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文化艺术交流策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16 11:02:5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文化艺术交流策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文化艺术交流策划

第1篇

【关键词】多元文化;学院策展;广州美术学院;海外展览

在全球化不断加强的今天,学院艺术与学院教育不再孤立地存在,学院与外部世界发生愈发重要的联系。学院除了承担本身的教育教学功能之余,还应积极投身参与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去。学院参与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具有多维的价值和意义。学院教师具有双重的身份,一方面是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同时也是从事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学院教师需要打开眼界,学习借鉴国外的教育理念和创作观念,以更加深远的目光进行教学和创作;同时学院也应抓住各种机会,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教学教育和艺术创作成果,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在国际语境下构建“看”与“被看”的意义。“看”是一种态度,一种正视异域文化差异,吸收外部先进理念的姿态;“被看”是一种自信,一种愿意展示自我独特魅力,乐于对外分享成果的信心。对美术(设计)实践者而言,参与国际讨论更是通过在作品展示过程中的“看”与“被看”的双重意义下听到外界不同的声音,打破熟悉环境对自己的禁锢,从而在交流中更好J识自己、提升自己。因此,通过学院策展方式的海外展览对于学院艺术教育和学院教师自身创作,以及中外文化艺术交流都具有别样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学院相比于美术馆等文化机构与画廊等商业机构,在艺术创作、理论研究和展览策划全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如何将这些有利资源有效整合,并且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对外文化艺术交流中是学院策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广州美术学院近几年通过自身在对外交流过程中所建立的学术交流与对外合作平台,以策展人负责制的形式,先后组织策划了以学院教师为主体赴澳大利亚、德国和日本举办的三场重要的学术展览,成功地探索出学院策展的交流机制。在面对多元的文化语境,广州美术学院尝试以学院的视角为中外艺术交流和学院艺术教育开辟一条别致的路径,并为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展览交流展开新的思考和实践。

一、散点:多元的视觉艺术与设计实验

2014年10月,应澳大利亚南澳大学邀请,广州美术学院组织了邓箭今、范勃、冯峰、黄一瀚、黄勇、蒋剑韬、林蓝、龙虎、宋光智、王绍强、张彦和左正尧共12位骨干教师作品远赴澳大利亚南澳大学举办展览。展览以“散点:多元的视觉艺术与设计实验”为题,以多元艺术形式来呈现学院艺术家和设计家在视觉艺术与设计的思考和实践,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当下艺术院校的艺术生态。

本次赴澳大利亚举办展览是具有跨越空间、地域和文化的意义,它将东方艺术家的观察与表现方式带进西方的视野和审视。长期以来,东西方在文化上存在本质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在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符号上的不同。如何使东方艺术在西方艺术语境中得到有效呈现,激起长期习惯于自身艺术语言的西方观众的兴趣,并且达到双向交流之目的是多元文化语境下策展的核心内容与主要挑战之一。以“散点”这一东方所特有绘画视角概念向西方观众呈现东方艺术的维度,恰恰是在主题上表明自身的文化特点和艺术主张。它不仅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散点透视的绘画概念,更是来自东方的艺术家在探索中西文化交融的多元化的视觉艺术与设计实验性实践。同时对于参展艺术家而言,将东方图示语言置于西方语境的经验也具有独特的意义,其所带来的思维碰撞,使得艺术家们更能冷静地思考和审视自身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趣味。在展览过程中艺术家与观众的互动和交流更加直接地带动西方观众对东方艺术的理解,以及东方式图像背后艺术家的思考与追求。

策展人赵健在展览前言中提出:“‘散点:多元的视觉艺术与设计实验’展以及同名画册,以多元的图示和多种要素,在呼应和诠释着上述文字的所指和他指,在标明着每位作者对现实场域、视知觉心理经验以及主客体对应方式的姿态、立场和价值观。”正如展览标题所示,本次展览所强调的是艺术家们以中国艺术所特有的“散点透视”的方式的观察结果,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所创作而呈现出极其多元形式与丰富观念的视觉艺术和设计作品。展览集体呈现出来自中国南方广州美术学院艺术家的创作状态。

为配合本次展览,参展艺术家代表左正尧还在南澳大学举办了一场题为“母语文脉中的中国当代艺术”的专题学术讲座,以中国当代艺术参与者和观察者的身份向南澳大学师生和澳大利亚艺术家同行梳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和最新状况。在主动展示自身艺术创作的同时,通过中国当代艺术的直接参与者介绍中国当代艺术的方式,有利于不熟悉东方艺术的西方观众能够不受自身已有的经验所困,更好地解读和理解中国艺术,也对中国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在西方世界的传播有着正面积极的引导作用。讲座和讨论所带来的影响是深刻而深远的。

