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6 11:02: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财务人员的风险与防范措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要:本篇文章论述了施工企业主要财务风险点及其表现形式,分析了造成施工企业主要财务风险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措施,希望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促进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点;措施
目前,随着建筑业的日趋激烈的竞争,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对主要的财务风险点及时掌握,客观地辨识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有可能产生的各种财务风险,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立足于企业实际对存在的风险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建立合理科学的防范措施,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影响,确保施工企业和谐健康地发展。
一、施工企业主要财务风险点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
(一)施工企业招投标阶段的财务风险
目前,施工企业面临着一个供大于求的经济市场,工程招投标的管理也缺乏一定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存在许多不正当的竞争,有许多施工企业为了获得施工项目,会通过主动压低工程报价以及缩短工程期等不正当的手段来进行相互竞争。这些手段会使施工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使施工企业不但不能保证正常利润,甚至连基本的资金成本收回都成为问题,对施工企业的资金流转产生严重影响。另一方面,施工企业中标之后与招标单位签订合同的时候, 许多建设单位利用施工企业急于揽到工程项目的心理,有时就会在签订合同时附加许多不平等的条款,例如要求让施工企业垫付大量的资金。这样的工程项目,施工企业管理如果稍有放松,极易发生资金亏损,甚至在工程项目承接到手时就意味着要发生资金亏损,甚至陷入到合同陷阱之中,大大加了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系数。
(二)企业在施工阶段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
首先,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对施工的组织不当,没能按照工程的要求结合施工项目的特点、复杂程度及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方案,导致工期延误,没能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完成工程项目,这就造成了违约责任,不仅要负担昂贵的违约金,连最基本的工程款的收回也成为了问题,对施工企业正常的财务资金的流动产生严重的影响,形成财务风险。
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有可能对建设项目随意提出变更的要求,既延误了项目建设的工期,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经济合同纠纷问题,对施工企业造成了一定的财务风险。如果施工企业没有要求建设单位在合同中对变更作出说明,就极易造成双方对合同产生误解,引起合同纠纷,增加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项目工程竣工结算时的财务风险
一般来说,在施工项目竣工以后,就必须按时办理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的决算,但是有些建设单位会恶意拖延办理工程项目竣工的验收手续、工程竣工决算,造成工程项目的财务结算滞后;另外,在工程施工的后期阶段,有的建设单位资金往往不足,这样就会大大增加施工企业及时收回工程结算尾款的难度,为施工企业的资金增加了许多负担,也延长了工程项目的保修时间,加大了工程保修的资金费用,从而增加了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
三、如何避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
(一)建立相应的财务预警机制
为了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施工企业应当建立一定的工程项目财务预警系统,提高企业的管控力度,从而及时发现并快速解决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有效实现财务风险的动态管理。
首先,要建立相应的市场风险监测系统。可以及时了解投标的报价,市场的价格、利率、汇率的变化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施工项目适用税收政策等的变化趋势,从而进行一定程度的辨识和分析,真正做到财务风险的防范。
其次,建立工程项目的管理监测系统。施工企业应该设立一个工程项目管理机构,主要任务就是对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经营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竣工决算管理等等进行相应的监测,对那些容易引起施工项目问题的财务风险点进行长期的监控。
最后,建立工程项目财务分析和监测系统。有助于施工企业财务部门对施工项目的资金流量、获利能力、成本费用、应收账款、负债能力、产值收入等各项数据进行实时获取分析,并进行有效的监测,通过对施工企业主要财务资金指标的监测,能够及时发现风险问题并发出预警警报,使企业有关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施工企业财务资金的安全。
(二)建立投标风险评估,在源头上控制风险的发生
施工企业在承接项目或者进行投标时要仔细的选择,首先必须详细了解市场的情况,核实建设方的开工手续是不是健全,资产的归属以及资信状况是否清晰良好,还有建设单位的债务偿还能力、工程资金是否有所保障,然后再根据施工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参与竞标承接工程,从而防止由于不了解对方情况盲目竞标产生的财务风险。
(三)加强企业资金的预算及管理,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施工企业在年初时应当根据工程项目生产的需要,统一制定所有项目的资金预算计划,科学合理的配置财务资金,并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在满足项目施工需要基础上充分发挥财务资金规模的优势,有效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在企业融资时,也要根据本企业自身的实际财务状况,进行综合的测算,降低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是施工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最主要的力量,施工企业要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及时对专业知识进行更新,不断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以及控制能力,保证财务人员能够从容应对施工企业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另外,施工企业还要对财务人员进行分阶段的考核,实施财务人员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制度,从而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三、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也必须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约束,规避财务风险。施工企业的管理者以及财务人员必须提高对主要财务风险点的辨识能力以及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并找出有可能引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各个隐患,认真研究分析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后果,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减少企业内部各种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促进施工企业平稳、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晓甦主编.工程财务与风险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年05月.
[2]衰晓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管理科学,2006.
[3]刘瑞乾.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和防范.交通财会,2006.
