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6 10:41: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教育部科技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中职手机原理与维修 总体规划 教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引言
目前,手机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通信工具,手机已从最初的通信工具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多媒体终端。现在的手机除了最基本的通话功能外,还包括了MP3、MP4、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GPS定位导航、上网等功能,可以说手机是随身携带的精密电子产品,除了一些设计上的缺陷和正常老化,还难免磕磕碰碰,受潮进水,它的故障发生率要高出一般家电和电脑几倍甚至几十倍。从目前中国的消费水平看来,还远没达到用坏就扔的程度,而手机产品体积小巧,结构复杂,集多种功能于一身,技术含量很高,维修难度要大得多,即使是家用电器的维修人员不经过专门的学习,也很难胜任对手机的维修工作,从而造成维修技术人员大量缺乏,庞大的手机市场带来了巨大的维修量,这给手机维修市场注入了勃勃生机,因此对专业手机维修人员需求较大。本文就中职手机维修课程的教学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手机原理与维修”课程融合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路、移动通信、单片机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理论为主、实验为辅,而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理论知识学习的接受能力有限,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而中职学校的实训课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也是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综合实践技能,有利于他们的就业,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该课程教学进行新的总体设计和总体规划。
二、对课程教学进行新的总体设计和总体规划
在传统的教学中,“手机原理与维修”教学一般是先进行手机制造原理的讲述,然后再用相关的实验进行巩固和加强。这种方式对于学生掌握理论性知识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手机原理与维修”毕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过多的理论讲述并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实际应用。职业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进行相关的操作。因此,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一种教学方法,即以实践操作为主线,理论教学为辅,以理论围绕实践进行展开,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渗透理论,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改变了以往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弊端。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意识方面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实施这样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对该课程进行整体的把握和规划。我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知规律等,将课程划分为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在实际项目(任务)引导下,学生完成原理学习操作训练的第一层次,即能正确使用手机维修常用工具,能运用工具判断部分元器件的好坏,如送话器、受话器、振铃、振子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进一步学习掌握手机原理中的基本概念、术语、基本操作及其他功能。同时,学生还需掌握手机构造结构,能区分和识别手机单元电路模块,能拆卸、焊接手机中不同封装形式的元器件,如SOP、SON、BGA、QFP等,这是整个维修的基础和重点,同时焊接也是手机维修的难点。学生还应能根据实物图,在手机主板上面找出相应的元器件,并能说出某些元器件损坏会引起的故障现象。
第二部分:在实际项目引导下,增加学生学习和操作的难度和广度。在一般的情况下,首先应该使学生对中等难度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检测,并且能够找出故障所在,最后进行排除。其次,掌握电路分析和排除软件故障。
第三部分:最后,结合通信终端设备维修员(初、中级)考证要求,重点训练模拟故障排除、原理讲解、故障分析、描述故障排除过程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手机维修技能和软硬件分析能力。
三、手机维修课程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过程
对于中职生来说,“手机原理与维修”课程所要求的是实际技能。对于学生来说,提高技能不仅仅要依靠自身的实践和训练,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理论上的指导和帮助。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实际任务为导向,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下使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理论。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变以前以教师为主导的状况,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挖掘自身潜力,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训练项目的设置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师将训练项目设置得科学、合理、全面,并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根据“手机原理与维修”课程的特点,我们将该课程分为六大模块:常用工具仪器使用,手机单元电路分析,手机整机拆装,元器件识别、拆卸、焊接,常见故障判断与检测及模拟故障排除。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先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对之进行分析,最后举例进行验证,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关注的是教给了学生什么,而往往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程度。而现代教学,则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思路,关注学生的创新等。而这些则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四、手机维修课程教学对学生新的考核方式
针对手机维修教学特点,我在考核中运用的是笔试和实际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了以往只是对学生进行笔试理论考试的方式。那样的方式往往会使学生为了考出好的成绩而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学生对于书本上的知识记得滚瓜烂熟,但是却只是死知识,不会应用,在实际维修手机的过程中却又显得很薄弱,而很多平时动手能力很强的男生考核成绩却往往不理想。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但考核不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又在一定程度上让这些平时动手能力很强但考核成绩却往往不理想的男生对考核产生畏惧心理。现在采用这种理论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把一些基础性的理论拿出来笔试,再用一些实物来做动手能力的考核。这样一来使得很多学生实实在在地能对故障手机作研究,思考如何解决故障。在思考的过程中也巩固了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对于有不同特长的男生和女生做到了公平、公正。
五、加强学生实践练习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手机维修人员,实际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将实际操作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在实验室进行练习,一个是实地现场维修。学校毕竟不是工厂单位,没有足够的器械供所有的学生进行练习,因此,学校需要和相关企业建立联系,成立实习基地。当学生在学校学好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功后,就要到实习单位进行实际的锻炼。这样方可成为合格的手机维修人员。
六、小结
中职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为主,对于“手机原理与维修”课程之类的技术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本文对中职“手机原理与维修”课程提出了新的总体设计和总体规划,教学观念和教学过程也打破了传统模式,并且就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过程进行了分析。原来的笔试考核也不再适用,现在要采取笔试和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动手实践操作对于作为合格的手机维修人员是非常重要的,最后就加强学生实践练习的方式和地点也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我们所尝试的“手机原理与维修”课程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同时,我们也将继续探索和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梅秀江主编.手机维修技能与考证培训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关键词】 高校; 内部控制; 科研经费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2-0100-03
随着国家对科技的高投入,高校科研经费总额不断增加,科研经费已成为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科研经费规模的不断增长,有力地促进了高校科研能力、学科综合水平的提高,但目前部分高校存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严格、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不仅引起了各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几年,教育部、财政部进一步加大了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力度,同时出台了多个关于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文件,并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科研活动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如何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加强对科研经费运行的制约与监督,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已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环境――相对薄弱
内部环境是高校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高校内部环境内容主要包括组织架构、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人力资源政策和高校文化等。目前,内部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是未建立或落实科研经费使用、执行、监督方面的经济责任制;二是部分项目负责人(含课题负责人,下同)尚未树立科研经费公共属性理念,规范使用科研经费的意识不强;三是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分散在高校各类管理制度中,尚未形成健全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二)风险评估――尚未建立
风险评估是高校及时识别、分析单位层面与业务层面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包括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相关的外部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国家的科研经费投入总量、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因素,内部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学校层面风险因素和科研活动层面风险因素。其中,学校层面风险因素包括组织机构设置、科研管理机制建设、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等因素;科研业务层面风险因素包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等因素。目前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科研活动风险评估机制,也没有由专门机构围绕以上风险来源系统地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并采取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力度不够