二、心・目:关于视觉艺术与设计的实验

2015年4月10日,由广州美术学院和柏林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的“心・目:多元的视觉艺术与设计实验展”在德国柏林开幕。柏林是欧洲艺术重镇,长期以来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众多艺术家、策展人到此举办各种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毗邻德国多个文化艺术机构,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作为我国驻外文化阵地,柏林中国文化中心自2008年启用以来举办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文化活动,得到德方主流社会的关注和欢迎,成为我国在欧洲宣传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本次展览被列为2015年中国文化部和广东省合作的部省文化项目,其官方属性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和重要性。

本次展览延续了赴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举办的“散点:多元的视觉艺术与设计实验”展览所探索的展览策展人负责制模式,由策展人组建策展团队和学术委员会负责确定展览主题和作品挑选。作为一次学院策划,展览充分体现了策展团队的学术导向与艺术趣味。展览以“心・目:多元的视觉艺术与设计实验展”为题,展出广州美术学院12位中生代核心骨干教师的23件作品。展品题材多样,风格各异,包含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影像、书籍设计等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广州美术学院教师多元化创作和实验性探索的状态,集中反映作者“目”之所及与“心”之所思。特别是在当下的数码时代,视觉艺术与设计不再单纯依靠精湛的技艺进行呈现,作者们心中天马行空的想法和视网膜所观照的客体具有更进一步的实验性。广州美术学院所呈现的“心・目:多元的视觉艺术与设计实验展”展览正是在这个意义下,来自中国南方的艺术家们关于“心”和“目”的视觉艺术与设计实验。

文化中心不同于艺术院校和专业的艺术研究机构,它的受众很可能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有兴趣但又是艺术圈以外的人士。基于这个前提,策展的核心考量之一是如何将中国艺术和中国艺术家的思想既在学术上得到有效的呈现,又能较好地兼顾非艺术专业人员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的兴趣。策展团队选取了包括版画、油画、雕塑、书籍设计等德国观众所熟悉的艺术样式,同时也选取了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艺术,中西艺术杂糅整体呈现在德国观众面前,试图让德国观众在了解中国艺术家如何进行观察,并通过西方人或熟知或陌生的媒材介质上如何表达他们的想法。艺术家代表张彦和林蓝在开幕式现场进行了中国绘画现场挥毫,向德国观众直观地展示笔墨在宣纸上跳动的中国绘画形式。

此次赴德国柏林展览也受到德国观众的普遍认可与欢迎,开幕式上观众与艺术家代表进行了热烈而友好的交流,并积极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状况。展览对于展示广州美术学院教师创作状态和广东省文化建设成果,促进中德文化艺术交流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学院策展所彰显的学术高度在文化交流活动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三、北纬23°/北纬35°:广州美术学院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作品联展

2015年10月,由广州美术学院和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院联合策划的“北纬23°/北纬35°:广州美术学院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作品联展”在日本东京举行。有别于澳大利亚和德国的展览以广州美术学院艺术家为展览主体,此次展览是广州美术学院与国外院校共同组织和参展的联合性展览,展出了广州美术学院52位教师和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院29位教师合计81件(套)作品。双方参展艺术家代表还参与一场对话交流会,以艺术教育和创作为核心内容进行深度交流。

本次展览最直接的意义就是在中日学院艺术直接交流的情境下,广州美术学院和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院两个不同载体的艺术家作品的并置与对话。早期的日本艺术深受中国艺术的直接影响,而中国近现代艺术又向日本学习,两国艺术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广州美术学院多位教师早年赴日本求学或访问,在他们的作品中同时呈现出中国和日本的印迹。正如联合策展人赵健在展览前言中所述:“或许,纬度的差异可作为‘座标’――我们借助于它,能观察并探究各自的艺术成因,以及其最原本的基因和最自然的生存养份;或许,纬度的差异可作为‘方位’――我们能借助于它,比照并相反相成地组接各自的艺术矩阵,既相互理解和参照,又自然地保存不同和特点。”本次展览所关注的是地处广州和东京两个不同纬度艺术家的思考与艺术实践。由于他们身处不同艺术生态,接收不同的艺术滋养,故此在艺术表现艺术观念上也相应地呈现出不同之处和各自独特魅力。在全球化的当下,着力呈现艺术家的地区性思考和表达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也为全球化和本土化提出了新的审视。展览以学院策展的方式将不同地域艺术家的作品集体并置和比对,进行直接的交流与讨论。