关键词:工程财务管理 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工程财务管理和企业一般财务管理相比较,具有工作量大、工作内容范围广、风险大、难度高及专业性强等特点。所以,为了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完工,做好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工程财务管理综述
工程财务管理综述包括:工程财务管理的目标要求,工程财务管理的评价标准,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
(一)工程财务管理的目标要求
工程财务管理目标总体要求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全面和谐发展。这就对工程财务管理要求提高了,企业必须转变管理方式,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效益。
(二)工程财务管理的评价标准
工程评价标准,要适应现代工程财务管理的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评价标准,进一步研究工程财务管理的可行性。同时,也要加强财务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搞好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工程财务管理工作。
(三)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
随着工程项目的复杂度提高,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意识要不断增强。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包括环境保护、筹资管理、基础会计、预算决算等方面的风险,工程财务管理复杂度和难度较高,所以,要做好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工作。
二、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问题
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问题包括:财务职责不明确,工程工作量评估不到位,工程财务管理控制不主动,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不规范,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一)财务职责不明确
在工程财务管理中,企业存在着,对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没有进行明确,没有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二)工程工作量评估不到位
在工程建设企业,由于没有建立评估组织或评估机构,所以,对工程工作量不能进行有效评估。
(三)工程财务管理控制不主动
工程财务管理控制不主动主要表现在,工程财务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是完全独立的,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及时化解工程财务风险。
(四)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不规范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对施工合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没有做出提前预测,造成工程财务风险。
(五)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缺乏技术,缺乏现代管理经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三、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划分职责,进一步提高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加强转移工程财务风险的能力。
(一)建立健全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
做好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预警工作,能够使企业及时规避风险。项目建设单位要做好各部门的预警工作,财务部门做好财务预警,工程部门做好工程预警,使这项预警系统做好整合,形成全部的预警网络,发挥好各部门的预警作用,进一步规避风险。
(二)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严格财务规章制度,做好财务基础工作,财务人员要定期公布审计报告,以披露企业财务风险。
(三)进一步明确划分职责
为了做好工程财务管理工作,就要进一步明确划分职责。在项目建设中,进一步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划分,能够进一步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性,进一步强化工程的概算和决算,将责任目标明确到每个人身上,并根据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能够降低工程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四)进一步提高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提高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为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就要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经验,进一步做好工程财务管理工作。同时,企业要不断引进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财务人员,不断提高处理突发财务风险的能力。
(五)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合同管理
在工程建设施工中,施工合同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施工中,施工双方虽然签订了风险合同,但施工企业或业主本身可能引发财务风险,所以,在合同签订之前,要进行风险评估,加强风险防范。
(六)加强转移工程财务风险的能力
在工程施工中,加强转移工程财务风险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能够及时规避财务风险。主要应用于某些不可预见性、工程款拖欠、物价上涨等不可预见性的财务风险。工程财务风险转移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将风险转移到分包商或业主。二是采用第三方担保法。
四、结束语
工程建设具有建设周期较长,建设标准较高,建设规模较大,项目投资较高等特点。工程财务管理内容较复杂、工作量较大、工作内容范围较广、风险较大、难度较高及专业性较强。要做好工程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避工程财务风险,就要深刻认识工程财务管理风险潜在因素,由此制定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才能够降低建筑工程财务风险,从而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汪蓓.浅谈施工企业如何加强财务风险防范[J].中国外资,2011;18
[2]肖杰师.浅议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对策[J].财务理论,2013;11
[3]许咏芳.工程财务管理实践与风险防控分析[J].上海电力,2011;05
[4]杨艳芬.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1;03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防范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支付风险
我国事业单位目前实行预算管理,通过预算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解决预算之间相互挤占的内在矛盾。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预算目标安排的不合理,专项资金、公共资金等资金用途不清晰,混乱的财务结构无法得到根本的改善。为保持预算收支平衡,事业单位不得不挤占专项资金,将面临极大的违规支付风险。
(二)筹资风险
筹资通常分为性和负债性融资。前者筹集到的是永久性资金,无需返还成本,包括事业性收费、财政拨款等。通过举债筹集到的负债性资金必须还本付息,主要包括从银行取得的贷款。目前,事业单位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财政拨款,小部分依靠自身解决。事业单位筹集到的资金大多用于投资长期项目,投资数额大投资周期长,存在着债务筹资的风险。另外,国家为了抑制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可能会提高利率,支付高额利息会给事业单位带来极大的资金压力。
(三)投资风险
目前,事业单位的投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在对外部投资环境不甚了解的情况下,盲目投资,为了眼前利益放弃长远发展,容易引发巨大的财务风险,也会因资金短缺而削弱投资能力。在对内投资上,许多事业单位过度注重对内部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的投资,有时甚至超出了自身能力,将会导致资金周转困难,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
(四)债务风险
