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12 15:17:5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第1篇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爬坡说”

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出现了问题。学者们主要围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他们虽然承认青少年思想道德存在许多不足,但坚持认为青少年主流思想道德状况较好。有学者认为较多的青少年对社会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有一定的认知,能够清楚地辨别善恶、美丑、是非、曲直,能够抵御外界的侵蚀。一方面对个人人生价值目标的定位基本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有较强的进取精神。一方面,他们注重不断学习积累知识,追求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对社会有所贡献,有较强的进取意识。此外,还有学者从时代的要求出发,进一步归纳出了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的四大特征:“对知识如饥似渴孜孜以求,其强烈程度超过以往的任何时期;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追逐时尚生活;追求人格健全,企盼道德回归。”[1]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滑坡说”

2000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宣传部课题组又组织了一次大型调查,在对“您认为在当前青年成长的社会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限选两项)”问题的回答中,有48.3%的青年选择“社会风气不正,腐败现象严重”,列第一位;有30.8%的青年选择“社会上拜金主义日趋严重”,列第二位,并由此得出我国城市中由于人际关系冷漠和异化,人们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和沟通,致使社区居民普遍存在着交往半径短、家居生活封闭性强的特点[2]。有的学者运用大量的调查数据阐述了当前世界青少年道德问题,如犯罪率上升、泛滥、性混乱、家庭暴力等,并进一步指出,当前我国青少年社会道德下滑现象十分严重,主要体现在:对金钱的追求成了青少年价值取向的主要,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吸毒贩毒猖獗、冷漠心态、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下滑、家庭道德衰落。犯罪是道德沦丧的表现,目前已查获的作案成员尤其是严重犯罪的作案成员中,青少年所占的比重一直在半数以上,而犯罪率的上升则无疑表明道德水平的下降。有的学者指出,我国社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道德“滑坡”现象,对青少年树立正确、高尚的道德理想信念影响较大,这种道德滑坡现象在青少年身上不仅表现为“不思进取、沉迷虚幻、自私狂妄”,还表现在丧失自强不息精神和诚信缺失[3]。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中间说”

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这个问题,有学者持中立的态度,他们认为当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没有呈绝对的上升趋势,也没有显示绝对的下滑,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还是持乐观的态度。有学者指出,当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一方面呈向上发展的趋势、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高度吻合,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让人担忧、与和谐社会建构不符的问题。如,个人的价值取向居于社会的价值之上,重视个人利益取得忽视了社会利益,损害社会利益;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脱节,没有把对道德的理论理解落实到社会实践中。对社会的许多不良之风明知道是不正常的,但是无法消除面对这样不良风气的矛盾心理。有学者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做了探讨,在社会生活中,青少年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但也有部分青少年违公共秩序,破坏公共财产;在社会工作中,青少年具有努力奋斗改变自己生活现状的热情,但在奋斗过程中受到利益的诱惑,做出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在家庭生活中,注重对父母的赡养、履行做子女的义务,但是有部分人在履行自我的责任中只注重自我的感受,传统道德的约束力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青少年面前就显得无力。

二、关于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形成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学者们围绕这几方面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做了探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他们社会化的过程,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思想的活跃,侵蚀着社会的各个方面,某些领域滋生了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这些都潜移默化地浸染着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腐蚀作用[4]。有的研究者认为,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的方法方式出现问题,学校的道德教育趋于理论化、形式化。因此学校的教育让学生只知道一些空洞知识,而没有真正让学生把这种理论落到实处,造成青少年对社会道德认知不够全面、深刻;对于社会丑陋的现象只能流于口头上的斥责,而无法抵抗这样的丑陋现象[5]。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孩子偏激失控;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传统教育方式,阻碍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提高;人格教育现实作用的无力、道德教育凸显的功利性、文化教育的失重、审美教育的匮乏,造成了学生思想道德偏离了社会主流;网络技术发展的利弊、使诚信面临危机的现状,造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失范,使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陷于困境。

三、加强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起阻碍作用,因此,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素质教育首位

学校不仅是青少年系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渠道。各学校要自觉地把德育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以达到强化青少年积极向上的良好道德目标。一是健全教育内容。加强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等教育。二是改善学校教学方式方法,传统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的要求,注重实践式的教育方式。把科学文化知识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做到智与德的统一。三是抓好师德建设。学校一定要注意培养教师的师德和敬业精神,使教师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渊博知识影响青少年学生。

(二)发挥家庭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的态度对孩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父母应担任起教育青少年的责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不能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其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要改变“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方式;要加强与孩子的情感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把握好对孩子的关爱;还要与孩子共同欣赏积极健康的作品,培育青少年良好的道德素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三)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青少年群体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其思想道德素质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发挥社会的教育功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正确引导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对其监督,把优化社区育人环境列入精神文明建设中,建立德育基地;要加强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弘扬社会主旋律,引导青少年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净化各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环境,取缔各种不文明的文化场所。

四、简要述评

第2篇

【摘要】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创造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环境,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三个方面来浅谈如何加强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各项教育尤为重要,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对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 创造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环境

