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企业心理素质培训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15 10:12: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企业心理素质培训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企业心理素质培训

第1篇

关键词:创新;培训理念;提升;人力资源;素质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特征

人力资源质量是指一定范围内(国家、地区或企业等)的劳动力素质的综合反映。人力资源质量反映了人力资源在质上的规定性,它是一定范围内(国家、地区、企业)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力、知识、技能和劳动意愿。

首先,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力资源在社会生产上属于资本的一种,而资本的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存在一定的价值,这就意味着,人力资源的本身是具有一定的价值。人力资源的质量不但可以自身得到发展和提高,同时这种发展和提高的方式也是一种人为创造价值的过程,这说明人力资源不但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同时还可以实现自身增值,并且在增值的过程中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其次,人力资源质量具有可增值性的特点,正是由于人力资源的质量是来源于人的个人体能、知识积累和技术经验这三个方面的影响,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三个方面的因素,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不断地培养和提高的。而这种对于个人体能、知识和技术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人类劳动的凝结过程,是人类劳动的一种价值体现。同时,当人力资源的相关质量得到一定的发展以后,这些能力就会被作为特殊的生产要素与其它生产要素相结合,便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力量,从而使人力资源质量具有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形态;同时又由于这些能力的运用可以创造出新的超出其自身价值的剩余价值,从而使人力资源质量具有了价值增值的特征。结合实际,在任一企业中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但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创造出更高价值,为企业带来更高回报,就成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因些,在施工企业中,培训理念的创新被提上了一个新的议程。

二、提升公司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 首先应从培训入手

在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人力资源作为施工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和最有创造力的资本,如何发挥最大效力,是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员工要有与本岗位相适应的操作本领,实现一岗多能的现代化需求,需要管理者转变为循循善诱的导师和朋友的角色,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现代化的培训,发挥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力。现代化的新技术培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计算机培训

计算机培训就是用计算机开展的培训(CBT),指由计算机给出学习的要求,受训者必须做出回答,再由计算机分析这些答案并向受训者提供反馈的一种互动性培训方式。它包括互动性录像、光驱和其他一些计算机驱动系统。

2.多媒体培训

多媒体培训是把视听培训和计算机培训结合在一起的培训方法。这种培训综合了文本、图表、动画及录像等视听手段,以计算机为基础,参训者可以用互动的方式来学习培训内容。在培训中可以采用交互式录像、国际互联网和公司内部网等多种培训方式。多媒体培训方式目前已经相当的普及。据《财富》杂志对 1000 家企业中 146名培训部经理的调查表明,多媒体培训时间占总培训时间的 16%。这项调查还发现,在为员工进行软件和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培训时,多媒体培训的使用频率最高。而在进行管理技能和技术技能培训时,同样要用到多媒体。

3.远程学习

远程学习(distance learning)是指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不同地域的人能够达到同步学习的目的。远程学习适用于为分散在不同地域的公司提供关于新产品、政策、程序的信息以及技术培训和专业讲座。远程学习通常采用两种技术使人们之间进行双向沟通。一种是受训者的同时性学习,即通过培训设备受训者可以同培训者(位于其他地方)和其他使用个人电脑的受训者进行沟通。

与传统培训方法进行比较,新技术培训方法(多媒体培训、计算机培训、远程学习)的优势在于,一方面,运用新技术培训方法可以使参训员工在家或办公室接受培训,而且许多新技术培训不受固定时间的限制(员工可以在工作之后的时间参加培训),这大大方便了参训员工;另一方面,参训员工不必集中,可以节省相应的费用(机票费、食宿费等)。但是,新技术培训方法需要高昂的研发费用。研发费用主要用来购买硬件和软件、开发项目,或用新的媒体(如光盘)对原有项目进行改造。实践证明,新技术培训方法比传统的培训方法相比,前者能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由于我们长年从事全国性的施工工作,传统的集训根本无法满足企业培训的需求。现代培训方法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企业培训的效率,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提升公司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 其次再从管理入手

管理的本质是人力资源的管理,一个好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经理。分两个层面:一是高层领导的人力资源管理;第二是直线经理人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在一个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对于绝大多数现代企业的管理者都应当很好理解。有人曾经说过:“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一个严格的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重要性的意识,企业不仅要培养优秀的人才,更要培养杰出的人才,打造充满激情和富有极强竞争力的团队。这种思想必须深入每一位经理人和员工的心中,并为之行动。当然,建立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是企业员工制度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它促使培训工作沿着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运行。根据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或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对原有的与培训相关的条文全面修订,配备一套健全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或相关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企业建立有效培训的激励机制。制度要实现从传统培训理念向现代企业培训理念的转变。因为施工企业大多是全国性行业,员工地点较为分散,因此制度要明确培训模式为远程网络等方式为主的多种培训方式,并给各个项目部提供充分的电子网络等技术物质上的支持。以制度的形式予以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比以往的培训方式更省时、省力、省钱,伸缩性强,为各项目部的员工提供一个互动的平台,创新现代教育理念,对新时期的培训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对培训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培训工作为重要职责。但是,有了完备的培训制度,还需要思考的是我们的直线经理人是怎么理解和贯彻执行的。我们的直线经理人必须深刻的明白其在人才培养和团队竞争力的打造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应当履行的义务,做好培训实施的支持者和推进者,充分挖掘员工的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对素质的概念做了非常形象的解释,即一名员工就像一座冰山,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部分往往只有1/8,也就是浮出水面的冰山的一角,而在水面以下的7/8则是看不到的。对员工来说,能见到的1/8是其知识、资质和技能行为,下面的7/8则是职业意识、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三方面。知识、资质和技能行为是较为容易观察和测量的,称为显性素质。这些显性素质除了在大学学习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外,还包括企业培训所增添的,因此,显性素质的提高也是与企业培训密切相关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是难以观察和度量的,则称为隐性素质。这些隐性素质是员工在学校中学习不到的,这些都是需要员工在岗位中,通过企业的一点一滴的培训和引导而产生的。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隐性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对员工进行隐性素质的培训。例如通过网络案例进行培训,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参与度,而且这种培训方式较为灵活,互动性较好。如果企业中的每个员工都具备了适合自己岗位的这两类素质,将会大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员工的显性和隐性素质都能够得到足够的培育,那么对员工的素质提升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也将更加深远。

