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班级文化建设规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17 09:51: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班级文化建设规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班级文化建设规划

第1篇

1.生活世界的概念阐释——教育学的视角

胡塞尔将生活世界看成是一个“唯一实在的、通过知觉实际被给予的并且可能被经验到的世界,即我们的日常生活”[1]。在他的哲学体系当中,生活世界是一个超验(先验)性的概念,是一个“非课题性的、奠基的、直观的、主观的自然态度的世界”[2]。用胡塞尔自己的话解释,就是一个没有“所谓客观科学的真理的衣服”的世界。这个哲学的、过于抽象的解释显然不能照搬到我们的教育学当中。为此,我们需要树立一个自己的、与教育紧密结合的生活世界的解释。事实上,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不可能脱离我们现实的、可被感知到的日常生活世界而独立发生。但是,如果把教育仅仅回归到发生过的和正在发生的生活世界,就会陷入无限的机械重复当中,这样的生活世界是没有未来的。同时,现实的生活世界也不是全部都是美好的,各种丑恶和不良现象都时有发生。因此,教育回归的生活世界就绝不仅仅是我们的“实然”生活,它还需要一个方向,就是我们需要追寻和实现的“应然”生活。易连云教授说“回归生活世界……是要探索人的生命涌动与理性超越在生命活动中的有效结合,也就是人自身,回到人‘真实的’的生命活动之中”[3]。这种“理性的超越”就是一种应然的生活世界。檀传宝教授也解释说“教育在应然层面上的回归,主要反映的是教育尤其是德育的超越性品质,表明的是教育完善生活、提升生活的本质内涵”[4]。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实现幸福生活,实质上就是指我们的“应然”生活。由此可知,应然的生活世界不是我们预先设计好等待着被实现的目标世界,实质上它代表着一种方向。如果我们将其理解成一种目标,那么就陷入了“叔本华式的谬误”:实现了这样的目标生活就意味着生活本身结束了;如果我们又无法去实现它,那么它本身就是没有意义的。据此,教育学视野下的生活世界,不仅仅意指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还包含了对日常生活世界的理性超越,体现的是一种价值诉求和一种方向。

2.生活世界下的文化与班级文化

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是由文化、社会和人格三个要素所构成。文化的本源就是生活。但是文化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它不仅伴随着人类的历史一直走到了今天,还涵盖了人类所涉及的所有领域。因此,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文化都是极其复杂的。日常生活世界中,人们的一举一动无不透露着某种文化的气息,但是我们却很难说清楚这种文化到底是什么,大有“百姓日用而不知”之义。法国心理学家莫尔斯提供了一组分析数据,称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世界思想文献中就包含了超过250个文化定义。文化一词的滥用使文化与其他与之相类似的词语发生混淆,也人为的增加了对文化理解的难度。其实,将文化看成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是一种认识上的偏离。美国学者约翰·H·霍尔和玛丽·乔·尼兹为我们打开了思考文化的另外一扇门,“像文化这样含义丰富的词,我们不能指望单单通过仔细的界定就可以把握其真谛。定义文化,并且由此将其变成一种与世界上各种文化的精妙之物都不同的“东西”是错误的”[5]。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定义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认为文化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6]。这个看似复合而成的定义实质上指出了文化是特定群体(如民族)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是人类所有生活方式的总和。说“文化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梁漱溟也提到“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样法”[7]。所以,文化就是一定社会民众生活的全部活动方式的总和,它立足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同时又反映着一种价值观,指向未来生活。

班级文化,实质上就是班级学生生活的全部活动方式的总和。班级中学生的生命活动全部都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世界中,但是班级文化的意义不止于此。班级文化的种种隐性教育价值使得班级文化不仅在反映现有的生活世界,更使得学生在班级文化的影响下去改造现有的生活世界,体现它的育人功能,实现“理性的超越”。这两点才是班级文化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所在,也是研究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所在。

二、基于生活世界对当前班级文化建设的反思

1.对学生生活基础的忽视

首先,班级成员原有的生活基础没有得到重视。“文化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创造性,一个是继承性”[8]。学生在走入班级之前,或多或少都已经受到某种文化氛围的熏陶,而这种熏陶就是文化的一种继承。班级文化的建设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基础之上,不考虑学生的现实生活基础和发展程度来谈班级文化的建设,必然使得所有的文化建设成为无根之萍。其次,从“物质、精神、制度、活动”[9]四个方面来建构班级文化,客观上忽略了各个生活圈之间的交叉影响。班级文化在生活中生成,这里不仅仅是班集体内部的生活,学生的家庭、社区乃至与整个社会的生活态度情感价值观,都会对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当这些影响显现在班级生活中时,它就影响着整个班级文化的生成。再次,生活世界从来都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存在,它时刻都在变化发展着。任何文化也都是在动态中生成,有着自己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当前从班级文化的结构来分析班级文化的建设,将班级文化分解成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这种思路下的班级文化建设将班级文化看成是一种具体可操作的目标,静态的预见这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可能影响,却看不到生活世界是在变化中延续着,以及变化的生活世界对这几个方面的反作用。因此,这种思维既没有呼应班级原有的生活基础,又不能体现班级文化应有的生成性特征,最终使班级文化的建设成为纸上谈兵。

2.对班级文化育人价值观的偏离

我国班级文化研究的思维范式有着明显从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当中借鉴的痕迹,但是两者却有着根本的不同。班级文化对学生有一种隐性的教育意义,有育人的功能。对企业文化来说,它形成、发展、变更的直接动力和根本原因都是资本,能够促进更好的资本运作增加企业的利益就是好的企业文化,反之亦然。除此之外,企业文化的建设更加突出的是制度管理,在此之下的人是一种工具性的存在。但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是它的育人功能,人也就是学生在班级当中属于绝对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发展就是班级存在的目的,班级文化也是为此才有价值。虽然现有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确实提到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但是立足点并非是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的发展和对现实的超越,而是像建设企业文化那样将班级文化的建设看成是一种管理手段,实现对学生的控制,而且这种手段现在还有被看成是目的的嫌疑。这样的班级文化研究完全悖离了教育的宗旨,无法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生活世界,不论是实然的生活世界还是应然的。

3.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遮蔽

从生活世界的角度出发,班级文化的主体必须也必然是学生,否则就构不成班级文化。文化的主体是人,班级文化的主体就是一个个的学生。是学生的生活铸就了班级文化,是学生自己生成了班级文化,学生永远是班级文化生成的主体。虽然目前有的口号是在强调“自主管理、自主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但实质上学生仍然只是等待被改造的对象,就像是厨师手中等待被处理的初级食材。班级文化的建设成了班主任和校领导指挥下的“系统工程”(指从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在这样的“系统工程”当中,学生所要做的就是“听话”,在家听家长的话,在学校听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话。如此,学生的主体性在哪里?学生还有属于自己的生活世界吗?被遮蔽的主体性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被紧紧地限制住了。

三、回归生活世界——班级文化建设旨归

1.生活基础的回归

生活的意义在于生活本身,任何脱离生活的班级文化研究对于生活本身来说显然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班级文化只能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生成。首先,以班级学生的原有生活为基础。任何阶段的学生都不是一片空白的走进教室,在此之前,他们就已经在各自的生活世界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历程,形成了个体化的经验。正是这些经验才使得学生可以恰当地交流,班级生活得以展开,班级文化才能有条件地生成。其次,学生并非只生活在有限的班级中,同时还是学校、家庭、社区的一员。班级文化虽然在班级生活中生成,但是学生的班级生活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是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这些不同的生活圈都对班级文化的生成有着间接的推动作用,这同样是不可能被忽略掉的。最后,学生已有的生活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世界,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事件发生,这些事件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产生影响。回归生活世界的班级文化建设不可能不考虑到种种新生因素的作用。因此,回归生活基础还要求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

