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经营风险及对策分析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22 16:31: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经营风险及对策分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经营风险及对策分析

第1篇

摘要: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始把竞争转到供应链金融上,京东商城的供应链金融也随之应运而生。由于其供应链金融目前面临着信用和监督风险、技术人才资金缺乏、经验不足、系统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分别针对上游供应商的信用风险和信息不完善、银行的监督风险、京东自身实力有限及供应链金融存在的系统性风险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京东商城;信用风险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商家和消费者对于网上融资借贷的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许多电子商务企业紧随形势上线了一系列供应链金融业务,京东商城发展供应链金融正是恰逢其时。

1、京东供应链金融现状

目前,京东商城已在我国各大网上商城中占据领头地位,拥有超过1.2亿遍及全国各地的注册用户,掌握着近十万供应商的业务,因此京东可以借其强大的规模和实力进一步涉足供应商金融。另外,相对于供应商保证供货和应收账款周期过长资金流短缺的压力,更推动了这一业务的发展。2012年京东开展了首批供应链金融业务,初步涉及了供应链金融业务,同年8月其自行开发的资产包转移计划产品和协同投资计划产品也得到了银监会审批,截至同年12月,已累计融资15亿美元及来自各大银行50亿元的授信业务。2013年在上海成立了商业保理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同年12月增加了“京保贝”。2014年京东“小金库”等理财产品也相继上线 。

2、京东供应链金融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供应链金融领域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具体的各项融资方式、信用体系、委托方式、风险防控和流程监督等方面都还在初期探索阶段,不仅在经验上缺乏,还在包括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欠缺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与阻碍。

2.1 供应链系统本身的整体性和突发性带来的问题

供应链金融要想得到稳定的运作与发展离不开京东与各个供应商的紧密合作,由单个中小企业的捆绑贷款方式在增加整体性带来的便利与规范的同时也增加了整体性的风险,使得各个供应商之间利益息息相关,很可能仅仅在某一个节点上发生的问题都会被整个供应链放大,加大了信用风险的营销程度和范围,造成不只是金钱更是信誉及品牌形象等不可低估的损失。此外信用有突发性的特点,联系到供应链的整体性,处于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一旦遇到突发风险问题,有可能导致整个供应链的瘫痪。比如经济低靡、物价大幅上涨或缩减、金融危机、突发灾害和疫情以及大型活动或节日导致的网络购物高峰,都有可能导致企业生产过剩或滞销,随之引发应收账款、库存等委托贷款坏账问题。

2.2 银行监督管理过程中的漏洞

由于银行在传统信贷业务上基本只服务于大中型企业等具有高偿还能力的客户,在提供给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时积极性可能会大大降低 ,导致其监督及处理业务时可能出现漏洞。由于京东供应链金融是作为抵押担保的是物品,任何无论市场还是政策导致的物价波动都会影响该抵押物的价值从而造成损失,这些波动主要体现在包括利率、汇率、股票价格等方面。

2.3 上游供应商企业的信用风险

2.3.1 上游供应商信贷偿还能力有限

京东商城传统的供应链平台中的供应商大多为中小企业,大多还保持着过去传统的惯性经营模式,内部管理混乱、生产结构不合理、生产效率低下,经常遇到资金周转困难、货物积压导致的产能、库存浪费加上较长的交易周期,使得供应商常处于资金流短缺的状态,很难产生规模经济,而因自身的资产负债率较高、经营规模和偿还能力有限,经常受到银行的高标准限制,往往造成处于京东上游供应链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难以预防的财务风险也随之产生。即便有了京东商城这样有良好信用率的“担保人”,由于内部的不稳定也容易受到一些大的经济市场环境的影响而违约。

2.3.2 不良企业的道德风险

由于各个企业之间的经营方式、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各不相同使得京东在对各个上游供应商的信贷能力进行风险评估时增加一定难度,此外还有许多本身喜欢冒险或者资信状况不良的企业的逆向选择风险、故意毁约等引发的道德风险 。然而,在供应商金融里的委托贷款中,这一贷款带来的信用风险的主要承担者恰恰是京东商城本身,这无疑加大了京东商城的担保压力。

2.3.3 京东与上游供应商间的数据共享不充分

京东商城要想建立一个稳定的信用评价体系必然要得到全面可靠的数据加以支持,然而一些供应商由于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许多数据的获取会有一定困难甚至少部分不良经营的供应商可能提供非真实数据以获取更高的信贷额度。加之技术和监督体系的不健全,很多企业即便在供应过程与京东紧密联系也不乏信息缺漏,还要考虑到一些内部数据的商业机密性,使得这些数据无法准确反映企业的真实偿还能力,都为合理的评估企业信贷造成了不可小视的障碍。

2.4 京东商城目前本身存在的问题

京东供应链金融发展进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其电子商务实力的成熟与否。目前由于京东在监督、管理和技术人才方面的匮乏,致使高技术的软硬件设施无法大量投入,以及脱离了评价、监督和管理本质的技术框架。同时,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形成规模经济,前提必定是大规模的投入,这需要充足的资金实力支撑,而京东近几年的发展状况来看,可谓是不小的难题。此外,除了本身问题还有外部的竞争压力,例如,敦煌网、慧聪网、阿里巴巴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与银行合作,都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信贷业务,共同与京东商城争夺市场。

3、京东商城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对策

3.1 建立规范全面管理体系、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在风险管理时,京东应集各供应商风险管理目标于一致,建立统一规范的管理体系,并且要全面考虑,包括贷前、贷中、贷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效正常运行,做到各个基层管理人员及时有效沟通。此外,京东还应加强风险防范能力,主要体现在风险回避、通过套期保值、推销保险产品等方式达到风险转移的目的以及对于风险保留问题上提前预备资金。即使风险真的发生,也要在必要的时候采取停止授信或通过法律强制违规供应商退出 。

3.2 协助银行监督、监督管理系统正常运行

在京东商城开展的委托贷款融资业务中,负责、监督、协助收回款项的是银行,因此建立良好的监督管理系统离不开与银行的沟通协作。在确保提高自身监督部门正常运作、监督体系良好运行的同时,京东应该积极与银行协作监督,通过保证金、备付金、牌照及应收账款、存货等动产的抵押凭证与银行进行实时核对实时交付,确保运行过程信息公开、及时、准确、安全。

3.3 建立信用评价体系、提高信用管理水平

京东应建立稳定可靠的信用评价体系,在衡量一个企业的信贷偿还能力中,应当首要关注的是其资信状况,包括对历史交易信用评价、不良贷款情况等的衡量,其次是企业自身实力,一个具有良好的管理方式,有实力的人才团队能有效增加企业的信用水平。根据企业个人的信贷偿还能力建立稳定可靠的信用评价体系是京东供应链金融的基础。在此之上,各个环节也要有相应的信用评价体系来确保把每一个环节正常运作,同时总的信用评价机构也要独立于整个体系又能很好的与供应链相适应。

3.4 建立供应商激励制度,激发企业活力

由于供应链的整体性,以及京东本身具有的庞大供应商数据储存,使得在供应链的物流、销售、评价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在增强数据跟踪、挖掘技术的同时,可以采取激励制度,通过给予商家不同程度的信贷额度,奖励或者直接奖励等方式鼓励企业提供真实可靠、全面及时的数据并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培训与沟通,以促使各个上游供应商自愿与京东建立“统一战线”。

3.5 加强人才培养、促进技术创新

京东要加强人才培养,包括对风险管理、技术监督、财务管理、具整体运作能力的人才的培养,不遗余力的壮大供应链金融领域团队领导力量。只有有了人才的软实力,才能有效的管理和使得资产效益最大化。在短期人才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外包计划,将管理系统暂时外包,有助于缓解短期有经验不足导致的可能性的混乱,也有利于后期自己管理时更加体现独立性,既不受整体牵制又能很好地融合。