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家庭、社会要密切配合,要共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1关注家庭教育的环境

家庭是社会和国家组成的的基本单位,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终身导师,家庭和父母的影响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要在家庭为孩子形成思想道德的环境。首先家长一时时有意识,相应高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意识,注意科学地对青少年进行引导教育,不要有无原则地溺爱青少年而无视道德的行为。家长合理的帮助青少年解决各种思想上的困惑,在和孩子交谈中逐渐提高青少年对于道德的辨别能力,使青少年在父母的影响下拥有良好的文明举止言谈、充实的知识,高尚的道德品质。

1.2 重视学校教育的环境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主要教育模式,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教育场所。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是直接的,最有效的。在德育教育中,老师是德育的主体,在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认识起关键作用,老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意识,重视青少年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道德习惯的养成,培养青少年具有的基本的道德习惯和行为习惯,包括遵守社会基本道德准则、帮助他人、协商合作、团结友爱等。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创设校园道德环境,可以采取黑板报、德育园地等橱窗、观看爱国主义优秀电影、电视片,参加英雄人物事迹报告会、进行诗歌、朗诵、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让青少年在有趣味性、吸引力的活动中陶冶道德情感受到思想道德的教育。

1.3营造社会环境

社会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社会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为青少年创造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利用社会的各种力量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帮助青少年在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中,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开展。系列教育活动锻炼青少年的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2 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青少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正确理想信念的树立、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的培养、促进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系列基本素质的提高。健全和改进青少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首要任务就是丰富道德教育的内容。

2.1加强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所有中国人都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的重要标尺。青少年要成长为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就应该模范遵守基本道德规范。

2.2 加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

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认识、积极的思想道德情感,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自己内在的良好素质。

2.3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

加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勤劳勇敢、艰苦奋斗、不屈不挠、谦虚正直、助人为乐、尊长爱幼,孝敬父母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培养青少年热爱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祖国,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要为祖国、为人民努力奋斗。要懂得尊重自己的父母,才会懂得尊重他人。

3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注重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要辅导青少年爱读书,读和书,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3.1注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培养他们拥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理,要培养他们的宽容心,引导他们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抱负,懂感恩,有诚信。可以在学校开辟心理健康课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心理素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板报,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及时帮助心理弱势群体,开展倡导关注个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活动,向青少年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唤起青少年对自身、对周边师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不断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识,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

3.2 引导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要鼓励和启发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广大学生开展健康有益、形式活泼的读书活动,促进“多读书、读好书”良好校园氛围的形成,把学校图书馆建成一个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自身的优势,通过各种措施,掀起了“多读书、读好书”的热潮,鼓励师生坚持以书籍为伴,坚持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荣,让青少年在书海中汲取智慧的营养。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进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3.3 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青少年学生是极易受网络影响的群体,要注重正确加以引导、处理。要提高青少年信息辨别能力,培养他们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培养信息道德的意识,友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是青少年应具备的基础素质。要让青少年了解与信息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信息道德规范,培养他们文明上网的观念,养成在信息活动中遵纪守法的行为道德意识。培养他们的持久性与自制力。要让他们明确什么是不道德或违法的行为,教育他们规避不良行为。比如在公用电脑上不随便设置密码;不胡乱保存无用的文件;在网上发表言论要遵守道德规范,不胡乱发表不文明或有损国家民族利益的言论等。

总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育优良品德,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必须要真正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取得成效。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关乎民族、国家命运的大事,同时也是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郭瑾;;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20期

第3篇

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会议精神,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我市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在不断地深入发展,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近文明委发出浙文明[2009]6号《2009年“春泥计划”实施意见》文件,省关工委发出了[2009]9号《关于开展“十万‘五老’结对关爱农村未成年人”活动的通知》,实施“春泥计划”的目标任务是:以农村行政村为单位,以丰富农村未成年人文化生活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学校寒暑假期、传统节日和双休日等课余时间,依托农村行政村现有的各类活动场所,开展道德实践、社会体验和文娱活动,着力改善农村未成年人的校外文化生活,切实为他们提供公共服务,不断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为进一步推进我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加强农村青少年活动基地的建设

农村未成年人工作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开展课外科技文化和法制教育活动,提高农村未成年人的科技文化素质,教育他们学法、知法、守法,远离违法犯罪,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等;根据要求,首先要以农村行政村为单位,创建一批农村未成年人学习、活动阵地。我们要以建设农村青少年活动基地为抓手,切实实施“春泥计划”,广泛开展省关工委提出的“十万‘五老’结对关爱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后吴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祠堂,建设了青少年活动基地,基地内加强了“五室”(关工委办公室、未成年人办公室、图书室、电脑室、会议培训室)的建设。各行政村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必要的改造,创建青少年活动基地。在基地的基础上,整合全村各类可利用场所,广泛地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要把青少年活动基地的建设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实践。

