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海洋经济的重要性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07 10:04:0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海洋经济的重要性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海洋经济的重要性

第1篇

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批准设立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浙江省又一轮大发展、争创经济新优势的战略重点。镇海区地处宁波—舟山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的核心区域,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占领未来经济的制高点已经刻不容缓。航运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载体,能否实现航运业的跨越式发展,直接关系镇海区乃至宁波市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战略的成效。为此,进一步明确镇海区发展航运业的必要性和优势,进一步形成实现航运业跨越式发展的共识,为镇海区“十二五”时期海洋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基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镇海区航运业发展的现状

“十一五”时期,镇海区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航运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在促进航运业做强做大、实现跨越式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航运业迅速崛起并成为全区七大专业市场之一,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不仅经受住考验,而且化危为机,进一步壮大了整体实力,在全省乃至全国航运业占有一席之地。

1、从纵向比较看,“十一五”时期镇海区航运业不论企业数量还是运力规模均上了一个新台阶。一是航运企业规模快速增长。航运企业数量从“十五”期末为5家,到“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激增至25家,翻了两番多。二是船舶数量和总运力双双大幅增长。2010年末拥有船舶113艘,是“十一五”初期的2006年65艘的近两倍。年平均吨位增长率达到45.28%。总运力从2006年末的22.25万吨,到2010年末增长至98.94万吨,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发展之快为全省首例。三是实现了航运业多元化发展。集装箱船、高速客轮、游船实现零的突破,目前拥有集装箱船8艘、高速客轮2艘、游船9艘。

2、从横向比较来看,镇海区航运业经过“十一五”时期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宁波航区举足轻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船舶数量从2006年仅占全市的10%,到2010年增长至17%。总运力从2006年占全市的10%,增长至2010年的21.6%,位居全市第一(见表1)。另一方面,在宁波航区,以镇海为代表的油品、化学品运输已成为宁波水运行业的三大特色区块之一,实现经济效益与规模的双双飞跃。

二、实现镇海区航运业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尽管镇海区航运业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在浙江已经成为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宁波作为浙江海洋经济的核心示范区之后,镇海区航运业的发展现状与其在宁波核心示范区中的地位不相称,与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纳入全市“六个加快”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不相称,加快航运业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1、从国际层面分析,发展航运业是海洋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外历史证明,传统的世界强国和经济发达的地区都是从海洋走向繁荣和强大的。近50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而海洋经济平均增长率高达11%,每10年翻一番。1990年之后的10年里,我国海洋产业总产值几乎增加了10倍,我国的沿海地区面积占全国的13%,却创造了60%的GDP,这在很大程度上倚重于海洋。航运业作为海洋经济的载体,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各海运国家均将航运业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层面制定一系列优惠措施扶持航运业发展。世界主要海运国家,特别是APEC各成员国一般都限制外商从事本国的沿海和内河运输,以保护本国航运业发展。韩国、墨西哥、菲律宾等国家规定货载优先或货载保留等措施,对本国船舶承运进出口货物给予一定的优先权或货载比例。

2、从国内层面分析,发展航运业是我国维护国家利益的战略选择。航运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其兴衰荣辱与国内外总体的经济、贸易、社会和政策法规的发展态势关系密切。一方面,全球贸易迅速发展,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贸易往来日趋频繁,资本、资源以及产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和流动,进一步促进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重新布局,推动了贸易的高速增长,为航运业带来巨大的运输需求,也为中国航运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国际空间。航运业是实现国际贸易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基础,航运业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巩固世界主要贸易大国的地位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服务。另一方面,海洋经济已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的新战略。我国拥有海洋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资源。“十一五”时期我国海洋经济年均增长13.5%,预计2020年前平均增长率可达20%,占GDP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十二五”规划纲要已经把海洋经济发展纳入国家战略。这些都充分说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而作为海洋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的航运业必将成为优先发展的战略行业。

3、从浙江省层面分析,发展航运业已经成为浙江海洋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明确提出要构筑“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格局,海洋经济已成为浙江提升区域竞争力、服务国家战略的新载体。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浙江省迫切需要一个服务国家战略、引领浙江发展、体现时代特征、再创浙江优势的发展战略,海洋与港口无疑是浙江最具优势、最具发展潜力的战略着力点,也是浙江战略与国家战略的最佳结合点。航运业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浙江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

4、从宁波大市层面分析,发展航运业是宁波建设国家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的战略举措。港航服务业在宁波建设国家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中具有战略优先地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提出的“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中,以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为核心区。按照这一规划要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已被纳入宁波市“六个加快”重要战略。宁波市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港航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海岛资源开发为重点,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努力做到“三统筹”、“四着力”,即统筹陆域经济和海洋经济发展,统筹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统筹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着力完善海洋基础设施体系,着力提升海洋科教研发能力,着力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战略性转变,把宁波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实力较强、辐射服务功能突出、空间资源配置合理、科教文化体系完善、海洋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的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示范区。#p#分页标题#e#

5、从镇海自身发展层面分析,发展航运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建设海洋经济强区的需要。一是镇海建设“港航强区”的需要。港口发展具有产业集聚的作用,可带动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的发展,极易形成区域性的产业带,加快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合理布局。据有关数据显示,港口生产经营与其他相关产业及间接诱发的经济贡献为1︰5,提供就业比值为1︰9。航运业发展为镇海区构筑临港石化产业、先进制造业和三位一体的物流港航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打造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引领示范区的需要。镇海地处我国黄金海岸、黄金水道“T”字形经济带核心区,大宗生产资料交易配置功能日益突出。航运业是对外经济联系纽带,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加快发展航运海洋经济,有利于与相关区域合作共同打造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提高我国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水平。三是镇海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需要。在《宁波市镇海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航运业的发展是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之一。镇海海洋经济的发展将依托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宗货物物流枢纽港、镇海经济开发区、机电园区,发展三位一体的物流港航体系。作为重点发展环节之一的航运业,是镇海各大园区对外的纽带,计划至2015年,海运总运力将超过200万吨。提升发展港航服务业,充分挖掘现有航运企业潜力,改善运力结构,使水运运力向大吨位、远洋化发展,鼓励有实力的航运企业在保持国内市场竞争力的同时积极投身国际海运市场,是镇海区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四是镇海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要。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而镇海区“十一五”期间三次产业结构演进速度较慢,2005年区属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的关系为3.5︰57.7︰38.8,2010年为2.3︰60.4︰37.3,可见“十一五”时期三次产业结构几乎没有调整,二产比重高于宁波全市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因此,“十二五”时期镇海区经济结构调整任务繁重,发展以航运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成为镇海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三、实现镇海区航运业跨越式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实现镇海区航运业跨越式发展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镇海已具备航运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镇海是我国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黄金结合点,具有承接世界临港产业向我国长江流域转移的区位优势,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流域国际贸易运输的重要节点,区位优势突出。镇海港具有良好的港口条件,海域面积165平方公里,使用岸线3683米,开发潜力巨大。“二桥一路”的建成,全面改变了现有区位格局,使镇海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大大缩短了与上海的距离,使宁波迈入长三角地区同城时代;舟山连岛大桥的建成,为镇海提供了前方深水港资源,也使之由浙江省、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交通运输网络中的末梢地位变为枢纽节点;宁波绕城高速的建设,使镇海纳入了宁波中心城区交通圈和浙江省1小时交通圈。

