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7 11:27:5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物联网业务模式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同时也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综合性概念,用以阐明从事业务运作的具体方法和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物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越来越有必要。有关物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商业模式的类型上,代表性的研究包括:从服务提供主体和方式角度出发,中国电子商务中心提出了物联网发展的系统集成商主导、运营商提供网络连接、运营商提供数据流量、运营商为客户开发相关服务和运营商提供定制服务五大类商业模式。周晓琼(2010)根据中国移动现有业务发展总结了七种物联网商业模式,即企业投资自建型、企业自建运营型、定位平台型、免费开放型、全租赁佣金型、运营商系统集成型、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合作型、运营商产品库型模式。通过对AT&T、Verizon、韩国SK电讯、中国移动等中外运营商运作商业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张云霞(2010)、陶冶(2010)等总结出通道型、合作型、自营型、定制型等几种类型的物联网商业模式。其中,通道型和合作型模式由于由电信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配合完成,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模式。而自营型和定制型模式,由于受开发、应用成本较高、风险较大的限制,目前实际应用还较少。李卓贤(2011)通过对现有物联网模式的分析总结,认为目前中国物联网的商业模式主要有通道服务、平台运营、应用服务、合作开发推广和产业联盟五种模式,其中前三种模式主要是以运营商为主体,为企业客户或大众开发并提供相关的服务;后两种模式则是从产业链的角度,通过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以及客户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整个产业链上不同利益主体的共赢。针对于物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学者提出了诸多的看法,2011年在无锡举行的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暨博览会上,与会专家就指出,从整体上看物联网思维发展仍处于概念导入和产业链形成的初级阶段,产业的核心技术仍未突破,应用需求层次偏低,商业模式不够清晰,各地在建设上还存在重复投入、无序发展的问题。袁(2011)曾经提出物联网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主要障碍包括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缺乏、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缺失,产业模化应用不足、产业链不完备,商业模式不成熟。丁学君(2011)指出标准体系问题、行业融合问题、商业模式的完善与创新问题和隐私及安全问题是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相关研究还有:温良(2012)认为,中国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有在安全与隐私上存在威胁、缺乏统一完整的技术标准、商业模式不成熟、关键技术亟待突破、能耗及污染比较严重。范鹏飞、王波和黄卫东(2011)指出当前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以下三大问题:一是行业壁垒,行业参与度不够和行业资源开放度不高;二是没有形成产业链,规模化协同化比较少;三是物联网应用网络相对孤立,网络互联缺乏有效控制。总体来说,国内对于物联网发展问题的探究都是基于产业发展的角度,而对于物联网商业模式的选择的研究还不完善,需进一步的探讨。
二、中国物联网产业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在物联网行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真正要迎接物联网时代,还有一段曲折的路要走,物联网的商业模式还有诸多的不适应。
1.规模与成本之间的矛盾。目前,物联网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行业应用缺失,商业模式过于零散化。中国物联网的应用水平还比较低,虽然有了一些基础运用,但是市场需求还是小规模的、低层次的,不能有效地在物联网上、下游各产业链得到广泛的应用,最终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物联网的规模化。随着物联网的不断推广,其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行各业的应用特点和用户需求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物联网不能形规模化,随之而来的后果就是物联网开发、集成、部署和维护的成本较高。而小规模的应用表现不了物联网“物联”的大的意义,也不能形成多方力量共同推动物联网行业健康发展的组织机制,这样无疑是不利于物联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物联网产业化进程中中小型企业占比例较大,实力较强的龙头骨干企业较为缺乏,不利于形成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也不利于企业之间的协作,导致了整个物联网无法形规模效应,成本较高。同时,物联网产业链的构成不够完善,上游企业规模较小,在数量上不能满足物联网市场的需求。而部分中下游产业链发展较为成熟,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这就使得物联网产业不能形成规模经济,也不能形成整合的商业模式,制约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2.商业模式不清晰。现阶段,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而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其商业模式还有很多不稳定、不完备的情况存在,商业模式不清晰已成为制约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由于中国物联网推进速度过快,缺少一个明确统筹规划的发展蓝图,导致现行物联网的发展完全处于自发的状态,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各自为战。整个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没有形成高效、清晰的商业模式,使得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无序且盲目,各方资源共享不足,导致资源严重浪费,研究成本过高,这样非常不利于物联网产业的长足发展。与此同时,物联网产业链结构十分复杂,涉及终端制造商、应用开发商、网络运营商、最终用户等诸多环节,各环节利益分配困难,若缺少清晰的商业模式则难以实现共赢,进而导致商业模式的不可持续。因此,商业模式的不断完善、创新和多元化就成为推进物联网产业永续发展的持久动力。
3.物联网的融资问题成为其商业模式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如果把商业模式简单的说成一种赚钱的方式,那么,物联网的资金来源———融资,就是可以赚钱的基础。近些年来,物联网的融资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像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的其他问题的广泛关注,因为,物联网发展的大部分资金都来自于同一个主体,也就是我们的政府。物联网作为新兴的产业,其爆炸式的发展引起了诸多的争议,过快的发展和需求让人喜忧参半。以此同时,物联网未来发展情况的多变,资金需求数量的庞大以及收益的回收期过长,让物联网行业融资没那么容易。国家成了物联网行业的所有者,形成了物联网行业融资对象单一,融资主体的不活跃,不能充分调动市场在行业发展的作用。(本文来自于《经济研究导刊》杂志。《经济研究导刊》杂志简介详见)
三、改进措施
当今是一个商业模式创新的时代,一个产业能够长期持续的发展,不仅要看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前景,更要看其所采用的突破传统思维的商业发展模式。
1.促进合作与共赢。物联网业务在整个发展链条中,各业务主体在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不尽相同,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就要促进业务各方的充分合作。物联网企业要鼓励价值链中各主体发挥优势作用,减小成本的支出,实现最大程度的增值,提升商业模式系统的集成度和动态平衡,降低业务各方参与的成本,使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收益的增长。只有集各方之力才能够使中国的物联网产业蓬勃发展,才能使物联网真正拥有长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达到共赢。
2.政府支持。政府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导向作用,政府政策方针的制定和实行对新兴企业的发展尤其重要。物联网作为当今社会的新宠,其发展除了需要强大的市场需求和充足的资源配置外,更需要政府对其的扶持、引导和优势平台的提供,这样才会使物联网在市场上拥有竞争力。此外,还要健全物联网产业政策环境。通过宽松的市场准入政策、优惠的税收政策和价格政策,引导国内各种形式的资本向物联网产业倾斜,打破行业壁垒,鼓励跨行业投资,引导民间资本,实现物联网融资的多样性,进而发展更有效的商业模式。
3.技术标准化。物联网产业的标准化是克服物联网产业发展障碍和降低成本的关键。物联网虽然是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性浪潮,但其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应尽快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并加快试点应用。无锡以其信息资源的集聚优势,作为江苏省物联网发展的科技示范基地得到优先、重点支持,成为了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先导城市。无锡物联网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物联网的发展水平,在物联网的科技创新方面更应该起示范作用,要首先攻克技术难题,提高创新水平,更可以建立物联网的产业孵化基地,专门用于物联网的研发和应用,最终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从而降低物联网产业的成本,解决成本与规模之间的矛盾,提高物联网的盈利水平,发展有效的盈利模式,推进商业模式的发展。
4.建立更广泛的合作联盟。针对无锡这样的物联网产业优先发展的代表,如何转变为领跑的新一轮发展的核心优势,还需开创更多的选择。无锡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优势,在江苏的众多优秀的高校中建立更广泛的合作联盟。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为物联网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促进物联网产学研的紧密联系,提高产学研的层次,扩大产学研的规模,打造更大的发展平台。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可以加快物联网的发展创新,推动物联网的全面发展。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物联网技术以及物联网产业架构的介绍,进而对物联网商业模式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探讨未来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可行的商业模式。
关键词:物联网 技术 商业模式
物联网介绍
(一)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的概念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在其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正式提出。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通过识别技术、传感技术等先进信息手段的应用,能使各种实物通过互联网进行主动信息交换,因此物联网的核心基础依旧是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不过是将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通讯连接扩展到了物品和物品之间的沟通连接,从而实现物品和物品的信息交换和通讯。
(二)物联网的运行原理
简单地说,物联网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三个步骤:首先是需要对物体进行属性标识,物体的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而动态属性则通过传感器进行实时探测;其次是通过识别设备对物体属性进行读取,并将读取到的信息转换为适合物联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最后将数据信息传输到远程的信息处理中心,由信息处理中心对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处理和控制,从而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通信。
