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康复护理评定方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19 16:11: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康复护理评定方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康复护理评定方案

第1篇

摘 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56例病情稳定,没有明显认知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肢体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8周后应用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积分评定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结果:5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9%。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训练开始时间越早,疗效越理想。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关键词 康复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 肢体功能 恢复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244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诊疗技术和抢救水平不断提高,病死率明显降低,但存活患者致残率仍高达80%。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将缺血性脑卒中的致残率降低,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已成为一种突出的社会需求1。为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对56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指导,根据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不同阶段,采用康复护理,探讨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2月收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病情稳定,没有明显认知障碍。其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42~78岁;左侧偏瘫35例,右侧偏瘫21例;就诊时间为发病后48小时~80天,平均18天。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且所有患者经过医生仔细检查后,给予相应的康复护理训练方案,并安排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由主管责任护师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具体指导,家属督促,定期进行康复评定,及时处理康复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根据患者康复程度不断调整康复训练方案。

判定标准:日常生活能力用Barthel指数法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用Fugl—Meyer评分法评定2。①基本治愈:各项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生活自理,能胜任原有工作,Fugl—Meyer评分提高率>75%,Barthel指数>90分;②显效:Fugl—Meyer评分提高率5%~14%,Barthel指数>75分,生活基本自理,瘫痪肢体明显好转;③有效:Fugl—Meyer评分提高率1%~4%,Barthel指数>55分,瘫痪肢体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生活部分自理;④无效:训练前后无明显改变。进行康复训练8周后评定疗效。

结 果

开始训练时间与疗效的关系:1周以内13例,基本治愈5例,显效8例。1~2周25例,基本治愈2例,显效18例,有效5例。3~4周10例,显效2例,有效7例,无效1例。4周以上8例,有效5例,无3例,总有效率92.9%。

综合康复护理方案

第2篇

[关键词] 康复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康复评价会

[中图分类号] R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3(a)-017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full-time nurses in rehabilitation ward in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meeting. Methods By convenience sampling,120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femoral head necrosis during recovery in bone and joint rehabilitation war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3 to August 2015 were selected,and they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patient′s treatment compliance,patient′s satisfaction,and average hospital stay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ing full-time nurses participating in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meeting in rehabilitation ward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After carrying out full-time nurses participating in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meeting in rehabilitation ward,patient′s treatment compliance was greatly improved and average hospital stay was obviously shortened (P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ward;Full-time rehabilitation nurse;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meeting

康复评定是康复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康复治疗的全过程。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前提,但由于评定和治疗均涉及多个专业人员,他们相对独立又相互协作,若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不仅会增加沟通成本,更难以确保评定结果的有效反馈和治疗方案的及时调整[1]。康复评价会则是连接在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间的纽带,其也是医患沟通的一种形式,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康复科应当落实并坚持开展的工作制度。在康复病区设置专职康复护士,参与康复评价会,并赋予专职康复护士职责,可合理协调患者康复治疗时间,为各个康复成组之间的沟通,乃至对患者延续护理可起到桥梁纽带和康复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取样,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骨与关节康复病区住院的股骨头坏死康复期住院患者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性4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9.27±17.31)岁;对照组中男性40,女性20例,平均年龄(65.26±10.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参与康复评价会,对照组仅由责任护士参与康复评价会。采用自设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住院满意度、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患者平均住院日等方面内容进行调查。其中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住院满意度调查包括护士技术水平、对住院过程是否满意、是否向您解释治疗方案及护士的服务、护士是否负责等条目并分别列出满意、一般、不满意选项。康复治疗依从性方面,患者能完全配合完成规定的康复治疗时间、次数者,记录为依从性A级;完成3/4~2/3量为依从性B级;完成1/4量为依从性C级;不能完成的为D级。问卷由责任护士负责发放、收集、整理,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2-4]。

1.3 病区专职康复护士的聘任条件

骨与关节康复病区于2013年8月开始设置病区专职康复护士,根据病区病床位每30张病床设置1人。专职康复护士的任职条件:从事康复护理工作5年以上,护理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技术职称,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系统的康复医学知识,丰富的社会心理等人文知识的护士,通过自愿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5-7]。

