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生基本礼仪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14 10:28: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生基本礼仪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生基本礼仪

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 求职应聘 礼仪

求职应聘礼仪是大学生在求职应聘过程中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心理学家奥里・欧文斯说:“大多数人录用的是他们喜欢的人,而不是能干的人。”这种说法虽然有些片面,但却道出了求职应聘礼仪的重要性。求职应聘几乎是每个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每个人都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主考官,知识和专业水平固然重要,但如果在这个良好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的礼仪,就会给主考官留下更加美好的印象,给自己更多的机会,以帮助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求职前的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求职前的精心准备是成功的前提。

1.作好自己的定位

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首先需要详细、深刻地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心理特征、知识结构和水平、能力特点等。俗语讲:“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求职者可以通过和家人、同学、朋友沟通来反思自己、归纳自己,在认清自我的基础上,就可以确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在哪个领域,然后结合自己的喜好和理想,目前的就业环境,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求职方向,包括就业地域、行业、单位、职位、薪水等方面。明确求职方向,在今后的求职过程中就可以少走弯路,成功率也就会高一些。

2.掌握和收集有效信息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求职者要深入了解招聘单位、招聘职位情况,包括他们的历史、文化、产品、经营状况和岗位职责等,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与招聘职位相关的信息。比如有些公司网页上有单位领导致词,求职者可以用心去记住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话语,在面试过程中如果有机会表达,定会使面试官眼前一亮。还有些公司总部不在我们国内,这种情况下求职者不但要浏览中文网页,而且要去查看外文网站,以了解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对这些信息的了解不但能体现求职者对这个职位的重视,而且体现求职者个人的能力和素质。

3.写好简历

简历是求职准备的重要方面。与众不同的简历是获得面试的一种有效方法。性质不同的企业,他们注重点是截然不同的:民企比较注重动手能力;外企比较注重外语能力、协作精神等;而国企对你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学科的成绩比其他性质的企业明显要注重得多。所以,大学毕业生一定要根据不同性质的企业、不同行业、不同职位,使用风格和侧重点有所不同的个人简历。不少大学毕业生在不同的求职环境中只拿着一份相同的简历,这肯定是策略上的一种失败。其次,简历除了要具备自己的特点外,还要言简意赅。一般来讲,简历的内容控制在一张纸以内是比较合适的,并且前三行一定要出彩,毕竟考官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只有用简短和有力的内容才最有可能抓住考官的心。某些求职者一味地追求时尚,把简历装订成豪华版本,甚至有些把简历做成了一本书,这些都是不符合规则的。最后,简历的内容一定要注意扬长避短,根据求职者的应聘目标对内容作适当的调整,简历前半部分的内容一定是和本人应聘职位非常契合的,先入为主才能抓住考官的视线。

4.准备好相关资料

求职者在准备应聘之前一定要准备好最能反映成绩和能力的文字资料,如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英语证书、计算机证书、获奖证书等。面试机会一般来讲都是值得珍惜的,在这些有限的机会里,如果因为材料准备不充分而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就非常遗憾了。

5.做好现场表演的模拟

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对于求职应聘是非常忐忑的,特别是有些怯场的学生,所以做好现场模拟是非常必要的。求职者可以让自己的家人朋友或同学做考官,准备面试中有可能问到的问题,体验一下面试时的气氛,以便在真正的面试中能以最佳状态展示。另外,求职者的新衣服一定要试穿,或者在面试前几天就穿上体验,这样在面试过程中才会更加自然、随意。

二、临场表现

1.要守时

守时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迟到、失约更是企业面试中的大忌。这不但会反映出求职者没有时间观念和责任感,而且会让面试官觉得你对这份工作没有热忱,从而对你的第一印象大打折扣。如因有要事迟到或缺席,一定要尽早打电话通知该公司,并预约另一个面试时间。提前10―15分钟到达面试地点效果最佳,提前半小时以上到达也会被视为没有时间观念。

2.仪容仪表

每个人都懂得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外在形象是给人留下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在形象主要是指着装后的形象。恰当的着装能够弥补自身条件的某些不足,树立光彩照人的形象,主考官也会另眼相看。首先要干净整洁,按照一般的审美要求,求职者要把头发修剪到合适的长度和适合自己的发型,男生要把胡须剃掉,衣服要整齐没有褶皱。其次是服饰的选择,比较聪明的做法是先了解一些前去应聘单位的文化背景和工作性质,保守类的如国家公务员、律师业、金融业等,被要求穿着保守正统的职业装;现代派的如旅游业、汽车销售业等,可穿适度装扮的职业装;创意型的如广告业、时尚业等,可穿着有个性的职业装。清楚职业的类型,对于选择穿什么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还可打听一下这个行业的业内人士是怎么穿着的,或这个单位的员工是怎么穿着的,使自己面试的时候打扮得像个“圈内人”,这会大大地提高面试的成功率。另外,女孩子在应聘之前还要化一个淡妆,“化妆上岗,淡妆上岗”也是当前的一个基本要求。无论男女,佩戴的饰品都不宜过多,一般来讲,不要多于三件,叮当作响的首饰是不会给个人形象加分的。总而言之,作为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庄重、大方为最根本的追求原则,穿戴过于昂贵,主考官还比不上求职者,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3.行为举止

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这是对一个人行为举止最基本的要求。进入面试房间时,要先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入,注意保持优美的站姿与坐姿。正确的站姿要求做到头正目平,面带微笑,微收下颌,挺胸收腹,两手自然下垂或叠放在身体前面,两腿立直并拢,脚跟相靠,脚尖张开约60度,给人以挺拔、优雅的印象。入座时动作要轻而缓,坐椅子时最好只坐2/3,背部不靠椅背,女生必须两腿并拢,男生可稍微分开,双手叠放或平放在大腿上,身体保持挺直并可稍稍前倾,自然放松,面带微笑,保持生动、友善的面部表情,给人端庄、大方的感觉。人的面部表情,能够传递丰富的内心情感,是修养的外露,是幽雅气质的显示,能把一个人的知识、涵养等最直接、最充分地显现出来。面部表情主要包括合适的目光及恰当的微笑。交谈时正视对方的眼睛是最基本的礼仪,正视主考官的眼睛可能使应聘者感到紧张,可以把目光调整到正视对方脸部由双眼底线和前额构成的三角区域,或者可以扩大到双肩和前额构成的三角区域,这些区域给对方的感觉都是在正视眼睛。除此之外,求职应聘中可能碰到一些细节问题,大学生也要有所准备。握手时讲究“尊者优先”,一是不能主动伸手,二是对方伸手后要热情友好,要把握好握手的力度和时间。递物、接物时要双手接送。递名片时,面带微笑,注视对方,将名片下端对着对方,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持握名片上端的两角恭敬地送给对方。递面试材料时,将材料的正面朝向对方,双手送交对方或放在桌上;面试前要将手机关机或设置静音。

4.言谈

有人把言语比喻为求职者的第二张名片,可见语言礼仪在整个求职过程中的重要性。包括倾听与表达两个方面。先要做一个积极、主动的倾听者,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主考官一般比较欣赏谈吐优雅、表达清晰、逻辑思维性强的应试者,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尽量做到发音清晰,咬字准确。一般的人都有这种判断倾向,即普通话讲的非常标准的人,一定是素质相当高的人。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求职者应尽量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调节语言速度和节奏,适宜地减缓说话节奏,这样才能在求职应聘过程中表现得自然、从容。第二,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多用敬语、尊称,“礼多人不怪”,以示对面试方的尊重。第三,掌握谈话技巧。大学生初出茅庐,对很多问题的认识都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被问到的问题知道答案固然很好,如果不清楚也是可以理解的,应答过程中一定要表现得坦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让面试者觉得孺子可教,有潜力,这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还要注意口气,回答一些令你感到冒犯或者与工作无关的问题时,拒绝是可以的,但口气和态度一定要婉转、温和,不能意气用事;双方意见不一致时,不要直接反驳,也不宜据理力争,而要采取合适的方法,既要巧妙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又要避免直接发生冲突。谦虚、诚恳、自然、亲和、自信的谈话态度会让你在任何场合都受到欢迎。

