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老年康复护理服务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07 10:04: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老年康复护理服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老年康复护理服务

第1篇

关键词:无陪伴式护理;老年;骨科;康复效果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口老龄化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老年骨科患者由于肢体活动部分受限,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极易出现意外事故,且护理难度较大。因此,在考虑老年患者特殊性的情况下加强护理服务意义重大。无陪伴式护理模式是指患者住院期间无需家属陪护,由护理人员承担全部护理任务,使患者在享受到优质的专科护理服务的同时接受精心、细致的生活护理服务[1]。我院实施无陪伴式护理模式护理老年骨科患者取得了不错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3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2.3±16.5) 岁,上肢骨折8例,下肢骨折14例,股骨骨折7例,椎间盘脱出6例,老年骨性关节炎11例;对照组男21例,女23例,年龄62-85岁,平均年龄(73.1±18.2) 岁,上肢骨折7例,下肢骨折12例,股骨骨折8例,椎间盘脱出7例,老年骨性关节炎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护理方法包括入院指导、健康教育及饮食干预等,观察组实施无陪伴式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建立护理小组

根据我科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临床经验将其分为5个护理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资历高、经验丰富、组织及沟通能力强的护士担任小组长,负责组内护理工作的调度,同时实行护士长领导下的小组责任制,护士长定期考核各组护理质量,对护理工作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表扬,并组织集中讨论会商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1.2.2无陪护理模式宣传

采用标语、宣传栏、小卡片等形式宣传无陪式护理模式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破除老年患者床前尽孝的陈旧观念,使老年患者以新的观念接受全新的护理模式,使患者了解无陪式护理模式可在最大限度减轻患者家属生活负担的同时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护理质量。

1.2.3护理

老年骨科患者长时间卧床,肢体活动受限,对于不同的手术肢体或摆放要求不同。摆放要求结合人体力学原理,以合适的肢置或生理曲度保持身体舒适,通过取舒适防止身体受压,进而缓解身体疲劳,促进术后康复[2]。

1.2.4康复训练

由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掌握康复训练时间和强度,防止过早训练或训练过度,避免出现骨折再移位、假体脱位或再损伤。及时纠正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的错误方法,防止出现骨折部位愈合畸形。

1.3评价指标

康复效果分为康复疗效和疼痛程度评分,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定康复疗效,参照《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3]中的相关标准对康复疗效进行判定。康复疗效=(护理后FIM评分-护理前FIM评分)/治疗时间,数值越高表明康复疗效越好。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量表[4]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具体评分如下:将一条长为10cm的标有10个刻度的标尺背向患者放置,标尺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其中0分表示疼痛最轻,10分为疼痛最严重,让患者在标尺上标出能代表自身疼痛情况的相应位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FIM评分及康复疗效比较

两组护理前F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康复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护理前后FIM评分及康复疗效比较(x+s)

2.2两组护理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护理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护理前后VAS评分比较(x+s)

3 讨论

由于老年患者的护理具有特殊性,因此针对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需围绕责任心、爱心进行,旨在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5]。多数老年患者的儿女因工作忙碌而对老人缺少陪护,无陪伴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被应用于临床。目前无陪伴护理模式在西方国家已趋于成熟,但在我国仍处于试点与推广阶段。

无陪伴护理模式让护理人员真正走进病房,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近距离交流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专科护理和生活护理。研究表明,老年骨科患者护理过程中普遍存在护患沟通不够、病情评估欠准、康复技能指导不足等问题[6]。无陪伴护理模式在避免上述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管床护士面对面康复训练指导、一对一健康宣教实现老年骨折患者护理12h在班,24h负责,确保康复训练的质量和安全性。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及护理进行全程负责,在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的同时提高康复治疗的依从性,通过细心、全面护理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进而实现医、护、患的融洽相处。本研究结果显示无陪伴护理模式可升高FIM评分,降低VAS评分,表明该护理模式有助于老年骨折患者康复,降低疼痛程度,使老年骨折患者真正体会到护理人员给予的关怀与支持,进而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综上所述,无陪伴护理模式将人性化护理服务和人文关怀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通过护理人员对老年骨折患者护理服务全程负责提升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燕芳,彭湛贤,何波丽. “无陪”护理模式对老年骨科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1):3247-3249.

[2] 石荣光,李冬梅,王琳,等. “无陪”护理模式对老年骨科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49-50.

[3] 缪鸿石,卓大宏,南登昆,等. 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上册)[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68-94.

[4] Huskisson EC. Measurement of pain[J]. J Rheumatol,1982,9(5):768-769.

第2篇

关键词:无痛护理;骨折;疼痛;康复效果

Effect of Painless Nursing on Postoperative Pain and Rehabilita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Fracture

ZHONG Ying

(Department of Nursing,Longchang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ongchang 64215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ainless nursing on postoperative pain and rehabilit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fracture.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76 elderly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The postoperative pain degree and rehabilitation effect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a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average pain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effec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i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fractur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to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Painless nursing;Fracture;Pain;Rehabilitation effect

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疾病,特别是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骨折患者发生率越来越高。骨折患者术后、术前疼痛十分明显,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积极性[1]。疼痛是骨折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肢体对损伤产生的一种生理和心理反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延迟患者的骨折愈合。尤其是老年骨折患者机体耐受性差,且多数合并有基础疾病,对疼痛反应较为敏感。因此,临床如何有效减轻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是临床老年骨折患者术后护理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结合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治疗的76例老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无痛护理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76例老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患者。对照组38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64~76岁,平均年龄(65.16±7.21)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0例,尺骨骨折6例,腰椎骨骨折9例,胫腓骨骨折13例;车祸致伤24例,摔伤14例;合并高血压20例,糖尿病18例,冠心病10例,慢性支气管炎19例。观察组38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60~73岁,平均年龄(64.52±6.19)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1例,尺骨骨折7例,腰椎骨骨折8例,胫腓骨骨折12例;车祸致伤22例,摔伤16例;合并高血压19例,糖尿病19例,冠心病12例,慢性支气管炎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病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 患者均经CT、X线片确诊为骨折;骨折前体质、健康状况尚佳;有移位的骨折可触及骨折间隙,移动时疼痛更为明显;可以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年龄60~78岁。

1.3排除标准 排除陈旧性或病理性骨折;患者身体机能较差,不能耐受手g;术后又严重并发症者;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缺损、内分泌系统等原发性疾病者;严重骨质疏松者。

1.4方法

1.4.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即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生命体征观察、并发症预防、康复指导等护理。

1.4.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的基础上实施无痛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4.2.1认知干预 术前向患者讲解疼痛发生机制,告知患者疼痛的原因、类型以及术后止痛的方法并向其说明自身疼痛程度的正确判断,使患者对骨折疼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疼痛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术后疼痛的认知水平,使其心理上有准备。此外,告知患者术后临床会给予患者相应的无痛护理干预,增加患者的痛阀,进一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1.4.2.2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向其讲解疼痛是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消除患者的顾虑与担心。同时鼓励患者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多关心、安慰患者,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术后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例如听音乐、按摩患肢皮肤等方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提高患者的痛阙,实现降低疼痛的目的。

