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1 10:15: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明确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产生于认识和需要,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力量,夸美纽斯曾说:“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更不会产生掌握它的需求”。
二、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分析教材
钻研课程标准和分析教材两者既有密切联系而又有区别,它们是生物学教师进行生物学教育的基础,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均是由此而生的,因而学会并运用好它,是生物学教师基本之一。
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国家标准,是国家对生物学教育教学要求的基础水平线,是衡量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依据。在课程标准中,展示了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点,指明在这些基础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作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在研究时,必须“钻进去”,既要反复体会,从总体上有个完整的、系统的认识。
在初步概括地认识了课程标准中关于生物学科各部门内容各开设在哪个年级,各应讲授哪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生物学科关于能力培养的要求;生物学教育教学应进行的思想教育要求与内在因素等之后,就应该对课程标准本文的内容一部分一部分研究;
1. 一个单元一单元细细体味,并记下感觉到存在的问题和看法。
2. 结合教材一部分一部分钻研,这时就会将前一段钻研体会落到实处。
3. 在每一个单元内对内容要点、教育教学要求、实验内容和目的要求仔细推敲。
三、教育教学的全面、整体与重点的结合性
生物学教育教学过程必须做到对教材既全面而又有重点的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教材在备课时进行一番分析,具体地一点一滴来分析才成。必须要符合教育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
1. 教学中真正领会教材实质的要求。
2. 生物学教育教学必须依教材而行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解决好按教材传授和学生接受教材内容的矛盾,因而就必然出现熟悉教材、了解教材、领会教材和驾驶教材的分析教材过程。
3. 分析教材是避免“照本宣科”的需要;分析教材可以使教师心中有全局;分析教材可以较好地掌握重点和难点。
4. 分析教材的方法和途径;
从总体上分析教材体系结构,任何一部分教材均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均自有其完整独立的一面。从总体上剖析后,才可较好地认识这一部分教材在中学生物学科中的位置,才可较好地对单元教材和课时教材进行分析。新知识是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出现的。
从内容上分析教材内在的逻辑系统性,分析教材时,要明确教材内容逻辑结构方面的联系和认识过程上的联系,因为它反映了知识体系的构成。教师掌握了教材的逻辑系统性,在教学时,就不会被那么多的名词、术语和众多概念所困扰,而是通过分析,整理出主导和枝节了。
从优化知识结构上分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材重点是在分析教材过程中,认清知识体系的主导成分后,才确定下来的。处理好重点教材是对一堂课知识结构的优化,做好这一点对生物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会起到较好的作用。关于“难点”一般是指多数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某些基础知识。生物学科教材中的难点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因为看不见、摸不着,难以形成真实的生物生命表象,如:菌类、原生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有的是事实材料多而杂,难于记忆,如解剖学上的名词术语;有的由于概念抽象、原理复杂深奥,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准备,难于理解,或教师一时难于采取适当教学手段表达,在分析时,要找出“难”的关键外,采取相应措施,设法突破。突破的方法一般按照教育教学原理和学生的心理状态加以解决,即多采取分散难点的方法,使难变为不难;或先扫清障碍,采取适当手段集中解决难点,以保证重点教材的顺利学习。如将理论问题具体化,分出层次,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形象化使抽象内容更接近学生实际等。
从知道生产生活上分析教材中联系实际的因素,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这是众所周知的。因它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它可以启发学生注意生物学知识与周围各种事物的联系,有利于学习迁移;它可以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科学技术成就的认识;它是培养学生一般能力和生物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生物学教育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的一个方面。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去认识教材、分析教材。
四、需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日常生活
