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保护动物的有效途径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07 10:04:0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保护动物的有效途径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保护动物的有效途径

第1篇

一、动物学中环境教育方面的内容

1.保护动物资源保护动物资源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众多的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保护生存受威胁的物种。我国有关部门1988年公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明确规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6种,二级保护动物161种,从而把野生动物保护纳入法制的轨道,这是极其重要的举措。生物物种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就越趋于稳定和健康地发展。其次是应该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即栖息场所。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机会。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已建立700多个自然保护区并规定了对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海南坡鹿、东北虎、叶猴等我国特定的、稀有的珍贵动物的保护,禁止捕猎。

2.动物与生态平衡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的积极因素。

从生态系统来考虑,动植物资源都必须在其能够不断更新的范围内来加以利用,不要轻易地消灭某些动物,因为它们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对于保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是不可缺少的。任何动物都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生活环境决定了每种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状况。在一个生态系统内,它们之间彼此互相联系、互相斗争,各自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的复杂的整体。环境保护的目的就是最有效和最有益地合理利用并保护自然资源。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它具有较强的抵抗干扰的能力。若破坏了自然界中的这种生态平衡,就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和对人健康的危害。比如,在某个地方,由于人们大肆捕杀老虎,使附近村庄周围的野猪、蓝牛羚等动物泛滥成灾,它们毁坏庄稼,使大片农田荒芜。由于缺乏有力的自然控制,整个生态就会遭到破坏。因此说,动物在生态平衡的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之间的制约关系,使害虫和天敌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

常见的方法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以虫治虫,以蛙治虫等。此外,利用耕作方法防治、利用不育昆虫防治和遗传防治等也获得了成功。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与传统的农药杀灭病虫害相比,有百利而无一害,它不仅是增产节支的有效措施,而且还是防治农药污染环境和农作物的理想方法,不影响人类健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近些年来,利用生物防治有害昆虫,如青蛙消灭害虫、蛇消灭老鼠、黄蜂消灭螟蛉等方式,日益受到广大农民的重视。

二、动物学中环境保护教育的途径

1.生物课堂教学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主渠道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要在学校中进行环境教育,就应该立足课堂,以教科书为纲,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灌输环保意识,让学生获得动物知识,认识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作为环保教育切入点,是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寻找与环境教育相关的结合点,适当拓宽加深,联系实际进行环境教育。在动物学课本中,凡是直接讲到环保知识的部分,则要讲深讲透;凡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内容,则要作必要的引申、扩展和补充,与环境有机地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环境教育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第2篇

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是以洮河林业局冶力关林场的辖区范围为基础建立的。于2000年秋在辖区内的香子沟成立度假村,开始发展旅游产业, 2001年7月,批准成立洮河林业局冶力关省级森林公园。2002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甘肃省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公园面积7.94万公顷,其管辖范围包括冶力关林场的全部施业区。

冶力关森林公园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向黄土高原过渡的褶皱地带,海拔2 100~4 100米,总面积7.9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3%。这里年均气温5.9℃,气候湿润,夏无酷暑,清爽宜人。林区东接莲花山自然保护区,西连夏河县的美武草原,北与和政、康乐县毗邻,南壤临潭县羊沙乡、卓尼县恰盖乡,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独特。公园距省会兰州市160公里,交通便利,是休闲度假、娱乐避暑的好去处。

公园划分为东峡、冶海、香子沟、黑河、西峡五大景区,共有自然、人文景观270余处;有高等植物122科443属1 300余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独叶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紫斑牡丹、桃儿七、红花绿绒等27种;有野生动物251种,其中鸟类151种、哺乳兽类66种、鱼类及两栖爬行类34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雪豹、林麝、梅花鹿等6种,二级保护动物棕熊、黑熊、马鹿、鬣羚、石貂、蓝马鸡等10种。

森林公园成立五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架设高压输电线路13.6公里;小柏公路19.2公里建设已完成80%的工程量;建成了13.6亩水面的黄捻子人工湖,造型各异、富有特色的小木屋10座,亭阁18座,山门及值班室一处,36.5亩的“鹿鸣苑”一处,香子沟露天舞台一处,多功能厅一处;铺设木、石栈道1.2万余米;修建了香子沟、黄捻子、青崖沟、练珠桥宾馆,并已全部投入使用,投资控股经营莲花山大酒店;成立了“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接待中心”,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现已投入使用。

五年来洮河林业局多方筹措资金,投入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已累计投资15112.98万元。在洮河林业局的领导下,森林公园全体员工经过四年的努力,已有住宿床位800余张,日接待就餐1 000余人次的接待能力,安置职工100多人。景区内道路畅通,景观优美,安全舒适,服务周到,已基本形成食、宿、游、娱一条龙的旅游服务体系,可以向游人提供休闲、度假、避暑、科考、探险等方面的服务。

