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7 09:51:0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手部康复训练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训练;指导
2009年6月―2010年7月我们共收治脑卒中患者69例,为其治疗好转出院后,对其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给与出院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9例,男47例,女22例;脑梗死41例,脑出血28例;语言清楚、流利者42例,语言不清楚者24例,失语者3例;肢体功能:肌力0―2级27例,3―5级42例。
2 出院指导
2.1心里指导恢复期病人一般急于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而易产生急躁、悲观、失望、甚至精神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家属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给与心理支持和安慰,要多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激发起做康复的积极情绪,讨论成功病例的经验,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克服自我封闭,提高患者重返家庭和社会的信心[1]
2.2健康指导出院后注意合理用药,不要听信别人,自行再加药物。合理膳食,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注意控制血压要平稳,血脂血糖要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要定期到医院复诊,要医生及时了解病情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3康复训练的时间选择从发病至一周属于急性期,这个时期病情不稳定,应以治疗为主,康复训练为辅;发病一周至6个月为恢复期,这个时期病情基本稳定,是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6个月为后遗症期,也可以通过辅助训练获得一定效果。
2.4 康复训练内容和方法 ①.训练正确的卧姿: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三种方法。②.翻身训练:向患侧翻身、向健侧翻身。③.卧床期常用的训练方法:桥式运动、抱膝运动、双手叉握的自我运动。④.活动四肢关节:肩关节屈曲活动、肘关节伸展活动、前臂旋后活动、膝关节伸展活动、髋关节外展活动、踝关节背屈活动。⑤.坐起与坐稳训练:患者在帮助下坐起、自己坐起、坐稳训练。⑥偏瘫上肢的训练:上肢负重训练、推滚筒训练、移动木柱训练、翻扑克牌训练。⑦转移训练:从床上转移到轮椅上、从轮椅转移到床上、⑧站立与行走训练:站起的训练、患侧下肢负重训练、训练患腿向前迈步、在侧方帮助患者行走、在后方帮助患者行走。⑨日常生活自理技能训练:穿衣物、脱衣物、洗脸、洗澡、吃饭、做家务活动。⑩。听和说的训练:说名称指物训练、出示实物说名称训练、数数训练、识字图卡训练、利用手势或表情训练。
2.5 运动训练中常见问题的处理训练中经常出现肩关节疼痛,肩关节训练可暂停1-2周,有条件时可以进行理疗。如果出现手肿胀,要经常将患侧上肢抬高,手腕经常处于背伸位,尽可能不要在患侧手部静脉输液。
3 小结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导致长期残疾的首要疾病,目前有3/4的中风病人有不同的残疾,导致劳动力丧失,生活不能自理,然而如果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使多数患者减轻或避免残疾,恢复生活能力甚至工作能力。但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家中不能正确掌握康复训练方法,不能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这就要求医护工作人员,对脑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出院时都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康复训练指导,使患者能够学会康复训练方法,在患者出院后,能够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真正达到康复的目的。
【关键词】舒适护理;肌腱松解术;心理障碍;康复
Effect of comfort care on pain and psychological obstacle of patiens after tenolysis
LIU Juhui, QIU Jian-zhong,FU Ai-feng,et al.
Department of Osteology Ⅱ,ShezhenBaoan People’s Hospital,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 Medical University,Shenzhen 5181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fort care on pain and psychological obstacle of patients after tenolysis. Methods 68 cases that underwent tenoly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38) and control group (n=30).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and the experimen-
作者单位:518101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骨Ⅱ科
tal group were increasedcomfort care technique,then observethe degree of pain and the mental state of the patients.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gree of pa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0.01).On the first day after operation,The case’s scores of SCL-90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domestic norm(P< 0.01).On the first day and the eighth day, the scores of SCL-90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Comfort care can reduce pain and improve psychological obstacle of patients after tenolysis, enhance quality of care, conduce to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decrease anew adhesion of tendon after tenolysis.
【Key words】 Comfort care;Tenolysis; Psychological Obstacle;Rehabilitation
