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体育竞技的魅力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20 10:01:3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体育竞技的魅力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体育竞技的魅力

第1篇

关键词:中美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American universities and sports management system, the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e two countries to find out of college in sports management aspects difference, fundamental purpose is to adopt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anagement system of advantage, and then puts forward beneficial to China university athletic sports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establish a suitable for China's college sports management system mode.

Keywords: American universities and sports management system was studied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我国体育体制改革在市场经济下不断深化,但高校竞技体育的管理水平仍处于初始状态,存在着许多不成熟的地方。而美国高校体育运动管理体制已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竞技体育管理模式相对成熟,其中NCAA是美国目前高校竞技体育最主要的管理机构,它已经形成组织结构完善,规章制度健全,运行机制畅通的一个社会团体。通过对中美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对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运行机制,寻求适合我国高校运动竞赛的模式有积极的作用。

2中美高校在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上的不同

由于中美两国的差异,使得高校对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也大相径庭。从总体上说,中国高校的体育运动竞赛管理体制主要以国家行政协调为主导,而美国高校体育运动竞赛管理体制则主要通过社会自我协调来实施。

2.1竞技运动的管理类型

美国高校对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有独立型管理和非独立型两种。在独立型管理体制中,学校的竞技运动受校长的直接领导,非独立型管理体制由分管竞技运动的系主任负责。在我国,对于竞技运动的管理,完全属于体育部或体育系,校长直接负责制很少,对于学校竞技体育的有关问题由下级即体育部或体育系申请以报告的形式报学校一级审批,管理制度单一且烦琐。

2.2竞技运动的管理实体

美国竞技体育部和体育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美国高校的竞技体育部应该是我国高校目前的“校代表队”。竞技体育部的师资属教练员的系统,与教师是完全不同的。在我国,体育部既负责学校的教学,也对竞技体育进行管理。

2.3对大学生运动员的管理不同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基本上采用的是学分制,这与美国对高校学生的管理基本相同。对于大学生运动员的学分学籍的管理,我国和美国的管理存在以下不同:(见表1)

3结论与建议

高校体育既是体育教育的基础,也应该是发展我国竞技运动事业,提高我国竞技运动水平的一种有效依托。竞技运动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竞技运动与教育的结合更能体现出竞技运动的魅力,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美国竞技运动水平较高的实践经验已经验证了这一点。竞技运动与教育结合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实际上涉及到我国竞技运动体制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涉及到我国竞技运动如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和快速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5.1加强对大学生运动员的管理。大学生运动员的学习成绩管理应纳入学校和全国高校竞技运动组织机构的双重管理。

5.2应尽快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全国高校竞技运动的组织,专门负责在全国高校之间组织校际运动竞赛,制定与高校运动竞赛的相关规定与细节,完善目前相对不足的竞技比赛状况,使竞技运动真正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高校运动竞赛与专业或职业运动完全分离。

5.3建立大学生运动员专门档案,正确处理我国高校学生的学习与比赛的关系,保证学生既有正常的学习时间又能够保障学生的正常训练,可以借鉴美国为每个学生运动员配备文化学习指导教师。

【参考文献】

〔1〕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Intercollegiate Athletic(NCAA)Home page: 省略

〔2〕NCAA Student一Athlete Insurance program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省略

〔3〕【美】罗伯特・郝钦斯 美国高等教育[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4〕曲宗湖 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l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5〕王永盛 马宪英中美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3)

第2篇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 医院宣传管理

Discussion on hospital propaganda Management Based on new media environment

Zhang Lili(Shuy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uyang, Jiangsu 22360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people’s demand for information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new media has gone into people’s life, work and learn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new media era will be generated.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cultural propaganda work to achieve a good development, all industries are beginning to focus on cultural propaganda work, hoping to enhance their image, for social services. As an important place to provide services for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the hospital must also be a good publicity and management work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work of hospital propaganda 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Key words: new media environment; hospital management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在宣传媒体中,与医疗相关的话题越来越多,不仅包括医务人员先进的事迹,也有相关人员违纪违规、服务恶劣的记录,这些事件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整体形象,对医院的正常运转产生不利的影响[1]。新媒体环境下医院要认识到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利用好报纸、电视、网络、微博等信息传播平台,做好医院的宣传管理工作,促进医院实现良好的发展与建设[2]。

一、医院进行宣传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医院中,宣传管理工作是促进医院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宣传管理工作有助于医院竞争力的提升,使自身的优势得以保持,这是促进医院发展,处理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宣传管理工作能够促进医院宣传效果的实现[3]。

医院的宣传工作有助于促进医院的文化建设,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能够将医院的理念、精神以及形象等全面体现,使医院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实现良好的发展,有助于保证医疗安全,通过医院的宣传工作,能够为患者以及社会展示医院的文化内容、行风建设等[4],使医院的品牌形象得以树立,也为医院的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使医院全体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以及文化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使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顺利进行。

医院的宣传工作还能够使医院的科研工作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医院利用院报、办公系统等对最新的医疗动态进行宣传,将医院中的新的科研成果以及奖励情况进行宣传,使医院中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使医院的科研工作更好的开展[5]。

二、医院宣传管理的现状

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医院的宣传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医院的宣传管理工作形式化比较严重,宣传管理工作的落实不到位,宣传管理的效果也不理想。而且医院的宣传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宣传管理效果将对医院的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在每个临床、医技科室都安排1-2名专门的通讯员,每月定时将科室新技术、新项目、典型案例、管理亮点等上报医院,应提高通讯员的素质能力,完善通讯员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通讯员的积极作用,使新媒体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6]。