第3篇

1研究区域概况

本研究区域位于云南省中部的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为保护区)的徐家坝地区(24°32′N,102°01′E),海拔2400~2600m。根据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的长期监测资料,研究区域的平均年降雨量为1931mm,旱季、雨季分明,雨季(5~10月)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5%左右。哀牢山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保护完好,主要由壳斗科、茶科、樟科和木兰科的树种组成。其中,壳斗科的硬壳柯、木果柯、变色锥,茶科的南洋木荷(Schimanoronhae)、翅柄紫茎(Stewartiapteropetiolata)、云南连蕊茶(Camelliaforrestii),樟科的黄心树(Machilusgamblei)、黄丹木姜子(Litseaelon-gata),木兰科的红花木莲(Manglietiainsignis)、多花含笑(Micheliafloribunda)是乔木层的主要优势种。哀牢山分布着多种区系的森林动物,被称为“动物王国”,是国内动物资源聚集的宝库之一。保护区的鸟、兽类多达460种,两栖爬行动物46种,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黑长臂猿、黑叶猴、灰叶猴、蜂猴、懒猴、熊猴、短尾猴、水鹿、黑麂、穿山甲、苏门羚、斑羚、绿孔雀、云豹、金钱豹、金猫、大灵猫、岩羊、林麝、斑犀鸟、红腹角雉、锦鸡、肉角鸡等。此外还有大量的珍贵经济动物、药用动物和观赏鸟,罕见种的相思鸟、多种画眉、噪眉、太阳鸟、三索锦蛇、眼镜王蛇、黑熊和赤麂等。保护区研究区域毗邻社区为彝族聚集区,主要为王家村和大柏村。社区为典型的以种植业为主的村庄,居民主要收入来源为饲养牲畜、家禽和种植的经济作物(主要为核桃和烤烟)。

2研究方法

2.1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保护区以及保护区紧邻的王家村和大柏村进行了调查。2013年10月至12月,项目人员一直在保护区内从事实验工作,对保护区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同时深入保护区毗邻社区进行访谈时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90份问卷调查,回收88份,有效问卷85份。在湿地访问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获取了本次项目调查所需的基础数据。

2.2数据分析认知度=符合标准数量/样本总数。数据分析采用Excel2003和Origi数据处理软件。

3结果分析

3.1当地社区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显示,保护区紧邻的社区为王家村和大柏村,总人口约为1885人。其中彝族为主要聚居民族占76.5%,其次为汉族和瑶族等。社区居民家庭主体为四口之家,五口之家和六口之家及以上分别占到28.2%和29.4%。社区家庭年收入5000元及以下的家庭占38.8%,5000~10000元占29.4%,10000~20000占9.4%,20000元以上只占到1.2%。在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上,务农占64.7%,外出打工占25.9%,生意或投资占2.4%,其他收入来源占5.9%。

3.2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认知程度保护区毗邻社区为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造成了社区居民整体文化程度不高的结果。表1显示,社区居民对自然保护区内的国家保护动植物的认知程度不高,对保护动植物缺少有效认知的比例都超过了1/5。但值得高兴的是,占到1/3的居民对保护区受保护的动植物有较为良好的认知。调查中发现,近两年约62.4%的社区居民没有在保护区周边见过野生保护动物了,见过1种的居民为10.6%,见过两种的为5.9%,见过3种及以上的居民为5.9%。在涉及是否会自觉加入到保护野生动植物行动的调查显示,70.6%的社区居民会自觉加入该行列,11.8%的居民表示不会加入,另有17.6%的居民表示得看实际情况。由于两个社区毗邻保护区,所以野生动物对社区居民农作物的偷食和破坏一直存在。此次调查显示,近两年已经有77.6%的居民的农作物没有被野生动物偷食或破坏,只有22.4%的居民表示农作物依旧受到野生动物的破坏。当农作物受到野生动物破坏后,当地社区居民的态度各异。占75.3%的居民表示会想办法制止这种情况,14.1%的居民表示会置之不理,5.9%的居民会在农作物旁投食其他食物以减少农作物的受害,只有3.5%的居民表示会去捕获这些野生动物。国家对在保护区周边,因国家级保护动物的偷食等行为对当地农作物造成损失的,由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按照受损程度对农民做出一定的经济补偿。但在调查中,只有35.3%的居民表示了解这一政策法规,一半以上的社区居民都不知道此项政策法规。

