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艺术与审美的鉴赏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23 10:16: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艺术与审美的鉴赏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艺术与审美的鉴赏

第1篇

在教学实践中,如能恰当地从文化的角度切入课题内容,则有可能引发学生在审美、感知、体验以及创作同一主题时多方面的各自不同的想法,这比单纯从感性认识,如欣赏画面的视觉效果;或者单纯从理性分析,如客观地解构画面的布局两个方面入手要更为具体生动,有助于帮助学生缩短和名作之间的距离,让他们从更为人性化的角度去感受面前艺术品的魅力,产生强烈的共鸣,也引发更为生动、直接的思索。

比如说,欣赏郑板桥的墨竹。学生大致会从感性的角度出发产生这样的感受:格调清新、风格豪放等等;或接着从理性的解构入手,得出这样的结论:形态清瘦挺拔,笔墨简约流畅……如果说,学生的欣赏在教师引导后还只能停留在这一阶段,那么,这只能说是给学生强调了一种视觉或心理上的模棱两可的感受,或者说,是一次在审美方面的初级体验。只有以这种感受为基础,并结合一些文化因素来引导,才可能让学生真正走进体验的境界中来,并产生与郑板桥在画中所追求的相一致的情感共鸣。甚至通过了解其人其画,进而了解当时的社会、人文、风貌等等。这等于为学生在通往了解历史,传承文明的征途上开了一扇窗户,通过这扇窗户,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因为这扇窗户是教师提供的,而望世界的眼睛,是学生自己的。

至于教师在这一引导过程中所加入的一些文化常识,可以是郑板桥的背景,如他的生活环境、艺术经历、为人处世及理想追求等;也可以是当时社会背景;或是带领学生共同分析郑板桥的艺术追求和当时的社会情形之间的关系,等等。总之,要让学生尽可能了解到与这幅作品诞生相关联的大大小小的因素,然后让学生去感受,去了解面前的这幅作品。这时,他们读懂的一定不仅仅是一些稍加分析就能得到的表面结论,而是通过欣赏这幅作品,学生的审美修养得到了升华;文化素质也有所增强。

在美育中引入文化的概念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简便易行的方法,也是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所特别提及的――跨学科学习,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美术教育可以从其他学科角度入手。比如,就理解节奏这一概念来说,可以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从认识四季的更迭、昼夜的交替、花开花谢、潮起潮落等自然现象开始,进而理解节奏的一般定义,从无所不在的自然现象中体验到时刻存在着的节奏的美感和韵律,这样,也可以达到加深印象、巩固认识的目的。当然,也可从体育学科入手:从认识人的呼吸、脉搏、人体的运动变化规律等方面,在人的自身存在中找到节奏的存在,让学生通过了解自己来懂得节奏的特性。这比单纯地宣讲概念更为生动,也更能为学生所接受,甚至,还能从语文学科中的音调文字、段落疏密和情节的变化等方面来认识节奏的美感。

那么,我们在欣赏郑板桥所画的墨竹时,就可以恰当地引用一些其遗留下来的反映了他本人艺术追求和人生感悟的诗句。如,从“听萧萧竹声,疑是民间疾苦声”中可以看出,这其实是驱使郑板桥以画墨竹的最初的原动力;从“一枝一叶总关情”可以看出板桥先生将竹子化为情思的构思过程;从“更无真象有真情”可以了解到他随意落笔抒写,力透纸背,以形传神,以神传情的创作原则,那夸张变形的瘦竹,实是他本人洁身自傲的再现;而“墨点无多,泪点多”更是他对现实的艺术概括和深切情意,在这短短的诗句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板桥先生画面中的那“删繁就简”的几处残竹的真实意蕴。

然而,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一点,文化是多元的,也就是说我们欣赏板桥先生的墨竹,是从多元的文化中提取与之相呼应的内容进行比较,从比较中感受美术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从中感受本民族文化的独特内涵;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学会欣赏的途径与方法。还可以与外国的作品联系起来,比如,可选英国十八世纪的风景画家康斯泰勃尔的《林乡小径》、《干草车》;法国十九世纪原始主义画家卢梭的《在异国森林里散步的女人》、《梦》;或者生前被人遗忘,死后名声大振的表现主义先驱,荷兰画家梵高的《月星之夜》、《播种者》,等等,这三者都与郑板桥的墨竹图截然不同,但又自成一家。十八世纪英国风景画的精致写实,法国原始主义画派的恣意想象,表现主义先驱梵高的独特情感宣泄与表达,这些都与有着中国独特文化烙印的郑板桥的墨竹形成鲜明的映衬和对照,在学生的眼里,墨竹的形象必然会变得更加深刻而隽永。

如果说,在美术课中以文化的背景来介绍各种作品会起到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和文化素质的作用的话,那么在美术创作中,介绍作品的文化背景的举措,则将对学生接下来要进行的美术创作起到了一个“水到渠成”的作用。

第2篇

关键词:鉴赏;审美能力;意义与技巧;意识与修养

在人、社会以及大自然中,总是蕴涵着丰富多彩的美,不管是风和日丽的和平年代,还是疾风骤雨的动乱、战争时期,美总是像闪光的金子一样存在着。笔者认为,不妨从鉴赏性阅读入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鉴赏性阅读的含义

鉴赏性阅读,是指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为主要目的阅读训练,在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作品的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的活动。通过鉴赏,力求达到情感共鸣和理智领悟的认识高度,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二、鉴赏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意义