1.4 专职康复护士的职责

负责本病区卧床病人的床旁康复治疗工作,负责协调安排本病区病人的康复治疗时间,发放、收集各种治疗单,组织安排病区患者康复评价时间,参加康复评价会。工作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协助临床护士做好康复护理工作。

1.5 专职康复护士在康复评价会中的作用

1.5.1 初期康复评价 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在患者住院第一时间与责任护士共同查看患者,安排初期康复评价会时间并通知各个治疗部门参加评价会,根据患者病情提出康复护理方面的问题、措施及目标(包括近、中、远期)。初期康复评价会安排在患者住院第一周内,参与初期康复评价的医务人员包括主管医师、责任护士、评定医师和理疗治疗师及中医师、心理师和营养师。病区康复护士在初期康复评价中协同康复治疗成组提出的治疗方案,安排有针对性的床旁康复治疗,例如卧床患者的床旁踏车训练,振动排痰,中频电刺激治疗等,对卧床期患者的早期康复有很好的疗效,能够保证患者康复治疗时间的有效合理利用。

1.5.2 中期康复评价 在患者康复治疗中期,一般在患者入院治疗2周后进行,目的是对患者阶段性治疗后总的功能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康复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原因,并据此调整康复治疗计划[8]。中期评价可进行多次,康复护士安排相关参与治疗部门参加,并提出康复护理方面意见及建议,因为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接触机会最多,对于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情况都有深入确切的了解,因而能对评价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意见。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床旁康复治疗,健康宣教,康复指导过程中,与患者沟通交流,可对患者的心理及躯体功能恢复情况动态掌握,对患者康复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参考信息。

1.5.3 末期康复评价 在康复治疗结束前,即患者拟出院前进行,目的是对患者总的功能状况和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建议出院后的生活。专职康复护士在患者出院前,对患者出院后的继续家庭康复提供指导意见,并对其进行电话随访,将康复护理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层面,对患者的功能重建及重返家庭和社会提供帮助。专职康复护士在对患者进行训练的同时,及时了解患者和家属的思想动态,指导正确的康复方法,实现患者从被动康复转为主动康复的理念,促进患者自主康复信念建立,达到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实现既定的康复目标,这是末期康复评价以及整体康复过程中,病区康复护士一直贯穿其中的康复理念和目标[9-11]。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度、康复治疗依从性及平均住院日的比较

观察组住院满意度调查问卷中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显示,满意59例,占调查人数的98%,对照组满意52例,占调查人数的86%;观察组治疗依从性A级55例,占调查人数的93%,对照组A级40例,占调查人数的67%,两组患者满意度、康复治疗依从性及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病区康复护士在康复小组中具有协调作用

通过康复评价会制定康复治疗方案,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协调安排好患者康复及治疗时间,解决了病区医护治疗与康复治疗师的治疗时间发生冲突的问题,减少了患者治疗等候的时间。患者入院后,通过康复护士与医生密切配合,及时进行心理开导及康复方案的落实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了其治疗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参加康复评价会,及时了解患者康复治疗疗效,作为康复医学成组中的联络者,除了履行一般临床护士的职责即保存生命、减轻病痛、促进康复外,还需要执行指导临床护士康复护理各项基本技术操作,如的摆放、呼吸训练与排痰、吞咽训练、肠道与膀胱护理、皮肤护理及心理护理等。自我护理训练,做好康复知识的宣传教育,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12]。

3.2 通过康复评价会全面了解康复护理目的、对象、内容、技术,配合好康复技术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

康复护士在康复医师为主的工作小组中,扮演的角色:护理者、教育者、协调者、监督者、开导者、咨询者。事实证明,康复护士在康复科的工作,围绕优质护理服务,能让患者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提升护士的自身价值。病区专职康复护士的设立,使患者在入院第一时间即能获得系统性、程序性、个体性的康复,使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能系统地结合在一起,不仅避免了不同护士康复指导的偏差,也解决了临床护士由于承担繁重的治疗护理工作而不重视康复指导和没有时间施教的问题[13-14]。

3.3 康复评价会在患者床旁进行,对于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及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其家属也需参加