2、政策优势突出。一是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明确宁波定位为发挥产业和沿海港口资源优势,推动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国际港口城市,与上海、舟山等城市相关功能配套的沿海港口城市。《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明确要构筑“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以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为核心区。二是浙江目前与山东、广东被列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海上浙江”战略将涵盖船舶与港航工程、传统海洋产业升级改造、新兴海洋产业培育、海岛开发科技示范等多个领域,镇海作为实施“海上浙江”战略的桥头堡和排头兵,具备大力发展港航经济的潜力。三是2006年以来镇海区单独出台了扶持航运业发展政策措施,对航运企业的扶持力度达到了110%;调整运力奖励结构,鼓励航运企业做大做强;建立航运业发展政策长效机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腹地经济优势。腹地经济是港口经济的重要源头。镇海地处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港口可立足宁波,辐射全国,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一是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根据国际城市化的规律性,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以后,城市化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人口将突破7亿,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超过70%,全国总人口将达到15亿,市镇总人口将超过10亿。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数量的增加将促进我国资源进口需求的大幅提高,给港口大宗散货吞吐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宁波市经济发展达到一个新台阶。2010年宁波市生产总值达到5125.8亿元,“十一五”时期港口货物吞吐量由2.7亿吨增加到4.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从520.8万标箱增加到1300.4万标箱,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4891亿元增加到10867.5亿元,自营进出口总额由334.9亿美元增加到829亿美元,这些都为镇海港航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镇海临港产业全面发展为镇海航运业发展提供直接支撑。镇海港区形成了六大专业市场,发展态势良好。其中,镇海液体化工产品交易市场是国内最大的液体化工交易市场之一,2010年进场的交易企业有300余家,市场成交额达120亿元;镇海再生资源金属园区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全国进口再生资源园区化管理试点园区,进园企业60余家,年进口拆解废旧金属100万吨以上,2010年销售额达91亿元;镇海煤炭交易市场集聚了近70家煤炭企业,2010年完成煤炭吞吐量超1500万吨,销售额达到100.9亿元。除专业市场外,区域内还形成了一批包括期货交割库在内的仓储型物流企业、配送加工型物流企业和运输企业,具备了发展包括航运业在内的现代物流业的基础。

4、基础设施优势。镇海港现有经营性泊位码头4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0个,5万吨级泊位2个,拥有全国第一座万吨级液体化工专用泊位和全国最大的五万吨级液体化工专用泊位,形成了液化、煤炭、内贸集装箱、散杂货等四大物流亮点。2010年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了3782.7万吨。“十二五”期间,将再建5个泊位,包括化工专用码头和散杂货码头,码头吞吐量将突破5000万吨,为整个“三位一体”的现代港航物流枢纽港发展奠定良好的港口基础。成立于2007年12月的宁波(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是宁波市“中提升”十大功能区块之一。枢纽港共分钢材、木材、煤炭等十大区块,总面积9.5平方公里,着力打造以海铁联运为支撑、面向浙江和华东、辐射全国的大宗货物物流、贸易和信息管理中心,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镇海中国液体化工产品交易市场、镇海金属园、镇海煤炭交易市场、镇海钢材市场、木材市场以及货运市场等六大生产资料专业市场为主体的临港型特色物流产业,是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信息和金融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p#分页标题#e#

5、公共服务优势。近些年来,镇海港区服务功能迅速提升,政策服务不断完善。一是制定出台了物流枢纽港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产业发展导向。二是信息化课题研究已经启动。信息化建设旨在通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电子交易平台的建设,逐步实现交易、物流、仓储与港口、铁路之间的信息对接和实时交换,全面提升交易手段和物流效率。目前该项目已委托宁波工程学院进行前期课题研究。三是期货交割库集聚工作有序推进。为实现物流枢纽港区域期货交割库功能的集聚,物流枢纽港支持国储浙江837处做大做强郑州商品交易所PTA及大连商品交易所塑料(LLDPE)指定交割仓库的商品交割量;支持宁波港九龙仓仓储公司申报黑色、有色金属期货交割库资质,并已获得上海期交所有色金属交割库资质。四是金融服务平台逐步搭建。物流枢纽港已与有关金融单位签署了合力推进物流枢纽港企业供应链融资服务的合作协议,并积极与保险、通信、海关、商检等相关部门建立合作制度,提升区域服务功能。

四、提升镇海航运业的对策

面对新形势,镇海作为海洋资源强区,必须把握机遇,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从更高的层次和更宽的视野来审视海洋发展战略,谋划海洋经济,推进航运业跨越式发展,为“海上浙江”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1、强化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功能开发。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功能开发是实现航运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要优化航运投资环境,加强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保证船舶运输的畅通无阻,以港促航进一步带动航运业发展。一是支持港口集疏运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航道整治,建设镇海港19#、20#液体化工泊位,21#、22#、23#通用散货泊位等5个深水泊位。调整和优化泊位功能布局,提升改造现有泊位,改造港口货物装卸、堆存、转运设备。启动七里屿港口建设前期研究,积极规划镇海港新增泊位建设。“十二五”时期,码头吞吐量将突破5000万吨,通过规划建设新码头,远期吞吐量将超过1亿吨。二是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和区位交通优势,以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为目标,高起点、高标准推进贸易港、物流港和智慧港建设,努力建设成为面向华东、辐射全国的大宗货物物流、贸易和信息管理中心,快速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和七大专业市场,实现市场交易额1000亿元以上。进一步提升金融、保险、会计等中介服务和海关、国检等行政审批服务功能。三是推进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以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平台,推进新一轮的炼油一体化项目建设,1500万吨炼油,120万吨乙烯,与此相配套的有宏远化工、中庆石化、荷兰的阿克苏诺贝尔,以及韩国SK,德国朗胜等等一批大型石化产业项目。进一步延伸石化产业链,发展石化精加工和生物化工产品以及石化资源性产品,促进石化产业向产品精深化、产业延伸化、价值高端化发展,努力打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环境友好的石化产业体系,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临港石化产业基地。

第2篇

关键词:海洋经济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一、引言

21世纪是海洋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海洋已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主要领域。但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渐突出,不断影响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效解决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成为当前海洋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国内外关于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研究成果较多。2007年,Martinez等研究沿海区域的生态和经济重要性,提出应继续评估海洋生态经济,以确保沿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Kildow探讨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贡献的重要性,指出以现有资料衡量与海洋有关的经济活动价值仍较困难。2005年,楼东等应用灰色系统法对海洋产业进行关联分析和预测,认为海洋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现象是制约我国海洋生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2009年,刘伟玲等利用生态足迹法,指出2003-2005年辽宁省及其沿海6市的生态足迹均超过了生态承载力,且生态赤字有逐年增加趋势。然而,舟山作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强市,现有研究较少涉及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本文通过构建舟山海洋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协调发展模型,测算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进而,获得舟山海洋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及变化趋势,从而揭示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

二、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

1.构建指标体系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由海洋经济和生态环境两个子系统组成。因此,本文首先构建包括上述两个子系统的指标体系。

海洋经济子系统由海洋产业总产值(亿元)、海洋产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海洋经济产值的增长率(%)、海洋二三产业产值比重(%)、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和科技计划项目(个)构成。生态环境子系统由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亿立方米)、烟尘排放量(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万吨)和赤潮发生的次数(次)构成。

对于本文采用的指标体系,需将逆向指标通过取倒数转化为正向指标。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

2.测算综合评价值

本文选取2002-2011年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其中相关数据主要来自于《2011舟山统计年鉴》和中国舟山政府门户网站。首先,对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进行因子分析,可知两个子系统的KMO值分别为0.571和0.668,明显大于0.5,故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然后,按照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可得两个子系统只需取第一公因子和第二公因子。最后,根据两个子系统提取的公因子,计算它们的综合评价值(见表1),并给出其折线图(见图1)。

由图1,可知2002-2011年舟山海洋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基本呈上升趋势,并在2011年达到十年中的最大值。从2007年开始,海洋经济的综合评价值达到零值以上,表明海洋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超过了平均发展水平。然而,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变化趋势与海洋经济的发展趋势相反。2002-2011年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基本呈下降趋势。2007年之前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值大于海洋经济的综合评价值,表明海洋经济的发展潜力较大,这与近几年舟山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相互验证。2007年之后海洋经济的综合评价值大于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值,表明生态环境的改善不能满足舟山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表明海洋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较大。

3.测算协调发展度

根据海洋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值,模拟出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与海洋经济的回归方程,其结果分别为

(2.1)

(2.2)

