等级较高的液体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影响整个油气站场,应该将其布置在站场地势相对较低的地方。如果地势区别不明显,在布置时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防液体泄漏。山区中建场,对于全局的把控不可局限,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利用地形地貌的特点和优势进行设计,力求使用且安全可靠。

3油气站场的竖向设计

油气站场的平面设计很重要,竖向设计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竖向设计主要是需要理清楚油气站场区域的标高问题,就是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地形地貌,利用自然条件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在满足整个油气站场的正常运行并且各个建筑与设备之间和谐统一的同时,还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就是场区的排水问题。在竖向设计方面合理的利用自然地势,在做好土石方工程量的同时确定好合适的标高,保证好场区的排水顺畅。通常情况下,竖向设计图纸不单独成图,总平面设计与竖向设计要统筹兼顾,在总平面设计中就要完备的表现出竖向布置。比如,各个厂房、建筑设备的室内与室外的整平标高;场区道路中心高程与排水方向及坡度、明渠排水时的沟底标高,若有跌水则标识出跌水前后的高程。关于绝对高程的选取,一般情况下均采用1985年国家标准高程。对于山区的油气站场,可以采用阶梯式设计,但是阶梯的划分不宜过多,同时也需要控制挡墙、跌水及排水沟的应用,避免此类设计过多影响主要生产设施的总平面规划。

4油气站场站房的朝向设计

对于站房的朝向问题,绝大多数情况无非就是在南北方向或者东西方向这两种情况之间选择。可能有人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可以随意而为,其实不然。在站房的朝向设计时需要根据其功能特点予以设计,在《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中有规定:“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当地气象条件,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朝向、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按高温、热加工等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由此可见,在基本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站房的朝向应当首选南北布置为宜。

5考虑火灾防范的总平面设计

在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中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规范设计要求,防止和减少火灾损失,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石油天然气工程总平面防火设计,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结合实际,正确处理生产和安全的关系,积极采用先进的防火和灭火技术,做到保障安全生产,经济实用。在除执行《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通过查阅相关规范,在《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与《油田建筑防火规范》中发现如下相关规定:①“当在一栋建筑物内布置不同火灾危险性类别的房间时,其隔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的实体墙”。②“在同一栋建筑物内可布置不同火灾危险类别的房间,但油泵房宜布置在建筑物的一端,并用实体墙隔开”。第二条规定相对第一条规定更加的严谨,所以对于布置在同一栋建筑内不同火灾危险类型的站房进行平面设计时需要有一定的限制条件以及设置一定的防护措施。

6关于风玫瑰图在总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所谓风玫瑰图,即是风向频率玫瑰图,是表达为了从外面向地区中心的风向。在类似于油气站场的总平面设计时,因其与风向问题密切相关,所以常常应用风玫瑰图。在绘制风玫瑰图时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是建北方向与真北方向的夹角问题,注意认识到建北方向与真北方向不是永远重合的。

7结语

对于油气站场的总平面图设计,虽然其只是设计的一环,但是非常重要。在设计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地形地貌,生产流程与工艺等各个方面进行布置。同时,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规范和重点说明事项,在将设计落到实处时跟踪并及时修改错误与完善设计,这样才能真正地将总平面设计的意义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第6篇

具体在煤矿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工业场地占地的多少,将直接影响煤炭企业的投资效益和运行成本。如果建、构筑物、各个场地等设施间距加大,不仅使整个工业场地占地面积增加,还会造成全场土方、水、电、暖气、风量增加;道路、铁路、各种管线均相应增长,势必导致前期基建费用和长期运行费用的增加,从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土地的使用效率。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节约用地政策,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节约用地意识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是否充分考虑节约用地原则与设计人员的思想有直接关系,因此,设计人员应经常学习有关土地使用方面的方针、政策、规范等,了解相关用地经济技术指标,如工业场地围墙内占地面积、各个设施占地面积、建筑系数、场地利用系数等。设计中,在满足主要工艺流程顺畅、便于生产、方便生活的条件下,使工业场地各项用地指标切实做到建筑系数高,场地利用系数高,总占地面积少。并将其作为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合理与否的一项重要标准。

2.精心设计,努力节约用地

2.1做好前期规划

煤矿工程项目设计前期,设计人员在做总平面设计时应和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所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安排。并且严格的遵守《煤炭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各项要求,在满足功能的条件下,尽量的减少用地。

2.2 重视井口及工业场地选址

煤矿开采地下资源,其工业场地不能远离地下资源。它与其他行业厂址选址的区别就在于此。确定井口位置既要对井下初期开采有利,使井田两翼煤炭储量大致平衡;又要对地面各种设施进行综合考虑。因此在前期工程设计的场址选择阶段,总图专业人员应积极配合其它相关专业了解拟选厂址的外部条件及井下开拓开采方案。场址尽量选择在对外联系通畅,不受洪涝威胁,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少压煤炭资源的区域,并且坚持节约用地原则,充分利用荒地劣地,不占或者少占耕地和经济效益高的土地。尽量增大公用设施社会依托程度,减少公用工程、社会福利设施等的占地面积。

2.3优化总平面布置

2.3.1 平面布置

设计时力求给工业场地一个合理、规整的外形,以利于合理紧凑的进行总平面布置。窄而长,短而宽的场地,其总平面布置的效果和占地多少是不一样的,在地形允许的条件下,合理外形的长宽比一般应控制在3:2左右,规整的场地外形,有利于充分利用场地面积,减少场地边角地的面积。具体布置时宜在用地完整的地带,优先布置建筑体量较大的主要建筑物,同时相邻建筑物尽可能平行摆放,以减少三角地带的面积;在零星边角地段,则采用填空补缺的办法,分散布置体量较小的辅助厂房、生活设施和绿地,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3.2 联合化和高层化