四、总结

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企业中,通过优秀的管理模式,转变员工意识,规范员工行为,使员工改掉不良习惯,让管理规范在每个员工心中打下深刻的烙印,帮助员工逐渐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由此可见,管理在提升企业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上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其根本还是间接或者直接通过培训来实现的,培训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创新培训对于企业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仇建华.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刍议[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0(09).

第2篇

安全心理学是以企业组织中“人一机一环境”之间关系的正确处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主要是结合煤矿生产活动的特殊规律和安全生产的具体实践,研究煤矿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人的心理因素及其作用规律,其研究对象是煤矿生产中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和控制途径。是一门新兴学科,是安全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而安全是煤矿生产永恒的主题。要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人是关键因素,要提高煤矿职工的素质和实现煤炭生产的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工业发达国家把安全教育培训看作是“安全的保证”,认为“在一切隐患中,无知是最大的隐患”,为了有效的预防和扼制煤矿安全事故,必须要做好安全培训,加强职工的意识教育,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发挥好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培训中的作用非常关键,煤矿安全管理,主要是对人、设备和矿井自然环境的安全防护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是核心,因为人的因素是主导、管理因素是关键、物的因素是基础、环境因素是条件,按照人的心理规律和客观规律制定安全预防措施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安全管理体系。

二、目前煤矿安全培训存在以下问题

(一)职工对安全培训的认识不够。职工把安全培训当成一项任务,不愿意主动参加安全培训,从内心比较抵制安全培训工作。

(二)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区队领导为完成工作任务替员工请假不参加培训,对安全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三)针对性差。安全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课程设置层次性不强,对参加培训的人都采用同一模式。

(四)培训机构重培训任务不重培训结果。目前在大多煤矿企业内部只注重完成培训任务,应付上级检查,而不注重培训的实际效果,只注重完成两年1次的复训任务,不注重日常的监督管理,缺乏培训转化氛围。

三、煤矿心理学如何应用到安全培训:

打开心门,宣泄不满。针对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人前表露心声的职工,煤矿可以开设安全心理咨询室,配置“哈哈镜、胶皮人”等设施,设立安全心理咨询熱线,为员工提供一个释放心理压力的良好空间。在这里,前来安全心理咨询的员工可以说出心理的积怨、不满,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保证他们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生产中。首先从心理上让职工放松下来,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培训,掌握更好的知识技能。

卸下包袱,减轻压力。煤矿单位应将心理减负活动引入基层,每周对职工进行一次心理减负培训,可以邀请跟班干部、培训中心人员或者矿领导分别参与,组织员工开展安全心理减负活动。通过跟班干部和培训中心人员对员工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及耐心细致的引导,让员工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把自己内心的不良情绪及时释放出来,缓解了心理压力,从而身心愉悦投入到工作当中。

疏导心理,抓潜意识。在实施心理疏导的同时,引导教育员工进行“自我身心调适”。井下艰苦的作业条件和繁重的体力劳动,对从业人员的体能、精力和心理素质提出较高要求。可以通过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利用内部报纸、电视、网络,对员工进行“自我身心调适”教育,充分利用牌板、宣传栏、漫画、标语等形式,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和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度的宣传教育,增强员工安全意识。班前话安全,班中抓安全,班后谈安全,让安全警钟在员工耳边长鸣。与此同时,应该从思想源头入手,开展心理疏导活动,理顺员工情绪,增强员工自律意识。可以让各区队在会议室贴“员工笑脸”照片,动员家属、子女为员工送《安全贺卡》等,对员工进行亲情教育。同时区队班组各项业务、工资公开上墙,使员工感受到了尊重。通过这些潜意识的培训模式,让员工从心理上觉得自己的重要性,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保障安全生产,这样才能起到培训的真正作用。

