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2 11:08:3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物价统计,是指采用相关统计方法,研究和分析商品的价格,以及与商品价格相关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过程。物价统计是物价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对社会和物价方面的认识作出反映,并把相关的认识和信息,传导到国家的政策机关, 通过国家决策机关, 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做出正确的指导, 从而,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关键词】
物价统计;国民经济;作用
物价统计工作的目的,是对市场中各种价格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 借此对价格的变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然后,对其掌握的物价相关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预测其发展的趋势。具体的统计过程,不仅涉及商品的价格,也包括与之相关的其他因素,包括商品所花的成本、市场的供求情况等等。物价统计,对于社会经济统计来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做好物价工作的基础,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 有利于对市场经济进行监督检查
在执行相关经济政策的过程中,为了对政策的严肃性进行维护,促使经济建设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进而达到预期的目标、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对国民经济进行不间断的监督,而物价统计,便是实现经济监督的一个有效的方式,对于经济秩序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经济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违背价格政策的情况。以某地区的的违价情况为例,相关数据显示,此地区在2007年,有3000个单位违背价格政策,违价率为28%,违价的金额为26万元,在2008年,有5400个单位违背价格政策,违价率高达61%,违价的金额高达301万元,2009年及2010年,违价的情况更是严重,直到2011年,违价率才稍有下降,违价的单位减少到了4213,违价率为21%,但违价的金额却大大增多,高达257万元,这说明违价的情况,非但没有好转,而且,采取手段更加恶劣,违价的现象更严重。并不是只有这个地区,许多别的地区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这些不遵守价格政策的现象,对正常的经济秩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损害了消费者的正当利益。再以2003年的农业材料为例,高聚乙烯作为农膜的原料,因为比较稀缺,所以价格比较高,甚至比农膜成品的价格还要高,化肥的缺口也逐渐加大,种子等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都在呈现上涨的趋势。2004年,春天的农业生产资料检查数据显示,化肥、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违背价格政策的比率为31%,农业生产的需要,和供应的数量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这样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健康发展。根据这个检查结果,有关部门对违价的单位,进行了及时的惩处,把农民所花的高于价格政策的钱,都尽量退给了他们,这个案例,显示了物价统计,对于监督管理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通过物价统计工作,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督管理,营造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推进经济的发展,保障人民的利益。
2 有利于相关经济政策的制定
只有对社会现象中的各种数量关系进行了解,才能更好的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而只有对物价进行统计,才能了解这些数量关系。比如说时期,党便是以社会各阶层经济情况的统计资料,作为依据对阶级成分进行了不同的划分,然后,在阶级成份的基础上,制定了依靠贫农打击地主的政策,才在最终取得了的胜利。再比如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名著《资本论》, 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伟人,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整理了很多的经济统计方面的资料,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售价、成本、利润和利润的用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后才完成的。
物价统计工作,对研究和了解社会经济的各种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社会经济的许多方方面面,都会在物价上得到体现。比如说统计部门,统计了一个家庭的收支情况,就可以对居民普遍的消费水平有所了解,从而根据所了解的情况,对经济方针政策作出调整。以某家庭具体的收支情况为例,该家庭在2001年,收入为2000元,其中:用于生活支出的有800元,当地的猪肉价格为一斤15元,鸡蛋为0.5元一个,2008年的时候,该家庭的收入为4000元,2000元用于生活支出,猪肉价格增长为25元一斤,鸡蛋为1元一个,从数据可以看出,该家庭收入增长的幅度,低于支出的增长幅度,这就说明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猪肉、鸡蛋等,生活必须品的价格上涨的幅度过快,违背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政府以此统计情况为根据,对工资水平做出了合理的调整,增加了居民的生活补贴,适当的降低了物价,使居民的收支变得同步,改变了居民收支不平衡的情况。由此可见,做好物价统计工作,是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的依据。
3 有利于有效的管理物价
物价管理涉及到很多的方面,相关物价政策的制定、物价的合理的调整、调整物价的方法等,都属于物价管理的范畴,而物价统计是物价政策制定、物价合理调整等物价管理的基础。可以这样说,没有物价统计工作,政策的制定、价格的调整等,与物价相关的其他工作就没有了依据。比如说,在2006年,很多地区都向有关物资部门反映,五金交电类的企业进货费地方差异很大,经营费标准难以执行,企业经营得不到收益。根据这一情况,相关部门进行深入的调查以后发现,能源费、交通费、员工的工资确实都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原来的经营费标准不再适用企业。因此当地的有关部门对各县的木材材料、金属材料、五金交电的经营费和地方差异,做出了适当的调整,推进了企业的发展。只有做好物价统计工作,才能以此为依据,对市场物价及相关因素,做出相应的调整,实现对物价的有效监督和管理。
4 结语
物价统计工作,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帮助有关部门做好对物价的管理、对市场进行监督检查以维持其稳定的秩序,乃至市场经济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物价统计工作,它已经成为了物价工作的中心。所以,要想推进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做好物价统计工作。
【参考文献】
[1]文武汉.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基本正常——工业高速增长 物价居高不下[J].中国统计,2009(21).