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能使人获得美的享受。文学作品的美体现在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中。在阅读教学中,当我们感受到某种美的事物、美的言行、美的情操时,就会产生一种兴奋、愉悦和满足感,进而激起我们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培养高尚情操的理想和愿望。

三、鉴赏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对作品的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对美的认识和评价,鉴赏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

1.注重语感,以文学作品所提供的形象入手并再现、还原于自己的头脑中

语感,是指读者的语言感受活动,它是进行鉴赏性阅读的基本条件。阅读文章,离不开语言的媒介,只有通过对语言的感知理解,才能达到预期的阅读目的。

2.展开想象,鉴赏作品意境

想象,是指读者的形象思维活动,是进行鉴赏性阅读的必要途径。所谓意境,是指文学作品通过一定的生活画面、人物形象来反映主题,而创造的一种情感气氛、鉴赏过程,必须通过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和扩大作品的生活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富的形象美感,体味作品的意境。

3.补充想象,去补充文学作品中描摹的艺术形象

如,赏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时,虽然诗中只写了西湖的荷叶与荷花,但我们除了凭借语感得到接天莲叶与映日荷花的形象,还可补充想象似乎闻到了荷花清幽的香味,仿佛听到了微风吹送莲叶的哗哗声,进而模拟得到西湖夏日特有的艳丽风光,对西湖景色的特点有了较深的认识。

4.深入体验,能动地思索作品的意义与技巧

体验,是读者的情感反应活动,它是鉴赏阅读的重要环节。鉴赏文学作品,必须真正进入作品的生活场景中去,同作者所描写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从人物的喜怒哀乐中体验作者的爱憎感情。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情感反应,从而领会各种人物描法的艺术效果。

5.力求领悟,并以自己所领悟到的知识丰富和改造自己的意识与修养

领悟,是鉴赏者的理智认识活动。鉴赏者对作品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意外。如果说前者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话,那么后者就是理智认识了,只有达到情感与理智高度结合的境界,才能真正鉴赏出作品艺术描写的深长意味。注重语言感知,品味文学作品的遣词选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构筑丰富的生活画面,鉴赏作品的意境美,从而体验作品的情感,与之达成共鸣,力求领悟作品深层内涵,达到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才能更好地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审美鉴赏。

第3篇

关键词:美术鉴赏;大学教育;影响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国家对素质教育不断提倡,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一种和谐、健康、积极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美术鉴赏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美术鉴赏进入大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立、学会做人以及学会分辨善恶美丑的一项重要举措。那么美术鉴赏课究竟是如何对大学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的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术鉴赏的概况

(一)现状

进入新时代后,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温饱得到满足后开始增加了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在艺术感受和艺术需要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文化的多元性在教育上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也由专一化转向全面发展,大学生自身也愿意去学习和接受各种形式的文化,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素养。美术鉴赏属于比较广泛和普及、也是相对于比较好理解和接受的一种文化传递形式。美术作品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形成学生对美的鉴赏,作品传递的思想和表达的内涵,又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的判断和吸收能力,因此美术鉴赏受到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喜爱[1]。

(二)特点

虽然美术鉴赏课程在各大高校都有设立,但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一定就适合本校学生的文化需求。其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和科学它的设置具有不均衡的特点,如对课程的安排时间不合理、课时较少、种类较少。一般美术鉴赏都为几个学期的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具有内容单一的特点,适用于专业课和基础课程的学习,但对于美术鉴赏这类灵活性较高的课程,可以根据学生想掌握的方面进行统计,设立多种课程供学生进行多样的选择,满足学生对于美术鉴赏的需求[2]。2.美术鉴赏过于形式化在大多数的大学美术鉴赏课堂上只是一味地进行美术作品的观赏,只了解教材上相对应的作品,没有深入地去了解艺术品的创作背景和过程,要表达的情感也没有进行深入地了解。美术鉴赏的最终目的不是知道一个作品的内容和作者这么简单,而是要通过对作品的鉴赏,达到自身审美素养的提高。

二、在大学教育中美术鉴赏的功能

(一)认知功能

作为知识认知的一种方式之一,美术鉴赏不仅可以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也有利于对更多知识的不断积累。美术鉴赏的内容往往千变万化,从古至今美术鉴赏就一直被人们广为推崇,比如古时候的人们对诸如瓷器、画卷、折扇等常见的东西进行美术鉴赏,通过鉴赏可以对其质地、产地以及铸造工匠等相关信息进行得知。由此可以知道:通过美术鉴赏可以帮助人们对于事物进行进一步地认知,现代人通过对于古时候的作品进行鉴赏时,除了上面所说的信息的认知以外,还能够帮助人们对了解其所出产的年代、艺术价值以及市场价格,等等。美术鉴赏的认知功能可以更好地提升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由于现在科技发展非常迅猛,很多人都在紧随着时代的步伐,人们对于事物的鉴赏能力也逐步提高,然而更多的是对事物表面的认知,却将其本质忽略了。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美术鉴赏教育,在丰富了学生业余文化的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地理解及认知[3]。