三、新媒体环境的医院宣传管理对策

(一)正确认识医院的宣传工作

在医院的宣传工作中,应正确认识医院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明确医院宣传工作的目标,加强医院宣传的管理工作,打造医院品牌,使医院形成良好的形象。同时利用宣传手段使医院的全体工作人员都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能够积极主动为患者提供服务,强化医院工作人员的归属感以及责任意识,通过宣传工作能够使患者及时全面的了解所需的信息,使医院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7]。

要认识到社会媒体新闻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医院,媒体将医院的相关信息以及事件传播给社会大众。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新媒体逐渐出现,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医院要把握好新媒体的发展方向,避免医院中医患矛盾以及相关纠纷事件的扩散[8],使医患之间的沟通更加畅通,保护医院以及工作人员的权益,使医院的形象得以改善,促进医院影响力的提升,实现良好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医院要对新媒体的发展方向进行科学的把握,就需要对新媒体进行科学的策划,根据医院需要宣传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宣传方法。医院宣传可以通过院报、院网、微信公众号推送、电视台、公交车身广告等将医院的就诊时间、就诊医生等进行宣传,对于只需要内部员工了解的内容,可以通过医院的内网、飞信、QQ群、微信群等各种工具进行交流,使新媒体资源能够得到高效的利用。

医院在进行宣传工作时,需要根据就诊人群的差异选择不同的媒体进行信息的宣传,使患者以及相关人员能够及时全面的了解医院的相关信息。

(二)建立完善的医院宣传管理制度

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推进,医院的制度建设也应得到重视,在医院的管理制度中,宣传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有投稿制度、医院官网管理制度、外媒采访制度等[9],新媒体环境下医院的宣传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发展要求,在已有的医院宣传管理制度中,还应对医院的微博、微信等宣传手段进行管理,使医院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良好的发展,对新媒体进行高效的利用,使宣传工作能够更好地为医院提供服务,促进医院服务质量以及整体形象的全面提升。

(三)提高宣传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

医院的宣传管理工作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医院的宣传工作一般是由更可视的通讯员构成,在传统的媒体时代,通讯员主要是负责文字写作,新媒体环境下,通讯员不仅要有较强的文字功底,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能力,能够将科室中的重要新闻内容到官方微博、微信上,充分利用新媒体,更好的获取有助于工作的信息。医院应在每个科室内安排1-2名专门的通讯员,提高通讯员的素质能力,完善通讯员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通讯员的积极作用,使新媒体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信息时,需要经过医院相关部门的审核后进行,保证信息能够及时、准确的,避免信息延迟,新媒体宣传工作管理缺失,影响医院宣传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新媒体环境下,医院传统的媒体宣传形式被改变,医院的管理者以及宣传工作人员要认识到新媒体环境下医院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能够认真的研究和分析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能够根据医院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促进医院宣传管理工作的顺利,提高医院的品牌形象,扩大医院的影响力,实现医院的良好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庞亮.新媒体环境下医院宣传应对策略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15.2(3):21-23.

[2] 何小璐.新媒体发展对医院宣传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9):128-129.

[3] 刘.新媒体在医院宣传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 2014.6(31):66-67.

[4] 尚彩虹. 新媒体形势下医院新闻宣传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

[5] 王亚明. 全媒体时代医院品牌形象推广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6] 钱永峰,黄继人. 新媒体环境下医院危机管理中的舆情应对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2013,06:33-37.

[7] 刘远. 新媒介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第3篇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医院;经营与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强化医疗事业的各项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医院在实施各项现代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利用新媒体展开医院经营和管理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医院的实际管理体系,保证医院管理向着更加信息化、高效化、民主化方向发展。因此在医院的实际经营、管理工作中,需要积极的探索有效运用新媒体的方法,保证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出新媒体优势,以此有效提升医院经营、管理的工作效率,为医院实现长远、健康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新媒体技术概述以及对医院经营和管理工作产生的积极影响

1.1概述

新媒体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在其支撑下发展出了很多的媒体形态,如比较常见的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网络、触摸媒体等。这些形式与传统的媒体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被人们称之为“第五媒体”[1]。同时新媒体也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尤其是其自身拥有的消解力量,能够真正消解传统四大媒体的分界线,消解各个国家之间的边界,消解消息发送者、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这种全新的媒体形式不仅能够实现不同人、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之间实时沟通,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应的新媒体软件将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传递,其具有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等特点,是其不断扩大发展范围的最主要原因[2]。

1.2积极影响

1.2.1医院内部工作

在医院中利用新媒体开展各项工作,主要有以下积极的影响:一是通过新媒体技术开发出来的各项软件,能够为职工之间的交流提供便利;二是通过交流软件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快捷、准确的传递各项指示;三是利用电子文件形式传递各种上级文件信息、最新医疗行业动态信息,减少了传递信息浪费的时间。

1.2.2与外部的联系

在当前网络平台下,基本上各家医院都有官方网站、微博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群众能够详细了解到各家医院的人员结构、医疗团队以及医院信息等。同时有需要的人还可以随时通过网站中提示的联系电话、在线客服与医院相关部门联系,便于人们提前了解医院概况,选择适合病情的医院治疗,提高治愈效果。除此之外,医院通过网站,可以随时将医院建设情况、专长、医学知识等展示给人们,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患者与医院的沟通效率,还可以提升医院形象,以此保证能够创建出全新的营销模式和服务形式。