一、使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达到要求的方法
1.增加具体的假设环境条件
例如,在进行“鉴定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技术性操作教学时,可以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实践经历结合到课堂实验教学中。在进行实验时,老师可以在学生掌握了基础内容时,创造一些环境条件,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使学生学习生物实验的兴致更加浓厚,让学生能深入地了解到生物实验的知识和操作。
2.对比学习,获得发现
对事物进行比照是在高中生物的技术性操作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办法。在对平时生活中所看到的事物进行比照和细微察看,从中获得新的体会和理解。比如胃蛋白酶,它存在于人的胃中,是用来分解胃中蛋白质食物的,而有时候当人体发烧时,会觉得没有食欲,不太想吃东西,这其实就是因为温度较高,使胃蛋白酶变性,失去了活性。那么,首先可以让学生讨论当自己生病时,身体会有什么反应,使学生能快速地融入实验中,接着,老师可以跟学生解释说这是因为酶受到温度的影响,从而引出实验的主题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最后老师可以通过实验来检验证明,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学生参与性较高,对内容的把握也更加准确,使学生的归并和整合内容的技巧得以提升。
3.利用声音与图像技术进行探索研究
大家都知道,植物的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细胞的分裂有周期性,当纺锤体染色体呈现出来时,子染色体就会被分配出去。如果只是这样简单的讲述,学生是很难吸收到知识的。要是老师借助声音和图像技术进行生物的教学,那么学生比较容易直接接受,教学课堂也比较生动活泼,教学质量也就随之提高了。
二、生物实验教学结合实际的几个实例
1.结合生物科技的进展历程
当讲到“基因重组”这部分内容时,要让学生透彻地明白基因是怎么进行重组与变异的,在课本内容中插入讲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小短文。这篇小短文是描述了袁隆平教授如何利用基因的重组和变异培育出杂交水稻,为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人民带来福音的。这样结合了现实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案例,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会有极大的兴致和欲望想知道基因是如何重组和变异的。运用这种教学形式,使学生掌握基因的重组和变异这部分的知识内容。
2.结合平时的饮食习惯
在讲“植物的叶绿体”时,课文先给学生介绍了日常常见的蔬菜水果,讲到为什么有些植物的颜色比较深有些却很浅甚至是白色,然后进一步提出了叶绿体的概念,以及叶绿体在植物中的分布和所起的的作用,也就是如果叶绿体多的植物,它的颜色会比较深。这样学生就可以比较容易接受新知识的注入。接着,老师可以提出学生日常吃的蔬菜哪些是颜色深的哪些是颜色浅的,颜色越深是不是营养价值越大呢,让学生们自己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深色蔬菜有菠菜、油菜、西红柿、红辣椒、紫甘蓝、芹菜叶等,深色蔬菜的营养价值比浅色蔬菜的高。采取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关注度,有些学生还在下课后跟老师说以后在家要多吃一些深色系的蔬菜,改变自己吃蔬菜的习惯。
3.结合周围的生物现象
因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密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周围出现的生物现象来教学,从而对高中生物实验的知识兴致更高。当学到“细胞的质壁分离”这一内容时,老师可以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比如制作咸菜、泡太久肥皂手会皱、蔬菜焉了可以泡在水中使其复原等,使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知识链接,更好地将知识吸收。在教“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时,老师可以举出现代医学如何利用DNA来进行亲子鉴定的,用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医学上通过对比DNA来判定两个人之间是否有血缘关系,从而确定他们之间是否是亲人,接下来,老师就可以通过做实验把DNA粗略地提取出来,这样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会更深,学到的会更牢固。
4.结合生活日常用品
例如在还原糖实验时,为什么需选择的是葡萄糖、果糖(含糖量高颜色浅的植物组织),而不是白糖、红糖?在比较酶和三铁离子的催化效率时,为什么选择的是新鲜的肝脏?在做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如何选择叶片?为什么要去掉粗的叶脉?进行DNA的提取与鉴定过程时,为什么不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提取时用玻璃棒还是塑料棒?把实验材料和现实的实物联系起来,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采取老师指点与学生领悟的方式,学生一方面可以巩固高中生物的实验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把日常的实际事物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从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范蔚,叶波.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效教学”研究述评[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2]奚素云.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实验课有效教学的思考[J].教师,2010(08).
