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3 10:03:0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对有机化学的认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高中生;有机化学;思维障碍;解决策略
引言
对我们高中学生来说,对高中有机化学的认识还比较窄,我们一般运用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思维方式,从而对高中有机化学知识及其问题进行推论和判断,以提高高中生的有机化学知识水平。但是,我们对有机化学思维的形成一般是建立在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理解的基础上的,进而提高我们运用有机化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有机化学学生思维在形成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障碍,这些思维障碍主要是来自教学方式不完善,进而就会影响我们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的建立。
1.高中生有机化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原因
在高中生形成对有机化学概念的认识过程中,他们一般是先通过已知的知识结构对外界吸收的知识进行信息加工,从而形成一种能够掌握的知识体系,以便高中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这种情况下,已知的知识就会在高中生的思维中发挥积极作用,导致原有的知识结构不断出现分化和进行重组等,使得高中生能够获得新的知识。高中生有机化学思维障碍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一般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机化学思维教学,而是以教师自身的思维模式进行教学过程,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缺乏能力解决实际的有机化学问题;第二,当新接收的知识与学生已知的知识结构不相符合时,这些新的知识就会受到严重的排斥。因此,一旦教师的教学方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会造成新旧知识无法形成系统化的统一,从而影响高中生形成较好的有机化学思维。
2.高中生有机化学思维障碍的突破策略
2.1因材施教,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在高中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以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在教师进行新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应该以学生的有机化学基础为中心,认识到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认识的差异,以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主,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在进行有机化学教学时应该注重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兴趣的培养,进而在最大程度上防止学生形成有机化学思维障碍。当然,教学的目标应该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制定,使得高中生明确有机化学学习的目标,从而提高高中生学习有机化学的信心。因此,提高高中生的有机化学意识是突破有机化学思维障碍的一个重要环节。
2.2突破高中生的常规思维,消除思维定势
在高中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重视有机化学知识的教授,培养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是高中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主动发现学生的思维问题,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这对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至关重要。同时,为了更好地消除高中生的有机化学思维障碍,教师可以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提前了解学生的产生有机化学思维障碍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解决有机化学思维定势。当然,有时教师也可以开展一些讨论进行有机化学教学,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正确引导学生形成正规的有机化学思维。通过不断暴露学生的思维问题,以消除消极的有机化学思维定势对学生的影响。当然,教师还积极促进学生进行有机化学思维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也是帮助学生突破有机化学思维障碍的有效途径。
2.3结合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实际,积极渗透诱导
在进行高中有机化学教学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使得高中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高中生的有机化学思维问题而改变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解决其有机化学思维定势问题。尤其是针对一些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更加应该结合有机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渗透诱导加强突破高中学生的有机化学思维障碍。同时,教师应该重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使得教师在讲解新的知识时能够保证课程的设计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高中生的有机化学水平,以高中生为主体,培养高中生的有机化学思维。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高中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进行和发展,对高中有机化学的教学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了。但是,在加强培养高中学生有机化学思维的培养过程之中,形成了一定的有机化学思维障碍,从而影响了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应该采取措施帮助学生突破有机化学思维障碍,以便于提高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质量。因此,现阶段研究高中生有机化学学习的思维障碍及其解决策略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巍.高中生有机化学学习思维障碍的解决策略研究[J].课程探索,2015(06):114
[2]王后雄.论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及其成因[J].化学教育,2013(27):115-116
[3]叶澜主,黄书光.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6):102
【作者简介】
关键词:有机化学;创新;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234-01
有机化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后续的学习深造有很大的影响。那么,如何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就变得尤为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已经不单单是教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开拓视野,全面理解化学知识,激发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学好理论知识,能够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
一、学好有机化学的意义
有机化学应用广泛,是化学领域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化学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轻化工程、生物工程、林产化工、高分子材料、医药等专业的一门最根本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与生命科学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只有学好有机化学,了解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后续才能更好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学好有机化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有机化学教学中会出现的问题