3.3社区生产生活与保护区的关系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一些居民在成立保护区之前就一直生活在保护区内。调查显示,占50.6%的居民移栽过保护区里面的野生植物,包括食用植物、中药材、优质树种等。余下49.4%的居民从未移栽过保护区里的野生植物。保护区里拥有丰富的植物种类,这些种类中不乏野生蔬菜、优质中药材、食用菌等。调查显示,有8.2%的区民会定期或不定期的进入保护区森林采摘具有实用和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进入保护区采摘过1种野生植物的居民仅为3.5%,采摘过两种的居民占到31.8,采摘过3种的为2.4%,4种以上的只有3.5%。在对待野生保护动物方面,从未狩猎过的居民占到67.0%,27.1%的居民表示现在已经不再狩猎,而5.9%的居民表示偶尔还会进入保护区狩猎。

3.4保护区管理部门对社区的指导本次调查的两个社区为彝族聚居地,许多家庭饲养了黑山羊、牛等半放养的牲畜,保护区有时候也会成为他们的放牧地点。调查显示,94.1%的居民不会进入保护区放牧,4.7%的居民表示会进入保护区放牧,1.2%的居民会偶尔进入保护区放牧。保护区管理局为保护区的直接管理部门,负责保护区管理和其他的相关事宜。调查中发现,68.2%的居民表示保护区管理局每年会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保护区宣传教育相关活动,15.3%的居民表示没有开展,而16.5%的居民表示从未开展此项活动。在对保护区的相关政策法规的知情情况上,29.4%的居民表示了解一部分,占51.8%的居民表示了解甚少,有18.8%的居民表示完全不知情。因此在对保护区管理局当前的宣传教育活动的满意度上,有18.8%的居民表示不满意,48.2%的居民基本满意,21.2%的居民表示满意,仅有11.8%的居民十分满意。

3.5当地旅游业发展情况保护区目前已经开展了规模适度的生态旅游项目,并在保护区里面修建了观景台和环湖观光道路。在保护区是否应该开展旅游活动的调查中,10.6%的居民认为不应该,40.0%的居民认为应该,49.4%的居民认为应该适度开展。目前保护区里已经没有居民居住,所以保护区发展旅游业之后,毗邻的村庄自然成了为一部分游客提供住宿和餐饮的最佳场所。在村庄是否应该积极参与到保护区旅游开发这一问题上,8.2%的居民认为不应该,28.2%的居民认为应该,而占到63.6%的居民表示听从政府安排即可。村庄积极参与到保护区旅游活动中有多种参与形式,12.9%的居民认为应该积极兴建农家乐;10.6%的居民认为应该修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家庭旅馆;15.3%的居民认为应该打造具有本村庄特色的旅游项目;18.8%的居民则表示听从政府的统一安排;认为应该把修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家庭旅馆和打造具有本村庄特色的旅游项目相结合的占到10.6%;认为应该将兴建农家乐、修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家庭旅馆和打造具有本村庄特色的旅游项目三者相结合的居民占到17.6%。

4讨论分析

4.1提高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认知度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保护区毗邻社区居民对保护区中的受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认知度很低,许多无意的破坏源于他们对这些物种的不了解。当地社区为彝族聚居地,居民的总体文化水平不高,很多家庭除了上学的孩子识字外,家庭成员的文盲率很高。但这并不影响对居民的教育,居民世代生活于保护区里或边缘,对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有属于他们自己的认知体系。在走访中发现,许多年迈的居民他们虽然不识字,但是他们认识和了解保护区里的许多野生动植物,特别是具有药用和经济价值的林间产品。所以,保护区管理局可以利用社区的学校作为教育基地。一方面,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教育手段,加强孩子对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认知度;另一方面,利用社区居民农闲时间,组织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使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教会居民辨认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增强居民对保护区的认知度。通过此项措施的逐年推进,当地社区定会逐步对保护区产生全新的认识,并慢慢加入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列中。

4.2科学合理地利用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成就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在众多的动植物资源中,被社区居民广泛利用的为植物资源,大体可分为药材、野生菌类、野生果实、经济林木四类。自然保护区一直沿用传统的“保垒式”保护方式,由于忽略了社区居民的利益,很少取得良好的保护效果。社区居民世代生活于此地,本就依靠仅有的自然资源生存。划为保护区后,由于实行绝对的封闭政策,使得许多居民丧失了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当地社区居民64.7%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务农,8.2%的居民会定期或不定期的进入保护区采摘具有经济价值的林间产品以补贴家用。保护区有超过50%的居民移栽过具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并且有近10%的居民会定期或不定期的进入保护区采集林间产品,这些表明当地社区和保护区是存在有非常紧密的经济利益链条。保护区南华县管理局在此方面做了许多努力,目前南华县大力推广境内野生食用菌保护工程,社区居民采集野生菌可达30t左右,产值近百万元。这一工程既提高了居民的收入,也极力增强了居民对保护区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因此,保护区在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野生可食合作。积极联系科研单位,对可利用植物资源进行质量和技术评估,科学合理地引导居民引种和合理采集,既增加居民的收入来源又增强他们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信心。

