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艺术教育专业现状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02 10:21:0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艺术教育专业现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艺术教育专业现状

第1篇

国外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早,对于创业教育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国外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视为增强国家竞争实力的一项重要活动,非常注重创新和创意.充分体现的自主学习、课堂传统教学、生产实习操作、教师个别辅导等多形式的结合。他们将创业学推广到其他专业中,并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让企业为学生提洪资金,为大学生创业提洪咨询指导,支持大学生创办以知识衍生型为主的新企业,形成了一个有力的组织支撑网络,并将创业理念融入大学生的核心价值体系,全面帮助学生发展创业式的思维方式。

近年来,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创业教育不仅需要构建适合不同类型高校的创业模式,更重要的是要在大学文化层面上形成创业理念和氛围。在传统经济领域就业机会稀缺的就业环境下,鼓励开拓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就业空间,让创业活动与文化创意产业有效对接,开拓文化产品领域的就业空间。

二、我国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2011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了新的学科目录,新目录增设“艺术学”为第13+学科门类,设计学升级为一级学科。新的学科划分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也表明艺术以及设计学科的学术地位的提升。

伴随信息科技的突飞猛进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意,创意是创业的资本,超过60%的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从被动就业转向自主创业。由于高校缺乏系统性的创业基地和创业平台,很难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学生基本是通过第三方平台一网络销售模式进行创业,他们首选中国设计商、BILLWANG、淘宝等第三方网络平台创业。第三方平台运作市场化、覆盖面较广、交易方便、成本较低,但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生创业而言,也存在平台环境杂乱、缺乏支持和指导、支付方式不完善、知识产权容易被(曼犯、设计评怙和定价标准混乱、创业项目雷同、没有突出专业特色、同层次竞争激烈等问题。这些导致大学生的创业主属于“一次性”活动,持续性、实操性不强。高校只有加强同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互动和合作,(建全服务体系,建立更为系统的网络创业平台.打造共建品牌.营造良好的创意创业环境.提升大学生在产业建设与发展中的专业影响力,才能促成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和特点

2010年,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逐步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形成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思路。创业教育应融入高等学院的教育改革.适应时展的需要,才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创造能力的高素质&才。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还须进一步提高。由于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创建网络平台适应了信息时展的需求。国内部分地区高校已经意识到充分利用各院校拥有的教师、场地、教学环境等资源,结合专业项目资源和网络资源,为大学生建立集学习、交流、实践于一身的网络教育平台,使学校师生、院校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共享信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服务。

当前,我国高校内部的创业教育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学生网络创业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由于网络创业具有初始资金投入K、营运成本K、风险小、市场范围广、实践灵活和利润回报率高等优势和特点,大部分自主创业的学生选择了网络开店作为创业的首选。随着国家优惠大学生创业的政策逐渐出台,创业环境逐渐宽松,网络创业教育也从无到有,我国大多数院校将校园网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在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中加以利用.集中国家和地方的各种优惠政策、措施,通过高校自身的专业团队和能力评怙创业项目,使之落到实处,建设一些配合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创业教育虚拟网络平台,给学生提洪课堂外的创业教育学习和实践的场所。学生通过使用共享的创业教育网络平台,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为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提洪全程支持。

四、国内高校网络平台建设的特点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网站,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导入了创业教育虚拟网络平台的形式,加入了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指导以及创业教育实践操作环节,共享教育资源。但总体上还缺乏市场观念,形式较为单一,适应面较窄。现有的高校创业教育虚拟网络平台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创业教育虚拟网络平台成为创业教育的一个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教学过程的交互性、教学信息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二,强调通用性,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院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学生通过在线进行互动式的学习,了解创业教育的教学进度和内容。现有的创业教育虚拟网络平台提洪了BBS讨论社区、留言板等通讯功能,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院校之间可以交流经验和信息共享。

第三.补充实践教学资源。高校将创业课程的视频、案洌、虚拟的创业实践流程、管理模式等信息技术内容在网上公布,学生通过自学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当前的国内创业教育虚拟网络平台将创业的t真实践训练及模式整合成一套创业教育的信息化网络资源提洪给学生,满足其自学的需求。但是,这种网络平台模式仅仅基于t真的实践训练,而创业则要经过真正的社会化的检验。国内的高校应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资源,尤其在创业思维、项目评价、扶持、团队协作、专业互补上,建立一个更为系统化、社会化的平台,拉近学校与市场的距离,将学生的创意变成产品,再从产品转化为商品,真正经受市场的检验。如广州美术学院八杂街创意产品跳蚤市场,通过创建一个系统性、社会化的创业平台,合理支配高校内外资源,对平台本身的研究、创新、实施,再通过平台强调学生学习与实践、教学与市场、创业与市场的结合,使其更具有独特性,为培养信息时代的创新、创业&才提(共实实在在的服务和帮助。

五、艺术设计专业网络创业平台的发展趋势

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艺术类高校培养的是市场实用型&才.相对于其他专业创业需要大量资金、场地、设备等资源而言,艺术专业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创业具有“先天优势更便于市场运作。创意产品与生活关系密切.创业选择范围广,市场风险也比较小。如广告、包装、产品、服饰、室内外装修设计等创业.只要拥有筒单的设备就可以运转。为了解决我国高校普遍对创业教育重视程度高,但普及性和推动性较差的问题,建立网络创业平台就是最好的途径。通过创业教育课程的传授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开发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掌握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使学生从以住那种单纯被动就业转向积极的自主创业,引导学生成功地走上社会,以缓解我国劳动市场矛盾的问题。平台的发展趋势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通过对平台的建设,建立创业尝试性实践,利用平台了解市场趋势和需求,更好地与市场接轨,加强与大型网络创业平台、企业、机构、专业员的沟通,提洪更贴近市场的培训、交易、投资、咨询等方面的帮助和服务.使平台更具实践性和可行性。

第二,通过对平台的建设,建立创业能力培育与服务体系,给学生提洪一个自我发展创新、互相沟通、互相扶持、互利互惠的网络空间。通过组织比赛、开展讲座、宣传知识、专家指导、经验交流等形式构建新型高校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和实践基地,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精神。

第三,通过对平台的建设,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对接、产品与市场的对接、项目与投资的对接、创意与创业的对接.通过教育界、商业专家对创业结果的评怙,着力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同时也能产生更多的创新就业模式。

第四,利用平台展开开放式的研究,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充实平台资料库,给日常教学提洪实践和理论的支撑。利用高校各专业方向、各种特长的学生之间相互协作,自主组建创新团队,集&&之所长优化团队运作,打造良好的校园教学气氛和创业环境。