1.2.3与患者的联系

在网络发达的当今社会,人们会通过各种基于新媒体技术产生的软件进行沟通和联系,医生和患者也在这种背景下,利用微信、QQ等与患者随时保持联系。方便患者能够随时了解自己的病情,也能使医生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以及治愈情况,便于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患者对医生的好感,还可以真正帮助到患者,发挥出医疗行业的社会服务功能,提升医生的职业责任感,保证其更加积极地为医疗事业服务。

2新媒体背景下医院经营和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挑战

2.1管理人员对新媒体不够重视

在信息技术、网络不断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开始改变企业的经营管理意识和模式,以求能够在时展的潮流中占有一席之地。很多医院也开始跟随发展的脚步,积极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促使医院能够在医疗行业中拥有良好的竞争力[3]。但是实际上,依然有一些医院由于经营者的创新意识不足,没有正确认识到新媒体对医院经营管理拥有的积极促进作用等原因,无法有效地将新媒体应用在日常工作中,导致医院在管理模式及理念上无法满足现时社会对于医疗事业的要求,从而影响其积极发展。

2.2新媒体技术宣传力度不够大

关于新媒体在医院日常经营以及管理中的应用,在当前医疗行业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一种情况是现时大部分医院已意识到新媒体对医院实现积极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且积极地引进各种全新管理和经营模式、方法,但是关于新媒体的真正功能、作用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缺少新媒体应用方面的专业人才,导致新媒体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很多功能都被闲置;另一种情况是很多医院对于新媒体的认知情况不佳,片面地认为新媒体就是简单的利用微博、微信平台等开展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还是利用传统的工作思维、方法开展工作,导致新媒体失去了应有的效果。

3加强新媒体技术在医院经营与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3.1提升相关管理人员认识,加强新媒体应用率

想要保证新媒体能够有效应用在医院实际经营或者是管理工作中,就必须要提高医院内部管理人员的认识,并且通过管理人员的支持,将新媒体真正利用在医院实际工作中[4]。通过这种方式保证新媒体能够真正被应用,提高新媒体的应用率,促使医院能够利用新媒体更加长远健康地发展下去。首先,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提高医院中各个管理人员的思想认知,使其能够了解新媒体对于医院工作产生的积极作用,并且加强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同时需要强化领导的使用意识,使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以身作则,多多使用新媒体技术与职工进行沟通,以此保证能够在医院内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新媒体文化,促使新媒体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出应有作用;其次,医院中的管理人员需要大力推动医院的官方微信平台、官方网站、官方微博的建立工作,并且及时的安排专业人员关注新媒体实际使用过程中,患者对于新媒体的各种建议。同时积极的使用新媒体宣传医院的先进医疗技术、普及各种医疗知识,以此保证能够拉近医院与患者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最后,管理人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管理,促使医生能够通过新媒体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有效的为需要患者进行远程服务。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还可以提升医院形象。

3.2严格执行分级诊疗制度,减少医生门诊工作量

现下医院的一般就诊方式是很烦琐的:排队、挂号、就诊、再排队、缴费、做检查等,病人的就诊时间在重复等待中浪费,很容易出现患者满意度降低的情况,甚至还有可能造成医疗纠纷,这种影响对患者及医院来说,都是不好的。因此,首先,各个医院需要严格执行分级诊疗制度,减轻门诊医生的工作负担,更加有质量、有效率地开展工作;其次,实施分级诊疗之后,真正有需要的病人能够在专业的医生治疗下保证治愈率,利用新媒体技术减少由于等待而浪费的大量时间,将耽误病情的概率降至最低,提高整个就诊环节的效率;最后,新媒体技术还能够为患者提供一些与主治医生直接联系的针对,这需要鼓励医生多利用新媒体,如在时间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患者提供一些咨询服务,就诊后也可及时跟踪患者的术后恢复,提高回访复诊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3.3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宣传,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

保证新媒体能够真正在医院的管理和经营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就需要加强对新媒体优势的宣传工作,使新媒体的应用能够落实到医院中每个部门、每个人日常工作中,以此保证新媒体能够真正达到辅助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目标。加强医院中各个部门、人员的思想意识,通过培训等教育方式,帮助医院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新媒体意识,使其能够通过了解到新媒体的真正作用,将其更好的应用在工作中。医院在积极使用新媒体辅助日常工作的同时,需要向患者和社会群众传递一种新媒体的使用意识,建立起医生和患者以及群众随时联系的平台,有效加强新媒体的重要性。这样人们就会从医院的努力中感受到医院对其的重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的声誉。

3.4加强内部交流效率,保证信息能够及时传递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4G、5G网络的普及,新媒体已经影响、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其已经发展成为人们联系和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现时医院内部都通过新媒体设计出了专属的内部交流、沟通软件,通过使用该软件对医院内部人员沟通、交流产生的改变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医院中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能够通过该软件与员工实施及时有效的沟通,或者是传递一些上级下发的文件信息等,保证各种信息能够快速、准确的传递给对方,提高医院内部信息流转的实际效率;二是管理人员能够将一些医院管理、经营中需要传递的各种指示,通过文字、语言等形式传递给相关人员,以此减少传统交流过程中的障碍;三是使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利用文字、文件或者语音的形式,减少了信息经由各个部门、人员传递浪费的时间,加快了信息传递时间;四是医院管理者在做各种决策之后,需要将医院的改变信息传递给职工,通过新媒体能够有效减少中间环节,促使医院中的职工能够更加准确、快速地了解医院动态[5]。

4结语

随着各种新媒体的不断出现,现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积极利用新媒体改变原有的工作状态和学习情况,与他人积极地进行交流。在这种背景下,医院积极地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利用新媒体,能够有效加强医院日常工作效率,提高管理工作质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保证医院与社会各界的人员随时保持联系,改善医患关系的同时,解决人们就医难的问题,以此促使医院更加健康、长远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巩阳.新媒体技术在医院经营与管理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20,7(1):277-278.

