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19 16:11:4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颈椎骨折的治疗方法

第1篇

【关键词】老年;脊柱骨折;治疗

【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示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23-01

老年脊柱骨折临床上较为常见,多是老年人不慎摔倒所致,而其根本原因则是由骨质疏松所引起,尤其是绝经后的老年女性,因为性激素的减少,骨质流失很严重,容易出现骨折。[1]现将我院脊柱外科所收治的老年脊柱骨折的临床资料汇报如下,一起探讨其临床特点,从而找出对应的治疗方法。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09年3月~2011年6月所收治的46例老年脊柱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55~87岁,平均(63.6±12.1)岁;其中颈椎骨折21例,胸腰椎骨折25例。骨折类型:单纯压缩骨折20例,骨折伴脱位10例,爆裂性骨折16例。所有患者均在检查骨密度中,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骨折原因:跌倒摔伤。

1.2治疗方法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骨折的类型,其中非手术保守治疗23例,颈椎骨折采用前路自锁钉板内固定+钛网植骨融合的有8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的7例,8例患者无脱位且无神经压迫,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大于1/3且有明显的腰背痛,采用后路经皮后凸成形术。

1.2.1 颈椎骨折的治疗 :无脱位并且神经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绝对卧床1月,并采用枕颌牵引,下床活动后需佩戴颈托,2月后拍片复查,无异常者可取下颈托,注意活动范围。对于伴有脱位及神经受损的患者采用前路自锁钉板内固定+钛网植骨融合,术后1月余可佩戴颈托适当活动,半年后恢复正常活动。

1.2.2 胸腰椎骨折的治疗: 无脱位及没有神经损伤,且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小于1/3的患者给予1月余的骨盆牵引,此间应绝对卧床,之后戴固定腰带后适当下床活动,3月后可解除腰带,正常活动。无脱位及没有神经损伤,且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大于1/3的患者给予后路经皮后凸成形术。而有脱位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根据骨折类型及程度不同选用不同类型后路骨折钉棒复位内固定系统,2周后戴固定腰带可适当下地活动,3月后解除腰带,恢复正常活动,无反应后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

2 结果

经治疗2年后,随访46例患者生活均基本自理,在拐杖等简单辅助工具下不妨碍日常活动,出现四肢麻木2例,活动不便5例,感觉障碍3例,腰腿痛5例。复查X线片可见术后椎体前方压缩率平均为6%,较术前平均椎体前方压缩率52.3%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老年脊柱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骨质疏松症,随着人年龄的增加,性激素分泌的减少,骨骼系统对钙磷的吸收减少,骨质的吸收大于骨质的形成[2],而使骨密度逐渐变薄,脆性增加,这样以来,仅仅是轻微的外伤也可以导致骨折的发生,有报道显示,每当骨密度下降一个标准差,骨折的发生率就会增加3倍[3],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其骨质疏松更为明显,临床上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其骨折的发生率更是远高于同年龄的男性,所以对于老年脊柱骨折的治疗应解决其在根本上的原因[4]。加强对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的宣传教育,帮助老年人选择合理的方式治疗骨质疏松症,可以明显减少骨折的发生率,并且在骨折发生后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更可以使骨折所带来的疼痛有效缓解,这是因为疼痛不仅仅是骨折伤及神经及周围组织所造成的,同时合并有骨质疏松症所带来的全身性疼痛。当然,治疗骨质疏松症还可以预防脊柱骨折的再次发生[5]。

由于老年人往往合并一些常见的内科疾病,如果发生脊柱骨折后,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制动,则会导致各个器官的衰竭,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逐渐消耗老年人的体力,甚至有病死的可能,所以,应根据骨折的类型及程度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案,能行手术的尽早行手术治疗,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其卧床的时间,使患者尽早的下床活动,并进行功能锻炼,利于骨折的恢复,并且使各个器官的功能没有较大的损害,对于远期老年人的生活有较大的意义[6]。

总之,应加强对中老年人的宣传教育,积极的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从根本上杜绝老年人脊柱骨折的发生,防患于未然,但当老年人不慎外伤发生脊柱骨折后,则应根据骨折的类型及病情的程度合理选择治疗方式,以能够早期活动、早起恢复为目标,使其正常生活不受影响或影响减到最低,这种综合治疗的方式,能够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武兆忠,李万根,林伟,等.血糖控制对绝经后糖尿病妇女骨密度水平影响的研究.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9(3):196~197.

[2]郁文,武勇刚,贾励军.椎弓根后路固定在骨质疏松伴脊柱胸腰段爆裂型骨折中的应用.中国骨伤,2004,17(5):285~286.

[3]沈铁城,江红卫,徐晓峰,等.老年人髋部骨折156例临床治疗分析.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9(1):46~47.

[4]王华东,史亚民,侯树勋,等.非相邻多节段脊柱骨折的诊断与手术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5,15(2):91-94.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 2015 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住院颈椎骨折病人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其中,观察组中16人为男性,13人为女性,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在(45.4±2.1)岁;对照组中15人为男性,14人为女性,年龄在31-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3±2.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的过往病情了解的基础上,监督患者进行日常牵引治疗,保证术后恢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a、心理舒适护理:患者在突然发生颈椎骨折后,易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因此,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医院环境、资质以及主治医生的介绍,消除患者的陌生感,通过开办科普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病房内闭路电视播放宣传视频等对患者进行疾病的相关知识的介绍,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积极面对疾病,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绪;b、生理舒适护理:保证病房的安静、卫生,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环境,病房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控制病房内温度和湿度,保证病床的干净、舒适;c、舒适护理:颈椎骨折患者在护理中要注意护理,在为患者翻身时,严禁躯干颈部扭曲旋转,加重患者病情,在翻身时通常采用两人或三人翻身法,固定患者头部,保持患者纵轴一致;d、并发症的舒适护理:患者颈椎骨折后,需要长期卧床,因此要注意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护理,在日常护理中,要为患者擦洗身体,保证病床干净、卫生,患者在卧床期间存在排痰困难时,要定时、定点为患者进行叩背,指导患者进行胸腹深呼吸,增强肺活量;e、牵引相关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气管推移训练,减少患者在牵引时气管刺激而发生呛咳、憋气等,在日常护理中,监督和引导患者定时定点进行牵引,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1.3观察及评价指标[2]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根据患者临床恢复情况进行护理效果的评价,在护理后,患者颈椎骨折明显好转,恢复较好为显效,患者颈椎骨折有所改善,有所恢复有效;患者颈椎能力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病患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选择( )代表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研究中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2,P

