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老年医学与保健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08 11:02:3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老年医学与保健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老年医学与保健

第1篇

【关键词】老年医学;成功老化;综合评估;老年共病;心血管病

作者:范利(解放军总医院,北京100853)

我国社会正面临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的趋势。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报告,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的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0%。与此同时是家庭小型化、空巢化趋势的逐年增长,这将势必使社会医疗、养老保障的需求迅猛增加。因此,发展现代老年医学在中国势在必行。然而,目前我国大多地区的老年保健医学体系仍停留在以单纯疾病诊治为主的传统专科模式,缺乏现代老年医学知识理念。老年科医务人员缺乏系统规范的老年多学科系统训练。因此,推广现代老年医学理念、更新老年保健医学知识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的当务之急。

1转变老年保健医学服务理念和模式

老年保健医学的服务理念由老年健康的定义和老年疾病的特点所决定。1996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了我国健康老年人的标准,包括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无神经系统疾病,无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无慢性肺部功能不全,无肝肾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恶性肿瘤,还要有一定的视听能力、学习能力、记忆能力,情绪稳定,能恰当对待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及具有社交能力。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更多使用成功老化的概念[1,2]。因老化是排除了疾病因素以外,随年龄增长不可避免而发生的生理、社会和认知功能下降的状态。成功老化是指生理功能、认知功能正常,无抑郁,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的状态。能够获得成功老化的老年人,就可以积极享受生活,维持身体功能和身心健康、避免疾病。成功老化不一定没有疾病;对于患有老年疾病也可通过多方面的干预帮助其达到成功老化。近年来,老年医学领域的研究更加强调评估老年健康的标准应侧重于功能而不是疾病。

老年疾病的管理亦有不同于成年人疾病管理的特点。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器官疾病,合并多种并发症,疾病表现不典型[3]。在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目前针对许多疾病指南的研究证据大多来源于成年人的研究结果,缺少针对老年人生理特点的疾病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老年人患有的常见慢性疾病大多难以彻底治愈,致残率较高,导致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因此,当代老年医学的理念是全面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维持老年人的功能,降低不可治愈的疾病引起的机体不适,提高生活质量。老年保健医学的服务模式也应随之转变。服务目标除了传统的防治疾病外,更应强调维持老年生理、认知功能和心理康复治疗,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康复照料,促进老年独立自主地生活。在处理老年疾病问题时需要多学科团队综合评估病情,明确患者每次就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根据预期存活寿命和保证老年生活质量确定综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老年保健医学的服务对象应由传统的“患者”扩展到所有老年人。老年保健医学服务的内容不应局限于“治病”,还应该给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体检和健康咨询。老年医学服务、管理机构应与社区卫生机构联合,建立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社区老年健康服务管理体系;开展多学科合作服务模式和全科医生培训;应根据老年的不同年龄段制定具有不同侧重点(帮助老人成功老化、防治慢病、给予老年人临终关怀)的管理策略,建立动态的、终生的医学管理模式。

2重视老年综合评估

老年健康的现代概念和老年疾病的特点决定了老年综合评估是老年医学的核心技术和核心内容[4]。它通过由老年科医生为主导,组织药剂师、营养师、心理科医生、康复科医生、护理人员等多学科团队对老年人在医学、功能、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进行评估,达到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判断疗效和预后、合理安排医疗和长期护理服务的目的。老年综合评估的内容涵盖医学问题、躯体功能(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评估、跌倒评估)、认知情绪问题(包括痴呆、谵妄、抑郁和焦虑)、社会支持、环境因素、信仰医疗意愿等多维度。医学问题里又包括老年合并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管理、多重用药问题、老年综合征(跌倒、痴呆、抑郁、睡眠障碍、疼痛、营养不良、尿失禁)的评估。通过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对于医疗机构可以减少对医院资源的占用,提高成本效益比;明确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时转诊、出院。对于医护人员能够避免漏诊、误诊,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对于老年人,尤其是老年患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老年人家中居住时间,降低慢性病导致的死亡率,减少残疾、促进康复,减少医疗费用[5,6]。目前,国外对于社区的老年人和住院的肿瘤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等已开展了大量有关老年综合评估的研究报道。有研究表明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可以降低近期老年人死亡率,延长家中居住时间[7]。

改善躯体和认知功能。澳大利亚的研究开展了边远地区在线老年综合评估系统的使用[8]。我国已有关于社区开展老年综合评估的研究报道,以医院为基础的老年综合评估研究刚刚起步。目前我国尚未见到有关在线、远程老年综合评估的报道。未来还需要开展针对我国医疗背景和文化背景下老年综合评估量表的研究,评价特异性量表是否较普适性量表作用更佳。应扩大老年综合评估的应用范围,对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和社区老年人开展不同侧重点的老年综合评估。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不同量表的有效性及其作用,建立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远程评估系统和随访、干预、管理体系也将是老年综合评估研究的发展方向。