(三)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由于新技术带来的产业投资机会,各国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正着手开展物联网相关新技术的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物联网发展成为2010年我国信息产业确定三大发展目标之一。
物联网产业介绍
(一)物联网产业架构
物联网的架构即指物联网的基本构成,从下到上主要分为感知层、网络/接入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感”是指感官和感觉,利用信息技术延伸人体的感觉器官,对物理世界进行全面的洞察。“知”是指知晓和智慧,掌握物理世界的状态和变化,进行智能的分析和处理及有效的反馈和控制感知通过相关设备进行智能、协同、嵌入式标识和互动。
网络/接入层的特点为融合接入,信息存储。网络/接入层是整个电信网络的神经末梢,直接延伸到多种层次的电信用户。受到用户消费、对带宽的需求和运营接入网络资源等条件的影响,不同的接入技术各有其应用的范围和定位,因此接入技术的多元化将在长时期内存在,并将进一步发展。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多种接入技术并存的局面将会长期存在。
应用层是物联网架构的最高层,其特点主要为数据挖掘及计算决策。在这一层,各种终端管理设备通过提供不同的通用服务平台,把物联网的感知具体化,进而应用到具体的领域。
(二)物联网产业链
物联网的产业链,是以物联网的架构和无线通信网的发展为基础,以应用解决方案为核心,以传感感知、传输通信、运算处理为关键环节的集成创新价值链。因此,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也遵循从技术端到应用端的规律,不断推进。在产业发展或者项目规划被制定出以后,紧接着就是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相关技术的开发,应用方案的解决,应用实践和反馈,而最终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因此,物联网产业链从相关技术的研发开始,首先开展先进传感器、核心控制芯片、短距离无线通信、组网和协同处理、系统集成和开放性平台、运算处理等技术和设备的研发。然后通过应用服务方案解决机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物联网网络功能的整合、设计,实现技术、设备与生活实践中物与物的全方位智能对接。
(三)物联网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构建
根据我国政府制定的规划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规律,可将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技术进展分为基础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运行期等四个阶段。在物联网产业技术发展的基础期,大概在2012年之前,主要发展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将实现单个物体间互联,产业发展为低功耗、低成本阶段。在标准化方面,将主要研究RFID安全及隐私标准;确定无线频带;分布式控制处理协议的开发。产业化应用方面,RFID在物流、零售、医药产业等具体行业的应用;建立不同系统间交互的框架(协议和频率)。开发更小、更廉价的标签、传感器、主动系统;智能多波段射频天线;高频标签;小型化、嵌入式读取终端等电子器件。同时,降低能源消耗,研发低功耗芯片组,超薄电池,电源优化系统并实现能源管理。在技术发展的成长期,约在2012-2017年,将实现物与物之间联网和无所不在的标签和传感器网络,在标准化方面,针对特定的产业进行标准化制定和设计,比如在交互式协议、交互频率、电源和容错协议等方面进行统一。产业化应用方面,集中于界面间的互操作性、分布式控制及分布式数据库的研究;增强特定融合网络;恶劣环境下应用。此阶段的设备器件以提高信息容量、感知能力;拓展标签、读取设备、高频传输速度;片上集成射频;与其他材料的整合为目标。同时在功耗上,要改善能量管理;提高电池性能;能量捕获(储能、光伏);印刷电池;超低功耗芯片组。在技术发展的成熟期,约在2017-2020年,将实现半智能化到智能化的过渡;标签、物件可随时随地执行指令。在标准化方面,制定网络交互标准;智能器件间系统相容标准。产业化应用方面,企业主要进行分布式代码执行;全球化应用;自适应系统;分布式存储、分布式处理。器件设备实现超高速传输,运用新材料,具有执行能力、智能、自主、协同标签的功能。在功耗上,实现可再生能源,多种能量来源;能量捕(生物、化学、电磁感应);恶劣环境下发电和能量循环利用。在技术发展的运行期,约在2020年后,此时物联网技术将实现全智能化。以智能响应行为标准,保证健康安全。在产业化应用方面,实现人、物、服务网络的融合;产业整合;异质系统间实现实时兼容互通。
物联网商业模式分析及发展建议
(一)商业模式的概念
商业模式是一个比较新的名词。尽管它第一次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但直到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使用和传播。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它描述了公司所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公司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等用以实现(创造、推销和交付)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盈利收入的要素。
(二)物联网的目标客户
原则上凡是存在指挥调度、协同管理等需求的政府部门、商业企业和个人用户都是物联网的潜在客户。物联网不仅要实现人对人、人对物、物对人的信息自动化,还要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信息自动化。对于物联网的目标客户,面向人群的客户群可划分为个人、集团和家庭三个市场,在面向非人群的客户群中出现了物,即动物、器物,所以有面向人的客户群的营销服务,还有面向非人的即面向物的客户群的营销服务。当然,面向物的客户群是不能和相关的人的客户群割裂开来营销服务的,而是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行业应用的角度来看,目前针对网络化生产的行业和单位是物联网的大买家。物联网应用具有较大的时空维度变化、巨量的数据交互需求的特征,一旦实现可行的经济的信息化,则管理水平、生产效率有划时代的变革性。
虽然上述的客户群很多,面很广,但在物联网业务发展推广初期,仍需选择好首先可切入的目标市场,选择正确的目标客户。初期,影响力大、可引起社会效应与示范效应的行业应用应该是首选政府、电力、交通等,特别是政府规划的大工程、大项目、示范工程、示范项目,应该是物联网产品介入市场的机会。物联网产品或业务运营的企业应该迅速选择目标客户进行市场定位,采用差别化的市场经营对策,加强服务,就一定能够提高市场竞争力,在物联网领域脱颖而出,并带动物联网领域的突破性成长。
(三)现有物联网商业模式分析
国内外主要的商业模式基本集中为四种方式:通道型、合作型、自营型、定制型。通道型只是单纯提供网络连接服务;合作型是运营商在一些应用领域挑选系统集成商的合作伙伴,由系统集成商开发业务和进行售后服务,电信运营商负责检验业务在网络上的运行情况,并且代表系统集成商进行业务推广以及计费收费;自营型是运营商自行开发业务,直接提供给客户的方式;定制型运营商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特殊制定M2M业务。从运营的角度看,目前物联网主要有移动运营商主导运营和系统集成服务商主导运营两种商业模式。移动运营商主导运营的主要模式包括通道型与自营型两种,系统集成服务商主导运营的主要模式包括合作型与定制型两种。
(四)物联网商业模式发展建议
在业内人士看来,电信运营商或将在其中扮演起推动龙头的作用。纵观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其物联网应用尚在起步阶段,目前以M2M、RFID等为主,M2M多应用于远程测量、环境监控等方面,RFID在移动支付、物品追溯和企业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应用较多,智能电网、医疗健康、汽车通信等服务也已开始探索。物联网的应用也从小环境开始面向大环境,原有的商业模式需要更新升级来适应规模化、快速化、跨领域化的应用,而更关键的是要真正建立一个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这才是推动物联网能够长远有效发展的核心动力。要实现多方共赢,就必须让物联网真正成为一种商业的驱动力,而不是一种行政的强制力,让产业链内所有参与物联网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能从中获益,获取相应的商业回报,才能够使物联网得以持续快速地发展。
纵观国外电信运营商与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在物联网领域的商业模式发现,由中国电信运营商主导的物联网产业可能存在四种商业模式:间接提供网络连接;直接提供网络连接;合作开发,独立推广;独立开发,独立推广。
目前在中国,中国移动率先进入物联网领域开展业务,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也随之切入物联网市场。三家移动运营商如何突破同质竞争,在物联网领域各领,除运营商本身开发的产品、选择切入的目标市场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商业模式是否恰当。笔者认为,几家运营商在同时推广物联网产品时,需整合优势资源,开发差异化产品,实行差异化运营。不论哪家运营商推广物联网应用与产品,在不同的物联网产品生命周期里,都可有侧重地选择产品模式与商业模式。
在基础期,产品形态初具但不成熟,物联网产业厂家涉及少,客户对产品有感知但预期不高,在这个阶段,对于运营商来讲,切入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获取利润,树立品牌效应与良好的口碑是主要目的。在基础期可采用两种主要的商业模式:提供数据通道;合作开发,独立推广。
经过基础期的培育,物联网产品进入快速成长期,此阶段产品知名度扩大,接受度提高,产品可进入规模推广时期。故在成长期可采用两种主要的商业模式:独立运营标准化产品;合作开发,独立推广。
在成熟期,由于市场稳定,产品发展已达到一定规模,但物联网业务范围非常广,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业务往往不能满足客户需求,这就需要运营商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而特殊定制物联网业务。在这个阶段,电信运营商可以在成长期的商业模式策略基础上,采用定制型服务,但仍需专业集成商的介入。运营商为客户量身定制业务,不仅可以提高ARPU值,还可以提高客户黏性,可以提升运营商的产品能力。但此类业务不会成为运营商运营物联网的主流模式。
综上,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有着行政与商业双重使命,它的实现将是一个涉及信息技术、社会观念、管理体系、应用模式等多方协调、合作及观念转变的过程,将是一个由点突破,逐步推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在政府的引导下,在运营商的主导下,建立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激发参与者各方的参与热情,使参与各方均有收益,物联网才能够真正拥有长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物联网10年内开始从概念走向大众.北京商报,2009-11-4
2.RFID市场起飞待何时 发展瓶颈有待突破.中国消费网,2009-6-12
3.物联网掘金潮:前夜突围 大幅应用还需时日.中国经营报,2009-9-26
4.物联网仍在寻找商业模式.中国证券报,2009-11-4
关键词:物联网;商业模式;问题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186-03
引言
“物联网”这一名词是于1999年由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Kevin Ashton提出的概念[1]。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指通过无线射频发射设备等信息传感设备将互联网与任何物品相连接,达到对其智能化的识别与管理。物联网掀起了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浪潮,综合了传感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及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并将这些技术嵌入和装备到日常生活设计的一切可能物体中,通过这些物体网络连接,形成物联网,使人类社会真正步入智能化与统一化的时代。现如今,物联网的概念得到进一步完善,其作用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作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物联网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加快中国经济发展体制的转型、提高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着重大作用,它已成为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尽管物联网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但是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障碍。中国的物联网产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成熟、稳定、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形成。物联网作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它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才是决定物联网产业大范围、长期应用的关键所在。目前,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模式在企业竞争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由此观之,商业模式在物联网产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程度不容小觑。加快物联网的发展,当务之急就是寻找成熟、稳定、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提高物联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文献综述