3 讨论

颈椎骨折通常是由于高空坠下或是高空坠物撞击所致,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对患者的身体损伤较大,伤情一般较紧急、较复杂,在患者入院后,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患者在突然发生颈椎骨折后,生理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需要长期卧床和颈部制动,活动不便;心理上,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恐慌的情绪,患者的不良情绪不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影响患者身体的恢复[3]。因此,必须及时对患者从生理、心理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护理,提升患者的恢复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护理模式,给患者从生理、心理上进行全方位护理,提升了护理过程中的人性化护理部分,因此,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临床效果较好。在对颈椎骨折患者的舒适护理中,从心理护理方面,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病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生理护理方面,尽可能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最大限度消除环境对患者身体恢复的影响;并发症的护理方面,对患者及时进行褥疮、肺部感染等护理,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牵引护理,促进患者适应治疗方法,减少不适感,能够积极进行锻炼和治疗,促进患者身体的进一步康复,临床效果较好[4]。

第3篇

【关键词】脊柱骨折;临床特点;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161-01

脊柱骨折常因间接外力所致,即患者从高处跌落的情况下,足部或臀部先着地,形成较强的冲击外力,随后此冲击外力上传到胸腰段而引起脊柱骨折[1];也有部分患者的病因为直接外力,例如在房子倒塌的情况下被压伤及被火器所伤等。对于脊柱骨折患者来说,极易产生脊髓炎等并发症,如病情较为严重,则有可能发展为截瘫或致死[2]。本文研究了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策略,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的患者共80例,45例为男性患者,35例为女性患者;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70岁,8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8岁;从导致脊柱骨折的原因来看:30例患者为交通事故所致,16例患者为重物砸伤所致,27例患者为高处堕落所致, 7例患者为其他原因,如挤压伤及暴力等引起骨折。从受伤部位来看,29例为腰椎部位受到损伤,另有34例为颈椎受到损伤,其他17例为胸椎部位受到损伤。80例患者ISS评分的平均值如下:颈椎评分为25.2分,胸椎评分为30.1分,而腰椎评分为24.5分。45例患者出现爆裂骨折,另有30例患者出现压缩骨折,其他5例患者出现骨折脱位。采用按Frankel分级法对神经损伤的情况进行划分,其结果为:A级损伤的患者有25例,B级损伤的患者有22例,C级损伤的患者有10例,D级损伤的患者有20例,E级损伤的患者有3例。

1.2方法

将患者病情的稳定程度、危重情况以及是否出现神经损伤作为选择治疗方法的依据,在治疗之前,为所有患者进行X线检查。检查后,决定为80例患者均行手术的治疗方法。如患者的胸部出现严重损伤,则将患者安排进入ICU病房,以便能够对病情作密切观察;如患者出现血气胸,则加以胸腔引流,经治疗病情得以稳定后,进行胸部CT检查,以将手术方法确定下来。如患者伴有其他严重损伤,则应保证其呼吸道处于畅通状态。在80例患者中,为50例患者行内系统椎弓钉棒固定术,将后路切开,实现植骨与横突间的融合;为23例患者行植骨钢板及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在手术的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2结果

在治疗后,对80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的平均时间为一年半。在随访当中,并没有发现患者的内固定物出现松动现象,也没有患者的植骨出现不融合现象。在对所有患者进行X线复查后,可以发现脊柱原有的生理弯曲度已经得以恢复。在治疗后,观察Frankel分级指数,发现有52例患者的Frankel分级得到改善;另有5例患者的腰背部存在疼痛现象,为其进行物理治疗,症状得到缓解。

3讨论

脊柱分为5个部分,共33个椎体,当冲击外力撞击脊柱时,受力椎体将会出现骨折,如果外力继续沿脊柱向下传导或向上传导,将会引起继发骨折。在本次研究的80例患者中,骨折的特征如下:第一,引起骨折及损伤的冲击外力较大,因高处坠落而致伤及因交通事故而致伤的患者比例较高;第二,患者的合并损伤种类比较多,最常见的合并损伤为失血而引起的休克与四肢骨折;第三,导致骨折的机制较多,常见的为爆裂骨折;第四,腰椎骨折患者比颈椎骨折患者较为常见[3]。如患者存在多发伤或伤情隐匿,为了进一步了解病情,则应该为其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如核磁共振及CT等,以便确定伤情。尤其注意观察是否存在MNSF。在治疗方面,应坚持的原则为,对存在内脏损伤与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优先处理,如果存在严重的并发症,应等待其病情逐渐平稳后,才开始手术治疗。如患者不存在神经损伤,则可以进行保守治疗,如脊髓神经已被损伤,则应采取手术治疗。外科治疗的目的是矫正及减压等,并通过稳定融合及复位等手段来实现以上目的。在手术复位的过程中,应注意维持三维形态,在固定融合的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好实现固定的范围;如患者为两处骨折间存在正常椎体,则可以采用弓根系统加以固定;如两处骨折间存在正常节段,且数量为三个,则应采用两个短节段式的弓根系统加以固定;如果存在三处骨折,且骨折间存在正常节段时,也可以将上述固定方法作为参照。但在固定时需要注意,骨融合后,要尽早为患者将内固定物取出,以预防椎间盘出现退变,患者的脊柱发生疼痛现象。总而言之,脊柱发生骨折后,常会并发多处损伤,病情危急;应及时抢救患者,并在其生理指征趋于平稳后,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洪建明,刘敏,吴军,王玉龙,刘光东.三种方式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与特点分析[J]. 颈腰痛杂志,2010,23(15):739-740