第4篇

一、课前阅读,为科学课提供必要的资料来源

课程标准中小学科学包含物质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这四大领域又包含了18个主要概念。从课堂表现形式来说,有探究课、常识课两个类。常识课中的知识,学生不能亲身经历,不能通过实验获得,也观察不到,只能通过阅读有关的信息并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新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课前提供学生阅读的方向与资料,供学生阅读,为课堂教学提供保障。如教学生命科学领域《珍稀动植物》一课,学生已经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有关珍稀动植物的信息,如他们知道“国宝”大熊猫、杨子鳄、银杏、水杉等。但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学生掌握的信息并不全面,教材只简单地提供了一些文字材料及图片,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我在教学中,提前一周推荐了几个搜索词,如珍稀动植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保护珍稀动植物措施等,让学生通过网上查阅的方式搜集相关信息进行课上交流。我还推荐学生阅读《世界珍稀动植物百科全书》、《中国的珍稀动物》等书籍。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珍稀动植物资料我则制作成学具卡片提供给学生课上阅读,并在课后进行小组间的传阅。如珍稀动物,我提供了麋鹿、白腹锦鸡、白鳍豚、中国短吻鳄的资料卡片,珍稀植物,我提供了人参、银杉、金花茶的图片及资料介绍。学生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也对课本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对生命科学领域产生了深厚的研究兴趣。

二、课后阅读,将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外

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涵盖面广,涉及天文、地理、自然万物,每一个知识点相关的知识体系往往很庞大,有限的课堂时间不可能为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而探究意识的保持与深化则需要将科学课延伸到课外,阅读正好为学生提供了将科学课向纵深延伸的载体。比如宇宙科学领域中的《登上月球》这一课,其知识性目标是认识月球的概貌,这一目标,课本上有详细的介绍。而探究性目标则是会搜集资料,能抓住关键信息,提炼有用信息,能创生新的信息;能大胆想象。这些目标,仅用课上的时间是很难完成的,也不能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我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大众天文学》。《大众天文学》以相当长的篇幅介绍了月球的概况、月相变化、月亮绕地球运动、月亮的表面状况及月食的相关知识。学生想要了解的有关月球的知识在这里都可以找到答案。而这本书中知识的呈现方式并不是一些枯燥而机械的天文知识介绍,而是适应大众的接受水平,以充满文学气息的笔触,深入浅出,将深奥的天文知识呈现出来。这本书所涉及的天文学知识极其广泛,我针对不同的地球与宇宙领域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章节让学生阅读,我还将其中与教材联系紧密的内容做成知识卡片发给学生。如《太阳家族》一课,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恒星的特征,还可以走出太阳系,了解银河系、其他星系。《秋季星空》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了北斗七星及北极星在天空的位置变化规律。科学阅读,在满足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还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多途径阅读,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第5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英语课堂;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339-01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知识经济的日益崛起,信息技术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手段在基础教育中被广泛的利用和开发,为当今教育开辟了新的天地。它冲动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推动了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变革。在教学改革的大潮推动下,信息技术逐步走入了小学英语课堂,它让学生目观其行,耳闻其声,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想象力,使教学直观形象化,多元立体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充分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进行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英语课堂的理论基础

小学英语课程的目标是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发展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言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英语课堂中,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能加速学生感知过程,促进认识深化,加深理解;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独立性、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语言实践中,通过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培养协作的精神。

1、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英语课堂教学

(1)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真实、直观的语言环境。现代外语教学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全面协调发展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综合能力。我在教学人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2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时,利用儿歌Spring has arrived来营造英语环境,在播放歌曲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幅幅美丽的风景,学生能够很自然地进行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Why?并且能够积极交流。这时的语言是活生生的,接近生活的有声语言,色彩鲜艳的图像不仅能为学生提供逼真的视觉形象,而且在老师的操作下,能够反复呈现,加强外语刺激。同时,也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2)制作多媒体课件,突破教学重难点。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体验情景,并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中进行探讨、发现,在特定的情景中去理解事物本身。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PEP五年级下册My Birthday第三课时的教学中,序数词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我设计制作了这样的一段动画,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二十位小朋友参加马拉松比赛,比赛结束后,小朋友们按名次排列,这样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序数词的用法,同时也使学生印象深刻。

2、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网络是近年来介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越来越受小学英语师生欢迎的一个新的教学因素,它给小学英语教学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也给小学英语课堂赋予了新的内容和特征。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游戏是孩子们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彩游戏教学的方法能营造轻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寓学于乐,在乐中学习。在《My Birthday》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这一课时的十二个单词的发音又长又难记,而且容易混淆和发音不清楚。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十二生肖闹新春”的游戏,路上遭遇了十二个生肖为难的闯关游戏。先请学生帮助过语音关、句子关,还有对话关,最后取得了胜利的学生能得到礼物。闯关游戏的设计,使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一个个争先恐后的闯关。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学生不断的说单词、句子,学习的欲望得到激发和满足,并且主动出击,就连平时难得举手的同学,也大声读着单词、句子,兴趣十足。

