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社区治理对策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11 09:14: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社区治理对策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社区治理对策

第1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发展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村在向城市社区化管理方向发展。但是当前中国各地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条件差异较大,农村社区建设在范围、内容和模式上都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

义乌作为一个县级市在城市急剧扩张中,对城区7个街道的社区管理作了规划与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是,在义乌城区之外的一些街道及乡镇并没有实现社区化管理或者在农村社区化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因此,为了确实的让农村社区服务于民,研究义乌农村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对策,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义乌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未充分实现村民自治

社区村民自治的实质就是按照村民自己的心愿,选择大多数村民都认可的人来担任村干部,决策村民自治范围内的重大各类事务,规范各种行为。村民自治是农村社区治理的方向,也是推进农村社区民主自治的重要前提。但是义乌农村自治实施中发现很多问题。(1)村民自治发展不平衡。村民自治的改革实践滞后于立法,有法不依,村民法制概念薄弱,参政议政积极性不足造成如:竞选的条件、规则、选票的制作程序做没能做到完全公开公正;唱票和计票的规则、方法、方式么能做到公开、透明。对村委会选举中贿选、补选的处罚没有落到实处,对罢免缺乏可操作性的规范。(2)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也尚未理顺。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关系不明晰,乡镇政府行政控制与村委会自治权利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乡镇政府把村委误作为自己的行政下级或派出机构。村委会与村党支部关系不协调。村党支部过多干预村民自治。(3)农民政治意识薄弱。一方面农民对权利迷信、盲从。对政治生活缺乏责任心和关注度,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参与村里的政治活动中,对政治评价不倾向不抵制。另外,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程度低,理性弱,民主监督没有发挥该有的作用。

2、农村社区没能给村民带来认同感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农村生活方式的解体,新的生活方式还未健全的前提下,乡民各顾各,乡村日益变得一盘散沙,农村社区认同感不强。农村不再是老树、黄昏、昏鸦,取而代之的是统一的设计风格 统一的建造经营理,村村专业街,到处是作坊的建造模式,人们过往的记忆都被“农村社区建设取而代之”。农民很难融入到新的乡村生活中,无法对乡村文化产生亲和力、归属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富裕了,人心却散了,失去了原有村落共同体赋予的安全保障。另外,义乌外来人口的价值观、、人生观、风俗习惯等都与本村农村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同。.农村社区在传统文化和新进外来文化的双重作用下,原有的村约、规范对农民的约束和影响能力下降,农民集体意识和道德责任感不强下降,不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崇尚实用主义,顾“小家”忘“大家”,农村社区已经没有以前淳朴特质;反而人际关系资本化和利益化得到放大,大大降低了农村社区凝聚力和感染力。

3、未充分发挥社区功能

村民家庭住宅建设后,人们的住宅形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但生活习惯仍保持着原来的作风。依靠农业收入也转变成了租金收入,闲余时间越来越多,社区管理人员没有充分发挥引导与指导作用,导致村民部分村庄改造后,村民仍然过着“耕地种菜”的纯农民生活,绿化带里种菜,车库里养鸡,耕具随处放等情况时有发生,不仅有碍于整体环境的保护,也不利于社区统一管理。另一方面,部分村民对于社区化管理存在观念偏差,不愿交物业管理费用,认为是不必要的支出,粗放的生活方式没有得到有效改变,这也制约了农村社区化管理的进一步深化落实。

4、农村社区自身的定位不明晰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上级有关部门办一项活动,盲目下达农村社区治理任务,他们明确要求制度上墙,新成立的组织更是要“挂牌子”,似乎有了牌子一切事情就成了。为了迎合上级各部门的要求,部分社区也只能“热衷于”制度上墙、挂牌子等表面文章,钱花费不说,真正能起作用的并不多,大多数的治理只是形式而己。

通过调查发现,对于居民而言,有些居民认为农村社区治理是主要靠政府投入和上级管理为主,自己的主动参与很不适合时宜,对很多公共性事务采取不闻不问、也从不干涉。对于政府这边而言,如何治理社区认识还不够清楚。对于农村社区的建设和治理还没有成熟的理论和政策,都在摸着石子过河,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搞好搬经镇农村社区治理,首要问题是对社区进行了定性和定位。根据各社区的特点,发展自己有利的项目,来带动群众致富。

三、义乌农村社区治理对策研究

第2篇

【文章摘要】

由于农村社区公共池塘型水资源的特性,那些共同权利的拥有者从自利的角度出发,往往选择“搭便车”和机会主义等不合作行为。通过博弈论分析,这是“囚徒困境”博弈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如何能破解这种困境,使其能选择走向合作?这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供给,离不开一个可置信的第三方来保证有效的沟通、比较透明的信息和对违约者的惩罚。通过农民用水者协会模式的构建和完善,实施农民参与的自主治理,能利于这个问题的化解。

【关键词】

农村社区;农村社区公共池塘型水资源;博弈分析;治理

农村社区公共池塘型水资源具有典型的公共池塘资源的特性,导致其在利用中往往无法避免“囚徒困境”的结局,农户在用水过程中的“搭便车”和机会主义行为造成资源利用的效率低下,甚至对整个资源系统的破坏。尽管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问题的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治理的根本在于有效的制度安排。

1 农村社区公共池塘型水资源治理的博弈分析

在一次性囚徒困境博弈中,唯一的纳什均衡策略是(不合作,不合作),所以导致理性的参与者之间无法摆脱“囚徒困境”的悲剧。但如果有一套新的制度安排,使博弈的得益函数和博弈结构发生变化,并使参与方选择(合作,合作)的策略组合能成为博弈新的纳什均衡策略,就可以实现集体利益最大化,同时也可以使个体利益最大化,这样就实现了集体行动的目的。唯一的问题是,建立新的制度安排的成本要低于新的均衡建立之后所获得的额外收益。

要打破“囚徒困境”的博弈均衡,需要有一个“可置信的第三方”,来实现一种对博弈双方来说的“可置信的承诺”或者说对违规者的“可置信的威胁”。

从而克服参与者之间的不信任感,坚定彼此采取“合作”行为的预期和消除机会主义行为。在“囚犯困境”博弈中,就是使两个囚犯选择(沉默,沉默)成为新的纳什均衡,而都被无罪释放,从而获得对参与者自身,也是对集体来说的利益最大化。那么这个“第三方”如何实现这个“可置信的威胁”?这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能够与每个参与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二是能保持公正,而被双方信任;三是具备足够的能力来实施对违规者的惩罚。这样参与者的最佳选择就是选择不违规而遵守承诺。

根据博弈论的分析,在无限次重复“囚徒困境”博弈中可以实现(合作,合作)的结果。这也是为许多实践所证明了的。但是这要求博弈双方认为:博弈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不会终止。在这种情况下,合作结果实现的原因是:博弈双方在反复试错的过程中,认识到长期利益的重要性,形成理性认识上的突破,而获得彼此行为的默契,并最终形成一种习惯或惯例。并且这种合作结果的实现,在能相互沟通和有良好合作传统的社区中能更容易实现。这其实是非正式制度安排对社区成员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往往更加长远。这也是为何公共池塘水资源在有些民风淳朴的社区也能够得到良好治理的原因。社区内部良好的文化习俗和传统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可置信第三方”的角色。如果某一个社区成员经常采取“搭便车”或机会主义行为,由于社区内部人们相互之间非常了解,他这种行为就逃不过别人的监督,就会失去“声誉”,在以后的集体行动中,就得不到别人的配合。“搭便车”者会因此失去更多的利益。因此,从长期来看,社区成员的理是相互合作。