第4篇

【关键词】颈椎骨折 前路手术 围术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212-02

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科为40例颈椎骨折患者施行前路切开复位植骨融合加钢板内固定术,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男,26例,女,14例,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44岁。其中,车祸伤15例,高处坠落伤21例,砸伤4例。颈椎爆裂骨折14例,骨折伴脱位26例;全瘫6例,不全瘫16例。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 心理护理:颈椎骨折患者通常病情危急,有的还合并其他复合伤,病人常消极悲观。且颈部解剖结构复杂、特殊,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病人对手术“谈虎色变”。所以,我们应耐心介绍手术方法及施行手术的必要性,讲解成功病例或请术后患者现身说法,打消患者的顾虑,消除紧张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2.1.2 . 呼吸功能训练:颈椎骨折压迫脊椎可导致呼吸肌麻痹,血液循环相对减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术前可通过劝吸烟患者戒烟,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吹气球等方法训练肺功能,提高有效通气量。

2.1.3.气管推移训练:颈椎骨折手术时为了显露椎体需将气管长时间拉向左侧,对气管刺激比较大,往往造成患者呼吸困难,经系统且正确的气管推移训练,能有效减少术后气管组织水肿发生率[1]。方法是:用拇指或2-4指在颈外皮下插入右侧胸锁乳突肌内侧缘的内脏鞘和血管神经鞘间,先左右摇摆气管,然后将气管食管持续向左侧牵拉推移或用另一手协助牵引,牵拉时用力缓和,需超过中线并避免牵拉过程的中断[2]。持续5-10分,逐渐增至15-20分,每天3-4次,持续3-5天。

2.1.4. 牵引的护理:颈椎骨折脱位破坏了脊椎的稳定性,易造成继发脊椎损伤。牵引可使移位的椎体复位,缓解神经压迫。颅骨牵引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牵引重力应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为5-10kg[3]。牵引时应抬高床头15CM,保持牵引线与颈椎轴线一致。每日用75%酒精滴牵引处针眼。

2.2.术后护理

2.2.1.护理:颈椎活动时,在椎体与植骨块间产生界面间的剪切力,使植骨块移动、脱出,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术后要严格限制颈部活动,避免颈部过伸活动、过早起床[4]。佩戴颈围,头两侧置沙袋。翻身时由2-3人协同操作,应小角度转动,翻身时保持头、颈、肩、躯干纵向一致[5].

2.2.2.呼吸道护理:肺部感染是颈前路手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截瘫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高[6]。因此,严密观察呼吸情况、确保呼吸道通畅,显得尤为重要。应常规吸氧、雾化吸入、必要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床旁备气管切开包,以便急需时使用。

2.2.3.切口护理:术后伤口常规置引流管24―72小时,应密切观察伤口敷料及引流情况。术后24小时内切口引流 量 应小于100Ml,若引流液过多,色鲜红,切口敷料渗血多,周围局部隆起,颈部增粗,患者自觉呼吸费力,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

2.2.4.感觉及运动功能的观察:应仔细观察肢体有无抽搐及麻痹平面的变化,并及时记录。牵拉尿管,检查膀胱感觉,尿管间断开放。

2.2.5.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因病人术后要求绝对卧床,所以应警惕褥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按时翻身,按摩骨突部位皮肤;鼓励多饮水,每天2500-3000Ml;保持会阴及尿道口清洁;观察尿液性状、色、量。

2.2.6 . 功能锻炼康复护理:为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术后早期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做上、下肢肌肉按摩及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幅度由大到小,时间由短到长,循序渐进,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度。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四肢置于功能位。

2.3.出院指导:(1) 3月内戴颈围,避免颈部屈伸和旋转。(2)术后3个月,经X线示植骨椎间隙已完全融合后,方可进行颈部功能锻炼。开始时做颈部屈伸、旋左、旋右活动,然后做颈部旋转活动,但避免颈部剧烈活动。(3)若出现颈部剧痛或吞咽困难,有梗塞感,则可能为植骨块移位或脱落,应立即回院复查。(4) 按1、3、6、12月复查,随访一年。

3. 小结

颈椎前路手术风险高,难度大;而系统、全面的护理则是保证手术效果,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本组病例经过术前、中后护理及出院指导,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 张凤清,方军,颈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气管推移训练的指导[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88-89

[2] 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63

[3]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57

[4] 谢冰华,刘艾红,王利婷。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2):11

第5篇

【关键词】 颈椎骨折;手术;护理

据调查研究得知,颈椎骨折时极易造成颈脊髓受压而致病人高位截瘫,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生残疾。颈椎骨折常常要采用手术治疗。因此对手术的颈椎骨折病人, 采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对降低病人的死亡率、致残率, 最大限度恢复病人的功能有重要意义,还是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次通过对一组颈椎骨折患者的手术以及护理,使患者顺利康复出院。一系列的工作和实践说明,在颈椎手术的护理方面,制定正确的护理方案,以及关键环节的把握和注意是至关重要的,值得总结和深入体会,使其更好地配合手术的疗效。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共37例颈椎骨折患者, 其中男性21例, 女性16例。年龄在20~72岁之间,平均年龄大于50岁。致伤原因多为为车祸或高出跌伤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颈部疼痛以及活动受限,多数的四肢感觉基本都运动正常。

1.2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入院后立即给多功能监护、静脉点滴等一系列治疗和护理措施。16例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 21例行择期手术治疗。从术前到术后对患者采取了全程的护理措施,并密切监控康复进展。

