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会展实习个人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2-21 03:28: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会展实习个人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会展实习个人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民办高职,会展,国际化

基金项目: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2012年度教育研究一般课题:民办高职会展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一、研究背景

会展作为一个产业,以其影响力,参与塑造城市形象,传播创新文化,在理念、标准、技术、经营、人才等方面,为城市发展积聚实力,正日益成为全球信息交流、技术进步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更把上海会展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海市政府已对上海做了“国际会展中心”的明确定位,而上海经济发展的活力、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势头也吸引了愈来愈多的大型外资会展公司进入。会展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必然提高对会展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具备国际化教育背景、具有国际化的运作能力的会展人才。目前会展人才的现状仍然是处于不平衡发展的状态。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丁金昌在《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第2期)也曾撰文指出,当前中高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中存在理论上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实践上专业内涵建设脱节等主要问题,要从目标定位、课程衔接等方面协调发展。[1]

从研究现状来看,很多研究已经涉及到了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更新,并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从会展专业英语教材内容的重新编排到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学生英语学习方式的改进等,都是会展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具体表现。但是对民办高职学生对国际化培养的需求之调查还尚未发现。因此,我针对会展专业国际化的认识, 从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期许、对行业的了解、学习环境的期望、英语应用水平等几个方面对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和2012级会展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研究,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最后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继而试图提出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二、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学生对国际化认识的调查

(一)调查方法及基本情况

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10年建校历史的民办高职,面向全国招生,该校旅游会展系成立于2008年,会展专业从2006年起开始招生。由于本人在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会展系教授会展专业英语,对本部门的教学工作较为熟悉,选取会展专业2011级和2012级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纸质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7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67份。其中11会展班35人,12会展班32人,共67人参与了问卷调查。

(二) 调查对象分析

表2.2.1 调查对象的学生类别(单位:人)

表2.2.2调查对象的生源地(单位:人)

此次调查的对象既有刚刚接触会展专业不到一年的一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新领域充满着热情,也有对会展专业课程有较深入了解,同时又具备较多专业实践经验的二年级学生,他们对未来职业规划形成了较成熟的认识,而且两者比例相当。

不同类别的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以及文化知识和外语能力的基础都有差别。如表2.2.1显示,此次调查对象中,高中生占了65.7%,来自中职等学校的三校生占了34.3%,分别占有相当的比例。

此次调查的对象包括来自7个省市的学生(如表2.2.2),虽然上海生源占了大部分,即74.6%,但从生源地分布的广度来说,与大部分民办高职会展专业的招生情况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此次调查从对象的选择上来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从学习者兴趣和需求的角度来分析

表2.3.1.1 你是否有意愿到国外发展未来的事业?

表2.3.1.2 你对未来工作中英语的运用是否了解?

据表2.3.1.1,将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希望毕业后自己有机会去国际化的工作环境中实现个人的发展,这说明从学习者角度来看,会展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大的需求。

但从表2.3.1.2发现,只有2.9%的会展专业在校生对未来工作中英语的运用情况非常了解,68.7%的学生仅仅了解一些,有28.4%的学生完全不了解。那么学生之所以完全不了解,或者只是了解一些,原因可能是没有太多的了解渠道,一方面专业教师在课堂上提到的信息非常有限;另一方面,或许从书本杂志等媒体上获取的信息也不够形象或有说服力。

2.从就业的角度来分析

表2.3.2 你是否愿意到跨国公司或者有国外客户的

公司实习

从上表令人欣喜地看到,尽管外语能力较差,还是有55.2%的学生希望到跨国公司实习,存在顾虑的原因可能就是,个人没有能力申请到这样的实习机会,对自己的外语能力没有信心。

3.从学习环境的角度来分析

表2.3.3 你是否希望有机会到国外(境外)的大学进行

交流学习?

表2.3.3显示,有25.4%的学生强烈地渴望有机会到国外(境外)的大学进行交流学习,68.7%的学生呈现无所谓态度,究其原因,可能考虑到学费、生活费高昂等问题,因为民办高职本来学费就比一般的公办大学高昂,如果再进行出国出境交流,很多家庭来说无力承担。

4.从语言训练的角度来分析

表2.3.4 你是否有机会和英语国家的人进行口头交流?

从表2.3.4可以得出,虽然我们身处国际大都市上海,但将近一半的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和外国人进行英语口语交流,46.3%的人也只是偶尔有机会,但这离专业的会展销售人员应具备的流利的英文表达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对民办高职会展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组织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常规性讲座

教育家赫尔巴特(Herbart)把发展广泛的兴趣视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并认为主要是兴趣引起对物体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它导向有意义学习,促进知识的长期保持,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动机。兴趣一方面改善了学习过程,另一方面也就改善了学习的结果,导致质与量上更优越的学习。 [2]因此,教师需要在今后中,逐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只有兴趣提高了,学习才有动力,才能真正学好英语。

目前很多高职加大英语的课时量,包括大学英语和行业英语,一方面提高基础较薄弱的高职生的英语,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在未来工作中,最短时间内适应英语环境。这是从外因角度为学生施压,其实真正从内因上增加学生学习动力、刺激他们产生学习兴趣才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只有对英语在未来工作中的需求及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充分的了解,学生才能获取学习的动力。那么作为校方或者教学组织者执行者,就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去了解。笔者认为为学生组织常规性的讲座,邀请业内专家、毕业生等系统地讲解一些工作流程中英语的运用,具有海外工作学习经历的教师学生描述境外海外大学生活和风土人情等,对于提高在校生学习情趣、开阔思维都是非常有利的,而且毕业生应该更具有说服力。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会展系即创办了“咱坛”系列讲座,如第一期邀请上海优博展览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古适奇做了讲座,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正如2013-2017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市场投资前景研究报告中所指出的:未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逐渐由职业能力训练转变到综合能力培养,这样的讲座正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改善思维方式的一种途径。[3]

(二)建立海外实习基地

校方积极拓展海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的同时,可以在管理上保护学生利益,监督上保证实习效果。目前笔者所在部门2012级会展专业的一名学生到美国一家温菲尔德酒店进行暑期实习,一方面它提升了我们对高职学生外语能力的信心,另一方面,我们也以此为契机希望能够与海外公司开展更大规模更广泛的长期合作。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做的就是全方位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能力。

(三)加强学生间的海外交流

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人在台湾建立一所同类院校—台湾醒吾科技大学,这为我们的学生与境外大学交流提供了很大便利,所修学分互相承认,学生不需要交额外的学费。目前为止,会展专业2011级有两名学生于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前往台湾醒吾科技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学习交流,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会展专业2012级将又有4名学生前往该校继续交流学习,这对于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我们还邀请这些交流生通过“咱坛”讲座与在校生交流见闻体会,描述了他们对海峡两岸文化差异的认识和对不同教学方式的体验,同学们获益匪浅。

(四)增加外教口语课

英语口头表达将是高职会展专业学生未来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尤其是面向国外客户的销售人员。南开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系创始人、副主任何会文认为:“现在许多国际性展览需要与其他国家的机构对接与协调,这就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 [4]外教上课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有必要引进外教,专门为会展专业的学生开设口语课。笔者所在学校在尝试带领学生与国外交流生进行集体交流后,目前已将外教口语课纳入培养计划。

四、结语

笔者通过对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学生的调查以及在该部门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上一些对民办高职会展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鉴于研究时间较短,本研究还有一些缺陷,如调查范围较小,该培养模式刚处于初始阶段,与境外大学的交流还没推广到所有学生身上海外实习基地的建立还在探索阶段,还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丁金昌.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2(2):86-88

[2] 章凯.兴趣与学习:一个正在复兴的研究领域[J].宁波大学学报,2000(2.2):26-27

[3] 2013-2017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市场投资前景研究报告[R]

[4] 会展人才培养 高端化国际化http:///20121114/n357549029.shtml-搜狐滚动 每日新报

第2篇

作为一个大一新生,我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专业技术,经验和动手能力都不如前辈们丰富。所以,在自己动手能力还很弱的情况下,我更乐意从最基本的东西学起、做起。

第一天,即20xx年8月21日,我坐在办公室的第一天,潘总就拿来一份广交会的名单给我,让我联系,我记得当时虽然承诺了下来,但是心里一直发虚,于是我便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当时不敢打电话,于是我就想用QQ交谈(当然之前我问过潘总要用什么联系,他说可以打电话,也有QQ号)因为这样即使我底气不足,但不会被发现,但是,他不在线上,然后我就开始苦恼,我要不要打电话,我的第一句话该说些什么,终于在我有勇气播出第一个电话之后,对面传来的却是忙音。幸好过一会之后,他用QQ跟我联系上了,他的态度很友好,让我提着的心落了下来,虽然结果并不满意,但至少我成功的跨出了第一步。之后的几天我有听到旁边的业务员的通话,“您好,我是青旅的小姚,我们将有一个活动。。。” 从他的对话中,我了解到在电话推荐展位时,必须注意三点:(1)电话表示了解客户的需求(2)将需求与特点、利益相结合(3)注意确认客户是否认同。当然这对话进行下去要态度好,说话的音质和音色也要让人觉得舒服。

在下午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因为有一个要去安吉的团,但是导游却不够了,于是临时安排我和另一位导游去。因为她也没去过,所以考虑到这个因素,一个人带着,另一个人就去找食宿。由于团里有小孩子,所以要特别注意安全,去爬山的时候,既要顾着前面,又要顾着后面,感觉特别累。所以这两天下来之后,我深刻的理解了导游的工作-----是个体力活啊。回到家的时候,都有股冲动,就是明天不想去上班了。但是第四天—8月24日还是爬了起来,继续回到打电话,聊QQ的生活中。当然已经不是广交会的那个了,我只是负责一些别人的咨询什么的。后来学会了如何传真,复印,打印。应该说这些东西都比较高级了,全自动的。最后一天,就是办理了一下交接。把我所处理的一些东西打印出来,交给了潘总。