在煤矿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中,把工艺流程有密切联系的,功能、防火等级、安全间距相近的建、构筑物尽量联合布置,改变小而全的布局形势,既缩短运输距离,节省能源,也节约用地。另外单身宿舍、办公楼等办公生活建筑尽量高层、多层布置,有利于减少工业场地的占地面积,提高建筑系数。

2.3.3 合理压缩间距

在保证工艺流程合理的前提下,合理布置各建、构筑物、设备、场地等,使工业场地的占地面积最小。在工艺流程顺畅的前提下,将火灾危险性大的,有可能泄漏易燃、可燃液体,爆炸性气体的建、构筑物布置在场地边缘,这样布置既可缩小该建、构筑物与其它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而且把该建、构筑物对其他建构筑物的影响降到最小。

2.4合理集中的布置管线

在进行管线综合时,尽可能将性质类似、埋设深度接近的管线排列在一起,在满足管线施工、维修要求前提下采取较小管线间距。当管线多且集中并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综合管沟和综合桥架型式。比如在北方天气寒冷的地方,有压水管道与暖管道同管沟敷设,既能对水管道起到防冻作用,又有效地节约的用地。再比如在场区对美观要求不高的地段,对水、暖、电等有压管线进行联合布置,设置综合桥架,桥架采用多层,下层敷设管径较大的管线,中层敷设管径较小的管线,上层敷设电力、通讯及控制电缆等,且尽量减小桥架宽度,节约用地。

2.5尽量压缩临时施工用地

在煤矿建设过程中,临时施工用地必不可少,因此总图专业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施工用地位置,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尽量减少施工临时用地对永久建筑的影响,减少临时用地占地面积。

2.6合理考虑预留用地

实践证明,在总图设计中完全不考虑预留用地是错误的,因此就要规划好预留发展用地,解决好占而不用和预留不足问题。预留用地宜布置在场地边缘地带或者场地一段,根据具体的发展需要分批次征用,能不占的尽量不占,杜绝过早占用土地从而影响了农业生产。同时扩建时多考虑在内部挖潜,在满足间距的情况下见缝插针,提供土地利用率。

2.7优化竖向设计

在场区竖向布置时,应充分考虑自然地形条件,依山就势,避陡就缓,填沟造地。当工业场地原自然地形起伏较大时,采用阶梯式竖向布置形式,台阶的数量不宜过多,同时要尽量把彼此间联系紧密的设施放在同一台阶上。这样同一台阶的相邻厂房也可以共用道路,减少了道路的占地。在采用支挡设施解决高差问题时,宜优先选用挡土墙,由于挡土墙墙体坡度比护坡大,故同样高度下,挡土墙占地面积比护坡小,在竖向设计中选用挡土墙解决高差问题是减少工业场地占地的有效措施。

3 结语

节约用地是我国工程建设中的一项政策性原则,在工业场地总平面设计中,总图专业应精心设计,紧凑布置,在满足各个设施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占地。并与其他专业共同努力,从不同角度寻找节约用地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1.中国煤炭建设协会 煤炭工程建设用地指标

2.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3.煤炭工业出版社 煤炭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手册

第7篇

关键词:总平面布置 环保设计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sign of general layoutfor

petroleum refining enterprise

LILong-mei

Abstra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s of chemical enterprise general drawing design specifications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y enterprise fire prevention code

keyword: general layout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 U21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工业总图设计中总平面布置是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石油化工企业里总平面布置就是在既定厂址和工业企业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生产、使用、安全、卫生等要求,综合利用环境和条件,合理地确定场地上的所有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运输线路、工程管线、绿化和美化环保等设施的平面。其中环保设计在今后环境条件恶化的今天越来越来起者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双苯厂发生爆炸后,从人的生命、生产、周边所受到各种损失都远远超出预测,其中水的的环境污染是重中之重,间接损失达100多亿,其中水源中的苯是对人的身体有剧毒——致癌、产生癌变、伤害人的神经系统、破坏人造血功能。但是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在平面设计失误中体现为两点:第一点为厂址选址离水源太近,距离仅为500米左右。这样对于下游靠水源取水吃的居民和从事食品加工企业间接影响很大,平时发生小事故时,污水排放难免不发生超标,但故障一排除污水就达标,所以警惕性不高,认为没有多大关系。所以只要不发生大的污染事故很难引起注意。第二点就是该厂总平面布置时没有布置紧急状况下应排污用的导流池,导致爆炸发生后多辆泡沫车、水车先后灭火时地面上残留液体无法统一有组织排放,有组织统一处理,而是都留到现场下水井进到城市下水管网进而流到松花江。这是这场事故中问题中的关键,也是控制间接影响的关键。可是如果设计上注意到这个问题并统一考虑,那么吉林石化爆炸事件也就只能是安全生产问题,但事故发展到如今环境污染的坏影响和危害远远超安全生产问题。经国家环保局的监测,污染团已到达黑龙江也就是俄罗斯的阿穆尔河给邻国的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环境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经济损失更是无法计算的。

在总平面布置时,环境保护的任务是: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协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人民创造清洁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生产发展。

在设计中要做好以下工作:

工厂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充分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其中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各项有害物质的排放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标准。

改革工艺和设备,积极试验和采用无污染和减少污染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把危害消灭在生产过程中。同时加强企业管理,实行文明生产,对于污染环境的“三废”,要实行综合利用、化害为利。这是消除污染危害,保护环境的积极措施。总图设计应主动配合,为工厂的工艺改革、综合利用、净化处理等创造条件。