【关键词】实体经济;虚拟经济;金融危机
【作者简介】黄锡富,广西师范学院学院教授,广西南宁530001
【中图分类号】F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3—0122—04
一向自认为经济制度优越无比的美国于2008年爆发次贷危机,并通过贸易、投资和金融等传导机制向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蔓延发展,引发了国际性金融市场的激烈震荡及世界性经济衰退,至今仍未见到尽头。美国金融危机促使人们开始认真探究其爆发原因,也促使人们认真思考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如何等,思考如何更有效地防范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等问题。
一、实体经济及其在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以及直接为此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能源、交通运输业、通信、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
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整个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发展的基础。
1、实体经济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类要生存发展,必须首先要解决吃、穿、住、行等所需物质产品。而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都是实体经济生产出来。若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人们的各式各样的消费活动也就没有了基础和可能。若没有实体经济更高级的生产活动,人们也就无法提高生活水平。若没有实体经济提供人们精神生活所需的各种产品,增强人们综合素质也就无从谈起。只有实体经济发展繁荣了,人们才可能日益缩小其为生存而奔波的时间,才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才能更好地发展。
2、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直接创造各种物质财富。马克思指出:“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而要实现此目的就必须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坚实的物质基础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发展。只有实体经济的发展繁荣,才能为人们提供就业,其才能得以发挥。只有实体经济繁荣发展,才能使民众收入不断提高,才能为稳定物价、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物质条件。没有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就不可能有人民生活的改善,也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人类社会也就难以发展。
3、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实体经济是支撑一国发展的基础,是改善人民生活及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具备长远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实体经济强盛,则国家强大;实体经济衰退,则国家没落。改革开放前,我国由于忽视生产力的发展,实体经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各种物质产品匮乏,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提高,国民经济发展到了崩溃的边沿。科技、教育及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不到发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视发展生产力,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充分利用自身劳动力资源丰富及其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制造业。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我国的粮食、棉花、肉、蛋、鱼等大量农产品产量世界第一。工业经济实力也显著增强,水泥、钢铁、造船、煤炭、电解铝、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汽车、电脑、服装、制鞋等220多种工业品的产量世界第一。占我国国民经济40%份额的工业,已为我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不断前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实体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也得到了快速繁荣发展。
4、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强大的实体经济是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的前提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看,强大的实体经济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法宝。英国曾因“食利”、忽略实体经济而丧失强国地位;拉美因过度城镇化、实业衰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日本经济大衰退,就与当时日本产业空心化、房地产泡沫化、日元大幅度升值、实体经济青黄不接,导致经济增长停滞和衰退。同一时期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相关国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过分脱节、实体经济虚弱所致。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及欧洲债务危机充分揭示了过度金融创新、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所造成的“物极必反”的结果。而德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中仍然“一枝独秀”,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德国一直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其工业制造业成为经济“脊梁”。正因德国长期以来没有离开过制造业和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也没有离开过革新创造,因而确保了经济增长始终具有活力,经济能长期保持一种健康稳定发展态势。由于我国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品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品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高端产业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在电工电器、高精密机床、工程机械、重型矿山等行业的出口产品中,成套设备、高附加值的产品占较大比重,也使得我国能较好的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国际经济发展一再证明,只有发展实体经济,壮大实体经济,社会的基础才会扎实,经济发展的动力才会强劲。
二、虚拟经济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虚拟经济是一种与实体经济相对应、与传统的物质生产及其有关的一切劳务活动相区别的经济形态,是指金融证券及以资本“运作”为手段实现增值的经济形态,是基于信用、未来收益索取权等符号经济。其表现形式就是以钱炒钱,以钱生钱。
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是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发展。
