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6 10:11:3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学习语言的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C程序设计;C语言;课程;教学
1概述
C语言是当今计算机应用中最重要且被广泛使用的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它兼具高级和低级语言的优点,特别适合于编写计算机系统软件。高校的很多计算机专业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算法设计等,多选用C语言作为教学语言。学生学好C语言,不仅是一门课和一种技能的问题,而且涉及到能否学好整个专业课。因此,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越来越被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各校纷纷进行C语言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试点工作[1-3],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
笔者所在高校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4]。在国家级教学团队“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共同确立的教改思想和指导原则下,各授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其核心思想是,不断加大C语言的实践课时,注重学生编程技巧和编程能力的提高。尽管如此,部分学生仍然不能很好地掌握C程序设计技术。在C语言考试中,学生更易于完成填空、选择、判断正误等检验“基础知识”的题型,程序设计或上机编程题则完成质量较差。直到学习数据结构等课程时,部分学生仍然难以用C语言编写算法,这直接影响到了数据结构等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后续课程造成了影响,甚至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进度和质量。
C语言是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它是程序员和计算机相互交流的语言。作为语言学习,它也遵守人学习语言的最一般规律:在实践中学习语言,重视单词的学习和积累,重视语言的交流能力。
2像婴幼儿学习说话一样,学习计算机语言
婴幼儿学习语言的方法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组织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2.1跟着大人,重复学习说话
婴儿学习说话,是从“mama、baba”开始,爸爸妈妈积极应答,并鼓励孩子继续“说话”。期间没有人在意,孩子是有意识或者是无意识的,孩子的发音是否准确,只要有声音,就给予足够的鼓励。之后,婴儿继续学习其他称呼和各种词汇,会说“开门、妈妈抱”等短句,直到“我要出去”等简单的句子。这一语言学习的过程特征很明显:跟着大人,重复说话,不在乎语法是否正确,能简单表达意思,大人能听懂即可。
C语言学习也一样。教师把自己看作大人,学生就是婴儿。从语言教学上看,不首先去强调语法等规则,而是教授“例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重点讲授一个又一个例子,在课堂上编译、连接并调试运行程序,让学生课后去重复这些程序。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真正“接触”到C语言,通过老师的程序实例和计算机实现对话。教师通过作业,鼓励和引导学生修改这些简单的程序,并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新的程序。这种方法使学生在刚开始上课时就接触计算机,重视学生快速和计算机建立联系,让学生在编辑、排错、调试和运行程序的实践过程中,和计算机对话,达到从实践中学习的目的。
“在例子中,学习和计算机的对话,让计算机训练自己。”
2.2不断学习单词,丰富语言的内涵
会说话的婴儿有了新的渴求,他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和生存空间,大人们也非常配合他,不断教他新的“知识”,这些新知识,首先就是“单词”。婴儿会指着电视机“啊啊”地叫,大人们教给他说“电视”,于是婴儿学会了“电视”这个单词。他可能说“宝宝要电视”,虽然不符合语法,但他已经勇敢地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需求。宝宝在大人的纠正过程中不断学习,掌握的词汇越来越多,他也越来越具有和人交流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不断学到“新词”开始的,是不断被大人们纠正提高的。
C语言学习也一样。教会学生编写基本的C程序后,接下来的工作,不是要写复杂的“让计算机唱歌跳舞”的程序,而是让学生不断掌握新词汇,扩大和计算机的交流范围。在C中,这些新词汇就是C的库函数。C语言提供了丰富的库函数,程序员不可能脱离开这些库函数妄谈编程。以往的C教学中,可能会忽视这些库函数的介绍,只有在课本的附录里,才能找到他们的索引。教师课堂上的主要时间,花费在介绍C的各种语法上。考试中,这些语法就是“基础”知识,这又会把学生的学习重点,引导在学习和背这些语法上,无形中又忽视了实际编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这是造成学生不会“写程序”重要原因。
婴儿不认识新事物,就无法开口说话。学生如没有很好地掌握库函数,就难以写程序。比如,若没有printf()函数,学生就不可能知道如何把信息显示在屏幕上。因此,学习写C程序,首先需要学好C的库函数。教师在课堂上的重点,就在于在例子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库函数。让学生“见过”并“知道”有这样的库函数可以用,再通过编程作业,促使学生掌握库函数。库函数就是C语言中的“单词”,有了这些单词,才能开始编程,和计算机“对话”。
“不仅要会和计算机说话,而且可以天南海北地聊。”
2.3多说多练
学会说话的婴幼儿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他已经长大了。他不仅和他的爸爸妈妈说话,他还要和其他人说。他要去上幼儿园,可以和老师说话,可以和幼儿园的其他小朋友说话,他的语言能力不断进步,他会唱歌,会背唐诗、三字经、弟子规,他已经像个大人了。
学生学习C语言也一样。最开始模仿老师的程序,编写程序,按照老师布置的作业练习编程,最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编写一些应用程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可以排除程序中的错误,掌握调试程序的方法,逐渐能够书写小规模的程序了。
这些能力的提高和培养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完成的,需要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此时教师可以使用特殊资源了,即上机课时。高校中C语言的课时一般由3部分构成:课堂学时、课后机时和专门的上机课时。利用上机课时,教师可以布置小规模的系统编程作业,让学生去完成。通过这种作业,让学生系统掌握C的编程知识,提高程序设计能力和水平。
“多写多练,可以和计算机讨论问题。”
2.4上学后,我们再学语法
婴幼儿长成了小学生,他要开始上学了。在学校,他开始学习课文,通过课文认字、认词、认成语,写字、写词、写句子,他开始锻炼写作文。不知不觉中,他读了很多书,从童话开始,到小说、散文、诗歌,最后是名著。他开始系统学习语法,主谓宾定状补,不胜枚举。
C语言的学习也没有止步。实际上,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只能完成上述2.1~2.3部分的内容,这些部分教会了学生写程序,而不是教会了学生C语言的语法。C语言的语法,可以融于课堂的例子中,通过程序设计和调试,直观地介绍C的语法,通过程序练习和调试,由计算机来告诉学生,怎样符合规则,怎样不符合。对于一般的语法,要求学生自学。C程序中的众多语法,比如C语言从main()函数开始执行、变量定义位置、注释写法、函数命名、参数以及函数返回、变量作用域、运算符的优先级等,多是规则,并不难理解,需要学生记住并掌握,而单调的看书和记忆,效果远不如在程序排错和调试过程中学习。
通过程序实践和例子学习语法,而不是只是在课堂上讲授语法。这样,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编程能力后,再回过头去研究语法,可以更好地提高对C语言的理解水平。如果在一开始就把重点放在语法上,可能反而无法掌握C程序设计技术。
实际上,C的一些语法细节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常用的。例如,判断闰年的逻辑表达式:( Year%4==0 && year%100!=0 )||year%400==0,其中涉及到运算符、运算表达式以及运算符优先级等问题。若要计算该表达式的值,当然需要记住表达式的优先级顺序等语法知识。但实际工作中,是不鼓励把程序写成那种样子的,实际工作中,要求程序书写清晰明了,简单易懂,强调程序的可读性。因此,上述代码可以写为:
(( ( year%4 == 0 ) && ( year%100 != 0 )) || ( year%400 == 0 ))
“不仅让计算机能听懂,而且要易于听懂。”
2.5学无止境
经过了中学阶段的学习,孩子已经完全掌握了“汉语”这一门语言,此后能否成为编辑、记者、作家、诗人,则需要更多的学习和锻炼。他需要研读名著,体验生活,笔耕不辍。
C语言也如此。C语言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各种计算机编程竞赛、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毕业设计等,不断锤炼自己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他可能逐渐接触到C语言课程永远无法讲授的东西,比如socket编程、进程与多线程、并发与竞态、Linux驱动程序、Windows驱动程序、研究开源代码等。他成了一名高级程序员、资深程序员、专家,他开始“用Word写程序”。