六、结语

第2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 艺术教育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b)-0104-02

艺术教育对于幼儿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也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学前教育专业是幼儿园教师培养的重要渠道,而当前学前教育在艺术教育方面却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只有从源头抓好教师的艺术能力培养,才能使其符合幼儿教育的需要,提升幼儿园教师的艺术教育能力与素养。

1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对人类的发展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艺术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不仅能够给人以勇气和希望,同时也能够丰富人生经验,因此,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艺术的教育。学前教育所面对的对象是幼儿,这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他们具有可塑性强、模仿力强的特点,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观察力,情感发展也较为迅速,因此,艺术教育的开展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为他们日后的发展能够打下良好基础。例如,音乐、舞蹈、绘画等,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使他们在展示自身才能的同时提升视听感觉和操作能力。因此,学前教育也要求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艺术教育能力。由于学前教育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艺术审美能力,能够充分发挥观察力和引导力,积极发掘幼儿的艺术才能和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但是关于学前教育的艺术教育一直存在一些认识问题,例如,将学前教育专业看作艺术特长,对理论性不做强调,一味地强调专业的艺术表现力,而忽视了教育特性。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我国对幼儿园教师的从业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对教师的师德、专业能力知识等进行了规定,其中提出了教师应具备艺术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学前教育将关注点转移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理念方面上来,而艺术能力只是作为教育的一个基础条件,艺术能力与教育能力并不能划等号。

2 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2.1 教育课程重技能轻教育

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学前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发展时期,学前教育师资培养院校也在不断增加,学前教育逐渐成为热点专业。从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状况来看,培训层次也包含了研究生、本专科及中专等,此外,还有一些专业的培训机构中出现了学前教育专业。尽管培养机构性质、培养模式及理念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从中可以发现,除了个别院校对理论知识有所偏重外,大部分学前教育都更注重技能培训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教育,这种以突出特色教育的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学前教育的重要模式。

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不明确,导致了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课程设置等都各不相同,也导致了人才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一些培训机构,对于教师的培养十分松散,忽视了对学前教师的规范化培养,在课程设置中更倾向于技能培训,例如舞蹈、绘画等内容,而忽视了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这也导致了毕业生在实际教学中脱离了真正的教育轨道,与幼儿知识学习需要相背离。此外,还有一些幼儿园中由于教师个人文化素养较低,造成了学前教育质量低下,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在一些规范化的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中,虽然在技能与理论课程二者之间做了安排,但仍然存在着重技能轻教育的现象。这种现象使艺术教育更偏重于技能,而忽视了其审美理论学习。

2.2 教师重实用轻理论

学前教育专业是全科教育,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包括了教育学、心理学、音乐、美术等学科,不同学科教师都应当具备应有的教育观念和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全科人才,而当前的学前教育显然无法达到这一要求。对于综合类和师范类院校来说,学前教育专业一般人数较少,而专任教师人数也不多,艺术教师人员相对不足。随着近年来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招生人数在不断增加,而相应的师资问题却并没有解决,艺术教育课程也受到限制,教师一般采取聘请邻校教师的方式,这些教师虽然学历较高,但教学经验不足,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重实用而轻理论。例如声乐、美术等课程,教师一般会先教几遍,再由学生反复练习,而对于为什么要这么做,怎么教幼儿做等问题却没有涉及,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较明显的效果,几节课下来,一般学生都能够学生一些歌曲或画画。在幼儿园招聘教师时首先也会从技能方面进行选拔,这种教学模式也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但是,学前教育专业是针对幼教一线的教师,而并不是培养演艺人员,学前教育专业的对象是幼儿,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会起到拔苗助长的结果,而对幼儿艺术教育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还会影响幼儿对艺术学习的兴趣。

3 学前教育问题分析

3.1 定位不清

学前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当前大部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专业的教师,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置与定位往往并没有从实际需求出发,而是从学校的特色发展等方面考虑,因此,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并没有足够重视。这样的教学理念之下,必然导致重技能轻理论的问题,因为技能更容易得到认可。在当前大部分的学前教育机构中,为了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都希望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因此,也导致了学前教育越来越倾向于技能化。

3.2 学前教育专业与教师之间相脱节

在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教师大多是艺术专业出身,他们有突出的艺术技能和表演经验,但是由于他们的专业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学前教育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忽视了学前教育的理念,而导致了过于偏重艺术技能教学,因此教出的学生也是技能突出,而教育欠缺。可以说,这样的教师只有突出的艺术能力,而并没有真正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与自身特点,教学效果自然不够理想。

学前教学专业中的艺术教育并不是最终的教学目的,教师的重点在于让幼儿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教学方法和理论,教师能够真正深入到幼儿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与幼儿共同完成艺术的学习和表演,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塑造幼儿身心。

4 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的对策研究

4.1 明确定位

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例如重技能轻理论等。这样的教学课程过分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也容易造成学生对艺术表演较熟悉,而对如何引导幼儿掌握技巧,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却十分缺乏。只有不断深化教学体制改革,逐渐转变艺术教育课程的重心,才能进一步明确教学定位,切实改变教育现状。

4.2 丰富教学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特色是一专多能,尽管艺术技能不是艺术教育的必要前提,但是其对于个人的艺术修养仍有很大帮助。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外,运用更多的课余时间学习和掌握艺术技能。例如,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学习声乐、舞蹈等内容,同时也可以由专任教师参与活动,使学习方式更加灵活,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幼儿教师的审美能力的发展。

4.3 加强教师沟通

艺术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专任教师而言,要充分了解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和需求,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艺术教育规律有所掌握,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将自己的教学内容与学前教育形成统一的整体,通过艺术技能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为他们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艺术教师还要通过教学渗透学前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于幼儿。

参考文献

第3篇

论文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艺术学科与不同学科的相互交融,艺术设计也得到了一定发展。如何使艺术设计教育跟上艺术设计发展的步伐,这就要从高校艺术教育入手。本文针对当前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进行试探性的分析,为推动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艺术设计是一门以美学、技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是在经济快速发展与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起步较晚且尚未成熟和定型,并且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不断融合,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以数码技术支持的艺术作品已经成为主流,这给传统的设计理念、设计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艺术设计教育正面临着一个充满机遇、挑战和未知的时代。民办高校如何对自身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建立与社会发展的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文精神、实践能力的综合设计人才是发展的关键。以下就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进行试探性的分析,为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寻求合理发展对策。 