由于事业单位通常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它的借贷能力非常有限。近年来,许多事业单位投资力度薄弱,试图通过借贷来扩展事业,同时提高了资产负债率,此时若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则会影响定期的偿贷付息。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从外部获得贷款的难度较大,一旦涉及债务问题,很难顺利渡过危机。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若对债务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就盲目借贷,将会面临更为严重的财务危机。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因素分析
首先,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随着市场经济的进程加剧,财务风险在所避免。当事业单位负债经营时,可能会引起财务风险。但是大部分事业单位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没有将财务风险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建立联系,也没有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无法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财务风险。此外,由于非营利机构和公共服务的特殊性,财务人员往往认为依靠国家的财政支持,只要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经济活动,就不会承担任何风险,这将导致财务管理态度松懈,缺乏整体意识,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认识不清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在经营活动中进行必要的风险控制,不能有效地避免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而影响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其次,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策不科学。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在缺乏合理的判断和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不科学的情况下,单凭过去的经验来决策。这种没有经过集中研究讨论的财务决策,很有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给事业单位的资金造成极大的浪费,削弱事业单位的偿债能力,并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最后,缺乏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应对财务风险。目前,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迈向多元化发展的轨道,财务管理进程日益复杂,内部财务关系不甚明晰,这就亟需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为指导。而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使得财务人员无法明确其监督管理职能。或者有些事业单位制定了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但没有与财务部门及时沟通,在产生财务风险的情况下,不能有效地降低风险,进而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普遍显得力不从心,难以依法履行财务职责,这将可能导致更多的财政风险的出现。
(二)外部因素分析
首先,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不严。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事业单位的监管工作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受到计划经济的较大影响。监管制度的不健全,对监管工作的漠视导致了事业单位经费被不合理的占用。
其次,有缺陷的预算制度造成了管理体制的不合理。事业单位经费的大部分来源依靠财政拨款,并对其支出严格控制。目前,由于我国仅有《预算法》规定了财务支出必须遵守的原则,其他财政支出制度尚未建立,导致财务支出的具体细节无章可循。一方面,决策者为了利用外部机遇,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无视财务预算,将债务经营引入日常的经济活动中,使单位出现预算赤字。为确保事业单位的收支平衡,财政制度亟待完善。另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财务人员的利益获得有赖于主管领导手中的权利,即使单位领导者提出了不合理的行为和要求,也往往难以拒绝。这就使得财务人员难以有效地坚持会计准则,也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再次,缺乏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政府未给予事业单位应有的重视。目前,政府部门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与控制体系,事业单位完全受制于政府的控制,限制其能力的发挥。据报道,事业单位只有三分之一的领导是通过民主选举的,另外三分之二是直接提名或任命的,事业单位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受到质疑。社会监督环节薄弱。和职业道德的缺失,将会危害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此外,公众监督力量不足,一些媒体经常广泛报道正面的事迹,负面消息则很少披露。
最后,外部政策改革相对滞后。尽管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出台了大量的指导意见,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种类多样,分布广泛,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特定单位,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虽然国家一直在积极探索事业单位体制的改革,各项改革政策也是接踵而至,然而,单项改革和局部调整的属性使得原来的体制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财务人员的道德标准和职业精神是影响财务工作的重要因素,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越高,对未来市场的分析就会越清晰和合理,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也会相对减少,而职业道德水平低下的财务人员则会增加财务风险。因此,首先,要培养财务人员发现和识别各种风险和预估这些风险所能带来的后果的能力;其次,要培养财务人员使用专业知识全面衡量和评估风险的能力;再次,要培养财务人员妥善处理日常财务活动的风险和事故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恢复正常经营活动的能力。最后,要建立严格的选拔制度,将风险防范与财务人员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二)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一个更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注重管理流程,将风险管理纳入到企业的价值链中。这就需要加强各部门对风险的重视程度,从而使财务人员深刻认识到风险管理的现状,逐步将财务人员从被动转为主动防范财务风险,通过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能够提高风险管理效率,提高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水平。此外,由于复杂多变的外部财务环境,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外部风险监控体系,实时监控外部环境的变化,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政策和指导。
(三)构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首先,应建立全面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将对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监管纳入公司日常的管理当中去。其次,结合实际情况,对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设置预警指标,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由于事业单位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因地制宜,根据事业单位风险程度的高低对报警点的设置进行调整,其风险风险程度往往与报警点的高低成反比。再次,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进而使风险评估体系得到有效完善,这样,在发现财务风险的同时,也能及时解决。最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面对的大量广泛财务信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高科技手段对会计信息和财务数据进行全面筛查,以防范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严格控制关键环节的财务风险