(二)教育功能

对于艺术的鉴赏,首先是提高了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认知程度。在认知程度的基础上,更有利于我们去对艺术作品在艺术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发掘和探讨。通过对于艺术作品的创作者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艺术品的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是何种心理状态,以及创作者想要表达的艺术思想。例如:对宋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在他创作这幅巨著时所生活的年代的背景以及他所处的社会阶层,由此也可以引申到画中的内容,通过画中的内容可以知道当时的社会现象以及经济的发展状况,为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宋代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美术鉴赏不仅能够起到对学生教育的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的基础必须经过教育才能够实现。因此,通过美术鉴赏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思维想象力,能够更好地开拓思维,并在潜移默化的认知过程之中不断地进行思维创新。

(三)审美功能

审美是人意识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人在主观上对于世界的认知、感知与理解的过程。人的审美可以让人找到需要或者喜欢的东西,然而人的审美能力并非是天生所具有的,而是需要人们通过不断地接触事物,并在脑海中增强感知,再加以后天的教育从而培养起来的[4]。审美功能具有基础性和普遍性,同时,人的审美能力也是与道德相关联的一种感官能力。也就是说,人们具有审美的功能,就可以在对所认知和感知到的事物产生一种潜意识的审美思维,通过这种审美的思维,人们可以进行情感的把控以及表达。大学教育中,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不断地加强大学生对于审美方面的教育,不仅有利于陶冶个人秉性,促进学生形成更好的审美思维以及审美的理念,更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良好的人格魅力,也有助于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发挥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进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人民,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5]。

三、在大学教育中美术鉴赏的影响

(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我国的传统教育对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不够,这主要是因为长期的封建传统政策和小农经济以及将近几十年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运行使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受到了严重的压制。这种偏爱有知识和技能但因循守旧的社会结构使人们的思想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之中,人们忽视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因此,在美术鉴赏课堂中,我们不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为教学重点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教学的最终目的[6]。丰子恺先生曾说:“想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用想象是有形的东西变形,同时我们也可以用想象使无形的东西有形。”因此,在大学教育中美术鉴赏是一堂必不可少的课程。

(二)审美能力的教育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这些都是人类审美能力的涉及范围,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灿烂的世界,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太多太多的对比,如美与丑、对与错等。因此培养学生对美的审视能力,让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的本质是大学教育责无旁贷的一件事情。在美术鉴赏课堂中,教师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讲解,拉近学生与美术家们的距离,使学生与美术作品产生一种审美关系,这样就会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并且能从教师的讲解中充分感受到美对身心的愉悦功能。

(三)广博知识的学习

艺术家豪泽尔曾经说过:“有的人也许天生就是艺术家,可是如果想成为鉴赏家就必须要经过学习与教育”。美术鉴赏课是根据人的理解能力而开展的一门课程,因此,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以及教师的适当引导是提高领悟力的一项重要因素。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也一样,它们都来源于社会,并且都依附于社会而存在,因而如果想要领会美术作品的真正含义就必须要对美术作品所产生的社会背景、人文情怀进行了解与掌握。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通过双边活动来发现美术作品的种种外部关系以及深刻内涵,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广泛的美术知识,还要对这些知识进行不同的更新,确保自己所教授的是完整而准确的美术常识[7]。同样地,美术鉴赏课不仅仅是一门关于美术的课程,也是一门包罗万象的世界信息课。

(四)人格境界的提高

审美的中心问题是情感境界问题,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主要来源于人类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具有陶冶人的情操、完善人的意志甚至提升人生境界的作用。例如:《长江万里图》中蕴含的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拉斐尔的《圣母像》中母爱的融入使欣赏者能在第一时间感受到作者对母爱的歌颂;还有世界著名雕塑《大卫》,这座作品表现出的坚定、顽强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后人。当下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以一种全面的姿态迎接未来,为学生树立起一个健全的人格而努力。在美术鉴赏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讲解的不单单是一些关于美术的基本知识,更是教会学生学习做人、认清美丑的基本常识。正义是美的、是被后人所敬仰的,邪恶是丑的、是被后人所不耻的、坚定是美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动摇是丑的、是我们不应效仿的。所以,美术鉴赏课对于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8]。

四、结语

美术鉴赏是以视觉思维为主的过程,通过对艺术品的一系列的感知、理解、想象来升华自己。通过这种作品鉴赏的模式,可以更加直观地来引起共鸣,加深视觉冲击效果,而且在直观事物面前,人们的想象力和代入感也会得到发挥,从而形成更好的体验和更深的理解。美术鉴赏课在学生全面发展、完善自我能力素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无论是家长还是各个教育机构,都应该提高对美术鉴赏的重视程度,一起进步,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牛晰.艺术增添人生色彩———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美术鉴赏[J].美术教育研究,2014,(01):136-137.

[2]张晓玲,熊巍,张剑.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在校学生美术鉴赏现状调查[J].戏剧之家,2014,(12):145-146.

[3]耿振翔.浅析美术鉴赏对大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4,(30):165.

[4]欧阳启名.关于美术鉴赏课程改革的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3:8-10.

[5]边新灿.新一轮高考改革对大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高等教育,2015,02:7-9.

[6]赵志红.民族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114-116.

[7]刘瑛,黄意涵.中国艺术品鉴藏与高校美术鉴赏教学改革初探——以长沙理工大学美术鉴赏教学为例[J].大众文艺,2016,(01):262.