第6篇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属有尾两栖类的隐鳃鲵科,大鲵属,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 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是一种传统的名贵药用动物,有滋阴补肾、补血行气的功效,对贫血、霍乱、疟疾等有显著疗效;也是一种食用价值极高的经济动物,物肉白嫩,味极鲜美,可供制做珍馐佳肴、风味独特、营养价值极高,其肉蛋白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2] [3]。在我国,大鲵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的支流中,大多生活在深山峡谷的溪河之中。由于大鲵身价的珍贵,这些年来使其遭遇了非法灭绝式捕杀的厄运。加之现代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生态污染,农业化肥、农药广泛使用造成水质破坏。包括自身繁殖率低等因素,在大江大河及其支流下游大鲵基本绝迹。全国仅有的几处原产地种群数量急剧衰退锐减,很难得到应有的补充和恢复。我县属长江上游流域,由于植被和水质较好,仍有大鲵繁衍生息的空间。

1、大鲵自然资源状况

__县位于__西部,地处鄂西山地向__平原的过度地带,平均海拔__米,东邻荆门,西襟宜昌,南连__,北望__、保康,有“西蜀门户,荆襄要冲”之称。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3.1%,县域内有3大河流及43条支流,由北向南流入长江,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湿润,四季分明,降雨充沛。在西河流域、沮河以西等地区,山高水冷,但森林茂密,河网密集,溪流纵横,石灰岩质山体和溶洞、暗河分布较多,水质清澈且资源丰富,无任何工业污染,常年水温在1—20℃之间,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生态环境,大鲵在远安得以分布,也是重要原产地之一,由于生长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种稀缺资源,在国内外都是不可多得和不能仿造的。

2、大鲵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

__县作为全省重要的大鲵原产地,已建立两个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典型的高山丹霞地貌,为碳酸盐岩母质,人烟稀少,河流沟谷陡坡,纵横交错,山峦叠嶂,千姿百态,岩溶地貌发育充分,溪河、溶洞、伏流众多,四周森林茂密,水质清澈冰凉,环境幽静,是大鲵理想栖息地,河内野生大鲵资源丰富,数量多,个体大,同时也在积极向上级申请建立“__县西河大鲵自然保护区”,并进行大鲵原产地地理标志认定。市场监管力度强,农业、水利、林业、工商、公安等部门同时监管,禁止在全县范围内从事炸鱼、毒鱼、电鱼等国家明令禁止的捕捞,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随意捕捉、收购、买卖、伤害娃娃鱼资源等行为;禁止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一切行为的捕捞生产活动;禁止一切捕捞活动,凡不属于可上餐桌的成鱼一律不准运出境外。

近几年来,一些个体养殖户就看到大鲵的发展前景和__得天独后适应生长环境,依托荆州市水产科研所,充分借鉴利用这些研究成果和技术,建立了龙洞坪人工驯养、繁殖场点。经过近十年的艰苦研究和实践探索,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大鲵人工繁殖、驯养技术,建立并发展了天福庙较大规模的驯繁基地。成为养殖龙头带动户,辐射带动西河流域初具规模的家庭式养殖点10户。现全县养殖总量达2万尾以上,年产种苗1万多尾,年产值1.5亿多元。

3、开展大鲵资源保护与利用,开发绿色新兴产业意义重大

3.1、资源优势独特,开发前景极为广阔。

大鲵是一种名贵的野生两栖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有尾两栖类资源,自然繁殖极低,由于稀少、珍贵,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着科研、观赏、药食为一体的特种经济动物,是研究动物进化方面现存两栖动物中较为原始的种类,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意义。由于受高额利润诱惑,偷捕滥捕没有有效的保护大鲵资源,导致其成为濒危动物。以原生地独特的地理自然资源优势,进行大鲵养殖开发利用,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推行多种形式、较高层次的生态繁殖、人工繁育,快速扩大提升种群数量,以开发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形成我县绿色经济,大鲵在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医药品等行业中可形成产业化、市场化。会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养殖效益十分诱人。

3.2、大鲵的经济价值

大鲵在食用、药用、观赏、产业化养殖的市场开发前景非常广阔,可带动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研发,无论食品、化妆品还是医药品、保健品等,均可形成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经营。大鲵的生长速度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比自然条件下快得多,在适温下大鲵从1公斤长到5公斤只需1年时间,经济价值十分可观。随着大鲵产业化的实现,这些开发项目将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品牌。