在这一星期里,由于旅行社午间还是很空的,就翻翻那边的书籍,跟前辈聊聊天,所以短期的实习,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对展会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有了一些感想,因此把它做个整理,以此作为我今后学习的方向。

个人实习认识与感想总结:

一、对会展业概念的理解

会展是指围绕特定主题多人在特定时空的集聚交流活动,狭义的会展仅指展览会和会议;广义的会展是会议、展览会和节事活动,奖励旅游的统称。其概念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会议、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展销会、展示会等是会展活动的基本形式,世界博览会为最典型的会展活动。

经过我个人的理解,我觉得,所谓会展,是指多个人或是多个群体怀着各自相同或是不同的目的需要以及可能需要在同一地点或通过网络方式进行的相互活动。这样定义会展的概念就使它涵盖面更加广泛了,更加接近生活,让人更容易理解什么是会展,以及会展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这也是会展业作为一种独立行业的发展趋势。他不仅局限与展览、展销、会议、招商会等方面。他还延伸到各种节庆活动、体育赛事、文化活动以及民间婚礼、丧礼及各种酒席等。还有学校里的同学聚会、生日庆祝等等。总之,只要是有多个人或是多个群体参加的公同活动,就会必须要有组织者、服务者以及为需求者提供场所、提供设施等。朝着这种趋势发展,会展业将更加庞大,更加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成一系列服务体系。

二、当前会展业发展态势势以及前景

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倍受关注。我认为从大趋势上讲,会展业有很大的发展生命力,有非常大的商业空间。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还不成熟,虽然起点很高,但它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从我自身来看,会展职工平常都没什么事做,因此工资也不高。很多人对于会展业都不了解,很多前辈都是在黑暗中自己摸索出来的道路。虽然前路坎坷,但我认为,正因为如此才体现它的价值所在,有句话说得好,有缺点才有进步。因为会展业还发展不成熟,所以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发展机遇也是比较大的。在会展发展的起步阶段,更有利于我们在以后的创业中大胆开拓,大胆创新。更有利于我们把握行业的发展方向。

会展业当前的发展态势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上看,从宏观上讲,会展业的发展趋势有很大进步。现代会展从1894年德国莱比锡样品博览会开始,发展到今天的国际性展览贸易活动,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欧洲成为世界展览业的发源地。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欧洲会展经济整体势力强大、规模大、国际化程度高、贸易性强,成为世界展览业的中心。

相比之下,中国会展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与改革开放是同步的。但发展比较快,特别是近年来会展业异军突起,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场馆的建设。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现有大中型会展场馆150多个,会展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而目前各地还在大兴土木,预计在未来三年内建成的各类会展中心的会展面积可能超过100万平方米。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湖南最大的会展中心---湖南国际会展中心,场馆建设总面积10万平方米,展览场地有三层,净展览摊位有有4万平方米,整个建筑物都是钢结构。可想而知,场馆建设规模有多大。 2、 会展活动的空前活跃。国际会展中心教授给我们介绍, 2004年我国会展项目数量超过 3000个,出国办展近800个;参展企业500多万家,参会专业观众近2000万人次;节庆活动5000多个,参与观众达数亿人次。会展收入增幅明显,目前举办各类展会直接收入超过100亿元,间接带动的旅游、餐饮、交通、广告、娱乐、房产等行业收入高达数千亿元。 3 、会战举办主体的转变。中国过去主要是由政府举办会展,现在成立了越来越多的会展公司,这使会展业不断向市场化、商业贸易化迈进,创造的社会财富,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拉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信息等丰富资源。 4、会展群聚效应突出。中国的会展业集中分布在广州、上海、北京、大连等城市,长三角与珠三角等地区。在这些地区,会展收入丰厚,会展活动频繁,发展程度高。

而从微观方向分析,这也是我实习过程中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中国目前会展业发展非常不成熟。中国会展起步晚,在规模、规划、管理人才、服务质量等方面仍存在扩张粗放,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开放度低等诸多问题。湖南国际会展中心给我们分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人才紧缺,缺少专业人才。就目前看,由于会展是一种新型行业,教育体系还没跟上步伐。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没有经验,使的现在从事会展工作的人都是学其他专业的,就那位教授本人自己也是学机械制造的,与会展工作不搭边。 2、会展管理体制有很大缺陷,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低,使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3、场馆的利用率很低。场馆的建设面积很大,维护也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闲置不用时,企业又没经济收入,又要投入成本,很不划算。浪费国家资源,行业效率低。 4、会展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为参展商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也限制了目前会展业的发展。而我个人还认为会展行业还存在以下不足:1、会展的服务范围太窄,没有向市场进一步扩张。应该进行宣传和示范,让的企业和个人了解会展业。 2、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会展人才的培养还比较困难,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总体上看,会展行业发展很快,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和巨大的行业作用将蓬勃发展。

三、会展业发展与自己的就业之间的联系

对会展业当前的发展状态的分析中,会展的快速发展与人才严重紧缺存在着矛盾。这使的展会的组织和管理水平还比较低,会展人才短缺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会展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从业人员业务和文化素质总体比较低。在我国,会展专业人才是个很大的空缺,据介绍,至少有100万的需求。这对我们在校学生是个很大的机遇。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把自己的专业选好,有利于今后的事业发展,成功几率会更高。 2、从事会展业,工资比较丰厚,这对自己的物质消费水平起决定作用。同时,有利于各种精神文化消费,不断提升自己。 3、从事会展业发展空间比较更大,有利于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大胆创新,大胆开拓,开创自己的事业。 4、在目前就业紧张的情况下,会展工作相比之下更具优越性,竞争压力要小。所以说,会展业的发展对自己今后的就业是个很好的机遇。

面对这种机遇,同样我们必须接受挑战。会展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这对我们的个人素质要求比较高,必须具备各方面能力。所以在大学期间我们必须做好扎实的准备。我们应准备些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去做好这些准备呢?国际会展中心的专家给了如下建议:1、会想,要有所创意。想别人想不到的,做别人没做的。 2、会写各种文体的文章,如方案书、邀请函、广告等。 3、善于交际,学会与人以及组织沟通,以最准确的方式传达信息。 4、实干,踏踏实实做实事。 5、会展工作无小事,注重工作及学习生活中的细小事物。

四、今后的方向

在这短短的8天里,让我知道了会展行业人才的划分:会展业人才,大致可分成会展核心人才、会展辅人才与会展支持性人才,前两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会展业人才,会展核心人才中会展项目策划和营销人才尤其重要。目前,在展览和会议行业中,因公司的业务需要和人力资源状况不同,具体的岗位设置也不同。但无论岗位怎么划分,较重要的管理岗位都有市场调研、项目策划与规划、项目销售和运营管理这几类。而我的目标就是成为一名会展策划师。

一、会展策划师的定义

会展策划师:从事会展项目的市场调研、进行项目立项、招商、招展、预算与运营管理等方案的策划,项目销售以及现场运营管理的专业人员。

从事的主要工作包括:

(1)会展(会议、展览、节事活动、场馆租赁、奖励旅游等)项目的市场调研;

(2)会展的立项、主题、招商、招展、预算和运营管理等方案的策划;

(3)会展项目的销售;

(4)会展的现场运营管理。

(5)展会活动的全程策划协调。

二、作为一名优秀的会展策划师,需要哪些技能

据会展业内专家介绍,首先要有室内设计专业相关的学历,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并持有相关资格证书,掌握基本展位布置、展架设计能力的设计人员。其次,熟悉会展的基本流程,能独立完成设计,了解基本的设计和施工方法。最后,对品牌和客户有深刻的理解能力、独特的创意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另外,好的会展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会展策划人员一点点地积累,也需要他们灵感的积聚和爆发。展览市场不同的需求,决定了不同的策划主题,作为会展策划人,拥有一双"慧眼"至关重要,只有做到与众不同,才能真正吸引众人的目光。会展策划人也会遭遇一些风险因素,如出现政策调控、执行风险或者选题撞车等等,要学会规避风险。

第3篇

摘要:以校园模拟展销会为例,按照实际展会的操作流程与工作任务,进行基于“会展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从任务制定、课程模块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以弥补学生系统性实践工作岗位实训方面的不足,全方位提高会展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 :高职;会展实务;实训;教学设计;模拟展销会

基金项目: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基于校园模拟展览会的‘会展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探讨”(项目编号:J13XYG007)

作者简介:赵东平,女,广东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会展策划与运营;徐斌,女,广东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3-0005-04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会展业作为新兴服务业,已逐渐成为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与会展业每年20%以上的增长速度所相对的却是我国会展教育起步晚、起点低,会展从业人员基本上属于半路出家,综合素质难以达到会展业发展要求的现状。

目前,高职会展教育过于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内容缺乏、不够系统。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包括:(1)课堂模拟。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上针对课程的某个教学环节进行模拟练习,这种实践模拟呈片断化分布;(2)展会实践。即以校企合作的模式让学生参与本地区的展会活动,但是由于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只能从事会展现场服务工作,而很少有学生能全程参与会展活动,特别是展前和展后工作;(3)专业实习。会展公司的架构较简单,人员规模小,通常在展会期间聘用大量临时工来完成项目。基于会展项目运作的特殊性,专业实习时能够真正到会展公司实习,参与会展活动调研、策划、营销、组织、服务、管理各环节的人数并不多。