纬度的差异之于艺术形式和艺术表现的影响除了可以直接从展示的作品窥探一二,更可以通过现场的讨论会进行深度研讨。展览所构建的“看”与“被看”的关系在这个情境中尤为清晰与深刻。学院策展所关注的地域性问题的学术高度和集体意识并非商业性展览能比拟。学院除了在关注艺术教育的方式方法之余,更加以独有的视觉关注诸如全球化与区域化的社会性议题。

日方合策展人保科丰巳在接收媒体采访中指出“北纬23°/北纬35°:广州美术学院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作品联展”展览作为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院举办最大型的交流展览,对促进中日文化艺术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为观察两校乃至两国在当下问题的思考和艺术再现的实践上提供了较为直接的路径。本次展览在日本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包括《新美术新闻》和《月刊美术》等日本主流艺术报刊媒体都进行了系列报道,展览所产生的效应持续发酵。学院策展有利于全方位向外部世界介绍学院自身的艺术发展状况,对于进一步打开对外交流的局面和深化全方位合作产生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中外双方对在相同或相似议题上构建跨语言跨文化的学术讨论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结语

广州美术学院这几场展览将学院艺术家作品带到澳大利亚、德国和日本,与国外艺术界同行进行深度交流,相互探讨诸如当下艺术教育、艺术创作、人才培养等相关议题,这对于拓宽参展作者的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促进中国艺术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展览以自身方式呈现了美术学院开放、包容的学术气质,积极主动地在多元文化语境下以学院策划促成国际学术交流。学院策展在传递学院艺术主张的同时,有效地促进学院教育发展,增强中外艺术交流,搭建跨语言跨文化学术讨论。学院策展在面对不同的文化语境下有针对性地策划不同的展览内容,对学院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的双层领域有着积极推动作用,更有利于促进学院构建良好健康的艺术生态,加速文化艺术双向交流合作。

注释:

*本文系广州美术学院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5X JA039)。

参考文献:

[1]左正尧.学院态度:“散点――多元的视觉艺术与设计实验”展[J].美术学报,2014(7).

第2篇

1、项目管理单位的业务范围包括:工商、企业形象策划、企业管理咨询、财税顾问、投资顾问、财税、资产托管、商务资讯;商标注册。

2、教育资讯;翻译;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进出口业务等多个领域.每个公司注册时申请的经营范围不一样,需要区别对待的。

3、投资管理,实业投资,投资信息咨询,经济信息咨询,商务信息咨询,企业管理咨询,企业形象策划,市场信息咨询(不得从事社会调查,社会调研,民意调查、民意测验),市场营销策划、礼仪服务,会务服务,公关策划,展览展示策划,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十年《艺术市场》,启动艺术产业链

2012年是中国艺术市场持续调整的一年,也是《艺术市场》杂志创刊十周年。作为文化部主管、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的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艺术市场》是目前业内唯一纵贯整个艺术市场行业,并囊括相关产业,包括艺术产业投资与经营、艺术市场动态与分析、艺术新闻与评论、艺术品收藏与鉴定等内容的大型综合类艺术品投资与收藏杂志。杂志拥有国家级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作为专业学术指导,是现今行业内最具权威性的主流媒体之一。

十周年之际,《艺术市场》汇聚多方优势资源,于2012年底建造落成目前国内唯一大型专业艺术产业链集群,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艺术市场》杂志社艺术家俱乐部、中国收藏家俱乐部、《艺术市场》美术馆、《艺术市场》艺术品仓储中心、视觉中国·国际青年原创艺术基地、《艺术市场》市场分析研究中心、《艺术市场》网络门户与电子商务平台等组成。

刘承萱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艺术市场》杂志社艺术家俱乐部、《艺术市场》美术馆正式落成后,将成为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重要基地。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将以此为依托,为文化界、艺术界、收藏界等领域的单位、机构、人士提供艺术交流的平台,展览收藏的场地,文化休闲的场所,全力打造一个专业的艺术之家。

产业链集群各司其职

据悉,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将致力于国内外高端艺术展览、文化交流活动的组织策划,在组织活动的同时,也为国内外艺术机构、企业、个人提供相关服务;《艺术市场》杂志社艺术家俱乐部兼具文化交流、资源拓展、信息传播、展览馆藏、精品收藏、藏品仓储、专业咨询、投资指向、媒体宣传、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艺术市场》美术馆是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成立的首个美术馆,将依托《艺术市场》杂志长期积累的艺术家、收藏家资源,策划组织书画、雕塑、瓷器、古董、设计品等各类艺术展览。“视觉中国”·国际青年原创艺术基地设在《艺术市场》美术馆内,是该馆最重要的国际品牌之一。而落户于此的中国收藏家俱乐部,则集热爱艺术之有识之士,是国家文化项目“第三方文化艺术品评估体系”课题的研究实施机构,与收藏家、企业家、艺术家、艺术品金融机构以及国外学术机构、文化艺术机构、高端文化艺术品商业机构均有紧密合作。