控制活动是确保高校风险得以应对和控制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控制活动贯穿于整个高校,包括学校层面的机构和岗位设置,也包括科研业务层面的各个管理流程。目前,控制活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是预算控制方面存在预算编制不细化、预算执行不严的情况;二是收支控制方面存在部分收入通过“代管经费”科目核算、科研项目经费未专款专用等现象;三是实物资产控制方面未严格执行资产清查制度,资产共享差等问题;四是科研合同控制方面存在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对接不畅等情况。
(四)信息与沟通――衔接不畅
信息与沟通是高校及时、准确地收集、加工、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单位内部、单位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的有效载体,是连接其他四个要素的桥梁。目前,信息与沟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是科研、财务、资产等职能部门以及项目组(含课题组,下同)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科研经费管理信息沟通不畅;二是科研经费信息与沟通方面的规章制度不完善,缺乏信息披露制度。
(五)内部监督――投入不足
内部监督是高校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形成书面报告并做出相应处理的过程。为保证内部监督的有效性,高校需要明确内部审计机构(或经授权的其他监督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全面、及时地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自我评价。目前,高校审计、监察等部门因人员力量不足等原因,采取的内部监督更多是事后监督,而缺少事前、事中监督,也没有全面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二、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
(一)从上到下,切实加强内部环境的基础作用
高校首先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大学章程,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组织架构,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有效机制;明确高校科研业务流程及岗位职责,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实现岗位之间的制约和监督。此外,还需要采取以下内部控制措施:
1.明确责任主体,强化经济责任。明确校(院)长的领导责任及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监察等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院、系、所及其他校内科研机构的监管责任和项目负责人的直接责任,并签订科研经费经济责任状,使高校各级部门和人员正确认识和履行自身所负有的经济责任,确保经费使用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有效行使。
2.完善管理制度,出台内部控制规范。(1)逐步完善涉及高校科研活动全过程中的人、财、物各方面的管理办法、制度以及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形成程序规范、简洁易行、覆盖所有纵向及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制度体系。(2)明确科研经费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并出台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规范,为高校各级各部门有效执行内部控制提供操作指南。
3.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加强科研行为管理。(1)聘请财经、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对科研人员进行财经法规专项培训、警示法纪教育、科学伦理教育等,引导科研人员增强法律意识,树立科研经费公共属性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和内部控制意识。(2)制定科研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和推行科研人员科技诚信档案制度和科研廉政责任制,并制订相应的防范和惩治措施,增强科研人员道德自律性,贯彻遵纪守法思想。(3)建立科研人员科研绩效考核、评价、奖励制度,完善绩效档案,并将其作为科研人员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项目推荐的重要依据,同时对经费管理规范、使用效益高的科研团队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在项目申报或经费分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不断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二)从无到有,逐渐发挥风险评估的指引作用
高校要根据科研经费管理目标,设定控制目标,并及时进行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在风险评估中,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评估机制,需要将任务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学校内部各个部门以及管理岗位,并对其内部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如科研管理部门要及时收集外部信息,充分关注国家政策及形势变化、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媒体网络信息报道等,了解科研经费管理动态与趋势;财务、资产等部门要收集内部数据资料,及时跟踪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情况,采用问卷调查、集体讨论、专家咨询等定性方法与统计推论等定量方法,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造成的影响程度,查找大额采购项目、大额资金收付业务、特殊支出业务等活动的内部控制风险点,并寻找风险应对措施。
(三)由弱到强,重点提高控制活动的管控作用
高校科研经费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和信息内部公开。高校要通过预算控制方法将学校所有科研业务衔接起来,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业务权限、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确保科研资产安全完整,收支合法合规,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1.突出预算控制,充分发挥预算对科研活动的整体管控作用。(1)明确预算编制与调整制度,要求项目负责人编制科学、合理、真实的全口径预算,并对纵向科研项目实施预算评审制度,要求按预算审核建议调整项目预算,做到从源头上控制科研经费管理。(2)采用预算总量控制与分项控制相结合的办法,控制科研经费开支范围、标准及额度,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3)加强科研经费会计核算口径与科研经费决算报表体系的衔接管理,提高科研经费预决算报表信息质量。(4)建立预算分析与考核评价制度,定期反馈预算分析及执行情况,督促项目组及时改进,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2.加强收支控制,保证收入的完整性和支出的规范性。(1)明确要求所有科研经费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且通过“科研经费拨款”或“科研事业收入”科目进行核算。(2)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支出控制:1)加强支出审批控制,对越权审批的一律不予支出,并严防有多个项目的科研人员混用和挪用科研经费;2)加强支出审核控制,全面审核各类单据,重点审核单据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是否符合预算、合同(任务书),审批手续是否齐全;3)加强外拨(转拨)经费的审核,重点审核外拨(转拨)经费额度、拨付方式、开户银行和账号等内容是否与合作(外协)项目合同相符;4)加强支付控制,明确报销业务流程,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其中,支付劳务性费用,应建立银行卡支付制度,一律通过个人银行卡以零现金方式支付。
3.加强资产控制,强化对实物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管控。(1)对实物资产实施归口管理,明确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2)建立大型、贵重仪器设备采购前论证及评估制度,需购置重大仪器设备、重要文本文献等时,要综合考虑学校现有相关资产存量及使用情况、区域内资源配置及共享情况,进行资产购置审批,避免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3)科研资产采购应严格遵守招标管理制度,涉及政府采购的,要求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执行。(4)建立资产验收和登记制度,建立台账,加强实物管理。(5)坚持和完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对所有科研资产定期组织清查盘点工作,并根据盘点结果采取相应措施。(6)建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与信息共享,并公开可共享仪器设备详细信息,提高资产共享率。(7)建立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处置评估制度。
4.加强合同控制,明确管理路径,建立全方位的合同监督管理体系。(1)对科研合同统一归口管理,明确合同签订范围,实行授权审批制度。(2)严格审查对方的资质原件,对合同文本严格审核,必要时会审或借助专家力量进行审核。同时,要建立合同文本统一分类和连续编号制度,以防止或及早发现合同文本的遗失。(3)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跟踪,根据需要及时补充、变更甚至解除合同。发生纠纷的,在规定时效内与对方协商谈判。(4)建立财务部门与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相结合。财务部门应当根据合同履行情况办理价款结算、进行账务处理。(5)规范合同管理人员职责,明确合同流转、借阅和归还的职责权限和审批程序等有关要求,加强科研合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
(四)由点到面,全面提高信息与沟通的联动效果
1.强化部门协同,建立科研项目信息共享平台。利用校内局域网联合打造全面涵盖科研立项、合同签订、经费支出、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全过程的科研信息与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确保信息在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之间进行顺畅沟通和反馈,方便科研人员实时了解科研经费动态信息,有效解决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
2.推进信息公开,确保科研经费财务及审计信息公开透明。(1)探索建立科研财务信息披露制度,逐步推进科研经费使用、绩效考评等方面信息披露工作,确保科研经费信息公开透明,促进科研人员合法、合规使用经费。(2)探索建立科研经费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将审计结果公开化、透明化,进一步增强科研经费审计监督效果。
(五)由表入里,有效发挥内部监督的免疫作用
1.加强审计监督,逐步推行科研经费全过程审计和绩效审计。在保障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前提下,增加人员、加强培训、提高审计运行经费,为审计部门加强科研经费监督提供支持。审计部门在继续做好科研审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结题审计力度,同时引入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并逐步推行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效果。
2.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合理保证内部控制实施效果。由内部审计机构(或经授权的其他监督机构)牵头,组织高校科研、财务、资产等部门及关键岗位人员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估,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时查找设计及运行缺陷,分析原因,提出建议,进行整改,促进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等.企业内部控制规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 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57-62.