对危害环境的工厂,除工厂对有害物质严加保护和管理外,还应根据当地城镇规划或工业和农业规划,调查研究工厂有害物排入大气、水体和土壤后的扩散规律和污染程度,充分考虑大气、水体的稀释能力和防护距离,利用风向、流向地形、地质等自然特点进行厂址的选择和总图布置,制定对环境危害最小,甚至无害的设计方案。

居住区的生活饮用水源、废水处理站、废水排放点综合利用场地和绿化用地等,应与生产场地同时选择,合理布局。

第8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

1、给水管道工程设计

1、管径确定

管径确定时应考虑远近期结合,同时照顾经济性和可靠性。管径确定涉及设计供水量及经济流速的确定。

设计供水量根据下列各种用水确定:

1.1 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根据居民生活用水定额或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及最高日时变化系数综合分析确定。

1.2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生产用水量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确定;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含淋浴用水量)根据车间性质确定。

1.3 消防用水:消防用水量、水压及延续时间等根据现行有关规定确定。

1.4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根据路面、绿化、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确定。

1.5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百分比计。

管段的直径按下式计算:式中 D----管段直径(m)

q----管段流量(m3/s)

v----流速(m/s)

应综合考虑管网造价与经营费用,确定经济流速,从而确定经济管径,使管网造价与经营费用之和为最小。设计时常采用平均经济流速来确定管径,当D=100~400mm时,平均经济流速取0.6~0.9m/s; 当D≥400mm时,平均经济流速取0.9~1.4m/s,大管取大值,小管取小值。

2、设计时需注意的问题

2.1钢筋混凝土管接口选择

用于排水的混凝土管的管口形式常用的有平口管、企口管和承插口管。管口形状不同,接口的方法也不同。管道接口一般分为柔性接口、刚性接口、半柔性接口三种。橡胶圈接口、沥青油膏、石棉沥青卷材接口等均为柔性接口,刚性接口常见的有水泥砂浆、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而石棉水泥接口则为半柔性接口。对于接口要求强度较高、严密性闭水性较好的污水管道宜采用柔性或半柔性接口。

2.2 管线高程控制

管线高程控制应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为保证管线所服务区域雨污水能顺畅排入,要求管线要有足够的埋深;而随着埋深增大,挖槽深度增加,施工难度也随之增大,特别是在土质较为软弱地段更为突出,这样必然提高管网造价;同时城市道路下的市政管线错综复杂,为在高程上使各管线基本相互错开,也应合理控制各管线高程,一般来说,从上至下管线顺序依次为电力管(沟)、电讯管(沟)、煤气管、给水管、热力管、雨水管、污水管。

3、管材选用

室外无压排水管一般很少采用金属管,只有当排水管道需要承受较高压力或对渗漏要求严格的地方(如污水泵站的进水管和出水管等)才采用金属管材。较为常见的为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管,近几年,双壁波纹管、HDPE高密度缠绕管等也在室外排水工程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现就钢筋混凝土管、双壁波纹管、HDPE管三种管材的技术性能比较情况列表如下:

设计时应根据建设要求结合各种管材的特性做到管材选用 经济 、合理。

4、给排水管道系统

4.1给水管道系统

高层建筑给水管道系统根据管道和附件及设备的承压能力确定系统的分区。

4.1.1给水、热水及中水系统分区主要取决于水系统的设备。卫生间浮 球阀 水压太高时控制不灵 ,易损坏 冷、热水嘴在水压高时会引起喷溅 ,还可引起负压抽吸 ,因此水系统设备承压不要超过 0. 45MPa,高度 100m的建筑水系统竖向应分三个区。常用的经济可靠的供水方式为(“ 泵 +屋顶水箱”) +“减压水箱”(或比例式 减压阀 组 )等。

4.1.2 消火栓 及自动喷水管道系统

a) 消火栓 栓口的 静水压力 不应大于 0. 8MPa, 消火栓 系统最大压力 P≯ 1. 2MPa;自动喷水管道最不利点处 喷头 最低压力 P≥ 0. 05MPa,管网最大压力 P≯ 1. 2MPa,所以建筑高度H≥ 80m时就应考虑竖向分区。 消火栓 管道系统分区应成环路布置 ,且供水引入管道不应小于两条。

b) 消火栓 水枪充实水柱≥ 10m,高度 H >100m的建筑水枪充实水柱≥ 13m,所以最高点 消火栓 处水柱应分别为≥ 18. 5m,≥ 24m。

c) 消防电 梯前室及前室外附近应设 消火栓 ,屋顶应设试验用 消火栓 , 消火栓 布置间距D≤ 30m。

d) 室内 消火栓 应增设小口径自救式 消火栓 ,其口径为 d25, d32,输水胶管内径19,管长L =20~40m,喷嘴口径6~9。

e) 高度 100m左右的高层建筑 消火栓 及喷水系统一般分上、下两区 ,分设上、下区消防 泵 及稳压 泵 ,水 泵 应考虑备用 ,并分别接入消防环路 ,不允许消防水 泵 共用一条总出水管。

f) 高度超过 100m的超高层建筑的避难层 ,避难区和屋顶直升机停机坪处应设湿式或干式自动喷水系统及屋顶 消火栓 。

4.2排水管道系统

4.2.1 高层建筑排水系统由于污水立管长 ,接入卫生器具多 ,部分立管可能被水充塞,破坏了卫生器具中的水封 ,使臭气外冒 ,所以必须考虑设专用透气管 ,污水、废水管可共用一根通气管。