1.4.2.3疼痛护理 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可给予物理止痛和药物止痛。物理止痛可采用按摩、热敷、冷敷以及微波治疗仪进行止痛,药物止痛可给予镇痛药物,例如利多卡因、曲马多等。对于没有皮损和外伤的皮肤也可外敷止痛膏,消肿止痛,活血化瘀。

1.4.2.4舒适护理 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确保病房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并可多摆放绿色植物,减少外界因素引起的疼痛感。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尤其是切口有无出血、渗液等现象。正确评估患者术后疼痛度,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此外,在患者翻身时,动作要轻柔,尽可能的避免因搬动增加患者的疼痛。

1.4.2.5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多进食芝麻、核桃等利于肠蠕动的食物,p轻便秘带给患者的痛苦。同时多食活血化瘀食物,促进患肢消肿止痛。

1.4.2.6早期康复 术后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情况,并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回流。同时告知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积极配合度。在床上期间应进行被动屈伸活动,下床后可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进行锻炼。通过早期的锻炼,以促进骨折的愈合,从而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

1.5疗效评定标准

1.5.1疼痛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轻度为1~3分,4~7分为中度,8~10为分重度[2]。

1.5.2康复效果 康复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康复主动配合度、关节功能评分、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康复主动配合度满分为100分;关节功能评分包括屈曲、外展、外旋、内收、内旋、行动等,满分为100分,优为90~100分,良80~89分,一般70~79分,差70分以下[3]。

1.6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24.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临床患者术后疼痛度情况 观察组患者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临床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对比 术后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疼痛是机体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的一种复杂反应,是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若不及时给予干预,患者容易产生多种不良情绪,从而影响患者的快速康复[4]。骨折术后部分患者因为疼痛不能及时下床活动,从而增加了术后压疮、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临床对于老年骨折患者应给予无痛护理,以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稳定患者的情绪,为患者的早期康复奠定基础[5]。特别是随着临床患者对疼痛的正确认识,术后无痛护理备受临床重视。无痛护理的在老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减轻术后疼痛,提高老年患者的手术耐受性,促进其早日康复。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疼痛发生率、平均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曾燕玲,张跃,唐荣德,等.疼痛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中的护理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20):4147.

[2]郑艳,张建梅.无痛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2(12):1997.

[3]许振英.无痛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疼痛与术后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25(21):45.

[4]李昂,张春玲,孙胜男.疼痛管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3,28(16):1155.

[5]郭建华.无痛护理理念在促进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四川医学,2013.

[6]张利萍.无痛护理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

第3篇

[关键词] 心理护理;大脑生物反馈治疗;老年躯体形式障碍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9(c)-0127-04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其临床特征是:以繁杂、含糊不清、多变,可累及多器官的多种躯体不适为主诉而无器质性病变,且呈慢性病程[1]。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尽管症状发生和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有关,但患者常否认心理因素存在[2]。一般认为,这种倾向的出现是针对心理社会应激的反应,这些应激反应是由对个人具有个别意义的刺激性生活事件或境遇所造成。而老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因长期患病,情感体验更加深刻而持久,不仅自身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对家庭、社会也造成严重负担。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大脑生物反馈治疗结合心理护理对促进老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康复比单纯心理护理效果更为显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老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5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老年躯体形式障碍15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3],且至少经两名精神科主治医生确诊,并排除合并其他精神疾病,无严重心、脑、肾疾病。患者年龄60~81岁,平均(67.0±6.8)岁。其中躯体化障碍76例,疑病症70例,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10例。男72例,女84例。所有患者均为小学以上文化。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78例。观察组采用大脑生物反馈结合心理护理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心理护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临床表现、病程及用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同时应用丹麦灵北生产的氟派噻顿美利曲辛片(产品批号H20080175,规格 10 mg/片)10 mg,qd,谷维素20 mg,tid,口服。对照组进行单纯性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心理感受进行针对性的疏导、解释、支持,鼓励行动,转移其注意力,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痛苦给予充分理解与关心,改善患者周围环境以利于病情早日康复,预防复发。

观察组患者采用广东润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BBB-1A型多媒体大脑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脑电与肌电反馈治疗,治疗前向患者解释治疗目的与方法,消除顾虑并进行10~20 min的放松训练,选择C3/β和C4/SMR进行反馈训练。制订以大脑生物反馈、放松训练为主的心理及行为干预计划。选择情绪稳定、临床经验丰富,具有观察、倾听、交流技巧、具备心理咨询师资质的主管护师担任此任务。首先以肌电反馈进行放松训练,指导患者了解音乐的连贯性与肌肉松弛之间的关系,学会自我调控肌肉的松弛度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率、呼吸、血压、体温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根据病情选择C3/β和C4/SMR进行脑电反馈,40 min/次,1次/d,10次/疗程,2~3疗程后改为2次/周,直至治疗第8周结束。治疗前准备:第1步,首先承认患者的疼痛和痛苦,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是关心、同情而且愿意帮助患者的,做一次系统全面的评估与心理疏导,以后每日与患者交谈10~20 min,老年人言语赘述,护士应耐心倾听,让其表达因躯体不适所导致的焦虑、抑郁情绪及住院感受,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安慰、鼓励。第2步,从积极的角度向患者解释本病不是“精神病”,而是患了医学上的一种疾病,不会导致残疾,更不会死亡。第3步,对患者主述和症状再次进行全面评估,向其指出症状缺乏躯体疾病的依据,可能与应激有关。讨论他们之间的联系,帮助患者获得一些内省[4]。治疗时安排温馨、幽静的房间,向患者说明大脑生物反馈治疗的目的、仪器、工作原理、作用和训练方法,使患者对本治疗产生信任,寄予希望,让其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学习矫治自己的疾病,告知仪器是学习的工具,疗效不仅限于诊室中,在紧张的现实生活中也能保持治疗的效果[5],使患者认识到治疗成败的关键在于自己,疗效好坏在于持之以恒。

1.3 评定方法

1.3.1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第4、8周分别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态评定[6]。该量表包含90个项目,涵盖9个症状因子(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强迫、精神病性、恐怖),每个项目按1~5级评分,1分为无,2分为很轻,3分为中等,4分为偏重,5分为严重。

1.3.2 采用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评分对比。NOSIE-30量表筛选出30项题目[7],按照具体现象或症状的出现频度分为0~4分的5级评分,0分:无;1分:有时是或有时有;2分:较常发生;3分:经常发生;4分:几乎总是如此。NOSIE的结果可以归纳成总积极因素分、总消极因素分和病情总估计,本研究评定均由经过统一量表培训学习的病区护士担任[8]。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4、8周两组患者总积极分、总消极分和病情总评估评分情况。