患者及其家属参加评价会可以了解患者目前的功能状况、康复治疗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提出对患者治疗的建议和意见。病区专职康复护士针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康复意见和心理预期,提供康复指导和心理护理,保障对患者的护理是全面的、整体的,既包括身心两方面内容,也包括疾病预防、保健、康复指导等方面内容,为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以及回归家庭,重返社会提供了康复建议和指导,使整个康复流程得到统一落实。

结果表明,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参与康复评价,能够将护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评价会提出,使患者及有关的医务人员都能够及时、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与患者有关的病情和功能变化,对患者的预后和转归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利于康复方案的调整和实施,确保康复治疗的质量,起到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参与康复评价会参与制定康复方案,指导卧床患者做好早期床旁康复护理和床旁康复治疗训练,对患者早期康复,疾病预后起到关键的作用[15]。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参与康复评价会促进了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更全面地了解病情及患者功能康复状况,使其对治疗结果确立合理的心理预期,增强信心,提高了对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在康复病区继续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滢,武亮,谷磊.浅谈康复评价会[C].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大会,2014:63-64.

[2] 邱萍萍,康明强,李伟.肺癌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与疲乏、疼痛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4,29(1):21-23.

[3] 黄琼,梁玲毓,朱洁.工伤康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8):749-752.

[4] 潘美群,金茜茜.综合护理干预管理对脑出血病人治疗依从性与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3):153-155.

[5] 蒋蓉,温贤秀,谢彩霞.临床护理岗位管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5):419-422.

[6] 周君桂,范建中.强化康复单元护理管理模式及康复效果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2015,30(2):171-173.

[7] 罗文波.专科康复医院院内培养康复护士实践体会[J].现代康复,2000,4(7):1097.

[8] 杜红红,闫玮娟,李桂粉.康复护士在住院颅脑损伤患者康复评定中的作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9):845-846.

[9] 尤素伟,吕洲,贾永,等.康复护理干预流程图在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6):21-23.

[10] 潘文秀.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4,33(22):173-174.

[11] 李爱真.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脑卒中200例临床观察[J].基础医学论,2014,18(18):2350-2352.

[12] 马文华,王秀清,杨青,等.我国康复护士培养现状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09,9(10):28-29.

[13] 耿荣娟,丁娓,丁爱玲.专职康复护士在骨科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 18(12):37-39.

[14] 陈菊娣,江春梅.德国康复护理现状[J].护理研究,2010, 24(11):3005-3006.

第3篇

【关键词】 老年;脑血管意外;康复护理

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患者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 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 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 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因此老年人患病后康复护理在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对江苏省徐州市社会福利院2007~2012年收治的51例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复护理资料进行调查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瘫儿童患者51例, 其中脑出血22例, 脑梗死29例;男30例, 女21例, 年龄62~81岁, 平均74岁, 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下肢瘫痪、失语等症状。所有患者神志清醒, 均能配合相关治疗。

2 康复护理方法

2. 1 一般护理 保证患者生活环境卫生, 预防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和褥疮。饮食上注意低盐、低脂同时要给予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2. 2 心理康复护理 心理康复护理在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患者因为语言或者运动能力的残疾, 常有悲观、抑郁、自卑、孤独感、爱发脾气甚至有自杀倾向等心理问题, 在护理过程中应该多与他们进行交流, 通过关心与关爱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 积极引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2. 3 语言和肢体运动康复训练 语言和运动功能的康复是患者完成基本生活的基础, 对于患者的康复情况评定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当前普遍认为语言和运动能力的康复训练要同时进行, 国内外有很多康复训练方案[1]。具体方案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程度、病程分期来选择, 个体化方案是治疗的关键。

3 结果

经过1~6个月的康复护理, 51例患者中, 无明显疗效4例, 其余患者的语言和运动能力均有显著改善, 90%以上患者日常生活可以自理。

4 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 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与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病、成为当前三大致死疾病, 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而老年人又是其高发人群, 当前除了预防和治疗疾病发生外, 如何有效促进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复越来越受到重视。由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经过一定时间综合性的康复护理治疗, 可以明显改善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 患者基本生活自理率达到90%以上。因此, 对于脑血管意外老年患者通过心理、语言和运动等多方面进行康复护理, 能很大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

