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7 10:04:0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企业内部培养人才的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企业 经济师 人力资源管理 提高能力
进入 21 世纪,人力资源迎来了新时代。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而现在企业最注重的是培养人才,本文就经济师人力资源的若干问题及解决方法,联系当今社会状况和需求,进行分析。
一、我国人力资源现状
当今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地位,@标志着我国逐渐走向世界大国,但是在发展的强大体系下,我国还有一些方面需要改进。 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起步较发达国家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经验不如它们丰富,虽然我国的人力资源也很丰富,但是利用率较低,这就需要我国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相关策略。
我国的人力资源出现的主要问题在管理上,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人才,开发人才的潜在能力,是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需考虑的问题。现今我国的人力资源在管理方法方式上出现的问题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发展,导致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发展上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完善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一种内部资源,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管理好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作为人才的集中地,无论是在人才的培养还是开发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降低企业在人力资源上投入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和提高为企业的贡献率,不仅能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参与意识,也能提高其自身的素质,使其发挥所长,推进企业的改革创新,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注意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中,最终要的组成部分是人,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员工,他们的自身素质问题很重要,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他们的自身素质,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分配。在企业中,人才的培养是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企业要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发展员工个性,鼓励员工大胆创新,培养员工间的合作意识, 培养实用性人才,让员工具有参与意识,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3、 如何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企业的人力资源包括:企业员工,企业其他人员和新进员工三部分。 首先关于员工方面,在企业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在保证员工工作顺利完成后保障员工的权利,是员工关心的问题,也是员工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企业应该履行与员工签订合同中所规定的条例,按照合同的签订内容给予员工应得的权利,我国是法治社会,依法治国的方法无论在企业的员工人才选择上还是员工履行其义务上,都具有可实行性。对于企业其他人员方面,要提高其他职工的服务水平,培养职工服务的意识,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对于新进员工方面,要以深化企业改革为基础,培养新进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激发新进员工对企业改革创新方法的参与热情,以便企业更好地对新进员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三、如何加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
1、培养竞争意识
无论是哪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智力支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方便同时,也把注意力转移到创造科技和财富的人身上,在大家广泛关注下,作为代表的经济师的人力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管理过程中,要培养人才的竞争意识,要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力,经济师要参与到企业的发展规划中,通过竞争来激励自身的素质的提高,根据企业的管理体制要求自己,树立发展新目标,企业需要有创新意识的管理者和参与者投入企业的建设中,培养竞争意识能够激励人才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提高企业整体的软件力量。
2、提高人才能力
21 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的能力是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础。管理者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比较稀缺的, 一个企业的规模再强大,发展理念再先进,员工能力再强,没有一个好的管理者,企业也是无法顺利发展的。 提高人才的能力,培养人才的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充分了解企业各部门的组成和职能,有先进的发展理念,能够规划出企业的发展前景,能适应企业和商业发展的需要,才能管理好企业内部成员和促进企业的发展,管理好整个企业。
3、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好的人才如何让其最大限度地展现和服务,需要企业建立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合理地佣金制度,根据其贡献的多少给予相应的回报;制定战略发展计划,明确企业发展目的和未来发展前景,能够让企业员工有一个对企业发展总体的认识,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在体系的规范下,有目的有规划地实施人才培养发展的计划, 制定发展战略和目标,在强大体系的支撑下以人才为填充,才能巩固企业的发展。
四、结论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在企业发展中制定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企业战略计划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世界人力资源管理的大环境下,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起步晚, 人才利用率不高,所以更加要加快人才发展战略的部署,在企业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培养企业内部员工的能力,都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发展方向,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统筹规划,确保在人才利用上的准确。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有利于企业总规划的实施。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措施
1“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最初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在20世纪引入互联网,这种技术能将人和人之间、人和物之间的长距离沟通渠道变成零距离,是一种非常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很多传统的企业利用互联网创新出新的发展道路。而在互联网之后又出现了“互联网+”技术,这种现代化技术多数情况下都使用在企业内部网络中,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能有效的管理企业数据信息,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企业的工作人员也能在企业内部系统中查阅相关的内容。基于“互联网+”网络技术的条件下使得企业降低了员工的工作压力,提高了企业运营的稳定性。
2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企业不够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
我国的很大一部分企业都是受历史经济体制所影响,一味地重视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对企业中的专业人士、人才的培养、调用没有高度重视。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企业是处于比较特殊的位置,市场竞争意识不是很强。同时,市场也缺乏对企业人才创新、产品创新的传输渠道,促使很多企业对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没有紧迫感。所以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直接影响了企业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