为了增强会展教学的专业性、实践性和职业性,构架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展会项目的整个运作过程,真实体验展会的项目策划、运作与管理,本文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会展协会承办的校园模拟展销会为实践平台,对“会展实务”课程进行项目化实践教学的方案设计与探讨。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内容系统性原则

实践教学设计必须体现系统性原则,要严格按照展会运作的实际流程,系统展现展会的工作过程、任务和场景。从项目的调研立项、信息宣传、招展招商、布展、现场服务,到展后的撤展、跟踪服务等,整合原有的片断化课内实训,弥补学生在企业实践和专业实习中无法接触展会策划、设计等环节的不足,真正实现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的系统性整合。

(二)学生主体性原则

实践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校园模拟展销会的调研立项、招商招展、现场管理、新闻宣传等工作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和具体的任务驱动下,通过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开展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和工作。

(三)能力本位性原则

按照会展职业要求和不同岗位工作职责,分析所需知识和技能,按其组成结构组织教学内容和实践模块,帮助学生获得从事相关职业所必须的实际能力。这种能力涵盖知识、态度、经验(活动)和反馈(评价)四个方面,构成一种“专项能力”,若干专项能力又构成“综合能力”,若干综合能力构成“职业能力”。在我国,把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实践教学设计要以发展职业能力为目标。

(四)成果可考核性原则

实践教学的成果需要制定一系列可考核性指标进行评价。可以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如招展招商、现场营销、展会满意度等均可以采取定量数据进行考核,而对一个定性工作的考察,也可以通过时间、质量、数量、成本和风险等五个角度来确定定性指标的考核维度。[1]

二、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遵循展会的运作过程,“会展实务”实践教学设计采取“三段式”的内容组织方法,即展前、展中和展后三个阶段,根据每个阶段不同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将整个展会描述为以下过程。

(一)展前筹备阶段

展前筹备阶段主要有市场调研、立项审批、人员分工与任务分配、展会宣传、招展招商以及布展等六项工作任务,对应12个课程教学模块,共计42课时(见表1)。

在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由结合组成项目小组,通过竞聘产生各小组的项目经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项目经理组织团队成员完成项目的前期市场调研,形成调查问卷和调研报告等过程性资料,并在调研结果分析基础上完成展会立项策划;最终策划方案的选取采取小组参与竞标的方式,择优选用。方案中标的小组成员组成展会组委会,统筹分管其他小组活动,而展会组委会直接由指导教师领导。[2]方案确定后,各小组抽签决定其他任务模块,并根据工作目标及职责要求,将任务进行细化和分工。在各小组任务实施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有义务予以积极配合和辅助工作。

在展会审批时,学生向学院提交了“项目调研报告”、“校园模拟展销会策划方案”、“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展览场地分区与展位划分图”等资料,申请各部门审批并获得支持。校园模拟展销会展位基本搭建费、管理费等由项目小组成员通过拉赞助商的方式获得,而展品购置和展位的个性化设计等费用则由参展商自筹资金解决。

(二)展中实施阶段

展中实施阶段是前期筹备成果的集中展示阶段,主要包括展会现场服务与管理、展会活动管理、展会信息收集三项任务,对应8个教学模块,共计18课时(见表2)。

在展会期间,通过小组分工的形式对报到接待、现场控制、活动实施与管理、现场信息收集等工作进行分组实施。教师需要指导小组成员按照任务分解制定具体的工作进度计划和考核目标,同时,针对每一个任务进行理论指引和完善的岗前培训,必要时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模拟。如:怎样规范实施报到接待工作?怎样个性化设计展位才能更吸引人?如何有效组织观众?如何进行现场宣传?如何进行个性活动策划等。同时,实行按天汇报和会议制度,小组长在每天的展会结束后,要集中向指导教师进行工作汇报和情况反馈,以便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并根据实际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全程跟进展会每个细节。

学生通过对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所处的区域位置特征以及校园市场的消费需求等进行前期调研后,将展品设定为服装、日用品和小型电器;同时,考虑到学院功能分区与人流量特征,将办展场地确定在饭堂与宿舍楼之间的空地,并将4天展期分为两段,在新旧饭堂前各举行为期2天的展出。为了增强展会效果,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第三届校园模拟展销会由会展协会与营销协会合作举办,并策划了展位设计大赛和营销大赛,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展位进行创意性设计,运用营销、财务等知识进行盈亏平衡计算,从而争取利润最大化。这些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拓展了学生对交叉学科知识的应用与掌握。

(三)展后评估阶段

展后工作主要包括撤展、跟踪服务以及展会评估三项任务,对应8个教学模块,共计12课时(见表3)。由展会组委会统筹分工协调展后工作,撤展与展后跟踪服务同时展开。而展后跟踪服务主要是针对参展商、观众以及赞助商进行展后调研与回访,了解展会的意见反馈,检验展会的预期效果,并形成文字性的调查问卷、回访记录和调研报告。

在前述工作结束之后,召开小组汇报总结会,围绕校园展销会的三个阶段工作任务,按照小组的责任分工,介绍此次展销会的台前幕后;通过收集到的大量图片、文件和过程资料,解读校园展销会的真实过程,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共享心得体会,以提高下一届展销会的举办水平和质量。

三、考核方式的纵横结合

“会展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考核力求客观、公平、公正,以纵向过程化考核为主线贯穿整个项目实施,横向采取多元化评价的360°绩效考核模式,通过纵横结合,全方位评价学生的能力与实践效果。

学生的学科成绩A由过程化操作考核B和实践成果评价C两部分组成,两者权重比例为6∶4,即:

A=B×60%+C×40%。

(一)过程化考核

过程化操作考核成绩B由指导老师评价D、小组负责人评价E、小组内其他同学评价F以及被考核人自评G组成,其权重比例为5∶3∶1∶1,即:

B=D×50%+E×30%+F×10%+G×10%。

考核评价指标主要包括:(1)学习工作态度a;(2)职业道德素养b;(3)创新能力c;(4)团队协作精神d;(5)实际操作能力e,五项指标的权重比例为1∶2∶2∶1∶4,即:

D/E/F/G=a×10%+b×20%+c×20%+d×10%+e×40%;

而小组内其他同学评价成绩F以平均值法确定,如小组内有n名成员参与评价,分数分别为f1、f2…fn,则F=∑(f1+f2+…fn)/n。

(二)实践成果评价

实践成果评价C主要以项目结束后学生提交的实训报告和过程资料为依据。项目实施结束后,每个学生必须提交一份实训报告,实训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任务描述、岗位职责、工作记录以及2 000字以上个人实践总结,同时,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实践过程资料。过程资料评定成绩为H,同等赋予小组每个成员,而实训报告成绩评定I,为个人获得成绩,两者比例为4∶6,即:

C=H×40%+I×60%。

四、教学实施的保障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校园模拟展销会是以学院为平台举办的一项全真模拟展会,它需要学院的教学服务与管理部门为教学实施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真正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观念。为实施灵活的柔性课堂制度,上课的地点也不再局限在教室内,而时间可以适当调整。同时,学校在项目审批、经费支持等方面应为教学提供方便,如降低展会的立项申报门槛、简化场地审批流程,协调相关部门提供水电、医疗、安保等其他服务便利,从而为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个良好、完善的宏观环境,也为学生提供一次全面、深入的实践机会。

(二)准确定位指导教师的作用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一定要明确定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在实践项目中的辅助和引导作用。[3]其工作主要包括:(1)将整个展会项目分解设计为不同的工作任务,制定并提出项目的实训计划和项目任务书,在展会开始前由会展教学团队和教研室审核确定;(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好学生的角色定位和任务分工,同时,注意岗位轮换;定期举办工作汇报会,进行过程监控,引导具体任务的实施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3)阶段性任务结束后,进行总结点评,并收集过程资料进行考核。

(三)适时调整教学实践的安排

指导教师应客观评估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效果,并据此调整和完善该门课程的实践安排,逐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更适用的专业人才。[4]如2012年策划举办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模拟展销会时,由于项目的冲突,只能采取只展不销的展览模式,结果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展出效果都不尽如人意。鉴于此,本届展销会决定和市场营销专业的营销大赛合体举办,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营销冠军组在短短的4天展会期间,就获得了近7 000元的利润收入。由此可见,课程实践的具体安排是在总结学生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是一个不断尝试、调整从而趋于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定性指标[EB/OL].[2014-09-20].http://baike.baidu.com/view/11784317.htm fr=Aladdin.

[2]江俐蓉.会展策划管理专业《项目管理》课程实训教学方案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8(5):91-92.

[3]张明梅,会展专业项目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8):60-62.

