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煤矿区队安全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15 10:12: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煤矿区队安全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煤矿区队安全管理

第1篇

【关键词】煤矿;基层生产区队;安全管理

0.引言

安全与生产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安全也是伴随着生产而言的,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不安全就不能更好的生产。区队干部必须进一步加强安全法规和业务技能的学习,积极进行区队安全管理的创新与发展。以往长期着重生产进度忽视安全生产的现象导致了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有人常以“偶然”两个字来分析和解释各种事故,以事发“偶然”来开脱,这是完全错误的。长期从事煤矿井下工作的人都知道,煤矿井下自然条件特殊复杂、生产区域变化频繁的确是安全管理的难点,但我们也清楚的看到,许多看似“偶然”的安全事故真正的原因并不是这些“高危点”所致,而是事故责任人生产施工中忽视安全、违章操作的恶果。这些原因中深层次的问题就是安全投入、安全教育以及安全管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到位或不重视,出现问题和造成事故是必然的。区队安全管理要以此为鉴,牢固树立“一切为安全工作让路,一切为安全工作服务”的观念,坚持把“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方针落到实处,并深入持久的巩固和提高,从制度上、纪律上、时间上、方法上逐步建立一套考核机制。唯有如此,才能有所提高和发展。

由于煤矿大环境、基层生产区队大形势的改变,以及人、机、环境安全生产三要素的动态性,安全管理中的新问题不断出现,这就需要在传统、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基础上,对安全管理的思路、手段、方式和方法进行不断的更新,以应对各种因素带来的问题。煤矿区队是生产和安全管理的基层单位,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煤炭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最终都要通过区队去落实,因此,煤矿区队安全管理十分重要。

1.当前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思想认识不到位

认识不到位是一切工作不到位最深层次的根源。一些煤矿企业的负责人不能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法规观念仍然比较淡薄。有的煤矿企业不能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的关系,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煤矿区队的工作可以说每一天都在和安全打交道,能否把安全生产观念深入贯彻到区队每一个职工的心中,作为煤矿企业的领导应该经常下到区队、班组,与一线人员沟通思想,交换意见,形成思想互动模式。

1.2动态下的安全问题没有解决好

安全生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搞好安全生产离不开严格的现场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是由每一个职工的内在因素产生的个人行为。要解决动态下的安全问题就必须规范工人的行为和操作。制定的办法再好,管理制度再严,还需工人的积极配合和实施,否则就失去了实际意义。现场动态和静态,即人机、环境应协调一致,否则安全的可靠性就不高,就容易发生事故。静态是煤矿现场的环境条件,动态是人的行为活动过程,任何一方的瑕疵都为事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煤矿井下的环境条件可以通过周密的安排去改善,通过各级管理人员的努力去改造而人的行为就必须解决人的思想,思想支配行为在煤矿安全教育活动中,必须把职工放在安全生产的中心位置。

1.3安全投入不到位

从政府的层面来看,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的制约,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对于涉及公共安全设施建设、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事故预防所需的投入甚至连安全生产日常工作经费都还没纳入财政预算,给予应有的保证。从企业的层面来看,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安全生产条件较差,安全设施不到位,存在大量的事故隐患。

2.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对策

2.1注重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引导,营造大安全氛围

全社会应大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区队的职工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也是各项规章制度、安全措施的最终执行者和安全生产的具体操作者。只有强化安全教育,加强管理,把要职工安全转变为职工要安全,才能从根本上构筑起安全生产的牢固根基。

实施正向引导,全面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安全教育要取得效果,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采取正向引导教育,做到情融于理,情理并重,情理交融,真正使安全教育深入人心。一是开展安全教育,达到循循善诱,触动心灵的目的;二是把安全教育融入到安全生产中,开展亲情教育,培养职工的安全自律意识;三是做到安全教育的内容常新常变,培养职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四是把安全教育真正融入到职工的日常工作中,与职工的情感相结合,使安全教育充满人情、充满趣味,不断提高职工的理性认识;五是安全教育紧密结合区队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本职工作,从每一个岗位、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生产环节对照规程和标准深入细致进行分析;六是安全教育融会于对规章制度的学习和理解,联系本区队的实际将规章制度讲透、学好,让工人自觉执行。

2.2强化教育培训工作,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抓好职工的安全知识、操作技能培训工作,让每一个职工理解标准,掌握操作技能,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一是分操作层、决策层、管理层等3 个层面,制定不同阶段的学习培训计划和考核办法。二是招收新工人严格把好素质关和培训关。三是对新工人的培训必须系统化,培训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建立起一套严格的检查、考核、验收制度。四是对区队负责培训的工作必须常检查、常考核。五是对区队管理人员的培训重实际操作、全能培训、重在对现场的安全隐患的检查处理上,各单位应建立起一套对区队管理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和处理安全隐患等能力的检查、考核办法。六是对班组长的培训必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重在对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下功夫。

2.3强化现场管理,保证安全生产管理的预见性和规范性

(1)抓好区队班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建立严格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并付诸行动。

(2)抓好区队管理人员和班组长的培训工作,提高思想素质、操作技能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加强区队班组长的责任心教育,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促使其职责到位。

(4)督促各区队抓好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安全隐患的排查过程中,必须预测到安全管理中将会出现的问题,预防措施必须提前。

3.结语

第2篇

【关键词】煤矿区队;建设管理;意见和建议

1.前言

煤矿区队不仅是企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实现的主体,同时也是企业经营计划实施的主体。煤矿区队的建设管理直接影响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是否提高。煤矿区队安全管理是整个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做好煤矿区队管理,不仅可以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管理,还能对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起到保障作用。所以,区队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对企业的效益水平、经营质量以及稳定发展产生影响。在制度建立的同时,还要处理好人性化管理与严格管理之间产生的矛盾。

2.区队建设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要实现安全制度的实施,实现煤矿企业的各项政策法规以及完成安全生产任务,煤矿企业要加强区队建设管理。而每个煤矿企业关注的问题就是:煤矿区队要怎样进行建设才能实现以上目标?根据目前煤矿企业的安全形势,加强煤矿企业区队的建设管理,以下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2.1制定出各项规章制度