3重视老年共病问题

老年共病是指老年患者中同时患有≥2种慢性疾病的现象,不同研究表明老年共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生率达55%~98%[9]。最常见的合并疾病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合并脑卒中。一项亚洲研究报道[10],老年人中的四种最常见的合并疾病类型是(1)心血管病+代谢综合征;(2)关节+肺+眼部疾病;(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4)消化系统+肿瘤。高龄、女性、社会地位低者共生疾病发病率增高。目前,老年共病的危险因素不明,遗传背景、生物学因素(血压、血脂、心理因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空气污染、社会环境)可能都参与了老年共病的发生。老年共病的不良后果是导致机体机能和生活质量下降,医疗费用增加。因此,老年共病现象是老年保健医学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目前关于老年共病如何发生、发展,在同一个体发生的显著不相关的共生疾病的机制是什么,在这一事件链发生之前早期识别手段,以及减少或阻止多种共生疾病的有效措施有哪些,还都没有定论。因此,老年共病问题研究的未来方向是探讨多种共生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理机制,探讨生命阶段、人格、焦虑与共病发生和进展的关系,研究老年共病的早期诊断技术、疾病预防策略、新型护理模式。在老年保健医学管理层面,探讨针对共生疾病的健康护理模式和保健医疗机构,建立以老年科医师为主、多学科专业科室、专家协作的老年整体医学模式、和将医疗部门+社会服务机构整合的持续医学模式将有助于减少老年共病对社会、老年个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4重视老年多重用药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多重用药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和复杂。因为老年人的药物使用适应证和药物剂量均可能与成年人的标准不同;且老年人常罹患多种慢性疾病,因此,老年人的用药管理策略应结合老年保健机构、内科医师、药师、护理人员多方意见,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11]。一项研究显示[12],根据Beers标准,老年不合理用药的比例在23.3%,女性、过多给药、反复就诊与不合理用药显著相关。

还有研究发现,面对临床医师、药师和其他人员或宣传途径推荐的药物,多数老年人更加信任从内科医师与药师处获得的药品有效性及其药物价格的信息;因此,临床医师和药师的合理呼吁有助于改善价格因素所致的药物依从性差的现象[13]。

5掌握常见老年疾病防治面临的新挑战

基于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医疗条件,防治老年常见疾病仍是老年医学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因此,掌握常见老年疾病的研究进展和热点对于提高老年保健医学水平、延长老年患者的平均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根据美国2011年最新统计数据[14],60岁以上的高血压人群的治疗率78.4%,控制率仅48.0%。中国高血压患者合并脑卒中的发生率远远高于西方人,心血管死亡率及总死亡率高于同龄正常人,常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痴呆、糖尿病、心肌肥厚、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15]。目前对于高血压病防治的理念是越早进行综合评估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及临床疾病,越早干预,获益越大。高血压防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1)如何早期识别高血压,早期预防;(2)如何开展有效社区防治;(3)开发血压检测器材和动态血压实时传送技术,进行有效的血压管理,保证血压达标;(4)如何帮助老年人实现健康的生活方式;(5)开发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实践——血压管理“云服务”。不但可收集海量的临床数据(心血管风险、资源消耗、生活质量改善),为临床治疗与管理大样本患者群体提供技术平台,还可为临床研究、进行长期随访奠定基础。

缺血性心脏病或脑卒中也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心血管病是美国的首位死亡原因(死亡80万/年),美国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是4440亿/年[14]。在我国,每年有250万新发卒中病例和750万卒中生存患者,脑卒中超过心脏疾病,是中国老年的首位致死、致残原因。

无论在男性、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肥胖、高血压、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血症在男性发生率分别为36.67%、30.09%、67.43%和26.69%;在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29.77%、24.79%、63.98%和23.62%[15]。老年保健医学研究在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6]是帮助老年评估、干预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缺乏体育活动及吸烟等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建立卒中单元,组织卒中后随访、康复训练,开展健康宣教,积极检测和管理血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卒中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

我国2型糖尿病在60~70岁的患者男性和女性的发生率分别为18.1%和20.3%,在超过70岁的患者中这一比例分别达到21.8%和22.0%[17]。但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率低,不足40%。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比例显著增多,但“三高”控制率低于15%,而且新型糖尿病药物尚不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发病率。老年医学工作者在糖尿病防治领域面临的挑战是加强糖尿病的标准化管理;推动如何将指南研究进展迅速转化为社区实践;重视糖尿病筛查,开发早期筛查工具;帮助老年人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建立多学科管理模式;还有与专科研究人员配合推动新型糖尿病药物的开发。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11月在本社区门诊就诊的慢性疾病235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50)和对照组(n=85),观察组男86例,女64例;年龄37~91岁,平均年龄为(56.8±8.9)岁,病程2~30年,平均病程(16.4±9.8)年;原发性高血压病72例,糖尿病41例,冠心病35例,慢阻肺24例,高脂血症37例,所有患者均处于疾病缓解期。对照组男46例,女39例;年龄36~93岁,平均年龄为(57.1±9.2)岁,病程3~33年,平均病程(17.3±9.9)年;原发性高血压病31例,糖尿病20例,高脂血症29例。所选两组患者均处于疾病缓解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进行预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进行全科医学保健和健康指导。具体措施为:(1)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酒,低盐低脂及糖尿病饮食,注重减肥;提醒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防止皮肤感染。(2)运动干预:建议多参加体育锻炼,适量运动,根据患者体重、年龄等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以慢跑、走步、跳操、打太极拳等作为运动方式。(3)饮食干预:应以清淡、温和为宜,多吃富含维生素及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禽蛋、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干果等。(4)心理指导:慢性疾病病程较长,常需长期服药或者终身服药,使患者感觉到烦躁,焦虑和恐惧,因此,应该积极开导患者,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也可采取听音乐等方式以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紧张的情绪。(5)加强健康管理及健康教育:对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及血脂,并记录在案。另外,对慢性疾病应该加强宣传教育,社区全科医生应该充分把社区的有效资源利用起来,利用板报、专栏、广播以及播放录像等形式,定期播放、张贴和更换一些慢性疾病的健康教育资料,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慢性疾病,并参与到有效防治慢性疾病的活动中来。(6)用药的健康指导: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治疗的目的、名称、剂量、给药时间和方法,教会患者及家属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指导患者不能随意加减药物的剂量,严格按照医生医嘱执行。