第4篇

[关键词]会展 协同育人 共建 产学研用

一、 人才需求与协同育人需求现状

当前,我国会展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每年以20%―30%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长,并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全国三大会展产业带。

国务院批准的《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提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重中之重,提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重点发展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外包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和旅游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在会展业发展上,提出“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会展。扩大中国(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珠海)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中国(广州)中小企业博览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国际影响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会展品牌。”

而作为三大会展中心的广州,虽然有政策支持,但相对于北京、上海来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明显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要在经济方式转变、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会展业,更是对人才的需求高,迫切需求职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的大会展人才。

在所调查的会展企业中,普遍存在从业人员能力、素质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要的状况。有些毕业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却缺乏动手操作能力,综合素质较差;有些虽具备了一定的会展策划实践经验,却缺乏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专业毕业生所学知识不够扎实,并且有些跟不上形势,与实际工作脱节。所以当前,虽然会展企业频繁的在招人,但是普遍存在“千金难求一真才”的现象,而会展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更是存在“高不成、低不就”,很多难以就业。

因此,高等院校有必要根据会展行业企业不同岗位对学生的不同需求,与其他高校、企业、行业协会、行业主管部门等深度合作,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改革教学体系,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先导,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会展专业协同育人联盟,主动对接行业发展,培养适应广东会展业发展需求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技术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行业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 协同育人联盟的建设思路与发展目标

会展专业协同育人联盟的建设思路可构建为:构建“纵横相结合的多层次协同育人联盟”。纵横相结合的协同包括纵向协同和横向协同:纵向协同是指从行业主管的政府部门到行业协会,到企业,再到学校之间的四方联动协同;横向协同是指教育系统内的水平协同,即从中职到高职,再到应用型本科院校之间的协同育人。多层次协同是指协同平台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校内的协同,即校内专业的协同,第二层次是校际之间的协同,即高职与中职,应用型本科之间的协同;第三层次是跨行业的协同,即学校与企业、行业、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

整个协同育人联盟以高职院校为主体,分别与中职院校、本科院校签订联合开展分段培养项目的协议,构成不同层次教育机构间协同平台,再与企业、行业协会和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签订合作协议,最终搭建成会展专业“纵横相结合的多层次协同育人联盟”。

会展专业协同育人联盟的发展目标可立为:通过会展专业协同育人联盟,实现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的四方联动;在高职教育的功能界面上,实现生产、教学、创新研发、应用服务几方面的有机贯通和立体化推进。最终实现高职教育的最大办学效益,改变传统高校教学与科研脱节、研究与应用脱节、人才培养与研发实践脱节等两张皮现象。

三、 协同育人联盟组建方式

会展专业协同育人联盟的组建主要以契约协议为连接纽带,以平台各方的资源互补为前提,以合作各方利益共赢为保障,以共同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的提高为目标。

签订的协议是会展专业协同育人联盟正常运转的外在制度保障;寻找合作各方资源的互补性是组建协同育人联盟的前提;保证合作各方利益共赢是协同育人联盟运行的内在动力;以培养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是协同育人联盟运行的宗旨。

四、 协同育人联盟体制机制改革整体设计

会展专业协同育人联盟应积极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政行企校的有效沟通体制和“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开放融合机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建立与完善协同育人联盟沟通组织机构

建立由各方协同育人单位项目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协同小组,专门开展联盟的顶层设计和领导、协调工作,主要职责是:规划协同育人联盟建设思路与发展目标;确定协同育人联盟的工作方向、目标和重点;研究、制定进一步推进协同育人联盟的有关制度和措施;协调协同育人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对联盟中的优秀协同育人组织和人员进行奖励。

设立会展专业协同育人联盟理事会,负责各项协同育人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联盟理事会下设专业建设携手合作委员会、人才培养携手合作委员会、产学研携手合作委员会、以及信息工作委员会等四大委员会。四大委员会分别做好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组织方式改革、科研组织的优化、科技人员评价、企业调研、专业指导、实习管理全称跟踪及考核、企业信息的收集与等工作。并专设一个管理办公室负责各项会议的组织和各联盟单位的沟通联系等日常工作。

2.拓宽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常态化、立体化协调沟通制度

通过会议、论坛、展览、网站、咨询、走访调研等多种信息沟通渠道,搭建会展专业协同育人联盟公共信息平台,进行线上与线下、定期与不定期的沟通,并由管理办公室保证各种信息渠道的畅通。要经常派人走访行业主管部门、相关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相关行业、企业人员等各协同育人方参加的理事会年会、经验总结会、现场交流会、联盟论坛、表彰会、展会、座谈会等,讨论解决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联盟发展建议,增进联盟各方感情。建立定期例会制度、联席会议制度、信息交流和制度等,使协同育人联盟的协调沟通常态化、立体化、制度化。

3.建立柔性无边界组织结构,形成“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开放融合机制

实现政协企校外部环境的融合,跨越协同育人组织内外部边界,打破校内条块分割,使得信息、资源、构想和能量能在协同育人联盟内部无障碍流动,提高整个组织信息的传递、扩散和渗透能力;促进协同育人联盟各成员间的人、财、物、经验和技能等各类资源真正形成合力、实现共享,联盟各成员协同育人工作真正从自身特色优势出发,提高联盟的效率,真正为人才培养、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支撑和引领。

4.建立协同育人联盟分享机制

通过制定收益共享办法,明确参与协同育人各方的职权以及人员、资源、成果、知识产权等的归属,根据合作中各方贡献的大小,公平合理地对利益进行分配,充分调动和激发协同育人成员的积极性,开展项目研究、人才培养、师资培训、课程开发、学术交流、技术难题解决、员工培训等各方面合作对话和协同运作。为协同育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提供适需人才节省大量培训客户的人力、物力,为学生实训、实习和教师的科研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各方互利共赢。

5.建立坚强有力的保障机制

首先,建立完善的协同育人联盟管理制度

通过制度把协同育人工作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促进联盟的健康发展。如制定实训室管理制度、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学生协同企业实习管理办法、实训教师管理制度、协同育人联盟经费管理办法、企业职工培训管理办法、合作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管理办法、特聘教授与兼职教授管理制度、教师下企业顶岗锻炼制度等。

其次,建立稳定高效的经费投入体制

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保障会展专业协同育人联盟的经费投入:一是以项目为依托,争取财政资金投入;二是通过设备捐赠、校企共建实训室、设立奖学金等多种形式,积极争取行业企业投入;三是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协同育人联盟的设备、技术与人力资源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的管理项目、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技术服务,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四是积极争取社会融资。争取知名企业家、企业设立以个人、企业命名的“协同育人基金”,让民间资金可以顺利地进入协同育人领域。并在成本核算、资金使用方面严加管理,进行详细论证,注重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确保协同育人的经费投入能够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形成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

6.建立协同育人联盟评价激励机制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

通过对会展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和研究机构相关部门进行调研,组织联盟内会展相关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专家,以及合作院校、企业、科研机构一线的专家,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的协同育人联盟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引入第三方的独立评价机构,通过第三方评价机构组织的专家论证会对前期调研所选取的指标和标准进行论证,在毕业生就业、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方向确定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并由权威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协同育人联盟评价工作,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其次,建立多层次的激励机制

一是帮助参与会展专业协同育人联盟的企业争取财政、税收政策方面的优惠或支持;二是对协同育人联盟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和人员进行重奖;三是建立单位内部对个人的激励体制,将协同育人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范畴,把联系企业或行业协会、下企业考查洽谈甚至在企业顶岗实习与工作量挂钩,与收入挂钩,作为提高教学、科研工作的主要质量系数。另外对于对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做出贡献的“双师型”教师,给予特殊补贴,在职称评审、年度评优、福利分配和各种评奖等方面给予同等情况下的优先照顾。

第5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 就业指导 职业规划

担任广告会展专业老师多年,在长期的实践教学工作中,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发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具有就业心态较差、择业要求较高、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等就业心理,因此对广告会展专业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职业能力指导,“围绕关键时间段建构职业规划教育辅导体系”和“广告会展专业广泛建立产学研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成为我们教学团队多年来追求的目标和任务。

1 广告会展专业建构指导和育人体系的作用及意义

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早在2007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就指出,全世界失业人口中一半是青年群体。同时国内的数据资料也显示,中国就业总量压力持续上升,其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矛盾尤其突出。这些都昭示着大学生就业已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严峻事实,关系到国泰民安等民生问题。高职学院的广告会展专业是一个具有时代感强、创新意识新、知识密集度高、技术密集性强、智慧密集性精的综合性艺术专业。随着这一朝阳行业对高技能职业人才的需求,所有开设这一专业的高职类院校都开始尝试采用“理实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满足设计行业对这一方面人才的需求。

2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2010年始,笔者所在团队开始着手调研,通过大量的毕业生以及对口单位就业调查问卷的收集整理,总结出如下一些问题现状。

2.1 文化创意产业中人才流失率高

目前各个省份都很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多的年轻人也非常热衷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研发和创新,然而这一行业的人才却难以找到理想职位,获得持续稳定的工资待遇。广告会展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通常会首选到广告公司或会展公司工作,几乎都是从基层做起,但流动性却非常明显,这是因为公司的规模小,业务数量不稳定,基本工资低,所以很多年轻的学生迫于生活的压力,同时在几家公司兼职,随时准备跳槽。根据问卷普查发现导致文化传媒企业员工忠诚度下降、跳槽、失业、转行的重要因素有:(1)文化传媒企业对人才不够重视,人才本身竞争化激烈;(2)文化传媒行业自身脆弱,存在着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节假日无休假的特点;(3)大学生对文化传媒行业了解不够,眼高手低,没有做好心理和身体上的长期吃苦耐劳的准备。

2.2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学校毕业的学生基本素质的吻合程度有待提高

广告会展行业需要的是多元化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但当前大学生在企业中的表现与企业的要求却有着很大的距离,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工作人员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有丰富的人文素养、商务沟通协调能力、人生阅历、较强的企业公关及危机处理能力。以上这些条件都预示着这些企业需要的人才素质很高。