2.2企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从近几年的企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一大部分企业都还采用传统的人才队伍建设方式,并没有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规划用人方案,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才队伍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企业很多时候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都是被动的进行,对人才的专业技能、基础知识和各方面的能力都没有全面考虑,所以,人才队伍建设没有系统性。另外,企业在培养人才前期没有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培养制度缺失、培养体系不健全,导致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不能有效进行。
2.3企业人才的使用机制不够完善
很多企业在用人过程中都存在“灰色管理”的情况,同时“论资历、论资格”的不良现象非常严重,降低了很多能干实事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不能在企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造成企业人才发展出现阻碍。再者,有的企业没有科学的激励政策和约束机制,企业员工之间没有竞争的标准和优势,这是企业人才管理制度的缺失,造成的结果就是企业人员流动性大、人才流失情况严重。
2.4企业的人才选用方式单一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选择人才的方式都是外聘或者内部竞争选拔。这两种选择方式是传统人才选择的方式,虽然内部竞争选拔的人才和企业发展有高度的适应性,对企业也很忠诚。然而,思维僵化的问题是很容易出现在内部选拔员工身上。外聘的人才大多都在其他企业工作过,思维难免会出现跳跃现象,适应企业发展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就降低了企业人才选用的效率。
3互联网+时代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3.1企业要革新人才观
现阶段,在“互联网+”的基础条件下,企业应该将科学的管理理念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才能将人才核心理念树立起来,将人才视为企业的财富和战略资源。传统的人才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学历和职称基础上的,但是,现代化人才管理理念是从做出贡献和起到的作用为触发线进行评价的。所以,所谓的人才不论是在哪个行业、在任何领域,只要能为企业和社会做出的充分贡献,就是高科技、专业性人才。因此,企业要尊重员工的特点、权利和需求,对员工的思想、个性、工作能力、喜好都要逐一了解并包容。尽可能的满足所有的需求和要求,建立健全人才队伍建设体系,才能提高人才利用效率,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潜力,增加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3.2完善人才管理机制
企业内部人才队伍结构优化是要通过科学的人才聘用体制来完善的,基于科学的人才聘用体制企业才能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从而消除企业内部恶性竞争的现象,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要提高企业文化的建设力度,始终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员工才不会感觉到压力的存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时,企业高层领导要尊重人才、尊重权利,为人才的健康发展提供最大限度的满足。
3.3明确人才的薪酬标准
传统的企业薪酬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要想保障发展动力和获得足够的利润,就要激发出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科学的企业薪酬管理机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应该完善薪酬理制度,明确企业内部各个岗位的薪酬,同岗位同薪酬,尽量做到公平合理。
关键词:企业 经济师 人力资源管理 问题
一、我国人力资源现状
当今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地位,这标志着我国逐渐走向世界大国,但是在发展的强大体系下,我国还有一些方面需要改进。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起步较发达国家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经验不如它们丰富,虽然我国的人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利用率较低,这就需要我国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相关策略。 中国
我国的人力资源出现的主要问题在管理上,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人才,开发人才的潜在能力,是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需考虑的问题。现今我国的人力资源在管理方法方式上出现的问题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发展,导致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发展上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完善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一种内部资源,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管理好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作为人才的集中地,无论是在人才的培养还是开发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降低企业在人力资源上投入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和提高为企业的贡献率,不仅能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参与意识,也能提高其自身的素质,使其发挥所长,推进企业的改革创新,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注意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中,最终要的组成部分是人,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员工,他们的自身素质问题很重要,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他们的自身素质,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分配。在企业中,人才的培养是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企业要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发展员工个性,鼓励员工大胆创新,培养员工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实用性人才,让员工具有参与意识,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3、如何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企业的人力资源包括:企业员工,企业其他人员和新进员工三部分。首先关于员工方面,在企业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在保证员工工作顺利完成后保障员工的权利,是员工关心的问题,也是员工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企业应该履行与员工签订合同中所规定的条例,按照合同的签订内容给予员工应得的权利,我国是法治社会,依法治国的方法无论在企业的员工人才选择上还是员工履行其义务上,都具有可实行性。对于企业其他人员方面,要提高其他职工的服务水平,培养职工服务的意识,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对于新进员工方面,要以深化企业改革为基础,培养新进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激发新进员工对企业改革创新方法的参与热情,以便企业更好地对新进员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三、如何加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
1、培养竞争意识
无论是哪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智力支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方便同时,也把注意力转移到创造科技和财富的人身上,在大家广泛关注下,作为代表的经济师的人力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管理过程中,要培养人才的竞争意识,要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力,经济师要参与到企业的发展规划中,通过竞争来激励自身的素质的提高,根据企业的管理体制要求自己,树立发展新目标,企业需要有创新意识的管理者和参与者投入企业的建设中,培养竞争意识能够激励人才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提高企业整体的软件力量。
2、提高人才能力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的能力是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础。管理者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比较稀缺的,一个企业的规模再强大,发展理念再先进,员工能力再强,没有一个好的管理者,企业也是无法顺利发展的。提高人才的能力,培养人才的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充分了解企业各部门的组成和职能,有先进的发展理念,能够规划出企业的发展前景,能适应企业和商业发展的需要,才能管理好企业内部成员和促进企业的发展,管理好整个企业。