1.3观察指标(1)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空腹血糖(FBG),葡萄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糖(2hPG);(3)血脂测定包括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 P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前SBP、DBP 、FBG、2hPG、TG、TC、HDL-C和 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干预1年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第3篇

[中图分类号]R16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c)-112-02

现代社会人口逐步走向老龄化,据统计,全球老年人口约有6亿人,中国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以上,并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做好老龄工作是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延年益寿,减少家庭、社会负担,让老年人充分发挥余热,为社会作贡献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党的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随着人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逐步改善,科学文化卫生保障事业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我国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目前,我国人口中超过60岁的老人已逾1亿4千万人,预计到2030~2040年将达到25%,占人口总数的11.2%,即每4个人中有1位老人,从而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对社会的老龄化及老龄人口迅速的发展趋势,卫生事业必须要考虑对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对策。

1 重视老年人的价值,将老年医学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老龄化社会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很多,首先应从老年人的价值出发,发展老年医学事业,保证他们身心健康,做有为老人。

随着我国老年事业的发展,老年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老年人凭借其特有优势,创办老年经济实体,特别是众多的老人在从事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教育训练、医疗保健和技工(农)贸结合的经济实体中,施展才华,释放新热,为经济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还有许多老年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榜样,树立风范,“老有所为”,体现了老年人的人生价值。由于老年人慢性疾病增多,除非人类寿命的延长与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改善同步,否则,社会的、经济的和道德伦理的医疗保健支持体系将远不相适应。因此,卫生事业的发展亟需将老年医学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既要考虑老年人医疗保健的策略,又要考虑卫生事业迎接老龄化挑战的战略。从根本上说,应根据老龄化进展的特征及趋势,制定出一个发展老年医学的纲领,从卫生事业的总体上和全局上来对待老龄问题。对于老年医疗保健工作应该做但一时难以见效的措施,应及早考虑加以安排和解决,如老年人医疗保健措施、老年人养老保健经费、老年医学教育与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

2 建立多层次的老年人医疗保健体系,努力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医疗、福利问题引人注目,慢性疾病的终末保健随之引起人们的关心。作为这些保健的目标,人们越来越关心生命质量,也就是说,对老年人的疾病治疗以及保健,不仅是延长生命水平,还要看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的满意程度,虽然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但几亿老人的医疗保健及其管理与费用等,其棘手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依据我国国情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老年医疗保健应以社区为基础,建立老人设施、老人家庭与从事老人卫生保健工作人员相互协作的网络。国家要加强老人设施的投建,如发展养老所,建更多的老人医院,逐步改变老年人医疗保健场所少、求医看病难的矛盾,努力适应老龄化社会、老年养老保健的需求。

老年医疗保健应重视中医、中西医结合对老年医疗的研究,尤其重视挖掘和发挥中医中药在老年医疗保健工作中的作用。

在农村,坚持和巩固合格医疗制度,采取政策引导农村合格医疗提高水平。重视农村健康宣教工作,指导家庭和老人健康养老。

老年人的医疗保健还要与社会老年学校、老年活动中心及大众传播等设施结合,多途径、多渠道地开展老人“心理养老”,努力从社会、心理和娱乐等方面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使他们不仅身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此外,要设法创立老年医疗保健基金。老龄化社会、老有所医迫使老年医疗保健事业刻不容缓地加以适应和发展,这就需要大量的发展资金。对老年医疗保健事业,要像创建“希望工程”一样,多方募集资金,办好意义在于21世纪的老年医疗保健事业。

3 加强老年医学教育,培养适应老年医疗保健需要的医学人才

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医学成了紧急的社会需求。在英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家,老年医学教育得以重视,医学院校设有老人医学讲座,课程上形成了系统的老年医学教育,老年医学教育几乎横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日本也积极探讨老年保健医学教育的方针、策略,发展老年医学教育。我国已区域性地进入老龄化社会,对于老年医学教育及其老年医疗保健人才的培养,若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加强,则带来的老年保健工作的实际状态将是不容乐观的。

我国老年医学教育的发展,一方面侧重于医学教育的改革。在医学教育的内容上,一是增设老人卫生保健课程;二是细致研究跨学科系统性老年医学内容,在教学中作必要的增加,同时,就人类老化和老人保健问题推动细胞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免疫学、老年临床医学等领域跨学科的协作研究;三是使老年医学教育的内容在医学教育计划中形成一定的模块,系统充实老年医学教育的内容,并保证有一定的教育时间。通过教育教学的改革,使新培养的医学人才,具有基本的老年医疗保健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或开辟老年医学专业,培养老年医学专门人才。在老龄化社会中,老人的医疗保健工作量大且独具特色,必须需要大量的老年医疗保健专家和专门人才。这方面人才的培养,要以老年医疗保健的客观需求为指导,探讨有关老年医学人才的教育目标、教育核心、教育计划及严格的评价方法等,确保造就出一批批有志于献身老年医疗保健事业的合格的新型医学人才。

面临老龄化的挑战,卫生事业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相当重大,应将老龄问题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采取切实措施发展老年医疗保健事业,构建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服务“敬老工程”。

[参考文献]

[1]唐敏. 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0):63.

