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0 10:18:4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新媒体视觉艺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引言
以网络、计算机为代表的新媒体视觉设计艺术,通过不同媒介的功能融合,实现对信息高速的传播,将声音、影响资源整合,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完成信息的输出。新媒体技术为传统的艺术带来冲击,影响传统艺术的设计发展,但同时为新艺术设计的发展带来了良好契机。本文将针对新媒体基本概念,艺术视觉效果进行合理的传达和分析,研究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不同,分析新媒体的优势,研究媒体发展对新媒体艺术的影响。
二、新媒体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1.新媒体新媒体是依附传统媒体的技术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是新媒体发展的基础。利用数字化网络运行方式,对电脑、手机等多个终端进行整合,向用户系统具有更加娱乐性的服务形态媒体模式。新媒体的传播模式中包含多种对应方式。其中有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几种。新媒体是对公众提供个性化的媒体内容,通过分析传播者、接受者对应之间的交流,提升新梅体艺术视觉传播效果。
2.新媒体之间的比较关系新媒体包含个人媒体、人际关系媒体。人际关系媒体是利用对话完成的基本形式,通过速度和控制范围进行蔓延。例如,电话、邮件等等。大众媒体是公共场合的演讲和演说,其特点规定了其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伴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大众媒体可利用的工具增多,利于网络演讲、电视视频演讲等。通过网络信息的传播,提升新媒体的传播效果,加深媒体的传播作用。大众媒体的传播特点是对完全相同的内容进行多接受者的传播,内容发出者对传播媒体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利。但是缺点是大众媒体不接收个别信息的需求和个性特点。接受者没有办法控制信息的需求量。人际关系媒体与大众媒体的有缺陷是相互对比互补的。人际媒体可以传播个性化内容,大众媒体可以传播公众性质的无数内容,不同的媒体传播需求实现了二者的共存。
3.视觉传播的艺术设计视觉传播的艺术设计是通过视觉传达完成网络化的媒体综合。利用各类传统媒体为载体,通过语言信息传播的方式,对设计表现进行设计分析,确定设计的载体内容,及时分析可接受的信息受体,令更多的人认识和理解相关信息内容的意义。利用新媒体艺术表现形式完成视觉艺术的设计分析过程,加深艺术视觉设计的传播和发展,提高视觉传播设计的变化和管理,逐步改善视觉传达的数据存储方法,通过新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过程,实现对新技术水平的应用。确保新媒体、新视觉艺术的合理发展。
三、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和影响
视觉艺术设计从传统工业形式,逐步发展,不断扩大,形成最大范围的设计标准。利用媒体设计发展内容,对媒体设计技术进行变革分析,确定艺术设计的视觉内涵。艺术视觉设计的兴起自美国十九世纪开始,利用感光板在海报的设计实现对媒体视觉艺术的新型设计,扩大视觉艺术设计效果。八十年代的电脑发展为艺术视觉设计带来发展契机。艺术视觉设计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应用,改变传统载体视觉传达的标准形式,提高视觉艺术设计的发展特性,实现新媒体艺术科技的进步。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拓新,对不同行业地区都有变化,慢慢的形成了具有视觉媒体关系的新媒体视觉艺术。新媒体艺术发展与科技发展向适应,伴随着信息网络产业的快速进步,新媒体技术不断革新发展,结合计算机、网络、通信传输等各项新科技,逐步完成对新媒体生物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多种多样的视觉艺术传播发展。激发人们对新媒体的兴趣,加强新媒体技术应用形式的变化,保证新媒体艺术视觉飞跃的标准形态。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是提升视觉艺术设计传播的重要源泉,是启发艺术设计思维主要体现。通过对新媒体艺术思维的设计,完善视觉传播的艺术灵感特性,提升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稳定发展,确保视觉艺术设计中网络通信、投影、幻灯、电子音像等技术的完美融合,实现对艺术形态的照明,利用激光完成视觉特点的传播,加深视觉设计的运作手法,确保视觉设计的丰富意义。另外,采用视觉传达新媒体技术设计提高了文化广告的宣传力度,在视觉传达上实现了视觉动态传达的发展和应用。
四、结语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视觉艺术;交叉互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简单的说,人类的艺术发展史就是一部媒体与科技的演变史。而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新媒体艺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日益成为人类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分支。
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艺术呢?在异军突起的电脑技术的促进时代,包括动态艺术、光感动态艺术技术、技术语言的观念意识以数理为核心的技术化设计的发展,艺术近一步走向混合声音、表演等综合媒介装置的过程,将尖端科技与先锋艺术思考相结合, 探索新的艺术空间和对世界感知的新方式,走向纵深的现代科技领域的发展如电子媒介相关的多媒体设计(multimedia),或交叉(interface)设计。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是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信息传播媒介。
其中视觉艺术的发展空间就体现了前所未有的交叉,人们以不同的视野来体验生活情感,透视科学、自然、人生。
一、新媒体艺术定义
新媒体艺术即在20世纪艺术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诞生出来,大约有30年的历史。新媒体艺术的产生有两大支柱。其一是20世纪初期诞生的众多艺术门类和思潮。如观念艺术,早期的未来主义和达达主义,60年代的偶发艺术,70年代的表演艺术,以及70年代的电子艺术,装置艺术和结合机械技术的动力艺术等等。
其二,20世纪后期的新科技也是新媒体艺术产生的重要土壤。在信息时代的环境中,人类世界对于新科学的隐喻与模式大为着迷,神经科学、生物学、量子力学和计算机等高科技大大激发了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代艺术发生了更为明显的分化和演绎,各种新兴艺术门类层出不穷,并大多数地带有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的烙印。
媒体艺术乃是 “干性”硅晶计算机科技以及生命系统相关的"湿性"生物学的结合萌芽崛起的新媒体艺术称之为"湿媒体"(moistmedia)”。这也展现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媒体的更新,艺术挖掘拓展到更多的科学领域,艺术家已不再仅仅沉浸在本学科的一种“玩法”,注重了艺术创作过程体验、与分子科学和基因学,以及生物物种天文科学等前沿的相撞而更具可行、建构意义。
二、新媒体鲜明的特征也体现在视觉艺术的交叉性
新媒体最鲜明的艺术特征为连结性与互动性
1.互动性
表现在艺术家与观众的互动,现在艺术的个人的表达与个人的创意已经由艺术家延伸到观众,人们对艺术家的要求不再是创作动人的画面内容,而是设计环境,空间,让观众能够参与其中;艺术家与智能化机器的互动。这种互动或许体现在间接的不在场和直接的在场,或许是观众的理解直接去完成作品,或许按程序演绎别的花样;艺术家与科学家的互动。高科技化艺术往往涉及不同领域技术,艺术家不可能单独完成艺术创作,而是工作者可能只是为作品提供最初的概念的人,随着技术人员的介入,作品会逐渐的改变,最后出根据需求向工程、资讯、科技、生物家等专业人才寻求辅助 。
观念艺术与新媒体的加入,加速了表现内容的多样变革,交互式展演与公共艺术更打破了场域的限制。运用科技辅助艺术创作,不仅延伸人们总体经验的触角,创造出更贴近精神层次的艺术作品,更让艺术、技术和科学间的关系,水融。其实,这一切象征艺术家身份的转移。一个画家可以是作品唯一的创造者,但新媒体艺术是共同创作的成果。
2.转换性
新媒体艺术转换性,是能够跨越各个体系,把不同运作方式的事物结合为一体。Tramus认为:在人机关系中,互动性应该是一种基本的媒介手段,它不应仅仅扮演一个消极的联系角色,而应是一个转换的角度。这种人对机器的联结,这种协作当一种单一的功能被两种东西作出时是可能的。但这种联接在有一种一个和另一个间的转化性时才存在。由此,互动性应参与这种转化性,对于这种允许协作的共同的编码,那就是说,好几个参与者的协同行动,比如可以让机器和人类互相“了解”。
3.虚拟性