1、虚拟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融资,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越是发展繁荣,资本所起的作用就越突出。虚拟经济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可以高效地集中社会大量闲置和零散资金投资实体经济,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从而成就某一产业的发展。这正如马克思所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19世纪后半叶,美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并迅速超过欧洲各国钢铁产量的总和,主要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就是虚拟经济的发展。又如1913年,阿根廷人均GDP约4000美元,美国5000美元左右。但经过20世纪的发展,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阿根廷已元法同美国相提并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国有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支持,而阿根廷没有重视虚拟经济发展,缺乏高效的金融市场,社会大量闲散资金无法有效地为经济提供支持。从而丧失一次次工业化机会。虚拟经济通过资本价格引导社会资源的流向,引导资本向生产效率更高、且经济效益更好的实体经济的相关行业与领域流动。使相关行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并借助产业链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整个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从而提升社会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最主要是为解决实体经济运行中的资本流动、资金筹措,减少交易成本,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与促进调整产业结构。
2、虚拟经济有利于提高整体经济的运行效率,为经济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实体经济要健康运行发展,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虚拟经济的发展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企业规模扩张提供资金支持,如企业可以凭借股权置换、控股收购等方式,为企业实现低成本规模扩张。虚拟经济的发展带动实体经济部门之间技术、劳动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流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使有限的经济资源优先流向更有发展前景的实体经济部门,从而提高社会整体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实体经济发展增强其后劲。
3、有助于分散市场风险,充当实体经济的缓冲器。市场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适度发展可以分散市场风险,缓冲实体经济的过分波动。当市场货币供应超出实体经济实际生产能力时。必然出现过剩储蓄资本,进而导致社会物价上涨。而虚拟经济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引导大量的社会闲置资本进行投资或投机,从而降低资本集中投资到实体经济中的风险,缓冲实体经济运行波动。
任何事物发展都有两面,尽管虚拟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若其脱离实体经济盲目扩张,过度炒作,对实体经济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破坏作用。首先,虚拟经济的过度炒作会引发经济泡沫。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离开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若虚拟经济过度炒作,资本脱实向虚,实体经济无法获得资金支持或资金成本过高,必然会催生经济泡沫,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破坏。其次,虚拟经济过度炒作会扩大社会贫富差距。资本过度炒作的结果都是各种物品价格的大起大落。资本炒作结果的受益者往往是大量资本持有者即炒作的最先发起者,而后跟进者往往是受害者,造成财富集中在少数群体的集中,加大社会贫富差距。再次,虚拟经济易于扭曲人们致富观。任何社会财富的创造都是实体经济创造,都是靠人们辛勤劳动。资本的过度炒作,社会极少数人的暴富,扭曲了人们的致富观,诱发了社会上捷径致富、追求暴富的致富观,使许多曾经靠艰苦创业、勤劳和实业致富的生产经营者不愿意从事实业。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要扭转需要很长时间,从而加大了社会发展的风险,阻碍社会发展。
三、重视和加快实体经济发展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和创新驱动器,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虚拟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但是我国近年经济发展过程中,虚拟经济发展有严重脱离实体经济的倾向,实体经济发展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就是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用工荒和成本高的严重生存困境,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垄断使得民间资本投资实业发展受阻,迫使大量民间资本难以进入金融行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由于行业利润分配缺乏合理规制,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之间“两极分化”:做实体经济面临高成本和高税费两头挤压,利润“比刀片还薄”,大量亏本运营;而金融行业利润赚得“不好意思说”,虚火好旺。因此,为了在竞争激烈且变化莫测的现实世界中掌握主动,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更须重视和加快实体经济发展。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一是加大财税对实体经济的扶持。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生产成本上升、税负重、利润薄、资金困难、压力大等。因此,要制定财税扶持政策,进行结构性减税,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通过贴息贷款、低利率贷款、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符合产业政策的劳动密集型和科技创新型的小型、微小型企业发展。二是加大政府资源的支持。为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政府应把更多的政府资源投入到实体经济发展之中,并发挥“种子资源”的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实体经济的投资与发展,以形成政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中长期预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放宽市场准入。让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让实体企业有利可图,有空间可以发展,让所有做实业的人感到有奔头、能致富、受肯定、得支持,增强民间资本专注于实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引导资金流回实体经济。四是要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政府要加大遏制投机炒作,改变个别领域一段时期以来非理性暴涨、轻易获取暴利的状况,促进更多资本从虚拟经济转回归实体产业。同时,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改变一段时期以来人们浮躁及快速暴富心理,让人们脚踏实地从事实体经济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产业结构是提升经济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面对金融危机冲击,世界主要国家都重新审视本国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实体经济。美国提出要吸引在国外的美国制造业企业迁回本国发展,壮大美国实体经济。随着金融危机发展,发达国家消费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表现就是进口明显减少,消费方式上也提出低能耗、低污染产业的需求。国内消费市场也在发生变化,消费水平提高,形成新的消费需求,致使一些传统产业出现萎缩。为适应这一变化,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大力扶持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以新兴产业支撑创新型经济、引领危机后经济增长以致成为新的产业增长极。尤其是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关联性强的战略性产业,如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信息产业等,形成我国实体经济新的增长点。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快速增长。经济全球化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贸易服务业也迅速发展。只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和服务业全球化竞争的需要,也才能更好地为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和空间。三是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如钢铁、纺织、建材、石化、船舶、汽车、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轻工食品、医药等,仍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力量。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其转型升级,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增强市场的持续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创新与塑造品牌,提升产品质量与附加值,提高企业利润率,提高投资回报率,增强竞争力,保持实体经济的长久活力。