[2]唐莉,杨培娟.新媒体技术在医院经营与管理中的应用[J].经贸实践,2018(3):253,255.

[3]王妍霖,刘虹.新媒体时代医院危机管理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2):138-140.

[4]于涵秋,王蕾,杜孟凯,等.新时期医院新媒体管理对策探析[J].中国医院,2019,23(11):78-80.

第4篇

[关键词] 物联网 传播趋势 传播困境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又称传感网,简指“物物相连的网络”。移动通信连接的是人与人,物联网连接的是物与物,是一种将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进行相互衔接的新技术。在这里,物体即媒介,物体即信息,物联网成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塑造着人们的思维习惯。

一、物联网的传播情况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物联网的用户端可以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能够在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具体而言,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借助互联网和传感器对现实物理世界各种物体进行感知和互联,因而其最显著的特点是“物物互联,感知世界”。物物互联是指使需要联网的“物”实现互联互通;感知世界则指网络系统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目前,世界各国均将物联网的发展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投入巨资深入研究。

物联网概念最初出现于1995年比尔・盖茨《未来之路》一书中。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上,提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1] 同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明确提出“物联网”的概念,指出物联网是将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网络。

“泛在网”即广泛存在的网络,它以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都能顺畅地通信为目标。[2] 2004年3月,韩国情报通信部公布U-Korea战略,旨在使所有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2004年5月,日本总务省正式提出U-Japan构想,希望在2010年将日本建设成一个“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都可以联网的环境。2005年2月,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局“下一代I- Hub”的新计划,旨在通过一个安全、高速、无所不在的网络实现下一代的联接。2005年,互联网的全球权威组织――国际电信联盟(ITU)了题为《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的报告,对其涵义进行了扩展。报告认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3]

2009年初,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智慧地球将带动信息产业与经济发展,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全球每个角落的电网、铁路、桥梁、公路等设施中,并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2月,美国经济振兴计划面世,美国政府启动投资百亿美元用于智能电网的研究与改造。6月,欧盟委员会向欧盟议会、理事会、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及地区委员会递交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7月,日本政府IT战略本部制定出了日本新一代的信息化战略“i-Japan战略2015”。8月,在无锡考察传感网产业发展时明确提出“感知中国”的概念。11月,又指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4]

二、 物联网的传播趋势

物联网的出现与发展,是继计算机及通信网络之后推动信息产业的又一次科技浪潮。国际电信联盟(ITU)2005年的年度报告《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描绘了“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回家前先发条短信,浴缸就能自动放好洗澡水等。[5]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管理、工业监测、食品溯源、智能家居、健康护理等领域,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均能应用。未来“物联网”逐渐会跟电信网、互联网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泛在的、无处不在的网络环境。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它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活。物联网把人们的生活拟人化了,物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无需人的介入。物联网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物联网期望把IT技术充分运用于各行各业,为每个贴上电子标签的物品提供信息交换的平台,对现有因特网的应用范围进行拓展,形成无所不包的广义互联网,使人们生活的环境具备智慧。物联网将会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环境的有效融合,建立起更紧密的、基于信息畅通的逻辑联系,从而实现对融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等进行实时管理和控制的目标。互联网只是将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网络,而物联网则能够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连接起来形成无所不包的庞大网络,实现信息无处不在和智慧地球的目标。

物联网为全球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变革性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支持。目前物联网标准研究无论在国际和国内均处于初期阶段,各国之间有协作也有分歧,物联网标准建设未取得整体性突破,物联网的技术创新能力仍显不足,也尚未形成稳定的、可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商业模式。物联网在全面应用后将有望成为超大规模的新兴市场,形成万亿元级规模的庞大产业,并将通过与传统产业的全面融合,成为全球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此外,物联网还将在极大程度上打破物体自然属性的困扰,实现物物相通、人物相融的传播梦想。物联网的传播使物体在不断进行人与物交流、物与物交流中传播信息与生产内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物体就是信息与内容本身。人类将会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去解读物体和自然,从而改变人的思维习惯与生活方式。

三、物联网的传播伦理困境

从传播角度看,只要信息对他人产生影响,伦理问题就会出现。物联网时代是“物”的时代,那么,物联网时代的“人”又在哪里?物联网突出的泛在性、商业性与开放性将使人类社会的传播伦理遭遇困境。

首先,物联网的泛在性可能引发人际传播的障碍。物联网将互联网的人际传播,拓展到了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最大限度地拓展了传播的对象和范围。这种泛在性加强了人与物的信息交流,实现了更高的工作效率,节省了操作成本。受众在享受物联网带来的便捷时也将产生依赖与惰性。物联网的泛在性将会减少人际传播的途径,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沟通频度降低,人与人之间很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交流障碍,人们之间的感情可能逐渐淡薄。