网络影像艺术无远弗届计算机的革命时代来临,网络艺在互联网世界里,现实可以被虚拟,而且与观众的参与保持着相互依赖的关系。作品不仅需要观众来完成。而且还需要观众来激活它,赋予它实实在在的内容。
4.连结性
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五个阶段:连结、融合 互动 转化 出现。连结,是全身融入其中,与系统和他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作品以及人的意识产生转化,最后会出现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经验。真如装置艺术的特征它把观众置于对原先艺术与生活、艺术家与作品与环境的传统单向关系的反诘与背逆之中,迫使观众超脱于对作品的简单的意义接受的被迫理解状态,而进入了观众主动参与的多元多义的理解态。
三、当下新媒体视觉艺术发展的现状
新媒体艺术在中国,已经经历了十来个春秋,以非常惊人的速度发展和壮大起来。在不经意中深入到了我国的各个领域中去了。据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介绍说,“面对越来越数字化的社会空间,整个艺术界正面临一次新的挑战。新媒体艺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类型在中国正受到极大的关注,尤其是随着数字图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他作为艺术家人文思考时的一种有效手段已经成为可能,而且越来越在社会上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新一代的都市年轻人中拥有很多知音。年轻艺术家所具有的活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数码艺术的浓厚兴趣使他们的创作与世界数码艺术的发展融会在一起。”
艺术不能脱离社会,也不能置身于科技发展之外。九十年代以来,新媒体艺术在各种国际艺术大展上出尽风头,已成为了与艺术并架齐驱的主要艺术媒介。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均有大量新媒体艺术作品人选并得奖。世界重要的艺术馆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惠特尼美术馆、长滩美术馆及世界各地的艺术机构等纷纷举办专门的新媒体艺术展览,极大地推动新媒体艺术的传播和交流。
新媒体在传达给我们大量信息、转变了我们的审美思维方式的同时还占据了我们的思考。新媒体对艺术家的创作倾向和受众的审美取向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也许在本意上它并不影响美术家创作,但是它能确定哪一种美术作品应该和值得给观众看。在美术市场方面,它们充当着市场品位和趣味的引导者。为了体现自己的一种艺术主张,它们往往会策划或引导一种趣味,以诱导大众的消费欲望。新媒体艺术使得技术手段运用后的机械复制艺术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仅此而言,新媒体艺术的现代性构建了公共性的审美意识,完成了人的个体性解放。当人类的艺术之树发展到分化的节点,当我们路过历史的这个当下,新媒体艺术正面临着一次次的分化和嬗变。这个瞬间既有茫然和未知,也充满机遇和挑战。其间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影响历史发展的因子,身处其间,我们倍感幸运和责任。若干年后,无论我们的努力化为烟波浩淼中的一滴还是大浪淘沙后的一粒,此刻或曰当下――都将成为历史中不可更改的一瞬。
参考文献
[1]《世界现代设计史》,王绶之,新世纪出版社
[2]《设计学概论》,尹定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状况》第2章罗伊・阿斯科特(Roy Ascott)cans。
从人类诞生以来,我们就开始利用某些视觉形象来传递信息,到今天,这些视觉形象被我们称为“视觉艺术”。包括影视作品、绘画作品、文学作品、书籍等都对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传承和人类的内心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1]。而通过研究人类近代数百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和文化,都明显地受到了当时最为普及的传媒技术的影响。从最早简单的文字印刷品,到后来的电影、广播节目、电视,无一例外地推动了社会的文化艺术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这其中,视觉艺术由于受制于科学发展进程,更是仅在最近几十年才迎来了快速发展。从历史的角度来讲,近百年来人类科技的发展是呈指数爆发的,这对依赖于科技手段、刚刚经历了从二维到三维巨大变革的视觉艺术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这表明,只要视觉艺术能够乘上科技发展的洪流,它就能巩固自身作为媒体主要表现形式的地位,长久地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在当今的数字媒体时代,动漫、游戏、3D电影等全新的视觉艺术形式都是视觉艺术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新时代下,视觉艺术可以自由地选择传播方式和表现媒介,当代的艺术家有越来越多的形式和渠道来通过视觉艺术表达他们的艺术观点,推广他们的艺术哲学。而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艺术门类供艺术家选择,将会有更多的传播渠道帮助艺术家表达,将有更宽松的社会环境供艺术家去发挥。在当下,数字媒体环境下所产生、发展的视觉艺术,已经完全打破了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束缚,真正意义上体现了艺术的深刻价值,即自由与创新[2]。
二、主流数字媒体解析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新型媒体开始进入我们的视线,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但在数字媒体大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数字媒体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因此,合理选择主流数字媒体,才能更好地对视觉艺术进行创新,规避风险。
(一)“病毒式”传播信息的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在移动设备和移动网络普及之后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从早年的BBS、人人网到现在的微博、微信,社交媒体一次又一次刷新了我们对于信息传播速度的认知。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信息的传播已经由从前的单一出口变成现在的多出口,任何有价值的信息都会被有心人传播出去,加上社交媒体上繁复的好友网络,信息的传播必定是以“病毒式”的速度传播出去。因此,社交媒体为视觉艺术的创新提供了最稳定的传播通道,使艺术作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其目标群体的视野中。
(二)遍地开花的大荧幕
电影行业也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焕发了第二春。根据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电影屏幕到2015年底总量有望接近三万块,距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美国仅有一万块屏幕的差距。而与前几年相比,近年来三四线城市的观影人群正不断壮大,慢慢构成了中国电影票房的主力。这些数字说明,中国的电影业已在近几年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电影这种传统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同时,电影行业的高回报率也为视觉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有了回报的吸引,相信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会对电影加大投资,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环境。
(三)人人都是主角的网络视频直播平台
网络视频可以说是数字媒体时代的代表之一。优酷、土豆、搜狐等视频网站的兴起带火了一批又一批的网络剧导演、演员。但随着媒体革命的深入,传统的网络视频网站更多地变成了热门节目的点播平台,网络直播平台正在悄然兴起,它利用现达的网络传播技术,做到了数字内容的实时直播,同时,新兴的斗鱼、战旗等网络直播平台更是引进了国外twitch的弹幕交流模式,允许节目主播和观众进行实时互动,这又为视觉艺术的推广者提供了一条新的推广模式,使从业者能够实时分享自己的创作,并根据观众的反馈对自身的作品进行改良与优化,并获得更好的创造效果。
(四)来自未来的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媒体技术,它可谓是代表着数字媒体未来的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将我们传统艺术中的艺术作品、艺术思维、艺术意境数字化,并通过数字技术直接将其投射到我们的思维中。未来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将会使视觉艺术迎来巨大的革命,将会改变人类认知、感受艺术的方式。虽然虚拟现实技术还没有完全进入实用阶段,但我们应该对其加以足够的重视,并在适当的时候合理地对虚拟现实技术加以利用,从而实现视觉艺术的革命性创新。