1、抽象难懂
有机化学的学习范围广泛且抽象,知识零散,知识结构不系统,复杂的分子结构、数量庞大的有机化合物,转化、反应的理论要求严格,且抽象难懂,只能靠死记硬背,使学生学习起来无从下手,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扰,打击学习兴趣和信心。
2、课时少
由于有机化学的复杂难懂,需要大量的课时去帮助学生消化理解。但是目前,高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大量开设不同门类的课程,使得有机化学的课时变得很少,在较少的课时去使学生更多更深入的理解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难题。
三、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方法
1、明确学习目的
充分理解学习有机化学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重大意义。有机化学是基础,是其它学科的根基,只有学好有机化学,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继续后续的学习。要充分的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才能成为现代社会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只有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才能有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动力。
2、创新教学方式
因材施教,把适合社会科技发展的新知识、新理论同教材相结合,使授课更赋予感染力和吸引力,使课程更生动形象,使枯燥单一的课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注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做练习,给学生以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学科,更熟练的掌握知识,更系统的把知识串联在一起,让知识更加的条理化,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领悟知识的前后连接,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进行更系统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的钻研,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布置一些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够创新思维、不断探索的开放式习题,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理论联系实际,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3、充分利用教学工具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知识原理,能够熟练的掌握实验技能,创造性的运用理论,使学生更直观的获得知识,更好的进行研究性学习。
4、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时用平实易懂的语言,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这门学科,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处于课堂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对知识记忆更深刻,掌握更牢靠。降低学生对有机化学学科的抵触与恐惧,建立起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有机化学这门学科。
5、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学习时变被动为主动,加强课前预习,增强求知的欲望和兴趣,增强自身的学习兴趣。注重创新性研究,学会举一反三,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加强课后复习,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地进行探索。只有刻苦、努力,不断钻研,才能更好地掌握有机化学,为明天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结束语
有机化学是一门非常基础且重要的学科。有机化学的学习对后续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和意义。所以,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变得非常重要。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学好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增加学生对有机化学的求知欲望,要创新授课方式,使课程更加的生动,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的认识和了解,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模式,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了兴趣、才会愿意去学习,去掌握有机化学的知识。相信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一定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使有机化学这门学科更加深入的被学生学习和理解。
参考文献:
[1] 王积涛.胡青眉.张宝申.等.有机化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 曾昭琼.有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徐光宪.今日化学何去何从[J].大学化学,2003(1).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方法;兴趣
在高中化学中,有机化学占教材内容的四分之一,且在高考考试中占化学总成绩的25-30%。有机化学除了涉及到化合物的性质外,还涉及了化合物复杂的结构。因此,初中学习无机化学的学习思路无法在高中的有机化学中应用,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无法转变思路而对化学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失去对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因此,如何让学生学好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教师的一大难题。笔者通过结合本人高中时代学习有机化学的经历、多年的化学教学理论学习以及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对高中有机化学的有效教学方法作以一一讨论。
一、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以为教学就是“把知识点教给学生”。事实上,教学应该是“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主动性放在第一位,注重培养学习学习相关课程的兴趣[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枯燥无味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进入高中后要学习有机化学,它的学习思维完全有别于初中时期的无机化学。许多学习会因无法找到学习有机化学的正确方法而失去对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而同时,由于学生在高中时期首次接触有机化学,对有机化学保持着较高的新鲜感。教师应把握时机,及时对学生的这种新鲜感进行升华,使之成为学习有机化学的不竭动力。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呢?
