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3 10:03: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保护动物的专业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非专业学生;野生动物保护;教育
我国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方面,除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外,还先后建立了多个野生动物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以加大执法和专项打击的力度,并积极开展各种科研和宣传工作。国内大多数综合大学特别是农林院校均开设了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相关的专业,培养了一大批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及利用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保护野生动物不光是专业人士的职责,更是每一位公民的义务。因此,不仅需要针对专业学生开设野生保护相关课程,针对非专业学生也有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必要。通过全面地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提升全民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可以促进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野生动物资源永续利用。
一、高校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必要性
1.改善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的需要
尽管各地政府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们付出了艰苦努力,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现状仍不尽如人意,滥捕、滥杀、滥食、虐待野生动物的现象屡禁不止。如藏羚羊事件、“打鸟界”现象、“虐猫”录像、“活狐取皮”、地下熊庄等,让人触目惊心。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的餐厅有一半以上经营野生动物,且这些野生动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野外。由于人类的贪婪和生境的丧失,许多野生动物的处境日益艰难。然而,这种现状并未引起普通大众的注意,有些人甚至是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因此,有必要在高校中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教育,让大学生了解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增强大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2.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的需要
大多数人都喜欢看《动物世界》,喜爱美丽的野生动物。然而,很少有人意识到,怎样做才是真正地爱护动物。日常生活中,一些关爱对于野生动物来说,却有可能是一种伤害。例如,许多城市人喜欢买野鸟来养,可是,在网捕、贩运、买卖的全过程中,鸟的存活率仅为5%,市场上每出售一只野鸟的代价是几十只野鸟的牺牲。有些家长给小孩子买小动物来养,本意是培养孩子的爱心,但孩子的喜爱多是一时的冲动,而不能很好地照顾动物,结果成了另一种谋杀。当人们在动物园、马戏团等地欣赏动物表演的时候,他们可能不会想到,台上的动物演员们曾遭受怎样的血腥训练和野蛮虐待……事实上,野生动物和人类一样是地球的主人,同样拥有生的权利,尊重和保护它们的生存权是社会文明的表现。大众应该对野生动物保护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而在高校中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就如同种下了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种子――受到教育的大学生们将来会走上各行各业,走进社会各个角落,他们将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教育周围的人们,发动人们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物种资源。这对于提高全民族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有着深远的意义。
3.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接班人,是未来世界的建造者、使用者和维护者,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环境、物种的保护等等都需要他们来承担。面对21世纪剧烈的竞争,面对信息时代知识与技术日新月异的挑战,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转为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培养。人才的“高素质”不仅体现在精深的专业素质上,还体现在良好的道德素质上。而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教育,不但使学生拥有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本领,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态道德。生态道德能唤起人们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愫,这对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稳定也非常重要。
4.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大学生不仅热情洋溢、充满爱心,并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社会责任感。全国各高校几乎都有与动物保护相关的社团,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观鸟兴趣小组、环保协会、绿色家园等等。这些社团长期开展各种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和保护生物的宣传和实践活动,如2003年江苏省各高校发起了主题为“选择”的全省高校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巡回展览,参与的社团来自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广播电视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扬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大学,活动内容包括标本展、绘画展、摄影展、影片展等多种形式。此次活动,规模巨大,影响范围广泛,起到了十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每年的“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活动中,也都活跃着大学生的身影。从越来越多的校园社团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社会、对环境、对大自然有着深深的热爱和使命感、责任感。但是,只有热情是不够的,大学生们还渴望拥有更多的动物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满足其成长成才、发展兴趣、展现自我的需要,才能为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添砖加瓦。因此,高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来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工作。
二、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课程设置
1.单独设课
单独设课可以开设专业选修课或者是选修课。
对于生态旅游、生态环境等邻近专业来说,应该开设专业选修课。此类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或多或少地与野生动物打交道,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事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其他专业,可开设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的受众面更广,影响范围更宽,更能吸引众多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中来。
独立开课,可以拥有较充裕的授课时间,从而保证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教师还可灵活安排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此外,授课教师应为专任教师,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对教学质量才有保障。
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均没有对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针对非专业学生的教育,因此难以单独设课或给予该课程充足的时间。
2.融合到相关课程
