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内科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17 09:51:0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内科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内科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第1篇

在护理教学中,学好内科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对于内科护理教学质量的好坏来说,将直接关系到护生对内科护理工作的学习和掌握。所以说,内科护理教学对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护理人员来说至关重要[1]。

2.内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教师的自身素质、教育观念、教育质量、教学方法以及教材运用方面等,这些问题都影响着内科护理教学的质量,以下主要针对教师自身素质以及教育观念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教师在课堂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对于部份教师来说,存在着自身的素质欠佳、专业水平不高、理论知识浅薄、知识结构不适合等象。其很多原因是因为工作上的调动,如本不是教临床护理方面的因为工作上的安排改行了,甚至部分教师对专业的理论知识还相当薄弱,这必然对于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次是因为教学观念落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最主要体现在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比较成旧,跟不上时代的进步[1]。此外,有部份教师认为,护理工作不需要掌握太深奥的理论知识,理论方面也就不用讲那么多,从而使护生对于内科疾病是如何引发的、该怎么预防等都不太了解。有的老师甚至认为护理工作只要会打针、会输液、会换药、会导尿等懂得一些基础操作就行了,而并没有对护理工作进行更深入地讲解。这种教法会严重影响到护生对护理课程知识的全面了解,有的护生甚至是学的一知半解。久而久之,护生对学习护理知识的思想观念也会随之改变,会认为理论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重要,只要会基本的操作就行了。其次是护生形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只有在教师讲解操作知识时才有兴趣学习,而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甚至不想学。这又导致了教师更不想讲,最终形成了教师与护生之间相互影响。结果一到期终考试时,护生才感觉到护理知识愣是没有学懂,掌握的知识支离破碎,便出现了紧张、焦躁的心理。这也就是教育观念所造成的最终后果。

3.解决内科护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第2篇

方法:我们只要是通过对近年来,一些大医院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提出防范措施。

结论:神经内科是一个有较大风险的、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的医学科目,医院里神经内科室收入的患者一般都为脑卒中病人,这一类的病人都伴有病情为重、意识不清、病情不稳定,而且并发症比较多、在医院住院的时间比较长等特点,但是神经内科的病人只要努力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问题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01-01

神经内科是一个有较大风险的、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的医学科目,医院里神经内科室收入的患者一般都为脑卒中病人,这一类的病人都伴有病情为重、意识不清、病情不稳定,而且并发症比较多、在医院住院的时间比较长等特点,但是神经内科的病人只要努力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进一步的改进,使患者在增强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可以给医院的护理人员一个借鉴。

1有关资料和方法

1.1有关资料。我们为了此次的研究,特别以某家大型医院的神经内科作为范例,进行研究。选取的是近年来某医院的一些具体的情况为依据的,以患者在医院的患病轻重的程度来分别研究和探索,以真实的情况为主要的依据进行探讨。

1.2方法。对这些患者的具体生活进行分析和记录,对于参加研究的患者进行一对一的病史的检查和平时日常生活的记录,将患病前的生活和患病后的生活,以及和患病后得到良好护理之后的一些具体的现象进行分析。记录后得出相应的结论,明确了解神经内科病人需要如何去护理,才能保障字在住院期间的安全。

2结果

常见安全隐患以及原因。

2.1跌倒。由于神经内科的病人属于脑卒中的病人,他们的意识不清,病情也很严重,而且患者一般多数是那些年老体弱、骨质疏松,但是自己又不想让家人和医务人员看管着,加上自己的疏忽和大意,自尊心强,认为自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而且现在医院的病衣太过于宽大,有时候医院的地面会潮湿、灯光昏暗等情况,都会造成跌倒。

2.2坠床。脑卒中的病人,他们的意识不清,病情也很严重,躁动不安,容易激动,在某种程度上会出现一些反抗心理,在医护人员来看护和治疗时候,有时候会不配合治疗,这样就会发生坠床的情况,还有就是在医院对护士的健康教育还不到位,病人对病床的防护栏都不是特别的重视,护士又对新来的病人的病情了解不够深,没有及时运用到床栏。

2.3烫伤。神经内科的病人,有一部分的病人对于自己的存在着感觉上的障碍,有时候对于痛觉、温觉比赛特别的敏感,再加上医院对护士的健康教育不是很到位,病人有时候没有家属的看护,自己倒水,病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容易造成烫伤。