[3]朱小燕.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学生实验开设的现状调查[J].中学生物学,2010(01).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生物 教学质量
新课改是我国教育部在教育理念上的一次改革,在教育界广泛实行,并且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几年,在新课改的号召下,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已经显著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断改进。就目前的形势来说,对高中生物教学进行进一步改革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现代意识。学生不具备较强的现代意识,是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的主要困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忽视了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阶段严重缺乏现代意识[1]。再加上部分高中生物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对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使得我国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质量不高。
2.教师整体素质较低。高中生物任课教师普遍素质较低,导致我国高中生物教学水平难以提高,制约了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部分教师并没有掌握新课改的意义和价值,不能全面理解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内容,不能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改的教育观,进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中生物教师的授课标准随之提高,目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师本身的知识体系不够完善,没有真正接触过现代生物技术,很难对生物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理解和渗透,进而传授给学生。
3.课堂教学形式单调。课堂教学形式单调枯燥,都是制约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当前,在高中生物课堂上,高中生物讲课方式传统单调,难以适应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需求。总的来说,高中生物教学并没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出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仍然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方式,对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起不到帮助作用。
二、新课改下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1.加强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已经不同于传统的生物教学,生物教师应该积极力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关注学生全面发展[2]。对高中生物教师来说,教师在讲授生物课程的同时,应该倾向于注重学生现代意识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从而实现提高生物课程教学质量的目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符合现代生物科技发展需要的先进人才。
2.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教师素质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高中生物教师必须理解新课标的各项具体内容,了解新课改的发展趋势,积极发挥新课改的引导作用,用新课改的科学理论体系指导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必须从巩固学生生物知识和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两方面入手:首先,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积极与现代生物相配合与时俱进;其次,进行生物实验活动的同时,必须全面了解生物基础课,熟练掌握实验步骤,并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科学合理优化生物教学资源。生物是一门主要讲究实验操作的基础性学科,将课堂教学和实验操作巧妙融合,将教师讲授的重难点借助实验的途径传递给学生。在科学合理地优化高中生物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将生物课堂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相结合,并实现二者之间的融合,在结合教学目标之后,善于使用一些与时俱进的生物技术,将课堂内容带到课堂教学和实验操作中,并合理开展外部教学[3]。加大生物教学探究力度,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积极参与到实验操作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三、结语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必须积极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生物教学探究力度,科学合理地优化生物科学课程资源,为学生创造愉悦自然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只有通过这样的形式,才能真正提高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质量,进而实现高中生物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蒋卫娟.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5,02:116+118.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作为医学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理论与实践联系的重要任务,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它综合了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及相关的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基本的科学素养非常必要[1,2]。我们在近几年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通过整合现有的实验内容、引入开放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改革实践考核环节等手段,不断完善与丰富实验教学内容与体系来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3-6]。将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验项目操作进行有效的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提升实验课堂教学的质量。
1整合现有相关实验项目,构建系列鉴定实验
以往实验教学中开设的实验项目一般彼此独立,虽有交叉,但之间联系不强。以粪便标本中痢疾杆菌检验为例,它涉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标本的采集与保存,消毒与灭菌,分离与培养技术等)、生化检验技术(糖代谢,氨基酸代谢等)及免疫学检验技术(抗原抗体,ELISA等)。如果单独进行这些实验项目,易造成知识的碎片化,导致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因此,整合现有的相关实验内容,构建系列实验,是深化学科间联系、构建有效知识链接的有效途径之一。实践中,我们将内容相关的不同实验项目进行有机组合,打造成系列实验。例如将上面提到的以粪便标本中致病菌检验涉及的实验内容整合成培养基的制备与消毒灭菌,标本的采集与分离培养,碳、氮生化代谢反应,抗体的制备(视频教学内容)与血清学反应等系列实验,改变了单一零碎实验项目的教学方式,加深了学生对微生物学及其检验相关知识的整体理解,加强了学生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之间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对实验内容及实验操作的兴趣,同时也对教师的实验设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达到以教促学、以学促教。