将野生动物保护教育的内容融合到相关课程中去,例如,融到环境保护学、生态学、生态旅游开发等课程中去,因为此类课程均会不同程度地涉及到野生动物方面的问题。例如,生态学会涉及到物种多样性的问题,生态旅游开发会涉及到动物产品开发的问题等等,因此可将动物保护的相关知识融合其中。事实上,这种设课方式,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课教师的重视度、业务水平等,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同时,由于授课时间短,学生无法深入领悟到真正的内涵,更不可能达到技能目标。此外,由于开设相关课程的专业并不多,故受众面也有限制。
3.专题讲座
由专任教师或外聘专家、学者定期进行专题讲座,对于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来说,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式。特别是专家、学者们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多年,专业知识渊博,同时拥有丰富的保护宣传教育经验,更能以亲身经历和传播技巧去打动
听众,收到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如北师大的“周三学堂”,每周三邀请一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面向全校甚至社会开放,并通过网络平台向公众转播,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专题讲座具有灵活性、易操作性和低消耗性的特点,在高校中应不难开设。但教学高层部门要提前统筹安排,除了保障师资外,更要保障讲座内容的系统性、延续性、统一性,不能因随意性使教学流于形式,影响预期效果。
三、提高野生动物保护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1.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的生命线,而教学质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因此,要提高野生动物保护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支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目前,大多数未开设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没有专业教师,而专业人士也较少考虑到没有专业设置的学校去任职。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委培方式或委派适合的在职教师参加进修深造,或者长期聘请邻近兄弟院校的专业教师及相关单位专业人士担任外聘教师。不论采用何种方式解决师资问题,都应考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从源头上保障其教学质量。
2.目标教学明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教育,是为了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提高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同时满足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课程设置的不同,其教学目标要求也不同。只有教学目标明确,才能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于专业学生的教学,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同时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而对于非专业学生的教学,其目标则是注重于使学生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的常识,促进保护意识的提高,至少,使他们不成为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消费者。因此,针对非专业学生安排的教学内容不用过于系统、全面,理论性过强,而应偏重于安排动物保护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有助于道德培养的内容等。例如,专业课中必须安排“野生动物野外调查方法”这一内容,而选修课、讲座等则不需要安排,但应安排诸如“动物野外救助与放生技能”等类的内容。
3.重视实践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的融合
与专业课不同,针对非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神奇自然和伟大生命的熏陶与感染,感受到保护野生动物的刻不容缓,从思想深处植入动物保护的意识。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多安排各种实践活动,例如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食用野生动物调查、野外观鸟等,在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
关键词 野生动物;保护;盲目放生;影响;建议
中图分类号 S8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218-01
随着保护动物观念的普及和倡导,人们对动物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爱心放生、解救放生或者个人自费从市场购买野生动物放生救助动物的事件层出不穷。虽然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增强值得赞扬,但不要盲目放生,要有科学性,这样动物才能真正在行动中得以保护,也维护了放生地的生态环境平衡。
1 盲目放生的负面影响
2003年春季一群佛教信徒来到陕西省太白林业局桃川林场蹇沟管护站附近,未经林业部门同意和帮助,将500余条蛇放生在周围的农田、核桃林、山茱萸林和道路两侧。第3天一村民就被蛇咬伤,由于抢救及时没有发生悲剧,但在村民中引起了不小的恐慌,不到1周300余条蛇被打死,放生变成杀生,其主要是盲目放生导致的。2012年6月5日《京华时报》报道,6月1日,10余名北京放生客来到河北省兴隆县苗耳洞村放生了数千条蛇,大量的蛇爬进该村引发村民恐慌,全村男劳力均放下农活加入了“打蛇行动”[1]。近年来,放生动物已渐成时尚,但多数放生行为都存在盲目性,对动物来说未必是真正的放生,一方面动物很可能不适应放生地的环境,放生后动物成活率不高;另一方面即使动物适应当地环境,也有可能造成放生地生态失去平衡,外来物种进入当地生态系统,就会替代原物种的生态位,使当地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轻则某一物种种群数量减少,重则会导致某一物种的灭绝,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此外,一些动物是从市场直接买来放生的,有些不法商贩借机非法收购、捕猎动物,其中还有国家级保护动物,客观上刺激了商家的不法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非法捕猎者,助长了不法分子的违法和犯罪行为,对动物造成更大的伤害[2]。
2 对放生行为的建议
2.1 从点滴做起,保护大自然,也是保护野生动物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一些关于绿色环保的公益活动,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知识宣传渗透到周边的群众;或从“低碳减排,绿享生活”开始,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低碳”践行者,“少开一天车”节约燃油,减少废气排放;“少用一张纸”,“少开一天空调”,“晚开一小时灯”,“少废一滴水”,“少浪费一粒粮食”,不购买裘皮制品,不消费野生动物制品,不使用卫生纸、手提塑料袋,养成用手帕和上街购物用藤、竹编织的篮子的好习惯等行为,从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树立起“低碳”意识,约束自己,影响他人。既减少了污染,又保护了资源和环境,还能为野生动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3]。
2.2 参与打击非法捕猎行动
购买野生动物放生的动机虽然是好的,但如果购买的是国家级保护动物的话,则其行为是违法的。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禁止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这里规定的“收购”包括以营利、自用为目的的购买行为。好心买野生动物却被不法商贩利用,损己反害动物。爱护野生动物要方法得当,遇到这类情况,可以对不法商贩进行劝说,也可拨打野生动物保护站电话,让专业人员解救后再科学放生,也是保护野生动物的一种形式,不一定非要直接放生动物才是保护[4]。
3 科学放生的措施
3.1 放生地环境的选择
野生动物放生必须选择适宜的、符合野生动物生活习性的环境,如热带动物不适宜在冷带放生,高山动物不适宜在平原放生等。总之,对野生动物的生境、种类不加选择的放生可能造成非常危险的生态灾难。特别是引入外来动物物种对当地环境的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平衡构成威胁,其可能造成生物链的某种物种的数量减少或灭绝[5-7]。
3.2 征得当地林业部门的协助,科学放生
需要放生的,根据野生动物的种类请专业人员参与,制定放生方案,进行科学放生,放生后还要进行放生效果评估。最好在放生前对某些暂时失去野外生存能力的动物进行野外生存训练,选择好放生地,对放生地的环境、立地条件进行调查,符合条件后做少量放生试验,对放生动物进行跟踪观测,根据野外放生存活率再进行大量放生。放生时还要观察动物的应激能力和身体状况,另外还要选择好放生动物的季节;放生后还要调查放生动物的存活率及其对当地生态的影响,真正做到科学放生。
4 参考文献
[1] 违规放蛇惊扰村民[N].京华时报,2012-06-05(16).
[2] 王秋玲.自然保护区宣传工作基本思路与设想[J].陕西林业,2009(1):33.
