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0 10:01: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即时通信模式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个人即时通信软件在中国拥有的庞大用户群令人惊叹,它们给人们交友、聊天带来的便利也毋庸多说。而中国还有400万家上网企业、1.8亿办公人群,这些企业员工的线上沟通交流又该用什么工具呢?
12月8日,“互联网办公室•imo运营中心”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imo平台正式运营媒体会”,宣布imo“超大规模企业即时通讯互联网运营平台”正式运营,为中国企业办公人群提供“全免费、注册即用”的企业即时通信服务。
“当前个人聊天软件在中国企业办公环境中已经广泛存在,成为企业满足其员工沟通需求的无奈选择。个人聊天软件在给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其搭载的大量休闲娱乐内容也极大地影响了员工的工作效率,让全国400万家上网企业不胜其扰。这些企业中,中国经济最具带动效应和产出能力的1.8亿办公人群,在享受着个人聊天软件的便利的同时,其工作和经营效率也因此下降了高达20%-30%。”互联网办公室•imo运营中心联席董事长吴珑指出。
为了破解这一困局,互联网办公室•imo运营中心历经4年研发和17个月试运营,推出了超大规模的企业即时通信互联网平台,以全免费、注册即用的全新服务模式,为全国上网企业的办公人群提供全免费、稳健、纯净、注册即用的企业即时通信服务。imo专门针对企业员工的办公沟通需求,开发了丰富的办公功能,如:一目了然的可视化组织结构、模拟真实面对面讨论的“电子白板”、电脑编辑可多方发送的企业短信、电子公告、电子考勤等。目前,imo的用户群已遍布全国各级政府部门、行业企业、民间组织、园区、学校、医院等领域,其中不乏大量知名企业和组织,并一直处于快速增长之中。
“随着互联网日益普及和不断发展,企业在运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拓展沟通渠道、保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大规模的企业信息化平台的研发和信息市场化应用,尤其是其软件技术研发以及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和推广,是各级政府部门关注的重点。”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徐愈司长在imo平台运营会上指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则表示,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可靠、低成本的信息化,imo在这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建立了全新的企业即时通信行业服务标准。
关键词:B/S;装备信息管理;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302.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4.016
The Design of Equip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B/S Mode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research equipment management business, analyze the status of equipment management and user needs, propose system design principles, design function modules of equipm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nd conduct database selection and data table structure design.
【Keywords】B/S, equip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
0 引 言
信息化建设己成为部队发展的重要方向,装备管理信息化水平也将成为衡量部队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新形势下,现有的装备管理方法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使得装备使用单位落后的管理方法与先进的装备完全不能匹配,主要表现为装备管理手段落后、规范性差、效率低下,很多基层单位长期以来对装备相关的业务管理都依然采用传统手工管理,因此时间一长,装备一多必然导致管理、统计困难,而且数据容易产生不一致性,甚至因保管不善而导致数据丢失的事件也时常发生。
而一套科学合理的装备信息管理系统能从装备的列装、安装使用、维护管理、改造更新直至报废销毁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从而使装备整个寿命周期费用最为经济,最大限度地发挥装备的综合效能。因此通过科学的手段管理好现有装备的各类相关信息,能有效提高其在日常训练、管理维护中的效率和规范性,为已列装装备的后续保障工作和新装备的设计研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系统设计原则
本系统在对装备全寿命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基层单位实际需求,以装备管理为主线,以装备管理理论为指导进行设计。鉴于B/S模式相对于C/S模式在数据安全性、数据一致性、数据实时性以及服务响应的及时性上都具备相当大的优势,因此本系统采用B/S模式进行设计。
本系统不仅在各子系统中对代码实现参数化管理,而且系统的主体结构采用模块化管理,使用单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非常方便的扩展功能模块。根据装备管理系统总体需求,本系统设计方案以及技术路线遵循以下原则:
(1)安全性。由于本系统所管理的信息涉及军事秘密,所以在安全性方面必须考虑周全,保证系统的平稳运行。本系统在安全性上主要考虑了网络安全性、系统安全性和数据安全性三个方面[2]。
(2)先进性。系统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技术和功能上,系统吸收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管理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在应用上,充分分析了用户需求,体现了先进的管理思想,能够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3)实时性。系统对装备使用单位各级官兵提供不同权限的装备信息管理或信息查询服务,有可能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访问量和信息量较大的情况。为了保证数据处理速度,提供了历史数据备份处理功能,这样可以减轻数据处理量,提高响应速度[1]。
(4)易用性。该系统所面向的应用群体专业不一,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系统的业务流程简明、方便、实用,所表达的信息通俗、严谨、科学,界面简洁、清晰,同时提供必要的提示信息。
(5)可扩展性。扩展性是本系统在性能方面的基本要求,系统在设计中坚持模块化设计思想,即软硬件平台可以积木式拼装。通过将整个系统划分成不同模块,每个模块可以很方便的添加到系统中,而且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本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互联及二次开发的问题。