第4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 美术教学 审美 素质教育

经过几年对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的总体分析,尤其进入国家新课程改革后,它涉及了工艺、摄影、绘画、设计、雕塑和建筑等多个模块,并设有专题鉴赏、随堂欣赏和专业基础知识等几个部分的内容。这里给我们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专业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讲授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人文关系,还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通过对学生不断的启发和熏陶,来培养他们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对个别有特长爱好的同学传授美术专业基础知识,以美术课来渗透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高中美术教育中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学校审美素质大部分都是在美术鉴赏课中才得以实现。

一、高中阶段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著名画家、诗人席慕蓉曾经说过:“美术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培养几个专业的艺术家,而是培养一个乐观向上、具有高尚审美情操的民族。”多数高中生将来不会从事专门的美术事业,所以通过美术教学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使其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则具有更加实际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审美教育的意义,将审美教育渗透到日常高中美术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美的熏陶、受到美的启迪。如在讲解古典主义作品和印象派作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进行比较,领悟两种艺术各自的独特魅力,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其产生具有个性特征的审美观。当今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各种思潮此起彼伏,人们关于美的界定趋向多元化和模糊化,要让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鉴别出积极的、高尚的美,教师就应发挥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针对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积极实施审美教学,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知、理解、想象能力。

二、培养审美能力的策略

1.美术鉴赏教学是审美能力培养的途径

美术鉴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某种角度来说,美术鉴赏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感受美与鉴赏美的能力。美术鉴赏课程能为学生带来喜悦与兴奋等审美体验,学生能在鉴赏活动中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产生审美情感,还能发现美,理解美的价值。可以说,美术鉴赏课程在陶冶学生情感的同时,还能促使学生自觉地追求一些美好事物,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审美能力。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常借助一些美术作品的对比来调动学生的审美积极主动性,以期学生在思考中培养审美能力,鉴赏课程的目的也因此实现了。

2.审美能力的提高以美术鉴赏活动为基础

艺术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而艺术创作的基础是审美鉴赏能力。所以说,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十分重要。

以往的美术鉴赏教学多采用讲授法、互动法、情境教学等常规的教学方法。模式化的美术鉴赏方法是十分不可取的,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开发。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将美术鉴赏与创作相结合,把美术鉴赏作为审美能力的基础,可以在鉴赏与创作的结合下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还可以发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与激情。

3.审美创作能力与精神是鉴赏课程的生命线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作,而创作需要创作精神与审美能力。高中的美术鉴赏课程中包括创作,这就需要创作能力与精神。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要符合高中生的审美心理特质。首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要符合学生“动”的审美心理特征。所谓“动”,就是指高中生的感官活跃性较强,对独立思考具有强烈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减少束缚性、模式化的元素。其次,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要符合学生差异化的审美心理特征。教师要在教学中采用因人而异的教学启发方式。只有保证美术鉴赏教学与高中生的审美特征相符合,才能使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结语

高中美术教育的发展关乎每一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审美理念的进步。笔者重点探讨了在加强师资力量上的投入和扶持、国家教育政策上的调整、教材媒介的及时更新换代、提高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比重、多向欧美国家学习审美教育的经验,探讨了实现高中美术教育审美价值的有效路径。国家的长远发展需要每一位学子的共同努力,学科单一不利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艺术与科学需要共同迈进,社会的进步更需要综合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艳秋 高中美术鉴赏对学生审美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8)。

[2]李哲 浅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6)。

第5篇

当代大学生要适应社会发展就应全面发展自己,除了扎实地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因为艺术鉴赏是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艺术鉴赏课作为公共选修课。艺术鉴赏课的课时安排是有限的,油画鉴赏是艺术鉴赏的内容之一,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要给学生介绍优秀作品的内容和创作背景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鉴赏方法,形成良好的鉴赏思维。本文主要依据美术鉴赏的过程来论述大学生该如何鉴赏油画作品。

油画鉴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欣赏,与油画创作一样,都是人类的审美创造活动。所谓鉴赏,是指“人们对艺术作品感受、理解和批判的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作品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飞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油画鉴赏是鉴赏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感受、理解与再创造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精神活动来正确认识艺术作品的。我们欣赏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它不但能使人悦目,得到美的熏陶,而且会给人带来精神享受,有的作品还能引起观者和作者的精神共鸣。

美术鉴赏的过程

在当下的艺术市场中,油画作品卖得越来越“火”,价格越来越高,广大百姓也逐渐喜欢鉴赏和收藏油画。作为一名油画鉴赏者,怎样才能看懂一幅油画的内容和画家的思想呢?欣赏者在进行美术鉴赏过程中,一般分为几个步骤,文中主要论述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再创造这三个步骤,并针对每一个步骤都提出相关的鉴赏方法来引导欣赏者对油画作品进行鉴赏。

1、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是指当欣赏者开始接触艺术作品时,就被艺术作品外在构成形式和内在情感意蕴所吸引和震撼。当欣赏者把注意力集中和停留在油画作品上时,审美注意就开始了,感知是审美的出发点。欣赏者欣赏油画时一般先是被画面色彩和构成形式所吸引,之后将情感移入到作品中。但审美感知不是某种单一或单纯的感知反应,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人的心理诸功能、因素自由活动的结果。这一过程在时间上相当短促、迅速,具有直觉性的特征。