[3] 何晓光,薛华.低碳生活 从少开始[J].陕西林业,2010(4):25.
[4] 张林源.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野生动物保护[J].园林,2012(3):16-20.
[5] 冯家芳.买野生动物放生也违法[J].中国民兵,2004(6):55.
在四川省广元市境内广袤的山林之中,除了“国宝”大熊猫之外,还生活着另一种国宝级保护动物,它们就是扭角羚,也叫羚牛。它们体型庞大,长相奇特,似牛似羊似马,俗称“六不像”,它们同样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目录。然而今年以来,保护人员在巡山中却发现了不少扭角羚的尸体,大为震惊。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扭角羚的死亡?盗猎?疾病?食物短缺?还是其他原因?
为解扭角羚死亡之谜,对其进行更好的保护,一项关于扭角羚生存现状调查的研究即将启动,计划选择15头成年个体进行追踪监测。晨报记者也于日前赶到青川县,对扭角羚死亡事件进行调查。
“国宝”神秘死亡 尸体有老有幼
扭角羚死亡事件发生在青川县唐家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境内,扭角羚在该保护区内拥有较高的种群数量。然而,去冬今春,保护人员在巡山中发现,境内的扭角羚出现了大量死亡。
唐家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处长谌利民亲眼见过现场,他告诉记者,当时感觉特别震惊。一头头扭角羚倒毙在山林之中,有的在草甸上,其中有成年个体,也有幼小个体。巡山人员仔细查视后,却找不到死亡原因。
谌利民表示,看到这么多扭角羚莫名死亡,他们也很难过。据他介绍,唐家河经过近年来的保护发展,目前基本成为我国最大的扭角羚栖息地,2004年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统计数量为1200头,以后每年监测,发现数量在进一步增长,目前估计已经达到了1400头。不过,正当保护区工作人员为扭角羚数量的增长而欣喜时,却出现了大量死亡事件。
究竟是食物不足?气候不适?还是其他的原因?谌利民表示目前尚不清楚,前不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宋延龄教授也来到青川,与保护区管理处共同着手对扭角羚生存现状进行研究,并考察了唐家河保护区周边社区环境,但也未能得出明确结论。
死因猜测1:偷猎一头扭角羚仅肉就可卖5千,但村民已很少参与
最担心有钱人,盗猎只为刺激,装备又专业
死亡事件第一个想到的是猎杀。扭角羚体型庞大,浑身是宝,一直也为偷猎分子觊觎。
记者在唐家河采访时,当地村民也向记者反映,偷猎行为从未断绝。村民老张告诉记者,他在几年前曾经被请作向导,跟随考察人员进入唐家河深山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调研,曾亲眼看到被猎杀的扭角羚残骸。“一头成年扭角羚至少200多公斤,光卖肉就能卖5000多块钱,还有毛皮和角,运气好的话可以卖到上万元。”不过,偷猎行为近年来已经少了很多,关键在于国家对盗猎处罚越来越严厉。老张告诉记者,大概3年前还抓了几个盗猎者,最重的被判了20年,还有个有钱的老板,为此赔了不少钱。
对于盗猎,谌利民认为目前已经影响很小。“早些时候这里的村民靠山吃山,也喜欢上山打猎,或者摘点山珍草药之类的,现在随着保护区的发展,村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村民大多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甚至转型为保护人员,不再上山偷猎。”不过,让谌利民担忧的反而是那些不愁吃穿的富翁。“现在的盗猎者更多的是一些有钱人,他们并非为了金钱,而是为了追求刺激和猎奇,装备很专业,也更加危险。”
那么,除了人类的伤害,扭角羚在自然界是否还有天敌?谌利民表示,扭角羚的天敌主要是豺、豹和黑熊,这些动物在唐家河数量较少,对扭角羚的生存基本构不成威胁。
死因猜测2:食物短缺不太可能,保护区内植被一年四季丰富
怀疑数量增长已达峰值,但尚不确定
排除了外来伤害,是否因为食物短缺导致扭角羚因饥饿而死?对此,谌利民表示也不太可能。一方面唐家河植被丰富,一年四季不会断粮;另一方面扭角羚的适应性也较强,冬季草枯会从高山草甸上下来,到低谷温暖地带觅食,夏季草长又会重上高山草甸生活、繁殖。扭角羚生活一直很稳定,数量也一直在增长。
也正因此,谌利民怀疑是否是扭角羚的数量已经增长到了一个瓶颈期。“物种都不能无限制地增长,到了一定数量就需要自我调节,就像人类也需要计划生育一样。”谌利民表示,1987年当地扭角羚平均密度为每公里1.1至1.3头,近年已增至2至2.4头,这样的密度是否已经到了最大值?目前尚不确定。“如果研究结果显示,已经到了峰值,就需要进行调节,自我淘汰一批,天敌捕杀一批,甚至击毙一批。”
谌利民表示,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对物种数量进行适当的控制也是一种保护手段,狩猎就是其中的一种。他举例说,前几年青海省曾开放外国人前去猎捕岩羊和藏原羚,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规定了狩猎人数和狩猎数量。如果唐家河扭角羚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的话,也可能考虑用开放狩猎的方式进行数量控制,但这需要通过专家评审和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
现馆藏陆生标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3种(共96种)、二级保护动物96种(共161种);一级保护植物30科107种(共35科254种)、二级保护植物72科613种(共106科1646种)。
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建立于二零一一年。
以始建于一九二三年的京师大学堂森林植物标本馆为起点,
至今已有九十二年的历史,是以收集与展示我国森林、
湿地和荒漠三大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珍稀濒危动植物标本为鲜明特色的自然博物馆,
承载着教学育人、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和文化传承等任务。