同时,物联网的泛在性也可能造成人的异化。在最一般的意义上,人的异化指人被自己的创造物所奴役和控制,使创造物由工具上升为目的的一种状态。[6] 物联网时代人的异化可能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信息焦虑”。人被大量的信息所淹没,人们只需使用标准化的操作程序而逐渐丧失了自己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是“脱离肉体效应”。人们对物联网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导致某些器官和能力的退化。也许未来的人类只剩下大脑工作,其他器官将失去作用。

其次,物联网的商业性可能会冲击传播的人文精神。国际众多权威机构预测物联网将是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十大技术之首,其产业规模远远超出现有的互联网市场。物联网的商业性极其显著,可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潜在的巨大的市场价值。商业性会诱导人们利用物联网的技术谋取商业利益,漠视人文精神崇尚的人的生命、尊严、情感、价值、自由等意识。这种商业性与人文性之间的冲突将会在物联网传播发展中不断加剧。

此外,物联网的开放性还可能导致传播伦理失衡。物联网在革命性地推动人类社会信息化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传播伦理问题。由于物联网的技术与覆盖特性,其所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比互联网更广泛更严重。物联网具有互联网的开放性,在网络中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一个终端连接进入,网络中的恶意攻击可能导致信息的泄漏,计算机病毒的侵入可能导致网络系统的瘫痪。物联网目前最主要实现的是一个全球性的商品互动网络,经济安全更为人们所关注。因此运营商、各行业在应用时都应慎重,项目应用前期做大量的测试来验证系统的安全性,确保物联网中商品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安全保密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物联网中,个人隐私将受到更大的威胁。目前,隐私权保护中日益严重的个人信息数据的网络泄漏,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热点问题。如果物联网被恶意地入侵和破坏,那么个人隐私和信息就会被窃取,其所造成的隐患将是巨大的。物联网还让国家信息面临威胁,因为它涵盖了电网、铁路、公路、桥梁、供水系统等众多领域。

综上所述,物联网传播旨在拓展物的智慧,但无论多么智慧的物体也仅是媒介而已,永不能也不应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体。这种“物对物”的信息传播,实质还是为“人对人”的信息传播服务的,不能脱离人际传播的框架研究。物联网不能脱离人类社会而凭空存在。因此,在任何人类社会的传播图景里,传播技术的革新都应促进人际交流,体现人文精神,符合传播伦理规范。

注释:

[1]Anon.21 ideas for the 21stcentury[J].Business Week,1999(8)

[2]参见“什么是泛在网”,中国物联网网站

[3] [5]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EB/OL]. itu.int/dms_pub/itu-s/opb/pol/S-POL-IR.IT-2005-SUM-PDF-E.pdf

[4]: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科技部网站most.省略/yw/200911/t20091104_74048.htm

第5篇

1 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解读

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的内涵,是涵盖在管理学之内的。其核心意义在于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在高效的工作环境下进行积极的个体创新,将个体的作用激发出来,创造出整体绩效,并且体现个体的价值。参与式管理的思想内核,即从档案管理从业者的角度,进行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是通过将档案管理从业者放置在自媒体环境中,由于档案管理机构提供平台和技术,个体活动介入了档案管理平台,彰显出管理者的个体效能,实现系统的个体的档案管理[1]。

2 参与式案管理模式的特质

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是具有个性化的鲜明特质的。同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媒体环境中,将个体作为档案初始的生成者,对自我信息进行整合,将档案的初始生成者整合为档案管理的工作者,其具有受教育的精力,拥有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知程度。并且能够通过个体的工作体现出对档案的管理的水平。而且不同的档案管理的工作者,还具有个性化特质的差异性,能够在工作中呈现出不同的外在方式。

此种特质依托自媒体技术创设的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中,自媒体的技术的协同参与理念的体现,表现在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中,形成了对社会资源的资源的最大化的态势,档案的管理机构以及政府机关以及科研结构,在公众参与的的状态下,档案信息资源的互动形成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参与和整合,使得自媒体技术自身秉承的理念得到了政府机构以及社会组织的支持,产生了档案的信息资源互动[2]。

3 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的管理理念

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和自媒体的技术和平台的情况,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应该遵循下述管理理念。

首先,按照档案管理的原则,档案的管理从业者在从业过程中,将有效的管理模式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进行有效的贯彻。如何遵循管理理念,将构建过程作为参与式管理模式的保障,是需要进行考虑的。档案文件在信息数字时代,核心的信息资源就是档案文件,其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是珍贵的价值,使得档案文件能够在核心信息资源地位中得到与理论实践结果的有效的衔接。档案文件的原始性和真实性依托自媒体进行自我信息管理,在从业过程中,实现了对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将相关的信息在档案属性的保护下形成了从生成到利用过程的保障,使得社会层面的利用价值得到了体现。

第二,档案管理工作同自媒体的的契合包含的理念包括,遵从人文主义理念,将自媒体平台创设的虚拟社区与使用者的兴趣点契合起来,信息共享被作为基础,在档案的管理机构和社会组织以及??体介入的新型档案管理模式中,形成了依托自媒体技术创设的平台和相关的技术手段,借助云空间对信息文件的归档等进行了实现[3]。

4 自媒体技术对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的催生

(1)自媒体技术创设的虚拟的互联网空间,依托了自媒体工具,将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等活动通过参与的过程进行了记录,由于自媒体工具使用者的数量巨大,众多自媒体工具的使用者在社会实践中生成了档案的价值,这些价值被记录下来并且在社会实践中被运用。