1.3 结果

多数患者在术后前3天内,诉颈部疼痛及双上肢痛感明显好转。最终所有患者在术后护理下无一例并发症,均如期康复出院。

2 护理的分析总结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大多都有紧张、焦虑表现。因此要用恰当的语言关心、安慰病人,使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1]。责任护士应向患者介绍病情、治疗及神经恢复过程, 给病人以希望, 鼓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及时与患者沟通,及时向主治医师反馈有关信息。入院后立即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通过评估适时讲解疾病的症状、体征手术方法术前术后注意事项

2.1.2基本护理

根据颈椎骨折病人情况备好板床,很多需要采取颈部垫枕,头部两侧分别置沙袋固定或行枕颌带牵引、颅骨牵引以防病情加重。保持室内的环境卫生良好通风并经常巡视病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指导吸烟患者戒烟酒等, 指导调节饮食,限制探视人员并说明意义,严格规范病区。

2.1.3疼痛护理

颈椎骨折后疼痛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并因骨折牵引以及长期卧床会致病人痛苦增加, 随着新的医疗改革模式的转变, 忍耐疼痛已经转变为预防疼痛, 减轻疼痛。解决疼痛的方法。除了病因治疗外, 药物和心理治疗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减轻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反应。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病人生活过的愉快、充实, 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减轻痛苦。

2.1.4其他护理

其他包括术前各项检查的目的要求,术前1日备皮,给以剃头擦浴更衣,交代术前12 h禁食4 h禁水是为了防止全麻术后引起呕吐窒息。以及术后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给患者一种安全感。必要时带患者看望同种手术患者康复情况并让患者熟悉相关的医疗用物如氧气、负压吸引、心电监护仪等以免产生恐惧心理。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的观察及保持呼吸道通畅

术后将患者安置到监护室, 给予吸氧2L/min, 持续心电监护, 同时注意观察口唇、甲床、耳廓有无发绀等缺氧情况。当SPO2

2.2.2伤口观察及护理

一般术后若伤口有少许血性渗液, 可在颈部两侧以砂袋压迫止血3~7h。术后24~72h内严密观察伤口引流液、渗血、有无颈部增粗等情况, 若有异常及时处理。保持体温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

2.2.3护理

一般手术后去枕平卧6h ,颈下垫沙袋(长约20cm)保持颈部后伸, 颈两侧各放1个沙袋制动,防止出血及植骨块滑脱,术后植骨块脱出为严重的并发症[3]。24 h后改用颈托固定, 抬高床头1015度角以利于呼吸;在接手术患者时应特别注意保持颈部适当的,搬运患者时必须注意保持颈部的自然中立位,切忌扭转、过伸或过屈。有颅骨牵引者,搬运时仍应维持牵引。

2.2.4注意药物副作用的预防

颈椎术后常需要使用大剂量激素预防脊髓水肿, 而大剂量激素的应用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如应激性消化道溃疡以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4]。其中诸如对于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可能者, 应监测生化指标并观察相应的临床表现。而对于有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严密观察其有无呕血、黑便等症状, 预防性使用胃黏膜保护剂。

2.2.5并发症的预防

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预防褥疮。定时给患者拍背, 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 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密切观察尿液的颜色及量, 以训练膀胱的感觉及收缩功能。鼓励患者多饮水, 饮水量保持在每天2500~3000 ml, 预防泌尿系感染。每天按摩四肢肌群2~3次,被动活动相应关节, 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2.6康复训练

适应性训练包括呼吸功能训练,气管牵拉训练,生活习惯训等来克服手术后的不适。术后当日即可进行瘫痪平面以下肢体的向心性按摩及四肢被动运动,每天4~5次。防止关节僵直和废用性萎缩。术后2~3 d开始进行肢体和关节的活动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对于截瘫患者应指导其家属做好股四头肌收缩、舒张, 踝关节背屈、跖屈。后期康复训练主要进行日常生活动作训练。一般拆线后可开始逐渐下床行走, 可先半卧位2~3 d, 再坐位2~3 d, 然后扶床站立。截瘫不严重者可到康复科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做康复训练,以尽快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3总结

颈椎手术病程较长,患者自理能力下降。通过实施科学的护理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的疗效。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提高手术治疗颈椎骨折的成功率。

本组37例病人,由于加强了术前、术后护理, 取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密切配合, 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随访效果满。说明,作好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这一些列经验总结将使下一步的颈椎手术护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龚群英.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的护理. [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8):685.

[2]贺萍萍, 傅国美, 等. 颈椎前后入路一期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护理. [J].护理与康复,2007,6(5):306-307

第6篇

【关键字】脊柱骨;多节段骨折;骨折;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81-02

脊柱多节段脊柱骨折是脊柱骨骨折的表现之一,主要指非相邻2个或2个或相邻3个或3个以上节段的脊柱骨折,主要分为连续性和跳跃性骨折。其损伤原因通常是因为高能量,而且其他部位通常也会受到损伤,且很容易因误诊、漏诊而对患者的康复造成影响。在脊柱损伤的发病率中,这种骨折通常占3%~6%。但是,近几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正逐渐增加,因此,为了使脊柱骨折患者的痛苦得到有效减少,并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所提高,本院对我院接受脊柱骨骨折治疗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以探讨脊柱多阶段脊柱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 3月在我院接受脊柱骨骨折治疗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15~61 岁,平均年龄为(35.63±6.21)岁。

1.2研究方法

58例患者在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和患者的主治医生讨论,进而对脊柱骨折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

1.3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脊位神经损伤情况以及骨折稳定情况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采用对骨折进行稳定牵引、功能锻炼、垫枕的治疗方法,共治疗21个椎体;其他则进行手术治疗,其中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损伤节段进行固定,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对脊健损伤合并颈椎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2]。