[3] 高庆峰.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3(2):126-128.
如何在课堂上追求和创造动态生成的教学境界呢?笔者想借助一个教学案例,发表几点肤浅的认识:
【案例】
“丁零零……”第一堂语文课的铃声与往常一样响起,语文老师与往常一样大步走进教室,师生间与往常一样例行了起立、问好、请坐的“公事”——一切就绪后,老师告知大家:今天要学习新课《鼎湖山听泉》,并板书了课题。
正在“一切如常”之中,秋风却不甘于独自“浪迹”野外的寂寞,居然闯进打开着的窗户到教室来凑热闹,教室里顿时凉爽起来,老师和学生们感到一阵惬意,精神为之一振;随即,各自的目光也不由自主地关注起秋风来:
紧靠教室前门的那扇窗口,窗帘没有拉开,一阵风来,窗帘朝里飘了起来,又落了下来,把临窗而坐的两位学生兜头蒙住;坐在里侧的男生赶紧从头上撩开窗帘,往墙边一撇,刚想把注意力转移到听课上来,却又一阵风吹来,再次将窗帘往上飘起,将他俩兜头蒙住。男生又马上撩掉窗帘,往墙边一撇,用手按在身边的墙上。眼看风静了,男生想把手腾出来关照桌上的东西,不料风儿越发放肆起来,增加了频率和力量来吹窗帘。那男生发现仅用一只手按着窗帘一角已抵挡不住风力,只好猫着腰半站起来,腾出另一只手来帮忙,按住了窗帘两个角。风儿使劲吹着,窗帘中间朝里鼓了起来,饱胀得好像要撑破了一般。这情形,学生都看了个清清楚楚,一个个忍俊不禁,嘻嘻窃笑;而老师也干脆歪脖侧脸似笑非笑地看“笑话”。那男生忽然感觉到自己已成为学生和老师注目的“焦点”,一下子尴尬起来,紧张起来,想抽开帮忙的手坐下来,偏偏秋风不买账,他稍稍一松手,窗帘便立刻飞起一角,险些再次飘扬起来。如此这般,三番两次,老师抑揄地送了一句:“这么点小事,就没办法解决了吗?”正所谓一语点醒梦中人,听老师这么一说,有几个“机灵鬼”一下子动了灵机,叫道:“快拉开!把窗帘拉开呀!”那男生终于也想到了这一招,慌忙把窗帘抓成一把,“嗤啦——”一声,拉往一边的墙背后,仿佛与窗帘一道进了避风港一般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原以为可以静下心来上课了,未曾想“风云再起”!没了窗帘的遮拦,秋风便长驱直入,“冲”进教室来淘气了。首先遭殃的又是窗口男生:一张供老师坐班批阅作业用的课桌,面对面紧挨着他的课桌,上面堆着几大摞练习册、作业本,一叠数学簿堆在最上一层。由于作业本太薄的缘故,风一吹,便“嘶喇喇”地一页一页掀开,甚至成本成本地掀到一边,掀起到桌下。这本来应该怪秋风淘气得过火了,可那窗口的男生也许以为这是由于自己拉开窗帘犯下的过错,也许是觉得自己坐在那个位置责无旁贷的缘故,因此,他几乎是本能地迅速站起来,伸手去捡那将要跌落下去的本子。刚捡起一本,又掀下一本;再捡,再掀;快捡,快掀……男生真个措手不及了!学生们再一次忍俊不住地哄笑起来;而老师这一次则不再言语,只是默默地笑看着,那眼神分明是在告诉他也在告诉大家:就没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终于,又有人领悟过来:“快关上窗户呀!”
……
秋风被关在窗外,一场意外的“插曲”落幕了。老师当即宣布:“今天不学新课了,咱来写写秋风跟我们玩游戏的故事,好吗?”“好!”学生们异常兴奋,一扫以往作文课那种赶鸭子上架般的无奈。于是,老师只提示了一句:“今天秋风与我们玩了两个回合,先是掀窗帘,再是掀本子。”接下来便让学生自由写作。约30分钟后,学生纷纷顺利完稿,其作品大都文通句顺、饶有趣味。
随选一例如下:
调皮的秋风(丁洁佳)
秋风送爽,大地阴凉。调皮的秋风时时要和我们玩耍,把少女刚理好的披肩发吹乱,把工人刚运来的黄沙吹得满天飞……
就在这当口,我们课堂里也有一件事发生了——
上午,一阵悦耳的轻音乐响过,我们正准备上语文课,秋风光顾了我们的教室。它把向着前走廊的窗帘吹得鼓了起来,活像一个超大型“猴子屁股”,只是它不是红的而已。靠在窗口坐着的韩淳同学被窗帘兜住了,忙将窗帘撩开,又把它朝下拉,好让它不再鼓起来。可是秋风的劲儿太大了,怎么拉也拉不下去。老师见了,只好上前去帮忙,“哧啦”一声,把它拉往一边的墙后,“隐蔽”起来,这样,秋风就找不到它了。
可是,秋风好像淘气的小孩子,怕大人却不服小孩,老师“出手”时它只能眼巴巴看着,老师一走,它又来劲了:吹不到窗帘,它干脆把靠在窗口课桌上的簿本吹得满地跌落,越来越有劲,那势头分明是在说:嘿,你不让玩窗帘,我就吹本子,看谁玩得过谁!韩淳就坐在放簿本的课桌跟前,又该他倒霉。
他一手按着叠着的簿本,一手要去捡掉落的簿本,可是伸手去捡本子时,另一只手就够不着簿本堆,风儿又吹飞了本子,他顾此失彼,都忙不过来了……这真个是按下葫芦瓢又起来了!