2 农村社区公共池塘型水资源治理模式分析

基于上面的分析:政府集权式的治理模式,如果能做到清正廉洁,秉公办事,有效承担“可置信的第三方”的角色,尽可能的降低治理成本,也并非不能实现公共池塘水资源的有效治理。问题在于:政府作为国家的人,其具体的管理行为也是由具有自利倾向的官员(人)来实施的,因此,在治理过程中,往往难以克服问题和行为;同时,政府对农村社区内部琐碎的生产、生活,及其成员的具体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很难与集体行动的参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沟通往往通过村干部,这里面就又有一个人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也难以对投机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加之,政府官员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行为,是要付出成本的,如果没有对政府官员行为的有效监督和激励(对政府官员来说,其政绩往往并不体现在农村社区的治理情况好坏上),从自利的角度出发,政府官员也有规避责任,选择“不作为”等投机主义行为的动机。所以,政府集权治理的方式对处于水资源利用末端的农村社区公共池塘型水资源常常会失灵。在实施政府集权管理的模式下,政府官员的作风行为、办事效率和依法秉公办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公共池塘资源的治理效果。

农村社区公共池塘型水资源的治理要实现集体行动的结果,需要建立有效的制度安排:第一,对能清晰界定产权的水资源及其设施,实施民营化。但只适用于规模较小,能以较低成本实现“排他性“使用的小型农村水利设施。民营化之后,这部分水资源及其设施就不再属于农村社区公共池塘资源;第二,对必须采取集体行动才能有效运营的公共池塘型水资源及其设施,实现可持续利用的制度安排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置信的第三方;成员之间能够沟通,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成员对规则的执行能遵守规则和承诺。

3 农村社区公共池塘型水资源治理中的农户参与模式选择

结合上文分析,针对农村社区公共池塘型水资源,更实际的选择是实施农户参与式自主治理的模式。

农户参与式社区水资源管理是指社区内农民建立农民用水协会,采取自愿加入的原则,共同协商并投资修建、营运和管理社区公共池塘型水资源系统,协会成员共同在相互监督和协调下分享水资源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中,参与投资修建的农民根据一人一票制的原则,利用某种投票机制从所有参与者中选出协会的负责人。设施引水成功后,按一定方式分配水资源。农户每年以实物或资金的形式,为农户用水协会组织提供一定比例的资源份额,用以偿付系统运行控制和维护人员的费用,并使水资源按照大多数同意的原则进行分配。在需要集体行动清理渠道并承担常规或紧急维修工作时,协会成员有责任投入劳力。

农民用水者协会通过自主协商的制度安排,把当地利益相关、彼此熟悉的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让所有农民对彼此的活动了如指掌,能够清楚了解在当天清理渠道任务等日常维护活动中没有参加的农民或消极怠工的农民,很容易排除不付费享用灌溉水资源的农民,能较好的监督相关人、财、物的投入支出,提高了农民对规则的遵守程度,降低了“搭便车”的潜在成本,因此在水资源的利用和水利设施的管理、维护上,能够使农民克服机会主义行为,而在集体行动中选择(合作,合作)的策略组合,实现集体行动的效益。组织有效的农民用水者协会,在某种相当于上文分析的“可以置信”的第三方,能够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用水户会议或地方论坛)在相互熟悉的社区农户之间实施监督,对违规农户实施惩罚并实现对规则的可信承诺。

在农民自主协商灌溉管理制度中,农民通过参与规则制定、不断地设计有效规则等活动,抵消了负面的消极影响,增强了合作的积极性。协会内部农户深知相互依赖的重要性,沟通、理解和协商工作易于开展;另外,他们自己协商制定的规则,更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被选择的监督管理人员常常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并且是当地有一定威望的人,这样,这些为自己的需求工作、又熟悉灌溉系统运行的工作人员,既有技术优势和自身内在动力,又有解决利益冲突的“道德权力”―声誉,而有利于制度规则的遵守和灌溉系统的有效运做,从而能提高管理效率,增强设施利用率,更好的满足农民对水资源的需求。

农民自主协商的自主治理制度适合在农民居住集中、稳定,彼此熟悉,地块相邻,灌溉水源单一,水资源用途相同的农村地区。这符合我国广大农村的实际,尤其是我国缺水地区,以村为居住单位,居住地和承包地比较集中,家庭经营规模也比较小,因此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李代鑫.中国灌溉管理与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5)

[2]理查德・瑞丁格.中国的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自主管理排灌区[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6)

[3]刘文荣,陈鹏,马晓明.公共池塘资源管理的自治制度分析[J].环境科学动态,2004(2),14-15

[4]张陆彪等.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绩效与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3 ( 2 ): 29-33 .

第3篇

【关键词】社区;支气管哮喘;护理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常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特别是重症哮喘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护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康复,我科从2010年1月―2011年2月共收治哮喘病人30例,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均在7―25d治愈或好转出院。

1临床资料

本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3±15岁,病程15.5±8.6a。诱因:上呼吸道感染16例,急性支气管炎8例,过敏3例,劳累2例,精神紧张1例。

2护理

2.1缓解呼吸困难

2.1.1环境:将患者安置在安静、舒适、冷暖适宜的病室。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皮毛、油烟等。病室和物体表面消毒时,应避免使用刺激性气味强的消毒液,如福尔马林、来苏等。晨间护理时防止尘土飞扬、戒烟。

2.1.2:根据病情提供舒适。哮喘发作时采取舒适的半卧位或坐位,如端坐呼吸时提供床旁桌以作支撑,减少体力的消耗。

2.1.3氧疗:[1]遵医嘱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吸氧时根据呼吸困难程度调节氧流量,一般给予低流量持续给O2,鼻导管吸入氧流量为2―4L/min,面罩吸入氧流量为4―6L/min,吸氧期间每15―30min巡视1次,保证吸氧安全有效,在给O2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频律、节律,缺O2症状有无改善。如高浓度吸氧(>60%)持续6小时以上时,应观察病人有无氧中毒症状,如病人有烦躁不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胸骨后疼痛等氧中毒症状,应立即调低氧流量并通知医生。如一般治疗无效时,应做好低潮气量辅助通气等机械通气准备工作。在氧疗期间,应遵医嘱及时抽取动脉血做好血气分析监测。

2.2心理护理:病人在哮喘发作时常出现紧张、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可加重呼吸困难,护士应陪伴在病人身边,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安慰病人,向病人解释不良情绪可加重或诱发哮喘发作,让病人保持情绪稳定。慢性反复发作的哮喘病人由于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会产生悲观情绪,护士应通过耐心细致的交流,让患者了解哮喘是可以控制和缓解的,从而让病人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2.3严密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面容、出汗、发绀、呼吸困难程度等,密切观察哮喘发作的先兆症状,如干咳、喉干痒、胸部闷胀、精神紧张等,若有应立即通知医师并协助处理,防止哮喘发作。动态观察呼吸音、哮喘音及血气分析的变化,警惕酸中毒、呼吸衰竭、气胸等并发症。哮喘发病最严重的时间常在晚饭后到次日上午10时左右,尤其在凌晨3时左右,因此在这段时间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危重症状。