由(2.1)和(2.2),可得两个子系统的协调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获得两个子系统的状态协调度。其计算公式为

(2.3)

其中,为系统对系统的状态协调度,为系统对系统的实际值,为系统对系统要求的协调值,为系统的实际方差。

由(2.3),可得两个子系统的状态协调度。进而,计算两系统间的协调系数,其公式为

(2.4)

其中,为两个系统的协调度指数,为系统对系统的状态协调度,为系统对系统的状态协调度。

由(2.4),可知整个系统的协调发展度(C),并进行等级划分(见表2),然后给出其折线图(见图2)。

由图2,可见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系数呈“U”型曲线。具体结果为2002-2004年协调发展度呈下降趋势,2004-2006年协调发展度呈平滑趋势,并在2006年达到最小值,这表明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处于极度失调的状态。2006-2010年协调发展度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并在2010年达到十年中的最优水平。2011年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虽然是优质协调的状态,但与2010年相比是下降的,这表明2011年生态环境的质量开始下降。

三、结论

本文以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两个子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协调发展模型,测算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舟山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系数呈现“U”型曲线,这表明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因此,对舟山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刘伟玲,朱京海,胡远满.辽宁省及其沿海区域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J].生态学杂志,2008,27(6):968-973.

[2]楼东,谷树忠,钟赛香.中国海洋资源现状及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资源科学,2005,27(5):20-26.

[3]M.L.Martínez,A. Intralawan, G. Vázquez,et al. The coasts of our world: Ecological,economic and social importance[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7, 63: 254-272.

[4]J.T. Kildow, A. McIlgorm. The importance of estima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oceans to national economies[J]. Marine Policy. 2010, 34(3): 367-374.

第3篇

邵佩佩(1990―),女,汉,山东青岛人,在读硕士,中国海洋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方向:海洋资源管理。

摘要:山东省蓝色经济区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通过科技文化的诸多因素为助力,着力发展海洋产业的现代海洋特色经济区。山东半岛海洋经济仍处于传统、粗放型以开发为主的初级阶段,全球海洋科学技术取得突飞猛进进展的今天,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新兴产业为发展前沿,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与助力作用,推动蓝色经济区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是促进蓝色经济增长的必然之路。

关键词:蓝色经济区;产业结构;新兴产业

在“21实际是海洋世纪”的口号下,对海洋的探索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海洋经济作为最有潜力的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海洋资源争夺,海洋经济增长,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海洋竞争日益加剧,各国开展了一系列对于海洋的探索活动。我国的海洋快速发展阶段也已全面开始,制定切实有效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是目前所面对问题的重中之重。

一、蓝色经济区及产业结构的概念

蓝色经济区是指依托海洋资源,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形成的、以海洋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地理区域,是涵盖了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诸多因素的复合功能区[2]。蓝色经济区即是一个涉及到海洋经济的空间概念,并且还是一个集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和陆海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分为主体区和核心区,其中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千米,陆域面积6.4万平方千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四大战略定位: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二、蓝色经济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必要性。山东半岛的海洋产业在全国并不处于领先地位,2008年山东半岛海洋产业三种产业结构之比为7.0:49.7:43.3,第二产业比重过高,与其他地区相比较,山东半岛相对与海洋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仍存在有一定差距。其中海洋盐业、盐化业和渔业,海洋港口运输业等较为集中,医药生物业及运输业发展迅速,与其他地区相比海洋渔业、盐业显示出较大的优势,其他产业与广东、上海等地还有较大差距。整体上看,山东半岛海洋经济仍处于传统,粗放型以开发为主的初级阶段,产业发展不够协调,缺乏有特色的海洋产业,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

2.重要性。海洋资源的发展与开发利用在国际竞争中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是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新热点和新方向。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及其资源可带来的经济效益与发展的认识的不断深入,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仅仅关系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重要的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现如今,海洋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期与瓶颈期,海洋资源正面临着日益枯竭威胁,海洋产业结构面临升级,不再过度的依赖海洋资源来发展海洋经济变得愈加重要,如何突破限制,推动海洋产业升级,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重要的问题。

三、如何推动蓝色经济区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1.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蓝色经济区区域产业升级,要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通过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内生增长能力,进一步推动蓝色经济区产业的升级。

面对的劣势。现阶段来看,我国海洋科技对建设海洋强国的引领和支撑能力明显不足,海洋资源开发核心技术差距较大,直接制约着我国走向海洋、经略海洋的深度和广度。如深海技术和高端装备总体上落后发达国家10年左右,个别领域如海洋材料与工艺、通用技术设备等落后20年。高端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装备受制于人,海洋运载装备核心技术落后于欧美日韩等。

拥有的优势。青岛作为是山东省蓝色经济区科研力量的核心区,海洋研究科研机构集中,海洋人才密集,海洋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多个方都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家级涉海科研机构达28家,高级海洋专业人才占全国30%,拥有涉海领域两院院士,承担了全国50%以上的国家级海洋科研项目,海洋科技优势突出明显,享有中国海洋科学城的美誉。

面对的机会。实施海洋高科技技术创新引领战略,做好海洋科技创新总体规划。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支持发展市场前景广阔、辐射带动作用显著、有利于促进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把深海工程和海洋运载工程提升为国家重大专项工程,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2.推进新兴产业建设。近年来,海洋新兴产业已获得飞跃式的发展,推进海洋科技发展将进一步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于实现海洋经济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山东半岛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洋新能源产业、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海洋新材料产业等四大产业的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且已培育了以现代海洋渔业、海洋装备制造业、现代海洋服务业为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成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以及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示范基地。新兴产业建设能够促使高新区从“旧”到“新”的蜕变,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新兴产业带动产业升级,有助于提高内生驱动的能力,使蓝色经济更有活力的向上发展。

3.明确政府在蓝色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由政府组织推动,通过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序竞争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必须明确政府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才能更有效的推动区域产业升级。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蓝色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自主创新战略,并依托政府导向和市场引导的作用,鼓励、组织和管理好自主创新活动。

(2)大力支持对创新型科技的投入。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都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和发展的支持和投入,例如对自主创新型项目的特殊倾斜,或引导创新型融资的新形势,将更多的民间资金融入到科技创新领域中。

(3)加强法律法规对海洋产业布局的宏观调控。大多数海洋产业属于典型的外部性行业,带有明显的“外部经济”特征。

因此,单纯的通过市场机制是不能够解决海洋产业优化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的,政府的行政干预以及一些必要的法律手段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优化海洋产业布局与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要着重发挥政府的计划经济机制的作用,强化一系列法律法规对海洋产业布局的宏观调控。

四、结论

基于对山东省蓝色经济区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初步研究,在明确了升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前提下,提出了蓝色经济区区域产业结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是升级的关键,加快促进新兴产业建设,确定与增强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以保障和推进区域产业结构能够平稳且高效的进行。又好又快的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为建设海洋强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参考文献:

[1]谷佃军, 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方式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博士论文.2010

[2]姜秉国, 韩立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2009,5

第4篇

我国海洋环境问题及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海洋经济的涵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海洋空间为活动场所的经济活动;二是以海洋资源的利用为对象的经济活动。按照海洋与经济活动的关联程度不同,海洋经济可以分为三个层面:(1)狭义的海洋经济,是指包括开发和利用海洋的丰富资源、海洋的广袤水体以及海洋的广阔空间的经济活动的总称;(2)广义的海洋经济,是狭义海洋经济的延伸,指为开发和利用海洋而产生的相关产业;(3)泛义的海洋经济,不仅包括上述两个层面,还包括海岛陆域的经济活动(海岛经济)、海岸带的陆域经济活动和河海体系中的内河经济(沿海经济)。