煤矿区队作为煤矿企业的一个基层组织,要有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只有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才能更好地促进安全生产,在预定的时间内按时完成任务。不过,制度的建立要从实际出发,要与各个区队的生产实际相符合,实行严格管理。虽然区队的严格管理制度并不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制度,但由于区队的职工整体素质水平低,且参差不齐,所以,成为一个必备条件。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职工表现好,踏踏实实工作,则要考虑对他们进行人性化的管理。而对那些不任意捣乱的职工,则应该严格执行,制定出各项规章制度。在进行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以后,可以在区队的宣传栏张贴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还需要组织本区队员工对规章制度进行学习,要求职工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领会。对于不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员工,要赏罚分明,列出处罚条例,并且进行公示,以便接受区队其他职工的监督。

2.2对区队职工进行安全培训

由于煤矿企业属于高危行业,不仅地理环境复杂,生产工艺也很繁琐,这些特殊情况给生产及安全带来很多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煤矿职工素质较低,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他们进入煤矿企业以后,在上岗之前,大部分没参加过安全培训,对安全生产缺乏必要的认识,导致违章作业的频繁发生,安全事故频发。所以,这些职工进入煤矿企业后,区队要有计划地安排他们进行必要的学习。只有等职工的安全意识及安全能力提高了,才能保证安全生产,并提高经济效益。

在煤矿区队,技术员及技术队长由于具备比较全面的安全生产知识及专业知识,业务素质也较高,所以是区队的主要技术骨干。区队要组织他们定期对全体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区队在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时,在月初就要做好计划,使培训内容和区队的实际生产情符合。然后由区队技术人员带头,对培训计划进行探讨,使培训计划的制定能做到切实可行。培训内容可以包括专业知识、安全技术措施、法律法规及业务技能知识等,培训内容可以每周进行一次,每次两个小时左右。职工参加安全培训结束后,在一定的时间内对他们进行摸底考试,并建立考核制度,对职工进行考核,到月底时,要对培训的内容进行总结,对职工的不足之处及时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为下次的培训积累经验。同时,为了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的意识,要加强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水平,使职工能够按规定作业,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成为一个懂法、懂技术、守法的合格型职工。

2.3严格落实质量标准

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摆在第一位,而对质量进行严格落实,不仅能促进安全生产,还能提高经济效益。在煤矿企业,质量的标准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是指工程或产品方面的质量标准要求,第二,则是指对人的工作质量的标准要求。煤矿企业的质量标准化,是从对矿井各项基础工程开始,到按规定施工并按标准验收等等,从而对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起到强化作用,保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政策,从而促进效益及产量的不断提高。

煤矿区队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与质量标准化有关的规章制度,制度制定完成后,要组织全体职工进行学习,对各项工程的施工标准完全熟悉并掌握。对于区队验收人员及工程有关技术人员,要求他们熟悉掌握工程及施工工序标准化的有关内容,保证工程质量达到标准,并确保职工的安全。

而对于安全质量的标准化,它的重点是在现场。这就要求区队管理技术人员不但要有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有实践经验,依照质量标准化的有关内容,做到在现场出现问题,也能在现场解决问题,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煤矿的安全生产,从始至终都是被放在第一位,煤矿企业的每一项工程,都是由区队开始进行,因此,区队职工只有提高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并提高综合业务水平,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才能得到保障。区队的建设管理不是一两天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长久时间的坚持,只有在生产中不断总结经验,对生产中的不足及时改正,做到不断学习新工艺以及新技术,才能够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和知识水平,并且在安全生产方面,相互帮助,相互监督,才能奠定好安全生产的基础,使煤矿企业向着健康、持续、稳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辉.煤矿企业的区队建设管理[J].山西煤炭2010,30

第3篇

【关键词】高瓦斯矿井 机电设备管理 瓦斯治理 安全管理 人才培养

1 引言

1.1 彬长矿区高瓦斯矿井安全管理的现状

安全生产对于煤矿企业来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近年来,彬长矿区几对高瓦斯矿井经过不断摸索与经验总结,安全管理初显成效,形成了如干部走动式管理、危险源辨识体系、“三违”管理、隐患排查、矿井瓦斯综合治理及防灭火管理等适合彬长矿区的独有的安全管理体系,但安全生产现状仍十分严峻,零敲碎打事故时有发生,对此我们提出安全生产“三零”目标管理,使安全管理体系向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及全面性发展。

1.2 彬长矿区高瓦斯矿井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矿井设计与实际现状不相符

目前我国煤矿设计单位设计人员多以50岁以上专家和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为主力,这些人员要么长期脱离一线生产,要么没有生产实际经验,设计均严格按照规程、老套经验照搬,不能与煤矿生产建设实际情况相匹配,生产布局的设计不合理,未完全充分考虑地质变化、瓦斯治理和防灭火压力等实际问题,工期安排过于理想化,这点在彬长矿区高瓦斯矿井中尤为体现,掘抽采平衡很难实现,通风瓦斯管理压力大。

1.2.2矿井机电设备故障导致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彬长矿区引进的先进设备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技术水平以及运行参数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机电设备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例如矿井主扇、矿井瓦斯抽放泵、数字化变电所等,但这些与矿井安全生产息息相关的设备日常检修及维护不能常态化,一旦这些设备发生故障,大面积停电停风、瓦斯超限和防灭火压力必然增大,机电设备故障导致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亟待解决。

1.2.3瓦斯综合治理管理不到位

彬长矿区高瓦斯矿井中如何有效的治理瓦斯,杜绝瓦斯事故尤为重要。现在彬长矿区各高瓦斯矿井瓦斯治理设备、设施建设均能达到先进水平,也多多少少有了一些瓦斯治理经验,但是效果不明显,瓦斯治理理念跟不上当前安全形势需要,瓦斯治理工程管理水平低,瓦斯超限事故时有发生,这些都严重影响着矿井安全生产。

1.2.4企业发展与人力需配失衡,安全管理难度大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国内涌现出多个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企业失衡的发展造成了煤炭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瓶颈,利益的驱动使得许多素质低下,安全意识极度缺乏的人涌向煤矿企业,不按规章办事,违反规程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些人的出现正是煤矿安全管理难点所在,尤其突出表现在年轻的彬长矿区。再加上基本建设期间职能机构设置的不健全、施工方劳务工作者管理不到位等增加了矿井建设期间安全管理难度,难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安全管理任务重、难度大。

2 提高彬长矿区高瓦斯矿井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坚持掘、抽、采平衡,合理生产布局