2.4走失。神经内科的病人,在脑神经上是有存在某些障碍的,他们多数存在的是思维不清楚、认知和记忆力都有阻碍、反应相对于正常人有些迟钝,如在病人家属不在照顾的情况下,加上护士的不专心的护理下,极有可能会使病人走失。

2.5静脉炎。神经内科很多的药品都是存在着对血管的刺激性比较大的特点,大多数都是高渗透性的药物,对血管刺激很大,在加上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患神经内科,因为年龄、老年人血管变脆、变硬的因素以及护士护理的不到位的因素,会导致药液外渗、在血管外皮周围引起皮肤的红、肿、痛等反应。

2.6压疮。神经内科的病人大多数由于体制比较差、营养吸收不是特别的好,在感觉方面功能都是比较差的,皮肤的组织新成代谢相对比较低,会发生很大的压疮几率。压疮是神经内科患者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发生压疮的病人会增加死亡率,相对无压疮的老年人死亡率会增加很多倍,所以压疮必须要治愈,减少死亡率。

3解决对策

3.1由于地面的潮湿很容易会造成病人的滑到,跌倒等情况,所以我们必须要保持病室的环境阳光充足,在保洁人员清理地面的时候要保证在前方有警示牌。在病房、走廊都要安装扶手,便于病人在散步的时候可以用到,防跌倒,在卫生间应该必备的是竖栏杆,在病人粘起来的时候可以用到,在洗澡的浴室,应该备有防滑地毯。

3.2在病人入院时候,对病人做一个简单的评估。做好健康调查,为有患有压疮的病人准备翻身卡,可以为其准备酣眠、水垫等,减少压疮的发生的可能性,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医院的洗漱间、打饭间,等的具置。书面形式告知患者家属一些注意事项,并且双方签字。

3.3床栏、约束带的使用,对那些在调查中有情绪不安、神志不清的病人,床边的床栏必须要使用约束带,防止患者的跌倒和坠床,护士要认真和负责的对待病人,并且要提醒家属们善于利用床栏。

3.4患者有时会发生一些突发的情况,比如会发生突发性的癫痫和抽搐,这时候我们应该用压舌板或者毛巾放在患者的口腔的一侧上、下之间,防止病人咬伤自己的舌头,在年龄在60岁以上的病人都要带上医院的标志牌,上面注明年龄、姓名、病史、号码等信息,防止其走失后能找到病房,定期为病人进行访查,注意他们的皮肤情况,以防发生烫伤。

4讨论

通过上述的调查可以让我们真正的了解到了,在神经内科病人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并且知道了这些问题存在的,所导致的严重性。还有就是在医护人员在护理病人时候所出现的护理相关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努力的加强病人的医院相关的知识,以及增强护士的实际护理理论和相关的技术水平知识,确保病人能有一个安全的住院环境。

5结语

总之,安全是病人最为关注的。只有让病人在医院有一个安全、安静的住院环境,才能有助于病人病情的恢复,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不断改进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消除不安全护理隐患,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及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第3篇

论文关键词:关于内科护士巡视病房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

 

巡视病房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护士及时主动地巡视病房,有利于随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输液不良反应等情况,并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以提高护理质量。笔者对我院16个内科病区的临床护士巡视病房情况进行了调查,对相同病区的临床医生下达护理级别医嘱的依据进行了评估,旨在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有效预防护患纠纷的发生。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16个内科病区工作的160名轮班护士,女性,年龄18~55(26.07±5.18)岁。文化程度:本科64名,大专48名,中专48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8名,主管护师42名,护师46名,护士10名,合同护士44名。选取上述16个病区工作的120名临床医生,其中男65名、女55名,年龄24~59(38.03±9.99)岁。文化程度:博士5名,硕士48名,本科67名。职称:主任及副主任医师32名,主治医师40名,医师48名。

1.2 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对护士和医生进行调查,护士问卷内容包括各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的时间、频次,实际巡视病房的时间、频次,未按要求巡视的原因;医生问卷内容包括各级护理内容了解情况,下达分级护理医嘱的依据。每张表上有填表的简要说明,由调查者发放并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方法,发放护士及医生调查问卷共280份,待全部填完后当场收回,有效回收率100%。对所得数据采用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护士按分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的情况及不能按要求巡视病房的原因 160名护士仅16名(10.00%)按分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不能按要求巡视者均为不能达到一级护理的要求,即每15~30分钟巡视1次[1],其原因见表1。