二、加强农村关工委组织建设

农村的老村长、老支书、老党员、老教师、老妇联主任、老民兵连长、老转复退伍军人、返乡离退休人员和老科技人员的居住地。发挥这些老年人的政治优势、威望优势、经验优势、科技优势、时空优势,是培养教育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是一支特殊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农村党支部教育青少年的参谋和助手。农村关工委组织是最基层的关工委组织,大量的关心下一代工作要落实在村级关工委来开展,加强村级关工委班子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至关重要的工作。而如何建设好村级的关工委组织,使其发挥作用是需要进行不断探索的,希望各镇街区都能拿出自己的经验来。

三、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的建设

市关工委目前有7支工作队伍,有些镇街区关工委也建有工作队伍,并且都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最近市关工委青少年摄影工作站开展了组织延伸的尝试,现有5个镇街区也已经建立了摄影工作站,从运行的情况看,效果良好;最近,还要做好网吧“五老”义务监督员队伍的建立工作,关工委组织建立工作队伍来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是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大特色,工作队伍的延伸,又是值得探索的工作,各镇街区关工委要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工作。村级关工委在建立青少年活动基地的同时,必须建立一支负责未成年人校外活动策划、组织、帮扶、助教的辅导员队伍,并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实施“春泥计划”,充分发挥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小学教师、村干部、“五老”人员、大学生村官、志愿者、能工巧匠、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党团员等各类人员的作用。

四、加强工作制度的建设

加强“春泥计划”实施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确保每周都有一个以上的活动方案;做到活动安排经常化、内容大众化、题材多样化,形成道德实践、社会体验、能力提升、志愿服务、文体娱乐、学业辅导等相结合的活动模式,寓教于乐,使未成年人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建立台账登记、档案保存、书刊器材使用、安全防范等管理制度,做到有工作计划、有活动记录、有档案资料、有规章制度。逐步探索建立工作人员职责、人员培训、资金管理等相关配套制度。

第4篇

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是构成社会的一个最基本的单位。孩子是家庭的基本成员,他们从出生开始到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几乎要在家庭中度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这三分之一的时间里,家庭对孩子不仅有抚养义务,而且确确实实地构成了陶冶孩子情操、品德、性格、理想的关键场所。“家庭教育担负着帮助未成年家庭成员接受文化生活知识、培养道德品质、熟悉行为规范、巩固和发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成果,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职责。”①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因此,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的第一个教育过程。现代社会的文明水平首先取决于家庭文明的水平。家庭教育在每个人的成长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成员的身体素质、社会素质、心理素质、和睦的家庭关系以及亲密的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因为是青少年的可塑性最大,如果青少年家庭关系和睦、早期家庭教育良好,对培养积极、健康的性格、品德及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否则,如果对青少年的早期家庭教育不当,就会对青少年以后的教育和成长带来许多无法估量的负面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父母要以自己崇高的理想、良好的道德、健康的情趣教育和影响孩子,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如自尊、自信、尊敬师长、遵纪守法等。父母担负着教育好下一代,提高下一代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历史责任。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不仅全面而且深远而持久。

我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过程,它同时是一种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转型。由新旧体制转轨所带来的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动所决定,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正在发生着一场悄悄的革命。思想道德观念的新旧更替,不仅构成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内容,更重要的是,它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提供必不可少的价值支撑。”②综上可知,家庭教育不仅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更由于外来生活环境的变化为我国目前的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目前中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家庭教育历史悠久,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探讨也从未中断过并在这里形成了诸多优秀的理论成果,我们主要探讨当前中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重养轻教

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不停地刺激人们的物质欲望,体现在家庭教育中即有的家长特别注重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而忽视孩子的精神世界的培养。一些家长特别宠爱孩子,盲目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不少的家长有这样一种共识:我们吃的苦太多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再也不能让孩子受一点苦。殊不知,这种片面的关怀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大障碍,从而导致了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空虚,道德理性的缺失。在一个班级中,基本不可能通过观察学生的用品、日常的开销来判断学生的家庭条件到底是怎样的,除了极富裕和极贫困家庭的孩子,绝大部分的家长不会对孩子的日常开销吝啬,无论那是有用还是无用的。“我家孩子用的不能比别人家的孩子差,进我最大的所能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和教育”这是绝大部分父母的想法。家长注重的是为孩子提供了什么条件或生活,而不是教会了孩子什么。

2、重智轻德

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不仅注重文化知识的传递,更加注重社会规范、道德习俗的学习即青少年品德的培养。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已成为普遍生存理念,社会压力不断地加大,越开越多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将来要想更好的立足社会,就要有好成绩、好学历从而找到一份好工作。家长这种普遍的认识直接导致了家庭教育内容上出现的偏差,只注重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培养,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智力的开发,却忽视了对孩子“成才”之前“成人”的教育即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更多的家长重视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在班上的名次,而非孩子的学习过程。家庭教育在诚信、友爱、尊重、社会使命感等方面的教育严重不足。这种轻视个体品德能力培养的失衡很可能造成青少年自私任性、信任度低、道德情感冷漠。忽视思想道德教育,是当今家庭教育的最大失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重智轻德的教育价值观成为家庭教育中比较普遍的问题,并在教育实践中也较多地体现出来。