2.价值诉求的回归

如果说生活基础的回归是在彰显实然生活世界的的意义,那么价值诉求的回归就要突出应然生活世界的指向作用。价值诉求回归应然的生活世界旨在为回归生活世界的班级文化建设奠定一个价值基础,“规定其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是斥诸一种超越性的回归和建设性的适应,是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11]。因此,要摆脱企业文化对班级文化的错误导向和将教育管理本身看成是目的的思想误区,班级文化建设的价值诉求迫切需要回归到两个层面。第一,我们需要肯定人的价值。人是一种“可能”的存在,他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他的发展方向是多位的而非单一[3]。正是这种无限的发展可能为人的价值存在提供了基础。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班级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在于帮助学生实现这些价值。所以,班级文化的建设需要确立这样的价值观:将学生都看成是具有着无限发展潜力的个体,去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价值。第二,我们需要坚持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而不是实现它对班级学生的管理功能。教育中的管理永远都只能是手段,不能成为目的。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还需要以学生为基础,要将学生本人看成是目的,不能以教师、班主任或者其他人的喜好为考量标准。否则,学生的发展程度再高都只是作为实现别人目标的工具,根本就没有学生自己生活世界的参与,自我的价值便不存在了。

3.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

班级文化作为班级学生生活方式的总和,与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相关,学生是理所当然的主体。而要在班级文化中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就要有一个清晰的学生观:学生不是接受书本知识的“容器”,也不是为了实现他人目的的“工具”,而是一个独立的人、整体的人,是一个拥有着独立思想的认知体,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价值。其次,我们也需要一种明确的教师观:教师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引导人。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说,教师是学生“生活世界”不可或缺的一种存在。他们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在精神上指引学生前进发展有着更加伟大的意义。尤其是在班级生活中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上,教师承担着旁人无可代替的责任。学生有着怎样的价值观,就随之形成相应的班级文化,但是无论教师多么重要,他们始终都将作为一个辅助角色而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才是教师存在的根本意义所在。可以说,正是教师的辅助角色衬托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被认可,班级文化才是学生的班级文化,才能诱发学生的共鸣,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德]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验现象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2] 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北京:三联书店,1994.

[3] 易连云.重建学校精神家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 檀传宝.实然与应然: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两个向度.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2).

[5] [美]约翰·H·霍尔,玛丽·乔·尼兹.文化:社会学的视野.周晓虹,徐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6] [英]泰勒.原始文化.蔡江浓,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7] 徐书业.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于生态的视角.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2篇

[关键词] 高校 校办企业 财务管理规范化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筹资多元化局面逐步形成,其中校办企业成为高校筹资的重要渠道。为此,全国各高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相继创办了许多与高校教学、科研、后勤服务等相关的校办企业,如北大方正、清华紫光、东大阿尔派和江中制药厂等,不仅为学校教学科研、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办学资金的筹集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领头军。但是,由于历史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很多高校校办企业还没有对其财务管理建设进行很好的规范,也没有完善企业内部财务预算和控制机制,以致高校校办企业尤其是股份制高科技企业无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无法获取和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因此,高校校办企业对财务管理建设进行规范化势在必行。

一、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问题

1.产权关系不明

目前高校校办企业是建立在学校整体事业体制下的企业化管理模式。事企两种不同的体制在管理思想、方式、方法上产生碰撞和矛盾,制约了事业单位管理企业模式的发展。高校没有把自己作为一个纯粹的投资者,而是在人、财、物等诸多方面都牢牢控制着企业;校办企业也没有把自己看作一个纯粹的经营者,没有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而把自己当作高校的一个部门。其结果导致校办企业产权关系不明。

2.理财观念不强

首先,高校校办企业主要管理人员身份悬殊,大多是学校在编教师,甚至有的是学校领导,没有从学校事业单位中脱离出来专营企业,其教学科研任务还重,以致没有更多的闲暇去管理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洞察力不强,缺乏社会独立企业所具有的灵活性和竞争力。其次,校办企业财务人员主要还是学校财务人员,由学校兼管。他们的理财观念往往还是停留在事业单位的理财上,对会计信息的判断、分析能力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对经济事项的核算还停留在事后阶段,缺乏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

3.会计制度不规范

首先是会计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如有些校办企业利用合法不合理的手段人为调整企业利润,利用资产重组、资产评估、关联交易、利息资本化等手段,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交换和进行违规会计处理,造成经济业务失真,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其次是会计内控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对收入的管理不健全,商品采购、入库、出库等手续不齐全,入账不及时,出现了隐瞒收入,虚增成本,不通过财务的资金“体外循环”,企业以避税为由私设“小金库”,财务人员直接参与“小金库”管理的违法违规事实。再次是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多数校办企业还未形成统一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成本核算不全面,企业利润资产不实,如有的校办企业只设置总账,不设置明细账;还有的校办企业在核算时只反映数量,不反映金额或只反映金额,不反映数量,成本核算较为混乱。

4.财务管理机制不科学

现在高校校办企业大都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现代财务管理制度,造成普遍缺少开放的筹资理念和有效的筹资手段。在缺少资金时,企业习惯于消极地向学校申请投资和借款,在资金投入前缺少对投资风险和资金使用效率的分析与评估。同时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学校缺少必要的监控,最终使得财务管理变成一种单纯的事后核算,难以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由于财务管理机制不科学,多数高校企业存在财务稽核、财务监督、应收账款以及奖惩等制度不规范,管理不严格现象。

5.监督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长期以来,高校缺乏“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再加上校办企业本身财务管理手段落后,缺少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严格的执行程序,造成校办企业财务管理上的不规范,使得校办企业人员缺乏动力与进取心。大多校办企业的收入分配未与工作业绩挂钩,导致激励低效。经营得好,作为所有者的学校并没有基于其经营业绩作相应的回报,“做大、做强”动力明显不足;经营得差,所有者也没有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工资照常发放,无法改变校办企业经营困境。

二、完善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对策

1.明晰产权关系,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机制

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建设运作首先要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

产权明晰既是高校校办企业存在的前提,也是校办企业有效运作、健康发展的保障。校办企业的产权要得以明晰,不仅需要科学地界定各种主体的财产权限,包括主体拥有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的明朗化和量化,而且需要通过立法、司法的强制力将产权加以硬化,使之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财产权利。具体来说,学校应组建资产经营公司,代表学校行使出资人职责。全面清理现有校办企业,核定资产,认定产权。对有发展潜力、能持续经营的校办企业,经中介机构评估确认后由学校接收全资企业的资产和债务,并将评估后的账务资料并入学校账务,将净资产作为长期股权投资进行管理。对非全资的企业,通过改制,明确学校与企业的股权投资关系,重新办理产权登记,理顺校企关系,按照校企分离的原则,促使校办企业成为独立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

权责明确则是要求高校和校办企业真正做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通过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两者关系变成以资产为纽带的产权关系。校办企业必须同社会企业一样,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兴办的校办企业,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校办企业应该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应该与学校实行事企分开,在人员、机构、场地、管理上分开。

校办企业还要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机制。只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财务管理,不断地总结经验,丰富自己的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真正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企业制度,以效益为中心的财务管理体制,才能使校办企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2.树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强化管理人员理财意识

树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和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是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自负盈亏。高校又逐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因而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促进高校校办企业的发展,校办企业须树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和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在现代企业中,管理者是企业经营的决策者与执行者,其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前景,因而选拔富有创造力和进取心的企业管理人员是至关重要的。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校办企业的技术优势,结合社会资本,进行优势互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促使校办企业长久、稳定、健康发展。

另外,校办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强化理财意识,培育风险理财、信息理财、知识化理财观念,对经济事项的分析由事后核算提到事前控制、事中分析中,对财务信息资料进行准确、有效的分析与利用,为领导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尽量减少和规避财务风险。