老师在一旁眯着眼,有点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就没办法了吗?”这时,还是坐韩淳身后的壮志聪明,他灵机一动,伸手把窗户关了上去,这样,窗口的一场“风波”才算平息,我们都舒了一口气。
【认识】
这是数年前由林宣龙老师上的一堂语文课,是我们真真实实听到的一堂课,林老师以这堂课为素材写成的教学故事还在市教学故事征文中得了奖,故事在相关学科网发表后被很多教师转贴借鉴。上文的叙述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这堂课原是阅读教学课,执教者原是准备带领学生阅读理解课文《鼎湖山听泉》的,然而走进课堂后,在秋风的“启发”下,立即“调转马头”改上即兴作文课。
这堂课,学生仅用30分钟左右时间,能一气呵成写出这样的作文,即使是经周密设计、悉心指导,也未必能有这样的效果。因此,我想说:这虽然不是一堂典型的作文课,却不失为一堂成功的作文课。从这次即兴习作课中,我们至少得到了两个启示:
其一:精彩无法预约,机会稍纵即逝;动态生成的教学境界,要在捕捉“亮点”中创造。
在教学的视野中,所谓“亮点”,是那些能够让人猛然间心情为之一喜、精神为之一振、耳目为之一新的细节性教学事件,这种教学事件可能来自于学生,可能来自教师,也可能来自教学场景中的其它事物;这种教学事件可能是一个发人深醒的质疑,可能是一个异想天开的假设,可能是一种独辟蹊径的策略,可能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表达,也可能是一种让人始料未及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意外”。作为教师,谁不希望自己在讲台前迸发才情、挥洒智慧?谁不希望自己燃起一个个“亮点”,创造一个个精彩?但是,精彩总是难以预约,“火花”往往稍纵即逝,如果没有灵机一动的敏感,是无法企求这样的教学境界的。试想,上面的案例中,如果不是金秋十月,不是凉风送爽,而是烈日当空、酷热难忍,抑或是十冬腊月、寒气逼人,谁能保证我们教室里不紧闭门窗、打开空调,在与窗外世界隔绝的狭小空间中消受现代文明带来的“人造”冷气或暖气呢?如果不是在教室里,不是在这样一个打开窗却又没拉掉窗帘的窗口,而是在空旷的运动场,抑或在辽阔的郊野,谁又能看到淘气的秋风撩动窗帘、吹走本子这一幕呢?如果不是学生们对窗口的这道风景引起了特别的兴奋和注目,同时老师也对此产生了兴趣,动了“移情别恋”的念头,而是大家都视若无睹、无动于衷,谁又能保证师生之间能如此默契、如此轻松地上完一堂毫无准备却大有收获的作文课呢?
实践证明:教育的“经典”未必是刻意打造的结果,课堂的精彩是老师于迷乱之中捕捉“亮点”、在转瞬之间产生顿悟的一种特有智慧。
其二:计划关注“常数”,现实迭生“变数”,动态生成的教学境界要求放弃“计划”创造。
笔者认为,常数,是教学过程中受必然性支配的可以预期的确定性现象、事件,教学计划即是这种预期的文字表述;变数,是教学过程中超越必然性制约的不确定现象、事件,它无法预期,教学计划通常只能对它进行可能性的预测。传统理念下的教学,“常数”构成其主流,教者习惯于追求计划的顺利实现,而“变数”则被忽略甚至被视为导致教学“失败”的根由而被排斥。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常数”与“变数”是相对而言的,是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统一、有机互动的过程。有些情境,在教者看来是“变数”,但在学生看来却是“常数”;有些情境,对学生而言几乎是完全未知的“变数”,而对教者也许是早有预料的;再有些情境,对师生双方而言都是预期之外的“变数”。课堂教学,事先有个完美的设计和周密的计划,以便教学能在“轨道”上行进,抓住“常数”展开,这对于达成基本预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把计划视为铁律,“不可越雷池半步”,那就无异于自套枷锁,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根本追求在于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达成高效学习,进而实现最佳发展,因而,只要能引发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并得到最好收获,我们不必盲从计划、死搬计划;恰恰相反,为了效果,应该动态实施计划,随时超越计划,必要时甚至应该完全改变计划、放弃计划,充分彰显作为教师所应有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创造性。
就如上面案例,秋风光临出现的有趣情景,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致——这是“变数”,假如老师唯计划是从,生怕“浪费”了时间、耽搁了进度,那么,他,他的学生,也许此生再也难遇这样“怦然心动”的教学机会和“文思飞扬”的练笔机会了。因此,这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敏感,还是一种敢于放弃的教育胆识、教育气度。我想,这种胆识和气度也应该是教师真正达到智慧境界、成熟境界的重要标志。
【延伸】
关键词:就业导向;教学改革;前厅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3-0170-03
前言
前厅部,又称为总台,不论是国际连锁酒店还是国内宾馆、饭店,都认为前厅部是酒店内部管理系统的神经中枢,是酒店和宾客之间的桥梁。前厅部在酒店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是酒店管理水准高低的重要体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酒店对人才的需求从数量上来说,越来越多;而前厅部对人才需求从质量上来说,要求则越来越高。这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要求,也是与世界接轨的需要。目前我国星级酒店中大专以上学历的高端人才不到20%,未来酒店的发展对高学历的专业人才需求逐渐增大,供需矛盾突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酒店专业型技能人才。
一、《前厅部运转与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观念和模式落后
前厅部运转与管理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相关课程教师主要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主,教师如果没有星级酒店前厅工作经历,对《前厅部运转与管理》的课程教学则容易脱离“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的教育准则,进一步造成忽视对人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对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素质的塑造。
前厅部运转与管理的课程教学多数是以相关理论教学内容为主,而这门课程需要掌握的技能比较多,如客房预订、入住登记、问询服务、商务中心服务、离店结账服务等,这些内容的操作性较强,教师简单地通过讲授以及举例进行课程分析,学生很难理解并掌握技能。传统教学理念下的该课程教学仍然采用的是一块黑板、一本课本、一只粉笔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课堂上听,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匮乏。当前酒店业对专业人才除了学历上的要求外,前台部还要求英语口语流利及具备一定的英语写作能力。越是高级酒店,对从业人员的英语能力要求越高,而传统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说、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不敢开口,使得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出一大批哑巴英语学生,对以后学生的就业没有丝毫的帮助。