自媒体技术的信息传播的高速性和便捷性,带来了传播与互动的便利,使用者通过对自身的活动信息的记载,将这一过程中生成了活动信息的一手记载,自媒体技术以及相关的工具生成了原始性的特质,这种情形涵盖在自媒体的活动中,借助互联网技术与数字信息技术,构建成了自媒体技术创设的虚拟数字空间,呈现出特定的影射性,并且在现实空间中,伴随着自媒体技术对公众现实生活的影响程度的加深,逐渐发展成为了现实世界的平行的虚拟资源,经过社会资源记忆层面的发展,自媒体技术表现出了社会属性的档案资源,为各类组织和个人共享所用。

自媒体技术创设的设计网络环境中,档案管理模式的产生需要参与式模式的运行。信息技术的催生下,自媒体平台运行过程中,各类形式的文档管理模式遵循着档案管理模式的时代要求,在正规的自媒体技术的传播中,顺应社会趋势的变迁,创设了自媒体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以应对时代的变化[4]。

(2)自媒体的使用者通过海量信息源和智能媒介的使用,将档案管理文档予以整合,对社会个体在应用自媒体平台上进行归档和管理,应对档案管理工作负荷增加的问题,进行了了个体档案的效度化管理。

(3)档案管理主题的构建,要考虑公众对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记载的构成分值,满足公众对档案信息的诉求,将自身定位在档案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和协作者上,依照开放分享的理念,允许第三方介入档案管理机构中,实现技术写作,将法律政策融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在外延上扩大管理模型,实现对个体档案的整体利用,在内部将个体纳入到系统化的档案继承管理活动和总,生成标准化的档案要求,保证档案管理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第6篇

关键词:煤矿 后勤管理 经济效益 关系

引言

近年以来,煤矿后勤管理工作系统紧密围绕着全矿整体的工作目标,以做好后勤工作、安全保障、共同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着重突出对医疗卫生、环境整治、供热供暖、房改工作等加强管理,使全矿后勤整体面貌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同时也让全矿员工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强调后勤管理工作应在做好保障的基础上,努力的提高经济效益,凸显重要性,明确目标,建立奖惩机制,并且同时要加强制度与队伍建设,真正实现煤矿后勤管理的科学发展。我们通过分析总结,不难发现,对煤矿后勤管理工作的完善,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提高经济效益,为全矿谋得福利。

一、煤矿后勤管理与经济效益关系

从经济学角度上来说,所谓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由管理效率,资金资本流动效率,企业高层结构运行效率所构成,也就是说,管理者应当有所建树,换句话说就是,每一个企业如果要想赢得最大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对企业内部实施有效管理,其中后勤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企业不仅仅拥有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还存在着必不可少的管理资源。所以对于煤矿产业来说,将管理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强调并注重后勤管理,对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1 煤矿后勤管理的概况

长久以来,我国煤矿企业受到计划经济的严重影响,生活方面、后勤服务上都面对较重负担,这都严重阻碍了煤矿企业的发展,曾提倡“主副分离、主服分离”两分离的办法,其主要是为了划清后勤管理服务的界限,从而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至于怎样实施新体制、新方法,才能搞好后勤工作并创造经济效益,这就是每个煤矿企业的共同目标。

煤矿后勤管理服务,不单单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领域提供各种服务,而且还为满足全矿工人以及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保障;与此同时,更要为振奋全矿职工信心,鼓舞职工斗志,营造浓厚的和谐氛围,帮助企业在面临金融危机时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竭力为打赢经济增长保卫战鼓舞士气。后勤管理服务工作对于促进煤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煤矿后勤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让全矿职工吃的放心、吃的安心、吃的健康;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让员工住的舒心;要有专业的医护团队,保护全体员工的健康;对矿工作业的地点仔细勘测,保障其全体矿工在作业时的人身安全。

1.2 煤矿后勤管理的特点

我们常用特殊的战斗群体来形容煤矿工人,的确,煤矿业属于高危行业,煤矿工人们不仅仅需要积年累月的在八百多米的地下进行工作,其中遭受着难以想象的辛苦、艰险以及自然灾害如水、火、粉尘等的侵蚀,而且还不得不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为人类的生活奉献其光和热。这就要求煤矿后勤管理部门必须要妥善处理好相关工作,以保证煤矿工人可以做到安心工作、正常生活。

煤矿企业地处山区,远离城市,所以企业的后勤服务对象较为定向,服务内容也相对固定,服务形式也相当较为单一,因此,作为后勤管理者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服务工作,并且应考虑到煤矿企业职工的自身特点和个性需求。煤矿后勤工作必须做到切合实际、因地制宜。煤矿企业后勤服务主要工作事实上就是把工人们洗澡、吃饭、住宿和休闲等搞好。这些貌似简单而且每天重复的服务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好的工作。我们必须要时刻为矿工着想,急矿工之所急,做矿工之所需,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细节。我们要搞好每项服务工作,最重要的是营造好后勤工作周边的环境氛围以及相互的衔接,这样才能体现出后勤服务工作的连贯性和整体性,从而提升整个煤矿企业的外在形象以及企业的潜在内涵。

1.3 透过煤矿后勤管理,分析其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

后勤管理工作是煤矿企业生产经营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这直接关系到全体职工群众吃、穿、住、行等实际问题。由此可见,只有保证落实完善好煤矿后勤管理工作,才可以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换言之,煤矿后勤管理即提供经济效益的基础保障。