财务监督是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财务监督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要求从以下两个方面实施明确的监督:一是要严格控制资金,合理分配,以确保资金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和有效的利用;二是需要经严格审计费用支出,做到严格控制和审查,必须有据可依。因为费用支出的范围和用途较为广泛,为了防止滋生腐败现象,需要加强审计的监督作用。因此,在事业单位进行经营活动时,应加大检查力度,点面结合,实施有效的动态监管。同时,最大限度地将支出监督、资产监管等多个制度和规范加强,高度重视监管系统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将财务风险监管措施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以确保预算监督、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监督三维一体,提高财务风险的监管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雷.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1):88-89
[2]张泽华.基于新事业单位财务通则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探讨[J].财经界,2012(9):152-153
[3]侯伟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J].新西部,2011(2):14-15
[4]庄培燕.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对策分析[J].中国外资,2003(291):56-57
[5陈俊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7):122
[6]韩志勤.关于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J].中国外资,2011(246):67-68
[7]王锡.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J]:当代经济,2011(18):76-77
关键词:企业 内控管理 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经营管理面对很多问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提升自身管理能力是关键所在。考虑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以及其他问题,在具体管理阶段要做好内部管理工作,强化企业防范财务风险能力,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四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比较多,如何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摆在财务人员面前的难题。
一、企业内控管理概述
在企业整体管理过程中,整体影响因素比较多,内控管理作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保证企业财产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内控管理阶段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规范管理制度,对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详细包括:环境管理、风险评估管理、信息沟通管理等方面。
在具体管理阶段做好内控管理有助于企业实现升级发展,企业会计信息比较多,各类考核资料丰富,针对资料的复杂性,只有做好内控管理工作,才能实现信息的对应化处理。在内控管理过程中,企业将相关责任划分到个人身上,能保证各项工作程序的完整性和有序性。此外企业涉及到经营活动和生产活动比较多,详细包括:资金管理、物资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只有具备完善的内控管理系统,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企业内控管理的有效落实有助于企业方针的顺利实现,同时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保证。
二、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现状
企业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对于企业整体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管理阶段,由于影响因素比较多,后续管理阶段存在部分问题,直接对企业发展造成影响。以下将对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现状进行分析。
(一)缺乏有效的控制制度
在企业整体控制和管理过程中,其本质是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以制度体系为支撑,按照制度管理形式的整体要求进行落实。但是在实践管理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存在风险评估难度大的现象,增加企业管理风险。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对制度体系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实践阶段存在组织架构不合理的现象,管理系统流于形式。相关工作人员对于本职工作缺乏了解,认知度比较差,没有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和规章制度,导致执行结果和实际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内部控制制度形成虚设,内控管理会存在很多潜在的风险,对企业后续发展造成影响。
(二)监督管理不当
考虑到规章制度设立的具体要求,在财务体系后续设定过程中要从现状入手,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按照流程进行。在实践阶段由于束缚性因素比较多,没有按照执行原则进行,在执行阶段受到各种各样的阻力,企业风险比较大,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和事故发生几率不断提升。此外相关工作人员在对财务体系进行控制阶段,监督效果不尽人意,内部监督管理和审查功能不足。考虑到影响因素的特殊性,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必然导致内部监督和审查功能发挥不足。
(三)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企业管理人员在对企业管理认知方面有严格的要求,需要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方面,但是部分管理人员的素质比较差,没有按照流程要求执行管理程序,忽视了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作用。很多企业在应付检查阶段实施内部控制,但是由于错误的执行观念,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作用的发挥。由于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不足,敏感度比较差,可能对形势做出错误的判断,给企业管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四)风险管理意识差
随着一体化发展机制的不断落实,企业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竞争机制的巨大作用,具备风险意识。但是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巨大作用,甚至存在风险意识淡薄的情况,如果内控人员对风险缺少有效的了解,则会增加企业管理风险,不可能使得内控管理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三、如何做好企业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
针对企业管理阶段存在的各类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工作,使其满足企业管理现状要求。以下将对如何做好企业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进行分析。
(一)构建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在发展阶段需要对内部控制引起重视,结合具体管理机制的要求进行落实。首先要合理控制股权,其企业股东行为进行约束,此外企业要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明确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权利和义务。在独立运营管理过程中,要对控制人的责任和义务进行了解,避免出现控股或者占据其他资源的现象。此外为了保证监事会独立运营,避免受到控股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适当增加小股东在监事会中的人数,扩大比例。其次要完善企业现有的管理制度,以激励制度为例,当前企业发展中薪资激励的模式更多的是直接和短期效益,企业需要从股权利用现状入手,按照要求做好激励工作,让企业高管能对自身利益进行分析,保持效益的一致性。只有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才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风险评估系统对企业内控管理有重要的影响,在具体管理过程中需要从现状入手,按照管理要求进行落实。企业要明确管理岗位所需要的风险和职能,构建管理评估体系过程中,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引导,打造专业化管理团队。考虑到企业内控氛围的属性变化,要以风险防范系统为标准,将企业风险管理纳入到业绩考核中,明确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和方法,进而达到理想的应用优势。