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1 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对于系统用户的管理,对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并为登录用户分配系统的操作权限,是用户使用系统其他功能模块的基础。包括添加、删除用户,用户信息和密码的维护,以及用户权限的调整维护等。
本系统在操作级别上分为系统管理员、高级用户和普通用户,各级别用户都具备相应的操作权限,系统管理员具备所有权限,高级用户具备部分数据的更新权限,而普通用户仅具备基本查询功能。
2.2 装备管理模块
装备管理模块是本系统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对装备基本信息的维护(比如录入、修改、删除以及查询等),对装备分类的维护,对装备属性的维护等。系统管理员通过这些功能实现对各装备的管理和维护。
装备信息的维护主要是对于存在于各个部门的实际的物理装备进行维护,包括新增,发放以及状态维护,新增是指给一个部门配备新装备,发放是指系统管理员或高级用户向子部门配发装备,该操作是指由上级部门向下级部门的发放。维护包括修改装备基本信息,删除装备等。
装备可分为多个子类,装备分类的维护主要完成向系统中新增装备分类,修改已经存在的分类,删除不需要的分类等功能。
装备属性即装备具有的各类参数,装备属性的维护包括,添加装备的新属性,修改装备属性,删除装备属性,为某一属性添加子属性,修改子属性等。由于装备属性相对来说比较重要,而且该项信息一般来说修改频率较低,所以仅系统管理员才具备操作权限。
此外,本系统还设置了预设规则,对于不同种类的装备,到达一定的使用时间后自动转储到维修管理模块,该功能采用触发器在后台数据库实现。
2.3 装备查询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对系统所管理的所有装备、备件以及相应的使用、故障、维护情况进行查询,该功能针对所有用户开放。针对查询功能的特点,采用二叉树结构对查询条件进行封装,这样能轻松解决复杂查询条件的构造问题。
装备的查询采用的是可以有符合条件综合查询,条件是指对于装备的属性进行的约束,如要查询生产日期在哪一天的装备。符合条件指的是查询多个条见或是对于多条件进行逻辑处理(与、或、非,和与或非得逻辑编排)。这样的符合条件查询使得查询结果更加精确,符合用户对于查询得要求。
查询结果采用预设的模板来显示,用户通过这些预设的模板可以清晰的看到查询结果中的各个字段,用户还可以自定义模板,使得查询结果能按照一定顺序显示自己感兴趣的字段。此外,本功能模块还提供打印功能,用户可对查询结果直接打印输出。
2.4 装备维修管理
装备维修管理模块主要记录装备的维修申请、实施、损耗等信息,并记录装备故障、处理方案、维修结果。该模块主要包括:维修申请,记录装备的维修申请和故障信息,包括维修申请单位、故障原因、故障发生日期、责任人等作为故障责任认定、计算维修成本的基本依据;维修确认:对于已提出的维修申请进行审核,以加强对装备故障的监控;维修记录:记录装备的维修时间、维修人员、故障处理方法以及该装备维修后的状态等信息;维修损耗:记录装备维修消耗的零部件、使用的备件等信息;故障信息管理:记录装备故障的综合信息,以确定故障类型、造成的最终损失等。
2.5 日志管理模块
日志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对系统操作日志的管理。本系统的系统日志是由系统用户对系统进行操作时产生,比如向修改用户信息,添加新装备等。日志管理能帮助用户更清晰的掌握自己以及其他用户对系统的操作。
日志的管理模块包括:日志的生成,用户在对系统进行操作的同时即可生成对应的操作日志;日志的查询,系统为日志的查询提供多种方法,包括按操作时间,操作类型,操作对象,操作用户等;日志的删除,日志可以被删除,但该功能仅向管理员用户提供。
2.6 系统维护模块
系统维护模块主要完成系统的初始化,系统的备份、还原,系统的锁定解锁等功能。
系统的初始化主要是完成建立系统后台数据库,添加必要的信息,给系统一个最初的运行环境,使得系统能够正常使用。
系统的备份功能主要用于保存一段时期的数据,这些数据往往是暂时不用的,这样能够提高系统运行速度,但在必要的时候可将这些数据还原,以供用户查询。
锁定系统是本系统的一项特色操作,由于系统某些操作比如数据还原,不能在网络上进行,只能由系统管理员在服务端操作,在进行这项操作的同时不能有其他用户连接访问,锁定系统功能主要是清除所有的连接,提示系统正在维护中。如果系统管理员操作完毕,则可重启服务器进行解锁。
2.7 短信息管理模块
在使用本系统的过程中,用户往往需要一种类似即时通信的方式进行相互沟通,传送一些电子文档或文字信息;同时,系统中的其他功能模块也需要有一种信息提示手段提醒用户当前还有哪些待处理的工作。因此本系统加入了短信息管理模块以满足这些需求。该功能模块主要完成的工作是:在多个用户之间提供一种信息传送的方法,使得用户能及时掌握各种工作情况;发出的信息在5分钟内以自动弹出窗口的形式显示在收信人的电脑上,并提供发信箱与收信箱以便用户能管理发出与收到的信息。
3 后台数据库设计
3.1 数据库选型
目前SQL Server、MySQL和Oracle等都是比较流行的数据库产品,尽管它们在操作方法以及体系结构上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但在应用环境上还是各有侧重的。作为一个应用系统来说,在选用数据库时,重点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是价格和性能,下表列出了这3种数据库在价格和性能上的对比情况,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方案。
根据国内软件应用现状结合本系统的实际情况以及系统最终用户的技术水平来看,SQL Server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3.2 数据表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以及功能设计,本系统后台数据库结构设计如下(限于篇幅,这里仅给出系统几个主要的数据表结构):
4 总 结
如今,装备管理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装备管理的范围从单纯的使用、维护和修理扩展到对装备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从而成为部队日常管理、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部队战斗力和改善部队训练效果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系统的实施和应用可以实现训练管理辅助决策、备件库存合理配置、装备性能状况监控、装备维护科学规范,同时还能够积累丰富的装备及备件基础数据,为新装备的计划、设计、研发、制造提供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 李宗民.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75-78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驾驶模式;宁波轨道交通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se and expound the driving mode and turnback mode of Ningbo Rail Transit Line 1 signal system under the CBTC and Block Mode, also detailed describe the transformation principle of the driving mode,and have a forecast to its applying prospect.