2.3 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缺乏对人才的培养和重视

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在2010年对安徽各城市会展市场的调查中发现,毕业生追求个人更好发展已成为企业职员频繁辞职的第一位因素。目前安徽的大多数广告会展公司的组织结构都是向扁平化发展,基层人员庞大,实习学员多,导致缺少足够的上升空间,同时公司任人唯亲缺少公平竞争,使得很多毕业生不愿进入广告和会展企业工作或者是只作为短期工作的跳板。针对这些调查中所显现的状况,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在进行校企合作过程中,特别重视对“实习生”的推介,使得企业领导在第一时间认识进而重用,同时校企间也非常注重深层合作,比如为公司在职员工提供广告会展相关业务的培训、延伸产业的介绍,为企业推荐人才,帮助企业进行人才选拔,提供合理的人职匹配建议。

3 围绕关键时间段建构职业规划教育辅导体系

为了更好地普及职业观念,做好职业规划教育,笔者所在院校有针对性的对各年级学生进行明确的专业与职业引导,例如新生专业教育、职业规划课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和毕业生创业培训l、毕业生择业指导。高职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大一入校时就进入了职业准备期,也就是说此时就要开始确定自己高职期间奋斗的专业方向以及毕业后的职业方向,抓好每个关键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们及早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蓝图,少走弯路,为学生们增强了求学的积极性和求职的方向性。

3.1 职业生涯规划首次深入人心

职业生涯是指个人生活中和工作相关的各个方面的总称。高职院校中的广告会展专业从很大程度上区别于本科院校中的会展专业的培养方向,更加侧重学生专业为职业服务,因此贯穿三年的职业培养应从高职院校招生始,高考后的填报志愿是学生们首次接触职业观念熏陶的重要时刻,这时就要注重在招生公告上提供广告会展专业真实的职业、行业动态和前景发展信息,告知学生安徽广告会展业的发展现况,引导学生了解外省的广告会展行业优势,培养学生开阔的择业视野,以便学生做出适合自己未来人生规划的选择。

3.2 职业价值观教育潜移默化贯穿每个学期

广告会展业属于朝阳产业,加之安徽省目前广告会展的发展现状,如果学生对这一产业认识不清,产生心理抵触和消极情绪,就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因此笔者所在的学院一边积极与周边的会展公司和会展中心合作,主动参与融入各项广告会展行业的活动,帮助学生接触进而正确认识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一边又在理论上教育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广告会展业的发展现状,领悟安徽广告会展业发展的局限和不足,进而承担起会展业的重任,认清在行业发展中个人的发展问题。

3.3 化理论为实践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式

2004年始,笔者所在学院就为广告会展专业分别在第一学期和毕业前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是发现很多学生仍然以应付的心态修完该课程,仅仅学会了如何制作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报告,投职简历,并没有发自内心的为自己制定一份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现状,2007年开始,经过三年的教学摸索,探究了“1+1+1”人才培养模式,“第一个层面”即在学校层面上开展专业招聘会、创业班培训、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第二个层面”即在学生层面上大力拓展校内外的实践实习基地、开展职业规划大赛、开展顶岗实习、“第三个层面”即在教师中积极鼓励老中青教师结对子打造改革创新团队,在核心课程中设立首席教师制作精品课程、编写规划教材、尝试“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探索。

4 广告会展专业广泛建立产学研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自2007年始,笔者所在学院深入开展广告会展专业研讨论证工作,整合本校全体艺术专业师资力量,联络周边兄弟院校取长补短,探索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成校外实训及顶岗实习基地7个,在校内建设适用于课堂实践的高仿真实训室5个,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与企业合作创编各类实训及校编教材。利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专业的发展和成长与每一位企业员工的成长有着紧密的联系。

4.1 深化专业内涵实现多元化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重中之重

广告业与会展业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跨地域、多元化,因此需要时刻把握行业最新信息,渗透到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才能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例如软件的运用、行业协会活动、各类社会实践、考证考级及职业拓展培训等。目前会展相关软件的运用越来越普遍,比如会展会议类3wshow软件、管理类电脑软件等,这都要求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要与时俱进,紧密与企业合作,在日常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授课过程中,自觉地运用这些软件和相关行业信息使学生们能在实习时就可以驾轻就熟的使用。

根据行业动态,为学生更好的扩大就业面,学院在学生毕业前组织开展相应的资格证书培训,提供切合行业需要的考证考级信息,利用选修课、创业培训课,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资格考试,顺利获取本专业及其他相关从业资格证书,“职业学历教育+职业岗位培训”的双证书是学生在毕业前必须拥有的。同时学院还针对企业用人标准进一步创建和深化“建林广告培养模式”、“百鑫会展培养模式”等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目前安徽省皖江城市经济带的建设要求,培养一批适合安徽省广告会展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成为高职学院的首要任务。

4.2 深入开展校内外实训基地,普及培训学生对实体企业的认识

无论是校内高仿真实训室,名师工作室还是其他形式的“校中厂”,都是在相对单纯的静态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具体说笔者所在艺术系自2004年始相继建立了围绕骨干教师的广告工作室、ERP会展营销模拟实训室、模拟会展策划3d演示大厅,成立展台模型设计工作室、安财广告装饰工作室,同时还充分运用校外实训基地的便捷方式,跨课程、强能力、动态掌控渗入式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真项目真业务”、“模拟公司”、“情境教学”、“技能竞赛”,突出实用、综合、集成的特点。遵循广告会展业人才成长规律,鼓励在校生自己创办广告公司,举办各种自办展,着眼于多渠道、多形式拓展广告会展实践教学环节、搭建广告会展实践教学平台,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得学生在毕业来临时,轻松过渡融入社会,缩短迷茫期,协助学生顺利向企业职员的转化。

4.3 充分认识专业教师的重要性,积极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学相长

“带好兵必须要有好将军”,培养学生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要想培养实践能力强、素质好的广告会展专业学生,就必须要有一支好的教师团队,这就要求广告会展专业教师不仅要有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背景,还要拥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熟悉广告会展行业的各种业务流程,能够在课堂上清晰灌输和示范业务要领,对学生进行准确的专业指导和考核。目前笔者所在学院通过打造专业名师、选拔教坛新星、树立首席教师、设立名师讲坛等举措就是在专业一线落实和加强高职学院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第6篇

公司目前发展状况非常好,基本按照预期稳步发展。虽然是只有一年多的新公司,但逸格天骄的员工有着丰富的展览会行业经验,大多从业十几年以上,积累了丰富的展览会经验。专业性和高品质的服务为公司赢得客户的信任。从设计方面来说,逸格天骄的设计代表了业内最高水平,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们会根据客户的实际预算,设计出美观而实用的图纸方案;逸格天骄拥有2千平米的施工场地及仓库,工程部了解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最大程度的选取尚好材料,搭建出质量上乘的展台;项目部及客服部则为客户提供最即时迅速的协调服务,从策划活动初始到进一步完善方案,现场工作的安排,处处为客户提供上乘的服务。也处处体现出逸格天骄的专业性。

逸格天骄在展览搭建工程中秉承科技、创新与环保的宗旨。充分使用各式新型展览材料,不但为客户节省成本,更为客户创造更多的潜在价值。尤其配合现在展览会各地区,各城市不断重复使用的性质,积极推广使用新型金属材料,可反复拼装,并且拆装简易,不但为客户节省了成本,并且也节省了时间,同时又非常环保。逸格天骄是国内展览行业搭建领域内唯一拥有自己的研发部门的企业。目前,正在申请成立研发中心,专门研制和开发展览材料,并具有自己生产的能力。但是研发材料只是用于企业应用,并不销售。这届展中展应用的就是公司自己研发的材料,包括背焊C型钢、panel25及30系列、快速连接锁系列、万能转向的楼梯扶手等等。在这方面逸格天骄基本在引领行业潮流。

刘佳女士毕业于西北大学国际贸易专业,93年毕业后,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进入展览行业,至今已在这个领域打拼了十几个春秋,并始终保持着对此行业的热忱。刘佳女士说,展览行业是非常辛苦的,出于对职业的喜爱,才能保持这份热忱。因此公司用人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热爱展览行业及职业,如果你热爱你的职业,那么无论多么辛苦,你都会在其中找到乐趣。记者也充分感受到刘佳女士对于职业的热爱。

人才是逸格天骄取得成功的关键。公司充分信任员工的自主能力,鼓励员工有自己的个性,拓展创造性思维,发挥员工的能动性。为此每年都派人到德国的汉诺威,以及国际电联的展会参观学习。每星期都要进行各种培训,业务培训、设计培训等,还包括一些互动交流,让设计人员了解客户服务状况,让项目负责人了解设计的情况,这样就可以有很顺畅的沟通,有利于开展工作。

客户的层次决定企业的层次。因此逸格天骄的起点比较高,合作的多数都是各个行业的顶尖企业,比如移动、电信等。公司经过一年来的发展,已经处于国内搭建领域的顶峰。未来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国际化。目前已经开始计划与德国企业合资,现正在进行ISO9001体系认证。另外,加强与欧洲展览企业的合作,扩大国际知名度,并吸取先进经验。二是开发全方位的服务,逸格天骄策划顾问咨询有限公司在今天正式成立。分公司成立后,公司的服务品质大幅提高,提供给客户的不只是一个搭建方案,而是一个全方位的展览展示方案,包括会前的城市评估、展会评估、行业评估等等。

事业因展览而精彩

――访舜耕国际会展中心总经理何元清

在何元清的履历中,他的经历可谓多姿多彩:作过财务、搞过经营、在四星级饭店做总经济师、任过副总。但是他说在从事的职业中,在舜耕国际会展中心的工作是最富于激情和挑战性的。

2003年,何元清在任舜耕山庄集团副总的同时,兼任舜耕国际会展中心总经理。自上任以来,他就一直在考虑如何借助济南的区域优势和省会城市的地位,打造具有舜耕特色的会展中心。“我认为,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应力争进入省内一流,全国有名展览企业的行列。”根据市场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他提出了“三个转变”的指导思想,即展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场地由租赁型向经营型转变;展会结构由密集型、中小型向规模型、品牌化转变”。