一、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现状分析 

1、课程结构设置不完善 

课程设置单一化。课程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在教育教学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起步较晚,而且都是在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思维模式下逐步建立起来的,课程结构设置单一,缺乏稳定性、更新性。 

目前民办高校艺术设计课程设置是由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理论课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设置若干自成体系的课程。虽然每个课程之间都有衔接,但是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课程之间的分割。学生很难将他们所学的知识整体的融入贯穿到艺术设计的系统性思考能力上。同时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课程设置上出现了重技术轻创造力培养的现象,过分重视技术的训练,不能将创造力贯穿于设计中。 

德国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马蒂亚斯,在比较中德艺术教育专业课程时说,我国学生往往是先学了技术,再发现自己的想象力,而德国学生往往先有创意目标,再去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学技术,努力实现自己的创意。中国学生看重的是技术,德国学生注重的是创意。 

课程设置缺乏实践性。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设计实验教学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一步。但是,很多学校在实践教学课程方面还无法满足课程设置的需要。民办高校在实践课程方面也处于落后状态,学生设计制作的基本是假设的课题,使设计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设计流程,无法真实的了解目前的市场需求。 

2、师资构成不均衡 

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逐步建立了一个素质较高、能力精干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如:教师增长与学生增长不成比例;高学历教师有限,研究生占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比例的不高,博士生更为紧缺;年龄断层严重,职称偏低;缺少“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3、教学设施设备建设 

教学设施设备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规模和水平的参考标准之一。尤其在现在各高校为创出自己的特色专业,纷纷加大了教学设施设备的建设力度。民办高校在教学基本设施上形成了一定规模,拥有了一定的设备。并且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对学生的技术能力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还不够。这就需要加大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二、对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 

1、更新课程设置,优化知识结构 

系统性的课程设置。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文化与审美观念不断更新,艺术表现的传媒与形式不断改变。艺术设计课程的设置要不断地完善与更新。既要体现人类知识的精华,又要能反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信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 

艺术设计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需要其他的学科知识做基础,来丰富设计者得修养。除了现有的课程设置外,还应该增加市场营销类课程、心理学课程,甚至还可以增加组织培养类课程。公共理论课程中可以增加人文、地理、自然科学等交叉学科,使学生的综合实力得到培养。同时还可以开设讲座类课程,邀请一些教授、设计师、企业人员来校讲学,通过一些案例、课题的分析,将一部分专业知识相互的融合,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逐步的运用到为自己的设计当中,加强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 

增加实践性教学的比重。根据专业课程的设置,增加市场调研课程的时间与内容,对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调研和实践,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研究企业的实际个案,强调设计的程序与方法。使学生在过程当中熟悉掌握流程、工艺、材料、与客户沟通等相关的知识,并且在实践中消化吸收专业理论知识。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加强理论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2、建设结构合理的专职师资队伍 

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引进一部分副教授以上的中青年骨干,还要从艺术企业中物色一些具有教学能力的技术性人员,来解决目前面临的年龄断层等问题。 

加强专职教师的培养,聘请有能力的学科带头人,来加强教师在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学科建设和创新等方面的研究。明确“双师型”意识,每个教师应把“双师型”教师作为自己不断提高自我素质的目标。学校还可以定期面向企业、相关学校、培训单位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来加强教师的技术实践能力。 

3、加强设施建设,合作校外企业 

民办高校是非财政拨款单位,资金来源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实训实验基地与工作室相结合。一,可以使学生将自己的的创意转化为成品,锻炼动手能力,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群体工作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二,可以利用实验实训基地资源推动高校设计产业的发展。 

民办高校还可以与某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培训基地。既弥补了校内基地的不足,也是学生在生产实践的真实环境中得到了锻炼。 

当今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着一个已经进入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新事物、新理念的不断出现,将设计带入带一个新的平台。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要不断的改革与完善,合理调整结构,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晓明.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4 

第4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 审美 课程设置 教育模式 素质拓展

在非专业院校开展音乐艺术素质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科学与文化艺术的有机结合,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素质发展的必然要求。与专业院校音乐教育比较,非专业院校的音乐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鉴赏力和审美判断力,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在教学中,采用以往传统、单一、抽象、照搬照抄的教学模式显然是不合适的,也达不到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非专业院校音乐艺术素质教育的现状

近些年来,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等多个文件,不仅明确提出要把音乐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中,而且赋予了音乐教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当前,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包括音乐在内的素质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据初步统计,全国有600所普通高校已开设了音乐艺术选修课或者必修课,并成立了音乐艺术教研室,有的还建立了大学生艺术团。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先后开展了高雅音乐进校园、经典音乐专题讲座、艺术歌曲进校园等系列活动;艺术节、音乐节、歌舞比赛等各类文艺展演定期举行,在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 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对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音乐艺术素质教育在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高校对音乐艺术素质教育目标认识不够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文化艺术基础课,其作用是其他学科所无法代替的,如果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懂得专业技能而不具备文化艺术审美能力,那么大学教育和社会上的一些职业培训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最终培养出来的就是一些职业机器而已。当前,在非专业院校的音乐艺术教学中,一部分高校对音乐课程的设置和培养目标还缺乏全面的把握,把音乐课程当成专业之余的娱乐与放松的思想还存在,而有些高校的音乐教育还流于形式,致使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也十分狭窄,有的干脆就是冲着学满学分的思想参加音乐学习。由于对音乐教育缺乏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对课程设置缺乏科学的论证,以致所开设的课程在教学工程中严重脱节,音乐艺术教育的功能没有得到根本的体现。

2.音乐教育教学过程缺乏合理规范

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教育的有机载体,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科专业不同和学生的需求来开设相关课程。而实际教学中,教育者多是从个人的专业角度和教学能力出发,来考虑个人开什么课的问题,教学主管部门对课程缺少合理的安排设置,使得教学过程显得十分松散,音乐教育很多时候成了一种装饰品。从课时量分配来看,各个学校的情况也都不一样,有的每周1次,每次4课时,学期32课时;有的每周两次,每次2课时,学期36课时。究竟安排多少课时比较合理,目前还缺乏统一的定论;另外,在教材的选择和内容的安排方面也缺乏统筹规划,教学过程显得很不规范。