三、数字媒体为视觉艺术提供的机遇
数字媒体时代是科学技术全面爆发的时代,它改变了人们工作、生活的方式,同时也令视觉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拥有了更多可能。
(一)视觉艺术在数字媒体的环境下拥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
在数字媒体时代环境下,传统的传媒形式如电视、电影等不再是大众获取动态视觉刺激的唯一选择,游戏、网络视频、3D电影成了广大人民的新宠。这些视觉艺术表现形式不仅继承了传统表现形式的众多优点,还在参与性和即时性上有了实质上的进步。以电子游戏作为载体的视觉艺术,将能够把艺术家的全部想法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合现代出色的游戏引擎和未来潜在的虚拟现实技术,艺术家将能够第一次全方位地表现他们的艺术作品,彻底告别空间和距离对艺术表现力的限制,将自己的作品原汁原味地送到大众面前。网络视频这一事物是随着近年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对于视觉艺术而言,网络视频最大的意义是极大地降低了艺术家的传播门槛,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艺术创作。同时,它也为传统的影视艺术作品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和表现形式。3D电影则是传统电影在视觉艺术上的重大革新。他在电影原本的基础上,大大强化了其视觉冲击力,使电影的艺术感染力得到了巨大的增强。
(二)数字媒体为视觉艺术提供了便捷的传播平台
对于任何艺术形式而言,如何建立起艺术作品和普通大众之间互相了解的桥梁,都是一个重大的难题。而数字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无论是国内的微博还是国外的Facebook,都用极低的门槛为艺术家或是热爱视觉艺术的普通人提供了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而随着移动网络和移动智能设备的发展,普通大众更是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数字媒体来欣赏最新的视觉艺术作品,这也使得视觉艺术的传播进入了黄金时代。
(三)数字媒体的出现大大加强了视觉艺术的交互性
传统的媒体只能通过声音、文字、图像三个方面来对目标群体施加影响,从交互形式来看,传统媒体已经很难利用这些去更好地吸引消费者。在数字媒体时代,必须强调传播者和接受者的互动,才能够更好地吸引目标群体的眼球,换句话讲,必须要通过技术手段,使消费者“观看”的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具体来讲,当今各大品牌的销售网站,都推出了产品的360度三维模型,并支持对产品的个性化设计。比如耐克公司的NIKEID业务,支持消费者对球鞋颜色、材质、图案、文字的个性化设计,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视觉展示形式,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产品的特殊要求,实现了消费者与公司的双赢。同样的,许多高端汽车品牌如迈巴赫、宾利等也会在自己的销售网站上提供汽车各部位的个性化设计,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这也是视觉艺术利用新媒体加强交互性的一种体现。从实际的角度考虑,对品牌而言在传播中每一个潜在的消费者接触点都是可以加以创新利用的,都是可以与潜在客户互动的。站在未来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只有充分地与品牌进行互动,才能够充分理解产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切实利益。将数字媒体技术和创新性思维相结合,使其从单纯的创新变成有强劲交互性的互动,也许会对企业的产品营销和品牌塑造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3]。
四、数字媒体与视觉艺术的融合创新路径
随着我们进入全新的数字媒体时代,视觉艺术的创新有了全新的目标,从单纯的带来视觉震撼转向了满足人的视觉与思维的联动上来。现代视觉艺术发展正在使得传统的审美理念发生着扭曲,不同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视觉艺术概念,视觉艺术正经历着事实上的改革和创新。事实上,“视觉艺术可以在无形中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审美水平,新媒体环境下,视觉艺术被赋予了娱乐性、商业性等不同的特性,要充分发挥这些特性的全部作用,就要追求一种视觉艺术和数字媒体融合的状态”[4]。数字媒体时代的视觉艺术创新,仍然是需要从上文所阐述的方向来展开。
(一)合理利用媒体平台,加强艺术传播效率
针对上文所提到的社交媒体及网络视频媒体,视觉艺术工作者首先应该做到的是牢牢占据社交媒体平台,能够在主流社交平台享有话语权。微信、微博等主流社交平台在今天几乎可以说是掌握了产品推广的命脉,在之前有数不清的例子可以向我们证明社交平台在作品推广上产生的巨大能量。只有拥有了社交平台的话语权,才能够拥有优质的内容传播途径。只有抓紧传播途径,提高传播效率,艺术作品才能有充分的生存空间和实用价值。而网络视频媒体更是给视觉艺术创新提供了绝佳的载体,它可以看作是传统电视网络的延续,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地观赏自己喜欢的影视节目,第一时间接受到最新发生的时事要闻。同时,网络视频媒体提供的低门槛,也使得近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视觉艺术家,壮大了推动视觉艺术发展的人才力量。我们可以便捷地将自身的艺术设想和先进的数字工具结合起来,创造全新的视觉艺术效果,再通过发达的社交媒体渠道进行内容传播,从而达到最佳的艺术传播效果。
(二)合理整合媒体资源,打造融合媒体
便携智能设备、移动互联网、全息舞台、3D电影等新媒体从时空的层面上不断扩展着传播的边界。在紧抓新的数字媒体的同时,也要保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相辅相成、融合互补,在最大程度的发挥视觉艺术的前提之下,将各种媒体形式融会贯通,打造一种以数字化信息化为核心的“融合媒体”。3D电影就是这种新旧媒体形式融合的最佳例证。它融合了传统电影艺术、全新的视觉技术,辅以优秀的财富增值手段,大大加强了视觉艺术革新的实用性,使视觉艺术走上了持续发展的道路。正如辩证法所讲的那样,新媒体为旧媒体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前进方向,与此同时旧媒体也为新媒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可以使新媒体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未来视觉艺术的发展绝不是一元的,媒体的发展也不会是单一的,只有将现有资源合理融合,在发展新技术的同时抓紧经典技术不放松,才能整合出适合承载视觉艺术的方式,使视觉艺术获得创新并走向继续发展的道路。
(三)冲破陈旧观念,拥抱未来科技
上文中分析过,虚拟现实将会是未来媒体发展的主战场。而对于视觉艺术表现而言,虚拟现实将会是一种革命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对视觉艺术而言,游戏将会是视觉艺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最佳切入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越来越不满足于眼前所能看到的视觉奇观,电影经历了百年来的发展,也难以在沉浸感上更进一步。想要实现完美的沉浸感,基于虚拟现实的游戏将会是未来最炙手可热的项目。同时,基于虚拟现实的游戏也会让视觉艺术的创新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试想,如果消费者可以亲眼感受、亲身经历、甚至亲自触碰我们所设计的艺术作品,将会使视觉艺术体验上升到何种高度;将会把视觉艺术的地位推到何种高度。但目前,游戏仍不被社会主流观点所接受,它被社会视为毒害青少年的“电子海洛因”,国内许多人对其恨之入骨,认为电子游戏“百害而无一利”。大部分消费者还不会把游戏视作一种艺术形式,这就需要我们在传播艺术观点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将其真正变为继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文学、舞蹈、电影、电视之外被公认的“第九艺术”。同时应时刻关注科技的发展,从而能够使我们在恰当的时机进入这块革命性的领域。