舒适护理是通过对护理活动的舒适干预,使人在心理、生理、社会交往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为减轻肌腱松解术后疼痛和改善患者心理障碍,减少术后肌腱再粘连的发生,本院自2007 年1月至2008年12 月对68例行手部肌腱松解术后患者分组采用常规护理与舒适护理,将2组患者术后疼痛和心理状态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患者,男46 例,女22 例;年龄6~54 岁; 致伤原因:利器切割伤49例,挤压伤10 例,爆炸伤6例,其他损伤3 例;其中屈肌腱Ⅱ区损伤31例,Ⅲ区损伤19例,Ⅳ区损伤15例,Ⅴ区损伤3例;其中32例行一期肌腱修复,36例行Ⅱ期肌腱修复。肌腱修复术后至行松解术的时间为3 个月~1 年6个月。术后24~48 h 开始功能锻炼。随机分为调查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术后24~48 h由专业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手部康复训练,责任护士在旁配合。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方法:①心理舒适:由责任护士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让患者了解肌腱手术、肌腱手术后的修复过程、肌腱松解术后的预期效果和功能锻炼等相关知识信息,对有心理障碍的患者通过语言,结合非语言交流形式实施心理护理,采用劝导、启发、鼓励、同情、说服、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使患者的心理舒适处于最佳状态时进行康复训练。② 生理舒适:包括舒适的、康复训练方法和力度、训练前后的按摩放松等。③疼痛的舒适护理:采用分散注意力法、轻音乐疗法、幽默法等,必要时配合使用冷敷、热敷、按摩以及皮肤搽剂(如活络油)。④松驰训练法:指导患者有意识地控制或调节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如想象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一般每次15 min,1~2次/d放松训练。2组上述护理方法缓解疼痛无效时均使用镇痛药。
1.2.2 调查方法 ①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2]测量疼痛程度,将疼痛分为无、轻、中、重、极度疼痛5个等级,以0~4级评分,0级:无疼痛;1级:轻度疼痛;2级:中度疼痛;3级:重度疼痛;4级:极度疼痛。患者术后回病室24 h内开始测量,以后每天上、下午每次功能康复训练后测量,共观察1周(14次/例)。②术后第1天和第8天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3]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选取中国正常人SCL - 90 评定结果(中国常模)作对照统计分析。③数据处理由SPSS11.0 统计软件包处理统计。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1周内疼痛发生率比较见表1。
2.2 中国常模、术后第1天和两组术后第8天的SCL-90各因子分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术后1周内疼痛发生率比较(次,%)
组别(例数)调查次数疼痛
0级1级2级3级4级
对照组(n=30)n×1422(5.24)59(14.05)142(33.81)137(32.62)60(14.28)
观察组(n=38)n×14216(40.60)148(27.82)82(15.41)55(10.34)31(5.83)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表2
中国常模、术后第一天和两组术后第八天的SCL-90各因子分比较(x±s)
项目国内常模(n=724)全组(n=68)调查组(n=38)对照组(n=30)
术后第1天术后第8天术后第8天
躯体化1.38± 0.492.02 ± 0.781.43±0.551.92 ± 0.76
强迫1.66 ± 0.612.13 ± 0.761.75±0.922.01 ± 0.56
人际关系1.68 ± 0.641.98 ± 0.791.63±0.571.60 ± 0.56
抑郁*1.51 ± 0.602.85 ± 0.861.60±0.672.55 ± 0.86
焦虑**1.41 ± 0.602.89 ± 2.751.63±0.492.87 ± 2.76
敌对1.48 ± 0.561.56 ± 0.681.50±0.711.50 ± 0.68
恐怖**1.23 ± 0.372.86 ± 0.711.32±0.562.40 ± 0.68
偏执1.46 ± 0.592.43 ± 0.821.52±0.531.78 ± 0.86
精神病性能1.32 ± 0.441.50 ± 0.671.34±0.481.43 ± 0.65
注:*术后第1天调查表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调查组术后第8天调查表结果与术后第1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对照组术后第8天调查表结果与术后第1天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为了防止肌腱松解术后发生再次粘连和最大程度地恢复手部的功能,必须进行早期的、长疗程的、忍受一定疼痛的功能锻炼。影响功能锻炼的主要因素有:疼痛、焦虑与恐惧等心理障碍、对康复知识缺乏、体力不足、担心休息或睡眠扰或害怕麻烦他人等[4]。疼痛是不舒适中最常见且严重的反应,可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使患者出现焦虑、烦躁不安、心率加快、血压上升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舒适和进行积极有效的康复训练,患者可能因伤口疼痛而惧怕甚至拒绝锻炼。在肌腱松解术后康复训练中运用舒适护理模式,改变了以往只注意治疗疾病、不注重患者感受的单一护理模式,使患者在环境适宜、舒适、备受关爱的氛围中进行康复训练。护士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因人而异地使用舒适护理技巧,及时解除患者的躯体和精神痛苦,增强患者的自我控制力,从而减轻焦虑状态,促进护患关系的改善。
本组调查表1结果显示,术后两组患者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本研究观察组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在康复训练中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注意耐心解释病情,向患者说明心理障碍对术后康复的不利影响和解除这些心理障碍的方法,详细讲解通过系统、规范化治疗,告知患者只有坚持积极的功能康复锻炼才可以防止肌腱再粘连和恢复手部功能。表2结果显示,手部肌腱松解术后第1天后患者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6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
参 考 文 献
[1] 萧丰收.萧氏舒适护理模式.华杏出版社, 1998:5.
[2]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30.
[3] 江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关键词:手烧伤;功能锻炼;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84例中男52例,女32例,年龄5~61岁。单纯手背烧伤68例,伴手掌烧伤16例,伴肌腱烧伤6例。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常规护理组早期按外科一般常规护理,功能锻炼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手部的康复训练,治疗时间6个月。
1. 2 康复训练方法
(1)加压疗法:目前常用的有戴弹力手套,弹力绷带,一般需要24小时佩戴,持续6~12个月,压力应在2.7~4.0kpa(20~30mmHg),对于凹陷部位适当施以衬垫,使瘢痕均匀受压,以达到良好的效果[1]。露出指端以观察血液循环。康复早期24小时持续使用, 1个月后锻炼时可以不配戴,但夜晚要坚持,时间0. 5~1年。
(2)温水浸浴疗法:功能锻炼第1周,用38℃~39°C的温水浸泡,以清洁创面,软化瘢痕。鼓励患者在水中进行握拿、对指、对掌等手部主动活动,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水的温热作用能减轻疼痛,并使瘢痕表面张力降低,缓解局部挛缩、牵拉引起的疼痛和不适;同时水的浮力也可使运动易于进行[3]。
(3)局部按摩疗法:帮助消肿、止痛、促进血液循环。以柔韧而有弹性的手法,作用到皮下组织和关节间隙,植皮区和植皮边缘。早期以“按”为主,力度要轻,勤换部位。随着皮片老化不断加强,以轻柔按摩使皮肤松解。避免用力按摩瘢痕发生水泡甚至形成溃疡。
(4)贝复济直接喷射瘢痕部位及愈合后的创面皮肤,每天2~4次,早期使用,该药使瘢痕充血减轻,颜色变淡,质地变软,止痛止痒。备复新凝胶涂抹患处每天3~4次,并轻柔皮肤,使药物渗透到瘢痕组织中,让药物充分发挥作用。
1. 3 康复护理原则
(1)被动运动:
术后2周开始进行,每天3次,每次20~30分钟,循序渐进地活动每一个患指关节。频率不宜过快,幅度尽量最大,以患者能耐受程度为限。肌腱受伤者关节活动幅度要小,以免肌腱滑脱或断裂。训练顺序为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进行屈曲、握拳、对指训练。