按照何元清的部署,会展中心在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方面狠下工夫,成为省内第一家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和ISO14000环境认证的展览场所,这在全国展览界也是为数不多的几家之一 。通过认证工作的开展,企业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管理方面夯实各项制度,开始从“粗放型”向“规范化”转变,管理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展会服务工作方面,建立一套包括展会服务、展览项目、展览工程、展场租赁、快餐服务、物业管理等较为完善的会展服务体系;并在营销部积极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综合协调,全程服务。在现场服务部客户服务中心推广 “首问负责制”,提高办事效率,全力打造具有舜耕特色的自己的管理模式。会展中心还积极开展 “用心管理、用心做事、细微服务”活动,并以省旅游局“细微服务”基本标准为蓝本,制定了符合会展特点的《会展中心“细微服务”实施细则》。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会展中心明确营销就是服务,服务就是营销的思想。各部门在服务中不断创新会展服务体系,继续推行“八项服务承诺”、“华中热线”和“一站式服务”,并积极尝试展会VIP,延伸服务的内涵,将服务对象由办展机构、展览公司延伸到每一位参展商和观众,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从2003年何元清就充分认识到,由于受地区会展市场展览拥有量和办展规模的限制,场馆出租是个定数,发展空间受限。按照 "营销创新、经营市场"的理念,本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转变经营机制、优化办展环境为重点,以实现多元化经营为突破口"的基本思路,改变以往以出租为主的经营模式,发展自办展、特装、广告以及其他配套服务业务,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做到多业并举,使展馆的收入多元化。通过以上这些措施,提高了展馆综合经济效益;同时锻炼、培养了展会人才,促进了展馆的健康发展。

何元清认为,舜耕会展尽管在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走在了省内同行的前面,但随着山东省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迈进,济南舜耕会展作为省会城市会展业的旗帜,要引领会展业的发展,应努力“打造舜耕会展品牌,展览才能做大"。紧紧围绕向品牌化展会的转变,会展中心通过一系列的促销活动扩大展馆的知名度。包括每年一度的展会签约仪式,同时走出济南,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展馆推介会,近期还将在北京设立办事处。通过这些活动,加强了国内市场的拓展。

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在何元清的带领下打了无数个漂亮的战役。自2003年起,会展中心已经承办各类展会160多个,办展数量和营业收入连续几年名列全省第一。2004年会展中心获山东省质量认证机构所授予的“管理优秀奖”,被山东省展览业协会评为“山东会展市场优秀会展场馆”,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服务业先进单位”,被市政府授予“济南市安全企业”。首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上被授予“2004年度中国会展业最佳展览场馆”等光荣称号。

采访最后,何元清表示,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将继续以争创“省内一流,全国有名”为标准,建立一套独特的管理体系,通过输出管理,打造品牌,用战略的眼光发展会展业。

郑向军印象

――访义乌小商品城会展中心总经理郑向军

有幸应邀参加义乌小商品博览会之前,并没有见过义乌小商品城会展中心总经理郑向军,仅从他的名字推测,他大约出生在前后吧。在义博会现场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记者很快就注意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镇定自若、有条不紊的指挥现场。他有着江浙商人的精明干练、也有着现代人难得的和蔼与儒雅,一种超乎敏锐的直觉告诉记者,这个人就是会展中心郑向军总经理。

在会展中心二楼,处于百忙之中的郑总抽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用心服务于每一位客户

郑总告诉记者,做展览很辛苦,也很简单,但是却是最有意义的事。一个成功的展会不仅要保证参展企业盈利,还要保证专业观众的利益,同时作为组展单位和当地政府都要有盈利才能有生存空间。说举办展览简单,其实就是给参展商、采购商做好延伸服务,给采购商和供货商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给他们提供最大空间的贸易机会和服务。在2002年以前,义乌小商品城会展中心在招商过程中也曾处于很盲目的状态,后来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很快转变思路,把邀请专业观众作为重中之重,庞大的境外采购群体成为使义博会连年规模持续扩大、展位供不应求的重要原因。

用心服务于每一位客户是义乌小商品城会展中心的宗旨,下属的外联部的工作量很大,他们每天要面对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和邮件,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沟通方式,都需要外联部工作人员来处理。如果国外的企业第一次参加义博会,至少需要8-10次的沟通才能解决问题,这也是外联部作为一个非盈利的机构,却在义乌小商品城会展中心备受重视的原因。因为它是对外的窗口和联络世界的纽带。

责任心

“义博会”自举办以来声誉鹊起,名扬海内外。那么在人才选用上,又有那些诀窍呢?

就这个问题,郑总告诉记者三个字:“责任心”!郑总说,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才会发挥它的全部的才能,会展中心借鉴并总结出四句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干事的人,给他个机会;能干事情的人,给他一个岗位;干成事情的人,给他一个地位;坏事情的人,坚决辞退”。作为展览业和贸易服务工作,最重要的是对客户负责,竭尽所有从客户需要的角度出发,做好每一个细节的服务工作。展览业的特点决定了所需要的人才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有责任心的人学习和了解一个行业会很快。很多学校都愿意把义乌小商品城会展中心作为实习基地。对于每个实习生,郑总都会亲自过问并安排实习老师,及时与实习老师交换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展会的具体操作都很简单,有责任心就能做好一切。

第7篇

关键词:会展职业教育;现状分析;发展趋势

十一五以来,我国会展业以年20%的增长率迅猛发展,会展经济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重要参数与抓手。2015年4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期间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思路,出台了系列措施优化会展业发展环境。浙江省作为我国会展业发展最为迅猛的省份之一,于2015年12月《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建设会展强省的建设目标。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巨大的专业人才需求,促进了浙江省会展教育的蓬勃发展。

一、浙江省会展教育基本概况

浙江省高职会展教育自2002年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全国首开会展与广告专业以来,经过十五年的建设发展,目前已经开设会展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主要有: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9所,占浙江省48所高职院校的18.75%。主要集中于杭州、宁波、金华(义乌)等会展业较为发达的区域,其中杭州5所,占55.56%。在浙江省高校“十三五”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中,有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等两所职业院校获得省优势专业建设立项,有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等两所职业院校获得省特色专业建设立项,极大的促进了浙江省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截止目前浙江省高职会展教育累计招生9472人,为行业输送专业人才6512人,当前在校生总量为2960人。2017年浙江省高职会展专业实际招生937人,占浙江省招生总量0.81%,招生总体呈平稳有升态势。2017年浙江省高职会展专业应届毕业生共计1010人,一次性就业率最高为100%,最低为98%,平均就业率达到99.50%,较2016年度提高1.5个百分点,总体呈上升向好趋势。就业岗位主要集中于活动策划(会展、婚庆、节事)、项目营销、现场服务、会展设计等岗位,并在文化创意传播、网络营销以及销售、旅游等方向就业增速明显。为进一步满足行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对于人才的差异性需求,凝练特色,浙江省高职会展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实战驱动、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以校内外自办展为载体,加强行业实践与专业教育对接,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与行业技能方面成效显著。

二、浙江省会展教育发展历程

1、2003-2008年起步阶段。2003-2008年为浙江省会展教育发展的起步阶段,有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会展专业。2、2009-2014年快速发展阶段。2009-2014年是浙江省会展教育快速发展阶段,共有9所高职院校开设会展专业。比起步阶段(2003-2008年)新增: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等4所院校。3、2015-2017年稳定发展阶段。2015-2017年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没有新增会展相关专业,会展教育稳定发展期,总体招生量稳中有升,年均增幅5.6%。

三、浙江省会展教育主体结构分析

浙江省开设会展专业高职教育主体的数量情况:2017年,浙江省共有9所高职院校开设会展专业,其中公办8所,民办1所,招生总人数为937人。浙江省开设会展专业高职教育主体的对比情况:2017年,浙江省开设会展专业高职院校所在地区:杭州5所,宁波1所,金华2所,绍兴2所,其中杭州5所高校的招生人数为612人,占65.31%。此外,国际合作教育情况:国际合作主体。浙江省共有两所高职高专院校会展专业开展国际合作招生,分别与澳大利亚、台湾等境外院校合作办学;国际合作层次。浙江省共有两所高职高专院校会展专业开展大专层次的国际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注重国际化水平,提升学生判断性思维能力,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合作方式。浙江省开展国际合作高职高专院校会展专业主要采取境内外合作办学N+N的方式进行,即双方合作制定整个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授课由合作院校共同承担。其中1-2年在国内进行教学,经过相关考核后学生前往澳大利亚与台湾进行教学完成人才培养计划,完成学业者可实现中外合作院校的学分互认,通过考核成绩合格者可授予合作两校的毕业文凭或者实现中外合作院校学分互认。