2理论联系实践,围绕病例讨论,开展设计性实验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不仅要丰富与优化现有的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选择适宜的教学形式来承载教学项目。大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直接推动社会科技的发展,而且是维系社会科技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如何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实验操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除了构建系列实验进行教学外,在具体的授课形式方面,我们尝试开放性实验这一教学形式,并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开设设计性实验。病例:章某,男,24岁,某饭店餐饮部经理,因高烧,食欲不振,腹部不适,并伴随全身乏力一周入院。一周前开始发热,午后高达40℃-41℃,伴随腹痛腹胀以及便秘,无恶心、呕吐,茶饭不思,乏力,曾判断呼吸道感染,用药不祥。入院检查:T:40.5℃,P:88次/分,神清,消瘦,右胸前皮肤有数个淡红色皮疹,压之退色。肝肋下1.5cm,剑突下2cm,质软有轻度触痛,脾肋下2cm。血常规:WBC(3000/mm3),中性粒细胞占56%,淋巴占38%,入院时血培养阴性,肥大氏反应结果:TO1:320,TH1:160,PA1:20,PB1:20,入院后第八天再复查肥达氏反应,结果:TO1:1280,TH1:640,PA1:20,PB1:20。根据上述病例内容请设计如何开展微生物学检测,并根据实验检验结果判断选用何种抗菌药物来治疗?我们在实验前往往提前一周将实验主要内容和病例材料提供给学生。每班根据实验分成7-8组,每组3-4人,将已有的病例材料作为基础,讨论具体的实验方案。这类实验由系列基础性实验组成,设计操作较多。在具体实施前,汇总每组学生讨论的实验方案,结合教研室现有的实验条件,整理出可以实施的详细方案,并在课前进行反馈给学生。该病例主要是沙门菌引起的感染。可根据这一主题,整理一套可实施的方案,并且以一个系列实验形式开展:培养基的制备与消毒灭菌,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动力学实验,双塘铁生化代谢实验,染色显微观察技术,血清学反应,药敏实验等。整个设计性实验的实施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利用示教、虚拟仿真实验网络教学资源指导过程中涉及的基本实验技能,辅助监督实施并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这种实验的开展对学生搜索、整合知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无形中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学习的动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结合起来。实验过程中组员之间还可以相互沟通、学习、协作,共同提高。开放性实验中,每组学生提交的初期实验方案可能不完善。通过集中讲解、分析及整合,不断完善,从而促使学生在考虑问题时细致、全面,有助于锻炼科学思维。
3引入优秀数字网络视频教学资源,丰富实验教学手段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涉及很多形态学方面的内容(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菌落特征、动力学结果等)以及基本操作的技能(如接种环的使用、细菌标本的涂抹与制备、细菌染色、显微镜的使用等)。如果不进行示教而只靠文字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这些内容。教师进行课上示教又很难保证全部学生都能清晰观看。基于此,结合教室的多媒体系统,可以购买现有的视频教学材料,也可自行录制视频,并利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多途径提供丰富的网络、视频教学资源。在实验课前播放这些视频,对提高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丰富实验教学手段。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可充实课下活动,有助于学生对微生物实验操作技术产生直观、感性的认识,也是对课堂实践操作的有益补充。
4完善实验考核内容与形式,加大考核力度
有效的考核是检验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学质量最直观的评价。虽然强调实验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如果没有严格、有效的考核机制,就很难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建立合理考核内容和行之有效的考核形式,要全面、多形式地考核和评价教学效果。同时,根据考核内容和形式,合理设置分数比例,既要引起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促进学生对实验基本技能的掌握,又能实现对实验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对实验教学的考核,我们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综合考核:一方面授课教师到实验操作现场进行操作考核,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基础的实验知识掌握情况,如接种环操作动作要领是否标准,仪器设备能否使用,病原微生物标本的制备与染色及各种相关实验结果的识别等;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实验理论知识,进行书面考核,这主要从实验报告来反映,如实验后有无完整、详细的实验数据、图片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等资料。
5关于提高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思考与体会
5.1教学效果的评价
通过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这种兴趣又能作为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的内在驱动力。通过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对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起到了一定作用。它能刺激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到图书馆或上互联网查阅资料相关的资料,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索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药敏实验中,实验指导书上采用的是滤纸片法。学生通过前期对相关知识的搜集,选用玻璃打孔器直接在琼脂板上进行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同样也能获得的实验效果,培养了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这种实验教学方式的改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涌现出许多对科研产生浓厚兴趣的学生,并获得了多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如2014年、2019年,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直接以微生物培养与生理代谢活性有关为研究内容申报了大创项目,并成功获批。与此同时,通过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也提高了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责任心。
5.2存在的问题
虽然这种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在新的实验教学方式下,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实施需要授课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共同讨论,加之指导教师少、而学生相对较多,在讨论实施方案耗时过多。同时受实验经费、时间、场所等条件的限制,学生有了好的设计思路,如何保障其顺利开展?单凭有限的实验课时间无法完成设计性实验。此外,对于实验技能考核环节,虽然采用现场考核,但是由于考试内容及参与考试人数等各方面原因,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实施。因此,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离预期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如何更好地将这一教学模式持续下去,还需继续探索。
5.3体会
一项技能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如何能兼顾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以及新教学手段的使用,这对培养学生整体能力非常重要。基础性实验着重强调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综合性实验往往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而设计性实验的开展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初步培养了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为将来从事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作为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它们之间的有机整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授课体系的完善,丰富了授课手段,使实验课的内容进一步贴近了临床与科研实际,既满足了班级内学生不同类型的要求,也达到了培养不同类型实用人才的需求。同样,在教研室人员、时间以及经费有限的条件下实施改革,对我们自身也是一种挑战和锻炼。
参考文献:
[1]李端,郭利伟,邓保国,等.提高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4):277-280.