第4篇

关键词:颅脑外伤 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及交通日益发达,因交通事故、高空作业失足坠落和暴力斗殴等原因所致的颅脑外伤逐年增多。颅脑外伤危害性大,是造成死亡或伤残的重要原因,伤后患者留有不同程度感觉、运动、认知、生活能力、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因此,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社会适应能力都有重要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6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31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3.5岁,均经头颅CT或MRI以及临床检查确诊,GCS评分5~12分,其中交通事故64例,高处坠落13例,头部打击伤8例,摔伤11例,脑挫裂伤合并各类颅内血肿82例,脑疝14例,手术治疗75例,非手术治疗2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受伤类型、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手术治疗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两组伤后(或术后)均按照《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神经外科康复治疗规范》等进行治疗、护理、康复指南。

1.2.2 治疗组同时采用以下早期康复护理

1.2.2.1 早期康复护理最佳时机: 选择在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伤后或术后48~72小时),无神经系统进一步损伤的征象,且骨及骨关节无受损,即可开始。

1.2.2.2 制定早期康复护理计划: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全面掌握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详细、具体、个性化康复护理计划,在实施计划过程中及时修改,向家属及患者介绍颅脑外伤疾病的知识、愈后情况及早期康复护理的意义,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1.2.2.3 功能锻炼:

(1)护理:每隔2h变换一次,保持关节正确的良肢位摆放,近年来国内外康复医学发展证明尽量多用患侧卧位,减少仰卧位,并提倡早期由卧位坐位过渡,以正确的姿势预防褥疮和肢体痉挛。

(2)肢体功能锻炼:

A.被动运动与按摩:对患者肢体进行揉、按、压、挤、捏、拍打等感觉刺激,按摩由远心端到近心端,由轻到重,由慢到快,每日2次,每次30min,配合被动运动,在关节活动正常范围内,将肢体由上到下,由近到远,有序地进行被动锻炼,防止异常运动模式的产生。

B.主动运动:不断输入正确的运动模式,循序渐进地训练患者由仰卧到坐位,坐位平衡,站起坐下,站立位平衡及步行训练,加强腰背肌、臀肌、股四头肌肌力训练,防止甩臀、拖足等不良步态的发生,促进肢体运动从共同运动中分离出来。

1.2.2.4 认知康复训练

(1) 对患者目前的认知能力做具体、详细的分析,并据此制定出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方案,找出功能缺陷的主要认知成分,对障碍环节采用反复的学习、询问和训练,达到以点带面全面进行康复护理干预,从而使记忆、学习、解决问题等整体认知水平得到提高。

(2) 娱乐疗法在认知康复中有相当的应用,对改善患者精神和情绪,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和主动性,潜在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具有辅助作用。

1.2.2.5 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训练内容包括进食、饮水、穿脱衣裤、个人卫生、控制大小便、用厕等。训练时强化动作技巧且动作应轻柔、缓慢,防止坠床、跌倒。训练内容贯穿于患者日常生活中,且与患者的需要相结合,增加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1.2.2.6 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在伤后(或术后)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给予支持、疏导、鼓励等。通过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使其敢于面对现实、激起对治疗的信心,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毅力。

1.2.2.7 康复护理效果的评定方法: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评定,认知能力采用LOTCA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1.2.2.8 统计学方法:数据录入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以P

第5篇

[关键词] 脑卒中;康复;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208(2010)09-0039-02

尽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死亡率已显著下降,但70%~80%的存活者却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这在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的同时也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由于目前我国卫生资源短缺,大部分脑卒中患者经综合性医院抢救存活后,尽管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也只能回到社区而得不到规范康复治疗,使得三级康复网络中的二级康复无法真正得到体现。为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康复的影响,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09年9月对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辖区内2008年11月~2009年9月已于医院神经内科接受住院治疗并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出院患者52例,按照出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社区康复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42~71岁,脑出血19例,脑梗死7例;对照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43~7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病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1.2 护理干预社区康复护理组在预防性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家庭访视和康复指导,专业人员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患者家庭和社区环境对患者及其家属或陪护人员进行具体的康复训练指导,结合康复程度调整训练方案,定期评估并及时处理训练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研究期间共访视和指导11次,在初始第1月内每周访视1次,指导内容主要包括翻身、坐卧、平衡、座位保持、进食及穿衣等床上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第2~3月每2周指导1次,主要内容为转移、起坐、站立平衡、步行、上下阶梯及下肢负重和抗阻运动训练;第4~6月每4周指导1次,核心任务是教会病人自我训练并指导家属对家居环境改造,最终使患者尽可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等。整个过程均要求家属或陪护人员能按方案督促并辅助患者按方案训练,每次训练持续45 min,每天1次,每周5~6次。对照组患者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功能评定。