 

2.2 医生对分级护理内容的认知情况和下达分级护理医嘱的依据 病房医生下达分级护理医嘱较多是依赖于工作习惯(84名, 70.00%),依赖主观判断者24名(20.00%),仅有12名(10.00%)是依据患者的病情等客观条件。医生对分级护理内容的认知情况,见表2。

 

3 讨论

3.1 护士不能按要求主动巡视病房的原因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示,仅10.00%护士能按护理级别的要求巡视患者,90.00%护士不能按一级护理的要求进行巡视,护士不能按要求巡视病房的原因包括医生及护士两个方面的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3.1.1 分级护理不当影响护理工作的严谨性 表1示,100%护士反映护理级别与患者实际护理需求不一致,表2结果示,医生对分级护理相关内容认知情况不容乐观,仅16.67%~23.33%医生了解护理等级的具体要求和护理级别是按患者病情轻重确定,76.67%~83.33%医生部分了解或不了解;而医生下达一级护理医嘱时,20.00%医生是依赖主观判断,并没有考虑患者客观存在的护理需要,70.00%的医生依赖于工作习惯。笔者对调查科室的一级护理情况进行统计,发现一级护理患者占住院患者的90%以上。面对众多的一级护理患者,护士的劳动强度加大,护士无法按一级护理的要求每15~30分钟巡视病房。且护士觉得对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强的患者实施相应级别的护理没有实际意义。长此以往,护士对不按相应护理级别护理司空见惯,对护理规范和制度产生麻痹思想,降低了对巡视间隔时间、病情观察、活动范围的限制等一些必要的护理措施的重视,使真正需要一级护理的患者不能得到相应的护理,一级护理只能流于形式。易使护士滋长不严谨的工作作风,导致护理质量滑坡。当患者对名不符实的一级护理收费提出质疑时,必然会引起护理纠纷。

3.1.2 护士依赖陪护及传呼器 目前医院对陪护的管理不到位,科室也难以控制陪护的出入,随着患者陪护的增多及床头现代化呼叫系统的配置,分别有90.97%、89.58%护士对陪护及传呼器产生依赖。护士认为患者病情变化、输液故障或其需求都可以通过传呼器或陪护传达。

3.1.3 护士人员缺编 58.33%护士认为各病房护士编制达不到标准要求。按医院管理学的标准,普通病房床位、护士比不应小于1∶0.40,而大多数医院达不到这个要求。我院床位、护士比是1∶0.33,加之地市级医院的患者治疗以输液为主,尤其是1名护士值班时,全部时间用以治疗性操作,根本没有巡视病房的时间。

3.1.4 护士缺乏责任心 38.19%护士认为,护士责任心差是导致巡视病房不到位的原因。责任心是护士言行在对患者生命健康、权利及需要的关爱和关注中的具体体现。如果护士责任心差,既使人员不缺编,也难以保证各项护理工作质量。尤其是年轻的合同制护士,由于医院聘用制度不健全,其工作待遇低,易使她们出现不稳定的工作情绪,缺乏职业责任感。

3.1.5 护士分工不明确 16.67%护士认为护士长排班分工不明确,奖罚不兑现,及时巡视病房也得不到表扬,不巡视的也没得到批评,导致工作积极性降低。

3.2 对策

3.2.1 完善医院继续教育 医学院校教育应增加相关护理学科

摘要时刻规范她们的一言一行,培养其高尚的职业道德,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和职业形象,经常给予奖励和鼓励,使她们锻炼成优秀的护士。

3.2.2 加强分级护理制度的执行与监督 患者住进医院后,医患之间的契约建立,患者有权了解自己的护理服务需求,而告知服务要求是护士必须履行的义务,护士有责任将分级护理的具体要求告诉患者。科室可实行分级护理公示牌,使患者了解分级护理内容,发挥对护理工作评价者的作用。另外,建立一级护理巡视卡和输液巡视卡,将卡片放在患者床头袋内,巡视1次在卡片上记录1次,签名签时间,输液巡视卡上还要注明已输入的液体量,以利于患者及陪护的监督,尤其对责任心不强的护士加强监督,能对制度的落实起到控制作用。

3.2.3 控制陪护率 医院需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陪护管理措施,使陪护率达到标准。医院的硬件设施应采取人性化管理,切实解决患者的饮食、探视等问题,规范食堂管理,严格按患者的饮食营养要求将可口的饭菜送到患者床头,安排好陪护的住宿供餐,解决患者的后顾之忧,这样既有利于病房管理,又可避免探视人员过多造成医院感染。

3.2.4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护士长排班要合理,目标要明确,要勤检查、勤督导,运用经济杠杆将工作业绩与奖金挂钩,拉开档次,奖罚分明,充分调动每位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1.