关键词:渔业;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73-1
1 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耕地面积非常少,而且随着城市建设扩展,农村建设、能源开发和交通网的修建等因素继续与农争地,加之人口的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量还在继续下降。我国内陆有水面将近三亿亩,浅海滩涂两亿多亩,加上能够划归给我国海洋专属经济区的海域面积,总水面面积差不多相当于我国农作物的播种面积,这些水域是与耕地同样重要的国土资源。由于目前开发利用的还很少,所以如何合理而有效地开发这些既不与粮争耕地,又不与畜牧争草原的辽阔水域以发展养殖、增殖或捕捞,如何有计划地“退耕还渔”或挖塘抬田,开发不适合种植的低洼地、荒滩盐碱地以发展渔业生产,对于调整我国产业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2 有利于改善人民的膳食构成,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食物构成,尤其是膳食营养水平,对人体健康和智力发展有重要作用。我国目前的食物构成,属于典型的以植物产品为主型,营养供应的基本特点是“一够二缺”,即以粮食为主,虽然能量足够,而动物性蛋白和脂肪摄取量不足。所以发展渔业,能够为我国的食物构成加入丰富的水产蛋白。鱼的可食部分较高,大量食鱼及海产品,使得血液中含有一种高度的不饱和脂肪酸,对于预防脑血栓、心肌梗塞有特殊效用。我国自古以来就将海味与山珍并列,对于鲤鱼、鲫鱼、鳗鱼、甲鱼、对虾、海参、海带等水产品的营养价值评价也是很高的。
3 有利于加强横向联系,促进与水产业有关的产业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水产业与其他部门经济的横向联系大大加强,水产业的产前、产后服务部门越来越多,如渔船、网具、导航助渔仪器、养殖增殖,水产品加工的技术、冷冻、冷藏等。随着水产业的发展,这些与水产业有关的经济、技术部门也将得到促进和发展。
水产业除了给人类提供食用动物蛋白源,还在药物、化工、装饰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渔业将在我国快速发展起来。
4 有利于创造利润、税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发展渔业可以为国家增加财富,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资金。在我国对外出口物资中,水产品占有重要地位,水产品是我国大量出口的产品,每年向日本、欧美出口大量的对虾、鳗鱼、河蟹、珍珠等,换回几亿美元的外汇。
5 有利于广开生产门路,扩大劳动就业
我国的农业人口所占比例是相当高的。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将有很多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如何安排这些“富余”的劳动力,发展渔业给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我国水产资源发展的潜力还很大,可以吸收相当数量的劳动力就业。同时,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看,发展水产养殖业可以使农闲时的农业劳动力适当转移到渔业生产,从而开拓生产门路,增加社会财富,提高劳动者收入。
水产品全面放开以后,总体形式是好的,它调动了广大生产者的积极性,水产品市场空前活跃。国家近些年也逐渐加大了对水产器械的财政补贴力度,使生产者也看到了实惠。随着市场的全面开放,意味着水产品流通体制已经由过去的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由独家经营到大家经营。同时,在这种形势下,水产行政部门作为政府管理经济的专设机构,要切实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要象抓生产一样,研究有关流通方针政策,协调各种关系。要引导生产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增强时间观念,信息观念、市场观念和效益观念,善于利用经济信息和供求信息规律,组织安排商品生产,要引导水产供销业户加强生产观点和群众观点,一方面为生产提供多种优质的产前、产后服务,提供商业信息动态,促进生产企业搞好经营,另一方面,要不断改进自己的销售服务工作,自觉维护消费者利益。
6 有利于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扩大我国的政治经济影响
2、社会公益作用。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必须不分昼夜、季节、全天候地从事正常运输,是与国家政治、经济休戚相关的。
3、宏观调控作用。当国民经济失调而需要调整或治理整顿时,交通运输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工具的作用会更显得突出,如煤炭抢运、全国性粮食调运等。五种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的宏观调控作用尤为明显。
4、促进国家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除了中心城市的作用外,要以交通要道为依托,充分发挥公路、水运、空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
一、金融业税收制度
按照税收的性质和作用,我国目前的税收制度共设28种税,划分为七大类,即: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特定目的税、财产税、行为税、农牧业税。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单位和个人都要缴纳上述各种税收,就企业而言,盈利的企业应当缴纳企业所得税,不同的行业需分别缴纳不同的税。工商企业应缴纳增值税,交通运输、建筑安装、金融保险、服务等类企业应缴纳营业税等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建立了金融业税制。它主要包括:第一,对金融保险企业的劳务收入课征营业税;第二,对金融保险企业的经营利润课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对金融保险企业征收房产税等。因此,根据我国税法,国有商业银行应缴纳的税种主要有: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及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其他税(包括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预提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证券交易税等),其中主要纳税负担为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
现行的金融税制在保障国家财政收入,实现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税制在税种结构、税率水平、税收负担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二、国有银行流转税制的历史沿革
我国对银行业征收营业税这一流转税种,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84年以前的银行营业税
1950年公布的《工商业税暂行条例》规定对银行征收营业税,税基为营业总收益额,税率为4%.
1958年公布的《工商统一税条例(草案)》规定,对国家银行免征工商统一税。
1982年,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扩大对银行业务收入征税,税基为银行从事经营取得的各项营业收入。
第二阶段: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后的银行营业税(1984—1994)1984年第二步“利改税”实施的《营业税条例(草案)》,将金融保险合列为一个税目征收营业税,分设金融和保险两个子目,这是我国现行银行营业税政策的前身。税基为银行经营金融业务取得的营业收入,税率为5%.
第三阶段:1994年税制改革后的银行营业税1994年税制改革后,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金融保险业合列为一个税目,分设金融和保险两个子目。征税范围包括贷款、融资租赁、金融商品转让、金融经纪和其他金融业务。税基为经营金融业务的计税营业额,税率为5%.按照银行经营的不同金融业务,其计税营业额可分为三种:一是以利息收入全额为计税营业额;二是以利息收入差额为计税营业额;三是金融服务性收入。
1995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金融业征收营业税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一次单独就金融企业营业税问题作出规定,主要内容是对金融机构往来业务暂不征收营业税;对一般贷款业务,一律以利息收入全额为营业额计算征收营业税,税率为5%.