4.2.2 应注意设于吊顶内的排水管道的防漏、检修及防凝水措施 ,更应注意排水立管穿越上层为卫生间层 ,下层为有吊顶的其它功能房间的楼板处的防水问题。

4.2.3 雨水管道:雨水管应据屋顶汇水面积及建筑平面设计。雨水立管可布置在管井内或浇于 钢筋 砼柱内或明装 (明装时可用镀锌 钢管 ),值得注意的是高层建筑雨水出户时应考虑妥善的减压措施 (设减压水池等 )。

5、排水量确定

现就分流制体制的排水量确定进行分析。

5.1 污水设计总流量Q(L/s)

Q=Q1+Q2+Q3

其中:1 Q1为居住区生活污水设计流量(L/s)。按下式 计算

Q1=n×N×Kz / (24×3600)

n----污水定额(L/(人*d)),含居民生活污水定额和综合生活污水定额,可按当地用水定额的80%~90%采用。

N ----设计人口数

Kz----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有关规定计取或按实际数据采用。

2 Q2为工业企业内生活污水量、淋浴污水量(L/s)。应与国家现行的《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协调。

3 Q3为工业企业的工业废水量(L/s)。工业废水量级及其总变化系数应根据工艺特点确定,并与国家现行的工业用水量有关规定协调。

5.2 雨水设计流量Q(L/s)

按下式计算:

Q=F×q×ψ

其中:1 F为汇水面积(ha)

其划分应结合地形坡度、汇水面积的大小及雨水管道布置等情况划定。地形较平坦时,可按就近排入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划分汇水面积;地形坡度较大时,应按地面雨水径流的水流方向划分汇水面积。

2ψ为径流系数。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有关规定计取。

3 q为设计暴雨强度(L /(s* ha))。按下列公式计算:

q=167A1(1+ClgP)/(t+b)n

式中 t---降雨历时(min)。t=t1+mt2,t1为地面集水时间,一般取5~15min;m为折减系数,暗管取2,明渠取1.2;t2为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

6、结语

第9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号)

第三十二条

在穿越河流的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各五百米地域范围内,禁止抛锚、拖锚、挖砂、挖泥、采石、水下爆破。但是,在保障管道安全的条件下,为防洪和航道通畅而进行的养护疏浚作业除外。

第三十三条

在管道专用隧道中心线两侧各一千米地域范围内,除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外,禁止采石、采矿、爆破。

在前款规定的地域范围内,因修建铁路、公路、水利工程等公共工程,确需实施采石、爆破作业的,应当经管道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批准,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方可实施。

第三十五条

进行下列施工作业,施工单位应当向管道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提出申请:

(一)穿跨越管道的施工作业;

(二)在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各五米至五十米和本法第五十八条第一项所列管道附属设施周边一百米地域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铁路、公路、河渠,架设电力线路,埋设地下电缆、光缆,设置安全接地体、避雷接地体;

(三)在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各二百米和本法第五十八条第一项所列管道附属设施周边五百米地域范围内,进行爆破、地震法勘探或者工程挖掘、工程钻探、采矿。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3号

《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管理规定》

第二十一条

在危险化学品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外缘两侧各5米地域范围内,管道单位发现下列危害管道安全运行的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无法处置时应当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一)种植乔木、灌木、藤类、芦苇、竹子或者其他根系深达管道埋设部位可能损坏管道防腐层的深根植物;

(二)取土、采石、用火、堆放重物、排放腐蚀性物质、使用机械工具进行挖掘施工、工程钻探;

(三)挖塘、修渠、修晒场、修建水产养殖场、建温室、建家畜棚圈、建房以及修建其他建(构)筑物。

第二十二条

在危险化学品管道中心线两侧及危险化学品管道附属设施外缘两侧5米外的周边范围内,管道单位发现下列建(构)筑物与管道线路、管道附属设施的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的,应当及时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一)居民小区、学校、医院、餐饮娱乐场所、车站、商场等人口密集的建筑物;

(二)加油站、加气站、储油罐、储气罐等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经营、存储场所;

(三)变电站、配电站、供水站等公用设施。

第二十三条

在穿越河流的危险化学品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500米地域范围内,管道单位发现有实施抛锚、拖锚、挖沙、采石、水下爆破等作业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无法处置时应当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但在保障危险化学品管道安全的条件下,为防洪和航道通畅而实施的养护疏浚作业除外。

第二十四条

在危险化学品管道专用隧道中心线两侧1000米地域范围内,管道单位发现有实施采石、采矿、爆破等作业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无法处置时应当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在前款规定的地域范围内,因修建铁路、公路、水利等公共工程确需实施采石、爆破等作业的,应当按照本规定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执行。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2008年版)》GB

50316—2000

1.0.2本规范适用于公称压力小于或等于42MPa的工业金属管道及非金属衬里的工业金属管道的设计。

1.0.3本规范不适用于下列管道的设计:

1.0.3.1.

制造厂成套设计的设备或机器所属的管道;

1.0.3.2.

电力行业的管道;

1.0.3.3.

长输管道;

1.0.3.4.

矿井的管道;

1.0.3.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管道及非圆形截面的管道;

1.0.3.6.

地下或室内给排水及消防给水管道;

1.0.3.7.

泡沫、二氧化碳及其他灭火系统的管道。

1.0.3.8.

城镇公用管道。

2.1.1

A1类流体

category

A1

fluid

在本规范内系指剧毒流体,在输送过程中如有极少量的流体泄漏到环境中,被人吸入或人体接触时,能造成严重中毒,脱离接触后,不能治愈。相当于现行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中I级(极度危害)的毒物。

2.1.2

A2类流体

category

A2

fluid

在本规范内系指有毒流体,接触此类流体后,会有不同程度的中毒,脱离接触后可治愈。相当于《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中Ⅱ级以下(高度、中度、轻度危害)的毒物。

2.1.3

B类流体

category

B

fluid

在本规范内系指这些流体在环境或操作条件下是一种气体或可闪蒸产生气体的液体,这些流体能点燃并在空气中连续燃烧。

2.1.4

D类流体

category

D

fluid

指不可燃、无毒、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0MPa和设计温度高于—20~186℃之间的流体。

2.1.5.