“计算机编程,一个玩具(计算机)的更高级的玩法(写软件)而已。”
3结语
C语言是一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C语言。所谓掌握,不仅指C的基础知识、语法结构等,最重要的目的是会用C语言写程序。C的其他所有知识,都在程序编写和调试中得到学习和掌握。
本文根据婴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提出了C语言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其主要思想为:教学目的在于教会学生用C语言写程序,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程序设计的水平;课堂上,主要通过程序讲授编程的方法和技巧,强调C语言的库函数学习及其使用方法,通过程序重点介绍难点和重要语法知识,一般语法由学生自学;强调大量的C程序锻炼,在C语言的编写、调试中,由计算机教会学生编写程序,在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中,学习C语言的语法。
致谢:本论文得到了国家级教改项目“国家级教学团队――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莉. 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改革[J]. 计算机教育,2009(12):28-29.
[2] 李业丽.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的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9(12):31-32.
[3] 赵金萍. “任务驱动式”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J]. 计算机时代,2007(8):25-26.
[4] 王冰.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C]//王永生. 研究型大学建设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624-628.
Teaching Methods of C Programming Language Learned from Baby’s Language Learning
ZHAO Shuaifeng, HU Shaohai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语言与文化 交际能力 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培养的只是纯语言能力,而对于所学语言的文化内涵不够重视,忽视了语言形式的意义和在实际场合的应用性,忽视了语言的文化教育,导致学生交际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因此,深入研究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培养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文化意识,进而转化成为自身的文化能力,是今后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语言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的习俗、制度、宗教、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的制约和影响。古德诺夫(H.Goodenough)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中是这样论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和W.E.La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由此可见,离开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必须了解产生、使用这种语言的特定的文化背景。否则,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这种语言,而明确这一点对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来讲尤其重要。
二、中西文化的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例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 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蓝图”,英语为blue print,等等。但是,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分类;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也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例如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习语很多,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
三、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曾提出过交际能力的四个要素:即语法性、可行性、得体性和现实性,后两个因素直接和文化有关。但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培养的只是纯语言能力,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对文化意识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由于文化差异的影响,学生只能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不能正确理解所听、所读的材料,导致他们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所写的内容也因此而不够得体、恰当。外国人一般都能容忍我们所犯的语法或语音错误,但对文化错误却常常耿耿于怀,因为这些错误不符合他们的交际习惯,在习俗上不能接受。语言知识只能指导人们表达出形式上正确的句子,而语用能力则指导人们表达出恰当、得体的话语。因此,外语教学目的最终应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
四、文化教育的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进行多方位文化渗透教育,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一)正确使用注释
教材中对涉及到具有文化特异性的内容加以注释和讲解。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内容理解很困难,有时还会引起理解偏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化难为易,可以利用一些事例进行讲解,有针对性地把这些零散内容进行系统化让学生易于接受,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
(二)应用归纳教学
教学中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WARM,where,meal。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生对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实现语言交际的现实性和得体性。
(三)把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学
把外国文化内容作为语言教学材料,介绍外国文化中的异国习俗、典故、历史、风土人情等。这些内容学生们很感兴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英语教学。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同时进行。例如:让学生收集一些英语故事,将这些故事进行分类。将有些故事当作课文进行讲解,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主动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将这些故事作为阅读材料,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四)让学生体验异国文化
体验教学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但通常情况下条件不会允许。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英语兴趣小组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教师一定要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对比教学,不断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失时机地向学生灌输一些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
参考文献:
[1]齐筠.语言,文化及英语听力教学.外语学刊,1998,1.
[2]罗传伟.跨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
[3]刘书英,张光明.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外语交际能力.外语研究,2002,6.
