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7 10:04:0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教育小孩的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发生;预防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22-01
1.体育教学最常见的事故类型
体育教学事故就是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或者是组织运动会等活动时而产生学生人身伤害的事故,由于事故的不同,可以分为学校主要过错事故、学生主要过错事故、混合过错事故、意外事故。例如:由于老师的指导不当,或者是对于运动的安全系数预计不准确而导致学生受到伤害的就是属于学校的主要过错;又例如学生在进行踢足球时,不小心绊倒而造成的跌伤就属于意外事故。只要是在老师的安排下的体育课活动或者是学校安排的体育活动所发生的身体伤害事故就属于体育教学事故。
2.小学体育教学事故造成的原因
2.1 对学生的管理存在问题。体育的课堂纪律与常规管理是老师维持教学活动的手段之一,也是让学生积极参加运动和配合老师的手段,并且还能够有效的防止学生的违纪行为。调整好班级纪律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专心的进行学习,并且参与体育运动;学生的违规不仅降低学习的效率,还是造成体育教学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出现体育教学事故有可能是体育老师的常规管理不到位,或者是W生的纪律性比较差。
2.2 忽略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小学学生处于一个发育不完全的阶段,并且目前的小学生的健康问题不容乐观,比如有由于营养过剩而产生的"肥胖",或者是身体素质极差,不爱锻炼等,很多学生在操场上跑两圈就会累的不行。这样的体质在体育课堂活动中最容易引起以外事故。
2.3 场地设备与活动环境的管理存在问题。学校的一些老旧的器材和场地都成为了教学事故的隐患,比如破旧的操场、学生破坏的器材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由于体育管理者的不严谨和学校的重"文"轻"体"的状态,使得学校老师和领导更加的不重视体育的发展,对体育课的随意安排,并且没有对安全进行考虑。
3.预防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策略
3.1 深入了解学生,建立学生健康档案。老师应该要尽力的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身体状况和特别的体质问题。学校应该对学生的体质进行定期的检测,比如没半年进行体育的项目检测,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的检测,然后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并且对于这些健康档案应该定期的告知家长,与家长常联系进行配合管理。老师对于学生的体质情况应该特别的关注,特别是由特殊情况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照,另外,老师也应该对学生的"新情况"进行如实的了解,并且及时的采取措施工作。
3.2 加强体育卫生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应该定期、有效的对学生的体育卫生教育和卫生原则进行宣传,并且要制定一些可行的准则,不仅要他们明白教育的内容,还要让学生如实的去做到。要告知学生逐一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任何的不良反应应该及时的报告老师;在进行活动之前,要做好充足的体育准备或者是整理活动;对运动的伤害要能够有效的预防,并且指导相应的运动项目的保护方法。其次,老师也应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并且每节体育课上课前都应该进行提醒。在纪律上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听老师的指挥。
3.3 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很多的意外事故都是由于准备不充分导致运动受伤,比如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进行运动前的拉伸等准备动作,直接去跑800米,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肌肉损伤或者是出现跌倒的情况。因此做好准备活动时预防事故的关键措施。在运动前,老师应该带学生进行准备活动,根据所要运动的项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使得学生的全是肌肉、关节等都得到充分的活动,特别是对于体质较弱的学生。老师对活动准备应该进行特别的重视,认真的组织,以免在运动中存在安全的隐患。
3.4 提高专业水平,规范教学方法。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如果一个老师对于一个运动的项目的讲解都不清不清,示范的动作也不规范,这也是体育事故发生的原因。特别是不遵守教学程序的,或者是不亲自做示范就让学生进行练习的就非常容易引起教学问题。因此,作为体育老师,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示范清晰、讲解明白,帮助有利等要求,并且老师应该不断的去提升自己,代领学生更好地运动。
总之,通过对本文的探讨,我们知道在小学体育事故的预防上应该得到重视,并且通过对造成小学体育教学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很容易就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补救,并且能够显著的减少不安全事件,最大限度额保障体育教育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孙林凤.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瓶颈的研究和对策[J].才智.2012年09期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单亲家庭问题孩子;教育方法与途径
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与乡村相互交融的地带,这一特殊地区单亲家庭孩子数量不断上升。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由于突然遭受家庭变故,心灵受到了很大的伤害。由于父母的忽略,孩子的行为习惯得不到正确的培养,这就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初级中学,其中我所任课的一个班级就有九个单亲家庭孩子,教育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为了教育好这些孩子,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必须了解单亲家庭对子女身心发展的影响,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探究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单亲家庭对子女身心的影响
单亲家庭的话题是沉重的,单亲家庭受影响最大的是孩子。单亲家长很少能像家庭健全时那样关心子女的生活质量、学习状况、思想动态和行为习惯,即使孩子出现了问题,也不可能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及时予以纠正。有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则是自顾不暇。笔者经过深入了解和细心观察,并参阅一些相关的书籍,了解到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存在着如下几方面问题:
1.不大合群,性情孤僻。心理学认为,人格异常的形成与恶劣环境有关,家庭不健全往往是其子女性格畸形发展的温床。他们很害怕与人交往,害怕别人瞧不起他、嘲笑他。所以,单亲家庭的学生,大多游离于集体之外,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也不喜欢与同学交往,逐渐变得性情孤僻,冷漠。
2.意志薄弱,消沉厌学。单亲家庭的孩子,再没有了温馨的家庭,原先惬意舒适的生活也随之改变。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在父母面前甜蜜地撒娇,幸福的生活没有了,美好的憧憬消失了。这种消沉低迷的情绪使他们变得迷惘和不知所措。进而产生厌学、逃学,毫无朝气,暮气沉沉。
3.叛逆不羁,以自我为中心。家庭的破裂,导致他们心中几乎没有了亲情、没有了信任。他们不接受批评,有典型的逆反心理。他们在扭曲了的心理支配下,为所欲为,以此来发泄愤恨不平的心情。如骆同学,他是一个很典型的单亲孩子,上课时故意发出怪叫声扰乱课堂纪律,常常睡觉,作业不做,撕烂教科书。不做值日,乱丢垃圾。学校段考时骗家长说放几天假,自己赶集去了。还常常拿同学的钱,有一次还偷窃小卖部二十包鸡腿……
综上所述,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育、感化、挽救他们的艰巨的任务。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学校教育对策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成长档案袋,关注其成长的足迹。当学生一步入初中学校的大门,学校应及时调查了解单亲学生的人数,建立其成长档案袋。老师要想办法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思想和学习动态,用耐心、爱心、恒心教育他们,使其初中阶段健康地成长。注意观察他们的言行,及时解开他们的思想疙瘩。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某些普通小事会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微妙变化。教师要多注意这些孩子的言行,若发现有异常的苗头,要及时跟他们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处理的就及时疏导处理,不能一下子解决的事情,先进行多方面的调查,找出问题的所在,再对症下药,同时加强孩子的心理矫正和学习辅导。