三、面试后的礼仪

笔者有个学生在应聘失败后打电话给应聘方,希望对方能给自己在求职应聘过程中的表现提一些中肯的建议,并表示今后努力提高改进,最后他十分诚恳地提出:“以后贵公司招聘人员的话一定要通知我,我一定会努力的!”时隔不久,那家公司真的免试录取了他,所以面试的后续礼仪对于增加求职成功的可能性也是有帮助的。面试后的两三天内,求职者可以给主考官写一封信表示感谢。感谢信要简洁,开头应提及自己的姓名和面试时间,重申对应聘职位的兴趣,提及与主考官在面试过程中的交流使自己受益匪浅,最后可以表达一下自己的信心和决心。关于咨询面试结果,不同的单位是有很大区别的,外企一般工作效率比较高,三天到一周就可以有结果;国企和事业单位相对慢一些,一般要十天到一个月。所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打电话过去咨询。另外,对任何情况都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收拾一下心情去准备其他职位的面试。

参考文献:

[1]熊卫平.现代公关礼仪[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50-172.

[2]巨红梅,王法学.现代礼仪[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171-185.

[3]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3-55.

[4]付德良.浅谈求职礼仪的重要性[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4:65-67.

第2篇

1、面试中的求职面试基本礼仪

(1)一旦和用人单位约好面试时间后,一定要提前5-10分钟到达面试地点,以表示求职者的诚意,给对方以信任感,同时也可调整自己的心态,作一些简单的仪表准备,以免仓促上阵,手忙脚乱。为了做到这一点,一定要牢记面试的时间地点,有条件的同学最好能提前去一趟,以免因一时找不到地方或途中延误而迟到。如果迟到了,肯定会给招聘者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会丧失面试的机会。

2) 进入面试场合时不要紧张。 如门关着,应先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去。开关门动作要轻,以从容、自然为好。见面时要向招聘者主动打招呼问好致意,称呼应当得体。在用人单位没有请你坐下时,切勿急于落座。用人单位请你坐下时,应道声“谢谢”。坐下后保持良好体态,切忌大大咧咧,左顾右盼,满不在乎,以免引起反感。离去时应询问“还有什么要问的吗”,得到允许后应微笑起立,道谢并说“再见”。

(3) 对用人单位的问题要逐一回答。 对方给你介绍情况时,要认真聆听。为了表示你已听懂并感兴趣,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点头或适当提问、答话。回答主试者的问题,口齿要清晰,声音要适度,答话要简练、完整。一般情况下不要打断用人单位的问话或抢问抢答,否则会给人急躁、鲁莽、不礼貌的印象。问话完毕,听不懂时可要求重复。当不能回答某一问题时,应如实告诉用人单位,含糊其辞和胡吹乱侃会导致面试失败。对重复的问题也要有耐心,不要表现出不耐烦。

(4) 在整个面试过程中,在保持举止文雅大方,谈吐谦虚谨慎,态度积极热情。 如果用人单位有两位以上主试人时,回答谁的问题,你的目光就应注视谁,并应适时地环顾其他主试人以表示你对他们的尊重。谈话时,眼睛要适时地注意对方,不要东张西望,显得漫不经心,也不要眼皮低望,显得缺乏自信,激动地与用人单位争辩某个问题也是不明智的举动,冷静地保持不卑不亢的风度是有益的。有的用人单位专门提一些无理的问题试探你的反应,如果处理不好,容易乱了分寸,面试的效果显然不会理想。

2、应试者语言运用的面试技巧

面试场上你的语言表达艺术标志着你的成熟程度和综合素养。对求职应试者来说,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无疑是重要的。那么,面试中怎样恰当地运用谈话的技巧呢?

(1) 口齿清晰,语言流利,文雅大方。交谈时要注意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还要注意控制说话的速度,以免磕磕绊绊,影响语言的流畅。为了增添语言的魅力,应注意修辞美妙,忌用口头禅,更不能有不文明的语言。

(2) 语气平和,语调恰当,音量适中。面试时要注意语言、语调、语气的正确运用。打招呼时宜用上语调,加重语气并带拖音,以引起对方的注意。自我介绍时,最好多用平缓的陈述语气,不宜使用感叹语气或祈使句。声音过大令人厌烦,声音过小则难以听清。音量的大小要根据面试现场情况而定。两人面谈且距离较近时声音不宜过大,群体面试而且场地开阔时声音不宜过小,以每个用人单位都能听清你的讲话为原则。

(3) 语言要含蓄、机智、幽默。说话时除了表达清晰以外,适当的时候可以幽默的语言,使谈话增加轻松愉快的气氛,也会展示自己的优越气质和从容风度。尤其是当遇到难以回答的问题时,机智幽默地语言会显示自己的聪明智慧,有助于化险为夷,并给人以良好的印象。

(4) 注意听者的反应。求职面试不同于演讲,而是更接近于一般的交谈。交谈中,应随时注意听者的反应。比如,听者心不在焉,可能表示他对自己这段话没有兴趣,你得设法转移话题;侧耳倾听,可能说明由于自己音量过小使对方难于听清;皱眉、摆头可能表示自己言语有不当之处。根据对方的这些反应,就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语调、语气、音量、修辞,包括陈述内容。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面试效果。

3、应试者手势运用的技巧

其实,在日常生活交际中,人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手势帮助自己表达意愿。那么,在面试中怎样正确地运用手势呢?

(1) 表示关注的手势。 在与他人交谈中,一定要对对方的谈话表示关注,要表示出你在聚精会神地听。对方在感到自己的谈话被人关注和理解后,才能愉快专心地听取你的谈话,并对你产生好感。面试时尤其如此。一般表示关注的手势是:双手交合放在嘴前,或把手指搁在耳下;或把双手交叉,身体前倾。

(2) 表示开放的手势。这种手势表示你愿意与听者接近并建立联系。它使人感到你的热情与自信,并让人觉得你对所谈问题已是胸有成竹。这种手势的做法是手心向上,两手向前伸出,手要与腹部等高。

(3) 表示有把握的手势。如果你想表现出对所述主题的把握,可先将一只手伸向前,掌心向下,然后从左向右做一个大的环绕动作,就好像用手“覆盖”着所要表达的主题。

(4) 表示强调的手势。如果想吸引听者的注意力或强调很重要的一点,可把食指和大拇指捏在一起,以示强调。

以上介绍的是面试中常见的手势,但要达到预期的目的,还应注意因时、因地、因人灵活运用。

4、应试者回答问题的技巧

(1) 把握重点,简捷明了,条理清楚,有理有据。一般情况下回答问题要结论在先,议论在后,先将自己的中心意思表达清晰,然后再做叙述和论证。否则,长篇大论,会让人不得要领。面试时间有限,神经有些紧张,多余的话太多,容易走题,反倒会将主题冲淡或漏掉。

(2) 讲清原委,避免抽象。 用人单位提问总是想了解一些应试者的具体情况,切不可简单地仅以“是”和“否”作答。应针对所提问题的不同,有的需要解释原因,有的需要说明程度。不讲原委,过于抽象的回答,往往不会给主试者留下具体的印象。