2.4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避免可能诱发哮喘的食物,如鱼、虾、蛋、牛奶等,避免食冷、硬、油煎食物。在哮喘发作时勿勉强进食,哮喘缓解时应鼓励病人多进食,并向病人解释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2.5按医嘱用药、正确用药并观察副作用

2.5.1 茶碱类:氨茶碱是有效的止喘药,但其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同一剂量下,不同病人血浓度也可相差4―6倍,因此必须严格掌握该药的血浓度,氨茶碱的安全血浓度为6―15ug/ml[2],当血浓度大于20ug/ml时可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毒性反应,大于30ug/ml时则产生抽搐、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心律失常、甚至死亡。因此在静脉注射时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氨茶碱0.25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时,一般每日总量不超过1.2g,速度宜在30―40滴/min。若与西味替丁、大环内酯类、喹诺酮合用时,可影响氨茶碱的代谢,应减少其剂量。全特宁、舒弗美必须整片吞服,不可压碎或咀嚼后口服。用药中应监测氨茶碱的血浓度。

2.5.2β2受体激动剂:教会病人正确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并严格掌握剂量。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时,嘱病人先呼气,然后开始深吸气,同时吸入沙丁胺醇,吸入后屏气数秒,再缓慢呼气,每次吸入100―200ug,即1―2揿,必要时每隔4―8小时吸入一次,一天最多不能超过8揿,每周用药一般不超过10ml。成人心率超过140次/分或疗效越来越差时,应停药。此类药物过量时可使心率加快,严重时因心律紊乱而猝死,因此沙丁胺醇静注时滴速应控制在2―4ug/min,在用药期间应观察有无心悸骨骼肌震颤等副作用。此类药物不宜长期规律使用,应按需用药。

2.5.3保证水和电解质摄入:鼓励病人每天饮水2500―3000ml,以补充水分,稀释痰液,改善呼吸功能。哮喘持续状态应静脉补液,每日不少于2000―3000ml。静脉补液时应注意补液速度,同时应监测血清电解质,及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5.4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增加CAMP的合成,阻止白三烯等介质的释放,预防和抑制气道炎症反应,降低气道反应性,是目前治疗哮喘最有效的药物。但是,在使用激素时应让患者了解其作用和副作用,正确使用激素。用激素作气雾吸入时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声音嘶哑、呼吸道不适或咽部念珠菌感染。吸入后应嘱病人用清水充分漱口,如发现口腔念球菌感染,应用5% NaHCO3液作口腔护理。当长期吸入剂量大于1 mg/d可引起骨质疏松,应注意观察。全身用药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神经、消化道等变化,注意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消化道溃疡等副作用。口服此药时宜饭后服用。嘱病人在用药期间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能随意停药。

2.5.5其它:色苷酸钠主要用于预防复发,因此应在哮喘发作前雾化吸入。此药吸入体内无积蓄作用,一般4周内见效,若8周内无效应停用。但该药使用时可诱发哮喘。在吸入该药时可同时吸入β2受体激动剂以防哮喘发作。支气管哮喘病人使用镇静剂应慎重,严格按医嘱执行,禁用吗啡、杜冷丁等抑制呼吸的药物。

2.6知识缺乏:缺乏预防哮喘的知识,根据病人文化层次、理解能力采取不同方式,让病人掌握预防哮喘的知识;缺乏正确使用雾化剂吸入器的有关知识,根据病人的疾病情况、经济状况、文化等,提供雾化吸入器的相关学习资料,医护人员先示教正确使用方法,然后练习,直到掌握,并指导病人学会清洗、保养吸入器。

2.7健康指导:教会病人做好病情的自动监测,教会病人认识哮喘发作先兆的症状,当再次发作时应保持心理平衡,立即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及时就诊。避免哮喘的诱发因素,如:不摄入鱼虾,室内不种花草、不养宠物等。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下棋、跑步、打门球等,增加机体的抵抗力,改善肺功能。动员家人或朋友参与对哮喘病人的管理,提供全面的照顾与支持。

3体会

通过对3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使我们体会到作为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护理理论,娴熟的护理技术。在护理工作中,坚持生理护理与心理护理相结合,对患者进行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精心护理,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降低住院率,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吴仙芸.4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5):13

第4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区逐渐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责,满足居民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承担大量社区教育工作的志愿者,越发值得人们的关注。本课题对社区教育志愿者激励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分析成因,并就完善激励机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社区教育;志愿者;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041-02

随着“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理念不断深化,社区肩负了越来越重要的责任,以满足居民物质文化的多样需求,社区教育坚持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为基本目标,充分发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两大功能,全面促进社区教育内涵发展、健康发展和特色发展。因此,社区教育者越发得到社会的重视。

一、社区教育与社区教育志愿者

1.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通过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在社区通过个人或群体的力量,促进学习和社会发展的组织项目。社区教育的最基本特征是各类项目和活动都是社区与个体之间的交流互动,目的是通过活动培养提高社区各年龄层公民的素质和才能,促进社区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一般情况下,学校教育被认为是正式教育,社区教育是非正式的。学校的正式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往往无法覆盖大范围的人群,而社区教育给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处于边缘地带的个人和群体提供了很好的受教育渠道。

2.社区教育志愿者。社区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学校课堂教学。首先是面对着不一样的人群,年龄跨度会非常大;其次是学习目标各不相同。这就意味着社区教育覆盖领域广,类别多样,从而对社区教育工作者也有特定的要求。社区教育的师资包括三部分: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社区教育兼职教师和社区教育志愿者。笔者通过对多个社区进行调查,了解到大多数社区没有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占有一小部分,绝大多数都是教育志愿者。

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因此对教育志愿者也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教育志愿者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棘手的情况,如志愿者拥有某项特殊技能,但不懂得如何教学;志愿者可能来自正规学校,面对社区这个复杂的群体,不知道如何合理地开展教学;有些年龄比较小的志愿者,以往都是作为学生的角色,更需要社区的引导,等等。

二、社区教育志愿者激励现状

因为志愿者的来源背景各不相同,激励也需要有针对性,复杂多样,因此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于激发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各个社区都有各自的体系,在激励机制方面也都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面临的一些共有问题也不可小觑。

1.组织管理者激励意识淡薄。动机是解释人们行为、愿望、需求等行为的理论依据。动机可以理解为一个循环,思想影响着行为,行为产生表现,表现又影响思想,不断循环。动机包含着诸多方面,态度、信念、努力程度等等,而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都会改变现有的动机。因此,激励对于志愿者的服务动机,是否能长期稳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是否能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我们现在主要是以道德行为标准倡导志愿服务,过于强调奉献、利他、义务等,而忽视了激励在社区教育志愿服务中关键性影响。根据之前学者的相关研究以及本课题组的调查,很多志愿者服务的初衷并不单纯只是实现自我的精神价值,而是付出与回报并存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帮助有需要的社区群体,体现自身价值;提高自身教学技能,丰富阅历;扩大交际圈,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打发闲暇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因此,注重激励机制的完善应该是工作的重点。