第4篇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医学;医疗模式

0 引言

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8.9%,多达1.19亿,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预测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超过少儿人口数,而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高达4.5亿人。老龄化对社会和经济、人民生活方式、健康和疾病、卫生服务提供均产生了很大影响,给国家和地区的卫生、福利、社会服务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家庭社会压力的增大,若处理不当,社会不稳定因素、矛盾等激化,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因此,解决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与中国医疗服务现状的矛盾成了当务之急。本文结合世界先进国家的经验、我国专家前辈经验和自身临床实习的实践及体会浅谈中国老年医学的现状及改善的相关建议。

1 中国老年医学的现状

1.1 我国老年医学研究取得的成就

为了让自己的国民安度晚年,我国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改善老年医学及其医疗服务。自20世纪50年代起,北京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出振兴我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事业开始,有关老年医学的委员会及杂志陆续成立或创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等都将老年医学项目列入其中,更多的学者投入到长寿和衰老的研究中,老年医学的医疗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老年疾病的诊治规范不断完善,积极地推动了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1]。近几年,新的医疗政策、医疗保险和医疗相关法律不断改进和完善,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治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城镇、城乡、农村等医疗保险的推广,普遍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缓解了社会矛盾。媒体和广播等都出台了一系列饮食、健康和预防疾病的节目,让全民参与,注重生活方式,关注自身健康,减轻和缓解社会经济、医疗卫生和服务系统的压力,逐步建立良性循环。

1.2 我国老年医学的不足之处

尽管我国一直致力于完善老年医学,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2-3]:

1.2.1 医疗资源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中绝大部分老年医学科来自干部病房,主要承担干部的保健诊疗任务,面向全体老年人的医疗机构数量严重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资源利用不充分。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老年病科,前身是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干部保健科,自1998年起,才面向全体老年人。另外,国内养老机构很是多,但只具备养老功能,而不能提供医疗服务。我在华西医院老年科实习的时候发现,很多老年人机体退行性病变,有很多慢性的基础疾病,这是每个老年人都会遇到的,不加干预可能恶化,干预则需要有专业医学知识的监控其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维持目前衰退的机体的稳定,因为老年人病情多复杂,多变化。这部分病人是无需住院的,一方面本身医院的环境,各种耐药菌对他们的健康状况是潜在的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医疗空间和资源的限制很多危重病人不能及时得到救治,增加了医疗服务系统和患者求医治病的压力,还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随着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必将导致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更加迫切,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1.2.2 医疗理念-个体化医疗保健服务

符合中国特色的老年医学医疗模式尚未确立,一般医院的老年科仍沿袭着单病诊疗的传统医疗模式,仅关注的疾病本身,而忽略了老年人心理、生理出现或潜在的其他问题,未能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而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习期间,发现老师们经常会耐心的给患者们讲解他们的病情,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并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的负面情绪。但并不是所有的医院都会如此,如一些基层医院。在和老年患者的交谈中发现,老年人的医从性很好,配合度很高,但他们往往很焦虑、很担心、很恐慌,这些负面情绪很不利于病情的康复。如老年人多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很多时候这类患者情绪的变化是致命的。

1.2.3 规范化和重视度

我国尚未建立老年医学专科医师的资格认证和专科职称考评标准,不利于规范现代老年医学的内容和提高老年医学执业人员的水平,也不利于吸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投身到老年医学事业中。其次,老年医学的交流平台匮乏,缺少全国、两岸及世界性的老年医学交流大会,政府相关部门对老年医学的投入力量不够,社会对老年人健康的关注度及重视度不够[1]。

2 美国老年医学的新理念与医疗模式

美国老年医学打破了传统以单个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单病诊疗的传统亚专科片段医疗服务模式,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医疗保健服务,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多学科协作,以及功能评估与康复。目前的医疗模式有[3]:1)老年病房。由老年科专科医生组成的团队专门收治老年病人,更有效地诊治疾病并及时发现和防治老年病综合征。2)老年髋部骨折专诊。老年人骨质疏松且容易摔倒,髋部骨折发生率高,该医疗模式下医生负责老年患者的术前评估、围术期处理和术后亚急性期诊疗和康复,让患者更早恢复健康。3)全面的老年人服务项目(PACE)。为老年人提供基础诊疗、预防、日间锻炼、娱乐活动、急性病诊治及慢性病长期管理等的全套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让老年人保持自主性和独立性,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 如何发展我国现代老年医学

综合考虑我国的医疗现状和美国老年医学的理念与医疗模式,结合自身的实习,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善我国老年医学[1-3]:

3.1 医学理念

个体化医疗保健服务,以人为本,注重患者个人病情特点的同时,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多学科协作,患者心理健康、功能评估与康复。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3.2 医疗模式