2.双管齐下,极力争取家长与学校的配合。本地由于政府开发新城区,征收了学校周围村庄大量的田地,一些家庭日子宽裕起来,不大重视孩子的教育。再就是本地是旅游胜地,很多家庭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职业,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对孩子的教育抱无所谓的态度。部分人的观念是孩子在学校读书,不指望他学得多好,反正将来找碗饭吃也不难。家里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这些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纪律可想而知。所以学校必须与家长沟通好,孩子在学校读书,首先要学会做人,其次是学会学习。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都不能缺席,必须履行好教育的职责,不能扔给学校不管或父母间互相推诿。
3.爱心抚慰,严格教育。父母之爱的缺失,使这些孩子过早地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每位教师应用爱心去抚慰他们受伤的幼小心灵,像父母一样关心这些孩子,如发现他们情绪不稳定时及时谈心,生病时热情地嘘寒问暖。若发现其沉迷于游戏机、网吧、武侠小说中应及时提醒,多方面启迪,并安排一些有良好兴趣且人际关系较好的同学与之同桌或者参加集体活动。对于一些违纪行为,应在课堂或课下及时批评,一旦改正,及时表扬。
4.要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和责任感。教育孩子正视逆境,敢于同命运挑战,做到自强自立,勇往直前,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多表扬和鼓励。在家里要体贴长辈,生活自理,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在学校里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每位教师必须抱着对教育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应认真全面地掌握这些孩子心理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走出青春的阴影,接受社会的阳光和雨露。
5.激励孩子树立起信心。单家庭的孩子,情绪消沉、低落,失去信心。教师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励志故事,如张海迪身残志坚的故事,高位截瘫仍然笔耕不辍;美国作家海伦凯勒一出生就遭遇不幸,却不懈努力,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他们身边同类学生的事迹等等。通过经历对比,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不幸与别人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从而消除心理困惑,重新树立起生活、学习的信心。
6、对单亲问题孩子,只表扬鼓励,不随便批评,不讥笑讽刺,教师或班主任经常注意寻找单亲家庭问题孩子的闪光点大加赞扬和鼓励,使他(她)知道老师看得起自己而愿意和老师交朋友,说实话给老师。老师就可以针对性的教育。
什么是教学引导?所谓的教学引导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引导幼儿接受认知事物,促进幼儿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感知事物,从小培养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的教学过程。
教学引导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由于幼儿时期的小孩一般有好动型、孤僻型和文静型三种类型,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幼儿能快速认知事物,必须在课堂中进行教学引导,让小孩在接受认知事物后才发觉自己已经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我觉得一堂生动的课,要求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时,具有化繁就易,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的教学能力。法国的教育家爱尔维修曾经说过“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这种教学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教学引导,教学引导好比是渡河的桥梁,又仿佛像夜航的航海者前面的明灯,指导你航行的正确方向,避免少走弯路。
好的教学引导实际上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第斯多惠也说过:“凡是能够引起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主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而我觉得教学引导就像教师的教鞭,教鞭一动能调动小孩的注意力,以便调动小孩的学习兴趣和爱好。特别是自控能力差的幼儿更要讲究教学引导。
教学引导不仅是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家庭教育的必然趋势。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培尔说过的一句话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那就是:“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由此,我觉得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父母是小孩的启蒙老师,如今多为独生子女,作为家长更多的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许因为工作忙的原因,忽视了对小孩早期教育,或者只注重对小孩的智力开发,而忽视对小孩品格的教育。这些都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而教学引导就是要解决这些矛盾。
如何进行教学引导呢?用苏联克鲁普斯卡娅的话说就是:“用通俗方法来传授知识,从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地方讲解,注意最主要的,把次要的和最主要的区别开来,一切都说得具体,并且以实例来证明,这是一种巨大的艺术。”
我觉得教学引导就是教师在幼教时,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集中小孩的注意力,在教学时可以编成顺口溜,便于小孩记忆。如在教‘1’时,除了“1”像铅笔细又长,“2”像鸭子水中游……等外,还可用老师的言传身教进行教学构思。总之在教学时我要让小孩感到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并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从而加深小孩的印象并有助于记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等等进行教学引导。
教学引导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小孩的智力,从家庭的生活习惯潜移默化中自觉与不自觉找到学习的乐趣。我在家里经常使用计算器,小孩在玩计算器时,我打开音量,小孩按一个数字,计算器就发出读数的声音,这时通过一些教学引导,不到2岁半的小孩就能数两位数,同时我在启发小孩读万以内的数,不知不觉中小孩在家里喜欢“玩”计算器。这样的教学引导我只不过花了总共不到3小时的时间。可见教学引导得好就不仅能提高小孩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学引导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小孩的个性,进行品格教育。品格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小孩今后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良好的幼儿教育,不仅体现在幼儿学校的教育,也体现在家庭父母的教育。而良好的幼儿教育的形成更离不开良好的教学引导,好的教学引导是一个去伪存真、由繁就简、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过程。
去伪存真的教学引导就是在给小孩接受教育时,传授者要以身作则,以真、善、美为荣,从小给小孩灌输这种思想,树立良好的品德思想。
由繁就简的教学引导就是在教育时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使教学过程清晰,把握住知识的内涵和精华所在,这样小孩学习起来就感到轻松愉快,有利于小孩的健康成长。
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引导就是作为教授者要把抽象的事理,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尽可能地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避免纸上谈兵。
在教学时,我大胆进行教学创新,用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引导,使枯燥的教学理论得以升华。在教学实践中,要摈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多采取引导的方式,给予小孩更多的思维空间。
教学引导要能不断的促进幼儿成长,我认为作为老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把幼儿教育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就能感受到教学的乐趣。教学引导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只要符合幼儿心理特征、个性差异达到教学目的教学引导都可以拿来运用,如鲁迅所说的要学会“拿来主义”。良好的教学引导方法是从什么地方得来呢?