矿井生产接续安排必须给瓦斯预抽工作创造条件和时间。首先从设计源头着手,把瓦斯抽采纳入矿井设计,使瓦斯治理安全设施及设备提前施工、提前装备、提前投入使用,在进入二期建设期间开展瓦斯预抽;其次在政策制度、人力、资金上优先保障;第三合理生产接续,尽快形成 “一掘、一抽、一采”的生产格局,为瓦斯预抽创造时间,使瓦斯治理由被动防范到主动治理转变,实现掘、抽、采平衡。

2.2 强化机电设备管理,降低供电、设备故障率

机电设备管理是彬长矿区高瓦斯矿井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作为现代化企业,必须强化机电设备管理,降低供电、设备故障率。

建立健全机电管理相关岗位责任制、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强化机电设备安全管理重视力度,对主要机电设备如主扇、主提系统、供电设备、瓦斯抽采泵站和制氮站等进行定期检查;配备专职防爆检查员,加大失爆和保护接地检查,杜绝机电设备失爆;严禁国家命令淘汰的设备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设备入井;加强机电设备管理队伍建设,改变观念,强化业务学习,选拔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具备创新发展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同时选用先进可靠的技术和设备,尽量数字化,减少人为操作环节,不断优化矿井机电设备,全面提高机械设备可靠性。

2.3 建立健全瓦斯综合治理体系,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彬长矿区安全管理要牢固树立“瓦斯治理是安全生产的前提,瓦斯治理的根本是瓦斯抽采”的理念,要始终坚持以“抽采为主、风排为辅”的原则,将区域预抽、边掘边抽、采前预抽、边采边抽、采后卸压抽放和高抽巷抽放等多种方式瓦斯综合治理措施相结合,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2.3.1健全瓦斯治理责任制和技术管理体系

为保障瓦斯治理规划的制定、组织和实施,矿井必须建立以矿长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瓦斯治理责任体系,制定和完善瓦斯治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健全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管理体系,一是健全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系,设立通风部、通风队、抽采队、监测中心、通风调度等专业队伍和机构,配足配齐技术人员;二是矿井的开拓部署、采区设计、生产系统调整及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由总工程师决策,其他副职对自己所分管的业务范围负责。

2.3.2优化和完善矿井通风系统

一是矿井必须有独立完整的通风系统,始终保持系统的简单、稳定、可靠,实行动态管理、动态检查,按规定及时组织通风阻力测定,掌握矿井阻力分布情况,不断优化通风系统。二是矿井实行分区通风,实现采、掘独立回风;三是严格设施施工质量管理,使井下所有风门、风桥、密闭等通风设施及构筑物做到可调可控,提高有效风量率;同时,加强通风巷道维修,保证风流畅通,主要进回风巷实际断面不小于设计断面2/3。四是按规定及时调配风量,加强测风、调风管理,保证各用风地点风量充足;五是加强局部通风管理,实施局部通风机专人管理、挂牌管理。

2.3.3多措并举,提高瓦斯抽采效果

一是坚持多措并举,开展地面与井下瓦斯抽采相结合,井下区域抽采与边掘边抽相结合,采前预抽与边采边抽相结合,高抽巷抽采与卸压抽放相结合的瓦斯抽采方式。井下区域进行大孔径长距离钻孔施工和定向钻进技术的应用,采前施工网格式钻孔等瓦斯预抽方法,提前预抽煤层瓦斯;同时进行边掘边抽、边采边抽、采后卸压抽采、高抽巷抽采、上隅角埋管抽放及地面钻探等抽采方法,降低生产过程的瓦斯涌出量。二是积极探索适用的瓦斯抽采参数,改进封孔工艺,提高瓦斯抽采浓度和抽放效果,增加抽放瓦斯利用量。三是对瓦斯抽采效果进行评估,使煤层经瓦斯抽采后,抽采率、可解析瓦斯量和回风流瓦斯浓度均达到要求后,方可组织回采。

2.3.4建立完善矿井瓦斯监测监控系统

建立完善矿井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瓦斯监测必须做到实时监控,实现全天24h连续监测瓦斯,规范人工瓦斯检查,使井下瓦斯监测不留死角,及时掌握瓦斯涌出变化。瓦斯断电必须灵敏可靠,要做到瓦斯断电实验常态化;按规定对监测监控系统进行维护、调校、管理,减少故障;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做到图纸台帐齐全,配备足够的管理、维护、检修、值班人员,并经培训持证上岗,及时维护、定期调校,保证系统运行平稳、数据准确可靠。

2.3.5积极开展科研与技术攻关

矿井应该积极与科研院校、机构合作,做好矿井瓦斯涌出预测、瓦斯压力、瓦斯赋存、钻孔瓦斯衰减系数、煤层透气性等参数的测定及相关数据收集。研究低透气性煤层提高瓦斯抽放浓度和抽放效果技术、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布置高抽巷层位选择和适应矿井的最佳防灭火技术。推广应用瓦斯治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瓦斯治理水平。

2.3.6管好用好瓦斯治理专项资金

用于矿井瓦斯治理的专项资金实行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使瓦斯治理专项资金真正用到瓦斯矿井瓦斯治理工程。建立瓦斯治理激励机制,完善奖励制度,调动治理的积极性,为瓦斯治理创造良好的条件,为煤矿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2.4 建立完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理念,制定安全发展近期及长远规划和目标。各级矿领导要将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落实安全责任,将安全责任分化到部门、到人,使每个人都挑安全重担,年初制定目标,年末进行考核落实。

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矿井安全管理必须保持严抓细管,杜绝“三违”现象发生。严格执行领导值班、带班制度,领导干部下井带班必须与工人同上同下,保证入井时间。同时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实行闭环管理,必须明确责任,落实到人、落实时间、落实罚款,必须保证隐患整改到位。

2.5 加强矿井人才培养培训

彬长矿区高瓦斯矿井要转变用人机制,吸引外部人才、培养内部人才、留住现有人才,才能缓解主体专业人才的短缺局面。妥善解决新分配大中专毕业生的接收、安置和培养工作,使他们能够安心学习、工作,不断改善“硬环境”、打造“软环境”,提升了各类人才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了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作为彬长矿区高瓦斯矿井,要在全矿范围内开展“一通三防”知识普及学习工作,从工人到领导、从职工到家属、从矿区到社区,不同岗位的习惯养成,丰富员工“一通三防”知识,为矿井“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3 结论