[2]葛新,屈野,毛立群.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3):93-94.
[3]杨成,刘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改及其考核制度的构建[J].生物学杂志,2016,33(4):124-125,129.
[4]杨成,刘辉,董群.病原性球菌鉴定系列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4):380-381.
关键词:中学生物;生物教学;生物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中学生物学评价体系,是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是为了自主学习活动能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为确保生物教学活动的深入、健康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建立评价体系的目的
(一)倡导方向――体现课程改革的思想、观念及原则,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突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引导和规范――最终目的在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评价体系以及指标构成要素,应对教师的行为有明确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并能被广大教师接受和理解,使之成为不断改进教学的依据。
(3)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与权重的分配,要恰当处理现实与愿望的关系,既要能够激励教师努力向上,又不能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二、构建评价体系的原则及策略
(一)先进理念与现实条件结合
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要鲜明地体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思想、观念及原则,体现自主学习活动开展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新要求。评价指标的先进性要符合现实,具有客观性。指标定得太高,可望不可及,不能被大多数教师所理解,会失去对教师的激励作用;指标定得太低,又会失去指标的先进性和倡导性,不利于促进课改深入。在策略上,一部分指标处于高水平,让教师心中始终有向上的目标;一部分指标处于较高水平,让教师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对教师具有成功的激励作用。
(二)共性标准与特色加分结合
各项评价指标对广大教师应有普遍性,对于课堂教学质量高低应有共同一致的标准。但是,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变化万千的过程,教师的个性、特长也是千差万别的,评价体系应为教师形成自己的风格留出空间,不因统一要求而扼杀个性和特色。策略上,在统一要求、共性评价的同时,对确有特色的教师教学给予特色加分,肯定和鼓励这样的教师和这样的教学。
(三)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结合
教学评价有自身的规律,也有公认的标准(效果标准、工作标准、素质标准等)。全面收集信息并参与评价是保证评价科学客观的基本准则。但全面评价绝不是面面俱到,而应参照评价标准,在满足信息全面、w系客观科学的基础上,突出评价体系的先进性与倡导性,恰当选择评价指标与分配权数。在策略上,应针对当前生物学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如学生活动流于形式、质量不高,对部分指标分配较高的权数,同时针对课改要求,部分指标予以简化,部分指标加以突出。
三、评价指标的确定与评价表的构成
我们在广泛调查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一级指标:教学目标、教学素养、教学活动过程与教学效果。它们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大纲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是否具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要求和措施,是衡量一堂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特别强调两点:①目标的全面、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②目标对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培养的要求、措施具体。
(二)教学素养
教学素养是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确保教学目标顺利达成的基本素养,包括教师的基本技能和教学理论基本修养。我们筛选了两方面的素养作为评价体系的二级指标:①具有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素养和能力――这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基本条件。只有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展示和有效的培养、提高。良好氛围是师生共同营造的,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该指标的目的在于让教师通过学习、摸索,能在这方面有所提高,有所作为。②对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组织调控与应变能力――学生的自主性与自主学习能力是在一定的教学活动中体现和提高的,因而教师应根据每堂课的实际情况,恰当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与调控能力,就成了衡量一个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教学设计与实施水平的关键。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堂课质量的好坏最终还是看教学的实际效果。评价的项目应详细,力求既能真实、全面地考察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又能检验和考察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切合学生实际和教师素养。它由4个方面的要素(二级指标)构成并加以体现:①自主学习活动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活动内容、形式、情景是否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该指标在于帮助和指导教师开展高质量的学生活动;②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该指标在于通过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时空,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不断提高;③为学生提供的自主学习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广泛参与――该指标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开展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更加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④在活动中要体现学科知识的形成过程,结论要让学生去发现或者自悟――该指标提示教师在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时,必须思考活动的目的、过程与结果。这是自主学习的核心,是检验开展的学生学习活动是否具有自主性和有效性的主要标准。
(四)教学效果
因为学生的自主性与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形成的长期性和隐蔽性,用常规的考试难于检测,因此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培养的有效性,只能从听课中去感受,从课堂的氛围中去体验。我们选择了两项指标来加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的氛围。
总之,建立中学生物学评价体系,是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是为了自主学习活动能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近年来,我们在评价体系方面的探索仅仅是开始。随着社会变革和教改的不断深化,我们在这方面的探索还会继续下去。
参考文献:
[1]陆凤艳.《生物学实验课程中发展性学生学生评价初探》[J].生物学教学,2005,30(7):43-45.