1997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调整金融保险业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自1997年1月1日起,对以前执行55%所得税税率的金融保险企业,其所得税税率统一降为33%,同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将金融企业营业税税率由现行的5%提高到8%.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自2001年1月1日起,我国金融保险业的营业税税率分3年从8%降低到5%,每年下调一个百分点。即从2001年月1月1日至12月31日,税率为7%;200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税率为6%;2003年1月1日起,税率为5%.同时,更改缴纳营业税计税时间,贷款利息自结息日起,逾期末满180天的应收未收利息,应以取得利息收入权利的当天为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原有的应收未收贷款利息逾期180天以上的,该笔贷款新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无论该贷款本金是否逾期,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均为实际收到利息的当天。这一规定意味着金融业缴纳营业税执行的会计核算原则由权责发生制改为在一定条件下的收付实现制,并允许5年内将2000年底前按权责发生制已缴纳营业税的应收未收利息抵减以后年度实现的应税营业额。
三、金融税收与经济发展金融税收顾名思义就是来自于金融业的税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特别是1994年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后,金融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主体,其他各种金融机构并存的现代金融体系。金融业已成为我国gdp中第三产业增加值的主要增长点。同时由于金融机构具有网点多,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服务方式灵活,对外开放程度高等特点,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中央财政收入的增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金融业已成为保证中央政府收入的税源大户。
1.90年代以来,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直保持稳定增长。
1991年gdp为21617.8亿元,2000年为89403.6亿元,增长4.1倍,年均增长15.2%.而同期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分别为1288.1亿元和5217亿元,增长也为4.1倍,年均增长15%.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定地保持在5.95%左右。
一、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
房地产业所提供的房地产品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人们的生活和休息,离不开房地产。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开展生产和业务活动,需要有厂房、仓库、办公室等,也离不开房地产。房地产业对经济发展拉动大,房地产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互动性越来越明显,对解决银行流动性过剩起着重要作用,是提高我国就业水平、特别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保证。
二、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首先,房地产业能有效地吸收新技术。其次,房地产业具有较高的增长率。再者,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增长,具有扩散性。它在开发中可以带动建材、建筑设备、建筑机械以及冶金、仪表、钢材、木材、水泥等产业的发展,房屋在投入使用后又可促进家电、家具、园林、保险、装饰、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主导产业有三种扩散性影响,即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瞻效应,在我国,房地产业正好具备这三个特性,所以,房地产业必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三、房地产业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城市的基本功能和经济活动都离不开房和地,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是如此。另外,房地产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房地产业可以提供大量的财政积累,是高附加值的产业。土地资源是稀缺和不可再生的,发展房地产业可以合理充分地利用土地资源,充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这些财富是我们社会发展的最坚实的基础。
四、发展房地产业可以促进旧城区的改造,完善城市的功能
在我国,旧城区具有人口稠密、交通拥挤、住房陈旧、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质量差等特点。发展房地产业能够提升旧城区的功能,改观城市面貌,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改善居住条件,建设文明社区。这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
五、发展房地产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
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的优化非常重要,在我国,第三产业已占有越来越重的比重,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进入新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已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三产业产值不断增加的同时,房地产业产值也在不断的上升,同时它还具有带动性的特点,带动了第三产业其他部门的发展,为其他部门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所以,房地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六、发展房地产业可使更多人获得就业机会,房地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一点不必多讲。
七、发展房地产业有利于完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促进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总而言之,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我们大家都希望房地产行业沿着健康、繁荣的方向发展。那么,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要以人为本,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避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尽力把二者统一起来。要积极推进住宅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住房,切实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一方面坚持高标准和高起点的规划设计,将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另一方面,在加强住宅内部功能建设的同时,着力注重住房的舒适度。除此之外,大力广泛的推广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节约的相关工艺、产品、材料和设备等,从而提高住宅的质量,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住房目标落到实处,这也是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
其次,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保持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挥支柱产业的作用,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作出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又必须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保持全面协调的发展。既要避免房地产业发展过于滞后,拖国民经济发展的后腿,又要避免房地产业过热,出现泡沫经济,危害国民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水利建设;国民经济;社会发展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升,同时社会发展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改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水利建设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的凸显出来。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所以水利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灾害,促进工农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正常进行,所以我们也必须对水利建设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