C类流体

category

C

fluid

系指不包括D类流体的不可燃、无毒的流体。

8

管道的布置

8.1

地上管道

管道的净空高度及净距

8.1.5

架空管道穿过道路、铁路及人行道等的净空高度系指管道隔热层或支承构件最低点的高度,净空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力机车的铁路,轨顶以上

≥6.6m;

(2)

铁路轨顶以上

≥5.5m;

(3)

道路

推荐值≥5.0m;最小值

4.5m;

(4)

装置内管廊横梁的底面

≥4.0m;

(5)

装置内管廊下面的管道,在通道上方

≥3.2m;

(6)

人行过道,在道路旁

≥2.2m;

(7)

人行过道,在装置小区内

≥2.0m。

(8)

管道与高压电力线路间交叉净距应符合架空电力线路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8.1.6

在外管架(廊)上敷设管道时,管架边缘至建筑物或其他设施的水平距离除按以下要求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的规定。

管架边缘与以下设施的水平距离:

(1)至铁路轨外册

≥3.0m;

(2)至道路边缘

≥1.0m;

(3)至人行道边缘

≥0.5m;

(4)至厂区围墙中心

≥1.0m

;

(5)至有门窗的建筑物外墙

≥3.0m

;

(6)至物门窗的建筑物外墙

≥1.5m。

8.1.7

布置管道时应合理规划操作人行通道及维修通道。操作人行通道的宽度不宜小于0.8m。

8.2

沟内管道

8.2.1

沟内管道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8.2.1.1

管道的布置应方便检修及更换管道组成件。为保证安全运行,沟内应有排水措施。对于地下水位高且沟内易积水的地区,地沟及管道又无可靠的防水措施时,不宜将管道布置在管沟内。

8.2.1.2

沟与铁路、道路、建筑物的距离应根据建筑物基础的结构、路基、管道敷设的深度、管径、流体压力及管道井的结构等条件来决定,并应符合附录F的规定。

8.2.1.3

避免将管沟平行布置在主通道的下面。

8.2.1.4

本规范第8.1节中有关管道排列、结构、排气、排液等条款也适用于沟内管道。

8.3

埋地管道

8.3.1

埋地管道与铁路、道路及建筑物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本规范附录F表F的规定。

8.3.2

管道与管道及电缆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的规定。

8.3.6

管道与电缆间交叉净距不应小于0.5m。电缆宜敷设在热管道下面,腐蚀性流体管道上面。

8.3.7

B类流体、氧气和热力管道与其他管道的交叉净距不应小于0.25m;C类及D类流体管道间的交叉净距不宜小于0.15m。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2006版》GB50253-2003

1.0.2本规范适用于陆上新建、扩建或改建的输送原油、成品油、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工程的设计。

4.1.5埋地输油管道同地面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原油、C5及C5以上成品油管道与城镇居民点或独立的人群密集的房屋的距离,不宜小于15m。

2

原油、C5及C5以上成品油管道与飞机场、海(河)港码头、大中型水库和水工建(构)筑物、工厂的距离不宜小于20m。

3

原油、液化石油气、C5、C5以上成品油管道与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平行敷设时,其管道中心距公路用地范围边界不宜小于10m,三级及以下公路不宜小于

5m。

4原油、C5及C5以上成品油管道与铁路平行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距离铁路用地范围边线3m以外。

5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铁路平行敷设时,管道中心线与国家铁路干线、支线(单线)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分别不应小于25m

6原油、C5及C5以上成品油管道同军工厂、军事设施、易燃易爆仓库、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最小距离,应同有关部门协商解决。但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上述设施的距离不得小于200m。

7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城镇居民点、公共建筑的距离不应小于75m。

注:1本条规定的距离,对于城镇居民点,由边缘建筑物的外墙算起;对于单独

的工厂、机场,码头、港口、仓库等,应由划定的区域边界线算起。公路用地范围,公路路堤侧坡脚加护道和排水沟外边缘以外lm。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坡顶(若未设截水沟时)外边缘以外lm。

2当情况特殊或受地形及其他条件限制时,在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相邻建(构)

筑物和管道安全后,允许缩小4.1.5条中1~3款规定的距离,但不宜小于8m(三级及以下公路不宜小于5m)。对处于地形特殊困难地段与公路平行的局部管段,在采取加强保护措施后,可埋设在公路路肩边线以外的公路用地范围以内。

4.1.6

敷设在地面的输油管道同建(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按本规范第4.1.5条所规定的距离增加1倍。

4.1.7

当埋地输油管道与架空输电线路平行敷设时,其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及国家现行标准《110

^-

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092)的规定。埋地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其距离不应小于上述标准中的规定外,且不应小于10m。

4.1.8埋地输油管道与埋地通信电缆及其他用途的埋地管道平行敷设的最小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SY

0007)的规定。

4.

1.