“我馆的馆徽是由两片春秋两季的银杏叶构成,寓意春华秋实,是大学育人功能的体现;银杏是孑遗植物,代表博物馆的功能之一是文化传承;图案中有意象化的‘北’字和‘林’字。”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副馆长张勇老师向本刊记者介绍说。
随后,张勇老师带着记者参观了整个博物馆,生物学科班出身的他,从专业性和趣味性向记者介绍了代表性展品。整个参观过程,张勇老师多次强调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
迈进哺乳动物展厅的那一刻,记者被姿态万千的动物们惊呆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好奇张望的藏羚、仰头长啸的狼等等。在熊展区,一只马来熊呈站立姿势,张牙舞爪,大有“鹤立鸡群”之态。旁边站立的一只黑熊与马来熊形成鲜明对比,它失去了两条前肢,表情中充满忧伤。“这是四川省绵阳市林业局赠送的,它的两条前臂已经被盗猎者砍掉了,左腿还保留着猎套。我们称它是‘维纳斯熊’。我们希望这样的标本能够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张勇老师说。猎杀和走私是野生动物面临的最大威胁。和“维纳斯熊”一样,在博物馆被作为警示教育素材的还有很多,比如被广西林业厅罚没的穿山甲,在天津北大港湿地被毒杀的东方白鹳,以及2011年在黑龙江省密山市丧命于猎套的东北虎等。
东方白鹳毒杀案
东方白鹳,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隶属鸟纲鹳形目鹳科,体长约1.2米,翼展近2.2米,除飞羽黑色外,余部体羽白色,喙黑色,眼部裸区和脚为红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定为濒危物种。在德国,它的近亲白鹳被奉为国鸟。德国人在屋顶筑巢迎接它们,尊称它们为“白衣骑士”。
北林博物馆收藏的东方白鹳标本是2012年11月天津北大港湿地东方白鹳中毒案件中的被毒杀的。2012年11月,在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迁徙中栖息于此的东方白鹳遭遇投毒。“如果不是志愿者们打捞起21具东方白鹳的尸体,它们最终将以每只200多元的价格售给餐馆,成为盘中餐。一种全球濒危的美丽大鸟,一片生态意义重大的鸟类保护区,上演了一场残酷而阴险的谋杀!”张勇老师说。
东北虎套死事件
当来到一只老北虎标本前面时,张勇老师说:“博物馆的标本都会在原样的基础上进行修补,但是这只野生东北虎标本是以原样展出的,为了给世人以警示教育。”据标本前面的标牌,记者得知,这只野生东北虎是2011年10月27日在黑龙江省密山市某水库边被发现死亡,虎体长约2.5米、重约200千克。死因判断为由于颈部被猎套所套,导致肌体和脏器衰竭死亡。因死后长时间浸泡水中,局部毛发脱落,原样展出,以警示教育。
“东北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主要分布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韩国和中国东北地区,由于栖息地被破坏与偷猎,至2014年初统计,世界上仅存真正野生(一些野生动物园的变相人工喂养不计在内)东北虎400头之内。”张勇老师说。
大熊猫“白石”和“雨诗”――老寿星
“活化石”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哺乳动物展厅展出的大熊猫标本“白石”和“雨诗”是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在国家林业局的许可下,借于北林博物馆展出,借展期为20年。
“白石”出生于1977年,1996年送到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展出,于1999年产下女儿,即中国首只在美国出生并存活的大熊猫“华美”。2003年,“白石”回国后,在广州动物园生活,直到2008年以31岁高龄去世。“白石”是我国大熊猫中有名的老寿星。“雨诗”是野生大熊猫,2011年4月在四川省阿坝藏羌族自治州卧龙镇三村被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成功抢救。后因病死亡。
看到憨态可掬的“白石”和“雨诗”,专业出身的张勇老师向记者普及了一把科普知识:“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截至2011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朱q――野生动物保护的最大成就之一
“中国保护野生动物取得的最大的成就之一是对朱q的保护。”据张勇老师介绍,朱q有着鸟中“东方宝石”之称。说起中国对朱q的保护,张勇老师回忆起了一个小插曲:朱q曾经一度被认为野外灭绝了。1981年5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专家刘荫增在陕西省洋县八里关乡大店村姚家沟的山林中发现两个朱q的营巢地,共有七只朱q,其中四只成q、三只幼q。正当鸟类学家们专心观察这两个稀世珍禽的家庭时,一只幼鸟从巢里掉了出来。幼鸟落到地面后,鸟类学家们立刻把它拣回,火速运到北京动物园。经过鉴定,这是一只雄性的小朱q。于是,在陕西洋县建立了朱q自然保护区,野生朱q受到了良好的保护。
朱q在保护区内休养生息,繁衍后代。1985年5月,洋县已有17只朱q,而截至1989年3月,中国境内的朱q已发展到40多只。“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保护鸟类的重大成就。朱q的保护,从无到有,是非常成功的范例,在国际上也是公认的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巨大贡献。”张勇老师说。
藏羚――保护与平衡
【关键词】反虐待动物;动物保护;立法
现行的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已不能有效的保护动物。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相关立法研究,不难发现,很多国家在动物保护方面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反虐待动物上,很多国家已经到了谋求动物福利的层面上了。现阶段我国对于大多数动物的保护现状令人堪忧,究其根本在于国民素质和经济发达程度,因此从反虐待动物立法起步来逐步推进我国的动物保护立法是很有必要的。