(四)绿色数字媒体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在任何一项设计当中,可以说数字媒体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自身没有强大的理论结构。因此,视觉传达艺术非常倾向于实用主义。现代数字技术与软件技术在设计中的大量运用,有效的转变了设计人员思维的有效发挥。正是因为这些现代技术的出现和在设计领域的应用,极大的减轻了设计的难度和方便了对设计的修改。所以,伴随着媒体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媒体艺术在设计理论以及美学方面的继承了一些传统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过去的理论体系在今天的新媒体时代依然适用,因为在艺术理论基础方面,还是有下面的几个共同点:(1)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的艺术设计,在本质上必须满足对功能的要求;(2)在美学中,所有的审美理论基础是完全一样的;(3)设计的平面视觉创意法则以及理论法则大体上是一样的;(4)设计以及表现方法方面的是一样的,可以相互融通,可以说,新媒体艺术的出现,让视觉传达艺术更加的丰富。
二、在新媒体艺术推动下,如何提升视觉传达设计效果
通常来说,视觉传达设计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观众传递信息,但是,要想传输信息,就必须依靠媒体来进行。因此,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和媒体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媒体可以体现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同时又限制设计的过度发展,同时,设计也受媒体的影响,成为新媒体继续前进的动力因素。所以,在进行新媒体设计时,在遵循传统的审美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媒体接受者的感受,让设计出来的新媒体,符合人们对信息需求已经信息采集的追求。新媒体艺术下的视觉传统的交互性设计,提供了一种新兴的文化凝聚力,不同的使用者在设计时,都借助新媒体将其实现凝聚,表现出更加的个性化和有责任感。在新媒体设计过程中,因为视觉传达有其交互性,这十分有利于满足社会民众对个性化信息的需求满足,比如,设计一些漂亮的界面,正是用户所期待的视觉传达设计,进而满足了用户的参与性,或者实现了用户的某种需求。在新媒体界面上的视觉传达方面,需要构建一种机器和人交流的模式,优秀的界面会让人以一种更加良好的心态融入其中,有利于不同的世界协调相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不同世界的联系类型。或许计算机从本质上是无法完成的,但是,新的视觉设计的出现,或许会是对计算机交流障碍的一种良性补充,让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趣味性更强。
三、总结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新视听语言;创新
中图分类号: J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5-0045-01
一、当前新媒体艺术的概述
新媒体艺术产生于上世纪中期的新媒体艺术(New Media Art)又称作新媒介艺术,它是借助现代影像、视频、电脑、网络、互动技术、以及其它电子媒介等新的媒介来进行创作的艺术形态。进入到了21世纪,新媒体艺术已经发展成单频录像带作品、录像装置作品、多媒体光盘和网络艺术的大家族。在目前,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等国际性的艺术展中,新媒体艺术以愈来愈占据主导的姿态展现在现在观众面前。
二、新视觉语言在新媒体艺术中的运用
(一)传统影视影像画面构成语言在新媒体艺术中的运用与创新
1.新媒体艺术中的构图与景别
新媒体艺术作为一种后现代的先锋视觉艺术虽然有诸多独特视觉审美特征,但传统影视影像画面构成语言(构图、景别、色调、光线)对其影响也是颇深的。
我们先来谈一下构图,新媒体艺术的影像作为一种表意符号,首先必须具有象征符号的特点性,不管是具象还是抽象的影像,必须通过运用镜头成像或是视频动画的造型手段,把所要表现的对象和意图赋予相关的造型因素。在很多的新媒体艺术作品中,我们都能清晰的分析出影像所具有的构图的基本要素:主体、陪体、环境、景别。在新媒体艺术作品中主体和陪体可能是人物、动物、机械、文字、符号等等,虽然环境可能是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虚拟空间,但也必须通过构图上的巧妙安排,使画面元素之间主次分明,影像元素之间相互均衡,这样才能在流动的影像画面中把握住审美情趣。
景别作为影像画面表现手法在影视作品中我们已是司空见惯了。在新媒体作品中,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的取景手法虽然不如在传统影视中运用的那么频繁,但也没有完全被忽略。毕竟画面在通过运用景别来实现构图的均衡之后,才会产生更加生动的表现力和内涵。在很多新媒体艺术作品中,画面的景别很多时候仅仅只是特写或是近景,传统的表现手法被颠覆与解构。比如被批评家称为“中国录像艺术之父”的艺术家张培力在1988年国内第一个新媒体作品《30×30》中,在长达3个小时的录像中,把一面镜子摔碎,粘合,再次摔碎,不断重复。机位景别没有任何变化,没有布光,甚至没有剪辑。这个与众不同的影像作品是为了向观众传达一个理念:时间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错觉。在新媒体艺术中,很多具有颠覆性的表达手法对传达作者的立意来说是成功的。
2.新媒体艺术中的色彩和光线
在目前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中,色彩和光线是画面构成的重要部分,色彩和光线除了还原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渲染气氛之外,它们之间的组合及其关系还构成了表意的作用。在新媒体作品中,色彩和光线是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和光线除了塑造了画面主体的形象,渲染整个气氛,塑造出一定的空间深度之外,还可以通过色彩来传达作者所要表达的象征和隐喻,比如在奥地利艺术家Kurt Hentschl・ger的新媒体作品《因缘》当中,以三维人体模型为画面的主要构成,一直贯穿以蓝色,三维人体模型在蓝色的空间中悬浮运动。作者用蓝色来塑造一个人类的生存空间,通过色彩渗透着对崇高和人类状况的隐喻性思考。
(二) 传统影视影像镜头语言在新媒体艺术中的运用与创新
我们先从镜头语言上来说,传统的影视影像更强调它的叙事性,通过镜头语言使绝大多数的观者能清晰了解故事脉络,明白作者的意图。然而,在新媒体艺术作品当中,传统的叙事模式被打破了,作者根据作品所要传达的观念来选择摄影机的机位,抛开叙事性的镜头语言来表达某一事件,时间的观念在这里被模糊了。甚至,很多现当代的新媒体艺术作品运用的是一种非故事性的表达方式。它是作者一些抽象的、非逻辑的、非理性的、或偶然的、非普遍性的个人体验,突破常规的新镜头语言取代了传统叙事性的镜头语言。
关键词:城市数字媒体;视觉艺术;创新策略
一、视觉艺术综述
视觉艺术,指的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可以供人们观赏的直观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建筑艺术、雕塑、影视、工艺品和实用装饰艺术等类别。视觉艺术的造型手法多种多样,其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不仅包括二维的平面绘画作品和三维的雕塑等艺术形式,而且还包括一些动态的影视视觉艺术等形式。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之间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性,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艺术形式,强调作品的真实性。雕塑艺术、摄影艺术、绘画艺术、服装艺术等都是传统的视觉艺术,动漫艺术、环境艺术和影视艺术则是新兴起的视觉艺术形式。
二、城市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
(一)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特点
艺术的发展是需要创新思维的,而数字技术是视觉艺术创新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数字技术的发展也在逐渐影响着现代视觉艺术的动态过程,创新元素体现在视觉艺术发展的方方面面。利用数字媒体,视觉艺术从业人员可以积极借鉴和吸取先进地区和同行业在艺术创新方面的宝贵经验,利用先进的创作工具和新的材料,尝试创造新的视觉艺术。新媒体艺术是在数字技术和艺术设计完美融合的基础上产生的。视觉艺术的创新主要表现在视觉上的创新,注重新视觉的艺术表现方法的运用,让视觉艺术的内涵朝着视觉传播和艺术消费方面延伸,使视觉艺术的理论更为成熟和丰富。例如,电影的视觉艺术设计是人们利用光效媒介的产物,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展现在荧屏中,使人们对视觉艺术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认识更加深刻。然而技术不是艺术创新的目的,而只是视觉艺术创新的手段或方法,艺术创新的好坏取决于利用视觉艺术创新手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对于视觉艺术从业人员来说,是一种挑战。作为视觉艺术工作者,要注重思考事物的本质,通过独特的视角来推动艺术的发展,增加艺术的功用和娱乐性质。
(二)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传播