[2]徐微,张敏.论医疗民事责任的判定[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4,11(2):100-103

第4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212例患者临床资料,并根据其护理管理方式随机分为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组(106例)、对照组(106例)。总结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探讨应对措施。

结果:对照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8例(7.55%),研究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2例(1.89%)。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结论: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效果。

关键词:风险管理 心内科 护理管理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79-02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国民和社会对护理人员护理水平要求日益提高。由于心内科患者病情发展迅速、不可预见性显著、病死率较高等,导致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风险明显高于其他科室,更易发生护理纠纷问题。所谓护理风险即是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危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对患者中造成严重损伤的可能[1]。护理风险不仅具有常规风险的特征,还具有其独特特征,如:不确定性、高水平性、复杂性及后果严重性等。我科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部分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其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中,男性150例,女性62例;年龄分布在44~78岁间,平均年龄为(60.3±9.7)岁。本组患者均确诊为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46例)、原发性高血压(94例)、心律失常(35例)、心脏病(26例)及其他(11例)。本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106例。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病情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回顾性分析本研究中患者出现的风险问题资料,总结、分析护理管理中潜在风险因素,并据此提出可行的护理风险管理应对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对照组106例患者中,发生护理风险事件8例(7.55%)。其中,输液反应2例、碰伤2例、跌倒3例、褥疮1例;5例出现护理纠纷。研究组106例患者中,发生护理风险事件2例(1.89%),均为跌倒,其中1例出现护理纠纷。两组患者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投诉率、护理满意度方面差异性显著(P

3 讨论

3.1 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患者及家属因素:心血管内科患者平均年龄较大,身体机能减退,行动不便,自我保护能力降低。加之,患者一般病情危重,病情进展迅速,部分患者甚至处于意识障碍状态,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了护理管理风险。另外,某些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患者及家属对疾病认识不足,出现违反医院规章制度,私自外出,不配合护理工作,增加了护理管理的难度[2]。而一些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突然进展难以接受或不理解,也可导致护理纠纷问题的出现。

(2)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责任意识等与护理效果密切相关。部分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年龄较小、经验不足、人文素养不够、对护理风险重视程度不到位,造成整体护理难以实施、护理效果难以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需求的现象,成为了护理管理的潜在性风险因素。

(3)医疗设备及药物因素:随着科学技术及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先进的医疗器械、设备及药物日新月异,这对护理人员及时了解、学习新设备、新药物使用及其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医疗设备及药物本身的安全性对护理风险有一定影响,心内科药物种类多、用量要求严格;而另一方面,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对药物及设备的不当使用也增加了护理风险[3]。

(4)其他因素:鉴于临床实践中,大多数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足、院内风险防范措施训练不到位、缺乏行之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的实际情况,这里所说的其他因素主要是指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因素。

3.2 护理风险防止措施。

(1)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及风险防范的认识。重视对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操作技能、人文素养的训练和培养,执行有效的管理制度。培养护理人员的专业热情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护理能力,以满足患者需要。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对护理风险认知体系进行系统的学习,增强患者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2)重视良好的护患沟通。良好的护患沟通构成了防范护理风险的关键。良好的沟通既可满足患者心理需要,又可提高患者配合度,还帮助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生理、心理变化,及时防范风险事件发生。

(3)医疗设备及药物安全管理。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学习医疗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药物的适应症、用量、不良反应等,避免风险事件发生。此外,还需对专业设备、药物进行定期检查、专人管理等。

(4)建立风险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护理管理风险管理机构以识别护理风险、监督护理过程、处理风险事件,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风险预案及防范措施[4]。

参考文献

[1] 徐小雅,王永生,王效惠,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四川医学,2012,33(5):906-908

[2] 甄锡云,张丽敏,郭毓萍.心内科护理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0(3):693-694