1.4统计方法

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后,再用SPSS 15.0对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本组58例患者的发病主要原因有:交通事故伤26例,重物压砸伤5例,高处坠落伤20例,塌方伤7例。肋骨骨折7例,骨盆骨折4例,并发血气胸3例,合并颅脑损伤5例,四肢骨折 9例。共 57个椎体受累,胸椎9个,胸腰椎 31个,颈椎4个,腰椎13个。用ASIA对入院患者脊髓损伤评分:A级损损伤7例(12.07%),B级损损伤11例(18.97%),C级损损伤23例(39.66%),D级损损伤5例(8.62%),E级损损伤12例(20.69%)。对本组患者进行访5个月~1年的随访,平均(25.63±2.85)个月[3]。用ASIA对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级划分,其中,无恢复7例,恢复3个级别 11例,2个级别19例,一个级别21例。

3 讨论

通过对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分析可知,脊柱多节段脊柱骨折通常有以下特点:

(1)引发骨折产生的暴力作用比较大,其中,因交通事故而导致的撞击伤、高处坠落而导致的摔伤以及重物导致的压砸伤而引发的比较多。

(2)引发脊柱损伤的原因有很多,患者在受伤的同时由于同时受到单个及多个暴力的相互作用,于是在承受直接撞击的同时,也遭受着间接的扭转及挤压,再加上较多的合并伤,从而使病情更加复杂,进而容易导致漏诊及误诊的发生[4]。根据对本组58例患者的治疗研究可知,对脊柱骨多节骨折进行治疗时,其治疗目的就在于使神经压迫得到有效解除,并使脊柱的稳定性及连续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它和单节段脊柱骨折有着相同的治疗原则,即对其病情进行判断时,在一定程度上结合患者神经的受伤情况及骨折类型。

治疗不稳定骨折时,通常在早期进行手术治疗,从而以内固定方式对患者的骨折部位提供保护,从而使植骨融合率得到有效提高,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继发性神经损害的发生,从而使因卧床而引发的并发症得到有效减少。通常用长节段固定器对不稳定骨折进行治疗,用加长固定器对相邻的椎体骨折进行治疗,而对于相隔较远的椎体骨折则可用短节段对其进行单节段的固定处理,需注意的是,应把脊柱的运动节段尽量保留。为了对患者的减压及植骨范围进行有效判定,用固定器对患者的椎体骨折进行治疗的同时, 也可以利用MRI和CT检查来辅助判定。为了使患者尽快康复,还可以采用功能锻炼疗法。

参考文献:

[1] 毛继凯,赵恒立,张景波,等.通督补肾活血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1例[J].中医正骨,2012,02(12):123―129.

[2] 陈建宇,杨泽宏,刘庆余,等.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的影像学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12(08):165―174.

第7篇

【关键词】间接暴力;胸骨骨折;内固定

间接暴力造成的胸骨骨折比较少见,往往发生漏诊,1998年3月~2010年1月,笔者共收治该类骨折13例,治疗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11例,女2例,年龄18~50岁,肩背部外伤9例,高处坠落伤4例。主要症状为:伤后胸骨前疼痛、咳嗽及深呼吸时疼痛加重,单纯胸骨角脱位7例;合并胸骨柄或体部骨折6 例;合并伤:颈椎骨折2例,肩胛骨折3例,肋骨骨折3例,胸腰段压缩性骨折5 例。

1.2治疗方法本组7例尝试手法复位失败,后改为手术;6例骨折移位严重,直接手术。手术方法:局部浸润麻醉下,胸骨角旁横行切口或纵行切口,显露骨折脱位,胸骨骨折往往复位比较容易,复位后在骨折上、下端胸骨上横向钻孔,用¢1.2mm的不锈钢丝环行结扎固定;对胸骨角脱位往往复位困难,刮除损伤破碎的关节软骨,距胸骨角1~2cm在胸骨柄上横行钻孔,经钻孔和胸骨体端的钻孔穿入¢1.2mm的不锈钢丝,在胸骨前面呈8字交叉,用骨膜剥离器伸入胸骨角撬拨复位,同时拉紧钢丝结扎固定,依靠撬拨的杠杆力和钢丝提拉的力量,使脱位纠正。

1.3治疗结果本组13例胸骨角脱位均达到了80%以上的复位;胸骨骨折基本达到了解剖复位,随访6月~5年,胸痛、畸形消失,胸骨角关节融合,骨折愈合良好。

2讨论

2.1间接暴力造成的胸骨骨折脱位较为少见,临床报道不多。本组13例,骨折多发生在邻近胸骨体与胸骨柄连接的胸骨体部,常见胸骨柄与体部之间的软骨结合产生分离,骨折线通常为横行,下折端向前移位,其上折端重叠在其后方。分析其受伤方式可能为:肩背部受力后,上胸段极度屈曲,形成胸骨的纵向压缩力,使胸骨体部向后移位,胸骨柄向前移位,从而导致胸骨骨折、脱位。伤后患者常诉说胸骨前疼痛,局部肿胀、畸形[1]。但常因为受力点不在胸前区,而出现漏诊误诊。

2.2间接暴力与直接暴力造成的胸骨骨折的临床特点有所不同,后者常伴有连枷胸、严重的胸内脏器损伤等,根据明显的受伤史、胸前区疼痛、畸形和X线侧位片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但死亡率可高达30%[1]。而前者受伤着力点在胸骨以外的部位,如肩背部,常合并肩背部外伤或胸腰段骨折,一般胸内脏器的损伤比较轻微,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是提高诊断率的关键。

2.3治疗原则 间接暴力所致的胸骨骨折的胸内脏器损伤比较轻微,其治疗原则主要是骨折复位和固定。传统的复位方法是闭合复位外固定,但往往因为骨折不容易复位或外固定困难,临床效果不满意,因此,我们认为应积极手术治疗。将骨折复位后用粗钢丝捆扎固定,具有固定可靠,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2]