3.音乐教育师资力量和考评机制有待加强

从课程开设数量与教师比例来看,教师数量比以往明显增多,但师资质量能否真正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仍是一个问题。目前,从事音乐欣赏教学的多是从事理论教学的音乐专业老师、音乐院校毕业的辅导员或者兼职人员,而且学历和职称都相对偏低,多数是中级或是助教,从事公共艺术教学的经验还相对不足,教学专业资深教授兼任音乐课的情况不多。由于本职工作的原因,这些教师很难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教学中去。在考评机制方面,音乐课教师的标准和其他专业教师一样,有课时和科研工作量的要求,这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产生了这样那样的矛盾,多少会对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4.音乐教学基本设施条件有待改善

音乐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没有基本的设施就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据了解,一部分有音乐院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其音乐教学条件相对完善,而没有音乐院系的,教学设施相对比较落后,不仅没有必要的音乐器材,有的连一个像样的音乐多媒体教室都没有,这也使得很多的技能训练和作品赏析无法正常进行,教师的专业特长也无法得到有效发挥,这也是影响音乐教学效果和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加强非专业院校音乐艺术素质教育的对策

钱学森先生曾指出:“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突破,在教育这一环节,艺术教育这一块是必不可少的。”要想培养创新拔尖的高素质人才,应该加强音乐艺术素质教育的发展。反观我国的音乐教育,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十分浅薄,甚至把音乐教育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课程。而教育管理部门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导致了学生音乐素养普遍低下。针对当前非专业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的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音乐教育的认识

高校艺术教育不同于专业艺术教育,作为美育和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艺术教育能够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优秀的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根据《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指出的:“学校艺术教育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开发自身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对于非专业院校的领导和主管部门来说,应改变重专业教育轻素质教育的思想,在音乐艺术教学中,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对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音乐教育水平和质量。

2.转变教学模式,建立健全音乐艺术课程体系

当前,非专业院校的音乐艺术教育是作为一门选修课纳入教学计划的。由于场地、器材、教育方式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一种区别于其他教学形式的改变,例如可在课程设置上进一步更新,通过组建各种形式的学生艺术社团,并定期举办交响音乐会、学生文化艺术节,聘专家、学者和专业教师主讲艺术讲座,组织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各种艺术展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内涵,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现阶段是很难在教学模式上得到根本转变的,最多只是在理论环节增添了乐器和多媒体的教学,真正体验和参与性的环节还不是很多,音乐艺术教学课程体系尚未真正建立,离真正实现音乐教育的目的并深入大学生心灵还有一段距离。

3.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环境是由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对大学生的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鼓励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举办歌唱比赛、合唱节、文化艺术节,坚持鼓励成立学生艺术团,定期举办音乐艺术讲座,适时邀请专业演出团体或有音乐特长的师生举办专场演出,使广大学生在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中接受艺术熏陶,从而提高音乐审美鉴赏能力。

总之,加强非专业院校的音乐教育,不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认真分析、总结、探索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特点和发展规律,推动高校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应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当前或今后一段时间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艺术教学活动;现状对策

一、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分布不科学,艺术课程比例较少

学前教育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艺术课程担负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然而一些民办高校学前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都是理论知识学习,比如课程论、心理学、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等,相应的课程安排重点也放在以上这些课程方面,而艺术课程的实施很不理想。一周属于艺术课程的节数屈指可数,甚至只学习一两个学期,缺乏系统延续性。对于大部分零艺术基础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只能学习到肤浅的艺术技能,而不能掌握领悟更全面更深刻的艺术内涵和素养。

(二)艺术教学内容单一匮乏

艺术形式的多样性,要求艺术教育也应该多样性,可是一些民办高校艺术教学活动内容过于单一匮乏。比如音乐活动就仅限于学唱儿歌上,而对于一些打击乐表演,手指韵律操、音乐欣赏活动等没有涉及到;美术活动大多停留在涂颜色、临描上,对于手工、折纸、美术作品欣赏等形式几乎没有深度开展;文学活动也仅仅是老师提供选读的名著或其它书籍,让学生自行阅读讨论,如早期阅读、儿童戏剧、语言游戏等艺术活动很少进行的。

(三)艺术教学方法比较落后,有待更新

1.只重视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自身的创造力

一些教师误认为艺术教学活动就是教学生唱歌、跳舞、画画等,只重视技能的模仿和训练,完全忽视了学生本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比如在美术课上,大多老师都是提前在黑板上画好图案或者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接着规定每一张图片的画法和一些具体要求及其注意事项等,学生就会照搬下来,这样死板的教学方法,完全扼杀了学生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

教师过分强调学生有没有学会技能或者说有没有掌握所学知识,老师在艺术教学活动中也是只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在舞蹈教学中,老师往往只重视教那些舞蹈动作,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练习,只为了让学生记住这些动作,却忽视了舞蹈本身的魅力以及它所要传达的情感,也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自己的亲身经验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只注重结果,忽视个体差异

一些民办高校的艺术教学活动在教学评价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大多数都是以“做的对不对、学的像不像、记的好不好”等一些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认为只有学生学会了、掌握了、记住了才算是成功的。可是这恰恰违背了教学评价的实质和意义,没有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个体差异性。

二、提高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学活动水平的策略

(一)学校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1.完善相关制度

某些从事艺术教学工作的教师没有教师资格C,也没有职称,所以学校相关部门应建立严格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稳定师资队伍。对于学历不达标的教师,学校相关部门应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并建立教师从业准入制度,还要加大对其监督力度。

2.加大对艺术教学设施设备的财政投入

改变民办高校学前教育艺术教学活动的现状,投入是关键。学校每年向教育投入的经费应适度向学前教育倾斜,可以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也可以在社会各地区开展一些公益活动,鼓励多种形式筹资,比如社会投入、民间投入等等。确保艺术教育经费充足,保障艺术教学设备配置到位。

3.加快学前教育师范专业艺术教育课程改革

专业发展,课程改革是推动力。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要提高竞争力,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需要在课程设计方面,提高实践课程(主要是艺术课程)的比重,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教师方面应做的努力

1.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完善自己

正确的教育观念决定正确的教育行为。首先教师自己应该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转变思想,重视艺术教学的重要性。只有在根本上转变了思想才能在行动上做出改变。

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培训和讲座,自觉向一些优秀教师学习,去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取长补短。同时还要认真学习《纲要》和《指南》里的内容和要求,来严格规范自己,以艺术素养的提高作为自己教学能力提高的切入点,努力完善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提高艺术教学水平。

2.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艺术是一门内容丰富多彩的学问,所以艺术教学内容也应该是多彩多样的。其实当地本土资源还是很丰富的,所以教师可以将当地文化特色也融入到艺术课堂上。比如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遗产,拜访当地老艺术家,欣赏剪纸工艺、捏糖人、雕刻作品等等一系列民间艺术。设置一些区角活动比如手工区域、绘画区域、音乐区等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艺术创作。