在数字媒体时代飞速发展的当下,视觉艺术主要通过视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与社会生活中其它的传媒工具相比,这种媒体介质具有更加强烈的表现力,它在社会发展和传播过程中,通过形式各异的手段传播着,视觉传播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是视觉艺术形成中两个重要的构成要素。与以往的视觉传播艺术相比较,新的社会环境下的数字传播艺术更加鲜明地传达出传播学的专业性。从详细分析来看,在科技和数字媒体飞速发展的社会中,视觉传播通过数字技术、专业设备等不同形式的传播手段进行信息传播。当代社会发展环境下的数字媒体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还必须有着新媒体飞速发展中所独有的“新”和“媒介”的专业特性,在其不断传播的过程中,它所承载的媒体技术更加形象具体。动态的数字媒体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往往更加形象具体,通过网络计算机作为传播技术的动态媒体,相关从业人员便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进行便捷的资料搜集和艺术创作。同时可以通过新型的专业技术,将视觉艺术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在数字媒体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它同样为人们带来了新的思考,通过数字技术、新兴媒体去传达出新媒体发展中丰富多变的行业特性,同时激发艺术创作者创造形式各异的艺术作品。
三、数字媒体语境下视觉艺术创新的表现
(一)视觉艺术的创新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科学技术与技术的结合,是实现数字媒体艺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很多领域都陆续引进了新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于视觉艺术而言,互联网的发展和远程传输、传播技术的应用给艺术创新提供了一个新平台。在网络等传播媒体的作用下,新媒体艺术可以更好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人性沟通,视觉艺术的风格和特色也更加彰显自然、传统和人性。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速度也在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艺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二)虚拟艺术的创新成为主流
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虚拟艺术已经打破了传统的艺术形式,不再局限于对事物的简单复制和模仿,转而更加重视艺术意境的构建,希望向人们提供更加直观、形象、多维的视觉体验。视觉艺术中的虚拟意境指的是创作者通过发挥联想和想象,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在二维或三维空间中把幻想的世界转变成内心事物,然后再通过对虚拟时空的重现进一步实现人为时空的构建。
(三)视觉艺术创新以高新技术为载体
视觉艺术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已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尤其是在数字媒体语境下,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上的视觉艺术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视觉艺术的创新需要高新技术作为支持和后盾,现在的视觉艺术主要以互联网、数字技术、网络等载体作为主要传播形式,从而产生了一些比较新颖的传播方式,给人们带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力。
四、城市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策略
(一)加大视觉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力度
在数字媒体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新型的视觉艺术有着更加强烈的需求,这是推动视觉艺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以往的视觉艺术创作中,人们进行设计时更多地考虑的是对图像、文字等静态元素的总体设计,并且把它们作为传播艺术和审美的创作标准。在视觉艺术展现中并没有过多的表现形式去展现艺术之美,这便使得传统的艺术创作过分依赖图像和文字表达去传递艺术形象,并由此在传统的艺术创作中存在着不可避免地手法僵硬、表现单一的创作弊端。而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中,数字媒体技术可谓给视觉艺术创作带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通过技术手段把动态的数字媒体、远程传播以及动态交流等快速融入到视觉艺术创新中,以此不断提升人们的视觉享受。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视觉艺术创作便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艺术设计和艺术传播,使得艺术创作更加贴近社会现实,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此外,在数字媒体的媒介传播下,人们对于视觉艺术的消费理念得到逐步改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这已然成为信息技术时代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形式。动态的数字艺术形式使消费者能够欣赏更多的艺术创作,在媒体技术的传播下,视觉艺术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二)用虚拟艺术促进图像世界向视觉世界的转变
在新型的数字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传统的文字和图像已然不能满足艺术创作和信息传播的强烈需求。而注重以虚拟艺术手段为创作媒介,不断创新艺术形式,使得艺术理念不断变化更新。随着摄影技术的产生,使得艺术创作这种对于声和光有着更加广泛的创作需求日益发展,特别是电影和电视的创作。新型的视觉艺术发展使得人们的视觉享受从黑色逐步转变到白色,从无声到有声,从静态到动态。在新的技术手段下,视觉艺术对创作内容有着强烈的形式要求,通过视频化的传播形式,让视觉艺术不断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文化精神发展需求。在数字技术和网络媒体飞速发展的同时,一种全新的视觉影像技术应运而生,通过电脑合成虚拟的动态影像,不断丰富艺术的传播方式。在虚拟影像的辅助下,人们逐步追求形式多变的意向世界的创作设想,通过新型的技术手段感受多维动态和艺术享受。在这一发展过程中,3D技术便成为这一时期动态艺术创作的典型代表,以立体技术创作为手段,不断发挥艺术创作的丰富想象力,通过虚拟的艺术介质传播独具特色的空间意境和视觉盛宴。
(三)推动视觉信息的跨界创新
视觉艺术创新在数字媒体的语境下,除了风格和艺术形式的创新,在艺术创作的理念方面也发生着创新,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是创新的外在表现,而理念和思维则是创新的内在表现。在新想法的促使下,视觉信息创新就成为新的视觉艺术创新的必经之路。设计师只有用专注的精神和端正的态度去审视创意和创新设计,才能寻找到最适合的视觉信息、视觉元素,使得创新更具革命性、取代性。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视觉艺术设计时,要关注视觉信息的背景、内涵和时代意义,看得透视觉信息背后强大的关系系统,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长处,通过思维融合和信息整合创造全新的视觉艺术形式。
五、结语
从以上对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的创新中,我们可以看出,时代不同,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会有所变化,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特定时代下的文化和艺术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数字媒体新环境也被互联网和手机所取代,使视觉艺术的发展存在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挑战也是不可避免的。在城市数字媒体的语境下,视觉艺术要想健康发展,必须要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摆脱传统艺术消极影响的束缚,进行艺术创新和变革,开启视觉艺术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丁蕾.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D].南京艺术学院,2013.