1.3 效果评定两组患者均在人组时、随访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由同一名护康复治疗师进行运动功能、ADL评定,运动功能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ADL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两项评定的满分均为100分。

1.4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

2 结果

两组脑卒中患者的FMA与MBI评分伴随时间延续均表现出增高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D

3 讨论

第6篇

【关键词】中医康复护理;脑梗死;偏瘫;肢体功能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是由多种原因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缺氧甚至坏死,进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其发病率和致死、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有资料报道[2],70%及以上的脑梗死患者可遗留瘫痪、失语、失用等残疾,其中偏瘫是最常见后遗症之一。我院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辅以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康复治疗效果,现将研究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偏瘫住院患者62例,均参照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要点[3],并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所有患者均首次发生脑梗死、意识清楚,有肢体功能障碍,排除大面积脑梗死、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语言障碍、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42~63岁,平均年龄(53.2±5.9)岁;病程3~18d,平均病程(9.9±1.4)d。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中医康复护理干预组(简称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患者治疗前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及肢体功能、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模式。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中医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方案如下。①情志护理:通过说理疏导、劝说疏导、移情相制、顺情从欲、气功调神等中医情志护理方法,消除患者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及心理压力;通过谈心、释疑,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利于脏腑、气血功能恢复,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②中医康复护理:对于中风急性期患者以按摩为主,辅以针刺治疗,按摩主要以伸、拔、扳、按、揉、擦等手法在患者颈项、肩部进行,针刺选取的穴位主要包括水沟、风池、大椎、天柱、内关、太冲、曲池、合谷、三阴交等;恢复期患者以针刺、电针、艾灸为主,辅以推拿按摩,推拿按摩部位主要集中在患者存在神经功能缺失的部位。

1.3 评价方法 分别于进行护理干预前与干预结束后,采用简化Fugl-Meyer(simplified Fugl-Meyer assessment,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进行运动功能的评定,上肢66分,下肢34分,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越好,疗效越好[4]。

1.4 疗效评定标准[3] 采用痊愈、有效、无效三级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颈、肢体功能活动恢复正常,生活自理,能正常工作和学习者认定为痊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有明显好转,颈、肢体功能有所改善,生活基本自理,能参加一般的工作和学习者认定为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未减轻,颈、肢体功能未改善,甚至加重和死亡者认定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FMA评分差别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FM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干预组提升更为显著,与治疗前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较为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干预组31例患者中痊愈20例,有效8例,无效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31例患者中痊愈12例,有效12例,无效7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7.41%。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梗死属祖国医学中“中风”范畴,其基本病因为,血瘀内阻,血行不畅,气机不通,宜以益气化瘀、活血通络为主要治则[5]。中医情志护理可消除患者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及心理压力,可使气血运行顺畅,利于脏腑功能恢复正常,中医针灸及推拿按摩可以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调畅气血、纠正气血逆乱,从而增加患者脑部血流量,加快血液运行速度,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基础上,辅以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临床疗效显著,与传统护理模式比较,差异显著。

此外,显著提升脑梗死偏瘫患者FMA评分,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胡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726-727.

[2] 杨红专.脑卒中的康复治疗进展[J]. 中外医疗,2011,8(2):182- 184.

