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6 11:02: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儿童健康管理知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寄宿制; 师生关系; 儿童心理健康; 干预;思考
【中图分类号】C916
学校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组成的“教师伴我成长”小组改善实验组的师生关系,促进其心理健康上产生了效果。研究者认为,团体心理辅导的多元性非常接近现实生活,感染力极强,效率高,效果容易巩固,学校心理教师本着“以儿童为本”的服务理念,从寄宿制儿童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引导,让寄宿制儿童更加容易接受这种服务方式。寄宿制儿童通过团体辅导,能随着师生关系的改善和同伴关系的加强注意到自身的成长与变化,更好地认识自我,加强人际交往的意识,所以团体辅导是一项非常值得提倡的干预方法。它对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已经具备的现实能力,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更好的塑造个性,充分地发展自我有着积极的意义。
通过对寄宿制儿童现状的了解,我们发现能做的相对于他们的需求来说,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心理教师力量有限,只有发动寄宿制儿童的家庭链条、老师和社会志愿者的一起努力,才能让这一现实的张力和矛盾得到解决。
(一)家庭方面
针对寄宿制小学一些学生出现的亲情缺失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避:
1.加强寄宿制儿童的感恩教育
学校在日常的办学工作中就要渗透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可以通过宣传栏宣传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也可以从每个周末回家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上得以体现,进行感恩的主题活动,教会学生与父母换位思考,体会父母的辛劳和良苦用心。
2.寄宿制小学还应加强家校沟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善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 在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的沟通是极为重要的。寄宿制儿章大多离家比^远,而且父母大多在农村或者外出打工,学校可以趁家长会和儿童节之机,组织校园亲子活动,这样不但提高了家长会的质量,而且也改善了寄宿制儿童亲情缺失的状况。
(二)学校方面
如何让寄宿制儿童从心理上更加信赖教师,教师如何弥补寄宿制儿童情感的缺失,笔者认为,学校和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多元化的校园活动,来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和寄宿制儿童的心理健康。
1.多元化的团体辅导。通过和寄宿制儿童的交流发现,不论是生理卫生方面还是人际交往或者是行为方面,他们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心理健康教师通过多元化的团体辅导方式去慢慢改善。对他们普及一些必要的生理常识,倡导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恩;人际交往小组,教他们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教育小组,培养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培养自制力,纠正行为偏差等。
2.兴趣小组。寄宿制小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寄宿制儿童开展一些兴趣小组,不但能培养孩子的兴趣的能力,也能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人际的交往,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而且寄宿制儿童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常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由于能力有限,很多时候他们无法独自一人解决,因此,可以开展一些兴趣小组,让他们在遇到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时,能自己及时处理,照顾好自己。
3.多元化的校园活动。寄宿学校可以利用寄宿生在学校时间多的特点,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寄宿学生创造丰富而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拓展育人功能。课余生活能培养兴趣,陶冶情操, 锻炼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寄宿制学校的育人质量。
(三)、转变服务理念,挖掘问题中的优势
当我们不能解决这些现实的问题时,还是要多挖掘现实问题里的优势。
1.挖掘寄宿生活的亲情补偿功能
“寄”不单单是“住”那么简单,而需要人性化、生活化、育人化。学生在较小年龄就离家进行寄宿,亲情的缺失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障碍与困难。寄宿学校要使学生在寄宿期间学有所长,但也要让其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使人格发展健全。在英国公学的宿舍里,舍监和保姆共同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的训导,他们是宿舍的管理者,又是学生的长者。舍监与学生一同进餐并定期邀请学生家长到家做客,为的是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增进彼此间的理解和信任。舍监和宿舍成员共同营造宿舍这个大家庭,每位学生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这个用爱心浇灌起来的集体,既可以给远离父母的学生以家庭的归属感,又可以使他们免受外界的不良影响。笔者认为我国农村的寄宿制小学也应该借鉴英国公学寄宿制舍监管理的经验,为学生宿舍配备富有爱心与责任心的宿舍管理员,他们既负责寄宿生的生活管理与监护,又要努力将宿舍营造成“替代式家庭”,给寄宿生以亲情的呵护与照顾,补偿寄宿生亲情的缺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探索寄宿学校的集体教育优势
寄宿制小学在让孩子过早地离开家庭从而引起情感缺失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但同时寄宿生活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社会性方面,又有着不可小觑的优势。在英国公学优良的寄宿制传统与文化中,由于寄宿的集体生活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集体主义精神,至今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杜威在《明日之学校》中就提到高年级学生照顾低年级学生的可行性。他认为,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之间,不是把他们互相隔开,而是尽力设法使他们呆在一起。年龄大些的儿童从照看年龄较小的儿童中学到了责任心与合作精神,而年龄小些的儿章则通过与年长学生相处以及向他们提问,从而加快对所学功课的了解,并因而彼此结下深厚的友谊,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因之见增长。现实生活中,有的寄宿制学校已经开始了相当于“级长”的尝试,取教师管理与高年级寄宿生干部配合协助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管理的问题,还培养学生形成集体观念与社会意识。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二部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邹泓.i少年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功能及其影响闪素的研究.1998.