有效的预警管理机制能实现对财务系统的预测和管理。企业需要从定性管理和定量分析的角度入手,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比较,此外可以应用分类管理模式,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由于企业管理阶段风险比较大,要制定对应的管理机制。此外企业管理人员要定期对企业的偿还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进行分析,考虑到企业指标的特殊要求,明确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财务风险比较多,在量化处理过程中,要制定相配套的应急机制,对企业意外突发财务状况进行管控,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三)加强信息监督和沟通
在财务风防范管理过程中,企业要发挥多种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保证风险防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控制活动相关环节分析阶段,要结合具体情况对流程进行调整。信息沟通对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风险控制阶段,要注重信息传递的畅通性,对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落实。此外考虑到管理部门和决策部门对信息的具体要求,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发挥监督机制的最大化作用。分析企业财务风险和内控管理关系,指出企业内控管理的特定对象是财务风险管控活动,是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企业财务健康的有效手段。
(四)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针对当前财务人员素质差的现象,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提升财务人员的管理能力。财务人员入职后对其进行详细的审核和培训,工作人员要在短时间内了解企业当前发展情况,对财务管理流程和手段有大致的了解。必要时可以开展财务讲座活动,对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和内控管理体系等进行教育和落实,此类活动的开展能提升工作人员对企业的了解,在后续工作中按照流程要求进行,降低工作差错发生几率。此外工作人员必须对信息流通体系和内部审计工作等进行了解,对企业负责,避免出现道德问题,必须自觉履行自身职责,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四、结束语
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针对当前内控管理和财务管理现状,需要管理人员引起重视,从现状入手,按照具体管理流程进行。此外要立足于企业当前发展现状,做好投资、运营和利益分配工作,掌握财务风险和内控管理间的关系,进而最大程度规避风险,设立企业独立审计部门或人员,有效监督企业管理层,对企业负责,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妙雪,张美丹,李红丹.关于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探析[J].财会学习,2016,18(13):48-49
[2]王爽,王志宇,张彤彤.探究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措施与风险防范[J].商场现代化,2015,Z1(01):210-211
[3]江瑶,屈红燕.关于企业财务管理、内控机制建设和风险防范分析[J].新经济,2016,21(13):14-15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风险成因防范措施
财务风险指的是公司或者组织的财务结构不合理并且融资不当而造成公司或者组织失去偿还债务的能力,最终导致相关投资者的收益下降。财务风险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财务既包括损失的不确定性,又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它还可能给公司或者投资者造成威胁或者带来机会;狭义的财务风险只包括损失的不确定性。这里要讨论的只是狭义上的财务风险,也就是医院在正常经营时的那些不确定因素而让医院蒙受损失,财务风险破坏了医院的正常运营,严重时可能使医院陷入财务困境最终停止运营,尽管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但从根本来说,财务风险的发生必定会有一些确定性的因素,只要对这些因素加以研究,总结其中的规律,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就可以使财务风险得到有效地控制,本文就是讨论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相关防范措施,从而将医院的财务风险降至最低并且得到有效地控制。
一、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一)医院预算管理不力
从目前来看,很多医院出现财务风险的首要原因是没有或者很少对财务预算进行管理,即使有部分医院也编制财务预算,主要是为应对上级管理部门的检查,没有实际的管理意义。大多医院在编制预算时,都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仅通过收入与支出的百分比进行衡量,这种方法有很大的缺陷,缺乏对医院发展计划所需资金的预算,对医院合理的支出也没有计划在内,因此忽略了预算中很多的其它具体资金的需求,当医院出现财务紧张时就导致需要以贷款的形式维持医院正常的运转,这对医院来说是不利的,如果这种预算方式长期没有改变,还会使医院的财务进入恶性循环的状况,进一步加大医院财政困难的处境。因此,要想改变医院的财务风险,重视财务预算编制,改变财务预算方案是需要采取的必要措施。
(二)医院缺乏必要的资金安全管理机制
增大医院财务风险的第二个原因是医院缺乏必要的资金安全管理机制,医院在购买固定资产时,大都没有对这些资产的效益进行全面地分析,更没有进行科学地论证固定资产购买的必要性,这就造成了医院购买了很多价格昂贵并且没有太多经济效益的固定资产,这些固定资产的资金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有限,并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收回资金,因此形成大量资金闲置的状况,从而使阻碍医院资金的运转,这给医院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除此之外,医院在采购药品也有一些问题,为了减少药品的成本,一般的医院所采取的措施是一次性购入较多药品的策略,这样是可以减少单位药品的成本,但药品所占用的资金则大大增加,再加上药品的存放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当然也会耗费一定的资金,而药品的消耗则可能要一定的时间,这样不但使药品的单位成本反而增高,并且给医院的财务带来风险,最终医院还可能出现资不低债的现象,这都是医院没有采取必要的资金管理机制所带来的后果。
(三)医院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不足
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而医院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外部环境,其中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市场环境等,从上面两点可看出,目前来说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还比较低,因此会有适应外部环境能力不足的现象,而外部环境对于医院的发展来说也是不可回避的一部分,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提高医院的知名度,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收入,还能使患者在看病时对医院有一种信任感。但大多数医院并没有适应好外部环境,这就给医院的发展造成了一些困难,从而使医院的运营有着更多的确定因素,外部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如通货膨胀而引发的物价上涨等,使医院的采购价格增高,但医院在预算时并未考虑到这些因素,最终加大医院财务的风险。因此,加强医院对外部环境的适应也可以降低财务风险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
(四)医院财务管理人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
大多数医院属于公立医院,一般来说没有太多奖罚机制,因此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于医院财务的管理也没有太高的热情,因为亏损也和财务人员没有太大关系,而盈利财务管理人员也不能得到什么好处,这就使得财务人员对于医院财务风险的认识还不够,也没有及时地补充所需的财务知识,学过的知识过时,根本没有或者很少意识医院会发生财务风险,即使发生也和自身没有太多关系。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医院的预算管理