1.3.3 临床疗效评定按我国现行《精神疾病临床疗效标准》4级评定:①症状全部消失或基本消失为痊愈;②症状大部分消失或明显减轻,减分率超过50%为显效;③症状减轻或减少,治疗前后减分率超过25%即为有效;④症状无变化为无效。有效率=(痊愈+有效+显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CL-90结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SCL-9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自治疗第4周开始均呈好转趋势,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精神病性等方面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第8周末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士观察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总积极分、总消极分和病情总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两组治疗均有疗效;而观察组的总积极分、总消极分和病情总评估评分情况在第4、8周末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8周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为74.36%,观察组有效率为89.7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老年人患躯体形式障碍病程迁延,为慢性波动性病程,常伴有明显焦虑、抑郁情绪,根据不同分型,常有药物过度使用或害怕药物及其副作用、关注症状或严重后果的特点,单纯的药物治疗不足以使患者增加对治疗的依从性。而抓紧有利时机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大脑生物反馈治疗,可帮助患者摆脱焦虑、抑郁情绪所致的无助、无望感。患者经由视、听觉从显示器接受多媒体技术的动画刺激内容,引发大脑认知活动的改变,同时伴有脑电波的变化,这种变化经转换和放大后进入主机调节动画画面内容,动画内容变化又向患者继续提供新的刺激,继续引发患者新一轮认知和改变,同时伴有的脑电波的变化及继之而来的动画内容的变化。如此循环往复完成生物反馈的过程。因为反馈信号是客观存在的,故能帮助患者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对待自己,并调动体内正能量,对缓解焦虑、紧张、抑郁情绪非常有利。一次成功尝到甜头并得以证实就会促使下次再用,产生良性循环[9]。而单纯的心理护理,虽然护理人员也根据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疾病健康教育、支持性心理疏导和认知疗法促其提高内省力,并用语言指导放松训练,但多数患者仍无法打消疑虑,对治疗依从性不高,呈动力不足之表现。

通过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对老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采用大脑生物反馈治疗结合心理护理疗法比单纯性心理护理效果要好,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等方面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能促进抗焦虑抑郁药物作用,同时验证了心理护理结合生物反馈原理治疗对SCL-90项目因子分改善的有效性[10]。治疗后两组患者总积极分、总消极分和病情总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 < 0.05),提示两组治疗均有疗效;而观察组的总积极分、总消极分和病情总评分情况在第4、8周末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提示大脑生物反馈治疗结合心理护理疗法在促进老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康复疗效较单纯使用心理护理疗效显著。观察组患者通过利用生物反馈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并指导和自我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心理,生理活动[11],达到缓解焦虑、忧郁等症状。

经过心理护理结合大脑生物反馈对老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8周的治疗,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且两组SCL-90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实验结果证明,针对老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首先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行支持性心理疏导及从积极性的角度讲解发病机制,与患者讨论症状与应激之间可能的关系,会帮助其获得一些内省,使患者认识疾病相关知识与转归,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结合大脑生物反馈治疗时体内的生物反馈学信息(如肌电、皮温等),由仪器实时反馈给患者,引发认知活动改变。通过反复训练,病人学会了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生理心理活动,纠正体内不良生理心理反应,疗效更好,与国内一些学者研究相似[12-13]。

综上所述,大脑生物反馈治疗结合心理护理疗法在促进老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康复中可促进患者内省,增进对症状与应激之间关系的了解,降低对躯体不适的感受性,缓解老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使老年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增加,从而,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康复,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朝辉,张亚林.躯体形式障碍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8,25(3):311-313.

[2] 肖辉英,孙飞华.心理疏导加适当暗示对躯体化障碍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0):38.

[3] 陈彦方.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R[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9.

[4] 蒋丽红,李莲霞,邹志文,等.认知领悟疗法治疗躯体化障碍的对照研究[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8,9(8):25.

[5] 武连英,赵金香,姜登发.心理护理在躯体形式障碍病人治疗中的作用[J].青岛医药卫生,2009,41(3):227.

[6] 张明国.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长沙:湖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0.

[7] 范宏振,邹义壮,谭淑平.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的效度研究[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2,26(9):2389-2391.

[8] 温全球,黄杏笑,林淑贤,等.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0,10(1):73-74.

[9] 张苏范,毕希铭,周生,等.生物反馈[M].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88.

[10] 吴文军.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神经症临床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2):173-174.

[11] 韦少俊,杨世昌,范中发,等.帕罗西汀联合生物反馈仪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0,23(4):253-255.

[12] 韩秀蕴,崔文波,朱晓晶,等.生物反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5):95-96.

第4篇

关键词:老年人 康复护理产品 设计

引言

在我国,老年人医疗设备,不能够真正的关注老年人的需求,使很多老年人认为,住院或门诊治疗是花钱买罪受,使得他们已经将看病求医当做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所以,他们干脆放弃前往医院检查和治疗疾病,以减少所谓的“麻烦’。然而,这样会大大降低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健康质量。同时,养老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还不能有效地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因此,在设计医疗设备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考虑到老年人的切实需要,进行以老年用户作为设计的中心的设计已势在必行。

一、针对老年用户的设计策略

1、简化交互操作方式

老年用户在生理机能的各个方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他们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等都无法使用过于高科技或操作繁琐的产品。况且,康复护理产品的老年用户是那些身患疾病的老年人。康复护理产品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产品对于老年用户的可用性和易用性,要做到界面易理解,操作简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康复护理产品的具体设计策略如下:

①实现一键式操作,减少操作按钮,降低分辨难度;

②设置语音反馈,使老年用户在操作完成时快速得到操作成功与否的信息反馈;

③设计分体控制器,即使老年用户行动不方便也能够轻松操作设备。

2、增加交互形式的情感化

老年人的在身体健康状况出现退化的同时,心理状况也出现了很多方面的变化,他们需要社会和他人的关心,需要感情呵护等。康复护理产品的老年用户是那些身体上收到病痛折磨的老年人,他们的心理更加的脆弱,容易消极对待生活,放弃疾病的治疗,他们害怕自己给家人和社会带来负担,他们缺乏或完全丧失自理能力,觉得自己是没有用的人等。所以,在康复护理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康复护理产品的具体设计策略如下:

①材料上,康复护理产品应选取软性材质,让产品能够给老年用户带来柔和的触感,心理上感到温暖与关怀;

②造型上,康复护理产品要尽量的圆润和整洁,能够给老年人清新与亲切感;

③色彩选取方面,要尽量选取暖色调,如果采用两种以上的颜色,尽量选用对比感较弱的色彩组合,使老年人温馨与柔和的情感体验。

3、人机尺度的合理化

老年人在视力、触觉能力和反应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钝化,因此康复护理产品的设计上要结合人体尺寸要求,以及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康复护理产品的具体设计策略如下:

①产品与老年人发生接触的部位要能够保证老年人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②康复护理产品的操作界面能够保证让老年人看得到摸得着,读取界面的文字要够大够清晰,操作界面的按键要够大够醒目。

4、交互语义的清晰化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特殊性,要求康复护理产品的设计要足够的人性化,要能够清晰分辨老年人的操作意图,并且能够保证老年人能够清楚地知道产品的作用和操作方法,这就需要产品的交互语义清晰易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康复护理产品的具体设计策略如下.