Key words:urban rail transit; signal system; driving mode; Ningbo Rail Transit
中图分类号:U28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0 引言
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信号系统采用基于移动闭塞的CBTC系统,车地通信采用无线通信方式;系统包括列车自动监督(ATS)、列车自动防护(ATP)、列车自动驾驶(ATO)、计算机联锁(CBI)、数据通信(DCS)、维护支持(MSS)子系统、培训设备和电源设备。系统采用多重冗余技术。其中凡涉及行车安全的正线地面计算机系统采用“三取二“、“二乘二取二”热备的安全冗余结构,并满足“故障-安全”原则。
1 驾驶模式
系统主要提供4种驾驶模式,分别为列车自动驾驶模式(ATO)、ATP监督下的人工驾驶模式(ATPM)、限制向后人工驾驶模式(RMR)、限制向前人工驾驶模式(RMF)、非限制人工驾驶模式(OFF)。
列车在正线、折返线、出入段线上按正方向运行及折返作业时,均以自动驾驶(ATO)模式为常用模式;当ATO设备故障或因某种原因需要时,可改为ATP监督下的人工驾驶模式。上述两种模式均为正常驾驶模式,而限制人工驾驶模式和非限制人工驾驶模式为非正常的驾驶模式。列车在车辆段内以限制人工驾驶模式(正常模式)和非限制人工驾驶模式(非正常模式)运作,按照地面信号显示运行并不能超过最高25km/h的限速。
1.1列车自动驾驶模式(ATO)
本模式是在司机监视下的自动驾驶模式,在线列车的启动、加速、巡航、惰行、制动、精确停车均由ATO子系统根据ATS指令自动控制(CBTC模式下),除发车需要司机确认外,不需司机操作,列车的车门和地下站屏蔽门(高架站安全门)控制,可自动控制也可手动控制。此模式下门控制允许以下几种方式:
自动开门,自动关门;
自动开门,人工关门;
人工开门,人工关门。
列车自动驾驶模式(ATO)的应用条件:
ATO根据ATS的命令自动平滑调整列车运行(CBTC模式下),ATO驾驶模式提供最佳的舒适性和调整功能。
CBTC模式下,当DCS,ZC,LC、CBI和CC都正常运行时,列车可以ATO驾驶模式在正线任何ZC控制区域内运行。
点式模式下,当DCS有线网络、CBI和CC及CC与车辆牵引制动的接口正常运行时,ATO模式有效,司机可以ATO模式驾驶。
1.2ATP监督下的人工驾驶模式(ATPM)
列车的监控、运行、制动及开关车门和地下站屏蔽门(高架站安全门)在车载ATP设备监督下由司机操作。ATP子系统保证列车的运行安全,司机根据DMI及DTI显示的辅助驾驶信息,人工驾驶列车,ATP对列车的运行进行完全地自动防护;所有必要的驾驶信息将在车载信号显示器上显示。
ATP人工驾驶模式(ATPM)的应用条件:
在CBTC运营模式下应用ATPM驾驶模式时需要DCS、ZC、LC、CBI和CC全部可用。
在点式运营模式下应用ATPM驾驶模式时需要,DCS有线网络、CBI和CC可用。启用此驾驶模式前,车载ATP必须完成自检。
在需要司机人工控制列车运行或ATO模式故障时,使用该模式。
1.3限制向前人工驾驶模式(RMF)
列车以不超过25km/h的速度运行。列车的监控、运行、制动及开关车门由司机操作,车载设备对列车速度进行25km/h的超速防护,以及对列车完整性、车门状态、列车倒溜等进行监督。
限制向前人工驾驶模式(RMF)的应用条件:
在正常运营模式下仅用于列车进行定位前、初始化后或列车在车辆基地/停车场运行。
对于降级模式,当列车故障时,可以此驾驶模式将其撤出正线运营;或当列车因故障停车后,以此驾驶模式行驶至下一站。
1.4限制向后人工驾驶模式(RMR)
列车允许以低于5km/h的速度反向运行最多10m。当退行达到10m或退行速度超过5km/h时,ATP会触发紧急制动,须由车辆缓解紧急制动。
限制向后人工驾驶模式(RMR)的应用条件:
RMR模式可在列车错过精确停车位置若干米(不超过最大可退行距离)后,后退以纠正列车停车位置(经调度员授权)。
1.5非限制人工驾驶模式(OFF)
司机用ATC切除选择开关切除ATC。此旁路开关阻断了ATC紧急制动输出以及其它阻止列车运行的输出。列车完全由人工驾驶,车载设备不控制列车运行,司机根据调度命令和地面信号的显示驾驶列车。列车运行的安全由联锁设备、调度人员、司机共同保证。
非限制人工驾驶模式(OFF)的应用条件:
当CC设备不可用时,列车将立即实施紧急制动。列车完全停止后,司机可在得到调度员的授权后切除车载ATC,以OFF模式驾驶列车运行。
2 列车的折返模式
运行交路的折返车站具备无人自动折返功能,保证其所有折返轨均具有无人自动折返功能。非运行交路的有岔车站的停车线以及渡线都可用做特殊情况下的临时折返,均应考虑列车的各种折返作业。
列车折返方式分为站前折返方式和站后折返方式。
列车站前折返和站后折返时,列车自动换端过程中保持对车辆的监控。CBTC模式下,换向后的可用模式维持不变。
列车站后折返方式分为ATO驾驶模式无人自动折返、ATO驾驶模式有人自动折返、ATP监督下的人工折返模式、限制人工折返模式、非限制人工折返模式。
2.1ATO无人自动折返
ATS将自动办理折返所需进路。列车在站台区域停稳,司机拔掉驾驶室钥匙后,通过按压ATB按钮,将驾驶模式转换至自动折返模式,司机再按压站台自动折返按钮,ATO 将自动选择控制驾驶室并驾驶列车运行至折返区域,在规定位置停车后,自动换端,并控制列车自动驾驶至发车站站台停车,完成自动折返功能。
2.2ATO有人自动折返
CBTC模式下,司机在ATO模式下进行折返,ATS将自动办理折返所需进路,司机按压车载ATO启动按钮,列车自动进入折返线停车,司机换端后再次按压车载ATO启动按钮,列车自动驾驶至发车站站台停车;点式模式下,在出站信号机开放后,如果车载点式变量有效时间未失效,ATO按钮灯点亮,司机需看到允许信号后按压ATO按钮,列车以ATO驾驶模式运行;如果车载点式变量有效时间已失效,司机只能以RM模式驾驶列车运行。如果司机在禁止信号显示时按压ATO按钮,列车越过出站信号机前的有源信标获取点式变量信息后立即实施紧急制动,如果信号机距离车站停车点满足一定距离以上,系统可保证列车在禁止信号机前停车。
2.3ATP监督下的人工驾驶折返
CBTC模式下,司机在车载ATP设备监督下人工驾驶列车运行到折返线并停车,司机换端后,在ATP监督下人工驾驶列车进入发车股道并定位停车。司机按压开门按钮打开车门和地下站屏蔽门(高架站安全门);点式模式下,出站信号机开放后,如果车载点式变量有效时间未失效,司机以ATPM模式驾驶列车低速越过出站信号机前的有源信标获取点式变量信息,若变量信息为禁止状态,列车实施紧急制动,若变量信息为允许状态,司机驾驶列车运行到折返线并停车;如果车载点式变量有效时间已失效,司机只能以RM模式驾驶列车运行到折返线并停车。司机换端后以RM模式驾驶列车越过信号机前方的有源信标,获取点式变量信息。若变量信息为允许状态,列车将自动升级为ATPM驾驶模式。
2.4限制人工折返模式
在此模式下,司机控制列车运行,司机人工驾驶列车运行到折返线并停车,司机换端后,人工驾驶列车进入发车股道并定位停车,司机人工控制车门和站台屏蔽门/安全门;整个折返过程中,车载ATP限制列车在某一固定的低速(25km/h)之下运行。
2.5非限制人工折返模式
在此模式下,司机根据调度命令和地面信号的显示,人工驾驶列车运行到折返线并停车,司机换端后,再人工驾驶列车进入发车股道并定位停车,司机人工控制车门和站台屏蔽门/安全门。
3 驾驶模式之间的转换
驾驶模式间的转换符合安全、高效、操作简单的原则,确保驾驶模式转换时列车运行的安全。在所请求的驾驶模式指示有效的情况下,线路上任何位置的驾驶模式切换都可以发生,司机可以在不停车的情况下由RM模式切换至ATPM模式和由ATPM模式切换至ATO模式。下表简单描述了各模式间的转换步骤。
图1 各种驾驶模式间的转换步骤
在ATC控制区内转换为限制人工驾驶模式的过程中车载信号设备具有相应的安全保证措施。为了平稳地完成模式切换,还需要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当切换至RM模式时,列车速度应低于RM的限制速度。
当由ATPM模式切换至ATO模式时,牵引/制动手柄须在惰行位置。
从ATPM模式切换到ATO模式时,ATO需要几秒的时间执行其ATO速度曲线。
各驾驶模式之间可采用人工转换,在某种情况下也可自动转换。各驾驶模式间的转换原则如下图所示。
4 结束语
为了行车安全考虑,原则上,从低等级的驾驶模式向高等级的驾驶模式转换时,可以采用自动转换,而从高等级的驾驶模式向低等级的驾驶模式转换时,则需要停车并经过司机确认后才能进行转换。
在CBTC 运营模式下,ATO驾驶模式是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模式,也是常用模式,列车运行时极少需要人工介入,完全由信号系统控制列车。这可以提高列车行车效率,实现列车自动调整、维护列车秩序、减少司机劳动强度和人员配备的数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电信网
中图分类号:TN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9-0038-02
通信系统的核心通常是指通信电源在不能进行正常工作下所造成的系统故障和系统瘫痪,而监控系统的产生为通信系统的畅通提供了基础保障。通信电源设备、机房空调设备均是靠监控系统实施遥控、遥信和遥测,既能对其运行参数起到实时监视的作用,又可以对系统内产生的各种故障进行自动监测和处理。
1 监控系统体系结构的组成
以通信电源集中维护为基础进行统一管理,可分布为多级计算机的监控网络,如图1所示:
1.1 监控单元的功能分析