一、反虐待动物概念及立法考察
在我国关于这一概念有许多不同观点,笔者认为所谓虐待动物是指对动物施加的各种痛苦或伤害,通过某种手段或方法以获得某种利益为目的,故意杀死或残忍伤害动物的非人道的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其中“获得某种利益”与“该做法给动物造成的痛苦的程度成合理比例”为准。
英国是动物保护立法的先行国家,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动物的专门性立法是英国1822年通过的《马丁法》。1849年又通过了《防止虐待动物法》规定了“对动物进行殴打、不良对待、过分使用、虐待、酷刑折磨或导致或促使上述行为发生,均属犯罪”。对于英国来说,1911年通过的《动物保护法》,使动物保护法更为系统化,规范化。
新西兰现行的动物福利立法包括:1977年《野生动物管理法案》、1999年《动物福利法案》、1991年《动物管理产品限制法案》、1999年《动物产品法案》及附属法案、1993年《动物识别法案》,以及相关的动物福利、动物产品和生物安全法规。
我国的台湾地区则于1998年颁布了《动物保护法》,这是一部综合性动物保护法律,具有全新的视野和较为完善的规定,体现着尊重全部动物生命及对其人道保护的立场。我国香港的《防止残酷对待动物条例》旨在“禁止与惩罚残酷对待动物”。另外一些国际性的动物保护公约对动物保护的力度也是相当的大,如典型的1767年通过的《保护农畜欧洲公约》、1979年制定的《保护屠宰用动物欧洲公约》等。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大约有100多个国家制定了类似反虐待动物的相应法案。
二、我国反虐待动物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国虽制定《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立法保护动物,但该类立法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动物保护立法。发生的“骆驼乞讨”“虐兔门”、“宠物狗被割下声带”等残忍的虐待伤害动物的行为与我国所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相悖的。我国是农蓄产品生产大国,但是我国农蓄产品的出口比例却极低,主要原因是我国兽医卫生质量不过关,家畜在饲养、屠宰等环节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远远达不到西方国家制定的动物福利标准,这严重阻碍我国畜禽产品出口的增长。自从央视曝光“瘦肉精事件”以来,中国已被列入了欧足联的“黑名单”,2011年4月10日,欧足联在官网发出警告,球员们都对中国产的肉类产品敬而远之。作为新型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台一部符合国情的动物福利方面的立法已经很有必要。只有如此,我国的畜牧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我国畜牧业经济也才有可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和谐社会的建设,少不了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制定反虐待动物法能够有效地制约人的行为,善待动物,达到人与动物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之体现。我国自古就有保护动物的思想。如《礼记・王制》中规定,“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秦汉时期体现在《田律》中,“邑之皂者,时毋敢将犬以之田,百姓犬之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捕兽者,杀之。”由此看来,我国的传统文化与反虐待动物立法的精神是极其融合的。网络上虐待动物的视频和不断发生的虐待动物新闻报道,每一次都引发社会巨大反响,可以看出群众对动物保护的关切。
三、对我国反虐待动物立法的建议
有学者称,要对动物实行“分类管理”和“全面、全过程保护的经验”这些值得借鉴。另外应该明确规定我国社会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以及潜在可能发生的危害或可能构成“虐待”动物行为的反虐待措施。对于处罚,只有明确具体有很强的执行效力,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效用。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借鉴各国先进的动物保护和反虐待动物立法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需要并能够有效调整社会秩序的法律才更为现实。目前我国对于动物的保护应当在《野生动物保护法》之外制定类似于反虐待动物的动物保护法律,除此之外还应在立法中详细规定“反虐待动物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其中应详细规定动物的范围和分类,区别“野生动物”和“经济动物”,在国家现有的基本政策下谋求保护动物福利的对策。反虐待动物应该是一种法律的强制性责任,而这种责任需要社会的监督。
善待动物,决不是人类对动物的施舍,从长远看,这无疑可以使人类本身生活得更好,将动物保护和利用纳入良性发展的法制轨道,无疑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制定反虐待动物法应有利于在全社会提倡保护、爱护动物的良好风气,有利于人文关怀的发扬更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最后笔者想强调的是,我们今天的立法借鉴的是“动物保护法”而不是“动物福利法”。现如今,关怀动物应该有着新的视角,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同情和怜悯,还行上升到人道的,法律的层面,因为“众生平等”,每一种权力都值得被尊重和保护。
参考文献
[1] 常纪文.动物保护法与反虐待动物法:专家建议与各界争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2] 杨德孝.关于我国施行动物福利及相关立法的必要性[J].家畜生态学报,2006(2).