二、水利建设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水利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所有水利建设工程当中,对农村的水利建设尤其要重视,因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也是我国的一个基础产业,必须要保证农业的健康发展。最近几年,我国的农村水利建设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这样一来也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自然环境相对较为复杂,降雨量的分布呈现出了十分明显的不均匀状态,所以在农田种植和生产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旱涝灾害,从而也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为了对这些灾害予以全面的控制,国家也开始大力的去兴修水利,这样也就可以起到稳定农田的作用。
首先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去看,农村的水利建设为农业高效的发展,以及粮食生产的安全提供了非常好的保障和条件。水利建设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当前我国的灌区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5%左右,其所生产出的是我国近80%的粮食,在这些粮食当中,8成以上都是商品粮,9成以上都是经济作物,但是我国的人口数量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增多趋势,我国粮食生产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我国一些农业水利建设相对较为完善的啥地方,粮食生产的水平一直都在稳定的状态下,有些地区甚至生产水平还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其次是从农民的生活角度来看,农村的水利建设对确保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和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也是确保农民根本利益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同时它还直接影响到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对一些相对较为贫穷的地区来说,加快水利建设也是让他们摆脱贫困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再次是从农村生态环境的角度上来看,农村的水利建设工作可以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改进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更加积极的去探索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有效途径,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我国当前的发展中,城市你和乡村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发展呈现出了一种较为明显的不平衡状态,环境建设中难度和困境也越来越大强,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尤其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中,一定要保证其质量,营造并维护好正常的环境和氛围,只有这样,我国的经济发展才能有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大环境。
三、水利建设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及措施
1、提高对水利建设可持续性意义的认识
从古代时期,我国就十分中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这个定义放到当今社会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在水利建设的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正确的处理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我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制定了对应的政策,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更加合理的利用资源,当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出现了冲突的时候,不能用牺牲环境来获得经济上的利益。
2、进行合理的开发,有效的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近几年来,许多地方提出的水资 源工程建设逐渐增多。这对于水资源配置要进行研究,使其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工程建设更好的推动,根据当前我国粮食供给情况和北方严重缺水形势,应该首先考虑城镇用水,城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所以应首先保证用水,否则将影响制约城市的发展,而且在水资源配置上,城市发展需要一些用水空间。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以及提高供水的保障,要加强水网建设。就是要实行跨流域调水。
3、水利建设上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不仅要加大对水污染防治力度,还要大力的推行清洁生产。有关规定表明:所有的城市都必须实行污水处理设施,对于水污染的防治要进行统一的规划。近一段时间我国的污水治理重点就是:进一步抓好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做到工业污染源的稳定达标排放,尽量杜绝再一次不合格现象的出现;还要加大对三峡库区、长江上游、松花江流域、黄河中上游以及渤海海域的水污染治理;加大对进行海洋采油船舶和近海养殖的污染防治力度;在水利环境治理中,要对削减有机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还要注重磷、氮的排放量,推广使用无磷洗涤用品,结合农村的环境保护和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业污染;实施好一些大中型城市的水资源的保护措施;紧抓南水北调工程内水源区以及沿线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对南水北调的水源质量进行有效的保障。
4、重视对湿地的保护
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体等很多的功能,被比喻成为地球的肾脏。对于我国来说,湿地的分布具有广泛、类型多、面积大的特点,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多样的,主要包括湿地对水的调蓄能力降低、湿地的面积不断减少、功能退化、水质变差等,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保护。
5、采用市场机制改革水价
对于城市的节水、供水以及水污染的防治要根据规定,积极有效的引入市场机制,使融资的渠道得以拓宽。对于城市的污水处理以及设施的回用项目的运营和建设要积极吸引外商投资以及社会资金投入,对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要加快步伐,对以往所购置的污水处理工作设备要加速折旧。对于污水处理的费用也要做到专款专用,循环滚动使用;各个地区在对水费以及污水处理费的价格标准进行调整的时候,为了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及运营的需要得到满足,就要优先把征收污水处理费的标准降到保本微利水平。
水价的调整是经济杠杆对水资源节约作用的核心。提高当前的城市用水的水价,不仅可以为节水开源的工程筹集到大量的建设资金,还可以促进形成一定的节水机制。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城市水价普遍都比较低,所以水价的提升还有很大的空间。提高城市水价,还可以促进企业内部以及城市对节水以及中水会用的力度进一步加强,使地下水以及地表水的取水量得到相应减少,并且污水的排放量也会得到相应减少,使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改善。
四、结语
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水利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同时它也是我国当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的环节,所以在经济发展中,一定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管理和运行机制进行改进和完善,此外还可以在发展中学习一些其他国家使用过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这样才能发现我们的不足,为水利工程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进口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
增加生产要素供给。有效缓解经济发展的供给“瓶颈” 在我国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大幅增加。由于能源和原材料储量不足,扩大进口已成为缓解资源紧缺瓶颈,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在我国初级产品进口中,非食用原料和矿物燃油、油以及有关原料一直占据绝大部分份额,其比重高达90%以上,有效地弥补了我国能源和原材料的缺口。