(二)教学设计不合理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进行教学改革,许多本科院校都推行“应用性”教学理念,试图转变大学“象牙塔”的传统形象,以贴近社会需求,培训市场所需的人才。高职院校早已提出“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然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设计者却存在不同的教学水平。多数教师在此课程教学时依然体现的是教学设计的单一性和同样性。“前厅部运转与管理”的课堂上,经常会看到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教师一人在讲台上“演独角戏”。
(三)考核方式陈旧
高校教学改革中同样涉及考核方式的改革,1998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在全国普通高校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上提到了要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认为“这是涉及我们整个人才培养很当急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依旧采用试卷进行考核,前厅部运转与管理作为专业必修课要求笔试。在闭卷考试中客观题较多,出题局限性大,只能考出学生对这门课程理论知识的记忆力,并不能反映出学生的专业能力。仅仅通过笔试进行考核,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三、以就业为导向理念下的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为社会培训具备专业技能的劳动人才,给社会开发人力资源,提供合格的技能人才。从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并有很好的职业发展潜力。目前我国酒店呈现繁荣发展的态势,对酒店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前厅接待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前厅部运转与管理课程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上每堂课前都要围绕如何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前厅服务与管理的能力,如何设计课程才能让学生更直观、更立体地掌握技术知识,如何在学生心中塑造岗位认同,使学生毕业后能既快又好地转变前厅工作的岗位角色,提高职业忠诚度等问题进行思考。
如何实现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育观念和改变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根据行业工作岗位的要求和所属学科特点,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理解把握能力,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和灵活、开放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注重每堂课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技术学习和综合能力目标的培养,完善考核方式,同时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堂应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前厅部运转与管理”这一课程在教学中要突出前厅作为酒店重要对客部门的教学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将前厅部工作物品引入课堂,营造生动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深入其中,加强理解。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酒店前厅模拟实训室,让学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将理论授课与实训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及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连续箱梁施工;支架法;一次性现浇
1、前言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满布支架一次性现浇灌注法是在桥孔位置全联搭设支架,并在支架上安装模板,绑扎及安装钢筋骨架,预留孔道,并现场一次性灌注混凝土与施加预应力的施工方法。
客运专线铁路由于设计多采用桥梁结构,在跨越道路、河流、居住区等位置需采用大跨度梁体结构,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是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在客运专线连续箱梁施工中,悬灌法是较常见及传统的施工方法,但由于悬灌法施工相对工期较长,不适合某些受工期影响较大的连续箱梁的施工,而满布支架一次现浇法能够克服以上缺点。因此,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满布支架法施工方法是连续箱梁施工中经常需要选择的施工方法。
2、工程概况
鞍辽特大桥20#连续梁桥位于辽阳县安庄子,由32+48+32m的三跨连续梁组成,主跨上水管道。对应的桥墩编号为558#至561#墩。梁部设计为变高度预应力箱梁,全桥采用支架现浇施工,一次性浇筑。
梁全长113.5m,桥面板宽12.0m,中支点处梁高4.05m,跨中12m直线段,边跨14.75m直线段,梁高3.05m,梁底下缘按二次抛物线变化。梁体为单箱单室、斜腹板、变高度、变截面结构,箱梁顶宽12.0m,箱梁底宽5.0至5.5m。
3、施工工艺
3.1施工顺序(图2)
3.2基底处理
因基底地质主要为土质,为确保达到承载力要求及避免不均匀沉降,需采用混凝土进行硬化处理。
先清除地面杂物及表层松散泥土,露出原地面土层后,整平、夯实,再浇注一层20cm厚C20混凝土。混凝土硬化层高出周边地面20cm左右,在混凝土表面做2%的泄水坡,避免积水,并且在硬化层周围应设置排水沟。
地基处理完成后,在搭设支架前应做地基承载力试验,承载力应符合支架受力检算要求,一般应大于200Kpa。
3.3碗扣式支架搭设
在支架搭设前,根据梁体荷载分布及大小,对支架纵横间距、步距进行设计及检算。荷载包括梁体自重、模板、人员及机具、泵送混凝土冲击力、捣固时的振动等,并考虑大于1.2的安全系数。
施工时,先根据支架搭设图放出搭设线,再按照支架间距铺设20×14cm枋木,而后再进行支架搭设。支架底端设底托,顶端设顶托,顶托上纵向铺设20×14cm承重枋木,其上再横向铺设10×10cm肋木。
3.4满堂支架搭设预压及预拱度设置
3.4.1支架检查
根据经验,同时为减少预压后标高调整工作量,支架搭设时可先设置约20mm的预留值,搭设完成后应对支架顶标高进行检查。