事实上,在中国候鸟迁徙“中转站”天津,大量候鸟一边迁徙,一边消亡。10月1日下午,环保组织的志愿者与天津滨海新区汉沽林业站工作人员一起巡视时,在天津汉沽中新生态城湿地中发现大面积鸟网,鸟网之多,堪称“网海”,除此之外,根据护鸟志愿者的反映:有两处布网的规模是其工作三年来见过的规模最大的,其布置水平出自专业猎捕团队。
又据报道,对于这起案件的处理,天津林业局中打击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和鸟类非法专项整治行动的工作人员表示并不知情。至于对盗猎分子的查处和处罚,有关人员表示,此种情形应由属地派出所直接进行处罚管理。看来,上述林业和鸟类管理部门试图撇开与此大规模捕鸟案的关系,姑且不说他们平日的管理是否存在问题,仅看他们缺乏自我反省的言论恐怕就不妥当。
如此大规模的捕鸟案不能不令人想到之前关注度极高的河南大学生掏鸟窝案件。2014年7月河南在校大学生闫某,放暑假和朋友王某掏鸟窝抓了十几只鸟出售,后因涉嫌犯非法收购、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二人分别被判十年半和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暂且不论此案中存在的争议问题,如果说,根据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隼(所有类),6只到9只就是情节严重的,须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只以上的,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而闫某和王某一共抓捕和出售了16只燕隼,属于情节特别严重。因此,对他们判处十年半和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确是在法律规定的幅度内作出的判决。而从本案中的犯罪情节以及专业手法来看,其主观恶性程度,还有造成多鸟死亡的严重后果远远超过河南大学生捕鸟案件,但如果只是交由当地派出所处罚了事,这是一种何等轻描淡写的保护理念和执法方式?如此执法和管理,难怪会发生这么严重的捕杀鸟类案件。
事实说明,在我国,对野生动物保护做得还相当不够,特别是公众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认知,均需要司法者以及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员做出正确的引导,以及平时的严格执法。其实,在立法方面,我国已有《野生动物保护法》及《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并且,今年7月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也加大了保护力度,其中规定了禁止网捕等方法进行猎捕野生动物;禁止网络交易平台、商品交易市场等交易场所,为违法出售、购买、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或者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提供交易服务。我国《刑法》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规定亦涉及多个罪名,如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以及非法狩猎罪。其最高刑罚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这不可谓不严厉。但用刑法惩戒,哪怕再大的打击力度,虽然可以威慑、抑制非法乱捕滥猎行为,但并不能彻底解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问题。
就本案而言,犯罪嫌疑人以专业的手法制作如此大面积的鸟网,客观上说明当地的林业行政管理部门有所失职,甚至存在不作为。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关于野生动物案件的查处,往往涉及多种渠道、多个部门的管理和执法,执法主体需要多方的配合,但发生本案后,有关部门却对此一无所知。这说明犯罪分子容易钻空子,寻找到作案的空间,以至于发生了如此大面积捕鸟案。所以,要解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问题,必须进行综合治理,多方配合不能够成为各自逃避,都不管理。另外,加强公众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提高他们对于法律的认知,也亟待林业等执法部门开展新形式、多元化的宣传和引导工作。
关键词:防疫 养殖业 发展
随着我县畜牧业飞速发展,规模饲养、大户饲养不断涌现,畜牧业占农民收入的比重也不断提高,但近几年由于多种传染病如:猪瘟、口蹄疫、禽流感等此起彼伏,疫情频繁发生,动物防疫工作显的尤为重要。动物防疫工作与养殖业的发展、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人类身体健康关系十分密切。
目前,动物疫病对养殖业的危害最为严重。它不仅可能造成大批畜禽死亡和畜产品损失,而且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对外贸易。某些人畜共患传染病还可能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威胁。动物疫病的防治已成了当前畜牧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这不仅关系到养殖业发展、农民增收,而且关系到人民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防疫观念,实现动物防疫工作由以保护动物健康为核心向以保护人类健康与安全为核心的转变
树立以人为本的防疫观念,并以此为准则,重新确立动物防疫工作的地位、目标、方针及相应的措施,实现动物防疫工作由以保护动物健康为核心向以保护人类健康与安全为核心的转变,使畜牧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实现畜牧业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1)创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养殖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有一支专业人才队伍,而专业素质教育是对每一个专业人员的提高与更新的过程,它主要包括知识更新、敬业爱业、奉献服务等方面。有了专业素质较高的队伍,养殖业就会蓬勃发展.城乡生活水平就会提高,人们生活健康就会有可靠的保障。
(2)养殖方式的转变。现代养殖业的科技含量是相当高的.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已步入城乡,进入我们的视野,这就需要我们学习和掌握,并把新的技术加以应用推广,使新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发挥效益,从而推进养殖业向前发展。
二、要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1)、养殖场所的选址、设施要合理科学。畜禽圈舍应当温暖、干燥,通风透光良好,无不良气味,圈舍内畜禽保持适当的密度。养殖场必须远离生活区、交通主干线,远离化工或生物制品厂。选择在地势高、供水便利的地方。这样,就可避免外来病原的侵袭。有的养殖场(户)为了方便,租用别人已用过的旧养殖场,这样更会增加养殖的危险性。