“名尚风华·10年之展”同期开幕,是《艺术市场》与十年兼程的艺术家一起,为广大艺术爱好者奉上的一场视觉盛宴。展览展出了崔如琢、龙瑞、范扬、史国良、田黎明等多位艺术大师的精品力作,尽显丹青华彩,将当下中国水墨艺术主流名尚之风,呈现在中国艺术市场的聚光灯下。

回望四次“视觉中国”行

《艺术市场》杂志社在出版杂志的同时,还多次举办在业界有广泛影响力的展览、论坛、沙龙等活动。

“视觉中国”巡展项目,自2011年启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四次海外展览。2011年12月和2012年2月,《艺术市场》与东京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举办了“视觉中国——中国新水墨”和“视觉中国亚洲行·水墨本色——为中国画”为主题的水墨展,为“视觉中国”这一文化品牌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第4篇

2010年10月18日到31日在首尔依娜画廊举办禅画家一休金良洙的个人画展。他用节制的线、色、墨营造出充满自由和韵味的禅意。

一休金良洙十多年来隐居在韩国京畿道安城小村的工作室,潜心修行并作画。韩国曹喜宗的连续3年的挂历都是他的作品。至今为止举办了19次个人画展,其中有4次在日本举办,日本佛教界对其作品的评价甚高。

简历:

第5篇

关键词:阿里巴巴;韩国SM公司;文化传媒;合作

1中韩文化合作与发展趋向

中韩交流飞速发展,两国已有70多省(道)和城市结成友好关系,分别进行对口文化艺术交流与投资,人员交流从1992年的13万人次增加到2016年计划的1000万人次,有76倍之余。在文化产业方面,2014年,中国电视台充斥着众多中国版韩国综艺节目,如浙江卫视的《奔跑的兄弟》,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真正的男人》,东方卫视的《花样爷爷》《两天一夜》,湖北卫视的《如果爱》,北京卫视的《勇敢的心》。2015年,《隐藏的歌手》《非首脑会谈》《四大名助》等的产生则是加速发展了两国文化艺术产业。除了电视综艺节目两国有所交流之外,电影、电视剧、音乐等方面一直有着不间断的合作。21世纪以来,中韩两国合资共同制作的电影、电视剧、音乐不下百部,且这些产业都有着不俗的成绩。伴随着中韩文化产业逐步深入的合作,中国电商龙头企业阿里巴巴集团和韩国演艺企化公司SM Entertaiment(以下简称SM)于2016年联手为中韩文化艺术合作开创新模式。

2阿里巴巴集团和韩国SM公司的合作模式

2016年初,阿里巴巴集团和韩国SM演艺企化公司就中国地区音乐业务和电商等领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以及第三方分配方式进行有偿增资。阿里巴巴以355亿韩元(人民币约1.917亿元)人手87万股(每股4万808韩元,人民币约220元),持股比例为4%。通过此次合作,SM计划借助阿里巴巴下属的娱乐企业阿里音乐,优势互补,共同开展中国地区在线音乐流通和营销业务。该条新闻也引起了中韩两国人民的共同关注,在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单久居不下,马云也曾登入韩国最大的门户网站NAVER热搜榜,可见中韩文化艺术合作影响之大。

对于SM公司和阿里巴巴双方来说,这都是一次各取所需的合作。首先,对于目前遭遇的版权储备不足的困境,以及正在进行超越音乐播放器尝试的阿里音乐而言,鉴于SM公司在韩国娱乐圈的巨大影响力,阿里音乐将获得SM公司旗下音乐等资源的支持,如此便能够丰富阿里音乐的曲库等资源,而SM公司强大的造星能力,也可以为阿里音乐尝试在线直播等新业务提供内容。对韩国第一大娱乐公司SM公司而言,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能够对其进军中国市场提供更多帮助,SM公司将借助阿里音乐的平台在中国展开包括音乐在内的多领域合作,将SM公司的运营模式推广到中国,实现“中国本土化战略”。