3、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好的人才如何让其最大限度地展现和服务,需要企业建立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制定合理地佣金制度,根据其贡献的多少给予相应的回报;制定战略发展计划,明确企业发展目的和未来发展前景,能够让企业员工有一个对企业发展总体的认识,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在体系的规范下,有目的有规划地实施人才培养发展的计划,制定发展战略和目标,在强大体系的支撑下以人才为填充,才能巩固企业的发展。
四、结论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在企业发展中制定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企业战略计划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人力资源管理的大环境下,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起步晚,人才利用率不高,所以更加要加快人才发展战略的部署,在企业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培养企业内部员工的能力,都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经济师人力资源发展方向,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统筹规划,确保在人才利用上的准确。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有利于企业总规划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杜琢玉 赵信 经济师经济学应当加紧对人力资源问题的研究 经济师2001年第10期.
[2] 杨晓明.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63-270 .
[3] 王志峰.试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支撑[j].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58-60.
[4] 孙庆生.提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思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07,(04).
[5] 彭静《高校人力资源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的浅探 》商场现代化 2005年5月下旬刊(总第612期).
[6] 黄智琴.企业如何加强员工培训质量的过程控制[j].人才资源开发, 2010,(06).
[7] 林翠芬,余心言. 员工培训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的探索[j].广西烟草,2008,(11).
作者简介:
黄锦明(1974-),女,汉族,工作单位: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济师。
(一)转变观念,足够重视风险管理审计关键在于决策者能够提前评定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与判断,提早规避风险。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是在经历了无数教训之后得来的,但教训终究是惨痛的代价,所以烟草企业应当转变观念,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避免付出沉重的代价。为此,烟草企业应当加强风险意识,尤其是审计部门,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并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在进行高效的风险管理审计的同时提高企业工作管理的有序性。
(二)转变理念,构建保障机制烟草企业审计部门采用风险管理审计的方式,理应转变审计观念,确定审计的重点。烟草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并无定论,也无法完全确定,因此便需要进行评估工作。烟草企业内审部门进行评估时,应当有一套完善的标准,使得风险管理井然有序。为此,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针对企业内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烟草企业应当逐步构建一种保障机制,循序渐进,完善风险管理审计。首先,要有一个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然后,配合恰当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最后,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的组织体系。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帮助审计人员进行高效的工作,促进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良好运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切实的依据。
(三)培养高素质人才如今,“人才强国”已经成为一大口号,经济要发展也要依靠人力来维持。烟草企业的发展更是如此。所谓风险,关键在于一个“变”字。倘若风险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能把握风险变换,及时发现风险,这些风险管理的审计安排也就成了徒劳一场。所以,企业应当不遗余力地加强人才建设,努力挖掘人才、培养人才,为风险管理提供人力保障。风险管理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尤其具有风险意识,无论是在人才选拔或是人才培养上,企业都应当注意这个问题。其次,烟草企业应当有意识地组织活动,促进审计人员的交流学习。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人员结构,配备审计中各个方面的人才,以期互补共进,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作业。
(四)统筹兼顾,长远发展风险信息难以捉摸,因此风险管理审计的有效的方法至关重要。面对存在诸多变化的市场,审计人员应当统筹兼顾,全面看待问题,纵观全局,及时捕捉大量相关信息。但是,也要懂得抓住关键,注意细节,找出重要风险,提炼重点问题。风险管理的审计既要关注企业内部发展,认识企业内部风险,又要了解外部市场变化,注意外部风险;既要知道本部门的问题和风险,又要发现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清楚潜在的隐患。毫无疑问,烟草企业应当统筹兼顾,以期获得长远持久的发展。
二、结束语
关键词:企业;学习地图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国家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被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发展,核心在人才。近年来,国家推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目的就在于通过创业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企业要实现健康快速发展,核心依然在人才,通过构建企业学习地图,可以有效提升企业人力资本,夯实人才发展根基,有助于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实现高水平发展。
一、学习地图的概念
学习地图是指以能力发展路径和职业规划为主轴而设计的一系列学习活动,是员工在企业内学习发展路径的直接体现。通过学习地图,员工可以找到从一名新员工进入公司,直至成为企业高管或资深专家的学习发展路径。
学习地图包括能力素质模型、学习资源库、内部讲师队伍以及学习管理系统。能力素质模型旨在解决不同岗位员工需要具备的那些素质能力;学习资源库旨在解决学习资源问题;内部讲师队伍旨在解决内部课程开发、讲授的问题;学习管理系统旨在解决从分析、计划、实施到评估、反馈全流程管理的问题。
在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比较重视提高员工素质,小型企业通过举办各类岗位培训,中型企业会建立覆盖主要业务类别的培训体系,大型企业则会进一步丰富完善培训系统做到全员覆盖,超大型企业则会通过建立企业大学等形式着力提升员工素质。各种类别的培训对于提升了员工能力素质、职业操守,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等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广泛好评。同时,也应该看到,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培训系统对比,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培训体系建设方面依然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比如:强化培训与实操之间的联系,丰富培训方式使其更为多样化,构建更为系统的培训体系及课程体系,提高内部讲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开发适合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培训模块,等等。
二、构建学习地图的意义
很多企业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董事会制定了目标清晰、步骤得当、措施有力的战略规划,但却受限于人才队伍的素质能力与发展需求不相匹配,导致战略目标难以实现。学习地图的构建,核心就在于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从企业角度分析,构建学习地图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为自主培养人才奠定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企业的类别也越来越繁多,在很多领域,由于企业自身的独特定位,每一家企业核心岗位的人才都是“专才”,很难通过外部招聘,找到马上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通常都需要一段时期的内部培训方能正式上岗。所以,很多企业都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将人才培养作为自身人力资源建设的重点。