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模式。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及政府相关部门三方联合,提供给更多的老年人更优质的诊疗保健服务。

3.3 诊治规范

尽快制定老年病诊治规范,如《老年周围动脉硬化疾病诊治》、《老年心房纤颤诊治》等。

3.4 老年医学研究和教育

老年医学研究应涵盖基础、临床及预防研究。它们紧密相关,共同发展才能更好地发展老年医学和服务大众。同时,编写适合国情、适合相应层次的老年医学教材,吸进更多优秀的专科人才从教,于各地建立培训基地以提高医疗人员水平来满足社会需求。

4 小结

面对全社会的老龄化,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的有生力量将以老年人的医疗保健为前提,老年人生活质量也将成为潜在的社会部稳定因素。因此,我们亟需打破现状,通过完善教育方式、加强老年医学研究、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模式等各种方法发展现代老年医学,改善医疗现状,有效地预防并诊治老年患者,提高改善其生活质量,减轻社会、经济和卫生服务系统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李小鹰,王建业,于普林.中国老年医学面临的严峻挑战与应对策略[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13,32(01):01-02.

第5篇

近日在京举行的中国老年医学与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解放军总医院原副院长范利指出,我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伴随着慢病化、高龄化、失能化、失智化、空巢化的特点,老年医学专科建设要加快脚步。

范利介绍,我国目前共有老年病医院133家、护理院173家、康复医院376家:只有6.2%的三级医院设立了老年医学科,床位数不到2万张;2014年卫生行政部门才将老年医学科定位于内科学专业下属的三级学科,评选的国家重点老年医学科不到30个;目前全国老年医学科医技人员不到3万人,大部分来自干部保健科,缺少老年专科医师考核准入体系、医技培训体系和职称评定标准;医学院校的老年医学专业课时不足,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有待丰富:缺少相关规范、指南、共识等:老年专业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据估计目前需要近1000万名养老护理员,而实际数量不足30万名。

范利说,老年医学的理念需要与时俱进,应由单病诊疗转向“全人”个性化诊疗,推广老年健康管理模式,以老年综合评估为核心,以早期筛查、信息管理、康复辅具开发为技术平台,从疾病、体能、认知、心理、社会支持多层面全面关注老年健康问题,强调老年科、心理科、康复科、营养科等的多学科合作。

(来源:《健康报》)

第6篇

关键词:个体化医疗;老年医学;教学改革;新思路

“个体化医疗”(Personalizedmedicine)指从个人角度,根据遗传和基因组信息与生活环境,并结合临床表现为人类提供量体裁衣式的健康医疗服务[1]。广义的个体化医疗是依据个体差异进行疾病管理,以期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门定制医疗模式[2],侧重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精神”。狭义的个体化医疗则结合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信息及生活方式,为患者量身设计出最佳治疗方案与治疗药物,其核心内容为遗传学、基因组学、药物遗传学、药物基因组,以及环境[3],侧重于“人类基因组”,是在预防、诊断、治疗和后期康复的全过程中,依据患者的个体特征、需求和偏好设计治疗策略。是广义个体化医疗在理论和技术上的发展与延伸。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27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百年人口老龄化的进程[4]。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和现代医学的发展,个体化医疗日趋成为可能并成为老年人群的需求。但因受制于经济与技术发展的客观实际,进程相对缓慢,需要循序渐进。

1我国老年人群个体化医疗的发展需求

1.1现代医学发展让老年人群个体化医疗成为可能现代医学正经历由传统标准化医疗向个体化医疗的巨大转变。标准化医疗忽略个体差异,个体化医疗是以患者的大量信息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各方面特点,制定出适合每位患者独特的、最佳的治疗和预防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以取得最佳疗效。因此,美国现代老年医学已从传统亚专科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病诊治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医疗,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合理的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最大限度地维持和恢复患者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的变革让我国老年人群个体化医疗成为可能。

1.2人口老龄化增速促进老年人群慢病高发老年患者具有生理功能减退、储备能力下降、功能残缺等特殊的老年问题或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多种慢病并存或多重用药引起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病情易受心理、精神、社会和家庭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老年人口已经突破2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2025年前,将以每年100万人数增加,预计20世纪末,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3%[5-6]。人口老龄化的增速促使老年人群慢病高发,并形成以下特点:未富先老,发展极度不平衡;老年人群寿命延长,失能、半失能与空巢老人的数量增多导致社会养老刚性需求增加;国家养老体系和医疗保障体制尚不健全;部分老年人群期望安度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医疗消费标准增高。

2我国老年人群的个体化医疗现状

现代医学发展对医疗卫生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促进个性化医疗的进步,但全面实施老年人群的个体化医疗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障碍。老年人群数量激增与各方需求之间的矛盾将影响我国老年人群个性化医疗的推进。