①实现无障碍阅读。老年人康复护理产品的认读和操作界面要保证清晰合,理,老年用户可以轻松操作不可出现英文字母或难懂繁杂的图示。

②设置实时反馈。老年用户通常会对产品产生排斥是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操作会导致产品出现故障或失效。所以,产品要给老年用户及时准确的反馈,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操作正确与否并提示他们如何进行下一步操作。

二、针对康复护理人员的设计策略

康复护理人员在使用康复护理产品的时候主要要求产品能够减少工作量,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协助检查并记录患者的病情和为患者进行治疗。所以针对康复护理人员的设计策略如下:

1、增加交互操作的实效性

康复护理产品是医护人员用来照顾正在生病的患者的产品,所以,产品的设计一定要具有实效性,医生的每一步操作都要是有效的,不可因为操作的繁琐延误了治疗和检查的进程。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康复护理产品的具体设计策略如下:

①一键式设计。康复护理产品需要医生操作的部分一定要简洁,医生按到一个按键就可以为病人进行检测,而不是输入很多信息或进行多次选择;

②加设语音识别。医生可以通过语音来对康复护理产品发出指令,产品随声音进行快速识别与相应的操作。

2、减少工作的重复度和疲劳度

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统计显示,医护人员的数量明显不足,现在的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是超负荷的。面对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医护人员的数量是远远不及老年患者数量的,医护人员每天都要对患者进行重复性的检查和治疗,他们的身体疲劳程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因此,康复护理产品的设计要能够降低他们的工作强度,减少工作的重复度,降低医护人员的疲劳感。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康复护理产品的具体设计策略如下:

①康复护理产品可以协助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的病情做出观测与记录;

②康复护理产品可以附加多种附件,以减少医护人员每次都要携带需要使用的检查设备;

③康复护理产品可以给康复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操作起到辅助作用,比如给患者施加一种推助力,不需要医护人员用力变换患者的。

3、加强产品智能化程度

老年患者的疾病一般都属于慢性病,治疗与康复周期会比较长,所以医护人员对于病人的信息要做长期的记录与观察治疗。所以,可以将检测与记录过程交给智能化的康复护理产品完成,就可以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频度与数量,也可以更加准确和系统。

结论

面对我国不断加速的老龄化趋势,以及现有老年人康复护理产品的发展现状,我们不难看出我过老年人康复护理产品设计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相比国外先进的老年人康复护理产品的设计开发进程,我国此类产品的重视程度和发现力度已经无法与社会趋势保持一致的步伐了。因此,我国的青年设计师们要充分发掘老年人康复护理产品的潜力,充分的发挥我们的才能,填补我国在这方面的市场空缺,与国际先进设计水平接轨,创建国内一流品牌,跟上老龄化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陈明明.老年产品的设计特点探讨.美术大观,2009,7:109

2张玉忠.老龄化社会下的产品设计.商场现代化.2009,5:201一202

第5篇

关键词:康复护理;专业建设;残疾人;人口老龄化;康复治疗师

康复医学是继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保健医学之后又一新兴的医学分支,也是本世纪最有发展生机的学科。作为康复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康复,又以其成本低、覆盖面广等诸多优势,成为我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康复形式。为此,我院2009年开始筹办此专业,经过两年来的筹办,我们对兴办这个专业的意义有了更深刻认识,更坚定了办好这个专业的决心和信心,对如何办好这个专业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将就康复护理专业发展前景、如何进一步搞好康复护理专业建设,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问题,提出个人的一点拙见。

一、康复护理专业发展前景

康复护理CBR(Community-Based-Rehabilitation)是相对于机构康复IBR(Institution-Based-Rehabilitation)而提出的,它与机构康复同属于现代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两种不同的康复形式。机构康复是以院所为基地的康复,由专业人员应用机构内拥有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康复,如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或独立的康复机构。但目前机构康复普遍存在着资源有限、费用较高、服务面小,仅能满足少数疑难、复杂病症患者的康复需求,而大多病、伤、残患者得不到及时的康复。为此,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1981 年提出了社区康复的新概念,即在社会的层次上采取的康复措施。这些措施是利用和依靠社区的人力资源而进行的,包括依靠有残损、残疾、残障的人员本身,以及他们的家庭和社会。康复护理较之机构康复具有覆盖面广、成本低等诸多优势,是一种十分经济、有效的康复方式,特别值得发展中国家推广。康复护理的服务对象仍然是残疾人、老年病人以及存在功能障碍以致于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慢性病人。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目前拥有各种类型的残疾人逾六千万,约占人口总数的5%,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增加,各种因交通、意外事故致残和各种自然灾害受伤致残的人数将逐年增加。2000年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2 亿,巳占人口总数10%以上,标志着我国已整体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口老龄化将以每年3% 的速度递增,形势十分严峻。有资料显示老年人口中约有50%需要得到康复医学服务。此外,由于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的问题将更加突出,需要进行康复医疗的慢性病所致功能障碍者为数也不少,这就使我国的康复事业的任务变得愈加繁重。

面对着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病、伤、残患者康复需求,对于一个经济尚不发达、现代康复事业起步较晚的国家,确实构成了巨大压力。就目前而言,制约我国康复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康复医技人才匮乏。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已陆续在一些医学院校增开了康复医学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康复医师,此后也陆续增开了大专层次康复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康复治疗师,但培养的数量也极为有限。目前我国现有康复医学方面的医技人员大约在8000一10000 名左右,根据发达国家的资料,康复医师需求量为 1/10万人口,物理治疗师为15/10 万人口,作业治疗师为8~10/10万人口。据此推算,我国康复医技人员总需求约为31.2万。其中,康复治疗师等技术人员约占96.15%,显然,现有的康复医技人员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远远满足不了国内需求;二是康复机构严重不足。尽管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增设专门的康复机构,要求二级和二级以上医院开设康复医学科,但康复机构的数量仍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康复需求。

如何发展我国康复事业,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这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1990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章第十四条指出: “康复工作应当从实际出发,将现代康复技术与我国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以康复机构为骨干,康复护理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并开展康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因此,大力发展康复医学教育事业和积极推广社区康复是推动我国康复事业,解决大多数病、伤、残者康复需求的两项头等重要的大事。

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我院开辟了康复护理专业顺应了时展,其前景广阔。目前医学类和其它院校暂未直接开设社区康复专业,这为我院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把握机遇,以积极务实的精神搞好社区康复专业建设应该成为我院教学工作的一件大事。社区康复专业开发和建设应该成为我院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新的增长点。