第5篇

【关键词】 呼吸内科;护理问题;解决措施;预后转归

近年来,由于医疗科学事业及医疗法制建设的飞速发展和逐渐完善,使得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也随之增强,这也对医疗机构的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吸内科作为我院临床的重要科室,科室的护理质量也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笔者根据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4月间,呼吸内科收治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措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在本组3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34-86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2岁。在患者所患基础疾病中,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例,肺炎7例,肺脓肿2例。其中,少数患者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慢性基础疾病。2 护理工作中常见问题

2.1 护理人员自身的风险意识缺陷,导致护理质量下降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患者的正确护理措施,并认真加以记录患者实时的病情变化情况,是护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细节问题,而部分风险意识较差的护理人员却忽视了这一要点,导致护理记录漏填,错填,这既不利于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也未医疗事故的发生留下了隐患。其次,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专业性不强,不能规范使用专业术语,使得护理记录不能充分反映出疾病的临床观察要点。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大量应用抗生素,易引起二次感染,而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上缺乏对患者口腔内真菌针对性观察记录,再如支气管扩张患者有咯血现象时,护理记录缺乏针对性的血压记录等,导致不能对患者病情做出准确判断,影响患者的治疗。

2.2 护理人员对工作中的细节问题有失重视 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常常忽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导致工作中出现差错甚至严重医疗事故。如并发肺性脑病的患者再应用呼吸兴奋剂后,常容易出现躁动,从而导致药液泄漏,此时若不严格加以看护,及时拔除导管,立即处理药液外渗情况,就会导致患者发生局部肿胀甚至坏死。另外,对于卧床患者,在协助其进行翻身时,手法粗暴,不能耐心做好皮肤护理及床单换洗工作,导致患者皮肤破损甚至发生褥疮等。

2.3 急救措施及急救经验的缺乏 呼吸内科患者由于发生急性喉梗塞等急性并发症较常见,所以在临床护理中,应由其注意患者的临床表现,出现问题及时抢救。而在实际抢救工作中,常出现呼吸机故障,或心电图打印纸不足等原因,造成抢救的延误,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部分护理人员对抢救工作经验不足,且不能熟练使用相关急救设备,这就很容易导致错失最佳抢救时间,给患者带来危险。3 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对应措施

3.1 作为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风险意识,通过对具体病例的护理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探讨,吸取经验,加强对呼吸内科患者护理风险的防范与规避。具体来说,应重点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对护理措施及患者临床表现、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详尽专业、有针对性的记录,提高护理记录的可信性及保证书写的质量。

3.2 建立健全呼吸内科各项护理制度 在实际工作中,应当重点强化护理人员交接班制度,从口头,书面,及床边交班分别进行,重点观察患者的药物过敏史记对患者用药的药物配伍禁忌等,认真执行病房的消毒隔离工作,科室护理人员应定期举行技术讨论会议,将个人在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及体会共同分享,避免工作中的差错与疏漏,保证呼吸内科的护理安全。

3.3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实时了解患者的病程进展 护理人员应增加对患者护理的时间,掌握患者的病情进展,观察输液是否通畅,热水袋是否包裹,是否有憋喘现象,服用利尿剂的患者是否有异常表现等。对于发生急性并发症的患者,应当第一时间通知医生,并协助其进行抢救。4 结 果

第6篇

【关键词】 心内科护理;护士的综合素质;安全问题分析;对策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并且由于其具有发病快、变化更快的特点以及其一直居高不下的死亡率以及医院的管理不完善和护士本身的素质低等原因,导致了心内科的护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种种安全问题。因此,如何对心内科护理安全问题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和把握,有效的根据安全问题提高相应的护理安全的防范对策,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与差错性事件,是心内科护理管理者需要探讨的问题。以下是我科对2008年收录的200例心内疾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我科改进后的护理措施护理后,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我院心内科2008年收治的200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23 例,女性患者77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50 - 9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岁。本组患者中:54 例患者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52 例患者诊断为心绞痛、47例患者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33 例、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时有165例患者伴有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代谢疾病,46例患者伴有脑血管疾病。

1.2 方法 首先针对以往存在的安全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200份,经审核100%有效。调查内容如下:医院的设施环境、收费标准的公开化问题、护理规章制度(护理人员配置、工作流程等方面)、护士综合素质(操作技术、服务态度、患者个人隐私的尊重与保护、护士的法律意识等方面)。然后针对问题通过实行改进的护理措施护后,观察护理效果。具体改进的护理措施如下:①加强心内科护士业务技能训练,不断提高护士整体素质。②公开收费标准,消除纠纷隐患。③严守岗位职责,健全规章制度④强化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记录。⑤提供人性化的服务环境。⑥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服务行为。⑦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等。