支架搭设完成后应对支架搭设情况全面进行检查,要求碗扣与横杆扣紧,竖杆竖直,纵横向整齐,同一排横杆处于同一平面。剪刀撑按支架方案设置,剪刀撑与竖杆的是否锁牢。基础是否有不均匀沉降,立杆底座与基础面的接触有无松动或悬空情况。
3.4.2预压目的及堆载方式
为检测支架整体稳定性,消除基底及支架的塑性变形,准确测出支架及基底的弹性变形数据,为支架预拱度设置提供依据,在支架及底模安装完成后,应对支架进行预压试验。
预压按梁体自重50%、100%、120%进行三级加载,每级加载后进行观测并根据观测情况持荷不小于24小时。
在加载过程中应有专人24小时对基底及支架的沉降变形、堆载材料安全状况进行检查,确保堆载安全。如发现基底或支架变形异常或基底出现较大不均匀沉降,应立即停止加载并分析原因。
3.5模板工程
对于一次性现浇连续梁,一次性投入的模板较多,底模一般采用竹胶板或胶合板,内模及侧模选择形式也有厂制定型钢模、组合钢模、木模等,可根据当时当地市场行情、工期要求及作业工人工艺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
首先在搭设好的支架上进行底模安装,底模下横向铺设10×10cm肋木,中心间距按20cm布置,肋木下纵向铺设20×14cm承重枋木;底模安装完毕后进行外侧模安装,并在两个腹板之间设置通拉杆。
内箱采用48×3.5mm普通钢管搭设支架支撑内模结构,内模支架间距及步距均需计算确定。钢管立杆下端须伸入到底板砼内,并支承在底模上,立杆下端垫置与梁体同标号的混凝土垫块。
因模板在钢筋安装等工序中暴露时间较长,后期又难于清理,因此在下道工序前应将模板清理打磨干净,均匀涂刷脱模剂,并在底模位置相对较低处开临时小口,以便将后期模板内部的杂物冲出。
3.6钢筋及预应力管道安装
待内模安装完毕后进行顶板钢筋绑扎和顶板波纹管采安装。波纹管使用前要取样进行抗变形试验和抗渗漏试验。波纹管铺设时要逐根进行外观检验,表面不得有砂眼,咬口必须牢固,不得有松散现象。此外,波纹管表面不得有杂质和锈蚀现象。
波纹管铺设:严格按照设计给定的孔道坐标位置控制,通过底模进行定位,按照设计要求对波纹管用U型钢筋卡固定牢固,防止砼浇注时波纹管上浮。定位筋与梁体骨架钢筋要焊牢,并与管道绑扎结实。绑扎间距不应大于60cm,曲线段与锚垫板附近适当加密到30cm;波纹管之间的接口处采用套管连接,两接头处再缠绕塑料胶带,保证严密。
由于钢筋、管道密集,如预应力管道与普通钢筋发生冲突时,允许进行局部调整,调整原则是调整普通钢筋,保持纵向预应力钢筋管道位置不动。
锚垫板安装前,应检查锚垫板的几何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灌浆管不得伸入喇叭管内;锚垫板要牢固地安装在模板上,锚垫板要与孔道严格对中,并与孔道断面部垂直,不得错位。
3.7 混凝土施工
3.7.1 混凝土浇筑顺序
混凝土应一次性浇筑完成,尽量在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至少应安排两台输送泵同时进行浇筑。浇筑原则为先底板,再腹板,最后浇筑顶板。水平方向先同时浇筑中支点处,再由中支点向两侧分层延伸。将底板浇筑完毕,再顺向和逆向布料浇筑腹板,腹板水平分段,竖向分层,逐层往上浇筑,横桥向由中间向两侧均匀推进,最后浇筑顶板。浇筑过程中原则上中途不进行暂停,但在开始浇筑腹板混凝土时,应适当放慢速度,观察底腹板倒角处混凝土是否有上翻现象,底板混凝土也可暂预留5~10cm最后补满。
3.7.2布料及捣固方法
由于是全桥一次现浇,在顶板位置每隔5米在内模顶面上开50*50cm的下料口浇筑底板,腹板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隔5米左右布置串筒。
捣固工应在顶板及内箱均匀分布,划分捣固区域。底板倒角处以在顶板上下棒振捣为主,倒角从外向内进行下棒振捣为辅,捣固时间应掌握好,防止出现过振和漏振现象的发生,在混凝土浇筑至倒角和隔板位置时要用榔头轻轻敲击模板外侧,以确认混凝土是否密实,防止出现蜂窝麻面现象。
3.7.3混凝土指标控制
混凝土应充分搅拌均匀,和易性良好,延展度不小于50cm,坍落度除满足泵送要求外,应控制在180mm~220mm之间,在浇筑隔板等钢筋及预应力较密集的区域应适当调整坍落度至较大值,浇筑顶板时可适当减小。
3.8预应力工程
3.8.1预应力穿束
中短束(直束L≤60M、曲束L≤50M)由人工穿束;长束和曲束用牵引法。穿束前应用压力水冲洗孔内杂物,观察有无串孔现象,再用风压机吹干孔内水份,然后再穿束。穿束结束后,应检查整个钢束能否在孔道内自由滑动。较长钢束的穿束作业,可从孔道一端由卷扬机进行牵引,另一端人工送束,卷扬机牵引应缓慢进行,如遇障碍不可强行牵引,待查明情况并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3.8.2预应力张拉
张拉时混凝土龄期、强度及弹性模量等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张拉顺序先腹板束后顶板束,从外到内左右对称进行。预应力施加采用双控措施,以油压表读数为主,以预应力筋伸长值进行校核,张拉过程中应保持两端的伸长值基本一致。
安装张拉设备时,应使张拉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重合,人工配合用吊车、手拉葫芦安装千斤顶等张拉机具。施加张拉应力前,应检查工作锚、工具锚及其夹片安装是否符合要求,操作人员安全防护是否到位,无误后进行张拉作业。两端张拉应同步、均衡进行,两端应设置人员读数和协调,以确保张拉的准确性。
预应力张拉施工时要注意及时记录各阶段张拉参数,持荷时间、操作及记录人员等信息。
3.8.3孔道压浆
张拉工艺完毕后,应立即将锚具周围预应力筋间隙用水泥浆封锚。待封锚水泥浆抗压强度达到2Mpa时,才得进行压浆。且管道压浆应在张拉完成48小时内进行。
预应力管道压浆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同一管道压浆连续进行,一次完成。张拉完成后,先用高压水对管道进行冲洗,清除孔道内的杂物后,确认孔道无堵塞后,用高压风清除孔道内的积水后,再对孔道进行压浆作业。
压浆顺序应先下后上,逐孔进行,防止漏孔。压浆时,出浆口临时安设一个三通管,管道待出浆口浓度与进浆浓度一致时,方可封闭保压,同时设于预应力管道中部的出气孔的出浆浓度与进浆浓度一致时,封闭保压,在0.5~0.6MPa下持压2分钟。然后封闭压浆口,进行下一孔道压浆。
3.9支架拆除
张拉完毕后即可进行支架的拆除,拆除时制定严格的拆除顺序,即先中跨,后边跨,先翼缘板,后底板,施工中应特别注意施工安全,操作人员必须系带安全绳,安全帽。防止坠物伤人。
4、结语
4.1重视支架基底处理的质量。支架基底处理前要进行承载力检算,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案,处理后必须要经过检算合格后再进行后续工作,避免发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安全、质量事故。
4.2注重预应力管道施工质量。一次性现浇预应力管道多数较长,如在安装、钢筋施工、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不注意管道的保护,极易出现破损或堵塞,而造成后续穿束及张拉的困难或无法进行。
4.3部分区域(如隔板)钢筋、预应力非常密集,对混凝土自身性能及捣固工艺要求很高,质量不易控制,应在施工前制定针对性措施。
4.4全过程严格安全检查。尤其在支架搭设、拆除及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安全风险较高,在全过程中加强安全检查,以保证结构及人员安全。
参考文献
[1]江正荣.建筑施工计算手册.中国建筑出版社.
[2]田兴树.支架现浇连续梁施工技术.
[3]姚玲森.桥梁工程(第二版).中国交通出版社.
[4]刘世忠.桥梁施工.中国铁道出版社.
[5]王冰.城市桥梁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260例.天津大学出版社.