2.1老年医学专业开设数量与质量难以满足老年病专科发展需求高等医学教育对老年医护人员个体化医疗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当前老年医学和老年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远不能满足社会老龄化的需求。其中,老年医学专业人才的严重不足是主要的问题。调查显示,我国222所医学院校中,59所建立了老年医学专业[7],存在部分学校课程设置上有缺陷,专业师资不足,临床教学实习基地缺乏等问题。部分医学院校老年医学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研究生,尚无统编的老年医学教材、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在校期间没有开展系统的老年医学理论教育或临床实践:科学学位型研究生课题涉及衰老机制偏少,临床实习匮乏;专业学位型研究生接触临床相对较多,临床工作能力较强,但其科研培养时间短,科研能力相对较差[8]。极少的三级综合型大医院设置老年病专科,开展老年医学教育培训的合格师资和基地缺乏。部分老年人专科医院或护理院正在积极筹建中,专职医护人员相当匮乏。与我国部分医学院校老年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相似,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挂靠于临床医学专业(老年医学方向):专业设置上缺乏独立性;课程设置仅在临床医学专业基础上,增设了老年医学(36学时)和老年护理(32学时)两门课程,学生只了解老年病医疗与护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后期临床见习和实习与临床专业完全相同,没有老年专科实习基地,与老年个体化医疗标准相差甚远。

2.2患者和医护人员缺乏对个体化医疗相关内容的深入了解在我国,个体化医疗尚处于发展阶段。由于教材内容更新缓慢,个体化医疗尚未编入医学教材,国内一流院校的个别学生通过科研学术活动初步了解个体化医疗,我校作为普通医学院校,临床专业(老年医学方向)的学生在校期间对个体化医疗内容体系了解甚少。广大患者即使存有简单的个体化医护需求,但由于医疗费用和医疗模式的制约,对广义的个体化医疗需求已望而却步,对于基因组学等深层次的个体化医疗知识更是闻所未闻。另外,由于我国目前以传统医疗模式为主,大部分医护人员仍按照传统医疗模式为患者服务,缺乏个体化医疗信息与内容的接触。调查研究显示部分医护人员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9]。

2.3尚不完善的老年病样本库阻滞了个体化医疗的高质量实施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的老年病样本库是按照疾病种类建立,不利于老年疾病机制研究和个体医疗的高质量实施。未来老年医学研究应对衰老起因、老年疾病特征与防治措施进一步探讨[10]。明确发病与衰老的相关机制是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的基础,从分子生物学、基因层面去揭示发病和衰老的原因,尽快实现“从基础到临床”。病变部位的标本对于发病机制研究、诊断性生物标记物筛选、靶向治疗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包含患者血液、尿液、脏器组织及个人家庭情况、心理特点、社会关系等信息的符合老年病和抗衰老研究的规范化样本库,是老年医学的基础,这让高质量的个体化医疗成为可能。通过高质量生物样本与完整的临床信息,分析归纳患者的各项检查与诊断情况,形成一个综合、巨大的数据库,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让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11],真正实现“基础到临床”。

2.4缺乏制度保障的老年医学职业资格认证限制了老年个体化医疗进程我国目前非常缺乏老年人专科医院或老年护理院,尚无老年医学专业执业资格证和许可证设置制度,政策方面亦未出台对患者医疗信息采集的保护措施,这些不利因素都大大限制了老年人个体化医疗的进程。《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医疗机构要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复护理;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12]。由此看出,国家高度支持老年医学建设,各项制度的落实会逐步推进老年医疗个体化进程。

3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新思路

3.1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老年医学(GeriatricMedicine)是预防和治疗与老年相关的疾病,最大限度地维持或恢复患者的功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学科[13]。个体化医疗以个体获得最优质的健康为目的,而不单是治疗疾病,这与现代老年医学教育相吻合。未来老年医学将以老年综合评估、多学科团队协作、中长期照护基地联网为特点。其中,多学科联合工作是老年医学的突出特点,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护理、保健医学、社会医学、老年生物学和老年心理学等。多学科融为一体,相辅相成,蓬勃发展。另外,在个体化医疗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理应成为老年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内容。显然,目前我校老年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后期临床实践诸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老年医学和个体化医疗发展要求,老年医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2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3.2.1独立设置老年医学专业:教学大纲要求与课程设置对未来医生的培训、考核、医疗水平的评价等有很大影响。老年医学起源于临床医学,专业领域上息息相关,但老年病的发病机制、治疗策略与途径有其独特性,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和服务对象大多与老年人有关。现代医学与老年个体医疗的强劲发展促使老年医学逐渐走向学科交融式发展。因此,我校老年医学理应成为独立的专业设置,并按照现代老年医学和个体化医疗的发展需求,重新设置教学大纲、课程安排和后期实践教学,突出个体化医疗特点,以适应老年医学的快速发展和个体化医疗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2.2更新现有教学大纲、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促使老年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未来老年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都需要突出老年特色,除医学与护理知识的学习外,需要开设心理学、社会学、营养学、人文关怀等课程。另外,由于个体化医疗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新见解,分子诊断、大数据等课程也需要列入教学大纲的新要求。另外,新设置的教学大纲,利于现代医学知识的融合、传授,便于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整体掌握,模块化教学模式有必要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后期实践教学也应着重老年疾病机制的探讨、诊断与防治,以促进个体化医疗的实施进程。

3.2.3适度加大老年医学专业招生人数:独居或失能老人的增多,“421”家庭或空巢家庭等使得老年人群的医护问题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难题,专业医护人才相当匮乏。未来需要更多专业化的老年医护人员,以满足老年人群晚年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提高需求。因此,我校适度加大老年医学专业招生数量是顺应时展,满足未来老龄化社会和个体化医疗的重要举措。