一、组织管理
㈠县卫生局负责培训的管理和监督指导工作。
㈡项目技术指导组和督查组负责项目培训和专项技术工作的实施、监督和指导。
㈢乡镇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乡镇培训计划。
二、培训目标
通过对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妇幼卫生相关人员的培训,全面深入学习项目相关文件,理解项目内涵,强化对孕产妇的综合管理能力,提高产科技术服务水平,从而降低全县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推进全县妇幼卫生事业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培训具体要求达到以下指标:
㈠县、乡、村三级项目管理及业务人员降消知识培训率达100%;
㈡村干部、孕产妇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平产免费政策的知晓率达100%;
㈢县、乡、村三级医疗保健机构人员业务知识掌握率达90%以上,培训考核合格率达90%以上。
三、培训对象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领导,项目实施单位领导及全体工作人员,项目管理办公室、村孕产妇转运小组全体成员,项目技术指导组、督导组、专家组全体成员。
四、培训内容
㈠管理知识
1、责任部门:县卫生局为主,县妇联配合。
2、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为项目目的意义、项目实施及各执行单位职责与管理、项目实施及经费管理、项目监督及协调、健康教育方法、孕产妇急救系统建立与运行。
㈡业务知识:充分利用省卫生厅派驻我县项目专家的技术资源,重点加强全县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妇产科骨干的业务培训。
1、县级师资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开展项目培训的目的、要求、培训方法、培训计划的制定;孕产妇保健、产科危急重症的处理及转诊,有关服务技术规范、产科常用技术操作规程及急救设备规范、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等。
2、县级人员进修:县级医疗保健机构于2008年12月以前选派3名产科医生、助产人员在市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进修产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技术操作规范以及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等。进修时间每人不少于4个月,通过努力,争取将县级医疗保健机构相关人员全部送市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轮训一遍,使之成为全县业务骨干和专家。
3、乡镇卫生院产科人员培训:中心卫生院产科人员重点培训产科急救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规范,以提高产科急救能力;一般乡镇卫生院的产科人员重点培训正常产科处理、常见产科急救基本技能及转诊过程中基本急救技能。乡镇卫生院产科人员可通过理论学习、见习和到县级临床进修轮训一遍。扎实做好乡镇产科队伍建设工作。
4、乡村医生、保健人员培训:由乡镇卫生院具体负责,妇幼保健院指导,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乡村医生、保健人员筛查高危孕产妇和高危儿童的业务能力,全面掌握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平产免费政策。
五、培训方式
按照培训内容和要求,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培训、选派进修、蹲点指导、现场督查等多种形式,完成项目培训各项工作目标。
六、培训要求
㈠时间要求
第一阶段:行政管理培训在2008年6月30日以前完成。
第二阶段:对县乡村三级产科人员分批进行业务培训。县级产科业务人员进修在12月前完成,力争通过3年时间完成轮训;乡镇卫生院产科人员培训按宜昌市卫生局的培训工作安排进行;村级保健人员的培训由各乡镇具体负责,妇幼保健院指导,10月30号以前全部完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开展项目评审监督工作,针对管理及产科临床、妇幼保健服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适时进行强化培训。
摘 要:文章以河南省图书馆为切入点,以该馆少儿部组织的儿童服务活动为例,从家庭教育、儿童成长、学校教育、受教育权利四个角度,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的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10-0127-03
儿童成长是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关键,提升儿童的文化素质是教育改革的基础。阅读能力关乎儿童的智力发展,因此,对儿童阅读能力的训练刻不容缓。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区域文化中心的图书馆担负重大责任,图书馆具备丰富的馆藏文献,安静的馆舍氛围和专业的管理人员等优势,承担着文化传承、知识传播等职责。《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指出:“公共图书馆有责任支持儿童学习阅读”,图书馆要将儿童读者群体服务作为重点任务,落实未成年阅读推广建设。河南省图书馆少儿部建于1982年,2008年少儿部迁至嵩山南路主馆内,2013年7月2日少儿阅读中心正式成立,成为儿童重要的学习休闲的活动场所。作为多功能阅读服务中心,河南省图书馆少儿部旨在引导、改善儿童阅读状况,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以少儿部组织的儿童服务活动状况为例,探讨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的重要性。
1 构建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承担着儿童能力发展、个性形成、情操陶冶等职能,家长的认知程度、品德修养、文化水平对儿童启蒙起着重要引导作用。儿童阅读理解能力较浅,需要成年人伴随。但家长对亲子教育存在着一定的盲点,如困惑于繁杂的儿童读物选择,或工作压力疏忽了孩子的阅读教育,或功利重视成绩,不允许看与课堂无关的书籍,课余让孩子进辅导班补习功课。图书馆的阅读活动摆脱了家庭教育中阅读指导方法的匮乏、阅读设备的不足等局限。亲子服务区弥补狭窄单调的家庭教育场所,可爱明亮的阅读环境激发了儿童积极阅读的行为。馆内开设知识讲座、亲子活动等公益活动,聘请专家团体开展符合儿童心智特点的分级阅读培训,为家长进行科学性、个性化的服务指导,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图书馆推行了家庭互动的“亲子阅读”服务模式,给家庭成员之间提供了良好的陪伴与沟通的机会。省馆少儿部组织七色花亲子故事会、新教育萤火虫读书会、樱桃林妈妈讲故事、中英故事对对碰等活动。七色花故事家族是省图少儿部品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是免费的公益活动。常规活动为绘本故事的朗诵,延伸活动为手工制作(折纸、黏土等)、唱歌、跳舞、绘画等环节。绘本阅读让儿童聆听思考,分享阅读的乐趣。热身舞、诗朗诵等才艺秀让孩子秀出自我;手工制作锻炼了儿童动手、动脑的能力。七色花亲子故事会活动加深了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亲密,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儿童在温馨快乐的氛围中体验到感恩成长的亲子之爱。少儿部还开展了“新父母沙龙”“故事妈妈志愿者”培训课以及有关《家庭亲子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等“少儿教育”的公益讲座,家长与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一对一分享有关感恩励志、生理发育、科普教育等育儿经验。在第二届新教育“萤火虫之夏”――《怎样给孩子讲故事》中家长掌握了如何发音诵读、把握节奏、酝酿情感等播音主持领域的专业技巧,增强了家长诵读文学作品的艺术修养。图书馆举办的“中原大讲堂・豫图讲坛”讲座,也为家庭教育带来积极的指导作用,如《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如何满足孩子的心理营养》探讨了和谐的夫妻关系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运用孝道文化指导家庭品德教育;《绘画,影响孩子一生》指出绘画对儿童头脑发育、潜能开发、情感释放等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与图书馆阅读教育共同合作,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指导儿童的阅读,促进儿童健康全面的发展。家长们通过讨论交流,在子女教育的沟通中获益匪浅。
2 培养儿童良好阅读行为方式