四、提高安全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事实证明,多数煤矿的事故发生缘自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由人的不安全思想和心理所支配。因此,要想通过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归根结底在于如何管控好员工的安全心理和安全素质。现阶段安全教育培训,主要是通过被培训者的煤矿安全基础知识的强化培训,形式较为单一,只能对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技术等方面素质有益,忽视了安全心理素质的培养,应根据煤矿生产的特殊性来制定一套有效的培训方案,使安全心理素质和其它素质的培养共同作为培训基础。通过研究分析及实践证明,越是在危险、负荷重的工作环境中,心理素质越好就越会激发人的情绪,使人精神振奋、信心增强,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就会得以更好的体现,处理好各种危险问题,保证安全生产。矿工的安全心理和态度的形成,是一个自觉学习的过程,对矿工进行安全心理培训,就是使大家了解和掌握什么是安全心理学,它的应用在煤矿企业的重要性,采取逐步展开的方式,有计划地提高安全心理素质,自觉地控制心理活动,从而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迅速果断地对井下不同情况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用安全心理来指导,使其行为规范化,保障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五、结束语

培训可以提高矿工的素质。但往往只强调思想素质、技术素质和身体素质。而忽视了心理素质。虽然前三个不可少,但都受心理素质的制约,必须以心理素质为共同基础。实践证明,在紧张、危险的工作环境中。心理素质强就会激发斗志、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员工的技术素质就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处险不乱,化险为夷,保证安全生产。因此,务必对矿工进行安全心理培训,运用心理学方法。建立矿工安全心理模型,形成安全心理定势,提高安全心理容量和素质,使员工能自觉的控制心理活动,遵章守纪,戒除自己的违章行为,保障安全生产。安全培训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煤矿实际工作中运用安全心理学,可以很好地消除矿井“人”的不安全因素,降低事故发生率,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安全心理学在安全培训中发挥的作用,为煤炭企业的安全培训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第3篇

关键词:心理素质;酒店;酒店员工

人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其心理的支配和调节下进行的。因此人的心理因素,不论在酒店工作还是其它工作,都关系到公司的利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为了保证酒店具有良好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要求酒店的工作人员,除了应具备良好的文化、道德素质以外,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因此,研究酒店员工的心理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一、心理素质的概念

心理素质或称心理品质,是指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特点,包括人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如认识、情感、意志品质、自我意识水平、气质类型特点、性格特征等。酒店员工心理素质是指从事前厅、餐饮、客房、安全、销售等人员所应具备的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性品质。

二、研究酒店员工心理素质的意义

(一)有助于酒店对员工的选拔与培养

研究酒店人员的职业心理素质,可以帮助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职业心理素质的要求,制定出量化的心理测试标准对应聘人员进行筛选和选拔。在对酒店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时,也可以根据职业心理素质的要求,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素质训练。

(二)有助于提高酒店员工的工作效率

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主体的心理支配和调节下完成的。酒店员工是酒店实践活动的主体,具有与其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心理素质,才能有助于酒店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有助于酒店员工的自我心理调控与矫正

酒店员工了解自己所从事的某项工作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以及自己在某些素质方面的缺陷后,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训练、调控与矫正,以便更好地适应酒店工作实践的需要。

三、酒店员工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酒店员工应具备以下四种心理素质:

(一)情绪控制能力: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准确认识和表达自身情绪的能力;其二,有效地调节和管理情绪的能力。

(二)沟通协调能力:一个性格内向、孤僻、古怪、冷漠、敏感的人在这方面往往比开朗、无私、大度、坦诚、友善的人要差得多。

(三)应变创造能力:工作中随时可能遇到突发性特殊情况,这就要求酒店员工具备良好的应变创造能力。

(四)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酒店员工和顾客搞好沟通的关键,有了良好的沟通才能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每位酒店员工必须做到的。

四、酒店员工必须克服的心理障碍

经过研究发现,没有服务经验的新服务人员,他们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心理素质的提高,这个心理素质不是我们常说的“自信心”,而是正确对待“自尊”与“恐惧”,对这两个关键素质的训练将成为新员工能否存活的关键。

(一)摧毁自尊重塑自我

从事服务工作必须有足够的热情、勇气与耐心,前提是必须放下自尊。对于服务人员来说,自尊心是首要克服的难题,他们要在服务中逐渐树立起新的自尊观念,就是:顾客的满意度是最为重要的,服务人员要正确地看待“自尊”这个问题。

(二)克服内心的恐惧

服务人员的恐惧多半来源于“不敢与人打交道”,新的服务人员在这一点上尤为明显。而克服恐惧、建立人际勇气是服务行业的第一门必修课。训练服务人员克服恐惧,是一个非常科学的过程,必须针对服务人员的职业特征来进行训练。

五、结论

酒店企业要真正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同时,酒店员工作为酒店的核心力量,酒店管理者也要把关爱员工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内容和基础职责。

而酒店员工也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当今服务行业的要求。酒店员工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树立尊重顾客、关怀顾客的高尚职业道德,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顾客是上帝”的职业观等心理素质理念,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注重服务以外的知识学习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对酒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酒店人员职业心理素质概述[j]吉林省心理学会。

[2]酒店员工应具备的心理素质[j]大把餐饮行业圈。

[3]酒店员工心理素质训练案例分析[j]中国酒店招聘网。

[4]提高酒店员工心理素质的探讨[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6年04期。

[5]善于提高员工心理素质[j]神州学习网.