2 结果

2.1 2008年心内科护理事件共发生20例,其中10例患者属于护患沟通矛盾;6例事故是由护理工作的原因导致的护理差错,其中2例患者属于发药时间错误、2例患者属于摆药错误、标本送检及设备操作不当发生导致的护理差错各1例。由医院的环境及患者本身原因造成的护理差错有4例。

2.2 问卷调查统计 根据问卷调查,患者对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要求最高(共有118人选择此项),占59%,其次为收费标准的公开化有108人选此项(54%),要求提高护士服务态度的有88人(44%),改善病房环境的有71 人(35.5%),需求更多护理人员配置64 例(32%),要求尊重个人隐私的有50人(25%),要求规范护理记录有20人(10%)。

2.3 采取相应对策后取得的效果 根据存在的安全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后改进的护理措施用于护理该200例患者后,取得了显著效果,184例患者表示护理过程很满意,6例患者表示满意,10例患者表示一般。并且在护理中未发生一例护理纠纷(仅有一例差错性事件:坠床)。

3 讨论

由于心内科疾病的特殊性(起病快,转变快,高致死率等),护理的安全性显得十分重要,优质安全的护理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目前,护理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安全问题,或由于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及相关措施未得到落实,或由于考核制度不健全所导致的护士的职业道德与相应的素质欠缺。因此医院得完善考核制度,严格筛选高素质的护理团队,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以应对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完善服务意识,加强护患沟通;增强其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规范护理记录;护士应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应严格执行用药原则。医院方面得公开收费标准,消除纠纷隐患;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改善环境,加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的预见风险,规避风险,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人性化的护理环境,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评价。

心内科由于疾病变化快、病种复杂,护理更有其特殊性,心内科的护理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部分心内科护理人员服务观念不到位、护士综合素质较低、护理人员配置不足以及医院的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是心内科护理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改进后的护理措施进行整体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进护患之间的关系,极大程度上的避免护理纠纷与差错性事件的发生。只有少出差错,真正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才能保证科室的稳步前进,赢得患者的良好口碑。

参考文献

[1]宋清莲,高改玲.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对策[J].临床医学,2005,2(6):94~95.

[2]陈晓艳,张淑芳.心内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 ,2 (1) :60 - 61.

第7篇

【关键词】内科门诊;临床护理;护理纠纷;对策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25-02

引言

内科门诊护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临床护理的重点难点之一[1],因而在该阶段出现的护患纠纷问题也是困扰护理人员的难题[2]。而门诊护理工作质量如何,不仅仅体现院方的治疗水平,也对患者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影响。因此如何降低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就成为学界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本组探究中,特对我院曾出现的护患纠纷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并根据相关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以对照分组的方法,来评价预防措施的应用价值。现结合相关探究结果,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30名护理人员进行本次探究,均为女性。事先告知所有护理人员本次探究的方法与目的,后以奇偶数字随机分组法,将30名护理人员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5名,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32.2±3.8)岁,大专学历5名,本科及以上10名,护士6名,护师8名,副主任护师1名;B组15名,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3.5±3.2)岁,大专学历4名,本科及以上11名,护士5名,护师9名,副主任护师1名。两组护理人员基础资料并无统计学差异。另选取自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内科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240例,随机分配给A、B两组护理人员,该240例患者中男性160例,女性80例,涉及的疾病主要为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36.5±13.5)岁,随机分配后,患者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对探究结果无影响。

1.2研究方法

1.2.1分析与护理方法 首先对我院内科门诊既往护理纠纷案例进行分析,查找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并形成记录;其次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并对B组护理人员进行宣教,促使其有效领会预防措施的护理要点,并与A组护理人员进行对照护理,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疗效,并记录纠纷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最后将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1.2.2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7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数据进行卡方检验,P

2 结果

通过分析既往护患纠纷的案例发现,造成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欠佳、护理人员基础护理知识掌握不高、内科门诊专科较多以及患者消极心理情绪。而后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进行分组对照探究,两组护理人员各护理120例人次,发现采取预防措施的B组护理人员,其纠纷发生率仅为1.7%,护理满意度为96.7%,而A组护理人员的纠纷发生率为5.8%,护理满意度为84.2%,P