综上所述,只有矿井通过合理生产布局、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建立瓦斯综合治理体系、建立完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和加强煤矿人才培养培训五个方面严抓细管,坚持防微杜渐,做到防患于未然,方能实现彬长矿区高瓦斯矿井全面持久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省身,矿井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

[2] 冯思成.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1(17)

第4篇

由于相关煤矿生产的法律性文件或是各个矿业的制度制定不完善,如缺乏对人员工作规范的要求,没有施工条件制度,安全责任制不完善等,造成基础性的安全管理缺乏保障。再就是新汶煤矿是当地经济的主动力,所以,当煤矿事故发生时,常常以小罚款的形式进行处理,这就达不到惩治之目的,这也是煤矿事故频繁的一个关键性原因。

安全投入减少,生产设备老化,技术缺失,基础性安全保障不到位

煤矿行业的历史性,造成老化、陈旧设备量增加,基于“能用就用,能省就省”的观念,在设备、技术投入上勒紧腰带,而这就直接埋下了事故种子。而鉴于现阶段的技术采用和技术应用能力低的影响,一些采矿事故发生后并没有进行有效处理,甚至是并没有发现可运用的防范措施,这就不利于事故避免与解决。

事前防范空洞,事故隐患严重

事前预防的功能远远大于事后处理,但是现代煤矿管理观念仍停留在事后处理上,如没有事故检测设备、瓦斯报警仪器、并不进行适时设备查看、井下没有可靠的通风安全设施等,这都是引起采矿事故的直接诱因。

矿工安全意识低,安全行为不规范

采矿工作者一般是基层人员,尤其是农民,他们没有受过专门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学习,这就使得他们对安全生产没有全面性的认识,不能够规范化进行操作生产,如在生产中没有按照设计施工,顶板伤人,操作失误,注意力不集中等,而且在面临风险时不知所措,这也是致使他们成为伤亡事故受害者主体的关键原因。二、强化安全管理,保证矿区稳定和谐安全性环境是煤矿生产的关键性保障,这也是促使煤矿获取效益的客观性保证,在矿区管理中,必须确定安全管理地位,使其统一于煤矿管理之中。

(一)进行制度性落实:实行责任落实制,将安全生产的标准、措施、要求等规定下来,并形成制度性规范,如《照明制度》、《安全施工制度》、《煤矿安全规程》、《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瓦斯日报表》等,并在1990年,强化安全责任制,以责任书的形式,将职责落实到个人。同时,严格按照国家煤矿生产的相关条例进行制度性提升,强化对事故人员的惩处力度,如在潘西煤矿瓦斯爆炸后,对领导进行撤职、停职等处分。

(二)强化安全培训:一方面对煤矿管理着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通过事例分析和市场分析的方式,促使管理者树立安全管理观念,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坚持都要坚持安全生产,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矿领导定时召开安全管理会议,对每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布置下一期安全生产工作,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实际安全管理查看等。另一方面,加强全员安全培训,如开展安全教育课,对工作人员进行分批安全教育,运用身边案例对安全事故进行分析,促使他们提升安全意识。展开矿区安全活动,进行现场模拟事故处理等,并进行专业化的技能培训,如对矿井工人展开装药量操作、采场回采高度、顶板管理等相关内容培训,对全矿职工进行“一通三防”安全知识的培训教育,严格考核,不合格者不能下井,以安全性知识和技能来提升矿工的安全操作能力和防御与脱险能力。

第5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 保障 提升 措施

1引言

福建省永春县天湖山矿区位于闽西南凹陷东部条带,由曲斗、大蔗沟、铅坑、西萍、荷殊、含春、新村、长汀、南湖等井田组成,面积约66km2,无烟煤储量达1.3亿吨。1952年开始开采,矿区现有国有煤矿4对矿井、地方国有煤矿2对矿井、乡镇煤矿40对矿井,年生产能力200多万吨,已是福建省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更是闽南地区重点产煤区。由于天湖山矿区煤层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加之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煤炭开发不够规范,资源储量不足,矿井生产规模偏小,小煤矿传统生产方式存在一系列问题和安全隐患,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低。近年来,永春县煤炭生产以煤炭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工作为契机,采取一系列强化措施,从提高基层全员安全素质、增加安全投入、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夯实安全基础入手,进一步创新思路,规范管理,立足防范,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有效提升。

2影响天湖山矿区煤矿生产安全的主要因素

矿井开采煤层,地质条件是决定煤炭开采难易程度的基本因素,也是影响矿井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因素。从总体上看,开采煤层的地质条件和自然灾害条件是影响煤炭生产安全的客观因素,而煤矿生产技术与装备水平(包括安全技术和装备)落后,以及安全管理问题是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

2.1自然因素

天湖山矿区煤矿地质构造相当复杂,紧密线状褶皱,小断裂繁多,煤层顶底板由于断裂后挤压,造成破碎带极为发育;褶皱的形态不对称,不调和,煤层厚度随褶皱的变化而变化,造成煤层开采的难度加大,顶板管理类型复杂多变,现场管理一旦疏忽、失控,极易造成局部冒顶片帮事故。2001-2005年,天湖山矿区煤矿共发生死亡事故69起,死亡73人,其中顶板事故54起,死亡57人,分别占事故总数的78.3%和78.1%。因此地质条件复杂导致煤矿顶板灾害多,容易引发重大事故,给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困难。

2.2管理因素

天湖山矿区煤矿顶板事故发生客观上有本矿区地质构造复杂,开采难度大,顶板极易失控造成局部冒顶片帮事故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还是管理问题。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煤矿在生产过程中采掘工作面千变万化,井下日常管理和技术指导的工作量十分繁重,加上小煤矿技术力量不足,管理上存在的隐患十分严重。

2.2.1煤矿安全生产基础相当薄弱。矿井业主缺乏长远意识,对提高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思想认识不够,工作中存在“重办证,轻管理”、“重生产、轻安全”现象,安全投入没有做到有的放矢,效果差,事故防范难度大。

2.2.2个别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隐患排查治理不深入、防范措施不落实、现场管理混乱等问题突出,一些隐患得不到及时治理,最终酿成事故。

2.2.3作业人员素质低,基本上是文盲或半文盲,接受岗前培训教育不够,难以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作业过程中违章作业。主要表现有:工作面支护未执行作业规程规定,支护不牢,支护方式、支护位置不当;工作面空顶面积过大,半煤岩巷道迎头存在空顶或支护不牢固;工作面现场敲帮问顶制度不落实,上班前和放炮后,没有认真敲帮问顶,工作面隐患未消除的情况下,匆忙作业;对工作面危险性估计不足,思想麻痹大意,不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等。