SM由韩国音乐人李秀满创办于1995年,是韩国最大的综合性娱乐集团,产业涵盖演艺、音乐、艺人经纪等多个领域。公司旗下多位知名艺人组合在中国颇受欢迎,有EXO、SuperJunior、f(x)、SHINee、少女时代、东方神起等。对于SM娱乐公司来说,其已具备相当成熟的造星体制,从艺人包装到歌曲音源以及音乐宣传等都属于韩国娱乐行业佼佼者。SM旗下艺人的音源都在韩国甚至全世界都取得不俗的成绩,尤其是受到中国大批90、00后粉丝的追捧和喜欢。文化艺术是阿里巴巴集团的重要战略之一,公司致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领域的服务和产品。2015年7月,阿里巴巴下属娱乐企业阿里音乐成立,着力拓展线上音乐业务,并与阿里影业、阿里体育、优酷、土豆等在电影、媒体、生活时尚、体育竞技等领域开展了紧密合作。对于阿里音乐来说,“版权”已经不是业务的核心与重点,阿里音乐的野心也远不止于此,其中一个可以明确的方向是:一个音乐人想要做一张专辑或者发表一首歌曲,可以通过阿里音乐新开发的互联网平台寻找制作人或者唱片公司,demo可以试听,让粉丝心甘情愿可以为之打赏或者付费。阿里旗下的寻光集也是对寻光计划的实现。阿里音乐的创立目的之一即是如果作为平台方,首先划清界限,不染指到内容,让更多的内容进来,开放心态给所有内容提供方进行服务。从而实现一个音乐人的音乐梦想,当然这也需要时间和精力去使该平台取得成功并赢得口碑,也需要更多的资源来赢得市场。

SM公司或许可以通过阿里平台展开更深入的合作,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在SM公司出道的艺人均选择与公司解约并回国继续发展演艺事业,这类出走对SM公司的负面影响很大。中国作为SM公司的最大市场之一,对其具有极大的意义,显然SM公司之前的模式并不适应中国市场。从SM离开的中国艺人几乎都发展得很好,然而在中国拥有大批粉丝的同时,这些艺人并不能得到在SM公司时期那样高水平的包装、策划、音乐制作。笔者认为,要走中国本土化战略,SM公司可以与阿里音乐携手,也给中国本土艺人建立归属和发展平台。

3阿里巴巴和韩国SM公司合作背后的商业价值

SM娱乐公司是目前国内涉足音乐流媒体的各家互联网公司都想争夺的一块“军事要地”,包括腾讯、百度、阿里都希望与SM公司深入合作,以撬动韩国乃至亚洲音乐市场。现如今其归入阿里旗下,对于中国音乐产业、互联网音乐商业模式都有着不小的意义。

对于阿里音乐,其首要获益点便是“独家版权”,在如今“最严版权令”的紧张环境下,流媒体的生存对版权依赖极大,将SM收入囊中无疑弥补了阿里音乐在韩国音乐市场的版权缺失,况且这一市场在中国还有着其他市场无法比拟的“粉丝效应”。“韩粉”应该是目前国内付费音乐的一支重要力量,以SM公司当红团体EXO为例,每次单曲或专辑,其国内粉丝在这前后都会到百度音乐付费购买下载权限,有粉丝为了给偶像冲销量,还会反复付费下载。因此,笔者认为,这次合作很有可能激活国内大批用户的音乐版权付费习惯,阿里音乐也将会得到大笔可观的制作费用。

SM公司在中国并没有比较直接的商品销售平台,大多数购买途径都是代购。同时,SM公司可以借助阿里巴巴旗下的中国最大网络零售平台――淘宝,在网络上通过官方形式销售一系列公司产品,如专辑、周边等,为粉丝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以为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

第6篇

马永强自2000年起,综合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泼墨手法、汉唐的青绿山水、色彩运用的大胆手法,再加上西洋的印象派和抽象艺术的画法,而自创了自己的画风。画法是以泼墨重彩为主来表现画家本人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心情。

德国柏林皇家瓷器手工工厂新杰作――钻石杯

德国柏林皇家瓷器手工工厂制作的钻石杯是1800年左右风格制造的带柄圆柱形摩卡咖啡杯,外形简洁流畅,镶嵌其中的钻石晶莹透彻、闪闪发光。这些出自Freiesleben手工工厂的钻石因其美丽和大胆而无与伦比的设计屡次荣膺国际大奖。钻石的托座是被誉为“白色金子”的瓷器,这是两种不同材料的绝配。同时,KPM创新了瓷器表面花饰的加工工艺。瓷器的釉面用经裁剪的薄膜以繁琐的手工工艺拼贴出纹饰,经特殊的喷砂工艺处理生成精致的图案,哑光的部分和上釉的表面光线明暗交织,极其独特。 (刘晶)