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方法,不单单只是教师教,学生跟着学,这样刻板的方法扼杀了学生天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创造力。所以在艺术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发挥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不要用教师的眼光去评价对与错,是与非。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乐器,充分发挥想象利用身边的事物发声来演奏,这样以来不仅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节奏的感知能力,也增加了艺术课堂的乐趣。真正发挥了艺术本身的魅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3.正确进行教育评价

教育活动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学生发展知识、学前教育原理等专业知识分析问题、总结经验、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教师在艺术教学活动的评价中也应立足于自我评价,学会自我反思,总结经验。不能单纯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

三、结语

新时期,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艺术教学活动一直存在很多问题。艺术课程比例偏低、内容单一、方法落后、评价不够科学,是主要的表现。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学校制度的不完善与教师自身素养有待提高。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在制度建设、课程改革、观念转变、方法更新上做文章。如此一来,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才能更具生命力,为学前儿童教育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柏兰.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特色[J].美术教育研究,2014(19).

第6篇

【关键词】黑龙江省 艺术设计专业 现状 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黑龙江省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及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艺术设计行业也逐渐成为社会上的一大热门专业。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及普通高等学校纷纷瞄准该热门专业,并且相继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大量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在此背景下,设计行业的就业人数持续增多,设计市场开始趋于饱和,与此同时,传统培养模式下所培养的设计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高标准、高要求。所以,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以及市场需要的本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已经成为黑龙江省本科高校的重要任务及巨大挑战。

一、黑龙江省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

最初,艺术设计仅仅是以手工艺方式来传承的,而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在1919年将此类模式打破,首先将绘画与艺术设计区分开,并且采用较为理性的一种教学体系来传授技术和艺术。这种教育模式将有着综合人文艺术修养、现代设计理念以及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第一代设计师培养出来,推动了欧美艺术设计领域的飞跃。但在我国,艺术教育则是以专业教学为主,更为注重及强调的是传授包括绘画技能在内的艺术技能。通常绝大多数选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艺术设计有着非常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准备将艺术设计作为自身的职业规划。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生了极大的变革。

(一)社会需求方面

因为服务行业及边缘科学的兴起,社会需求的职业有着一系列的转变发生,并且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从以往的专业化、单一化发展为多技能、多专业。许多职业要求有着较好专业技能而又并非只能从事单纯的设计工作,因此,相当一部分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加注重多元化的自主选择,该选择也涉及了不从事设计职业。此外,对专业化设计,社会的需求往往也是多层次的。设计制作人员、独立设计师以及高端设计师均是社会需要的。即便我们无法将市场需求当成是唯一的教学标准,但是在诸多的社会需求面前,本科高校教育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机会,将大量适用的合格人才培养出来,这是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教育目标。

(二)设计要求方面

目前,我国处于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中,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随着信息环境的持续优化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类信息载体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艺术形式也随之变得多种多样。设计不再仅仅是种类上的增加,就设计的本质而言,其不再仅仅强调设计的服务性,而是更为注重创新理念,是以生活方式提高为目的的高层次的一种创新意识,要求将不同的文化、理念、学科以及不同的领域进行融合。此外,随着社会分工的日趋细化,创意产业得以发展,而合作要求则不断提高,艺术设计更加强调在团队中加以实现,要求在一个整体的市场、经济的科研中发挥自身的作用,设计应当是创新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怎样在有限的大学时间,将具备合作性、创造性及敏感性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出来,将有着较强领悟力、获取能力及知识消化能力的人才培养出来,是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人员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二、黑龙江省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提高生源素质,改革招生制度

众所周知,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是艺术设计的特殊性所在,这便需要从业人员及学习者具备相关基础知识的储备。但是,除了少数几所美院,比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黑龙江省的本科高校没有高度重视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问题。现阶段,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不是特别注重考生的文化课成绩,所要求的文化成绩相对较低,而考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仅仅是专业成绩排名的优劣,甚至部分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考试,如绘画专业,只考核素描、色彩、速写,这对有着较强综合性的艺术设计学科而言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将黑龙江省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生源质量提高,那么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其一,避免“突击考生”的投机取巧;其二,改革专业考试科目;其三,适当提高文化课成绩在总分中的比例。

(二)借鉴国外的设计教育思想

可以说,艺术是不分国别的,尤其是在开放时代的今天,所以,我们应当以此为契机来更多地学习及了解西方先进文化、艺术和思想,更新传统守旧的模式与观念,融入世界发展的主流,真正确保与时俱进,从而为本科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发挥出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5000年的悠久历史催生了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求稳”“求久”“安于现状”的观念非常强烈,而西方人则较为重视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有着冒险精神及创新的思想理念,这便使得西方人具备一种独立创新的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推动了西方艺术设计教育的不断前进及改革。所以,我国的本科高校也应当虚心借鉴西方的先进教育文化,加强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及变革,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重视整合及搜集信息资源,重视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要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及时把握好各类变化,从而更好地创新及改革艺术设计教育。

总而言之,根据当前黑龙江省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应当切实立足于于自身的教育教学情况,积极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从而推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注:本文为2012年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黑龙江省新建本科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JG2201201259)

参考文献

[1]刘世声.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张红颖,张宗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同质化与特色化[J].艺海,2011(11).

[3]高艳.关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2).

第7篇

关键词: 艺术专业 高职英语教学 教学模式

艺术专业作为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语教学必须体现职业导向性、技能主导性和内容实用性。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英语任课老师对艺术专业的学生总体评价不高。在教学过程中,职业导向性不够明显,技能类的培养比较欠缺,师生双方对自身的教学亦难有认同感和成就感,对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高职院校艺术专业的英语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应对策。

以我院的艺术学院为例,其英语教学一直处于我院六所二级学院中英语教育相对弱势的地位,通过对艺术专业学生认知情感、学习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初步研究,我们认为必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发挥艺术专业学生的特色和学习主动性,克服其自卑心理,通过完成一系列的教学任务,使陷于困境中的艺术专业英语教学取得突破。

一、我院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与教学现状的分析

2007年9月至今,我一直从事我院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工作,对四年来所任教艺术专业学生进校英语高考成绩做过调查。结果如下:虽然每年的新生入学成绩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平均分2007年为51分,2008年为55分,2009年为58分,2010年为63分,2011年为68分),但大部分学生成绩为40―80分,最高分为115分,最低分为21分,平均分61分,只达到总分(150分)的40.7%,可见其总体英语水平较低。在四年艺术专业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我认为,艺术类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缺点。