二、康复护理专业办学思想

康复护理是一项全新的康复形式,康复护理专业也同样是一个全新的专业,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套用,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需要不断探索、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康复护理专业办学思想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康复需求。为此,要办好康复护理专业就必须充分地认识康复护理的性质和工作原则;明确医学在康复护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以我国传统康复医学和现代康复医学为依托,以实用技能和技术为主导的办学思想。

l、康复护理的性质和工作原则

康复护理是一种基层康复,它的优势在于低成本、覆盖面广。据国外统计,机构康复人均费用为100 美元,仅覆盖了20% 的康复对象,而康复护理人均费用仅9 美元,却覆盖了80%康复对象。据国内资料统计,以脑瘫儿童为例,到康复机构训练,三个月为一个疗程,费用近万元。而康复护理服务可以就地进行,甚至可以在家庭中开展训练,不受疗程限制,且经济投入数百元就可以满足训练设备的要求。因此,在康复护理实践过程中应始终遵循:(1)社会化的工作原则;(2)以康复护理为本的原则;(3)低成本,广覆盖的原则; (4)因地制宜和技术实用的原则。康复护理专业教学实践也应按照这些原则,科学地组织和安排好教学,培养学生适应于开展康复护理服务的工作能力。#p#分页标题#e#

2、医学在社区康复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时展,现代医学的模式巳从单纯的生物学向生物- 心理- 社会学模式转变,现代康复医学也同样进行这样的转变。尽管康复医学涉及到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工程学等诸多学科,但是医学仍然是康复事业中起主导作用的学科。目前,我国正规康复医学机构对于病、伤、残患者的康复已不仅仅限于生理上康复,也同样注重精神、心理、语言、教育和职业康复。通过功能训练,选择适当支具、助听、助行器具,使病、伤、残患者生活能够部分或全部自理:通过心理治疗与辅导,消除病、伤、残患者悲观失望的心理,使他们振作精神,面对人生;通过对残疾人兴趣爱好了解,进行智力及职业能力评定并结合其自身条件,对其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提出建议。

康复护理肩负着机构康复的后续任务,其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帮助病、伤、残患者进行功能训练和心理康复,为病、伤、残患者进一步实现教育、职业和社会康复创造条件,但并不要求康复护理工作者直接成为教育康复的实施者、职业康复的培训者和社会康复的组织者。康复护理工作者除了承担医学康复任务之外,还肩负着利用资源,协调力量,在残疾人潜在功能得到最大恢复后,帮助残疾人进行教育康复和职业康复,进而达到回归社会,全面康复。明确了康复护理与现代医学的关系以及康复护理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后,对我们办好康复护理专业意义十分重大。它可以使我们明确康复护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应以医学康复技能培养为主,同时兼有一定的心理治疗与辅导和社会工作的能力。

3、坚持以传统康复医学和现代康复医学为依托,以实用技能和技术为主导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引进了现代康复医学,推动了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便我国康复事业耳目一新。但是,现代康复医学的全面实施需要有一定条件和经济基础,并且,现代康复医学也不是万能的法宝,仍然有许多康复问题不能解决。而我国传统康复医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其中,许多技术至今仍被世界公认为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法,并且,传统康复技术具有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操作简单、对人无损害等诸多优点。因此,要发展我国康复事业,就必须把传统康复技术与现代康复技术有机结合,走一条有中国特色地康复事业发展之路。社区康复作为培养基层康复护理技术人才的专业,在重视传统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的同时,更应突出传统康复技术的学习与技能训练,用简捷、有效、实用、低成本的康复技术为社区病、伤、残患者服务。

三、康复护理专业的就业方向

按照上述办学指导思想,将极大地拓展康复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空间。康复护理专业是一个技术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每一项技能学习和技术训练,都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空间。笔者认为社区康复专业至少可在下列领域谋求到就业空间。

1、康复治疗师

我院将康复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理者,应该说是非常准确的。但是康复治疗师的从业岗位也有层次之分,同样是康复治疗师,可以在不同等级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或康复医院(中心)工作,也可以在社区工作。能否进入正规医疗机构,不在于医疗机构的“门槛”高,而在于康复治疗师的实际工作能力。笔者最近调查了湘潭市数家二级和二级以上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发现它们有较高层次的专业康复医师,但康复治疗师几乎都是由有多年护理经验的护士转岗培训而成,极少有较高层次专修康复治疗的康复治疗师。这就暗示我们即使是正规的康复机构,其康复治疗师也同样人才匮乏。在这种康复技术人才现状下,我院若能把握好机遇,提升办学层次,相信我们不仅能守住康复护理阵地,而且也能够挺进正规的康复医学机构。

2、社区康复的护理者

社区不乏行政康复、护理人才,但缺乏既懂康复又会护理的人才。本专业的学生掌握了较扎实的康复护理理论与技术,又熟知护理工作,且同时掌握了一定的社会工作技巧,应该说,他们是最理想的社区康复护理者。

3、未来的医学社会工作者(简称“医学社工”)

医学社工是我国一项尚待开发的就业岗位,随着时间推移,这一职业将逐渐得到社会重视和认可。本专业的学生既有较扎实的医学知识,又有较丰富的社会学知识,他们完全能够成为合格的医学社工。他们可以到医院、老年人服务机构和临终关怀机构谋求到发展空间,成为联系医院、老年服务机构和临终关怀机构与患者及其家属、企事业单位、社会福利机构的纽带与桥梁。

4、保健按摩师

本专业的学生接受了较扎实的传统医学技能学习与训练。同时,在我们教学过程中还有意识地融入了一些头面部按摩、护理、足浴、医疗体操等技能学习,仅凭他们手中掌握的这些知识和技能,完全可以在未来社会中从事休闲保健按摩、足浴、美容、健身等工作,成为社会需求量极大的保健按摩师。

5、老年人服务工作者

本专业的学生掌握了老年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知识与技能,了解老年人心理,又富有民政院校学生所特有的爱心,他们是一支不可多得的高素质老年人服务生力军。他们可以在社区、在民政福利机构、在老年人护理服务机构找到自己的岗位。随着我国加入WTO,利用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低成本、高素质的优势,完全可以把他们推向全球老龄化日趋严重的老年人服务国际人才市场,成为全球共享的资源。

四、康复护理专业建设的设想

鉴于目前国内康复医学任务繁重、培养滞后、人才匮乏和康复事业急待快速发展的局面,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多层次、多渠道加速康复技术人员培养的对策。其主要途径有:1、鼓励中等卫校开办康复专业学历教育,目前已有广州、湖北咸宁等20 余所卫校开办了康复技术专业。2、鼓励体育学校发展体育康复19 第2期保健专业。目前已有6 所体育教育机构开办了此专业,并诞生了我国第一批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康复治疗师。3、创造条件,在医学院校开设康复治疗师专业教育。如华西医科大学等数所学校开办了大专层次的康复技术专业。4、加强康复医学继续教育,为在职医师和护士进行转岗培训,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全面掌握治疗技术。#p#分页标题#e#