第8篇

【摘要】 目的:探讨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成人新鲜齿状突Ⅱ型、浅Ⅲ型骨折,在C形臂X线监视下,行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随访8个月~5年4个月,平均11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明显颈部运动受限,无螺钉断裂、移位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3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例因合并颅脑损伤者遗留头痛、头晕。结论: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Ⅱ型、浅Ⅲ型齿状突骨折最佳选择,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固定牢靠及愈合率高等优点,正确的选择适应征、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细的手术操作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枢椎;齿状回;骨折;加压螺钉;内固定器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Clinical efficacy on internal fixation of cervical anterior compression screw for odontoid fracture.Methods:15 adult patients with the fresh type II and superficial III odontoid fracture were treat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of anterior compression screw under the monitor of X-ray,its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complication were analyzed.Results:During a follow up of 8-64months,mean 11 months,all the fractures required bony healing in X-ray sheet without complications such as neck movement limited,screw broken,screw displaced and nerve injured,clinical symptom completely obliterated in 13 of all,part of headache and dizziness leaved in 2 of all because of head injury.Conclusion:The internal fixation of cervical anterior compression screw is the best treatment for the fresh type II and superficial III odontoid fracture ,with the advantages of little lesion,little complication,firm fixation and high healing.Right symptom selection,sufficient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and refined operative procedure are key points for the operation,and this operation method is worth extending.

【KEY WORDS】 Axis,Dentate Gyrus,Bone Fractures,Compression Screw,Internal Fixators

成人齿状突骨折在上颈椎损伤中较为常见,齿状突Ⅱ型、浅Ⅲ型骨折是一种不稳定性骨折,过去临床治疗中多以不加区别的保守治疗为主,因而不愈合率极高。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手术技术的提高及内固定材料发展,对于成人齿状突Ⅱ型、浅Ⅲ型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方法。我院自2000.5~2007.6月采用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浅Ⅲ型齿状突骨折1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1例,女4例;年龄18~54岁,平均3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9例,交通伤6例。合并肢体骨折7例,头部损伤3例,脊髓损伤3例;临床上多表现为上肢乏力、酸痛、麻木;均有颈部活动受限,颈肩部疼痛,严重者表现为颈部僵硬。所以病人均常规拍摄颈椎正侧位、张口位X线片及64排薄层CT三维成像检查,按照Anderson和Alonzn分类,均为新鲜骨折,Ⅱ型齿状突9例,浅Ⅲ型骨折6例。

1.2 手术方法

术前颅骨牵引一周。术中插管全麻醉成功后,口腔中塞一绷带卷,使之保持张口位,便于术中X线监视。患者取仰卧位,颈肩部垫高,使颈部处于过伸位,颅骨牵引3~6kg,透视确认枢椎齿状突骨折复位良好,维持颅骨牵引。铺垫无菌手术巾单,于甲状软骨下缘处右侧做一约4cm的横行切口,依次切开皮肤、颈阔肌,钝性分离,从颈动静脉鞘及气管食管之间进入,向两侧牵开,充分暴露C2椎体前下缘、C3椎体前上缘及两侧颈长肌内缘,经C形臂X线机确认后,咬除前正中央C2/3小部分椎间盘的纤维环及C3前上缘骨质,将导针抵达C2椎体前下缘正中,先正位透视确定导针位于齿状突冠状面的中轴上,打入3.0mm,再将C形臂X线机调整至侧位,进针角度向后倾斜10°,校正到带螺纹导针的延长线,在冠状位、矢状位恰好通过齿状突骨折线,达齿状突顶端方向后,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继续打入导针,空心钻头钻孔,测深后,选用直径3.5mm、长度38.0~40.0mm中空心加压松质骨螺钉沿导针拧入25.0mm,放松颅骨牵引,骨折端加压,再次正、侧位透视确认骨折复位良好,退出导针,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关闭切口。术后颈托固定8~12周,卧床休息时取下,3d后下地行走。

2 结果

本组15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5年4个月,平均11个月,无神经损伤,无咽部异物感,X线片示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明显颈部运动受限,无螺钉断裂、移位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3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例因合并颅脑损伤者遗留头痛、头晕。所有病人术后颈部活动范围基本正常。JOA评分标准:优8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6.67%。

典型病例:男,20岁,枢椎齿状突Ⅱ型骨折,寰枢关节脱位,行前路空心加压松质骨螺钉齿状突内固定术,术后效果良好(图1—图6)。

3 讨论

3.1 枢椎齿状突解剖学特点

枢椎其特点为自椎体向上有柱状突起,称之为齿状突,齿状突长约14~16mm,根部较扁,前后各有一卵圆形关节面,分别与寰椎前方的齿突关节面及寰椎横韧带相连。齿状突末端较尖,为齿状突尖韧带附着,其两侧分别有翼状韧带附着,齿状突两侧各有圆形关节面,向外上方,齿状突原属于寰椎椎体一部分,发育过程中与其分离并与枢椎融合,该部分颈椎在发生和发育过程中畸形和变异较多,如齿状突缺如,基底发育障碍或齿状突中央不发育等,由此引起的该区域失稳而发生移位导致脊髓压迫,齿状突顶端骨小梁极致密,类似骨皮质,齿状突下方骨小梁极疏松,为Ⅲ型齿突骨折发生处,从枢椎侧位看齿状突后倾角平均为11.0°,如后倾角大于20°,结合外伤史和临床表现,应警惕齿状突骨折的可能,齿状突的血供较为复杂,Ⅱ型齿状突骨折愈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血供受损。