(3) 确认提问内容,切忌答非所问。面试中,如果对用人单位提出的问题,一时摸不到边际,以致不知从何答起或难以理解对方问题的含义时,可将问题复述一遍,并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请教对方以确认内容。对不太明确的问题,一定要搞清楚,这样才会有的放矢,不致答非所问。

(4) 有个人见解,有个人特色。用人单位有时接待应试者若干名,相同的问题问若干遍,类似的回答也要听若干遍。因此,用人单位会有乏味、枯燥之感。只有具有独到的个人见解和个人特色的回答,才会引起对方的兴趣和注意。

(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面试遇到自己不知、不懂、不会的问题时,回避闪烁,默不作声,牵强附会,不懂装懂的做法均不足取,诚恳坦率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反倒会赢得主试者的信任和好感。

5、应试者消除紧张的技巧 由于面试成功与否关系到求职者的前途,所以大学生面试时往往容易产生紧张情绪。有些大学生可能由于过度紧张而导致面试失败。因此必须设法消除过度的紧张情绪。这里介绍几种消除过度紧张的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1) 面试前可翻阅一本轻松活泼、有趣的杂志书籍。这时阅读书刊可以转移注意力,调整情绪,克服面试时的怯场心理。避免等待时紧张、焦虑情绪的产生。

(2) 面试过程中注意控制谈话节奏。进入试场致礼落座后,若感到紧张先不要急于讲话,而应集中精力听完提问,再从容应答。一般来说人们精神紧张的时候讲话速度会不自觉地加快,讲话速度过快,既不利于对方听清讲话内容,又会给人一种慌张的感觉。讲话速度过快,还往往容易出错,甚至张口结舌,进而强化自己的紧张情绪 ,导致思维混乱。当然,讲话速度过慢,缺乏激情,气氛沉闷,也会使人生厌。为了避免这一点,一般开始谈话时可以有意识地放慢讲话速度,等自己进入状态后再适当增加语气和语速。这样,既可以稳定自己的紧张情绪,又可以扭转面试的沉闷气氛。

第3篇

关键词:成本收益理论;大学生;兼职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057-03

目前,高等院校大学生在校兼职的现象越来越多,大学生兼职虽然带来一定的收益,但同时也占用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对在校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影响。大学生兼职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主要针对L大学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和实证研究,目的是为了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兼职现状,以便更有效的了解大学生兼职的经济效益,为我们进行大学生兼职利弊分析提供依据。本次调查对象为当前在校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132份,调查群体涉及到各个专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符合本文调查研究的需要,在数据处理上,运用SPSS19.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一、兼职调查现状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对大学生兼职持“非常赞同”态度的占28%,持“比较赞同”态度的占55%,只有17%的学生持不赞同或无所谓的态度,并且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有高达95%的学生参加过兼职工作,其中更有19%的学生一年参加十次以上的兼职工作,这说明大学生兼职已经蔓延到高校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兼职大军”中。

(一)大学生兼职的目的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兼职的主要目的还是经济收益。主要原因:首先,上涨的学费、住宿费等费用的增加给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其次,虽然国家在近些年来不断地提高了大学生奖助学金的比例,但当今大学生为了满足他们的攀比心理选择兼职。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有36.4%的学生兼职的收入用来满足自己更高的生活要求,比如对手机、电脑和数码等高科技以及对于品牌的追求。第三就是为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激增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很多用人单位明确规定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录用,很多高校的学生选择在校期间兼职,希望能提前体验社会,增加工作经验,为找工作增加筹码,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二)大学生兼职状况在城乡的分布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从生源地对兼职状况的影响来看,农村学生中经常和偶尔做兼职的比例要远远高于城镇学生的比例。结合目前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农村学生的经济压力相对于城镇的学生要大,获取经济收入是他们进行在校兼职的主要原因。

(三)大学生兼职的类型分析

从图1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64.39%的学生做过促销,68.94%的学生发过传单,由此可见促销、发传单是大学生最常做的兼职工作,而且兼职种类涉及家教、促销、礼仪等十几种,显示出大学生兼职类型具有多元化,且具有难度系数较低、专业性不强的特点。

表3主要从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其兼职工作相关度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约有82%的学生所从事的兼职工作与所学专业不相关或相关度很小,仅有15%的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专业性较强。从表中可以看出,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工作的学生主要是教育学专业,他们的专业可以从事一些家教和辅导班类的兼职,但是这只占了很少的比例,相当一部分学生大多从事一些简单、低级的兼职工作,无专业性可言,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与大学生兼职的最初目标不相符。

(四)大学生兼职的时间分析

尽管大学生有较多的自由时间,但兼职和学习时间却很难有效的安排。当时间冲突的时候,很多大学生选择了兼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成绩。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兼职主要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占到调查人数的74%。很多学生表示,在兼职的同时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学业,但是在大学生兼职逃课的数据调查发现有46%的学生曾经因为兼职逃过课。

二、基于成本收益理论的大学生兼职分析

袁连生指出:教育成本的本质是为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服务而耗费的资源价值,它既可以表现为教育资源的购买价格,也可以表现为因资源用于教育所造成的价值损失。前者称为货币成本,后者称为机会成本或间接成本。英国经济学家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在“经济人”(economic man)假设中提出人的行为动机根源于经济诱因,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就是为了取得经济报酬。这表明当人们权衡收益与成本时,都希望收益大于成本,那大学生兼职的结果如何呢?我们将从大学生兼职的成本和收益来分析一下大学生兼职的利弊。

从私人成本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在兼职工作的过程中必然要花费一定的资金,比如寻找工作中付出的中介费、车费等,这些货币支出属于显性成本;另外,大学生在兼职中存在一些不能被直接表示和记录的成本,例如兼职花费的人力、物力以及利用上课时间进行兼职带来的成本,这些成本属于隐性成本。经济学原理指出,隐性成本虽然不能直接被表示和记录,但可以用学生原本可能用这些时间、精力换取的学业成绩来衡量。显性成本可以用货币来直接衡量,而隐性成本的大小则可认为与学业有关,同时它也是最容易被低估乃至忽视的成本,使很多在校大学生对隐性成本的估算偏离实际,从而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兼职时的决策选择。

从私人收益的角度看,兼职获得的收益包括物质收益和精神收益。物质收益表现为:获得了经济收入,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精神收益主要表现为:首先,它会使大学生获得一种心理的满足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功体验,同时可以认识到更多的朋友;其次,它可以作为一个机会,让大学生提前体验社会,锻炼自己在团队中的工作能力,这样既能够获得现实的工作经验而且能够在精神层次上磨炼自己坚定的意志,增加自己就业时的竞争力。除此之外,尽可能多的做兼职能够让自己对未来的择业有一个更好的认知,以便毕业后更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但是,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兼职给大学生带来的收益毕竟是有限的,从兼职的工资来说,大学生的工资要远远低于相同工作性质的其他社会成员,而且从兼职的工作性质上来说,大多从事比较单一的体力劳动,大学生几乎学不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能力和知识。因此,大学生进行兼职大部分没有将自己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自己以后的发展帮助很小。

在校期间,做兼职面临的困难有许多,其中最大的莫过于兼职与上课时间的冲突,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甚至不惜逃课去做兼职。调查显示,46%的学生因兼职而逃过课,社会实践经验是有了,但是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却下降了,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我们来算逃课所消耗的成本,忽略其他消费,学费我们按照平均每年4500元来算,住宿费每年1000元来算,四年需要22000元,这仅仅只是大学生求学的显性成本,大学四年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隐性成本:一旦选择上大学,这就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工作的机会,因此本应工作获得的收益也应该作为上大学的隐性成本。按照L大学所在城市就业本科生的平均薪资水平来计算,一个月的工资为1800元,大学四年的隐性成本接近9万元,再加上大学四年的学杂费,上大学的成本可达到12万元。