3.3、产业特点突出,开发意义深远。

大鲵不同于其它濒临灭绝物种的保护和人工繁殖驯养,如大熊猫、朱鹮等,仅仅停留在恢复生态平衡、物种延续和观赏价值层面上。而大鲵则是集科研、美食、观赏、深度加工增值于一体的特种经济动物。无论从社会效益还是从经济效益来考证,均有极高的保护和开发价值。合理开发利用冷水性鱼类和冷水性两栖动物资源,不但能保护生态环境平衡,救护濒临灭绝物种。而且能给群众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给国家提供出口创汇产品,给地方政府培植新的税源和财力。使之成为新的重要支柱产业,对拉动县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3.4、发展大鲵产业是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产业发展,首要放在绿色产业上。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最具有优势的资源,身价贵重的高档水产品娃娃鱼更具优势。发展这一产业一是有大自然恩赐西河、沮河的丰富资源;二是这些年来群众在实践中摸索积累的成熟技术;三有龙洞坪、天福庙等养殖场点构成的产业基础。在法律法规规定许可的范围内,理顺各种关系,整合现有资源,加强引导扶持,强化市场监管,放手让群众去发展。以大鲵为主的西河冷水鱼类养殖就会形成一定规模和大的气候。

3.5,发展大鲵产业是引导群众脱贫致富和缓解就业压力有效途径。

大鲵人工驯养在生态环境下和家庭房间内只要水质洁净均可开展,而且养殖技术只要经过短期培训,绝大部分人都能掌握运用,同时投资可大可小,利润率基本可达100%。这是十分难得的容易学、易操作、见效快的扶贫项目,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对民营科研机构、龙头驯繁 企业和行业协会进行正确引导和扶持,示范带动、服务支持养殖,使他们尽快富裕起来。

3.6,发展大鲵产业是保护青山绿水发展旅游业的根本性举措。

青山绿水是__的最大特色和特点,也是远安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野生娃娃鱼现在还能够生存这里,也是基于这里植被、生态、水质俱佳的原因。所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产业,是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娃娃鱼是生态环境洁净的指示性动物,哪里的生态环境就好,哪里有其繁衍生息。因此提高和普及驯养技术,兴建发展大鲵产业,自然就成了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相信随着开发的逐步深入和发展,必将有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

4,几点建议

4.1、开发条件成熟,产业化已成初步发展趋势。

国内外市场对大鲵需求量大,野生大鲵是国家保护动物,禁止上市,人工养殖因量少,价格升幅急剧。目前,种鱼2公斤以上每公斤4000元,商品大鲵每公斤1600元,广东、北京等外地3000—4000元。国外市场特别是东南亚每公斤售价高达6000元左右,但常常是有价无货。国内市场仍呈求大于供的趋势。而且价格涨势明显。因此,投资大鲵产业不但市场风险小,而且具有生产成本低、流通费用少、利润回报率高和社会效益巨大的特点,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产业和十分难得的朝阳产业。

4.2、加强领导,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__大鲵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政府要建立从繁殖研究到驯养销售整个过程引导、扶持、服务和市场监管机制,推广大鲵养殖产业,要解决,制约阻碍产业的问题,处理好大鲵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利用地理自然优势让其正常培育和发展,成为地方经济支柱产业。

要把发展大鲵产业当作全县经济实现突破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来抓。我县发展大鲵产业总体思路就是要在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关系的前提下,突出原产地保护这个根本,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和科研成果,努力提高原生态繁育规模和水平。通过政府引导、科技支撑、龙头带动、协会组织群众大面积开展科学驯繁,迅速增加种群数量和商品鱼养殖总量,不断扩大资源优势,积极研发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实现高效保护和持续开发利用相结合的良性循环,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产品优势。

4.3、建立大鲵养殖产业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

大鲵产业关键要在繁殖技术方面取得大的提高和突破,目前各农户普遍采用的是自然生态繁殖技术,这种方法固然成活率高,但周期长、见效慢、繁殖率低。先进的人工控温、技术,只有两家繁殖场采用,要推科学化养殖技术运用。

4.4、实行项目带动战略,以现有的大鲵驯养企业为龙头。

政府要拿出一定资金发展大鲵产业,鼓励带动措施,形成市场应作,在研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抓紧制定发展规划和目标任务。大鲵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我县目前发展尚属初级隐形产业,要将其作为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要把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吃透,以借鉴成功经验,寻求政策支持,探索出一条符合远安实际的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大鲵产业发展路子。组织专家学者、有关部门和龙头企业,对远安大鲵产业资源进行全面的摸底调研,及早着手制定全县大鲵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措施,争取使远安大鲵产业形成大的规模和气候。