3、重言轻行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通过言传身教对子女进行教育,并讲究“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言谈举止和行为习惯会给孩子的人格、性格和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并不能真正做到“言”、“行”一致,家长教孩子一套自己做另一套。只是在思想上有认识,行动上不重视。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品德教育经常停留在“只有好好学习,才能……”、“不要去学邻居某某,简直就是坏孩子”等言语层面的说教,却不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有些家长本身自己不干家务活、无所事事,偏偏要孩子做个勤奋文明的人,或者是一边搓着麻将,一边叫孩子好好学习。殊不知,孩子最好的学习的榜样就是自己的父母,他们在家庭中耳濡目染受到父母的熏陶,学习了家长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格。

4、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尚未形成合力

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尤其是在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密切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不能很好地有机结合起来。在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上不能保持一致或者具有连贯性,甚至会产生冲突。妈妈说的与老师教的和孩子自己在社会上看到的完全不一样,这会给青少年造成很大的困扰,从而影响正确的道德观念的树立。

二、解决的对策

1、把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投资的确是一件好事,它可以为子女将来的学业奠定基础,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对于子女的培养,必须树立“成才先成人”的教育观。历史与现实一再证明“有德无才,难当大任;有才无德,才足以助其奸”。在家庭教育中,教育子女成人与成才,做人与做学问,孰先孰后,孰重孰轻,是毋庸置疑的。德是人才的灵魂,是立身的根本,智力的高低可能会决定一个人的发展的深度,但道德品质的好坏则决定一个人的发展方向。道德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任何一个健康的社会,都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即便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青少年除了要学会知识、学会学习,更要学会与他人共处,学会生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黑格尔认为,一个人做了一件这样或那样的合乎伦理的事,这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才可以说他是有德的。而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通过家庭教育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当今的家庭教育应当遵循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这不仅关系着家庭的文明更关系这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家长要遵循子女的生理、心理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可以从提高道德认识做起,特别要注意保护并培养子女青少年时期那种同情心、正义感、荣誉感等道德情感,同时从形成道德行为的习惯开始,或者同时并进,互相促进,逐渐培养青少年的高尚道德品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家校联系,形成合力

青少年道德教育是事关国家命运和社会未来发展趋向,因此需要整个社会同心协力才能得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这深刻揭示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家庭与学校结合、沟通的现状,以及本人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经历和体会,认为应从三个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第一,学校及老师要积极主动与家长沟通。通过召开家长会、采用书面的或电话等方式与家长进行积极沟通。第二,家长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加强与学校老师的沟通。家长要主动到学校或与班主任电话联系了解学校对孩子教育和要求。及时参加家长会、接待好教师的家访等。家长要主动地经常地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思想、学习等方面的情况,与老师共同研究孩子的教育方法,尽量和学校保持一致。第三,家长应主动配合学校工作,教育子女积极参加学校所开展的的教育活动或实践,使子女得到良好的锻炼。

3、提高家长素质,营造良好家风

家长是家庭主导者,决定着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等,因此家长素质高低制约家庭教育的成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品德发展状况。家长的以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教育能力素质对孩子品德形成影响较大。一般来说,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家长能比较客观把握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有正确的人才观,比较重视对子女品德各方面的教育。另外由于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因此父母的语言举止、待人处世总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如果家长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比如孝敬长辈、节俭、勤奋、正直等,会使青少年在家庭中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家风是家庭精神文化的一个层面。父母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等所产生的家庭文化,影响着孩子的品德发展。在长达五千多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我们不难发现,众多的家庭有着自身优秀的家风,这构成了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人民的优秀品质和智慧。良好的家风主要体现在严以治家、节俭持家、济贫睦邻等。严以治家体现在家庭长辈避免对孩子溺爱和过分娇宠子女,不能一味迁就孩子的错误,要严爱相济、恩威并施。因此,处于新时代的家长更要以身作则,把建构良好的家风作为家庭建设的重点,让孩子生活在愉悦的氛围中。

参考文献:

第5篇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结构,给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家长溺爱、包揽代替、满足孩子的一切;学校片面追求分数,忽视思想道德教育;整个社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责任不明,处于家庭、学校、社会各自为政、配合乏力的状况,没有形成统一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这种现状,导致了许多青少年缺乏人生理想与信念,缺乏爱心与责任感,贪图享受与害怕困难,甚至出现了违法犯罪低龄化倾向,令人堪忧。应当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关注,切实下大气力,抓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笔者是一名长期从事小学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并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感触很深,有过较长时间的思考。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党委与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社区主导、学校配合、家长参与的三位一体的有效机制,落实各自责任,互相沟通配合,常抓不懈,才能把这项事关千秋伟业的大事抓好。