首先要加强医院的预算管理,对于医院的发展要编制一个详细的预算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的内容执行,必要时要对其进行考核,以确保尽可能少地出现预算外的资金损失。在预算方案制定时,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如控制收益较少或者资金回收能力较慢的投资项目,减少固定且效益较少的资产投入,并在资金投入时对其进行评估,从而确定资金投入的合理性,另外还要结合考虑医院的整体发展和医院资金的承受能力,使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有效地提高,尽快不出现资金亏损的现象。
(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是控制医院的财务不低于某个标准,主要是控制医院的负债规模,方法是通过监控医院日常的财务报表,对其中的一些潜在的风险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控制医院的资产的的流动比率、速冻比率等经济运行指标来对医院的整个负债规模以及偿债能力进行评定,为医院的财务预警设定一个风险值,当财务的某项指标在风险值以上时在投资时就更应谨慎。在贷款管理方面要通过严格论证,并且控制贷款规模,严格制定还款计划和资金使用计划,通过贷款以及自有资金所占的比重来测算医院的综合资本成本,这样在贷款决策时就可以选择一个资本成本最低的贷款方案。
(三)完善医院财务制度
医院财务的很多制度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如固定资产购买的财务流程以及医院具体的财务奖罚制度等,这是财务人员以及其它的相关部门都应遵守的标准,每个医院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财务制度,按照这些制度严格执行,不做制度以外的财务投资,这也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
(四)加强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
面对不断改变的外部环境,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不断地提高,才能使他们对医院财务知识更好地掌握,除此之外,还可以将他们的业绩与医院的财务状况联系起来,这样就能更好调动他们对医院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在财务决策时也会进行全面地评估,从而保证医院在低财务风险下快速地发展。
随着我国医院的快速发展,造成医院财务风险的原因也将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复杂,在以后医院的发展中,要采对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使医院的财务风险得到有效地控制,从而使医院的发展更加稳定和快速。
参考文献:
[1]余进.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防范医院财务风险[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0年第5期,23-26
[2]李海兵.新医改形式下医院如何做好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时代经贸》2010年第20期,22-27
[3]李洁珍.公立医院负债经营与财务风险的防范[J]《财经界》2010年第21期,29-31
[4]谢明均,谢钢,雷鸣.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及防范措施[J]《现代医院管理》2010年第5期,39-41
关键词:小微企业;纳税风险;财务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7-0152-01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济体的统称。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各类企业总数为1 527.84万户,其中小微企业1 169.87万户,占企业总数76.57%,可见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小微企业是我国税收的重要贡献者,但近年来小微企业的纳税风险问题日益突出。纳税风险是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规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可能带来的损失,具体表现为企业涉税行为影响纳税准确性的不确定因素,结果就是企业多交了税或者少交了税。在小微企业中,纳税风险多数因少交税而加大了企业损失。
一、小微企业纳税风险现状
(一)纳税意识淡薄
小微企业资本少,经营规模有限,法人纳税意识淡薄,普遍偏好通过偷税来减轻税负、节约资金。目前,小微企业财务人员普遍具有“公司是我家,老板就是家长”的传统观念,在法人的授意与指使下,财务人员普遍采取伪造、变造记账凭证,隐匿、擅自销毁账簿,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进行虚假纳税申报等偷税手段来配合法人达到少交税或不交税的目的。
(二)对税法及税收政策把握不准
在小微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很多财务人员主观上并没有偷税的意愿,却因为自身对相关税法及税收政策内容把握不准,不能及时跟进调整自己的涉税业务,导致企业合法纳税行为变成违法,加大纳税风险。
(三)职业胜任能力不足
多数小微企业不设置专职财务人员,或即便设置,其业务水平也普遍较低,且绝大多数财务人员未受过系统化专业培训,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足,工作仅限于做账、编制报表、报税的简易模式,不具备财务核算能力,不能参与经营过程,实现计划、监督、控制职能。因此,造成补缴税款与罚款金额往往超过正常纳税水平,纳税成本加大、风险增加。
(四)小微企业内部控制缺位
当前,小微企业内控不健全,没有贯穿企业各部门、例行到各业务领域、操作环节。现多数小微企业财务部门岗位设置权责不明,一人实现会计、出纳、审核等多项职能,一人完成材料采购、保管、领用全过程。在经营管理上高度重视产品生产与营销,忽略财务上纳税风险防范,内部审计制度缺失,导致纳税风险防控能力薄弱。
二、小微企业纳税风险的原因
(一)曲解纳税义务
小微企业财务人员普遍通过账务处理配合法人调整纳税,主观上认为纳税义务由账务处理产生,与企业经营过程无关。从税收法律关系视角思考,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由税收法律事实决定。可见,企业纳税义务由企业经营过程的法律事实决定,财务人员的职责、作用是根据纳税义务发生事实正确核算、报缴税款。账务处理调整纳税无法改变纳税义务,反而会加大纳税风险,造成企业偷税。
(二)税法与税收政策难于掌握
目前,我国现有的税收法律、法规政出多门,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繁多,企业要应对国、地税两套征纳系统,又因为对同一方面的要求在国、地税规定标准不同,导致纳税人很难正确划分业务类型、选择正确计税方法。加之,税法多处界定不明确,导致财务人员很难准确理解把握,造成依据失真的会计信息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不准、税率选择不当、使得税款计算错误。现阶段,我国不具备推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的政策体系,大多数税收优惠政策为法规中零散列示条款,形式为通知或补充规定。多数政策是为适应经济发展制定的临时规定,调整频繁,缺乏规范性、系统性、稳定性,透明度低,导致小微企业财务人员对国家及地方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不能及时、全面、准确掌握,不能有效运用到实际中。
(三)会计制度与所得税税法间存在差异
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间的差异,在小微企业经常产生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小微企业财务人员为弥补资金短缺,在实操中普遍不按照相应会计制度要求进行账务处理,人为调节利润实现时间,拖延纳税。如在账务处理时随意计提准备金,通过调低会计利润减少预缴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据以不符合资产损失确认条件进行纳税调增申报。依税法规定,企业缴纳年度所得税总额不变,一旦改变预缴时间,同样要缴纳滞纳金。二是为避税、减少工作量,小微企业财务人员普遍不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因此,导致虚增企业利润与资产。如大量应收账款长期挂账,无法真实反映企业资产质量,导致利润超额分配。即便计提折旧,在计提折旧时,小微企业财务人员大多按照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进行折旧以避免纳税调整,这样操作不免会丧失纳税筹划带来的利益。
(四)小微企业财务制度建设缺失
小微企业内控中财务制度建设缺失是引起纳税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账务处理改变不了纳税,靠财务人员调账进行纳税筹划,失败风险较大。财务人员脱离企业经营过程管理,对经营环节没有明确的制度建设,无法从纳税义务产生的根源上做到节税。财务人员有必要针对税法中的争议性问题,依据相应的制度建设参与到经营过程管理,做到纳税筹划节税。
三、小微企业纳税风险防范措施
关键词:税收风险 形成原因 防范策略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税收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力量更应该重视税收风险,及早的预防税收风险。但是,税收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种风险存在于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所以企业应该发现税收风险产生的因素,做出积极的防范措施。
一、企业税收风险形成的原因