笔者认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责任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为了迫于教学压力而不能放开手脚,只能按部就班地向学生“填鸭式”地灌输知识点,怎么可能激发还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呆板的教学方式极易让学生感到反感,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产生厌恶感。在学生对有机化学还处于新鲜期时,教师要能够抓住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做深入的学习与探索。尤其是有机化学这个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学科,生活中有许多生动的实例可以利用。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明确学习有机化学的目的和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成就感。向学生介绍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如家庭用到的洗涤剂、洗发水、洗衣粉起到去污作用的主要成分就是有机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我们生活中用到的塑料、合成橡胶就是通过石油化工制得有机物单体,然后经过高分子化学得到的。此外,有机化学还涉及到药物合成、农业、国防科技、航空航天等领域。可以说,人类离开有机化学将寸步难行。如此,通过向学习介绍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使命感和成为一名有机化学家的荣誉感,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二、适当开展多媒体教学。
不同于无机化学的学习,有机化学涉及到有机物的结构,甚至是三维结构,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此外,有机化学还涉及复杂的反应方程式和反应机理。高中阶段,许多教师迫于教学压力,一节上下来基上处于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不可取,许多学生一堂有机化学课下来,完全不知教师所云。多媒体教学在展示空间三维结构、展示化学反应过程以及展示化学反应机理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此外,多媒体教学在引起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兴趣方面也有许多优势。在讲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演示模型。比如讲到化合物成键时,可以向学生展示碳、氧、氢和氮等元素是如何互相连结形成有机化合物的。用红色带有四个孔的小球代表碳原子,用绿色带有三个孔的小球代表氮原子,用蓝色带有两个孔的小球代表氧原子,用白色带有一个孔的小球代表氢原子,再用一个圆柱小棍代表键。同时,向学生解释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分别可以连接四个、三个、两个和一个键,通过棍与球之间的连接,可以非常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有机物的成键过程,这就是典型的球棍模型。如讲到甲烷的结构时,教师可以事先做好多媒体动画,先出现一个红色的小球表示碳原子,然后四根圆棍接在碳原子上表示四个键,然后再将四个白色的小球连接在圆棍上,表示形成四个碳-氢键,最后就形成甲烷分子。同样地,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甲醇、乙醇、乙烷等等有机物的成键过程。此外,对于复杂的有机反应过程,可以通过动画分割成多个可见的步骤,让学生直观明了地“观察”反应过程。
三、开展探究式教学
有机化学学习不同于无机化学,不能单纯地通过记忆达到学习的目的,需要对有机物的结构、官能团的性质以及反应机理有较深的理解。因此,学生的主动思考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传统有机化学教学方式主要是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方式,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仅处于接受状态。利用探究式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这一授课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知识点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与知识点相关的实验,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通过研究物质的反应与性质,从结构的角度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诱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思想,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讲到醇与酸的酯化反应时,许多教师会按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即向学生介绍醇与酸之间脱去一个水形成酯,其中醇提供一个氢、酸提供一个羟基,氢与羟基结合形成水。但是,为什么不能是酸提供一个氢、醇提供一个羟基呢?许多学生肯定会有这样的疑问。因此,在讲授酯化反应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进行探究式教学。即提出假设:假设氢是由酸提供的,羟基是由醇提供的,让学生进行讨论,并让学生提出进行验证的方法。这种探究式教学通过诱发学生主动思考,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思维
由于有机化学在初中化学中很少涉及,且学习方法也完全不一样,因此许多学生因为找不到正确的方法而放弃有机化学学习。正确的学习思维,可以让有机化学的学习事半而功倍,因此教师在有机化学教学的前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有机化学教学要让学生重视有机物的结构,结构决定了有机物的性质,通过对结构的深入理解,可以很容易地记住有机物的性质。总之,无机化学重性质轻结构,而有机化学重结构轻性质,有机化学是从结构出发。
五、培养学生合理的有机化学归纳策略
有机化学知识点多且易混淆,即使老师在课堂上对每个知识点进行一一详细讲解,但学生课后如果不进行合理的归纳,根本无法学好有机化学。笔者认为,老师除了把知识点教给学生,更要教学生如何举一反三。而高中有机化学的归纳主要还是通过有机物的结构(主要是官能团)进行,不能的官能团决定了有机物不同的性质。如乙烷、卤代乙烷、乙醇、乙酸、乙醛、乙酸乙酯就可以通过官能团进行归纳总结,轻松地辨别它们的性质。
六、培养学生解答有机试题的方法与技巧
有机化学试题相对繁琐,但是具有固定的解题思路。老师在教学有机化学知识的过程,同时也要向学生传授有机化学习题的解题技巧[2]。许多学生不是对有机化学不感兴趣,而是因为有机化学题目难解以及有机化学成绩差,而失去学习有机化学的信心。有机试题的解答与学习异曲同工,都需要从有机物的结构出发。让学生养成从有机物的结构出发来解答问题,对题目中涉及的有机物,要看其本质,看其具有哪些典型的官能团,从而辨别属于哪类物质,最后通过简单地对号入座即可达到解题的目的。(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有机化学实验环保意识环保教育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类的力量在不断的壮大,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然而,随着工业、农业生产的发展需要,化学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化学的利用就意味着化学污染物的产生,这些污染物对自然环境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拥有环境保护的意识,注意治理环境污染的问题,这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识。
1.有机化学实验的危害
1.1 有机化学的定义
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因此有机化学又被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是化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1806年第一次提到“有机化学”这个词语,是当时的化学家根据“无机化学”的对立名词而命名的。有机化学时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制备等方面的学科。含碳化合物被叫做有机化合物是因为含碳的物质需要由有机体(生物体)才能制造出来。
1.2 有机化学的危害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已经形成了单独的教学体系,化学实验的目的也不仅仅是验证和加深学生们在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有机化学的实验中经常会用到不同的有机物,有些有机物毒性较大,容易发挥,并会对环境产生持久的影响。有机化学的污染物具有种类繁多,污染持续时间长久及毒性极大等特点,其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极大危害。
2.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环保意识
2.1 在课堂上渗透环保意识