(2)主动活动:
术后2周开始进行,每天4~5次,持续时间6~9个月,可借助体疗器械如手指肌力练习器,握力练习器等。主动活动要从小范围开始,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及运动幅度,并鼓励病人战胜疼痛[1]。
(3)作业治疗:
早期由于皮片鲜嫩,用柔软的棉球、纱布、软橡皮圈等物品鼓励患者进行主动的拆、抓、握训练。日常活动训练在术后2周进行,如早期训练患者自己刷牙,吃饭等。作业治疗是烧伤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重返工作岗位和回归社会必不可少的途径[2]。
(4)职业训练:
当瘢痕成熟并经得起压迫,碰撞,牵拉等外力作用时,即开始,如握笔、持物行走、拿锤子、手工等训练。
1. 4 疗效评价标准
手烧伤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时,应用美国运动系统功能锻炼及神经功能分类(ASIA)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患者的躯体化症状。评分越高功能越好。
2 结 果
手烧伤治疗前后6个月功能锻炼康复情况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ASIA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6个月常规护理组和功能锻炼的手部功能均有康复。但功能锻炼组运动、触觉、痛觉比常规护理组恢复更明显(P
3 讨 论
对手烧伤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是促进手部功能恢复,防止手部因长时间缺乏合理活动而出现关节强直、肌肉萎缩、挛缩畸形或骨质疏松等各种畸形的有力措施。本组病例中治疗后常规护理组只进行外科常规护理,而功能锻炼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功能锻炼。6个月后2组患者ASIA手部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沈余明 沈祖扰 中华全科医学2001年4月第4卷第4期
1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样本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均为α=0.05。
2结果
两组3周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感染率比较,实验组的泌尿系感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表1);实验组患者的膀胱容量高于对照组,且残余尿少于对照(表2);整体疗效好于对照组(表3)。
3讨论
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统康复过程大致由留置导尿、一次导尿和建立反射性膀胱三个阶段组成,最终经训练建立反射性膀胱。因此,膀胱的功能康复训练占有重要地位。经源性膀胱因膀胱神经受损,导致逼尿肌反射异常而出现逼尿肌在储尿期自发或诱发的收缩,即逼尿肌反射亢进;或排尿期逼尿肌不能收缩或收缩无力的逼尿肌无反射。针对以上情况,本项目研究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实验组进行间歇性导尿、Crede手法按摩、耻骨上区轻叩法、扳机点法及电针刺激法等康复训练,目的是刺激膀胱功能恢复和反射性膀胱的建立,经过综合康复训练,建立重建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管理模式。
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性膀胱治疗配合有效的手法康复训练,能增加患者对膀胱训练的依从性,从而缩短膀胱功能重建的时间,有效帮助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建立易于接受的膀胱管理模式。配合Crede手法按摩和耻骨上区轻叩法,可有效促进排尿,预防尿液返流;扳机点法是寻找扳机点及叩击膀胱区域,促进膀胱逼尿肌反射性收缩,有利于反射性神经膀胱的重建。让神经源性膀胱最终达到“平衡膀胱”的目的,即低压储尿、尿液控制和膀胱排空。尿动力学检查能客观地反映逼尿肌、尿道内外括约肌各自的功能状态及其在储尿、排尿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准确诊断及治疗膀胱功能障碍。在患者膀胱功能训练过程中,利用尿动力学检查的方法,能更准确地评估患者膀胱功能情况。本研究利用综合康复训练的方式,患者和陪护一起寻找扳机点,找到扳机点后,指导患者充分利用扳机点排尿,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重建更为有利。因此,除患者坚持训练,提高患者积极性、信心和依丛性外,还需建立护患共同参与管理训练模式,要教会家属或照顾者掌握有关方法,缩短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重建时间。
两组脊髓损伤患者在相同膀胱功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导尿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间歇性导尿,实验组采用常规留置导尿。间歇导尿术指不将导尿管留置于膀胱内,仅在需要时插入膀胱排空后即拔除,间歇导尿被国际尿控协会推荐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首选方法。本组病例显示间歇导尿及治疗神经源性膀胱中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感染率明显降低,有利于膀胱功能恢复及残余尿量的减少。但间歇导尿的患者在准备方面受限制,难以确认导尿是否完全,也与患者的依从性相关,因此,①在操作执行之前,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讲解间歇性导尿的目的与原理;②要取家属的理解,对于手、眼不灵活的患者的可指导家属完成,如可以则护士先执行并逐渐按步骤教会患者及家属进行,尤其是清洁会阴、物品准备、排尿记量、手部清洁(七部洗手法)、清洁尿道口、尿管、识别尿道口、进行导尿、导尿完毕拔出尿管是边拔边按压膀胱,使尿液完全排空、设立导尿记录及饮水计划本。
关键词:脑卒中 偏瘫 早期康复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76-02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大部分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运动障碍且其功能恢复单纯依靠药物效果不佳,笔者以相关康复理论为指导,尝试早期进行偏瘫肢体功能训练对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l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早期康复护理组:5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系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42―82(63.5土7.18)岁。病例入选标准:①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②均为首次发病,且在发病后24h由入院。③无严重意识障碍,能配合康复护理。
分级;0级完全瘫痪,l级肌内不反应,但不能发生运动;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早期康复护理组。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无法抬起3级,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4级,肢体能作抗阻力运动,但未达到正常5级正常肌力。选同时期住院患者1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0例,女50例,年龄41―89(63.9土7.2)岁。
常规护理组病人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除常规护理治疗外,根据病情制定早期.2研究方法系统的功能康复训练方案,入院后即开始。