所谓社区主导即社区是现阶段社区居民生活的领导组织机构,是党委、政府的最基层组织,直接联系居民家庭,集党政财文工作于一身的基层党政领导组织。现阶段小学教育是就近入学,学生来源基本是学校周边的一、二个社区的居民子女。小学生除在校学习时间以外,多数时间主要活动在依托家庭的社区之中。所以,建立社区、学校、家长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机制的组织领导者应该是社区,这也是社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社区主要领导应当把此项工作摆入重要议事日程,由一名主管领导负责领导、组织此项工作的具体落实。同时,吸收社区所在地学校负责思想教育工作的副校长、少先队辅导员、社区网格长、综合治理协管员,以及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委员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好健康向上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学校配合即社区所在地学校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书育人的同时,延伸自己的职责,充分发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力军作用,既把思想道德教育环节延伸到社区,又把社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引入学校。定期组织学校教师深入社区走访,征求听取意见,配合社区搞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同时,在学校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开展法制教育,并分别在学校和班级建立家长委员会,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成为联系社区与学生家长的纽带,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切实发挥学校对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力军作用。

家长参与即要充分发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特殊作用,担负起对子女教育的第一责任的重任。要发挥好这一特殊作用,就要针对现实家庭家长与学生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况,在社区办好培训家长的业余学校,组织优秀学生家长,邀请社区学校优秀教师,或者请专家学者讲课等办法,搞好对学生家长的培训工作,提高家长对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明确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向、目标,传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经验与方法,切实提高广大家长的素质,激活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健康细胞,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供广泛的正能量。从而做到社区、学校、家长与学生四者互动,互相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确保取得成效。

第6篇

[关键词] 网络文化 青少年 思想道德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正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迅速普及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受网络文化影响最为深刻最为广泛的莫过于作为网络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网络文化中的各种因素给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机遇,同时对青少年的思想信念、道德观念、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都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网络文化给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严峻的挑战。

一、网络文化及其特点

网络文化,从广义的角度讲是指人们借助互联网进行的各种生产和交往活动形成的物质性和精神性财物的总和;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就是通过电脑互联网络进行的各种文化活动及由此形成的文化价值观念的聚合。作为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延伸,网络文化除了具有一般文化的共性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1.网络文化的自由性。“自由是网络之魂”。网络文化的核心是自由、开放性。在网络社会里,每个人都是主体,每个人都有发言权,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管你地理位置的远或近,经济收入的多与少、教育水平的高或低,随时随地都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平等自由地进行信息文化的制造、交流与利用。因此网络世界绝对是一个自由的世界、民主的世界、平等的世界。

2.网络文化的虚拟性。网络文化的虚拟性是指网民在互联网上所处的环境在现实生活当中是不存在的,是一个模拟的空间,这样网民就不再是海德格尔所说的现实世界中的“常人”了。网络空间,是与我们平时生活于其中的物理空间相区别又自身独立的新的空间存在形态。它是通过数字符号0与1的形式――“比特”来表达和传输一切信息,从而把信息数字化了。现实生活中网民的相貌、身材、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被“屏蔽”了,使得网民及其行为具有某种程度的隐蔽性,因而卡西尔说:“人不再生活在单纯的物理世界里,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的宇宙中”,网络使“人不仅生活在一个符号的宇宙里中,而且他自身也变成了相应的符号”。

3.网络文化的动态性。网络文化的动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上信息更新的快捷性,二是网上信息传递的快速性。网络文化的动态性,使信息的共享与交流成为可能,满足了公众对信息的需求。信息是一种资源,是支持民主的大梁,但是当信息为集权所控制时民主也就被削弱了。网络文化的动态性突破了信息沟通、信息获取途径上的局限,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4.网络文化的开放性。“网络是一个具有高度活力的开放系统,能够无限扩展,只要能够在网络中沟通,亦即只要能分享相同的沟通符码,就能整合入新的节点”。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型的网络,这是互联网的根本特征,也是网络文化的最大特征。世界上除了关系国家安全的网站修了防火墙以防御非法入侵者外,其他所有的网站则无一例外地对每一位网民开放。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使文化的共享与交流就成为可能。网络上的每一种文化产品和信息资源,不分男女老少谁都可以尽情享用。相隔千里之外的读者可以同时翻阅同一本书的同一页,也可以阅读同一则新闻并同时把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写在同一个版页之上。

二、网络文化给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文化既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同时网络文化也给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致使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挑战之一,网络文化内容的多元性导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受到不良干扰。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网络文化多元内容的广泛传播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同志曾深刻指出:“我们把大门打开了,好的东西进来了,一些坏的东西也会进来,敌对势力也会趁机做文章,西方国家一直没有放松在思想、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对我们施加影响和进行渗透。”因此,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占领网络上的思想道德教育这一新领域,以遏制多元的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