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同时也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综合性概念,用以阐明从事业务运作的具体方法和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物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越来越有必要。
有关物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商业模式的类型上,代表性的研究包括:
从服务提供主体和方式角度出发,中国电子商务中心提出了物联网发展的系统集成商主导、运营商提供网络连接、运营商提供数据流量、运营商为客户开发相关服务和运营商提供 定制服务五大类商业模式[2]。周晓琼(2010)根据中国移动现有业务发展总结了七种物联网商业模式,即企业投资自建型、企业自建运营型、定位平台型、免费开放型、全租赁佣金型、运营商系统集成型、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合作型、运营商产品库型模式[3]。通过对AT&T、Verizon、韩国SK电讯、中国移动等中外运营商运作商业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张云霞(2010)、陶冶(2010)等总结出通道型、合作型、自营型、定制型等几种类型的物联网商业模式[4~5]。其中,通道型和合作型模式由于由电信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配合完成,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模式。而自营型和定制型模式,由于受开发、应用成本较高、风险较大的限制,目前实际应用还较少。李卓贤(2011)通过对现有物联网模式的分析总结,认为目前中国物联网的商业模式主要有通道服务、平台运营、应用服务、合作开发推广和产业联盟五种模式,其中前三种模式主要是以运营商为主体,为企业客户或大众开发并提供相关的服务[6];后两种模式则是从产业链的角度,通过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以及客户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整个产业链上不同利益主体的共赢。
针对于物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学者提出了诸多的看法,2011年在无锡举行的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暨博览会上,与会专家就指出,从整体上看物联网思维发展仍处于概念导入和产业链形成的初级阶段,产业的核心技术仍未突破,应用需求层次偏低,商业模式不够清晰,各地在建设上还存在重复投入、无序发展的问题。袁(2011)曾经提出物联网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主要障碍包括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缺乏、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缺失,产业模化应用不足、产业链不完备,商业模式不成熟[7]。丁学君(2011)指出标准体系问题、行业融合问题、商业模式的完善与创新问题和隐私及安全问题是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8]。
相关研究还有:温良(2012)认为,中国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有在安全与隐私上存在威胁、缺乏统一完整的技术标准、商业模式不成熟、关键技术亟待突破、能耗及污染比较严重[9]。范鹏飞、王 波和黄卫东(2011)指出当前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以下三大问题:一是行业壁垒,行业参与度不够和行业资源开放度不高;二是没有形成产业链,规模化协同化比较少;三是物联网应用网络相对孤立,网络互联缺乏有效控制[10]。
总体来说,国内对于物联网发展问题的探究都是基于产业发展的角度,而对于物联网商业模式的选择的研究还不完善,需进一步的探讨。
二、中国物联网产业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在物联网行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真正要迎接物联网时代,还有一段曲折的路要走,物联网的商业模式还有诸多的不适应。
1.规模与成本之间的矛盾。目前,物联网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行业应用缺失,商业模式过于零散化。中国物联网的应用水平还比较低,虽然有了一些基础运用,但是市场需求还是小规模的、低层次的,不能有效地在物联网上、下游各产业链得到广泛的应用,最终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物联网的规模化。随着物联网的不断推广,其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行各业的应用特点和用户需求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物联网不能形规模化,随之而来的后果就是物联网开发、集成、部署和维护的成本较高。而小规模的应用表现不了物联网“物联”的大的意义,也不能形成多方力量共同推动物联网行业健康发展的组织机制,这样无疑是不利于物联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物联网产业化进程中中小型企业占比例较大,实力较强的龙头骨干企业较为缺乏,不利于形成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也不利于企业之间的协作,导致了整个物联网无法形规模效应,成本较高。同时,物联网产业链的构成不够完善,上游企业规模较小,在数量上不能满足物联网市场的需求。而部分中下游产业链发展较为成熟,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这就使得物联网产业不能形成规模经济,也不能形成整合的商业模式,制约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2.商业模式不清晰。现阶段,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而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其商业模式还有很多不稳定、不完备的情况存在,商业模式不清晰已成为制约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由于中国物联网推进速度过快,缺少一个明确统筹规划的发展蓝图,导致现行物联网的发展完全处于自发的状态,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各自为战。整个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没有形成高效、清晰的商业模式,使得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无序且盲目,各方资源共享不足,导致资源严重浪费,研究成本过高,这样非常不利于物联网产业的长足发展。与此同时,物联网产业链结构十分复杂,涉及终端制造商、应用开发商、网络运营商、最终用户等诸多环节,各环节利益分配困难,若缺少清晰的商业模式则难以实现共赢,进而导致商业模式的不可持续。因此,商业模式的不断完善、创新和多元化就成为推进物联网产业永续发展的持久动力。
3.物联网的融资问题成为其商业模式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如果把商业模式简单的说成一种赚钱的方式,那么,物联网的资金来源――融资,就是可以赚钱的基础。近些年来,物联网的融资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像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的其他问题的广泛关注,因为,物联网发展的大部分资金都来自于同一个主体,也就是我们的政府。物联网作为新兴的产业,其爆炸式的发展引起了诸多的争议,过快的发展和需求让人喜忧参半。以此同时,物联网未来发展情况的多变,资金需求数量的庞大以及收益的回收期过长,让物联网行业融资没那么容易。国家成了物联网行业的所有者,形成了物联网行业融资对象单一,融资主体的不活跃,不能充分调动市场在行业发展的作用。
三、改进措施
当今是一个商业模式创新的时代,一个产业能够长期持续的发展,不仅要看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前景,更要看其所采用的突破传统思维的商业发展模式。
1.促进合作与共赢[11]。物联网业务在整个发展链条中,各业务主体在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不尽相同,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就要促进业务各方的充分合作。物联网企业要鼓励价值链中各主体发挥优势作用,减小成本的支出,实现最大程度的增值,提升商业模式系统的集成度和动态平衡,降低业务各方参与的成本,使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收益的增长。只有集各方之力才能够使中国的物联网产业蓬勃发展,才能使物联网真正拥有长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达到共赢。
2.政府支持。政府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导向作用,政府政策方针的制定和实行对新兴企业的发展尤其重要。物联网作为当今社会的新宠,其发展除了需要强大的市场需求和充足的资源配置外,更需要政府对其的扶持、引导和优势平台的提供,这样才会使物联网在市场上拥有竞争力。此外,还要健全物联网产业政策环境。通过宽松的市场准入政策、优惠的税收政策和价格政策,引导国内各种形式的资本向物联网产业倾斜,打破行业壁垒,鼓励跨行业投资,引导民间资本,实现物联网融资的多样性,进而发展更有效的商业模式。
3.技术标准化。物联网产业的标准化是克服物联网产业发展障碍和降低成本的关键。物联网虽然是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性浪潮,但其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应尽快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并加快试点应用。无锡以其信息资源的集聚优势,作为江苏省物联网发展的科技示范基地得到优先、重点支持,成为了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先导城市。无锡物联网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物联网的发展水平,在物联网的科技创新方面更应该起示范作用,要首先攻克技术难题,提高创新水平,更可以建立物联网的产业孵化基地,专门用于物联网的研发和应用,最终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从而降低物联网产业的成本,解决成本与规模之间的矛盾,提高物联网的盈利水平,发展有效的盈利模式,推进商业模式的发展。
4.建立更广泛的合作联盟。针对无锡这样的物联网产业优先发展的代表,如何转变为领跑的新一轮发展的核心优势,还需开创更多的选择。无锡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优势,在江苏的众多优秀的高校中建立更广泛的合作联盟。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为物联网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促进物联网产学研的紧密联系,提高产学研的层次,扩大产学研的规模,打造更大的发展平台。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可以加快物联网的发展创新,推动物联网的全面发展[12]。
5.物联网的商业模式应该遵循一条从公用为主―商用引入―融合发展的道路[9]。物联网在发展初期应把重点放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此时,政府作为物联网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集结政府的资金和环境优势,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形成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先天优势,可以以免费和极低的资费来提高物联网的技术运用,增加用户对物联网产品的依赖程度,为进一步的扩张开辟道路。在物联网的技术应用和市场需求初具规模时,开始引入更高层次的物联网应用和进一步的创新,适应不同用户的物联网需求,开发不同的物联网产品,推广多元化的物联网服务,提高物联网产业的盈利水平。当市场步入良性竞争,又拥有较为完善的物联网发展环境的时候,可以推进整个行业的个体融合,强化不同类型市场的主导应用方向,形成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发展产业网,提高市场的覆盖率和应用水平。
结语
没有一成不变的商业模式,物联网的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就需要不同的商业模式与之协调和适应,我们真正需要做到的是,我们需要深刻认识物联网发展的变化,来应对不断发展的业务层次,创造与时俱进的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力然.电信运营商物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
[2]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http://.cn.