设备的监控单元和被监控设备是直接相连的,有以下两点主要功能:即及时吸收被监控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运行参数,实施显示、存储的功能,主动把被监控的对象发送给监控站,担负接收并执行上级分配的配置信息和配置文件的刷新作用。
1.2 监控站功能介绍
在监控系统中,数据的采集与处理主要是靠监控站来完成的。各种设备的监控单元与它相连,通信接口通过串行接收的各种监控单元设备数据处理后,会传送到上一级计算机。其功能主要有:对辖区内的各种监控单元进行实时监视并与监控中心直接通信,对监控中心进行告警信息的转发,同时进行对各监控单元故障信息的接受、告警限制等,并对其显示的监测数据和告警信息进行统计,再根据需求的具体情况产生告警统计报表以及设备运行
参数。
1.3 监控中心的功能分析
监控中心被称为监控系统的高级计算机,具备监控站的所有基本功能,并对监控站的工作实况进行实地般的监视,再将需要检测数据和告警信息进行显示与打印。
2 监控中心的软件体系结构
2.1 系统组态与通信服务
系统组态被称为监控中心的软件基本之一,是以站点、设备和参数管理三项来构成的。站点管理可对某个监控站的动态实施增加与删除的功能,而后再进行数据编辑;所谓设备管理是监控站的所有设备可实施增加、删除、编辑等操作;对具体的某种设备进行参数管理称为编辑管理,依据监控系统实际要求可将设备参数细分为遥控量、遥测量、遥信量并对其实施增加、删除与编辑的功能,在系统进行的工作过程中,当设备增加测点或机房增加设备时,都是经系统组态完成参数设备以及站点增加的工作,保证了监控系统在性能上更加完美。
通信服务的主要功能是通过采集数据和存储信息与上级监控中心进行通信,根据组成可以分为数据调度、初始化和通讯三个模块。其中通信服务的关键组成就是数据调度,能直接影响传递的数据速度、合理性、准确性与实时性,根据实时监控系统的特点进行通信和数据调度模块的初始化操作,并根据初始化的结果以及监控站的通信数据的收集转交给数据调度模块进行处理,保证了监控系统的可靠性。
2.2 监控系统的特点
2.2.1 组态功能比较,保证了系统不断更新与完善。与通信电源设备更新的同时监控系统也要具备相应的改变功能,以发挥组态功能在本系统中独特的优点。
2.2.2 通信的实时性被看做监控系统的重要特性之一,数据调度模块的完美设计使系统数据通信能力更加完善。
2.2.3 直观的监控界面,使得系统的监控界面设计比较灵活。对所监控界面的改动变得容易操作,对不太满意的监控界面可根据客户自身需求再次进行设计。
2.2.4 数据库系统保证了对外的开放性,只要用户身份在本系统中合法,就可毫不费力地提取需要的数据,此优点是监控管理中心最为看重的一项。
3 监控系统的优良改进与未来发展
3.1 实时性的进一步提升
实时性作为衡量通信电源的监控系统的重要指标:
3.1.1 提升系统在监控对象的状态速度。
3.1.2 操作人员将控制指令发出后,被监控设备的执行速度首要进一步提升;同时,用于监控单元的计算机必须具备非常好的实时性,数据采集和控制操作的速度要快且时间要短,以突显高度综合的判优能力。
3.2 可靠性的进一步提升
监控系统在生产设备的运转方面起到监督控制的作用,这就需要非常高的可靠性,用来避免出现工作上的误测和误报而造成重大经济上的损失。所谓可靠性则要求在设计系统时首先考虑其硬件结构的合理性和工艺方面的老化问题等。
3.3 扩充性、维护性方面的提升
通信电源的产品类型被淘汰的速度非常快,这就需要监控设备的规模、制式结构具备随之变化的能力。监控系统首先必须适应各种制式结构的设备,其次在容量上也要容易扩充,选择单元部件性能较高模块投入设计,且保证软硬件在自检方面的功能要强,对平均故障修复功能的时间限制到最短,修复以后要保证运行的精度不受到任何
影响。
3.4 开放性的进一步提升
系统之间相互连接能力的开放,首先,供电设备方面应有融入电信网管的系统下的综合能力;其次,诸多监控系统之间互连能力要强,对各种各样的智能电源设备的兼容要满足其通信协议。
4 未来发展趋势
4.1 高智能化的发展目标
对于监控技术与供电质量的双重提高来说,高智能化方向的迈进势不可挡,实现电源设备的无人看守的情况下仍能保持正常的工作,用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等高智能替代传统的监控模式。
4.2 规范化的监控协议
监控系控的设备在市场上的种类比较多:整流设备、交流配电屏、直流配电屏、蓄电池组和空调设备等。这些产品的性能、结构和生产厂家的不同,使得在进行产品之间的互连时耗费了太大的人力、物力,也使额外的投资方面产生了压力,因此规范化的通信协议对通信电源的监控系统有着很大的影响。
4.3 监控系统靠拢于现场总线
目前,市场的大部分监控系统都属于分布式的控制系统(DCS),即建立在计算机的通信协议基础上,无法实现向现场延伸,DCS多数属于模数混合的系统,满足不了数据通信实现全数字化的条件;再加上通信协议属于独家封闭类型,不适合在开发商和用户专用系统方的使用。现场总线是当下控制技术最为先进的产物,可实现计算机到现场设备的通信传达作用,把传统的DCS网络结构(三层)简化为计算机和现场设备网络(二层),最后将计算机同现场设备作为网络节点以开放的互操等优点进行工作,因此实现通信电源监控系统逐步向现场总线靠拢是技术上的一大进步。
5 结语
随着现代城市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也日渐成熟,为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为监控系统的可靠性与自动化的本质上的提高指明了方向,并指导监控系统如何加强技术改进和功能完善,从而展现出了通信电源的监控系统未来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李崇建.通信电源技术标准及测量[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
[2] 安静.动力设备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关键设备及典型产品[J].电信科学,1998,(5):48-50.
[3] 黄浩文,刘光昌.邮电局环境与动力智能网络监控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9,(5):115-119.
一、会计理论的局限性
本文是基于“事项法”会计理论构建新的会计信息系统,按照事项会计理论提出者索特教授的观点将现行AIS的理论基础称为“价值法”,但该理论存在如下缺点:首先,构筑于价值基础上的会计信息强调货币计量和报表揭示,导致许多与决策相关的非财务信息难以纳入财务报表体系;其次,由于会计分期的假设,会计信息使用者只有到会计期末财务报告或固定的分期财务报告出来后,才能被动地接受历史信息;再次,在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中,会计人员加入大量主观判断对会计数据进行加工,加工后的信息难以还原所发生的事项;最后,现行会计程序最终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是通用的汇总资产和收益信息的会计报表,信息使用者无法主动地选择信息。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各国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有关表外披露内容的要求,但这些表外披露部分还处于整个财务报表体系的次要地位,且披露的内容繁多,使得广大信息使用者难以寻找其所需的信息。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弊端
建立在价值会计理论基础上会计信息系统传承了价值法会计理论的不良影响,存在以下缺陷:第一,手工会计信息加工处理的程序与规则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现行会计软件的处理程序与规则是对手工流程的模仿,严格按照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的顺序,然而现代信息技术没有触及这一规程的变革,只是将之自动化,没有解决所带来的信息延迟处理问题。第二,现行AIS以高度汇总的方式重复采集、存储数据。在现行AIS中原始凭证包含了业务活动中会计事项的详细数据,这些数据的一部分先是被汇总记入日记账,然后从日记账汇总过人各分类账。这种处理方法重复存储数据,且汇总后的数据难于将其分解以反映业务事项的本来面目。第三,该体系结构是基于财务业务过程的视图,易导致系统间的信息隔阂。由于业务过程中的各项活动是非会计人员进行,而AIS只需满足财务度量条件即可,因而反映业务活动的原始凭证上的相关数据被省略简化,且导致了数据信息的隔阂。第四,对企业业务处理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功能的弱化。现行的AIS软件一般始于财务核算软件,由于原来的财务核算软件与业务系统之间相分隔、难以做到无缝连接,会计系统对业务系统的管理与控制停留在企业整体水平上,部分财务指标还要从财务报表中提取数据,没有深入业务的作业层面来管理、控制企业资源。
三、新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的理论基础――事项会计