网络现代化环境影响着孩童的思想与行为,儿童长期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对其阅读与交际能力培养具有潜在危害。他们易于沉迷网络游戏,对阅读不感兴趣,或喜欢读暴力等恶俗漫画、故事书。因此,加大实现培养儿童终身热爱阅读的目标更是迫在眉睫。图书馆提供了远离电子游戏等不良因素的环境。良好的环境是感知知识的前提,安装“绿坝”等防火墙的儿童电子阅览室,购买了爱迪科森少儿多媒体图书馆所使用的数据库,针对3―18岁的少年儿童提供了绿色上网的平台,营造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的阅读环境。室内共有20台电脑,每台电脑设立家长陪同席,陪伴孩子一起享受阅读乐趣。另外,管理员巡视监护,志愿者指导操作,都为孩子合理上网提供了保障。
图书馆组织多种创意实效的实践活动,旨在让更多的儿童走进图书馆。如“小志愿者”“小小图书管理员”培训(如邀请河南商报小记者俱乐部体验图书管理员工作等活动),儿童参观体验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协助图书馆管理者维护阅览环境,学习管理知识与业务流程,培养其团结合作的责任心以及爱护书本的美德。省馆与河南经济报社合作举办“河南小记者培训活动”,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记者为小记者传授新闻写作、采访技巧、摄影欣赏等基础知识,培养了少儿广泛的兴趣爱好,提供了全面发展与锻炼机会。少儿科普展览,举办小发明与实验的创作展,促进儿童热爱科技的良好风气。少儿艺术展览(“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专题书展”“儿童版画展及亲子体验制作”等);摄影比赛;征文比赛(“雷锋在我心中”等);绘画比赛(“我为图书做插图”“我梦想中的图书馆”等比赛);少儿优秀影视作品展映活动(如开展“看经典、读名著”活动,每周推荐一部经典儿童文学著作改编的影片,如《城南旧事》等),激发了儿童对经典原著的阅读兴趣,拓宽儿童接纳知识的途径。儿童阅读推广活动让儿童在轻松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培养了动手演说、逻辑思维、想象创造、语言沟通等能力,发展了其对文艺鉴赏与创造的才能。
3 创建丰富的校外学习天地
课外教育是教学任务和课程标准以外的教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图书馆是学生课外学习的场所之一,是培养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阵地。学校对儿童阅读规划缺乏专业性,往往注重升学率而忽视素质教育,难以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来进行技能训练。课外活动突破了课堂狭窄的知识输送,学生可掌握第一手材料,为自己学习研究查询有效信息,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而且满足了其求知欲。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弥补学校图书资源种类的不足,支持学校阅读计划,共同搭建了广阔的阅读平台。省馆少儿部提供儿童亲身实践的机会,广泛接触社会,开阔视野,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走向终身学习的成长道路。
省馆少儿部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互阅读活动,担负儿童的素质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责任。少儿阅读中心与小学、幼儿园(测绘学院幼儿园、河南工业大学幼儿园等)联办“走进图书馆,我阅读,我快乐”“我读书我快乐”等校外阅读实践课,如“走进图书馆,寻找”阅读课,感受革命伟人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魄。“豫图年度阅读小状元”“优秀志愿者表彰大会”,表彰借阅量前二十名的小读者,激发青少年课外阅读的兴趣。少年儿童阅读征文比赛(“快乐阅读伴我行”“我读过的一本好书”等),鼓励儿童与文学深度沟通,促进儿童写作的热情。“爱心公益大课堂”、教师教学经验的交流会,摆脱了传统的课堂模式和生硬的思想灌输。在全民读书月系列活动――“走进图书馆上阅读课”,少儿阅读中心开展了“玩转《新华字典》,你就是汉字英雄”的精彩讲座,儿童学会了正确使用字典的窍门,提高了少儿对语文和汉字学习的兴趣。“4.23世界读书日”与学校合作举办“每周语文阅读课搬进图书馆”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浓郁的阅读气氛。省馆图书漂流交换站联合郑州电视台启动“图书漂流进万家,书香弥漫润绿城”;与京广路小学、聚源路小学、伊河路小学、航空港区实验小学共同实施馆校合作,举办了“阅读伴成长,书香润童心”“好书互换活动”“收藏一份书稿 放飞一个梦想”等自读书活动,小读者可以在漂流记录册上写下读书笔记和感悟体会,不仅锻炼了儿童的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写作能力,而且分享传递阅读体验,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旧书节约循环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提供了书友共享沟通的平台,推动了全民的健康阅读。
4 保障儿童文化权利的公平性
特殊儿童群体包括残障儿童、城市流动儿童、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区儿童、城市低保家庭子女等,这些儿童易自卑,缺少安全感,往往把内心倾注于图书,阅读的需求较强烈。以阅读治疗来排除心理障碍,是图书馆特殊儿童服务的有效形式。图书馆满足特殊儿童群体对文化知识的渴求,让他们平等享受到图书馆的公益活动。在室内设计中建造符合弱势儿童生理特点的环境建设与专用设施,在服务上开展捐赠书籍、创建弱势儿童图书流动站等。招募志愿者参与弱势儿童群体的阅读推广、技能培训等活动,并根据残障儿童的阅读水平特点,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目。组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故事会,让弱势儿童群体享受阅读的乐趣。提供电子网络阅读的特殊服务,帮助他们感受数字化、网络化所带来的便捷,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认知学习与生活经验,增强自我认同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
省馆少儿部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渠道,旨在让弱势群体儿童更好地享受文化资源。比如为特殊读者送书上门服务,省馆少儿部联合郑州大学微尘爱心社共建的“中国梦――援助双留儿童阅读梦想计划”,为新乡市辉县赵固乡中心小学捐赠图书2,000余册。省馆少儿部开展向校园图书借阅点、换书送书的延伸服务,送讲座、送故事会进校园活动。2014年9月为二七区侯寨乡樱桃沟小学开展“送阅读进校园”活动;2011年为信阳白马山村小学建立小图书馆或捐赠书籍等。慈善事业与公益事业相结合为乡村儿童的阅读提供帮助,搭建阅读的绿色通道等服务,帮助贫困家庭儿童实现“读书梦”。用精神食粮关怀弱势儿童的成长,弥补学校教育管理的乏力、家庭教育缺位等不足,及时给予他们精神鼓励和心灵关爱,解决其心理障碍,健全弱势群体儿童健康积极的人格素质,教育他们感恩生活、友善待人,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儿童是图书馆最易于接纳和发展的读者群体,图书馆有责任、有义务承担儿童教育职能。为推进阅读推广工作,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应长远地加强信息宣传的推送方式,开展与读者咨询互动、反馈评估的服务体制,提升良好的服务。另外,图书馆事业依赖于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可,要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加强管理员儿童服务的专业素质也是重要措施,管理员除了图书馆学专业素养,还要具备儿童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广阔综合知识视野与热情耐心的服务技能,积极耐心地应对儿童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图书馆应开展丰富、富有创新的儿童推广阅读活动,给予儿童美妙的阅读体验,让越来越多的儿童愿意亲近图书馆,让每个儿童拥有快乐的童年生活,从而创造全民终身阅读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王利伟.发达国家社区图书馆儿童服务及其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
[2] 于良芝.探索公共图书馆的使命:英美历程借鉴[J].图书馆,2006(5).
[3] 陈敏捷,方瑛.美国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服务现状概述[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7(1).
[4] 谢丽娟等.中美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9(2).