(一)海洋环境问题

关于海洋环境问题的研究,我国经历了起步阶段、初步形成阶段和逐步完善阶段。

1.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也遭受到了严重破坏。一方面,陆地的农业和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尤其是工业废水的处理手段还非常欠缺,直接排放到海洋中,给海洋造成严重污染;另一方面,海水养殖、海洋石油开采等形成的污染,造成海水水质恶化,近海生物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为此,海洋的环境保护问题引起了我国海洋管理部门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此时关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海洋环境污染的来源和治理措施、海洋环境保护和评估、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方面。如孟伟和张淑珍以水环境中的深圳湾为例,提出了开发海洋物理环境容量的意义,指出有机污染物(主要指COD)的物理环境容量主要受海域水动力条件的制约[2];倪轩认为,世界各国沿岸海域遭受日益严重的污染,最主要的原因是沿海工业和海洋事业的发展带来的海洋污染物的增多,这不仅使得海洋的自净能力几乎丧失,给海洋生物资源带来巨大灾难,而且更严重的是人类的健康也面临极大威胁[3]。

2.初步形成阶段。由于海洋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海洋环境的研究成果显著增多,主要的研究方向有:渔业环境污染治理和保护、海平面变化及影响、海洋灾害的危害和防治、海洋环境保护和治理对策、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研究成果包括:巴登在分析海洋领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评述了海洋污染的现状和未来走势,运用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和生态毒理学方法研究了海洋污染问题[4](P45-103);陈亚瞿认为,渔业的发展受到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污染物排放加剧的危害,造成很多江、河、湖、海的渔业水域遭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5];王伟洁和吴长江认为,山东省渔业资源丰富,品种繁多,但是由于污染源的大量增加,渔业发展的水域环境质量显著下降,渔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渔业生产受到了挑战[6];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的杜碧兰等提出了海平面上升的恶果,认为如果海平面上升30厘米,长江三角洲及江苏和浙江沿岸大概5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将被淹没[7](P5-20);翁盛深以汕头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要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对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的保护力度[8]。

3.逐步完善阶段。21世纪以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了学者们的更广泛关注,主要的研究领域有: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对策、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特殊生物品种及区域的分类保护。主要研究成果有:王斌提出了我国海洋及海岸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肯定了国家相关部门在管理国家海洋事务、监督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重要工作[9];徐祥民和马英杰认为,海洋特殊区域是海洋环境和资源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渔业水域、重点海域、海滨风景名胜区、海洋生态示范区等,并建立了一整套海洋特殊区域的保护体系,对特殊海域进行分类、集中整治和保护[10];韩永伟、高吉喜等以珠江三角洲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敏感性的过程中,提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改变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恶化现状、保护渔业资源和濒危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具体措施[11];高振会提出在未来的海洋经济发展中,海洋技术和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12];王美珍以环杭州湾为研究对象,认为环杭州湾产业带的发展对海洋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应该抓住环杭州湾沿海经济发展的机遇,进行可持续的海洋经济发展[13]。

(二)海洋经济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对海洋经济的环境评价方面的定量分析成为了学术研究的热点。在这些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评价,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有:陈可文在《中国海洋经济学》一书中建立了海洋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3个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资源环境子系统。其中,关注海洋经济的资源环境的发展是该指标体系研究的重要内容,其资源环境系统包含的变量有:自然资源存量、海洋污染排放、海洋污染带来的损失、海洋灾害带来的损失等指标[14](P59-138)。张德贤等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中建立了海洋经济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5个子系统:海洋经济子系统、海洋资源子系统、海洋环境子系统、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子系统、社会发展子系统。其中,海洋资源与环境子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物多样性、工业污水达标排放率、海洋污染面积比重、海岸倾倒数量等指标[15](P12-60)。韩增林和刘桂春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定量分析》中建立了海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4个子系统,分别为海洋资源承载能力、海洋资源发展能力、海洋环境承载力和保护能力以及智力支持系统。该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模型,共包括5个层次共48个指标。其中,海洋环境承载力和保护能力子系统包括的指标变量为:单位海域面积废水排放强度、单位海域面积固体废弃物倾倒强度、滨海海域的水质质量指数、赤潮发生的年频率、海域内年原油泄漏量、海洋环境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海洋水体环境质量标准、海洋水体污染物背景值、人均海洋环保费用、海域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例、入海废水排放达标率、海洋环境保护法规数目、省级以上海洋保护区数目等[16]。

冯晓波等在《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研究》一文中建立的指标体系包含4个子系统: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海洋科技综合能力、海洋资源利用能力和海洋环境承载保护能力。该体系共包括4层16个指标,其中重点考虑了海洋环境承载力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制约,海洋环境承载保护能力包括的指标变量有:工业废水处理、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海洋自然保护区个数、滨海观测台站等指标[17]。狄乾斌和韩增林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一文中建立了包含海洋资源环境子系统、海洋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发展子系统的指标体系。其中海洋资源环境子系统中包括资源总量、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三个方面;海洋经济子系统中包括经济增长和经济质量两个方面;社会发展子系统中包括人口增长、生活质量、科技潜力三个方面。该指标体系共包括28个指标[18]。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关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而针对海洋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建立海洋经济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有待深化。因此,本文将充分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改进目前研究的不足,建立一套我国海洋经济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希望通过该体系的设计,使该指标体系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够具体用于指导我国海洋经济的环境改善,用于政府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的环境政策制定和实施。

我国海洋经济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环境污染与海洋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忽视环境保护的过快海洋经济增长,必然会带来高污染和高消耗的粗放型经济增长问题,这样不仅会大大削弱我国海洋经济的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还将面临不断加大的经济和社会风险。海洋经济增长不应该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必须在海洋资源与环境可承受的范围与约束下进行,即海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密不可分。本文将海洋生态环境因素作为衡量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建立我国海洋经济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海洋经济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由目标层、因素层和指标层组成,共包含4个因素层和18个指标,具体的指标见表1。

海洋经济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层T由4个因素层组成,分别为:海洋污染程度(E1)、海洋环境治理(E2)、海洋经济损失(E3)、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E4)。海洋污染程度因素层描述的是海洋受到的各种污染和侵蚀,包含8个指标,分别为:(1)海洋污染面积比重I1,考察海洋受污染的面积占整个海洋面积的比重;(2)海洋主要污染的超标程度I2,考察海洋受污染程度的严重性;(3)水质质量指数I3,考察海洋海水的水质情况;(4)单位海域面积废水排放量I4,考察废水这种主要海洋污染物的单位面积的排放量;(5)工业污水未达标排放率I5,考察排放的工业废水的污染强度;(6)单位海域面积固体废弃物倾倒量I6,考察固体废弃物这种海洋污染物的单位面积的排放量;(7)海洋生物多样性I7,考察海洋中生物的品种多少,是否受到了污染;(8)海岸侵蚀比重I8,即海岸侵蚀的面积占总海岸面积的比重,考察海岸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而遭受的破坏程度。

海洋环境治理因素层描述的是人们在改善海洋环境和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做的努力,包含4个指标,分别为:(1)单位海域面积污染治理费I9,考察单位面积的用于治理污染的经济投入;(2)污水处理率I10,考察废水作为主要污染源在排放之前的无害化处理比例;(3)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I11,考察用于海洋污染处理的投资在GDP中所占的份额;(4)减灾防灾投入I12,考察为避免和防治海洋灾害而投入的成本。海洋经济损失因素层描述的是由于海洋环境的恶化导致的海洋面临的直接的或间接的成本损失,包含2个指标,分别为:(1)海洋污染直接损失I13,考察海洋污染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2)海洋环境灾害损失I14,考察由于海洋生态破坏而导致的海洋灾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因素层描述的是海洋经济在后续发展中可能的能力大小,包含4个指标,分别为:(1)人均海洋环保费用I15,考察用于海洋环境保护费用的人均值,反映未来环保发展的经济支持;(2)海洋科研人员占海洋从业人员比重I16,考察致力于海洋环境保护科技研发的研发人员的多少,反映未来在研发上有多少人力资源可以利用;(3)海洋科研支出占GDP比重I17,考察致力于海洋环境保护科技研发的支出比重,反映未来科技经费的投入;(4)公众的海洋环保意识I18,考察公众对于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