[6]把握员工心理提升员工心理素质[j]新闻中心网;心融集团。

[7]员工心理健康与调适[j]员工素质建设系,李小燕。

[8]员工心理素质训练[j]陕西航空职工大学。

[9]员工心理调适与减压[j]阶梯图书网。

[10]职场压力急待‘疏通’员工心理培训渐露头角[j]搜弧网。

第4篇

经过长期的实践,在党建工作的很多领域中,心理学方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应用,笔者现将以往心理学在促进党建工作上的实践情况进行收集,做出了以下实践总结:1、利用心理学的方法,可以提升思想建设工作的质量在我们进行诸如谈心谈话、参观访问和座谈讨论等政治思想工作时,都有大量的心理学元素包含在内,一些运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手段,如:引导法、精神感染和清理结合的方法等,都是由心理学的一些原则衍生过来的,因此,利用心理学的方法可以对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起到极为积极的影响,改变当前古板的工作模式。目前而言,很多单位和学校都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师,来保证人们的心理健康。2、党员干部的心理健康可以用心理学的方式来维护目前,社会广泛专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党员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近年来,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已经成为了某些政府企业的干部考核标准,符合这两项标准的,才能进入党政部门工作,而利用心理学培训,可以培养或提升人员的心理素质,从而维护党员的心理健康。3、利用心理学的方式,可以对反腐倡廉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反腐倡廉一直是党建工作中的重点,近年来,腐败现象日益严重,而利用心理学方法,可以使党员在反腐倡廉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符合心理学规律的措施,使干部产生一种自律和监督他人的心理,使思想预防的意义获得强调。

二、提高现代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过程中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要在党建科学化过程中运用好心理学方式,除了要对过去的成功经验加以坚持外,还要探寻和摸索新的措施,要充分了解心理学在党建过程中的迫切需要,来制定相应的对策,笔者认为,要利用心理学方式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1、提高党员心理服务与教育平台建设的力度一定要加强心理素质培养的宣传力度,要在工作中加大对党员干部心理知识教育的力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置独立的心理服务机构,为员工进行心理服务,并建立相关的档案,记录员工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定期的追踪审查,对员工心理状况进行合理的评估;要利用公司网站、内部报刊杂志及微薄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建立起专业的心理服务平台,保证全体员工的心理健康。2、对心理评估体系进行完善第一,要有较为完善的干部建设评估体系。一定要加大心理评测在干部选拔、任用和团队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包括干部管理压力应对、对危机的实施应变管理能力等;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起对于不同级别领导的评估体系,使班子能够合理的进行搭配,工作能够科学分工;最后,一定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心理评估系统,对机关人员和领导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与预测。3、加强对干部心理素质的培训力度在现有的基础上,一定要加大对干部心理素质的培训力度,要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领导进行培训,将心理素质目标纳入到培训体系当中,要采购或开发适合心理培训的教材,整合收集相关教学资源,提高心理素质的培训质量。

三、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 餐厅服务员;职业心理素质;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职业心理素质是职业素质高低的关键因素,是指工作人员认知、感知、记忆、想象、情感、意志、态度、个性特征(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习惯)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餐饮服务人才选用的主要标准就是职业素质,特别是中学餐厅服务人员的选择,心理健康被很多学校的后勤管理部门作为选择餐厅服务人员的条件之一,好的中学餐厅服务员能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健康发展的基础。

一、职业心理素质对服务员构成的障碍

在国内,饮食文化一直是比较受到国民所重视的,所以餐饮业的发展程度一直是走在发展的前列。特别是对学校餐厅的重视,现在国内的许多中学餐厅的硬件设施都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已经相距不远,但在软件上,特别是服务人员的职业素质上还不能与达到与硬件配套的服务。服务人员所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建立。

1.服务人员在自信心上的缺乏

自信心是每个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中学餐厅的服务人员因为工作内容的原因,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服务人员是以低学历为主,而且对工作内容的不认可,社会地位的不认同,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不能正常的进行餐厅服务工作,更有甚者以一种高姿态来对待工作,对待学生,来展示自己的骄傲,与学生之间产生了大量的矛盾,违背服务人员应有职业素质。

2.工作压力不能正常释放

现在国内的中学生,因为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原因,自我优越感比较严重。餐厅服务人员又不能合理的看待餐厅服务工作,通过笔者的调查,大部分中等学校的餐厅服务人员与学生之间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而且后勤管理部门对问题的处理也基本是偏向学生,这就造成了服务人员不满情绪的积压,影响了餐厅的服务质量,对学生素质培养也无法起到良性作用。

3.职业特点造成的不安定因素

一些年轻人认为,服务工作是青春饭,特别是女性员工,结婚生子周期过长,造成工作上的不便,就会把服务工作当成一个临时性的工作,在工作时的重视程度和责任心都不高,造成工作问题频繁出现,影响工作质量。而一些较大的中学餐厅,劳动强度大,问题发生频率高,但与之相对应的薪酬却变化不大,造成服务人员产生情绪工作,工作热情不高。

4.人际交往问题

中学餐厅部门分工要求较为严格,但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配合默契程度不够,造成发生问题时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学生,教师的投诉直线上升。中学餐厅的服务与中学生基本处于同一年龄阶段,但却消费者与服务者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容易造成学生的自傲,服务人员的自卑,人际交往上不能正确平等对待。

二、服务员应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

1.建立正确的自信心

自信不是自傲。正确建立自信心,认识价值观能培养服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增强职业素质,正确对待学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工作质量。