2.挑战之二,网络文化的发展易于导致青少年学生交际能力下降,人际关系淡化。参与人际交往等一系列社会活动是青少年学生逐步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网络的出现虽然使每一个人能够同世界各地的任何一个人进行交流,扩大了交际范围,但是这种互联网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着电脑这一“中介”,是一种“人――机――人”的交往形式,所以并非是现实中面对面的直接交往。这种交往形式具有“去社会化”的特点,使交往双方的诸多社会属性消失了,与真实社会情境中的社会化相去甚远。因为,这种交流方式是通过机器符号实现的,缺乏与人面对面交流的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的沟通,这势必影响个体的社会交往与交流能力的发展。长此以往,势必弱化青少年在真实世界中交往的能力,影响他们的社会化过程和心理健康。

3.挑战之三,网络文化的发展易于导致青少年道德观念淡薄,道德人格缺失。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规范对网民在这一虚拟世界中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管制,相反网上行为主要取决于网络使用者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这样,网络文化的虚拟性、隐匿性的特点屏蔽了计算机前的脆弱的个体,必然会降低舆论及道德规范的作用,必然会造成道德责任的削弱和自由意识的泛滥。青少年作为一个人数众多的网民群体,虽然属于网民中素质较高的群体,但由于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在形成之中,网络中“黄”、“毒”、“假”、“黑”、“诈”等网络腐朽现象极易吞噬他们的思想,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不良的影响。

4.挑战之四,网络文化的发展易于导致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冲突和失范。网络文化是一种快速多变的文化,每个问题都是多维的、变化的,试图直接给出每个问题的具体答案或者仅用一种价值观念去评判是非几乎是不可能的。尚未具备科学分析鉴别能力的青少年,面对思想文化信息的多向贯通、舆论的多元表达和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他们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常常被信息的新、奇、特、异所吸引,价值取向也随着信息的千变万化而飘忽不定;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文化,他们往往来不及进行理性思考就已全盘接受或陷入无从选择的困惑之中,以至于在社会生活中呈现出双重或多元价值标准共存局面,这无疑会对他们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政治信仰的确立会造成重大的影响,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畸变和冲突。

5.挑战之五,网络文化的发展易于导致青少年的创新能力降低、学业和身心受到影响。网络世界信息传播的特点是高度的图像化。信息高度图像化的倾向往往会导致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用“看”的方式而不是用“想”的方式来认识世界,忽视了追问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的作用,它会使人们过多地依赖信息而忽视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创新能力的下降。网络世界的信息不仅传播速度很快而且更新也十分频繁,青少年学生在感受网络快速生活节奏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很容易沉迷其中,使得一部分青少年学生在网上的虚拟世界中陷入了非理性的状态,影响到自身的学业和心理健康。

三、加强网络文化中的思想道德教育

面对网络文化带来的挑战,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手段,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急需解决的时代课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必须抓住机遇,更新观念,主动应对网络文化带来的挑战,大胆探索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构建网络文化视阈中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对策。

1.对策之一,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以为指导的意识形态不仅应当在现实的物理空间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应当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这既是巩固我国社会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的需要,也是保证我国社会良性运行和有序发展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根本,是网络文化的核心,构建网络文化就必须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网络中存在的各种文化、各种思潮,“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使人们通过比较、分析和鉴别,自觉抵制错误和腐朽的思想,缩小其空间和影响力”。这样在网络文化建设中“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辐射力和感染力。”在当今时代,只有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才能为网络文化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打造出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求的思想道德教育平台。

2.对策之二,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构建网络思想道德教育与心里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对于思想道德教育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青少年为本。网络传播技术为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一方面,利用网络的优势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及时地了解青少年思想状况。在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时,始终坚持以青少年为中心,充分理解和尊重青少年,改变过去那种教育者“高高在上”的教育方式,形成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平等互敬的教育局面,使青少年由“让我听”转变为“我要听”。另一方面,利用网络的优势积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时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把解决青少年的思想问题和与心理问题结合起来,既培养青少年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又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适应能力,真正成为适合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3.对策之三,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青少年的整体道德水平和道德索质的提升是预防和解决网络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关键和有效途径。只有不断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水平和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才能彻底有效地得到抵制。2001年11月团中央、教育部等单位联合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求青少年:“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可以说公约的为如何提高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对策之四,加强网络管理的法制化,实行“依法治网”。加强网络文化管理,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目前,网络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是由于网络政策法规不够完善、管理不规范、缺乏可操作性所致。因此,首先,我们必须加紧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法律、法规,把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发挥法律和制度的规范约束作用。其次,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对网络信息从源头上做好防范,强化对上网信息的监控,当好“把关人”,把有害的信息进行过滤,从源头上净化网络。最后,要对那些以营利为目的的学校周围的网吧加以严格管理和规范,还青少年一个健康、向上、安全的绿色网络环境。

5.对策之五,与时俱进,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觉悟高,熟悉和了解网络文化的专业思想道德教育队伍。目前大多数高校思想道德工作者较少有人关注“青少年学生在网上做什么”,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在网络时代,培养一支既懂思想道德工作艺术,又懂得网络技术的思想道德教育队伍显得尤为紧迫。首先,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政治素质培养。思想道德工作者必须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善于对各种文化思潮进行分析、鉴别、判断和引导。其次,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教育者的业务素质。使其既有思想道德教育的知识和技巧又能熟练地掌握网络知识,有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最后,思想道德教育者要有创新精神。在新形势下,要积极开拓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时解决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提高思想道德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才能成为网络时代合格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33)