在调查中发现,某专业要求学生在四年内修满138个学分,顺利完成16个课时才能修得一个学分,因此四年的大学生涯里该专业学生总共需要上2208堂课,平均每节课的成本达到54元。若按照每天6节课的平均水平来算,一天的逃课成本可达300多元。根据L大学接受调查学生兼职的工资来看,每天学生的兼职工资大部分在50~100之间,我们按照每天75元来算,逃课半个月收入也不过才1125元,逃课造成的教育成本浪费远远大于兼职带来的收入。因此笔者认为,单从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兼职的弊大于利,大学生因兼职而带来的收益远远低于其成本消费。

三、完善大学生兼职的政策建议

(一)学生:站在经济学的角度上学会理性的思考

首先,大学生在做兼职的同时,应当学会理性的思考,防止出现走极端的现象。部分同学持有“读书无用论”的观点,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而且本科毕业后的工资还不如高中毕业生的工资高,上课还不如打工赚钱,因此,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有的甚至是逃课去做兼职,对学业应付了事,这种做法不可取。根据最近的研究来看,随着学历的提高,工资也会相应的增加,因此,读书无用论是不成立的,大学生应该改变这种观点。

其次,大学生要明确学习目的,理性思考,并进行合理的预期,要把握好兼职带来的收益和自己学习所付出的成本之间的平衡,正确对待兼职与学习的关系,做到兼职与学习两不误,将收益做到最大,影响降到最低。

(二)学校:给予必要的理论引导

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学校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功能,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学校要让学生明白占用上课时间去进行兼职所浪费的教育成本远远大于其兼职的工资所得金额,引导学生处理好兼职与学习的关系,合理安排兼职工作与学习生活,使它们两者之间做到不冲突、不影响,做到在学习阶段认真学习,从事兼职工作可以放在假期阶段。学校也应起到中间链接的作用,给需要兼职的大学生提供岗位需求,使得大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三)家长:引导孩子合理的消费

一部分学生缺乏资金的原因是他们存在盲目跟风、攀比消费的从众心理,他们往往没有为自己的未来好好做一个规划,不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点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而主要的解决办法自父母主动和孩子交流,通过良好的沟通,让他们找到自己的目标,从而往自己擅长的方面学习发展。

总之,在从事兼职方面,应该考虑其利弊,利用好兼职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合理、有效的安排兼职的时间。按照自身条件,明确学习与兼职的关系,从而既不影响学习的效率,也能充分发挥兼职本身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

点击查看:201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真题及答案

点击查看:201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真题及答案

点击查看:201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真题及答案

点击查看:201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真题及答案

第5篇

关键词 自我实现 知情统一 学生中心

大学生是我们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为了满足广大学子的求学梦以及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在注重高等教育量的增长的同时,更注重质的提高。然而,在“应试”教育这一大背景下,学生的“情感价值”和“内在潜能”被一再忽视,导致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以功利的心态对待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已经成为遏制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

目前关于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动力的变化趋势、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改善措施等方面;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问卷法、访谈法、测量法以及文献法等。然而以人本主义作为理论基础,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研究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问题的还相对较少,本文从人本主义视野下探寻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的路径。

1“愿学”:学习目标的确立以“自我实现”为导向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需要分为低层次的需求(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等需求)和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他认为只有在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之后,高层次的需求才会出现。需要层次理论提示我们,要想激发学生的高层次需求(即学习动机),首先应该先尽量满足其低层次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安全、信任、接纳和有归属感的教学环境;其次要多赞赏学生的优点、给予其成功的体验,提高其自我效能感,然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目标体系,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培养其强烈、持久、稳定的学习动机,为其今后的求学之路注入永恒的动力[1]。

苏格拉底曾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要想让学生主动高效地走进学习,就应该帮助他们找到理想与学习的结合点。 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并不表明这些大学生没有远大的人生理想,事实上他们大多数都有着强烈的成功意识,只是他们对自己的人生缺乏准确的定位,没有认识到大学学习对于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意义所在[2]。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我们应该立足于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培养,架起理想与学习之间的桥梁。

2“乐学”:“知情统一”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所谓乐学,就是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以一种乐观、积极、进取的心态,轻松愉快的进行学习。学习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的态度。正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情感和认知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学生的学习不可能脱离其情绪感受而孤立的存在”[3]。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取向以及个人能力,为学生个人抱负的实现提供现实路径。然而,相关研究表明,很多大学生都对教师一贯采用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表示不满,他们希望教师可以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勤奋”来源于兴趣,积极的内心世界可以迸发出无限的力量,因此教师永远都应该把学生的好奇心放在第一位,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引导他们在成功、进步的道路上享受成长的喜悦。

教育应该是灵魂的教育,而非知识的堆集。大学的办学宗旨不应该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而应是培养“健全的人”,即“知情统一”的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学目标的确立应该能够体现每个学生充分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求[4];学校应该适当增强课程设置体系的弹性,给学生更大自由选择的空间,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发展取向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课程;同时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跨专业学习的机会,拓展知识的广度,在完成教育教学大纲要求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拓展个人兴趣,彰显个性 。这种与个人兴趣紧密联系的、自我决定的学习更能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生更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使他们离开校园之后仍能够保持对学习的热情,获得终身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3“善学”:教学过程回归“学生中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方式方法的学习,以及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相信学生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制定出适宜的学习计划,根据学科特征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人本主义认为自我评价是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更容易养成反思的习惯,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更好的认识自己[5]。

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大学阶段是人生观、社会理想等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大学课程的开发要遵循大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同时结合每个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9];教师应该做到为学生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辅导,为学生提供其学习所需的充足的学习资源;同时,一门课程的结束不是“学到所有东西”之时,而是“学会怎样学习”之际。短短的四年本科教育不可能让学生掌握所有有用的知识,我们能做的就是培养他们认识自身、看清世界的能力;锻炼其思维的敏捷性和洞察力,培养其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使学习成为其终生的事业。

参考文献

[1] 李咏吟.学习心理辅导[M].世界图书出版社,2003.

[2] 解瑞红.大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归因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11).

[3]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第6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网络当代我国大学生各个方面的特点不同于10年前,乃至5年前我国大学生,生活环境更丰富,生活条件更优越,无论从家庭、学校抑或社会,都对大学生的心里特点及思想的形成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因此,这篇文章想要从当今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局势上简述目前我国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有资料表明,当代大学生中间存在大约三种信仰偏差。其一是,不少人存在“物本信仰”的倾向,对物质的追求为目的,以获得物质、交换物质、消费物质为表现,从而使人格特征表现出的是功利性、享乐性,而享乐主义思想又会激发人们对物质追求的无限欲望,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适当的追求物质本来就无可厚非,可任何事情都要有“度”,超出了这个界限,陷身于物质而忘却了人的精神,就会走向信仰偏差。其二是,“器本信仰”的倾向,及就是崇尚技术和手段、追求科学好工具,以拥有业务、智能、专长为根本目的,而人格特征则显示为功用、表现的狭隘了。其实专心于科学技术学习是没有错,学习、掌握科学技术也是大学生的重要任务,可如果只是以科学技术为唯一的目标却忽视了人文价值,人文精神、价值目标的缺失,精神动力不足,社会责任感不强,人就成了缺乏主体性的工具,并非一个完整的“人”。其三是,倾向于“神本信仰”,就是去追求不现实的力量,崇尚宿命理论,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在追求目标时目标难以实现,或者和自己理想的相差甚远,从而心灵受挫,就把希望寄托在虚幻中,去相信有神灵,从而使自己陷入迷信。对于大学生而言,主要是在因为日常学习、生活、就业等各种压力下,信心不足,担心自己在与其他同学竞争时落后乃至出局,从而形成的一种恐惧心理,为了消除这种恐惧,就会把这种心理压力转嫁寄托于超现实力量上,以期望活得超自然能力的帮助和庇护。

