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抽象思维能力强的表现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08 10:17:2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抽象思维能力强的表现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抽象思维能力强的表现

第1篇

一、重视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打好基础。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形象。形象思维能促进学生的心理活动更加丰富,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研究表明,富有创造性的学生形象思维一般能达到较高水平。"动车过桥"问题是学生很难理解的一类行程问题,记得在教学时我信手拈来,很自然恰当地运用了教室里现在的物品进行操作演示:把讲台当做桥,一把米尺当成动车,来演示动车过桥,我先让学生理解"过桥"并进行演示,通过演示明确"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才叫"动车过桥",接着再弄清动车过桥所行的路程,通过演示学生很容易明白动车过桥所行的路程就是桥长加车身的长度。直观可以让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看得见的形象,可以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知识、建构知识。

其次,还应指导学生养成用直观化策略解决问题的习惯。如小明和小军去买同一本书,用小明的钱买这本书缺1.4元,用小军的钱买这本书缺1.6元,如果把两人的钱合并在一起买一本书则多2元,这本书单价是多少元?学生如果采用画图策略,那么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二、加强综合练习,强化思维训练。

强化思维训练,启发学生按照逻辑顺序去思考问题,有助于迅速提高抽象思维能力。课堂中构建习题框架,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思维训练法。如将有联系的内容、易混淆的、有互逆关系的题目放在一起成组的出现,让学生区别、辨认,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必须着眼于思维的各种品质。良好思维品质是衡量逻辑思维能力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思维品质的实质,就是人的思维能力差异的表现。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立性、敏捷性等。

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可训练学生思维的正确性。如教学"厘米的认识"时,让学生抽象理解出1厘米的实际长短,当再要求学生在尺上寻找1厘米的刻度所表示的区域,学生的思维十分积极,认为0到1,1到2,5到6等两个相邻数字间的长度均表示1厘米。最后,学生还能画出许多1厘米长的各种方向的线段。教学中,发展求异思维,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又如解答题目从左往右数小东排在第3个,从右往左数,小东排在第6个,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经教师启发,学生说出了很多解法:3+6-1;3-1+6;3+(6-1)等,思维发散了,思维灵活性显而易见。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深思,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如:比较轻重时,有学生提出"老师重,×××小朋友轻,可是为什么×××小朋友与他人比较时,结果他又变重了呢?"可见比较中的辨证关系已引起学生的注意了。

其次,要尊重各个学生的差异,追求人人发展。小学生由于个体心理成熟的早晚、经验积累的多少,尤其是家庭、学校影响,他们思维特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施以正确而良好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如为了培养每个学生的语言评判能力可注重以下做法:A.错位法:即要求学生听人发言时,假设"如果我来回答,我怎么说?";B.差异法:即思考他人发言与我差异是什么?"我会说的是哪一部分,我没有想到的他人是如何思考的?""我有什么补充或纠正。";C.成功法:课堂中,把一些容易成功的机会让给"后进生",能力强的学生予以补充。随着日子的推移每个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原基础上会发展的。又如评价标准上,不采取一刀切,而是因人而宜。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思考几种解答方式。反之,能力弱的学生学会一种解答也行。久而久之,每个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定成必然。事实也证明,尝试尊重差异,施以良好培养方法后,成效明显。

最后,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研究中教师要清楚地明白影响学生逻辑思维发展水平的因素很多,还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思维作为一个认识过程,总是与个体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密切联系并受其制约的。兴趣是智力开发的原动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动机,使学生始终带着愉快而满足的情绪进行智力活动,有效地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动手实践,向抽象思维活动发展

第2篇

关键词:思维能力;数学教学;推理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2-0036-01

数学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系统性和逻辑性强,数学教学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遵循思维规律,正确运用抽象思维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解答习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逐步学会使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一、运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搞清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数学学科有着很强的抽象性、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有时候一字之差就会引起概念上的模糊,如“除”和“除以”,“增加到”和“增加了”等如不仔细比较,就会产生概念模糊。而概念是思维活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因此,概念的模糊必然会引起思维的混乱。教师只有让学生加以比较,分清联系与区别,才能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比如,求比值与化简比时,学生常将两者混淆起来。要纠正学生的错误,教师采用比较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比较。一是从意义上比较。比值是前项除以后项的得到的商,化简比则是把一个比化成最简整数比。二是从方法上比较。求比值是用前项除以后项,而化简比是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三是结果上表现形式比较。比值是一个数值,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化简比结果是一个比,它具有前项和后项而且两数是互质数。学生通过比较,得出两者意义不同、方法不同、结果的表现形式不同。这样就强化了概念,学生在化简比时会提醒自己注意区别,防止混淆。与此同时,对比练习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学生重视了比较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对数知识准确、完整的理解。