2.2.4矿井安全管理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大部分为小学文化,难以适应国家煤炭产业政策要求,存在管理不到位现象。顶板事故主要是由于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管理不严、不到位和采掘工作面工程质量低劣造成的。顶板管理说到底,最重要的就是现场管理,靠矿领导、安全员、班组长的现场严格管理。

2.2.5煤矿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对煤矿的开采技术,包括采煤方法、巷道布置、顶板管理、支护方式等缺乏有效的指导。

2.2.6行业监管部门行业管理职能力度减弱,安全监管人员人手不足,力量薄弱,监督检查存在薄弱环节。

3提升小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措施

3.1建立管理型煤炭企业,健全企业管理体制

把以矿井为经济实体的松散型煤矿企业,整合成以煤矿为经济实体的管理型企业,负责所属矿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设立并用好煤炭生产安全专项资金,为管理型企业提供经费支持。既提高企业的生产规模,又充分发挥管理型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3.2健全和理顺安全生产监管机制,提高煤炭管理的行政效率

产煤乡镇政府要建立和完善煤矿监管机构和队伍,重点做好“打非治违”和矿区安定稳定工作,县政府为产煤乡镇政府提供经费保障,发挥其安全属地管理作用。形成与煤炭管理部门煤炭综合监管合力,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煤炭管理资源,延伸了煤矿安全监管的触角,提高安全监管的效能,另一方面利用安全监管的权威和手段提高了煤炭行政管理的效率。

第6篇

1煤矿企业概况

同煤集团某煤矿企业始建于1949年,在业内有较好的声誉,获得多项荣誉奖项。该矿经历60多年的发展历程,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提高煤矿开采环境的安全性,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煤矿开采的效率,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在2013年,该矿加强煤炭安全管理力度,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落实煤矿安全管理[1]。

2人员管理要素分析

煤矿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对煤矿安全管理的影响非常大,该矿进行煤矿安全管理、非常重视人员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该矿在每个星期三都会开展安全学习活动。在安全学习会议的开始阶段,由矿领导和高级管理人员对煤矿安全知识进行重点讲述,并将煤矿安全事故的案例进行引用,对煤矿生产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潜在煤矿安全事故的对策,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让管理人员遵循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加强自我保护,认真地进行煤矿工作[2]。该矿为提高员工对安全的重视,开展矿工家属体验日,组织矿工家属到煤矿开采地,对矿工家属讲解矿工的具体工作,让家属了解矿工工作的具体情况,利用感情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使矿工的意识由原先的“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

(2)对员工进行培训。该矿对员工进行培训,坚持“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的原则,聘请相关专业人才对员工进行培训。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对案例的分析、对相关问题解决措施的讲解、工作经验的传授,使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工作类型的工作人员采取相适应的培训方式,进行针对性地培训。通过“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有效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并在多项比赛中赢得荣誉。该矿实行“三违”人员复岗流程培训教育,对不规范行为进行分析总结,整理成10大类248条,对每个月最严重的违章行为进行整治,对员工实行“三违记分卡”制度,每个员工每年有12分的安全积分,出现三违行为,进行相应的扣分处罚,一旦员工的安全积分全部扣完,就需要安排该员工到培训学校进行专业的培训,通过培训考核后,才能恢复岗位[3]。

(3)成立检查小组,对员工进行监督管理。该矿对矿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将矿区分为六条线路,成立检查小组,检查小组的成员由各个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由矿井领导带队,每两天对矿井进行全面的检查,控制矿井安全隐患。该煤矿企业组织一周安全主题隐患排查,在一周的每一天对矿井进行不同的检查,周一对机电隐患进行排查,周二排查“一通三防”安全隐患,周三全面检查矿井安全,周四排查采、掘、运安全隐患,周五排查地测防治水的安全隐患,周六由矿区的组长进行自检,周日由矿区的书记进行自检。

3设备管理要素分析

3.1管理采掘工作面设施

该矿在进行采掘工作的时候,一般采用柔性网转载机全封闭装置,将脚踏板和防护网安装在泵站的列车处,并安装了语音提示系统和预警装置。该矿采用双基建设模式进行安全管理,对各项工作程序按照规范标准进行严格执行,进行编码、定置、标识、信息、项目、流程、看板、模式、准入的九项管理,将设备管理与技术管理结合起来,如在进行巷道过切眼和断层的时候,工作人员利用公式法、类比法对巷道的断面大小、护网技术参数等进行核算,使材料得到合理利用,使“一梁三锚”转变为W型250钢带支护[4]。

3.2管理辅助运输设施

该矿的作业点非常多,覆盖面广,有17个运料作业点和3个运人作业点,运料和运人的战线长度有17529m,运输车辆每天有130辆。为提高运输安全,该矿对运输战线进行整治,如对西部1136大巷轨道变形进行整治,对道木和道岔损坏的3000m进行整治,使西部辅助运输系统更加完善,并在303盘区增加设置3组阻车器和挡车栏,更换4组道岔,将视频通信系统安装在盘区大巷和综采面顺槽,保证辅助运输的安全。

3.3管理通风设施

通风设施对煤矿安全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该矿将通风设施管理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对密闭设施的设计、建档、施工、验收各个流程进行严格的把关,避免施工出现刨槽不够深,墙体出现空洞等问题。为提高通风设施的运行,安装自动洒水装置、风水联动装置等来进行防尘,并定期冲洗巷道,控制煤体注水、除尘风机的使用。

3.4管理机电设施

该矿对机电设备进行管理,主要通过对项目管理进行定期检查,遵循“常规检修、订单检修和主体检修”的原则,做到每天、每周、每月进行检查,矿井各级领导带队定期进行设备检查,保证机电设备正常运行;对矿井员工进行现场指导培训,提高机电设备的利用率;及时淘汰和更新设备,保证机电设备的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将各种新设备、新工艺应用进来,如综合自动化远程监控设备,合理的控制机电设备的数量和质量,保证矿井的安全。

4制度管理要素分析

4.1制定相关制度,规范管理

该矿对原有的各项制度进行分类整理,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改进和完善各项制度,编制了十一本管理手册,即《一通三防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采煤专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掘进专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机电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辅助运输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安全管理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应急救援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职业卫生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调度信息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地面设施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以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细化,使程序化管理制度更加标准。