2.志愿者缺乏成就感。大多抵驹刚咭豢始饱含热情和信心,但慢慢会丧失继续前行的动力。教育志愿者大多数来自学校,学生的考核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大体现,这也是教师成就感的主要来源。但社区学校不同,大多只需要传授而成绩不是最后的重点,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没有量化的衡量。此外,目前很多的社区教学缺乏系统的大纲规划,志愿者对当前的课程和自己的期望值存在不小的差距。

3.激励方式不恰当。根据自身的背景环境、教育程度和个人经历,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的动机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实现个人的价值理想,有的是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有的是为了打发空余时间。因此,要根据不同志愿者的情况采用适当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过多的物质回报会使志愿服务的本身意义丧失,从而削弱志愿者的内在动力,没有了前行的动力,这也会造成志愿者之间的攀比伤害。但是,过于强调精神激励也远远不够,志愿者有基本的物质需求。因此,单方面的强调物质或者精神都是不合理的。

4.培训不到位。虽然饱有热情,但大多数志愿者缺乏从事社区教学的经验,不满足相应的能力要求。很多社区招募到志愿者之后,只是把社区情况给他们做了简单的基本介绍,而没有关于志愿服务的具体权利和义务的说明,没有社区教学特殊性的普及,没有教学课程的具体要求和规划。相关培训的不到位大大削减了志愿服务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使他们得不到精神的满足及社会的支持和认同,自身的能力也得不到预期的提高,从而导致了志愿者的流失。

三、社区教育志愿者激励机制完善的建议

1.强化激励意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强调奉献精神,付出不求回报,但在志愿者组织管理中,过于偏向给予并不能使志愿服务有序并持续稳定地开展。社区志愿者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激励是推动社区教育志愿服务长期稳定开展的内在动力,组织者要更新自身的志愿服务价值理念,更好地调动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完善合理的激励机制。

2.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考核对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提升满意度也非常重要。首先,从志愿者招聘登记录用开始,社区教育主管部门就应该对每一位志愿者的工作有正式的要求指导,最好有针对新来志愿者的相关培训,包括具体的工作要求、职责、时间安排、工作方法、基本技能等等,使志愿者对接下来的工作有非常清晰的认识,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同时,根据志愿者自身的特长、兴趣、潜能、教学背景等等,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当然也得把他们的一些特殊要求考虑在内,以便使他们的工作满意度达到最高,有继续志愿服务的持久动力。在之后的正式常规服务过程中,就要有完善合理的考核标准,要细化、量化,并有相应的奖励和惩罚,客观反映志愿者在整个服务过程中的成长。社区教育组织部门应该为志愿者创造出相互交流沟通的环境,包括志愿者之间意见观点的交换,搭建志愿者与社区教育管理者沟通反馈的平台,对取得积极进展的方面大力鼓励表扬,对有欠缺的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便让其今后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想结合。物质激励在短期很有效果,而精神激励可以产生长期的影响。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仅以精神鼓励而限制物质欲望是不现实不可能的,社区相关部门应该采纳合理的物质激励措施。当然,精神激励对于教育志愿者更为重要和有价值,可以激发内在动力。对于教师,可以适当减少在学校的工作量、评职称时给予一定的优先支持等;对于社会实践的学生,在期末评奖评优时给予加分、找工作时优先推荐等;对于离退休发挥自身余热的志愿者,可以给予更多的物质激励,在社区宣传表彰。对于长期从事社区教育志愿者的群体,社区可以在医疗、养老金、保险、子女教育等方面有相关的福利政策。

4.长期有效高质量的培训。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培训对吸引、培养、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尤为必要。培训也可以成为一种淘汰机制,确保签约的志愿者能很好地履行义务。培训能帮助新来的志愿者更快地熟悉人群和将要参与的项目和具体事务,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很多志愿者把培训看成是参加志愿组织的福利,通过培训,他们能学到很多对今后自己生活、就业有帮助的技能。社区对教育志愿者的培训应该有固定的部门负责管理运行,根据志愿者的人数、来源、水平等进行评估考核后,统筹安排。

志愿者对于社区教育发展意义重大。鉴于对于志愿者激励现状的深入了解及成因分析,课题组认为应该增强志愿组织管理者的激励意识、提升志愿者服务过程中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提供有效合理高质量的培训。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区教育的不断发展完善,志愿者会以更加积极、乐观、主动地心态投入到服务当中,让社会更加和谐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媛,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从社区到社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第5篇

关键词 高血压病 社区防治 护理对策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1]。它与人群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行为密切相关。高血压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2]。在社区防治工作中,积极开展社区的护理干预,可以大大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水平[3]。现对22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综合防治与护理,效果显著,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年7月~2009年6月对22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防治与针对性护理。其中男128例,女95例,年龄35~84岁,其中60岁以上148例。223例中属1级高血压者145例(65%),2级高血压者58例(26%),3级高血压者20例(9%)。

方法:①建立健康档案:由社区全科医生进行高血压诊断评估、登记,由社区护士与医生共同随访管理。对高血压患者定期量血压并记录,登记其日常生活及饮食习惯。②健康教育: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定期出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和黑板报,组织看录像赠送宣传画册等。社区医生和护士在高血压患者就诊时或随访时进行高血压的防治知识方面的宣传。通过讲解答疑来加深患者的印象。③行为干预:控制体重,超重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指导患者根据自己身体状况,参加合适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来达到控制体重,增强体力的目的。发放限盐勺限制食盐摄入量以<5g/日为宜(约1小勺),钠摄入量与血压呈正相关,而且钠的升压作用是随增龄而增强。心理健康护理,不良心情是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帮助患者认识其中的危害并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其多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和集体活动。戒烟限酒,烟碱对血管有直接的收缩作用,并使血液黏滞度增加,血流变慢,加重高血压对靶器官的危害。大量饮酒可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并使降压药的药效下降,所以提倡高血压患者应依据个人习惯考虑适量饮酒,但切忌过量。平衡膳食指导患者选用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及低糖食物,多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及豆制品。④药物治疗和护理监护:药物治疗是高血压防治工作的主要手段。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目的是使高血压患者经过药物与上述方法的配合治疗后使血压能达到一个理想状态,并使高血压病患者心脑血管发病率和死亡总危险性降低。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要求用较小的有效剂量来获得最好的疗效并使不良反应降到最小。要使血压长期控制在一个理想的范围,关键监督患者不能血压一旦正常就停药,这样不但对治疗不利反而会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在这个过程中护士承担起重要的责任,她们和社区人群广泛接触,经常深入家庭,可长时间接触患者,了解他们的服药情况,对不良服药习惯及时纠正,同时指导患者自己在家中自测血压或由家庭成员帮助量血压,对降压药的效果做随时的追踪和监护。

结 果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护理干预,患者对高血压防治知识均有很大程度的掌握,知晓率比干预前提高了50%,服药正规率比干预前提高了45%,血压控制率比干预前提高了45.2%。

讨 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常见的心、脑、肾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一旦并发心、脑、肾等脏器损害,病情即呈不可逆性进展,轻者生活质量下降,重者致残,致死,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4]。作为一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通过各种途径的健康教育和宣传以及专业的医疗护理手段积极预防治疗高血压,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而高血压患者血压只有得到有效控制,才能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与护理是控制高血压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最经济方便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爱萍,张维娜,蔡虻,等.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2003,16(2):145.