提高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口贸易是一国获得技术的重要渠道,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可以减少浪费和降低风险。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通过进口国外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设备,为国内技术进步、产品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保证,增强了我国产品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在工业制成品进口中,机械及运输设备所占比重已经达到60%左右。
引进竞争机制,促进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我国作为一个体制和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大国,有自己成功的经验。“二战”结束后,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发展中大国通过对外开放成功实现经济崛起的例证,还没有一个转型中大国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成功建立规范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例证,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都在这方面求索,我国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实事求是和坚持对外开放。特别是进口产品给国内市场带来了竞争压力,也提供了促进国内企业提高技术与管理水平的重要动力。开放进口市场,引进外来竞争,固然会对国内市场产生一定冲击,但也有利于打破传统体制束缚和各种垄断力量,加速人们学习市场理念,起到优胜劣汰、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
实现贸易基本平衡。有效缓解贸易摩擦贸易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外汇储备过快增长,规模过大,既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很大压力,而且给国内爆发通货膨胀埋下了隐患。此外,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状态,必然会引起严重的贸易摩擦。减少贸易顺差,实现贸易基本平衡的方式并非要限制出口,而是要扩大进口。这样,可以将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也有利于增进我们与贸易伙伴的关系,有效缓解贸易摩擦。
当前我国进口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口商品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生产消耗性商品进口多,消费品进口少。在进口商品中,绝大多数是能源、原材料和机械设备。中国一直以来主要靠国内生产满足消费需求,消费品进口比例偏低,且低档消费品严重积压与高档消费品供给不足的消费断档造成国内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无法满足。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外贸企业进口贸易业务能力不足,与国内市场销售网络和渠道长期隔绝,使进口贸易的发展遇到下游市场销售不畅的瓶颈问题。
外资企业主导进口贸易格局进口的主体是谁,就决定了资源配置权、供应链管理的决策权、剩余价值的支配权以及市场的控制权。从世界发展的经验来看,当一个国家成为贸易大国时,同时也应是贸易强国。但对中国来说,由于成为贸易大国的过程很大程度是通过外资进入,推动本国产业结构的加工贸易化而加速完成的。也就是说,由于“外部因素”的进入,使中国成为贸易大国与贸易强国的过程产生分离,贸易大国不等于贸易强国。外资企业自1996年首次超过国有企业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主体以来,其进口比重一直保持在50%以上,且呈继续上升趋势。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进口贸易的主动权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受到外资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影响。
资源性商品进口依存度过高,存在很大风险我国作为后发国家,在资源的拥有量和使用效率方面,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方面,都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一方面,我国重要资源总体储量不足,而且需求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脱节。需求量大的油气、富铁矿、锰、铬、钾盐、铜、铝等大宗矿产储量不足。另一方面,我国利用外部资源又存在很大风险。目前我国对外部资源供给的依赖性已相当突出,而资源供应对国际市场高度依赖的最大隐患在于国家经济安全极易受制于人。
缺乏大宗商品进口协调机制近年来大宗商品进口迅速增长,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各自为战、抬价抢购,国家和企业利益受损。由于我国对许多重要资源性商品的价格决定权不具备发言权,国内企业对于国际市场上原材料价格变动更为敏感,也更加无奈。作为国际资源市场上的新兴大宗买家,中国的采购已经引发国际原材料和海运费价格进一步上涨,进而加大了全球原材料和部分工业品的周期性波动,这将为我国对外贸易环境带来隐忧。
新时期我国进口贸易的战略和对策
进一步扩大进口 调整和完善现有对外贸易政策,扩大进口贸易。在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也要求外贸增长的观念、战略和政策都需要发生更大的变化。如以前认为国内能够生产、有资源,就不需要进口的观念需要改变,是否需要进口或国产的决策,要有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层次和多维的考虑。当务之急是加快进口体制改革,消除对国内市场的过分保护,进一步降低关税总水平,便利通关手续和报检程序,减少贸易扭曲。通过进出口结合实现国内外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优化进口贸易结构,适当增加消费品进口。进口消费品,使国内居民可选择的消费品种类增加'可以促进国内产品质量和档次的提升,进而改变居民的消费选择和行为,对提高生活水平和消费质量产生派生效应。此外,通过消费品的进口,一些发达国家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和消费文化快速地传递到我国,对消费需求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有利于扩大国内消费。
发挥进口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 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对于技术的引进。除了直接引入技术以外,还要引进高科技人才、高科技成果。同时,还要通过国外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学习到相关的研发经验,为以后技术的自我研发提供基础。为此,需要加强与美欧的外交关系,敦促美、欧等发达国家(地区)放宽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限制。
有选择地鼓励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虽然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有可能促进技术进步,但也可能会给幼稚产业的培育战略带来挑战。重点是鼓励引进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的家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其目标是迅速缩短我国和发达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提高我国技术水平,缩短本身技术研发时
间,尽快接近国际技术前沿,可以为尽早进行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提供条件。但是对于国内技术水平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技术或核心技术、需要我国进行自主创新的产品,则不鼓励甚至限制此类产品,以避免进口产品的挤出效应、技术控制等消极影响,从而阻碍我国自主创新过程。
发挥进口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既要重视进口我国紧缺的能源和原材料,又要重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即“两高一资产品”)的进口。一方面,积极组织好短缺资源性产品进口。鼓励企业通过经济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与外方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对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开发的重点资源,研究鼓励短缺资源性产品向国内运销的政策。另一方面,扩大在生产过程中高耗能和高污染的产品以及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从而起到限制国内生产,保护资源,防止污染。降低对资源进口的依赖,推动节能减排的作用。在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前提下,适当超前布局,渐进提高技术、环境标准国际化水平,并应积极有效应对“低碳经济”的新挑战。
鼓励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直接投资,逐步实现产品价值链的全球配置。包括把重化工产业的前端工序配置到全球资源和能源供给地的临近地区,形成产成品供给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全球生产体系。也就是说,将过去国内生产、国内消费的模式改为国外生产、国内和国际消费的新模式。