学习地图作为员工学习发展路径的直接体现,可以为企业自主培养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具体来讲,传统的培训体系,难以根据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形成具体的学习路径,难以在员工岗位转换或升迁的时候给予相应的学习支持。而学习地图可以根据员工职业发展进行动态调整。从新员工到转正后成为普通员工,这个时期员工的学习与发展是单线条的,同时也是夯实任职基础的关键时期,需要加强其任职基础学习培训。当成为骨干员工之后,员工需要面临走技术路线或管理路线的抉择,学习地图在这里分叉,即进入“Y”型发展通道。学习地图为员工在不同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不同的学习路径;当员工在技术路线与管理路线之间发生轮岗转换时,学习地图还可以提供不同岗位的轮岗包,着将有助于员工更迅速地适宜新的岗位角色,通过缩短适应期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为多渠道培养人才提供指南
仅仅依靠传统的面授培训,很难实现全方位培养人才的目标,还应采取在线学习(或自学)、在岗辅导等多种形式加强人才培养力度,而以常态化的在岗辅导和自学尤为重要。从员工角度讲,学习地图解决了学习发展的导向问题,它可以清晰地告诉员工,在能力发展的每个阶段应该学习什么内容,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晋级和轮岗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尤其对于刚进入企业的新员工,往往不辨方向,不识路途,借助学习地图,员工可以看到自己成功的终点以及通向成功的路途。
同时,学习地图还能充分体现企业发展战略导向,使学习提高不再盲目,而是紧紧围绕企业战略所层层分解下来的能力要求开展。围绕各专业序列的能力模型,开发各专业序列的培训课程体系,设定每一专业系列发展阶段所需要的技能培训和专业培训,使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和体系化更强。通过对现有员工的能力开展评估,发现每名员工的能力优势和弱项,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能力培养发展计划,以各种培养手段提高个体乃至整个的素质能力。
(三)有助于提高培训管理及人才管理水平
加强培训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是学习地图的重要任务。它可以为培训部门提供培训管理的统一视角,清晰地指出学习内容及先后次序,培训部门只需将这些内容与员工的现状进行对比,就能够得到相应的培训需求,从而建立系统、科学的培训规划。学习地图有效地整合大量学习资源,无论是传统的课程资源还是更新颖的行动学习、E-Learning等等,从培训部门的角度看,员工在各个阶段进行学习内容的选择,而培训部门可以根据年度培训资源的情况、培训经费的多少等具体条件,确定适合的学习方式,从而提供相应的学习活动。
人才管理是较培训管理更大的范畴,实现科学的人才管理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广义的人才管理包括人才的规划、选拔、任用、考核、奖惩、流动等;狭义的人才管理包括考核、奖惩、流动。目的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员工才能,力求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构建学习地图,可以系统梳理岗位分类、人才类别、培训模型等一系列与人才管理相关的基础性工作,再通过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考核体系,为实现科学的人才管理提供基本依据。
三、构建学习地图的基本方法
根据学习主体的不同、覆盖范围的不同,学习地图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针对企业全员的整体型学习地图;针对企业关键人群的群体型的学习地图,如核心管理层、后备干部或新员工等;以及针对企业重点岗位、重点序列建立的重点岗位型学习地图,当企业中的培训资源、培训费用有限时能够有的放矢地投入。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学习地图,绘制方法都包括岗位梳理、能力分析、内容设计以及体系建立四个步骤。四步骤的成果分别是岗位库及职业发展路径、能力地图或能力模型、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最终统合为学习地图以及员工学习发展手册。
(一)划分业务类别,梳理岗位职责
根据企业总部、分公司、海外机构工作职责,以及下设各级部门工作职责,对员工岗位进行梳理,明晰岗位结构,描述岗位工作,根据业务类别及岗位特点划定不同岗位族,明晰每种岗位的职业发展路径。如果需要,可以对职能相近、编制人数较少以及职责较单一的处室进行合并,或取消部分工作职责相近的岗位。岗位梳理要与企业内控管理部门做好沟通衔接,做到划分一致,符合规程。业务类别及岗位族的划分,可以有效降低课程学习库的冗余重复以及学习地图规划的复杂度。
(二)分析岗位需求,构建能力模型
针对不同岗位进行相应的能力分析,从而构建出不同岗位的能力模型是绘制学习地图的关键。能力建模包括能力识别、能力分类以及能力分级三部分。能力识别主要是通过行为事件访谈、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等形式对不同岗位的能力需要进行分析辨识。在能力识别的基础上,根据岗位所需专业技能以及素质要求,进行能力分类。为了具有更好的辨识度,还需要对不同层级的岗位进行能力分级。良好的能力模型应当具备四个特点:可衡量或可观察的、全面的、独立的并且具有清晰的描述。基于能力模型的学习地图使得企业员工的学习与发展不再盲目,而是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层层分解下来的能力要求展开。
(三)对照能力模型,设计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设计是学习地图建立的核心阶段,分为学习内容的获取、分类、分级三个步骤。学习内容获取是根据能力模型,搜寻与能力提升相关的学习内容包,包括传统面授学习内容、在线学习(或自学)内容,以及其他学习内容,如内部研讨、读书会等。在获取过程中,首先要分析能力描述信息,挖掘关键要点,确定受众对象。然后再检索已有学习资源,包括企业内部、合作伙伴以及市场供应等,若有成熟的学习内容,则可直接收集或购买;若无,则应考虑进行自主设计或开发;最后,再将收集、购买或自主设计开发的学习内容按照顺序组合,形成完整的学习模块。在设计学习内容时,还要根据不同类别、层级员工的需求差异,进行相应地分类、分级,形成适应不同岗位族的专业技能类学习内容或通用管理类学习内容等,比如面向管理层可提供一些抽象、深层次的理论阅读材料,而面对新入职员工则应更多地借助多媒体手段提升学习效果。
(四)对接发展战略,构建学习体系
构建学习体系时,将所有学习内容汇总,然后根据员工不同职业发展路径作区分。在初级员工层面,将学习内容分为新员工、普通员工以及骨干员工学习内容;在中、高级员工层面区分为管理路径和专业路径学习内容,并按照职业发展路径形成相应的晋级包,依据岗位核心工作要点形成轮岗包,由此梳理形成清晰完整的企业学习地图。学习发展手册是学习地图在员工层面应用的最佳方式。基于学习地图,学习发展手册通过更为直观化、生动化的形式和更丰富的阅读内容,将员工在企业中的学习路径娓娓道来,帮助员工不断明晰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未来发展方向,不断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在构建学习体系时,还应加强整体内容的统筹,强化学习内容对岗位提升的针对性,学习内容之间逻辑上的系统性,以及学习内容与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连续性。
将岗位能力、学习资源、和职业发展有机整合在一起的学习地图,对于企业学习发展以及培训管理工作而言,不仅可以在运营层面上进阶提升,更可以在战略层面上发挥卓越的功效。通过学习地图,可以将企业的战略地图转化为能力地图,再将能力地图转化为学习地图,从而把企业战略发展和员工能力提升紧密关联,从而有效驱动企业战略的实现。
四、几点建议
学习地图的构建及其应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从重要性认识、基础建设、体系构建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都需要系统上下深刻认识、紧密配合。
(一)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
很多企业的内部培训体系建设才刚刚开始,也有的企业内部培训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逐渐向体系化方向发展。但也应当看到,与国际国内先进企业的人才培养工作相比,体系还不够完善,内容还不够丰富,资源投入效费比还比较低等等。这就更加需要企业不断加大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尤其要进一步缩短新员工的适应期,增强骨干员工的业务能力,提高资深员工的领头能力,强化管理干部的统筹能力。把人才培养工作作为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不断抓紧、抓细、抓实。
(二)内外结合,构建契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学习地图
构建一个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学习地图,不论是能力模型构建,还是学习内容获取,亦或是学习体系建设,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本身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规律性。可以考虑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聘请专业机构负责分类梳理、模型构建、体系建设等相关工作,企业内部负责做好学习内容的开发,以及外部机构无力承担或基于保密因素不宜由外部机构参与的相关工作,并对外部机构开展的工作进行必要的纠偏。企业内部工作除了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牵头外,所有涉及分公司、各部门及其下设机构都应积极主动做好配合工作,尤其是对员工岗位职责进行系统梳理,构建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以及学习内容开发等方面工作,对加强各单位管理,以及自身人才培养都具有较好的增益作用。
(三)各层级要切实抓好学习地图的实际应用