评价方法选择

在学者们对于指标体系的研究中,较常见的评价方法有多种,包括投入产出法、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由于本文构建的海洋经济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包含多层次的多指标综合模型,其评价方法的选择必须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和简便性,因此,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icess,AHP)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后,在经济决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方法由美国匹兹堡大学的萨第(Saaty)教授提出,它是一种“无结构决策问题的建模”,对于海洋经济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具有可行性。本文采取指标处理、指数权重赋值及海洋经济环境评价指数计算三个步骤来完成海洋经济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过程。1.指标处理。由于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中的18个具体指标具有量纲不同的特点,所以必须经过指标的标准化处理之后,变换成无量纲的指数化数值,再进行计算和加总,即无量纲化处理。本文采取阈值法作为无量纲化处理的方法。2.指标权重赋值。指标权重赋值是层次分析法运用的核心,也是影响一个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最重要步骤。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海洋经济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首先需要将每个层次的各个因素进行比较和赋值,构造模型各层的相对重要度判断矩阵。

第5篇

海洋经济是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所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工作,“三会”过后马上就召开这次高规格的全市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我相信,这次会议对推动我市海洋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海洋是地球之母,是生命的摇篮,生命起源于海洋。没有海洋就没有我们人类,没有生物,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发展。我市是海洋大市,地理优势得天独厚。*的发展能有今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有大亚湾这个天然的金色港湾。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海洋、爱护海洋、保护海洋,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海洋资源。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经济的世纪。随着地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人类必然要不断地向海洋进军,向海洋要资源,依靠海洋去谋取更大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海洋工作,多年来我市的海洋经济取得了显著成绩,去年在全省第五次海洋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但目前全市上下对加大海洋开发力度,加快海洋经济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还很不足,海洋经济的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如目前我市海洋经济规模不大、质量和效益不高,近海资源衰竭、污染严重,渔民转产转业难、增收难等等。因此对海洋的认识必须进一步深化,海洋开发和保护必须进一步加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争取主动。所以我和业斌同志早就商定,要召开这次全市海洋工作会议,再一次吹响向海洋进军的号角。

*是海洋大市,拥有海岸线223.6公里,海域面积4519平方公里,分列全省第五和第六位,海域面积相当于陆域面积的40%。大小岛屿140个,大小海湾28处,其中大亚湾是广东省最深入内陆的优良海湾。全市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浮水鱼类渔场和鲷科鱼类的繁殖场所,也是南海各渔场的部分经济鱼类幼体的索饵场所。全市港口岸线近30公里,滨海旅游岸线有20多公里,渔港岸线8公里,水产养殖岸线50多公里,临海工业岸线26公里,浅海滩涂面积有近200万亩,相当于全市耕地面积的80%,可见我市的海洋资源是多么丰富!但我们现在还不是海洋经济强市,海洋经济的发展还停留在低层次阶段。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的海洋渔业没有远洋捕捞,海水养殖远没有形成规模和产业,水产品加工停留在原始阶段,海洋运输业规模小,港口地位离省级枢纽港差距尚远,海洋旅游业属低水平开发和运作,缺乏品牌效应。这些问题,既是我们海洋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同时也说明我们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还大有潜力可挖,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

开发海洋,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首先,有利于扩大我市的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沿海地区历来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港口就是“窗口”,出口贸易的货物运输,绝大部分是靠海运。这是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市既有很长的黄金海岸,又有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所以必须加大海洋开发力度,抢占新世纪发展的制高点。第二,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和区域竞争力。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建设成为现代石化数码名城,就是要充分发挥滨海城市的优势,舞起大亚湾这个“龙头”,把临海工业培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新的增长点。第三,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市海岸线长,区位优势明显,发展现代临港工业大有可为。因此必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港口优势,大力发展石化、钢铁和机械制造工业和海洋旅游等二三产业,做大海水养殖业,带动水产加工业。第四,有利于协调惠东和大亚湾沿海的发展。目前,两地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惠东抓好了海洋经济就大有希望。第五,有利于加快沿海渔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我们必须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上下齐心,加大力度,推动我市海洋经济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二、统筹发展,突出重点,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关系到全市发展大局。当前我市发展海洋经济机遇难得,势头良好。我们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统筹与协调海陆经济发展,抢抓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新路子,形成海陆经济双龙共舞,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根据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当前我们要突出抓好“五大体系”建设:一是海洋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二是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三是海洋资源环境保护体系建设;四是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建设;五是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要坚持“五个结合”:一是近海捕捞和远洋捕捞、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海水产品初级加工和精深加工相结合;二是发展海洋渔业和发展海洋二三产业、传统产业和现代新兴产业相结合;三是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和促进沿海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全面提高渔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相结合;四是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和加强依法治海相结合;五是加快海洋综合开发和加强海洋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相结合。发展海洋经济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涉及多个产业、多个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上下联动,抓好规划,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营造有利于海洋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市及沿海县(区)要抓紧成立海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做好海洋经济工作的规划、领导、协调和服务,尽快制定适应新形势下的海洋经济发展新规划。

当前,我市海洋工作要突出重点,着力做好四篇文章。

一是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渔业是广大渔民赖以生存的主产业,直接影响到沿海数万渔业人口能否脱贫、能否增收致富,直接影响到沿海县(区)乃至全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发展海洋渔业要注重产业化。我们的海洋渔业有一定特色,但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产业链条。产业化可以让更多经营者和渔民从产业链条上获取更多的利益。海洋渔业的产业化必将带动旅游、度假、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拓宽渔民乃至近海居民的就业门路和收入渠道。同时,要认真负责地做好渔民转产转业工作。我市沿海有渔业人口三万多人,随着海洋捕捞资源的日益衰退,大批渔民需要转产转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渔民将面临严峻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发展好了海洋渔业,解决了产业化问题,就是解决了这部分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这是民生民本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各有关部门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抓紧抓好。

二是大力发展临海工业。要以中海壳牌石化项目为龙头,吸引更多的重化工业项目来我市沿海落户。目前,大亚湾石化工业区的建设和招商引资进展顺利,惠东稔平半岛也逐渐热起来了。只要我们科学布局、有序开发、可持续利用,大亚湾临海工业带将是我市海洋经济的最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大力发展海上运输业。要加快港区、铁路等陆上交通运输网络的配套建设,完善港口功能,把*港建成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大港口、综合性枢纽港、重要出海口、货物集散地和商贸中心,既成为我市临港工业的依托,又能承接周边港口的货物流通转移。

四是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大亚湾风平浪静,海滩沙质优良,岛屿众多,有“海上小桂林”之称。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策划开展海滩游、出海游、上岛游、海钓游和出海捕鱼游等众多旅游项目。惠东港口还有亚洲大陆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要加强规划与管理,力争尽快形成我市旅游拳头品牌。

我市的海洋资源是丰富的,但也是有限的。海岛、岸线、海域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做到科学、有序。在保证龙头大项目顺利进展的前提下,兼顾中、小项目的发展空间。目前,陆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对近海的污染比较严重。今后几年,随着众多项目的开工投产,大亚湾海洋资源环境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污水处理、污染治理绝对不能滞后,不能松懈。我们大力推进碧海行动计划,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蓝天碧水、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的大亚湾。渔政监督、海洋监察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强,依法治海工作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为海洋经济的加快发展保驾护航。

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海洋与渔业工作新局面

第6篇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各主要沿海国家纷纷关注海洋经济研究,并着手研究海洋经济理论,在制定的相关法律或的报告中,对海洋经济的概念也进行了界定。各国对海洋经济的重要性虽然有共识,但对海洋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却存在较大差异,各国海洋经济的统计范围、统计口径和统计指标亦不尽一致。

1各国对海洋经济内涵与外延的界定

目前,有6个国家对海洋经济有明确定义。

(1)中国。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1]。海洋经济由海洋产业和海洋相关产业构成,包括20个门类、28个大类、107个中类和380个小类。其中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等12个主要海洋产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和海洋相关产业。