【关键词】词汇体验式学习语言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061-02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说:“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听、说、读、写、译每项语言能力的学习和提高都离不开对词汇的依赖。从教学角度看,传统的以语义教学为核心的词汇教学形式机械单调,学生普遍反映词汇学习枯燥无味。从学习角度看,很多学生在单词的学习和记忆方面花的时间最多,但效果却并不理想。词汇学习不仅是难点,也是影响交际的主要障碍。体验式商务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或设计商务情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或情境中去学习语言的使用,并运用语言和相关商务知识去解决问题。
一 传统词汇教学方法及效果
按常规教学模式,词汇教学是各课型的英语课中都不可回避的部分,往往要安排专门的时间来进行词汇的讲解。一般来说是以某一课或某一单元为单位,将本课或单元内出现的生词进行集中讲解。讲解方式通常是教师先进行领读,然后阐明词义,给出相关用法搭配,再给出例句或提问学生进行造句,以此作为学生对新词汇理解与否、掌握与否的反馈。这种方法有较为明显的弊端:(1)词汇大批量集中教学,容易使学生抓不住重点,难以记忆;(2)以语义教学为核心,形式上机械单调,学生很难长时间保持高度的注意力;(3)基本没有语言使用环境,学生对所学词汇缺乏直接感受,学
到的东西不鲜活,仅为固化的词义。这使得词汇教学耗费了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对所学的词只会认不会用,他们掌握了许多近义词,但完全不了解不同词汇使用的语境。使用时,不知如何选择,还可能选错词闹出笑话,或让外国人听起来觉得怪怪的。
二 体验式学习――商务英语词汇学习的有效方法
词汇的认知和拼写的正确不等于会用。只有将商务英语中所学到的新词用于交际且顺利实现交际目的,词汇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所学到的词汇才能成为使用者的积极词汇和心理词汇。在传统的词汇教学中,正是由于真实语言环境的缺失,导致很多好不容易记住的词汇很快变成了“僵尸”词汇。许多研究都表明,学生在体验情境中进行交际,新学习的词汇成为活跃的产出性词汇的情况明显好于传统的词汇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体验式情境,可以打破常规教室内桌椅的摆放方式,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将教室布置成火车站、医院、商店、售票处、办公室等场景,甚至可以将学生带到教室外、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场所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创设一个更加“自然”的环境,以方便学生使用新学习到的词汇,又可以激发学生词汇学习的兴趣。
另外,在新词学习之初,教师还应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向学生输送与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通过例证、对比等方法对中英文在文化及用法上的差异向学生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词汇的内涵。如在讲解“black tea”意为“红茶”而非“黑茶”时,可以从文化层面向学生讲明,东西方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在西方,人们在冲泡茶水时,以茶叶本身的颜色来形容茶;而在中国,人们却习惯以泡茶水的颜色来形容茶。如此一来,学生在词汇学习和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和储备方面,都可以为未来的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新词转化成为积极词汇和心理词汇。
三 体验式商务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步骤
第一,在开始学习具体课程内容之前,以讨论问题的形式引出学习的主题和内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和熟悉要学习的内容,并找出学生认为的重要内容或难点。包含将要学习的目标词汇的句子会在之后给出,这些目标词汇最好设计为学生通过上下文可以推测出其意的词汇。教师鼓励学生通过上下文的线索和已有词汇知识进行词义猜测。教师总结,给出目标词汇的解释。
第二,教师示范词汇用法,学生之间进行实践及词汇用法体会。教师在对目标词汇进行解释时,可以请一名语言程度较好的同学配合,向其他学生示范如何通过合作交流,使用目标词汇实现交际。之后,教师给定相关主题,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利用新词汇形成自己的会话。教师进行巡视,倾听各组,并注意记录语言使用错误之处,会话结束后立即向学生反馈,指出正确用法。与此同时,也可以要求小组两名同学进行互听和错误的互相指认,并在会话结束后向对方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教师引领学生对目标词汇进行深化学习。在前面课堂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词汇理解与使用情况作出简单讲评,并对目标词汇给予必要的补充讲解。对于一词多义的词汇,教师可以给出含有该词的多个不同句子或短的段落,布置学生以小组讨论或Pair work方式交换看法,根据上下文推理出词汇的不同含义。对于有多个近义词的词汇,教师可以请学生进行brainstorm,尽可能多地举出其近义词,然后教师给出不同的语境,引领学生体会这些近义词是如何使用的。
第四,目标词汇学习效果的检验。首先教师给学生3~5分钟时间回顾所学到的有关目标词汇的相关知识,然后要求每个学生都用新学习的词汇造句,再抽查一些小组用所学词汇围绕相关主题进行情景会话,教师根据学生表现情况进行评定,如果学生能准确且较为熟练地使用这些词汇,则可视为目标词汇学习效果良好,学生已掌握了词汇的使用。
四 体验式学习中的词汇教学方法
通过有意义的交际活动,在真实、动态的环境中使用新词,给学习者提供使用语言做事,即使用新词进行口语交际的机会,是真正习得词汇的重要手段。以下几种教学方法都适用于词汇教学与学习。
第一,复述商务情景。教师首先在黑板上给出关键的重要词汇,以帮助学生完成对某商务情境的复述。然后可采用接龙的方法,以关键词汇为线索,按照432原则的要求,在四人小组内进行商务情境的复述。同一商务情境进行三遍复述,第一次在4分钟内完成,第二次在3分钟内完成,第三次在2分钟内完成。这种方法可以给学生提供机会,对新学习的词汇进行积极的思考并有意识地输出,为体验式交际活动做好准备。
第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新学习到的词汇去完成交际活动,这一方面鼓励了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使用新词,另一方面,这对于帮助学生对词汇及其相关用法有更全面的了解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基于商务情境的学习材料尤其适合使用这种方法。为了达到更好的模拟真实商务情境的效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服装、道具、仪态等多方面进行角色扮演实践。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确保进行角色扮演的这部分内容,至少应包含大多数在本课(或本单元)学习过的新词汇。
第三,小组讨论。面对面进行的小组讨论活动的好处之一是,当听者表现出对说话人所讲内容不理解时,学生会自行调整所用语言,以达到适合听者水平的程度。同时,听者也可以帮助说话人指出其语言中的明显错误。经过协商,参与讨论的小组成员还可以就他们所不熟悉的事物取得相关认识。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巩固新学到的词汇。
第四,词义关联。很多语言学家都认为将同义词或近义词进行归类分组学习,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这种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对于词汇学习来说,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词义关联训练既可以在师生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学生之间进行。听者记录说者所使用的词汇,练习结束后再进行交流,以达到循环巩固所学新词之目的。如:(1)A:Our products are being sold at a reasonable price.B:Yes,very competitive.(2)A:Cash flow is important for a company like this.B:Liquidity of current assets means a lot for such a company.