1.2 肢体功能障碍的评定。所有病人在入院后第―1天,第28天进行肢体功能障碍肌力肉可收缩,但一般认为,从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内的康复即为早期康复。有学者[1]认为从发病至24h内是采用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功能锻炼的最佳时间。梁光霞[2]实践证明:康复训练引起再出不能产生动作;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无能抬起;3级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抗阻力;4级肢体能作抗阻力动作,但未达到正常。5级正常肌力。
1.3 早期康复训练方法。
1.3.1 早期康复护理的时间选择血的概率很少,无论脑出血者还是脑梗塞患者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均应尽早康复治疗,甚至超早期康复训练(发病48―72h)。
l.3.2 早期康复护理的内容:心理康复护理:心理康复护理是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证。良好情绪,使神经肌肉的调节达到最佳状态,神经抑制被解除、神经易化增多,大大提高了康复的疗效。[3]脑卒中后抑郁是最常见并发的情感障碍,发病率为20%一50%。脑卒中后,抑郁病人情绪悲观,对自身缺乏信心,直接影响病人对治疗康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致失去神经功能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拖延康复时间,甚至失去神经功能康复时机,从而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早期康复的目的,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现在医学上对康复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正确对待偏瘫的事实,积极配合早期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就能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在康复治疗阶段,病人常因急于求成而逐渐失望,悲观、抑郁。此时争取家属配合,从生活上、精神上给病人安慰和帮助,支持患者康复锻炼。在训练中任何微小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赞扬。训练进步利于改善焦虑和抑郁,增强病人的信心,提高病人的主动性,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1.3.3 进行肢体活动。
1.3.3.1 按摩:包括按、摩、揉、捏四法,顺序应由远心端近心端。掌握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2次/d,每次20min。对病人的上肢从手指至前臂、肩关节周围用红花酒精进行轻缓的按摩。
1.3.3.2 被动运动,包括肩、肘、指、同,髋、膝、踝关节的屈曲,伸展及抬举活动。如前臂的外旋,腕及手部关节的外展与对掌。对意识清楚的病人,在被动运动的同时,可配合意念主动运动。嘱病人思想上有一个强烈的想法,相信自己肢体可以活动,被动活动2―3次/d。
1.3.3.3 主动运动:当病人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开展床上的主动运动训练,以利肢体功能恢复。主动运动应在护士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2―3次/d。主要训练方法有Bobare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移行等[4])。①Bobareh握手。帮助病人将患手五指分开,健手拇指置于患手拇指下,余4指相对应交叉,并尽量向前伸直肘关节,以健手带动患手上举,在30’60‘90‘120‘时,可视病人情况要求病人保持5―10min,手不要晃动,不要憋气或过分用力。②桥式运动。属病人平卧,双手平放于身体两侧,双足抵于床边,助手压住病人双足关节,尽量使臀部抬离床面,并保持不要摇晃,两膝关节尽量并拢,做此动作时,抬高高度以病人最大能力为限,嘱病人不要过分用力憋气等,保持平静呼吸,时间可从5s开始,渐至1―2rain。2―3次/d,5下/次,这对腰背肌、臀肌、肢四头肌均有锻炼意义,有助于防止甩宽、拖足等不良步态的发生。③床上移行。教会病人以健手为着力点,健支为支点在床上进行上下移行。健手握坚床头栏杆。健肢助患肢直立于床面,如桥式运动状,臀部抬离床面时顺势往上或往下移动,即可自行完成床上移动。若病人健手肌力5级,可教会病人以手抓住床边栏杆,健足插入患肢膝节下向健侧或患侧翻身。
2 结果
应用Barthel积分法[5]对两组病人肢体功能恢复ADL功能评价。常规护理组B1积分为17 1土7.9与15.3土6.8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与观照组B士积分明显提高,且观察积分(66 3土6 3)高于对照组(40 5土5 2)两组相差差异显著(P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大脑皮质,锥体束在受损后可发生其代谢和功能重组。早期的康复训练可增加大脑皮质的厚度和营养,加强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反应性,促进神经侧支循环或神经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形成新的神经通路,达到功能代谢及功能重组。脑卒中患者意识清清,生命体征平稳,除药物治疗外,进行早期、科学、合理的护理和康复训练,不仅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较好挖掘损伤修复潜力,患者早输入正常的动动模式,抑制痉孪,阻止联带运动等,降低了继发性并发症,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胡荣东、肖爱军.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功能锻炼时间窗的临床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6.
[2] 梁光霞、张向辉、史红梅.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病人功能恢复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903(13):68―69.
[3] 李韵.早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心理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 26(4)241―242.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为临床中老年患者常见病症,近年来,该疾病疾病持续上涨,间接提高临床致残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影响[1]。近年来,临床通过不断研究发现,疾病治疗期间行早期康复护理,可减少临床致残率,对于患者生活现状的改善来说意义重大。为更好地探讨该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本文将我院接收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1年9月~2014年11月接收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作为调查对象,分组后行不同措施护理,干预组患者40例,男性、女性患者分别20例,年龄45~70岁,平均(51.1±1.1)岁;疾病史5~20d,平均(10.3±0.3)d;疾病类型;脑出血,患者26例;脑梗塞,患者14例;常规组患者40例,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24例、16例,年龄46~72岁,平均(51.2±1.2)岁;疾病史5~22d,平均(10.4±0.4)d;疾病类型:脑出血,患者28例;脑梗塞,患者12例。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性不鲜明,可比对(P>0.05)。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行临床基础护理措施,如:肢体按摩、训练等;干预组患者行临床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心理护理 临床资料显示,偏瘫患者除具备一定程度的心理特征外,还由于脑部的突然损伤产生相对严重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抑郁,不利于疾病治疗。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多和患者交流,认真评估其心理特征,并从患者文化水平、职业等角度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从而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疾病治疗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还应给予患者家属心理疏导,鼓励家属给予患者精神、肢体上的支持,促使共同克服心理障碍,加快康复进度[2]。