(2)美国。海洋经济是指来自海洋及其的资源为某种经济直接或间接地提品或服务的活动[2]。海洋活动主要包括海洋建筑业、海洋生物资源业、海洋矿业、海洋船舶修造业、旅游与休闲娱乐业、交通运输业、海洋研究与教育、海洋保险和海洋工程与设计等。

(3)加拿大。海洋产业是指在加拿大海洋区域及与此相连的沿海区域内的海洋娱乐、商业、贸易和开发活动及其依赖于这些产业活动所开展的各种产业经济活动,不包括内陆水域的产业活动。按照《北美行业分类体系》标准,加拿大海洋经济涉及加拿大国民经济的19个行业(门类),48个大类和85个小类。

(4)澳大利亚。海洋产业是利用海洋资源进行的生产活动,或是海洋资源作为主要投入的生产活动[3]。《澳大利亚海洋产业发展战略》将海洋经济活动划分为水产养殖、新兴产业、渔业、海洋油气、造船、海上运输服务业、支持产业与“高技术”产业及服务业、旅游与娱乐九大产业。

(5)新西兰。海洋经济由产业和地理共同界定,是指发生在海洋或利用海洋而开展的经济活动,或者为这些经济活动提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并对国民经济具有直接贡献的经济活动的总和[4]。

(6)日本。海洋产业定义为“对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活动”。日本海洋经济分为3类,即A类海洋产业、B类海洋产业和C类海洋产业。其中A类海洋产业的业务活动主要发生在海上。如,海洋渔业、航运业、拖船业、矿物、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污染防治和海洋工程建筑等。这些活动不只发生在水面,也可能发生在水中、海底和底土。B类海洋产业主要为A类海洋产业提品和服务。如,造船、钢铁和电子工业等。这些活动并非发生在海里,而是发生在陆上,沿海到内陆的区域。C类海洋产业的产品由A类海洋产业提供,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如,水产品加工业和海洋化工业等。这些产业购买并接受A类海洋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产品[5]。

2我国与国外海洋经济范畴比较

世界主要沿海国家关于海洋经济内涵的界定,其来源有国家法律,如日本海洋产业的内涵;有国家标准,如我国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的内涵;有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如美国、加拿大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内涵;也有研究成果,如新西兰、澳大利亚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内涵。对比分析我国与国外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海洋产业)内涵,可以总结出以下几项特点。

(1)我国与新西兰、日本对海洋经济(海洋产业)内涵的阐述最为相似。从海洋经济内涵来看,我国与新西兰对海洋经济的理解既包含开发利用海洋的经济活动,又包括与直接开发利用海洋经济活动相关的活动。从海洋产业内涵来看,我国与日本对海洋产业的理解都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活动。

(2)与澳大利亚相比,我国对海洋产业内涵的理解更为宽泛。除利用海洋资源的产业活动之外,我国海洋产业的范围还包括为海洋保护发生的生产和服务活动。而澳大利亚对海洋产业的阐述,仅指利用海洋资源和以海洋资源为投入的产业活动。

(3)中国、美国和加拿大都将“与海洋及其资源有投入产出关系的产业活动”纳入海洋经济或海洋产业范畴。但是,鉴于对海洋认识的不同,三国对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外延的扩展是不同的。美国将海洋经济的地域范围界定到海洋、海岸带和五大湖水域,而我国对海洋经济的认识主要集中在海洋和海岸带,但对海洋及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相关联的产业活动的认识较美国更为广泛;加拿大与我国从地理范围上对海洋产业的认识基本一致,但是从产业范围来看,加拿大对海洋产业的认识较我国广泛,基本和我国对海洋经济的理解相同。

3海洋经济概念的共性分析

涉海性原则是各国划分海洋经济与国民经济和其他经济体系的首要原则,各国对海洋经济的认识,均统筹考虑地域上的涉海性和产业上的涉海性。一是地域上涉海。各国都是以海岸线作为划分沿海地区的主要依据,拥有海岸线的地区都在沿海区域划分的范围内,基于地缘政治界定海洋经济活动的地域范围。例如,我国的海洋经济活动范围主要是指11个沿海地区,美国的海洋经济活动范围指沿海和五大湖沿岸的州,加拿大海洋经济活动范围指海洋区域以及与海洋相连的沿海区域。二是指经济活动原材料和产品的涉海性。各国都认为使用的原材料来自于海洋及其产品、提供涉海服务或为涉海活动提供服务的活动都属于海洋经济的范畴。例如,新西兰将为海洋经济活动提品和服务的活动也纳入海洋经济范畴,澳大利亚把利用海洋资源进行的生产活动、海洋资源作为主要投入的活动都列为海洋经济活动。

4海洋经济概念的差异性分析

虽然海洋经济的界定都涉及区域和产业划分,但由于不同国家间行政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的不同和文化差异,各国对海洋经济外延和海洋产业组成的理解差异较大。

4.1在沿海区域划分上,区域范围不同

各国公认的原则是以海岸带为基础进行划分,但对沿海区域的具体划分上仍存在显著差异,国外的划分比我国更加灵活和宽泛。例如,美国推行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区域管理政策,在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以海岸带及其流域作为划分沿海区域的基本依据,将海岸带以及对海洋与海岸带产生影响的五大湖流域均纳入海岸带管理范畴;相比较而言,我国对沿海区域的理解仅限于海岸带区域,在沿海区域的划分上严格以海岸线为标准进行划分,而与海洋具有密切联系的江河流域都未纳入沿海区域范畴。同时,美国的沿海州、流域县和海岸带县3层沿海区域层次都包括并不拥有海岸线的地区;而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城市和沿海地带3层沿海区域层面只包括拥有海岸线的区域。#p#分页标题#e#

4.2在海洋产业划分上,分类体系和依据不同

我国的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是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基础上,对涉海产业活动进行提取,按照海洋经济活动的特性及其内在联系重新组织与分类,并对国民经济行业原有分类进行了延伸和压缩等特殊处理而形成的,包括海洋产业和海洋相关产业两大类。美国涉海行业分类并未建立海洋行业分类的相关标准以及独立的海洋产业分类体系,只是按照《北美产业分类系统》(NAICS)对海洋经济相关活动进行归类,同时从产业和地理两个角度综合确定海洋经济的行业范畴。加拿大按照新执行的《北美行业分类体系》(2002NAICS)标准按三次产业划分海洋经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参考《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标准产业分类》对海洋经济的构成进行归类。日本将海洋经济分为3类,包括业务活动主要发生在海上的海洋产业,为发生在海上的海洋产业提品和服务的产业,以及由发生在海上的海洋产业提供、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的海洋产业。

5启示与思考

第7篇

1海洋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

分析海洋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具体关系,其目的是考察两者间是否存在依存关系,并衡量两者间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用以判断现实情况,对未来做出规划。本研究选取2001年—2010年的年度数据,以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作为衡量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指标[2];以海洋生产总值(GrossOceanProduct,GOP)作为衡量中国海洋经济增长的指标[3],相关变量数据如表1所示。根据表1,利用Eviews5.0软件分析,得到反映中国海洋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相关程度的趋势图及散点图(如图1所示)。测算结果显示,中国海洋经济增长与宏观济增长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999,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也就说在过去10年中,中国海洋经济增长与宏观济增长两者密切相关,且发展趋势是同方向均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1.1Grange因果关系检验

在确定了正相关关系之后,需要进一步考海洋经济变动与宏观经济变动之间的因果关以揭示二者之间的增长变动是单方向引致,还互相引致的结果。通过对二者之间Granger因果关系的进一检验,获得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于检验结对滞后期的长度敏感性较强,考虑到样本容量限制,本研究选取了2个不同的滞后期。滞后1期和滞后2期时,在各种显著性水平下,海洋生产总值(GOP)均不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Grange原因,国内生产总值(GDP)也不是海洋生产总值(GOP)的Grange原因,即海洋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在短期内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无法确定一方的增长变动是否是由对方的增长变动引致的,而二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因果关系则需要进一步检验。