一方面,自己从长期地教学实践中积累得来;另一方面,从别人丰富的教学经验中取其精华,也就是进行教学相长。
我认为良好的教学引导会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地成长,良好的教学引导犹如一把利剑能激发小孩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思维,也能培养小孩良好的个性和品德。教学引导实际上给予小孩是更多的是关心和鼓励,如果说小孩是朵花,那么老师就如浇花的使者,日夜盼望花朵开放得更灿烂。
良好的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要想有良好的教育方法,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引导。而教学引导不仅是一个师生配合的过程,也是一个家校联合的工程,更是一个家、校、社会为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共同负起责任的工程。由此,我感到教学引导能促进幼儿成长,有这样的教育未来的祖国明天一定更富强、更繁荣。
参考文献:
[1]张曝光.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J].学前教育2003(3)
[2]唐雪梅.科学教育中现存问题及对策[J].早期教育2003(5)
由此,我想到了陶行知先生。1944年底,他发表在《大公报》的《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强调,要真诚的、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去发现小孩子的创造力,认识小孩子的创造力,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和嘴(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而首先要为小孩子争取时间的解放。因此,要对小孩子的创造力给予适当的培养,而最能发挥创造力的条件是民主,要让小孩子在民主的生活中学民主。
1915年秋,陶行知先生留美时,学习接受过杜威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上学”的观点。后来,他认识到这种主张实质上是“鸟笼式”的教育,因此,他将其翻了半个筋斗,改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里所谓“生活即教育”的内涵,指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生活就是教育,是供人生需要的教育。这样就拓展了教育的视野,丰富了教育的内涵。
1917年秋,陶行知先生返国后,目睹国内教育只重教授,于是力倡“教学生学”、“教学合一”,随后又以“做”为中心,“做”既是“教”又是“学”,“教师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教学做合一”作为生活教育的方法论,陶行知先生在《劳力上劳心》、《行是知之始》、《从教人者教己》、《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下的教科书》等篇章中的深刻的、系统化的论述,从根本上与传统教育区分开来。其中教学方法具体化上蕴含着“少教多学”的许多合理元素。
1939年7月,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该校的教育纲要草案表明,育才学校办的是“知情意合一的教育”,是“智仁勇合一的教育”,同时把“儿童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清楚地表现自己的思想”视为教育上的一项基本建设。这明确了育才学校的性质与相关内容。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教与学关系上的合乎规律的转换,各种形式的参合互用,以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新型“共学”关系,对于“少教多学”内涵的深入把握和全面实施也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以三位小男孩的成长为题,记录他们在学校内外的生活,剧情构思巧妙,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又引人深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孩不笨观后心得感想初中范文,感谢您的欣赏。
小孩不笨观后心得感想初中范文1看完《小孩不笨》之后,心里颇有感触。感触之余,我想起了现代的家庭教育问题。
父母都认为,只要按照他们安排去做,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在小考、中考、高考中都能取得胜利,成为值得他们骄傲的“天才”,他们的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其实,父母们有反思过吗?这种所谓的“天才培养模式”到底是不是成功的家庭教育呢?
在《小孩不笨》这一影片中,我们都能很清楚地看到,父母一味要求孩子的高成绩,最后导致了成才被学校退学,学谦成了学校触犯校规的学生,这难道与家庭教育脱得了关系?
父母认为只有高成绩的孩子才算好孩子,只有高成绩的孩子将来才能有出息。因此,他们不允许孩子发展其他与学习无关的爱好。在影片中,杰利作为演讲的主角,却邀请不了父母来听讲座,因为他的父母认为这是很不正经的事;在父亲节时,学谦用平时省下来的零钱去买了一刮须刀给父亲,却遭来了母亲的挨骂,不好好学习整天只知道乱花钱,成才因为华文考不好,被父亲知道却招来了一身痛打……久而久之,小孩不再敢把自己那些与学习无关的想法告诉父母,代沟逐渐扩大以到那种无法沟通的地步。然而,父母还过份自信,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这一切都是对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鞭打教育似乎成了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小孩不笨》中经常看到成才被父亲拳打脚踢,学谦时常被母亲指着鼻子骂。在现代生活中,更有狼爸虎妈的鲜明例子。()试问,在打骂中成长的孩子,他们有何快乐可言?父母的暴力在他们的童年留下的阴影,是一所北大就能抹去的吗?
在《小孩不笨》的结局里,学谦的妈妈辞去了总编的职位,理由是要回家管教孩子,因为她意识到,她要时间去了解孩子,从中摸索出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我们从一出生就是个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一个大写的人,而不是一台只会为成绩而学习考试的机器,童年时期的孩子是充满活力与想象力的,父母应该按孩子的兴趣,由孩子自由发展,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和思想,让孩子拥有享受快乐人生的权利。
然而,这里所说的“自由”发展,是“相对自由”,并不是父母可以纵任孩子一切习惯发展,甚至是坏习惯也不加管教,如果一切任由孩子顺从孩子,那只是溺爱孩子,如果说狼爸虎妈教是一个极端,则这种溺爱式的教育则是另一个极端。李天一被判了__年则是溺爱教育的恶果。
因此,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尊重孩子的个性,在管教的同时,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父母应该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导人,而不是压迫孩子发展的压迫者,努力让孩子快乐成长。
小孩不笨观后心得感想初中范文2“小孩不笨”,这四个字听起来很新颖。
我是怀着一种期待的心情看完这部电一影的。
故事情节很紧凑,催人泪下。
电一影讲述了三个孩子由好变坏,由坏变好的几个经典场景。反映了信息社会,许多家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父母忙工作,忙赚钱,缺少同孩子沟通一交一流。
即使是有限的几次一交一流,也不过是:父母说,孩子听,照着做。在大人们看来,这样就算是沟通、教育了。
看小孩杰利的演出,父母认为是无聊之举……
哥哥杰利博客写得好,父母也认为是没用的折腾……
学谦体育好,喜欢拳击,却遭到父亲的暴打……
……凡此种种,代沟越来越深,越来越宽,差点就酿成了悲剧。好在剧中父母老师觉醒很快,才皆大欢喜,以令人振奋的喜剧结局。
由电一影的目光看现实,我觉得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
在我的同学中,有很多人真的很了不起,有很多的优点,但就是被家长老师忽略了。大人的观点很唯一,也很统一,就是一个答案:读书读得棒才是真的棒,其余的都是假的,不值一提。
为此,家长心甘情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给孩子补一习一,而从来不会问孩子愿不愿意。很多时候是事与愿违,有的甚至适得其反,把孩子对学一习一仅存的最后一丝兴趣,也给磨灭了,还 有什么成绩可言?