9

埋地输油管道同其他用途的管道同沟敷设,并采用联合阴极保护的管道之间的距离,应根据施工和维修的需要确定,其最小净距不应小于0.5m。

4.1.10

管道与光缆同沟敷设时,其最小净距(指两断面垂直投影的净距)不应小于0.3m。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2004

7.1.5

集输管道与架空输电线路平行敷设时,安全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管道埋地敷设时,安全距离不应小于表7.1.5的规定。

表7.1.5

埋地集输管道与架空输电线路安全距离

注:1表中距离为边导线至管道任何部分的水平距离。

2

对路径受限制地区的最小水平距离的要求,应计及架空电力线路导线的最大风偏。

2

当管道地面敷设时,其间距不应小于本段最高杆(塔)高度。

7.1.6

原油和天然气埋地集输管道同铁路平行敷设时,应距铁路用地范围边界3m以外。当必须通过铁路用地范围内时,应征得相关铁路部门的同意,并采取加强措施。对相邻电气化铁路的管道还应增加交流电干扰防护措施。

管道同公路平行敷设时,宜敷设在公路用地范围外。对于油田公路,集输管道可敷设在其路肩下。

7.2.1油田内部埋地敷设的原油、稳定轻烃、20℃时饱和蒸气压力小于0.1MPa的天然气凝液、压力小于或等于0小.6MPa的油田气集输管道与居民区、村镇、公共福利设施、工矿企业等的距离不宜小于10m。当管道局部管段不能满足上述距离要求时,可降低设计系数、提高局部管道的设计强度,将距离缩短到5m;地面敷设的上述管道与相应建(构)筑物的距离应增加50%。

7.2.2

20℃时饱和蒸气压力大于或等于0.1MPa,管径小于或等于DN200的埋地天然气凝液管道,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中的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确定强度设计系数。管道同地面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与居民区、村镇、重要公共建筑物不应小于30m;一般建(构)筑物不应小于10m。

2

与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平行敷设时,其管道中心线距公路用地范围边界不应小于10m,三级及以下公路不宜小于5m。

3

与铁路平行敷设时,管道中心线距铁路中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10m,并应满足本规范第7.1.6条的要求。

GB

50028-2006

本规范适用于向城市、乡镇或居民点供给居民生活、商业、工业企业生产、采暖通风和空调等各类用户作燃料用的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城镇燃气工程设计。

注:1

本规范不适用于城镇燃气门站以前的长距离输气管道工程。

2

本规范不适用于工业企业自建供生产工艺用且燃气质量不符合本规范质量要求的燃气工程设计,但自建供生产工艺用且燃气质量符合本规范要求的燃气工程设计,可按本规范执行。工业企业内部自供燃气给居民使用时,供居民使用的燃气质量和工程设计应按本规范执行。

3

本规范不适用于海洋和内河轮船、铁路车辆、汽车等运输工具上的燃气装置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本章适用于压力不大于4.0MPa(表压)的城镇燃气(不包括液态燃气)室外输配工程的设计。

6.1.6

城镇燃气管道的设计压力(P)分为7级,并应符合表6.1.6

的要求。

表6.1.6

城镇燃气管道设计压力(表压)分级

压力(MPa)

高压燃气管道

A

2.5

B

1.6

次高压燃气管道

A

0.8

B

0.4

中压燃气管道

A

0.2

B

0.01≤P≤0.2

低压燃气管道

P

6.3

压力不大于1.6MPa的室外燃气管道

6.3.3

地下燃气管道不得从建筑物和大型构筑物(不包括架空的建筑物和大型构筑物)的下面穿越。

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和垂直净距,不应小于表6.3.3-1和表6.3.3-2的规定。

表6.3.3-1

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净距(m)

地下燃气管道压力(MPa)

低压

中压

次高压

B≤0.2

A≤0.4

B0.8

A1.6

建筑物

基础

0.7

1.0

1.5

外墙面(出地面处)

5

13.5

给水管

0.5

0.5

0.5

1

1.5

污水、雨水排水管

1

1.2

1.2

1.5

2.0

电力电缆(含电车电缆)

直埋

0.5

0.5

0.5

1

1.5

在导管内

1.0

1

1

1.0

1.5

通信电缆

直埋

0.5

0.5

0.5

1

1.5

在导管内

1

1

1.0

1

1.5

其他燃气管道

DN≤300m

0.4

0.4

0.4

0.4

0.4

DN>300mm

0.5

0.5

0.5

0.5

0.5

热力管

直埋

1.0

1

1

1.5

2

在管沟内(至外璧)

1

1.5

1.5

2.0

4.0

电杆(塔)的基础

≤35kV

1

1

1

1

1

>35kV

2.0

2.0

2

5

5

通信照明电杆(至电杆中心)

1

1

1

1.0

1

铁路路堤坡脚

5

5

5

5

5

有轨电车钢轨

2

2

2

2

2.0

街树(至树中心)

0.75

0.75

0.75

1.2

1.2

表6.3.3-2

地下燃气管道与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垂直净距(m)

地下燃气管道(当有套管时,以套管计)

给水管、排水管或其他燃气管道

0.15

热力管、热力管的管沟底(或顶)

0.15

电缆

0.5

在导管内

0.15

铁路

轨底)

1.2

有轨电车(轨底)

1

注:1

当次高压燃气管道压力与表中数不相同时,可采用直线方程内插法确定水平净距。

2

如受地形限制不能满足表6.3.3-1和表6.3.3-2时,经与有关部门协商,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后,表6.3.3-1和表6.3.3-2规定的净距。均可适当缩小.但低压管道不应影响建(构)筑物和相邻管道基础的稳固性,中压管道距建筑物基础不应小于0.5m且距建筑物外墙面不应小于1m,次高压燃气管道距建筑物外墙面不应小于3.0m。其中当对次高压A燃气管道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或当管道壁厚不小于9.5mm时。管道距建筑物外墙面不应小于6.5m;当管壁厚度不小于11.9mm时。管道距建筑物外墙面不应小于3.0m。

3

表6.3.3-1和表6.3.3-2规定除地下燃气管道与热力管的净距不适于聚乙烯燃气管道和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外,其他规定均适用于聚乙烯燃气管道和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道。聚乙烯燃气管道与热力管道的净距应按国家现行标准《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