发挥进口在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中的作用 进口主体本土化。进口应当建立在自主发展的基础上。这就要求进口主体更加本土化,即我国自己的国有和民营企业应当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鼓励和支持从事进口贸易的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也要求进口的贸易方式更加自主化,即自主的一般贸易进口应当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关键字:城市水资源;节约;建筑工程;住宅;重大意义;
1、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我国属多水灾的国家。我国在地理位置面向太平洋、背靠欧亚大陆,所以具有降雨集中季风气候特征,并且地貌上由西向东倾斜等因素又决定了来水之猛、山洪之烈,势不可挡,决定了我国多水灾的基本国情。我国水资源总体现状如下:
1.1、分布不均、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
我国幅员辽阔,而水资源在时空上呈现强的不均匀性。并且受气候、地质以及地势差别的影响,降水和流量年际差别变幅很大,我国水资源分布与人口分布很不适应,北方水资源严重不足。水资源的可利用程度大为降低,同时很容易造成旱涝灾害。
1.2、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偏少;
江河湖泊多,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少。建国后,大力开展水利水电建设。据统计,我国已建成各种不同大小的水库8.6万余座,但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700 m3,只占世界人均的1/4。
1.3、城市用水存在的问题
城市用水问题是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617个城市中有320多个缺水,其别严重的120个。全国城市平均日缺水量达1600*104m3,,相当于总供水能力的8.3% ,因缺水每年造成经济损失达 2300*108元以上,城市缺水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必须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所以节约用水势在必行,特别是住宅上和建筑工程上。
2、我国城市水资源利用中的突出问题
2.1、水资源短缺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用水量快速增长,在水资源较少的北方和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水资源短缺已成定局。例如北京、天津、大连、秦皇岛、青岛城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已达到76%~82% ,进入世界先进水平,今后节水潜力有限,且难度较大,投入资金较多。
2.2、城市用水过程中的水质污染
由于城市本身的污染使可利用水减少或根本无法利用,特别在南方城市周围的水体尤其突出。如黑龙江全年江水黑臭天近200天,只能舍近求远到上游50km~60km处修建取水工程。河流污染更为严重,位于长江三角洲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市区河流 ,河水全年发黑变臭,水已无法利用,出现污染性缺水,这是南方城市缺水的主要原因。假如不及时解决,到21世纪因为污染而造成缺水的潜在危机会越来越严重。
2.3、城市住宅和建筑工作的水资源浪费
住宅中各用水点的主要分布:
一是卫生间马桶冲洗用水,根据人的生理特点,每人每天一般大便一次,小便数次,他在住宅用水当中占比重较大,约占居民总用水量的30%。
二是洗衣用水,用水量也比较大,约占居民总用水量的23%;
三是居民沐浴用水,用水不同人的用水量也不同,并且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天气越暖,沐浴用水量越大,综合起来约占居民总用水量的25%;
四是卫生间盥洗用水,占居民总用水量的%;
五是厨房洗涤用水,占居民总用水量的15%;
六是其他生活日常用水,占居民总用水量的5%。
二、当前制约住宅节水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节水意识淡薄,认识不到位。由于多数人对水资源的贫乏认识不足,有的居民认为单个家庭中用水量小,节水的经济效益对家庭而言微不足道,
(二)卫生洁具技术落后,造成了住宅用水的浪费。1、目前,住宅中使用的标准水龙头以旋转式为主,结构落后,时常出现滴漏现象,一个这样的水龙头一昼夜就可滴漏80-110升水。2、根据人的生理特点,每人每天一般大便一次,小便数次,所以大小便采用不同的冲洗水量有利于节水,而我国大多数住宅都设置低水箱坐便器,采用这种卫生洁具没法调节冲洗水量,并且这些卫生洁具都属于非节水型,冲洗水量偏大。
(三)全自动洗衣机的普及增大了住宅用水量。全自动洗衣机作为重要的家用电器,其耗水量大的缺点给节水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特别是有的家庭几件衣服就用洗衣机,并且洗衣粉投放量偏大,造成漂洗用水量偏高。
建筑工程方面的浪费:
调查实际测试工地共计97个,建筑总面积799136亩,用水总量1280549 m3。其中11处工地用水量中均含有单位职工生活用水,用水量较大(490 m3/m2),余下的工地有87处,共计建筑面积452255m2,用水量84543m3,平均用水量为1.87 m3/rn2。在这些工地中:砖混结构59处,建筑面积217153m2,用水量352260 m3,平均用水量1.62m3/m2。框架结构建筑27处,建筑面积235102m2,用水量493171m3,平均用水量2.1 m3/m2。大都存在浪费的现象
2.4、城市用水中浪费水资源的实例
施工工地用水可分为两部分:工程用水和生活用水。
施工用水常常巨大的惊人。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每平方米建筑施工大约用水1吨,估计每年要浪费掉几千万吨水。足够一个大城市居民一年的生活用水。施工用水量大,但是有相当一部分都浪费掉了。由于除了用水单位和个人的节水意识较差外,关键是水费往往不是施工企业自己掏腰包,而是由业主付水费,并且业主为了保证工程尽快完工,只能以牺牲水资源为代价。有的地区供水公司对建筑施工用水是按建筑面积来收费的。即使安装了计量装置也不执行。所以施工单位对节水没有一点积极性和利益,而且节水要投入资金。而施工企业在建筑施工的一次性活动中必然考虑成本,不愿多掏水费。施工降水也是浪费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家指出一幢构造简单的六层住宅楼,结构完工时间需要2个月以上。如果是结构复杂和楼层更高的建筑.结构施工延续的时间会更长。工程降水中将大量水资源白自流入市政管道,当成污水排走。在日益缺水、水费走高的大背景下,突破工程降水过程中的节水瓶颈,不管是从节约资源的角度,还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讲,都是大有可为的。然而工程降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与地下构造,周边环境,建筑本身性质及附近水系等都有关,并且具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因而多年来工程降水的综合利用进展并不快速。
3、城市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3.1、生命之源
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离不开水。水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生命发生、发育和繁衍的基本条件。
3.2、生产生活需要
水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又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介质,人体的水含量占体重的2/3,维持人类正常的生理代谢,每天每人至少需要2~3L水。工业生产、农田灌溉、城市生活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
3.3 注意生态循环
水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质。生命的形成离不开水,水是生物的主体,生物体内含水量占体重的60~80%,甚至90%以上。水是生命原生质的组成部分,并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还是生物体内外生物化学发生的介质。因此,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水与生物以各种方式相互作用。在一个区域范围内,水是决定植被群落和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还可以决定动物群落的类型、动物行为等。
4.总结及建议:
1.我国水资源虽然比较充足,但是人均比较匮乏,所以研究水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2.在住宅过程中和建筑工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约占40%。所以在生活中节约用水势在必行;
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现状,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是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三是强化水功能区达标管理,有效保护水资源。
四是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增强水资源配置能力。
五是加强工程科学调度,提高水资源保障水平。
六是抓好水域岸线管理,促进水生态系统修复。
七是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水管理体制改革。
八是夯实行业管理基础,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顾定法,我国城市用水探讨[J]
【2】 刘振印.建筑给水排水节能节水技术探讨.给水排水,2007,33(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