第7篇

【关键词】 老年病;内科学;教学方法

老年病防治日益成为我国卫生保健事业关注的重点,国内许多医科院校均已将老年医学设为重点课程。由于老年疾病具有特殊性、脆弱性、高危性等特点,诊疗过程与中青年人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如何搞好老年医学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近几年老年内科疾病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对老年病内科学本科教学方法进行浅显的探讨。

1 教学内容的的设置

1.1 加强总论内容、突出老年病的特点。老年医学是医学科学中一个新的边缘性专业学科,涉及临床、流行病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教学不能全部涵盖以上范畴,内科学本科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老年医学的基本特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知识以及老年疾病的治疗处理原则。比如1、多脏器病变,疾病基本没有单一性,以老年代谢性疾病为特征;2、起病隐匿,疼痛感觉差,网状内皮系统反应减弱,感染时发热不明显;3、发病症状迥异,如以房颤发病的甲亢,以纳差发病的肺炎等;4、有病而往往不自知,如体检时发现恶性肿瘤,心梗急性期等。在强调这些特点的同时,还要将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知识与中青年相应疾病进行比较,以便学生理解,记忆。在总论中,在课程的设置上还应该充分考虑近年提出的“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等内容,增加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为进一步学习具体疾病的特点作好知识铺垫。

1.2 合理调整结构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在章节编排上,既要考虑到本学科基础与临床的先后顺序,又要照顾到各章节内容的相对独立性。老年医学课程应放置于内科学和神经病学教学之后,因此时学生已对众多的疾病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识记老年疾病的特点,又有利于巩固已学过的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学知识。在具体结构上,要贯穿从老年病学概论、老年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到老年消化系统疾病、老年内分泌和新陈代谢疾病、老年性肾病,再到老年性贫血、老年性痴呆,最后到肿瘤、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体系,层层讲述,最后集中在多器官功能不全,从而贯穿整个内科系统。选取有代表性的老年人高发疾病重点讲解,如在心血管系统中选取高血压、冠心病、老年瓣膜性心脏病。

重要疾病根据各自特点从不同侧面讲解,突出老年疾病的特点。第一,老年病以多种疾病并存为主,如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塞等,讲授中要针对衰老和代谢病这条主线,使学生对三者的关系有理性的认识。第二,有些疾病的教学以诊断为主,但老年医学教学时则以治疗为主。如对高血压病,我们并不重点讲授鉴别诊断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而是重点介绍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因要考虑老年人代谢的特点、器官功能状态、常合并其他疾病等综合因素,我们强调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和器官保护作用,重点讲解不同于内科高血压治疗的一些特点。第三,如果内科学教学以治疗为主,老年医学则应以疾病的预防保健为主,如骨质疏松病症涉及内分泌、骨科等多个学科,教学重点放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保健上。另外穿插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使学生能掌握到学科发展的最前沿知识。

2 教学方法的改进

2.1 归纳式和暗示式教学方法的探索。过去的教学观点侧重于对“教”的分析,忽视了对“学”的研究,往往限制了学生自我的思考过程,使其被动地接受知识,失去了对问题整体综合分析能力。我们通过课前以专题的形式提出问题,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情感倾向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使之在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中带着问题来学习,将学生知情智力整合统一起来,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打破传统上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突出专业特点,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知识来获取专业新知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2 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单调封闭,学生被迫死记硬背,教学效率低。我们运用了多媒体形象教学这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对教学重新设计,配以声音和图片,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学习,形成形态与功能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感性境界,既有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具有扩大微观、缩小宏观,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通过运用这样新颖的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获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整体观念,学生在学习老年病知识的同时,需要兼顾相邻学科的有关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老年病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需要精益求精,在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投入更多的资源,以适应社会发展新阶段所赋予的责任,摸索出更加符合老年医学的教学规律。

参考文献

[1] 朱继民,李白坤,叶冬青.医学统计学多元化教学方法探讨.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2):197―199.

[2] 乔敏.“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医学教育.医学教育探索,2005;4(2):67-68.

[3] 徐刚.谈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1;15(3):131―133.

[4] 辛彦娜,韩志英,乔蓓.典型病案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

第8篇

传统饮食养生学侧重于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来调节人体阴阳,滋养五脏六腑和预防疾病。所谓食物的“性”,指食物的性质,可以分为寒凉、温热、平性等几类。我们日常经常食用的食物中,以平性食物居多,温热者次之,寒凉者最少。

热性食物有:芥子、鳟鱼、肉桂、辣椒、花椒等。

温性食物有: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枣、核桃仁、杏仁、韭菜、小茴香、香菜、南瓜、生姜、葱、大蒜、桂圆、荔枝、木瓜、樱桃、石榴、乌梅、香橼、佛手、鳝鱼、鳙鱼、鲢鱼、虾、海参、鹅蛋、鸡肉、羊肉、狗肉、鹿肉等。

平性食物有:大米、玉米、花生米、黄豆、蚕豆、赤小豆、黑大豆、豌豆、扁豆、白薯、土豆、芋头、莲子、榛子、芡实、香菇、银耳、黑木耳、白菜、荠菜、大头菜、圆白菜、胡萝卜、洋葱、李子、无花果、葡萄、黄鱼、鲳鱼、青鱼、鲤鱼、鲫鱼、鳆鱼、鳗鲡鱼、泥鳅、鸡蛋、牛奶、牛肉、猪肉、鸭肉等。