转贴于

3.2 齿状突骨折的早期诊断

齿状突骨折是一种严重的上颈椎骨折,占脊柱骨折的1%~2%,占颈椎骨折的10%~14%,病死率5%~10% 。少部分齿状突骨折患者当场死亡,幸存者多无明显的脊髓损伤,多数患者仅表现为颈项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类似“落枕”的症状,以致误诊、漏诊,本病的误诊、漏诊率高达25%,导致骨折移位加重,寰枢椎不稳,造成复位困难乃至骨折不愈合。Dantas统计4周内治疗骨折愈合率为84%,4~8周为33%,而3个月以上几乎不愈合[1],可见早期确诊对齿状突骨折的治疗非常重要。分析造成漏诊的原因主要有:(1)有严重复合伤,特别是颅脑损伤时,医生往往只满足于颅脑损伤的显性损伤而忽略了上颈椎损伤;(2)损伤初期因骨折移位不明显,颈部症状轻微而遗漏;(3)X线检查效果不满意;(4)医生阅片不仔细而漏诊。齿状突骨折后均有颈肩部疼痛,上颈椎压痛及颈部旋转障碍,因此,对于颅脑外伤后合并有颈部症状者均要特别注意有上颈椎损伤可能。X线检查是诊断齿状突骨折的主要手段和依据。对于怀疑有齿状突骨折病人,应常规摄颈椎正侧位和张口照片,如X线显示不清,则应行64排薄层CT三维立体成像检查和MRI以明确诊断,防止日后出现寰枢椎脱位和急慢性上位脊髓损伤甚至猝死。

3.3 齿状突骨折的分类和治疗

骨折类型是决定治疗的最重要因素,1974年Anderson和D'Alonzo[2]将骨折分为三类:(1)Ⅰ型,齿状突尖的撕脱骨折,临床上较少发生,通常不伴有C1横韧带损伤,骨折本身较稳定,因其不影响寰枢关节稳定性,不需特殊处理,一般给予围制动即可。只有在有证据表明寰枕及寰枢关节不稳定时才考虑手术治疗。(2)Ⅱ型,最常见,预后较差,不愈合率在20%~78%,骨折线通过齿状突基底部,此型骨折尤其是最初移位>6mm,后方移位,年龄>40岁,延迟诊断3周,骨折成角>10°者不愈合率较高,需早期手术治疗。骨折又可按骨折线的方向分为水平和斜型骨折,前者首选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对骨折线由后上行至前下的Ⅱ型骨折则首选Magerl术[3,4]。(3)Ⅲ型,骨折线延伸到枢椎体,按骨折线位置高低又分为浅型和深型骨折,深Ⅲ型较稳定,应给予保守治疗。浅Ⅲ型骨折靠近齿状突颈,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同Ⅱ型骨折,应首选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术。

3.4 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不是所有Ⅱ型骨折患者都适合行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其适应证为(1)新鲜Ⅱ型骨折,移位≥6mm者;(2)Ⅱ型骨折的患者不能或不愿耐受Halo支架外固定,包括头颅胸部创伤、多发伤及多发骨折等;(3)外固定后骨折不愈合者。禁忌证:(1)严重骨质疏松者;(2)伴有横韧带断裂者(寰齿间隙成人>3mm,儿童>5mm);(3)伤后超过3个月骨折不愈合者;(4)生理畸形使颈椎伸展受限,如桶状胸或短颈患者;(5)合并有不稳定型的Jefferson骨折;(6)齿状突斜形Ⅱ型骨折,手术时应慎重;(7)齿状突病理性骨折;(8)合并有胸椎严重后凸畸形或和椎管狭窄;(9)年龄大于60岁,为相对禁忌证;(10)齿状突的粉碎骨折,则应选择其它固定方法。

3.5 关于采用单枚或双枚齿状突螺钉问题

对于应用Ⅰ枚还是2枚螺钉固定,临床上有一些争议。从生物力学测试上看[5,6],前路齿状突螺钉术后可立即恢复C1~C2正常强度的50%,在扭转和弯曲状态下的强度和刚性与C1~C2后路钢丝固定相同。单或双枚螺钉固定的即刻刚度无明显差别,用双枚螺钉防止旋转不稳定的必要性不大。同时采用单枚螺钉固定无疑可以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手术风险。基于上述生物力学研究结果,而且国人齿状突横截面绝大多数无法容纳双枚螺钉的固定,我们均采用单枚固定,颈托固定8~12周,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

3.6 手术优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颈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Ⅱ型齿状突新鲜骨折较理想方法。其优点有:(1)愈合率高,并发症少;(2)损伤小,无需植骨,能更早恢复活动和康复训练;(3)与后路融合相比,能保持正常颈部90%活动度,而C1、C2后路融合时不足70%;(4)术后即刻稳定性好,无需用高强度的颈环制动,患者乐意接受[7]。我们认为施行本手术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必须有C型臂X线机,能透过X线的手术床及特殊手术器械;(2)严格选择手术适应征,同时术者必须有熟练的颈椎外科手术经验,并对手术区域解剖娴熟;(3)避免损伤喉上神经,术中不要刻意分离喉上神经,助手牵拉应轻柔,并避免向外侧牵引;(4)必须使用C型臂X线机仔细监视手术每一步骤,保证螺钉置入准确而安全;(5)必须认真选择手术方法和螺钉的恰当长度,合适的螺钉长度应为36.0~40.0mm,穿透齿状突尖并复位骨折块,将其固定在C2椎体前下缘。

我们认为,颈前路加压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齿状突骨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但技术操作较复杂,手术有一定难度、风险较大。因此,术前应当根据影像学资料认真设计,术中应在C形臂X线透视下,认真、仔细的操作,才能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Dantas FL,Prandini MN,Caines AC,et al.Management of odontoid fractures using anterior screw fixation:analysis of 15 cases[J].Arq Neuropsiquiatr,2002,60(3 -B):823-829

2 Anderson LD,D′Alonzon RT.Fractures of the odontoid process of the process of the axis[J].J Bone Joint Surg(Am),1974,56(8):1663-1674

3 贾卫斗,白桂有,杨博贵,等.徒手经寰枢椎椎弓根植钉固定的X线片和CT 片个性化设计[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4):416-420

4 贾卫斗,白桂有,杨博贵,等.寰枢椎定位导向器置钉点、角度、直径及长度的个性化设计[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2008,12(13):2425-2428