1.2.2语言护理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早期护理,应将语言训练作为首要任务。针对无法开口说话患者,可借助图片、手语等交流,便于充分了解患者需求;针对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较弱患者,可借助手势、信号等交流,此交流期间应避免复杂性长句,以免降低患者积极性。语言功能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耐心、反复性的示范,多给予患者鼓励,进而提高患者语言康复训练积极性。
1.2.3肢体训练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首先行肢体关节训练,即: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活动患者关节,循序渐进,以患者可承受为主,以免适得其反;随后行床上训练,即:翻身、移动、坐起等,此训练过程中禁止出现生拉硬拽现象,以免加大关节损伤度;站立训练期间需专人保护,预防跌倒。临床肢体训练期间,可在患病一侧保护或帮助,随着康复进度的进展逐渐减少帮助,让患者独立完成相对训练程序,便于更好地恢复肢体功能[3-5]。
1.2.4生活能力训练 临床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需借助日常时间训练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如:投球、套圈、搭积木等,指导患者自行穿衣、脱衣、刷牙、沐浴等,训练2~3次/d,初次训练可10min,随后增加至30min,以自身不过度疲劳为主;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训练患者上肢、手部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1.2.5家庭康复护理 由于脑卒中偏瘫疾病具有病程长、康复进度缓慢等临床特点,患者需承受巨大经济负担,间接导致大多数患者未完全性康复就出院,且出院后由于各种因素不坚持康复训练,最终出现不同程度肢体功能减退现象。所以,患者临床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力度,确保每位患者均充分掌握康复训练方案;叮嘱患者出院后以平衡、协调等康复训练方法为主,或让患者借助步行器、拐杖等室外活动,争取尽早自理生活。通过家庭康复护理措施的实施,不但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还可减少临床费用,减轻心理负担。
1.3观察项目 ①判定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前后生活能力评分,标准:借助生活能力评分量表进行判定,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能力越好;②判定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标准:患者出院前期人手一份护理满意调查问卷,填写回收后统计总分,分为满意(>90分)、一般(>60分)、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临床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文中数据,其中,(x±s)表示计量资料,%表示计数资料,t、χ2分别检验计量和计数资料,若最后结果显示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能力评分判定 临床调查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能力评分和常规组差异性不鲜明(P>0.05),护理后评分差异鲜明(P
2.2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判定 临床调查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和常规组相比,差异性鲜明(P
3讨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肢体上的不便,给心理、精神等带来严重影响,降低生活质量。因此,临床疾病治疗期间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实施意义重大。本组调查结果显示: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临床生活能力评分和基础组相比,差异性鲜明(P
综上,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早期康复护理作用突出,可改善患者生活现状,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宁文帅,于凤伟,杨洋,等.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490-1492.
[2]陈海燕,蔡娜.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2009,49(20):116-117.
[3]彭晓艳,黄知秀,杨晓芳,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6):389-390.
【关键词】 脑血管;恢复期;健康教育
脑血管在我国由于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患病后患者逐渐失行走、读书、说话、与人交流等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社会带来许多不便,因此,对康复期患者及家属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护理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服务对象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教育,其核心是促进人们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1]。使病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中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我院在2008年1~10月共收治脑血管患者152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33岁,男90例,女62例。健康教育覆盖面100%,知晓率98.8%。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掌握了许多治疗和功能锻炼的方法,预防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伤残率,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收效良好。
2 制定健康教育内容
护士业务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笔者和全科护士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咨询专科医生,制定了脑血管患者康复期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患者的心理、饮食、睡眠、用药的护理,以及肢体功能锻炼、出院指导和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
3 实施
健康教育不同于卫生宣教,它贯穿于护理的整个过程,护士不仅要配合医生给患者以适当的治疗和护理,还要结合患者的身心状况、社会需要,向患者介绍用药注意事项、饮食起居、功能锻炼方法。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知识层次、健康状况、个性习惯、文化背景、康复期望等选择适当的时机,适宜的方式,因人而异,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并及时征求患者和家属的意见,调整策略,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3.1 肢体功能的康复