环境是化学涉及到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进程中,教师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深层级挖掘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查找相关信息并作一些适当的补充,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把化学课堂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加入“空气质量报告”、“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与化学有关的内容,让学生们认识到空气的质量影响着人类的生存,还可以列举一些时事的例子如海湾战争、伦敦烟雾等事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2 在课外活动中提倡环保行动
除了课堂上的积极渗透,课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让学生们在环保学习和环保实践中了解相关的常识,以提高学生在文化层次和行动上的环保意识。可以把环保实验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让学生设计环保实验。这样即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意义,树立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为了引起学生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关注,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无污染的新能源等问题。
3.在有机化学实验中避免环境污染及相关的措施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实验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培养,规范化学实验的方法,减少化学品的用量,有效处理实验结束后产生的废弃物,以达到尽量避免污染环境的目的。
3.1 规范有机化学实验的方法
教师应在实验教学中规范学生的实验行为,这样才能达到环保教育的目的。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必须教授正确的实验方法,指导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来进行实验,在进入实验室前,首先要明确有机化学实验的目的,提前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要求学生在实验中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掌握原理和方法,不进行无关的化学实验,以免出现其他问题。利用正确方法来闻气体,用适当的容器来取化学用品等等。对于有毒性、腐蚀性或易燃易爆的化学品,不能直接用手去接触,也不可用鼻子直接闻,更不能品尝化学品的味道。例如在进行有机物气体的实验中,教师要强调学生进行气体装置的气密性检查等。此外也要防止试剂之间的交叉污染,注意用胶头滴管不能交叉使用等等原则性的问题。
3.2 减少实验中有机化学品的用量
在有机化学实验中,要尽量遵循少利用资源,少产生废物的原则,尽量利用新方法和新技术,来预防和减少化学的污染。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利用小型的实验仪器,以减少化学试剂的用量来进行实验,达到实验的目的就可以。这样既可以减少实验中产生的废物,也可以节约化学品的用量。化学实验即会达到教会学生知识的目的,同时也节约了实验的材料和实验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起到了环保的作用。实验中药从保护环境人手, 尽量做到化学品投放量最少、反应时间最短、实验效果最好的原则来进行实验。
3.3 正确处理有机化学实验中产生的污染物
有机化学实验会产生的废弃物,这些废弃品如果处理的方法不正确或者不及时而随意的排放,则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就要正确来处理有机化学实验后产生的废液、废渣、废气等。可以统一回收实验产生的废液和废渣,把有利用价值的化学物进行保留并再次利用,也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化学反应把实验后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实验始终要贯彻和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努力做到零排放和零污染,即节约了资源,又可以变害为利。
3.4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近几年,由于高考的改革,中学采取模块式教学,学生根据高考需要,可以选择不同课程学习,导致许多学生根本没有学过有机化学。而高校授课学时的压缩又导致学生无机化学的理论基础非常薄弱,所以很多学生担心有机化学很难学好。可以告诉学生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联系并不紧密,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影响不是太大,主要用到部分物质结构知识,我们会在课堂中复习,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还应结合专业特点,介绍有机化学与专业的关系,有机化学知识在相关行业领域的应用及重要性,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感受到有机化学是可以学以致用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及积极性。如:针对生物制药类专业的同学,可着重讲述有机化学在药物合成中的作用。现今,95%的药品都来自化学合成,没有有机化学的发展就没有新药物开发,就没有现代医学。过去曾长期危害人类健康的结核病、霍乱、伤寒、疟疾、传染性肝炎等疾病,由于特效药的出现已得到有效的治疗[2]。针对环境科学的同学可重点介绍与环境治理相关的有机化学知识,如:室内装修甲醛、甲苯的危害,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各种固气体废弃物的处理等。针对高分子专业的同学则要重点介绍有机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酚醛树脂、双酚A等的制备与应用。这样能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为课程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精致课件,提高有机化学的趣味性
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利用多媒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不但能增加课堂教学传播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教师教学更形象生动,提高教学质量。选用图文并茂、数据翔实、多彩多色的PPT教学来取代传统黑板板书,可以让抽象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觉得生动有趣而不再枯燥乏。根据课程需要精致一套切实可用的课件非常必要,课件制作太呆板会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而厌倦,而过于花哨的课件又会过于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思考[2]。一般来讲,朴素的底色配以清晰的文字、版面简洁、题目醒目的多媒体课件很受欢迎。利用Flas制作技术及PPT动画设计功能,可以将每一个分子的结构、反应及反应机理,反应中反应物的立体变化等演变历程清楚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使有机反应更生动、明了、直观、逼真。利用三维立体图,辅助动态效果以及声音,能够将复杂的立体结构及反应过程生动形象地表示出来。这些将抽象内容形象化的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的反应过程,降低接受理解的难度,从而对知识掌握得更深刻更全面。