另外,孩子由好变坏,也有父母自身的原因。
父母该反省:有同孩子进行心理沟通的经历吗?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处理一些问题吗?是不是经常同小孩做沟通,是不是不断的改进一交一流的方式,以求更好的效果?
我坚信成才父亲的那句话:“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是的,童心生来就很纯洁,可塑一性一也很强。由于父母的忽略,会慢慢变迟钝,甚至麻木。这时的“家”已经不再是家,而只是睡觉的房子了。
最后我想说:不管工作有多忙,为人父母,请多一抽一点时间陪陪孩子吧。他们缺少那份一爱一,那份沉甸甸的一爱一!
小孩不笨观后心得感想初中范文3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不学,儿之错。”是啊!教育好孩子就和我们的生命一样的重要,怎样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呢?与其说孩子是一张白纸,不如说孩子是一本书,是一本难以读懂的书,只有我们作为父母的用心去解读,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慢慢地摸索、研究和教育,我们才会品味出书中奥妙和乐趣。
“天底下没有教不会的小孩,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小孩不笨2》电影里的这句话说得非常好。众多父母沉没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迫思想上,他们一味地认为,我们如此艰辛拼命地赚钱,作为孩子就应该听从父母的,除了读书还是读书,从来都不会打开孩子的心扉,他们的心声难得以向父母倾诉,往往正当想表诉时,三言两语就打断。代沟就这样不知不觉形成。影片中的汤姆就是个例子,叛逆之心越来越强,一发不可收拾。父母对他失望,孰不知他对父母失望更甚。导致与一些社会小混交上朋友,不仅被别人利用骗去偷东西,还被勒索,不得不去抢一个老奶奶的项链,后来良心发现赶紧将项链送还,眼看就要被送去警察局,汤姆父母情急之下当着众人的面下跪求情,真乃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最终善良的老奶奶给了汤姆一个重新改正的机会。汤姆的父母发现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错了,能及时纠正、改变,特别是对汤姆和杰瑞越来越重视,并用真诚的善意与他们交朋友,还去观看了杰瑞的演出,给予杰瑞赞赏、鼓励,让杰瑞体验到进步的快乐。
《小孩不笨2》透过杰瑞和汤姆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转换角色的重要性,孩子们不单是需要关怀和爱心,他们也期待父母亲给予他们赏识和肯定。作为父母,遇到问题,我们要多做换位思考,自我反悟过错的原因。我们不要做只会一味地谴责孩子,唉声怨气整天都笼罩着他们,认定他们是朽木不可雕;我们更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点,不会扑捉孩子的亮点,与孩子的沟通难以上青天。沟通从心灵开始,与他们搭起一座桥梁,降下身份做他们的朋友,多赏识他们、包容他们,肯定他们。当你亲近了孩子,你会发现,其实孩子的要求并不高,他们所期待的有时只需一句赞扬、一声关怀、一分肯定。当你这样去做了,你更会发现,他们并不象你想象的那样“坏”,不仅如此,有时他们还会给你莫大的惊喜。
“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把钥匙。”影片中郝老师说的一句经典话语。死板的符老师就是从这句话中悟出道理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法,找到了开启学生心中的钥匙,并成为学生的朋友。我们要好好把握这把钥匙,找对方法,不断完善,轻松开启孩子们纯洁的心房。
小孩不笨观后心得感想初中范文4小孩不笨?会吗,要说小孩笨,可没好果子吃,再者说,每个人都有童年,难道每个人都笨了好几年?
《小孩不笨2》虽以此命名,却是围绕着两个家庭的转变呈现了感人至深也发人深思的一部影片,既搞笑又精彩。
据说此片导演是在听完赏识教育的课程后,灵感顿时涌现,拍下了这样好的影片。自然,中间融贯了赏识教育的理念,主线也环绕家庭教育展开。
话说有一户家庭,一家五口,爸妈是典型的上班族,不过薪水倒是挺高,等价的,他们早出晚归,无暇真正地教育孩子,陪孩子。家中有俩小孩,一个念初中,一个上小学。大的沾染恶习,小的闹剧连连。就像片中,小主人公被同学恶作剧,与一位女生亲嘴,睡在了一起。第二天,恶作剧的一群小孩告诉他女生怀孕了,小主人公涉世未深,信以为真,担惊受怕。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吃一种水果会堕胎,便买了六七袋逼着女生吃下,结果,女生吃坏了肚子,去看医生。小主人公还问医生:“孩子怎么样了?”真实叫人笑破肚子。
照理来说,这么天真的孩子自然乖巧。可他竟会偷钱,为什么?原来,他过几个星期要演出,希望父母来观看。结果留便条给父母,多次交涉都以失败告终。于是决定用五百元买爸爸的一小时……
终于倾尽能力凑到了五百元,含有偷来的,却因为哥哥闯下了大祸借给了哥哥。
一系列家庭教育的疏忽酿下的祸。终于在后来,父母意识到了严重的现态,妈妈辞了职来管教孩子,但步入深渊的儿子无力自拔。真正感化他的是他为了凑钱偷了一位老婆婆的项链,被群众追打。父亲通过可视电话发现后,毅然放弃升迁的机会和10%的股份,去救儿子。父亲与老婆婆好说歹说,最后跪了下去,打动了老婆婆,也让儿子改邪归正。最后获得圆满结局。
我的感想有许多,有一点是我认为这种家庭状况,孩子与其顾自兴叹,不如拼搏努力一番好,为此向父母软磨硬泡也好呀!
其他的,还是父母的教育了,再忙不能忘了孩子,教好孩子才是最宝贵的财富。炒任何一支股票都不如孩子这支股有潜力,这支股你肯炒,就永远是黑马!