63执行。

4

地下燃气管道与电杆(塔)基础之间的水平净距,还应满足本规范表6.7.5

地下燃气管道与交流电力线接地体的净距规定。

3 架空燃气管道与铁路、道路、其他管线交叉时的垂直净距不应小于表6.3.15的规定。

表6.3.15

架空燃气管道与铁路、道路、其他管线交叉时的垂直净距

建筑物和管线名称

最小垂直净距(m)

燃气管道下

燃气管道上

铁路轨顶

6

城市道路路面

5.5

厂区道路路面

5.0

人行道路路面

2.2

续表6.3.15

建筑物和管线名称

最小垂直净距(m)

燃气管道下

燃气管道上

架空电力线电压

3kV以下

1.5

3~10kV

3

35~66kV

4

其他管道管径

≤300mm

同管道直径,但不小于0.10

同左

>300mm

0.3

0.3

注:1

厂区内部的燃气管道,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管底至道路路面的垂直净距可取4.5m;管底至铁路轨顶的垂直净距,可取5.5m。在车辆和人行道以外的地区,可在从地面到管底高度不小于0.35m的低支柱上敷设燃气管道。

2

电气机车铁路除外。

3

架空电力线与燃气管道的交叉垂直净距尚应考虑导线的最大垂度。

4

输送湿燃气的管道应采取排水措施,在寒冷地区还应采取保温措施。燃气管道坡向凝水缸的坡度不宜小于0.003。

5

工业企业内燃气管道沿支柱敷设时,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

6222的规定。

6.4

压力大于1.6MPa的室外燃气管道

6.4.1 本节适用于压力大于1.6MPa(表压)但不大于4.0MPa(表压)的城镇燃气(不包括液态燃气)室外管道工程的设计。

6.4.2

城镇燃气管道通过的地区,应按沿线建筑物的密集程度划分为四个管道地区等级,并依据管道地区等级作出相应的管道设计。

6.4.3

城镇燃气管道地区等级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沿管道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任意划分为1.6km长并能包括最多供人居住的独立建筑物数量的地段,作为地区分级单元。

注:在多单元住宅建筑物内,每个独立住宅单元按一个供人居住的独立建筑物计算。

2

管道地区等级应根据地区分级单元内建筑物的密集程度划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级地区:有12个或12个以下供人居住的独立建筑物。

2)二级地区:有12个以上,80个以下供人居住的独立建筑物。

3)三级地区:介于二级和四级之间的中间地区。有80个或80个以上供人居住的独立建筑物但不够四级地区条件的地区、工业区或距人员聚集的室外场所90m内铺设管线的区域。

4)四级地区:4层或4层以上建筑物(不计地下室层数)普遍且占多数、交通频繁、地下设施多的城市中心城区(或镇的中心区域等)。

3

二、三、四级地区的长度应按下列规定调整:

1)四级地区垂直于管道的边界线距最近地上4层或4层以上建筑物不应小于200m。

2)二、三级地区垂直于管道的边界线距该级地区最近建筑物不应小于200m。

4

确定城镇燃气管道地区等级,宜按城市规划为该地区的今后发展留有余地。

6.4.11 一级或二级地区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表6.4.11的规定。

表6.4.11

一级或二级地区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之间的水平净距(m)

燃气管道公称直径DN(mm)

地下燃气管道压力(MPa)

1.61

2.5

4

900

53

60

70

750

40

47

57

600

3l

37

45

450

24

28

35

300

19

23

28

150

14

18

22

DN≤150

11

13

15

注:1

当燃气管道强度设计系数不大于0.4时,一级或二级地区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之间的水平净距可按表6.4.12确定。

2

水平净距是指管道外壁到建筑物出地面处外墙面的距离。建筑物是指平常有人的建筑物。

3 当燃气管道压力与表中数不相同时。可采用直线方程内插法确定水平净距。

6.4.12

三级地区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表6.4.12的规定。

表6.4.12

三级地区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之间的水平净距(m)

燃气管道公称直径和壁厚δ(mm)

地下燃气管道压力(MPa)

1.61

2.5

4

A所有管径δ

B所有管径9.5

C所有管径δ≥11.9

13.5

15

17.0

6.5

7.5

9.0

3.0

5.0

8

注:1 当对燃气管道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时。δ

2

水平净距是指管道外壁到建筑物出地面处外墙面的距离。建筑物是指平常有人的建筑物。

3

当燃气管道压力与表中数不相同时。可采用直线方程内插法确定水平净距。

6.4.13

高压地下燃气管道与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和垂直净距。不应小于表6.3.3-1和6.3.3-2次高压A的规定。但高压A和高压B地下燃气管道与铁路路堤坡脚的水平净距分别不应小于8m和6m;与有轨电车钢轨的水平净距分别不应小于4m和3m。

注:当达不到本条净距要求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后,净距可适当缩小。

6.4.14 四级地区地下燃气管道输配压力不宜大于1.6MPa(表压)。其设计应遵守本规范6.3节的有关规定。

四级地区地下燃气管道输配压力不应大于4.0MPa(表压)。

6.4.15

高压燃气管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高压燃气管道不宜进入四级地区;当受条件限制需要进入或通过四级地区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高压A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外墙面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30m(当管壁厚度δ≥9.5mm或对燃气管道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时,不应小于15m);

2)高压B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外墙面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16m(当管壁厚度δ≥9.5mm或对燃气管道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时,不应小于10m);

3)管道分段阀门应采用遥控或自动控制。

2

高压燃气管道不应通过军事设施、易燃易爆仓库、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保护区、飞机场、火车站、海(河)港码头。当受条件限制管道必须在本款所列区域内通过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3