由于新的服务上线必然伴随着潜在客户的疑问,京东可以借此调整并优化其在线服务系统,派专门人士给予常规答案作为自助服务或派专门的客户进行在线服务,做到及时与客户交流沟通。有助于增强客户信任,提高运营效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6 发展特色业务、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

对于行业中的竞争压力,过去十几年,京东商城以其特有的传统自建物流体系抓住了许多信用优良的商家和消费者,积累了大量的交易信息,潜在金融客户也随之积累起来。京东可以凭借这一绝对优势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挖掘潜在客户以及发现潜在金融客户的潜在需求,可以制定针对每一个或每一类商家量身定制的委托信贷服务。一方面,充足的客户信息有利于得到银行的信任和合作,另一方面,针对自身的特色供应链金融这一优势,有利于吸引更多其他平台的潜在客户。此外,在开辟京东自身特色委托信贷业务的同时,京东也应该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富有经验和运行良好的供应链金融企业,趋利避害,提升自己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问题的能力,及时作出预防和应对措施。

3.7 产品与时俱进、不断融入新活力

供应链金融只是一个近几年兴起的新市场,在顺应潮流的同时,即使发展良好的企业具有的暂时优势也很容易在变化无常、更新速度极快的互联网领域中被湮没变成过时,运营过程中也极有可能遭到黑客或其他竞争者的“背后袭击”,造成系统混乱、信息丢失以及财产损失。因此在确保各项技术能支持现有工作环境正常运行的同时京东商城也要不断地对新产品、新市场、新问题、新漏洞、新需求等加以探索和预期。而这一探索方式也依然需要京东持续不断的向供应链金融领域投入资金、技术、人才、创新等新的活力以确保其供应链金融的长远发展。

4、结束语

本文针对京东供应链金融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分别来自上游供应商信用、信息风险、银行方面的监督风险、京东自身的资金、技术风险以及供应链本身不稳定、突发性风险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为京东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发展上提供了一些借鉴,使其避免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棘手问题,使其在激烈的竞争对手中保持内在优势。但因时代局限性,笔者时间有限,目前京东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资金、调整机制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 马佳.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分析及风险控制[D].天津大学管理学院.2008,5

[2] 胡跃飞,黄少卿. 供应链金融:背景、创新与概念界定[J].金融研究.2009,8:(350)

[3] 闵令波. 京东商城委托贷款融资信用风险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14,6,8

第2篇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gas station network expansion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 with market share raise and increased profits, legal risk also raises. To safeguard the legal rights of enterprise, we take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revent and reduce, and prevent dispute as far as possible, also have a lot of successful cases, but the dispute also often occur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key 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ummarization, implementation. We should convert thinking, implement the responsible, and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risk control through improving system and mechanism to reduce the legal risks.

关键词: 风险;分析;防控;对策

Key words: risk;analysis;prevention and control;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8—0173—03

1 网点拓展及经营中多发法律风险分析

1.1 资信调查不周全存在的法律风险 无论是网点租赁,还是网点收购,还是其他委托代办事项,在合同签约前,对相对方进行全面资信调查,是防范合同法律风险的第一环节。这是因为,若合同主体不合格将可能导致合同可撤销或合同效力待定;若土地系划拨或集体农业用地以及其他不合法使用土地,将可能导致合同无效,合同亦可能随时终止;合同标的物的权利状态也会影响到收购能否正常进行及租赁后加油站是否能正常营业。

因此,合同签订前,做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审查,即对相对人资质审查以明了对方是否具有合法主体身份;对合同标的合法性审查以明晰标的建设是否得到了政府规划许可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批准;对合同标的存继状态审查,以了解标的物的所有权状态、是否存在“一物两租”及合同标的物是否已经被抵押或被有权机关查封的情况,是确保合同合法有效、不被终止、不被撤销并规避相应风险的前提。如租赁加油站,根据《物权法》规定该租赁关系不得对抗已登记的抵押权;收购加油站股权,若未弄清相对方对外担保及其他涉诉事项,将面临承担相对方负债风险;收购加油站资产,若存在资产抵押,因物权优于债权可能会是收购希望落空。

但在网点拓展实践中,由于资信调查涉及面多又广,而且有些资料的取得也存在很大难度,“签约人不具有合法身份”、“拟收购资产存在抵押”等纠纷都多有发生。因此,在通过资信调查资料难以取得情况下,至少也应让对方做出真实性承诺并约定承诺不实如何惩罚来约束对方,稍有不慎,即会为后来的法律风险埋下祸根。

1.2 租赁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违约风险 租赁合同履行期限较长,因而随着情势变化,履行中发生违约风险的概率也高。一种情况是相对方受利益驱动,采取阻挠加油站正常营业、玩失踪不收租金等方式恶意违约,以宁愿支付违约金也要解除合同为要挟,要求提高租金,年租赁费被涨价。这主要集中在与个人、私营企业等社会单位签订的加油站租赁合同。另种情况是,由于政府规划变更使得加油站不再具备经营条件,或者加油站主要设备损毁后相对方不按约定履行修缮义务,使得继续履行已不可能而出现解除合同条件。在实践中易发的纠纷是,解除条件出现时没及时书面通知对方或者仅口头通知而没有留下书证,自认为合同已解除,实际解除时间严重滞后。在加油站已不具备经营条件,但合同实际解除前不得不继续支付租金,蒙受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第3篇

一、组织领导机构及工作职责

(一)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翠屏山街道办事处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协调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办事处经济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工作职责

及时准确掌握全处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动态,提出预防控制企业风险及危机处置的对策和措施;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做好辖区企业因资金风险等因素引发的企业危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保证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二、建立企业经营风险及危机信息预警机制

办事处经济科负责制定企业经营风险预警方案。重点关注全处重点骨干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作、用工情况及其变化,及时掌握和研判企业面上出现的异动情况,正确分析存在的问题,了解掌握风险情况,核定企业风险等级,及时将企业资金链断裂、关停、倒闭等情况向区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三、建立政府服务机制

由乔家湖社区居委会、长山社区居委会、土山寺社区居委会、办事处经济科分别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对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可能存在经营风险的企业重点跟踪,提前帮助企业研究对策,提出化解经营风险的方案,对因金融危机已发生经营困难的企业,协调各相关部门帮助企业共同筹划应对办法,提供全面的支持,协调银企关系,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重大问题及时向区领导小组报告。

四、建立企业危机事件处置机制

根据掌握和研判情况,核定风险等级,及时上报,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

(一)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及职责

1.财产保全组

主要职责:对企业的资产跟踪监管并及时进行保护,避免企业资产流失;保护或看护企业经营者,防止其外逃或受到非法侵害。

2.职工利益保障组

主要职责:稳定职工情绪,综合协调指导企业清欠职工工资。

3.政策咨询组

主要职责:对企业、职工、债权人做好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工作,引导他们走法律途径,避免产生过激的情绪和行为。

4.维护稳定组

主要职责:正确引导,鼓舞人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负责接待群众来访,维护来访群众的秩序,确保群众及工作人员人身安全。

(二)应急响应

企业经营困难,举步维艰,相关牵头部门密切关注,提前帮助企业研究对策,提出化解经营风险的方案,并及时向市工作协调办公室报告预警信息;企业经营出现危机,但影响不大,启动预案,并及时报告市工作协调办公室;企业突发经营风险,资金链断裂,企业濒临倒闭,事态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启动预案,并报告市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根据形势发展,请示市级力量增援。

(三)应急处置程序

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各组根据领导小组的意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了解情况,研究处置方案。

2、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妥善处理问题。

3、专项工作组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下,会同企业负责人实施现场控制,制止事态扩大。

4、根据现场了解情况,发生10人以上事件的立即上报市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并启动预案。