3.1.1 肢体被动训练 对偏瘫上侧肢体进行肩关节前屈、内收、外展及外旋等被动运动。对下肢康复训练可采用“桥式”运动、下肢屈曲动作训练、伸膝分离运动等。关节活动顺序为先大关节、后小关节,用力适度,由上而下,幅度由小至大,每天每个关节至少进行3~4次的全关节运动,每次10~20 min。对已有关节活动度下降的关节,治疗时间要延长,次数要增加,必要时可配合理疗、红外线及超短波照射或局部湿热敷。
3.1.2 肢体主动训练 夹捏指趾或对指活动,夹捏指趾或对指活动。夹捏指趾即用健侧的食指与拇指夹捏患侧的指趾各10~20次;对指活动即患侧的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别相对,各做20次,以利手部精细运动的恢复。此外,还可用健身强力圈练习手部握力;活动手腕足腕,即手腕或足腕先由内向外,然后由外向内环形练习各10~20欢;肩、肘、髋、膝活动。患者站立或平躺,将上述各关节向上下、内外、前后活动各20次;运动量逐渐加大但不可过劳,一般情况,上肢较下肢恢复慢,故在下技锻炼走动的同时,可有意识的活动上肢,以使其功能恢复。
3.2 吞咽功能训练 急性脑血管患者约51%有吞障碍。训练有效后,再行摄食训练。进食进应注意:取坐位或半卧位,头略前倾;选择有一定口感的食物,以利咽部感知;食物形态以松散、有黏度但又不致黏附口腔为宜;食速宜慢;进食时注意力集中。
3.3 言语、认识功能训练 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由于失语、言语不清,易出现自卑感。因此,在进行语言功能训练时,要做到冷静、耐心。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语言功能锻炼时,首先要分辨失语类型,以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命名性失语主要为遗忘性,护理时要反复说出名称,强化记忆;其次,与患者交谈时,要减少外来干扰,以保证患者精力集中;第三,与患者交流时要面对面地交流,可使用图片,卡片等。第四,要从数字、单词、短语开始,先让患者复述,再让其听前半句,令其讲后半句。在整个训练中要做到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认知功能障碍时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醒患者,得高对患侧的注意力,给予患者视、听、触等感知觉的刺激,患病后无意识记忆与正常人相差不显著,因此在护理中,可以强化无意识学习,反复给予多种刺激,并强化动作学习以增加记忆功能。
3.4 心理护理 脑血管患者因发病急,对自身、家庭皆为突发事件。随之而来的经济负、社会角色转变,加之对疾病预后的恐惧易致患者心理障碍。护士应以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行为去了解、熟悉患者,掌握患者病前的适应能力、性格、人格,以便制订并实施心理护理。在康复治疗阶段,患者常因急于求成而逐渐失望、悲观、抑郁。因此,每天应进行30 min的情感交流,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同时争取家属配合,照顾好患者饮食、起居,鼓励和协助患者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娱乐及家庭活动,以增加患者对生活的乐趣及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康复及护理的进行。
3.5 饮食护理 脑血管患者的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多食蔬菜、水果、豆制品,忌食刺激性食物或烟酒。饮食温度适宜。对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可给予胃管鼻饲。
3.6 睡眠的护理 脑血管患者因存在各种功能障碍,易产生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则致失眠。因此,对失眠患者要先评估影响睡眠的原因,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强化心理疏导;创造舒适的睡眠条件和环境;正确功能锻炼,预防肢体疼痛;建立合理的睡眠习惯;睡前不饮酒精饮料或吸烟,不喝含咖啡的饮品如咖啡等;必要时按医嘱应用安眠药。
3.7 用药的护理 患病后有此患者存在部分记忆障碍,因此,反复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用药目的、方法,直至掌握,必要时建立服药卡,写明药物的服用方法、剂量,贴于醒目处;住院期间要做到口服药到口,羡慕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嘱患者要遵医嘱服药,不可偏听偏信广告,滥服药物。
3.8 出院指导
3.8.1 保持血压稳定 患者大多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史,血压常波动不定,保持血压稳定,对疾病恢复及预防复发起着重要作用。教会患者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及血压正常值;对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督促和帮助其养成按时按量遵医嘱服药的习惯;保持乐观情绪,避免劳累,戒烟酒,防止便秘。
3.8.2 介绍脑血管复发的先兆症状,复发的诱因,病情加重时的表现,应定期平院复查等。
4 健康教育方法
4.1 个别教育 护理人员与患者面对面的交谈,是最主要的教育形式。
4.2 举办学习班 对象主要为患者家属,可集中讲授饮食上注意事项、康复训练方法、语言训练技巧等。
4.3 看电视录相或分发宣传手册 脑血管恢复期时可定期或不定期地观看有关康复训练方法,可以让患者和家属更易掌握要领。
5 体会
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不仅融洽了护患关系,减少了护患纠纷,还提高了护士整体素质。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使患者掌握了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及卫生保健知识,缩短了住院日期,减少了住院费用,降低了伤残率,医院的社会声誉也明显提高。
康复医学专家们认为,脑卒中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外,应当尽早做康复训练,越早功能恢复越好;一般在患者病情稳定48~72小时左右就可开始由专业医护人员指导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的目的是让患者的语言障碍、吞咽功能、肢体功能和心理功能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仅靠住院期间短暂的康复治疗护理和训练较难达到最终效果。因此,患者和家人应学习掌握相关的康复知识与训练方法,以便出院后继续坚持这些训练,患者完全可以达到很好的康复。
失语症的康复训练
出现失语症的比率占脑卒中患者的20%~30%。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康复训,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进行。
训练与发音有关的肌肉
引导患者练习舌的伸缩及口腔肌肉的协调运动。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龇牙、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指导患者将嘴张大,教其发“a”音。再做舌部训练,让患者尽量向外伸舌,反复做伸缩舌运动,由慢到快,逐步提高运动速度;反复练习卷舌及舌的左右运动,舌尖舔上下唇、左右唇角,再做顺向及逆向舔唇周动作。还有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磕瓜子、嚼口香糖等动作。这些都是训练发音肌肉的锻炼,能防止舌、咽、喉部肌肉萎缩,对已有语言肌肉萎缩者也有明显康复效果。
利用口形及声音训练
对不能随意支配唇舌发出声音的患者,训练者先做好口形、发音示范,教患者通过口形来支配控制自己的唇舌运动,练习发音。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时的口形,纠正发音错误,还可通过复读机将个人发音与正确发音对照纠正,从易到难进行。如字母训练发“a”声,然后学喉音“h、ha”,唇音“b、p”音,舌齿音“d、t”音。
进行字词句阅读书写训练