[2]范芳.《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多元评价》[J].理化生教学与研究,2011,(16).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质量 制约因素 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物学科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培养更多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生物人才,应从高中阶段入手,认真分析制约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因素,优化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生物知识,为其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制约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因素
1.学生基础水平差
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不少生物教师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部分学生入学时具有比较好的生物成绩,但随着生物教学内容的增多以及课程的推进,成绩逐渐下滑。而且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很多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学生生物基础水平较差,未形成连贯的生物知识架构,部分知识点间出现脱节。另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并未充分理解生物的重点、难点知识,只是死记硬背。因此,一旦随着生物知识难度与深度的增加,就会感觉不知所措,严重影响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2.教师教学方法不合理
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扮演着领路人的角色,发挥着主导作用,然而很多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一点,认为自己是教学的主宰,控制着整个生物课堂,而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没有被调动出来。另外,部分高中生物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只注重教材理论知识的讲解,使生物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不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多媒体技术被逐渐应用到教育领域。然而部分高中生物教师一时难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意识不高。部分高中生物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即便应用了多媒体技术但也很难使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因此,从整体上来看,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率并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中生物教学改进策略
1.夯实学生生物基础知识
高中生物教师应采取测评以及询问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情况,尤其应明确学生薄弱的知识点,而后结合教学内容加以合理安排,定期为学生进行讲解,使每个学生充分理解生物基础知识,领悟生物基础知识内涵。同时,生物教师还可将生物基础知识编辑成册,而后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闲暇时间加以消化与吸收。另外,高中生物教师还应给予学生及时指导,使学生明白哪些知识需要记忆,哪些知识需要灵活应用,做到有的放矢,为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高中生物教学方法与模式已很难适应当今生物教学实践要求,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首先,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即在课堂上通过积极的引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同时,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讨论、交流等,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其次,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为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生物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积极采用分组讨论法、分组竞争法、动手实践法等,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3.善于运用现代技术
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首先,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势,积极寻找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技术的切合点,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其次,积极学习多媒体技术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制作出让学生喜欢的教学课件,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最后,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地呈现抽象、难度较大的生物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切实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实际来看,要想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教师应在认真分析制约高中生物有效教学因素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与反思,不断改进生物教学策略,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高中生物教学方法,实现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谢兆梅.当前高中生物教学成效提升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探讨[J].教师,2011(15):99.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25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很多新的教学思想得以提出,在新的教学思想的引导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新的教学理念作用于课堂教学的情况下,课堂教学质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生物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尤其在高中阶段,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然而高中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想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的学习生物知识,就必须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影响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因此,教师必须及时克服,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稳步提升。
一、影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虽然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较之于传统教学而言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针对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进一步提升的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使生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一)课堂教学枯燥无味
生物虽然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但是实际的生物课堂教学却是枯燥无味的。高中生物不仅研究学生能够用肉眼看到的现象,而且还研究一些学生用肉眼难以观察到的显现,因此,教师在对一些比较抽象的生物现象进行教学的时候,如果不能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那么,学生仅仅依靠个人的抽象思维,难免会感觉生物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一旦感觉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对生物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中阶段的生物实验十分重要,实验既是学生学习生物理论知识学习的有力助手,同时也是学生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对生物实验引起重视。但是目前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生物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翻开高中生物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生物实验,但是最终这些生物实验只能停留在教材上,难以真正的被师生付诸实践。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生物理论知识的教学,很少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而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的机会更少。实验是高中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验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学生的练习针对性不强
高中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习题。生物作为高考要考的一门重要学科,自然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也要做大量的习题。但是在调查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习题的针对性并不高,有些习题是多次重复的对同一个知识点的考察,有些习题难以有效锻炼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的练习针对性不强,不仅使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却没有收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学生生物学习的有效性。
(四)重理论、轻实践