5认真处理群众投诉,按照规定期限,及时查处反馈和结案,防止矛盾激化。

6、专项工作组视情处理工资及债务纠纷。

五、相关要求

1、统一思想认识。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应急处置工作在当前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所有涉及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应急工作处置的人员都必须熟悉危机处置预案,充分认识潜在的风险,熟悉掌握相关工作程序。

2、加强配合协作。各工作小组、各部门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开展相关的危机处置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沟通,工作中要相互配合,团结协作,不得相互推诿,各行其是。

第4篇

关键词:乡村民宿;经营风险感知;利益相关者;设施设备;外部环境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6-86-2

1 问题的提出

民宿这种小微住宿形态在最近两年以迅雷之势崛起,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且喜欢上这种住宿形态。民宿在旅游产业体系里开始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各地民宿遍地开花,各种类型的民宿受到旅游者和投资者的热捧。在民宿井喷式发展的情形下,困惑和纠结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是民宿是美梦情怀,还是噩梦破财?民宿创业真的可以赚钱吗?乡村民宿经营者的风险感知水平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和研究。目前,国内学者都是从满足游客需求角度来研究民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而从经营者角度研究的相关资料较少,且定量研究较少。本文从经营者的角度出发,通过浙江省乡村民宿经营者对风险的感知研究,探讨影响浙江省乡村民宿经营风险的因素,提出防范经营风险的对策。

2 研究假设

根据本文的研究主题,在对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问卷的具体设计参考了赵越、黎霞的调查问卷,并结合浙江省乡村民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本文提出影响乡村民宿经营者风险感知关键因素的假设模型,由利益相关者、设施设备和外部环境3个维度的18个具体因素组成。(见图1)

3 实证结果分析

浙江省是我国民宿业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也是民宿发展相对集中和成熟的省份,浙江省民宿经营者的风险感知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笔者在2016年6月27日―8月22日期间,利用为宁波市民宿业主培训的机会和温州地区暑期送教下乡培训的机会,当面访谈了42位民宿业主,并当面发放问卷42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 4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3.1 样本统计分析

调查问卷反映了浙江省乡村民宿经营者多是具有高中学历,年龄在36-60岁的中年男性利用自家房屋改造而成,且有26.2%的经营户是租借别人土地经营的民宿;绝大多数民宿经营者拥有做生意经验,这符合浙江民营经济发达的现象,且近一半民宿经营者拥有相应的管理经验;大部分民宿经营年限在1-2年左右,说明越来越多的民宿爱好者加入民宿投资、改造的群体中,民宿涌现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访谈中,得知多数业主的“经营业务”除住宿餐饮外,均兼做其他业务,如有28.6%业主的经营业务靠出售旅游纪念品,有23.8%业主还提供出售简单客用品的业务,有42.9%的民宿业以副业为主,如提供采摘、禅修、举办画展、贩卖玉器、马卡等旅游产品为生。从侧面乡村民宿业主仅仅有乡愁情怀是不够的,要靠民宿赚钱创业实现美梦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3.2 经营风险感知因素分析

3.2.1 效度检验

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选用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两种方法对数据的适合性进行检验,同时使用方差最大旋转法进行因子旋转,在本研究中,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同时,因子荷重大于或等于0.50的变量才能纳入因子分析范畴。因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得到KMO值为0.713,说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3.2.2 经营风险维度分析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民宿的餐饮住宿价格比别家高”“民宿的对外宣传不足”、“当地无行业协会规范民宿的经营活动”、“当地政府没有提供帮助”、“经济形势不景气”、“物价上涨”、“当地社会治安不好”、“国家旅游政策出现修改变动”、“旅游淡季来临”9个因子在每个主成分中的因子负荷均未达到0.5以上,予以剔除,对剔该项目后的关键影响因素量表作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结果最终确定为3个公共因子。

3个公共因子可描述原变量总方差的71.026%的变异,说明分析结果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将SPSS分析结果与假设模型比较,因子分析后的关键影响因素归为3类,与原假设的民宿经营风险感知因素基本一致,假设模型得到验证。

观察表1可以看出乡村民宿经营者对利益相关者这个维度的风险感知水平最高,方差贡献率达到38.310%。现在各地办民宿,多是引进有实力的财团来整体开发,将本地村民排斥在外,曾发生某山顶民宿的游客被山下民宿拦截堵路的冲突发生,故应特别关注浙江省乡村民宿各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均衡处理关系。其次,设施设备也是民宿经营者风险感知水平较高的因素,利用自家房屋经营的民宿业主担心其住宿设施的装修和物品配备比不上外来投资者的精装修,面临较大的改造财务压力。另外,当地发生自然灾害这种不可抗力因素也可能给民宿经营带来巨大的损失。笔者在访谈时得知,2016年7月份杭州受台风影响导致某民宿所在区域发生泥石流,数间客房被泥浆冲击,民宿经营者财务损失严重;另外有些民宿选择在“人间稀少”的好山好水的地点,需要游客费些周章才能到达,且客人外出就餐极不方便,民宿的对外交通不便因素也是民宿经营者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3.2.3 经营风险感知总体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选择中度风险和低度风险的经营者人数分别占69%和31%,说明目前浙江省乡村民宿经营者的经营风险总体感知水平为中等。表1反映出经营者对民宿与食品原料供应商、民宿与同村其他村民、民宿与其他民宿矛盾与冲突、民宿员工对游客服务不到位这4个题项的感知是最强烈的。

因此,浙江省需构建科学的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利益分享模式,提高员工的整体服务水平,促进浙江省乡村民宿健康、有序、规范的发展。

4 主要结论和对策建议

4.1 主要结论

浙江省乡村民宿经营者多是具有高中学历及以上的文化程度的中老年群体,拥有生意经验和一定的管理经验且民宿经营年限在1-2年左右,经营业务多为住宿餐饮加其他业务。乡村民宿经营者风险感知等级水平处于中等水平,经营者的风险感知水平主要受利益相关者、设施设备、外部环境的影响,其中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最大。

4.2 对策建议

4.2.1 改善乡村民宿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根据研究结论,民宿利益相关者是影响乡村民宿经营者经营风险感知最主要的一类因素。它关系到民宿业主跟供货商、村民、同行和内部员工四个层面的利益分配关系,因此,需要改善乡村民宿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为此,民宿经营者要与村民进行良好的沟通,增强推动民宿发展的热情。台湾优质民宿联盟执行长也是台湾著名的八番坑民宿的主人吕人凤“我刚到山村的时候,我会带给山民各种小礼物,请他们喝下午茶,主动融入他们的生活。随着和村民关系的融洽,村民逐渐认同了自己的产业。”的做法值得浙江省乡村民宿经营者仿效。充分发挥经验丰富的社区民宿领军人物的传、帮、带效应,加强民宿业主间的内部交流,共同促进风险管理。其次,加强对民宿员工的对客服务态度、服务技能等业务培训,减少由于员工对客服务不到位导致的游客入住率下滑现象。

4.2.2 提高设施设备的舒适感

设施设备是民宿经营者向游客提供服务品质的物质基础,也是民宿经营获利的基础,包括房屋建筑、所有设备及低值易耗品等。有些民宿利用老建筑和古民居改造,其隔音、上下水等基础设施装潢不到位,严重影响顾客的睡眠质量。为此,要提高民宿设施设备的完好性和舒适感,建议民宿业主自己要当一回“民宿体验师”,住一晚自己家的客房,只有自己入住体验过了才能观察出民宿装潢设计存在的缺陷,才能明白顾客流失的原因。

4.2.3 重视风险认知及风险管理的培训

民宿经营者为了自由和情怀,为了乡愁梦想的动机开民宿无可厚非,但一味追求美梦情怀而失去对风险的客观评判是不明智。应理性对待美梦情怀和现实经营风险的关系,不能盲目地追随民宿投资热潮中。民宿位置的选择成功与否对民宿投资回报、可持续发展将产生极大影响。加强民宿经营者风险认知及风险管理的培训。民宿行业协会应经常举办民宿风险经营管理培训班,同时帮助投资者降低法律风险,以及与政府沟通的成本。

综上所述,影响民宿经营风险感知是一个多维度和很复杂的事,有太多的影响因素,任何一个因素的脱节都有能导导致不良的后果,希望从事和即将从事民宿的经营业主保持理性思考,通过对民宿经营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选择有效的手段,有计划地处理风险,以获得民宿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曾磊,段艳丽,汪永萍.台湾民宿产业对大陆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11(4):507-513.