形成当代大学生这些心理特点与思想的原因,追其根源,是由于现实社会中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在这些因素中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有好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也有不好的使人消极的。第一,是市场体制与竞争压力的因素,市场体制的优越性通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时间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但其一定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我们也不可忽视,人们热衷于功利,喜欢竞争。因此在大学生的思想和政治教育中,要在科技与人文张力中去寻求平衡,不仅要发展有形的科学技术,而且也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第二,信息压力和科技发展的因素,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不仅对我们国家,乃至是对整个世界都有深远意义的影响,但是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大量信息的存在,这使得大学生对于有效信息的选择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科技的地位和作用凸显造成对人文的压迫,大学生在对科技方面的不断追求和过分的崇拜造成了对道德方面的不重视,有时更是忽视了道德的存在。流动强化与风险压力因素,当今社会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句话适合于各个行业各个岗位,对于大学生,也是有一股投机取巧的风味,如果真的以这种思维方式看待问题,就会以片面的眼光看到社会的一些因素存在,从而不相信这些片面因素中隐含的一些规律。因而也会造成自身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人类的发展产生一些不确定因素的排斥,使具有理性特征的理想信念再难以形成。第四,个人需求和社会存在中的压力因素,自己只有在确定了目标和信仰后,这样才能有足够的毅力去控制外界的干扰,在不被外界因素干扰后,才有足够的精力和动力去不断创新,不断进取。思想政治教育的就是为了正确的去引导大学生用广阔的胸怀去面对世界和未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理论,伟大实践中,不断的扩大自己的视线、不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形成理想。

与当今时代相结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恐怕不能单单只在课堂中采取“大满灌”的方法,联系实际,运用网络,运用微博等一系列网络社交工具,更适合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更易于大学生接受。

在最近的《中国互联网络大战状况统计》中表明,大学生是互联网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所占比例最高的网络用户人群。随着大学生越来越沉迷于网络之中,网络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各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加大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加强和完善高校网络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努力建成一支政治能力强、业务能力精、全方位发展的网络辅导员队伍,充分利用网络有利资源开展网络的思想教育。加大网络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自我本身的修养,提高工作效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建立在网络辅导员素质的高低之上的,网络辅导员一定要准确把握国家的相关政策,及时有效的对网上的信息进行评估并筛选。网络辅导员自我本身更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要把握好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积极向上的教学。同时网络辅导员也要经得起言行举止的考验,克服畏难心理,树立起信息传播的权威者角色。第二,对网络资源的开发,抓住教育的主动权。加强网络教育的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受到网络教育,吸引力是能否成功实施网络教育的关键。有了足够的吸引力,能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既然其兴趣,去探索,才能不断的创造。更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第三,赢得大学生的认同,增强教育时效性。要充分关注并合理引导大学生通过网络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的发展趋势,在网络上倡导热爱生活、健康友爱的氛围,关注偏离主流价值和行为规范的消极群体的发展,在网络上提倡讲道德、守法律等社会责任,解决好青年的心理危机。第四,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舆论危机管理。当今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群体之间的矛盾、利益的冲突以及突发事件这些不稳定因素都有可能通过网络显示 出来,从而造成大学生思想的波动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危机事件。为此,网络辅导员一定要做好网络上的舆论动态的跟踪和调研,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趋向,及时正面权威信息引导舆论发展,以化解或弱化舆论危机事件。网络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引导,使谣言失去生存空间。网络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发挥五个方面的作用:1、作为宣传的阵地;2、作为教育的窗口;3、作为交流的场所;4、作为展示的平台;5、作为评价的工具和方法。

以微博为例而言,它对用户的文字功底要求并不高,只需要用户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写成简短的一段话即可;也可以将自己的见解、评价、想法发到微博上,形成大量的信息反馈,经过交流、碰撞和整合形成网络舆论。正是因为这种信息交流没有界限,可以言论自由,不受任何外界的限制,有时候也会有不法事者借用这种方式蛊惑人心,混淆视听。大学生们作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的阶段,最容易被洗脑,导致自己正确的价值观被颠覆。因此,网络辅导员是必要存在的。一方面,网络辅导员在网络上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便于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解答疑惑,并且能及时给与帮助和引导,这些都能针对性的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开展。另一方面,及时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潜隐默化地深入人心。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社会需求和发展为依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不断创新,紧跟社会的步伐才不会落伍,才可能被广大大学生所接受,才会更具成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关注网络新媒体的影响,主动研究、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开拓育人新空间。(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元.“围脖”传声:新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J].教学实践与管理,2011,4.

[2]赵亮.从师生、校生关系变迁看高校育人[A].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3.

[3]赵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影响[N].Economy AND Education,2012(09).

[4]王仕民, 郑永廷.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特点及原因分析[A].教学与研究,2008(05).

[5]赵文生.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A].探索,2010(10).

[6]林诗锋.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几点思考[A].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11).

[7]杨洋,徐利颖.加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从透视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状况谈起 [A].赤峰学院学报,2010(11).

[8]陈玲.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A].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1).

[9]李瑞.浅谈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促进作用[A].科教导刊,2012(03).

[10]潘斌,武兵.浅析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A].新西部,2012(05)

[11]宋菊芳.试论高校网络辅导员队伍建设[A].中国青年研究,2010(12).

[12]柯贇洁,曹晓旭.微博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途径探析[A].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4).

[13]蓝振师,朱家全,韦 容.依托网络媒体开展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A].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4).

第7篇

2010年,为具体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和行业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在此之前,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卓越计划”的实施也是为贯彻落实这一系列战略部署在高等教育领域内采取的重大改革举措。“卓越计划”在实施层面有三个特点,其中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是其培养模式方面的特色,按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培养人才是其培养标准方面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其培养目标方面的特色。其中,创新能力培养在“卓越计划”实施中又特别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本科阶段,“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该有其特定的内涵。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成为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历史任务的背景下,研究培养和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内涵

纵贯“卓越计划”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面的整体设计不难看出,本科阶段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有其特定的内涵。基于本科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基础性教育层次,本科“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包含四个维度,分别是创新性知识的积累、创新性思维的养成、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性实践活动的锻炼。

(一)创新知识的积累

创新知识没有明确的权威定义,也没有专门的概念解释,不妨将其理解为“为实现创新所必须储备的相关知识”。显然,创新知识与专业有关。“卓越计划”模式下的创新知识应该是实现工程设计、工程创意所必需的基础性知识。

大学生的培养方案中包括很多类别的课程,作为一名大学生无疑要把这些课程都要学好。“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是在原有培养目标基础上的提升,其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和按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培养人才都是为了服务于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个核心。因此,“卓越计划”模式下的培养方案,无论是学校培养方案还是企业培养方案,都是紧紧围绕这个核心来设计的,其主干课程和课程主要内容都是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来精心构建的。因此可以说,“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中的主干课程和每门课程里面的主要内容都是“卓越计划”范畴内的创新知识。作为“卓越计划”参与学生,既要在大学这座象牙塔内博览群书、提升思想,更要在专业领域内重点学好这些创新知识,为成为一名卓越工程师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新思维的养成