欣赏者在鉴赏油画的审美感知阶段,作品能让欣赏者迅速地获得艺术享受的满足感。这时欣赏者可以运用情感性欣赏法,因为艺术作品的构成存在形式是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欣赏者跟油画作品开始见面时一般不会用理性思维去深入思考、分析,而是去捕捉艺术作品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当然审美感知也需要欣赏者具备一定的欣赏眼光才能发现优秀的作品。大学生开始学习鉴赏油画作品时,一定要选择中外美术大师的代表作,因为这些大师的作品都是经过时代和历史的检验所保留下来的,也是各时代、各国最具有价值的艺术精品。我们只有多看优秀作品,加强文学艺术的修养,欣赏油画艺术的眼光才会越来越高。

2、审美理解

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飞跃。审美理解是欣赏者能领悟作品的外在构成形式因素、内在情感指向与艺术魅力等。在鉴赏油画时,我们需要了解作品形成的时代特征,把握作品情感倾向,同时,还需理解与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画家人格以及艺术技巧。正如阿恩海姆所说,人观看对象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把知觉特征和刺激材料所暗示出的结构相对照的过程,而不是一种接受原刺激材料本身的过程”。[2]欣赏者面对油画作品时,一般是在以往经验的心理结构的基础上去判断和评价它。欣赏者的审美观念与审美经验有关,还有个人的生活环境、人生经历、兴趣爱好、文化修养、个性倾向和气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欣赏者具有与艺术家相似的思想感情、文化学养和艺术修养,健康的心理等因素,那么他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这一阶段我们可以运用理智性欣赏法来对油画作品进行审美理解。如鉴赏写实主义油画一般是先理性地了解作品题材、产生的背景、丰富的内容情节和深刻的寓意等知识。鉴赏古典主义油画我们应站在历史的角度用人文主义精神和美术的造型知识去解读它们,还可以关注油画技法等问题。大学生运用理智性欣赏方法时应将理性与感性、情感[dylw.net ]与理智进行有机结合。例如,当我们面对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时,首先会注意到她那“神秘”的微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她都朝着你微笑,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之后欣赏者会发现画面是采用稳定的三角形构图,蒙娜丽莎那优美的双手和背景中静谧的山水都同她的微笑相协调、相呼应,整个画面流露出自然、优美、高雅的艺术气息。总体来说,它充分体现出达芬奇所代表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3、审美再创造

艺术鉴赏是一种再创造的行为,欣赏者的鉴赏活动是积极能动的精神创造性行为。欣赏者应敢于抛开艺术家与批评家既定的规范框架指令,去大胆探索对作品的再创造性认识、批判等。我们可以在知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记忆和审美理想,对艺术形象加以想象和联想,使作品内容更丰富。

这一阶段欣赏者可以运用情感与理性综合的艺术欣赏方法,以直接感知性与分析研究性相结合而领略、理解艺术作品。在审美欣赏中,对作品内在意义的理解不是靠概念而是靠想象来联系的。想象是欣赏者在对油画作品的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把某些经验的东西提出来进行回忆、联想、类比,有很强的主动支配性,是具有综合统一性能的感性活动。当鉴赏立体主义油画、表现主义油画时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挖空心思去理解未表现出的和模糊不清的东西。因此,大学生要从古今中外的名画中品尝美,从生活中提炼美,之后再创造视觉美。非美术专业的大学生要想积累审美经验,就应该进行艺术形式感的专业训练,培养自己对艺术和美的感受能力。

结语

欣赏者每一次鉴赏油画作品都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艺术感悟能力。作为当代大学生,只要你对艺术充满热情,加强文学艺术的修养,充分运用和调动自己所掌握的文化知识对油画作品加以关注,多学习、多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就能逐步练就出敏锐而准确的艺术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泽厚著.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第6篇

关键词: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1999年,我国国务院和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道德、智力、体能、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全面综合性发展,美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课题,是促进学生人格和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基础教育教学中,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教学的美育功能。而高中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以审美活动为核心的教学科目,自然成为开展审美教学的主要阵地。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认为高中美术的审美教学可以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三个方面入手,促进在审美方面的发展。

一、组织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美

以往应试教育体制下,过于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教学和成绩,忽视美术的育美功能,美术教学课时少,形式单一,上课仅仅围绕教材进行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感受美的需要和强烈动机,导致美术教学不仅僵硬封闭而且丧失趣味和美感,学生课上态度消极,学习效果差。因此,教师要开展审美教学就必须先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创新美术课堂形式,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提高审美感受能力,使学生善于发现美和体验美。

(一)感受美的图片和事物,开展直观教学

美术是一种视觉化很强的教学科目,而教师要结合高中时期学生形象性思维能力高度发达的特征,对学生进行直观的教学,通过为学生呈现多样化的丰富图片,使学生对美的事物形成完整的表象知觉,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园艺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做好教学设计,为学生搜集我国古代园林建筑和西方园艺设计的图片,通过展示真实的形象生动的图片,使学生切实感受美的园林气息,对知识形成直观的表征,产生美的体验。教师还可以进行实物教学,这是一种更加真实的直观手段,教师要善于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自身的教育潜能。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学校的雕塑和一些学生的美术作品,通过实际艺术创作结晶丰富学生感受美的途径,使学习活动更加真实。