(2)、科学饲养管理,提高畜禽抵抗力,供给畜禽充足、营养均衡的精、青、粗饲料,使畜禽保持良好的营养水平,具有适宜的膘情;根据不同畜禽的特点,设置充足的活动场地,促使畜禽进行适当运动,使畜禽保持健康。有的养殖户给予的饲料单一、营养不全,且房间通风不畅、饲养密度过大,这样一来,不但养殖效益不高,而且不利于疫病控制,增加了疫病的危害性。养殖户有的甚至用霉变饲料饲喂,造成动物应激,使体内条件性病原菌或外来病原菌有机可乘。所以,养殖场必须使用全价饲料,防止饲料霉变,并且要定期驱虫。加强动物饲料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的管理,杜绝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减少有害物质在动物体内残留,这些亦是防患于未然的有效措施。养殖户必须提高防疫意识。养殖户防疫意识淡薄,缺乏综合防治观念,常常是引起疫病暴发的直接原因。免疫是防治动物疫病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措施。
三、抓好卫生防疫的各个环节,促进养殖业发展
卫生防疫是一个体系,它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建立完善的卫生防疫体系是发展养殖业的一个根本保证,是促进养殖业发展效益倍增的先行条件。这就需要人们去加深理解和探讨,抓好卫生防疫的各个环节,保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卫生防疫首先要从环境卫生做起。环境是疫病的起源之地.因而养殖场地周围环境卫生和舍内卫生好坏.直接影响养殖业的发展及命运。环境及舍内卫生包括:水源卫生,环境、舍内污物清理与排出,定期消毒,进出畜舍的卫生管理等。许多养殖户心存侥幸,没有基本的卫生管理制度,养殖场闲杂人员乱串等,给疫病的侵入和产生造成了可乘之机。所以,养殖户要进行专业培训,养殖场须制定卫生防疫措施。尤其要提高自身卫生防疫意识。
有一种青春叫执著
4月15日上午9点多,在位于白沙县牙叉镇儋州村的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的宿舍里,王合升忙得不可开交,他一边忙于分类几天来上山采集到的记录资料,一边要整理考察中拍到的图片。这是一条足有胳膊粗的眼镜王蛇,这是一株优雅无比的兔耳兰,这是一群犹如云彩的斑蝶……
每一张图片,对于王合升来说,都是一种快乐和惊喜,但都有一个难忘的故事。
那一天,王合升如往常一样背上煮饭的锅和考察需要的行李,步入浓密的鹦哥岭深处。这一趟,他是准备去考察班蝶群居越冬的科考项目。据他了解,此前从来没有记录说在这里有那么多的斑蝶“集体出现过”,他也只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当地百姓的“传说”。
在一处绿树葱葱、野花满坡的地方,王合升一待就是3天。饿了就在小河边煮包方便面吃,困了就在草地上咪一会。当第二天中午他伸一下疼痛的腰身时,突然发现在几米之外一条胳膊粗的眼镜王蛇虎视眈眈地看着他。来不及多想,他立即用相机对准这条蛇一阵猛拍,“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人蛇对峙十多分钟后,这条眼镜王蛇才慢悠悠的爬走,直到此时,王合升才感觉到“后怕”。就这样三个日夜的坚守,他终于见到令他“惊叹不已”的景象,当数十万只斑蝶如五彩的云朵集体出现时,多目的劳累一扫而光。
这五年来,这样的情景他不知道遇到过多少次。作为云南农业大学昆虫专业毕业的一名硕士生,这位来自山东的小伙子在鹦哥岭留下了不少“惊心的故事”,但也收集到很多有价值的标本和科考资料。
其实,这五年来,不管是王合升,还是刘磊,这27名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年轻人就是在这个当地人称之为“老岭”的地方默默无闻地把自己的青春和学识发挥到极限。他们在深山密林生活和劳作,与青山为友,与绿水为伴,他们甘于寂寞,乐于奉献,他们选择了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他们以对生命价值和理想的执著,在荒山野岭之中,让青春绽放在这片绿地上。
通过他们4年多的努力,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工作站终于有了自己的“档案馆”。27名大学生记录到维管束植物2197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坡垒、海南苏铁、台湾苏铁、伯乐树4种;国家Ⅱ级植物保护有25种;记录到脊椎动物43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云豹、蟒蛇、海南山鹧鸪、海南灰孔雀雉4种,国家Ⅱ级动物保护45种:记录到鹦哥岭树蛙等14种科学新种,还记录到了轮叶三棱栎等26个中国新记录种,伯乐树等178种海南新记录种。
有一种收获叫改变
他们用青春与汗水不断刷新着鹦哥岭动植物资源的纪录,大大丰富了前两次生物多样考察的结论:植物从原来记录的2100多种,升至2209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从3种升至4种,Ⅱ级保护植物从8种升至25种;陆生脊椎动物从112种升至431种,Ⅰ级保护动物从2种升至5种,Ⅱ级保护动物从13种升至45种……这些缜密的调查再次证实:鹦哥岭物种数量为海南各保护区之冠,是我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原生态最好且保存最完整的自然保护区之一。鹦哥岭这个2004年批准成立的、最年轻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全省自然保护区的佼佼者。2008年至2011年,连续4年在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工作中获得优秀。
他们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这些数据的变化,这27个大学生还用他们的心、用他们的情,守护和滋养着鹦哥岭;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改变着当地群众的护林意识和生活环境。
鹦哥岭有了护林员。在他们真诚的召唤下,当地黎族人民放下了砍刀,放下了猎枪,270名护林员与27个大学生共同守护着这片鹦哥岭,他们的心紧紧地拴在了一起。
驯养繁殖的保护物种
30多岁的陈某听说养鹦鹉出售可以赚钱,便准备开一家鹦鹉养殖场。2014年9月,他成立了以鹦鹉养殖、销售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同年11月,他开始申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因资料不齐全,直至2015年9月初前他都没有取得相关的驯养繁殖许可证。
从2014年初开始,陈某在尚未取得鹦鹉驯养繁殖许可证时,便在上海郊区租了房子,先后花了20多万元从浙江一家具备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公司购买各类鹦鹉,然后雇佣亲戚全某帮忙饲养、出售。在这过程中,对方公司明确告知他,必须先取得林业部门核发的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后方可养殖这些鹦鹉,可他置若罔闻,一边在淘宝开网店销售,一边在58同城网、QQ上销售鹦鹉的广告,并在线下完成交易。
2015年初,陈某通过58同城网卖给花鸟市场的个体户陆某五只太阳锥尾鹦鹉幼鸟,一周内三只鹦鹉因饲养不当死亡,两只养大后被民警查获,一并查获的还有陆某非法养殖、准备出售的几十只鹦鹉。同年8月,当陈某再次出售鹦鹉时被民警查获,现场同时查获的还有其准备出售的金帽锥尾鹦鹉、红肩金刚鹦鹉、黄冠亚马逊、和尚鹦鹉等共80只,经鉴定均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保护动物。最终,静安区人民检察院对陈某、全某、陆某提起公诉,法院以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对三人定罪处罚。
为何收购、出售驯养繁殖的上述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物种也构成犯罪?驯养繁殖的还叫野生动物么?