[3] 周晓琼.中国移动物联网商业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4] 张云霞.物联网商业模式探讨[J].电信科学,2010,(4):6-11.
[5] 陶冶.物联网产业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4).
[6] 李卓贤.云聚合: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可行选择[J].通信世界周刊,2011,(1):19.
[7] 袁.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的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分析[J].学术交流,2011,(7):115-118.
[8] 丁学君.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J].电子商务,2011,(5):8-10.
[9] 温良.中国物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思考[J].广东科技,2012,(7):194-195.
[10] 范鹏飞,曹自立,黄卫东.基于运营商角度的物联网商业模式[J].通信企业管理,2010,(12).
[11] 郑欣.物联网未来商业模式探析[J].移动通信,2011,(21):82-85.
[12] 曹群辉,陈军.加快江苏省物联网发展的若干思考[J].价值工程,2011,(1):5-6.
【关键词】物联网 快递行业 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08-02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快递行业也步入高速发展期,行业竞争日渐加剧,特别是价格战和人力成本上升让行业进入了微利时代。随着快递业进入微利时代,行业未来的调整与动荡将不可避免,行业利润还将进一步下跌,因此行业亟待升级。2014年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制定出台了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把大力发展物流业,特别是快递行业纳入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计划,并且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然而,我国物流快递业的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落后,盈利能力不足,物流快递行业专业化程度较低,致使物流服务整体效益低下、盈利模式不合理等现状。本文分析了基于物联网的我国物流快递行业盈利模式的变化,希望能为物联网下的我国物流快递行业的发展提出参考。
一、我国物流快递行业盈利模式现状
1.我国物流快递业状况
我国物流快递行业起步较晚,但是由于近阶段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大力发展物流快递业的文件,物流快递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2012年12月底,我国目前有快递企业3934家,物流快递业从业人员34.2万人。其中,国家控股的快递企业占了近72.4%,外商投资快递企业占了32.6% 。但由于我国快递行业历史较短,绝大多数快递企业成立不足十年,盈利模式单一,服务功能不健全,不能即时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从盈利模式来看,大型、集团型物流快递企业数量较少,中小型快递企业占76.8%以上,很多快递企业缺乏精通有关业务的专业人才。
2.我国快递物流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物流快递业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全国已有36个大中城市做出了有关物流快递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国家也把物流项目列入国债项目之中,中国财政部开始研究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此外,国际采购与供应集团、跨国物流快递企业正在迅速涌入我国的物流市场大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目前国际上已有52家大型零售商业跨国采购集团当中,有2/3的企业进入我国物流市场,在我国的采购金额已达到240多亿美元。预计到2018年,中国物流市场将达到13475亿元,每年保持22.4%的增长速度;快递市场目前的规模是204亿元,增长率35%以上;中国物流快递业将在2020年底向外资全面开放。
3.我国物流快递行业盈利模式的困境
目前我国物流快递行业面临着成本压力过大,盈利空间缩小,盈利能力不足等问题。据中国物流采购与联合会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从1996年开始的近20年的服务贸易逆差中,运输业的逆差是最大的。由于燃油、动力价格等持续上涨,物流快递企业运营成本加大。原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资源还处于分散的节能状态,没有形成整合的网络体系,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因此物流服务的价格难以适度提高,盈利能力不足。大多数的物流快递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物流服务网络和信息网络不够健全,导致快递费用较高。目前很多快递企业已经应用了信息管理系统,如WMS、TMS、GPS/GIS、EDI等信息技术,但是并没有充分发挥这些信息系统的作用。致使快递企业不能对客户的反应做出及时处理,造成客户的满意度查,盈利能力低下,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物流快递业的整体发展。
二、物联网对我国快递物流企业盈利模式的影响
现阶段,产品网络追踪、过程可视化管理网络应用于物联网中。我国的物联网刚刚起步,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阶段。从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信息网络都将会发展巨大的改变。
1.物联网对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影响
随着IT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能够对物流工作人员、设施设备实施即时的管理和控制,从而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使用率。现阶段物流快递企业广泛应用RFID技术手段,对设备的生产运作实行跟踪管理。例如,将RFID标签附着在一辆正在生产中的汽车,厂方便可以追踪此车在生产线上的进度。射频识别的身份识别卡可以使员工得以快速开展业务。
2.物联网对物流组织网络的影响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功能的各个环节的应用从整体上促进了组织网络的内部以及物流组织网络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从而推动整个物流产业的发展。在物联网的影响下,物流组织网络也将向着更加高效、更加协同的有机物流组织网络的方向演化。物联网也会有助于优化物流产业布局,建立高效的组织网络,促使网络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3.物联网对信息网络的影响
由于信息传递带来的滞后性带来了物流企业利润降低。供应链管理中的蝴蝶效应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为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通过物联网整个平台,产品的信息能够实现共享。如何能够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物联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现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整合是物联网发展的目标。所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物流链的快速反应和高速运转。
三、基于物联网的物流快递企业盈利模式
1.加强网点建设,扩大品牌知名度
快递行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网点、服务和品牌三个方面。中国邮政(EMS)、宅急送、天地快运等大品牌的快递企业目前还仅仅局限于单一速递模式(点对点、户对户),特别是一些私营个体快递公司,服务范围更窄。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认识上的差距。国际快递公司在中国设置的网点大多位于业务量较大或能够盈利的地区。DHL、TNT、UPS、FedEx等分公司已开始从沿海深向内地,从一级城市向二级城市扩展。
2.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业务操作能力
将先进的物联网应用到快递业务操作和服务中,是国际快递公司夺取成功的又一要素。 UPS在广州建成的联合快递中心里,采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操作系统,货物可以全部自动分拣、直接装载、就地上机,大大降低了货机的等待时间,使货运周期缩短了近一倍。
3.针对跨国公司业务特点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企业经营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果快递企业要想盈利,就必须为对顾客及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反应,将优势资源集中于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将其他非核心的业务外包,降低产品成本,减少库存。
4.采用分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
公司直接管理的运作实体,设有市场,销售,客户服务,作业,财务等所有业务部门,充分运用国际管理方法,实行严格的全球统一服务标准,并定期接受全球总部严格的审计和考核,以提高中国快递服务的质量。保证了统一的服务标准,也使得公司更加接近客户和市场。
总之,在物联网的平台上,物流快递企业可以更加全方面建设基础设施网络、信息网络和组织网络,形成高效的物流运转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盈利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2010).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0.