(二)在感受美的事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美的品质和人格,形成美的观点和意识

美术的审美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感受美的事物和图片,而且要在感受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基础上,感受这些事物和现象蕴含的价值和品质意义,使学生对人格和情感进行美的体验,树立审美的自觉意识。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最终旨归是建设美的个体,具备美的品格。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美的含义,丰富美的内容,引导学生在感受美的层次上不断深化,自觉陶冶美的情感,健全审美情操。比如,在学习西方人文主义雕塑的时候,关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高中时期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大卫所代表的人文主义理念,教师要逐步启发学生在对大卫人体美的感受基础上,结合中世纪时期一些保守压抑人性的宗教雕塑比较分析,感受大卫所代表的张扬人的价值的人文主义理念,从而深化学生感受美的素养,形成健康全面的人性观点,对学生人格健全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审美教学要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使美术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高中美术教学,不仅要创造教学条件,使学生感受美的事物和理念,而且要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使学生养成正确、科学、完整的美的判断能力,在评价美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感,实现其整体人文素养的提高。鉴赏美是一种实践活动,也是一种主体参与的自我内化过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教会学生鉴赏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使用语言来表达自我的鉴赏感受,培养有序的鉴赏能力。

(一)组织美术的审美鉴赏课,培养学生规范的鉴赏美之意识与能力

鉴赏美必须有专门的鉴赏活动课作为有效的支撑,鉴赏活动要组织的有效和规范,学生才能在活动中,得到能力的发展和鉴赏技能的学习,实现鉴赏能力的发展。一方面,审美鉴赏课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重点,设计多样化的鉴赏内容,以供学生挑选,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课下进行素材的收集和鉴赏任务的落实,课上,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小组代表到课堂上为大家进行专题鉴赏,教师作为旁观者和指导者对学生的鉴赏进行评价和反馈,能够有效规范学生的鉴赏行为,使鉴赏活动有序进行,学生真正获得鉴赏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鉴赏的过程和语言进行记录与汇总,对每一次鉴赏报告和活动进行总结与讨论,最后在反思中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也不断得到新的启发和想法,提出新的鉴赏课题等,促进鉴赏活动深入发展。

(二)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美术鉴赏的课外兴趣小组,创新鉴赏活动形式

美术鉴赏活动并不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可以和学生的课余活动结合起来,以新的形式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学生提供更加开阔的鉴赏平台与空间,使学生得到更加自主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外活动中为学生开展美术鉴赏的讲座和报告会等,使学生小组的兴趣得到教师的支持和引导,还可以开展鉴赏的汇报展览等,充分发挥鉴赏活动的自由灵活性,使学生鉴赏能力有发挥的空间。

三、审美教学需要启发学生开展创造美的活动,在实践中发挥美的创造能力

审美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具备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论和感受鉴赏的层面,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践活动,开展创造性应用活动,使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的审美需求,把审美情感和能力得以外化,提高美育素养。

(一)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意义,激发学生的创造需求

美术教师自身的创造能力,直接对学生的创造活动产生影响,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做好示范者角色,多进行创造性活动,绘制作品或者进行艺术创造等,对学生进行熏陶与陶冶,使审美创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常态,激发学生的创造需要。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檠生提供创造行为实施的条件

第7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音乐鉴赏课程;必要性

当代大学素质教育已不同于以往那些狭隘的、片面的及过分功利化的专业教育,它更加注重于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及可持续发展,它是一种教育类别,旨在加强专业素质教育,并统筹考虑现有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要注重学生“才”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应首先强调对“人”的培养,即人的品德、修养及内涵。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品鉴音乐,有利于提高人才审美能力,开设音乐课程课程更加增加了大学生结合旅游知识的综合艺术能力。

一、音乐鉴赏课程资讯

根据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摘要:全国普通高校已经将公共艺术课程应用到各个专业本科生教学课程中,各中专高职院校也跟随实行。在全部课程教学中,需选定1到2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并且通过考核;或者至少取得2个及以上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音乐艺术是一门多功能的学科,是一种作用于感情、精神、道德和灵魂的教育,是打开通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各领域大门的钥匙。为培养现代国际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音乐鉴赏限定性选修课程在对大学生综合审美提升,实践与创新能力及打造多方位全才具有无可否认的作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音乐鉴赏课程以审美为主线,在课程教学实践中,通过让学生学习基本的音乐艺术理论、品鉴欣赏国内外著名音乐艺术作品,交流艺术作品体验心得,举办参加画展、音乐节目等艺术类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思想,创新思维,艺术涵养。

二、旅游专业开设音乐鉴赏课程的必要性

古往今来,中外众多学者对音乐的教化作用有过诸多精炼的论述。柏拉图主张:“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孔子则强调“: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由此可见,音乐对于历练人的内在素养具有独特的作用。旅游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人才质量需求也不断提高,既要求专业人才基础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又要求德才兼备、品质优良,适应性强、道德修养、个性修养、文化修养及艺术修养都能达到一定境界,并能在个人的言谈举止中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真正实现和谐美。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音乐鉴赏课程正是迎合整体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方法和途径。

(一)音乐文化与旅游息息相关。音乐文化与旅游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在众多人文景观中,音乐占据着异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作为旅游吸引物,还是作为附加旅游产品,音乐都能赋予旅游景观以独特的审美内涵和别样的文化韵味,更能带给游客无穷无尽的乐趣和独一无二的体验。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音乐文化资源已成为诸多景区扩大知名度的文化载体。我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就是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前来游览体验的重要旅游吸引物之一,例如,我国的昆曲、古琴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西安鼓乐和京剧等都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伴随着旅游不断被世人所熟知,走出乡土,奔向世界。