凉性食物有:小米、大麦、小麦、荞麦、薏米、绿豆、豆腐、菱角、蘑菇、茄子、白萝卜、冬瓜、丝瓜、油菜、菠菜、苋菜、芹菜、橘子、橙子、苹果、梨、鸭蛋等。

寒性食物有:苦瓜、番茄、黄瓜、蕨菜、竹笋、茭白、莲藕、荸荠、甘蔗、柿子、香蕉、桑葚、西瓜、甜瓜、紫菜、海带、蛏子、田螺等。

所谓食物的“味”,主要是指食物的味感,分为“辛甘酸苦咸”等五味。五味之中以甘味食物最多,咸味与酸味次之,辛味更次之,苦味最少。甘味食物包括米面杂粮、蔬菜、干鲜水果、鸡鸭鱼肉类等。酸味食物包括番茄、山楂、葡萄、杏、柠檬、橙子等。辛味食物包括生姜、大葱、洋葱、辣椒、韭菜等。咸味食物包括海产品、猪肉、狗肉、猪内脏等。苦味食物包括苦瓜、苦菜等。正常饮食以甘味食品为主,兼而其它四味调和口感。气候寒冷或外感风寒时,可适当增加辛热食物的食用,以祛寒解表。气候炎热或患有热性病时,可适当增加一些苦味或寒性食物,以清热降火。饮食中略佐以酸苦味,可开胃消食。饮食中酌加咸味食品有补肾益精的功效。

所谓食物的“归经”,是指不同的食物分别对机体五脏六腑产生不同的滋养和治疗作用。例如传统养生学认为,小麦、绿豆、赤小豆、西瓜、莲子、龙眼肉等归心经,有养心安神的功效。小米、大米、黄豆、薏米、山楂、苹果、大枣等归脾经,有健脾益胃的功效。番茄、樱桃、油菜、香椿等归肝经,有舒肝理气的功效。白萝卜、胡萝卜、芹菜、柿子、生姜、大葱等归肺经,有益肺解表的功效。禽蛋肉类、桑葚、黑芝麻、枸杞子等归肾经,有补肾益精的功效。

第9篇

《糖尿病保健操》新书上架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热线订购8.8折优惠!

定价:29.80元,优惠价:26.20元

订购电话:010-64425272

多年从事糖尿病防治工作的杭建梅女士,为一般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其他疾病的患者设计的“糖尿病保健操”历经1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几百万人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汇集而成,相比一般的运动方法更具针对性。许多病人练后反映血糖下降,用药量大减。

专家简介:

杭建梅,出身于名医世家,从小随父母学习中医经络及西医解剖,先后攻读中西医结合专业、西医医疗专业,本科毕业后又先后深造于北京协和医院、美国华盛顿大学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糖尿病中心的糖尿病专业。既具有坚实的现代医学基础,又有厚实的中医底蕴。目前担任北京健恒糖尿病医院院长,北京因苏林糖尿病研究所所长,国际华夏医药学会副会长等职。

读成语故事学健康之道享幸福人生

《成语淘宝话健康》新书上架

星球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

热线订购8.8折优惠!

定价:29.80元,优惠价:26.20元

订购电话:010-64425272

本书围绕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成语,依据中医学理论知识剖析其中深藏的医学道理,针对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不同状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养生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论述:养生总则、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衣饰养生、情志养生、起居养生,依病养生、四时养生等。期望将灿烂的中华文化积淀于中医学中的精华通过通俗的语言展示给广大读者,使大家能在赏味中国文化的同时品味中医文化,在读书之中掌握医学养生的道理,为防病祛病、养生保健、颐养天年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专家简介:

连增林,医学博士(博士后),研究员。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中研同仁堂医药研发有限公司药理研究室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药新药研发,中医临床、中药药理、中西医结合、中药抗肿瘤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20年。作为主要学术骨干参加了国家重点基础及应用研究项目:973计划项目、“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国家课题。

身心、五脏、饮食、自然、人的平衡与协调

《中医养生的智慧》新书上架

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热线订购8.8折优惠!

定价:29.00元,优惠价:25.50元

订购电话:010-64425272

本书从实际出发,来和大家一起从五脏、四肢,经络,饮食、起居等方面探讨人体养生和生活养生,以轻松欢快、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述来,使读者在中医文化的陶醉中领悟中医养生的奥秘。这些理论和方法简单易学,切合实用,对家庭养生和个人保健具有较高的价值。养生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本书主要推广切合个人使用、简单易行、容易坚持的单、验养生法,这对提高全体国民的养生保健意识和养生保健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专家简介:

张国玺,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基础学组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张国玺研究员从事老年医学及养生保健方面的研究近20年,目前,张国玺研究员主要从事养生保健知识方面的研究和讲座活动,广受好评。

足是人之根足疗治全身

《足疗暖身养生法》新书上架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热线订购8.8折优惠!

定价:29.80元,优惠价:26.20元

订购电话:010-64425272

按一按,揉一揉,就能祛病强身吗?的确如此。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足疗的基础知识、足疗的基本手法,以采用专家足部按摩实图和穴位图的方式,针对一些常见的病症进行对症的足疗,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实用性。

另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中药足浴液的配方及疗效,这些配方操作简单,且效果显著。只要您按照本书的方法操作,就可以在家中尽享足疗的乐趣。

专家简介: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