目前,业务发展已成为影响和拉动移动通信行业最主要的市场导向,总结和挖掘市场,未来十大移动互联网业务前景看好。
一、移动社交将成客户数字化生存的平台
在移动网络虚拟世界里面,服务社区化将成为焦点。社区可以延伸出不同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对企业的黏性。宽带的增加将促使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创新,用户的许多需求将在手机上得到满足。而手机具有随时随地沟通的特点,从而使SNS在移动领域发展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以个人空间(相册/日记)、多元化沟通平台、群组及关系为核心的移动SNS手机社交将发展迅猛。
二、移动广告将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盈利来源
手机广告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业务形态,可能成为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繁荣发展的动力因素。在Mobile Web2.0浪潮的推动下,互联网业务正在向移动互联网过渡,而作为互联网繁荣的根本盈利模式,广告无疑将掀起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全新变革,带领移动互联网业务走向繁荣。
三、手机游戏将成为娱乐化先锋
信息社会之后将是娱乐社会。PC游戏带动个人计算机的热买,网络游戏可以说拯救了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手机游戏将引爆下一场移动互联网的商战。
随着产业技术的进步,移动设备终端上会发生一些革命性的质变,带来用户体验的跳跃:加强游戏触觉反馈技术,通过*纵杆真实地感受到屏幕上爆炸、冲撞和射击等场面,把游戏里面微妙信息传递给了用户,让手机玩游戏的感觉更棒。可以预见,手机游戏而作为移动互联网的杀手级盈利模式,无疑将掀起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全新变革。
四、手机电视将成为时尚人士新宠
手持电视用户主要集中在积极尝试新事物、个性化需求较高的年轻群体,这样的群体在未来将逐渐扩大。随着手机电视业务进一步规模化,广告主也将积极参与到其中。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将刺激和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用户需求,有效促进手机电视产业的发展。2008年奥运将是手机电视发展的契机,带宽的增加增强用户体验,手机电视的视频点播、观众参与、随时随地收看的优势将逐渐凸显。
五、移动电子阅读填补狭缝时间
因为手机功能扩展、屏幕更大更清晰、容量提升、用户身份易于确认、付款方便等诸多优势,移动电子阅读正在成为一种流行迅速传播开来。
内容数字化使电子阅读内容丰富,结合手机多媒体的互动优势,不但增加了音乐、动画、视频等新的阅读感受,还可将这种感受随时带在身边,移动电子阅读市场的繁荣是可以预见的。
六、移动定位服务提供个性化信息
随着随身电子产品日益普及,人们的移动性在日益增强,对位置信息的需求也日益高涨,市场对移动定位服务需求将快速增加。
随着社会网络渗入到现实世界,未来移动定位功能将更加注重个性化信息服务。手机可提醒用户附近有哪些朋友,来自亲朋好友甚至陌生人的消息会与物理位置联系起来。父母能够利用相同的技术追踪他们的孩子。随着移动定位市场认知、内容开发、终端支持、产业合作、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加强,移动定位业务存在着巨大的商机,只要把握住市场的方向,将获得很高的回报。
七、手机搜索将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助推器
手机搜索引擎整合搜索概念、智能搜索、语义互联网等概念,综合了多种搜索方法,可以提供范围更宽广的垂直和水平搜索体验,更加注重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手机搜索给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移动内容搜索,搜索结果更具相关性,用户可以定制自己的搜索引擎和确定的互联网内容,这给用户相当程度的自由和灵活性,让用户对条理清晰的手机搜索服务沉迷不已。对运营商来说,加大对搜索领域的投入与积极参与,加速手机搜索引擎和移动增值业务的融合,帮助搜索引擎向信息化产品集成平台转变。
八、手机内容共享服务将成为客户的黏合剂
手机图片、音频、视频共享被认为是未来3G手机业务的重要应用。在未来,网上需要数字化内容进行存储、加工等,允许用户对图片、音频、视频剪辑与朋友分享的服务将快速增长。随着终端、内容、网络等三个方面制约因素的解决,手机共享服务将快速发展,用户利用这种新服务可以上传自己的图片、视频至博客空间,还可以用它备份文件、与好友共享文件,或者公开。开发共享服务,可以把移动互联网的互动性发挥到极致,内容是聚揽人气,吸引客户的基础。
九、移动支付蕴藏巨大商机
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移动支付业务发展预示着移动行业与金融行业融合的深入。不久的将来,消费者可用具有支付、认证功能的手机来购买车票和电影票、打开大门、借书、充当会员卡,可以实现移动通信与金融服务的结合以及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的结合,让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方便安全的金融生活服务。
支付工具的创新将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渠道创新,移动支付业务具有垄断竞争性质,先入者能够获得明显的先发优势、筑起较高的竞争壁垒,从而确保自身的长期获益。
十、移动电子商务的春天即将到来
【关键词】物业管理 互联网 “互联网+物业”
一、“互联网+物业”概述
据《2015全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报告》统计,在物业管理行业百强企业当中,至少有50多个企业是运用的“互联网+物业”的管理模式。“互联网+”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利用“互联网+”打开物业管理的大门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搭建一个平台,用共享经济的模式来解决供需双方的需求。“互联网+物业”就是将互联网的思维及技术融入到物业管理当中去,通过创新推出社区服务平台、社区服务载体的形式,将资源、信息以及媒体进行整合,建立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时代的物业管理运营模式。
深圳市彩生活物业有限公司曾经做过一项业务,就是在小区卖牛奶,当时他们以为送牛奶是一个很简单的业务,但是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业务非常复杂,因为服务需求的弹性太大。比如有的业主说今天下午五点回不去,晚两个小时再送;有的业主说下周要外出,不要送了;有的说把鲜奶换成酸奶等等。由此彩生活物业得出结论,用常规性手段去搞社区经营非常困难,必须借用信息技术平台来提高效率。类似的情况在很多物业管理企业都发生过。“互联网+物业”的管理模式就是为了物业管理企业更好地生存发展,在传统的物业管理基础上融入互联网的思维。如果按照过去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一个层级管下一个层级,层级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多,企业最终会被垮掉。所以运用云技术把服务端和客户端连接起来,靠互联网去解决大部分管理问题才是物业企业长久发展之计。实现从“对物的管理”转型到“对人的服务”,这样不仅以提高物业服务质量来满足业主的服务需求为中心,更加着眼于整个物业管理企业价值的提升。
深圳市彩生活物业有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打造高品质物业服务,投入大笔资金对小区内物联网、互联网设备采购安装,并建立高品质的物业设施设备研发中心来获取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记录。2011年彩生活推出社区平台,2012年推出了基于移动终端的彩之云平台,2013年彩生活通过平台和服务体系,将业主的广泛需求进行分类整合,形成一个个定向服务圈,进行分类定向整合后,与外部专门的供应商合作,开展了维修、理财、房屋资产管理等业务。业主只要下载彩之云APP,就可以及时享受相应的服务。彩生活通过彩之云APP平台对业主反馈的问题进行处理和回访,通过物联网监控平台对物业服务人员的管理行为进行不间断跟踪,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来确保整个管理体系的完善。同时APP平台也使物业服务人员能够更好的掌握一些服务情况,例如设施设备的使用、环境卫生的处理、安全防护等。彩生活物业公司就是利用“互联网+物业”的管理模式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最终实现了从“对物的管理”到“对人的服务”的过程转变。
二、“互联网+物业”的管理模式分析
本文以下从三个视角:行业、业主、物业管理企业来对“互联网+物业”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
(一)从行业视角分析
从行业角度看。物业管理企业利用“互联网+”这新一代信息技术来实现其产业的转型升级、运营效率和总体满意度的提高。不仅是对整个物业管理行业来说实现其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配置,更是对房地产行业的一个积极的正面影响。近年来房地产行业持续向纵深发展,产品的竞争也已经从建筑品质的硬件转移到后期物业管理服务创新能力的软件层面,物业服务水平越来越多被买房人看重。小区服务平台搭建和生活方式的展现,成为房企互联网思维的首要突破口。物业管理企业发展方式发生了颠覆性改变,它不再是房地产品牌的维护者,而是将房地产企业转型成为生活方式提供者,房地产开发企业成为物业服务价值产业链条中重要的一环。
(二)从业主视角分析
从业主角度看。互联网在能够提升物业服务的便利性和及时性的同时,也能够和业主建立有温度的连接。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中,物业管理公司实际和业主关联性并不高,关联是基于客户经理建立的。互联网平台在物业服务过程中加以应用后,业主的任何一桩投诉都是经过物业管理企业来进行整改的,每一个维修都是经过企业进行的,社区发生的一切企业都有所掌握,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通过互联网真正连接了起来。形比如业主出远门时,家中的花园没人打理,通过社区App就可以预约保洁人员进行上门绿化服务。日常生活中保洁家政服务、邮寄包裹等服务,都可以通过手机操作物业App进行预约服务。又比如有业主发现小区的乱停车现象,就可立马拍照发送到手机App的“投诉”页面,20分钟后物业管理员会回复已派人去处理等等。类似这样的事情每天都会上演,就是基于“互联网+”这样的大背景下,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设施设备和平台把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的关系拉的更近。
(三)从物业管理企业视角分析
从物业管理企业的角度看。“互联网+物业”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更提升了企业的价值。2014年华润置地(成都)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上线微信商城,为业主提供从“低价水果团购”到“社区办理汽车保险、信用贷款”等增值服务。物业从合作商家收入中抽成。当年这类增值服务收益占该公司总利润的15%,2015年上半年利润已超去年全年,全年利润预期占比已调升至30%。如果物管公司仅靠一些传统业务,利润率约5%,而搭建互联网平台,靠增值服务挣钱,毛利率则可能达到80%。可见“互联网+物业”对提升物业企业的空间利润作用之大。
再如万科物业在2015年6月引入打车App优步(Uber),Uber是一个来自美国硅谷的打车应用App,是全球第一家通过智能手机App实现一键实时叫车服务的企业。2015年11月4日起万科物业与优步(Uber)在广深两地的深圳万科城、深圳金域蓝湾、广州东荟城、广州四季花城等27个住宅社区布设优步上下车站(Uber Station),并共同力推“人民优步+”拼车服务,引导路线相近的乘客采以拼车服务,改善用户出行时与司机的沟通问题,为业主提供更高效便捷地出行服务。在拼车行程中,可以把车辆看成一辆事先无固定路线的公交车,每一个优步上下车站点为公交车站,第一位乘客上车后车辆有了规定线路,当有顺路匹配的乘客呼叫,车辆在途中的Uber Station接上第二位乘客,第一位乘客下车如有路线匹配乘客,将形成第三位乘客与第二位乘客的拼车行程。深圳“人民优步+”拼车功能上线一个月,相比单人乘车,累计节省行驶里程168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40圈,为深圳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310吨。万科Uber的推行鼓励更绿色的共享出行,以助于减缓城市拥堵与污染,引导业主群体采以更加绿色的共享经济出行方式,提升了万科物业的企业价值,也为缓解全球变暖做出了颠覆性的创新。
三、结论
传统物业管理模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已经是穷途末路,如果不做出创新势必要被互联网的大浪潮淹没,而行业洗牌、资源重组、优化配置将是大势所趋,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向品牌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随着80后、90后、00后逐渐成为新生代主力军,在传统物业服务质量提升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便捷性、前瞻性、智能,因此借助社区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通已经成为物业管理企业提升空间的不二选择,线上进行信息资源整合,打造成本优势,线下深度挖掘业主潜在需求,依靠技术变革来实现物业的多元化经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绩宏.君之安物业管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硕士毕业论文.长沙:湘潭大学.2013
[2]汪军.房地产经营.中国建筑工业,2011:1-4.