【关键词】 教学实践; 有机化学; 教学效果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全面发展的医学复合型人才,是当前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医用有机化学教学是医学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观察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医用有机化学所涉及的内容广泛,概念比较抽象,分子结构复杂,化学反应多,但是由于课时的限制,不能深人展开讲解,学生普遍感到难于理解,难于掌握。因此,作为授课教师,如何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师经常思索的问题。笔者近年来在承担该门课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认为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把握医用有机课程的特点,处理好教学中的几个重要环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精心设计绪论课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等医学院校,一般将《医用有机化学》放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与《医用有机化学》同时开设的还有《解剖学》专业基础课程。许多学生只重视专业课,对学习化学兴趣不大。针对这种现状,必须重视绪论课的教学,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用心安排好绪论课的内容,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医学离不开化学,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热情。为此,我认为在绪论课上除了介绍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外,还要讲授以下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有机化学新的成就和贡献以及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局限于教材,备课时应该查阅文献,了解有机化学的前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通过列举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诺贝尔化学奖的主要工作来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因为通常诺贝尔化学奖所表彰的工作是10年前甚至20年前完成的.但是这一评选则是以现代科学发展的眼光来进行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化学发展趋势和方向的看法[1]。值得注意的是直接与生命科学有关的化学诺贝尔奖至少有10项之多。这些实例能够激发学生科学地认识到化学在生理过程、疾病的防治、诊断、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人类全面揭开遗传、变异繁殖、疾病、死亡等生命的奥秘必须依靠化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家们共同努力..。二是有机化学学科的特点、自己对学生的具体要求,以及授课计划等。使学生对教材知识结构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且让学生明白应如何学习该课程。有机化学教材一般是按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体系划分章节,在每一章节,先学习命名,然后对其中一种或几种典型物质进行结构、性质、应用等内容的学习,并掌握它们同系物的相似性和规律性,有很强的系统性。医学专业学生要通过学习简单有机分子的反应,掌握有机化学的普遍原理,并初步具备联等系体内复杂反应的能力。例如,醛与醇的亲核加成反应是糖的环状结构形成以及成苷反应的基础,含氮化台物的性质是蛋白质和核酸中涉及的一些反应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要授予学生有机反应历程的理论知识,而不是孤立地陈述一个个具体的反应。因此绪论课上有必要介绍有机化学反应几大类型,使学生初步接触自由基、亲核试剂、亲电试剂等概念,对有机化学反应过程形成初步认识。
2 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课堂讲授、板书和实物、模型的展示等。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多媒体在教学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机化学结构、反应机制、电子效应等教学,因学生缺乏空间结构意识和空间想象力,故而在板书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实践中,在一些内容的讲解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如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按SNl历程进行时,碳原子由SP3杂化的四面体构型到SP2杂化的平面构型,亲核试剂有机会从这个平面两边与碳结合,理想状况下得到一个外消旋产物。若按SN2历程进行,则化合物经历一次瓦尔登转化,发生构型翻转。我们用多媒体的三维动画功能直观地表现了这两种不同的历程,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反应的详细过程和立体化学变化,学生对内容掌握较好。但是,同其他新技术的应用都具有两面性一样,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有其局限性,如果过多地使用,学生会感觉速度过快,来不及深入思考和做笔记等。所以,我们在讲解化合物的基本性质时,仍主要采用板书形式,使师生间保持良好的互动。这样将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3 以“性质一结构”作为教学主线,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历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时觉得有机化学内容太多,头绪太乱,难记难学。其实有机化学课程的中心内容就是有机化台物的结构和性质,因此学习有机化学的重点应放在认识化学结构上。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结构性质”就是掌握有机化学的“金钥匙”。 在各章的教学中,讲解化学性质之前,以“结构决定性质”为出发点,对各类官能团的结构特征,反应特性作全面的剖析,使学生在接触具体性质之前,对结构这一内因对化学性质的决定性影响先有一个轮廓认识。有了这种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学生就会摆脱“不知其所以然”、“规律难寻”的状况。
4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
有机化学课程属于实验性较强的基础课。特别是在目前理论课学时减少的情况下,实验与理论课内容充分结合具有深刻的意义,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可验证和巩固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化学性质,而理论又可作为实验的依据。如果某些理论内容也安排了相应的实验,则在理论教学中着重强调基本理论、反应机理,具体的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等可以在实验课上结合相应的实验进行详细的讲解。实验课上教师通过提问或与学生讨论将所学的基本理论与相应的实验结合起来,督促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用所学的理论解释实验中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及出现的问题和实验现象,通过实验达到对理论内容的强化理解,加深印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热情,避免只单纯地做实验、敷衍了事、简单应付的现象。另一方面,有机化学实验与其他学科实验一样,对培养学生缜密思考、仔细观察、主动探索问题、操作技能、严谨的科学作风、搞科研的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5 建立多种考核方法
即使课堂讲授,大部分学生可以理解,基本内容都能掌握,但往往是期末考试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有机化学的内容多,前后各章联系密切,学习后面忘记前面,难以做到融会贯通,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为改变一考定乾坤的局面,可以设想采用多种考核的方法,综合、公正、客观地给出成绩:①加强平时成绩的管理。书后习题作业、自学报告等都要进行量化考核,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到总成绩中。②分散考核。把整个有机化学分成几个模块,如烷烃、烯烃、炔烃、共轭二烯烃、环烷烃作为一个模块学习后,进行一次小范围的考核,期末考试时,有关内容可以少考或不考,以减轻学生期末复习的负担。这样的模块可以分成几个,如含有苯环的、具有相似性质的化合物等,最后将期末考试与几种考核方法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得出学生的最后成绩。这样能使学生抓紧平时学习的时间,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避免考试前突击学习,考试后印象不深的局面,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做出有益的尝试。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艰苦、难度大的系列工程。在此只进行了初步探讨,但还不够深入和完善,我们会将此项工程伴随整个化学实验体系教学改革继续开展下去。医学有机化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跟踪科技发展、与时俱进,才能满足高等医学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钟益宁.21世纪医学有机化学教学与科研的改革设想.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2):137~139.