小孩不笨观后心得感想初中范文520__年3月6日我们全校老师在电教室一起观看了小孩不笨的影片,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即时看完,剩下的内容各自找时间观看,现在我终于把小孩不笨看完了,看后真得有很大的感触,故事的内容丰富、精彩,每一个故事都打动人心,让人看了有时捧腹大笑,有时情不自禁地留下眼泪,这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如果可以让学生与家长一齐观看就更好了,我相信看了这部影片后学生和家长们一定会收获不少。
想起影片中的每一个情节,都让我非常深刻,难忘。影片中讲到的父母不懂得好何教育自已的子女,有些父母的教育方法用得不当,往往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就如第一部讲到国彬这个小朋友的故事,从小国彬就是很爱画画,但是她的母亲就觉得他画画没有用,不准他画画,每天都逼着他学习,而且学得不好父母又打又骂,这样不但埋没了孩子画画的天份,而且也打击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没有兴趣当然就学不好,但是也不能全怪父母,因为天底下哪一个父母不想自已的孩子成长呢?只是有些时候他们用的方法不当。只有掌握好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地教育孩子,找到适合孩子学习的学习方法,才能教育好孩子。
诸位先生!今天我要讲的就是:“怎样做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想一个理想的教师,至少要有三个条件:
一要有健全的身体:一个理想的教师,体格要健全。怎样立,怎样走,小孩子看了你,都会模仿你的姿势,所以教师的立与走,都要做小孩子的榜样,不但在教室如此,就是平常也当这样。身体的健康与否,会影响到情绪的优劣,一个人有了好的身体,才能得到快乐,小孩子常常笑容满面,就是他们的身体好。
美国总统林肯,他面孔很难看,是一个麻脸,但是他的心里却非常愉快,真所谓“诚于中,形于外”。他更有一种和蔼可亲的态度。有一天,一位老太太和一个人说着:“世界上最美丽的男子,要算是林肯了。”因为他不但是仪容格式使人赞美,并且表现出各种美的态度来,使人对他发生好感,所以一个人不一定面容要好看,健康的身体,愉快的心情,和蔼的态度,倒是很重要的条件。
其他,对于教师的发音也非常重要。声音不一定要很高,声音太高了,结果使小孩子的血液时常在激动,并且会过分刺激他们的神经。不但讲的声调要适宜,对于措辞,也该得体,同样一句话,只要你措辞得体,就会动听。
二要有爱护儿童的热肠:做一个教师,一定要能爱护儿童。假定没有爱护儿童的心肠,虽你“满口珍珠”,但结果仍会和儿童格格不入。不过,这倒是不容易做得事,所谓“知易行难”。教师对于儿童,不能有歧视的态度,普通的教师,往往对于清洁的儿童都很喜欢:对于不清洁的儿童,就很厌恶,这是不对的。我们要把孩子都当作我们自己的孩子,要一视同仁,有了这种心肠,小孩就会受到感动,我认为做教师的,这是最重要的条件。儿童心理学方面告诉我们,3岁的小孩就知道爱和恶;同样一个小孩,有的人去抱他,他会哭;有的人去抱他,他会笑,这就是因为各个人爱护小孩的心理不同。冷酷的人,是孤独的;和蔼的人,会有很多的朋友。
我们除了爱护小孩以外,更要认识小孩,因为我们的对象,不是抽象的人,我们对于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性情,以及家庭状况,都要了解清楚。
有一所学校没有体育设备,那校的小孩都很顽皮,他们常做弹豆的把戏,只要有人走过,就要弹他一颗。有一次,一位教育家到他们校里去参观,也遭到小孩子的几颗弹豆,他便去询问校长:“怎么你们的校风这样坏?学生这样顽皮?”校长只是说:“此地小孩,是很顽皮,实在没有办法。”教育家听了,仔细研究了一下,便请校长立刻召集学生,集中在礼堂里向他们讲演。可是这位教育家讲演时,终不提弹豆的事,演讲完毕,校长和教育家都站在门首时,恰巧有一个身材高大的学生,无疑地他是一个顽皮小孩的小组织中的头脑,他走出校门,校长便介绍给教育家。教育家问他道:“我托你做一件事,可以么?”这学生说:“什么事?”教育家道:“你给我预备十副弓箭,明天早晨10点钟,我要到操场上来取的,好不好?”学生道:“很容易,一定办到。”校长因为明天不上课,怕他们不来,便问道:“那么其余的人来不来呢?”学生答道:“那不要紧,包在我身上。”到了第二天早晨,果然都拿着弓箭来了,教育家便教他们射箭的方法,小孩子都非常高兴,天天去练习,不久,把弹豆的习惯,变成射箭的技术了。这就是校长过去不了解儿童的心理,不能相机改变儿童的习性,只是一味去压制,没有给他一个正常发泄的地方。这位教育家了解到这一点,结果把坏的行为转变为好的活动了。
所以教师对于小孩的心理,一定要了解。小孩因发育时期的不同,他们的心理也随之各异,我们一定要用妥善的方法,去适应小孩的心理。
三要有研究的态度:教师没有研究的态度,就难收到良好的成效。教书是一件难事,我们在过去学校中所学的,有许多不一定是相宜的,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拿了书本去教学。我曾参观过一所学校,那所学校正在菜场后面,我便问一位教自然的先生道:“你教自然有什么困难?”他答道:“校中无标本、仪器,觉得非常困难。”我就对他说:“你的标本就在你的前面,你买了鱼来,就可以看见鱼的动作,鱼的沉浮:你买了一只萝卜或几粒豆,你就可以研究它的形态和生长程序;你在这环境里,尽可研究一年四季的东西,不一定按照书本的内容呆板地去教学。”我们做教师的,应当随时随地,留心去观察,尽管不是书本上的材料,我们也要利用它,使它变成教材,何况明明是极好的材料呢!
还有中国幼稚园内用腊膏做手工的,可是腊膏价钱很贵,大多来自外国,其实中国也有很好的东西可以替代。因为不去用脑想,不去用眼看,所以一味去向外国买腊膏。有一次,我看见一个山东的米粉工人,用颜色粉做成各种各样的,卖给小孩子,我便花了5块钱去向他学调粉的方法,学会以后,回去就用米粉仔细研究,照样去做,做起来也很美观;再加些明矾,便不会发酵,可以多放几星期,用这方法做出来的东西和腊膏一样,那么何必一定要花更多的钱去买外国的腊膏呢?这就是因为不能应变,我们应当随时随地睁大眼睛,到处去找材料。
又有一次,我在上海惠罗公司内看见一个盘,盘中像钟一样,有一长针,底下有一短针,都可以动的,这是一个赌具。我看见了这赌具,就利用它做一个九九数盘。本来是一个赌具,现在变为一个很好的教具了。中国麻雀牌是很坏的赌具,也可以变成认字、联句子的教具。所以做一个理想的教师,一定要有研究的态度,眼睛放大,脑筋灵敏,虚心学习,随时应用才是。我记得陶行知先生说:“宇宙的一切,都是教材,有许多教师拿一本死书,把自然的活的教材,都遮没了。我们要把书本抛在旁边,张大眼睛去看看世界。”这样才算是一个理想的教师。
总括以上所说,一个理想的教师,第一要有健全的体格,良好的心境;第二要有爱护小孩的心肠,识识小孩的个性;第三要有研究的态度,要能多方采取新的教材与教法。对于一切,要假定它是错的,然后用证明的方法,找出对的地方,那才是真对。
芭芭拉有两个孩子,在谈到如何给儿童讲性的时候,她讲了一段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
我五岁的儿子贾妮斯问我:“孩子怎样才有的?”我硬着头皮告诉他人们常说的话:“小孩是在他们母亲肚子里长成的。”贾妮斯又问:“那他们怎么到那儿的呢?”