企业税收风险指的是企业因为税收致使企业可能受到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损失。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很容易导致税收风险的发生。所以,企业首先必须要找到税收风险产生的原因才能更好的防范税收风险。
(一)财务管理水平较低
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大都注重于对企业经营项目的核算,公司间的账务往来,但是对税收知识的了解十分淡薄,对税收政策不能准确的理解,很容易造成缴纳税收时出现严重的涉税错误。企业对基本税种了解不够全面,对于企业经营的业务是否纳税模糊不清,使企业受到经济损失。
(二)缺乏正确的税收意识
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在纳税环节上缺乏正确的理财意识,总是想在国家税收上尽可能地节省财务支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进行偷税、骗税等行为,实施不正当手段以达到“合理避税”。殊不知,企业将会为此付出的严重的税收成本(罚款、滞纳金),所以企业应该正确认识税收问题。
(三)法制观念淡薄
企业在应对税收问题时,企业的财务人员往往是一筹莫展,总是捉襟见肘。这是因为从企业领导到员工对税收政策的淡薄,并不了解税收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很多企业大都会出现在税收问题上态度较为消极,从思想上没有形成纳税观念,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到税法的重要性,过于注重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
(四)没有形成有效的税收管理制度
企业因为积极的参与经济活动,经营自己的产业,从而成为国家的纳税大户。也有很多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税收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对税收相关知识十分模糊,使得企业经营者在建立企业运营制度缺乏税收意识,当企业的业务部门在做业务,签订协议合同时没有税收观念,财务人员对涉及相关业务的税收问题,没有很好的能力去解决,使企业面临税收风险。
(五)企业经营的广泛性,增加税收风险
税收风险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贯穿于企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全过程。现代企业都是跨领域发展,形成集团公司,所以企业的经营活动多元化。正是因为企业这种多元化的发展,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涉及到各方面的税收问题,如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以及企业重组、关联企业交易等,这就更加增加了企业的涉税风险。
二、企业税收风险的防范策略
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壮大,影响企业税收风险的程度各不相同,影响因素众多。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策略避免税收风险的发生。
(一)提高财务人员应对税收的能力
企业应该加强对财务人员关于税法知识和办理税收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使财务人员能够准确的区分税法与企业财务核算制度的不同,对于模糊不清,不易理解的税收政策和法律文件及时向税务机关咨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合理的区分企业财务核算和纳税核算的不同方面,提高财务人员处理税收问题的操作能力。
(二)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
企业应该加强在经营活动中的财务管理,各个经营部门应该与税收管理部门共同配合,相互协作。在业务部门经营业务时出现纳税的业务时,税收管理部门应该做好防范税收风险的计划,积极的应对可能发生得税收问题,真正做到税前控制。加强企业对税收的财务管理,规范税收管理体制,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员工对税收政策的了解、提高,增强企业对税法的认识,有力的帮助企业防范税收风险,促进企业快速的发展。
(三)建立税收防范体系
企业应该根据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制定完善的税收防范体系,使企业能够有效的了解税收信息和国家税务发展趋势,为企业积极的预防税收风险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企业建立健全的防范体系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对税法和税收政策的重视,有助于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健康的发展。
(四)加强对税收工作的评审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很多涉税业务,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对税收工作的评审工作,真正做到税中控制,确保财务人员准确的处理税收事项;清楚地区分税种,避免将税种混淆,从而导致企业在缴税时多缴或者漏缴,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涉税风险,有助企业防范税收风险。
(五)加强对税收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企业应该在企业内部大力宣传税收知识,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税法的了解。由于现代社会税收政策更新非常快,企业应该及时组织业务工作者和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税收政策的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管理层及相关业务部门进行普及税法知识和相关税收政策教育。企业也可以通过宣传栏,企业报刊以及办公网站的方式加强对税收知识的宣传以及税收办理过程中的道德教育等等,促进企业高效的防范税收风险。
三、总结
本文通过对企业税收风险的形成原因及防范策略的研究与分析,提高了企业对税法和相关税收政策的认识,增强了企业对税收风险的防范意识,有助于企业快速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徐洁稚.浅析企业税务风险管理.[J].改革与开放 .2010.(2)
[2]张景凡.浅议企业税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措施. [J]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10.(10)
关键词:海外工程财务管理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论文结合笔者自身近些年来在公司海外石油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阐述了海外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分析了其所面临的重大风险,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财务管理重点环节
(一)以资金管理为中心
在海外石油工程项目中,对于财务管理一定要对资金管理高度重视,并以资金管理为核心。当前在海外项目中,通常会出现流动资金非常紧张、资金较为分散以及管理人员缺乏对资金成本的意识。要想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必须同时做好资金管理集中化和资金使用高效化两个方面。
(二)加强项目成本费用控制
通过加大项目成本的控制力度,可以大大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关于项目成本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设备、材料采购成本控制;油、材料消耗成本控制;人工成本控制以及其他成本控制。
(三)加强外账和税收管理
1、做好外账管理工作
一般情况下,为较好应对所在国不定期的财税检查,企业会选择招聘一些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同时有良好的英文水平当地会计师专门处理外帐。同时还要与当地的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必要的服务协议,在保证做好外帐审计和纳税申报工作的基础上,绝对不能因为财务人员自身的低级工作失误而给企业带来高额的罚款。另外,中方的财务人员首先要对当地的会计和税收政策有较深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具备良好的外文沟通表达能力,做到与外方财务人员及时有效沟通,实现外帐工作高效可控管理。
2、充分研究税收政策
海外公司应该严格遵守所在国家制定的相关税收规定,及时向当地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同时为了能够及时准确的熟悉该国的税种、税率大小、征税的方式以及税收的相关优惠政策,选择各种合法避税和抵免税收的途径和措施,正确解读合同中的纳税条款,可以聘请当地具有雄厚实力的税务咨询机构。以笔者所在公司的某一海外项目为例,当地税法规定,从国外永久性进口生产性的固定资产,进口增值税能够直接抵减企业应缴所得税额;当地直接购买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的40%,可以抵减当年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此政策为本海外项目带来了近1000万美元的税收优惠。
二、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
在海外石油工程项目中,由于其客观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其他不可控制因素,企业的财务风险也是始终存在并处于连续变化状态中。