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目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现代教学要求培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人才,生物作为一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学科,应该肩负起这一重要使命。但是目前生物课堂教学依然以理论知识的教学为主,有些生物课堂教学依然以高考为指向标,这既违背了现代课堂教学的理念,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注重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表面上看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际上却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解决影响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的重要措施
为了使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能够顺利的开展,课堂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就必须对目前存在于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不良因素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解决。
(一)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为了是生物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高中生物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尤其是在进行微观生物章节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感觉十分枯燥,而实际上较之于其他学科而言,生物却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这首先就需要教师发现生物的趣味所在,进而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生物的乐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第一,从生物学知识本身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运用生动想象的语言,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展现出来,使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二,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了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仅仅依靠有趣的知识点讲解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能够将一些学生喜欢的元素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对生物实验引起重视
新时期,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生物实验引起重视。教师在进行生物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多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也十分重要,学生应该到实验室将一些生物实践付诸实践,只有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才能体会到更多,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的目的。
(三)提高学生生物练习的针对性
想要使学生能够对理论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就需要进行一定的练习,生物学习也是如此,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为了迎合现代考试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并且要提高练习题的针对性,使学生以较少的时间投入,收获大量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四)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
初、高中生物教材衔接问题对策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素质教育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做好素质教育工作极为重要。生物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对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有着重大作用。初、高中阶段作为两个重要的学习阶段,随着新课改的实行,生物教材在这两个阶段会出现衔接问题,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为此,我国高中阶段要想有效地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就必须认识到初、高中生物教材的衔接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高中生物教材衔接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初中阶段,初中生由于年龄都比较小,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充分,还处于发展阶段,为此初中生物教材的编排是根据初中生自身的特点出发的,教材是以基础知识为主,内容都比较通俗易懂,难度小,其中大多以图形为主。与图形结合,符合当代初中生的学习要求,有利于促进初中生的学习。而在高中阶段,高中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对一些内涵知识的理解能力比初中生强。为此高中生物教材就转变了初中生物教材的格式,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文字阐述较多,内容多,专业性强,初中生在初中阶段习惯了以图为主的生物教材,转入到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一阶段,高中生物教材大多数内容较抽象,尤其是核心概念、原理等内容的叙述较初中教材深入、抽象。当学生接触到高中生物教材时,就会很难接受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内容,从而就会造成学生跟不上教学步伐,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下降,从而不利于生物教学的开展。
二、针对初、高中生物教材衔接问题的应对措施
1.教材内容的衔接
新课改的实行对我国初中、高中生物教材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从总体上来说,初中、高中生物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相同的,在没有脱离生物学核心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呈现递进和互补的关系。为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合理利用好这样的关系。就生物教材内容,进行良好的衔接。例如,高中教材必修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中,DNA是遗传物质,学生已经在初中学过,为什么是遗传物质,在生物学史中怎样一步步被证明是遗传物质,这些是高中部分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开展新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使知识在学生脑海形成一定的网络,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在高中生物学习中,因为难度加大,抽象思维较多,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而这部分学生中有些在初中生物学习时兴趣很浓厚,成绩也很不错,所以很有必要借助初高中知识的契合点来逐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2.优化教学内容
初、高中生物教材的衔接问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初中生在升入高中后的学习状况,为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就必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地处理初、高中生物教材。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必须了解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同时还要了解高中生物教材的内容,把握两个阶段的生物教材结构,只有充分认识到初中生物教材以及高中生物教材之间的差异性,才能合理安排教学,才能使高中生物教材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某高中,光合作用是初、高中生物教材都涉及到的知识,光合作用的概念以及相关过程在初中生物教材中都有讲解,高中生物教师为了提高这一知识的衔接性,引起学生的会议,通过做光合作用的实验,通过实验来提高学生对已有知识的了解,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接受高中生物教学。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初、高中两个阶段是学生学习的两个主要阶段。然而在我国当前教学环境下,教师容易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大多以本为本,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一致,为此,就初、高中生物教材衔接问题,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将“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例如,在某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就初、高中生物教材衔接问题,在生物教学当中实行探究式教学,采用提问的形式,由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同时老师积极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另外,老师通过这种方式老师还能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4.加大初、高中教师的交流
初中生在转入高中后所要学习的知识也日益抽象化、复杂性、系统化、专业化。就生物这一门学科而言,学生在初中阶段受初中生物教师的影响,已经习惯了其教学模式,而转入到高中,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生物教师,高中生物教材是在初中生物教材基础上的理论与专业的升华,而不同的教师对生物教材的理解与教学方式也会不同。为此,只有加大初、高中生物教师之间的交流,才能更好地把握初中、生物教材内容的衔接,才能更好地促进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三、结语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实行,初、高中作为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两个重要阶段,初、高中教材衔接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生物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促进生物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就必须深刻审视到教材衔接问题,做好初、高中生物教材内容的衔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针对初、高中的生物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同时加强初中与高中生物教师之间的交流,从而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闻大震.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与大学生物教材的衔接问题初探[D].河南师范大学,2012,(08).