学习地图本身只是推动企业人才发展的一项工具,工具本身并不能替代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不论对企业,对下属单位,还是对个人,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或者个人能力提升,需要有效抓好学习地图的实际应用。对企业而言,要将学习地图全面嵌入经营管理环节,尤其是员工培养、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等人才管理的各个方面,有效提高人才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并将学习地图的应用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全面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对下属单位而言,要将学习地图的应用作为夯实单位及其下设机构履职基础的重要工具,并与学习型组织建设相结合,在内部读书会、学习研讨会等学习活动中加强应用。对个人而言,学习地图为个人能力提升,以及未来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尤其对新入职员工、轮岗交流员工,以及晋级员工,要通过学习地图提供的基础知识包、轮岗包、晋级包,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我培训,以最短的时间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以个人的努力付出助推企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江龙,李泽河,吴亚彬.基于学习地图的培训体系在电力企业的实操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5(10).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管理学界的地位逐步上升,在中国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者在企业人员配置、战略决策、发展规划等关键问题上也都处于智囊团的位置。一个企业的成败,关键在于人,而人的选择、培养和使用,与人力资源管理者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再造,提升管理能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人力资源的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
一、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现状分析
1、重学历轻能力与经验
对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不足,许多企业在用人时,只注重学历,而忽视人力素质和实际能力。许多人在实际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工作能力强,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学历或文凭,因而无法获得提拔和重用。有的企业选拔人才时以学历为条件,要求必须是硕士或博士,结果是博士硕士招了不少,但是实际效果却不一定好,有的学非所用,有的大材小用,造成人才的浪费。也有的企业只重视技术水平和来之不易的能力,而忽视人才的道德修养,致使一些心术不正的所谓“人才”走上重要岗位甚至领导岗位,造成企业经营管理的混乱以致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2、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体系
如果机制方面存在问题,那么就会造成人力资源过多的浪费在管理中。由于缺少科学的考核机制,忽视人的利益和主观需要,严重影响了员工,特别是优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抑制了人力资源的潜力,形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在用人方面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往往通过管理者的“印象分”决定人才的价值。由于不同管理者的阅历、能力及对待人才看法的差异,具体操作中难免松紧宽严不一、因人而异,使客观、公平、公正的选人原则难以体现;在收入分配方面缺乏与绩效考核挂钩的收入分配机制。收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倾向仍很严重,这实际上是忽视了人在工作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及人的贡献;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急功近利,无法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二、提高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案分析
1、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与人才选拔机制
科学有效地绩效考核机制是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为各项人事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因此,在企业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这一机制来激励广大员工努力工作,共同为企业的发展与壮大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人才选拔机制上,要努力创造条件使真正有才能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并且要通过各种制度来保证各类人才在企业内部的正常合理流动。
2、开发人才市场
新型的经济形态决定了企业必须在整体的控制领域上将一些科学性的知识、制度以及对于整体性的体制建设上升到一定的管理观念上,在企业内部,使员工明白都是将整体的竞争机制中,运用高技术的发展将整体性的调控进行下去,企业一直处于良好的竞争激励的状态,而人才的维护就是企业在整体的人力资源的控制中处于一些的可以增长的群体。而人力资源的开发部门就是将企业内部的人才整体潜能开发出来,提升人才资源的应用能力。
人力资源开发部门的专门开发人才的途径主要是对于人才的教育、培养以及运用一些具有竞争性的手段进行相应的培养,大胆的推荐人才并培养人才,以多种形式进行人才的培养,加强对人才的整体的培训上,不光提高职工的生产技能,还加强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培养成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3、运用人才方面
发现人才,再进行培养,最终达到为企业所用的效果。在用人方面,现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用的量才使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的相应的人力资源的管控方式,并积极地容才、护才。在整体的用才方面将整体的人才的控制性进行供应的分析,保证人才的相应的晋升空间。采用科学的人性管理方式进行人才的维护与运用,真正的做到激励与约束相统一的并存。最大限度的发现全体员工的潜能,发展生产,提高效益。采用积极的人才资源的配置是对整体的人才资源的关键之一。企业采用科学的方式将人与岗位进行科学匹配,最终保证人才的整体性控制。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作为管理者主要是发现员工的闪光点,充分利用,并积极地采用精神激励的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控,充分挖掘员工身上的潜能,实现员工自身的人生价值,而不仅仅是那种传统的精神嘉奖。
4、要注重企业的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主要包括企业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工作作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关键所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让企业向整个社会展示自己良好的管理风格以及积极的精神风貌,使员工有一种归属感和成就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三、结束语
论文摘要:人才流失暴露出发电企业用人机制、制度及工作环境上的缺失。文章分析了发电企业员工流失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电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提出了预防人才流失的对策。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电市场呈现出全方位的竞争态势,各路发电诸侯“跑马圈地”使人才竞争异常激烈。人才的流失已成为发电企业面临的最大威胁和挑战。令人担忧的是随着优秀人才流失,不仅使发电企业出现人员严重短缺现象,机组安全生产面临极大危险,而且在经济效益上蒙受着巨大损失,影响了企业社会信誉度,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明显下降。员工频繁流失暴露出发电企业用人机制、制度及工作环境上的缺失。警惕员工流失现象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研究预防人才流失的对策,是摆在众多发电企业面前的严峻课题。
一、人才流失对发电企业的影响
人才作为企业最宝贵的第一资源,无序流失造成的损失不是能以数量来计算的。人才流失对发电企业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造成了人才断层,加大发电企业重置人力成本。重置人才需要成本,直接成本主要包括招聘、培训、管理等费用;机会成本是由于人才流失而造成机组运行不稳定或安全及可靠性下降。当前发电企业流失的人才以年轻、高学历者居多,岗位主要集中在集控、热工、脱硫等生产专业。集控运行岗位一个机长,发电企业至少需要五年时间才能把一个电力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成为合格机长。发电企业任何一个岗位人员的非正常流出,给企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或间接经济损失无法估量,虽然目前尚无科学定量的计算标准,但损失可能是巨大的,必然会削弱发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给员工心理带来的冲击。对流失人才周围人员会造成影响和刺激,如果跳槽流动成功获得高收益,周围的人就可能因此人心浮动,不安心工作,久而久之会影响到安全生产和企业管理,间接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进而也会影响到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员工的忠诚度,人气必然会受到损伤。发电企业流失的大都是技术好、能力强、素质高的员工,是企业的核心力量和骨干。他们的离去无疑给企业其他员工心理蒙上阴影,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这种现象现阶段在机组小、人员多、能耗高的发电企业经常出现。