以塘村煤矿为例:唐村煤矿作为后勤管理改革的一个试点单位,自1999年下半年,立足于企业经济效益发展的实际,针对后勤工作杂、战线长及发展失衡等问题,积极利用现有的有利条件,坚持体制创新,严格遵循“市场化服务,多元化经营,物业化管理”的“三化管理”思路,对后勤管理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先易后难,多元化设计,分步骤实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此可见,煤矿后勤管理工作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深远影响。

二、完善煤矿后勤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通过上述对当前我国煤矿后勤管理以及后勤管理工作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紧密联系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做到落实完善好煤矿后勤管理工作,才能保证有效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为了做到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我们必须仔细思考并总结如何做到最大限度的完善创新煤矿后勤管理工作。

2.1 实施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行

峰峰集团梧桐庄煤矿推行国有民营机制,使后勤管理步入了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轨道。内容具体为:每月向矿方交纳租赁费及水电费,体现了市场化运作;交纳租赁押金,体现了经营风险;由承包人向服务对象收取服务费,体现了有偿服务;自行招聘临时工,体现了自主经营;于承包期内,对承包范围内的所有设施负责维修、保证设施完好使用,体现了经济责任。通过这种机制上的创新,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竞争意识也被唤醒,便于管理,使后勤管理工作质量大大提高,搞好后勤工作也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

2.2重视并合理的进行煤矿安全投入

煤矿安全投入,是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正常进行的全部人力、物力、财力活动费用的总和。安全投入的增加,能够提高煤矿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以及防灾、救灾能力,从而奠定安全生产的基础,当然还可以改进劳动环境条件,实现本质安全化。煤矿安全投入属于隐性成本,通常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有时甚至感觉不到它们的好处。因此,许多小煤矿,甚至有些大煤矿都不愿意对安全保障方面给予足够投入。据调查,根据对少数煤矿企业事故经济损失资料的统计,我国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约为1: 10。近些年来,据各地对煤矿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不完全统计,每起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约达20~150万元/人,并且呈逐年增长的势头。

由此可见,我们应对后勤煤矿安全保障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并给予合理煤矿安全投入,这也间接的提高并维护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3进行科学化有效管理,使创新机制有效实施

管理不仅是一种资源,更是企业的灵魂,所以一定要注重煤炭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使其踏上科学化、创新型的轨道。例如我们可以从这些基本工作做起:首先,明确每位后勤员工具体工作内容,责任到人,每个员工要按区域划分,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尽量做到岗位无重叠、无空白;后勤管理工作中,加大各项工作服务的透明度,自愿自觉的接受每位员工监督;职工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工作,严禁患传染病的人员进入食堂,进行严格操作管理,必须形成严格的卫生作业链;后勤管理工作要做好对居家防火、液化气防爆、电路防漏等一系列的问题的安全保障;职工宿舍管理上可以出台一些类似承包摊点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制定了宿舍管理制度、宿舍工作标准等以便于宿舍管理工作;为了保障后勤管理工作的完善,每一名工作人员都应该接受岗前培训,学习相关制度,掌握相关技能,通过考试合格后才可以上岗。以上所述,均有效的保证了煤矿后勤管理的工作质量,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管理现代化,加上煤矿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都将促进着当代煤矿后勤管理工作的深入完善,通过分析煤矿企业后勤管理的特殊性,我们发现其正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我们只有通过对煤矿后勤管理部门实施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行;重视并合理的进行煤矿安全投入;进行科学化有效管理,使创新机制有效实施,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完善煤矿后勤管理工作,从而实现有效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 文. 对煤炭企业后勤管理的几点思考[J]. 中国矿业,2008,17(6):109.

[2] 崔 皓,田野. 关于对唐村煤矿后勤服务改革的调查与思考[J]. 煤炭企业管理,2001,(4):39.

[3] 彭昱. 峰峰集团梧桐庄煤矿后勤管理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 煤炭经济研究,2005,(2):86.

第7篇

>>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公益广告互动传播构想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品牌传播研究 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启示 微博:基于信任链传播的社会化媒体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手机新闻摄影传播分析 基于国外社会化媒体的西安城市形象传播策略探析 基于互联网的社会化媒体企业品牌传播研究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框架浅析 社会化媒体对传播方式的影响分析 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大公关传播 病毒营销的社会化媒体传播动力挖掘 对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学思考 论社会化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 社会化媒体的传播模式分析 社会化媒体与全球传播 基于社会化媒体技术的社会化电子商务 社会化媒体的传播特点对广告传播的影响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沟通管理研究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营销沟通策略 基于AISAS模型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8] 鹤丁.“罗尔事件”:公共与法治的双重考题[N].济南日报,2016 -12-01.

[9] 曹文星.基于微博平台的微公益传播研究[EB/OL].人民网,2012 -02-24..

[10] 高燕.微公益的伦理审视[D].重庆师范大学,201:30.

[11] 陈东利,邵龙宝.当下中国慈善文化困境与原因探析[J].兰州学刊,2011(11).