从简单的单词开始,如“我”、“你”、?“在”?、“饭”、?“吃饭”等。训练中适当给予提示,如说“上班”,训练者可先说“上”,给患者以口型示意,提示其接着说“班”,最后说出完整单词“上班”,然后再说短句?“我在上班”。如模仿写字动作,诱导患者主动说出“写字”,“你在写字”。患者掌握一般词组、短句后,再进行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应选择感兴趣的故事进行练习。练习时在字、词之间要有停顿,让患者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训练最好安排在上午进行,开始每次30?分钟,以后可延长至1~2小时。要持之以恒,直到语言障碍的症状改善。
吞噬功能康复训练
如果训练及时,绝大多数患者三、四周左右就能恢复正常吞咽功能,个别恢复差的也会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首先,进行与摄食和吞咽有关的器官功能训练
一是先让患者空咀嚼、鼓腮、吹气、张颌、闭颌、磕牙,以上动作反复10次为一组,每日进行三组以上;二是用冰冻棉棒轻轻刺激患者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其做空吞咽动作,这种咽部冷刺激和空吞咽训练能有效强化吞咽反射,使之易于诱发有力的吞咽,反复训练可提高吞咽发生的敏感性和速度;三是清洁口腔,刷牙和按摩齿龈每天3次;还应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其次,进行摄食训练
一要注意食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吞咽困难程度选取食物形态。糜烂食物最易吞咽,固体食物最难吞咽,糊状食物不易误吸,液状食物易误吸。合适的食物应有适当黏性而不易松散,最适合的是泥状食物。液状食物应谨慎食用,温度应控制在40~60℃为宜。对中重度吞咽困难患者须经过一段与摄食和吞咽有关的器官功能训练时间,使其产生一定的吞咽能力后,方可进行摄食训练。
二是应注意患者摄食时的。能坐起的患者,可取坐位进食,这样易引起吞咽反射;不能坐起者采取半卧位,躯干抬高30~40°、仰卧、头部前屈位,偏瘫侧肩部用枕垫起,这可防止食物向鼻腔逆流和误吸;进食结束后应保持半小时,以防诱发返流性食管炎。
三是应注意采用适宜的喂食窍门,要用薄且凹陷小匙勺,掌握最适宜吞咽的一口量;每次喂食时用匙压一下舌面以刺激知觉,促进舌的运动;在患者进食时应保持环境安静,少说话,避免患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引起呛咳;同时,应引导患者再次识记进食、咀嚼、吞咽等一系列动作,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运动传导通路的重建;指导患者进食后反复做几次空吞咽,使食物全部咽下,然后再喂食;亦可每次吞咽后饮少量水,以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除去咽部残留食物。
对重度吞咽困难者,如果经口摄食量太少,不足以补充体内所需营养时,家属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学会实施鼻饲饮食。
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80%以上的脑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以偏瘫较多见。近年,康复医学专家的临床研究认为,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必须与临床治疗同步进行,不宜错过康复的最佳时机,康复训练要根据病情分阶段进行。
在病情早期,对患者肢体功能应采取综合康复疗法
陪护人员要在康复专业者的指导和帮助下对病人进行被动运动,防止并发症和“废用综合征”。这包括肩、肘、髋、膝、踝关节的屈曲,伸展及抬举活动。如前臂的外旋,腕及手部关节的外展与对掌;采用健侧卧位,每2小时给患者翻身1次,预防或减轻上肢的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腕关节掌曲,手指屈曲及下肢的外旋、内翻,足下垂、挛缩,髋关节伸直等异常模式的出现和加重。被动活动每日2~3次。
在病情稳定期,只要不妨碍治疗就应对患者进行肢体的训练活动
对偏瘫肢体关节做无痛范围的曲、伸、内旋、外展被动活动,主动辅助活动。还可借助滚筒、沙磨板等器具进行上肢分离运动及控制能力训练及下肢的床上桥式运动,并训练健侧肢体。协助患者向健侧和患侧做翻身训练,逐步从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
在病情恢复期,对患者进行四肢训练
指导患者做伸腕旋后,拇指与其他指的对掌,手的抓握放松和手的精细动作训练;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坐起时,双上肢前伸,无靠背而能自行支撑坐稳后,由两侧交替推动患者,保持平衡而不倒下,让其具有躯体平衡能力;协助患者坐在床边或椅上,双脚平放地面,头颈保持直立,膝盖稍分开;做头颈转动及耸肩运动,再做双上肢屈曲、交叉抱肩做躯旋转,再双手交叉握举过头,肘关节伸直,前臂左、右移动,然后患手放在患腿上,掌心向上,以健手慢慢拉直并分开患手手指,再合扰,反复数次。
在训练行走时,先进行离床站立、踏步、抬腿、侧移、迈步练习,迈步时不要硬拉,可用绳子套于患侧脚中部,用手协助抬脚起步,同时训练患者正确使用手仗、步行器、轮椅、支具,以补偿患肢的功能,充分训练健侧的代偿功能,尽可能改善病人周围环境,如门槛台阶改成坡道,蹲式便器改成坐式便器,厕所及浴室加扶手等。
反复进行维持功能的各种训练要持之以恒,直到争取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
心理康复训练
许多脑卒中患者常常出现焦虑、悲观、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这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十分不利。因此,进行有效的心理康复训练应贯穿所有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始终。
首先,从语言、行动、表情上都要给患者同情、关怀和亲切感
坚持对其耐心和细心地做好方方面面的护理和生活照料工作,让患者充分体会到病后获得的温暖与别样的幸福;鼓励患者正确对待当前的疾病,消除不良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二,留心发现和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千方百计让患者得到心理康复
对患者所关心的问题,应想方设法给予正确的解答,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病人有体验的道理进行讲解和说服。要善于利用具体事物,让患者振奋精神,提高情绪。如对老年患者,一谈起自己的孙子时就有超乎平常的精神,所以,针对其喜欢的人物、事情,诱导其振奋精神,增强康复训练的欲望。再如,协助患者从事能激发思考及保持活力的嗜好,如下棋、打扑克或麻将,可故意让其赢。不管大小事情,只要是他应该做或想做的,就应给予鼓励、支持和积极评价。
【关键词】
等速训练;手腕肌腱损伤;康复训练
【Abstract】 Objective
At present, it is unsatisfactory for patients with wrist tendon injuries to been treated with postoperative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e isokinetic training technology is a kind of advanced and safe therapeutic schedule for treatment of hands dysfunction, execlling in effects of the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Methods In the present study, effects of isokinetic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64 patients with wrist tendon injuries were measured by using wrist joints total activity measurement(TAM)and peak torque(PT).Results Our results revealed that effects of isokinetic rehabilitation traing were significant after four week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P