3.规范会计制度,加强成本核算

(1)规范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会计系统控制制度。校办企业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高校角度,高校财务和资产管理部门必须负责指导和监督校办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协助校办企业经营管理好资产。从企业角度,要制定适合校办企业的会计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建立校办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会计岗位责任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会计系统控制制度。(2)强化校办企业的内部管理,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校办企业实施有效的预算管理,可以通过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和制度,建立和健全一套适合学校具体情况的定额标准,如人员经费支出定额、公用经费支出定额,水电费、通讯费等单项或综合定额,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设立事后监督制度,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各项业务收支活动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核查,并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建立以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3)规范校办企业的成本核算。 高效、准确的成本核算工作,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建立在规范、科学的成本核算工作基础上,其它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地开展。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市场规律的公平竞争、企业管理的规范、经营者行为的合法要求,对校办企业实行全面成本核算,改变以前对成本费用核算的不正确做法,才能恢复企业的原貌。因此,高校企业应尽快制定成本费用核算及管理办法,在分工明确、权责清楚、管理有序、奖惩有据的基础上,不断强化成本费用管理,努力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校办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4.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和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激励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有效的方法,不仅要注重管理者的才能发挥,而且要对管理者行为进行相应的约束,即既要对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奖励,又要对其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在校办企业中,管理者起着核心领导地位,应对其经营行为和经营业绩进行长效的激励,如建立年薪聘任制、持股分红制等激励机制。另外,对在技术革新、改造、新产品研究开发中取得重大突破的科技人员,适时予以重奖。奖励的形式可以是奖金,也可以是实物,如汽车、房子等,还可以是权利,如股份等。奖金的一部分发放给个人,一部分可作为科研经费奖励,由科技人员自主支配。同样,对管理方法有重大创新的管理人员,市场开拓成功的营销人员,也应予以重奖。

同时要建立起有效的权力制衡监督机制,形成校办企业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全方位权力监督约束体系。在校办企业系统设立专职的纪检监察机构,定期和不定期地对企业贯彻执行校办企业各项制度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特别是在企业重大物资(设备)采购、基建招标、人员招聘中,纪委都要派员参加,全程监督,有效地保证企业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防止工作过程中的暗箱操作。

参考文献:

[1]邱 钧:谈高校对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财会研究.2010.4

第3篇

关键词:出版社;财务;内部控制;规范化问题

新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与较大的发展空间,为了实现企业内部财务的规范管理,强化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就必须解决好规范化道路中遇到的诸多问题,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逐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防范发展风险,从而为企业长远、稳定、可持续良性发展服务。出版社财务内部控制规范化的目标是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规范企业财会行为,以营造良好内控环境、消除发展隐患,保护企业资产的同时增强竞争实力,在新经济条件下走上全新发展道路。下面就新经济条件下出版社财务内部控制规范化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应对举措。

一、新经济条件下出版社财务内部控制目标

新经济条件下出版社财务内部控制目标主要有五个:一是企业管理层履行自身责任,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通过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及内部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出版社经营管理目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二是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管理,在出版社所有业务环节各层面建立全面 的内控安排,保证各项经营活动的健康运行;三是严格防范道德风险,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舞弊行 为,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四是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五是建立合理的信息传递及报告制度,保证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新经济条件下出版社财务内部控制规范化问题分析

(一)内部环境问题

出版社财务内部控制规范化运作中,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建设都影响着内部环境的建设。比如企业内部权力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设置不完善,权责分配不清晰则会影响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性,对财务内部控制规范化产生影响。公司组织机构方面,对企业业务规模、经营管理结构安排不当都会导致各单位、各部门职责权限划分不科学,影响其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制约作用,不利于各司其职、环环相扣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形成。

人力资源政策上,出版社在人才招聘、绩效考核、薪酬奖惩、晋升、专业职称等管理方面若缺乏合理安排或详细培训,则会影响人力资源效益发挥,对企业财务管理及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中,若文化建设与员工需求无法协同,则会弱化内部团队危机 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影响企业员工执行力,对于财务内部控制规范化造成消极影响。

(二)内部控制活动问题

出版社内部控制活动直接关系到企业规范化运转及安全、高效运作。比如交易授权控制中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度、责任等相关内容不明确,则会严重影响出版社经济业务的展开,在人事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规章制度不健全,则会导致财务审批与财务管理出现问题。内部责任分工控制上,各个部门、环节若无详尽的岗位职责分工制度,则企业运转中无法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比如资产保管与记录,若存货保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则无法确保资产安全。

会计系统控制上,出版社若无符合自身特点的会计制度,则涵盖公司财务管理方方面面的资产管理、财务报告、票据档案管理、内部稽核、财务部工作细则到会计各岗位职责等各部位、各岗位工作质量与效率都会受到影响,财务内部控制规范化管理中问题频发,不利于信息化财会系统的建立与运营,也无法为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信息。内部报告控制上若有遗漏,则会导致企业管理机制运行效率下降,无法为管理层提供内部经济信息及部门动态,影响企业决策、导致重大事项披露的遗漏。

(三)内部监督问题

新经济形势下出版社财务内部控制中监督控制不力则会直接影响规章制度建设、工作程序规范化建设,制约其企业内部内部业务流程和工作程序的改造,不利于提升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比如财务管理中,必须制定完善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制度才能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强化公司财务监督的功能,加强投资、资产的管理力度,防止经营风险。企业募集资金管理中,只有建立专门账户存储、监管和使用募集资金,才能够做到资金使用层层审批、专款专用,杜绝浪费,充分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若是募集资金管理不当,不仅会影响企业现金流与内部项目开发,在财务内部控制规范化管理目标的实现上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新经济条件下出版社财务内部控制规范化应对举措

(一)强化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中要积极发挥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作用,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对公司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到贯彻实施,切实保障公司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降低公司经营风险,强化内部控制,优化公司资源配置,完善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要重点对出版社内部财务收支、经济活动、重大关联交易行为、部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审计,并对关键部门采取突击检查形式,以充分确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了有效遵循,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已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管,从而有效防范各种重大风险,消除内部控制制度的重大缺陷。

(二)完善内控制度

要结合新经济条件下出版社业务快速发展需求,保证经营目标实现,防范、纠正错误与舞弊发生,结合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检查监督情况,持续完善内部控制质量管理。要结合出版社发展情况对现有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与内外部环境相脱节情况进行梳理,修订并完善相关内控条款,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框架体系更有效适应整体发展规划。要做好企业内部专业人才培养,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强化各项制度的学习并不断完善薪酬考核体系,积极扩充内审人员,加强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审计重要部门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对其进行业绩评价,以确保规范化建设。

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内控自我评价,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是否完整和合理、内部控制的执行是否有效进行评价判断,对企业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检查监督等环节实施科学评价,以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达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经济条件下出版社财务内部控制规范化目标的实现需要解决好内在问题,要积极完善内控制度、强化内控监督、做好自我内控评价,以解决规范化建设与管理问题,提升财务管理质量,为企业发展服务。(作者单位:江苏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财务部)

参考文献:

[1]王海泓.企业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视野,2014(11):242-243.

[2]张丽,刘英姿.基于单据控制视角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0):224-225.

[3]唐磊.浅谈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规范化建设[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0):99-100.