2 张玉,王凯平.患者依从性与药物利用[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1,10(4):206.

第6篇

关键词:工业园区;污水;设施;对策

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相对集中,是加强环境管理的有效方式,企业组群有利于污染集中控制及治理[1-2]。为进一步规范工业园区水污染治理,本文重点对南通市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现状进行梳理和研究,以期深入推进排查整治工作。

1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南通市共有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18 个,其中国家级工业园区6 个,省级工业园区12 个。依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工业园区有13 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4 个,省级开发区9 个;依托园区企业及园区自建污水处理设施的工业园区有6 个,其中国家级2 个,省级4 个。根据初步排查统计结果,18 个工业园区批复总面积约为300km2 ,但实际管辖面积约为2000km2 。前期,由于生态环境部、江苏省生态环境厅部署专项整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部分园区仅排查了国家批复范围,实际排查面积约为923km2 ,占实际管辖面积的50%。排查范围内已建污水管网长度共计1452.83km,园区涉水工业企业共计2117 家,污水纳管企业数为1223 家,约占57.8%,未纳管企业主要集中在海安高新区、海门工业园2 个省级园区,但均采取了临时收运设施,总体污水集中处理率均大于90%,其他园区通过纳管、临时收运处理等方式,基本做到污水全收集。对照国家专项整治问题清单,南通市共排查出12 个工业园区存在问题38 项,涉及园区管理、管网建设及维护不到位、接管企业底数不清等共性问题及污水处理工艺不匹配、在线监测不完善等个性问题。经过3 个多月的边排查边整治推进,共完成15 项问题整治,完成比例为39.5%,其中国家级工业园区完成4 个问题整治,省级工业园区完成11 个问题整治,完成比例分别为26.7%、73.3%。工业园区新增管网建设长度79km,新增纳管涉水企业数36 家。

2 园区建设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治理设施专项行动的开展及现场走访调研,整治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较多问题。一是整治工作进展较慢。根据国家、江苏省部署要求,2019 年底需要完成国家级工业园区整治工作,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但从目前国家级工业园区问题整治完成数量比例来看,国家级工业园区整治进展较慢,主要是管网排查修复方面。二是园区排查整治范围较实际管辖范围小。此次开展园区排查工作时,各园区主要以园区批复面积开展相关排查工作,然而园区实际管辖范围远大于批复文件中园区面积,因此排查工作覆盖范围不全面,仅排查了实际管辖范围的一半面积。三是管理责任不清,管理不到位。由于园区管理责任不清,因此园区管理体现出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有的园区没有建立污水管网定期排查维护制度,未开展管网定期维护,有的园区污水管网建设未全覆盖,有的园区还存在对自己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不清楚的情况。其间存在对园区内企业数量类型、废水种类、主要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等基本信息不掌握或掌握不清的问题,从而使得企业违法偷排漏排有空可钻。四是环保意识不强,技术力量薄弱。园区领导环境管理意识不强,重经济,轻环保,环境管理专业人员欠缺,人员及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支撑能力十分匮乏。有的由建设部门或其他部门的人员兼职环保工作,例如,崇川经济开发区、海门经济开发区、南通市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基本无专业的环保技术人员,更别说有专职的环保部门。有的园区虽有环保管理人员,但是由于没有技术支持队伍,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五是园区与相关部门间未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有的园区管理错综复杂,又与相关部门没有有效的交流和协调机制,导致园区管理缺乏统筹性。以崇川经济开发区为例,其具体管理在街道,管网建设在市、区级部门,依托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由南通市市政园林部门、南通市水务公司主管,园区日常不掌握相关管理和建设运行情况,从而导致缺乏有效的配合与联动。六是污水处理厂对接管企业底数不清,工业废水来源情况不明。根据现场调研情况来看,污水处理厂基本只负责废水的集中处理,多数污水处理厂未与排污企业签订委托治理合同或协议,这导致污水处理厂对接入的企业情况、数量及工业废水来源情况并不清楚。特别是城镇污水处理厂,由于南通市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超过一半依托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园区废水,造成园区管理部门和污水处理主管部门相互推诿,责任不明。污水处理厂不清楚前方废水来源、来水情况,出现问题,就责怪前方企业偷排,却不愿去调查、获取证据。

3 对策建议及下一步打算

3.1 落实园区主体责任,增强环境保护管理意识

企业组群,成立工业园区本是一个更有效地控制及解决污染问题的方式,但若园区环境管理出现缺失或漏洞,将会变成污染环境的一颗毒瘤。园区管委会作为园区管理主体,要加强园区环境管理意识,切实做好园区污染防治工程建设,提高园区环境管理水平[3]。此次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整治专项行动是生态环境部落实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专项行动之一,是打好长江保护修复的重要举措。各园区和所在地政府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主动靠前,上下左右联动,确保园区污水处理设施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3.2 全面组织问题排查,推进整治工作开展

在现有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排查整治工作基础上,扩大园区整治范围,由园区批复面积范围扩大至实际管辖范围,由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扩大至县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做到真正的排查全覆盖,建设全覆盖,整治全覆盖。

3.3 理清管理责任,加大技术投入

各园区要进一步理清管理职责,管理权限,空间边界,严把环境准入关。理清园区内每项建设与管理工作对应的部门,便于工作中的对接与合作,避免多头管又多头不管的情况出现[4-5]。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操作性强的环境管理制度,如污水管网定期排查制度、涉水企业清单制度、污水处理设施定期维护制度等,加大基础设施日常管理。同时,应进一步建立完善“一园一档”,在“一园一档”的基础上,对园区环境问题进行诊断,进而实行“一园一策”。要加大环境管理人员配置,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创新园区管理,可聘请专业的第三方、专家或与高校合作,共同指导促进园区环境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园区环境污染治理。

3.4 加强园区与各部门间协调,有效提升管理工作联动性

对于实际建设与管理涉及市、县(区)级部门的园区,应加强信息交流,比如,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交流会、工作推进会等,及时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园区管委会作为园区管理主体,虽然有些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是由相关的市、县(区)级部门开展,但其应主动向相关部门对接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的进展与动态,掌握并整合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而不是“一问三不知”。园区对实际管理建设中发现有短板或需要完善的,即使建设主体不是园区,也应与部门加强对接,共同推进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部门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应主动告知园区建设情况及管理情况,便于园区统筹掌握。要加强信息交流,有效解决多头管又多头不管的状况,使园区管理工作具有联动性。

3.5 摸清企业接管底数,掌握接入废水情况,开展污水处理厂效能评估

结合《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 年)》要求,全面排查接管企业废水排放情况及涉污信息,建立企业排水管理档案,做到接管废水“心中有数”,并根据接入废水的水质特征、工艺匹配、运行情况和处理效果等,开展污水处理设施效能评估,对评估不能有效处理的废水,应限期退出。

3.6 加强排水许可、排污许可发放与管理

应严格按照《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办法》要求,对接入市政管网进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的排水户核发排水许可证。同时,根据《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核发排污许可证。对应领未领、私接乱排、不按照许可要求排放的企业或排水户,应加强执法监督,依法处罚。

参考文献

1 朱佳焘.工业园区污水治理的现状与发展方向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8 ,(25 ):73.