Conclusion Isokinetic training cam improve range of motion of joints and the function of wrist soleus muscle
【Key words】
Isokinetic training; Wrist tendon injurie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手肌腱损伤是常见的多发性创伤, 修复术后往往因软组织粘连导致周围肌群萎缩、肌力降低、关节活动度受限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1]。传统康复训练对手外伤功能障碍的干预包括等张或等长运动肌肉训练。尽管此类运动疗法对改善手功能有一定疗效,但还未令人满意[2]。Perrine提出了等速运动是训练人(Isokinetic training)肌肉训练方案[3]。这种训练是训练运动系统伤病术后肢体肌肉功能的一种新方法。和传统康复训练采用的等长、等张肌力训练相比,等速训练具有高效、合理和安全等优点[4]。本文拟研究采用等速肌力训练对患者的手腕肌腱损伤术后的手功能进行6周的康复训练以观察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我科住院或门诊收治的手外伤患者64例,其中男46例,女性18例,年龄19~45岁,平均35岁,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治疗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对照组32例,男24例,女8例,两组年龄、性别上具有可比性,发病时间2~5个月。入选标准:所选病例损伤原因:刀砍或切割伤,压轧伤,撕裂伤其患指3个关节中至少有1个关节活动度及屈伸肌力均低于健侧的40%。排除合并骨折合并中重度神经损伤。
1.2 肌力测试及训练仪器
采用德国产ISOmed-2000型等速肌力训练系统进行腕关节屈、伸肌肌力测试及肌力训练。
1.3 测试方法
测试前, 对等速测力系统进行常规标定。测试速度为慢速(60°/s)、中速(120°/s)、快速(180°/s)三种。测试时, 患者取坐位, 上身及前臂均用宽尼龙带固定。测力系统的旋转轴与受试腕关节关节运动轴一致。测试顺序为慢速、中速及快速肌力测试。每种测试为Ⅰ组, 每组测试前先进行3次亚极量屈伸腕活动作为准备活动,随后尽全力屈伸腕, 其中慢速、中速测试时共屈伸腕5次,快速测试时共屈伸腕25次。每组测试间隔时间在30s以上。
1.4 测试指标
峰值力矩(peak torque,PT):肢体在整个屈伸活动中,相应的肌肉或肌群收缩产生的最大力矩输出,代表了肌肉或肌群的最大肌力。
手屈伸功能总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 TAM)系统评价:依据国际手外科联合会肌腱损伤委员会制定的方法按患指主动活动范围优:屈伸活动正常,TAM >220°;良:功能为健指的 75%以上,TAM 为 200~220°;中:功 能为 健指 的 50%~75%,TAM 为180~200°:差:功能为健指的 50%以下,TAM
1.5 训练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①超声波治疗:患者取坐位或卧位,保持舒适的姿势,应用日本产US-700型双频超声波治疗仪,频率3 MHz。刺激周期(Duty cycle)为100%,时间性平均强度(Temporal average intensity)为0.8W/cm2,将S声头置于患侧关节肌肉僵硬挛缩明显处配合耦合剂作环形运动,每次10 min,1次/d。②关节松动训练,先进行腕关节附属运动,手法分为4级:Ⅰ、Ⅱ级主要治疗疼痛,Ⅲ、Ⅳ级主要治疗关节僵硬。对照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前者采用运动疗法,即在严格指导下开始功能锻炼,做患手各关节、各方向的主动抗阻屈伸练习,如对掌、对指、拇外展、握拳及前臂旋前旋后等运动,2次/d,3~5遍/次。治疗组:在ISOmed-2000型等速测力仪训练系统上进行患膝关节屈肌,伸肌等速向心肌力的训练。每组训练选择9种运动速度, 分别为30°/s、60°/s、90°/s、120°/s、180°/s、120°/s、90°/s、60°/s、30°/s,每种运动速度作最大屈伸收缩各10次,中间休息30s。每次训练共完成2组,渐增至4组, 共320次屈伸活动, 每组间休息5 min。训练时间为每周3次,共训练6周[5]。两组患者均在训练前后分别对患腕屈肌及伸肌功能进行测试及TAM评估。
1.6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经t检验统计学处理,数据表示为: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训练前后患侧腕关节的VAS和TAM评分的比比较,结果见表1。
治疗组训练前后患侧腕屈屈、伸肌功能的比较,结果见表2。
3 讨论
手腕肌腱损伤及手术后的活动范围明显受限,肌腱周围肌肉萎缩影响关节稳定性,易引起继发性关节软骨损伤或骨关节炎,故充分恢复关节活动度,肌肉功能是腕肌腱损伤后康复治疗的重要任务。
等速训练的技术是20 世纪60 年代由Hislop提出的,其定义是指肢体在自主运动过程中角速度相等,是一种顺应性的肌力训练,因此理论上等速训练比等张训练在同一活动范围内完成更大的功,也允许在活动范围内的任意角度产生最大的机械输出力。所以等速训练比其他肌力训练模式更有效、更安全、更准确[6]。目前国内外等速训练多用于如膝关节,肩关节的大关节的训练且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用于腕关节训练国内还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等速训练用于手腕肌腱损伤术后的治疗表明相比于传统训练疗法,等速肌力训练可以更好的改善关节活动度,患手腕屈伸肌功能采用等速训练也明显优于传统等张训练[7,8]。
从本研究选用不同运动速度进行屈肌力和伸肌力训练,峰力矩值的增加主要以慢速、中速运动速度时最为明显,快速运动速度时增加相对较少。这可能由于运动速度较慢时,可充分调动大部分肌纤维(包括平时不易训练到的肌纤维)参与收缩过程。而运动速度较快的训练时,患者最初不容易跟上运动速度,产生的力矩较小,如果速度过快,会用力不当,从而产生局部不适,影响训练效果[9,10]。因此, 我们建议在初期肌力训练时,只以慢速及中速运动为主,熟练后逐渐增加运动速度。
参考文献
[1]范振华,周士舫.实用康复医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2]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潘天德,束建良.手部屈肌腱Ⅱ区损伤修复后的康复治疗.中华手外科杂志,1997,13(4):216-217.
[4]Shirado O, Itoh T, Kaneda K, et al. Concentric and eccentric strength of trunk muscles: influence of test postures on strength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chronic low-back pain.Arch Phys Med Rehabil,1995,76:604-611.
[5]占飞,吴毅,胡永善,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屈伸肌的功能变化.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156-158.
[6]Hislop HJ, Perrine JJ. The isokinetic concept of exercise. Phys Ther,1967,47:114-117.
[7]P C Malliou, K Giannakopoulos.Effective ways of restoring muscular. imbalances of therotator cuff muscle group: a comparative study of various training methods. Br J Sports Med, 2004,38:766-772.
[7]A De Carli, E Zanzotto.Surgical repair of the distal biceps brachii tendon: clinical and isokinetic long-term follow-up.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09,17(7):850-856.
[9]吴毅,杨晓冰,李云霞,等.等速肌力训练促进膝关节术后肌力恢复的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4, 9(5):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