3 讨论

内科门诊既是医院的重要部分之一[3-4],也代表着医院的对外形象,因此内科门诊护理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公众对院方的看法。但是由于内科门诊患者流量大、病情复杂[5],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也会显著增加,即使出现细微的差错,也容易引发护患纠纷,对患者治疗效率和院方形象产生影响。对此,如何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本组探究中,笔者则对该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剖析,现结合有关资料,做如下阐述。

笔者通过分为我院门诊内科既往护患纠纷案例发现,造成纠纷的主要原因可大致分为三类:其一是护理人员自身方面,这是造成护患纠纷的主要因素,比如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不佳,对待患者的态度不够友好,致使部分患者心生埋怨,不积极配合护理治疗,以及部分护理人员由于长时间高负荷工作,消极心理因素增加,对待患者的问询不能有效回答,都会增加护患间的隔阂,再比如护理人员自身基础知识掌握不高,一方面是在校学习时个别知识面存在真空区域,另一方面是临床带教过程中没有切实掌握有关护理内容,进而造成护理实践能力不足,引发患者投诉。其二是内科门诊自身设置方面,即内科门诊各个科室分类复杂,专科较多,患者又通常合并多种疾病,往往需要在多个科室间往返接受治疗,加上需要进行排队、候诊,容易增加患者不良心理情绪,进而为护患纠纷埋下隐患。其三则是患者自身方面,个别患者自身素质不高,对待护理人员的态度蛮横无理,或者患者由于担心病情而出现焦躁、易怒等消极心理情绪,也是造成护患纠纷的因素。

而根据上述分析,我院特制订针对性预防措施来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且经过对照探究,也取得极好的临床实效,该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树立以患者为本的护理服务意识,通过临床宣教的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促使其养成以患者为护理中心的服务意识,要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多倾听患者的诉求,及时为患者排忧解难;②扎实掌握护理基础技能,提升护理实效,护理人员要强化护理技能的训练,练好基本功,保证护理服务质量,可采取一对一临床带教和实践考核的模式来检查护理人员的基础技能掌握情况,对需要加强改进的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③强化心理引导在内科门诊护理中的积极作用,要重视心理引导,护理人员要以心理引导的方法,去帮助患者消除消极的负面情绪,要强化护患沟通,引导患者妥善完成就诊登记、病历记录等工作,同时也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引导,使其在高压力的护理工作中可以保持积极的工作心态;④完善内科门诊工作流程,营造更为舒适的就诊环境,通过完善的病历收集工作,制定患者各个科室一条龙的就诊服务,由护理人员专门引导,减少患者排队候诊时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改造就医环境,保证冬暖夏凉,空气流通,使患者可以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4 结论

内科门诊护理工作虽然任务繁重,护患纠纷发生诱因较多,但是只要护理人员秉持“以患者为本”的护理原则,加强护患沟通,强化自身护理技能,就能够切实提高护理质量,进而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凤仙,李素英,李峰.内科门诊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0,7926):243-244.

[2] 龙少环.提高内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9):332-333.

[3] 朱传金.人性化服务在内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 (22):358-359.

第8篇

关键词:内科;临床护理;质量措施 

 

 临床护理是卫生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临床护理质量问题而引发的医疗事故也并不鲜见,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成为目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内容。

        1影响内科临床护理质量提高的因素

        1.1 护理观念缺失:态度决定一切。在很多工作领域,思维意识的建立对行动的有效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目前的情况下,多数的护理人员都不具备科学的护理观念,在临床护理整体意识和护理个性化方面表现尤其突出[1]。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对护理理论知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提高内科临床护理质量必须从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观念和意识做起。

        1.2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导致长期以来社会大众形成的一种对内科临床护理的错误理解,对于内科护理工作者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与此同时,人们的健康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使人们对临床医护工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提出了对提高内科临床护理质量的迫切要求。

        1.3 医护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不足:医护工作者综合素质较低是内科临床护理质量难以得到根本提升的硬伤。在我国多数的医院,为了能够获得更大的效益,对护士实行聘任制,一大批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科生一毕业就走上了内科临床护理的岗位,在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难以满足患者的健康和心理需求[3]。而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普遍存在护理记录不及时或者护理记录缺失等问题,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不重视对患者情况的及时记录导致患者病情与抢救记录缺失为医患纠纷埋下隐患。