1.2平稳性检验

从图1中可以直观地看出,2001年—2010年的海洋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序列均是非平稳的,因此,在分析海洋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时,需要首先进行平稳性检验。选择ADF检验对GDP、GOP进行单位根检验。其中,通过原序列的自相关和偏自相关系数图确定滞后阶数,通过被检验序列的走势图判断检验中是否包含常数项或时间趋势项,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GOP和GDP的ADF检验无法拒绝水平值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表明变量是非平稳的。而对于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DGOP和DGDP分别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说明两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即具备了进一步分析海洋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的前提。

1.3长期均衡分析

平稳性检验的结果是GOP和GDP都是一阶单整序列,符合进行协整检验的前提,可以对GOP和GDP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的目的是考察两者间是否存在长期的、稳定的关系。从经济意义上来看,若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那么在长期内,一个变量的变化情况会影响另一种变量的变化情况,即使短期内可能有些冲击使他们暂时偏离均衡位置,但长期内,二者将自动回复到均衡位置。均衡是指一种状态,当一个经济系统达到均衡状态时将不存在破坏均衡的内在机制,即使当系统受到干扰后会偏离均衡点,内在均衡机制也将努力使系统重新回到均衡状态。当系统偏离均衡点时,平均来说,系统将在下一期移向均衡点。这就是说,对于具有均衡机制的经济系统来说,在不断出现非均衡误差的过程中,均衡机制始终维持着系统的均衡状态。协整分析的经济意义在于,对于两个具有各自长期波动规律的变量,如果它们之间是协整的,则它们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的均衡关系。反之,如果这两个变量不是协整的,则它们之间不存在一个长期的均衡关系。在只有两个时间序列时,只可能存在一个线性的协整关系。这种情况下,E-G两步法显得非常有效。本文首先用OLS方法对GOP和GDP进行协整回归,估计两序列的长期线性均衡关系。如果回归残差et是平稳的,那么GOP和GDP是协整的,也就是说两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最小二乘法得到回归方程,并对残差序列进行ADF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到,由于检验统计量值-2.951378小于置信水平1%的临界值-2.847250,说明该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证明GOP和GDP之间是协整的,二者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回归关系成立,并由此建立回归方程:GDP=9744.476338+10.13961226×GMP(9744.476)(10.13961)(1)式中:回归方程的参数估计无论大小还是符号,在理论上是合理的。括号内的值为相应系数检验的t值,由t值可知,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1时,方程的系数都是显著的。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R2=0.998093)较高,White异方差检验的P值(0.455315)大于显著性水平(10%),故回归模型随机误差项不存在明显的异方差性;对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的滞后1期、2期和3期分别进行LM检验,P值分别为0.991673,0.600139和0.336848,均大于显著性水平10%,故不存在明显的序列相关性。总体来看,海洋经济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海洋经济增长系数10.13961226的含义是:海洋生产总值每增加1元,带来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相应增加10.13961226元,这是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长期影响。可见,海洋经济增长对宏观经济增长意义重大,向海洋要效益,以海洋谋发展的海上发展战略必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而且这种影响的效果是在长期中体现的。因此,海洋经济转变增长方式及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必然具有长期战略意义。

2海洋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分析

对海洋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动态分析,目的是考察两者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关系,为制定战略规划提供依据。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从动态角度分析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互相影响情况。脉冲响应函数用于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方差分解则是把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的波动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个方程新息相关联的数个组成部分,从而了解各新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为避免数据过分波动,本文将数据进行对数变换。

2.1国内生产总值对海洋生产总值动态影响分析

从脉冲响应函数角度考察国内生产总值对海洋生产总值新息的一个标准差扰动响应情况,其结果如图2所示(横坐标表示滞后期,本文中表示为年份,纵坐标表示模型中的随即扰动项带来的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和未来取值的影响程度)。从图2可以看到,国内生产总值对海洋生产总值新息的一个标准差扰动响应,表现出显著的正响应,但是影响幅度很小,只在第3期达到最高点0.04之后,响应逐渐趋稳,并一直持续下去。这说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对海洋生产总值有一定的依赖性,但是在短期内没有大幅度带动效应,这也说明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具有增长效应。

2.2海洋生产总值对国内生产总值动态影响分析

海洋生产总值对国内生产总值新息的一个标准差扰动响应情况,其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到,海洋生产总值对国内生产总值新息的一个标准差扰动响应,表现为显著的正响应,但是强度要大于海洋经济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海洋经济的响应在第1期就达到0.06,之后略有下降,2至4期呈上升趋势,第5期后响应逐渐趋稳,并一直维持在0.04。这说明中国海洋生产总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依赖度相对较高,国民经济的增长能够迅速对海洋经济产生带动作用,但是这种带动在短期内也没有太大的增长幅度,在长期才表现出平稳态势。

2.3海洋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动态关系的方差分解

从方差分解角度分析海洋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动态关系,其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从表5国内生产总值LGDP的方差分解结果来看,如果考虑GDP的自身贡献率,那么对中国GDP变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GDP的自身变动,这意味着保持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没有受到其他外界冲击情况下,中国经济系统是按照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的。海洋经济对经济系统的方差贡献在第3期之后效果开始明显,而且呈现逐期上升的趋势。因此,中国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首先需要考虑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前瞻性、稳定性及连续性,以便保证可操作的政策措施能够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其次,要提高海洋产业的总量效应。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有20%左右是靠海洋产业总量的上升,即提升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来实现的。同样,中国在提升海洋经济地位时,不仅仅需要依靠其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如海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在现实中更需要为海洋经济提供一个持续、稳定的宏观经济大环境。因此,从战略角度来讲,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发展战略。从表6海洋生产总产值LGOP的方差分解结果来看,如果考虑LGOP的自身贡献率,那么影响中国海洋生产总值最重要的因素则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动,而不是海洋经济自身。这意味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是依赖整体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于中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10年间的数据来看,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自我强化功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尤其是在长期,海洋经济的自身强化在逐期增强。

第8篇

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浙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是全省区域创新体系的子系统。是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基于海洋产业、海洋开发的集政、社、产、学、研等创新执行机构于一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其实质是一个创新的组合,包括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及其组合。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对于推动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关键性、基础性、战略性的作用。

1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顺应海洋经济发展潮流的客观需要。从海洋经济的特性来看,由于海洋环境比陆地环境复杂、恶劣并且多变,人在海洋环境中从事生产劳动,必须借助于专用的技术装备,从而加大了海洋经济活动的技术含量和技术要求,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洋技术的发展。海洋经济的竞争,往往取决于科学技术力量的竞争。从海洋资源开发到生产过程的展开,从海洋经济运行到海洋开发管理,都依赖于整个知识系统和高新技术的支持。海洋经济的这种高技术特性,使得海洋科技成为发达国家竞争的新领域。世界上一些经济强国近年来分别制定了海洋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优先发展海洋高技术的战略决策,一个世界性的依靠高科技争夺海洋资源的浪潮正在兴起。面对新形势、新特点,我省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海洋自主创新,大力提升海洋科技竞争力。

2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推动浙江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开发蓝色国土”和“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两个阶段,应该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海洋资源开发粗放、集约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至今仍然比较突出,致使可开发利用的海域、岸线等资源急骤减少。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较大。当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进入了产值增长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开发方式由资源消耗型向集约利用型转变、环境保护由污染防治型向生态建设型转变的重要时期,加强海洋自主创新,加快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实现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海洋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海洋经济的必由之路。

3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增强浙江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迫切要求。这些年来,通过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浙江海洋科技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省海洋科技创新现状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一是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重大海洋科技成果不多,海洋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不高,海洋科技无法引领海洋产业实现结构升级。二是海洋开发专业人才缺乏。据国家海洋局统计资料,2004年我省从事海洋研究的专业人员仅721人。而山东有1939人,上海有1503人,广东有1037人,分别为我省的2.7倍、2.1倍和1.4倍。三是创新机制还不健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如船舶制造配套设备自给率不足30%。四是海洋科技经费不足,海洋开发投融资机制有待完善,海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尚未形成。要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提升浙江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必须加快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二、浙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