2 顾修君.工业园区污水的科学处理与管理[J].科技资讯,2014 ,(20 ):115.

3 张文清.工业产业园区污水治理与发展[J].天津化工,2017 ,(6 ):45-47.

第7篇

关键词:山区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研究及对策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 design documents essential, but also a complex system engineering. Preparation of a-compliance with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to meet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cost savings, the construction design reports to meet the request of the part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uid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In this paper, first put forward the lack of mountain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then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Keywords: mountain,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design, research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一般山区境内具有雨量充沛,且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降雨主要集中在4~ 6月份,一般情况下占全年降雨量的45%,最大者可占全年降雨量的50%以上,由于暴雨集中,很易引起山洪暴发的特征,加上道路骑驱,交通极为不方便,给施工带来极大的难度,为加快山区山区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研究山区水利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并落实其对策,具有深远的意义。

施工组织设计它体现了实现基本建设计划和设计的要求,提供了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协调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各施工工种、各项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山区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所有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一样,均是对拟建工程项目在技术和组织、时间和空间、人力和物力等方面所作的全面合理的安排,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具有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的双重作用,是根据业主对工程项目的各项要求确定的经济、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案,切实可行的施工进度,合理有效的技术组织措施和资源组织优化, 以及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空间。因此只有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才能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行合理、科学、经济的规划,以保证工程项目能够连续、均衡、协调地进行施工,满足工程项目对质量、工期和投资等各方面的要求。

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和稳定发展,水利建设也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山区水利工程施工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装备等方面也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在施工关键技术上也取得了新的突破;通过大容量、高效率配套施工机械装备更新改造,对大中小型山区水利工程施工速度和规模有了很大提高;新型机械设备在堤坝防渗中的应用,提高了施工速度。系统工程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施工组织管理的水平。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制工程投资估算、总概算和招投标文件的主要依据,是工程建设和施工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对正确选择整体优化设计方案,合理组织工程施工、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工程造价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山区水利工程施工组织的特点

山区水利工程由许多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项工程所组成,加上施工场地相对狭窄,容易发生施工干扰。而且山区水利工程施工,与一般的土木建筑工程相比,施工条件要困难得多。尤其是在河流上修建的挡水建筑物(如拦河坝、围堰等),受水文、气象、地形、地质等因素影响很大,从而增加了施工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因此,施工组织设计需要对工程总体进行统筹规划,重视现场施工的组织和管理,因时因地择优的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施工组织设计是以单个工程为对象,有很强的技术性和综合性,需要编制人员不仅有足够的理论基础,而且有很强的实践经验,尤其实践经验,因为山区水利工程多样性、地域性、特殊性的特点:有的地质、地形复杂,有的水流变化快,泥沙含量大等等。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必须满足工程项目业主、施工、监理的要求,同时也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地方规范的要求。

3.施工组织设计的缺陷性分析

3.1施工方案脱离实际

目前,山区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设计文件时,大多只是形式,照搬有关规范和参考书籍,更有之作类似工程类比,纸上谈兵,未深入实际。如某市河道治理工程中,在河道上修建橡胶坝形成水面景观,橡胶坝分二跨,每跨70m,共计14lm。施工组织设计导流围堰时,按一般常规,根据橡胶坝的跨数分两期围堰二次导流。后来施工方根据橡胶坝坝址处河道外侧有一沙坑这一实际情况,将河水改道从沙坑中绕行流至下游,坝址区一次围堰,一次导流,大大节约了投资,缩短了工期。作为施工组织设计者应引起深思。

3.2施工新技术未充分应用

山区水利工程虽然有其多样性,但施工技术上有其共性,许多已有的成功经验可借鉴,许多施工技术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但是,目前许多中小型山区水利工程采用落后的、过时的施工技术,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如某市在河道上修建拦河坝,坝下设计有一深8米的钢筋砼截渗墙,厚0.4米。施工组织设计中,对施工该截渗墙时采用大开挖方法,而未采用新型开槽机械槽开。大开挖方法既扰动了原河床,而且基坑还要排水降水,另外由于回填土所采用的大型振动碾很难到截渗墙两侧,压实标准难以达到设计要求,工期拖延,成本增加,质量难保证。

3.3施工机械与实际脱离

施工组织设计时,采用的施工机械大多是编制概(预)算定额中提到的机械。由于定额的使用有一定的周期《有些长达10年左右),有些机械已经落伍。而实际施工时根据工程需要,工程特点,工期要求,采用另外一些新型机械,这样原施工组织设计就成为摆设,对施工不起作用。

总之,目前施工技术及设备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应用,对已有的成功经验没有进行借鉴,所编制的内容缺乏新技术、没有起到提高劳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的作用。设计时只是对技术规范照搬照抄,而未对具体工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和设计,经常是施工组织设计与实施相背离,以至造成施工组织设计只是个形式,没有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4施工组织编制原则及改进办法

4.1原则

严格执行建设程序,遵循国家政策.、法令及有关规程规范,力求缩短工程建设周期。对于控制工程总工期或受洪水威胁的工程以及关键项目应重点研究,采取有效的技术和安全措施。各项施工程序要前后兼顾,处理好施工准备工程与主体工程,主体工程与各单项工程,土建工程与机电工程,临时工程与永久工程之间的关系,做到衔接合理,干扰少,施工均衡。编制时应采用平均先进指标,并适当留有余地,在保证工程质量与施工总工期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4.2改进办法

首先在理论上,根据设计中的工程量,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及工序进行工程的分项,根据总进度进行分部工程的网络进度计划(这步很重要)。之后,可以确定出哪个工程部位需要多长时间能进行完,由此也可以根据定额计算出需要投入的施工设备及人力等资源。其次在实际中,工程管理部门应对山区水利工程的大中小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收集,经过分析和归纳,整理并,则能使先进的施工组织设计更能发挥效益,减少编制人员重复劳动,从而推广先进经验。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应简明扼要,突出目标.结合实际,满足招标文件的需要,要具有竞争性,能体现企业的实力和信誉。施工组织设计应扩大深度和范围,对设计图纸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傲出评估,实现设计和施工技术的一体化,扩大技术积累,加快技术转化,使新的技术成果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得到应用。

5结语

在知识经济及信息时代,技术在工程项目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重视新技术、新设备的移植和利用,全面改进传统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使信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到核心的作用,逐步实现施工信息自动化,施工业机器化、施工技术模块化和系统化,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水利部颁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38-89.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与施工规范实用全书,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

【3】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主编.水工建筑物,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第8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037―02