今年4月,辽宁省沈阳市市民李菲(化名)发现儿子3年前接种的所谓二类疫苗“兰菌净”,实际上却是一款进口药。4月10日,国家卫计委疾病预防与控制局局长于竞进在《中国疾控工作进展(2015)报告》会上明确表示,“兰菌净”不属于疫苗,而是国家药监总局批准的一种“治疗用生物制品”,不能作为疫苗使用。
“兰菌净”,由意大利贝斯迪药厂(下称贝斯迪)生产,中文名也叫“细菌溶解物”。意大利药品监管局将其划分为其他类别疫苗,1985年在意大利获批销售。兰菌净由6种细菌处理后提取而成,适应症为上呼吸道细菌感染,如鼻炎、扁桃体炎及支气管炎等疾病。
2000年,“兰菌净”经原国家药监局批准在中国上市。2007年,首次被列入中国疾控中心的疫苗管理系统。自此,这款意大利生产的进口药物进入中国疫苗体系长达近8年之久,被推荐给无数孩子接种。
直至4月初,国家卫计委疾病预防与控制局局长于竞进的表态,使得“兰菌净疫苗”风波迅速在业内引起巨大反响。5月4日,国家卫计委在官网上《关于规范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称,严禁将“兰菌净”等治疗性生物制品作为疫苗向群众推介使用,不允许接种单位协助疫苗厂商进行产品宣传,并强调预防接种宣传工作应以预防控制疾病为目的。当日,意大利贝斯迪大药厂中文官网也一则《郑重声明》,称其在第一时间派出专人前往中国调查相关情况。调查期间,已暂停兰菌净在疾控中心的销售,会严查涉嫌违规操作的行为。
与此同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被卷入这场风波,他参与了兰菌净在中国的临床试验并发表了相关论文。因而,此事件发酵后,钟南山收到多封信件要求他道歉。为此,他公开表态称,风波之前,他完全不知情兰菌净是作为疫苗使用,也从未支持过这种行为。当年的临床试验是针对“药品”,而且实验对象仅针对上呼吸道反复感染的患儿。钟南山在表态中痛斥,“非疫苗”却列为疫苗用于健康人群,这种做法实属大胆,也违背医学伦理学,违背药理。
就此,意大利药厂方面回应称,已关注到国家卫计委的最新文件和钟南山院士的表态,并表示未来要严格按照中国的法律制度,通过正常的药品销售渠道推广,肯定不会再进入到疾控体系作为疫苗销售。
当“疫苗”潜行8年谁之过
一个进口药物,竟然充当疫苗8年,无疑让人惊骇!事实上,4月初“兰菌净风波”一出,浙江等省份就已停止使用并启动召回。不过,疫苗、药品,两种全然不同的平行流通体系,因为“兰菌净”出现了交集,直接暴露出的却是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管理漏洞。正因为如此,事件并未就此停止。很多家长提出质疑:明明是生物制品,为何兰菌净能变身“疫苗”在中国打开一片天地?已经用过的孩子会不会有什么危害?除了这个,还有没其他的药品也被当作疫苗在使用?
在这里,我们先补充一下有关疫苗的管理知识。
我国的疫苗,分为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接种的其他疫苗。第二类疫苗是对第一类疫苗的重要补充,并不是第二类疫苗不需要接种,实际上有些第二类疫苗所针对的传染病对健康的威胁很大。
“药品为何当作疫苗?说白了就是因为‘中国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系统’有它……”某省疾控部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业人士坦言,对于第二类疫苗,选择时使用国家疾控中心开发的“中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是各地疾控系统选择疫苗的重要“指挥棒”,因为若被列为信息系统内,也就被认为是疫苗。可能就是这样被“误导”,很多地方都将“兰菌净”作为二类疫苗采购、使用。“此次兰菌净身份变化引发如此‘惊动’,原因就是药品与疫苗有严格区别,在临床试验和安全评估上都相差很大。疫苗的生产有一套严格的质量标准。在疫苗的生产制造过程中,药品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生产、制造标准都有明确要求,疫苗在获得注册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并在疫苗上市使用前实施严格的批签发制度,每个批号的疫苗均需进行抽样检测。而兰菌净在进入我国市场时,根本就没有获得‘疫苗’(即预防用生物制品)的身份,而是以‘治疗用生物制品’类别获批。作为治疗用药,兰菌净属于处方药物,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对于其安全性,山西省一位儿科专家表示,虽然兰菌净并非疫苗,但从相关医学文献看,它的药物作用还是被肯定的,她本人也尚未听说过有儿童在服用后出现不良反应。“兰菌净作为治疗性的药品,虽然不是预防性疫苗,但对上呼吸道感染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家长不用太过担心其安全性。”
宝宝打疫苗也需量身订制
8年前,国家疾控部门将“兰菌净”列为疫苗;8年后,还是国家疾控部门又将“兰菌净”打回药品原貌。兰菌净混入疫苗事件,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过,是否也是利益链条上的一环,变化背后的故事很多。在此,《人人健康》只是要提醒:这种行政管理漏洞需要趁早弥补!否则,未来还很可能有其他产品混入攸关儿童健康权益的疫苗系统中。疫苗关系孩子健康,岂能如此儿戏?