事项会计理论是1969年美国会计学教授乔治,索特在否定“价值法”的基础上提出的。“事项法”认为会计应提供与各种可能决策模型相关的经济事项信息,而这些事项信息尽量以其原始的形式保存,由信息使用者从中选择感兴趣的信息输入自己的决策模型。事项会计相对于原有会计信息系统只采集和存储那些与改变组织的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构成的事件有关的数据来说,增加了许多非财务、非货币的内容,因而也就更能满足用户对信息的各种需求。事项会计并没有引起会计理论界的普遍重视,其原因之一是与当时的主流派会计思想不相吻合,同时也受到当时技术条件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事项会计要求的是多重计量属性,并且将信息的具体加工留给了信息使用者,而这就存在着难以解决的信息超载和信息传递等难题,且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很难独立完成加工信息的工作。然而,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价值法会计及其AIS日益显现的弊端,为事项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随着信息中介服务机构的设立与发展,使用者的知识水平也将不再是阻碍事项会计发展的难题。最关键的是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普及,使得会计信息系统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和网络,大中型财务软件相应地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为事项会计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技术支持。
四、基于事项会计理论的会计信息系统模式构建
(一)事项法AIS模式的设想 在现代经济及信息技术环境下,本文设想建立在事项会计理论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在这个会计信息系统中运用了被称为“两库结构”的开发技术和“事件驱动”的实现方法。两库原理原本是指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向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所运用的一种系统设计思路。“两库”就是指数据库和模型库,“事件驱动”是一种计算机术语,是指当某一特定事件要求代码进入工作时,程序指令开始执行。基于事件驱动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就是将业务事件作为会计分类的最小单元。这里的业务事件不仅包括会计事项,还包括一切影响企业价值的非会计事项。在业务事件驱动的会计信息系统中,企业业务人员(而非会计人员)在执行业务的同时输入有关数据,形成业务事件数据库。
(二)事项法AIS的优越性 基于事项法的会计信息系统使得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对事件信息进行必要的积累、分配和价值计量,最终将事项信息转化为适合于使用者决策模型需要的各种会计信息。基于事项会计的AIS优越性包括:一是收集、储存业务事件的原始数据,支持多种信息输出要求;二是会计信息提供模式是双向模式,即“企业信息使用者”;三是集成所有业务数据,消除系统间的隔阂,而不是让数据分散存储、重复存储于多个低耦合的系统中。
(三)事项法AIS实现的关键建立在事项会计理论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实现,关键在于业务事项数据库的设计。张永雄教授(2005)提出以事项凭证记载事项信息的构想,即在事项数据库中按照业务事项处理规则,结合企业的业务处理流程,设计各种类型的事项凭证的格式,在事项凭证里规定相应部门应收集的原始事项信息的项目。经济事项发生时由业务人员在系统中选择相应类型的事项凭证收集原始事项信息。
笔者在张永雄教授设计的事项凭证基础上构想的采购商品事项凭证格式如下:
说明:该凭证格式由系统生成,事项凭证里各项内容即三个部门分别要收集的原始事项信息,各个部门只能录入本部门有权录入的信息项目,各个部门的权限由系统预先设置。可见,在处理涉及多个部门的经济事项时。事项凭证可作为各部门分工协作收集信息的纽带,实现各个子系统在收集原始事项信息时的分工协作。
关键词:即时通信; 信息传播; 传播模型; 舆情监控
即时通信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兴起的新型通信手段,由于低成本、高效率、方便快捷,自诞生以来广受青睐。按易网国际《中国即时通信市场季度监测报告》的定义,即时通信(简称IM),是一个终端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络传递文字、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实现沟通信息实时收发及相关辅助信息即时更新。
由于网络世界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网络上人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使用即时通信工具的人都有固定的“好友”作为信息的“受众”。一旦有事发生,可以马上在小范围信息,同时以复制链接的方式向好友或群,使更多人知晓,因而对即时通信网络上信息传播模型的研究意义重大。
1 即时通信网络的特点分析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力系统;运维模式
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特点
1.1能自动采集用电数据信息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自动实现对用电数据信息的采集和统计,不仅能有效避免人工采集发生的错误,还极大地减少了工作量。同时采集系统还实现对用电数据信息的自动分析,为电力系统的科学化运行提供基础。
1.2能对输电线路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控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对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及时进行监控,通过对电量自动统计及线损的分析对配电网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状况,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对异常用电情况进行分析和反馈,能及时预防窃电现象的发生,减少电力损失。
1.3能实现对阶梯电价的控制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不仅能实现对电费的有效控制,还能实现对阶梯电价的控制,不仅能实现对客户的约束,也能有效控制电力缴费的困难,同时能在阶梯电价中对用电进行科学、合理的计费,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
2、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维的常见问题
2.1运维手段单一。用电信息采集运维涉及
众多方面,如企业内网、无线专网、各类自动化设备的厂商、安装调试队伍的安装质量及业务信息完整度等,然而目前用电采集信息系统运维手段单一,主要依靠设备供应商及安装质量确保采集系统的正常运行。
2.2运维资源浪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组成
结构复杂,一旦发生故障,解决故障会存在较大难度,由于涉及众多环节,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到现场M行排查仍难解决,导致运维人员往返工作,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了积极性,无形中提升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运维成本。
3、用电采集信息系统运维模式创新研究
3.1运维管理新模式
为了确保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正常运营,规范系统的运行维护,最大限度发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作用,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全面提供用电采集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可建立一种“两级监控、两级管理、三级运维”的运维管理新模式。
3.2具体做法
(1)工作人员安排