1沈阳市旧住宅区社会治安管理现状

作为老工业基地,沈阳市拥有数量众多的老旧小区。近些年市政府高度重视,花大力气整顿了大量的旧住宅区,为老百姓办了实事。2010年开始,沈阳市启动了“弃管小区”改造三年计划,投资15亿元改造了1502个弃管住宅区,受益人口达165.5万人。市长陈海波表示,随着弃管住宅区改造任务的全面完成和后续管理责任的初步落实,“弃管”这个特定称谓在沈阳已经成为历史,“弃管小区”改称为“旧住宅区”。但由于旧住宅区的“先天不足”,改造后的后续管理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根据统计数据,改造后的小区,其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专业化物业管理(235个小区,占157%)、自治管理(20个小区,占1.3%)以及社区代管(1246个小区,占82.9%)等。其中占绝大部分的是由社区代管,这种管理模式下的旧住宅区,仍然避免不了管理水平有限、基础设施欠缺、管理费用匮乏、社会治安管理水平难以大幅度提升等困境。为了打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必须加大力度整治社区环境,尤其要下大力气整治、减少旧住宅区频发的盗窃、抢劫等社会治安问题,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根据课题组的调研,沈阳市旧住宅区居民对目前的小区社会治安问题非常关心和关注,调查显示,48.2%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小区的治安状况不满意,44.6%的被调查者表示一般,仅有7.2%表示满意。有近70%的被调查者表示发生过车辆被盗事件,另外诸如入室盗窃、街面扒手、打架斗殴等事件均有发生。

为切实改善旧住宅区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障出行安全,沈阳市政府决定2014年继续开展“改善100个旧住宅区居住环境建设”工作,以建设美化、绿化、整洁、通畅的住宅区为目标,本着“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住用安全”的原则,在全市老旧小区范围内选择100个住宅区,通过改造全面提升旧住宅区管理水平,此项工作已列入2014年沈阳市政府为城乡群众“办实事”内容之一。该项工作主要实施绿化提升工程、增设健身娱乐设施、增设安全防范设施、整修破损道路等5大项17小项改造内容,其中增设安全防范设施中,特别提到要在旧住宅区安装挡车器、新建门卫(监控室)、修建小区围墙、维修外墙空鼓、安装监控探头等多项措施。

由此可见,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旧住宅区社会治安管理需要进一步提升水平,但是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系统完善,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共同提高旧住宅区社会治安管理水平。

2旧住宅区存在社会治安问题的原因分析

虽然各界都比较关注旧住宅区的管理问题,但一直以来,该问题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分析其原因多种多样,但是最根本的矛盾所在,无外乎资金投入与资金来源不匹配造成,加上管理对象的特殊性,导致管理主体缺位,管理媒介缺失,管理目标无法实现,即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管理过程不可持续。

具体来讲,管理对象的特殊性,就是旧住宅区自身特点,居住群体属于中低收入者,素质参差不齐,园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房屋自身破损程度较为严重等等,导致对齐管理的前期投入过大,纯粹依靠市场机制进行调节的难度很大,这样导致物业企业不愿意参与,政府又没有精力面面俱到,导致无人管或者管理效率低下,效果不理想的结果。目前沈阳有80%以上的旧住宅区由社区代管,这种管理模式属于粗放式管理范畴,由于缺乏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不可能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根据调查显示,居民普遍认为没有物业公司、流动人口太多、安全设备缺乏等是造成小区社会治安问题的主要原因,另有部分被调查者认为警务工作缺乏,没有实行封闭管理等也是重要原因。

分析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旧住宅区居民对物业公司参与管理是认可的,但由于旧住宅区自身特点,却没有物业公司愿意接手。同时广大业主也指出了对基础设施,警务工作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探讨对旧住宅区实行管理的机制问题,保障旧住宅区能够得到长期有效的管理,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

3提高旧住宅区社会治安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对旧住宅区进行有效管理,提高旧住宅区社会治安管理水平,总体思路应该是“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全民参与”。

随着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物业企业参与小区的管理已经具备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与管理资源,物业企业理应成为小区的管理主体。但是由于旧住宅区的特殊性,完全依靠企业的市场行为却很难满足企业的逐利动机,因此政府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参与,发挥指导、协调、扶持、激励、约束等功能。同时采用“谁受益、谁出力”的原则,调动园区内具有热情和能力的业主参与到日常管理工作中,降低物业公司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具体来讲包括如下措施。

3.1管理主体层面

明确物业企业作为旧住宅区的管理主体,负责旧住宅区的日常管理。由于物业企业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提供旧住宅区日常保安保洁工作非常容易,理应成为旧住宅区的管理主体。但是旧住宅区的特殊性导致目前大多数物业企业不愿意接管,这也是物业企业逐利的本质决定的。在此过程中,政府要发挥积极的扶持与促进作用,包括部分或全部出资完善旧住宅区围墙、路灯、监控报警设备等基础设施设备,降低物业企业的前期投入,提高盈利预期,促进物业企业积极参与。资金来源,可以通过政府的财政拨款、建立专项基金、动用专项维修资金等多种方式筹集,甚至可以通过企业赞助、广告经营等方式获得部分资金投入。待旧住宅区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物业企业就可以参与日常管理,管理模式可以参照其他小区,包括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服务费用等,也可以结合园区特征进行分类管理。另外,由于旧住宅区居住群体特征,有很多下岗或待业的业主,还有部分退休老人,可以充分调动一部分具有热情及能力的业主参与日常管理,组成治安巡逻队等进行日常巡逻,收集居民意见反馈等,降低物业企业在保安工作方面的支出,提高工作效率。因此,管理主体视角下,旧住宅区社会治安管理应该以物业企业为主体,政府扶持,业主参与。

3.2管理对象层面

明确旧住宅区中管理对象的特征,系统评价人、物、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旧住宅区社会治安管理的水平。根据旧住宅区居住群体的低收入特征,对其收取的费用要保证不影响其生活水平,标准不能过高,要考虑大多数群体的基本物业服务需求来确定服务内容与服务标准。针对少数具有特殊需求的群体,可以通过采取特约服务的方式额外收取费用。关于流动人口,物业公司可以联合社区做好登记统计工作,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旧住宅区的居住群体更多的了解物业管理带来的好处,让大家主动参与到园区的管理中来。针对旧住宅区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物业企业要联合政府一起进行完善,其中这一环节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并且要从资金上大力支持,帮助物业企业以较轻的负担承担起旧住宅区的管理职能,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提升对旧住宅区的管理水平,尤其是社会治安管理水平,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针对居民比较关心的社会治安事件,则需要加强监督执法力度,能够快速有效的解决居民遇到的各种问题,物业公司与当地的警务工作者要紧密联系,快速响应,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根据调查显示,居民认为安装监控设备、聘请物业公司、设立社区警务队等手段是解决旧住宅区社会治安问题的重要方法,另外成立社区志愿者巡逻队也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管理对象方面,要以较低的收费标准提供符合业主需求的社会治安管理,需要政府大力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办事效率。

3.3管理目标层面

保证旧住宅区居住者能够安居乐业,就需要各主体能够长期合作,实现多方共赢。首先,物业企业作为旧住宅区管理的主体,其根本性追求就是盈利。目前,物业企业的收入来源主要为物业费,但由于旧住宅区的居住者大多为中低收入水平,且流动人口较多,很多业主具有物业管理需求但是支付意愿却不高。这种矛盾下,一方面需要物业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业主主动交纳物业费,另一方面,还需要从制度上约束不交费的业主,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对欠费业主进行警告与惩罚,以此来实现物业费的顺利收取,例如对恶意欠费业主在园区内进行公示,通知业主所在单位,强化诉讼判决的执行力度等。另外,要鼓励物业企业积极开展多种经营,一定程度上弥补物业管理经费的不足,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如果物业企业实现了长期稳定的盈利,那么对于旧住宅区的管理也必然就实现了长期稳定的目标。