[2]叶阳.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4(07):44.
【关键词】新媒体;动漫艺术;媒介符号;视觉表征
随着人们物质及欣赏水平的提升,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动漫艺术在保持原有的自身魅力外,还激活了新的视觉创意模式。所谓新媒体,就是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兴媒体的统称。动漫艺术的视觉表征主要通过装饰、构图和色彩三个方面组成,装饰主要是一种文化符号的作用,构图是表现专业性,而色彩主要是气氛的衬托和渲染。动漫艺术走向多元化的跨界功能拓展,给艺术发展带来了新一代的革新思路。新媒体动漫所具有的娱乐性、审美多元性、互动性、制作便利性等特点使得动漫艺术更具生命力。目前社会上出现了多行业相互融合的产业现象,新媒体动漫盈利市场日益呈现出扩容的态势。
一、动漫艺术在新媒体传播中视觉表征的现状优势
(一)趣味性
动漫作为一种新型视觉设计表现形式,以新媒体为传播媒介做向导,为符合大众审美的需求,动漫艺术视觉表征应兼具形象鲜明、特征夸张、生动有趣等艺术特征,使作品突显人性化,把动漫形象的美好以新型的视觉表征展现到新媒体中。如墨尔本公益广告《蠢蠢的死法》中那些拟人的造型,在动画片里所表现的滑稽与萌态,使大众忍俊不禁且深刻记住了危险的主题。动漫设计日渐趋于随意性和趣味性,突出产品的创意和灵感,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动性和娱乐性特征,缓解了世人对于大众传播的焦虑感。
(二)虚拟性
新旧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动漫艺术以新的形式活跃在虚拟文化空间中,以鲍德里亚的观点来看,动漫符号呈现“超现实”的特点,动漫艺术中的符号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仿佛正在成为现实世界的“仿像和拟像”,其中动漫艺术为广告做形象代言,不再局限于真人的演说,从而提高了宣传力度也保证了法律效益。当然,动漫的视觉表征不仅表现于动漫艺术中的虚拟视觉形象,也体现于新媒体传播中所构建的虚拟社会,通过虚拟社会中发挥出重要的社交与休闲价值。如游戏中的虚拟特征,当玩家共同建立了有亲近感的虚拟形象作为重新定义自己在游戏当中的新身份,犹如在游戏虚拟化的世界中赋予一个新的生命,在游戏当中不再受有形世界的限制,以网络空间的虚拟物质为交流和传播,实现虚拟化的最大值。
(三)广泛性
在新媒体中所应用的动漫内容具有产品体格小、符号系统清晰、运用范围广泛的优势。新媒体打破传统艺术媒介的传播形式,以多种信息相互交融,除了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还能在智能手机、展示应用、移动电视、数码产品等载体上,从而改变了传统媒介性质上的单一传播途径。信息方式的灵活传播,表现在产品推介、广告销售等市场领域,从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对广告行业的影响,制作出动漫人物的形象代言人后经过电脑的动态处理,方便又简易,既取代了真人的演绎,又降低了成本,同时也扩张了市场的投放范围以及传播方式。
二、动漫艺术在新媒体传播中视觉表征的特点
(一)简捷、自由的表现形式
动漫艺术作为特殊的视觉表达形式,呈现出一种简捷、自由的艺术形式,基本上不受其他方面的影响和限制,动漫符号的虚拟、夸张性和抽象性都表明它是形象符号的集合体。首先,在表现手法方面,动漫艺术在新媒体运用中,通过不同的传播形式,能广泛而快捷地进行视觉的表现。其次,在表达方面还通过图形、色彩以及符号等来表征,将有视觉性的思维注入动漫形象中,使其带有象征意味的造型,以形为意,使得视觉表达方式不固定,画面简洁明了,十分自由。
(二)个性化的表达
当社会进入到了普遍化的时代,个性化的时尚变得尤为重要,追求独特的个性,逐渐成为了风尚标,而动漫就是一种充满个性的艺术表达方式,通过内心复杂的情绪和微妙的情感用形象诠释出来。动漫艺术以独特的表征方式存在于新媒体传播中,大众信息时代消费开始重视个性化表达的诉求,如非常受欢迎的网络动漫形象“丁小点”“阿狸”“冷兔”等,这些个性化虚拟形象最初由不知名的艺术家所创作,并开发出时下最流行的表情包、Flas以及小游戏等,运用简捷而又有趣的方式通过网络的广泛传播变得深入人心,这些形象正是满足了人们对于个性化审美的需求,而非传统艺术的定位。
(三)视觉感的强化效果
新媒体技术中,通过使具象图形的抽象化、静态影像的动态化、二维动漫的三维化,技术的开发突破了传统纸质的图片及文字的静态表现,大众对于动漫艺术的信息接收方式逐渐改变,其中体现在视听冲击带来的震撼效果。例如以日本Vocaloid(歌声合成器技术)虚拟歌姬初音未来为名义在国内举办的演唱会,运用的是新媒体2.5D透明屏全息投影技术,突破了单纯的视觉感受,为观众献上一出盛大的视听体验。
三、新媒体传播中动漫艺术视觉表征的展望
(一)现代化的新技术提升
目前的社会正处于新媒体现代化信息时代,技术的更新及传播速度创造了更多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动漫所提供的多样性视觉体验,使传统的视觉表象形式得到进一步扩展,包括Flas、网页制作、CG技术、移动源H5界面、交互游戏等数字媒体的应用,利用不同媒介的特征,以不同方式引发传播的途径,提高人与人之间蔓延的速度,拉近彼此的距离,以技术化的智能方式提高大众的生活品质,科技的进步正带领着社会的发展。
(二)互动媒体的交互设计与作用
交互性和互动性是新媒体平台传播最显著的特点,在传统的视觉表征中,提高与人机界面设计的交互,使受众得到参与感,通过对超链接的点击、层层递进,方能让交互媒介得到更实用的传播。动画作为纯粹的动态艺术概念为其提供更好的视觉体验和使用乐趣,也更延伸人的潜能体验,激发听觉、视觉、触觉等全方位的感受。
(三)市场经济促进行业的发展
经济是文化艺术的基础,新媒体的建设与社会经济效益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适应社会发展的文化必然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媒介条件下动漫艺术在日常生活环境中无处不在,例如电影、电视剧中植入的动漫广告、网络网页里弹出的动画游戏、智能手机APP上出现的登入画面宣传、充斥于店铺中的各类动漫衍生产品,以及开放的主题公园游乐场等,在这种状况下关注的动漫艺术视觉特征就显得尤为必要。动漫视觉艺术的感染力和生命力使其带来了极具丰富的商业价值,顺应社会市场的经济需求一并推动着新媒体行业的发展。
结语
新媒体动漫艺术有着鲜明识别性的视觉文化符号,一股新的视觉文化潮流症状悄然形成,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软件开发和多媒介艺术创作中,技术的提升以及媒介的传播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促进人类不同文化的融合与沟通,使我们更加容易理解其艺术内涵,从中获得更大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J].基层建设,2015(20).