另外,还需要提醒的是,在我国,宝宝会从出生起就开始接种疫苗,但有些家长对疫苗的接种似懂非懂,其实宝宝打疫苗也需量身订制。
问题一:在面对“国产”“进口”时,是否更应相信进口疫苗?实际上,进口疫苗在质量上并不优于国产疫苗。在疫苗质量标准上,我国已经建立起自身标准体系,每5年进行一次修订,有的标准还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盟的标准。并且,在疫苗生产、流通、使用上,我国已经确立了严格的检验流程体系和使用程序,疫苗在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都有完整、科学、规范的要求,保证了疫苗接种的质量和安全。而国外研发的疫苗原始试验对象大都为白人,未必适用于亚洲人。
[关键词] 母乳喂养;认知行为;喂养方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7-0055-04
母乳喂养是人类繁衍的本能,但受到人工乳制品宣传概念和营销手段、亲子观念的改变、产妇对身材维持的愿望增加及社会支持力度减少等诸多因素影响,纯母乳喂养率明显下降,而代以混合喂养或纯人工喂养[1],但人工乳制品仍无法取代母乳在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将对婴儿体质及长期健康造成不利影响[2]。目前,社会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有重新认识,并给予较大关注,通过加大力度宣传母乳喂养优越性而提高产妇及家庭对科学喂养知识的认知程度。本研究对378例孕产妇进行母乳喂养认知调查,对比纯母乳喂养和非纯母乳喂养产妇行为,分析影响产妇纯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开展母乳喂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随机选择2011年3月~2012年8月在我院住院待产并进行生产的孕产妇378例,年龄22~41岁,平均(26.24±3.15)岁,初产妇232例,经产妇146例,单胎妊娠279例,双胎妊娠99例,足月妊娠315例,早产63例。自然分娩246例,剖宫产132例。产前调查孕周33~38周,平均(35.28±1.25)周。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8例,初中194例,中专或高中75例,大专以上61例。在职291例,失业87例。依据产后首次复查时母乳喂养状况,分为纯母乳喂养组和非纯母乳喂养组(包括混合喂养和纯人工喂养)。
1.2调查方法
产前采用沈莉萍[3]编制的孕妇母乳喂养认知调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初乳认知、母乳喂养优势、早吸吮好处、按需哺乳、正确哺乳姿势、促乳汁分泌方式、挤乳及母乳保存、胀痛预防、母乳喂养充足指标、婴儿大便判断等10个项目,每项分为完全了解、部分了解、不了解,以2~0分表示,总分范围0~20分,总分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收集由专人负责,采用双人双录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唯一性检查和核对检查,导入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向后逐步删除法,入选和剔除检验水准α分别为0.05和0.01。P
2结果
2.1产前母乳喂养认知情况
产前母乳喂养认知调查中,孕妇对初乳认知、母乳喂养优势、早吸吮好处、按需哺乳、正确哺乳姿势、促乳汁分泌方式、挤乳及母乳保存、胀痛预防、母乳喂养充足指标、婴儿大便判断整体认知不足,均未超过35%,其中按需哺乳、挤乳及母乳保存、母乳喂养充足指标的认知最为欠缺,完全了解不足20%,挤乳及母乳保存、母乳喂养充足指标及婴儿大便判断的不了解超过50%,见表1。
表1 产前孕妇母乳喂养认知调查量表评价分布情况[n(%)]
2.2纯母乳喂养组和非纯母乳喂养组产后喂养行为比较
产后纯母乳喂养组和非纯母乳喂养组当前乳汁量、哺乳后婴儿反应、每日哺乳次数、每次哺乳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纯母乳喂养组和非纯母乳喂养组产后喂养行为比较[n(%)]
2.3母乳喂养认知及纯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
分别以认知情况、首次复查时纯母乳喂养为因变量赋值:①因变量认知好=0,认知不足=1,自变量年龄
表3 母乳喂养认知影响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注:因变量认知好=0,认知不足=1
表4 纯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注:因变量纯母乳喂养=0,非纯母乳喂养=1
3讨论
认知程度是支配行为的重要因素,认知缺乏必然导致行为缺失,故对母乳喂养行为的调查必须了解产前孕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认知情况。孕妇往往受到家庭高度重视,亲属中的女性长辈可能会给予一定程度妊娠期及哺乳期的信息支持,网络、电视等媒体也是重要的信息支持途径,但随着社会医疗发展,优生优育的观念深入人心,科学喂养知识的需求量巨大,但受限于多种因素,孕妇在产前可能无法获取足够有效的知识[6]。本次调查结果发现,所调查的10项哺乳期健康知识的认知率均未超过35%,而综合认知率则更少,常见的初乳认知、正确哺乳姿势、促乳汁分泌方式有超过30%的完全了解率,余大部分为部分了解,说明此类知识孕妇在产前通过各类途径有所涉猎,但知识系统存在明显的不完善,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仅13.76%的孕妇对初乳知识不了解,大部分孕妇能较正确认知初乳对婴儿生长的意义。母乳喂养优势、早吸吮好处、胀痛预防、婴儿大便判断等与哺乳技能有关的知识认知程度表现为完全了解率低但部分了解率较高,说明孕妇对此类知识有所了解,但是由于涉及专业技能知识可能无法在无培训的情况下全面掌握[7],表明产前哺乳知识培训的必要性。按需哺乳、挤乳及母乳保存、母乳喂养充足指标等主要是建立在科学理论数据基础上的喂养知识的认知率最低,孕妇不仅获取知识有难度,掌握知识的难度更大,而此类知识却是能否做到科学喂养的关键,根据婴儿需要进行哺乳和母乳喂养充足指标,需要产妇能掌握婴儿生长发育规律相关知识[8];正确的挤乳手法及剩余乳汁的储存需要专业人员协助并给予培训,而单纯亲属的帮助并不能保证操作的正确性,甚至可能加剧并发症的发生[9]。以上10项哺乳期健康知识呈现不同程度的认知缺陷,根据本次调查的分层状况,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干预措施,而产前哺乳知识培训及干预需求迫切,应切实加以推行。
纯母乳喂养产妇和非纯母乳喂养产妇的喂养行为的差异即是不同喂养的效果体现也是母乳喂养维持推动因素的体现。本研究结果显示,首次哺乳时间、出现涨奶、哺乳间隔时间两组并无显著差异,但纯母乳喂养产妇乳汁量充足、哺乳后婴儿少哭闹、每日哺乳次数多、每次哺乳时间较短。乳汁量不足可能是增加人工喂养的原因,也可能是由于哺乳刺激减弱而减少泌乳量;哺乳后婴儿的表现可能反应了喂养适度或适口与否,母乳喂养表现更为优越,而婴儿哭闹不止也可能成为不能坚持母乳喂养的原因,缺乏母乳喂养过程中亲子亲密的接触使婴儿情绪无法得到满足可能是哭闹的原因之一[10];母乳喂养能更好地完善吮吸刺激和泌乳的机制,从而在生物反馈机制上完成对婴儿需求的满足[11],每次适量喂养,适度增加哺乳次数,则使哺乳效率提高而减少哺乳时间。母体和婴儿在哺乳过程中存在密切的生理机制联系,并增进母婴感情交流,使哺乳过程更适合婴儿,也是科学喂养的体现。
本研究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孕妇母乳喂养知识认知程度越高,这体现在对科学喂养知识的渴求度更高,更积极践行优生优育,主动获取知识的意愿更强烈;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可以自如利用各种新媒体方式获得知识,更愿意参加专业的妊娠期及哺乳期培训班学习[12]。有过成功生育经验的经产妇随着产次增加其母乳喂养知识认知程度增加,成功的经验和每次生育新获得的知识积累是经产妇认知提高的重要方式,但在政策和提倡低生育的前提下,仅有少数符合条件的产妇有多次生育经历,故其影响力不具有普遍意义。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中,胎数、家庭收入是纯母乳喂养的危险因素;产次、社会支持是纯母乳喂养的保护因素。多胎不仅增加照顾时的劳动强度,更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而家庭收入高则并不会增加母乳喂养行为,反而由于经济能力充足更易受到人工乳制品宣传的影响,而部分职业女性生育后可能选择放弃纯母乳喂养返回工作岗位[13,14]。产次增加了母乳喂养的认知,因而促进母乳喂养的行为,而配偶、父母、亲戚、朋友及工作单位的鼓励、协助和支持则是产妇持续纯母乳喂养信心的重要推动力,不仅是心理支持,在日常生活照料过程中的关怀和帮助,减轻产妇负担,能让产妇更专注于婴儿的科学喂养。
[参考文献]
[1] 刘立新,刘胜全,张琳琳. 社区产后访视对6个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的影响与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3):333-335.