二、注意及时地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抽象和概括是形成概念的思维过程和科学方法,两者相互联系,互为依靠。每个概念、定律、公式和原则都是抽象和概括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差不多每章都要给学生讲授一些新的概念,而且在讲授过程中要运用大量的概念。因此,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各个具体的事例,把一些非本质的东西抛开,抽象出其中本质的、内在的东西,并加以概括,以形成正确的概念和思维。抽象和概括同样要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没有感性材料作基础,就不可能有抽象和概括的活动。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时,教师首先请学生写出1~12各数的约数,然后按约数个数和特点进行分类,再让学生根据1、3、5、7、11这些数的特征及时概括出质数的意义,根据4、6、8、8、10这些数的共性概括出合数的意义。学生经过动手、动脑,有了一定的感性知识,就能主动地获取新的知识。

三、加强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辨别能力

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按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认识发展规律,教师要创设有利条件,加强对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训练时,教师既注意扎实的概念基础,又注意变化比较,才能提高学生判断、推理能力。如根据常见数量关系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学生经过训练就能正确理解。比如,工作时间一定,制造零件的数量和每个零件的加工时间……学生一看“一定”,就会很快地说成正比例。对比要让学生通过事例来检查自己的判断:( )一定,数量和总价正比例;( )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 )一定,它的( )和( )成反比例。这些有变化的习题,要求学生将一般模式和变化的模式交错练习,运用概念促使自己动脑筋去辨别正误。

四、规范数学语言,正确反映思维活动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是否准确、精练是抽象思维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规范的数学语言训练,使他们表述准确、完整、清晰、有条理。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理解了所讲授的热荩但回答问题进说不明白。这时,教师就要耐心地引导,让他们把话说明白。比如,有的学生在回答齿轮的齿数与转数之间的关系时说“齿数与转数成反比例”,教师要指出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明白这里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和互相咬合的齿轮两个条件,缺少了这两个条件,结论就不正确。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重新复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懂得数学语言的严密性。

五、结束语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因材施教,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抽象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第3篇

1. 知识结构方面。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已有的知识体系都是不同的。因此,他们的学习效果也不相同。一些基础好的学生需要拓展知识面,而一些基础知识薄弱、底子差的同学就可能跟不上教学进度。学生一旦跟不上进度,就会出现知识的缺漏,从而容易导致恶性循环甚至学生最终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只有知道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状态,才能查缺补漏、强化整体学习短板。因此,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基础工作。

2. 学习能力方面。以英语为例,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包括听的能力、说的能力、读的能力、写的能力等。听的能力强的学生善于摆脱情节的干扰,很容易就能捕捉到主要的、基本的信息;说的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克服心理障碍,有勇气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从不害怕和担心发音、语法出问题,即便表达有误,他们也能接受并懂得学习英语就应该不要害怕犯错的道理。读的能力强的学生能用洪亮的声音和较标准的语音语调,流利地完成课文朗读,并能从中获得英语的美感,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感。写的能力强的学生善于灵活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点和语法,准确地把握好句子结构,洋洋洒洒地完成写作。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能力强项和弱项,只有掌握了学生的能力特征,才能因材施教。

3. 个人素质方面。(1)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及家庭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影响非常大,过早地接触社会下层和不负责任的家庭教育都可能会导致学生厌学等严重问题,从而使学生在个人素质养成上不利于学习和健康成长。(2)学习态度。个人素质中外在表现最明显的是学习态度,端正的学习态度会使学生胸怀志向,并主动学习、认真学习;而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则认为,学习无用武之地或者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从而懈怠学习,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学生多因无法完全掌握知识要点而导致无法灵活运用知识,并最终学习退步,厌倦学习。(3)学习兴趣。个人素质中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有兴趣和没兴趣的学习将带来截然不同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

1.学习心理特点。初中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不满足教师对课文的简单重复。学生的记忆特点使对刺激记忆手段多的知识记忆深刻,遵从记忆规律。学生的思维偏重于形象思维,对片面、零碎的材料尚缺乏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学生很在乎他人的评价,自我认识较模糊、片面,但自我意识却不断增强。

2. 学习能力状况。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低,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应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一般能力,如自学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等。为提高整体教学效果,最好要有粗略的量化分析,对班级整体的能力状况有大致概念。

3. 学习习惯与爱好。学生有哪些学习习惯,如是否愿意独立完成作业,是否自觉牢记每天的单词,是否有做笔记的习惯,是否先复习再做作业,喜欢哪个学科,有哪些业余爱好等等。

4. 教育环境。主要了解学生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影响、身体情况等。家庭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现代社会信息传媒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小。