4.5、政府建立服务体系的支持力度。

大鲵产业能否做大做强,重点是资源保护,难点是规模化繁育,关键是科研成果。__大鲵产业目前正处于基础发展阶段,要将大鲵列入全县的重点产业,并制定出鼓励和扶持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尤其在大鲵产业基础研究平台建设问题上,应积极鼓励建立大鲵研究开发机构,并采取多种渠道的投资方式,共同支持攻克技术难关,推动产业发展。现在大鲵保护繁养技术主要依托荆州市水产科研所。政府应建立大鲵产业发展专项扶持基金。用于支持大鲵产业发展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培训,基础平台建设,提供种苗,大鲵规模化繁育、疫病防治技术。下游产品开发研究方面多出成果,并通过加强培训和现场指导,为大鲵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要倡导发展大鲵产业化开发龙头企业,鼓励大企业收购整合养殖场点。发展规模化、规范化、高层次的繁育基地,加快大鲵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建立大鲵产品深加工生产线,形成科研、养殖、加工一体化的发展链条。同时,要积极倡导并帮助组建全县大鲵保护与养殖协会,支持建立各种中介组织,构建信息通道,为群众驯繁大鲵脱贫致富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

4.6、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

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强化市场监管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大鲵资源保护,明确大鲵的主管部门,林业、农业、水利、科技、工商、公安等部门应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要协同研究机构,组织技术力量,运用科学方法,对所有上市的商品鱼,进行严格的代别和伤残鉴定,凡不属于可上餐桌的成鱼一律不准运出境外。在全县境内形成一个较大范围而且行之有效的大鲵资源保护网络。让远安的大鲵产业才能走出一条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两栖动物图鉴》,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8~40.

[2]余传隆,黄泰康,丁志遵等主编,《中药辞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1):352.

[3]春湖养生研究所编著,王者悦主编,《中华养生大辞典》,大连:大连出版社.1990. 44

第7篇

【关键词】幼儿;自然科学;引导;观察;探索

【关键词】功能高分子;教学探索;互动自主教学【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092-02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来探索指导的策略,以便很好的激发和保护幼儿的认识兴趣与探索欲望,为幼儿将来的科学探索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理论为依据,按照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引导孩子接触大自然,探索大自然里的秘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觉得在幼儿园里开展自然科学教育非常有必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幼儿园开展自然科学教育呢?

1创设环境,引导幼儿观察探索

1.1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 通过图片及各种途径认识各种植物,在幼儿园里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界的一个窗口。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们,较少接触大自然,幼儿园的自然角成为了孩子认识自然的最直接途径。可以丰富我们的自然角,充分的利用起来,现在的孩子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在种植区里进行简单的种植活动,是他们直观感受植物生长过程的良好机会。自然角为幼儿提供了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开阔视野、激发好奇心的同时,获得了认知、习得了技能,发展了孩子的美好情感,因此也是促使孩子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不仅能激发孩子们对植物的兴趣,还能学到许多有关植物的科学知识,掌握简单的种植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孩子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观察、比较等多方面能力。在种植物的过程中,有儿童积极主动地观察植物,从中发现植物一些平时不易引起的特征和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从而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奥秘。

1.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动物: 幼儿对于自然科学中的动物兴趣最浓。首先,应该创设一个让孩子认识这些常见动物的场景和环境。例如在幼儿园当中设置饲养角,饲养小鸽子、小金鱼等常见小动物,在某些区域投放一些能加深了解小动物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操作材料。又或者在家中养一些小动物,让孩子可以最近距离的观察他们的生活习性以及行为特点。

1.3了解一些自然现象: 孩子常会提些气象方面的问题,如:为什么会刮风?为什么下雨?雨是什么变的?打雷和闪电是怎么回事?我们可以通过看图画、科教电影、电视等向孩子介绍。对中大班的孩子可以培养孩子记天气日记,用绘画来表示晴、阴、雨、雪、大风等气象状况,还可教给孩子看温度表,并把结果记入日记中,这些活动有助于儿童加深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培养儿童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在幼儿园开展自然科学教育,我们除了丰富每个班的自然角,种植一些不同的植物,引导孩子每天进行观察并指导纪录,还在饲养角养许多小动物,定期让孩子进行观察,另外要充分利用科学探索室,我们共同关注幼儿自然科学教育。

2融入幼儿课程,加强探索研究

教师加强探索和研究,注重将科学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师必须不断根据儿童发展的需要充实自己的知识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动植物百科》等书籍、动物卡片、贴纸让幼儿对动植物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整体的印象,在阅读书籍和卡片的时候记住常见动植物的主要特征,对动物的静态和平面认识有助于提高宝宝的分辨能力、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

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多,面很广,但都是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自然规律。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尝试活动时要精心设计尝试问题,把握尝试时机,使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3定期组织户外活动,让孩子亲近大自然