根据在海外项目多年的工作经历,现将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总结列示如下:
(一)资金风险及防范
1、资金回收风险
大部分的海外石油工程项目,通常会出现资金结算延迟的现象,造成了一定的资金回收风险。一些业主由于资信不佳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成为坏账,虽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但仍可能会陷入“赢了官司却要不回钱”的尴尬境地。
因此,公司在招投标环节应加强对业主的信誉、能力、资本等条件评估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坏账损失发生的风险。
2、资金安全风险
海外石油工程项目所在国大多是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外汇政策等不稳定性增加了项目资金的安全风险。
因此,在海外施工过程中,在保证项目向前推进的原则下,尽可能的降低库存资金,选择将大部分的资金储存到信誉度高的外资银行中。通过安全的渠道,将多余的资金及时汇回国内,尽力保证资金的安全。
(二)汇率风险及防范
在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结算时,通常以美元或者所在国家币种进行资金结算,所带来的汇率风险也增加了财务风险。
因此,企业应根据对美元和当地货币汇率走势的预测,适当调整美元在整个结算价款中所占的比例,在合同中适当加列保值条款,能更好地补偿汇率风险带来的损失。
(三)成本管理风险及防范
因为海外石油工程项目周期较长,其外部成本也会受所在国社会环境、材料价格、物流运输以及汇率等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项目管理偏差,直接对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可以采取先收取分包商一定的履约保证金、根据项目执行情况要求分包商预先垫付一定比例资金等措施,降低成本管理风险。
(四)税收管理风险及防范
海外石油工程项目执行时,国际化经营管理经验的欠缺、缺少系统税收风险管理办法、对项目所在国家的税收制度不够熟悉等,都会大大增加税收管理带来的风险。从项目最初招投标,到中期项目谈判,再到谈判成功后的启动运营,都始终伴随着税收管理的风险。
因此,海外项目人员应积极地分析项目各阶段所涉及的税种、税率,对各种可能的融资模式的税务成本和税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和合理筹划,实现企业税负的最优化,同时应设置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有效地进行税务管理和风险控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外石油项目的开展对企业来说机遇与风险并存,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者的能力和智慧有着更高的要求。我们也相信,只要理解并运用好国际通用的基本模式,加上丰富的财务管理手段,最大程度发挥企业的优势,必定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走出一条快速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院 财务风险 成因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169-01
当前医院改革发展深度和广度日益明显,如何应对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有效规避医院管理中的不确定影响因素,尤其是控制财务风险已经摆在眼前,成为关系医院发展成败的关键。作为医院的财务管理者和经营决策者必须提升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树立财务规范理念,防微杜渐,不断改进医院财务系统防控能力,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
在会计学上,财务风险是指财务管理活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经营主体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产生误差或者偏离的现象。一般来说,财务风险在经营、生产的任何环节都可能存在。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主要有:
1.医院财务管理体制建立不合理。显然,医院的财务管理的特点和内容不能完全市场化和企业化管理。在体制设置方面,大多数医院一直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委托管理关系的定位模糊,导致实际资产的使用者和管理者角色有重叠现象,对财务风险控制带来巨大冲击。
2.医院资本结构组成不安全。主要是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采购等方面,为降低筹资成本,往往利用债务融资方式进行资本重组,容易增加债务资本比重,对资金的流动性依赖较强,存在巨大的偿债风险。当前医院建设规模、配套设施迅速扩张,很多医院的资产负债率过高成为普遍现象,一旦经营波动性出现,或者货币政策的变化,必然导致建设周期较长的债务风险。
3.医院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不到位。一般的公立医院财务人员没有系统专业的财务训练,仍习惯旧体制下的财务管理思维,对上级主管部门抱有依赖思想。认为财务问题可以由财政兜底,根本不去考虑规范财务管理,规避财务风险,以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意识对待医院经营生产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必然会对风险构成推波助澜。
4.医院财务决策执行不科学。大多数公立医院事业单位性质和企业经营主体的双重身份,导致医院财务决策与执行中会有经验决策、拍脑袋决策等不科学的决策行为出现。比如固定资产投资或项目开发引进,一般缺乏可行性研究论证,不结合内外部环境发展变化以及对未来现金流对财务管理的影响,执行决策的过程中也缺乏预算和监督管理,财务风险的形成不可避免。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在对医院财务风险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之后,医院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可以对照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可能的财务风险加以防范。
1.调整财务管理体制,扩大体制适应范围。尽管医院体制的遗留问题比较严重,作为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难以控制,但医院系统必须调整自身发展战略定位和财务风险调控体系,综合判断市场环境变化,约束财务人员的行为,出台有前瞻性的策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化解医院财务风险的不确定因素,提高风险免疫能力。
2.合理优化资本结构,提升医院经济效益。在医院财务管理活动中,通过财务杠杆效应可以解决融资问题,但是负债增加形成的风险不容忽视。因此,医院应当合理设置相应财务指标,明确负债与权益分配比例,确保财务杠杆效应的最大化和财务风险的最小化。资本机构的优化,可以有效抵御经济发展的波动性和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通过适当的债务融资组合,实现现金流高效运转,可以提高医院的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实现医院的快速平稳发展。
3.加强医院内部控制,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系统,取决于医院管理者和财务人员财务风险意识的高低。既然财务风险有可能在任何一个生产经营环节出现,紧绷风险意识这根弦,是贯穿风险控制全过程的基本主线。因此,制定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专设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协调监督医院的各项具体财务行为和规划执行情况,便于及时反馈医院的财务风险并作出处理。通过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的进一步提升,理顺财务管理的权责关系,确保内部控制的监督效能,在利益分配方面做到公平、公正。
4.完善财务决策机制,加大执行效率和力度。作为防范医院财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领导者在关系到发展和重大事项决策制定和实施的主要责任和拍板时,可以先征求意见,集体表决和科学论证。要衡量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引入经济决策模型和核心参考指标,按照客观的综合标准进行科学决策,规避因个人主观决策可能造成的风险,并且在决策执行过程中,严格履行程序,提高执行的效率。
三、有关结论和建议
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是方方面面的,不同情况下风险的表现形式和程度也不一样,对医院日常的财务管理构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那么,医院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活动中要有效防范风险,提高效率,对于财务风险的特征和来龙去脉要了如指掌,并因地制宜,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加以应对,才能提升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孙运珍.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浅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0(1)
2.苏文成.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