培育和构建浙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坚持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整合科技资源,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各类人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切实增强海洋科技的创新能力,为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升海洋经济的综合实力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今后一个时期,浙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应该紧紧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1 以突破海洋经济共性关键技术为抓手。加强海洋重大项目攻关。现代海洋技术是一个包括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工程技术和生产技术等在内的庞大的综合体,是一个知识和资金高度密集的技术体系,它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加大对海洋经济一些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攻克一批在海洋产业发展中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科研项目,是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的重中之重。要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和集思广益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整体设计、专家咨询论证,确定一批对海洋经济发展具有突破带动作用的重大共性关键项目,组织精干力量开展研发。要围绕海洋工程技术、海洋医药与生物技术、海洋化工技术、海水产品精深加工、船舶设计与修造技术、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海洋安全技术、海洋旅游、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技术等重点领域,安排一批任务明确、有可能在近期获得技术突破的优先主题。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合作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手段,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和示范项目。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产品,加快实现海洋技术跨越。全面提升浙江的海洋科技综合实力和区域创新能力。

2 以培育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经过多年的努力,浙江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仅“十五”期间全省就培育了海洋高新技术企业30余家。并实施了一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就全省来讲,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在海洋产业中的比重仍然偏低。加快推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任务还十分繁重。随着海洋科技的不断创新,海洋高新技术将更为迅速地催生新兴海洋产业,并衍生出不断壮大的海洋产业群。为此,要把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放在优先位置,通过大力发展省级海洋高科技园区、科技兴海示范区(基地)以及海洋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壮大一批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海洋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要加快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临港先进装备制造、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此开发一批海洋高新技术产品。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海洋特色产业。要多形式、多渠道地发展民营海洋科技企业,加强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海洋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作用,抢占海洋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3 以提升海洋经济产业层次为目标,用新技术改造海洋传统产业。海洋传统产业由低层次向高级化转变,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浙江的海洋产业结构从总体上尚处于较低层次,传统产业比重较高,海洋渔业弱质局面尚未有效扭转,临港工业大规模的开发才刚刚起步。海洋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滞缓,一方面,造成对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的压力增大:另一方面,也严重削弱了海洋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必须用新技术加速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高,推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海洋经济产业层次。如在海洋渔业方面,要重点开发远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保鲜、运输、贮藏等全程控制技术和装备,提升海洋渔业的产品品质和效益:海水产品加工方面,加强海洋功能食品、超市海洋食品和海洋药物的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促进海洋生物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提升海水产品精深加工业的规模和水平;临港工业方面,重点开发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用信息化提升水产加工、船舶修造、海洋化工等产业层次,建设临港型先进制造业基地。要注重海洋研究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的集成创新,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跨越式发展。

三、浙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对策思路

当前,浙江海洋经济已经进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结构升级的重要历史阶段,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我们要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总体要求。从浙江海洋资源、海洋产业和海洋科技的基础、优势、特色出发,整合科技资源,集聚创新要素,改革投入机制,加强人才培养,打造全国一流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1 整合科技资源,建设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平台是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增强海洋自主创新能力的条件保障。要根据系统集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机制创新的原则,组织协调省内海洋科技资源,整合浙江大学、浙江海洋学院、国家海洋局二所、浙江海洋研究所等相关力量,并积极引进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等省外海洋领域的大院名校,同时吸收有关企业共同参与,采取组建理事会、股份制、会员制等形式,在我省海洋开发基地舟山市,建设浙江海洋经济研究院,以便为科研开发和产业化提供基础条件和公共服务,成为引领全省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浙江海洋经济研究院下设一批海洋科技开发的专业研究所、公共实验室和科技孵化器,形成若干海洋专业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区域创新集群,加强海洋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攻关、国内外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以及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服务和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增强全省海洋产业自主创新的综合实力,为我省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 改革投入机制,建立多元化的海洋科技创新投入体系。海洋科技创新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事业,稳定的科技投入是保证海洋科技不断创新的重要先决条件。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以政府为引导,社会、企业、民间及外资等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海洋科技创新投入体系。一是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海洋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财政性海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省财政应安排海洋科技创新专项经费,用于海洋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以及对经济社会带动面广的重大海洋科技项目攻关。二是构建海洋科技创新机制,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特别是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海洋科技创新投资。与科研部门、高等院校联合共建海洋科技孵化器、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海洋工程实验室。三是针对海洋科技创新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特点,建立政府海洋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以分散海洋科技创新风险,形成海洋科技创新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投入支持机制。

第9篇

关键词:海洋运输;发展重点;战略目标;

选择浙江的港航资源得天独厚,海域面积是陆地面积的2.6倍,海岸线6646公里,占我国海岸线总长度的21%,居全国第一位,水深大于10米得深水岸线达471公里,并处于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带的“T”型交汇点,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罕见的。港航强省战略的提出,契合浙江省最突出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凸显了港航在浙江经济社会下一轮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海洋运输发展战略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务院关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的批复》精神,进一步发挥我省海洋资源优势,推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日前,省委、省府制定了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务院关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的批复》精神,进一步发挥我省海洋资源优势,推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日前,省委、省府制定了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分“切实增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意识”、“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大财税策支持”、“增强金融要素支撑”、“加强土地、海洋和水资源要素保障”、“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海洋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加强海洋生物保护”、“加快涉海重大项目建设”、“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等十个部分,对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作出了全面部署。

1、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至2012年期间,浙江省确定每年安排10亿元转型资金支持海洋经济发展。 3月1日,浙江省正式对外公布,国务院已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至此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浙江海洋资源优势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深水岸线占全国的30.7%,海岛数量约占全国的40%。 根据浙江省财政厅消息,海洋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的基本原则是“科学开发、有效保护,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核定项目,绩效考评”。值得一提的是,该厅将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对海岛和沿海市县项目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等方式予以支持。

2、我国需要海洋发展战略目标应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中国为什么需要海洋发展战略?因为海洋是中国通向世界的血脉,也是资源有待发掘的宝库。同时,海洋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大局中的比重越来越重。当前,沿海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14个沿海省市自治区,人口大概占全国总人口的40%,土地面积不到全国的20%,但GDP超过了60%,到2030年将会超过70%。这个区位优势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存在。

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2008年,中国的外贸出口额攀升至2.56万亿美元。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出口受到很大影响,但这个数据也保留在2.2万亿美元的高位。随着国际经济的复苏,可以预测,这一数据将会恢复甚至超过2008年的水平。在国际贸易中,海上物流对中国至关重要。从运量计,海上运输占到了中国国际贸易的90%~95%。每天在海上穿梭的万吨轮船,其中来自中国的大概有四五百艘。中国现在每年消耗的石油近60%需要进口,其中80%需要通过海上运输。

二、海洋运输发展战略目标

应该具有超前性我国海洋运输产业远远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改革开放的形势要求。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更大。在港口产业方面,主要表现在港口的适应性差,尤其是除香港以外,中国大陆缺少国际集装箱枢纽港。1993年全国水运外贸进出口集装箱转口箱的55%经香港、27%经日本、8%经釜山中转。预计2000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800~900万TEU。如果那时我国外贸货物仍旧依靠这些港口转运才能进入世界市场,那将是不可思议的。一方面,这种运输系统费时且不利于中国产品的竞争,交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将损失转口贸易的巨额收益。尤其是上海经济的起飞和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经济高速增长,都在急切地呼唤着上海成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

三、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组织保障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海洋经济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加强监督检查,有关工作要纳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要把发展海洋经济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全面推进思想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为发展海洋经济提供组织保障。省厅将成立专门督查小组,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督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是关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全省交通运输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目标,扎实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