第4篇

1.全员参与,规划发展

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之始,就应调动全体师生共同参与,进行准确的定位和长远的规划。

首先,学校定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总方向,总思路。学校定位涉及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通过研究学校的历史、现实、未来来定位,在定位时要传承历史,展望未来,具有前瞻性、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其次,学校文化建设还应有长远规划。国家的教育发展目标以及学校的办学理念都应该贯彻到规划中,一所学校需要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这样的学校才是有灵魂、有生命力的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不在于学校的硬件,而在于以办学宗旨为代表的意识形态内涵,校园文化规划应该符合学校内部和外部社会环境、学校发展目标,以及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文化追求,学校应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生存与发展”来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规划。

再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潜能智慧的挖掘。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尊重师生在学校中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尊崇民主平等的价值理想,让师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只有具有师生个性和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才是有价值的校园文化。

2.以生为本,立足特色

每所学校都有丰富的校本课程资源,并且每个地方都有各自不同的地域特征和人文特色。作为育人阵地的校园文化,应有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视觉及学生的物化成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紧扣现实生活,提炼地域民族文化特色。同时,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等手段和途径,由师生自主开发,争创学校特色,努力提升教育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例如在教学楼师生必经的走廊布置学生书画作品,在树木下安置学生书写的树木简介石,办好广播室、校报等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让文化成为师生的文化,让师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美的熏陶,得到心灵的净化。

3.教室文化,分享魅力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室无疑是学校最重要的场所,学生在学校的生命时光大部分都在这里度过,学习活动大部分都在这里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理应加强教室文化建设,彰显班级特色文化。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班级文化又通常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忽略的地方,很多学校把经费和关注点都投到了校史室等面子工程上,唯独忘记了学生朝夕相处的场所,因此,教室文化建设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

时代呼唤有个性的新人,学生需要有个性的发展。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发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利用个性班名的设计、征集,调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集中体现班级的精神风貌。例如,“小蜜蜂”班、“雏鹰”班、“阳光”班,以形象的事物象征班级精神,当这些凝聚学生创意和心血的标志出现在教室或每个学生的书本上时,学生怎能不为此而自豪呢?而这份自豪感也正是作为班级小主人为班级争取荣誉的动力。此外,充分利用班级环境造就文化氛围,让每一个角落都能与学生“对话”。班级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图书角”等给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丰富班级环境文化内涵,使师生都受到陶冶和感化,使其如“润物细无声”的春夜喜雨,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让其受益终生。

4.精心组织,活动育人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育人主要通过各种活动展开,只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真、求知、求乐。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应坚持“一个主体”“三条主线”串联的校园文化活动模式。一个主体,即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以学生为参与的主体,鼓励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之中,达到在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目的。三条主线:一是以日常规范教育训练为主线开展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实行学生自理自治来逐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觉守纪的能力,对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二是以重大节日和各种文体活动为主线,开展主题文化活动,对学生施以健康向上、明礼诚信、自强自立、崇尚科学、爱国守法等方面的教育和影响。三是以特色文化活动为主线开展活动,结合本学校的特点开展具有文化特色的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施以导行、导言作用。

第5篇

富水镇中心小学位于商南县城以东10公里处的古镇――富水镇。她北接312国道,南邻“西南铁路”和“西合高速”,交通便利。该校创办于1915年,原名“仓房义校”。学校现有教学班14个,在校学生583名,教职工54名。附属幼儿园一所,在园幼儿223名。校园占地10672平方米,建筑面积389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两栋,办公楼一栋。

几年来,我校紧紧依靠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本着“以人为本、环境育人、营造教育乐园”的宗旨,广泛征求意见,制订了校园建设规划和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并制定了贯彻实施方案。目前,结合校园建设规划,完成了学校建筑物的合理布局和建设,形成了布局合理、错落有致、色调统一和谐的校园建筑整体面貌和格局,在突出主建筑物的基础上,合理搭配学校自然景观建设、文化场景建设、科学景观建设,实现了园林化、知识化、书院化校园;并制定和完善了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管理制度。突出健康快乐、感恩上进的校园文化特色。

二、建设篇

富水镇是商南的东大门,是教育重镇,市教育局、县委县政府及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我校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市县教育局领导经常到校指导督促校建工作,建设过程中,能够立足发展,着眼长远,亲临现场参与设计谋划,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多次对学校建设方案提出指导修改意见,使得建设方案更趋完善。在资金上,县教育局给予全力支持,自07年以来,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共投入资金40多万元。

按照学校发展建设方案和校园文化建设方案,06年至今,建起宿办楼一栋;附属幼儿园一所;师生灶房8间。基本形成了三个活动区:幼儿活动区;教学活动区;休闲运动区。

幼儿园整个园区的布局和布置充分体现幼儿特点。教室里、院墙上都绘制着色彩鲜艳、内容活泼的卡通画,院子里摆放着供孩子们游戏的各种器械、玩具。孩子们在此唱歌、跳舞、做游戏,享受着童年的欢乐。

教学活动区的院墙上,有引人注目的校训,两栋教学楼中间墙上,还有大型喷绘,书写着“让学生健康、快乐、增智、益德,是老师永恒的理想和追求”这一办学宗旨和“学会感恩、学会诚信、学会合作、学会进步”的育人目标。在60米长的文化墙上,有师生绘制的中国画,配有经典古诗词,学生从诗画中感受着古典文化的熏陶。宽阔的舞台上,每学期都要开展大量的文娱活动,每周一,都要在此举行升国旗仪式。这里是展示师生文艺才华的舞台,也是德育的主要活动场所。舞台两旁,屹立着两尊放飞梦想、奔向未来的雕塑,寄寓着师生的奋斗理想。教学楼上,有警示学生的校风与学风。过道走廊,四处悬挂有励志、修身、益德的名言警句。教室门上,有体现各班特色与奋斗目标的班级感言。教室里有班训、班纪班规、名言警句,设有图书角,黑板报等丰富内容。这一切,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展示着良好的育人氛围。

休闲活动区是师生生活、运动、休闲的场所。有宿办楼一栋,上有提醒教师常修师德的“敬业爱生、博学多能、无私进取”的师风训语。有硬化篮球场一个,羽毛球场一个,球场上,跃动着师生矫健的身姿,绽放着生命的健康与活力!花园里、绿化带旁、花架廊中,更是师生伫足观赏、凝神休憩的好去处。到了傍晚,广场灯、花园灯、草坪灯亮起时,这里又添一番迷人的景象。学生的宿舍,更是布局整齐,被褥洁净,舍中的书画、手工作品,展现着学子们的精神和情趣!激励学生自立自强。

三、管理篇

我校确立了明晰的办学理念,包括办学宗旨、办学特色、育人目标、校训、校风、学风、师风等七项内容,以此指导师生行为,作为师生的奋斗目标,各种制度的建设,也着力突出“德育为首”的办学思想。

学校管理,强调“三化”:人文化、民主化、常规化。专门修订了《富水镇中心小学制度汇编》,学校从教师到门卫,人人职责明确;从教导处到总务处,处处权责分明;从教育教学到后勤财务,事事有章可循。既有人事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总务后勤管理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又有家长学校制度等对外关系方面的制度;既有约束性制度,又有引导、激励性制度。还组织编写校志,以保证校园文化的传承;编写了富有地方特色、反映校园精神风貌和文化特点的校歌,且已在校园广泛传唱。在评价体系方面,也力求“让学生快乐,促学生上进”。这些完整、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作为制度文化,在我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正发挥着润物无声的巨大作用!

四、活动篇

广泛开展的各种活动,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提升了学生能力,进而将文化内化成了学生的素质、品质。

每学期开始,都要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月”活动,把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作为学校的特色工作来抓。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以下的原则:①抓好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②从细微处入手,把行为习惯和文化内涵紧密结合;③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加强学生自育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课间活动、卫生管理、放学集会、社会实践等活动,不断提高自我教育意识。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是我的责任”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从我抓好养成教育”的氛围。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训练的内容与重点。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制定了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与“文明班级”和“优秀中队”相结合,对各班进行综合考评。使学生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下,使学生能自觉遵守规范。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校多方位、多角度地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起了小小种植园、小小气象站,并按计划开展科学种植、气象观测活动;成立了合唱队、运动队、美术兴趣小组、手抄报兴趣小组;开通了红领巾广播站;由少先队发起组建了献爱心志愿团队,并经常性地开展活动;定期开展主题队会、诗歌朗诵会、歌咏比赛;适时举办手工作品、科技制作、书画作品、手抄报展览等。

少先队为给学生在心灵上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成立了“心灵小屋”,由心理辅导老师去倾听学生们的心声,做学生心灵的向导。

为了更为集中地展现校园文化特色,给师生创设提升文化、交流艺术、散发魅力的平台,学校坚持每年举办一届师生艺术节,一届师生运动会,让校园文化的光彩在这里充分彰显!