[2] 胡敏.乡村民宿经营管理核心资源分析[J].旅游学刊,2007,9(22):64-69.

[3] 王显成.我国乡村旅游中民宿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6).

第5篇

关键词:企业;经营风险;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008-02

一个企业的赢利能力与其防范风险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规避风险、控制风险的能力,就不可能有赢利能力。这主要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追逐利润,利润伴随风险;利润越高,风险越大。要想赢利就必须学会控制风险。企业经营风险产生于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经营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和收益风险。在筹办初期,企业存在创业的风险,如何规划企业的未来与发展方向将决定企业的命运;在企业投产后的经营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风险更是隐藏其中,资金风险、市场营销风险、新产品开发风险等,任何一环的疏忽和纰漏都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危害;在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授权风险、决策风险、内部牵制风险等,都对企业管理与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规避风险,防患于未然成为当今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企业经营风险形成的原因

1.企业内部形成的经营风险。按照企业的构成要素,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可以分成以下几方面。由于构成企业的最基本要素是人、财、物和信息。风险也相应地分为:(1)来自于人的风险,比如人力资源流失的风险,主要包括关键岗位或关键技术人员的流失。(2)来自于财务的风险,即和企业筹资、融资以及经营现金流等相关的各类风险。(3)来自于物的风险,即企业的产品生产或销售的风险、物流体系的风险,设备运行和工艺风险等。(4)信息的风险。企业的经营决策,离不开对各种信息的有效处理。而企业的成功经营,离不开这四种要素有效地流动。四种基本要素,也构成了企业的全部资源。而四种要素中任何一种风险,都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危机。一些企业管理者急于求成,在自身财力匮乏的情况下,多头举债融资办事,往往半途而废,项目失败后形成巨大的债务负担。有些企业盲目为其他一些经营不善的公司提供担保,一旦担保对象无力偿还,企业将附有连带责任,造成巨额损失。

2.企业外部形成的经营风险。在经济进入全球化的今天,企业所处的环境并非是静态的、封闭的,而是动态的和开放的。企业的外部环境分为政治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以及人口。企业作为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首先必然会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其次,社会文化环境改变,对企业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文化环境的改变,通常会影响企业的市场环境,且有着极强的渗透性。结合中国经营企业的自身特征,将中国经营企业面临的文化风险归类为精神文化风险、行为文化风险、制度文化风险和物质文化风险四个方面,并在分析各种风险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企业经营者,应该时刻关注企业外部与自身相关的各种新技术的变化,我们称之为技术风险。最后就是人口要素变化构成的风险。人口的变化,通常会影响消费者的构成。

二、企业投资风险控制对策

1.项目的优选是规避投资风险的关键。选择哪种项目进行投资,不仅仅是看项目的报酬率、给企业带来的利润,简单地比较一下哪个大就选哪个,而是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充分、科学的考察,通过对大量调查资料的分析、比较、选择、评估,尽量使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测定在一种相对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进而减少投资风险。这个阶段应对项目的产业方向、政策范围、投资环境、市场前景、资金实力、管理水平等关键因素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力求所选项目最优。

2.组合投资是降低风险的重要手段。企业将资金同时投向不同的项目或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或几个投资者联合起来共同投资一个项目、或企业实行组合投资,优势互补,可以使企业各种生产经营能力平衡、配套,形成更大的综合能力,防御风险的能力就将大大增强,使企业的综合实力增强。所谓“船大经得起风浪”、“东方不亮西方亮”就是这个道理。

三、企业生产经营风险控制对策

1.科学采购。优质的原材料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原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优质生产,由于采购劣质原材料形成的“豆腐渣”工程,不仅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并直接影响企业的声誉,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因此,企业必须从“源头”上把关,避免企业隐患和风险的产生。可以借鉴政府采购制度或直接参与政府采购,加强内部采购制度,杜绝采购业务中的不正当、腐败现象的产生,实现“阳光”采购。

2.优质生产。产品质量是企业参与竞争、依赖生存的重要因素,质量上的每一点疏忽,质量上的每一个纰漏,都会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影响企业的形象,甚至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和管理,以及员工的责任心等原因,或多或少会影响产品的合格率和精品率,形成企业的潜在风险。要提高产品质量,关键的因素是提高科技含量,加强经营管理,同时严把质检关。各个名企业开拓市场的成功表明:市场相信科学,高科技是企业的生命线,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是企业竞争的制胜之本,谁能最快占领当今科技的制高点,谁就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觅得先机,就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立于不败之地。

3.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当今政府一再强调的头等大事,尤其是煤矿,化工和建筑等高危企业,当前这些企业出的安全事故接二连三,血的教训还在眼前,又一个血的教训发生了,叫人揪心。不仅使企业经济受损、声誉受损,更重要的是失去无数无辜老百姓的生命。这一个个血的教训发生,就是由于企业放松了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只顾当前的经济利益。因此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加强内部管理,责任到人,防范胜于救灾,警钟长鸣,严于防范。

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1.树立风险意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它必须独立承担风险。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经营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因此,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即要承认风险,正确认识风险,科学评估风险,预防风险发生。

2.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适当的筹资规模和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

3.在成本收益和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在具体项目上,企业所采用的筹资风险决策法是:首先,在筹资成本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筹资风险最小的方案;其次,在筹资风险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筹资成本最小的方案;最后,在筹资风险小但筹资成本大的方案或筹资风险大但筹资成本小的方案中,根据管理者对风险的态度和筹资收益效用的大小,选择筹资风险和资金成本相对较小、筹资收益相对较大的方案。

4.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负债经营虽然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同时企业还要承担由负债带来的筹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筹资风险,企业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企业负债经营是否适度,是指企业的资金结构是否合理,即企业负债比率是否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资金结构,是复杂和困难的,对于一些处于高速成长时期的企业,因其生产经营好,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快,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对于经营境况欠佳,产销不畅,资金周转缓慢的企业,其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防止因商业风险加大而增加筹资风险。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企业资产负债普遍过高,一般在70%左右,有的在80%以上,为了增强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中国企业必须着力于补充自有流动资本,降低资产负债率,降低财务危机发生机率。

5.制定负债财务计划。根据企业一定资产数额,按照需要与可能安排适量的负债,同时,还应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如果举债不当,经营不善,到了债务偿还日无法偿还,就会影响企业信誉。因此,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加速发展,就必须从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尽力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销率,减少应收账款,增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使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在制订负债计划的同时须制定出还款计划,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并使企业负债后的速动比率和流动比率保持在安全区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同时,还要注意在借入资金中,长短期资金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使其结构趋于合理,并要防止还款期过分集中,以减轻企业偿债压力。

6.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建立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首先是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主要是通过现金流量分析来完成。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将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全面地反映出来。当企业经营性应收项目或存货大幅度减少时,则表明企业货款回笼情况较好,产品积压少,企业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相反,当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小于净利润时,则应引起投资者的高度警惕,这种情况下,由于应收款项及存货的大幅度上升,将使企业经营能力下降,同时也易形成潜在损失。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及存货项目中的任何一项失衡,均会引起企业危机,可将这三个项目作为短期财务风险的警源。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第6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跨国经营 风险 对策