我们选准了专业,但并不等于办好了专业。面对着已经开始并即将形成的康复教育热大潮,我们必须把握机遇。笔者认为加快我院社区康复专业建设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l、借助医学院校的康复医学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水平

本省的湘雅医学院康复医学资源十分丰富。借助于他们的师资力量和丰富康复医学实践经验提升我院办学水平,是一种最快捷、最经济、最有效办法。初步尝试,巳取得较明显的效果。

2、加快师资队伍的引进和培养

两年来的办学实践,我们已深感师资力量对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我们应在迸一步引进高素质教师的同时,加快在职教师的进修培养。

3、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突出本专业实用技能教学,必须加大投入。两年来我院加大了专业投入,办学条件已有明显改善,为了专业的发展,还必须增加投入。

4、完善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是专业教学的大纲。专业教学大纲制订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的质量和学生的就业。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教学计划的修改、完善。不仅要与康复医学专家探讨专业教学计划,而且也要与直接用人单位共同研究专业教学计划,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接轨,真正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5、加快康复护理专业教材建设

康复护理专业是一类新型专业。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医学院校,还是非医学院校兴办的康复技术专业都普遍存在着教材建设滞后现象。替代教材不适用,某些课程甚至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教材,因而造成教学过程中随意性较突出,难以保证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教学,将影响教学质量提高。为此,应加快康复护理专业教材建设。

6、加快实习基地建设

康复护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每一项康复技能都需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因此,必须加快实习基地建设。笔者认为康复护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应包括机构康复实习基地和康复护理实习基地。只有经过这两个实习基地训练的学生,才能既掌握较高层次的康复技能,又熟悉护理的实际工作,将对拓展这个专业的就业面极为有益。

7 、加快图书资源的投入

我院学生都是经过全国高考而被录取的,各方面素质较高,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自学能力。大多数学生不满足课堂教学,常常需要阅读一些课外专业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因此,学院应加大专业图书资源的投入。

8、成立对外服务的康复护理中心,加快康复医学科学技术研究本专业在院系领导的支持下,已成立了服务于学院社区的康复中心,限于场地和病人来源等多方面限制,该中心服务层次还有待提高。因此,迫切需要成立对外服务的社区康复中心,扩大病人来源,扩大服务面。为学生营造一个高层次的训练基地,也为专业教师开展康复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创造条件。

9、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笔者最近浏览有关网页,发现目前国内外康复医学方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十分活跃,而我院却较少参加。这对于提升一所大学的教学与科研水平极为不利,必须尽快加以改善。康复护理专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又充满着激烈地竞争。如何把握机遇,提高专业办学的竞争力,需要我们不断研究这个专业,加快这个专业的建设,力争在较短的时间使这个专业从幼稚走向成熟,成为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点示范专业。

参考文献:

[1]陈仲武.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历程[J].新血管康复医疗杂志,2000,(4) .

[2]卫生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M].1996.

第6篇

关键词:社区;康复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

慢阻肺又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诊断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易复发且久治不愈[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皆较高,近些年来,该病症发病率逐年上升。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55岁以上年龄群体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已经上升至8%~12%[2-3]。本文旨在探讨社区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回顾性分析辖区社区2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辖区社区2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58~84岁,平均年龄(72.62±5.67)岁。其中,2例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心病。上述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COPD诊治标准,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患者,已经剔除沟通交流障碍者。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区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①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②观察组提供常规康复护理服务,同时进行康复教育指导。主要内容包含:①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引发因素,普及疾病的治疗知识,建立互信关系;②劝诫患者戒烟,防止病情恶化;③嘱咐患者多进食清热解毒、润肺化痰的食物,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食用,多补充蛋白质和糖类,日常多食水果;④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操练习,2次/d;⑤合理用药指导,每日进行长达8h的家庭氧疗。

1.3疗效判定 ①心理状况: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②生活能力:0级为无气短临床症状,身体机能正常。1级指患者劳动易出现气短症状;2级指患者在运动量稍大易出现气短。3级为日常散步便有气短;4级为日常穿衣、讲话等都会出现气短,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5级为患者稳坐不动时也会出现气短,已经难以平卧休眠。以0-1级为治疗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用(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对比以P

3 讨论

社区康复护理是提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一种迁移不愈,易复发的慢性疾病,临床诊疗中,发现患者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患者病情一般难以根治,治疗也较为困难[4]。现阶段,医学界还没有发现一种可以有效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下降且改变其病情发展趋势的药物[5]。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上每年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的人数已经上升第6位,而于10年之后,其致死率可能会跃至第3位[6]。随着当前我国该类病症老年患者逐年增多,老龄人群体的生活情况和心理状态堪忧。

本次研究过程中,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应用康复教育指导办法,对患者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加以修正,同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辅助用药,以此方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防病情继续发展。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能力改善程度不一,对比差异,P

综上所述,常规康复护理加康复教育指导方式有助于延缓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复发时间,减轻老年患者心理压力,增强其生活能力,保障其生活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病情控制方式,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启芬.社区康复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85.

[2]赵凤玲.老年慢阻肺患者社区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4):244-245.

[3]刘畅君,盛芳,刘漫时,等.护理干预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22):115-116.

[4]王艳.慢阻肺的护理新进展[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2,6(11):54-55.

第7篇

[摘要]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肩关节功能恢复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4月浙江省上虞市人民医院骨科住院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每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行肱骨外科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规护理组予以围术期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患侧肩关节功能和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 随访12周后,康复护理组的治疗总依从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χ2=4.60,P < 0.05);康复护理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44%,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77.78%)(χ2=4.18,P < 0.05);且康复护理组患者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心理支持等五项的护理满意度(97.22%、94.44%、97.22%、94.44%、91.67%)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75.00%、77.78%、72.22%、75.00%、69.44%)(P < 0.05或P < 0.01)。 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手术的疗效,能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障碍,并能提高术后护理满意度,建立更紧密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 肱骨外科颈骨折;康复护理;治疗依从性;肩关节功能;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3(b)-0132-04

Influence of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postoperative shoulder joint recover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fracture of humeral surgical neck