[3]张贯一.物业服务与管理.硕士毕业论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其中,“U”包含了面向成长型企业的互联网应用平台U8+V12、面向多组织企业的互联网应用平台U9V3.0,它们帮助企业完成互联网时代的精细化管理,实现内部业务与外部业务的紧密连接。
“S”包含了全新上线的企业社会化应用平台企业空间V1.5、企业微信营销管理平台企业微信V1.0和企业社会化商业数据服务云鸽V2.0。这三大企业级社会化应用,不仅能帮助企业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社化交管理与社区化运营模式,还能实现企业应用与腾讯微信大平台的无缝对接、帮助企业有效管理与协同运营多个微信账号,更能充分连接各种社会化公共数据资源,挖掘出有效数据资产。
“M”包含了数十个全新上线的U8+V12.0与U9V3.0面向不同角色及移动应用场景的移动应用系列产品UU移动工作台,覆盖企业移动IM、移动报销、移动审批、移动考勤、移动销售、移动CRM、移动OA、移动薪资、移动下单、移动出货等方方面面,并将企业级实时通讯与企业业务结合。
“A”是指用友优普企业大数据分析平台――用友B A,它是集多系统数据中心、分析中心、控制中心、体验中心于一体的全方位商业分析系统,能够帮助企业迅速搭建一套完善的决策分析体系,辅助管理决策,助力企业实现有效运营。
“C”不仅包含用友优普自身营销、服务、实施等业务通过官网、社区、微信等平台为企业提供高效、安全的云服务,还包含面向企业互联网应用的OPEN API、SaaS应用服务、商业数据服务、ERP云托管服务等全新云服务内容与模式。”
用友优普总裁向奇汉表示,通过USMAC企业互联网应用模式,用友优普将在帮助企业实现全面的精细化管理和建立完整的经营管理数据基础上,进一步帮助企业获得更广泛的上下游数据、社会化数据和物联网数据,从而打通企业内、外信息与业务流程,实现产业链协同和社会化商业。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物流节将于连云港举办
中国国际物流节组委会、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组委会联合日前在北京宣布将于10月21~23日在连云港联袂举办,主题为:“抢抓丝绸之路新机遇,搭建物流合作大平台”。为配合国家“一路一带”战略建设,推动沿线、沿海各省市物流业水平提升,构建物流区域合作与发展新模式,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物流节今年将移师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节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并与连云港市“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合并举办。推介、招标、采购、对接、洽谈将成为本届活动的主流。
本次大会除汇聚中国国际运输与物流博览会、物流全球论坛、中国城市物流大会、中国物流科技大会、中国物流投融资大会等物流节核心内容外,还将结合主题及连云港特色,举办港航交流会、东中西物流合作与发展策略分析会、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大会、冷链物流大会、物流园区发展论坛等专题会议。本届盛会展示面积将达到三万平方米,分为城市物流、物流企业、港口与航运服务、设备与技术、东方桥头堡建设成就等五大展区,涵盖城市、物流企业、物流园区、投融资、制造业、商贸企业、教育科研、培训咨询等各类参展商;二十多项品牌活动和专题会议,内容涉及物流各方面、各领域,是业界了解前沿趋势和展示最新成果的良机。
持续创新的惠普关键业务服务器
Gartner的调查表明,在新型产品和大数据部署上的数据中心硬件支出将在2014年达到94 亿美元。
在于近日举行的“IT新型态――惠普基础设施新品会”上,中国惠普副总裁、企业集团关键业务服务器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樊瀛爆料,惠普关键业务服务器领域中旗舰机DragonHawk将在不久后向中国客户。他介绍,DragonHawk是迄今为止业界最强大的关键业务X86系统,目前拥有16个CPU,240核计算能力,未来可以扩展到32个CPU至少480核的计算能力。同时,DragonHawk支持主流的Linux系统,支持主流的虚拟化软件,包括了微软的产品。DragonHawk也搭载了特殊的技术服务,希望这款产品可以改写关键业务X86在关键业务计算领域的篇章。
在此前的介绍中,樊瀛强调,惠普是唯一一家既在现有的关键业务平台上持续投入并不断创新,同时又在新的关键业务X86上引领市场的厂商。其服务器是根据用户的特定需求、特殊定制的服务器家族,有针对主流应用,针对大数据、高性能计算、大规模web服务,也有针对虚拟化和云的服务器家族。同时也有面向关键业务的高可用服务器平台。奥德赛计划是惠普在关键业务计算领域长期发展的战略。一方面体现惠普在现有的关键业务领域持续投入,不断创新。另一方面是在最新的X86架构关键业务领域率先突破、引领市场变革。惠普希望通过奥德赛计划能够给用户自主决定关键业务平台的机会,也希望通过奥德赛计划重新定义关键业务计算领域的未来。
I B M移动战略助力企业获取转型新优势
近日,IBM公司针对自身的企业移动战略从技术、服务、生态圈建设等维度阐释了IBM如何为企业提供移动能力。IBM大中华区移动互联总经理金筠表示:“身处移动互联时代,IBM汇集了企业移动业务所需的技术与服务能力,并通过携手合作伙伴建设和谐生态圈,满足包括来自客户、员工和合作伙伴在内的移动业务需求,达到拓展企业在移动领域业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IBM一直致力于通过以企业移动解决方案IBM MobileFirst(移动先行)为核心的移动战略,为各行各业在移动业务领域提供持久发展的智慧动力。一方面,IBM移动解决方案组合提供了一个应用和数据平台的所需的关键元素,包括企业所需的管理、安全和分析能力。除了满足移动特有的需求,这一组合还提供社交和云服务的快速整合,并帮助保障和管理战略业务流程的后端技术。IBM中国开发实验室开发总监黄省江指出:“IBM MobileFirst集分析和应用开发软件于一体,融合了以云为基础的服务和顶级的移动技术,有助于企业合理规划和实施从员工移动设备管理,到基于新业务模式转型的移动商务应用的开发。
针对企业的移动业务需求与挑战,IBM的咨询顾问为其提供不同的领域专长,最终为企业带来实际的商业价值。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合伙人、IBM应用创新服务团队资深项目总监和咨询总监连昕表示:“凭借业务上的前瞻性与领先的技术专长,IBM可为客户提供符合自身移动信息化发展的解决方案。作为行业解决方案专家,IBM还在银行、物流运输、制造业、电信和消费品等广泛的行业领域中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帮助企业在移动世界中迅速建立移动策略、设计并实施移动项目。” 而对于IBM技术支持服务部门而言,在帮助行业领先企业开启移动信息化之旅之时,IBM则通过提供高质量的IT支持服务,如在优化移动基础架构、安全管理和运维管理,成为众多企业抢占移动先机值得信赖的IT服务伙伴。
Apollo 6000/8000组合征战高性能计算机市场
作为散热媒介,液体的制冷效率是空气的1000倍,这为高性能计算提供了更好的条件。然而,液冷技术的设计复杂性以及损毁风险让企业对昂贵的高性能计算系统望而却步。如今,惠普通过采用全新的专利技术解决了这些问题。
惠普 Apollo 6000系统采用先进的风冷服务器机架设计、外置电源架和惠普 Advanced Power Manager,每个机架可安装最多160台服务器。与竞争对手的刀片解决方案相比,这些服务器可以在更少的空间内提供更高的性能和效率,同时能耗降低46%,总体运营支出也得到降低。惠普 Apollo 8000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100%液冷超级计算机,拥有内置的硬件保护技术。这个系统采用每机架最多144个服务器的可扩展机架设计,每机架的浮点运算次数是风冷设计的四倍,其高能效设计还可帮助企业的数据中心每年减排高达3800吨的碳氧化合物废气。此外,客户还可以回收利用系统散热产生的热水作为设施的热源。
Pivotal寻求大数据技术创新
随着基于Hadoop的数据存储需求的急剧增加,传统软件使用模式成了企业在大数据时代取得成功的巨大障碍,这种模式成本非常高。
Pivotal大数据套件的出现填补了市场上亟待填补的一个空白。针对备受瞩目的定价策略,Pivotal大中国区总经理刘伟光解释,通过对定价方式、技术架构主要的描述上可以看到,整个大数据套件不但满足技术上的需求,同时也满足客户在采购、维护、管理等主要的需求。这种新的商业模式让企业使用时无需去购买多种计量单位的产品,同时又能够从容应对未来可能去做的或者要规划的数据需求,用最好的产品来应对需求。通过产品之间的联动和互动,实现构建企业真正完整的大数据势头。再具体一点说,Pivotal大数据套件以按需使用的定价模式,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数据产品组合,可帮助企业利用数据爆炸性增长带来的商机。这就使企业能够随时在一个套件内,灵活地将投资从一种技术转移到另一种技术。
说到技术,不得不强调的是,Pivotal大数据套件采用了一套先进的企业级技术,全面支持Apache Hadoop和HDFS。通过计算累计合同最低价值的方式,Pivotal将无限制地提供Pivotal HD,包括支持,而且不收取额外费用。Pivotal HD是目前最先进的Apache Hadoop版本。这就使客户有机会在一个套件中,任意组合使用Pivotal HD和世界级的Pivotal大数据/快数据产品。
世纪互联收购第一线集团虚拟专用网络业务单元
第一线集团日前宣布世纪互联数据中心有限公司将收购其旗下Dermot Holdings Limited及其子公司(Dermot Entities)运营的虚拟专用网络业务单元将获收购。收购完成后,Dermot Entities管理团队未来最少两年将继续留任并积极参与Dermot Entities的日常管理工作。此外,第一线集团将保留数据中心及联络中心业务单元。