根据相关规定,驯养繁殖的上述物种属于刑法所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范畴,这是国家从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加强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角度所作的规定。根据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本办法所指野生动物是指国家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是指在人为控制条件下,为保护、研究、科学实验、展览及其他经济目的而进行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活动。
其一,从驯养繁殖的整个利益链条来看,驯养繁殖必然伴随收购、出售野生动物的行为,有收购必然催生供给,而供给则引发猎捕。一旦猎捕或养殖失控,就会给珍贵、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物种造成威胁,甚至有灭绝可能,而物种的灭绝往往是不可逆的。因而,国家对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猎捕、收购、运输、出售均采用许可证制度,同时对驯养繁殖的上述受到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物种从刑法层面进行了最严格的保护。
再者,从有效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来看,濒危野生动物是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或者受到人类及外界生物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濒临种群灭绝的危险,人工驯养繁殖野生动物有利于挽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种群,有利于开展科学研究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切实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但是驯养繁殖野生动物均需要专业知识。通常,野生动物的幼仔适应性较差,不专业或不当的驯养繁殖、运输等均可能造成这些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死亡,就如本案中陆某无证养殖鹦鹉幼仔,一周内死了三只,实在可惜。
最后,从司法实践来看,将驯养繁殖的上述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列入保护的范畴,似乎更具实践操作性。不管是野生还是人工驯养繁殖,物种一致,鉴定才不难。如果非得把人工饲养繁殖的与野生的物种区别开来对待,估计最终引发的鉴定争议就很多。
我国对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的物种在刑法层面做最严格的保护是情理之中的。事实上我国政府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采取了许可证制度,一方面是为了保护驯养繁殖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活动本身进行保护的考虑。
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频发
根据静安区检察院近三年的数据,涉及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犯罪呈现出新的态势。
一方面,案件所涉野生动物种类、数量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从非法收购、出售野生动物的用途来看,2014年主要集中在做生意过程中,为了营利才冒险非法收购、出售象牙;2015年的案件则都是围绕宠物而展开的,基本涵盖了养、售、买各个环节,既有企业主自主创业,非法养殖蓝黄金刚鹦鹉、粉红凤头鹦鹉等,亦有花鸟市场店主为做生意非法购买豹纹陆龟、塞内加尔鹦鹉等准备出售,还有不乏个性人士明知买卖鹦鹉不合法,却因个人爱好执意为之;2016年的案件,也始终围绕着养宠而进行。
没有购买的需求就没有出售、捕获的动力,有买方市场就会有铤而走险的人。从这几年的统计来看,养宠成了刺激此类案件的主因,处在整个链条的最前端,而非法猎捕野生动物则因其隐蔽性强,被抓获的较少。
此外,嫌疑人的身份也各种各样,既有为了生计做点小本买卖的私营企业主,也有高知白领或普通打工仔。但是这些涉罪的人无一例外地知道或应当知道他们收购、出售的这些动物是国家保护动物,收购、出售行为都是违法的,他们只是抱着侥幸心理满足自己的爱好或私利。
通过对近三年数据汇总、分析发现,相对于以前购买野生动物用于食用来讲,这几年购买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主要用途在养宠。或许从经济的角度也可以理解,毕竟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价格都不菲,一般人也食用不起,但有闲情逸致养个把宠物还是可以承受的;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整个链条来看,养宠或许是最后一环,又或许演变成新一轮出售的第一环;从养宠的需求来看,忙碌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养宠来打发时间,培养耐心,释放爱心,寻求慰藉。因而,养宠成为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主要诱因之一。
如何避免养宠雷区
当某种社会现象影响到一部分人的生活,并且可能引起更广泛关注时,我们必须思考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在养宠这个问题上,鉴于涉及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领域较为专业,养宠不当涉罪的原因也较为多元,因而也需要多元化的解决思路。
从政府执法角度出发,相关部门要做好预防类普法宣传,尽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专业刊物、网络、视频等多渠道进行宣传。首先,关于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的普及,因其专业性太强,名单也较为冗长,涉及种类又多,只知道动物名字不具实际操作意义,因而大而全的普法宣传可能反而效果不好。建议野生动物的主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管辖范围内花鸟市场、养殖户等的普法宣传,并附上图文并茂的提示宣传单,让更多人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受保护的野生动物的物种及形态。其次,关于许可证制度,根据国家林业局印发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规定,从事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取得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取得《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需要出售、利用其驯养繁殖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必须经林业部或其授权的单位批准;需要出售、利用驯养繁殖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单位批准。最后,对于个人养宠物的,可以通过街镇、居委会等做好常见的几种珍贵、濒危保护动物的宣传工作,可以在小区公示栏内张贴图文照片,进行相关案例报道。
其实,更新百姓观念也很重要。既要鼓励开展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科学研究,又要纠正养宠物的一些奇怪理念。养宠物本身并不违背社会公德,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养宠物一直存在,甚至是身份或闲情逸致的体现。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野生动物资源逐步萎缩,切不可盲目将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作为宠物来养,饲养奇怪、少见的宠物并非彰显个性的唯一途径。养宠物前,对于不确定的,可以自己上网络查询,确认该物种是否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是否是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切不可稀里糊涂就养了不该养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