这真叫我难堪,该如何解释呢?我只好说:“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爱得很深,父亲将一粒微小的种子种在母亲的腹中,这粒种子长大后便成了一个婴儿。”贾妮斯懂了,我曾为自己的回答庆幸呢!
几星期后,我看见贾妮斯和他三岁的妹妹在后院,贾妮斯拿一颗草籽在妹妹肚脐上戳。我高声叫道:“你们在干吗?”贾妮斯迷惑不解地望着我说:“我要妹妹有个孩子,这些是我找到的最小种子。”我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看来事情并不象我想象的那样……
和芭芭拉一样,许多父母都感到对孩子进行性知识教育简直无从下手。真的是这样吗?你掌握了与孩子谈这件事的方法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该怎样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谈性。
目前,美国性教育研究会(Sex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research meeting简称SEITUSRM)对婴幼儿到成年前的性启蒙教育又提出了新的方法:即让父母与孩子站在同一层面上,给孩子相应的性启蒙,从而使孩子在意识互动的信息交流中接受教育。SEITUSRM推荐给适龄孩子相应性教育,具体如下:
SEITUSRM步骤1:获取孩子的“性信息”
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取孩子的“性信息”:
1.了解小孩的与性有关的行为、需要、心情和态度。
2.判断孩子是否乐意接受与性有关的问题。
3.选择一种适合与孩子交流的方式。
4.使孩子确信他们的这种成长(性成长)是正常的。
5.预测小孩将来要面对的问题。
SEITUSRM步骤2:不同成长期的性教育
所有的儿童在成为成人之前都要经历一个成长阶段,这个成长阶段包括体力发展——由爬行到走路,智力阶段——由学习词语到组成句子说话,还有性的成长。父母应该根据孩子所处的年龄阶段而采取相应的性教育方法。
0~4岁阶段
性格特征和行为:在这个年龄阶段,小孩子开始探究他们所处的世界,而性也是那个世界的一部分。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喜欢被人抚摸的感觉,并主要通过第一信号(非语言信号)获得与性有关的和识。
对待性的态度:在这个阶段,当遇到与性有关的问题时小孩子很好奇,容易接受并且不觉得害臊。
交流方法:父母的态度和情绪是最好的非语言的表示,因此同小孩交流时不要郑重其事,而要尽量地用比较轻松的语气,让小孩知道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是可以询问的。如果发现小孩玩弄生殖器,不要有过激的反应,因为对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这是很普通的行为,父母应告诉他,人的身体有些部位是不能随便去摸的,也不能让别人摸(尤其是女孩子)。
5~7岁阶段
性格特征和行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开始意识到了性别的不同,并且学习扮演性别的角色。对人身各部位很感兴趣,十分注意与异性的不同之处。大多数的小孩会问一些与他们身体、出生等有关的问题。
对待性的态度:在这一阶段的孩子,往往从其它途径获得了关于性的知识或一些暗示后,开始变得害羞胆怯,越来越少问与性有关的问题。
交流方法:要尽快地回答小孩提出的问题并给予简单易懂的解释,确保父母完全明白小孩的问题,小孩也能听懂父母的回答。5~7岁阶段的孩子往往以自身的质疑为出发点,如:“我从哪儿生出来?”绝大多数权威认为这是开始用易懂的词法解释“生活真象”的理想时机。例如对“我从哪儿生出来”,可以这样回答:“你是从妈妈身体一个特殊部位出来的,别的孩子也都这样。”
8~10岁阶段
性格特征和行为:小孩子在这个阶段会对身体上的一些部位进行“好的”和“坏的”之分。他们很想知道他们的身体上一些器官的功能以及与性的联系,但却害怕讨论“性”。对性以及与性有关的问题非常的敏感。
对待性的态度:在这一阶段,小孩对待性的态度表面上是漠不关心,但事实上,他们对这个问题非常地感兴趣。他们从成年人那里获得了很多非语言的信息而意识到应该避免去谈论这个话题。并且意识到触摸生殖器的感觉很好。
交流方法:试着向孩子解释他们这些身体的部位并不是很脏,并且告诉他们这些部位与其他的部位是一样的。要避免隐讳这些部位和它们的功能。在这个年龄阶段快结束时,要确保他们获得了关于青春期的全部知识。
11~13岁阶段
性格特征和行为:尽管父母亲可以尽量自然而巧妙地解释生活的真象,可是11到13岁的孩子仍会从学校带回一些怪诞的想法和令人惊诧的说法。“秘密部位”成为他们悄悄议论的话题。
对待性的态度:其实,11到13岁的孩子对性开始有了较深度的关注,在他(她)的心灵中有许多朦胧而好奇的性问题。即使孩子对性问题一无所问,你也应该自问其缘由,是他(她)简直无兴趣,还是你一再告诫他(她)此问题理应回避?