[2]沈巧娜.浅析动画在新媒体传播中的视觉表征作用[J].艺术科技,2016(7).
P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视觉艺术;影响
一、数字媒体技术中视觉艺术的发展背景
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化升级具有时代意义,视觉艺术和科学技术也是相伴而生的共生体,视觉艺术能放映出对于社会状态和思考和看法,而科学技术的力量就是改变世界,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提源源动力,两者从理性层面和感性层面对其进行分析。借助数字媒体技术能触发艺术表现形式的升级。将数字媒体技术和视觉艺术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空间以及实践维度的升级,将视觉艺术的控制结构进行转变,展现出无限可能,并且将二维转化为多维,也实现了静态到动态的过渡。正是基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进步,当代视觉艺术结构和应用领域之间形成了更加有效的管理体系,无论是从观念还是从情感,都实现了整体艺术模型情感表达方式的优化。新技术对于视觉艺术项目产生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信息管理程度和信息升级路径。
另外,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视觉艺术的升级,也将其普遍认同的价值形式进行了深度处理,确保管理维度和管控结构之间的有序开展,在模糊了媒介界限的基础上,能有效对技术结构和员工能用模型进行综合管理和合理化应用。目前,多数学者很难为数字媒体技术机制中的艺术视觉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思想理念和工作状态等参数也并不容易判断,这也是艺术家视觉艺术工作重心和精力的多元化配置。
二、数字媒体技术中视觉艺术的简化和趋同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是对传统视觉艺术的颠覆和挑战,也是为视觉艺术家提供多元化发展平台的管理模型,是从根本上为虚拟图像的产生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路径和分析机制。数字媒体技术下图形处理方面较为便捷,能在建立相应处理措施和图像分析方法建立过程中,形成了新型的艺术处理形式。
在传统的设计结构总,图像和数字媒体技术之间的管理问题能形成一种较为特殊化的环境,除了硬件和软件,能形成更加有效的特殊化环境,确保整体精神层面的感受能借助视觉管理模型有效的展示出来。在数字媒体技术逐渐发展的进程中,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实现了全面化升级,借助用户界面和图形处理机制,就能对相关文字进行排录,从而形成具有实际价值的视觉模型,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增加了艺术构象和创意环节实效性,也能有效减少修改时间,在节省人力物力的基础上,也有计划的提升了整体视觉艺术的创新性价值,确保整体管理维度和管控机制的融合性发展。
在数字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进程中,能有效实现视觉处理效果的简化,并且实现创作机制的便捷化发展,无论是人性化还是自由化,都能展现不同的管理维度和管控要求,确保整体视觉处理效果更加贴合实际需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数字媒体技术提供便利化硬件设备和软件设施的同时,也导致其使用的艺术创作工具大同小异,同质化的视觉特效等问题,也就逐级突显出来,会导致视觉疲劳和惰性,甚至会形成视觉定势,这就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在此基础上,升级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的优化。
三、数字媒体技术对视觉艺术的影响
(一)数字媒体技术和视觉艺术形成融合体
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已经不完全拘泥于传统的纸质模型和管理结构,更加注重听觉文化以及视觉文化的建立和推广,正是基于此,在实际研究机制建立过程中,要将数字媒体技术和视觉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提升整体视听感受,确保管理效果和视觉艺术模型的有序性。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和视觉艺术的优化,能在建立互融共生的基础上,保证元素之间的复合性以及多元化,确保艺术发展结构和应用管理模型的有效优化,积极践行更加完整的处理机制,确保管理维度和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升级。另外,正是基于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在数字媒体视觉艺术创造的过程中,能有序升级艺术创造效果,真正实现了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升级和优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数字媒体技术模型的升级,也就导致视觉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创作对象、方法以及创作理念等都实现了有效转变,相较于传统视觉艺术模型,整体效果和艺术表现形式更加的多元化。由于创作手段和创作概念的优化,静态视觉艺术以及逐渐转变为动态视觉艺术,形成更加多元化艺术模型,数字媒体技术结构和视觉艺术模型也实现了根本性转变,真正跳脱出传统的静态模型,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与此同时,在数字媒体技术背景下的视觉艺术模型,也形成了更多的特殊化符号,“力量感”“科技感”“时尚感”等,利用静态装饰元素建立更加系统化的动态化视觉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不仅仅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也能进一步贴合大众的个性化要求。正是基于视觉效果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才能形成更加具有动态化感受的艺术模型。
(二)数字媒体技术实现了视觉艺术的升级
在数字化媒体技术视觉艺术融合在一起的过程中,要将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的统筹,从而建构更加完整的媒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知识经济体系中,眼球经济成为了新兴热门的话题,人们在阅读疲劳的同时,更加倾向于通过图像明确相关内容,正是基于此,图像大量堆积,以一种新形势向人们展示不同的信息组成架构。正是基于此,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能建构切实有效的管理层级,确保管控维度和管理结构的最优化,受众在选择内容方面也会选择更加直观其简洁的信息和视觉数据。
数字媒体技术为视觉艺术的大众化提供了必要途径,将两者融合能完整的展现出任何文化景观和图景,确保不同尽管要求和视体验都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和升级。与此同时,数字媒体技术也为人们提供了多元化视觉消费模式,确保多样化生活结构,在广泛参与和多种选择机制建立的同时,对于相关层次和数据视觉形象的分析也更加有效。由于视觉影像在增多,就会导致视觉疲劳问题,只有保证更多的视觉补偿和审美形成有效调控模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视觉效果的完整度。
(三)数字媒体技术实现了视觉艺术的探索性转变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数字媒体项目具有先天性的强烈优势,不仅具有变革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简化作用。数字媒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非常关键性的作用,由于其自身具有较大的进化性和变革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将设计师的想法转化为社会性的视觉性产品,也能直接提升经济效益,并且保证数字视觉资源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和传递,真正为视觉作品的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撑。在设计模型中,运用纯艺术和实用艺术进行有效融合,形成探索性的转变,从而获得有效的经济收益,在实现数字视觉管理的基础上,能有效对数字资源等进行深度分析。
目前,人们更加热衷于设计作品独特性以及个性化,因此,要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升级整体设计效果的实际价值,并且形成更加具有创新性以及视觉的作品模型,真正践行视觉试验以及探索,建构完整的视觉演示模型。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能对空间以及生活环境进行演示和转变。正是基于求新求变的数字媒体技术,才能创设符合大众审美的视觉艺术模型,从而顺应大众的需求。在提升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教化作用,数字艺术在实际管理和运行过程中,主要是从视觉形式以及视觉美感的追求,形成更加完整的艺术因素,能在提升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保证数字艺术模型和应用价值的最优化,切实维护数字艺术的美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数字媒体技术背景下,要想实现视觉艺术的升级和优化,就要积极落实平面化转立体化的运行模型,确保静态化转化为动态化、单一化转化为复合化,从而建构更加符合大众审美品位的设计理念和应用框架,从而一定程度上实现数字媒体视觉艺术的优化。因此,要深层研究艺术的相关问题,在应用多元化技术的同时,设计更加具有时代意义的视觉艺术作品。