YU Xueli DU Miaojuan

Department of Surgical, Shangyu People′s Hospital, Zhejiang Province, Shangyu 312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influence of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postoperative shoulder joint recover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fracture of humeral surgical neck. Methods 7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fracture of humeral surgical neck, who were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RIF)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of Shangyu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2009 to April 2013, were divided into routine nursing group (n=36) and recovery nursing group (n=36) at random.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ORIF of fracture of humeral neck. The patients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while the patients in recovery nursing group were given early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weeks after the operati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ffected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12 weeks′following-up, the total compliance efficiency of patients in recovery nursing group after the operation was 91.67%, which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72.22%) (χ2=4.60, P < 0.05); the recovery good and excellent rate of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of patients in recovery nursing group after the operation was 94.44%, which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77.78%) (χ2=4.18, P < 0.05). Further,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service attitude, technical level, health education, patients caring and mental support in recovery nursing group (97.22%, 94.44%, 97.22%, 94.44%, 91.67%),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75.00%, 77.78%, 72.22%, 75.00%, 69.44%) (P < 0.05 or P < 0.01). Conclusion Recovery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obviously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humeral surgical neck, is favorable for the recovery of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of fracture and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operation, which can reduce the recovery barrier of shoulder joint of patients, enhance the postoperativ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build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Key words] Fracture of humeral neck; Recovery nursing; Treatment compliance ; Shoulder joint function; Nursing satisfaction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骨折类型,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多为闭合性骨折[1]。由于肱骨外科颈为松、密质骨相邻部位,此类骨折靠近肩关节,术后常因疼痛、制动等原因,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肩关节锻炼的积极性,引起肩关节纤维变性、僵硬,导致肩关节功能恢复障碍[2-3]。分析其原因除了与手术引起导致创伤及瘢痕挛缩有关外,术后缺乏系统性的康复护理干预训练也是主要原因[4]。近年来研究发现康复护理应用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护理中取得了较满意疗效,也决定着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优劣[5-6]。本研究观察了康复护理干预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肩关节功能恢复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4月浙江省上虞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骨科住院治疗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有手术治疗的指征,且均为新鲜骨折。采用随机数字表将72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每组均3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类型等方面基本相似,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纳入研究前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肱骨外科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规护理组予以围术期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术前心理干预: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赢得患者的信任,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予以支持、解释、疏导等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消除其焦虑和恐惧等心理,鼓励患者树立对疾病治疗的信心,保持乐观健康的心理情绪;同时积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讲解肱骨外科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的必要性和优点,治疗及护理的重要性以及术后康复计划的要点,增强患者主动功能锻炼的积极性。②术后康复锻炼干预:术后1~2周嘱患者可进行肩关节的制动,可进行简单的握拳、屈肘等主动活动,以促进上肢的血液循环,消除手部水肿;术后3~5周嘱患者可进行肩关节的前屈、后伸等运动,但禁止行外展、内收功能锻炼,锻炼时动作宜循序渐进,角度逐渐增大;术后6~10周嘱患者可进行肩关节全面练习活动,配合适当的爬墙和环形运动促进肩关节的活动正常化;术后11~12周,当患者上肢肌力达到>3级可进行肩关节的抗阻力运动,可用哑铃、沙袋等练习患者肩部的抗阻运动以及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训练,如用患肢拧干毛巾、洗脸、刷牙、梳头等动作。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观察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患侧肩关节功能和护理满意度情况。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依从性评估[7] 根据患者依从性程度分为完全依从、不完全依从和完全不依从三类。完全依从:治疗中严格按照医遵执行治疗方案进行规范治疗的患者;不完全依从:治疗中基本按照医嘱执行治疗方案,偶有不进行规范治疗的患者;完全不依从:治疗中常不按照医嘱执行治疗方案或中断治疗患者。完全依从和不完全依从合计为总依从。

1.3.2 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8] 采用欧美肩关节评分系统Constant-Murley(C-M)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其中疼痛评分15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20分,肩关节活动范围评分40分,三角肌肌力评分25分。优:评分85~100分,良:评分70~84分,一般:评分55~69分,差:评分0~54分。

1.3.3 护理满意度评估[9] 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和心理支持等五项内容,并计算各分项的满意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结果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随访12周后,康复护理组治疗总依从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χ2 =4.60,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的比较(例)

注:与常规护理组比较,*P < 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比较

随访12周后,康复护理组患者术后的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44%,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7.78%(χ2=4.18,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比较(例)

注:与常规护理组比较,P < 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随访12周后,康复护理组患者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心理支持等五项的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 < 0.05或P < 0.01)。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交通事故、高空作业等因素增多,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大部分肱骨外科颈骨折采用保守治疗可取得不错的疗效,功能恢复满意[10-11]。少部分患者肱骨外科颈骨折采用手术治疗,但部分患者术后由于疼痛、长期制动以及患者承受疾病的折磨、精神和经济负担和日常活动能力的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部分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不良情绪,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导致患者肩关节锻炼的积极性下降,引起肩关节周围肌肉的进行性萎缩,不利于关节功能康复出现肩关节功能恢复不良,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创伤性关节炎、肩周炎和骨折畸形或不愈合、肩关节功能丧失等并发症,从而加重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影响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12-13]。因此,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如何尽快促进其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14]。

近十年来有关护理干预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治疗患者治疗依从性、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和护理满意度改善作用进行了不少的研究探讨[15-16]。李惠玲[5]研究发现护理干预能促进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有利于提高术后疗效,提高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吴鸿燕[17]研究发现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后患者治疗期间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肩关节锻炼的积极性,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治疗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结果发现随访12周后,康复护理组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及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提示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治疗依从性,有利于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的疗效,能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障碍。同时研究还发现随访12周后,康复护理组患者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心理支持等五项的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提示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肱骨外科颈骨折提高术后护理满意度,建立更紧密的护患关系。

总之,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手术的疗效,能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障碍,并能提高术后护理满意度,建立更紧密的护患关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占国.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7):197-198.

[2] Gierer P, Simon C, Grad IG, et al. Complex proximalhumerus fracturesm anagement with a humeral head prosthesis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study[J]. Orth opade,2006,35(8):834-840.

[3] 张季恺,宋成,李伟阳.老年骨质疏松性肤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7):68-69.

[4] 张敏.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后的临床护理策略分析[J].中外医疗,2008,27(10):60-61.

[5] 李惠玲.护理干预对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3,35(3):370-372.

[6] 庄妹,王雪华.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5):1153-1155.

[7] 段清萍,朱琳,陈捷,等.从激励理论谈骨折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6):142-143.

[8] 齐万里.两种方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7):112-113.

[9] 何秀云.舒适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7):116-117.

[10] Mihara K, Tsutsui H, Suzuki K, et al. New intrameduaallary nail forthe surgical neck fracture of the proximal hum-erus in elderly patients[J]. Orthop,2008,13(1):56-61.

[11] 谢楚海,史群伟,郭剑鸿,等.35例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治疗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3):164-165.

[12] Hasenboehler E, Rikli D, Babst R.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 in diaphyseal and distal tibial fracture: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32 patients[J]. Injury,2007,38(3):365-367.

[13] 徐威,成锋,董黎强.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外科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19):2975-2978.

[14] 古波.老年性脓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85-86.

[15] 于泉,崔明宇,李新钢.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9):67-68.

[16] 周璐.肱骨外科颈骨折29例手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10(9):135-136.