高压燃气管道宜采用埋地方式敷设。当个别地段需要采用架空敷设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6.7.5

地下燃气管道与交流电力线接地体的净距不应小于表6.7.5的规定。

表6.7.5地下燃气管道与交流电力线接地体的净距(m)

电压等级(kV)

10

35

110

220

铁塔或电杆接地体

1

3

5

10

电站或变电所接地体

5

10

15

30

8.2.9

地下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建、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净距和垂直净距不应小于表8.2.9-1和表8.2.9-2的规定。

表8.2.9-1

地下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建、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净距(m)

续表8.2.9-1

注:1 当因客观条件达不到本表规定时。可按本规范第6.4节的有关规定降低管道强度设计系数,增加管道壁厚和采取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后。水平净距可适当减小:

2

特殊建、构筑物的水平净距应从其划定的边界线算起;

3

当地下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或相邻地下管道中的防腐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时。两相邻地下管道(缆线)之间的水平净距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SY

0007的有关规定。

表8.2.9-2

地下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构筑物或地下管道之间的垂直净距(m)

注:1

地下液化石油气管道与排水管(沟)或其他有沟的管道交叉时,交叉处应加套管;

2

地下液化石油气管道与铁路、高速公路、I级或Ⅱ级公路交叉时,尚应符合本规范第6.3.9条的有关规定。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160-2008

4.1.8

地区输油(输气)管道不应穿越厂区。

4.1.9

石油化工企业与相邻工厂或设施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1.9的规定。

高架火炬的防火间距应根据人或设备允许的辐射热强度计算确定,对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高架火炬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1.9的规定。

表4.1.9

石油化工企业与相邻工厂或设施的防火间距

相邻工厂或设施

防火间距(m)

液化烃罐组(罐外壁)

甲、乙类液体罐组(罐外壁)

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高架火炬(火炬中心)

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最外侧设备外缘或建筑物的最外轴线)

全厂性或区域性重要设施(最外侧设备外缘或建筑物的最外轴线)

地区

埋地

输油

管道

原油及成品油(管道中心)

30

30

60

30

30

液化烃(管道中心)

60

60

80

60

60

地区埋地输气管道(管道中心)

30

30

60

30

30

注:1.

本表中相邻工厂指除石油化工企业和油库以外的工厂;

2.

括号内指防火间距起止点;

6.

地面敷设的地区输油(输气)管道的防火距离,可按地区埋地输油(输气)管道的规定增加50%;

7.

当相邻工厂围墙内为非火灾危险性设施时,其与全厂性或区域性重要设施防火间距最小可为25m;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2005

6.2煤气管道的敷设

6.2.1.3架空煤气管道与其他管道共架敷设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煤气管道与水管、热力管、燃油管和不燃气体管在同一支柱或栈桥上敷设时,其上下敷设的垂直净距不宜小于250mm;

——煤气管道与在同一支架上平行敷设的其他管道的最小水平净距宜符合表2的规定;

6.2.1.4架空煤气管道与建筑物、铁路、道路和其他管线问的最小水平净距,应符合表3的规定。

6.2.1.5架空煤气管道与铁路、道路、其他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应符合表4的规定。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8.1.10

改建、扩建工程中的管线综合布置,不应妨碍现有管线的正常使用。当

管线间距不能满足本规范表8.2.10~表8.2.12的规定时,可在采取有效措施适

当缩小,但应保证生产安全,并应满足施工及检修要求。

8.2

地下管线

8.2.7

地下管线不应敷设在有腐蚀性物料的包装或灌装、堆存及装卸场地的下

面,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地下管线距有腐蚀性物料的包装或灌装、堆存及装卸场地的边界水平距离不应

小于2m;

2

应避免布置在有腐蚀性物料的包装或灌装、堆存及装卸场地地下水的下游,当

不可避免时,其距其离不应小于4m。

8.2.9

地下管沟沟外壁距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基础的水平距离应满足施工要求,

距树木的距离应避免树木的根系损坏沟壁。其最小间距,大乔木不宜小于5m,

小乔木不宜小于3m,灌木不宜小于2m。

8.2.10

地下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宜符合表8.2.10的规

定,并应满足管线和相邻设施的安全生产、施工和检修的要求。其中位于湿陷性

黄土地区、膨胀土地区的管线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有关工程设计的规定。

8.2.11

地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宜符合表8.2.11的规定;其中地下燃气

管线、电力电缆、乙炔和氧气管与其它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应符合表

8.2.11的规定。

8.2.12

地下管线之间的最小垂直间距,宜符合表8.2.12的规定;其中地下燃气

管线、电力电缆、乙炔和氧气管与其它管线之间的最小垂直间距,应符合表

8.2.12的规定。

8.2.13

埋地的输油、输气管线与埋地的通信电缆及其他用途的埋地管道平行铺

设的最小距离,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

SY00007-99的有关规定。

8.3

地上管线

8.3.9

管架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应符合表8.3.9的规定。

表8.3.9

管架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

注:1

表中间距除注明者外,管架从最外边线算起;道路为城市型时,自路面边缘算起,为

公路型时,自路肩边缘算起;

2

本表不适用于低架、管墩及建筑物支撑方式;

3

液化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介质的管线、管架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工程设计标准的规定。

8.3.10

架空管线、管架跨越厂内铁路、厂区道路的最小净空高度,应符合表

8.3.10的规定。

表8.3.10

架空管线、管架跨越厂内铁路、厂区道路的最小净空高度(m)

1

表中净空高度除注明者外管线从防护设施的外缘算起管架自最低部分算起;

2

表中铁路一栏的最小净空高度,不适用于由电力牵引机车的线路及有特殊运输要求的线路

及有特殊运输要求的线路;

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