一、影响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风险因素分析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其进行跨国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和经营失误的影响,而遭受损失的程度与可能性。影响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风险因素有很多,既有外部环境因素, 又有内部环境因素。本文主要从八个方面进行分析。

1.政治环境。政治环境是企业外部因素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东道国的政策和政局的稳定性对跨国经营企业的影响非常大。如果东道国政策经常改变、 政局不稳定,企业将无法进行良好地经营, 风险很容易出现。

2.文化环境。文化差异也是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会导致东道国对外来文化的排斥, 进而演变为对跨国经营企业的排斥, 从而危及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3.人力资源风险。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对于如何输出跨国管理人才、如何在当地国家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和用好人才,仍处于摸索和学习积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就为企业国际化经营带来了风险。

4.市场经营风险。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其经营活动要受行业竞争状况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如果企业不能适应激烈的竞争,不能与利益相关者搞好关系, 风险就会产生。

5.企业观念与营销活动。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 必然要受到东道国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与东道国社会环境相适应已成为跨国经营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由于消费者的排外心理所导致的企业经营失败。

6.企业外汇情况。中小企业在跨国生产经营活动中随时都会面临着外汇风险,一般将外汇风险划分为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类。交易风险是外汇交易时产生的风险;会计风险是企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由于汇率变动引起会计上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发生变动的可能性;经济风险是未预料到的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企业成本、价格从而对企业一定时期的收入产生影响的可能性。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要随时关注汇率的变动情况,一旦汇率波动的方向不利于企业经营,风险就会产生。

7.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良好的企业管理有利于企业在复杂的国际经营环境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包括领导班子基本素质、企业信誉、生产效率、员工士气、安全生产、产品安全、员工利益等。在企业跨国经营中,如果这些方面出现问题,风险就会产生。

8.财务状况。财务状况是衡量企业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的内部指标。财务状况包括财务支付能力、财务结构状态、财务运营能力等。稳健的财务状况有利于企业在恶劣的经营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 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否则风险就会产生。

二、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风险的规避对策

1.建立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风险规避流程。该流程把观测点作为起点,通过观测事先发现风险的迹象或征兆,进行风险预警、识别。决策中心根据风险情况采取防范与调险的对策,企业对风险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评估、总结,将执行的结果反馈给决策中心和观测点,使其根据反馈结果调整工作计划,以实现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可持续发展。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风险规避流程如图1所示。

2.建立企业风险观测点,形成动态的风险观测系统。企业通过建立风险观测点,可以对以上八个因素进行实时观测,形成动态的风险观测系统。

(1)对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中政治风险的观测。跨国经营企业要密切关注东道国的政治环境的变化情况。包括①东道国的政府在不同时期所采取的政策及其变化情况;②东道国对外来企业的权利进行约束和限制的程度及变化情况;③国际上的重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的出现情况;④母国政府对跨国企业在政治、法律方面能够给予的各种援助。根据观测结果可以确定企业在以上几个方面跨国经营的风险程度。

(2)对企业跨国经营文化风险的观测。按照文化层次划分,可形成的文化风险有物质文化风险、行为文化风险、制度文化风险、精神文化风险如图2所示。物质文化风险、行为文化风险构成浅层风险;制度文化风险构成中层风险;精神文化风险构成深层风险;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测①企业在不同层次文化风险的情况;②东道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③企业跨文化战略的制定情况。根据观测结果可以确定企业在以上几个方面跨国经营的风险程度。

(3)对人力资源情况的观测。企业可以观测以下几个方面。①企业人力资源战略是否制定;②企业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是否适应了跨国经营的需要;③人才本土化战略的执行情况。根据以上观测的结果,可以确定企业跨国经营的风险程度。

(4)对市场经营环境的观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测。①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行业的竞争状况;②企业与外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观测结果可以确定企业在以上两个方面跨国经营的风险程度。

(5)对企业观念与营销活动观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测。①企业营销观念是否与东道国的市场环境相一致;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③公众对品牌的认可程度;④公众对广告的反应情况。根据观测结果可以确定企业在以上几个方面跨国经营的风险程度。

(6)对企业外汇情况观测。可以对东道国的汇率波动情况进行观测。汇率变动给企业带来的是损失还是收益,一旦汇率变动给企业带来的是损失,风险将会产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观测①交易风险状况;②会计风险状况;③经济风险状况。根据观测结果可以确定企业在汇率方面的风险程度。

(7)对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观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测。①企业内部领导班子的素质情况;②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情况;③企业生产效率的变化情况等。根据观测结果可以确定企业在以上几个方面跨国经营的风险程度。

(8)对财务状况观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测。①跨国经营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②债务偿还能力情况;③财务运营能力情况;④财务支付能力情况。根据观测结果可以确定企业在以上几个方面跨国经营的风险程度。

3.采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进行风险预警与识别。根据以上定性的分析,确定各种风险指标及各项指标的风险程度。风险程度可分为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和差五个等级,各项风险指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一个综合的评价结果,从而可以对跨国经营企业的风险及时预警、识别。

4.建立风险决策中心,制定风险规避的方案。风险决策中心根据观测点提供的风险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决策。若综合评判结果为较差和差,说明企业跨国经营中已经存在着风险,需要及时做出反应,制定风险防范的战略、措施及对策,以便尽快消除风险;若综合评判结果为很好或较好,说明企业跨国经营状态良好,当前状况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要及时关注经营过程中各个因素的变化趋势,根据变化趋势对经营策略作出调整;若综合评判结果为一般,这时也应引起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关注其变化趋势,一旦存在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应立即进行风险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有效地防范、化解和规避风险,避免由此给企业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5.建立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

企业根据决策的执行情况,将信息及时反馈到决策中心及观测点,使其及时了解风险的化解情况和实际观测到的结果是否一致,据此决策中心提出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方案。

总之,只有加强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风险的分析,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及时预警、识别各类风险并以此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化解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鲁 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

[2]马春光:国际企业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2年

[3]赵曙明:企业跨国经营研究――兼论中国企业国际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4]陈乃醒: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

第7篇

【关键词】 外贸企业 财务管理 经营风险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以及外贸体系的变革,目前我国外贸企业处在一个十分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没有了政策辅助,如何在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这要求外贸企业不断地完善经营方式,加强财务管理,在经营过程中注重对经营风险的防范。具体来说,财务管理方面,应提高财务管理理念,加强财务管理中资金的管理。除了财务管理上的问题外,我国外贸企业目前面临的经营风险不断加大,构成了影响外贸企业经济效益的又一重大问题,主要有财务风险(含汇率风险)和政策上的风险,文章具体分析了这些风险类型,并针对其弱化提出了一些建议。

1. 我国外贸企业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我国外贸企业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受长久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财务管理上习惯静止的思维,容易一成不变地按照某种定式进行核算,未能针对具体的财务情况进行有效核算和控制。由于其拘泥于传统的思想,财务管理的成效无法进行客观体现。大多外贸企业在进行核算时一味追求资产账面价值的增加,而不注重其市场价值。

1.2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资金管理松散导致的,另一个是由于赊销造成的。具体来说,外贸企业资金管理方式陈旧且管理不严格,造成了资金整体运作无效率。比如有的企业集团,下属子公司有的可能账面充裕,存在多余资金,而有的却资金短缺。母公司平时只依据定期的报表很难了解下属企业实际的资金周转状况,使得资金不能统筹运转,造成了整体效益低下的局面;一些外贸企业为了减少存货,增加销售额,采用赊销的手段,合理地赊销是有利的,但是由于外贸企业赊销后对应收账款的监管不利,普遍存在应收账款周转速度慢,期限长,甚至不小的一部分形成了坏账呆账,直接对企业造成财务损失,加大了财务风险。