五、收获篇

第6篇

【关键词】农村高中 校园文化 校园环境 农村人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063-03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师生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内在动力。农村学校是培育农村人才、建设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加强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促进学校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农村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立足于农村普通高中的实际,对隆安县第三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翔实的阐述,以期构建适合农村普通高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打造一流农村学校。

一、指导思想

隆安县第三中学是南宁市中小学三年培训项目学校,笔者作为学校文化建设团队的负责人,参加了该项目的培训,通过学习,深刻了解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率领学校文化建设团队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及策略,确立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努力践行上级部门的指示。遵照党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教育方针,确实贯彻《南宁市中小学校长三年培训方案》以及南宁市教育局制订的《南宁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规划指导和督查方案》,结合本校办学的实际情况,营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真抓实干,讲求实效。紧密围绕学校文化建设思路,由团队把握整体,充分调动各种有利因素,真抓实干,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调整,推动各项目标的达成,构建引领未来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性经验和模式,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全局规划,持之以恒。学校文化建设力求做到全局规划,要充分结合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避免因急功近利而缺乏长效机制,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实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

二、主要目标

(一)学生目标。通过建设切合农村学生成长需要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和文化环境,拓宽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各种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二)团队目标。加强学校团队文化建设,发挥团队在校园中的引领作用。

(三)活动设计目标。组织开展各项学校活动,增强校园活动方案的设计能力。

(四)学校办学目标。开展富有农村学校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要为学校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要让学生在感受亲切新奇的特色文化中提升素养和能力,激发学生对自身成长追求的考虑,推动学校“特色办学”理念的全面深入实施。

(五)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使学校成为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三、主要内容及措施

(一)优化校园环境,建设和谐优美的物质文化。优美的校园环境令人如沐春风,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隆安县第三中学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右江河畔,美丽的外部环境极有利于校园环境的美化建设。根据当今的时代特点、学校的地域特色和自身条件,学校文化建设管理团队科学规划、巧妙设计,初步形成了有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框架。

1.整体规划,校园布局合理大气。学校整体布局合理,硬件设施日趋完善。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均整齐地排列在学校的北面,饭堂好似蜻蜓点水似的靠在学生宿舍楼的尽头。相对集中的楼房布局既体现了学校整体布局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又有利于师生灵活调适紧凑的作息时间,还有利于班级清洁卫生工作的安排。笔直的学校主干道将宽阔的运动场划在学校的南面,绿草如茵的足球场和方块似的篮球场连成一片。运动场围墙外面,右江大桥像一轮彩虹横跨在江面上。不远处,著名的隆安榜山文塔雄踞在宝塔山顶上。站在足球场边的台阶上放眼望去,视野辽阔,有一种天高任鸟飞的气势,极具书生意气、挥洒青春的风格,又不失农村大自然的纯朴气息。下一步,学校管理团队继续根据实际情况从各方面有步骤地完善学校的设施,使学校育人功能逐步达到更高境界。

2.细心设计,校园环境美观大方。本着创新、独特、实效的原则,学校文化建设团队对学校环境景观进行精心设计,大到各个建筑物的命名及装修,小到角角落落的装扮修饰,均斟酌规划,力求校园环境更富有文化内涵。目前,在足球场和校道之间,已经修建了一排兼具时尚感和舒适感的休闲长廊,并有几个圆顶休息亭点缀其间。休闲长廊既可作学习之余、运动间隙的休憩场所,又可作为师生谈话、班团干会议的场所。充分利用一些小场地摆放各种健身器材,满足师生课余休闲锻炼的需要。每栋宿舍楼下,摆放一些艺术品般的石桌石凳,是学生看休息的好去处。学校标志性金属雕塑“腾飞”,高高矗立在校门内主干道中间,形成了一个小环岛,有效地规范了校内交通秩序。各个建筑物装修内外有别,外墙色彩明艳,内部光泽柔和,外观的明亮和内部的舒适相得益彰,体现了学校管理团队的人文关怀和较高的文化建设水平。人工雕琢的校园景致与大自然浑然天成,让来自农村山区的学生对学校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3.美化绿化,校园内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学校因地制宜地栽种各种果树花草,以绿色为主调,适当穿插各个季节的鲜花和果树,力求校园里常年绿意盎然、鲜花盛开、果实累累。春有桃花梨花,夏有芒果扁桃,秋有玉兰桂花,冬有绿叶青藤。果树和鲜花既有农村常见的,又有校园特有的,亲切感和新颖别致相结合。

(二)建设奋进、拼搏的校园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农村学校进行精神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农村学生的人格素养,增强农村学生的信心和决心。隆安县第三中学在建设校园精神文化方面的措施主要有:

1.以办学思想引领学校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团队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用榜样的力量点燃每一位孩子的梦想”;校训是“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校风是“文明、勤奋、和谐、创新”;教风是“爱生、务实、严谨、进取”;学风是“尊师、好学、自强、奋进”。在学校大门内两边楼房的墙壁上,左边刻印着办学理念,右边刻印着校训、校风、教风、学风。金色的字体闪耀着光芒,彰显着学校坚定严谨的办学信念。

2.以警示语、励志语增强师生素养。高大的学校大门右边雕刻了“厚德载物”四个大字,给人庄严沉稳、凛心潜行的气魄。办公楼旁边直立着一块巨石,巨石一边雕刻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另一边雕刻着“自强不息”。综合楼下放置一块棱角分明的大石头,石头上雕刻着一个大大的“梦”字。楼梯口、墙壁上、绿化带边,都竖立有醒目标题的各种橱窗或牌子,张贴温馨而具有警示或者励志作用的标语、提示语。校园里,每一面墙壁、每一块橱窗都会说话,每一棵植物、每一块石头都传递着有意义的信息,提醒和敦促师生时刻保持积极健康、严谨勤奋的精神风貌。

3.建设“热爱家乡”的校园文化。学校文化建设团队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隆安本地人,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都有着为家乡培养人才的高度责任感。团队认为,培养农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也是学校教育的使命之一。在大家群策群力的创意策划下,团队大胆地把驰名区内外的隆安风景图画搬上了学校的围墙。美丽的龙虎山风景、布泉风光、乔建田园风光、敏阳牧场风光等大幅超长的画卷环绕着整个校园,极大地吸引了广大师生的注意力,师生们的眼里和脸上无不流露着惊喜神奇、自豪骄傲的神情。教学楼下的宣传栏,开设有向师生介绍隆安的风土人情、历史渊源的专窗。学校荣誉室,有校友及隆安各界人士的各具特色的成果展。主题班会、作文竞赛有热爱家乡的主题,把介绍隆安文化的隆安杂志《龙虎山》引进各班教室。学校努力通过热爱家乡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在学生当中构建家乡情感文化。

4.强化班级文化建设。隆安县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滞后,广大农村山区缺少优秀文化底蕴,一些地方甚至残留着落后的风俗习惯,因此农村学生的成长环境里缺乏优良文化的熏陶,不少学生没有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素质较差。学校文化建设团队因此决定以良好的班级文化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获得健康成长。学校政教处负责总体筹划,在遵循《中学生守则》《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和细则,如教室美化评比细则、班级量化评分细则、宿舍内务卫生评比细则、学生安全教育细则、手机管理细则、参加文体活动细则、班主任量化考核评比、学生仪容仪表规定、主题班会评比、法制教育等,使班级文化建设有根据、制度化、数字化,从而推动精神文化建设,构建严密的班级管理体系和丰富的班级文化氛围。各年级管理小组密切配合,对本年级各班的文化建设实行监督和量化考核。班主任联合班委,通过创造整洁的班级环境、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等来营造令人振奋、催人向上的班级精神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班级文化建设育人功能的最大化。