有机化学是化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有机化学”这一名词最初的提出是作为“无机化学”的对立物而命名的,由于科学条件限制,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只能是从天然动植物有机体中提取的有机物。因而许多化学家都认为,在生物体内由于存在所谓“生命力”,才能产生有机化合物,而在实验室里是不能由无机化合物合成的,这也就说明有机化学在最初的发展中也是以实践性特征为主的,更加说明有机化学课程的实践性意义。有机化学的教学改革有助于教师拓宽教学思路,改变以往的课堂以老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氛围,顺应了有机化学的最初定义。此外,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是化学教学的新突破,在学生学习能力上,加强了自我学习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满足了当今社会人才市场对于科研人才的需求,同时,解决了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二、目前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
(一)有机化学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学生兴趣不足
有机化学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化学实验课程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展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化学实验的教学以及课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单一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聆听课堂内容为辅的教学方式为主,由老师将实验的要求、步骤、目的、试验器具的用法、化学材料的用量一一进行说明,有的甚至让学生进行比较,以防止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因忘记实验步骤而停止实验的现象发生,然后让学生“照猫画虎”,对有机化学的实验步骤进行生搬硬套。化学实验本应是活跃的,充满课堂氛围的,是对理论知识实践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感受到化学知识的乐趣,进而对有机化学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然而陈旧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抹杀了化学实验的活跃性特征,还加重了化学课程的枯燥性,让学生感到乏味,进而影响了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在化学理论教学中,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更为严重,教师一味地对化学课本上索然无味的化学理论进行讲解,没有任何趣味性可谈,也就出现了学生上课打瞌睡、交头接耳、聚众聊天等课堂问题的出现,更有甚者逃课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过于单一,过于传统,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也不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中能动性的发挥。
(二)课堂内容安排不够合理,缺乏科学性
规划一堂优秀的化学课程的有效进行,离不开课堂内容的合理化安排,合理化教学内容对于教学质量是强有力的保障,然而,在目前的有机化学课程内容安排中,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规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于化学课本中绪论的讲解。绪论,一般在学术著作开篇,概括作品内容、研学要点以及方法,绪论介绍了课本内容的价值与意义、逻辑性思维以及资料和方法、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及安排等,绪论的学习能让学生对于化学课本的整体内容作一了解,并且全面理解课本内容的编排思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全文,并激起阅读的兴趣。然而在现实的有机化学教学中,多数老师往往不讲或者略讲绪论内容,认为绪论不是正式的课堂内容,没有讲解的必要性,对化学课本中绪论内容的认识不够全面,也不能深刻理解,从而忽视了绪论内容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对于化学课本内容的了解,也不利于教师对课本内容的渲染,从而阻止了学生思维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二是只注重课本重难点的讲解,不与学科发展趋势相结合。课本重难点的讲解是课程的安排,也是高校教育的要求,教师及时、有效地将课程重难点进行讲解是非常有必要的,但部分教师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往往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而不与学科的发展趋势相结合,不利于学生拓宽学习思路以及学习视野的开阔,反之一味地注重学科发展趋势的讲解,会让学生没有任何理论做基础,像房子没有了地基,因此,只有有效地将化学课本中的重难点知识和学科发展趋势在课堂内容讲解中有效地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三是不同专业化学内容的讲解。化学内容涵盖的领域非常广,医学、工程、建筑、食品等,因此,在不同专业学生的有机化学内容讲解中,要针对专业内学生的专业领域选择内容,例如在医学类专业的有机化学中,就要讲解与医学相关的化学内容,有机磷的分析等;在建筑专业的有机化学中,可以讲水泥的制成等内容。总而言之,课堂内容的合理化、科学化规划对与课堂效果十分重要,反之,则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影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及未来的发展。
(三)没有强有力的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教学评价体系是检验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教师教学结果的唯一标准,这也就说明完善的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在现阶段有机化学的评价体系中,学校根据学生期末考试的考试成绩以及实验的完整性进行学习能力以及教师教学结果的评估,表面上来看,还是比较完善的,既涉及有机化学的理论考核,又涵盖有机化学的实验考核,然而,在实验考核过程中,并没有强有力的考核标准作指导,只是根据教师的观察给予评分,这在一定程度缺乏科学性以及公平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引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兴趣的培养是学好有机化学最有利的途径之一。因此,在高校有机化学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理论课程的教学中。互联网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代名词,教师可以利用一系列互联网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征,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中运用情景再现将化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将学生有效地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生能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理论的趣味性所在,从而加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二是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相比于有机化学的理论课程而言,实验课程本身的能动性和实践性较强,化学教师只要将实验课程本身的特点进行落实就可以了,在实验性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到极致,对实验内容进行引导性讲解,而不是将步骤一条不差地抄给学生,在实验中,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实验的步骤,并进行实验过程的总结,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能提高学生的罗辑思维能力,为科研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二)丰富教学内容,并进行合理化安排
有机化学的学习内容无非是化学理论和化学实验,在进行内容的合理化规划上,要将二者协调发展,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将著名的或者与实验课程相关的视频内容进行播放,并作一讲解,让学生在实验视频中有所领悟,从而举一反三,更好地完成实验课程的教学。在化学理论的学习中,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化学课本中的绪论内容,对其重要性作一分析,此外,在绪论的指导下,将学科的发展趋势与有机化学的课程重难点进行有效结合,既让学生学习了固有的有机化学知识,同时又充分了解时展下的学科现状,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不失基础理论知识做奠基。
(三)制定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
教学评估体系除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还包括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估,在学生学生效果评估上,应制定统一的评估标准,并将评估重点从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转向学生的实践能力上,有利于教学中,教师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估上,不能只单单观察学生的学习成绩,应在日常教学的过程加强评估,有利于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改正,对学生的教学质量做好保障。
(四)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改变,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对于高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新的要求,在这一环境下,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应教育大环境下所给予的教学要求。有机化学课程教师要站在时展的立场上,充分考虑有机化学对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并深刻了解有机化学教学方式的改革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此外,教师还应多参加一些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课程,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人才市场对于科研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加大,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不但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从加强自身教学素养出发,不断转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培养科研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高伟 单位:吉林大学
参考文献
[1]肖凤娟,王少辉,杨晋辉,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8,06:21-23.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优化
新课程改革以改善教和学的方式、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及共同发展为目的,旨在通过改革使学生学得自由、学得主动、学得快乐,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获取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以确保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学习和领悟新课程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掌握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估的方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在此,我拟从英语学科教学出发,简析如何通过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本学科的教学效果。