第8篇

关键词:中医护理;社区

中医护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辩证施护、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的护理方法,是祖国传统中医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针对不同的社区服务对象,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完成相应的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疾病护理等社区服务功能。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易、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社区群众的青睐,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用前景广泛。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

1.1在慢性病人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社区居家护理将成为适应大众需求的一种主要的社区护理工作方法。社区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肾功能衰竭、骨和关节病变需要牵引和卧床者等。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在社区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护士能够使用中医养生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干预项目的应用率依次为: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尤其是情志护理、药膳护理更贴近生活,因其护理方法简便易学、直观安全、效果显著,更适合在社区普及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拔罐、按摩、刮痧、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耳穴埋籽、脐疗、中药离子透入等在社区慢性病居家护理中应用广泛,尤其是按摩法,因其简便易行,备受社区居民的喜爱。但在实际工作中,针灸、拔罐、按摩、刮痧等技术主要由中医医生操作,中医护士很少应用。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等由护士按照医嘱实施。中医养生方法及护理技术因其低廉性,对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率,有利于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力度,尽快缩小城乡差距。

1.2在社区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在社区,需要康复护理的病人包括出院后病情已稳定但需继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人、残疾人等。常见的有术后病人、脑血管意外病人、高位截瘫病人、先天畸形或后天伤病造成的功能障碍、残疾者.如我科专病脑卒中是目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大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很高,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其病死率明显下降,但许多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对患者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具有较大临床意义,接受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比自然恢复率相比有很大提高,足部畸形减少、关节畸形减少、日常生活独立者明显增多,早期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瘫痪肢体的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另外,中医药膳护理、情志护理以及针灸、按摩等护理技术在防止压疮、增进病人的心理健康、促进病人的营养、畸形和残障病人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家庭环境适应性改变的指导等方面应用广泛,使向病人提供优质的康复护理成为了可能。

1.3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决定了居家养老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主体。汪潮【1】 的调查显示,家庭病床上门护理可以减轻家庭负担,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成为老年人可接受的形式。随着4―2―1结构(即4个祖辈,2个父辈,1个独生子女)的家庭数量的增多,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居家护理需求也日趋增加。张建凤等【2】调查研究显示居家护理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卫生资源浪费,同时满足出院后继续康复和治疗的需求。开展居家护理能较好地符合老龄化社会的实际需要,不仅提供持续性医疗照护,较好地解决住医院难的问题,而且维持了家庭的完整性,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3】。同时,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分居养老将成为今后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为老年人,尤其是为分居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中医护理的养生保健 运用养护统一、寓护于养的护理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中医药学历经数千年,形成了一套“天人合一、形神统一、动静结合”为主的养生保健和延年益寿的理论。针对老年人群,采用气功、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对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完善,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中医护理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较少。

中医护理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在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在社区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拓宽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中医护理与社区健康教育内容正在逐渐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汪潮.王坤,顾泽宽.上海乍浦街道离休干部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医院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4(7):23―25,

第9篇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老年;康复护理

作者单位:116013大连疗养院(司瑞);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处(杜爽)股骨干骨折多发于年龄较高的人群,由于患者常伴有多种老年病,所以治疗难度较大。从前对骨关节的康复重视不够,常发生很多并发症,如:关节僵硬、骨质疏松、废用性肌萎缩等。为了进一步探讨康复护理在股骨干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自从2009年以来,本研究对102例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施行了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以来本科共收治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102例,其中男68例,女34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6岁。本组股骨干骨折患者102例均经过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效果比较满意,其中膝关节活动功能优63例,良30例,中5例,差4例。除7例合并多发骨折不能进行主动功能训练外,其他患者膝关节伸屈范围达90°以上,优良率达928%。

2康复护理

21术前康复指导由于此类患者病情急、重,合并伤多,思想及各方面都没有任何准备,临床表现复杂,患者对康复治疗存在很大顾虑。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术前疏导,主动找患者谈心,要从言谈举止和服务质量着手,以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严谨准确的护理操作,赢得老人的信赖,增强他们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时做好实用性的思想工作,取得老人的配合,给老人多些关心、体贴。使他们从不良的心理环境中解脱出来。同时护士将所学知识向患者反复耐心地讲解,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了解,打消患者的顾虑,使患者的心情舒畅,使之放下思想包袱,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术前如需牵引,应向患者详细解说牵引的重要性,并且严格注意牵引的力线有无松脱,针孔以乙醇擦拭防止感染[1]。

22术后康复指导与护理

221术后急性期指导与护理。术后回病房应将患肢抬高15~30°,消除肿胀并保持在中立位,只要患者能够耐受,肢体末端的关节要进行活动锻炼,指导患者对患肢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进行收缩练习,5~10 min/次,3~4次/d,以后可逐渐延长时间,护理人员及家属帮助其做被动运动,从25°开始以后每天增加5~10°。在此期间应认真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的急性炎性反应表现,若切口肿胀明显伴静止痛和高热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适当给予止痛药物。注意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早期深静脉血栓患者一般无疼痛表现,故应严密观察肢体是否肿胀,皮肤温度及静脉回流状况。

222功能锻炼期的康复指导与护理。术后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其原则是尽早开始、主动为主、被动为辅、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一般术后7 d可做膝关节伸屈运动,加强踝关节的伸屈及股四头肌的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直,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活动范围、运动幅度及速度根据患者承受能力由小到大,由慢到快调节,2~3次/d,30 min/次,并开始做小腿及踝关节活动,由小到大,由轻到重。在被动锻炼的同时,鼓励患者做主动锻炼,但必须保持患者无疼痛时进行[2]。

223术后中后期(起立步行期)的康复指导与护理。术后2周以增加肌力的锻炼为主,同时增加膝关节训练的主动运动,让患者坐于床沿,固定大腿,用力摆动小腿,使膝关节屈曲,力量以膝关节产生轻微酸胀而无明显疼痛为宜,活动度每周增加5~10°,膝关节训练达90°以后可进行主动功能训练。可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持双腋拐,患肢不持重下地练习步行。要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双腋拐,行走时靠两上肢支持体质量,先将双拐同时移向两腿前方,然后健肢移到两拐前方,再将双拐同时移到健肢前方,如此反复。如无疼痛或骨折部位的异常活动,可每天增加步行时间。术后2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固定牢固、无松动、无骨质吸收、骨折愈合良好,可持双拐下肢负重行走,也可扶拐试行下床活动,架拐支撑质量时,健肢跨前一步,使两拐间距离与健肢保持等边三角形。以后逐渐不加扶持,但要在后面跟随,待行走稳妥后,方可独立架拐行走,一般4个月后可弃拐恢复正常生活[3]。

3出院指导

患者往往带着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出院,出院后家属应该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身体的康复训练,包括患者情绪、饮食及体征变化,保持大便通畅,继续功能锻炼,加强患肢活动度,最大限度恢复生活功能。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94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