5.打造“团结、进取”的团队精神文化。首先,打造教师团队精神文化。学校工会以活动等方式活跃教师队伍,促进教师队伍的凝聚力;科研处、教务处通过经验交流、培训学习、教研活动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升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以此打造尽责、合作、创新的教师团队精神文化。其次,打造学生团队精神文化。农村学生自小缺乏团队意识教育,因此,学校政教处、校团委、学生社团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加强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有校运会、艺术节、各种文艺汇演;有文学社、舞蹈社、篮球社、吉他社等各个社团的活动;有家长会、教师家访、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尊师重教等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得各种熏陶和教育。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在身心愉悦之中形成浓厚的学生团队精神文化。

6.于细节处产生精神文化建设效果。学校文化建设团队工作上胆大细心、考虑周全,于大处追求大的教育成效,于小处力求有“画龙点睛”的文化熏陶效果。正对着运动场的休闲长廊的上方,“青春似火、放飞梦想、强身健体、超越自我”十六个大红字就像十六个火炬在燃烧,营造出了拼搏竞争的运动场精神文化。学校办公楼顶上,“自强不息、勇创一流”八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传递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教师办公室里张贴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工作制度要求、教师学习和管理机制,(下转第84页)(上接第64页)体现教师的工作职责和特点,以此突出教师生活、工作、学习的精神追求。就餐纪律体现讲究卫生、文明就餐、节约光荣的餐饮文化,运用餐饮文化培养农村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的规定体现着装整齐、言谈举止端庄文明、仪容仪表整洁大方的礼仪文化。在楼梯、楼道以及公共卫生间等场所创设以安全教育和文明卫生为主题的文化色彩,让来自农村的学生感受到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

(三)民主为先导,严格为保障,建设学校制度文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健全的制度文化是维持学校正常秩序的有力保障,是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学校各部门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本部门的管理机制和规则,规范师生的行为,促进良好校风的进一步发展完善,营造“人人守制度,制度为人人”的制度文化,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坚定特色办学之路,建设学校课程文化。学校文化建设团队在学校发展战略上突破了单纯追求高考成绩、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盲目做法,在充分结合农村普通高中的发展状况和农村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基础上,制定了“特色办学”的思路,通过研制和完善学校课程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核心任务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校教务处、科研处、政教处负责率领各个学科教研组改革研发符合学生实际的课程教学方案,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实用,在班级设置上体现个性。目前,根据学生个人发展愿望和需求而开设的各种课程和各种班级正在完善过程中,其中,绘画、音乐、舞蹈、体育以及某些学科技能培养的课程基本走上正轨,并且初步产生了效果。今后,学校文化建设团队将继续深入挖掘整合符合学校实际的课程,建设学校课程文化,从深层次实践高中新课程理念。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漫长而系统的工程,笔者和校园文化建设团队坚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只要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真正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激发学校各部门和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就一定能建设好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一定能推动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有效提高。

第7篇

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十”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学校规章制度建设为基础,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打造鲜明办学特色,努力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收熏陶和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立足实际,着眼于学校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学生全面成长和特长发展以及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

(二)教育性原则。精心设计和布置以校园环境为载体的静态校园文化,讲究艺术性,坚持高品位,达到美观、高雅,使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空地都具有教育作用。

(三)校本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学校文化传统底蕴,利用师资条件优势和社区资源,寻找建设的着力点,将办学特色融入其中。

(四)发展性原则。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

(五)实践性原则。结合学校文化生成特点,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培植学校文化,使其持续生长。

三、主要目标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力求品位”的总体思路,力争使学校达到“办学理念先进、校园环境优美、师生身心健康、文化氛围浓厚”的目标。从而逐步推动全区中小学校普遍自觉走文化立校、文化治校、文化强校之路,全面创设环境优雅、内涵丰富、理念先进、制度科学、功能完备的学校文化系统,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让校园处处充满文化的气息。

四、主要任务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物质条件为基础的物质文化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是学校环境、规章制度、文化氛围、活动形式等各要素的总和。各中小学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念文化建设

学校要动员全体师生在认真总结本校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精神,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深化科学教育思想,提炼明确学校定位和发展规划,提出最切合本校师生发展的育人目标和富有个性内涵的办学理念,形成系统、独特、能为全体师生广泛认同的、符合学校发展方向的学校理念文化体系,并据此提炼形成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文字简明、指导性强的校训,凝炼符合学校传统、办学特色、发展远景,并相对固定的校风、教风、学风。学校要引导和鼓励班级围绕“三风一训”,形成优良的班风。

(二)形象文化建设

各学校要重视本校形象塑造规划,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发展方向、育人特色等符合自身实际的理念文化,运用文化设计元素统一规划设计校徽、校歌等代表学校形象的标识,并从设计学原理出发,确定本校的标准字和标准色。标准字即学校对内对外宣传中所使用的以一种字体为主的专用美术字体;标准色即体现学校整体外部形象的以一种色彩为主的专用美术色彩,学校的楼宇、各种设施设备、以及学校校服等均应与学校确定的标准色相协调。采用校徽、标准字和标准色可以展示学校的整体风格和个性形象,从而使学校彰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大方典雅的环境氛围。各学校要从建设良好的教育品牌形象出发,将校刊、校报、校广播台、校园网、宣传阅报栏以及校牌、各室的门牌等标识文化设置精美、位置恰当,使其具有宣传性、艺术性和教育性;要完善学校视听觉形象标识的规范管理与使用,规范学校的导示系统如楼名、路名和雕塑铭文,让师生耳濡目染地感受文化的氛围;要通过建立校史陈列室、荣誉室等设施,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包括校园建筑、校园活动场所和所有教学设施设备,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要在学校理念文化的指导下,按照学校形象文化的统一风格,通过对学校自然环境的建设,提升师生的审美情操和对美好事物和理想的向往追求,促进师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实现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1.校园外景

(1)门口挂校牌,大门两侧设安全警示,校内醒目位置设“三风一训”、悬挂国旗,主要建筑物正面题写励志标语,走廊悬挂名人画像,师生佩戴校徽,最醒目处设置体现办学目标的巨幅标语。校园道路平整,校舍场地整洁优雅,无卫生死角。

(2)文化长廊:因校制宜设展示橱窗,张贴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设阅报栏,出黑板报,展师生作品,颂学子风采,扬知名校友。

(3)绿化场地:科学合理设计校园绿化,种植树木花草,使校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花草树木贴标签,假山池泉示安全,醒目处设温馨提示,有条件学校可设计布置艺术雕塑。

(4)运动场地:悬挂或书写巨幅标语,绘制简笔画。

(5)校园广播站:乡镇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成立广播站,每天定时播报。

2.教师办公室和集体备课室

走廊挂教师作品,门口挂室牌。室内醒目位置贴室训,挂《教师职业规范》、《中小学教学常规》;适当位置放花盆,办公桌面置贴有教师照片的桌牌。办公室摆放整洁有序,布置温馨雅致。有条件的学校要逐步改善教师办公环境。

3.教室

走廊挂学生书画、名人名言,门口挂室牌。室内选择性张贴(或悬挂)国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眼保健操挂图、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值日生表、班级(学校)活动安排表、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名人名言、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等,合理设置图书角、卫生角、公告栏、黑板报或学习园地。室内陈列力求温馨大方,整洁和谐。

4.功能室和少年宫等专用教室

悬挂管理制度,题写与专用教室相符合的标语、字画、手工作品等,环境布置与所开展的活动相适宜,温馨、大方、得体。

5.学生寝室

走廊张贴书画、防疫、消防、安全用电类宣传画等安全警示用语,设置安全疏散标志。寝室门两面(里、外)张贴住宿学生个人信息(班级、姓名等),室内布置《寝室公约》、《文明寝室评比办法》、休闲书画、学生制作的工艺品。适当位置贴学生值日表、寝室管理分解表等。铺位贴学生信息(姓名、班级、家长联系电话等)标签。室内陈列务求整齐划一,如被成方、鞋成线等;室内卫生务求干爽清洁。