第7篇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日常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417-01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150万人以上,幸存者中7.5%丧失劳动力[1]。这不仅影响患者个人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因此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是一项艰巨任务。本文旨在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脑卒中患者66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变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2]。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按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两组。观察组36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37~71岁,平均56±8.51岁;脑出血10例,脑梗塞26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27例、女3例;年龄41~74岁,平均60±9.31岁;脑出血9例,脑梗塞21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康复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早期进行了综合康复训练和护理。每例患者均由康复小组制定个体化的综合康复训练方案。具体方法:①运动疗法:按照患者肢体功能所处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良肢位的摆放、被动关节活动度的维持锻炼、变换训练、搭桥训练、上下肢随意运动的易化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坐位上肢分离运动的诱发训练、从坐位的立位的训练、立位平衡训练,迈步和上下楼梯训练等。②以ADL为主的作业治疗:如穿衣、进食、个人卫生、大小便控制等;上肢作业能力和协调性训练,如拣豆子、插木条等。进行健手或健手带动患手进行洗脸、刷牙、吃饭、更衣,运用正确的姿势反复训练握笔、拍手等加强手的协调及控制能力的训练。③物理治疗,偏瘫康复仪、脑电治疗仪等,每次治疗20―30min,每日2次,10―15天为一个 疗程。④传统治疗:按摩,针灸,康复训练以及一对一方式进行,每日2次,每次30分钟。⑤心理康复护理:根据病人心理的不同阶段给予疏导、支持,鼓励患者树立力所能及的生活目标,在良好的情绪中积极主动锻炼。⑥家庭、家属参与: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患者的康复护理,并与家庭成员共同制定与患者家庭生活环境有密切联系的康复训练计划,出院后定期对家庭成员进行专业指导。

1.2.2 评价方法: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数[3],100分为正常,0~20分为极严重功能缺陷,~45分为严重功能缺陷,~70分为中度功能缺陷,~95为轻度功能缺陷。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1、3个月由同一康复医师各评定一次。

1.2.3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与3个月Barthel指数比较见表1。Barthel指数治疗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只是在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表1

备注:与康复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3讨论

3.1康复护理早期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的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

有研究表明,99%的神经功能恢复出现在脑卒中3个月内,康复护理介入的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就越好[4]。中枢性偏瘫的恢复是连续过程,表现为肌张力由低逐渐升高,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和痉挛状态逐渐增加,随着共同运动的完成出现分离运动、精细运动和严度运动[5]。所以尽早指定个体化康复方案,循序渐进,按照患者肢体功能所处的不同阶段不断调整康复护理方案,在患者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训练,使患者尽快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治疗1-3个月后Ba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且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的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

3.2家庭成员的参与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依从性

有研究表明:多数人对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知识缺乏了解常常采取一些错误的家庭康复决策和行为,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未强调患者“自我护理”的原则,而是普通遵循“替代护理”的模式,助长了患者的依赖心理,这些均提示在家庭康复护理知识决策和行为上尚有一些盲区。所以,提高家庭的康复能力,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在ADL能力恢复中,控制大小便最容易恢复,洗澡最难,这可能是洗澡本身难度大的原因;其次是上下楼梯、入厕、装饰、进食较难。在训练36例脑卒中患者过程中,下肢功能比上肢功能恢复快,与报道相同,可能与家庭成员替代上肢功能比下肢多,以及患者本身对恢复过程中迫切需求有关。本研究结果发现康复早期引导患者家庭成员参与,不仅可使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护理得到延伸,家属的陪伴和鼓励又可改善患者心理和情感方面的障碍,提高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3.3心理康复护理的介入可以增强患者参与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抑郁是脑卒中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抑郁经常不被觉察和治疗,许多研究证明不治疗卒中后抑郁会阻碍康复和恢复进程,降低生活质量。心理护理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过程有积极的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本研究中心理护理的早期介入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使患者形成积极的心境,配合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增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全面、综合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从心理―生理――功能上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有效减低致残率,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艳玲,张修伟,谭志军.脑卒中发病周期节律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4):252.

[2]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23.

[3]廖鸿石,朱镛连.脑卒中康复评定的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24.

第8篇

方法:选择我院脑卒中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康复护理组在采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同时辅助功能性电刺激等方法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康复护理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只给予临床常规治疗[1]。

结果:两组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评分之间的差异有明显的显著性意义(P

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综合方案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关键词:康复护理综合方案脑卒中预后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34-01