视觉艺术是采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供人观看的直观艺术形象的造型语言。其艺术形式既包括二维的平面作品、三维的雕塑、建筑艺术、环境艺术等静态、固体艺术,也包括动态的影视艺术、“动漫”艺术等综合性较强的艺术。 视觉艺术是眼睛看的到、或用手摸的到的艺术,强调作品的真实性。“走出去”战略研究是针对我国的国情设定的方针政策。最早在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施“走出去”战略,随后该战略渗透、融入到不同的专业文化领域,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作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视觉艺术“走出去”是“中国走出去战略”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学校教育”成为中国的视觉艺术“走出去”的重要策略与途径。
1校、政、企联合使中国传统视觉艺术教育走出去
视觉艺术教育要立足于民间、立足于中国传统艺术,使中国传统视觉艺术、民间艺术走出去。可以采用学校、政府、企业、个人联合的方式,使中国传统视觉艺术走出去。政府要加大对传统艺术、民间艺术教育的扶持力度,从体制、观念上解除制约文化发展的枷锁,充分挖掘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潜力,提高高等院校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宣传教育的积极性,让学生熟悉、了解、并能传承中国的传统艺术、民间艺术,让中国传统艺术、民间视觉艺术在国际竞争中充分释放能量。比如,中国传统手工艺品藁城宫灯是中国民间艺术“走出去”的典型代表,它经过现代工艺改良发展而形成现代化规模,以造型优美、易于保存等特点驰名中外。然后,也有许多特色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正在日益消失。如随着机械化发展,农村玉米、小麦都采用联合收割方式,玉米皮、小麦秸被机器打碎、破坏,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民间视觉艺术草编艺术的传承。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对该类民间艺术的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从而使更多百姓愿意收集这些生态素材,进行艺术创作,政府通过与高校、农村地区的群众合作,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校方可以和政府一道深入民间艺术浓厚的区域进行考察、学习、实践,来加强学生对民间视觉艺术的意识,激发学生对中国特色民间艺术学习的热情,促进中国特色的视觉艺术走向世界。教育单位可以放开学校教师的用人条件,聘请民间艺人走入学校,进行传统文化的弘扬。视觉艺术课堂融入传统文化内容,开设传统文化、传统艺术与实际应用对接的专业课程。把具有民族特色的企业、专家请进校园,为视觉艺术注入新血液。
另外,视觉艺术教育要走向市场,通过校企合作,与企业零距离对接,让视觉艺术学生直观的、从三维角度来理解视觉艺术,视觉艺术教育通过实战课题设计项目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以而促进中国视觉艺术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2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的融合教育
对数字化艺术传播的研究成为视觉艺术研究的新领域,也是薄弱空白领域。将现代新媒体等高等科技手段应用于艺术创作,融入视觉艺术课堂,把艺术与计算机软件、数码电子技术、新材料工艺结合,是中国视觉艺术“走出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视觉艺术创作中,为达到某种视觉艺术效果,需要一定的知识经验、方法技能。而中国视觉艺术教育最初以手绘、手工课形式进入的中国高等学校。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科技的发展,艺术与科技密切结合,视觉艺术开始走向数字化。如现在的许多平面设计作品都走向了数字化、以立体化、四维形式表现于影视、网络媒体中,如百事可乐标志由原来平面化、太极图上下均衡的构图形式,进行了方向、位置大小、面积的变化,以适合于网络媒体广告中的应用。传统艺术的创作、传承方式在数字艺术领域的影响下也不断“更新”、“升级”,传统艺术不断“吸纳”数字化的新营养,如隶属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皮影的视觉艺术现在已经以影视、动画形式表现在公益广告设计作品中。如中央电视台的《文明中国礼》就是皮影作品在数字媒体技术中应用的典型代表。还有中国传统水墨元素引入动画、广告作品,表现出虚实变幻、轻盈优雅的中国意境美。如《山水情》影片,采用画家现场作画、摄影师现场拍摄、动画镜头手法结合,制作出格调清新、洒脱、飘逸的作品,把中国传统视觉艺术推向新境界。“伟大复兴的中华梦”——中华民族文艺复兴、中华传统视觉艺术要自然融入中国视觉艺术教育课堂中。新媒体、新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发展需要教育者不断拓新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式,以使受教育者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也可以通过创建中国新媒体视觉艺术学科,促进推进文化资源的发展、传播,推进我国视觉艺术的民族特色、推进我国优秀文化资源的发展。使中国传统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视觉艺术走出国门。
3中外合作教学模式
我国视觉艺术要“走出去”,走向国际化,视觉艺术教育就需要构建国际化的视觉艺术培养新模式,以满足社会需求,以使中国视觉艺术人才更具有国际化的适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创新能力。通过采用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加强中外视觉艺术教育发展的步伐,加强对外交流,促进中国视觉艺术的发展。我国知名艺术类学校相继采用中外合作办学方式。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了国际处,充分利用学校优质国际教育资源,提高学校专业水平,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与芬兰、美国、日本、英国、丹麦等多国学校合作、交流,向学生传播国际领先设计理念,为更好的探寻传承中国传统视觉艺术、发展跟新现代视觉艺术,邀请国际优秀专家来学校讲课,传播国际前沿的视觉艺术信息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方法,与国际视觉艺术接轨,以促进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学习国外先进艺术设计人才培育的教学方法,以创新教育理念、优化视觉艺术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而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中外合作教学模式才刚刚起步,主要在本科院校涉及,如河北科技大学开始与韩国诚信女子大学合作,确立“服装与服饰设计”专接本科项目合租,与韩国祥明大学工业设计工程合作项目。而在多所高职院校的视觉艺术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方式有待进一步拓展,以促进我国视觉艺术教育更好的全面“走出去”。
4教学方法走出去
视觉艺术设计教育者要博采众长,采用通识教育方法,使视觉艺术教育方法“走出去”,提高教育综合能力。视觉艺术教育者要打破传统教学方式,采用新的数字媒体方式、角色互换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理论学习积极性。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资金投入,很多学校都建立的视觉艺术工作室,但是利用率还不是很高,高校教育者要充分把工作室利用起来,以工作室为手段,以三维的事物、产品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强师生的感知、认知能力,从多方面、多角度感知、学习视觉艺术。许多艺术设计专家、教育者,只搞艺术创作、只考虑如何把画画好,如何把设计作品创作好,却从不考虑如何把所学知识、设计本领传授给学生,如何启发、引导学生创作,他们认为课改、教研只是纸上谈兵,不关心教学,对教学不感兴趣。不少教师不给学生讲授视觉艺术设计表现方法,只把实践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闭门造车。如此,中国艺术设计学生的视野会很局限,其职业道德观念也会受影响,制约学生的创作、创新等综合能力,视觉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走出国门,无从谈起。
总之,中国视觉艺术教育要“走出去”,依靠政府的大力扶持,需要设计企业的积极参与、配合,教育者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采用国际化的设计教育理念,学习并利用先进数字媒体进行教学,在全国综合性大中专院校普及中外合作办学方针,教育者认真研究、执行新的视觉艺术教育方法,使中国视觉艺术教育走出去。
作者:王海燕 王亚全 来源: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