[2]郝艳芝.分析中学生物教材中的衔接问题以及应对策略[J].电子制作,2013,(12).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将知识教学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即注重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生物课程是一项实验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既要求学生生物思维的培养,亦要求学生能在生物思维的指导下用科学的角度去观察自然、认识自然。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生物理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式。
1、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就目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来看,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动下,多数学校开始重视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生物实验机会,但由于实验仪器设备、实验环境、资金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仍难以保障,严重影响了生物实验教学质量,总结来说,影响初中生物学科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主要不利现状表现如下:
1.1、生物实验教学地位的低下
就目前我国中学教学体系课程设置而言,中招考试并不包含生物学科,而多数初中一般只在初二阶段开设生物课程,这就决定了初中生物学科在初中教学课程体系中处于副科的地位。生物学科的这一现状导致了一方面校方并不注重对生物实验设备的投资,另一方面主课教师常常以考试为名占据生物实验教学的课时,最终导致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着明显的“形式化”现象,教学效率比较低下。
1.2、生物实验教学方式的失误
课时的限制、实验设备的缺失等使得初中生物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误区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物教师为在有限课时内讲完规定的生物实验课程,常常以口述的方式来讲述实验内容、步骤等;二是受实验设备缺失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教师一个人边做边讲,学生处于实验观摩的状态,并不实际操作实验。这两种生物实验教学方式,无论是哪种都违背了生物实验教学的“实践性、操作性”原则,严重制约了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探究
为更好的完成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实验教学的大纲要求,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要积极采取以下策略:
2.1、转变对生物学科的认识,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地位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前提是转变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只有进一步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地位,严格遵循新课程体系下的生物教学大纲要求,才能真正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各初中学校首先要转变对生物学科的传统认识,肯定其在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培养上的重要作用,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扩充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课时,既要合理分配生物学科与其它学科间的课时比例,亦要注重生物学科中理论教学课时、实验教学课时的合理搭配,为教师进行生物实验教学及学生生物实验操作提供充足的时间支持;二是要加大对生物实验教学的资金投入,为生物实验教学的实施提供足够的实验设备和场所支持。
2.2、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过程
多样教学方式的采用是有效弥补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设备不足、学生实验兴趣缺失等方面缺陷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要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不断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过程,具体措施包括:
2.2.1、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即教师首先可以将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过程录制下来,并在实验课堂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媒介播放出来,供学生观摩,之后再让学生投入生物实验中,节省老师讲解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实验操作时间或者是针对生物实验设备缺失现状,可以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对生物实验过程进行模拟,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临,使学生体会到生物实验的动态化变化过程,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2.2、注重合作学习小组教学方式的使用,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以小组的方式进行生物实验操作,这样以来既有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及合作能力,亦有利于节约实验操作时间,提高生物实验课堂教学效率。
2.2.3、引入情景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生物实验学习的兴趣性和积极主动性,生物学科是一项具有强烈神秘感的学科,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营造生物良好的教学情景,将其与生活现象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知欲和好奇心,有效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3、结语
综合上述可知,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新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亦是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的必要要求。因此,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针对目前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不利现状问题,通过综合采用多样性教学方式、提高初中生物教学地位等方式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保障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