四、浙江会展院校(高职)教育存在问题与相关建议

(一)专业就业与对口问题有待改善

就业率持续提高,就业“跨界”现象日益突出。2017年度浙江省开设会展专业的9所高职高专院校应届毕业生共计1010人,一次性就业率最高为100%,最低为98%,其中6所院校一次性就业率达到100%。9所院校平均就业率为99.50%,较2016年度提高1.5个百分点,一次性就业率较高,总体呈上升向好趋势。据统计学生就业岗位主要集中于会展策划、婚庆策划、活动策划、项目营销、现场服务、组织管理、会展设计(展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等岗位。相较于十二五,会展学生就业方向更为广泛,其中文化创意传播、网络营销、视觉设计以及销售、旅游等方向增速明显,由会展行业跨界到销售、旅游、创意等相关行业成为会展毕业生就业的新方向。对口率较低,有所提高。2017年度浙江省高职高专会展专业学生毕业生平均就业对口率为76.8%,其中对口率最高为96%,最低为42.5%,就业对口率较十二五期间有较大提高。但总体会展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仍然偏低,通过研究分析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1.专业对于行业市场预估过于乐观,错误估计行业吸纳量,招生量大、方向特色不突出,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类型与数量的差异性;2.媒体宣传影响力大,学生对于行业预期与薪资期望值过高,实际岗位起点较低薪资福利待遇普遍偏低,导致离职率较高;3.会展行业门槛不高但专业性很强,毕业生未能适应行业实际需求;4.专业定位脱离区域实际,教学特色提炼不足。会展具有明显的产业区域特点,专业办学未能很好的结合当地的会展资源与产业优势;5.学生和会展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出现企业招不到“科班”出身的会展学生,而会展专业学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二)“能力引领、实战驱动”,应加强行业实践与专业教育对接

为进一步满足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对于人才的差异性需求,凝练特色,浙江省会展教育相关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与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通过能力引领、实战驱动,以校内自办展为载体,加强行业实践与专业教育对接。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坚持“专业对接行业、课程对接岗位、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以学生策划与设计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一专多能”创意型高素质会展人才培养为目标。确定“校企对接、能力引领、实战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力引领、课程对接岗位,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专业根据典型工作岗位需求,构建“搭平台、厚基础、强技能、重创新”的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训环节,实施项目化教学。实战驱动、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专业围绕会展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营销的需要,实施线上线下结合、实战驱动的教改战略。“互联网+会展”,形成三阶段递进式综合实训(自办展)体系。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将线上线下结合的展会运营模式融合到校内三大实训环节(校园展销会——下沙高校电商展——校园会展文化节)。从大一的接触市场、了解市场(展销会)入手到大二上的承办实体展会(电商展)最后到大二下的操作包含会、展、节、赛、演的综合会展实训项目(会展文化节),以项目为载体,循序渐进,对接行业实践,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行业技能。

五、浙江会展院校(高职)教育未来趋势

(一)师资团队,建设应用服务型教学团队

会展行业是一个新兴业态下的综合行业,具有极强的“嫁接”型功能,涉及社会发展的各个行业。因而,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能力是我们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强人先强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会展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构建以核心课程和实践教学为主线的两大教学团队,培养“专兼结合、双师双能”教师队伍,健全教师培训进修管理机制。走出去请进来,内外兼修,打造“素质优良、技能优秀、结构优化、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服务型教学团队。通过专业基础团队的构建,有针对性的去引导、指导学生参与团队项目的开发与实施。

(二)线上线下结合,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

1、“互联网+会展”的递进式实训创新项目。将线上线下结合的展会运营模式融合到校内实训环节。通过线上招展、招商——线下洽谈、体验——线上交易——线下发送的模式,将网络营销、在线结算等互联网资源与技术运用展会,掌握互联网时代展会运营模式;2、“互联网+课堂教学”,学习资源网络化,课程资源社会化。结合在线教学门户,构建以核心课程为主体的“开放式、交互型”在线课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项目下达—作业—作业评价—作品展示”,实时交互,结合线下创作完成教学;3、“互联网+顶岗实习”,线上线下结合指导实习。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开发实习管理APP,通过公众号、微信群,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实习指导模式。

第8篇

关键词:就业影响;本科生;旅游管理;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王亚飞,女,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学生,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旅游企业管理.

0引言

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我国旅游业总体保持健康较快发展.国内旅游市场继续较快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小幅下降,出境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3%和15.7%;入境旅游人数1.29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16.6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5%和增长3.3%;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9818.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0%;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95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4.0%[1].旅游管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与工商管理并列管理学下的一级学科,有庞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随着国际经济的全球化,旅游业更加繁荣,因此对旅游的管理要求也随之提高,现在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也很多,对专业能力和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

旅游行业产业链长,涉及范围宽,决定了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多[2],但是高素质、创新型、实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缺口很大,目前我国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达800万人,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有200万人,给各大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据2014年教育部高教司公布了两年(2012、2013年)全国和分省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其中旅游管理等十五个专业就榜上有名、列入其中.据统计,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的行业就业率约在10%~20%之间,5年后行业流失率竟达90%~95%[3].

1首都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概述

1.1专业概况

首都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依托的旅游管理系是北京地区最早培养旅游管理本科人才的单位之一,是北京市旅游局指定的导游员资格考试培训定点单位,同时也为区县旅游局、旅游企业开展人才培训工作,开创校企联合办学的新模式.

1.2培养目标及要求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旅游管理、旅游规划开发及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城乡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旅游研究、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能够胜任旅游资源开发、规划设计、旅游导游、旅游经营管理、旅游职业教育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重点学习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及旅游业管理的基本理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可受到旅游经营管理、资源规划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研究和资源开发、规划管理的基本技能.

1.3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主要有:管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学导论、旅游资源学、旅游开发与规划、生态旅游、会展旅游、旅游英语、旅游信息系统、旅行社管理、旅游产品设计、饭店管理、财务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心理学、导游学、礼仪学等.实习环节包括:黄山旅游规划与管理实习、旅行社实习、教学实习等.

2研究内容

《首都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情况调查问卷》内容涉及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基本信息、目前就业选择以及课程设置等研究问题.通过对首都师范大学2005级~2009级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的调查访问,发放235份调查问卷,回收203份,有效问卷183份得出以下结论.

2.1调查对象在旅游业就职的行业情况

通过调查,旅游行业84人,继续深造读研6人,企事业单位21人,其他行业72人.其中在旅游行业,有旅行社会展、计调、领队、销售、门市、人力等多个岗位,企事业单位包括有学校、政府、公会等文职人员,转为其他行业的有策划、投资顾问、编辑等岗位.

毕业后留在旅游行业的占49%,调查一直坚持在旅游行业发展的原因及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63.3%的被调查者因专业对口选择了坚持在旅游行业发展,而薪酬、个人发展也是较大原因之一,另外还有9人表示是由于旅游行业的稳定以及个人兴趣等因素.

2.2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就业形势的态度

经研究发现对旅游行业发展前景的认知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是否进入旅游行业就业有显著影响[4].由于近年来中国的旅游行业正处在一个上升发展的时期,政府日益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旅游业的带动的经济作用,因此旅游行业的发展亦得到快速发展,形势较好.但是也有学者认为由于旅游行业内人力资源认识的片面,缺乏对大学生进行适合的职业规划等,使得很多学生对于旅游行业的发展并不看好.调查在各行业中就业者的对整体就业形势的认知,具体分布如图1所示.

在被调查的人员中,通过后期的反馈整理发现,其中59.02%的被调查者表示认为就业形势较为正常及乐观,而这一部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主要进入旅游行业就业,另有40.98%认为旅游行业发展前景较为严峻或不清楚的被调查者,主要进入非旅游行业就业.

2.3离职原因

毕业后转为其他行业的占51%,调查转换行业发展的原因及所占比例如表2所示.有67.7%的被调查者表示,鉴于个人发展选择离开旅游行业,而对专业、薪酬的不满也是导致离职的原因.

通过对比两个表的数据可以发现考虑在旅游行业就业的被调查者,进入旅游行业的原因归结为与所学专业相对应,而离开旅游行业则是考虑到个人发展和薪资与预期的差异.

其中51.61%的毕业生是考虑到个人发展而转行,有人表示就业前对行业的认知自认为比较全面,而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理论和实践相差太多了,所做的事都是过于基础的工作,长久下来发现根本不能把握自己的发展状况,从而希望通过改变工作环境与内容.

而薪酬方面,现阶段大学生已经比较能适应社会环境,对入职的薪资不是很苛求,然而进入旅游企业内,本科生和专科生、中专生员工相比,在工作内容、晋升条件上几乎没什么差别.这种情况难免会使在职本科生产生“知识贬值”的想法[5],认为自己的能力没有展现出来,从而转而选择其他职业.

2.4学校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在就业中的应用

2.4.1基础课程

目前首都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所属院系为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在创立之初是依托于地理学科,在师资配备、教学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受制于地理背景[6],在此调查“首师大旅游管理专业你认为不必要的课程”这一问题,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其中旅游生态学、区域分析与规划、自然地理学分别占36.07%、32.79%、29.51%.这几项基于地理背景设置的专业课程,被调查者表示工作中不是很经常能用到,但是同时也有32.79%的人表示,这些是旅游管理的基础学科,可以扩展知识面,有必要在大学期间研习.

2.4.2专业课程

国内很多旅游管理高校专业课程另设有语言类,经济类等,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其他领域课程,在调查“你认为以下哪些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有必要学习的课程”这一问题,具体比例如图3所示.

会议与会展策划、第二外语、旅游企业战略管理位列前三甲,由于可以与其他行业互通,超过50%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能够在大学期间学到相应的知识.

2.4.3实践课程

旅游管理是一门典型的应用性专业,各高校在低年级层次的理论学习后,高年级课程则会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而这一些课程在设置方面既强调对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旅游管理本科层次学生就业质量较低与当前本科层次的实践实训课程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密切相关.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展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会展又称MICE(会议Meetings;奖励旅游Incentive;大会Conventions;展览Exhibitions),在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经济合作及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7].会展所涉猎的不仅是旅游行业,还会关联到广告,公关以及专业的会展策划公司,因此会议与会展策划这一课程有70.49%的被调查者希望学校进行相关的课程安排.主要原因是各行业对会展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会展包括会议、奖励旅游、展览,涉及行业多,同时也需要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的能力.