工作人员的安排可按照三级进行:第一,市级公司。市级电力企业可将监控分析和用电信息采集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成立专门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监控分析中心,该部门隶属于公司营销部直接管理,并且有权利对用电信息系统部门和人员进行管理和指导。第二,县级公司。县级公司可参考市级公司的安排,有效整合用电信息系统管理的相关各班组资源,组建客户服务营业二班,该部门的主要作用是对电力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运行维护进行监控,客户用电检查,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线损分析及考核指导等,根据县级用电采集信息系统的具体状况,从抄表、装接及用电检查人员中抽调责任心强、业务骨干、积极上进的工作人员到该部门从事业务工作。第三,供电所。供电所可参考市级公司和县级公司的做法,组件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维班,该部门直接受县级客户中心营业二班的直接领导,供电所信息采集系统运维班的工作人员可从各个行政村抽调供电所低压客户或公变关口的运维人员。随着智能电网的大范围普及,低压智能电表建设也会得到广泛普及,供电所可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可成立专门的用电信息采集监控班,专门对供电所负责的行政村及区域的用电信息采集运维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维护,逐步实现“两级监控、两级管理、三级运维”向“三级监控、三级管理、三级运维”的过渡。
(2)管理流程说明
用电采集信息系统运维新型管理模式共有三级管理,市级公司设立了专门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监控分析中心,主要负责市级公司、县级公司和乡镇供电所电力系统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各个县级公司设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客服中心营业二班,主要负责10kv及其以下的运行维护。乡镇供电所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负责各个行政村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运维。不同级别的营销部奥根据相关文件,结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实际状况,不断修订和完善运维管理办法,明确不同部门和岗位的具体职责,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的管理闭环模式。不同工作部门的工作职责:①营销部工作职责:统筹安排电力企业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各项运维工作,并制定相对应的管理办法和工作指标,制定相关考核基本标准及依据。②采集监控中心工作职责:该中心的主要职能是负责监督、指导电力企业系统的运营及推广工作,并对营销部门制定的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对电力系统管辖范围内的电能计量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及时的监控,一旦发现任何异常状况要迅速通知相关单位,及时进行处理,督促相关部门建立闭环管理流程。采集监控中心还要每天通报终端投运率及采集成功率等各项重点考核技术指标,以便能为营销部提供准确的考核依据。③县公司营业二班工作职责:负责对自己辖区所管理范围内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设备进行运行和维护管理,不仅要对缺抄表计量进行补采,还要及时派出相关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检修,对抄表系统出出现的异常状况和错误数据进行及时处理。负责电力企业营销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数据同步工作,核对两个系统数据库的信息,对出现异常状况及数据不统一状况进行处理,并修正错误数据。当管辖区的线损发生异常状况要及时排查处理,修正错误数据,提升采集专业各项工作指标。
(3)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管理绩效与控制
为了确保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维新型运维模式的顺利实施和实用化指标的稳步提升,可出台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如《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异常监测与处理实施细则》,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考核管理办法。
结语
总之,通过对用电采集信息系统运维模式进行创新管理,能有效提升各级运维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为建设“坚强电网”奠定基础。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创新教育 中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1-174-02
1 网络科技改变了英语教学
信息时代早已经来临,利用信息技术更新传统教学方式刻不容缓。信息技术主要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支撑。所谓信息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有关数据与信息的高新技应用技术,其特征是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甚至视屏影像集成录入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在这些信息中建立某种方式的转接和输出,合成多媒体信息,具有很强的适时性和交互能力。其内容包括数据与信息的采集、表示、处理、安全、传输、交换、显现、管理、组织、存储、检索等。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正在改变着人类的学习环境。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速度更加引人注目,因特网上有超过80%的信息储存是用英文写的。网络技术创新已经应用到正在发展的英语中,正在改变着我们交流、工作、贸易、娱乐和学习。互联网在英语语言教学中也有广泛的运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水平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
因特网(CMC)是一个语言使用形式方面主要形式之一,因为它改变了部分新的词汇,而且媒体和它的用户在特定的方面使用特定的语言,比如电子邮件、文本、聊天、冲浪、书签、网上购物、谷歌等等。互联网是变化的语言。作为与时代通行与世界接轨的英语课程,必然需要融入新的教学方式,利用信息科技更新传统英语教学。特别需要跟进互联网的发展形势。利用网络辅助英语教学确实有着传统教学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传统的英语教学重在教师的单方面授课,学生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这在一种语言类学科的学习中,是很不利的。语言类教学,特别是中学阶段的语言类教学,必须全方面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相对于传统教学,利用信息科技,改革英语教学模式,将对学生自主积极学习发挥相当大的作用。
2 信息科技对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
利用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有着深厚的基础理论支撑。建构主义(constmctivism)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合作学习”和“学习环境”对学习具有重要作用,认知主体的知识应是在其原有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上通过与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的,认知主体成为主动参与、发现并加工信息的主体和知识的建构者,通过这种意义建构的途径使认知主体的认识水平得以不断发展。学生只是在真实的情境中,才能活学活用真正学好。而网络可以方便营造一种虚拟的真实语言环境。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其对英语教学有诸多推动作用。
2.1 激发中学英语学生的好奇心