我国第一大致残性和致死性疾病就是脑卒中,虽说目前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使脑卒中抢救以及诊断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但是仍然有85%以上的存活患者留着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给社会和患者家庭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近些年来,脑卒中的发病率仍然呈上升的趋势。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有不少的研究者对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方案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而且取得了相应的效果。以下重在研究康复护理综合方案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临床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自2010年7月~2011年9月在我院接受脑卒中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7例,平均年龄(63.2±9.11)岁;对照组:男性患者为15例,女性患者10例,平均年龄(64.5±6.4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变性质等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的药物治疗,包括营养脑神经药物、控制血压以及脑细胞赋活剂药物等等。康复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功能性电刺激:采用J18A2型电脑脉冲按摩治疗仪器,选择8号处方,将塑料板分别放在侧面肌肉的起点和止点方位,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20次是一个疗程;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主要以运动再学习方法为主,和其他技术相综合,训练内容有:坐到站、水平翻身、步行以及站立平衡等等,每次的治疗时间以30分钟~1个小时为宜,每日一次[2]。还可以在训练的过程当中穿插一些个人能力训练,如使用餐具、脱穿衣以及如厕和个人卫生等等。

1.3功能测评。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干预之后的第一个月和第三个月进行专业人士的随访并进行评分,使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进行评分,并用Barthel Index,BI对ADL进行评定。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

2结果

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FMA和BI评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经过平均六个月的治疗之后这两组患者的评分都有所提高,但是,康复护理组提高的幅度更大,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3讨论

根据相关资料研究表明[3]脑卒中导致瘫痪只是单纯的靠药物治疗而缺少相应的康复措施,废用性肌萎缩和关节挛缩等一些继发性的障碍的发生率大于一个月的发生率为22.5%,两个月为46%,大于四个月则为53%,而且只要关节持续四天不活动就会发生挛缩。所以,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尽快的开展康复护理综合治疗方案。

肖洪波[4]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在发育的过程当中会留下许多的闲置不用的神经通路。在通常情况下,有一大部分脑细胞经常处在一个休眠的状态,如果神经功能受到损伤之后,损伤的神经细胞不能够进行再生,通路或者是高级中枢受到阻碍,便可以调动这些细胞进入到相应的功能状态,也就是使大脑具有可塑性。中枢神经系统在功能和结构当中具有功能重组和代偿能力,而且功能代偿通常是通过训练来完成的。

目前,以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为主要的康复护理方案是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候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治疗方式。这种技术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运动功能障碍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灵活的应用功能性电刺激和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可以促进新网络的建立和形成,并且还可以调节神经中枢的兴奋性,从而实现神经功能的重新塑造。经过此次研究显示,应用以功能性电刺激、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为主要的康复护理综合方案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使其更早的获得康复。

4总结

总而言之,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训练是一个艰巨而又漫长的过程。作为康复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同情心、责任心和耐心,并且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康复计划方案,为患者争取最大的康复时间,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使患者能够早日的回归社会、回归家庭。通过对我院50例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综合方案干预,能够有效的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语言恢复能力和肢体恢复能力,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减少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爱,郑真,陈逢俭,陈赤霞,陈晓君,胡伶丽,彭明霞.脑卒中康复护理对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3(34):1245-1247

[2]肖洪波,陈瑞全,朱宗俊,罗金发,杨俊杰,余伟.早期运用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J].安徽医学,2009,30(12):2006-2008

第9篇

方法:128例病人分为两组:基底节区脑出血早期康复护理组(观察组)和以往档案资料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4-15天病情平稳后进行单一康复护理,15天后两组评定疗效。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是68.75%和43.75%,两组比较P

结论:治疗同时即进行综合康复护理联合责任护士利用省力的方法护理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较单一康复护理效果好。

关键词:基底节区脑出血 早期 综合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160-02

脑出血由于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早期康复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尚存的功能,避免由于“制动”或“废用”造成的废用综合征,因此及时治疗的同时即进行综合康复护理至关重要。我科自2010年10月~2012年4月,在治疗同时即进行综合康复护理联合责任护士利用省力的方法护理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4例,与以往档案资料进行单一康复护理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4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经CT或MRI检查确定为基底节区脑出血,符合200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有关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其中男88例,女40例,平均年龄66.2岁,发病2~120小时入院。无其他部位出血,无心肺功能不全,出血量10-40ml,均为保守治疗。