4.2制定风险预控体系

该矿以的安全管理高标准、严要求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相关法规制度,制定风险防控体系,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进行改进,预防煤矿安全事故。

5结束语

第7篇

本文作者:吕清绪杨君工作单位: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锦界煤矿

优化设计创新开拓方式简化生产系统优化矿井设计,实现集约化生产,降低事故概率:矿区井田边界突破了省区界限和原来人为划定的井田范围,矿区骨干井田面积达到150~200km2,首创千万吨矿井的建设格局,形成“一井一面300人年产1000万t”的格局,提高了单井单面的规模,实现集约化生产。神东矿区原规划2005年以23个矿井建成年生产5000万t的规模,现在16个矿井达到2亿t的生产能力。创新开拓方式,简化了生产系统:创新斜硐开拓方式,矿井的井筒与布置在煤层中的大巷直接相连,使其适应无轨胶轮辅助运输,成为矿井设计、生产经营的一项革命性技术。无轨胶轮化的应用,提高了矿井辅助运输效率,简化了辅助运输环节,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为综采工作面实现快速搬家创造了条件,从而使矿井辅助人员得到大幅度精减。依托无轨胶轮化技术,独创了综采工作面辅巷多通道快速搬家工艺,将8000余吨重型综采工作面搬家时间控制在一周之内,并使搬家全过程的安全系数大为提高,为矿井高产高效提供了保障。在盘区大巷两侧条带式布置综采工作面,井田边界就是切眼位置,尽可能地将综采工作面走向长度延长,实现合理集中生产,综采工作面的设计推进长度由原来的平均2000m左右加长到最大6000m以上,工作面长度也由原来的150~200m,加长到240~360m,减少了掘进工作面数量,降低了万吨煤掘进率,单位产量内减少了综采搬家次数。这些技术的创新,减少了开拓准备工程,发挥了采掘设备的效能,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了事故多发的环节和人员伤亡概率。采用先进装备和技术实现科技保安全采用先进的装备,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建立了浅埋深、薄基岩、厚风积沙开采条件下的矿压模型,按地质条件和矿区特征,在国外加工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采掘装备,并充分发挥设备生产能力大,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性高的特点,大幅度提升了矿井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提高了设备开机率、矿井单产水平和生产效率,改善了生产条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了安全生产。探索了“连续采煤机、连续运输机、履带行走式液压支架短壁机械化开采工艺”,实现短壁开采综合机械化,使不宜布置长臂工作面的边角块段煤层得到高效安全回采,采掘机械化程度达100%。定员仅为45人的综采队年产突破了1000万t,边角煤开采区短壁工作面单产达224万t,相当于同等条件下国内长臂综采工作面产量2~3倍。进一步提高了安全保障水平和安全效果。利用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有效避免安全风险: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多年来不断强化新技术、设备的应用,通过提高安全科技含量和保障能力来克服人在安全生产中的不确定因素。将信息网络技术集成应用到煤矿生产系统中,建成了覆盖15矿16井、15个洗煤厂、12个装车站,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特大型矿井群综合自动化系统,除井下移动设备以外所有设备高度集中控制,实现了远程控制、监测、维护和诊断。井上下运输、供电、通风、供排水、洗选加工及装车系统实现了集中控制,固定岗位无人值守,矿井人员减少了36%,全员工效提高了22%,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改善了作业环境,减少了事故点和事故发生概率。矿井装备了先进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所有采掘工作面和作业地点、机房硐室有害气体的监测和监控,保证了安全生产。坚持科技保安实现安全生产:多年来,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各级科技人员针对神东矿区地质条件、开拓系统、采煤工艺、设备装备的特殊性,从实际出发制定了《神东矿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若干规定》,使矿区的技术管理得到成熟固化。同时针对矿区属Ⅰ级自燃发火矿井、浅地表开采的具体情况,制定了防治自燃发火的有关规定,成功研究了山砂注浆技术,遏制了自燃发火灾害的发生。针对矿区覆岩移动规律和水文地质特征,通过理论分析,采用疏、排、固、支、堵等综合措施,有效防治了薄基岩、厚风积沙、厚含水层下开采的突水溃沙。对各矿井煤层赋存情况、矿压规律和围岩特性进行分析,优化了支护工艺和支护参数,不仅实现了及时支护,而且达到一次紧固,有效防止了顶板事故的发生。公司不断将比较优势与地方小井的资源有机结合,先后与地方政府合作经营了榆家梁、康家滩两个煤矿,并购了地方的大海则、哈拉沟、后补连、前石畔等4个煤矿,并用“神东模式”改造小煤矿,实现关小建大,整合资源,实现了企业做强做大、可持续发展,地企共赢。在对资源整合过程中,按照国家“关小井、开大矿”的产业政策,关闭周边小煤矿,如在对榆家梁煤矿整合过程中,就关闭周边各类小煤矿19座,从而提高了矿井的安全保障能力。

狠抓安全基础不断健全管理制度狠抓安全基础,提升安全综合管理水平: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几年来,先后推行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并形成了SDIMS一体化体系,充分发挥了一体化的管理功能。引入和推广了NOSA五星安健环管理体系,在补连塔煤矿、维修中心进行了试点,补连塔煤矿成为中国首个通过NOSA认证的煤矿企业。试点成功后,在全公司进行全面推广,进一步推进了管理规范化。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多年来始终把质量标准化建设作为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常抓不懈。结合矿区实际,修订完善了采、掘、机、运、通等各个系统的质量标准和考核办法,对工作要求、责任划分、考核奖罚进行了详细规定,按月检查,按季度考核验收。并在全公司树立了上湾煤矿为“标杆单位”,建成了一批高水准的质量标准化单位。不断健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管理责任: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坚持从强化管理机制入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建立了安全超控制指标取消干部提拔、风险年薪和奖励资格的“三个一票否决”制度。建立了基层领导集体、业务部门安全管理工作业绩考核制度,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和人员实行警示制度。对班组长推行了安全风险抵押制度,增强了班组长的安全管理责任。创造性地将安监员、瓦检员的职责由生产现场的班组长兼任。这些管理举措,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依托群众监督构建安全机制依托员工的自律监督,形成了自保互保的安全秩序: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始终把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作为预防事故的根本措施。通过事业感召人才、通过重奖吸引人才、通过情感凝聚人才。多年来对成绩突出的58名生产一线中层管理和技术人员分别进行了重奖,形成了学技术、抓管理、搞创新的良好氛围。在教育培训方面,注重投入,加强岗位培训,选拔优秀的管理人才到北大、清华进修,选送技术骨干到国外生产厂家强化培训,有力的提高了员工的整体素质。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安全监察局,建立了安监管理专业化队伍,安全监察与生产矿井形成网络化管理体系。坚持狠抓现场安全管理,不断加大动态检查力度。业务部门狠抓业务保安工作,坚持深入生产现场,及时指导和服务基层安全生产。两个安全督查小分队每周安全检查覆盖率达到100%。安监、生产、机电等管理部门坚持实施安全生产跟踪管理,在全公司逐步形成了自保互保的安全生产秩序。培育先进安全文化,构建安全生产有效机制:神东的安全文化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宗旨上的文化,始终贯穿着先进的理念和崇高的目标,融入神东人特有的价值观和使命感。“神东煤、神东矿、神东人”的形象建设,延展培育了神东安全文化,“神东煤”是安全生产的产品;“神东矿”是安全有保障的矿井;“神东人”是以人为本的团队。“三个形象”都浸透着神东的安全理念。共同的价值取向形成自我约束机制,使安全行为从他律走向自律,促进安全生产的稳定发展。