6.学生食堂

布置饮食文化标语,如节约粮食、节约用水等,悬挂饮食价格公示牌、食品卫生安全投诉电话等。

(四)行为文化

各学校要在正确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加强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建设,并通过仪式、典礼和节日等常规性的活动,逐步建立和巩固学校师生良好的行为模式,使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于无形中内化为师生自觉地行动。

1.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广泛开展歌咏、乐器、舞蹈、绘画等艺术社团,球类、武术、棋艺等体育社团,航模、机器人等科普社团,读书会、文学社等文化社团,以及放风筝、剪纸等乡土特色社团活动。

2、积极开展教师活动,组织恳谈会、青年读书会、教研沙龙、教师论坛、教学反思会,体育俱乐部、教工之家等,并积极开展各类活动。

2.统筹安排艺术节、体育节、科技周、健康周、各类竞赛等文化展示活动。

3.围绕结合国旗下讲话、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三爱”、主题班会、经典诵读等活动,有计划地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班级、进课堂。

4.行为习惯养成。穿戴整洁大方,教师穿正装,学生穿校服,举止文明优雅,交谈亲切自然,见面问候礼让。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不化妆,学生到校不带手机。

5.师生必须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启动阶段。各校组织召开会议,学习文件,进行宣传动员,统一思想,明晰校园文化的内涵和主要任务,制定本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要充分调动校内校外资源,要充分挖掘学校历史文化,做好校园文化的征集、讨论。

(二)方案论证阶段。区教科体局将组织人员,对各校方案进行认证和审核,并将结果及时反馈学校,在此基础上,面向全区各中小学公布各校方案,让全体师生了解、督促方案实施的情况。

(三)组织实施阶段。各中小学按照年度建设方案,深入扎实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特别要抓住寒暑假两个重点时间节点抢抓工期施工。

(四)考核验收阶段。对各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情况,通过现场考核的形式,评定“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对考核优秀学校给予通报表扬,对考核较差的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同时,教育督导部门根据学校建设规划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常态化督导。

六、相关要求

(一)成立组织,制定方案。各校要对照本意见,根据实际情况,迅速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广泛宣传讨论、科学认证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本校校园文化3年规划和年度建设方案,明确分工,落实任务及各阶段工作目标。

(二)保障投入,有序推进。各校要将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到学校教育经费的预算中,与学校校舍建设和改造、教育教学设施配备添置、师生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等工作统筹结合起来,给予必要资金保障,并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经费使用上,既要大力筹措,又要严格按程序报批。

第8篇

关键词:学校文化;文化人格;文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6-0020-03

近年来,我校实施“文化强校”方略,以人为本,整体思考,将构建学校特色文化与涵育新型人格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人建“文化”与文化“化人”的互动机制,提高了“育人”效果,加快了学校内涵建设,初步形成了学校文化特色。

一、文化强校,精心规划学校文化图景

2008年,我校在总结建校以来发展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创建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精品学校”的发展愿景,并制定了“三步走”的奋斗目标。在此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校园、校舍、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只要加大资金投入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完成预定的目标,而实现学校内涵发展任务必须加快学校文化建设。一方面,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随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推进,中外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当前呈现出多元文化趋向;同时,当前我国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社会转型,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从传统的、一元的价值观到现代的、多元的价值观的演变。多元文化背景给学生创新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给正确价值观和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带来了文化认同上的混乱。人生活在文化中,文化时时刻刻在影响人。面对上述时代特点和社会环境,学校必须有效推进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完成育人任务。另一方面,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底蕴,是学校师生成长和发展的沃土。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人格是文化的积淀。学校文化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全人格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学生和家长追逐的热土。

基于上述认识,我校经过长期酝酿和专家论证,确立了“文化强校”战略,并制定了《洪翔中学“现代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我们抓了三件事:一是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对本校和本县6所中学的学校精神文化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剖析,以此作为现实依据;二是对文化和学校文化建设研究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为制定规划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三是规划初稿完成后,召开师生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邀请专家论证。

二、整合提炼,构筑学校特色文化系统

“规划”不仅仅是一个文本,还是一个建设过程。2008年至2009年,根据学校实施“现代学校文化”建设规划的要求,结合我校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建设现代学校文化,塑造新型人格”的研究目标,我们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开展了建设学校特色文化的一系列工作。因为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传递、选择、发现、创造”四个基本环节,我们在对现存学校文化取向和非现代因素进行反思基础上,借鉴有关实践成果,形成了以下学校文化建设思路:从本校文化积淀中提炼出富有生机和特点的文化元素,筛选先进文化、时代精神——进行汇聚、整合,反复论证——确立具有洪翔特色的文化系统——构建多种文化载体。

一是确立培育新型的“文化人格”目标。人是文化的载体。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塑造新一代的理想人格。因此,我们将学校新文化构建与学生新型人格培养进行整体思考。在创办之初,我校针对社会上道德滑坡、理想缺失的现象和部分民办学校过于逐利的倾向,以“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为立校格言,确立了志存高远的办学追求,教育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奋发进取,立志成才。在学习借鉴“理想新人精神素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对现想人格的认识,2009年我们进一步提出,培养具有“大爱情怀、科学精神、生存智慧”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这是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底蕴并吸纳西方先进文化而熔铸的、个性鲜明的“新世纪中国现代人”的一种理想人格[1],负载着诚实厚德、自强坚毅、志向远大、追求卓越、求是笃行、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勇于负责、敢于创新等优秀品质。我们认为,新一代具备这种品格,才能承担起振兴中华民族、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任,并且也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二是构建学校特色文化系统。我校所建设的“现代学校文化”,指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和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更好地完成育人任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自觉建构的一种新的学校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和师生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及思维方式、生存方式和行为习惯等。这种“学校文化”,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整合性,并体现学校“志存高远、精致卓越”的办学追求。鉴于校训、校风、校标等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和表征,我们将本校的文化积淀与先进文化、时代精神进行整合、提炼,确立了学校精神“鹤立鸿翔”(教师忠贞高雅、卓然有成;学生志存高远、奋发图强)和校训“持善敦行”(追求厚德至善、诚朴求真、博采敬业、勤求践行),并以此统领起我校“树德砺才,热忱笃行”的校风、“博学严谨,协作共进”的教风和“尊师守矩,求实创新”的学风,使之成为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等一切办学行为的核心准则,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的支点和灵魂。与此同时,创作了体现洪翔精神的校标、校歌和教师誓词。

三是展开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层面。因为“文化总是要与人类及其实际活动结合在一起,才能存在”[2],所以,在确立培育“文化人格”目标和构建学校特色文化系统之后,我们又将学校文化建设向实践层面推进。(1)建设高雅、和谐的学校环境文化。我校在校园、校舍、景点的建设中,不仅要求精致、美观,而且着力体现学校的精神追求,校园规划、建筑造型、景观设计以及文化场馆和功能教室的标牌布置、班级文化的营造,无不显示洪翔人的匠心独运、精到细致。如教学楼和宿舍楼以鸿翔、排云、展翼、蓝天、诗情阁命名,景点以鸿园、和园、简园、因材园命名,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2)建立“追求卓越、激励为主”的制度文化。运用制度管理是提高管理效能的有效手段,但不能只想着怎样用制度卡人,制度的真正价值在于把人的善性和创造潜能诱导和激发出来。为此,我们制订了《教育科研奖励制度》《教学工作奖励制度》《班主任工作奖励制度》《优秀学生奖励制度》《特长生奖励制度》等制度;通过贯彻实施上述制度,全校上下形成了积极向上、奋力争先、追求卓越的良好局面。(3)建设“责任、规范、精致”的行为文化。要求教职工做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都要时刻不忘责任,力求精致,以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三、关系思维,发挥文化滋养人格功能