第8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5-0179-02

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农业专业的基础课,植物生产与环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的教学内容涉及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作物栽培、农业气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并且各学科之间知识相互渗透、整合,联系密切,相较于以往单一的课程,这一科目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应用性,这对以往适应单一课程教学的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教师,不仅在专业知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如何才能讲出特色、提升学科魅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且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更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 重视绪论部分,上好专业第一课

职业中学的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都是从零开始。大家学习了近十年的语数外,突然接触一门从未接触过的专业课,可以说,绝大多数同学都是怀着既好奇、新鲜又想认真学好专业课的心态来学习的,所以,当学生打开崭新的书本,从绪论开始入门,学习新课时,都会听得格外认真,希望学到知识,了解和语数外不同的专业课,那么,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讲解绪论时,运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观看模型等,让学生对这一专业乃至农业学科产生更直观形象的印象,也可以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和自然中一些有趣的现象对学生进行诱导思考,比如:为什么树叶是绿的、花朵是五颜六色的、为什么炎热的中午不能给植物浇水等,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在一起探讨和提问,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如果能做到这些,学生在学习中首先克服了畏难情绪,那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有了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也为学生以后学习另外两门理论性更强的专业课奠定了基础。

二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作为一门综合性、基础性学科,植物生产与环境讲解的知识点大多为基础性的,需要牢记,才能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另外知识相互之间的联系也较密切,内容多而范围广,可以说,上到天文,下到地理,都有涉及。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很快就会被大量的名词解释、苍白的书本知识湮没,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减弱,对学生今

后的学习百害而无一利,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保持良好的积极性。比如在讲到“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时,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先带领学生在校园内或实训基地,采集各种形状的植物叶片,甚至拔一些草本植物的根、茎,然后结合书本,让学生讨论、归纳根、茎、叶的形态,教师只作为一个听众,记录一些典型的问题,但是不当堂课给予评价,给学生留下悬念。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户外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鼓励了学生课后自己去书本寻找答案,进行更好的归纳总结。

三 成立兴趣小组,实现项目式教学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后有许多有趣的实验,在学习新课时,穿插实验,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第三章土壤水分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自学相关内容,然后对此内容进行整理与总结,引导学生利用前面所学内容,成立若干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步骤,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调查当地土壤的质地类型、测取土壤的容重及土壤含水量,进而算出该土壤是否需要灌水及灌水量多少,实验做完后进行结果分析及讨论。这些实验程序设计、过程操作及讨论、总结,以兴趣小组为单位进行,通过这种项目式实验,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不但牢牢掌握了知识,并且和农业生产联系起来,学以致用,更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效果,能把抽象的理论简化、具体化。而植物生产这一门科目教学内容学科跨度较大,仅靠老师一张嘴、一块黑板,很难将一些抽象复杂的理论性知识讲解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教学,就很好地补充了纯理论教学的不足。通过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扩充了教学的信息量。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补充大量相关材料,为学生提供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信息接收量,进而提高学习广度和深度。多媒体的交互性不仅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生动了教学过程,同时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真正的“人机对话”,学生能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讲到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时,通过动画可以直观形象地模拟阳离子交换过程,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增强实用功能使这一抽象问题变得具体而形象化。例如在讲授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利用动画展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能量葡萄糖在能量的作用下,先进行糖酵解,随后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变成二氧化碳,并放出能量的过程,这样,虽然我们不能用肉眼看到呼吸作用的进行,但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同学们清楚地掌握了呼吸作用的两步走过程。画面生动形象,老师稍加提点启发,学生便能掌握。运用多媒体授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另外,还可以利用影像资料充分展示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以新奇的感觉,从而萌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第9篇

《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应用》一书的特点在于把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融合发展归纳为几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都进行了总结。书中提到:早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计算机图形学,这对于数字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拓宽了艺术事业的发展空间。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人们将数字技术和艺术创新巧妙融合,并以“数字艺术设计”这一新奇的方式展现。而进入21世纪后,数字媒体技术开始加速发展,逐渐成为现代知识经济的发展核心。

在我国人才培养问题中,复合型知识人才的培养是比较明显和突出的问题,人才的培养才是艺术设计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应用》一书的优点在于提倡培养适合实际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因为环境艺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需要众多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人力支撑。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和“环境技术人才”就显得尤为珍贵,然而,当前国内人才的数目和需求并不成正比例,在我国,许多地区依旧采用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的教育和培养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需求,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当中,充分考虑市场以及社会的需求。

《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应用》一书的学术价值在于创新了人才培养的新策略。书中提到了当今人们的素质和教育问题对于环境艺术发展的影响,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尝试通过“走捷径”的方式进入艺术领域,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的下降,也对环境艺术设计和数字媒体的结合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正如笔者前文提到的,在环境艺术发展的众多问题中,人才培养问题最为关键。《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应用》一书便为解决环境艺术设计与数字媒体共同发展过程中的人才培养问题提供了思路。书中认为,首先,早在学校培养阶段,高校应当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科之间做到资源共享和互相取长补短,因为只有具备对数字工具娴熟的操控能力、扎实的艺术设计功底,并且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真正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价值与数字媒体技术的技术价值的和谐统一。其次,培养高层次的教师队伍也不容忽视,过硬的教师团队是保障人才素质的关键。当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也必不可少,只有将这二者紧密地结合,才能为环境艺术设计与数字媒体的结合发展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除了人才培养的问题,非常值得关注的还有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的应用问题,能否在环境艺术中完美地应用数字媒体,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当代艺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早期传统艺术设计的影响。数字媒体和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全新的学科,这二者相结合的方式更具科学性、时代性以及实用性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原有的发展方式必然会阻碍其进步的脚步。因此,在人才培养和实践阶段都要更加注重数字媒体的应用。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