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构建。一是构建安全的作业环境,二是做到作业行为的规范化。神东模式、神东的技术体系支撑了现代化亿吨矿区的快速发展,也是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的综合技术。神东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安全作业环境的水平,而安全的作业环境,又能提升员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所以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构建也是一个良性循环互动的过程。建设本质安全型煤矿企业是解决煤矿安全生产的新课题。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在建设亿吨本质安全型矿区中做了有益的探索,这些探索必将对中国煤炭企业扭转安全被动局面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第8篇

[关键词]矿井运输 安全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 TD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0-257-2

在整个煤矿生产中,矿井运输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为此,必须引起煤矿集团以及相关部门重视,以保证我国煤炭行业的生产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有序的进行和发展。然而目前我国许多煤矿企业在矿井运输安全管理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与煤矿生产的不断发展相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从根源解决,这就要求煤炭企业对矿井运输安全管理进行创新和发展,摆脱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寻求新的发展。

1矿井运输安全管理中诸多问题的原因分析

煤矿运输系统包括有轨运输和无轨运输两种,有轨运输是以铺设双轨活悬吊单轨,通过电力和防爆柴油机、蓄电车、钢丝绳等为动力的运输方式;无轨运输则是以脚轮或履带为行走机构,采用防爆柴油机、蓄电车等为动力的运输方式。而这两种运输方式都存在诸多问题,原因如下:

(1)运输方式的缺陷:由于我国许多煤矿特殊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我国技术设备等因素的限制,国内煤矿运输设备都比较陈旧,新的运输技术设备无法得到推广应用,加之矿井的运输想到断面小,线路长、拐弯半径小等问题使得现代化的运输设备技术无法应用,这就使得矿井的井下作业变得环节多、复杂而低效。(2)运输体制相对落后:因为我国煤矿企业的矿井运输规划不合理,设备、车辆布置不合理、人员分工不合理以及违规操作等现象而导致矿井下的巷道拥挤,秩序混乱。(3)操作不规范以及维护的滞后性:许多矿井下作业人员素质低下,因而出现很多违规操作,这就导致绞车损坏,由于绞车数量众多以及监察制度不完善,使得监控不全面,加之检修人员的不负责任,造成绞车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2矿井运输安全管理考核中的创新

由于先如今我国煤矿行业矿井运输安全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旧的矿井运输安全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日益发展的煤矿生产需要,这就需要对矿井运输的安全管理进行创新。我国部分煤矿企业在矿井运输安全管理创新中走在煤炭企业的前列,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如潞安矿业集团的“四、二二”考核制度以及新矿集团“运输走动式管理”,这些矿井运输安全管理模式都有其创新性,因而有必要对其实行的矿井运输安全管理考核模式进行分析,以寻求新的创新和发展。

2.1“四二、二”考核制度

潞安矿业集团曾在“八五”期间多次发生运输事故而导致重大损失,该公司之后痛定思痛,经过不断实践和创新找到了更科学的矿井运输安全管理考核方法,在此之后矿井运输不安全事故得到遏制。

2.1.1“四二、二”考核的含义

所谓“四二二”考核,“四”是指将矿井运输工作分解为四个部分,即:对矿运输科对全矿轨道技术的管理考核、运输队与非运输队安全运输管理考核、运输安全监察组考核;“二、二”是指由公司的两个部门对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动态和静态双向考核。

2.1.2“四二、二”考核的项目设置

(1)运输机车、小绞车、轨道车、防跑车、阻道车等要严格符合《运输规程》的要求。(2)要加强检查对运输队和非运输队学习运输法规定的培训。(3)对各个队重型设备和周建制度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4)每个月对矿井运输设备进行安检。(5)公司每季度制定安排指定工作。

2.2走动式管理法

2.2.1走动式管理的内涵

走动式管理的名词是由美国管理学者瓦特门与彼得斯于1982年在其专著《追求卓越》中提出的,其内涵是:管理者通过抽空在各个部门之间走动,从而获得更多的一手资料,更直接的接触员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一种策略。所谓走动管理,不只是到各部门走走而已,而是要尽可能多地搜集最直接的讯息以弥补正式沟通的不足。而在煤矿的矿井运输安全管理中,走动式管理则是领导层对个管理人员进行分时段和分工地巡查和考核,并通过这些考核了解矿井运输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2.2.2管理人员的走动式管理

(1)以地面井口为起点,向运输作业的各个轨道线进行辐射巡查,并对运输作业管理人员线路进行巡查。(2)盯岗人员线路应该由该区负责人安排,不得无由改变巡查路线。(3)每一区负责人每月应对本区所有岗位进行巡查最少四次,并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监督当班人员的安全生产。(4)巡查人员应对巡查现场的安全生产、质量和纪律以及问题进行监督并解决。

2.2.3现场工作人员的走动式管理

每个岗位的岗位工资必须认真学习本岗位的专业知识,熟悉自己岗位可能发生的危险和事故,并对其进行防范,做好安全隐患的排查,遇到无法进行处理的隐患应及时报告班长或队长。