(二)丰富学生艺术人文知识。丰富多趣的课程能够使学生多方位地吸收更多不同的知识,可以填充自身不足;音乐鉴赏课程的授课可以讲述不同国家不同的音乐和乐器各有其产生的背景和故事,而这些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音乐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在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增加不同的视角知识,如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文化所产生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在和平与战争年代、在现代与近代、在我国与外国等如何区分音乐文化特征,以便让学生体会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三)提高艺术修养,培养高尚情操。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审美主体。好的音乐是心灵的灵魂,是人类情感的高度升华。音乐艺术含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艺术修养,更体现了艺术家的思想、态度和价值取向,当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民族文化,而且通过艺术家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的影响,倾心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之美,审美陶醉和情感的升华,思想也得到了一些灵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习惯会自然发展。

(四)开启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审美能力。我国著名学者叶朗先生认为:“旅游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更不用说什么旅游了,旅游涉及所有领域的美学和形式,旅游活动是审美活动。”无论什么样的旅游都是在不断的游历活动中寻求美的享受,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增添生活的乐趣。跟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对音乐的欣赏越来越迫切。旅游专业学生开设音乐鉴赏课程虽然不能用过于专业的音乐艺术教学手段开启学生们的音乐文化素养,但是通过适当的接触及引导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音乐是对万物以一种音符形式进行的诠释,人们在音乐审美体验中会得到极大的调动、锻炼和提高。具体而言,音乐审美能力包括感受美的能力、领悟美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和鉴赏美的能力,通过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总结

音乐以独特的教育课程方式可在各高院校内开设,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中开设音乐鉴赏课,能促进学生身心自由、完善、和谐地全面发展,提升其音乐鉴赏能力,增强审美能力,培养积极、鲜明的优秀个性,直至完善人格。因此应重视音乐鉴赏课程的开设,营造一种适合创造性思维的情绪,引导学生更多地接触艺术,了解艺术,提高审美、语言艺术等,再由艺术审美活动激活其潜在的创造灵性,达到音乐审美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胡晓琳.音乐鉴赏课在普通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音乐教学,2008(9).

[2]李静,周艳.论音乐文化课程在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培养中的运用[J].文学与艺术,2011(5).

[3]崔丽君.普通高校开设音乐鉴赏课的意义[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第8篇

关键词:舞蹈艺术;艺术作品;鉴赏;本质;文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J701 文献标识码:A

舞蹈,作为人类艺术之母,它以身体为物质材料和物质手段,创造出生动、丰富的艺术形象,用身体表达对世界、对生活、对生命的理解。舞蹈鉴赏,是人们对舞蹈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批评的思维活动及过程。舞蹈鉴赏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舞蹈鉴赏是一种多维审美心理活动

(一)舞蹈鉴赏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

舞蹈鉴赏与一切艺术鉴赏活动一样,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审美享受主要通过“共鸣”、“净化”、“领悟”等鉴赏心理来实现。

“共鸣”实际上是鉴赏者与舞者在情感、趣味、理想高度上的共振与沟通,是心灵与心灵、情感与情感、思想与思想高度和谐共振所产生的一种审美情境。强烈的共鸣往往使鉴赏者达到如醉如痴的状态。“净化”,是指鉴赏者的情感在共鸣中得到调节、慰籍、疏导和升华。“领悟”,是鉴赏者在共鸣、净化的基础上主动追索作品深层意蕴的结果,它是一种生命智慧的飞跃。在舞蹈鉴赏中,对舞蹈“意境”的领悟,是舞蹈鉴赏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舞蹈鉴赏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这是其最重要的本质属性。人们往往把艺术鉴赏看做人生的一大乐事,有些悲剧作品,明知看了要伤心落泪,但还是忍不住要看,这是由于悲剧往往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能使人得到崇高美的享受,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由张继刚执导的中国当代大型民族舞剧《一把酸枣》,将凄美的爱情故事,融于地域的风韵、石墙的森严、古道口的荒凉、大院的奢华、酸枣林的浪漫之中;“盘鼓舞”愤懑的呐喊,“大漠相拥”的哈姆雷特式的悲剧绝唱,让观众肝肠百转,魂魄震撼。如果我们在观赏舞蹈作品时,不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就不能算作舞蹈鉴赏。

(二)舞蹈鉴赏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方式

舞蹈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形象性。我们观赏舞蹈作品时,都有过这样的审美感受,到动情之处,或者怦然心动,或者潸然泪下。当你欣赏芭蕾舞《天鹅湖》时,可能瞬间感到物我合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便是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联想”与“想象”在起作用。

在舞蹈鉴赏中,联想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形象之间的联系,实现形象之间的流动、过度与跳跃;二是建立形象与生活的关系,通过联想调动我们有关生活、情感、思想的积累,从而更深切的感受舞蹈艺术形象。例如《小溪、江河、大海》是一个充分发挥舞蹈艺术情感表现性的优秀抒情舞蹈作品。由舞蹈中连绵、流畅的“圆场步”联想到到涓涓细流的“小溪”;由徐徐而颤的手臂联想到“江河”的波涛;由漫卷飞舞的纱裙联想到“大海”源流,完整的形成了从潺潺小溪汇聚成涓涓江河,而后形成滔滔大海的完整的流动的祖国美好山河的“意象”。

而想象是引领观赏者真正走进舞蹈艺术世界的形象思维方式。如舞蹈作品《五彩云霞》,在天籁般的音乐声中,舞者半脚尖碎步慢移,轻轻漂浮的披风曼妙舞动,把观众带入了想象的境域:在袅袅烟雾和变幻的灯光中,舞者的肢体与披风合成同一意象。