1.缺乏系统的英语学习,基础薄弱。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相对低,而对于艺术专业学生的录取则在文化课成绩方面的标准定得更低,这就导致此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极其薄弱。大部分艺术专业学生在初中或者高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课前无预习,课后无复习;不重视词汇量的积累。很多学生没有掌握较完整的语法体系,有些学生甚至连音标都不会读,以致常常产生放弃英语学习的念头而形成恶性循环。我对我院2010级和2011级艺术类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涉及环境艺术、展示、视觉传达和媒体设计等四个专业,调查内容包括学习经历、教材因素、学习投入、学习动机、课业负担等方面,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调查结果表明:中断英语学习一年以上的学生竟多达21人,占总人数的21%;高中阶段自认为没有中断过英语学习的仅为55人,占55%。经过调查得知,原来一些高中在高二年级就开始文理分班,文化课较差的学生被转入艺术班学习,由于时间紧,很多同学原来没有艺术课基础,因此高二和高三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专业课学习上,从而无视了英语课的学习。另外,学生对英语的投入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大部分同学在英语上花的时间很少,每周不足3小时的占74%。因此,我院艺术类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专业课学习任务太重。

2.缺乏英语学习的动力,学习主动性较差。在我院,艺术学院对英语教学相对重视程度不够。专业课的教学总是排在首要地位,上课时间都排在了上午,而英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排在下午上课。近年来,艺术学院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鼓励学生学好专业课,放松了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要求,不再要求学生在毕业前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这样一来,在艺术专业学生眼中,英语仅仅被简单地视作公共必修课。同样,艺术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参加较多的艺术实践活动,因此,在对待专业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程的态度上,学生往往更重视专业课程,而相对轻视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在专业学习上表现出相当的自觉和勤奋,绝大部分课余时间也被专业技能的训练所占用;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严重不足,存在着被动学习的现象,如在课堂上心不在焉,用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或因为听不懂而瞌睡打盹,个别学生甚至有逃课现象。

3.个性活跃,情感丰富,但是集体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艺术专业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主张学生发展个性特点。在日常生活中,艺术专业学生比较另类、个性鲜明,崇尚标新立异,喜欢在服饰、发型、日常言行等方面突出个性和与众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同样追求个性化,自我意识强,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随便迟到、旷课、不带教材、丢三落四、生活作息较乱。而这些特点对于英语学习来讲则是相当不利的。语言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英语学习需要的是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稳定的学习态势,在英语学习中要求学生具有坚韧的毅力,需要记忆大量的单词和阅读大量的文章,而所有这些依靠平时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由此,和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较,艺术专业学生在接受语言信息的能力和效果方面要差很多。

二、艺术专业英语教学必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如何调动艺术专业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我认为必须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老师要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英语学习的意义,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融合,耐心帮助他们确立学习目标,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最终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1.提高教学艺术,因材施教,对艺术专业学生实施独立英语教学。艺术专业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教师应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上,以实际运用能力为主,展开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训练。教学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从语音基础知识入手,放慢教学速度,夯实基础知识。教师本人的语言要清晰、准确、优美、生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逻辑性强、富有说服力;有幽默感、能化解课堂上出现的问题。

2.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情感和教学环境对教和学都十分重要。艺术专业学生长期以来有学习文化课的挫折感,导致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要消除艺术专业学生这种情感障碍,英语教师可尝试固定课堂内学生的座位,这样不仅方便记住学生的名字,而且能随时观察其课堂表现,并及时采取行动表扬或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英语课通常每周只有两次,教师跟学生打交道的机会其实不多。如果要抓住学生的心,就可先从固定学生座位,记住他们的名字开始,这样可以培养与学生的亲切感,建立与学生的亲密感情。

3.改革现行的英语评价标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社会用人的评价标准一般都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教育部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发了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考试,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平时学校除了内部的口试和笔试的测评外,还应该把通过A级或B级考试作为一项激励措施。凡除了要求艺术专业的学生参加通过A级和B级的学生,可给予学分上的奖励或者可以免修一学期的英语课程。有了这样的激励措施,相信学生都能化压力为动力,认真对待英语课,因为这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是挂钩的。

4.英语教师可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相互讨论和借鉴,采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与大家一起探讨,希望能给以建议和帮助。

(1)小组PPT展示。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话题,共同完成英语PPT,在小组进行PPT展示后教师提供改进建议并检查完成情况。例如:学生可三人一组,进行国内外电影优劣比较的PPT展示,分为导入、正反观点和结论等三部分。学生没有想到的部分,如政府部门对主旋律影视的支持,可由教师补充。在展示过程中,纠正学生单词和语法上的问题,给PPT展示的思路和过程给予一定的指导。这不仅能展示艺术专业学生的个性,而且能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就感,改变英语课单调沉闷的局面,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用英语辩论的乐趣。

(2)情境教学。每次课先由老师准备一个话题,创设情境。比如:关于道歉话题,先列出固定词组,讲解固定表达法,再由学生们进行对话讨论,让每个同学都开口说英语。逐渐,老师只出话题题目,把学习任务交给同学们自己去图书馆查资料或利用网络资源自学,每次上课利用十分钟轮流进行日常会话活动,学生可以上台表演,充分发挥个性与创造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平时我们可以找一些双语读物来给同学们欣赏,鼓励学生来尝试翻译,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掌握语法,扩充词汇量。比如,第一学期我播放2008年11月6日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在芝加哥的演讲录像,然后进行该演讲的词汇及语法学习,以及美国相关历史背景知识的介绍。如该演讲第一段为:If there is anyone out there who still doubts that America is a place where all things are possible,who still wonders if the dream of our founders is alive in our time,who still questions the power of our democracy,tonight is your answer.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定语从句、宾语从句等语言点及排比句的使用。通过这一方法,以丰富、翔实的资料,了解西方文化的内涵,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开阔文化视野。

(4)多媒体教学。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如英语电视节目、英文电影、英文广播、英文歌曲等,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使教学活动尽可能置于语言情景中,使他们在“看”中“听”,在“听”中“说”,在“说”中“看”。比如我们可以学习Groove Coverage演唱的歌曲“She”中第一段歌词:“She hangs out every day near by the beach,Having a Heineken falling asleep,She looks so sexy when she’s walking the sand,Nobody ever put a ring on her hand.”在MTV的刺激下,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有了明显的提高,活跃了课堂气氛,随着我的讲解与翻译提问,学生们在积极地体验中学习语言,增强了记忆效果,不但记住了hang out,fall asleep等词汇的用法,而且体会到了歌曲所描绘的美好画面。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方法比较多,本文提到的一些具体措施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英语教师需要合理组织安排,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我相信经过反复的、长期的、持之以恒的正确指导,积极鼓励,肯定学生的进步,培养学习兴趣,他们就会变得充满自信,通过大一学年的努力学习,他们在充满趣味的学习中能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满足感与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李继红.艺术类大学生专业性特征与外语认同初探[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2]应国丽,罗珊冰.艺术类英语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4).