根据心理学的注意力理论,“注意力机制的功能是寻找认知资源,是学习者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将语言学习中的输入转化成吸收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根据有无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及需要的意志努力程度,可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各种学习的心理保障,而无意注意可以对有意注意起到引导作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快捷方便能让学生接触到不同于母语信息的英语信息。英语信息相对于汉语信息,是一种外部的新奇刺激,而这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有意注意,也就是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信息技术还可以让学生摆脱教师提供英语资料或信息的局限性,让学生以更自由、更主动的方式充分满足自己对外语文化与信息的好奇心。另外网络技术有着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网络多媒体教学采用多种承载信息的媒体如视频、声音、图象、动画等,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可以容纳更多的教学信息,更喜闻乐见,取得更好的效果。
2.2 有利于个性化学习和分层次教学
中国人口众多,学生数量极多,课堂上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顾及学生的个体特征。但网络技术保证了一人一机,使学生灵活云去,共享网络资源并针对性选用。这极大有助于个性化学习,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课堂结构,适应了个性化、智能化、多元化的英语学习环境。新模式下,学生接触到大量的材料,如阅读材料、写作材料和听力材料等等,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完成计算机网络提供的练习和测试。网络系统会及时提供单元测试的反馈信息与测试报告,学生老师均可通过网络随时查阅成绩记录,足不出户而信息共享,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了解自己缺陷,针对性地提高。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目标,完成学习。例如,在学习某一章节时,可先设计出学习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和拓展目标。基础目标即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单词、语法、课文等基本内容;拓展目标为较高目标,即在完成基础目标的前提下,继续学习新的补充内容,如语法中的一些特殊用法、单词的补充释义等、补充的相关练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先让全体学生学习基础目标,通过反馈练习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掌握的学生即可以转入拓展目标的学习,未掌握的学生则继续学习基础目标,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机监控,随时帮助有疑问的学生。同样,拓展学习――英文版未掌握好的学生,还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这样,课堂教学就可以实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了。
3 信息科技英语教学模式的设计及完善
约翰斯顿和加德纳将电脑的应用归结为三种主要类型:
直接呈现内容:电脑软件为学生提供新的知识或信息,也可以帮助他们检测自己对内容的掌握情况。辅导课和交互模拟练习往往属于这一类型。
作为工具使用:培养学生将软件程序(如数据库管理、空白表格程序、统计软件和文字处理)作为完成某项具体任务或解决某类问题的工具来使用。这些程序能帮助学生快速完成任务但无法传授学生一些新的实质性的知识内容。
用来交流信息: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脑会议、电子公告栏、网上数据库(如图书馆检索目录)获取或交换信息。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直接呈现内容和作为工具使用获得较多的使用。结合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新型的英语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设计和完善。
3.1 新模式下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步骤
在新模式下,综合英语课程设计为三个步骤:(1)课前学习(网络),课堂讲授和课后学习(网络)。学生在学习每个单元,首先第一步是进行网络学习,学生集中到学校计算机中心上网,进行自主学习网络课程。学生先学习课文内容,然后进行单元测试(完形填空、词汇和句型、阅读理解等),测试结果由系统直接评分。整个网络学习时间为两个小时,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程,遇到疑难问题,直接网上,任课老师集中网上回答。(2)课堂学习。学生完成网络课程以后,下次课进入教室进行传统的课堂学习,时间为两个学时,教师重点检查学生对重要的语言知识的掌握,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学习文章文化内涵等内容,然后进行小组活动,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达到学以致用,活跃课堂气氛。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提出预习任务。(3)课后网络自主学习。这项学习活动,主要结合电脑应用的第三种类型,学生自由安排,不需要集体上机,时间也没有限制,完全开放式学习。主要是跟课文相关的文章阅读和理解,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学生可以随时互相联系或与老师联系,解答疑难问题。
3.2 新模式下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反思与完善
多媒体网络技术新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的课堂教学,喜闻乐见,成效显著。但是,物极必反,有一利必有一弊。网络教学也不是万能。一些学者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表明,新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过度技术缺乏真实感。缺乏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直接交流的鲜活气氛,缺乏师生情感上的交流。因此,我们应该注意网络课与常规课的结合,还应积极组织网上沙龙,让学习者通过沙龙互相交流学习体会,进行网上讨论,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保证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2)缺乏监控,容易让学生两极化。特别一些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因为网络缺乏老师当面的监督,往往偷懒,出现抄袭、应付了事的现象,学习越来越被动。老师应通过系统能设计滚动的试题库,避免学生抄袭或模式化应答。(3)网络的局限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只能在校园局域网终端服务器接通的情况下才能操作。很多校外老师和回家的学生无法通过网络教学平络。(4)网络运用不充分。有些课堂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并没有以学生为中心,特别是以其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老师网络教学课件内容是重复的。自主学习软件都配有答案,但还需要老师更多的参与,不能满足于现成答案。
信息科技在英语语言本身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代表着也许每个人都要面临一个新的挑战。那就是利用电脑学习外语,让电脑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在信息时代,做到电脑普及使用并不是很难。使用电脑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网络生活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语言教学的教育方式无疑是进入一个新阶段,我们似乎将在很大程度上处在一个未知领域,站在十字路口徘徊。不过,只要我们鼓起勇气,不怕挫折和困难,相信我们会创造出一个新颖而几乎完美的语言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唐素萍.新模式下综合英语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0,(12).