第7篇

(一)广告影响青少年心理的强大优势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商品信息的传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广告作为商家推销商品的一种主要方式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广告宣传的主动性,宣传形式的大众化,以及现代化媒体无孔不入、铺天盖地的影响面,加之不厌其烦地重复和强调,广告对青少年的影响与日俱增。青少年是当前广告最热心的读者、听众和观众,时尚广告成为引领青少年消费的权威指挥棒。

1.广告的传播理念。撇开广告的商业目的,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广告处处充满了人文关怀,以关心人、热爱人、满足人来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注意。例如中国移动通信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OPPOmp3鼓励实现个人的梦想追求,脑白金体现关心父母的浓浓亲情,耐克运动鞋提醒青少年做事要脚踏实地等。同时,这些广告又是以市场需要为中心的,它突出表现广告创意的求新求异、引领社会潮流、营造时尚生活,而这些正是青春萌动期的少男少女们心理特点的写照。所以时尚的广告就为众多青少年所追捧,而它们的广告词也日益成为青少年的流行语。

2.广告的传播形式。首先,最常用的广告构成元素是音乐、体育、娱乐。应该说,这三元素是没有地域界限和文化界限的,是青少年拥有的“共同语言”,青少年特别容易认同和接受。其次,青少年保持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缺乏价值判断力,往往追求表面的东西,审美大多限于感观层次。而大多数商业广告都是节奏明快,画面色彩鲜艳,语言简练,形式活泼,很容易吸引青少年。再次,很多广告强调宣扬个性,其文化符号,如语言、行为、服饰往往是超前卫的、非常规的,为青少年提供强烈的个体意识,广告中的亚文化最容易在青少年中传播。最后,广告明星们的靓丽外表、潇洒风度、事业成功等等,都会强烈地吸引着青少年,被他们接受和认同。

3.广告的传播方法。青少年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逐渐成熟的阶段,他们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反对说教,蔑视权威,生活上不愿受师长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否则便产生厌烦的情绪、态度。而成功的广告最擅长的就是在说服人上下功夫,很少见到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见到过广告用强制语气来作宣传的。广告是从朋友般平等的地位出发,以劝导式、提醒式的方法进行传播的,广告商总是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地向消费者介绍他们的商品,以求得消费者的认可,使消费者在被说服后,心甘情愿地去购买他们的商品。

(二)广告对消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逆反心理的启示

广告的传播与思想道德教育有相似的地方,两者都是先对青少年的思维方法、情感情绪、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来影响他们的行为选择。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借鉴广告的成功经验来消解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1.更新思想道德教育理念。广告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就在于广告商和商家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根据社会需要不断进行改进,使产品宣传的内容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赋予产品宣传现代化的色彩,使之能够始终跟上时代的脚步。同样,我们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也应该更新教育观念,跟上时展的步伐。在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人文精神教育和思想品德的培养作为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终极价值指向,教育理念要由“无人化”向“真人化”,“理想化”向“生活化”,“权威化”向“民主化”,“统一化”向“选择化”,“知识化”向“情感化”转变,贴近青少年的生活和实际,被广大青少年认同接受,青少年德育才能富有成效。

2.教育方法上要重视沟通和“以理服人”。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传播者和接受者双方的有效沟通依赖于信息建立在双方共通的意义空间之内。正如共鸣论的倡导者史瓦兹描述的:“共鸣发生的重点在于所传达的信息能和目标受众先前的经验相符合,借助信息的出现,将其重新唤起而产生反应。”重视沟通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思想道德教育的灌输色彩,消解青少年对道德教育的逆反心理。此外,教育中还应大力提倡采用情感转化、榜样熏陶、换位思考、倾诉等方法拉近教育者与青少年的距离,让青少年在教育中感到自己的自尊心、需求得到重视和满足,逆反心理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被消解。

3.增强青少年道德情境体验教育。广告在具体创意表现上最常用的方式之一是使用场景制造青少年情境体验的“模拟”或“表演”,这种体验因其具有很大程度的“真实性”而能够触动青少年的感官、情感、情绪甚至思维、思想等。要克服思想道德教育空洞无物的说教,就应该增强青少年道德情境体验教育。教育者可以利用特定的场地(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陵园等)和特殊的节日(如青年节、国庆节、重阳节等)让青少年走出校园,直面社会,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感受祖国的发展和人民的建设热情,从而产生由衷的爱国、爱人民的情感;也可以结合某个具体的德育理论在课堂上进行情境模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实践证明,情境体验教育是消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逆反心理的一剂良药。

4.要注重开展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三性”的研究。优秀的广告非常重视它的针对性、层次性和时效性。而当前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三性”的研究十分欠缺。因此,广大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思想、文化等特征的研究,根据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开展教育,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青少年道德教育体系。