        2提高内科临床护理质量的措施

        2.1推行护理风险管理,在分析护理风险成因的基础上,对医院的临床护理推行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新兴的临床护理控制理论。存在于护理中的风险因素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内科临床护理方面,收治是大量的急、危、重病人,同时由于内科病人病情复杂,增加了临床护理的难度;其次,近年来各种介入法成为内科疾病诊治的一种手段,但是其自身存在的高风险性以及对护理的高要求大大增加了内科临床护理的风险。

 

       2.2引入层级管理,完善内科临床护理,层级管理也是一种新型的内科临床护理管理模式[4][5],其基本的框架结构为:专科护士长—专科护理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成层级结构由上到下。通过实行层级管理,能够更加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医院的护理资源,在清晰明确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有目标的将分内的工作做到最好。

        2.3建立差错事故报告登记制度,确保护理安全加强质量控制,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隐患,鼓励大家积极上报。对积极上报者给予适当的奖励或减轻处罚,对故意隐瞒不报者施以惩罚。

        2.4培养医护人员的慎独精神[6],医护工作是直接为病人的生命和健康进行护理服务,因此,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方面的慎独精神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负责。医护人员内科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高质量的完成临床护理工作、保障医患健康安全的基础。

第9篇

关键词 内科综合ICU 危重患者 监护 管理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基层医院条件所限,没有专职ICU医生和护士,在治疗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给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1],也加大了医疗纠纷和事故发生几率。

人力资源紧缺,护理技术和操作技能偏低:基层医院十分紧缺,有的护理人员没有经过ICU专业知识的培训,护理技术和操作技能普遍偏低,只能在工作实践中边学边用,形成一种较大的工作和心理上的压力,存在护理安全隐患。

设备设施不符合标准:基层医院ICU布局多数不符合标准要求,基本都安排在一个大房间内,人员密集,增加了院内感染危险。

护士法律意识薄弱:平时较少学习法律法规知识,记录病情变化不够及时、准确,给医疗纠纷埋下了隐患。

管理对策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要制定ICU抢救工作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及仪器维修保养制度等,规范并做好各种危重疾病的护理操作规程和ICU应急程序,做到各项护理操作有章可循,保证护理工作安全进行。

加强ICU护理人员配置,提高护理人员素质:①由于综合ICU病房没有独立,护士长要做到对ICU灵活合理排班,注意新老护士搭配。根据患者收治情况,注意安排好足够人力,保证完成ICU护理工作。②根据综合ICU特点安排好二线班,尽量由护师以上职称人员负责,一旦需要加班能立即补充当班护士力量,并加强指导、督促,防范差错事故。③设置ICU专职助理护士,协助护士做好患者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负责管理病室内环境卫生,从而减轻护士工作量和劳动强度,以确保ICU护理质量。④加强护士责任感,加强知识学习,提高服务素质。

加强设备仪器和设施的管理:利用有限资源规范ICU病房的布局、流程,如在ICU患者出入通道口放置含氯消毒液地毯,每天更换;床帘尽量不要过长,每月清洗1次,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对ICU仪器种类、数量、定点放置,每天要有专人负责检查,做好各种仪器的登记和保养维修等情况。必须配备2套常用仪器,以便仪器检修时保证抢救工作正常运行。

加强护士技术和法律知识培训:对新来ICU工作的护士应严格培训,经护士长组织的考核合格后才能独立上岗。在每天早上交接班查房时,组织护士作简要病情讨论,查找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在医院及科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选派人员外出学习进修,不断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和技术水平。

加强护理病历书写质量:护士必须实事求是、认真准确、全面记录护理过程和病情变化,确保护理记录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具有法律意义。

加强陪护探视制度管理:让患者及家属了解ICU消毒隔离制度对患者的重要意义,以便得到家属的配合。查房时间内严禁患者家属探视,保持病室安静及不必要人员干扰,有利于查房质量。其余时间采取限制式探视制度,每张床位(危重患者除外)每次只准1名陪护,对特殊患者,尽量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要。家属在进入ICU室前,必须更衣、换鞋。

讨 论

在基层医院内科综合ICU的有效管理中,护士长作为管理者,必须采取措施,调动全体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行护士长-科室质控员-护士三级管理,层层把关,及时查找护理风险隐患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后要逐级上报,不断完善防范措施,这样才能保证内科综合ICU护理工作正常有序地运行。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