[2] 李冲锋.教学技能应用指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23.
[3] 胡继岳,章国英,沈兰萍.英语网络课程发展的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3,(2):12-15.
[4] 林君芬,余胜泉.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1,(1):55-59.
关键词:统计 基层 基础建设 新模式
近年来,由于统计改革的不断实施使得统计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的局面,整体的统计水平也有所提高,尤其是各级的政府部门和相关的统计部门对于基层的统计基础建设工作非常重视,而如何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和公信力是基层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统计工作的发展过程中,统计机构的设置和统计人员队伍逐渐表现出不均衡发展的现象,而且基层的统计工作仍存在薄弱的环节,下文结合基层统计工作的新模式作出讨论。
一、按月更新维护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
统计工作中的“四大工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而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基本单位的名录库,也是生产数据的重要基地,只有提高名录库的质量并且及时的维护和更新才能为各类统计工作提供一个完整的调查的单位库和抽样框,那么统计数据的质量也会随之提高,进而有利于提高政府统计部门的统计能力和公信力[1]。不断的更新和维护才能始终保持名录库的使用价值,如果没有及时的更新名录库会逐渐失去其使用价值,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很多基层单位的配合度较低,不能及时的更新和维护名录库。首先要改进以往的工作方法,实施分层维护的方法,可将基层单位对于统计调查的重要性划分出不同的层次,并逐级分配力量进行调查和维护,第一个层面可以将规模(年定报单位)作为上限,第二层面将潜在的能成为规模的单位作为一个级别,而第三层面则是去除第一和第二层面外的其他单位,因此,在单位的级别设置和数据的额维护时需要做一些取舍。此外还要拓宽名录库的服务领域和对象,而这一前提是必须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共享服务,可将名录库列出能够提供的信息范围在各政府部门公示,以更好的为部门开展各项调查研究同时提供有力的帮助。其次还要加强服务社会的公众意识,在名录库中应该建立社会服务平台,性人民群众提供服务,重要的是提供一些其他的部门不具备的指标,将名录库的价值发挥最大的作用,以更好的提升其影响力[2]。
二、开发统计信息系统
就现阶段的基层统计建设中可以看到现有的统计制度还不够完善,各省市以及县级的信息化建设基本上不存在很大的问题,而基层的统计信息的建设水平却不均衡,越到基层条件设施就越差,非常不利于源头统计工作的效率和统计所得数据的准确性,一些乡镇的统计工作站知识配备了统计专用的电脑,却没有配备的扫描仪、打印机等必要的办公设施,导致一些投资统计和网上直报的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基层的统计部门必须要开发相应的统计信息系统,以应用到有关的基层统计工作中,同时统计工作实现了网络化,并很大程度上缩减了报表的时间,也有效的改善了由于报表问题涉及到的报表繁琐、数出多门的状况,并且取得了显著地效果。首先能够实现区域统计数据的一键汇总,包括全员取数、一库多用以及专业共享等[3]。不仅如此,通过完善统计工作的信息化给基层部门的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人们可以通过权限、程序的设定来解决有关的数据源头的问题,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一地区的税收状况,也就是指税收的增减幅度等,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形成的统计信息化快速反应机制而作出相应的调整。
三、实施统计数据质量全程控制
统计工作是一项有关政府宏观决策、社会发展以及群众切实利益的重要工作,也是各地党委、政府等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而统计部门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基层,如果基层的统计数据不够准确和客观,就很难保证统计系统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政府部门和统计部门的工作要相得益彰不能存在漏洞,做好一些统计的上报和交接工作。首先要完善相关的统计制度,确定专职人员,保证各送报统计资料的工作有序的进行,而各部门在向上级部门上报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业性统计资料的时候应该采取抄送同级统计机构的方式,尤其是民政、税务、质检等职能部门,要按时向同一级的统计部门提供该单位相关的行政审批登记资料。强化对部门统计的各项监督和检查的工作,以确保部门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统
在每年向各级的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以及人民群众发放相关的统计法律知识手册,也可以对各地基层经济主管部门的领导进行有关统计法律法规知识方面的培训,让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都能知法懂法。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统计监察单位的执法检查,安排两名统计人员,以保证统计工作的公平性,同时,为基层的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五、打造服务品牌
首先是要着手打造统计信息网络化的服务品牌,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系统应急的工作预案,基层的统计人T要保持联系,以在发生重大事件时能尽快的互相取得联系而作出信息报告。而信息网络要设置为内网和外网,并且24小时向政府部门和社会群众开放,以便于人们查询相关的信息。县委或者区委等有关部门也能够通过网络来了解本县或者本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动态,主要是指本县的各项经济指标,包括招商引资的动态和有关项目的具体情况,还包括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和进度以及财政收支等。创造服务为前提的工作目标,加强统计系统与各部门、单位之间和谐的工作氛围,让统计工作在全区单位中得到显著的提升,让统计工作成为本地区的服务品牌。
六、结束语
对于基层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讨论,并将有利于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新模式进行了总结,实现了基层工作的网络信息化,同时加强对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的维护和更新,将基层的基础建设和统计工作打造成本地区的第一服务品牌。
参考文献:
[1]宋辉.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评价方法的研究[J].统计研究,2012,29(10):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