一、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生生间的互动、群体性的活动、单独性抽查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因素。教师必须通过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聚精会神地投入其中的每一步骤,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性、独立性、体验性,与老师合作,与同学配合,使英语课堂成为民主、平等、愉悦的课堂。课堂上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往往是在情感氛围中进行的,知识的传播及学生技能的培养是以师生间的相互影响为背景的。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信任、热情鼓励及耐心期盼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信、对知识的渴求及对课堂活动的主动参与。反之,教师哪怕有一丁点的焦躁、嫌弃与失望,都会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缩小乃至封闭学生的思维空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摒弃“权威”观点,变“师道尊严”式的师生关系为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关系。教师要让学生选择性地学习,要给学生留有空间,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要抛弃过去的“一言堂”教学模式,积极倡导“对话型”模式,采取语言激励、手势肯定、眼神赞许等手段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赏,构建民主和谐氛围和愉悦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学生的创新素质才能得到积极的调动,创新空间才能得到拓展。
二、贯彻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设计主体活动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追求“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除了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外,还应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英语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组织活动要了解主体、客体等方面的情况。主体情况指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基础;客体情况指英语语言特征、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设计主题活动就是要根据阶段性教学要求,把主体、客体方面的情况联系起来,并找出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最佳连接点,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并在参与中得到各方面能力的有效训练。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设计要以旧带新,在复习旧课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呈现新的教学内容,要力求生动形象,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活动的设计要多层面,要考虑不同程度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可能性,要创设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活动。这样无论在学习内容还是在参与形式上,都能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具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三、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关注学法指导
语言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具有生命力的、开放的、发展着的、活的系统。如何运用合乎语言的性质及合乎人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使英语教学活起来,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拘一格,综合学生、教材及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信,培养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潜能。在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克服教学方法模式化的倾向,追求教法的新颖性,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稳定的注意力;教师要一改“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陈旧模式,切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置;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地代替学生学习,而应注重引导、启发、指导,让学生积极活动、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学习和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结合教学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教师引路,学生走路”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四、优化课堂教学,渗透美学教育,提高人文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关注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要求教师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由于现代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知识信息的迅速更新,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的功能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美育,能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熏陶,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既是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英语教材所涉及的话题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所有要求,所选语言素材更贴近生活,更富有时代感,这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何利用教材实现新课程目标中的情感策略目标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真切感悟教材中的美。如利用风俗与习惯、道德与法律等话题让学生去体验正确的礼貌礼仪、言谈举止、行为规范等;利用关注艾滋等话题让学生形成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意识。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应带着学生搜集有关艾滋病和艾滋病人的信息,让他们了解艾滋病的有关知识,了解艾滋病人的生活现状,用真实的事例触动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对于艾滋病人发自内心的关注和同情;进而开展对待艾滋病人的态度的讨论。开展这些活动之后,学生就能很自然地端正对待艾滋病人的态度,这比老师的简单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学习完本单元之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内的宣传栏中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并张贴他们所起草的关注艾滋病人的倡议书。在学习旅游、环保、著名建筑、文化遗产等单元时,引导学生充分感悟大自然之美,树立珍视美、爱护美的意识,鼓励学生结合身边的事例去理解这些内容。如:(1)开展对于部分旅游景点提高门票价格及限制游客数量等现象的讨论。(2)让学生关注校园中的环保:引导学生发现食堂中的现象。就餐结束后回头看一看餐厅中的情况:桌子上全是塑料袋。引导学生算一笔账:一人每天每餐使用两只塑料袋,一天为六只。一个班呢?一个年级呢?全校呢?引导学生去看一看校园的垃圾桶,你发现了什么?垃圾袋、胶带的大量使用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大量纸张被当做废料扔掉了,又造成极大的浪费。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引导学生意识到环保问题的严重性,环保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二)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美。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语言素材、特定情境与任务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讨论、采访、聊天、评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把单调的语言个体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艺术个体,在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在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如利用科学技术和发明创造这一话题让学生设计个性化的手机、个性化的书房、文化舱等活动;利用科幻小说、戏剧、文学艺术话题让学生创造科幻小说、续写戏剧等,把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注重非智力因素,发挥评价功能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个学生主动地、全面地发展。在英语教学中,可以把分班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原则,讲究一把锁开一把钥匙。学生英语学习过程和成绩的评价是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习过程受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既注意语言知识、技能、能力的考查,又重视学习情感、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品质、学习习惯的评价;还应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既重视书面考查,又重视口语交际的应用;既重视定期评价,又要在复习检查、新知识学习、巩固练习、独立作业等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把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和课外活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结合起来评价;要将诊断性、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要把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他评结合;要以等级制代替分数制,写出诊断性、指导性和鼓励性评语,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充分发挥评价的价值判断、导向、激励、反馈、改进的功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英语课堂教学只有达到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完美地统一,方能取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英语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并以此为指导,不断进行课堂改革和实践,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金秀.从课标到课堂――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实践反思与改进[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0,(3):1-6.