与中国大周酒业一起分享酒文化

2008年5月9日至11日,意大利葡萄酒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暨中国大周酒业意大利GIV集团、优尼特公司、贝特莉公司新闻会在东方好莱坞浙江横店影视城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大周酒业、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主办,意大利GIV集团、优尼特公司、贝特莉公司协办,深圳鹰派策划公司全程策划。会上,意大利嘉宾的风趣与对葡萄酒的热爱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中国酒业泰斗秦含章先生与及中国酒业的行业领导们都

与中国大周酒业一起分享酒文化纷纷表示,葡萄酒的全球化即将到来,中国大周酒业董事长周益民先生表示,大周酒业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企业,历经数年的商海遨游,培育了大周诚信、稳健的为人之道和坚韧求实的办事作风。此次大周酒业能够携手意大利GIV集团、优尼特公司、贝特莉公司,对大周酒业来说,既是一个挑战,更是一次机遇。

本次大会内容丰富、多姿而且意义非凡。5月10日,近一天富有探索意义的意大利文化交流活动及隆重的中国大周酒业、意大利GIV集团、优尼特公司、贝特莉公司新闻会,让与会人士更加了解意大利葡萄酒文化艺术,也更加详细地了解了中国大周酒业。当日晚,中国大周酒业于横店东磁大厦广场举办了意致风尚的大型互动歌舞晚会。晚会上演了多姿多彩的歌舞节目,充分彰显葡萄酒文化艺术情调,同时也给所有与会嘉宾提供了一个尽情尽兴的互动交流平台,晚会将本次活动推向,也为与会嘉宾的进一步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

据悉,成立于2006年的中国大周酒业凭借着雄厚资本,以及专业的精英团队运作,致力于建设为中国最专业的酒类品牌。大周酒业秉承“专意做好酒”的核心理念,全心全意为中国消费者奉献上品美酒。

第7篇

由全国友协中友国际艺术交流院、北京国谊国礼文化中心策划出品,沈鹏先生题写书名的大型中英文外宣画册《中华文化大使・言恭达》日前由世界知识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3月13日,该书的新书品鉴茶会在崇文茶画汇举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文汇报》、《收藏投资导刊》、《中国报道》杂志、世界知识出版社、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新浪网、雅昌艺术网等媒体的负责人、编辑记者参加了茶会,与言恭达先生一起分享了他的艺术人生,同时品鉴了中华茶人联谊会高级茶艺师青沐老师精心准备的几款好茶。

据该书主编刘培龙介绍,该画册为正12开本,分上、下两册,全彩精印、豪华精装,集中收录了书画篆刻家言恭达先生各个时期创作的书法、国画、篆刻作品近150幅及2008年以来创作的大草长卷《我的中国心》、《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纪脊梁》、《体育颂》、《时代抒怀》,还汇聚了言先生近年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珍贵照片100余幅,同时用大量文字从“大美书法”、“家国情怀”、“善行天下”、“为人师表”、“走向世界”等六个方面进行解读,收录了熊召政、苏叔阳、陈方既、林凡、肖云儒、蒋力馀、尹力、姜寿田、衡正安、张景瀚、石延平、陈裕亮、黄君等名家撰文的17篇评述文章。

言恭达先生受业于著名书画家沙曼翁、宋文治先生,是诸体兼擅的书法大家,广泛涉及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汉简、帛书、隶书、章草、小草、大草、行书、楷书等书体,在画册中均有体现,另外,先生还是篆刻高手和绘画名家,他的篆刻和国画作品在这里也有选登,丰富的作品内容再现了先生多彩的艺术人生。100多幅活动照和17篇艺术评论,真实再现了先生“为人生而艺术”的实践轨迹。作为中国艺术界著名的慈善家、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他一贯秉承“作品只为道义与文化,不为自己”。他有着博大的胸怀、高尚的人格、深邃的思想、自觉而清醒的文化良知、自由超迈的精神、虚静超脱的书法艺术……这些都蕴集在此画册中,慢慢品读,得到的不仅是艺术的享受,还有那心灵的荡涤。正如言恭达所言:“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最重要的是文化品格的锻造。只有保持对中国传统人文经典的敬畏之心,才能扎根传统,开拓传统;只有对时代与生活心存感恩,才能开启心灵的艺术空间,支撑起心中理想的高度。敬畏与感恩是一种生存态度,一种人生境界,一种追寻真善美的道德情怀。享受经典,感悟生活,体验阳光,追求崇高。生命的富有不在于自己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能给自己打造多少宽阔的心灵空间;生命的高贵也不在于自己处于什么位置,只在于能始终不渝地坚守心中的理想。而支撑理想高度的则是人的操守、品格与精神,这是人生命中最纯正的底色!”(摘自《抱云堂沉思录》)