队长和班长接到汇报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如无法处理需报告工区值班员,由工区值班员组织处理。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再上岗之后,应该对照自己的隐患排查职责范围表进行认真排查,排查次数和排查时间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具体分工上应按照以下安排严格遵守:(1)信号工每班进行隐患排查不得少于三次,其排查时间应该在接班后、停运后以及人车运行前。(2)把钩工应对人车、轨道设施以及雷达捕车器进行排查,每次排查不少于三次,时间应该分别在接班后、人车停运前后。(3)连环工应对车辆、车辆装载情况、物料规定等隐患进行排查,每班排查应不少于两次,时间为接班后和班中。

第9篇

关键词 煤矿 机电设备 管理 途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产业随之不断发展,煤矿中相关的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机电设备在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现在,逐渐成为了企业的核心部位。在这种背景下,机电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就需要更高的标准。煤矿的机电设备管理,就需要以基础工作为出发点,结合相关成本控制管理手段,核心是保障矿区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合理并且有效地做好管理工作主次分明,保证以可靠安全的机电设备运行来保障矿区工作人员安全和煤矿的平稳生产。

二、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现存问题

部分煤矿企业在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的时候忽视了自己相关的管理理念滞后所埋下的隐患,过度注重产能,对矿井内机电设备缺乏重视关注,没有把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升到保障现代化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位置,相关制度不完善,措施落实不到位。落后的管理理念甚至低到了“坏了才修,只要不坏就勉强运行”。正是对于矿区设备检修认识不够,缺乏重视,矿区设备出现异常或者故障后才发现所引发的问题严重性,这时候可能带来正常生产的终止,更可能严重威胁到人员安全。过去管理理念的不到位造成的煤矿事故依旧历历在目。同时很多开采煤矿中,存在设备的问题繁多如陈旧落后、隐患种种、带病工作、安全措施配套不足,与国家煤矿安全相关规定相差甚远。煤矿企业的工作环境恶劣,高湿,高粉尘,在矿井里存放以及运输中的机电设备需要实施防潮、防锈、防尘等保障手段,否则设备的腐蚀及损坏会因环境恶劣而加速;同时如果工作人员的缺乏安全生产的认识,会经常导致提升系统缺乏缓冲装置、对电控系统和制动系统的保护手段不完全、井筒装备定期防腐不及时导致锈蚀,还有防爆高压开关老化、矿井中绞车等。这些关键设备如果存在较多隐患,同时设备的检修不及时和检测技术的不足,都会使得正常的生产和人员安全受到影响。但是设备终归还是由操作者来控制,操作人员对于机电设备的业务素质缺乏认识,使得操作过程的业务水平无法达到实际安全生产所需操作的规程。特别是矿区大多数设备都属于特种设备,人员技术上存在的缺陷,伴随人员岗位变动频繁,企业安全生产的隐患就像定时炸弹一样的存在。安全管理上的大力投入与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发展息息相关。

三、提高矿区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水平的措施

1、要抓好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就应该从源头抓起,所以需要对前期的规范化管理投入足够精力。第一,设备选型严格把关。根据本地煤矿的地质特点等情况最优选择设备。同时机电设备从采购、验收、资料分类存档、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检修与维修等整个设备使用过程达到精细管理的程度,这时候需要对设备相关资料和运行日志和信息数据存储齐全方便日后调用,同时严格要求管理工作需要责任到人。第二,安装质量高标准高要求。对选型后合格新机电设备在验收与安装使用的时候需要严格把关,在安装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的产品,及时更换,做到“不合格不安装”。维护检修、安全监督以及设备管理人员共同对安装处置好的设备进行试运行前的验收工作,层层把关相互监督,经过试运转并且在设备运行达标后办理移交手续和归档后投产使用。

2、管理制度化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最重要一点,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煤矿机电设备规则,使得其能够在不断的生产中起到改进和完善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工作人员的企业归属感,这样对于提高个人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根据矿区的煤矿生产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标准,落实巡回检修制度,机电和操作等实行岗位制,矿井的停产检修制度,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实现对煤矿生产设备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同时保证人身安全的重要设备及时更新,做到以人为本,对性能不足和落后的设备坚决淘汰。

3、在机电设备检修方面,煤矿企业要依据国家规定,定期实施检测。同时构建煤矿机电设备现代化管理系统,依靠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实施辅助维修管理工作,对关键运行数据进行收集与处理,以此为维修情况提供可靠分析依据,实现数据传达及时与决策正确。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体现在,发挥好专业技术人才的优势,人员管理和流动的合理化。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化技术人才队伍,是矿区经济发展的流动血液,要及时的进行物质和精神褒奖,提高待遇水平,定期与不定期的技术培训,使机电维护与管理人员熟悉操作规程、设备性能,达到精准的判断和处理故障,对培养一支文化与技术兼备的队伍,都是需要良好的管理。加大安全设备的投入力度,采用现代化的先进工艺流程,科学设置作业点,控制事故发生源的数量,保证监控设备的良好运行实现矿井生产的高效与安全。对于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要严格考核发证,持证上岗。尽量少用或不用临时工,加强临时用工的安全管理。 矿井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的基础。此处的投入,促进效益的最大产出,最好的保证了安全生产。加强安全工作力度,向管理要安全。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大多数是因为监督不到位或形式主义。因此,只有充分利用现场安监人员来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同时,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人的岗位责任制是保障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

四、矿井技术趋势——状态检修

科技技术的飞速进步带来了设备检修体制的不断演变。各行各业发展到现在预防隐患是保持持续生产的最有效方法,状态检修体制是从预防性检修发展而来的更科学的方法,是通过对设备状态为作为研究对象,以预测设备状态发展导向为检修依据的方式。设备的状态检修知识与普及工作是矿区的安全生产的根本点,通过对国内外设备检修经验的研究与技术吸收,在以结合当地矿区实际情况作为检修方案制定根据,及时总结及评估每个完成了的检修项目。统计在检修中发现的问题与维修结果,进行相关的分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再次评估检修处理的方式方法恰当与否、检测技术和检测频率的科学性、技术状态分析及诊断的合理性与时效性等,管理制度和作业指导书在每次检修有所收获或者变化时需要及时补充与完善,使其达到细致分析化,结果可靠化,体系完整化。状态检修是处于动态变化、闭环运行、逐步改进和自我学习的系统工程中实施的。在矿井内合理的配置设备、使用科学、养护及时、适时维修等作业习惯都能起到降低故障发生,机电设备有效利用率加强等良性效果。

五、结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