1.3我国外贸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增大。

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风险也被称为不可分散风险,这部分风险是影响整个市场的风险因素引起的,不能通过合理的资产组合分散,比如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动、世界政治形势的突变等。具体到我国外贸企业,主要面临的系统风险是政策上的风险,比如2004年,我国出口退税率降低了2%-4%,这将对我国所有的外贸企业都造成出口退税额上的损失;非系统风险,是指仅仅对个别公司的经营活动造成的风险,与整个市场不存在系统的关系,它是由个别企业的特殊因素引起的,比如企业管理不善等。具体到我国外贸企业,目前主要面临的非系统风险是违约风险、财务风险、经营管理风险以及汇率风险。违约风险主要是由于赊销导致的,财务风险如上文提到,是由于财务管理不善导致的。经营管理风险主要是指投资者在投资项目上马之前,对其进行的财务分析并不可行,投资决策失误导致投资失败的风险。外汇风险是指外贸企业由于汇率变动所造成损失的风险,2010年,人民币进行汇率改革,人民币持续升值对于出口企业影响很大,制约了商品的出口,同时压低了出口企业的利润。

2. 加强外贸企业财务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的相应对策

2.1加强外贸企业财务管理观念。

首先,要加强财务部门的参与意识,调动财务人员参与财务决策的积极性;其次,要强化财务人员的控制和监督意识,使财务人员充分利用其监督职能,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最后,要加强财务人员的分析意识,及时对企业中发生的财务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提高外贸企业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特别要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加强其对财务知识,外贸知识以及相应法律法规的学习。

2.2加强资金的使用效率。

资金的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财务管理又是外贸企业管理的关键,所以加强资金的管理对于外贸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尤为重要。首先,外贸企业应当提高资金调配的效率,应当具体了解企业集团下属的分公司的财务状况,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对其财务进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不能流于形式,要对各个子公司的财务运用情况,财务消耗的原因进行合理的分析,以便以后资金的统筹分配;其次,在整体资金的运用上,企业可以利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购买有价证券等,在必要时,也可采取负债经营;最后,采用赊销较多的外贸企业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从源头上,要控制好赊销业务,应收账款的主管在进行赊销时要根据客户的信用情况判断,赊销后,主管应根据《信用额度期限表》,定期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和结算情况进行核对和监督。对于问题账款,应当由业务员填写《问题账款报告》,及时进行处理。

2.3尽量弱化和防范外贸企业的经营风险。

首先,应当加强外贸企业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从事国际贸易涉及到的法律是广泛又复杂的,国际贸易中被实践证明的一条经验是注重国际法律的作用,严格按照法律和合同办事有利于在国际贸易中弱化风险;其次,弱化外汇汇率风险。人民币的汇率变动有着许多因素,有些因素可控,有些不可控,外贸企业在对外汇风险进行规避时主要取决于外贸企业自身的财务情况以及贸易措施。最重要的,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本身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是抵御汇率波动的根本举措。另外,要提高企业财务人员应对汇率波动的能力,财务人员中,应有专业的人员具备汇率知识,在发生较大汇率波动时,能够运用定价策略,资产负债调整法,期汇市场以及其他金融工具进行合理地避险;最后,规范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人员管理决策严重失误的现象,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效的制约监督机制,可以增设信用管理的专门部门,对客户资信情况进行评估,对于每笔交易的风险进行科学地分析和审查,这种制约机制不仅可以对前文提到的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的监控,还能明确企业的拖欠风险职责,有效地对财务风险进行规避。

参考文献:

[1]谷宇,高铁梅.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7(10).

[2]陶素娟.我国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时代经贸,2007(5).

第8篇

一、金融企业经营风险的特征和评判指标设置原则

所谓金融企业经营风险,是指金融企业产生经营危机的可能性。具体讲,是指造成金融企业资金呆滞损失,债务支付困难,挤兑存款,财务压力沉重,造成严重资不抵债而危及生存的可能性。经营风险与经营危机之间是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如果经营风险不能予以有效防范和化解,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经营危机。作为一个经济范畴,金融企业经营风险及其运动变化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整体性。它是对金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风险状况的总体性评价。二是层次性。它是由多层次构成的,既包括贷款经营风险,也包括投资经营风险,还包括存款经营风险、中间业务经营风险等。三是共振性。金融企业风险具有较明显的共振特性,金融企业某些分支机构经营风险的恶化,往往会引致整个金融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大或恶化;一个金融企业经营风险的恶化,又会引起其他金融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大或恶化,因而金融界将金融风险称之为“爱滋病”。四是动态性。它是运动变化的,即随着金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时空、政策、措施变化而发生变化,既有可能变大而恶化,也有可能变小而良化。

金融企业经营风险通过统计指标来反映,而统计指标的设置又必须服从于金融企业经营风险及其运动变化的特殊规律性。我认为,设置综合评判金融企业经营风险程度的统计指标体系,应当遵循以下四项原则:一是完备性原则。从整体性和层次性出发,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反映金融企业的经营风险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在空间上要成为一个系统,包括金融企业经营风险的各个主要方面;在时间上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不仅要从各个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映出金融企业经营风险的现状,更要反映出该系统动态变化的经营风险态势。二是定量为主原则。应具有清晰的层次结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并以定量分析为主,由定性到定量,由局部到整体,由复杂到简明,在科学分析和定量计算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对金融企业经营风险程度的直观结论。三是可比性。评价指标既要便于进行纵向比较,也要便于进行横向比较;既要可用以进行时序比较分析,也要可用来进行金融企业之间、同一金融企业的分行(支行)之间的比较分析。四是可行性。金融企业经营风险指标体系应该简单明了,所要求的数据资料能够及时、完整、准确地取得,计量评价上要简便易行。

二、金融企业经营风险程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金融企业经营风险的特殊规律性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综合评判金融企业经营风险程度的指标体系应包括五个层次共12项指标。

第一层次,主要从金融企业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受危险之间所能承担资产价值损失的能力角度来考察和反映经营风险程度。可以用资本风险率指标来表现和反映:

P1=E1/M1×100%

P1表示资本风险率,E1表示资本总额,M1表示风险权重资产总额。P1的数值越大,表明该金融企业所能够直接承担其风险权重资产价值损失的能力就越大,经营风险程度也就相对越低。

第二层次,主要从金融企业及时支付债务的能力角度来考察和反映经营风险程度。可以用3个指标来表现和评价。

(1)备付金率。其计算公式为:

(2)P2=E2/M2×100%

P2表示备付金率;E2表示备付金,包括存放央行款项与库存现金,分支行的备付金中还应包括存放在系统内的非约期上存资金;M2表示各项存款余额。P2的数值越大,表示金融企业的支付能力越强,支付风险程度相对越低。

(2)速动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P3=E3/M3×100%

P3表示速动比率;E3表示速动资产余额,包括存放央行款项、库存现金、可以随时变现的有价证券、可以用来再贴现而未贴现的未到期商业票据,分支行的速动资产中还应包括存放系统内的非约期上存资金;E3表示流动负债。P3的数值越大,表明金融企业的资产速动能力越强,对集中性支付和突发性巨额支付的承受能力和应付能力也越强,支付风险程度也相对越低。

(3)备付息率。其计算公式为:

P4=E4/M4×100%

P4表示备付息率,E4表示定期存款应付息结余数,M4表示各种定期存款从存入日到统计日应计提的应付利息合计数。P4的数值越大,表明金融企业支付利息的后备能力越强,支付风险程度也就相对越低。

第三层次,主要从金融企业的信用风险即贷款和投资不能收回本息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角度来考察和反映经营风险程度。可以用3个指标来表现和评价。

(1)贷款风险度。其计算公式为:

(2)P5=E5/M5×100%

P5表示贷款风险度,E5表示风险权重贷款额,M5表示全部贷款余额。P5的数值越大,表明金融企业贷款资产风险越大,经营风险程度也就相对越高;反之,则相对越低。

(2)投资风险度。其计算公式为:

P6=E6/M6×100%

P6表示投资风险度,E6表示风险权重投资额,M6表示全部投资余额。P6的数值越大,表明金融企业投资资产风险越大,经营风险程度也就相对越高;反之,则相对越低。

(3)本息拖欠率。其计算公式为:

P7=E7/M7×100%

P7表示贷款本息拖欠率,E7表示不能按期收回的贷款本金和利息余额,M7表示全部贷款本金和被拖欠的贷款利息余额。P7的数值越大,表明金融企业贷款本息被拖欠越严重,经营风险程度也就相对越高;反之,则相对越低。

第四层次,主要从金融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结构风险角度来考察和反映经营风险程度。可以用4个指标来表现和评价。

(1)贷款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P8=E8/M8×100%

P8表示贷款比率,E8表示全部贷款余额,M8表示全部资产余额。P8的数值越大,表明金融企业资产配置越集中于贷款,经营风险也就相对越集中;反之,则相对越分散。

(2)拆出资金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P9=E9/M8×100%

P9表示拆出资金比率,E9表示拆出资金余额。P9的数值越大,表明金融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于拆出资金相对越多,经营风险也就相对越集中;反之,则相对越分散。

(3)投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P10=E10/M8×100%

P10表示投资比率,E10表示投资余额。P10的数值越大,表明金融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于投资相对越多,经营风险也就相对越集中;反之,则相对越分散。

(4)存贷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P11=E11/M9×100%

P11表示存贷比率,E11表示全部贷款余额,M9表示全部存款余额。P11的数值越大,表明金融企业的信贷资金自给能力相对越低,或存款资金用于贷款相对越多,经营风险程度相对越高;反之,则相对越低。

第五层次,从资产负债配置的利率风险角度来考察和反映经营风险程度。可以用利率风险度来表现和评价:

P12=E12/M10×100%

P12表示利率风险度,E12表示利率敏感性资产余额,M10表示利率敏感性负债余额。P12的数值越大,表明利率风险度越高,经营风险也就相对越大;反之,则相对越小。[NextPage]

三、金融企业经营风险程度的综合评判方法

从上述金融企业经营风险程度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中可以看出,它属于一种多指标的综合统计评价;上述这些评价金融企业经营风险程度和指标既有一定的层次性,又有一定的互补性。同时,评价经营风险的实质性意义,在于及时正确把握其运动变化的态势特征,以便适时采取切实有效的化解措施。因此,在综合评价上不宜单纯采用加权综合系数进行静态分析的方法,应当采用加权综合系数进行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金融企业经营风险程度大小的综合评价方法。将与经营风险程度相关的五个层次12项指标的报告期指标值与设定的比较标准值进行比较得出指数,继而采用公式计算经营风险综合指数(公式略)。

2、金融企业经营风险程度运动变化特征的评价方法。可以通过经营风险程度差异率来反映。

四、金融企业经营风险运行态势的统计预警机制

建立金融企业经营风险运行态势的统计预警机制,对于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企业经营风险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金融企业经营风险运行态势的统计预警机制应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例):

1、制定金融企业经营风险运行态势的统计、评制、反映制度,并将这些职能落实到有关调统部门。

2、金融企业如国有商业银行的支行统计部门依据经营风险程度的评判指标体系和办法,对有关指标进行统计和综合评价,判明经营风险程度及运行态势特征,进行运行变化成因分析,整理编制成经营风险运行态势的统计报表和统计报告,及时报市地分行和央行县级支行及本行有关行长。国有商业银行地、省分行编制全辖经营风险运行态势的统计报表和统计报告,及时上报上级行和同级央行及本行行长,央行各级分行编制本区域金融企业经营风险运行态势的统计报表和统计报告,按时报送上级行及本行行长,国有商业银行总行编制全行经营风险运行态势的统计报表和统计报告,及时报送央行总行及本行行长。从而,为金融企业各级组织及时提供经营风险运行态势信息,适时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

3、实行经营风险稽核检查制度。金融企业各级组织的统调部门和稽核部门要切实做好对下级组织经营风险的统计检查与稽核工作,确保经营风险统计预警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央行及其分支行的调统部门和稽核部门也要加强对各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的统计检查与稽核工作,以进一步增强金融风险监管的及时性、普遍性和有效性。

4、施行经营风险的数据统计、评价和反映的分级首长负责制和经济责任制,确保经营风险运行态势统计预警信息产生与传递的正常化和规范化。

五、几个相关问题的补充说明

1、适用范围。本统计预警方法适用于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总行及其分支行、信用社的经营风险程度的综合评判和预警,也适用于商业银行总行及其分支行、信用社对经营风险运行态势的自我评价和预警。

2、比较标准。对商业银行总行、信用社的经营风险评价指标的比较标准,要由中央银行总行规定,信用社的比较标准应高于商业银行,因信用社规模小而抗风险能力差;对商业银行分支行的经营风险评价指标的比较标准,应由商业银行总行规定。

第9篇

关键词:煤炭经营;风险防控;物流贸易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605(2016)2-0071-04

引言

从2003—2012年,我国国内能源市场经历了近10年的黄金期,其中煤炭价格持续处于高位运行。市场旺销,刺激了煤炭企业产能的持续释放,使当时山东省内煤炭年产量达到了1.5亿t左右,而预计到2015年需求量则为3亿t,按此推算,每年约需从省外调入1.5亿t。特别是2008年迎峰度夏期间,山东省因煤炭供应紧张导致多年不遇的“电荒”,给山东省未来能源保障敲响了警钟,为应对突发事件对山东能源市场的影响,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省内各煤炭矿业集团纷纷开展了外部煤炭经营业务。笔者所在单位也抓住煤炭资源紧缺、市场行情持续上涨的有利时机,除经营本集团生产的煤炭外,迅速开展外部煤炭经营业务,拓展了新的利润增长点。新开辟的经营业务虽然带来了可观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经营风险,特别是在煤炭市场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大幅下滑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导致经营风险压力愈来愈大。因此,外部煤炭经营风险防控对煤炭商贸企业意义重大。

1构建外部煤炭经营风险防控体系的背景

1.1当前社会信用体系状况需要企业构建经营风险防控体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了长足的发展,市场机制越来越成熟,为广大企业营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但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市场经济在我国毕竟发展时间尚短,市场机制仍不完善,特别是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面对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必然会产生一些不法行为,给企业经营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形成难以防范的风险。而煤炭市场更为复杂、混乱,一方面煤炭交易吞吐量大,运输路途长、交易环节多,质量变数多,容易产生监控的盲区和漏洞;另一方面交易中信用信息采集难。因此,煤炭商贸企业在目前这种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构建起经营风险防控体系十分必要。

1.2经济形势发展需企业构建经营风险防控体系

近年来,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煤炭产能过剩,下游钢、焦、电企业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逐渐显现,煤炭市场的量价自2013年年初均以跳水式下滑。另外,国家提出今后经济发展要由以高资源占用和环境破坏为代价转变成以改革和创新为驱动力。为此,国家要求山东省到2015年压减煤炭消耗7000万t。经济发展的转型和增速放缓,给煤炭市场带来了新的变数。作为煤炭商贸企业经营外部煤炭,不仅要在市场萎缩的情况下把煤炭卖出去,还要卖个好价钱,寻找和维持客户难度增高,交易中更容易出现风险。因此,构建外部煤炭经营风险防控体系日益迫切。

1.3煤炭商贸企业经营方式需要构建经营风险防控体系

在煤炭市场的黄金期,外部煤炭经营的风险相对较小。这是由于当时市场上煤炭货源相对短缺,客户大多是预付货款争取货源。而自2013年初,煤炭由卖方市场变为了买方市场,煤炭商贸企业先买入、后卖出,两头在外,甚至需要先垫付货款,托盘经营,经营方式的变化使企业的经营风险陡然增加。因此,构建外部煤炭经营风险防控体系成为企业的重中之重。