言恭达先生认为,慈善的本质应成为每个人和每个家庭生活方式的选择,当代中国艺术家需要通过慈善的实践来修塑自己的灵魂,自觉地提升自己的人文境界,从而完善作品中所透射的现代人文精神。这些年他一直热衷于社会公益与慈善事业,多年来通过出售作品所得款项为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四川雅安等地震灾区和安徽贫困地区、江苏红十字孤儿学校、全国艾滋病防治、江苏省体育发展基金、为东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等无偿捐资1600多万元,先后建立“南京言恭达慈善基金”、“东南大学言恭达教育基金”、“北京语言大学言恭达艺术文化教育基金”和“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言恭达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基金”,2012年建立“言恭达文化基金会”。2008年他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博爱勋章”,2010年被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机构授予“爱心形象大使”称号、全国政协“善行天下・政协委员慈善公益代表人物”,2011年荣获国家“第六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行为楷模”称号等,2013年荣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紫金文化荣誉奖章”,2014年荣获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颁发的“和平贡献奖”。

该画册是中友国际艺术交流院出品的《中华文化大使》系列外宣画册的第一本,将以此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搭建起一座友谊的桥梁;也是言恭达先生迄今在其艺术创作、教育、慈善公益及国际交流等方面最全面的记录。

第8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9题;共46分)

1.

(3分)看拼音写汉字

páng

biān

yóu

yóu

jié

guǒ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3分)按笔画写字,填空

①旁边中“旁”字共________笔;

②言语中“言”字共________笔;

③结果中“结”字共________笔

3.

(2分)读课文《小松鼠找花生果》,按课文,选一选

________绿油油

________黄灿灿

A小花

B叶子

4.

(9分)照样子写词语。

例:(黄灿灿)的(小花)

________的头发

________的太阳

绿油油的________

________的________

例:(摘)(花生)

睁________

登________

________果子

________

5.

(6分)我会比(比一比,再组词)

直________

流________

结________

真________

留________

节________

6.

(2分)根据课文《小松鼠找花生果》填空

①大树的________长了一些小草

②土地上铺满了________的小草

7.

(6分)我会读(选择正确的读音)

松鼠________(sǔ

shǔ

灿烂________(

càn

chàn)

蚯蚓________(yǐn

yǐng)

睁眼________(zhēn

zhēng)

古怪________(guài

gài)

钻出________(zhuān

zuān)

8.

(12分)写出有下面组成部分的字

再组词。

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艹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9.

(3分)把下面部首相同的字写到一起。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二、能力提升题

(共2题;共6分)

10.

(5分)抄句子,体味情感

从那以后,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

11.

(1分)我会猜

尾巴长、毛茸茸、体型娇小爱上树。

打一动物: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9题;共46分)

1-1、

2-1、

3-1、

3-2、

4-1、

4-2、

5-1、

5-2、

6-1、

6-2、

7-1、

8-1、

9-1、

二、能力提升题

(共2题;共6分)

第9篇

那一年,她意外怀孕。之前,她和男朋友―现在的老公―决定不要小孩,因为那样更自由。

“但那时候追求的所谓自由现在看起来太肤浅了。”采访当天,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崔峤披散着及腰的黑发,一袭宝蓝棉麻长裙,脚穿及踝黑色短靴。她音调不高,但语速很快,笑声爽朗。

第二年,临盆在即,医生力劝37岁高龄的她剖腹产。她说不,“我要自然产,坚持要去试一下那个最艰难的过程是怎样的。”

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崔峤告诉《中国慈善家》,她很早就知道。16岁独自带着妹妹全国旅行,19岁大学毕业,紧跟着只身前往德国连读经济管理、艺术史和媒体三个硕士专业,她说自己“比较早熟”,乃至对于生死的问题,“5、6岁的时候就想得差不多了”。

“(生孩子)疼得要死,然后你养育这个孩子,每天陪伴她,经历这些过程之后,我对生命、对社会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改变。”

生孩子之前,崔峤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担任副馆长。两年多的时间里,她曾创下带领5人团队一年策划、组织了600多场文化艺术活动的纪录。但是,做了妈妈以后,她更切身地意识到,专业类的文化艺术机构,哪怕优秀如UCCA,依然难以满足大众更加日常化的文化艺术需求。

艺术不是走进美术馆、博物馆、专业艺术机构,崔峤认为,艺术是一种贯穿心灵的力量,“艺术教育应该从最开始的阶段就做得很到位”。然而,她发现,中国孩子接触艺术太晚,而且多局限在“艺术课”上。无论是社区还是家庭都缺乏应有的艺术氛围,大众还是普遍存在对艺术的距离感。

崔峤开始用母性的眼睛看待艺术教育。“作为家长,你有义务给孩子提供一个更有艺术感的环境。”在UCCA正做得风生水起,她还是选择了离开,没留后路,出发去找一个与社会系统有更多连接的新平台。

最终,她选择了加入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我以前接触的机构多是各种国际机构、政府机构、专业的文化艺术机构,但是,如果能够结合自己对生活的想法,基金会可能是个特别好的平台。”

“艺术+”生活

“艺术到底可以跟什么加,才能更好地服务大家的生活,而不只是一句‘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口号?”