[2]陈芳.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活动的有效性[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0,(1):1-5.
[3]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教学设计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有机化学;绿色化;实验;教学模式
前言:要想实现有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必须是从思想上抓起,从人们的思想意识上改变,从每个化学老师的思想开始。对整个化学实验的过程严格把关,在材质上采用安全、无污染的材料,催化剂的使用也要注意安全性,对于一定会产生污染的实验要注意污染的处理。从自身坐做起,为学生做好榜样。
1.有机化学实验的含义及意义
有机化学是化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门分支,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的学科。
有机化学实验对化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化学工业的发展也是相当的重要,有机化学实验是现在的普通高校化学、化工、材料、药学、食品、生物、环境、农学等专业以及相近专业本科生一门必修课。在有机化学实验过程中经常会用到有毒性的试剂,溶剂,有的时候也会合成一些有毒性的物质,这是化学发展中必然会产生的污染,但是现在全世界都在提倡绿色环保,低碳的概念,因此化学实验中的这些有毒物体就必然引起公众的反感,包括一些具有高腐蚀性的催化剂,实验后产生的废弃、废渣、废液处理不当对环境也会造成很大的污染,这种影响比一般的污染所持续的时间也会更久。因此,如何实现有机化学实验的环保性,这是有机化学的发展中一个新的课题,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高校如何构建有机化学的绿色实验化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试验中和教学中,如何向学生灌输“绿色化学”的概念是现在高校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必须做到学生从观念和认识上意识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才是根本的发展。从根源上认识到环境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同时也要注意可协调发展的重要。
2.我国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有机化学发展的相较于西方来说,发展的速度和技术都相对来说是落后的,我国的有机化学实验也停留在最初的模式上,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我国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采用的是基本操作实验+基础合成实验+性质实验。相较于西方对化学的重视,我国在教学上仍然采用的是照本宣科,遵从教材,缺少积极主动的改革和创新,这是化学实验要不得的思想,现在的高校教学实验仍是简单的基本技能,蒸馏、分馏、回流、水蒸气蒸馏、干燥、过滤、加热、冷却、搅拌、萃取、重结晶等。这些基本的合成、提炼实验都存在着诸多的弊端,首先,材料的选择上存在着对人身的威胁以及对环境的污染,毒性较大,易挥发,而且部分材质还存在着高腐蚀性的缺点;其次,这种具有诸多缺点的试剂的使用量还很大,将会产生很多的废弃物,普通人用眼看不到,但是长此以往,环境将会被破坏;再次,我们做过实验的人都知道,这只是一堂课,课堂结束后我们的实验结果都是直接的倾倒,不会经过任何的处理,这对环境的污染是相当的严重的,而且这种基本的实验反复的做,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从这些分析中不难看出这都是违背环境发展原则的,违背了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这些在威胁我们这一代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会为人类带来无法消除的永久性威胁。面对这种情况,改变是必须的,而且是迫在眉睫的。
3.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模式及实施方案
3.1 新型教学模式
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模式就是从化学实验的每一步去改变,达到实验从头到尾无污染,是有机化学实验发展的目标。这种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模式,更加符合我国发展的要求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新的模式从原料的选取到试剂的使用以及用量都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在教学手段上也运用了先进的现代化媒体,在试验的方法方式上注重环保的概念,三者的配合促成了新型的有机化学实验绿色教学模式的发展。
3.2 具体的实施方案
当设计好实验的方式后,具体实施的时候要注意每个环节的把关,在有机化学实验的课程中,包括很大一部分基本的实验,传统的基本实验采用的都是有毒性的物质或者高度挥发的对环境有污染的材质,只要在不违背教学意义的基础上,基础实验是可以采用简单的无污染的试剂达到教学的目的,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以及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目的。这种做法在达到环保的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教学目的的实践中还包括合成实验的操作,合成实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了解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并且对基本实验掌握的更加纯熟,新的教学模式本着绿色教学的目的对合成实验进行了改革,包括题目的选择以及相关科研结果的使用,甚至包括多步骤的实验,多步骤的实验相对于单步骤的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变少,变废为宝,是环境发展的根本要求。而且在部分高校中还出现了设计型实验,也就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发挥想象,创造新的实验,这种实验的要求是本着绿色化的理念,所运用的材料也要求安全、无污染,这在提升学生创意空间的同时也对有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是一举双得的好事,值得提倡。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我们都选用了低污染或者无污染的材质,但是不能保证合成过程中不会产生废气物,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对实验的方法、过程要严格把关,保证每一步的实验安全且稳定,产生的污染要尽可能的降低,实验的每一步都要有相关污染的处理环节。在部分条件好的高校,采用了世界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相对产生的废弃物就少,但是对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就要注意实验的步骤,以及对每一步的废弃物有回收利用和清理的程序。从实验的手段到实验的过程都需要严格密切的注意,不论是运用传统的方式还是现代化的方式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