[2] 李盛强,刘巧玉,田慧. 早产儿出院后不同喂养方式对生长发育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刊,2013,34(4):722-723.
[3] 王建敏,李能,谢胜男. 中国10省区农村2岁以下儿童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7):682-685.
[4] 肖红,龚良晨,罗美华. 健康教育对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相关知识认知行为的评价[J]. 中国妇幼保健,2011, 26(24):3778-377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妇幼卫生司. 母乳喂养培训教材[M]. 北京:北京市新闻出版局,1992:2-3.
[6] 张悦,王惠珊,姚礼明. 医院孕期健康宣教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1):56-58.
[7] 刘玉芹,赵洋,刘苗苗. 母乳喂养与被动吸烟对儿童哮喘及哮喘样症状的交互作用[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3,47(6):523-528.
[8] 沈莉萍. 产妇母乳喂养认知状态的调查与分析[J]. 上海护理,2008,8(3):39-41.
[9] 何春. 婴儿睡眠障碍与其喂养情况的关系[J].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3,9(2):190-192.
[10] 中国母乳喂养婴儿生长速率监测研究组. 中国六省经济较好地区城乡母乳喂养婴儿体格发育纵向比较研究[J]. 中华儿科杂志,2012,50(7):484-492.
[11] 王连英. 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后乳汁分泌的影响[J].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2,8(4):412-413.
[12] 赵艳秋,孙美农. 孕妇对母乳喂养认知情况的调查[J]. 中国病案,2012,13(7):72-74.
[13] 付肖冰,廉洁,施萍. 社区0~36月龄儿童家长对儿童健康管理知识知晓情况分析[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34(7):519-521.
一、加强内部管理,抓好职工能力建设
1是明确工作职责。将中心赋予的职责,逐一分解到每个职工,使每一位职工清楚地了解所在岗位的工作任务。2是加强学习与培训。针对科室情况和上级要求,积极组织进行业务知识和宣传战线大练兵活动的学习,以使全科人员进一步提高思想素质与业务能力。为此,制定了业务学习和“保先”教育大练兵学习计划,每个星期开展1次学习。派员参加了国家、省、市疾控中心举办的钩体病监测、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知识学习班。
二、如期完成各项常规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
(一)、计划免疫:以乡为单位儿童计免免疫苗接种率在90%以上,计免针对传染病监测系统高度灵敏,计免针对传染病得到有效处理和控制。
1、接种率监测:通过全年9次冷链运转,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及调查接种率各种疫苗的接种率均在90%以上。
常规免疫:1—11月份共报告接种适龄儿童BCG91111832人、OPV36536人次、DOT35518人次、MV11435人次、乙肝疫苗33521人次、首针乙肝及时接种10912人,流脑接种44781人,乙脑42349人,各单苗接种率分别为:BCG96.59%、OPV98.90%、DPT98.53%、MV98.35%、乙肝疫苗97.80%、乙肝首针及时免疫率97.83%。、流脑疫苗97.93%,乙脑疫苗98.28%;每月均能够及时、准确、完整的上报常规免疫报表,上报市疾控中心。
加强免疫:加强免疫OPV10696人,免疫率100%,MV加强免疫10500人,免疫率100%;糖丸普服适龄儿童39132人,免疫率99.15%。
接种率调查:5月份、11月份我县开展2次自查和省对我县1次综合考核,对全县19个乡镇28个防保所的计划免疫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调查结果显示:我县计免工作总体上较往年有所提高,三次检查四苗全程接种率、四苗各单苗及乙肝疫苗接种率有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均在90%以上。
2、计免针对传染病监测:本年度仍采取主动与被动监测两种监测方式,在28个防保所设立了监测点,三所县级医儿科门诊均设立为主动监测点,县疾控中心和各乡镇监测点均设有专或兼职人员负责计免针对传染病监测工作,整个监测系统保持着高度的灵敏度。各监测点每旬按时上报监测旬报表,发现脊灰疑似病例以电话的形式随时报告。全年共年监测麻疹疑似病247例,脊灰疑似病例4例,流脑疑似病例7例,乙脑4例,其中确诊麻疹病例229例,脊灰0例,新生儿破伤风0例,流脑病例5例、乙脑4例。除15岁以下儿童AFP报告率和麻疹二次血标本采集率未达要求外,其余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卫生部要求。
3、、异常反应处理:全年共发生2起接种异常反应,均及时进行了有效处理。
(二)、传染病管理
1、法定传染病管理
(1)、疫情报告:全年共报告发生法定乙丙类传染病18种5466例,发病率在400/10万以上,死亡10例病例(狂犬病4例、艾滋病1例、病肝2例、流行性出血热3例),无甲类传染病。
我科设2名专职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每天进行3次(早、中、晚)疫情报告和审核,报告卡及时审核率在100%。全县7所医级医院,27个乡镇医院,2所私立医院,除仁爱私立医院外,其余各医院均已实现网络直报,并在24内进行报告。
(2)、传染病管理检查
全年计划传染病管理检查2次,分别于5月和11月份对6所县级、27所乡镇级、2所私立医院、52所村级医疗卫生单位,共98所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
大部分县、乡级医疗单位传染病管理组织较为健全,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并能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其中县医院、徐圩、魏庄、淝河、荆芡乡卫生院等单位,疫情管理工作成效尤为突出。但少数单位传染病管理工作较为松懈,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开展,疫情报告质量问题严重;法定传染病野蛮司机调查报告率仍较低,在90%以下。
(3)、病例调查:除痢疾、感染性腹腹泻外我科对其余病种病例均进行个案调查,病毒性肝炎的个案调查率可达90%以上,少发病例调查率在100%。
2、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根据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2005年4月县卫生局下发怀卫字[2005]第66号文件,就今年我县以霍乱为主的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了布署,县卫生局成立以陈文化副局长为组长的霍乱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肠道传染病防治领导工作,下设流行病学调查组,医疗诊断组,检验采样组,消杀组。