思维能力,包括思维的横向性、纵向性和系统性。思维的横向性即思维的广度,跟掌握知识的广度有关,塑造“通才”。思维的纵向性即思维的深度,跟掌握知识的精度有关,打造“专才”。现代社会行业分工很是清晰,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入职门槛,有相关要求和标准,因此要求卓越工程师人才必须“既精又专”。思维的系统性即思维的网面化,将所有知识积累融会贯通,搭架子呈网状,随身携带。现实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要求我们随机应变,灵活处理。学习的各种知识哪些最关键,哪些在这件事上最有用,需要排列组合出最佳方案。创新思维只不过在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创新的元素,关键在于想象力。想象是创造的催化剂,是创新能力的激发点,真正好的教育不应该扼杀学生的想象能力。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马克斯韦尔?莫尔兹也说过:“人具有动物所没有的东西――创造性、想象力。”这两句话清楚地说明了知识、想象与创造的关系。

(三)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创新性学习能力是指为了满足未来工作的需要和迎接市场竞争的挑战,工程师以创新为目的,运用创新思维方法,批判性地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予以应用的能力。”[1]古语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此推之,大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恰如古语中的“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创新知识也好,创新思维也罢,最终只有转换成创新能力才可以实现最终的创新行为和创新成果。而有了创新性学习能力,又会反过来促进创新知识的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养成。

大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远难于对其他学习能力,比如意志力、专注力等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专门的教学方法和特定的教学内容,即要结合实际工程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基于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同时强化实践教学活动,特别是严格实施企业培养方案,从具体的工程实践锻炼中来提升创新性学习的能力。

(四)创新实践活动的锻炼

创新实践既是对创新知识及创新思维的检验,更是“卓越计划”模式下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卓越计划”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可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园实践主要指在校内进行的创新实践活动,包括课内的实践教学和课外的创新实践活动,比如参加全国、各省市以及学校自己的创新性活动竞赛等。校外实践主要指“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中企业培养方案的落实,要在不低于一年的时间内,到企业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去顶岗实习。

需要说明的是,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只是地点、形式和内容侧重不同,在实践内容总体安排上要具有统一性。校内实践一般在实验室进行,因此具有实验的特点,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和模拟性;校外实践在企业进行,在企业的实际工程现场进行,从事的是企业真实的工程实践活动,因此具有绝对的真实性。校内实践由教师指导,理论的因素稍多;校外实践则由工程师指导,几乎完全是实际内容。从某种意义上看,校内实践是校外实践的前奏和演练,是为校外实践做准备,校外实践则是最终的目的。

在“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上述四个内涵中,创新性知识的积累是基础,创新性思维的养成是先导,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创新性实践活动的锻炼是途径。

二、“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与不足

(一)现状

在“卓越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总体要求是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通过“3I”(Initiative,Industrial,Integrative)模式,即从知识、能力、品质三方面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其中第一“I”即Initiative指的是卓越工程师应有的人生态度、道德品质、职业操守等,是对大学生将来胜任工程师工作的品质要求;第二“I”即Industrial指的是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通识知识,是对大学生将来胜任工程师工作的知识要求;第三“I”即Integrative指卓越工程师具备的综合能力,如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是对大学生将来胜任工程师工作的能力要求。但在此基础上,“卓越计划”又着重强调要把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当作重中之重来培养。具体到操作层面,“卓越计划”要求参与高校要与有一定资质的企业深度联合进行人才培养。在组织管理上,校企要联合成立“卓越计划”领导小组和具体管理部门,校企要签署合作协议并研究制定相应管理制度,要明确双方职责及协同工作联系机制。在具体业务上,校企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学校培养方案和企业培养方案,要紧紧围绕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和每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新建构,其别要强化实践性教学,除了在时间上要充分保障外,更要在实践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校内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校企合作培养方式的创新以及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创新等多方面进行着手。在教学方法上,要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式。

实践表明,在“卓越计划”实施一个周期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参与高校都按照教育部的具体要求,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施效果。

(二)问题与不足

“卓越计划”实施一个周期以来,尽管各参与高校都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与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比较缺乏。由于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原因,现在的高校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走向学校,既在职前缺乏实际工作经历,又在职后缺乏实践锻炼,因此大部分工科教师缺乏基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他们也许可以进行论文写作,也许可以进行科学研究,但却缺乏实施“卓越计划”所要求的那种立足于工程实践基础之上的能够带领学生进行工程创新实践的精神和能力。而缺乏了这种能力和精神,便不足以在课堂上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不足以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带领学生进行创新设计与创新研究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的校内创新实践活动有名无实,或者创新实践活动的水平难以提高;企业培养方案也因校内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缺乏工程实践基础上的有效沟通而无法达成共识,造成培养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一些大学生自身创新意识不够强烈、创新动力及能力不足,水平参差不齐。“卓越计划”参与学生由多种方式组成。有的高校是在高考招生时单列计划,有的高校是在入学后考试遴选,有的高校是结合两种形式组合而成。由于“卓越计划”是新生事物,很多学生和家长并不真正了解“卓越计划”的实质含义,只是凭着“卓越”二字便踊跃参加。因此,有的大学生自我创新意识并不强,对新事物缺乏浓厚的兴趣,没有坚韧的意志力将思维的瓶颈进行突破,缺乏一种沉下去的劲头和精神。有的没有认清自己及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目标不清晰,积极主动性不足,总是被家长、老师及体制推着走,渐渐地成了“体制化的人”,缺少了自身的主体性、思考力及总结力,观察发现能力也渐渐被经常习惯性的漠视及无动于衷所取代,缺乏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精神。有的同学则缺乏应有的创新潜质,因此,即便是同班同学,创新知识获取、创新思维养成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水平也常常出现较大的差异性。

三是创新环境还不够理想。尽管“创新”一词已是当前最热的词汇之一,整个社会都在提倡创新、践行创新,但与“卓越计划”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相对照,一些高校能够给学生提供的创新环境还是不够理想。首先,由于各种客观或主观原因,“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能够真正提供给学生的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和实习条件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求,有的企业实习环境不符合学生的期待,硬件设施不完善,人文环境不理想,学生自我成长难以如期实现。无形中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我创造意识淡薄。其次,学校校内的创新实践活动场所和活动条件往往很不足,要么场地不足,要么实验设备不够,一定程度地制约了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再次,就是学校在营造创新的校园氛围方面的力度还不够,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得不到应有的激发。

三、“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针对上述“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与不足,“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应该从构建卓越教师队伍、打造卓越学生团队和营造创新环境氛围等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

(一)构建卓越教师队伍

在任何工作中,人的因素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在“卓越计划”实施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一支适任的教师队伍,再好的计划也无法落到实处。为此,要使“卓越计划”得到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首先要构建一支卓越教师队伍。