3.4管理媒介层面

理论上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立体防护结构是最佳状态,考虑到旧住宅区的特征,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人防应该以物业企业保安员为主体,动员业主参与组建巡逻队,并加大警务工作人员的巡查力度。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物业小区安保队伍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一方面,业主与企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安保人员,另一方面,安保岗位的工作性质与福利待遇又严重制约了人员的聘用,这种矛盾急需解决。根据经济学规律,价格机制是较好的市场调节剂,通过提升安保人员的工作福利与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岗位口碑,从社会舆论角度多多进行正面宣传和引导等等,是今后要加强的重点工作。例如可以直接提高工资水平、为安保人员购买各项保险、强化法律法规与业务技能培训、改善工作环境等等,通过政府与物业企业联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安保队伍,是提升旧住宅区社会治安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针对旧住宅区的特征,要将安保队伍与小区居民组建的巡逻队结合起来,从物质与精神奖励等方面激励巡逻队参与到小区的治安管理中来,降低物业企业的成本,提高物业管理的持续性。

物防最基本的就是实行封闭管理,修缮小区的围墙,设置有人看守的住宅区大门及值班室,配备警棍、手电筒等必要的防护器械,设置报警电话。为住宅楼统一安装单元防盗门,业主家里尤其是一楼二楼等较低楼层安装防盗门与防盗窗,园区装有安全照明灯等,同时增强个体治安防范意识。该项工作应该在物业企业承接旧住宅区伊始与政府部门联合完成。

技防则主要采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周界报警系统、门禁管理系统、电子巡更系统等,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业主使用家庭报警系统,进一步补充技防的范围与层次。有条件的园区还可以建立网络治安管理平台,如QQ群,短信平台等作为补充。

3.5管理机制层面

在对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目标、管理媒介进行系统讨论的基础上,将各个层面的内容进行整合,即形成了一系列的管理机制,促进持续提升旧住宅区社会治安管理水平,实现旧住宅区居民安居乐业。

第一,资金投入机制。通过财政拨款、政府专项基金、引入社会资本等形式,联合物业企业共同完善旧住宅区的

基础设施设备;在物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职业资格

作者简介:

徐龙双(1988-),男,四川广安人,天津商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

考试、法律法规普及、社会保险补助、安保人员的业务培训等方面,由政府适当投入,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完成。

第二,激励与约束机制。一方面激励物业企业积极承接旧住宅区的物业管理,对承接积极,效果良好的物业企业进行表彰,甚至可以从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在承接新的项目时给予一定的优先权。而对于不愿意承接旧住宅区物业,或者管理效果不佳的物业企业,则可以限制其承接新的项目,或者资质审查时给予特殊标注,把物业企业承接旧住宅区的管理纳入到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诚信档案。

第9篇

【关键词】 社区护理;不足;对策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展,社区医院已成为方便人民群众医疗服务的重要渠道,社区医疗护理工作在社区医院工作中也越来越重要,社区护士的工作职能也越来越广,社区护理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急需改进的问题,我们只有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善于发现工作的不足,才能更好的促进社区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1社区医院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

1.1主要管理制度不健全,资源相对缺乏。社区医院护理的日常管理工作一般由承包人负责,主体医院相对过问不多,对社区护理管理没有专门的统一的管理制度,各个护士都按自己的习惯做事,易引起管理混乱,社区护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资源配置上,承包人更多会考虑经济利益,社区工作的护理人员配置数量相应地减少,同时医疗器材也只限于最基本的体检,导致社区护理工作范围受到限制,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治疗与护理要求。

1.2开展社区护理工作辛苦,待遇偏低,奖金在全院护理人员中为最低,易挫伤社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直接限制了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

1.3护理人员缺乏社区护理的理念,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我国的护理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观念还未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以院内护理向社区家庭护理转变,在护理专业价值和专业信念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缺乏自觉性、责任心和紧迫感。社区医院护理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大部分护理人员为中专护理专业毕业,就职后,前往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机会少,所以护理人员知识面窄,对护理工作认识局限,仅完成医嘱、打针,不重视与患者沟通、病区巡回及护理文书质量。自我主动学习观念差,认为护士就是打针、发药、铺床,不出医疗事故差错,就很满足。俗话说,“三份治疗,七份护理。”这就表明护理在医疗工作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1.4社区护理还缺乏一定的社会认可和理解。目前,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单纯的技术操作上,以协助医生完成治疗工作为主,未被提到促进人的身心疾病康复和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高度,仍属于从属地位,不被社会重视,这也影响了社区护理的开展。

2改进社区医院护理工作的对策

2.1加强管理,提高待遇

主体医院要进一步加强社区护理管理,最好能收回原来承包出去的社区医院,真正做到“院办院管”。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规范的社区护理管理制度,统一管理。护理部定期组织召开社区护理会议,结合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认真分析、总结并提出整改措施,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医院定期派专人下来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并督导改正。社区护理组长每月要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和组织护士开一次有关护理工作检查会议,并有跟踪改进的记录。在社区医院护理人员待遇问题上与主体医院保持一致,不能受承包人经济利益的制约,从而做到同一所医院,同样的待遇,更好的调动护士扎根基层,更好的为社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2.2加强培训,提高水平

美国社区护理主要由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临床经验丰富的注册护士承担。社区护士逐渐趋向于具有硕士学位,而我国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以中专毕业为主,年龄多在30岁以上,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区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社区护士工作的场所在家庭和社区,经常是单独工作,没有人监督和指导。因此,对护士的专业要求高,要求能单独进行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诊断、措施和评价,同时能针对各种患有各种不同疾病的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护理和健康指导,要求他们不但专业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独立处理各种护理问题能力。因此,应该对社区护士进行各种知识的培训, 增强其临床护理问题处理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更好地为社区服务。

社区护理工作者应加强主动学习,可通过自学、远程医疗网站、医学杂志、书籍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对护理工作意义的认识和热爱。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去更好的改变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片面认识。社区护士要努力与病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信任,这也是做好社区护理工作的关键。要善于沟通,科学沟通。沟通要从对方关心、有兴趣的健康话题开始,建立一种互信的基础,不要让服务对象感觉到疲劳和不耐烦。学会倾听与引导交谈是有效沟通的保证。始终保持和蔼可亲、聚精会神、姿态自然的形象能让交谈者感到温暖,同时不随意打断对方的说话,保持眼神的交流,让交谈者受到鼓励和得到尊重,引导性格内向、心情郁闷的服务对象将压抑在内心的痛苦、冲突和心理矛盾倾吐出来,使其产生轻松感,最后通过疏导让对方得到安慰和心情舒畅,消除因病引起的的精神压力。如果我们的社区护士真正都做到了德才兼备,那必将迎得全社会的广泛尊重。

参考文献

[1]丁爱芳.二级医院开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体会,全科护理[J],2009年第1期(下旬版),276-277.

[2]罗小艳,陈晓玲.基层医院开展社区护理的体会.当代护士[J],2008年第10期(专科版),64-65.

[3]叶慧珍.基层医院社区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中国实用医药[J],2010年第3期,275-276.

[4]吕赞.社区医院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J],2009年第18期,27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