关键词:日语教学 语言习得 创新方法
中国的日语专业发展至今已达数十年之久,学科发展态势尽管较好,但沿袭了数十年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并没有随之改进创新。教材陈旧老化、教学方式保守、教W手段落后等成为了时下日语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21世纪以来,在众多日语教育界专家的呼吁下,新一轮教改大幕徐徐拉开,创新语言教学法、提高语言习得效率等问题成为现代日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日语低年级专业语言教学的实施现状
传统的语言教学法有直观法、翻译法、句型法和功能法等。在低年级日语教学中,使用上述传统教法的效果十分不佳,其原因在于这些传统教法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教学要求。教学法是不同历史时期教学实践的总结,不可随意照搬套用。随着社会的进步,日语语言本身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在教学方面不可能只存在一种适用于各种培养目标的固定教法。因此,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索适合现阶段日语低年级专业学生语言教学与习得的有效方法无疑是目前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教师、学生、教法和教材四者融汇结合后即构成一个教学活动。教法和教材虽同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但教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指导性作用却是教材所不能替代的。笔者认为,对于高校日语专业的低年级学生而言,面对一门全新的学科,其理解力和接受力不可能与高年级学生相同。因此,如果只是生硬灌输理论知识,非但难以实现强化记忆、深化学习的良好愿望,反而会适得其反,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据此我们认为,创新教学方法才是提高日语教学与习得水平的主要途径。
二、日语低年级阶段语言教学与习得方法示例
(一)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即一系列的结队练习和小组活动。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充满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的互动。这个互动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热情,提高其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该教学法强调语言教学要以学生对任务的完成为基础,任务必须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现实,实现任务与课堂目标的结合。
「しりとり(接尾令)是任务教学法中的一个常用实例,例如在语音和词汇习得阶段中,教师可随意给出一个单词「かみ,随即由学生以单词「かみ末尾假名「み开头,说出下一个单词。如「みがく,其后的单词则应以假名「く开头。由此按座位或学号顺序依次连接。如下为「かみ的接尾令例:
かみ、みがく、くだもの、のむ、むかし、しかい、いくら、らじお、おおあめ、めがね、ねこ、こおり、りんご……
这一任务的特点在于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热烈紧张的氛围中达到联想和强记单词的目的。实践证明,当学生处于一种紧张的任务情景中学习语言时,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其主动性,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错误举例法
汉日两语分属不同的语言体系,在语法、词汇、表达习惯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异。在日常教学中,如果能够对学生的共性错误进行归类,并针对其产生原因和克服方法进行分析、讲解,便可达到加深记忆,避免再次出错的目的。归纳起来,常见的共性问题有以下几类:
1.词性不清
科学研究を臼陇工搿#à )
泥を[ぶ。 (に )
以上错误在低年级学生中较为常见,出错的原因在于对句子中动词的自・他属性辨别不清。在语言习得中,学生容易在汉语思维的影响下判断日语动词的属性。因此,通过反复列举同类型错误案例的这一做法,可以有效避免母语的负迁移影响。
2.词义混用
庭には柿の木がおおぜいです。(多い )
これはとても静かです。 (ここ )
此类错误源于对词义的把握不清。日语中的「おおぜい和「多い虽然都表示“多”,但前者仅表示“人多”;第二句则是混淆了「これ和「ここ这两个指示代词的用法。因此,通过错误举例可以强化学生对词语含义的认识,从而减少词义的误用。
3.敬语错用
ごQ生日おめでとう。 (お )
お待たせになりました。 (しました )
敬语是日语中较为复杂的一套语言系统。其语言表达因时因人,变化多端。由于汉语中敬语贫乏,故两种语言在敬语层面上很难形成对应性比较。因此,与死记硬背方式相比,错误举例法应是记忆敬语知识的较好手段。
4.文化差异
ちょっとタバコをIいに行きます。 (Iって来ます )
以上属于典型的“中国式”日语表达,源于学生对日本文化和语言习惯缺乏了解。句末表现的差异体现了日本人强烈的集团意识和归宿感。所以,日语教学应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使其相辅相成。
(三)文化导入法
文化导入是日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对于低年级日语学习者来说,如果照本宣科地灌以枯燥的语言知识,极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我们主张在日语专业的起步教学中实施“兜圈子”的策略,即在讲解课文的同时,也介绍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化知识,并将其与中国的文化现象进行比较,从而使其对日语亲而近之,而非望而生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播的媒介,两者关系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将适当的文化知识溶入课堂教学的话,不仅能使语言和文化相得益彰,更能加深学生对语言和日本社会的全面理解。
(四)对比分析法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受规律支配的体系。人类学习语言绝不是单纯模仿、记忆的过程,而是有创造性的运用过程。创造性的运用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运用语言规律的能力。而运用语言规律的前提就是要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来探析日语自身的规律所在,从汉日两语的对照比较中去学习日语。具体包括:
1.汉日文字的发音对比
中国汉字为单音汉字,而日语汉字多为两个以上音节。此外,日语汉字一般都有音读(汉音)和训读(吴音)两种读音,而且有的文字还对应多种发音,由此可见日语发音的复杂程度。例如日语中的“小”,据《新明解》统计,该汉字的发音就有「コ、「ショウ、「オ、「サ四种。而其中发「コ音的“小”字单词就有150余个。因此,通过对比分析来查找规律,τ谌沼镅习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2.汉日文字的字型对比
日语文字中存在着大量汉字(1945个当用汉字),这为中国人学习日语提供了便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日语中的许多汉字已与中国汉字的意思相去甚远,有的甚至已是风马牛不相及。例如日文汉字「手的中文译义并非手纸而是书信;又如「新的中文译义并非新闻而是报纸。由此可见,日语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汉字非但没有对中国人学习日语形成便利,反而容易产生误导。因此,通过对比的方法无疑能够加深认识,防止学生在学习中望文生义。
3.汉日语法结构的对比
谓语居后是现代日语语法的一个显著特点。简而言之,即如果说汉语的基本语序是“svo”,那么日语的基本语序就是“sov”。但日语又由于句中虚词标注句子成分的缘故,因而日语句子成分排列的顺序又有其相对灵活的一面,不像汉语那样严格死板。这些都需要学生在对比中去发现和记忆。母语对外语的迁移是下意识的、不自觉的。通过对比,我们则可以有效避免负迁移的影响,帮助日语学习者排除母语干扰,促进语言能力的培养。
(五)联想式教学法
联想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联想方式来呈现词汇和开展教学。我们知道,词与词之间在意义上存在着同义关系、上下义关系、语义场关系和搭配关系。事实上,这四类关系为我们进行充分联想提供了广阔空间。通过联想,学生的词汇量无疑可以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扩充。
1.同义联想