第8篇

摘 要 本文旨在探讨目前体育艺术表演专业(方向)教学资源现状及问题,分析可能对策。通过查阅文献、咨询专家,并请教相关教师,设计问卷,对全国设有体育艺术表演专业(方向)学校的师生进行调查,分析课程资源、师资、教学硬件设施、教学图书音响资料等方面。关键词 体育院校 艺术表演专业 教学资源 现状 对策

一、引言

体育艺术表演专业集体育运动与艺术表演于一体,具有运动竞赛、健身、娱乐等多项功能,是一门表演性、观赏性较强的新兴专业。研究体育艺术表演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的现状,对突出体育艺术表演专业课程的社会发展的时代性、学科发展的学术性和办学特色的校本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本文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CNKI)为工具阅读部分期刊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全国设有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四所院校的师生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从中得出了数据与结论,旨在找出体育艺术表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进一步提高各院校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教学水平。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全国设有体育艺术表演专业(方向)的四所院校为研究对象: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沈阳体育学院、安庆师范学院。

(二)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咨询专家,并请教相关教师,设计问卷,对全国设有体育艺术表演专业(方向)学校的师生进行调查,分析课程资源、师资、教学硬件设施、教学图书音响资料等方面。

三、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艺术表演专业专项开设情况

目前全国有十所体育学院成立了艺术表演专业并且各自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专业特点的办学模式。专业建设从根本上反映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影响着学校的地位和核心竞争力,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四所院校开设的都是表演专业,但在专业的方向上却有着不同的侧重。各院校在考虑所开设的专项时,大多数是根据本院校相关专业多年的办学经验、培养模式及课程内容来决定的。

(二)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师资情况

目前大多体育院校的表演专业是从健美操、体育舞蹈、艺术体操等项目上发展的,有一些院校也设立了舞蹈专业,无论从那方面发展,体育表演终将与艺术结合,这就要求教师还需在业务能力、知识结构、艺术修养等方面不断提高。因此,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十分迫切。四所高校体育艺术表演专业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职称分布比较合理,有利于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于此同时,从问卷调查的数据反映显示,有76.67%的教师表示在参加工作后仍然接受过专业技术和专业理论的进修和培训,足以证明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知识的更新已得到各体育院校的重视。综上所述,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但仍需加强体育艺术表演专业专项教师自身的专业建设。

(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

开展体育艺术表演专业教学的设备必须有健美操训练房、舞蹈训练房、录音机、影碟机等。从回收问卷中可以看出,还是有少数体育院校的场地设施还是不够完善的。因此,今后高校应加大对体育舞蹈教学的投资,加强教学场地和仪器设备的建设。而软件设施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各体育院校表演专业的学生对该院系所订阅的体育艺术表演专业期刊、图书、本专业藏书及音像制品基本上是一无所知,从这些可以反映出,各体育院校影音资料的建设基本上是处于空白状态,这必然会影响到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教学质量。各体育院校应与图书馆达成合作意向,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共建体育艺术表演专业影音资料库。

(四)体育艺术表演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课程设置是围绕一定培养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由学校这类教育机构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特征、技术特征、能力特征,从专业必修课课程设置中体现。调查显示,体育院校表演专业必修课学时为总学时的50%—55%为宜。我们可以看到四所体育院校表演专业的专业课学时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据有效资料显示,有的体育院校甚至没有开设理论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教学质量。

四、结论

(一)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师资队伍正在不断优化,但是原专业是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专项教师仍处于欠缺状态,大多数都是后来转项从事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教学工作。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专项教师参加工作后再培训状况良好,但仍需加强力度及频度,让教师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到最新的教学信息和课程内容。

(二)各体育院校的硬件设施基本上能满足体育艺术表演专业教学的需要,但软件设施就相差甚远,基本上是处于空白状态,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没有合理利用,体育院校应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投资。

(三)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学时安排还算比较合理,课程的设置方面,有的体育院校任意选修课学时偏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存在问题,不能达到平衡状态,理论课的课时安排太少,甚至是没有,要优化课程设置,同时,应开设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理论课教学,并分配好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艺术院校 外语教师 职业认同 专业发展

艺术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文化艺术领域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多元化复合型艺术人才除了应具备艺术方面的专业水平,还应具备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以适应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流。因此,在艺术类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外语类课程同样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在艺术类院校的教学中,重专业、轻公共基础课程的现象普遍存在,外语课程教学面临着如何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的问题。外语教学的职业认同感(即教师对于自身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等方面的看法与学校、社会等对其的评价保持一致)决定了其专业发展的程度,也是决定艺术院校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精神面貌等内在方面重要的因素之一。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艺术院校外语教师中存在职业认同水平参差不齐、自身专业发展方向模糊不清、职业目标不明确等现象,导致外语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滞后。

一、艺术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一)青年教师入职前专业训练不充分,知识结构较单一

艺术院校的不断扩招,导致对外语教师需求增长。一些外语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毕业即到高校入职。综合类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体系中缺少教学方法的实践训练,即使是师范类高校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也是面对中等教育。而艺术类学生的外语知识水平、性格特点、专业领域都具有特殊性。新入职外语教师在外语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能、对学生情况的掌握、对艺术学科的了解等方面缺乏系统的构建,业务水平能力有待提高。

(二)教学内容陈旧并且脱离实际,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目前,大部分艺术院校的外语教学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公共基础类普通英语为主要外语课程,辅以少量课时的综合型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与教材多年没有变化,教学方式为课堂讲授。又由于班级学生人数众多、教学任务量大,难以因材施教。青年教师即便思维活跃、专业基础扎实、掌握学科理论前沿,由于缺乏实践经验,难以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教科研能力薄弱,对自身专业发展缺乏能动性