第8篇

关键词:青少年;主体教育;主导教育;思想道德

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主要以学校教育为主要形式。又逢社会转型、经济调整等各种问题,我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也随之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我校思想品德教育首要而紧迫的课题。结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实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一、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原则

由于我校为初中寄宿制学校,学生很小就离开了父母,加上学生年龄又普遍偏小,世界观尚未形成,有时他们的心理是很脆弱的,容易感情冲动,做事往往不考虑后果。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原则,循循善诱。对正确的情感要加以爱护,避免伤害学生的感情。同时教会他们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对学生要善于因势利导,对其积极的一面要加以保护和利用,以调动积极,同时要防止其消极方面的发展,切忌讽刺挖苦,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处理问题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否则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因此,在进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时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学生,充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种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由各个因素在发展方向上,由不平衡到相对平衡来实现的。在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行为方式进行指导,而且要通过不断的联系和反复的实践,逐渐形成习惯,把不太稳定的道德品质发展成为稳定的道德品质。它不仅要求向学生讲明道理,而且还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它既是学生思想内部复杂斗争的过程,也是外部多方面因素影响的过程,而所有这些过程都是在学生全部实践活动中实现的。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充分弘扬民族精神

借中华“保钓”之势,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充分弘扬民族精神。落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充分弘扬民族精神月”制度,每年集中一段时间在学生中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坚持升降国旗制度,在学校唱响国歌,每年九月十八日都进行“勿忘国耻,爱我中华”主题班会教育,把升旗仪式、唱响国歌、纪念“九一八”等活动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作为思想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保家卫国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四、充分体现课堂教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要求,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因地制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美育、体育、科技、国防教育的育人功能,与各学科充分整合,多方面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科学态度。

五、实施学校课程的全过程德育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

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体现各学科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进取精神、科学精神、民主法制观念、健康意识、环境意识等教育内容。

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定型时期,最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成长和发展方向把握不好,可能毁了他们的美好未来。因此,我们的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远离网络、迷信、、校园暴力和各种电子游戏等,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为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

氛围。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青少年 家庭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 和谐社会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同时也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切实利益。由于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先决之地,在青少年成长的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便是哺育青少年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和摇篮。所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强青少年家庭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意义重大。

一、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轻德现象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由此带来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能让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稳住阵脚,智力教育被父母看作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重点。有些家长甚至从小就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他们为孩子聘请家庭教师、购买各种智力玩具等,然而却忽视了孩子优秀道德品质的培养。其结果确实使孩子的智力得到了开发,但却使孩子在性格上出现了问题。智力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失衡,为他们的未来发展与整个社会道德素质水平的提高埋下隐患。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不光是要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同时还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型人才,让他们真正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现代独生子女家庭缺乏道德品质教育

当前中国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增多,因此针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凡事都给予孩子过多的关爱、过多的呵护。然而就是在这种过分的溺爱下,致使许多孩子对良好道德品行的认知匮乏,道德情感默然,不懂得与人分享的快乐。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承接人,对青少年教育是否到位,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教育是塑造孩子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人格的起点,因此对孩子进行道德重塑与灵魂美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二、如何加强青少年家庭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

1、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沃土,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健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明显会更加乐于助人,心智也更加健全。父母应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温馨、和谐、愉快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为孩子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是一方面,父母更要积极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友善”与“关爱”的和谐氛围,让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品德得到完善,情操得到陶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环境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社会要和谐发展,为孩子创设一个文明、和谐、友善的家庭环境就变得尤为重要。

2、父母要发挥好示范作用

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亦是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其言行将会对子女产生重大影响。孩子一出生与父母接触的时间最多,他们的是非观念、为人处事的准则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父母的身教对孩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凡具备如为人友善、待人诚恳、有社会责任心等优秀道德品质的父母,其孩子也具备此品质。尤其当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其负面影响已经波及到了青少年,因此家庭教育中要注意从小就陪养孩子的仁爱意识和奉献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父母只有发挥好言传身教的作用,把孩子培养成具备高尚道德品质和完美人格的接班人才算真正的完成社会所赋予的使命。

3、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

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传统的思想道德体系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其规范作用逐渐被削弱,传统的道德价值观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我们要重塑传统道德体系的规范作用,重新确立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使传统的道德素质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以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为依托。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把中华民族中的优秀文化精髓与社会所倡导的道德品质相结合,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加强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要义,又有充满时代文明气息的良好氛围,让孩子在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同时去实际体验和感受蕴育其中的高尚品德。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鼓已经敲响。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纪,在这样一个变幻莫测的大环境中要积极构建一个充满友善与关爱的和谐社会,打造坚实的中国脊梁,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父母要充分发挥好对青少年的指路人作用。家长要把教育人、引导人、关爱人有机结合起来,把孩子真正培养成德才兼备、品质高尚的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和谐、稳定、繁荣、昌盛发挥最大效力。

参考文献:

[1]戚万学,唐汉卫. 现代道德教育专题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