同义联想即同义词的联系回想,当说到「美しい时,则应联想到「きれい;说到「危ない时,则应联想到「危。此外,单词「ひく的主要词义有:拉开;引导;退避。在第二个义项方面,我们又可以联想到「案内する;涉及第三个义项时,我们还应联想到「避ける和「xれる。
2.上下义联想
上下义关系是指词与词之间的包容和被包容关系。上下义关系词中,彼此之间呈现层级体系。如提到「学科这一单词时,我们应立即联想到「日本Z、「英Z、「物理、「数学等下义词,而其中的「日本Z又可进一步下分为「精i日本Z、「通i日本Z等。
3.语义场联想
语义场联想的部分内容与上下义联想相同。比如,说到书「本。我们可能联想到种类不同的书所构成的上下义关系。但我们也可以将联想范围扩大到种类以外,如「作者、「表、「出版社等。
4.搭配联想
日语中不少词可以中心词(名词或动词)为媒介相互发生联系。这两类词联想范围广,搭配层面宽。如名词「教室,与其搭配的有:「明るい教室(形+名),「静かな教室(形动+名),「の教室(名+名),「教室をさがす(名+动)等。
三、结语
以上五种方法为时下使用频度高、实践反响好、适用于日语低年级阶段的语言教学与习得方法。除此之外,还存在很多其他卓有成效的教学方式,如“螺旋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在教学实践中,至于具体使用哪种教学方法为佳,还要因时、因人制宜,即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自身条件来决定。此外,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选用了哪种教法,教材选用、教学语言艺术等因素同样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还要指出的是,我们应当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教学法。教学法亦被称作“方法之学”,它既强调“教”,也重视“学”。因此,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传授良好的学习方法,即要“授人以渔”。
参考文献
[1] 张琳,张斌.“习得/学得”理论对大学日语教学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2(8).
[2] 王金梅.几种寓教于乐的日语教学形式[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3] 王欣.略论外语教学法与日语教学[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关键词:蒙特梭利;语言教育;语言发展条件;发展策略
语言是表达自我的主要工具,孩子有吸收周遭环境语言的本能,也需要和亲人沟通以满足他生理和情感方面的需求,如何激发幼儿的在语言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家长和幼儿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问题。著名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特梭利,她从实践中总结出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教学方法备受推崇,而她关于语言教育的理念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一、蒙特梭利语言教育理念及启发
蒙特梭利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能力。因此,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尽早应该着手,引导和挖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蒙特梭利在著作中完整论述了语言教育的相关内容,包括语言概述,语言文字教育的意义、目的、特点、发展、方式等理念。而其中三点语言教育理念则更让人深受启发:
1、语言发展是有敏感期的,错过敏感期,就会阻碍语言的发展。(0~2岁――听的敏感期;6个月~3岁――说的敏感期;2~6岁――阅读、书写的敏感期)幼儿教师要适时、有计划、有目标地抓住婴幼儿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以日常生活为途径,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灵活、随机地引导幼儿的语言活动,使他们乐意运用语言进行交往,以帮助他们积累运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其听说能力以及交往技能。
2、语言的学习来自于听、看、模仿、练习、正确的辅导。蒙特梭利注重语音、语调、文字应用并进。语言机能结构复杂,感官的发展与语言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在学习中可通过感官训练与操作,获得实际的经验,逐步培养孩子听、说、写、读的能力与习惯。
3、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加强语言学习。幼儿语言的发展同成人学习方式不同,是在自然环境下学习的,如口语教育要从交谈身边的事物开始。要把孩子放在预备的环境中,要得到成人的帮助。
二、幼儿语言发展的条件解析
蒙特梭利认为,幼儿语言上的缺陷和不完善,一是由于先天原因造成的生理性缺陷;二是由于后天原因造成的功能性缺陷,即在幼儿的语言形成期,因为听不到正确的发音、完整的语言,或是由不好的(或错误的)发音习惯造成的言语缺陷。因此,幼儿语言发展的条件主要有两点:一是要有健全的大脑与言语器官;二是要有适宜的语言环境。
1、保持健全的大脑与言语器官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基础。正常的生理结构为幼儿语言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人类完整的语言活动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大脑皮层有主言中枢”。由此可见,完整的言语活动需要整个大脑的协调运作。它受整个大脑皮层机能的制约,并不是某个语言中枢能独立完成的。
2、提供有准备的语言环境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学习语言需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因为字、词、句子都要与一定的语言情景结合在一起才有实际意义,若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字、词、句,即使记住了也是不会理解运用的。语言能力是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将幼儿放置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循序渐进地让幼儿学习语言,其发展效果是惊人的。这一个学习语言的特点正如蒙台梭利教育强调的:成人应为幼儿准备一个符合幼儿需要的真实环境,它能为幼儿身心发展所需提供活动与练习,并且像家一样充满爱、快乐与便利。
三、创设幼儿语言发展条件的策略
(一)充分锻炼幼儿大脑与言语器官,为幼儿语言学习打下物质基础。
蒙特梭利语言活动的重点是口语表达的能力,我们认为口语是所有其他语言表达形式的基础。透过语文图卡和分类卡、故事、新闻、谜语、童谣、手指谣、诗词,甚至延伸到其他工作区的活动范围,孩子有许多机会吸取正确的新词汇,这些丰富的词汇和表达自我的能力是蒙特梭利环境给予孩子在语言方面的第一把钥匙。
在奠定口语基础的同时,孩子由“声音的游戏”和“注音符号砂纸板”,认识语言的声音和符号,听力的提高对语言的学习至关重要,先有听后才有说;此后,孩子将用“拼音盒”开始拼字、造词,甚至写故事或其他的文字创作;而阅读能力随著孩子对文字的解析自然地发生了;孩子由日常生活区和感官区所磨练出的手眼协调和控制手肌肉,间接为他日后书写的能力建立稳固的基础。我们以孩子所显现的敏感期作指南,给予适时的工具和辅助,促进幼儿大脑言语器官的成熟,幼儿对语言文字的吸收及探索便会随之自然地发生。
(二)创设一个让孩子想说、敢说、爱说、有机会说的环境。
在蒙特梭利环境中,任何语言活动都和孩子周遭的生活及喜好息息相关,惟有透过对孩子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才能产生共鸣,并且引发孩子自我表达的兴趣和动机。
1、创设丰富的生活场景。丰富的生活内容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源泉。有效的语言学习并非一定需要正式的教学,在有意义的生活情景中使用语言也同样可以有效地学习语言。幼儿的语言学习就融合在日常生活中,它几乎无所不在,可能是在起床穿衣时、在餐桌上用餐时、在户外游戏时,在幼儿所经历的各种生活场景中。生活是语言学习的源泉,有了丰富的生活内容,才能有丰富多彩的语言。所以,我们要创设各式各样的生活场景,让孩子多看、多说。
2、提供标准、正确的语言示范。幼儿最初学习语言的方式是模仿,而其出生以后又是在成人的照料下成长起来的。幼儿生活的照顾者(家长、幼儿教师等)是其直接学习的“榜样”,幼儿语言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使用语言的质量。因此,成人在与幼儿对话时应注意:说话语速要慢,口型明确、语音清楚、准确,语调抑扬顿挫;坚持使用正确的词语和语法正确的句子与幼儿交流,不要用不准确的词来逗孩子,避免使用儿语。