1.全面提升现有教师各种素质。首先,要强化教师师德素质。学博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首要的责任是育人,而育人最首要的素质就是要师德高尚。“卓越计划”表面上是培养未来卓越的工程技术人才,对教师的师德似乎没有更高要求,但实际上则不然。其一,“卓越计划”需要教师有更高的职业责任感和更丰富、更全面的工程实践知识,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辛苦、更复杂的劳动,如果没有更高的师德,就难以达到这些要求。其二,现代工程教育更加重视工程师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怀,这是保证现代工程质量的前提。实施“卓越计划”的教师要把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怀教育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没有这样的师德素质,就谈不上去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其次,要强化教师创新素质。实施“卓越计划”的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照本宣科地教学。“卓越计划”要求任课教师一方面要围绕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体系重建和课程内容重构,这需要创新;另一方面,要能够以工程实际为背景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这更需要创新。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创新素质,根本完不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再次,要强化教师教学素质和工程实践素质。很多工科教师学历很高,也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教学素质却不高。由于没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没学过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材教法,在教学内容处理、课堂内容讲授、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等很多方面表现不尽人意。所以,各“卓越计划”参与高校要通过听课、专家指导、传帮带、进修等多种途径来强化教师的这些教学素质。另外,“卓越计划”要求教师要结合工程实践进行教学,而现有很多工程类教师自己从没有过工程实践经历。所以,必须强化教师的工程实践素质以适应“卓越计划”的实施要求,最好的做法是通过委派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轮岗的方式来进行。

2.积极引进优秀教师。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在努力提升现有教师各方面素质的同时,还要积极从企业引进既有较高学历又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这些工程师既有较深的理论知识,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还了解企业工程发展实际情况,这对实施“卓越计划”非常有益。从企业引进高水平工程师可能面临经费、住房等相关问题,如果条件不足,可以引进企业工程师做兼职教师,这样做可以做到两全其美。

3.推进研讨式教学,建设创新型教风。教学方法直接决定教学效果。“卓越计划”对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要就是要围绕工程实际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卓越计划”参与教师除了提高自己的师德素质、工程实践能力之外,更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针对性的改革,推进研讨式教学,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以往的知识传授者角色,转变成“导演”、设计师、组织者、指导者和评判者,让学生去做“演员”,去当主角。在具体的课堂组织上,充分发挥多样性、灵活性特点,大力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逐步建设创新型教风。只有逐步形成创新型教风,才能逐步形成创新型学风,从而有效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打造卓越学生团队

按照“卓越计划”的实施部署,参与高校只有部分专业中的部分学生参与“卓越计划”的培养。为了培养这些学生的创新能力,固然培养方案的制定很重要、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很重要、教师的教学方法很重要,但这些都是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关键,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自己必须努力这个内因必不可少。所以,“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在努力构建一支卓越教师队伍的同时,一定还要同时打造一支卓越学生团队。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积累创新知识、锻炼创新思维、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积累创新知识、锻炼创新思维、参加创新实践活动是本文归纳出来的“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三个内涵。要打造一支卓越的学生团队,最基本也是最核心、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卓越计划”参与学生在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努力去积累创新知识,充分锻炼创新思维,有效地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创新知识首先包含在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课程教学内容中,包含在学生在企业、在实验室所从事的创新实践活动里,其次也包含在学生课余时间围绕专业所做的广泛涉猎里。积累创新知识的过程、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过程,也是锻炼创新思维的过程。

2.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团队的特点在于彼此团结协作,共创“1+1>2”的效果。而彼此团结协作必须要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在打造卓越学生团队的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

交流沟通能力有三种,第一种是日常生活的自然表达,大多是小范围小群体的熟人之间的沟通,基本上属于一对一的亲密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较小。第二种是一对多的交流,例如演讲就是一种最有力的沟通形式。要求表达者出口成章,不仅合乎日常交流的逻辑,而且将其话语录音整理即可成文。第三种是最高层次的交流形式,可以穿越时空,可以超越人与人之间的任何距离,此种交流模式可以名之为“一对所有”。

俗语说:“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思想不是平白无故会产生的,不仅需要足够的知识积累,而且需要与他人交流沟通。有人说:“文明只是一种副产品。”如此可以推出,“思想是知识基础上交流沟通合作的副产品。”通过交流和沟通,彼此进行启发和得到启发,创新的火花便可以从中点燃。所以,“卓越计划”参与专业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交流、沟通的机会与平台,使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中积累创新知识、锻炼创新思维,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3.营造和谐师生关系。从师生关系来讲,教师和学生保持三种关系最为合适,教师担负起三种角色最为美好。第一种是严格意义上的师父,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用思想影响学生,用人格魅力浸润学生,使得学生不仅在校期间可以收获满满的知识,而且走向社会之后依然会散发教师带给自己无形的改造力。第二种是家长的角色,在学生犯糊涂、不听话的时候给予督促和警醒、批评和指正,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如家人般的温暖、亲切与真诚。第三种是朋友的角色,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相识是缘分,相知是人为,加起来就是友谊。学生完全可以和教师成为朋友,平等地交流对话与沟通,谈天说地,畅所欲言,淋漓尽致,使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更加升华与深化,让师生之情更加浓厚、长远与稳固。

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处于激活状态,从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想法。所以,“卓越计划”参与教师一定要在努力钻研教学业务的同时,注意与学生建立亲密友好的师生关系,将所有学生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用友谊将他们凝聚成一支卓越的学习团队。

(三)营造创新环境氛围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相应的创新环境。良好的创新环境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卓越计划”参与高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氛围。

1.营造创新的校园环境。创新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中,局限在专业内,局限在高校教师身上,创新的视角可以更广阔一些,可以在校园的方方面面处处彰显创新元素。这样不仅可以给学生以新奇感,更可以给人以启迪和启示,使学生在创新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营造创新的校园环境,可以在校园里建筑物的设计上进行创新,可以在校园园艺景观的创意上进行创新,也可以在教室、实验室、走廊、食堂等的装潢布置上进行创新,更可以在校园文化活动包括专业的创新活动等组织上进行创新。总之,让校园内充满创新气息,以此感染和激励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

2.营造创新的教学环境。教室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环境。如何让教室这个教学环境更加具有创新色彩,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从课桌的的摆放、讲台的高度、黑板的材质、粉笔的选择、灯具的选择、窗户的设置、墙壁的布置等角度着手。课桌的摆放是不是可以不规规矩矩、行列分明,是不是可以摆放成环型圈、一条龙、随意散点状等或许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讲台可不可以不要太高,或者不设置讲台,让学生和教师从空间分布上更加融为一体。粉笔的选择除了亮白色,可不可以选择亮黑色或彩色,这样在恰当的时候会让学生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灯具的选择,除了满足普通的照明、防辐射、护眼等功能,可不可以从灯具的造型入手,尝试每盏灯各具特色。窗户的设置同样很关键,房间的窗户就好比人心灵的窗户,尤其当窗外的风景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时,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会更加活跃。墙壁的布置除了简单的名人名言及名人肖像摆放,可不可以更多考虑一些学生自己设计作品及制作的墙贴。总之,可以通过各个教室各个方面独具匠心的创新设计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辅助且十分有益的影响。

3.加强校际合作,共营创新氛围。不同的高校自然有不同的底蕴和不同的校园文化风格,在专业上也有不同的特色和长项,加强校际间的广泛交流,可以极大地开阔学生眼界、增长学生见识、启发创新灵感,最终提升创新能力。校际间的合作交流,在形式上可以多种多样,在内容上可以丰富多彩。既可以由校方组织一些专业方面的创新大赛、学术交流等业务活动,也可以由学生社团联合开展一些校园文化方面的活动。校际间的合作交流参与的高校越多,形式越多样,形成的创新氛围就越浓郁,对学生创新意识形成和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就越明显。

第8篇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 英语听力 障碍因素 对策

作为交际的重要技能,英语听力在英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的大学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听力教育,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很多非英语专业学生感到听力存在很大的问题。此次我们小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0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用以研究非英语专业在英语听力方面的问题,并研究相应的策略。

我们的问卷设计的方向是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在进行听力训练时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所用的策略,下面我们来进行详细分析。