问题“你认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应设置哪几项”中各项所占比例如图4所示.

实践课程的调查过程中,多数人表示需要将理论知识变成可以操作执行的能力.所列出的旅游行业三大支柱的对应课程,需求也很多.如果说前几项的实践课程在工作中可能会有专门培训,那礼仪和应用语言基本以作为基础的能力,企业在招聘过程中直接考察,因此,毕业生表示这两项也是必需的.

2.4.4基础能力

除了专业学科的课程设置外,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学府,在整体的专业教育中也需要对学生的基础素质进行提高,在“大学专业教育中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一问题的结果如图5所示.

分别有78.69%及70.49%的被调查者表示,学校应加强人际交往和组织协作能力、外语和计算机等使用技能这两项.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单纯的依靠学校进行课堂式的教学,恐怕也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只有通过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学习理解,活学活用以便适应自己的工作环境.

2.4.5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因而课程体系设置虽然体现了本科教育对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比例如图6所示.

其中72.13%的被调查者认为校企互动较少,校企互动是指高校同企业在科技研发、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这样的形势即保证了学生具备从事旅游业基层工作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增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确保就业渠道的畅通.企业员工亦可接受高校的培训或到高校进修,解决了旅游市场专业人才匮乏的难题.67.21%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学校重理论,轻实践.有研究表示大多高校开设的旅游专业比较偏重文化理论知识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得不到有机的结合.

大量课程重复,设置学科交叉严重.旅游学科课程体系中不同层次课程重复设置的现象比较普遍.一方面在学科专业必修课中旅游学类中又涉及到一级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呈现“大而全”的特点.另一方面学科专业各方向内部及各方向之间课程重复设置,缺乏有效综合[8].

3结论

3.1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行业内就业率偏低的原因

由表3所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行业就业率偏低的原因主要受个人、学校及社会三个因素的多重交叉影响.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率的提升也需要社会、高校、学生个人多方面的密切配合.

有研究表明旅游管理本科生专业认知较为清晰;就业意向明确,但就业目标与现实差距较大;专业忠诚度低,且受行业认知和专业认知的影响[9].特别是对于个人,如果学生能提前认知企业文化、行业需求,正确认识旅游行业,适应社会环境并调整心态,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主动吸收关于旅游行业发展的各种信息,进行判断分析,正确认识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景.同时学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校友经验交流会,邀请在旅游行业就业的校友回校,为在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讲述工作经验,增强毕业生对行业的整体认知.

根据Kristof提出的组织匹配模型,只有当个体与组织至少有一方能够为另一方提供它所需要的资源或个体与组织在某些基本特征上拥有相似特征,才能实现员工与组织的相容.因此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招聘政策主要就是选择合理的、匹配的员工[10].从前文调查可以看出,从求职者角度来看,个人能力是择业的重要因素.这里的个人能力不单纯是知识或实际操作,还包括交际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等.同时个人能力不仅作为毕业生选择工作单位的筹码,同样也是旅游企业筛选人才的重要衡量指标.因此提升个人能力要保证是在学生对自己能力、特点的认知的前提下,吸收企业文化并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基础素质与专业素质.

毕业生可以尝试多参与几个不同岗位,学习并发现自己的专长和不足之处,提高对工作的适应性.

3.2解决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率低的建议

中国的旅游教育应结合当今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科学设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通过对问卷调查就业人群对课程的反馈,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3.2.1基础课程以旅游学为中心,其他学科交叉式设置

中国很多高校没有独立的旅游学院,旅游专业在地理、历史、管理、经济、园林、社会、建筑等专业的院系中皆有分布.其中分布最广的是管理类院系,比例为39%;其次是历史类院系,比例达20%;位于第三位的是地理类院系,有17%的旅游专业在该类型院系中开设[11].

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应将所有相关学科以旅游学为基础,加以规定、指导或限制,协调相关知识,摆脱当前旅游知识和专业依附于其他的尴尬局面[12]构建以旅游学为基准,将地理学、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交叉设置,发挥旅游专业特色的同时,启发其他学科的支撑作用,实现学科的良好交叉和融合.

3.2.2扩展专业课程范围,开展适用于各个行业专项课程

通过对“你认为学校应该重点设置哪些课程以更好地适应旅游企业的需求”这一主观性问答题的反馈统计,整理出以下几项适用于各行业的专项课程:商务英语、导游实务与技巧、文案撰写、企业战略管理、广告学、商务谈判技巧、会展与节事管理、管理沟通等.

这些课程可以作为专业必修课的补充,在扩展专业方向课的基础上,扩展旅游相关的行业课程,达到拓宽视野,适应更多岗位.

3.2.3开启“校企合作”模式,落实与专业相关的实践课程设置

旅游院校应当改进传统的课程设置,从市场需求出发,在市场调查、人才规格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既掌握旅游企业相关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理论,又能在这些专业理论基础上把已形成的技能和能力在相应职业岗位范围内发生迁移.旅游行业中的管理者需要知识,也需要经历,尤其是本行业最基本的工作经验.否则,没有经验很难作好管理者.

第9篇

――题记

以上这首诗句是节选自干徐志摩的《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也许大多数人看到这句话时便会大吃一惊的,或多或少都会问到这个问题,“这些诗句到底跟会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为了解答大家的疑问,那就请大家跟随我的记叙和记忆来感受这段属于我的秘密吧!

刚刚接受过2009年6月份高考的一次洗礼,在家就那样熬过了大概一个月之久,终于迎来了高考后续工作――填报志愿。看到一张张高考信息报,当时我真的是傻眼了,对于一个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面对这些众多的大学院校和各种各样的专业,我真的不知从何下手。但是志愿还是要填报啊,最后还是无意间才看到这个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自相矛盾的我便拿起电话给学院的负责人打起来了,就从这一刻,我就跟会展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也是我进入大学之后所选择的路子。我们之间的感情便这样的建立起来了。

当电话想起的那一刻,我的顾虑便多了起来,“会展是什么玩意啊,我到时能在这个领域干些什么呢”?不一会儿,那边便传来了一个女老师的声音,“你好!你有什么要咨询的吗”?于是我便询问了起来,“哦,你好!请问会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能否给我讲述一下吗?”接着那边便回答了一下,“哦,举个例子吧,会展就是好比明年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样的”。听她就这样一说,我的信念便坚定下来了,因此我就像我爸爸发誓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这个专业,到时我也要参与世博,了解世博,共享世博,就这样便拉近了我与她的二者的距离。理所当然的,她便成为了我最好的伙伴,大学间的喜怒哀乐我们都共同面对过,从―开始的理论知识讲解,到几次出去实践的经历,再到2010上海世博会的近距离体验,我顿时发现她就是我人生抉择的对象,就是我的精神食粮!

在大学这两年期间,主要任务还是要以课本的理论知识为主的,尤其是对会展概念以及牵涉到会展方方面面的宏观及微观知识层面都要摄取到,这是关键的第一步;但是拥有必要的理论知识。

储备远远是不够的,还是要经受多次的社会实践将理论转化为我们所需要、所必备的个人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这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而处于这个领域并能够接触到这一新事物的我,我感觉这是我的福分。虽是一个新兴产业,但是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更是会珍惜每一次学校给我们联系的实习机会。

谈起每次的实践经历,我都会感觉很亲切、很用心。因为在这一刻,我都会把自己扮演成―个真正的工作者、真正意义上的内行人,也许正是怀揣着对这份专业强烈的热爱与执着,才会使得我更有责任、更有信心去投入到这异常可贵的实践当中去,进而也使得我懂得了许多关于展会操作的具体事项。第十四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七届西安国际酒店设备及用品展览会以及第十七届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农高会)的开展,都无处不在的倾注和凝结了我们会展班每位学子的汗水和智慧,这些大型展会都是验证我们一步步脚踏实地、昂首阔步的迈向成功象牙塔的有利佐证。

正由于这一次次的实践与磨砺,同时也造就了我们这些会展人坚忍不拔的性格和韧劲。做会展方面的,前期工作还是要做市场调研的,我清楚的记得就在今年的西洽会上,我们还是受西安远华软件公司的委托,主要从事的是展会期间的撮合系统工作并兼有市场问卷调查工作,由于在展会的前几天内,展商、观众以及众多媒体云集,大部分的参展企业都是民营的,他们对于我们在展会期间的调查都保持漠不关心的态度,真的,这些对于我们的打击很大的。但仔细想想这点,其实做任何一项的市场问卷调查大部分都是这样子的,因为我们面临的是各种各样不同的群体,处于价值观的存在,因此每个人对相同的事物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点是毋容置疑的。这些都是把我们平日里在学校里的安逸逐渐演化成了受挫的层面,不知磨下去了多少棱棱角角,这期间不仅让我们学会了步入社会期间思想、态度之间角度的转化,以至于最后免受各方面对我们的攻击,避免措手不及。

“宁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的确如此啊,经过―年多对会展各个方面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使我对会展有了更进―步的了解。在我身边的同学中,我多多少少都会发现有些会抱怨、会自卑的人,为什么这样子说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方面:

1.“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理想跟现实之间的差距,当我们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如何的,但经过几次外出实践,展会现场的各个方面都使得大部分学生认为到时就业了就是在逛市场呢(展会期间现场管理混乱造成的);

2.许多学生不能正常上课,导致知识链连接不上,因此有厌学心理存在,这是最根源之所在;

3.有的教师经常考勤点名导致一些学生也存在逆反心理。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