二、发电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
发电企业人才流失主观上是因“人往高处走”,需要实现自我价值;客观存在着掌握新机组技术人员少、内部人员结构与需求人才不匹配的矛盾。具体分析有以下原因:
1.追求高工资和高福利待遇。以前多数发电企业基本建在偏僻、人烟稀少的地方,生活环境和福利设施差,而新建的发电企业多为大机组,自动化程度高,技术含量高,劳动生产率高,工资和福利待遇好,生活居住条件距离大中城市近。这就使不少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员迅速向新建发电企业流动。
设计的薪酬激励制度不合理,没有遵循市场规则实行市场化的分配机制,使发电企业员工感到所得报酬与自己付出的劳动、责任和风险不相称。另一方面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仍相当严重,不论岗位、责任、风险、贡献的差异或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执行单一薪酬激励制度,挫伤了工作绩效突出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发电企业的工资福利水平差距在逐步增大,一些新建电厂以优厚的工资福利待遇,甚至帮助解决配偶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等来吸引一些老发电企业的员工。
2.寻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和潜力的发挥。由于这个原因而流失的人才以中级、高级人员居多。他们的优势长期得不到发挥,人未尽其用,好钢没能用到刀刃上,这些有专长,技术好的人士纷纷跳槽,去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环境。特别是对于一些有技术专长和工作经验的大中专毕业生,发电企业没有大胆启用,或未用到关键的位置,使其产生无法实现自己人生理想抱负的念头,工作热情下降,长此以往有了跳槽想法,人才流失在所难免。外界各种待遇、环境条件的诱惑加大,企业无法给员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上层管理岗位有限,中层岗位职数减少,降低了部分骨干员工职务升迁的预期,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积极性的发挥,甚至跳槽到别的企业,导致人才流失问题突出。
企业寿命的缩短,使员工对职业的忠诚度开始超过对企业的忠诚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发电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空间狭小,面临关停或者上大压小等原因也成为加剧人才流动的主要原因。
3.教育培训机制欠缺,难以吸引人才。对员工的教育培养缺乏长远谋划,只重视知识、技能的培训,忽视观念、心理、道德、企业精神的培训,缺乏对员工企业责任感和忠诚度培养。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所知,只有工作上的成就才能最终创造员工的满意。因此,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养,不仅是开发员工潜能、帮助员工取得工作成就,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提高员工满意度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有效措施。
三、解决发电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近几年发电企业染上了“人才流失”综合症,倘若不及时治疗,就会造成更多的人才流失,无法吸引优秀人才,使企业的发展受阻。要想留住人才、吸引人才,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发电企业应有一种人才忧患意识,彻底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大人才观,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培养、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做为一项紧迫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做好以下留人对策:
首先要转变观念,认识并善于发现人才。每个人都具有一定才能,都是某一方面的人才,问题在于能否发现。而发现和储备人才,需要不断拓宽视野,慧眼识才。人才的发现要克服平常重才而轻德的习惯,认为人才能干能出成绩就行,而忽略了其道德修养。要知道这样发现、使用、培养的人才在关键的时刻往往不以企业的大局为重,会弃企业于用人之际。当然重德而轻才也是不可取的,毕竟,人才是需要有才干而出成绩的。用人之所长,分清用与不用、重用与一般使用。发现人才需要转变观念,变公开选拔为公开竞选,促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建设一个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人才的企业文化氛围,形成一个有利于人才发挥聪明才智的工作环境,已成为留住优秀人才、特别是高级优秀人才的关键。发电企业应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尊重人的思想,让员工充分感受到在企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作为一种无形规则存在于员工的意识中。企业文化塑造的是凝聚力,对内员工能有家一样温馨和睦的感觉,能留住人才;对外能形成一种魄力,让人们一接触到企业,就想到了企业是怎么样的形象,能吸引人才。
第二要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用人要用人之所长,要打破常规给位子,避免求全责备。坚持在实践中锻炼。早压担子早成才是人才成长的有效规律。要有计划地给人才压担子。让其在实际工作中成长,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工作能力,以便在关键的时刻放到重要的位置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实现企业效益的同时,也实现个人的价值,激发人才的工作激情和积极性。作为发电企业要搭建好一个舞台,让各类人才通过合理、公平的竞争获得能发挥自己作用的岗位,同时也对人才竞争产生了一种无形压力,使其更加珍惜自己的岗位,更好地施展个人才华和个人抱负。
注重内部选才留人。应该首先搞好人员的内部挖潜和调配,实现人员在本系统内部的合理流动,尽量使现有人员学有所用,提高其利用率。立足于从企业内部选拔培养企业骨干能够稳住优秀的年轻人才。内部选才能够认同年轻人所取得的成绩,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也有利于用人的准确性、可靠性,成为绝大多数最受推崇的企业留住人才的法宝。
第三要长远规划,积极地培养人才。培养人才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人才和留住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发电企业需要意识到企业内部人才资源必须不断开发。信息时代,人才的保质、保鲜期越来越短,如不培养提高,其作用和贡献将越来越小。美国一家杂志的调查结果表明:人才希望企业提供高薪的同时,更渴望提供一个供其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机会。所以企业应建立一系列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制订明确的教育培训目标,加大教育培训投入,采用先进的培训模式,运用科学的培训技术和方法,力求为各类人才提供高质量的全方位培训,提高其对企业的满意度和依存感,重现对人才的培训投入。通过培训,企业不仅提高了员工素质,还使他们感受到了企业对自己的重视和企业的发展,从而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人才感到不经过培训不可能升迁。企业也明白不加大培训投入不可能提高员工素质。只有留得住员工,培训对企业才有意义,也只有重视培训投入,才能留得住核心员工。
引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留住人才的一项重要砝码。根据人员的价值观、兴趣爱好、职业意向等情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制定每一个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依据发电企业经营发展、职位种类与特点等进行岗位序列设置(管理、技术等),拓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客观分析和评估员工实际情况及工作能力,引导、帮助员工拟订发展方向和计划。美国微软公司是全球最吸引人才、留得住人才的企业。该企业人力资源部制定有“职业阶梯”文件,其中详细列出了员工从进入企业开始,一级级向上发展的所有可选择职务以及不同职务需具备的能力和经验,使员工在来到企业之初便对日后职业发展心中有数,目标明确。
第四要完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最终还是要留住人才,为企业储备人才。人才作为一种资源,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要筑渠蓄水,为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及成长环境,需要感情聚才,关心人才疾苦,倾听呼声,包括有上下级关系的融洽和同事间的友善等,建立健全一个吸引吸纳人才、适应人才生长的机制,让良好的内部环境留住人才。
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薪资尽管不是激励员工的唯一手段,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却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建立起与员工绩效紧密挂钩的薪酬激励制度,达到或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薪资,让其无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薪资水平必须具有外部竞争性。发电企业必须了解同行业的薪酬水平,根据获得的调查结果及时调整本企业的薪资水平,使其等于或者略高于其他企业同岗位的薪资水平。企业内部的薪资水平具有竞争力。企业内部的薪酬可以依据职位级别的不同、对企业的贡献大小、或岗位对企业的重要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关键词:应用 物流人才 速成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121-02