我们可以组织幼儿到户外去,借机让孩子们把各种动物和在电视上见过的做一下比较,让他们把两者关联起来,趁机把曾经学过的知识点复习一遍。可以带孩子经常参观园内的饲养角,遇到可爱无害允许抚摸的动物,可以也要宝宝亲自动手享受喂食的乐趣。告诉孩子动物们是多么的可爱,他们都喜欢生长在青翠的森林里,森林就是他们的家,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森林,才能保护动物,培养宝宝爱护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

4实行家园同步,提供实践机会

我们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向家长宣传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并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鼓励家长周末带幼儿进行有计划户外活动,对所了解的知识进行巩固。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步,对幼儿进行自然科学教育,必须要家园合力,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进行观察,父母亲可以向孩子提出问题,经常性的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世界,孩子的观察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同时求知的欲望也会加更加强烈。

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各身心方面的发展,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乃至整个人生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周淑惠.幼儿自然科学经验教材教法[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8篇

一、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新课标下试验教材的内容是联系实际、富有挑战性的,每册每章都蕴涵着大量的贴近学生实际和社会现实的内容。如:(1)学生生活方面的数学问题(学生的身高、体重、脉搏、身体状况等问题)。(2)保护动物、收集废电池、丢弃塑料袋等环保问题。(3)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工资、销售盈亏、节能灯与白炽灯选购、移动电话的经济问题。(4)工农业效率问题。(5)田野灌溉、大堤加固等三农问题。(6)足球、篮球的净胜问题。

二、写好数学日记,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打电话,看电视,到商场买东西,节假日外出旅游购票、租车,家里煮饭洗菜时间的统筹规划都会用到数学。因此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这将是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的数学日记中,体现着他们与数学成长的过程。例如,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到:我生日的那天,爸爸拿出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很高兴地对我说:“小婷祝你生日快乐,但爸爸要问你一个问题,你能量出这个苹果的体积吗?”我一下子愣了,这是一个不规则的物体,这样才能算出它的体积呢?我思考了片刻,爸爸看到我为难的样子,从房间拿出刻度的烧杯,笑着对我说:“你能用它试试吗?”我顿时明白了,通过烧杯量出苹果排开水的体积,而这个值就是苹果的体积。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

探究性学习生活动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不是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去探究生活中有趣而富有挑战性问题的活动过程。所以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观察、试验、猜测、发现、探究的冲动之中,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9篇

一、赏识学生的心灵美,激发学生的歌唱欲

唱歌最大的作用是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和感染。当你在生活苦闷、烦躁时能听到一首甜美悦耳的歌或一曲音乐是最开心的,也是最美的享受,甚至当你最郁闷时放歌一曲也是释放你心头苦衷的最佳方式。所以,唱歌也好,听歌也罢,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爱唱歌是天性,我们激发学生的唱歌欲更是天职。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如我们教学《火车开啦》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车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得很呆板,面无表情。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完全可启发学生:“你们谁见过、坐过火车?能说一下自己坐火车时的心情与感受吗?”这一问,同学们便来激情了,纷纷举手回答。我们还可追问:“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现在就要坐去上海了,到你非常向往的地方去。当火车‘咔嚓、咔嚓’启动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争着举手回答,他们说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之中。再问“你们想到哪儿去呢?”同学们高兴地喊起来:“天津”、“北京”、“广州”。“好!咱们先到北京去看看吧!老师可以当你们的播音员。”于是音乐响了起来,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唱了起来,好象他们真的坐上了火车,有的学生高兴地摇晃着小脑袋,甜甜地笑着;有的同桌兴奋地相互谈吐着各自的感情,那眼睛活象在说话;有的随着节奏愉快地拍着手;还有的竞隋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

二、图、讲、演结合,激发欣赏兴趣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灵、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例如,钢琴曲《骑竹马》是一首非常短小的曲子,乐曲头尾部分以轻快的节奏和弱拍上的突发强音,风趣地表现儿童骑竹为马、奔跑雀跃的欢快情景;中间部分表现儿童模拟勒马动作环顾四周的谐谑情绪。在指导学生欣赏时,我先结合插图讲了儿童比赛骑竹马时的热烈场面,然后初听音乐一遍,复听音乐时让学生举手表示出中间部分的音乐。为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歌曲的情绪,再听音乐时便让几名学生拿着教杆、尺子当马骑,同学们兴高采烈、情绪高涨,表演得非常精采。在这个从感知到体验的欣赏过程中,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乐,充分欣赏音乐之美。

三、重视体验与探究,让学生享受音乐快乐

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完整地聆听音乐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体验与探究,在互动中交流学习资源。如:《动物说话》是小学音乐教材第一册第4单元学唱歌曲中的一课。本单元主题是“可爱的动物”,本课设计紧紧围绕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课堂教学在参与活动中展开,喜爱动物、保护动物是这一课的主线。以音乐进行导入,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教学中注意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四、改善评价方式,让学生得到成功体验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