2.培养知觉敏感度

知觉的敏感度是服务人员最应该重视的地方。观察学生的表情,肢体语言,借此了解学生的情绪,态度以及意向,从而为学生提供满意的服务。在服务过程中,还要注意服务的热情度。热情的服务能给学生带来温暖,贴心的感觉,减少与学生之间矛盾的产生。知觉的敏感度是有利于培养与他人交际的正确性,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搜集和选择信息,判断他人的心情及需要,使自己能做出正确的言行。

3.积极乐观的态度

态度是进行一切工作的决定性因素。人都具有感染办,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能让别人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以,个人工作态度是否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状态,直接影响表现是否出色,能否得到别人的重视,这将直接影响个人的日后发展。

4.人际交往所需要的沟通能力

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中学餐厅服务人员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的服务人员能够准确的把握与学生和同事之间的关系,进行交流,更容易的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每个员工都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能直接提升中学餐厅的整体形象,使学生的满意程度提高,也可以增强中学餐厅的整体凝聚力。

三、注重培训方法的选择

在职人员的培训不同于学生的学习培训,是对如何增加业绩,职业技巧,生存技能的培训,而不是文化知识的培训。一般的培训方法不适用在职人员,要通过自身的经验和他人的经历来进行学习,以榜样的作用为主,将那些职业程度高的人员大力宣传,并给予物质上的奖励,用来激发其它员工的积极性,并公开他们的专业化知识,操作方法,让其它人员去学习,去模仿,达到一定程度的人员同样给予奖励进行强化。。直接学习可运用操作法、案例法、情境模拟法、在线学习等方式,对学习的结果及其应用要加以追踪,评价在生产产品、提供服务方面的改进情况,培育适合本餐厅文化的健康的职业心理素质,提高职业能力,增强服务人员的可雇佣性。

四、结语

在整个中学餐厅的发展过程中,服务人员的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加大力度对服务人员进行素质教育和培训,使服务人员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工作性质,才能改善和提高服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工作态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与同事之间打好关系,解决上,下级之间的矛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这样才能提升学校餐厅的整体形象和服务质量,更好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榜样,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参考文献:

[1]徐丽霞.论构建和培育餐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第6篇

在职前培养环节,完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加强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中了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简称“新课标”)。在“新课标”中,明确了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必须涵盖“心理健康与道德”学习领域,这一领域的学习任务主要是要求师范生掌握对未来教育对象进行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的知识与能力,而教师要想成功担当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者,除了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与能力外,一个必要前提是教师自身首先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否则很容易因自己的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导致学生发生近年被频频提及的“师源性心理障碍”。因此,应在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学习领域对应的“建议模块”中增加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各级各类教师教育培养机构应在新课标、新理念下,积极调整优化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中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如《压力管理》《情绪管理》《职业心理健康》等,使师范生具备心理健康的意识、心理健康的知识和自我心理调适的基本能力。

在职业准入环节,严格教师资格证认定条件,强化心理素质要求。教育部1995年12月实施《教师资格条例》,并于2000年6月《〈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具体规定了教师资格认定条件,包括思想政治条件、学历条件、教育教学能力条件、普通话水平和良好的身心素质。其中良好的身心素质被界定为“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对于教师职业而言,心理素质的要求仅止于“无精神病史”,要求过低。无精神病史和心理健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无精神病但有心理问题,尤其是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不适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教师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潜能的发挥,而且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价值观的形成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教师的工作具有高度的示范性,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靠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因此,在教师资格申请环节,要强化对入职者心理素质的要求,在“无精神病史”的基础条件下,增加心理健康的职业准入要求。在进行体检的同时,增加一些必要且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经典心理测验项目,比如用于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用于人格测验的艾森克人格量表(EPQ),通过这些测验来有效评估教师资格申请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健全程度。

在职后培训环节,拓展继续教育资源,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为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通知,自2010年起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各地“国培计划”培训内容更多侧重教学反思和教育实践能力的提高,对教师心理素质的培训仍属空白。因此,需要进一步拓展“国培计划”的培训内容,增加教师心理健康的教育资源,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知识能力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提升。职后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重点是促进教师对自身心理状态的反思,结合职业经验,理解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和对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影响,成为有心理健康意识的教师,并进一步掌握自我减压、自我调节的技巧。除了在综合性的继续教育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可以进行专门的心理素质培养。培训方式上,可以是接受式的专题讲座,也可以是体验式的心理活动;培训性质上,可以是成长性或拓展性的心理培训,也可以是问题解决性的心理辅导;培训内容上,可以是专门的心理健康指导,也可以是有助于减少心理应激源的婚姻关系指导、亲子关系指导等。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人才;职业素质;培养措施

Abstract:Studentsmajoredintourismshouldbeprovidedwiththefollowingqualities:agoodprofessionalmoralityandmentality,excellentserviceconsciousnessandvocationalskills,civilizedappearanceandmanners.Thestrategiesofcultivatingthestudentsincludethatthestudentsshouldbetrainedwithserviceconsciousnessfocusedonaprofessionalmorality;withvocationalskillsorientatedtomarkets;andwithpsychologicaldiathesiscenteredintheguidanceofprofessionalcareers.