1.2 分组。128例患者分为两组,2010年10月-2012年4月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共64例,其中男46例,女18例,年龄53~79岁,平均66.4岁;对照组是2010年10月以前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档案资料64例,其中男42例,女22例,年龄48~82岁,平均年龄65.6岁;两组间年龄、性别、既往史、发病时间、出血部位、出血量和并发症等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脱水、止血、保护脑细胞、等保守治疗。对照组在保守治疗待病情平稳4-15天后,给予维持关节活动度、防止肌肉萎缩等单一功能锻炼,每日进行2-3次,每次15分钟。观察组在患者入院后开始治疗的同时,即给予患者肢体早期良肢位的摆放、对抗痉挛引起的异常姿势进行被动运动等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良肢位是指瘫痪的肢体应放在适当的抗痉挛位置,不受压,防止关节过屈过伸。例如,上肢因痉挛引起的内收、内旋、屈肘、前臂旋前、屈腕和指的姿势,通过被动运动,使之变为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伸腕和指的姿势等。因被动活动: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维持关节韧带动度,预防肌肉,韧带痉挛及关节急性挛缩。逐步进行由远端小关节到近端关节的主动运动、抗阻运动、吞咽困难的训练、语言的训练、面部肌肉的运动等早期康复锻炼。联合利用简单的生活用物,如责任护士自己制作的生活功能训练板、弹力带、泥胶、绳梯等进行功能锻炼,把患者的功能锻炼和生活自理能力锻炼相结合,将康复锻炼和康复器具配合使用。责任护士在护理中动作要协调到位,次序要由大到小,护理人员要能运用自己身体的灵活性来操作,避免给患者康复锻炼时对护士自身造成损伤,每日进行2-3次,每次15分钟。全部患者在患病后15天进行MBI指数评定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护士主诉评定有无职业损伤表现。

1.4 疗效标准。按照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的评定量表中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来评定,包括十个项目:进食、修饰、转移、如厕、大便控制、小便控制、穿衣、平面步行、上下楼梯和洗澡,共计100分。MBI对定期评价康复效果有较高的价值,为制定康复方案提供客观依据。①基本痊愈:MBI评分60分以上,残疾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MBI评分40分-60分,残疾程度1~3级。③有效:MBI评分20分-40分。④无效:MBI评分0分-20分,卧床病例、残疾5级以上。

1.5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各项指标测定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评定。观察组显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为68.75%,对照组显效率为43.75%,两组显效率差别有极显著意义(X2=7.14,P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6444(68.75)12(18.75)8(12.5)87.5

对照组6428(43.75)20(31.25)16(25.0)75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率比较,差别有极显著意义(X2=7.14,P

2.2 治疗后MBI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t=6.40,P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BI评分比较

组别n治疗前(X±S)治疗后(X±S)

观察组6425.15±8.6314.95±9.43

对照组6425.12±8.5319.45±7.83

注:两组治疗后均数差别检验有高度显著差异(t=3.60,P

3 讨论

脑出血约80%发生于大脑半球,以基底节区为主,多损及内囊,基底节区脑出血可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小便失禁等症状,还会出现肺部感染、褥疮、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由于神经功能的损伤给患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负担。因此治疗与护理同样相当重要。应早期给予患者肢体良肢位的摆放、对抗痉挛引起的异常姿势进行被动运动,预防关节挛缩、变形。为下一步的主动运动,等张、等长和等速收缩等康复护理打好基础。病情平稳后可联合利用简单的生活用物进行功能锻炼,以及康复锻炼和康复器具配合使用,将患者的功能锻炼和生活自理相结合。护士在给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时利用省力方法也防止了一些职业损伤。以往多以肌力量的增加作为偏瘫运动功能恢复评价依据,而我们此次的课题以ADL能力的评定量表中改良Barthel指数做为偏瘫时运动功能恢复的评价指标。争取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生活状态。

4 小结

随着医学的发展,脑出血的治疗护理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脑神经功能的损伤,给患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导致许多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护理脑出血患者中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工作也是非常繁重的,护士常因此造成自身职业损伤。因此脑出血患者不仅仅需要挽救生命,而实现的最终目标是回归社会,早期的康复护理中实施早期康复锻炼,配合护士利用省力的方法,能使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并且减少了护士自身的职业损伤。

我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显效率差别有极显著意义。两组治疗后MBI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我们认为基底节区脑出血常规治疗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将使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可极大减轻患者的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也减少了护士的职业损伤。

参考文献

[1] 鲁秋香.脑出血的康复护理.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1月第11卷第1期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