3、创造自由交流的语言环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教师要重视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际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寓语言教育于一日生活(来园、进餐、睡觉、如厕、盥洗、饮水、散步、做操、户外游戏等)之中,在帮助幼儿建立生活常规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自由是蒙台梭利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幼儿只有在自由的气氛中,才能将学习潜能发现出来。还要家园合作,举办大型户外活动带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和社区、多接触伙伴,如多去公园、游乐园、动植物园等地方举办活动,给孩子创造与伙伴们自由交往的环境。这样做可弥补幼儿交往经验的不足,有助于孩子人格和语言的发展。
除此之外在蒙特梭利语言教育中,还要侧重于培养幼儿乐观、自信的品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玛利亚・蒙特梭利,蒙特梭利儿童教育手册,中国妇女出版社,2012
【论文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水平的高低、作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质。本文旨在探索一种新的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方法,希望能给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注入新的理念,改变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效果差、效率低、学生丢分严重的困境。
一、作文的概述
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①
二、博观约取,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观古今,很多文人对写作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而且得出了十分相近的结论。晋代的陆机在《文赋》中说道:“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②揭示了写作的本质是“物—意—文”的双重转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作文材料。
(一)立足教材,摘取实例,举一反三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熟练运用教材中的实例为写作服务。”③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讲解课文中的实例,把实例所要表达的意思说明清楚,并让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挖掘出其它的论点。通过这种途径不仅可以让学生把教材学活学透,又能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二)着眼课外,广泛阅读,获取信息
1.着眼于课外,可以拓宽中学生的视野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中学生的课程多,课业负担重,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只看重考试分数,认为看课外书浪费时间,种种原因制约了他们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因此,我们教师就可以有目的地布置一些中学生优秀作文和中外名著的阅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内拉到课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从而养成他们阅读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中学生尚未踏入社会,而且年龄尚小,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成年。因此,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是有限的。所以,中学生要积累素材,不可能样样亲身经历,这就要求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多读一些名篇名著,博览群书,以积累丰富的词汇、语汇和借鉴文章的写作方法,为写作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三)感知生活,细心观察,注重生活的积累
教会学生感知生活,捕捉写作灵感
从“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的观点来看,写作素材的来源除了间接知识外,还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叶圣陶先生在《读书二首》中写道:“善读未写书,不守图书馆,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让学生多参与社会生活,细心观察,增加体验,积累写作素材,捕捉写作灵感,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优秀作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时,一定要求学生分门别类地搜集,去糙存精地积累,并渐渐地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细心观察,关注身边发生之事
观察生活,是指从积累的角度进行较长时间的定向观察。老师要有意的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让学生从身边具体的事物入手,去看、去听、去闻、去唱、去尝、去触摸,并坚持写观察笔记。 同学们只有细心观察周围的环境,积累好的素材,才能把外物和内在的情感连接起来,产生触景生情之感,从而写出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文章。
三、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享受写作的情感
(一)变换教学方式,激发中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事实上,在学校学习的许多东西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但是人的思想所接触过的一切文明财富会在心灵中——首先在情感,内心感受中——留下痕迹。”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④
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可以利用看图、听音乐或创设能拓展学生想象力的环境等方式,引导学生更高层次地去思考和想象,并让学生把所想所感写下来。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
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设定作文题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体验感悟,写起来也就有话可说。如果命题偏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任务,学生只得凭空捏造作文素材,七拼八凑,应付了事。导致文章缺乏真情实感,枯燥无味,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命题要新颖别致
初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特别强烈的阶段,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尤其浓厚。所以,语文教师在命题时要新颖别致,切合了他们的心理,这样容易引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写出来的作文就会有新意。
在作文命题时,语文教师在作文要求上要宽泛,淡化文体要求,尽量不给作文以体裁限制。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7.
[2] 刘松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320.
[3] 叶圣陶.叶圣陶作文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0.