Keywords:vocationalcollege;talentsoftourism;professionalcharacter;trainingstrategy

高职高专的定位目标是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但部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办学条件达不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1],建一个旅行社、餐厅、宾馆作为学生实习基地,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主动权掌握在企业手里,要么与学校合作不积极,要么只根据自身需要来安排学生实习,只给学生安排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比如发放宣传单、迎宾等,达不到实习目的。这一现象促使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旅游人才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定位。

对于旅游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来说,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探讨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和模式的文献较多,在目前的旅游人才开发与培养中,重职业技能、轻职业素质的倾向较为突出。不少旅游专业院校培训基本上都是围绕岗位需要,传授相关知识,培养相关技能。而实际上,由于旅游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行业,在某种意义上说,热情的工作态度、能让客人“转怒为喜”的沟通能力、超强的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人际关系技巧、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情绪控制等职业素质比单纯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更重要。因此,在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是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开发的必然趋势。

一、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具体内容

职业素质是胜任某一职业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心理、职业形象等。职业素质是一个人从事职业活动的基础,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石,是立足职场的根本。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是指在旅游服务过程中体现出的主动服务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文化素养,娴熟的职业技能,良好的仪容仪态,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质的服务意识

旅游行业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旅游从业人员素质高低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为和品德往往被视为旅游企业或城市形象的缩影。因此,旅游从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优质的服务意识、无私奉献的精神品德、热情负责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最终养成良好的旅游职业行为和习惯。

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顾客消费意识的提高和对高附加值的追求,旅游行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服务质量的竞争了。注重旅游服务质量,是旅游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首先在于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也就是建立一种独具个性的服务文化,服务意识和服务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服务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始终没有地位,我国是一个缺乏服务意识的国家,而当今西方国民收入的60%甚至更高比例是来自服务业,服务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柱。排名全球酒店300强之首的万豪酒店创始人马里奥特的名言:“生活就是服务,我们时时刻刻都生活在为别人服务和被别人服务的环境当中”。中国酒店的总经理大多不会站在大堂内为客人拉门、提行李,在他们看来,管理是“分内事”,而服务是“分外事”,但在外资酒店,这些场景非常普遍,甚至还有去客房为客人端茶送饭的总经理,对他们而言,服务是酒店生存的根本,只要是有利于酒店的事,总经理为什么不能做?而总经理身体力行,给员工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更有利于酒店服务文化的培养。旅游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服务性行业,服务对象来自世界各地,这就要求从业人员除了要有较高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和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要有服务意识。

2.娴熟的职业技能

一名旅游从业人员如果只有良好的服务愿望,而没有娴熟的职业技能,优质服务就是一句空话。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包括酒店、旅行社、海陆空交通运输、游览、娱乐等行业,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而每个行业中又有各种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工种,服务技能自然也各不相同。每个从业人员必须掌握娴熟的服务技能,还应懂得一些与旅游有关的卫生和救护常识等等,才能更好地为游客服务。

3.良好的心理素质

旅游从业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随时准备承受游客的埋怨和打击。今年四月某导游与地陪发生争执后情绪失控,连伤20余名游客的恶性事件,应该引起我们对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培训的重视。旅游从业人员遭遇游客误会和呵斥的机会较多,心理压力也相对较大,这就要求旅游工作者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积极的、良好的心理状态,要学会释放心理压力,不仅能控制自我情绪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还能换位思考,化解矛盾,让游客“转怒为喜”,真正做到为游客提供超值服务。旅游从业人员还要具备处理意外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心理应变能力,在旅游接待中,一旦遇到意外事故,除及时汇报外,旅游从业人员要做到沉着冷静,以积极的态度,客观分析情况,准确做出判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4.良好的文化素养

旅游业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这就要求旅游服务人员要有较好的文化素养,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个性特征也各不相同,如果旅游从业人员知识贫乏,就很难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5.良好的仪容仪态

旅游服务人员的仪容仪态直接影响着客人对服务的感受。旅游从业人员整洁的仪表能使顾客心情舒畅。旅游服务人员要做到表情自然,面带微笑,态度和蔼,服装整洁,以优雅的站姿,端庄的坐姿,轻盈的行姿,礼貌的服务用语,得体的肢体语言展现旅游服务员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策略

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的发展,高职院校各项工作都应以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为核心。很多发达国家都把处理人际关系、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对未来职业的适应力等列为课程的核心内容[2],而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还停留在培养职业技能的层面,一方面是部分学校或老师缺乏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意识,另一方面是职业技能的转变是有形的,而职业素质的提高是无形的,所以职业素质培养在课程设置、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的应用上要比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困难得多。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围绕为旅游企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定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技能和知识结构为基础,把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工作热情、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心理素质、未来职业发展规划教育的内容融进课程和教学计划中,真正做到“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培养融为一体,培养出企业欢迎、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高职人才。

1.以职业道德为重点,培养学生的优质服务意识

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的首要方面,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培养敬业精神,增强服务意识,倡导奉献精神,提倡诚实守信。而树立优质的服务意识是旅游工作者的从业前提,也是旅游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假如旅游从业人员没有服务意识,就很难给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因此,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以职业道德为重点,培养学生的优质服务意识,开设培养学生责任感、价值观、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的课程,帮助学生尽早树立服务理念,引导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的培养应注重营造德育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外德育基地建设。学院应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开展导游、餐饮、客房服务技能比武活动和校园旅游文化节,把知识传授与道德熏陶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质,促使学生追求自身完善,培养学生不服输的精神和不断进取的意识;其次,还应关心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在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发掘潜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辩证关系,提倡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第三,应加强高职学生实习、实训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用旅游企业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规范学生的行为,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受企业欢迎、思想政治素质好的旅游行业高技能专门人才,教会学生如何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