“文化是人创造的,同时文化又创造着人。”[3]在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同时,我们运用关系思维,将人建“文化”与文化“化人”紧密结合起来,以“特色文化”建设实践活动,促进师生新型人格的生成。

一是活化学校精神文化符号系统。立校格言、学校精神、校训等文化符号,是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特殊意义的标示,比较抽象,其丰富内涵,必须通过多种载体展示、倡扬,才能为师生所感受、理解、认同和接纳。据此,一方面我们对立校格言、学校精神、校训、校标和学校“三风”及教师誓词的内涵进行了具体阐释,并编成一集,印刷多本,供师生学习;另一方面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学校精神文化,营造浓厚的学校特色文化氛围。学校广播站设置“魅力洪翔”栏目,定期播出节目;画廊、板报以“魅力洪翔”为主题,出专刊;将学校精神、校训等制作成精美的标语,张贴于每间教室的前方。

二是将学校精神文化渗透于学校管理之中。我们制定和实施“人本、科学、规范、精致”的管理方略,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大力倡扬学校精神和校训的价值追求,使之成为师生专业提升和生命成长的价值取向。在德育工作中,强调突出“精”字,关注“细”节,落到“实”处,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在教学工作中,科学规划和安排课程课务,注重过程管理,深入推进精致化教学。集体备课关注理念,关注过程,关注细节,深化认识,优化操作,形成精品教案;开展精致课堂研究,构建智慧课堂、高效课堂;精选习题,精化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广和使用《精致型试卷讲评方案》《错题集》,提高讲评和训练效果。在基础建设中,每建一个项目都精心谋划、精细实施,力求做到“精心、精细、精美”,实现功能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三是开展培育“洪翔精神”的系列活动。在国旗下讲话,安排倡扬学校精神的内容序列;每学年初,为初一、高一新生开设“洪翔精神”专题讲座;以“魅力洪翔”为主题,组织名言警句征集、演讲比赛和文艺汇演,以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校精神植根于师生的心灵之中;开展“校园现代语言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倡导使用礼貌语言、崇德语言、励志语言、警策语言、启智语言、交往艺术语言,营造崇尚文明、积极进取、和谐共进的校园语言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开展“高雅仪表姿态建设”系列活动,提倡做健康的人、文雅的人,消除衣饰不整、勾肩搭背等不良习惯等。通过上述活动,我校师生的精神境界、文明素养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黄书光,等.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26.

第9篇

一、特色定位:以真立教

结合南沙新区教育发展规划,对自身的文化发展进行了总结和提炼,确立了“真爱教育――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把农村孩子培养成纯朴真诚,文明优雅,博学睿思,爱心满怀,具有世界眼光的适应国际化发展的现代合格公民”的育人目标。真爱:“真”意指求真、教真、学真,象征纯朴真诚、文明勤奋、求实求新;“爱”意指仁爱、博爱、自爱。“真”“爱”体现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本真”教育理念。我校发动师生讨论确定校训、校徽、校歌、校风、教风和学风,使其成为凝聚、激励、引领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确立了校园文化主题之后,我校根据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制订校园中长期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并分步实施,有条不紊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二、文化落地:真爱相融

1. 物化熏陶

(1)建设校园“真爱八景”。围绕“真爱”主题,发动全体师生开展校园“八景”文化建设。景一:爱满天下――东篱采菊南山见;景二:教育植根于爱;景三:校园塑像――师爱(滋润);景四:主宣传栏――真爱相融;景五:科普园;景六:校风校训墙;景七:求真楼(东楼)和尚爱楼(西楼);景八:环保走廊(爱自然)。

(2)落实真爱环境。规范各办公室文化建设,将体现办公室特点的制度、职责、理念、精神等文化内容布置上墙。各专用室场等功能室有符合本功能室特点的制度、职责、理念、精神、名人画像。名人名画装祯美观,师生书画点缀成趣,报刊及时上栏,黑板报及时更新。设备设施配备齐全,文化布置个性突出、特色鲜明、氛围浓厚。图书室建设规范,图书、报刊能基本满足师生需要;布置有浓厚的激励师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文化氛围。运动场文化建设规范,有运动精神、健康理念、运动规律等内容的文化布置。

(3)凸显真爱氛围。我校班级文化建设规范,做到文化氛围浓厚,对师生有较大的启迪作用和强烈的感染力。我们对各班课室的文化布置也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指引,要求各班课室除了做好常规文化布置之外,还要突出以下三方面:一是大力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二是设立图书角,方便学生阅读,在班中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三是围绕“真爱”主题创建品牌特色班级,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熏陶。为指导班主任工作还开展了班主任校本培训讲座“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在刚进行的镇班级文化评比中,我校班级文化建设位居前列。

2. 管理细化

(1)开展师爱满园实践活动。我校规定每周一上午进行行政工作会议,下午进行教师政治业务学习会议。主要进行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教育公平,着力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让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激发教师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精神,形成为人师表尽心奉献的意识,并融入具体的日常教学当中去,真正做到热爱学生,实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并从存在的问题入手,优化管理制度,改进工作作风。强化监督机制,广泛听取教职员工的意见,接受学生家长和社区的监督。及时收集和倾听师生呼声,及时消除不良情绪,建设和谐校园。多点倾听,多点关心,多办实事。

(2)实施真爱团队建设体验活动。通过各种教育和实践活动,让教师们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快乐工作,心中有梦,齐心协力,追梦扬威,奋勇争先。学校集体、年级组、科组、社团、合唱队、运动队每一个集体、每一次活动、比赛,时时处处都体现团队的协作精神。通过教育关爱和开展多姿多彩的教师活动,把整个东南集体营造成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增强集体凝聚力。我们全体教师自信、快乐、和谐、欢愉工作,提升幸福指数,实现个人的梦想。师生获奖人数之多,档次之高为历年之最,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的学生田径运动会和教工运动会均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3)开展真爱育人的教师技能提升计划。努力转变教师工作观念。我校通过开展各种培训,促使广大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培训内容:师德、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技能和教育科研能力培训等。同时优化了学习模式,注重自我学习,提倡多读书,多交流,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使学习的效果有实质性的提高,促进整体水平的提升。

3. 德育渗透

我校的德育工作在改革创新,构建完善的德育网络和德育管理制度,注重实践,从细节抓起,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的“真”象征纯朴真诚、文明勤奋、求实求新;“爱”意指仁爱、博爱、自爱。最近我校开展了“学真人少年追梦”以中外古代名人、岭南名人和身边同学为榜样,童年有梦,励志向上;开展了“感孝道传承美德”“学雷锋奉献爱心”“讲诚信学做真人”真爱主题系列教育实践活动,设立了三大道德银行(孝道银行、爱心银行、诚信银行),让学生存德建善。定期开展“真爱导师、真爱之星”评选活动,树立真爱榜样。

4. 课堂践行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尝试。最近又与广东国基教育研究院联手,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文化实践―以学定教―在互动与合作中教与学”,构建智趣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激发学习兴趣,让童真、童趣重现课堂,让课堂归“真”,显“爱”。为了拓展师生的国际视野,英语科组织策划了两次“我与洋教师面对面”活动,面对外籍老师的精彩课堂互动,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英语学习兴趣。

5. 活动彰显

我校开展“六个一”育人特色活动。开展校园(社团)文化活动,艺术校园建设活动,组建学校广播站、毽球队、鼓乐队、舞蹈队、书画社团等。组织课外兴趣小组、科技小组,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每年举办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劳动节等展示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毽球队和手抄报是学校特色社F,在学校大力支持和老师、学生的辛勤努力的付出下,已成为学校的特色项目和亮点。我校是区综合实践活动示范学校,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社区调查、感恩家庭生活实践,校外科普实践,真爱志愿者服务等,我校还利用特有科普园、附近农科站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进行科普实践活动,使得科普实践活动在我校颇具特色。

三、文化生辉:万树蓓蕾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