[4]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35-01
1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基础性、实践应用性、综合性等特点,正是具有如此众多的特点,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包容性十分强,因此信息技术可以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还可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更多的实现渠道和更有效的交流方式,更可以使“生生”、“师生”、校内与校外、学习伙伴之间的交流更为快捷。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流程如下所示:教师:创设情境-启发思考-指导求新-激励创新;学生:进入情境-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在这种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要达到有效直至高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首先是意识的培养,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抓住学生对信息技术非常感兴趣的心理,因势利导,课前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将他们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
1.2利用网络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选择信息、筛选处理信息、重组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社会,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不是知识的拥有量,而是是否具有索取新知识的能力。语文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独特的优越性,让它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大量信息,供学生学习时自由查阅。这样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
1.3利用计算机工具,自主创作,培养学生实践与创造能力。培养创造能力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地创作设计,把软件应用融入到课件中,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展现在计算机屏幕上。信息技术环境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语文教学不能只顾形式上的热闹,而要讲究实际效果,要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得益多。
2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方法
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实践研究,我们得到了一些开展教学的创新方法和启示。
2.1主题型教学方法。主题型教学方法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收集、整理与主题有关的信息,在教师帮助下进行学习、评价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具有丰富性、灵活性。因为主题可以是人文学科的,也可以是自然科学;主题可以是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艺术方面的;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超文本的(如影片欣赏);可以是比较异同的,也可以是单纯求同或单纯求异的;同时主题可以来自教材规定(提供)、教师规定(提供)或由学生自己选定。
如语文学科中“试飞”等课的教学,如果组织学生到网络教室进行上课,围绕某一主题,搜索“试飞”,不到1秒钟时间,可以查到很多有关“试飞”的信息(具体数据与网络环境有关),“试飞”的作者简介,课文涉及到的人物、性格特点,时代背景,以及很多的分析评论等等。学生眼界一下打开,对课文的兴趣与理解也一下提升很多。
2.2合作交流型教学方法。协作交流型教学方法指的是分工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时,必须注意处理与“自主学习”的关系,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第一位,“合作学习”在“自主学习”基础之上进行。实验教师可利用竞争式学习、协同式学习、伙伴式学习、角色扮演式学习等四种基本合作学习模式和人机协作、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三种基本途径,培养学生竞争能力与合作能力,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相处以满足新世纪人生存的需要。
2.3自主探究型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由教师进行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学习;在探索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加以适当的点拨和提示。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西沙群岛》时,可以带领学生到“海底遨游”,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西沙群岛的动物、植物的图片和影像。让学生通过查看有关的视频和文字资料,进一步的了解西沙群岛的物产,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自己所看到的内容进行有组织的描述。这样一来不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2.4展示型教学方法。展示型教学模式指的是从展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入手,使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教学方法。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阅读课”,是根据教学目标、特定的教学组织形态以及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过程。它又有别于传统的书本文字阅读,它除了一般的文字阅读外,还具有超文本的阅读,如声音、图像、动画、视频、影片等,它比传统的文本阅读更快捷、更丰富、更精彩,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从学生角度来看,多种媒体参与教学,能提高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激发学习内动力;从教学的环境来说,信息源更加丰富,信息传输更快捷;从信息的显示形态来说,图文并茂,精彩生动,具有丰富的感知材料,极易产生意境。这些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相比都有明显的优势。
3小结
关键词:民族预科生;数学教学
预科学生是否能学好数学关键在于教师,如果数学教师能够提供新的教育观念和学习方法,调动每位预科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培养预科生重任放在首位,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整个课堂教学,那么预科学生就能够快速、有效地学习数学。做好预科教育教学工作,能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很多的求学机会,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创造条件,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科学文化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少数民族预科生学习特点分析预科学生来自各州县、牧区和农村,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成绩差距较大,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浓,有的学生甚至讨厌数学,以至于彻底放弃了数学学习。来到预科后,面对新的学校和学习环境,大部分学生普遍感到压力很大针对以上的差异及特点,采用变抽象为直观,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实施分层教学
1.分层教学的内容
分层教学是把一个班级或几个班级中的学生按其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分成若干个层次,提出相应的知识要求,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不同层次学生都得到最好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的形式一般分为“年级分层”和“班内分层”两种,由于“年级分层”实施以后学生整体水平比较一致,教学和管理相对比较稳定,而且学校分离出来的强化班只是学生整体中的较小部分,我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班内分层”教学上。
2.分层教学的实践
在班内分层,可以采取隐形分层法,这种分层仅由教师本人掌握,对学校和学生并不公布。通常把较好基础与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分到C 层,把基础较差且学习速度明显较慢的学生分到A 层,其余大多数学生都到B 层。划分后要随时跟踪学生的变化,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划分的结果。学生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各个方面。