一、组织机构
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历史教学》编辑部
二、征集对象
全国普通高中在职历史教师
三、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2013年9月20日(电子稿及纸质稿须在9月20日之前寄到,逾期不再受理)
四、内容要求
1.征集的优秀教学设计,不限教材版本,但必须是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模块(1、2、3)的教学内容,必须是一节完整历史课的教学设计。
2.征集的优秀教学设计应未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过。
3.征集的优秀教学设计须为作者本人原创,严禁抄袭,如借鉴他人研究成果必须标明出处。凡发现有抄袭内容,取消征集资格。凡由作者单方引起的侵权纠纷,责任由作者自负。
4.教学设计格式要求:
(1)所有征集的优秀教学设计须采用统一模板形式(参见附件1),提交电子稿(WORD文档文件)、邮寄纸质稿,页面设置请使用A4纸,上、下、左、右各留边距2.5cm,行距为1.5倍,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五号字体。
(2)作者须提供以下信息: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参见附件1)。
(3)优秀教学设计正文不超过5,000字为宜。
(4)文中的标题层次请依次使用:一、二、三……,(一)、(二)、(三)……,1.2.3.……,(1)(2)(3)……,①②③……
五、作品提交
1.优秀教学设计电子稿,请用附件方式,发送电子邮件至(“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电子信箱),邮件主题和附件名称的格式均为“必修×——××省·××市(县)——设计者姓名及学校。
2.教学设计纸质稿邮寄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西北师范大学260号信箱(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处),邮编:730070。
3.优秀教学设计提交截止日期
2013年9月20日24时止
六、评选说明
英文名称:R&D Management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科技司
主办单位: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研究会;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4-8308
国内刊号:31-1599/G3
邮发代号:4-67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9
期刊收录: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研究与发展管理》(双月刊)是由复旦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技管理学术刊物,主要刊登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应用方面的管理研究论文,面向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广大科技人员、科技管理人员、科技管理研究人员和有关专业的研究生,以及其他有关人员。
【关键词】 科研课题 经费管理对策
高校是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科研经费收入主要包括:一是纵向科研经费,指列入国家计划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各地市计划项目和各类科学基金,进入学校财务账户的经费;二是横向科研经费,指在进行技术开发、转让、咨询和服务等科技有偿服务过程中,各类企业及社会其他单位、自然人支付进入学校财务账户的经费。科研经费收入占学校总经费收入比重的高低,也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同时也是高校社会声誉、学术地位、人才培养等各项事业的根本保证。
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绝大部分高校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的要求,加强管理,合理使用,保证了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但也有少数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或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或已有的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致使学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工作。就当前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谈谈看法。
一、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样化。目前科研经费分纵向科研和横向科研,纵向科研主要有国家各部委、省级主管部门及地市的专项拨款。经费种类多种多样,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发改委专项、省重大科技专项、科技三项费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等等。来源渠道不同导致文件下发到学校相关部门也不同,有的直接将文件转发到高校计财处,有的文件转发到高校的科技处等部门,文件下发后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致使科研经费管理带来困难,有的科研人员到财务询问资金到账情况,财务未收到款,有时收到科研专款,未见到拨款文件,不知是哪个渠道来的资金,使财务人员无法判断收入到哪一级科目,年终与财政对账受到影响。横向科研主要是学校教师为企事业单位研究相关课题和提供服务取得的收入。纵向科研和横向科研要求不同,经费管理办法也各异,给财务管理带来难度。
第二,科研经费支出范围不明确。高校科研经费普遍没有进行预算管理,不同渠道来得经费主要是设项目号,在代管科目使用,报销内容不明确,票据种类繁多,与科研活动无关的内容很多,但真正属科研项目使用的不多,如日用品、招待费、礼品等等居多,从事科研使用的房费、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科研人员工资等支出不计入科研成本,而是在教育事业费中列支。
第三,科研经费日常核算任务繁重。部分高校为使学校整体科研水平提高,给各学院下达科研任务,鼓励个人联系科研课题,许多教师为完成科研任务,从企业转进科研经费,但很快又用票据将可支配的部分报销,现在财务报账主要就是科研经费报账,主要体现在下半年,进账同时又开始报账,账上只留少许资金,这种现象无形中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也影响了事业财务预算经费的核算;显而易见,科研经费并没有真正地使用在科研项目上,有的课题几年不结题,使剩余经费长期挂账,未发挥作用,影响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使用率低。部分科研人员认为利用自己科研经费购置的设备只能自己课题组使用,导致有些设备重复购置,有些设备又长期闲置,造成浪费。课题组对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也不严格,常常归个人使用,结题后也不上交。同时,科研经费购置的设备出现问题需要维修时又伸手找学校要维修经费。
第五,无形资产管理管理意识淡薄。高校财务对无形资产基本没有账务处理,而由校科研部门掌握资料,主要有专利权、著作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这是一笔可观的财富。目前有些高校对这部分的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比较弱化,自我保护的宣传力度不够,造成无形资产在不知不觉中流失,给学校带来的是经济损失。
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第一,目前,管理科研经费的部门主要有发改委、科技部、科学院、教育部、基金委以及一些相关部委,上级部门对高校科研拨款除给学校相关部门下发文件,建议同时给学校财务部门发文,便于财务人员按正确会计科目入账。
第二,加强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文件规定,高校要明确学校科研、财务等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要加强对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管理。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是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组成部分,科研人员应合理测算科研成本,确定科研项目管理费、设备费、人员经费、业务费或科研合同明确的费用等支出的比例,根据本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财务部门对各种费用额度进行控制,避免与科研活动无关的内容报销,同时也保证了科研经费的确使用在科研上。科研经费的使用应实行课题负责人负责和管理机构审核相结合的制度。学校科技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课题负责人按照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课题负责人应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规定使用经费,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科研项目负责人应按有关规定办理科研报账、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在科研经费不超支的前提下,对于2人以上的课题组,可由课题组成员作为经手人、课题负责人审核签字报销,当发票涉及课题负责人本人时,可由学校科技管理部门审核签字报销;当课题组由一人组成或由家庭成员组成时,所有发票的报销必须经过该课题负责人所在的教研室(或相关机构)负责人、学院分管科研的领导、学校科技管理部门逐级审核签字报销。科研经费转拨业务必须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办理。所有转拨的科研经费,必须由学校科技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审批。申请转拨经费的课题组负责人应向学校科技管理、财务部门提供科研项目批复、项目合同和其他必要的资料,否则不予批准。财务部门依据经费转拨批件、项目合同、协作单位的合法有效财务凭据办理转拨手续,不得将款项转入非协作单位或个人的银行账户。课题负责人不得借协作科研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它用,或转入与课题负责人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的关联单位。违反规定者,一经发现,必须严肃处理。