疾病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成立了相应的肠道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安排落实了必要的防治工作经费,统一布置辖区内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及早做好了人员、技术、药品和器械等准备工作;县疾控中心于4月28日在防疫例会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对县直各医疗卫生单位临床医生及各乡镇防保所负责人就《霍乱防治实用手册》及《安徽省霍乱预防控制责任制》等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进行了培训,各乡镇卫生院也相应对单位职工和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人员进行了培训;同时我县采取电视台游走字幕,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利用板报厨窗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霍乱等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腹泻病监测:全县27个乡镇卫生院和3所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均设立了肠道门诊,5月1日均按时开诊,各医疗卫生单位每周一电话上报腹泻病例,3所县直医疗单位实行日报制度,同时进行网络直报,县疾控中心设有专人负责腹泻病疫情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备有疫情电话记录本,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2005年全县5—10月份共报告腹泻病826例,霍乱弧菌培养477例,均为阴性,霍乱弧菌总培养率为57.7%;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共报出腹泻病83例,霍乱弧菌培养83例,均为阴性,霍乱弧菌培养率为100%;乡镇卫生院共报告腹泻病743例,霍乱弧菌培养394例,均为阴性,霍乱弧菌培养率为53%。于每周二上午将腹泻病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后上报市疾控中心,同时报出报表。
外环境检索:A、水源监测:按照每月逢“10”采集淮河下洪水、涡河水及县医院污水口等3处监测点水源水进行霍乱弧菌检测。5—10月份共检测6次,采集标本180份,及时送往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霍乱弧菌培养均为阴性。B、食品监测:县食品卫生科定期对城关地区饮食服务行业进行了食品监测,并且对部分凉菜摊点和熟食摊点进行了采样送检。全年共检测了43个点,采集样品126份,霍乱弧菌培养均为阴性。C、公厕监测:选取城关地区乳泉、小西门两个公共厕做为监测点,按每月逢“10”对两处公厕进行粪便标本采集,实验室进行霍乱弧菌培养,5—10月共采集粪便标本24份,霍乱弧菌培养均为阴性。
监督检查:共在开诊期间进行2次检查,对全县27个乡镇卫生院和3所县直医疗卫生单位的肠道门诊、部分村级卫生室、城关地区医疗社区门诊、省荣军医院、龙亢农场医院和私立民望医院、火庙医院等进行了检查。检督人员现场检查了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内、儿、急诊科的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出入院记录本和化验室霍乱弧菌培养记录等,对现场发现的问题下达了监督意见书,并要求限期改进。检查显示;各单位均建立了组织和制度,均设立了肠道门诊并按时开诊,基本能做到有人员、有房屋、有设备。存在主要问题是肠道门诊流于形式,未能起到监测哨点作用,存在其他门诊截流腹泻病人现象,漏报严重(尤其是部分私立医院和村级卫生室),及腹泻病人标本送检及时率较低。
3、、突发疫情控制与处理
1)、流脑疫情控制:1月31日从网上得C型流脑流行的信息,即向站领导作了汇报,组成的3个疫情处理小分队;加大宣传力度,在电视上以游走字幕形式,连播5天,提醒广大群众积极配合接种疫苗,同时宣传基本防治知识(如加强锻炼),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及时组进A+C流脑疫苗,在全县范围内针对2周岁—18周岁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易感人群抵抗力,共免疫易感人群8613人;加强流脑疫情监测,县、乡、村三级均设专人负责流脑疫情监测报告工作,实行日报制度,全年共发现8例流脑疑似病人,我科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了调查处理,采集其密切接触者咽部分泌物进行送检,均为阴性,同时采取给予阿莫西林等药物预防服药,病人污染的环境用含氯制剂进行的消毒,对于易感人群用A+C群流脑疫苗应急接种。8名疑似病人中5例临床确诊,3例排除,由于处理措施及时得当,未再有二代病例发生。
2)、呼吸道传染病爆发疫情控制
我县共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爆发疫情11起,其中出疹性疾病爆发疫情9起(麻疹3起、风疹3起,水痘2起、麻风混合1起),流行性腮腺炎和流感各1起,疫情涉及9个乡镇的11所学校。接到报告后,我科均立即组织疫情处理小组进行了及时的调查处理,采取了隔离治疗现症病人、密切观察密切接触者、采集病人血清检测、开展疫情日报告、停课、应急接种等综合性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分析几起疫情爆发原因有4个共同点:1是学校缺乏报病意识和传染病防治知识,未及时报告和隔离治疗传染源。2、是乡村医生和个休诊所作为疫情报告人不能履行工作职责,未上报疫情。3是基层预防接种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免疫工作有待加强。4、与全国疫情流行形势相符合,今年是出疹性疾病高发年,全国出疹性疾病发病率均大幅度升高。
4、禽流感和非典防治工作
监测:为做好我县禽流感和非典防治工作,根据上级安排,我科于1—4月份进行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监测,全县共设7个主动监测点,2所县直医院(中医院和县医院)和5所乡镇卫生院(鲍集、常坟、五岔、河溜、龙亢),设2名专职监测人员每半月对各监测点进行主动搜索,填报主动搜索表(一式2份被监测单位和我科各1份),按时将监测结果上报市CDC。1—4月监测结果为0。
疫情处理:按照卫生部禽流感疫情处理三同时的原则,我科积极与县畜牧中心配合对6起“聚集性家禽死亡事件”进行了调查处理,虽然经县畜牧中心解剖病死禽,6起事件均排除禽流感的可能,但我调查人员仍对病死禽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了围期7天的医学观察,观察期间所有密切接触者均无异常表现。
5、灾害疫情监测工作:为做好灾害期间灾害相关传染病的处理工作,我科根据上级要求于7月12-11月1日对全县灾害疫情情况进行监测,设专人负责监测报告工作,共发现灾害相关传染病24例(其中痢疾7例,疟疾10例,感染性腹泻7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并不比平常年份增高。
三、其他工作
1、大力推行乡级定点接种门诊建设和计免金卡的推广使用
制定了《怀远县乡级计划免疫定点接种门诊管理办法》和《怀远县定点接种门诊规范》,计划在2005年底全面实行乡级定点接种,撤除村级接种点,从而提高接种质量。目前全县共设立了乡级接种点51个,将于明年初对各乡定点接种种门诊进行考核验收。
3月7日一12日,开展了《计免金卡网络管理系统培训班》,邀请四川科鸿软件公司专家对我县38个接种门诊60余名乡级计算机操作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38个接种门诊安装了《计免金卡网络管理系统》,共有15个接种点已投入使用,发放计免金卡3000余张。
这两项工作的推行使我县计免管理工作进一步向规范化和科学化迈进。
2、乙肝普种工作: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乙肝在我县的流行,在站领导的安排下,我科组织于2005年3月中旬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实施2—50周岁人群乙肝疫苗普种。为保证普种工作的顺利进行,我科制定了《怀远县重点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实施方案》,并深入各乡镇针对各乡镇具体情况进行宣传、组织、接种实施等进行技术指导,截止10月上旬日,乙肝全程三针免疫已全部完成,全县共接种80651人。接种后乙肝表抗检测工作在进行中。