5 Graziao G,Jaggers C,Lee M,et al.Acomparative study of fixation techniques for type Ⅱ fractures of the odontoid process[J].Spine,1993,18(16):2382-2387

第9篇

由于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增多,施工人员的增加,临床上遇到颈椎外伤性滑脱(TSCS)的病例会经常遇到。滑脱程度和症状轻重不一,治疗方法也不同,症状轻微的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处理不当,可在短期内因滑脱加重出现严重的脊髓损伤症状。早期的颈部制动、颅骨牵引是进一步治疗的基础。颈椎前路手术目的是解除脊髓神经根的受压,改善脊髓血运,植骨融合椎体,在椎体前安置带锁钢板,重建脊柱的稳定。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骨折脱位并颈髓损伤。目前带锁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外伤性颈椎滑脱的引用已得到公认[1]。2004年11月~2008年12月收治颈椎外伤性滑脱(TSCS)18例,均采用颈椎牵引复位后经前路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1月~2008年12月收治颈椎外伤性滑脱(TSCS)18例,其中男16例,女2例,年龄20~62岁,平均39岁。致伤因素:交通事故10例,坠落伤4例,重物砸伤4例。滑脱部位:C4 3例,C5 7例,C6 5例、C7 3例。滑脱程度:Ⅰ度8例,Ⅱ度10例,均无锥体骨折、椎弓根断裂等。主要症状:颈肩痛18例合并上肢放射痛6例,合并脊髓损伤12例,合并颅脑损伤15例,合并单发上肢骨折5例,合并多发骨折10例,合并脑外伤+骨折12例。新鲜损伤15例(

治疗方法:常规颅骨牵引3~8天,牵引重量6~8kg,3例牵引8天后床头X线片示未复位,加大重量至15kg,每10分钟拍片1次,密切观察,出现头晕等不适时减重,直至复位后减重维持牵引。带牵引弓维持牵引至手术室,行颈丛加局部麻醉或气管内插管麻醉,术中行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手术床头安放“U”形牵引架,头颈部置于“U”形牵引架上持续牵引,仰卧位,头略偏向左侧。取右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内侧缘斜切口长约6cm,按滑脱锥体的位置适当上下调整切口位置。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游离皮瓣,显甲状腺前肌于胸锁乳突肌的肌间隔。沿此间隔分离,将气管和食管向内牵开,胸锁乳突肌及颈动脉鞘向外牵开,显露颈前筋膜。C形臂X线机透视定位损伤间隙。将其纵形切开,骨膜剥离器剥离至两侧颈长肌为止。

结 果

本组18例随访10~36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植骨块均获融合,颈椎复位良好,17例颈椎生理弧度恢复。无钛板、螺丝钉松动、移位、断裂。所有患者颈部疼痛及上肢放射症状消失或基本缓解。术前、后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见表1。

讨 论

手术适应证:颈椎脱位,经颅骨牵引复位后再次滑脱。不伴有骨缺损或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单节段滑脱性损伤且需行椎体间植骨融合者,是行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的重要适应证[2]。颈椎脱位或半脱位、经颅骨牵引复位,虽无脊髓压迫,但是为了较早的获得骨性融合的患者。保守治疗无脊髓压迫,颅骨牵引术后颈椎不稳者,本组1例外院牵引1个月后再次滑脱,1例外院行颅骨牵引1次,颌枕带牵引2次,保守治疗11个月反复滑脱。

手术时机的掌握:TSCS一经确诊,首先颈围有效制动,尽早颅骨牵引复位是后续治疗的基础,限期行手术治疗。对于脊髓损伤后急诊行减压手术,神经功能恢复的结果目前还存在着争议,Duh等认为在受损伤后24小时手术是安全的,患者的恢复情况较为满意。尤其是对于不完全性颈脊髓损伤的患者,多数学者主张应早期手术治疗,认为伤后3天内实施脊髓减压和颈椎内固定术,可以促进不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3]。反复滑脱,无明显颈脊髓压迫症状的患者也应早期行手术治疗,以免发生严重的后果。

本术式的优点:传统的手术方法存在术后颈椎不稳,需外固定,植骨块松动、不融合、椎间隙高度丢失,生理曲度改变等可能影响治疗效果[4],钢板的临床应用,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钢板内固定的优点主要是促进多个减压节段的融合率,有效维持椎体高度及生理曲度,在适当撑开植骨后钢板稳定固定还可消除后方黄韧带内陷致压作用[5]。锁定机制提高了颈椎前路钢板螺钉的即刻固定强度和抗疲劳强度,患者可早期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植骨不融合和塌陷的发生率,融合节段内环境更有利于植骨融合,自体三面皮质髂骨具有较强的支撑能力。植骨方式优越,Caspar撑开器有利于骨块置入、椎间孔扩大、恢复颈椎生理前凸和缓解对神经的压迫,但应避免过度撑开椎间隙,以防止可能造成的神经和椎间软组织医源性损伤。生物力学研究表明,颈椎椎体撑开植骨加前路带锁钢板固定后三维运动范围均显著减少,尤其是对后伸的固定较明显[6]。独特的锁定机制保证螺钉与钛板连为一体,不必担心螺丝松动,同时,单皮质螺钉技术使手术的安全性提高。钛材料强度好,重量轻,生物相容性佳对术后病人行MRI检查没有影响[7]。

参考文献

1 林明侠.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在颈椎外科的应用.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10(10):1010-1011.

2 金大地.现代脊柱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75-283.

3 沈强,贾连顺,倪斌,等.颈椎颈髓损伤早期手术治疗疗效评价(附37例报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8(8):749-751.

4 曹文华,王达义,温国宏.颈椎前路手术ZEPHIR钢板内固定临床应用.实用骨科杂志,2004,10(1):50.

5 王万明,庄颜峰,李杰,等.颈椎前路钢板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的作用.颈腰痛杂志,2003,24(3):13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