5. 班级的特点。班级是学生学习的集体环境,班集体的特点、学习氛围等对学生影响巨大,而学生在班级中的特点、作用和位置也是教师应该全面了解的。

三、学情分析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第4篇

一、学习地理,让学生充分发挥形象思维

学习地理,最主要的是要求学生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培养地理学习的形象思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这种理念要存在于每一个闪念,每一颗火花,这种方法对开发学生的右脑非常有帮助,在学习地理、认识地理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地理教学的特点,要充分利用幻灯照片、模型、声像资料、乃至实物等表现具体可观的地理形象,以便加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印象,此外教师用幽默风趣、生动而丰富的语言作为辅助,描绘出所教授的地理内容的地理情境。当然,展示简洁的线条符号和地理示意图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以上所说就构成了地理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

二、学习地理,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要达到这一点,必须充分利用感性材料。心理学家认为:“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时空抽象能力还比较薄弱。地理教师必须重视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用直观的形式来表达所学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在讲课中需要用点拨性的语言,要有启发性,要讲究暗示的方法,语言也要丰富流畅。在教学“黄河水系”的时候,借助多媒体,学生们可以看到,黄河中上游流域的面积明显比黄河下游的面积大,这种现象对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非常有帮助,在这种直观的视觉中,抽象思维能力强的同学能够简略地叙说出其成因,也就是黄河因中游经过了黄土高原,在华北平原积淀了非常多的泥沙,“地上河”因河床抬高而形成,也正因为它已经抬高了,所以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

三、学习地理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艺术是相通的,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学生们如何做人。所以说,地理教学,也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要培养学生们热爱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地理教学涉及祖国的每一个区域,所以地理教学有它的独特性,它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在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内容涉及爱国主义,比如说,国家领土神圣而不可侵犯、国家领土是国家,国家领土教育深入学生的内心。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内容,让学生系统、完整地理解领土的概念,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四、地理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

在教学内容中,有一些水产业和野生动物方面的内容,如果硬性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下来,一定达不到相应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说,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吃过哪些鱼产品,哪位同学到过海域地区,都见过哪些鱼类,然后再把自己在网上和书上见到的鱼类进行分类,哪些是淡水鱼,哪些是咸水鱼,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再比如,在学习野生动物分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都到哪里旅游过,都见过什么珍稀动物,说起这些的时候,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发言,他们都把美好的回忆结合到学习中来,使“枯燥”的学习变得有滋有味儿。如此一来,学习过的内容基本上可以过目不忘。

第5篇

一、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看法。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第6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也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诸多能力中,我们认为思维能力是核心。我们过去的教学方式,只片面地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却没有充分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处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思维的局限性,也就无形中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而要学好数学,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本文结合小学数学特点,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学习小学数学的重要性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理解。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具体措施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例子,让数学理论知识从课本走进生活,使得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成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没有学习的经验,更不懂得合作学习,所以,一起用都需要老师从细节做起。先让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个初步了解,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分组。分组时应考虑异质分组,从思维能力的强弱、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性别等方面均衡搭配。

2、选定小组组长。第一任小组组长要选领悟力强、语言表达力强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在老师的培养下成长较快,可以很快成为老师的小助手,成为小组活动的示范者。以后,组长可以轮换,要给学生均等的表现机会。小组长主要有以下职责:(1)组织并提醒组员认真参与活动。(2)对活动结果进行记录。(3)适时帮助个别组员。

3、使学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及交流的方法。告诉学生老师让几个人组成小组在一起共同学习,是为了让大家在一起共同商量、讨论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当你不会解答一个问题时,你就可以找其他的同学商量、讨论,直到把问题解答出来。这就是合作学习。在活动过程中,可以用一下语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1)“我是这样想(做)的……”(2)“你是怎样想(做)的?”(3)“我觉得xxx的方法更好些。”用这样的语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了解别人的想法,达到交流的目的。

4、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学生应注意:(1)要听清活动要求,按要求进行活动。(2)活动中要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积极配合小组其他同学。(3)交流时要大胆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4)活动中不要高声喧哗,随意乱跑,要遵守秩序。教师应注意:(1)活动前必须使学生明白活动的要求及目的,示范表演是最好的办法。(2)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要有目的的参与学生的活动,这样既可以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活动状况,发现好的现象及时表扬,发现不足及时弥补。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以上几点,要在每节教学中滴滴渗透,切不可急于求成。