第一线集团创办人及行政总裁文立表示:“与世纪互联携手将有助于集团大中华区的高质量企业级别VPN服务创造协同效应。凭借世纪互联在中国的数据中心、云计算及内容分发方面的优势,预期将在市场上推出一系列移动云网络服务组合,让企业客户享有独特、卓越及多元化体验。”世纪互联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升表示:“Dermot Entities的VPN业务具有独特的网络覆盖范围,以及提供连接亚洲主要城市最优质的全面管理网络。此外,其擅长带领区内发展,并成功建立市场主导地位,吸引逾2000个客户,其中包括全球最大企业及运营商客户。我们相信由于越来越多企业寻求可靠、安全及高度订制的企业级云服务,此次收购将成为我们整体云市场策略不可或缺的部份。”
下一代网络威胁关注万物互联
根据当前各大国际组织对物联网的理解及其行业应用现况,可以定义为: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RFID以及未来可能的射频识别技术)、通信网络(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以及智能运算平台(云计算)的相关技术设备,将区域内所有物体连入到统一的全球网络,使其进行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价值流的传递,共享和存储相关数据,进而对网络每一个节点进行智能感知识别、定位、监测、管理和操控。物联网非为单纯的物物相连,完全是面向应用的,包括行业应用、公共领域的应用、家庭的应用。因此,物联网更多表现为区域性、行业性、领域性特征。
2 商业模式的定义及系统体系
业界对商业模式的研究百花齐放,分为盈利模式、价值派和体系派。结合一些领域的核心观点以及理论进展,可以认为:商业模式是在一定的外部政策、技术、市场需求下,在行业不同发展周期体现出的类似于生态系统的体系,涵盖系统中各主体定位及其自身价值活动,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传递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价值流这“四流”的状况。
商业模式系统主要由三大要素组成:
2.1 外部环境
这主要指商业模式在横向角度呈现的特征,是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
(1)政策管制:包括商业模式所在的区域政治环境,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监管措施,市场竞争体系和格局,企业生存空间,自由度和开放性等内容。
(2)技术创新:包括相关技术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核心应用技术内容,辅助技术内容,技术创新的促进和阻碍因素等。
(3)产业需求:包括行业整体资源、产品特点,用户群体分类和主要特征,消费习惯特征,需求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主要和潜在目标客户,产业推动力等。
2.2 内部系统
这是商业模式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系统内部节点分布、自身运转以及交互机制等。主要包括:
(1)静态节点:包括商业模式包含的企业或者个体类型,各自特点,分布位置,整体价值链等。
(2)自身运转:主要包括个体自身的战略定位,核心竞争力,经营范围运营机制,实现模式,成本定价机制,营销模式,盈利模式,收入分配模式和关联活动等。
(3)交互机制:主要包括个体间的竞合博弈关系,价值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流动作用形式等。
2.3 协同发展
这主要体现在系统的内外互动和纵向层面的产业周期发展上。主要包括:
(1)系统内外部互动:外部环境对系统的影响机制和效果,内部系统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等。
(2)产业周期发展:整体系统演化动力,内部系统演化模式,持久性,产业发展周期等内容。
商业模式的体系可以通过图1来体现。
3 物联网商业模式的主体性特征
物联网作为互联网、通信网、传感器等一系列新技术融合形成的产业类型,在继承通信网和互联网行业的部分特征的同时,通过信息的深度获取和应用扩展了应用渠道。网络作为信息承载和传递的基础,在物联网发展各阶段都会起到重要作用,而网络所有者的运营商,自然也应承起产业发展的核心角色。
网络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环节,只有电信运营商才能做到全方位覆盖,因此是推动物联网应用的主导。它们扮演的不仅仅是“管道商”,还是“信息提供商”。运营商要根据行业发展特点,以自身网络有效整合系统其他个体和相关服务体系,有效传递相关信息和资金,最终实现对市场需求的价值覆盖,使商业模式系统健康运行。
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加快,网络融合趋势不可逆转,物联网的网络平台很有能与广电网络和互联网融合,可能会出现其它负责网络的运营商,甚至可能会有独立的物联网运营商出现。
除了网络运营商,物联网商业模式系统的其它重要个体还应包括系统内部的传感设备制造商、硬件制造商、软件制造商、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广告商、用户、物体,系统外部环境的政府等公共事业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各类主体将借助其核心竞争力发挥不同作用,通过多种竞争合作关系推动商业模式系统的进化,保持系统活力。
4 电信运营商主体的物联网商业模式分析
根据上述商业模式概念所囊括的市场体系,可以设计出以运营商为主体的物联网商业模式。具体形式如图2所示。
4.1 外部环境
(1)对业务发展的有效把握,以及相关企业的优惠和管制。主要指国家有关部门对物联网发展阶段以及可能开展业务的有效定位和把握,再据此完成的行业优惠和管制政策。
(2)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环境的改善。传感器、技术标准、芯片、中间件、无线网络和云计算等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决定了这一商业模式的阶段分割,而不同种类的网络发展和融合是业务推广的重要标尺。
(3)物联网应用的不断发掘和市场推广。不同阶段物联网的可能应用点需要系统个体进行发掘,同时需要通过合理的市场推广,替代和改进之。物联网发展初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各类投资方也是重要的驱动主体。
4.2 内部系统
(1)企业战略定位。运营商是整个商业模式系统的核心,设备制造商为底层,硬件和软件制造商为中层,系统集成商为中高层,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为高层。但中高层的个体也都有面向用户的界面,可以参与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竞争中来。
(2)个体特点。除了设备制造商,其它个体都承担了一定的复合型角色,除了自身的强项之外,面对市场也都能体现出各自的优势来。内容提供商是系统的主要寄生者,对于平台有绝对性的依赖。系统集成商是系统的次级核心,是提升效率的重要节点。
(3)核心竞争力。个体的核心竞争力与其负责的功能紧密结合,但都还有附带的竞争力因素交叉从而形成竞争,网络关系体现得较为明显。
(4)价值链模式。该类商业模式的价值链模式主要为物体――设备制造商――硬件/软件制造商――系统集成商――运营商――服务提供商――用户。体现出的是一种信息感知、识别、收集、汇总、转换和发送的过程。但由于每个个体存在着多种价值作用和增值潜力点,因此体现出比较明显的价值网模型形式。
(5)竞合关系。合作竞争是最主要的竞合模式,除了设备制造商,不同层次的个体之间都存在着竞争和合作的双重关系,系统活力较强,个体之间的集成趋势明显,而内容提供商则集中体现出寄生模式的特点。
(6)经营模式。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是主要的服务销售商,硬件制造商是终端经营者,软件制造商可以提供平台上附加的应用,用户的费用流向这几方,除了各自独立产品外,主要由运营商负责收入分配。
(7)成本与盈利。制造商的成本体现为人力成本、材料成本和知识成本:运营商的成本为集成产品成本、网络维护成本和服务成本:服务提供商主要为服务成本,内容提供商为信息制造成本;系统集成商为功能集成成本。主要盈利来源是终端购买和服务付费,服务付费以功能费和信息费为主要类型,应用的单独收费为特 色模式,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软件制造商和硬件制造商均能体现出一定的广告平台效应。
(8)收入分配模式。此类商业模式为非对称信息下的收入分配模式,运营商是系统的的主导,在承担主要风险的情况下,通过上述收入分配模型的条件进行收入分配。总体看来,运营商占到初次收入份额的70%左右,服务提供商份额一般为20%,内容提供商为1 O%,运营商此后对于盈利进行二次分配。
(9)营销模式。此类商业模式的营销活动主要是运营商总体负责捆绑产品的B2B营销,主要面对企业用户,广告平台效应有一定体现。案例营销是易被接受的模式。
(10)“四流”模式
物流模式中,主要的流动者是具有信息感知、识别和传输的功能模块的硬件安装和集成。
资金流模式中,主要是用户的购买和付费资金,其中付费资金存在着多次分配,同时也会有广告和投资等第三方资金的涌入。
信息流模式中,主要是感知到的物体状态信息在不同个体之间的转换、传输和发送过程,信息的源头除了物体,也可以来自内容提供商。