问卷中所得数据反映出:超过60%的学生在语音上有困难,听力学习受到听音、辨音、和自身发音不准的影响;50%的学生不知如何做笔记;70%的学生在听音时精神紧张,注意力无法集中;45%的学生能听懂材料大意理解要点;只有15%的学生在听音过程中遇到自己不会的单词或是听力材料较难时仍能保持心态平和;25%的学生在听力过程中会运用一些基本的听力技巧;80%的学生每周花在英语听力上的时间在60分钟一下;60%的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听力最重要的两项因素是词汇量不足和语音问题;35%的学生认为最影响自己听力的因素是语法掌握不够和听力材料语速过快。由此可以发现对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来说,英语听力水平难以提高的障碍有很多。下面来具体分析。

一、影响因素

(一)语言因素

1.语音

首先,多数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在听音辨音上有困难,难以辨认相似发音。英语与汉语语音形式截然不同,大多数中国学生是从中学开始学习英语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和缺乏必要的语音知识,所以自身发音也不太准确,因而进行听力训练的时候习惯将英文逐字逐句翻译成中文,这样直接使听力无法继续。

其次,英语中有很多轻重音、弱读、连读、爆破等语音现象。而且随着词性,词义的变化,词语的轻重音,句子的语调也随之变化。句子中不同的语调能表达说话者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和情感,许多学生在语调方面知识的欠缺,也会造成在英语听力方面的障碍。

2.词汇

根据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大学英语学习阶段,学生应掌握的词汇量四级为4200 个,六级为5500个词。在英语学习中有各种各样的动词短语介词短语等,不同的搭配有不同的含义,对大学生来说这确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即使学生达到大纲的要求,把词汇放在特殊的语境里,瞬间做出判断,也是非常困难的。另外学习者大多习惯从视觉渠道获得信息,缺乏听力刺激,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听觉形象,所以当听到这些信息时,不能做出准确快速的反应。

(二)非语言因素

1.文化因素

由于中西方的地理位置,生态条件,物质水平,和社会环境等不同,由此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文化差异。在思维方式上和表达方式上,中西方也存在一些差异,若不习惯这些差异或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必定影响对话语深层次的理解,从而产生误解,影响沟通。

2.心理情感因素

部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反应一上听力课就思想涣散精神不能集中,一放录音但心情烦燥,紧张,反应迟钝。还有的因为学习成绩差担心自己不过关便对听力缺乏信心。

3.学习技巧

英语学习者在听的过程中,遇到种种诸如词汇、语音、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问题是很平常的。可一些学生总是喜欢一直回忆或沉浸在对刚才所听内容的猜测中,不选择跳过这个内容的方法,以至错过了其它内容而影响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还有些学习者不会或懒得在听力过程中做笔记而未能抓住问题的主要信息。种种由于缺乏听力技巧而影响听力水平的例子屡见不鲜。

二、改进策略

(一)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提高听力水平

1.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基本功的培养,有意识的提醒学生在日常英语学习中重视各种现象,加强语音训练,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发音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口语水平;在日常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将策略能力训练和听力技能的传授结合起来,丰富学生运用策略的知识,并提供练习及提高策略能力的机会。

2.在听力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资源和网上资源,引进国外的有声资源,使学生能够尽可能的听到地道的外国人发音,培养学生的语感,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慢慢熟悉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逐步加入西方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对国外的文化习俗,社会背景,人文地理有一定了解,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并扫除必要的词汇障碍。

3.培养学生必要的听力技巧。比如如何做笔记,怎样抓材料的重点,以及怎样把握重点针对学生英语听力障碍因素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利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建设听力资源材料库,培养学生听力兴趣,激发学生听力学习的内在动机。

(二)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能动性

1.学生在学习听力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积极拓展自己对西方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的了解。课后要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听力材料进行练习,并适当提高难度。

2.在听音时,学生要学会利用文章已知的信息来推测自己不熟悉货不明确的词语、短语、以及内容。其次,学生要学会使用一些基本技巧,记录一些关键信息,并在听音结束后对自己所使用的听力技巧进行反思总结。

3.学生要学会增强自己的心里素质,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在听音时如果突然注意力分散,要快速调整自己的注意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心情能够保持平和。

参考文献:

[1]王奇民.国外外语教学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昌吉学院学报,2002,(3).

第9篇

很多时候,尚未步入高校校园的大门,就业问题就已经成为热议的话题。一旦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光靠自身的知识还不能游刃有余的应对工作,他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否则,没有良好的礼仪修养,必然影响优良职业道德的形成,甚至可能导致职业道德滑坡,不利于工作的稳定。因此,礼仪修养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意识到礼仪修养的重要性,为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树立优良的职业操守打下了坚实基础。

2高校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基本要求

礼仪修养不仅关乎大学生自身的人格魅力,关乎高校的对外形象,更是关系我国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素养水平。因此,推进高校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也要为大学生制定一些基本要求,并敦促他们严格遵守。

2.1明确自身身份,不做过格行为高校大学生尽管在年龄、视野、心理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成熟的表现。但是,他们仍然属于学生群体。因此,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不能超越一个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范畴。高校要促使大学生明确自身的学生身份,严格遵守学生行为规范,不能做出过格的行为。

2.2勤奋学习,满足时展要求大学校园已经或多或少的与社会接轨。因此,高校大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度不是特别低,反而对社会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看法或想法。因此,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现实。面对知识型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要鼓励学生勤奋学习,满足知识型社会的融入条件,否则,大学生完全有可能被社会所淘汰。

2.3尊重师长,塑造基本礼仪修养在某种意义上分析,这个基本要求是第一个要求的自然延伸。尊重师长是任何教育阶段都要积极遵守的基本要求。尊重师长才能促使学生更为主动的配合礼仪修养教育的各种要求。这样,大学生才能具备基本的礼貌,并将这些礼貌行为转化为礼仪修养,进而实现自身礼仪修养的全面提升。

3提升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水平的策略

高校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仿佛一面镜子可以招录大学生的未来。高校必须拿出妥善的策略,及时应对社会发展形势,促使大学生树立优秀的礼仪修养。如此,才能完善自我,适应社会。

3.1高度重视礼仪修养教育,完善教育结构及规划高校领导要率先转变过来思想,不要过分看重学生的成绩,要将眼光放长远,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修养作为根本落脚点。因此,高校领导可以针对大学生礼仪修养开设课程,并与老师实现及时对话,促使老师逐步完善教育结构及教学内容,从而使大学生的“软件设施”也能够实现档次上的有效提升。如此,高校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依托学生,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能够合理借助学生的力量。

3.2从生活中寻找突破口,进行礼仪修养教育在生活中,老师要鼓励大学生自省,要求大学生注重自身的语言行为是否得当、注重自身的衣着是否得体、注重自身的外在打扮是否合适等等。毕竟,大学生如果在语言行为、穿着打扮等基本层面有所失误,必然与大学生的身份特征相违背,将成为礼仪修养教育的败笔。

3.3完善自身性格弱点,彰显优秀气息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因人而异。大学生的性格缺点要引起自己的重视。否则,不利于健康思想的重塑。因此,大学生要时刻自省,克服性格中的弱点,不能我行我素,而是在学校生活中学会客观的审视自己,时刻自我剖析,摆脱骄傲自大的缺点,学会谦虚待人。

3.4鼓励学生见贤思齐,向典型榜样学学生群体中,必然会涌现出礼仪修养比较高的学生,老师可以将这些学生作为典型,号召其他学生向榜样学习。同时,也可以邀请这些礼仪修养较高的学生进行演讲,从而有效强化大学生对礼仪修养的认同感,并学会在实际学习生活中时刻反省自己,完善自己。

4结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