二、 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不能太高,要着重培养习惯。

1、利用直观学具,引发合作愿望。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但其好奇心、好胜心很强,利用这一点,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直观学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进一步引发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愿望。例如,在教学“比长短”中,我除了发给学生一些用具,还让学生各自提前准备些可以比长短的东西,然后问:“你觉得谁拿的东西长?”这时,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业相互比一比,在比过程中,逐渐发现比长短的方法。充分感受到与他人一起学习的快乐,合作学习成为心中的渴望。充分利用各种直观用具,使学生渴望学习,渴望合作。

2、创设合作时机,培养合作习惯。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时机,让学生畅所欲言,各展所长,协作互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例如,在教学“6、7的组成”时,我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发现数的不同组成。先是学生独立操作,结果,有的学生只发现一两组组成,有的不停重复,大部分学生不能完全发现。这时,我便说:“现在,请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其他同学,再听听别人的发现和你的有什么不同?组长把组员的发现记录下来,看哪一组发现得多,而且不重复。”这时,学生积极交流,热烈讨论。最终,每个小组都完整的找出了6、7的组成。而且在讨论中有的学生直接从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组成,如6可以分成4和2想到6可以分成2和4,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在活动中,学生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好处,内心就会产生合作的动力。给学生充分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体会学习的快捷与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乐于合作。

三、几点体会

第8篇

舞蹈教师要充分挖掘自身素养条件,用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教育能力实现规范化教学

(一)充分发挥舞蹈教师示范能力强的优势,运用丰富的表情和很强的肢体表现力,在清晰的动作讲解的同时运用演示法、领舞法、比喻法、描述法等手法完成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的有机结合以提高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二)发挥教师热心、耐心、爱心的良好心理品质形成完备的教育能力。优秀的舞蹈教师应该对舞蹈事业有深刻的认识,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教学工作中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教师培养学生是一个漫长的周期,一点一滴的实施教学计划,一步一步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具有任劳任怨的精神这是舞蹈教师都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品德。这也正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无比热爱之心甘于为人的奉献精神。这些都是舞蹈教师良好教育能力的体现,也是从事规范化舞蹈教育教学的条件。

规范化的舞蹈教学也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充分、教学方法的得当、培养学生的具体化

规范化就要求视听手段包括视觉手段的实物标本的特征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亲切感。除了表现各种声调和音响的括音器、电视机、录音机等来表现也应更多关注多媒体教学。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是实现规范化的重要手段。例如开法课,教学初使阶段为了传授新技能,易选用已语言讲解和直观感受的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等;如果训练巩固课,为了训练学生的身体能力就应该选择已实践为主的方法,如训练法、实习法等;若一节课完成几个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就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要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相适应,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考虑有的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基础,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薄弱,高年级理解能力比较强适合自我发挥的讨论等等;要求学生注重知识量、注重思维方式、注重创造性、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任何教学都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方面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和基础条件,另一方面要有利于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的形成。必须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状况、能力高低和智力情感的发展特征。

第9篇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思维。

多媒体课件是以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来进行综合表现的,其优美画面的选用,能够更形象更直观的表现事物,能够给学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中的艺术效果可以使学生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给学生以美的艺术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其中的优美画面可以使数学中枯燥的公式和解题过程增添不少情趣,起到放松情绪的作用;其中的声音效果可以起到营造气氛、烘托氛围的作用。音乐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消除紧张感,使学生在长时间的注意教师课堂讲解之余,得到片刻的休息。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东西非常感兴趣,针对他们的特点,在教学时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如在教学应用题时:在草地上有5只兔子。又蹦来了3只,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兔子?可以用课件在屏幕上出示:草地上有5只可爱的兔子,并在动听音乐的伴随下又有3只兔子蹦蹦跳跳来到草地上,问一共有多少只兔子。这时由于学生对画面中的兔子很感兴趣,并很直观形象的理解到原来5只又来3只的题意和一共8只的结果,从而正确的列出加法算式,同时又加深了对加法意义的理解,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二、利用实物教具学具,动手操作,遵循认知规律,促进思维发展。

心理学认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根据这一原理,让儿童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加强大脑皮层中的暂时联系,效果显著。儿童的理解与思维往往与他们作用与物体的活动是分不开的。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抽象思维能力又很弱,这就需要依靠形象的材料作支柱,通过实践活动,不断积累丰富感性材料,从而促进他们从操作中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教具来进行,通过观察让学生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再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来了解相对的面和棱之间的关系。这时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的不同,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掌握并不十分理想,观察认真、认知能力强的学生已经很好的掌握,而少数没有认真观察或认知能力不强的学生并没有很好的掌握。因此,我在用教具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后,又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的小棒,让他们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在做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特征来完成,师做适当指导。这样让学生通过具体实际操作,可以使学生有效的加强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认识,较快的“内化”学生的思维过程,真正做到使操作为一种启迪思维的手段。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数学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开阔学生思维,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