教师必须重视每位预科生的个性差异,在全面了解预科生的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在达到预科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要求的前提下,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达到自己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针对学生的具体实际水平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对A、B、C 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各自的具体要求。 转贴于
A 层:使每位预科生掌握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方法,并且对数学学习不再产生厌恶和自卑的心理,并能够通过各种考核。
B 层:使学生掌握“三基”的同时,还具有分析、解决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质,为学生学生其他专业课打下良好基础。
C 层:培养学生在达到B 层的基础上,能揭示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加以应用创新,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并为其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一章的内容前,可以将本章的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分为知道、理解、熟练掌握三个级别,向学生进行大致介绍,并指出重点难点以及本章和其他章节的内在联系。另外,针对部分学生纪律观念淡薄,自我要求不严,缺乏学习热情等现状,可以对各个层次学生分别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建议,帮助学生确定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拟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三、优化教学内容通过数学课的教学,我们可以了解有潜力的学生的特点和差异,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不同的特点和差异中发展和成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想象能力,传授和讲解新课是挖掘学生潜能的最有效方法,原有的新授课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在间接中获取知识,这种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总在教师思维的牵制下发展活动的。所以要想挖掘预科生的学习潜能和广泛的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创设自主、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教师必要时还给预科生提供学习方法和建议要求,这样才能激发和提高预科生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教师必须放下高高在上的权威架子,让每位预科生感觉到师生之间是在共同探讨、共同学习,使每位预科生在最大限度中发挥学习的潜能。其次,还要给预科生创造一个讨论和思考的空间。学在于勤和思,思缘于疑,学生只有学会勤奋与思考,才能学会创新和不断进步。经常独立去思考质疑的学生,他们就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更学会了如何去获取新知识,这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在引导下以预科生的自学和讨论方式完成课堂学习,活跃课堂气氛,调动每位预科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预科生学习的欲望,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使预科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和兴趣。
总之,教师只要用心去传授学习方法,提供学习建议和要求,提高预科生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就能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子兴主编.数学教学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关键词:学习结构 深度重复 高频联想 听力训练 阅读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112
1 学习背景
对于大学生而言英语学习已经有十年之久,但是很多学生仍然受到它的困扰。从四、六级考试到雅思、托福考试,几乎每项考试都会成为部分学生难以跨越的障碍,而因为英语成绩不好而导致自身发展受限的学生并不在少数。
根据调查显示,部分学生英语学习的方法并不科学有效,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每天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在0-30的分钟有52%,120分钟以上只有7%[1]。针对学习时间短的现象笔者也做了相应调查,发现课余活动多和课程任务重是导致英语学习时间较少的两大主要原因。
针对部分学生学习方法不够高效,过度依赖市场上以盈利为目的的辅导机构的现象,笔者对自身经验以及采访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整理出了针对大学生的高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并在对英语学习结构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具体的学习建议。
2 学习结构
英语的学习结构分为积累和表达,这二者的关系是表达的基础,表达是积累的体现。
积累的水平主要体现在听力和阅读上的能力上,学生们可以通过大量的训练来提高。听力训练一般采用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的方法,只要选好素材用此方法认真练习,一定能增强听力水平;阅读能力则需要在单词和本土化素材上大量积累,可以通过背经典单词书和背诵《新概念》等经典教材提高。
表达是积累水平的体现,表达能力重点体现在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上。据统计显示,口语和写作是大部分学生的弱项,英语学习中最差的项目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口语交际37%、听力27%以及写作17%[2]。但是表达能力既是衡量英语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生活中相比听力和阅读更实用的技能。口语是中国学生的普遍弱项,除了缺乏训练外,表达素材的缺乏也是重要原因,但日常训练的听力原文中正存在着大量实际情景的对话,当学生们在听力上的积累发生质变时,口语一定也会得到提高。在写作上,当学生们在单词量和阅读素材上积累足够时,也不会再需要背套路背范文来针对应试,而会形成自己的风格了。
表达能力的提高是基于积累水平的提高的,学生应当从基本功开始训练,逐步进步,使分数自然提高。不宜因为针对考试得分而本末倒置,在缺乏积累的时候通过背记套路和模板来提高自己的分数。
3 学习方法
积累是表达的基础,本文将重点讲述如何在通过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们的积累水平,提高学生们的单词量、听力能力以及阅读能力。
3.1 单词记忆
市场上的单词书种类繁多,以单词排列顺序即可分为顺序、倒序、乱序、分类等类别。学生在选择好适用于自身的单词书后,应按照深度重复配合高频联想的方法来记忆单词。
深度重复指的是滚动式记忆。关于背单词的宏观计划,笔者推荐采用滚动式多次记忆,一本单词书用时一月,反复记忆四遍,分别用时15天、7天、3天和2天。其中前两遍的背诵较为困难,各位学生在背第一本单词书的时候可以将这个时间适当延长,但要以完成为目的。以新东方的单词书为例,四、六级是30个单元,雅思和考研大概50个单元,按照每周背诵六天,每天记忆3至4个单元的计划,两周时间可以完成第一遍的背诵。关于背单词的具体方法,听写结合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方法。听力素材来源于书后的光盘,按照光盘的阅读速度先快速浏览一遍一个单元的单词,再通过反复抄写来记忆。这样会比阅读式记忆更快更深刻。关于这四遍背记总共一个月的学习时间的选择也十分重要,每学期的第一个月实际上是背单词的黄金时间。这个月学习任务不重,没有竞赛和其他大型课余活动,计划的可执行度很高。
高频联想指的是单词的联想式记忆,这个过程一般在背单词书的第三遍之后开始进行。当学生对一本书的大部分单词做到熟识之后,容易出现形近词相混的情况。很多词会因为词根相同,或者只是少数字母的顺序不同,对学生在背诵中造成非常严重的困扰。但这种情况下学生必须克服畏难心理,战胜困难,否则并不算掌握了单词书中的单词。联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利用单词书最后的单词列表不断地去追踪一个词的所有易混词,在书中来回翻阅,然后列成表帮助记忆。也可以自己在写出一个单词后联想所有与其意义相关或拼写相近的单词,最终目标是可以当别人提一个汉语时可以把英语书中所有对应这个意义的单词都列出来。
3.2 听力训练
听力在国内外的各项考试中均占有很高的比重,它的训练提高的过程应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精听,精听的目的是训练学生从听力中快速提取信息、听关键词的能力,也是做听力题的基础。这一步的原则是一定要先听录音,听懂了再看原文。听不懂原文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语速太快导致信息缺失,二是因为没有掌握原文中单词的发音而导致信息缺失。对于一种情况,学生要训练自己的听力能力,就要反复听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如果听了三遍以上依然不懂,可以看原文素材寻找自己听不懂的地方。对于第二种情况,学生应重新温习单词,掌握单词发音,提高单词上的积累。听力的第二个提高阶段是泛听,这时需要广泛听取不同的题材,依靠长期积累培养出自然反应出听力原文含义的能力,而不再是培养自己听取关键词的能力。
3.3 阅读训练
当学生们单词积累发生质变后,阅读能力会有大幅提高。但是针对阅读专项训练,笔者也将提供具体的提高方法。阅读的训练提高也分两步,第一步要泛读,要涉猎不同题材的文章,对于大学生21世纪英文报是很好的选择。由于每一领域的文章都有相对固定的词汇库和表达方式,学生在熟悉分类之后就容易在各项考试中高效率地提取信息,快速阅读。第二步是精读,精读能力是在做题过程中训练的。无论先看题还是先看文章,同学们做题的时候都会需要针对性地理解一段内容或一句话,这时就是精读能力的体现。精读能力依靠单词、语法的掌握,对倒装、省略等语法技巧要熟练掌握。学生们可以通过针对性地挖掘各类考试的题型和侧重点来增强自己的精读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