2.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3],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

首先,职业技能的培养应充分发挥教学第一课堂、活动第二课堂、社会第三课堂的作用,通过校内模拟、社会实践、岗位见习、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培养学生的职业应变能力;其次,高职院校还应围绕为旅游企业培养高技能业务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定位,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实现实训与就业一体化,重点开发与企业核心岗位需求直接对接的专业核心业务能力模块,在对岗位能力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改革课程内容,如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开发以导游技能为主、计调技能、外联技能为辅的3个能力模块,真正做到工学交替,订单培养。

3.以就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部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在当前的人才竞争中暂时处于弱势地位,动手能力不如中专生,理论知识不如普通专科生,其承担的就业压力与内心矛盾冲突日益突出,心理问题不容忽视。而旅游行业服务的最高目标就是要让顾客满意,这就需要旅游从业人员有良好的心态,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委屈,始终能以大局为重,给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把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交往技巧、挫折承受等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内容融入学生择业、创业、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类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使学生能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为将来更好地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重点,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求职、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咨询和辅导。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实习实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工作;其次,是把心理素质培养同学生就业指导、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让职业生涯规划、心理素质培养渗透到职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职业素质,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例如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48门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中,就业和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类就占了7门,涉及公共关系、交际技巧、企业创业指导、职业心理辅导等;青岛旅游外事学院经常组织实习生返校对大一新生进行业务知识和工作情况介绍,帮助新生树立职业目标并对旅游行业有更直观的了解,还邀请旅游专家、公司老总到校开设就业指导讲座,这些活动在系统、全面地为学生提供择业、创业和就业指导的同时,增强了学生适应环境、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心理素质培养中有许多属于非知识性内容,它需要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自体验才能获得。它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心理学名词和定义,而在于受教育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水平的提高。因此,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应向学生日常生活渗透,而不是仅仅流于课程化。迪斯尼员工培训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如“未来职业生涯”课会告诉员工,迪斯尼乐园中有些什么新的机会,以及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赢得机会;“应征课程”会培训员工如何应对主考官面试;还有“如何转职”、“对着星星许愿”、“我们一路走来”等增强员工就业信心的职业规划培训课程。

[参考文献]

[1]魏文芳.高职教育发展与质量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报,2007,(1):191.

第8篇

关键词 培训 教育 航海 安全

中图分类号:U676.2 文献标识码:A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the Crew and the Safety of Navigation

WANG Yan

(Maritime Training and Research Center,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26)

Abstract Security is the top priority of all our work shipping companies, maritime security assurance is a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of the crew has a higher overall quality, able to calmly deal with various emergency situations that occur during sailing. In this paper, the education and safety of navigation as the crew discusses the objects presented in crew training and educ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deas, mental health, ethics, conventions and regulations, technical expertise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other aspects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Key words training; education; navigation; safety

0 引言

企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人才资源的竞争,这对于船舶业也完全适用,一支技能过硬、素质全面的船员队伍是确保航运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船员素质的提高也是确保航海安全的关键因素。目前,加强船员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是实施各项船员教育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船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只有利用正确的培训方法与手段,加强对船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才能提高船舶的航海安全性,推动我国航海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1 加强安全教育,培养船员安全责任意识

1.1 通过安全意识培训,确保船舶安全深入人心

“安全第一,以防为主”对每名船员来说都烂熟于心,但往往在实际工作中忽视了安全观念。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安全性问题,而往往大的事故都是由许多细节的疏忽所导致,因此必须加强思想教育,从上到下,无论是船长还是船员,无论是在船上还是在船下都不可忽视。在培训时应加强对船员进行安袭法规制度的学习,以实例教学方式强化人身安全、航行安全、防偷渡、防海盗、防恐怖袭击等安全工作的教育。

1.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保障船舶安全性

船员的工作环境通常比较艰苦,也具有一定危险性。船员的工作必须严谨务实,这对职业道德意识提出了很高要求,职业道德操守不足会严重损害船舶安全性。在培训过程中,应加强对船员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培养,让每位船员能够以严格的职业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另外,船员的交流范围有限,彼此之间应具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挥主人翁精神,共同营造安全氛围。对责任心不强,对本职工作冷漠的船员而言是肯定难以完成好本职工作的,也会直接威胁船舶安全。因此,在培训教育时应引导船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船员培养良好的意志力,激励船员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提高船舶的安全保障。

1.3 加强教学实践培训

在教学培训中应重视实践环节,理论固然必不可少,但实践才是检验和评判好坏的唯一标准。在实践教学中,应以航行安全、污染防治及人身安全作为重点,让船员能够学到更多新知识和新技能,培养学员多动手,多思考的习惯。安全工作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尽可能避免紧急情况出现,而一旦事故和危险发生,也能做到应急措施到位,将危险降到最低,把损失减少到最少。①这必须要求船员具有良好的自身职业素质。对此,实践教学培训是非常关键的,在实践教学中除了对技能进行培训外,还可进行紧急情况的演习。