生于艺术世家,在都市艺术发达的德国浸了八年,又在国内文化艺术行业摸索了将近十年,崔峤很清楚,“人人都是艺术家”是一个幻境。多年后被问起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她说:“艺术跟生活能够特别紧密地结合成一体,而不是两个分开的世界。”

在UCCA的时候,她带领团队做过一个项目,让每个观众设想自己是策划人,写下最想做的文化艺术项目,然后每月选出最好的由UCCA出预算、人力、设备等去帮他们实现愿望。现在,她设想把这种“众筹”的模式引入到公募性质的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也为基金会所有的捐赠人和潜在捐赠人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让他们一起参与到公共类艺术公益项目的策划和运作中。

“社区是我们公共类艺术公益项目的一个突破点。”她告诉《中国慈善家》,就在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所在的小区,他们要做一个社区艺术公益项目的模式试点,而且马上要把基金会的部分空间改造成一个社区公益图书馆,未来还会在小区内设计建造儿童乐园、举办露天电影节等。

“艺术怎么能够跟更广泛的大众的每一天的需求、每一个人的需求发生关系,这是我们更关心的。”崔峤说,她所理解的艺术“更多应该是能够帮助社会各个系统去改善生活,让生活更愉快、更幸福。”2003年从柏林回到北京,在公交车站上看到的一副副木然的表情至今让崔峤心有戚戚。

2015年8月30日,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正式启动“中国设计公益联盟”,探索艺术家、设计师和大众生活需求深入结合的途径。

就在接受专访的前一个晚上,基金会介绍了一位艺术家跟生前预嘱协会对接,希望能够把生命与死亡教育跟儿童绘本结合起来。“我们接触的很多设计师都有(公益的)情怀和想法。我们正在设计一个机制,想让设计师固定每年投入一些工作时间(做公益艺术)。”崔峤说。

崔峤想要把中国设计公益联盟打造成一个长期的机制,她也正带领中国当代艺术基金会开发别的合作形式,希望能够同时“照顾到艺术家和设计师的生存需求,不能总让他们免费干活。”

她从艺术文化和公益的结合开始,然后,走得更远。她说,传统的艺术慈善对她来说没有挑战。“真正了解各方面,找到文化艺术、公益、创投三方面的那个交点,才是够实在、够主动的。”

民间未来

崔峤对北京、上海等一线都市的文艺圈非常熟,但是如果去到一个二、三、四、五线城市,她根本不知道去哪里找一些有意思的人和事。对“个性化”有强烈执着,她相信每个地方都有非常不一样的个性和独特的经验,“包括它的潜力,它的新生代的人物,它正在讨论的文化话题,还有它的社区跟文化、艺术的关系。”

从成都开始,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以“中国人文地图”之名,启动了一次全国文化摸底调研。崔峤说,这次调研是“大人文、大艺术含义上的”。在德国多年,她知道,外国人总觉得中国人的面目很模糊,个性大都被遮掩在口号、数据后面。这是本土文化艺术呈现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双重失效的结果。

“我们要做的事情是让(民间文化艺术)更鲜活一些,让文化交流有人物、有故事、有性格、有立场。这些东西才能够打动人,让人思考。如果只是形式上的文化交流,就还是任务性的,不是长期有效的。”

无论是主办中欧人文智库峰会“国际大都市的多元构建”、“中印文化连线”专题调研和论坛,还是操刀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展等,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都发挥了民间与政府“连接点”的作用。崔峤把这总结为“承上启下”。

她说自己的性格很适合跟各种不同的人合作,因为她很会换位思考、理解不同方面的需求。她认为,接受政府委托并不就意味着失去原则和自由度,“政府也非常需要民间的机构给它们一些营养,或者说支持,能够弥补一些在官方系统里面不能做或者不方便做的事情,”关键在于沟通。

沟通的可能性或许源于对“民间”的重新认识。作为2015年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北京馆的策展方,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把主题定为“民间未来”。崔峤觉得,“民间未来”与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的所有工作都相关。她不把民间看作与政府对立的概念,她说:“我觉得在这个社会里真正有建设性、真正关心这个社会的都是民间,它甚至包括政府在里面。”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