3、钩体病监测工作:根据省级要求我县做为钩体病监测县,我科负责监测工作的具体实施,确定了河溜、唐集两个监测点,设专人负责每日疫情监测工作,于6月初和10月配合省站进行了两次样本采集工作,以了解我县人和动物钩体隐形感染和钩体在人和动物间分布情况,2次共采集了216个野鼠,50付猪肾,250人血清,完成了全年的监测采样任务。省CDC对6月份样品进行了钩体和流血热病病毒进行了检测,结果为:13个黑线姬鼠携带钩体(河溜1个,唐集12个),3人携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唐集1人、淝南2人),均为黄疸出血群。今后此项工作将做为一项常规工作开展。
4、配合做好了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为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我科拟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文件,并于4月中旬对全县7类60所学校的传染病防治情况进行了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及时写出检查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5、做好了入拖入学儿童的验证工作:从今年始,入拖入学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将纳入常规工作,于每年9月份进行,由疾控中心与学校配合开展,目前各乡镇入托入学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已全面结束,新入学儿童预防接种情况上报我科,我科将结果上报市CDC。
6、流感防治与流感疫苗的推广
根据流感流行规律,专家预测今年流感可能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为做好我县流感防治工作,按照站领导要求,我科从宣传、疫苗接种和疫情3个方面开展流感防治工作。1是制作流感防治专题电视讲座连续播放一个星期,和4万份宣传单,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广泛深入宣传,使社会各界了解当前疫情形式,了解掌握流感防治基本知识,支持我县的流感防治工作。2、我科还积极组进流感疫苗,截止10月底共组进流感疫苗5980支(其中成人流感1700支、儿童流感4280支),均已发放,免疫5980人;3、设专人负责流感疫情监测工作。
7、成功推广新起点口服免疫球旦白,配合省CDC进行疫情预警基线数据调查和我县疫苗分况费用调查。
8、中央补助金我县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儿童计划免疫项目实施工作
为做好中央补助我县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儿计划免疫接种项目实施工作,我科首先制定了〈怀远县中央补助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儿童计昔免疫项目实施方案〉,并按方案要求,对乡镇防保所副所长进行了认真培训。2是要求各乡镇防保所严格按照要求对上半年的基础免疫情况进行重新统计汇总,上报我科,我科根据再结合疫苗发放情况对各乡镇报表进行审核无误后,再汇总上报卫生局和财政局,根据报表数字,财政局再下发补助经费;3是开展减免部分儿童计划免疫费用的宣传工作,使全县人民了解这一国家政策,监督补助经费的真正落实。目前,上半年和第三季度补助金发放工作已完成。第四季度补助金发放工作将于明年2月份完成。
9、认真做好基层防保人员的培训工作
为做好各项工作,我科不仅于每期例会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性对乡镇防疫员进行业务培训,并且为加强基层防保人员能力建设,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工作管理条例》和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我科受县卫生局委托于2005年8月28日—9月21日对全县404名县、乡、村三级预防接种人员进行了计免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培训。培训重点在预防接种基本知识、资料的管理、计免监测、新生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以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接种事故的处理,同时传达了预防接种工作最新知识动态,使我县预防接种人员及时掌握更多的新知识,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工作需要。培训工作决定分两步进行,对于县、乡两级预防接种人员和部分乡镇村级预防接种人员较少的均在县疾控中心进行培训,而村预防接种人员防接种人员较多的几个乡镇集中起来入乡培训。首批培训于8月28—31日完成,共培训县、乡、村三级预防接种192人;第二批人员的培训工作将于9月15-21日完成,培训212人。阅卷工作和人员资格初审工作已完成,发证工作将在11月底完成。本次培训认证后,凡未获得预防接种资格认证的人员将一律不得再从事预防接种工作。
四、宣教工作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提高群众对计免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支持与配合,是做好防疫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我科一直把宣传教育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密结合工作需求以现场讲解、电视游走字幕和制作宣传单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免疫预防的重要性,传染病预防方法,疫苗的接种方法、接种时间及如何识别假劣疫苗等,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近20万份。4月24—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我科组织4名精干力量走上街头,开展“实施免疫规划,保护儿童健康”为主题的计划免疫宣传活动,现场解答咨询问题300余个,发放宣传单5种4000余份。
五、生物制品管理和冷链运转
1、生物制品管理:5月12—20日对15个乡镇30个行政村检查发现,各接种单位均有相应的冷链设备,有专或兼职人负责疫苗的保管,疫苗存放正确,且均从县疾控中心购进,无非法购销疫苗情况。从6月开始,生物制品管理工作将由药品管理局负责。
2、冷链运转:全年共冷链运转9次,除6、7、8三个月于每月月初进行运转工作,根据各乡镇上报计划,制定运转计划和工作要求,每次均由县疾控中心专车专用冷藏箱进行运转,保证了疫苗的质量和接种需求。
全年工作基本已经完成,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仍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1是科室内部管理上,规章制度的监管缺乏力度,未能充公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作用,部分职工对本职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存在等靠思想。2是在乡镇方面,由于人员素质和工作责任心问题,使乡镇各种资料填报存在的不及时、不准确现象,疫情报告意识不够,导致今年出现多起暴发疫情。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规范化定点接种门诊的建设,继续推行定点接种和计免金卡管理系统。
2、加强法定传染病管理工作,尤其要加强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的管理,提高其报病意识。
3、做好流脑疫苗基础免疫第二针的接种和糖丸查漏补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