2外部煤炭经营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

2.1外部煤炭经营风险防控体系的定义

外部煤炭经营风险防控体系旨在围绕企业经营目标,通过建立一套涵盖“市场调研、经营决策、合同签订、预算管理、两金管控、资金支付、结算管理、现场及煤质管理、绩效考核”的经营风险防控体系,做到对经营风险的事前预警、事中跟踪、事后考核分析的链条式动态管控,以规避各种经营风险,从而实现外部煤炭稳健经营、高效运营和价值最大化。

2.2外部煤炭经营风险防控体系防控的主要内容

外部煤炭经营风险防控体系针对外部煤炭经营中的战略、运营、财务、法律等方面的风险进行防控,主要包括:合同主体资质审核、合同条款完备及执行情况、市场信息调研、大额资金支付、两金动态管理、交易操作规则、本企业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及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等方面涉及的各项经营要素明确职责、完善流程、加强考核。

2.3外部煤炭经营业务风险因素

1)公司的组织架构体系因素。一是组织机构不完备,职责权限不明晰、业务流程不完善,可能导致职能交叉或缺失,是影响实现经营战略的重要因素;二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不利于对外部煤炭经营节点的管控。2)经营战略因素。经营战略缺失会使企业无法有效利用内、外部有效资源;会使公司发展失去方向,员工缺少奋斗的目标,无法有效的规避各类经营风险。3)制度机制因素。一是风险防控机制缺失容易导致员工片面追求业务规模而忽略风险因素;二是绩效管理不到位,不利于激发员工风险防控的积极性。4)公司主要领导对经营风险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经营风险防控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4确定外部煤炭经营风险类别

公司把外部煤炭经营风险分为二级。一级风险包括:战略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二级风险包括以下4个部分[1]。1)战略风险。主要是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宏观经济变化、行业前景风险、竞争对手风险。2)运营风险。主要是客户主体资质确定风险点、预付款及大额资金支付风险、煤炭采购环节风险、煤炭运输环节风险、煤质管理风险、煤场管理风险、两金管理风险。3)财务风险。主要是货币资金管理风险、原始票据合法合规性风险、结算风险、岗位责任制风险、涉税风险。4)法律风险。主要是合同、法律事务方面风险点、员工遵纪守法、职业道德风险。

3制定外部煤炭经营风险点规避措施

3.1建立经营风险防控组织体系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根据内部防控需要和现行组织机构设置及相应岗位的职责范围,成立了以经理为组长、副经理和总法律顾问为副组长的风险防控领导小组。其成员有营销管理科、财务结算科、劳资预算科及各营销业务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一是完善合同管理,规范合同主体资格审查、合同签订和审批流程,监督、检查合同签订、履行情况。预防和减少合同纠纷。二是掌握市场动态,规避因市场起伏造成的经营风险。三是实施资金风险管理,执行大额资金会签制度,完善资金支付流程,控制资金风险。四是实施结算风险管控,监督结算进程。五是制定经营风险防控考核办法,建立奖惩明确的绩效考核制度。

3.2制定具体管控实施细则

公司为把经营风险防控落到实处,先后制定了资金管控实施细则、结算管控实施细则、授权与审批制度、合同管控实施细则、业务流程管控实施细则。

3.3建立外部煤炭经营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工作是公司经营风险防控体系的组成部分,旨在对经营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提前规避潜在风险。1)公司抽调专人成立经营风险预警小组,由财务经理、总法律顾问任组长。2)明确风险预警小组的工作方式和内容。一是每周召开一次风险防控会。会议由财务经理、总法律顾问主持,各业务部门负责人、风险防控小组成员参加,内容是对上周签订的合同和下周要履行的合同进行风险分析、筛查并提出风险规避方案。会议结果以纪要的形式下发,作为经营业务的规范、指导性文件。二是财务科按月撰写经济分析报告和经济活动分析会材料,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结算、两金、经营指标进行分析。对业务部门签订合同由风险预警小组成员进行会签,并提出潜在风险点。填制经营防控预警表,对每笔付款、开票进行登记,详细、动态账务业务进程,对存在的风险逐级汇报给财务经理和总法律顾问。三是将全面预算工作和经营风险预警工作有效结合起来,严格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确保各项经营活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3)制定风险预警指标。一是合同预警指标:货款回收期、结算期、结算方式、经营范围、业务实质、税负测算、利润预测、合同有效期等情况。二是财务预警指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库存、近3个月应收账款等变动情况。三是经营预警指标:同比销售收入、净现金流、销量、单价等变动情况。四是财务核算预警指标:3个月以上的应收账款变动、存货账实相符等情况。4)建立客户信用档案。由合同管理科对客户的季年度合同履约率、客户的资质有效性进行统计分析及财务结算科对客户的开票、付款、回款等结算方式进行统计、分析后,由合同管理科根据、合同履约率、货款回收期、现金占回款比例、担保情况及客户资质等建立客户信用档案。5)预警风险点处理方式。经营风险预警小组将发现的各类风险点逐级汇报给财务经理、总法律顾问。财务经理、总法律顾问根据相关岗位职责,责成相关部门采取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承担的应对策略逐步降低经营风险。

3.4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建立资金使用的责任追究制度,对未按业务流程办理付款、结算业务的;盲目决策给公司超成重大损失的;违反规定程序支付大额资金的;回款资金应打入收入户未打入的;手续不全,违反规定付款的;占用资金达到3个月以上的业务主办人员、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实行责任追究并分别处以经济和行政处罚。

3.5加强绩效考核力度

公司为做好外部煤炭经营风险防控,专门成立了由经理任组长的绩效考核小组,并制定了《绩效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规定,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与各分管领导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明确职责分工和年度承担的经营指标和分管的重点工作任务。实行集团公司考核确定的工资总额不变,各副职不平均分配,按经营业绩完成情况加权平均的方法兑现薪酬。各分管领导所管属部门完成年度考核指标的110%以上者,按单位负责人的90%兑现年薪;各分管领导所管属部门完成年度考核指标的90%以下者,按单位负责人的70%兑现年薪;各分管领导所管属部门完成年度考核指标91%~109%者,按单位负责人的80%兑现年薪。对公司各业务部门考核5项指标:一是销售利润;二是销售费用;三是流动资金周转限额;四是两金占用;五是银行承兑汇票收支比例。根据考核结果,兑现效益工资。3.6开展“每月一讲”活动公司为全面提高员工风险意识、强化业务能力,建立“每月一讲”员工专题业务培训制度。培训内容包括团队建设、商务礼仪、商务谈判、营销管理、法律事务、煤质知识、煤炭加工、税收政策、公司财务、公文写作等知识。培训采取专题讲座与互动式研讨相结合。3.7建立有效的经营风险防控工具公司为更加直观的进行经营风险防控,建立了一系列表格作为工具,旨在有效的实现外部煤炭经营风险防控。通过相关表格的填制,开展相关业务的事前风险因素预警评判、事中相关业务的动态管控和跟单管理、事后考核、分析完善。

4外部煤炭经营风险防控管理模式的成效

1)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近3年的运行,公司开展外部煤炭经营收入和利润增长了10%~18%。2)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两金”占用大幅下降,实现了当年发生外部煤炭经营业务疑似风险和潜在风险事件及风险点为零的管控目标。3)营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外部煤炭经营风险防控管理模式的运行,实现对公司对上、下游客户的风险管控,客户间摩擦和猜忌逐步降低,建立了融洽的外部关系,提高了企业的信誉,营造了良好经营环境,为企业今后经营打下坚实基础。4)推动了企业管理大幅提升。在构建外部煤炭经营风险防控体系的过程,公司不断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水平,提高绩效管理的严肃性,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强化员工培训和团队建设,从而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