交流方法:这个年龄的孩子提出的一些问题,常常把父母亲弄得目瞪口呆。有个11岁的女儿问她母亲怎样“搞”同性恋爱。这位母亲作了最有说服力的回答:“我不知道,亲爱的,那种事我没经验。”这个回答告诉我们,最好的回答往往是最简单的回答。
14~16岁阶段
性格特征和行为:有这个年龄孩子的许多家庭大多处在非常时期。此时,孩子在生理上日臻成熟,成为他们尤为关心的对象。特别是他们开始感受异性的新变化,需要对自己生理上的变化有所准备。
对待性的态度:父母在这个问题上与14~16岁阶段的孩子交流时会遇到他们的各种各样的抵触,特别是年龄越大的孩子。因此,父母最好是对孩子逐步进行性启蒙教育。此时,必须告诉女孩子有关月经的知识,而男孩,要对他们讲和梦遗的问题。
交流方法:孩子提出的有关性问题,这时可以第一次正式向他们解答了,虽然这个年龄的特征是依靠假设来表现事物的。如:“女孩怎样博得男孩喜爱。一当他们找女友时,什么年龄最受青睐?”专家们指出:由于该年龄的孩子看起来有些盲目地在同伴中显示自己,因此他们大多数需要领会父母的信任和期待。特别是怀孕的可能性很现实,少年需知道有关避孕的知识。
SEITUSRM步骤3:关于男孩子
多年来SEITUSRM的研究表明,对待相同年龄的孩子,家长在性教育上所花的时间女孩多于男孩;因为古老的道德准绳形成了这种事实,女孩应该保持“贞洁”,而男孩也许以后能得到“经验”。其实,现实中男孩在求得“经验”上远远不如许多“经验丰富”的女孩,许多家长不仅把这个事实忽视了;而且,有许多父母并未意识到男孩在的“自我表现”上存在严重的无知。所以,在给孩子实施相应的性教育中,父母们一定要帮助男孩子“得到”亲切、敏锐、尊重他人感情和与人为善的品质。简言之,你应该把儿子教育成你想让女儿去认识的那种人。
闻名心理学家潘菽先生盛赞陈鹤琴“确实是一个很真诚的人,一个很淳朴的人,一个热情洋溢的人。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真正热爱儿童,儿童也才能喜欢他。他为什么能对孩子们那样诚心诚意,体贴入微,以致能考虑周到,设想细致呢?那是因为有一颗赤炽的热爱孩子们的心。”
做父母的教育小孩子,应当以“循循善诱”为依归,不应当以力迫威胁为能事。虽引诱和威胁都使得小孩子服从,但小孩子心里的愉快与不愉快则不可以道理计了。
做父母的不应当对小孩子多说“不不”,假如事属可行,就叫他行,事不可行,禁止他行。
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
做父母的不可经常用命令式的语气指挥他们的小孩子。……假如必定要命令小孩子的时候,那末一定要叫小孩子服从的。
别人做好的事情或坏的事情的时候,做父母的应当以辞色表示赞许和不赞许的意思,给小孩子听,给小孩子看。小孩子生来无知无识,善恶是非的种种观念要慢慢儿在后天形成的。……平日做父母的对于善恶是非显出一种态度而小孩子听了看了无形中受着影响的,也是一个方法。
幼稚期(自生至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轻易建造了。
不要骤然命令小孩子停止游戏或停止工作。 ……小孩子不仅喜欢做事的途径,也喜欢得着做事的结果。我们现在遽尔叫他半途中止岂不是剥夺他对于做事成功的快乐,岂不是使他养成一种有始无终的坏习惯吗?
游戏对小孩子有什么好处呢?游戏可以给小孩子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健康。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注重游戏的环境,使小孩子得着充分的运动。
小孩子年纪小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个人的感情去刺激他作事的动机,年纪大的的候,我们须教他明了作事是要顾到公共祸福的。
总起来说,小孩子(1)好游嬉的,(2)好奇的,(3)好群的,(4)好模拟的,(5)喜欢野外生活的,(6)喜欢成功的,(7)喜欢别人赞许他的……我们教小孩子必须先要了解小孩子的心理。若能依据小孩子的心理而施行教育,那教育必有良好效果的。
小孩子在家里,一定要有相当的东西玩,相当的事情做,要晓得不玩不做,不会发展的。
人之爱人须要天天做的,不要我今天爱人,明天就不爱了。尤须在小的时候学习的,小的时候已经有爱人的行为,那末到了成人的时候,自然而然也能够爱人民了。……小孩子今日能爱人,他年就能够爱国了。
做父母的要他们的小孩子将来成为有道德的人物,当小的时候即须教以顾虑他人安宁之道。
养成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易,做父母或做教师的要使小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好习惯未成的时候,不准小孩子有例外的动作。
我们经常看见做父母的偏爱子女,适足以害子女。所以做父母的,假如真正爱子女,就不应当偏爱子女,不应当偏憎子女,须以公平正直的手段对待子女。
做父母的,当小孩了做错了事情的时候,应当重责其事,轻责其人。
一、错误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束缚了儿童创造力的发挥
儿童天生就是创造的天使,他们拥有无穷的创造力。他们的创造力超出了成人的想象,这是几千年的历史所赋予他们的天赋。这种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1]这种创造力是会在生活中体现出来的。陶行知先生举了许多例子证明儿童的身上是存在着创造力的,如他写的一首诗“大孩自动教小孩”就被儿童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我们要真正承认小孩子有创造力,才可以不被成见所蒙蔽。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能力。”[2]但是创造力能否发挥还要看环境的作用。“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3]
陶行知先生认为,那个时代的学前教育中存在诸多压抑和束缚儿童创造力发挥的教育理念和行为。
其一,轻视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陶行知先生认为中国对于小孩子是一直不许动手的,动手要打手心,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他以他朋友的孩子因为动手拆卸金表而遭到父母打的例子来说明,中国的儿童双手是被束缚的。他又举了爱迪生因为玩弄化学药品而遭到学校开除,但是他的母亲却很支持他做实验,最终成长为发明之王的例子。通过这个例子他希望教师能够像爱迪生的母亲那样,让儿童有动手的机会。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劳心上劳力”,正是要求我们要给予孩子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他曾有过“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的陈述,也强调了动手操作对于创造的重要性。
其二,把儿童当做小大人。陶行知先生痛斥了各种错误的儿童观念,如叫儿童穿起长衫端坐在家,称儿童叫“小人”,不准他外出游戏,强迫他一举一动要像成人一样。他认为这些儿童观念都是违背儿童的天性的。儿童具有好动心、模仿心、好奇心、游戏心的天性。教育要适应儿童这些天性。即使在这些天性上,儿童与成人也是不同的。如游戏,成人只是把它当做一种消遣、一种娱乐,但是儿童确是把它当做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儿童是与成人不同的,不要按照成人的标准去教育儿童。儿童期不仅是成人的预备,亦具有它本身的价值。对于个人来说,儿童期既是发展期,也是可塑期。我们应当尊敬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天真浪漫。
其三,儿童教育脱离实际生活。陶行知先生认为,传统的封建主义教育使人脱离实际生活,不关注社会事实,把儿童限制在房间之中,与大自然、大社会相脱离。这样的教育不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而只有让儿童进入自然,进入社会,帮助儿童养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才能促使儿童得到发展。
其四,崇尚静的教育。中国的学校大多是推崇一种静的教育,儿童一般不许随便乱问问题。在这样的教育下,儿童的创造力同样是无从发展的。陶行知指出,问可以增进知识,问是发明和创造的起点。他专门写了一首诗,来阐述这个道理:“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4]不让孩子发问,孩子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孩子的创造力也就缺乏了知识基础。
二、民主与自由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条件
解放儿童创造力是有条件的,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5]我们要创造民主的社会、民主的教育来促进儿童创造力的最大发展。这里的民主不仅是一个政治概念,还是一个教育概念,既要求有一个平等、自由社会,又要求有一个机会均等、容纳多元的民主教育。在这样民主的氛围中,教育才能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社会才允许发挥儿童的创造力。总之,“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6]