第三,加强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学校的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因此,学校资产部门应有权调配仪器设备,在学校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避免重复购置,妥善安排实验时间,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达到资源共享,既满足科研需要又能满足教学需求。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过程中,在原有设备基础上,自行试制成新的设备或购买零配件完全自制设备,对这种自制设备要及时请专家评估,促使设备保值增值。从事科研使用的房费、水电费等支出应计入科研成本,而不应该在教育事业费中列支。
第四,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财务部门应协同科技等部门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无形资产,同时还要加强对科研人员的保密宣传和教育,使科研人员自觉地规范科研行为,多出人才培养效益、学术研究效益;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转让应由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执行,未经学校允许,泄露学校的技术秘密或者擅自转让、变相转让科技成果的,应依法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同时在科技成果转化成收入后,从中给予科研人员一定奖励,以此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和潜力,更好地为高校服务。
第五,督促科研人员对完工项目结题,及时处理结余经费。科研项目负责人要加强本课题管理,科研项目结题验收或鉴定后,结余经费按国家有关规定用于补助学校的科研事业发展支出。根据这一规定,纵向科研项目完成后,结余经费按照国家、地方政府科技财政管理部门或教育部有关规定进行管理;横向科研项目完成后,结余经费可作课题组的发展基金,也可作课题组人员工作的酬金。
第六,财务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保障科研经费出效率、出成果是科研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认真做好科研服务工作,不断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科研服务。
总之,财务管理在科研管理中地位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和关键性,规范的、开拓创新的财务管理会更好地为科研工作服务,促进高校科研的良性发展。
(注:本文为武汉工程大学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科技查新;查新机构;“云服务”模式;科技传新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12-0008-02
科技查新是科技管理部门为使科技成果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而产生的一项工作。我的科技查新工作从1985年开始直到今天,已走过了26年的历程。科技查新主要作用是提高科技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减少科研项目低水平重复和科技成果评审失准,保证科技项目的立项、科技成果的鉴定、评奖等工作的新颖性、科学性、公正性和正确性。而现在由于种种原因,科技查新已逐渐失去往日的光彩,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因此,必须下定决心对科技查新工作进行整顿、规范和改革,不然,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科技查新机构将面临被历史淘汰的危险。
一、我科技查新工作现状
(一)科技查新机构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监管
我的科技查新机构主要由4个部分构成:(1)原家科委家一级查新机构;(2)各省、市级科技查新机构;(3)教育部设立的高校科技查新站;(4)其它部委设立的专业科技查新机构。
从这些查新机构目前的情况来看,只有教育部设立的查新工作站管理比较规范。教育部迄今为止共计认证了四个批次67家科技查新工作站,这些工作站均设立在大学内,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统一管理。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于2009年6月发出了《关于规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报告撰写的通知》(教技发中心函[2009]105号),制定了《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报告撰写规范(试行)》,自2009年9月1日起遵照执行。教育部办公厅二四年四月十三日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教育部科技查新机构工作的意见》。
除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以外的其它科技查新机构,由于2003年《务院关于取消第二批行政审批项目和改变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管理方式的决定》中取消了科技部对科技查新机构业务资质认定职能,以及科技部于2008年1月25日实施的科学技术部令第12号《科学技术部关于废止部分规章与规范性文件的决定》中废止了《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致使这些科技查新机构陷入了无政府状态,没有一个权威部门对它们行使管理和监督职能,严重影响了科技查新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服务模式被动、服务内容单一
科技查新工作从诞生开始,25年来一直处于被动应答式服务,查新人员每天坐在办公室中等待客户上门,有客户则查,无客户则闲。而大多数的查新委托人往往在科研课题立项申报、科技成果鉴定或评奖前一个月,甚至是几天内才来查新,这使得科技查新机构要在比较集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查新工作,查新人员不得不加班加点的高强度工作,从平时每人每天一两个课题,暴增至每人每天十几个课题,因此科技查新报告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而在科研课题立项申报、科技成果鉴定和评奖结束后,科技查新课题又急剧减少,使得科技查新人员经常无事可做,白白浪费了人力资源。
大多数科技查新机构对课题进行查新,也仅仅对查新内容的新颖性进行判断,并出具查新报告。由于服务内容单一,所以查新委托人也仅把科技查新作为立项、报奖所必须走的过场,并没有从心理上认同查新的作用。如果科技管理部门没有科研课题立项申报、科技成果鉴定或评奖必须出具科技查新报告的硬性规定,则很少有人自愿、主动地来进行科技查新。
二、科技查新服务新模式探索
(一)建立管理机构,实行统一管理
成立科技查新行业管理协会或类似的管理机构,制定统一的章程和标准,对查新机构和查新人员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建立准入制度,设立最低门槛,对查新机构的软、硬件环境等进行评估,达到标准后才能授予开展科技查新工作的资质。设立级别标准,对现有的科技查新机构定期进行级别评估,每个级别限定名额,实行首位升级、末位降级的动态管理,让所有查新机构都具有向上一个级别前进的希望和可能被降级的危险,以督促各级查新机构都能积极、认真地开展工作。
(二)查新员进行资格认证,定期进行知识更新培训
查新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查新课题的质量,因此,应对查新员实行全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认证资格考试,并对合格人员颁发从业资格证书,以保证查新从业人员队伍的质量。定期组织开办查新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请各行业的知名教授讲解技术发展现状、热点、趋势等,使科技查新人员的知识能够跟上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以便查新人员在查新过程中更好的把握课题,对课题内容做出准确的评价。
(三)拓宽业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
科技查新除了为科技项目立项、成果鉴定及评奖服务外,在专利分析、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等领域也可发挥较大作用,因此,应充分利用查新机构的软、硬件设备及文献信息资源优势,围绕信息收集、分析、加工,扩大科技查新工作的业务范围,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信息服务产品,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不断提升科技查新工作的辐射面。例如:帮助企业了解研发趋势、选择研发目标、预测研发前景、规避侵权风险、分析竞争对手、选择合作伙伴等。
(四)引入ISO质量认证和过程评价体系
衡量科技查新工作的好坏仅仅靠查新数量这单一指标很难科学、全面地反映查新工作的真实情况。而ISO质量认证标准是现代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结晶,它要求组织按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在科技查新过程中引入ISO质量认证可以帮助查新机构建立规范的查新业务流程和操作程序,使科技查新工作从用户委托开始直至最终提交报告的各个环节都处于监控之中,在科技查新过程中针对查新人员业务水平、服务态度和查新报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有助于督促查新人员认真负责,不断提高科技查新服务质量,增强客户满意度及提高自身信誉。
(五)建立科技查新互助协作平台,打造科技查新“云服务”模式
所谓科技查新“云服务”和当前比较流行的“云计算”、“云存储”等概念相类似,就是将各地的查新机构通过网络形成一个大的互助协作平台,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当其中一个或几个查新机构面临短时间内大量的查新课题集中涌现,查新人员应接不暇时,则可以利用该平台将一部分课题通过网络委托给其它具有相同资质的查新机构进行查新,将大量的查新课题进行分流,这样既可以充分有效的利用各地的查新资源,又可以在保证查新质量的基础上,按时完成查新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