外语在艺术院校课程体系中属于公共基础类课程,课时量较大。一些教师在承担大量课时的教学任务之余,几乎无暇顾及学科研究动态,缺乏对教研方法的学习和相关书籍的阅读。教师因对艺术学科知识了解相对较少,难以将外语教研与艺术专业结合。外语教科研立项审批有难度,科研成果应用性不强。教师队伍缺乏科研团队,存在为了评职称而被动、独自做科研的现象。教师对于自身职业发展目标没有明确的规划和内在自主发展的动力。

(四)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进修方式单一

艺术院校外语教师大多数为35岁以下年轻教师。他们精力充沛,但经验不足且科研能力不强,不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反思。校方对艺术学科建设的重视,又导致了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资源支持、机遇提供、政策激励的局限。其他重点院校外语教师或者艺术院校专业教师进修方式多元化,且校际间交流及出国学习机会更多。艺术院校外语教师入职后进修则主要为一些国内短期进修班或会议,青年教师参与校际访问或国际学术交流的机会甚少。单一的进修方式效能性较差,外语教师被动接受知识,无法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并将个人实践经验与校外学者交流,无法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制约专业发展的内在与外在因素

(一)内在因素

职业认同感是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内动力和前提,并直接影响着其对所从事工作的满意程度、责任感、压力感及倦怠感。强烈的职业认同感能够激发教师自身潜能,促进其自主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增强责任心,积极主动地钻研教学,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相反,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角色及意义价值概念模糊,甚至消极评价,则无法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严重制约其专业发展。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积极的职业认同感是教师树立专业终身发展观的内在心理条件。

(二)外在因素

1.社会及校方对艺术院校外语教师职业认可度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英语分值所占比重逐年降低,社会上出现了轻视外语学科的现象。艺术院校高考入学外语分数比普通院校低,学生外语水平高低不一,与专业课相比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外部因素导致对艺术院校外语教师职业发展虽有关注却认同度不够。社会与校方对外语教师的期望、认可,能够使其在情境限制中感悟教学文化,增强其对自身职业意义与价值的认识,以提升职业认同感。

2.教学评价、激励体系不够完善

与大多数高校相似,艺术院校教师教学评价通过督导、系领导、学科带头人、学生等多方对教师进行综合评定。评定的结果仅以分数的方式反馈给教师,并以此为据评定优良。这种评价标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但同时也存在弊端。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教师在其中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获得提高。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教师经过反思取得专业发展。教学评价不应单纯考虑分数,还应考虑教学环境、学生学习水平、教学效果、学生评价客观性、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时数、教学创新、教科研论文质量等多方面因素,更要看到教师的专业进步。只有以多元方式评价教学,才能真正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艺术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对策

(一)加强职业认同建设,帮助教师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与信念

学校各级领导应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了解基层教师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积极引导其正确认识职业价值和意义,增强责任心与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度。外语教师要从步入工作岗位之初就建立终身投入教育事业的决心,既要掌握艺术生的个性和艺术专业的特点,善于帮助学生成长。同时也要正确认识自我,制定切合实际的专业发展规划,逐步实现专业目标以不断满足内在成就动机。

(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完善自身专业知识系统

1.提高自身外语基本技能,拓宽文化视野

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是外语教师必备的职业素质之一。艺术院校外语教师只有夯实语言基础,不断学习语言背景相关文化知识,了解语言学及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才能在课堂中准确、灵活地向学生渗透异质文化信息,进而使学生理解不同文化间文化冲突和融合,掌握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专业语言基础与文化信息的学习要靠教师自身坚定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取得不断的提高。

2.学习外语教学相关知识,掌握国内外最新教研动态

艺术院校外语教师应该具备大学外语教育、教学相关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经验。应在教学计划的设置、教材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的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钻研。公共外语的教学不能只是机械地传授语言知识,还要结合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艺术生实际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应做到在备课时对大纲、教材、学生等方面情况的全面掌握,还要加强对国内外外语教学领域科研动态的了解,与艺术院校外语教学实践相联系,形成有艺术院校特色的外语教学研究体系。

3.学习艺术类专业知识,让外语教学兼具语言基础与专业应用特性

随着艺术院校外语课程改革的深入,语言的应用性教学使专业英语的重要性突显。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英语语言文化底蕴,还应掌握艺术相关学科知识。在准备此类课程过程中,外语教师除自主查阅相关专业书籍获取信息外,还可向艺术专业教师虚心求教并发挥各自学科优势组成专业英语教学团队。此外,在普通英语课程教学中,将艺术相关信息融入语言教学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高艺术院校外语课程教学整体水平。

(三)教学与科研并重,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

高校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包括教育性和学术性两个方面。教师专业的发展既不能只注重教学能力的提升,也不能过分强调科研数量。艺术院校合理、有效的教师评价与职称考评体系应该考虑到学科差异,区别对待外语学科与艺术学科。对外语教师的考评要兼顾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两个方面。既要看到不同教师之间的差别,也要关注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自觉性及进步程度。不能单纯地以评分的高低决定教师的优良,还应重视教师评价信息的反馈作用,让教师真正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提高其专业发展能动性。

(四)建立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

教学活动并不是教师孤立的行为,而是一项需要集体协作完成的工作。因而要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建立由学科带头人领导的教学、科研团队,制定集体教研、听课、评课、教学比赛、科研讨论等计划。以专业对话、同伴督导、课程研发、行动研究等方式增加教师间的经验交流与学习,特别是年轻教师与老教师的互动。帮助教师养成对实践教学反思、提炼、改进的习惯,加以专家理论引导,使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艺术院校要为青年外语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机遇,积极鼓励其“走出去”开拓视野。外语教师进修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短期培训,学校可定期邀请专家进行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英语文化、外语教学理论、艺术专业基础等方面讲座,开办专家与普通教师座谈,也要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校际交流、出国学习访问的机会。学校要将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保障标准化、终身化,营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空间,提升艺术院校英语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能力。

结语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教师教育机制中的一个不断学习、反思、发展和成长的动态过程。艺术院校在提高对外语教师职业认可度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其自主专业发展,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与专业发展保障体系,打造开放、自主的校园学习文化。同时,外语教师也要深刻认识到所从事职业的重要意义,加深职业认同感,善于对教学和科研反思,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促进艺术院校外语教学的新发展。

(注:本文为2014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艺术院校外语教师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WY56)

参考文献:

[1]芮燕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实证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2]文珊,任杨.缺失与建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外语教师发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7).

[3]杨桦.教师教育新范式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

[4]张敏.国外教师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6(2).

[5]张严秋,陈研.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