民主条件下,大家都是平等自由的。而只有在平等与自由背景下人的发展才没有压制与束缚。所以解放儿童创造力,只有在民主条件下才能够得到实现,也只有在民主条件下,解放的创造力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当前国家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创新型国家的建立首先就需要培养一批创新性的人才,而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儿童与国家的号召,显然不谋而合。因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儿童抓起,从早期教育抓起。只有从小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才有可能让他们成长为创新性人才。所以,对于早期教育无论怎么重视都不过分,只有持续地加大对早期教育的投入,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儿童创造能力的养成,培养创新性人才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够成为可能。
给予自由的同时也是需要有规则的。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儿童,应当严格的地方便须严格,应当放任的地方便须放任。太放任了虽是富于自由,不免溢出范围;太严格了,虽是谨守规则却有些苦干气味,都不是应当有的现象。他还举了美国的伯格罗女士的例子,指出她在教学的时候是“自由中有规则,规则中有自由。学生既有发言机会,又需要有准绳”。[7]教育中要注意照顾到儿童个体自由。但是自由不是理想的,或者是激进的纯个人自由,自由还有团体自由,所以每个人要拥有自由就应该尊重他人的自由。在教育教学中要尊重每个孩子的自由,所以必须把握好个体的自由与集体的自由的关系。在教学中尊重每个孩子的“自由”的同时,也要照顾到“团体自由”,所以教学中应该是自由与规则不可偏废。
三、转变教师观念,培养儿童创造力
基于民主与自由在培养儿童创造力上的重要性,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就要转变教育观念,积极贯彻“六大解放”,创建民主自由的氛围,注重启发教学方法,为幼儿的创造力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育要贯彻“六大解放”
我们要怎样解放儿童创造力的翅膀呢?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至今对于幼儿园教师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创造的教育中进行自我的创造。解放儿童的头脑,就是让儿童自己去思考创造,而不是通过教师把一些外在的思想灌输给儿童,这样培养出来的儿童只懂得被动地接受,而不会主动求取,这种教育模式下根本培养不了儿童的创造能力。解放儿童的双手就是让儿童“从做中学”,而不是仅仅让儿童把手放在身后背好,忽视儿童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去动手操作对于他们能力养成的意义。解放儿童的双眼,就是让儿童自己去观察创造。只有让儿童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去观察、去认识,他们的视野才能够开阔,也才能引起儿童去动手、去创造的兴趣。解放儿童的嘴巴,就是让儿童自己去询问。面对未知的世界,儿童一般都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要给予的就是他们发问的自由,而不要去担心回答不了儿童的问题怎么办,更不要因为儿童一些不切实际的奇思妙想,而去阻止他们发问的自由。只有鼓励他们问,儿童才有可能创造,会问、会发现问题往往是进行创造的前提与基础。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儿童有地方去创造,而不是把他们束缚在狭小的天地里。儿童空间的不解放,不让儿童走进真实的自然与社会环境里,儿童的手、眼、嘴巴、头脑的解放也就受到了极大束缚,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也就无从谈起。解放儿童的时间,让儿童有空余时间去创造。现在的多数儿童被家长、教师安排穿梭于各种兴趣班,几乎没有什么闲暇时间。这种情况下,怎么还能指望儿童能有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呢?所以给予儿童时间,让他们真正去接触自然、社会,自己去动手、去思考、去观察,只有这样创造力的翅膀才能够张开,才能够真正地飞起来。
2.要向小孩学习
在《实施民主教育提纲》中陶行知先生指出,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以下的品质:“(一)虚心;(二)宽容;(三)与学生共甘苦;(四)跟民众学习;(五)跟小孩子学习;(六)消极方面:肃清形式、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8]虽然陶行知先生在这里列出了六条要求,但这六条要求都可以归为一个要求,即要“向小孩学习”。“向小孩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他在《儿童节对全国教师谈话》中说:“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9]
所以教师要注意“向小孩学习”。“向小孩学习”就是深入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需要和能力,根据他们的需要和能力来促进他们的发展。如果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那么首先要了解儿童。因为当你真正“向小孩学习”的时候,必然会要求你放下自己的架子,用虚心、宽容的心态,和孩子一起共同分享学习的悲喜。“向小孩学习”不是说教师要向儿童学习什么知识,而是教师要真正地去了解儿童。这个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虚心请教、宽容不同意见、与学生共同甘苦、肃清师生架子的过程。只有拥有这样的品质,“向小孩学习”才能真正实现。“向小孩学习”实现了师生关系的民主,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要与孩子处在平等的位置。教师通过深入了解孩子,懂得了孩子想法的意义,不再只是根据自己的意见来处理教学,而会注意接纳不同的意见。师生在相互学习与交往之中,才能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3.注重启发的教学方法
陶行知先生深受杜威思想的影响,非常提倡在教育教学中要多采用启发的教学方法。他说“教学方法首重启发,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独立的思想”。[10]所以作为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他发生疑问。同时,启发不仅是答疑解惑,还包括主动给学生创造挑战,让学生去想出各种法子来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启发的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使他们能够自主地去学习,而不是等待着去学习。注重启发也正是陶行知先生一贯所提倡培养“自动”、“自觉”的学习者的主要途径。
尽管陶行知先生已经离开我们数十年了,但是他指出的一些束缚儿童创造发挥的现象仍然存在,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吸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精神,创建民主、自由的教育环境,让幼儿释放自己创造力的翅膀,从小打下幼儿创造力成长的基础。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青年课题“河北省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编号:11041180)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2][3][4][5][6][9]戴自俺,龚思雪.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88,90,88,92,94,94,68.
[7][10]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1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9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