价值流模式中,价值的产生主要是由各类制造商的技术、设备和应用、运营商的网络环境、用户基础、终端覆盖,服务提供商的服务能力、内容提供商的附加内容提供和系统集成商的集成能力形成的资源互补。由于合作竞争是此商业模式的主流形式,竞争所体现的信息交换以及个体之间为赢得竞争而展开的自身素质提升,都是价值产生的主要源泉。价值传播的多向性使用户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对其也有明确的评估标准,各方的共赢体现在对需求的合理把握和自身的准确认知,并最终体现在各自的经营模式和收入分配上。同时,由于寄生关系的存在,资源交换成为另一种价值产生的源泉,平台资源交换到内容提供商后,可以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4.3 协同发展
(1)外在影响。外在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策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技术进步带来的功能提升与拓展,可以扩展应用行业范围,激发更多市场需求,同时吸引更多外来投资。
(2)内部适应
对政策的有效解读和利用使企业少走弯路。对技术进步进行有效挖掘和利用,拓展应用模式,开拓更多增量市场,并通过第三方资金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提升竞争力。
以运营商为主体的物联网商业模式是行业的主流应用模式,其中运营商是核心,是技术进步的主要接收和应用者,同时也需要集成软硬件,并针对市场提供服务。该类模式的合作竞争现象比较普遍,系统效率可以达到最大值,其他个体对运营商业务的所谓竞争和替代,也是一种提升服务能力、通过价值交换提高附加值的手段。
该类商业模式可以覆盖物联网所有可能的业务和行业模式,从当前商用情况看,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环保监控、数字医疗等行业可以作为首要的行业突破口。运营商的主体性体现于通过与传感器和传感网的对接,实现对感知信息的获取、转换和传递,并通过合作开发的多类移动终端对所需信息进行接收和分析处理。运营商在利用自身网络的同时,也需要与其他个体合作,提供一套覆盖信息感知、传递、接收、分析乃至未来进行控制的系统解决方案,以覆盖各行业对物联网应用的全方位需求。
5 电信运营商主体的物联网商业模式策略
物联网应用广泛,潜在市场巨大,同一时段多行业推广成本较高,收益体现较慢,运营商需要在技术、服务、商业模式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找出适合的业务进行推广,实现关键性的物联网应用,拓展可以迅速形成规模的行业和市场。
运营商需重点关注几个维度:一,是否更加了解用户需求,应用是否更加接近用户:二,是否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资源,体现资源优势;三,是否可以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四,是否在提升公司价值和品牌形象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和民生效益。
并应在以下几方面完善商业模式的系统推进:
(1)大力发展移动通信网络。首先应通过资费模式创新和终端的低价推广来降低使用门槛,促使更多物联网应用加入到网络中:根据物联网的稀疏数据、群组接收和高安全要求等特点,进行相关的网络优化。
(2)积极建立合作共赢关系。物联网商业模式系统庞大,个体数量多,关系复杂,运营商与多个主体存在竞争关系。应在保证自身效益的同时,通过合理的盈利模式和收入分配机制,开放和创新商业模式,与各方积极建设合作关系,实现整体共赢。
(3)着力推进先导应用。电信运营商应选择具有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效应、技术产业带动作用强、关联性高的重点领域开展物联网先导应用示范,推动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的创新突破。这些领域包括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环境监控、公共安全、数字医疗、智能家居等。
(4)促进终端融合。运营商要同硬件制造商和传感器商进行合作,推进已有移动终端对于物联网功能模块的有效集成,以行业应用带动终端研发和销售,并通过不同类型网络融合的方式,扩大终端应用范围,加快其市场推广。
(5)建立运营支撑平台。运营商应该在自身网络基础上,搭建一个集成系统各个体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平台,通过信息的全方位处理和相关辅助功能的实现,提升物联网运营的专业性,并通过对平台不断升级改造,完善服务质量,提升用户体验,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体现绿色环保。
物联网的发展,尤其在技术、产品、服务体系和用户发掘等方向,促使电信运营商从原有的信息传输和信息服务、以用户为主体,开始转向信息感知、信息转换传输和服务、以物体和用户为双向主体的模式,也迎来应用领域、用户规模、战略地位、资源利用、设计创新和企业价值提升等多方面机遇。
当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已经非常广泛,从日常生活中老人护理、个人健康、平安家居,到公共生活领域中的智能交通、工业检测、电子政务、智能消防等,各行各业都能看到物联网的应用。在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能够为该产业发展创造巨大的空间,同时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在智能电力、智能医疗、智能农业等领域人才缺口尤其大。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既可以到传感设备企业的生产一线,也可以深入工程一线,从事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满足通信企业需求;还可以涉足销售领域,从事应用技术的营销,就业面十分宽广。因此,培养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迫在眉睫。
职业学校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学科综合性特征是非常明显的,涉及电子、计算机和软件等多个专业领域,既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还需要有专业技能,而且理论的学习最终要服务于实践运用。物联网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和经验要求很高,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上更应该偏重于培养学生从事物联网相关行业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建立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教学单位、学生个人和物联网相关企业,能够实现资源互补,达到双赢的效果。那么在职业学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如何践行这种工学结合的共建模式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在职业学校的学科建设中,重视理论基础的建设。因为物联网应用领域知识广博、技术精深,实现跨学科的内容整合显得十分必要。学校要积极整合自身的资源为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提供各种理论的支持。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还要确定教学实施安排,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参与专业实践。同时进行广泛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需求调研,面向社会分析企业的需求,或者联系企业,校企共同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和自身的需求特色,共建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实现工学结合。
其次,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轮换岗位分工的方式更早地接触实际工作,也可以让企业作为评价主体,选拔优秀的学生充实到企业中,让学生们在企业里体验一线工作岗位所需应用到的物联网专业知识。工学结合也不一定是只在企业之中,还可以在学校组建的物联网专业实训室。校内专业实训室的组建是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策略,在实训室中学生能够初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引企入校。或者将部分科研成果转让给企业,在企业承揽相关项目时,也可以让学校发挥智囊作用,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特别是现今物联网企业发展迅速,企业寻找优秀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非常重要。而职业学校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在职业学校的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的学习中让学生半读半工,既可以让学生得到宝贵的一线实践机会,也让企业降低用人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