伴随着广西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对物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广西物流业发展迅猛,对物流人才、尤其是应用型物流人才的需求迅猛增加。虽然广西各个高校近年陆续开设了物流专业,但培养的物流人才仍不足以满足物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于是速成人才培养将成为广西区各个高校再次关注的焦点。本文第一部分描述广西物流业的人才需求现状,然后提出速成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分析人才速成培养的目标及其基本要素;第三部分就人才速成培养模式的模型构建;第四部分总结人才速成培养方案。
1 广西物流行业的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现状
1.1 广西物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随着广西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广西物流企业数量的与日俱增,规模进一步增大,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质量也越来越高。
1.2 广西高校物流人才的供给量
广西的教育资源比较紧缺,二本以上院校仅20所,其中911类院校仅仅广西大学一所,普通综合性本科院校15所,医学类3所及1所艺术类院校。如表1所示。
除医学类院校及艺术类院校,其他院校今年陆续开设物流相关专业,物流类专业招生规模逐年递增,但其增长的速度远远比不上物流业的发展。广西物流人才毕业后相当部分流向发展速度较高的广州,本地物流企业内高素质的物流人才很少,特别是既懂物流技术又懂现代物流运作的人才已经成为制约广西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1.3 广西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供需矛盾分析
广西区高校供给的物流人才不足以满足广西物流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广西高校应如何在短时间内为广西物流业提供保质保量的应用型物流人才成为制约广西物流业发展的关键,于是物流人才速成培养也成为广西高校关注的重要问题。
2 广西高校应用型物流人才速成培养
2.1 名词解释
应用型人才相对学术型人才,是高校结合社会需求或者是企业定制最终由高校联合其他单位进行培养的人才。应用型人才以技术为先导,由高校根据社会或企业的需求量身定做的技术人才。
速成型人才指人才经过特殊培训,在短时间内使人才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速成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就是培养人才的周期短暂、培养人才的方法特殊及培养人才的针对性较强。
2.2 建立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关注学生毕业后的竞争力以及进入企业后对工作的胜任性,因此高校就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适应性有较高的定位。高校为保证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一定要让高校的教育体制以及人才培养体制弹性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甚至高校应该借助区政府、市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广西区物流企业签订战略协议,以便高校根据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变化做出调整。因此本文将物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分阶段进行,前期学生在高校接受理论知识学习,后期直接进入企业增强人才的工作技能。
2.2.1 高校培养阶段
物流应用型人才更关注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因此整个学习过程都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保证物流人才的培养效果的方案需要以当地政府为中介,学校与企业相关负责人员多次协商确定。物流人才在高校进行理论学习时,企业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参与学生的培养计划,保证学生所学理论和技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应用型人才的学习直接面向企业,因此师资力量的配备除了高校配备专业教师外,可请企业技师,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应用型人才高校在培养时务必让学生认识到理论知识学习的有效性及理论知识学习的有用性。企业面临的任务坏境多样多变,因此要强大学生的应变能力并协作完成不同坏境下的任务。
2.2.2 企业培养阶段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分两个阶段,人才培养后期集中在企业,因此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首先要有一定的教学场地以保证培养效果;再次为保证企业用人机会成本的最小化,可要求技师按步骤规划人才培养的流程;最后学生经教师指导、企业协作,提交完整的课题总结并进行答辩。
应用型人才在企业培养阶段虽然将教学地点设在企业,但毕竟高校是承担人才培养的重任,因此高校应根据需要随时提供知识帮助,甚至应该参与后期培训。
企业学习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后阶段,为保证顺利毕业并进入企业,学生应该关注于知识获取、能力的提高、问题的解决以及经验的积累。
2.3 物流速成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速成人才培养压缩人才培养的周期,也是迅速培养人才的一种方法,指在短时间内将人才培养成企业所需、并且能够为企业创造剩余价值的物流人才。
高校将本科四年的物流人才培养调整为2加2的模式。其中培养前2年的时间学生在高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后2年可将学生直接送进企业一边学习一边为企业创造收益,也间接缓解物流企业用人压力。
2.3.1 高校培养阶段
物流速成型人才指学校和企业在短时间内将学生培训成具有物流技能并能胜任物流企业的相关岗位,能真正为物流企业创造利润的人才,因此高校在培养物流速成型人才时,应将人才培养效率与培养效益相结合,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效果。
高校主要负责物流速成型人才理论知识学习。在保证学生培养效果的前提下,学校可根据实际需求将理论知识的框架体系进行瘦身,也就是对课程消减,并不定期的要求企业对高校学生所学课程的效果进行评价,由高校、企业和政府对评价差距做出行动,为加强学校的理论实务的有用性,高校可聘请广西区物流企业的高级技师进行教学。高校在课程体系上应结合企业需求开设精品课程,选用教材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或高校根据物流企业需要编写一套系统的、规范的物流教材,有效满足教学要求,促进物流人才的培养。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因此高校应积极联系广西区内的物流企业并磋商企业培训的内容及其培养方式,力求得到高校、学生和企业三方俱赢的局面。
2.3.2 企业培养阶段
人才培养后2年,由高校与政府出面联合企业对高校物流人才在物流企业内部进行物流相关模块的实践,把企业需要高校没有开设的课程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现场的实训,高校把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设在企业,不但可以检验高校对本专业开设课程的必需性做出评判,也可检验学生在高校对课程的接受效果,其次企业提供实践平台,让学生从高校平稳的过度到工作状态,从而保证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为企业创造好的利润。
企业培训不仅是检验学生在校的学习效果,也是开启企业培训的序幕。企业培训更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企业在培训时应有专门的技师或发展“双师型”的老师亲临培训现场。另外人才在物流企业培训的后期,应让学生顶岗或以师带徒的直接进入工作岗位进行实习,最后企业对学生的在岗实习做出评价。
3 结语
物流应用型速成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和企业在政府的扶持下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保证学院培养人才的可需要性,满足了广西区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避免高校培养人才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从而减弱企业后期培训的时间过长,培训成本过大的负面影响。
但是物流应用型速成人才的培养由于政府介入,流程长、程序多、审批慢;高校专业教师的配置以及聘请人员的引入可能复杂高校的体系复杂化;速成型人才由于人才培养周期较短,人才培养的效果难以保证,再次,物流应用型人才速成培养虽在短时间内保证了广西区物流业的发展,但就应用型人才后期的保证体系设计研究甚少,应用型人才技术后期技术更新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对物流应用型人才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更有可能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企业培养阶段很容易流于形式,使人才由培养阶段直接进入实习阶段;企业与以营利为主,因此将企业作为培养人才的第二个校园,增加企业的公益成本,这与企业的目标是相悖的,因此需要当地政府宏观调控。
参考文献
[1] 万鹏,马莲欣.工效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9):99-101.
[2] 李军,张学龙.硫化机横梁作业价值流分析及改善[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3):267-272.
[3] 杨振刚,陈建国.基于港式思路的IE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J].工业工程,2010(6):121-124.
[4] 刘满洲.工业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中学生主动性的研究[J].工业工程,2005(3).
[5] 王吉会,耿香月,赵乃勤.本科生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5(9):113-116.