1.4 抓好安全思想教育指导

思想行为是行动行为的先导,只有重视素质教育,灌输船舶文化氛围,才能提高安全素养,增强船员安全意识,这种思想熏陶不是一蹴而就的,须针对船员工作性质的特殊性进行专门思想心理培训,将船员安全教育思想穿插到船舶思想政治工作各环节。通过思想教育指导,使船员能深刻认识到人身安全重要性,认识防范工作的必要性,不断增强船员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切实把安全工作抓紧、抓早、抓好。

1.5 加强心理素质引导

第9篇

论文摘要:旅游行业特点和旅游企业工作性质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旅游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具体措施是,结合理论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表达自己、调节情绪等;组织与旅游职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强化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心理素质养成;结合项岗实习培养学生职业心理素质。

旅游业是带动性和影响性相当强的一个产业,旅游行业特点和旅游企业工作性质对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而培养旅游职业心理素质是提高旅游服务人才质量的关键。

一、旅游行业特点

旅游行业工作具有很强的服务性,员工服务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实物产品相比较,旅游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企业员工的服务已成为旅游产品的一部分,旅游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旅游产品的生产通过现场服务来体现,旅游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决定了旅游产品的质量,员工就是企业与游客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才有高质量的产品。

在旅游服务行业中,由于旅游服务人员的特定角色以及客人所处的特定地位,决定了旅游服务与一般服务不同,具有短暂性、公务性、不对等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旅游服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职业心理素质,以完成由“员工”构成的旅游产品的生产,并确保其质量。

从事旅游服务工作需要健康、整洁、礼貌、情感、笑容、开朗、自知、自尊、谦虚、毅力、胆大、吃苦耐劳,能克服知觉偏差,善于调整情绪,培养内控型人格。

二、职业心理素质内涵及养成意义

心理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与人所从事的职业相匹配的心理素质的总和,包括职业意识、职业兴趣、职业气质、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否成功,知识和智力方面的因素占30%,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心理素质)占70%。每一种职业对从业者的知识结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从业人员是否具有与其职业相符的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工作态度、工作成效及对社会的贡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是否具有与他们所从事的职业相符的心理素质,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和个人价值,关系到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旅游职业心理素质养成措施

(一)结合理论教学促进旅游职业心理素质养成

教师在旅游职业道德、旅游礼仪、形体训练、旅游心理学以及相关专业课讲授中应潜移默化地渗透从事旅游职业所需要的职业心理,引导学生从五方面提升自身职业心理素质。

一是正确认识自己。只有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性格、能力、兴趣等,才能正确估价自己,有自知之明、量力而行,不会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压力。自知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过高或过低估计自己都会使人丧失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自知除了要自我观察、自我认识、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多方面、多途径了解自己。不只是从稳定的生活环境,更要通过体察自己的整个生活经验来了解自己的能力、身体特征、性格、品德。

二是善于表达自己。抓住一切机会,通过语言、行为、仪容仪表来表达自己、展示自己;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索,获得知识与信息,培养兴趣与爱好,发展个性与能力,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养成良好品质与作风,并在实际活动中经受锻炼;自觉参加各种文体、社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技能比赛,创造机会展示自我。

三是善于调节情绪,养成微笑的习惯。认知影响情绪,情绪影响认知。如面对实习,善于从工作中发现乐趣,就会有愉快的情绪,就会克服困难。微笑是美的象征,是自信的表现,是礼貌的表示,是心理健康的标志,是旅游服务工作者最基本的面部表情。除了练习微笑的技能外,还要保持愉快大度的心境,使得每一次微笑都发自内心。不会微笑,就难以做好旅游服务工作。

四是有“距离”意识,提供恰到好处的个性化服务。和客人交往的公务性决定了要和客人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与理智,与客人接触保持一定的频率,不可过频和过疏。过频使人生厌,过疏显得冷淡。不要介入有关私人问题的评论,不要有意无意窥视客人的隐私。特别是在席问服务时更要注意,当客人说一些比较隐私和秘密的问题时,应自觉回避,不要当众随意议论客人或泄露客人的秘密。

五是有恰当的自尊。旅游服务工作者有恰当的自尊感是必要的,保持自尊是维持与他人正常和谐交往的前提,也是做好旅游服务工作的心理条件。旅游服务的不对等性,使得服务人员容易产生自卑1,理,如敏感、攻击性强等,容易与客人发生冲突。作为旅游服务工作者,既不能过分自卑,也不能优越感太强,应该是不卑不亢。

(二)结合实践活动强化旅游职业心理素质养成

一是组织与旅游职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强化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心理素质养成。第二课堂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及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各类比赛,如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导游大赛、酒店服务技能比赛等,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职业心理适应性。

二是将职业素质养成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知行统一,在实践中增强能力,磨练意志,提高素质。与旅游企业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分期分批去企业“救急性”实习,尤其在酒店会议接待、景点节庆活动或周末旅游高峰,要让学生经常性地体验工作情境,历练技能和心理素质,同时增强自我价值感和社会责任感,使之常规化,成为学习生活中的一项主要内容。

(三)结合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职业心理素质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