[6] 钟凯.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及探索[J].2011(10):101-102.
[7] 朱士中.美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本科教育的启示[J].江苏高教,2010(5):147-149.
[8] 陈玉华.校企合作建设学习生产型校外实训基地[J].中国高等教育,2010(7):50-52.
1.企业鼓励职工自学考试,发展其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近十年的发展较快,大学文凭普及也是近十年的事。所以,以十年为界,十年前与十年后的人群素质产生了较大的差距,但未获得学历,未取得文凭,未接触过高等教育的人群现在正是企业中的主力军,他们多在企业中工作了十年以上,从事着重要生产岗位或是管理岗位的工作,但他们的技术水平、文化素质、以及管理能力等方面却普遍存在不足,虽然有较强的工作实践经验,但却缺乏必备的文化素养,因此在企业工作中不能得心应手,与此同时,由于低学历的群体在企业中又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比重,对企业的发展也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发展限界。然而,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处于激烈市场竞争环境条件下,人力资源是企业之本。只有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企业才能不断提升持续竞争力,而要提高人的素质就要大力发展教育。企业中的低素质人群人数越多,则企业的发展遇到的阻力则越大。因此,必须高度发展职工的学历教育,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自学考试因其开放性高,灵活性强,投资少、见效快,以及学不离岗,自学成才等优势,被很多企业所广泛采用,特别被大型国企所广泛采用。如铁路企业,因为职工多是接班、复转军人构成,文化层次相对较低,铁路企业为了解决职工文化层次低的问题,大力开展职工自学考试,鼓励职工自学成才,同时,企业又为职工的自学考试创造优良的条件,采取大额度报销职工学历费用的方法鼓励职工自学成才,从而使职工的学历结构得到了大大的改善,近年来铁路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发展速度以及职工的薪资待遇等方面的优越性已明显体现,自学考试的效用由此也可见一斑。
2.自学考试自身具备的三大优势
2.1自学考试具有开放性广的优势
自学考试本身就是一种开放性的高等教育方式,对报考者没有过高的要求,只要本人有良好的愿望,有基本的文化知识,能够接受学历教育的基本条件,任何人都可以报考,并且专业齐备,可以满足任何职业、任何行业以及任何岗位人员的学历要求。从学校的角度看,对自学考试没有学生数量和办学规模的限制,一个人可以办学,一群人亦可以办学,开放性极强。生产企业需要的就是这种开放性强的培训模式,自学考试即不占用员工在企业的生产时间,又能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和生产技能,在大部分员工接受了这种培训模式后,还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的文化结构,特别对大型国企,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企业尤其适合。
2.2自学考试具有高度灵活的优势
自学考试的学历被国家所认可,承认学历,很多企业也认可自学考试学历,特别是专业对口时,很多企业还会选择对口接收。自学考试的学历被承认,就赋予了自学考试高度灵活的培训特性。因为,企业培训员工的方式和途径是单一的,仅靠企业内部的培训只能让员工符合岗位生产的要求,但对于企业产品创新和企业的持续发展却作用不大。但是,企业如果把自学考试引入到企业的培训中来,就等于把职工学习的课堂延伸到了企业外部的任意一所高校,员工可以通过自我意识去选择任意一所学校去就读和培训,也可以通过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协作办学去定向职工培训的学校,这会促使企业培训的机制盘活,让员工接触更多学科、更多领域、更高层次的知识,对于员工来讲增强了他们岗位的生产技能,对于企业来讲是百利而无一害。同时,自学考试主要是采取自学的方式,有时间多学,没时间少学,学历教育与职工的工作岗位不冲突,使工学矛盾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
2.3自学考试具有投资少的优势
对于职工来讲,学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岗位的需求,学历教育是否可以解决职工在岗位发展进步上学历限制性的矛盾。学历教育正好具备这一优势,可以满足很多职工在进职、进级上的学历要素问题。而职工在报名自学考试后,只需交纳正常的学费、书费,即可以参照资料进行自学,一次性投入,在毕业后即可终生受益,对于学校来讲,组织自学考试不必分散学校的教学精力,不占学校的课堂资源,而同步又可为学校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对企业来讲,自学考试不会影响员工的岗位工作,企业可以选择不为员工投入资金,却可以通过职工的学历提升,为企业转化文化结构,提升职工的工作能力。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职工自学考试的问题和对策
企业在发展职工自学考试上普遍存在重视不够,组织不严,政策不实和促进不力的问题。在重视不够上,企业管理层与职工层缺乏对话,不了解员工的文化结构,即使认识到了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性,但由于日常事务的繁忙,也多是有布置无落实,对基层员工个人素质的提升督促不够。在组织不严上,企业的员工培训多是形式性的,没有具体的培训策略,推着培、拖着训的问题比较严重,只能算做业务提示,不能算做素质培训。在政策不实上,企业虽然有提高员工素质的口号,但在具体的务实政策上却力度不大,对自学考试的补贴额度有限,有的企业甚至只注意到员工自学成才的好处,却从不关注职工自学考试的难处。在促进不力上,主要是企业在员工自学考试的组织上不到位,不能引起职工对自学考试的主动性,对促进员工主动参加自学考试的促动作用不强。针对以上几点问题,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展职工自学考试。
3.1系统创造条件,靠制度完善督促职工自学成才
企业靠管理,管理靠制度,特别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即涉及到职工的个人成长,又关系着企业的发展进步。因此,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其中,提倡和支持职工自学考试无疑是企业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企业的培训机制上,很少涉及对职工自学考试的制度规范和支持。企业在人才培训上必须立足人才兴企的战略,把培养人才和造就人才放在首位,并不断完善企业的人才培养策略,建立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特别要把鼓励职工自学考试放在培训制度的重要位置,通过制度支持,提高自学考试人才的企业地位,在薪资奖金的发放上要有所倾斜,体现出高学历人才的岗位效益,激励员工自主学习,提高素质。
3.2拓宽培训范围,靠专业细分促进职工学以致用
企业在员工的自学考试中往往不能对员工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员工选择什么专业、报考哪所学校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参考,使职工在自学考试中有很大的盲从性,虽然能认识到参加自学考试对有一定的作用,但具体能得到什么样的实惠却认识不清。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必须加强对员工的专业化指导,在职工报考前要有系统的指导规范,引导职工报考学校和选择专业,让员工所选择的专业能够与本岗位或是希望从事的岗位产生具体的效用,实现员工学以致用的目的,防止员工盲目报考和错选专业,传自学考试结果与岗位实际脱节,造成学与不学一个样,自学考试没有用的错觉和误导。
3.3增加补助额度,靠多元助学减轻职工学习负担
企业在员工自学考试过程中,一般都不愿意为职工投资,认为员工的学习与岗位的成长成正相关,学习进步属于职工个人的事,承担费用也是应有之义。但做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清楚的看到,员工的素质同时与企业的发展后劲也成正相关,如果企业不采取助学的方式很难激发起员工自学考试的积极性。因此,企业必须在助学上采取强有力的举措,才能保证员工参加自学考试的普及率。在助学形式上,可以采取学费报销、考试津帖、学历补贴等多种方式。学费报销是在职工参加自学考试成绩合格被院校录取后,按院校收费标准给予一定额度的报销。考试津贴,是指职工在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或是培训活动期间,企业按日向职工支付一定额度的生活津贴。学历补贴是指职工取得学历证书后,用学历津贴的方式在职工薪资内给予优待,体现企业重学和促学。通过多种方式,向员工传递企业重视人才培养的程度,鼓励职工自学成才,并通过各种助学资金的资助,让员工减轻自学考试所造成的经济负担,让职工轻装上阵,完成学业。
3.4做到持证上岗,靠证书考试体现职工学习价值
企业在选拔人才或是衡量员工价值时,往往更注重的是员工的现实表现,而忽略对员工学历证书的重视程度。但学历证书做为员工自学考试成绩合格的凭证,即具有资格认定效力,又具有法律效力,必须引起企业的重视。因此,企业应该以自学考试资格证书做为限定各项条件基础,员工凭学历证书才可享有相应的待遇,一方面体现出企业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人才培养理念,另一方面让员工感受到学历教育的重要性。在员工参加自学考试后,必须取得学历教育证书方可认证,并且不同的生产岗位必须要有专业对口的资格证书,将资格证书做为职工上岗的准入条件,鼓励员工完成学业,并用证书考试成绩来体现学习价值。
3.5组织横向交流,靠文化差异来开阔职工学习视野
企业内部单一的培训结构对于培养人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很多企业还是选择自闭的形式对员工进行内部培训,而不能组织职工走出去,请进来,使企业培训成为死水一潭。实践证明,组织职工参加观摩活动和企业间的学习交流活动都可以激活企业内部潜力,激发出员工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因此,企业在员工培训上,还要引入外部力量,通过与不同的企业进行联合,多组织员工进行学习交流和技术交流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阔员工的学习视野。并且要多与不同的企业进行联合交流,学习先进企业的先进文化,让员工感受不同企业的文化理念,特别是与外资企业的学术交流活动要尤为重视,不同地域的不同管理特点和人才培养机制会使员工感受到更明显的文化差异,进而增强员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