(三)舞蹈鉴赏以情感体验为认知目的

情感体验是舞蹈鉴赏中最活跃的因素,舞蹈鉴赏始终伴随着情感体验,这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所决定的。首先,就舞蹈作品来说,艺术形象与审美情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舞蹈作品,不仅渗透了编导和舞者的情感,其塑造的形象也有着自己的情感世界;第二,鉴赏者在鉴赏时,不仅要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情感,而且要对这些情感作出反应;第三,鉴赏者对作品所作出的判断与评价渗透他的主观态度与体验,表现出情感化的审美评价;第四,在鉴赏中,情感是推动各种心理因素和谐运动的重要因素,它可以引发审美注意和期待,强化审美知觉。

二、舞蹈鉴赏是舞蹈艺术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舞蹈鉴赏是实现作品价值与功能的“桥梁”

舞蹈的价值与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认识、教育、审美和娱乐。但这些价值和功能都是潜在的,只有通过鉴赏才能转变为现实。比如《千手观音》这么美的舞蹈,如果大众不是通过央视春节晚会鉴赏到它,那么它即使具有再高的审美价值也是形同虚设,毫无意义。舞蹈鉴赏就是在舞蹈作品与观众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使二者的沟通成为可能。当观众被放射状的“千手观音”造型所感动、所震撼时,光芒四射的艺术的“太阳”,也真正让人心燃烧,舞蹈作品的价值和功能才成为现实。

(二)舞蹈鉴赏是推动舞蹈创作的动力

舞蹈编导在创作舞蹈作品时事实上自觉不自觉地考虑到了鉴赏者的需要、爱好和兴趣。当一个舞蹈作品与观众见面后,观众的评价会影响到创作。仍以《千手观音》为例。2005年《千手观音》在海外得到追捧, 世界友人热情的掌声激发了张继刚的创作热情,继续精练,登上春节晚会的舞台;全国观众的热情评价与支持激励编导沿着这一方向继续完善自己的创作,重新编排的新版《千手观音》出现在“鸟巢”时,原来的21名演员扩展为126名演员,从六个角度向观众展示。不仅消除了视觉盲点,还以立体式造型阐述人类圣火。掀起了第三潮《千手观音》热。假若观众的反应是冷淡的、否定的,那么编导就会及时审视和调整自己的创作。

(三)舞蹈鉴赏是艺术批评的基础

从文艺消费的角度来看,舞蹈作品一经推上舞台,它就是“艺术商品”;而从精神方面考察,这是“艺术接受”——主要体现为鉴赏与批评。舞蹈艺术批评,是指艺术批评家在舞蹈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从一定的立场、观点出发,对舞蹈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挖掘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意蕴,或寻找作品与历史、文化、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在这种关系中来分析,阐释艺术作品或艺术现象的社会意义与美学价值。艺术批评的主要任务是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同时也包括对于各种艺术现象(如思潮、流派)的考察和探讨。一方面,艺术批评必须以一定的艺术理论作指导,利用艺术史研究提供的成果;另一方面,艺术批评总是通过分析新作品,评论新作家,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研究成果,使艺术理论和艺术史从现实的艺术实践中不断获取新的资料和新的素材。艺术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真正的艺术魅力,常常不是一下子就能领悟和把握到的,这就需要艺术批评来发现和评介优秀的作品,指导和帮助广大群众进行艺术鉴赏。

三、舞蹈鉴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必须”

(一)舞蹈鉴赏与审美需求

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精神文化决定着一个人的宇宙观、生命观和基本的生活态度,因此,精神文化是文化价值系统中的核心价值。 艺术文化与哲学文化、宗教文化三者因为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属于人类文化价值系统中最重要的层次。作为人类情感的载体,从发生学意义上来看,舞蹈艺术文化是超越于具体宗教、哲学理念和范畴的本源性和本体性存在,而成为一自为自在的实体,具有永恒的价值。

(二)舞蹈鉴赏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一个美学命题,也是最重要的美学原理。从根本的意义上讲,舞蹈鉴赏与其它艺术鉴赏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鉴赏者在审美再创造活动中,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将自身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到艺术作品之中,从而获得强烈的美感。

(三)舞蹈鉴赏与人格完善

第9篇

关键词:美术鉴赏高校素质教育作用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美术鉴赏课逐渐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美术鉴赏课在高校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为造就合格的人才服务。那么,美术鉴赏课对大学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以美引善

先生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因为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鉴赏课就是学校的教育课程之一。

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并以美作为追求的价值取向。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黑格尔语),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美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高校的美术鉴赏课是普通美术教育工作在高校的一种延续,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意境、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空间及作者创作背景等完成的,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形式,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直观的构思,给青年学生以启迪、以感动,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很多人文知识,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人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以美启真

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美术鉴赏课可以使学生以愉快的心理体验展开想象,现代心理学揭示,兴趣和愉快的心情可以为复杂繁重的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好的美术作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感知、注意、记忆联想、幻想、创造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对各种色彩的象征义和引申义的理解会更加敏锐、协调,可以这样认为,美术鉴赏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一种视觉思维的过程,也是鉴赏者审美创造的过程。它是鉴赏者通过对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和鉴别等一系列视觉思维活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扩大认知领域,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在美术鉴赏过程中,由于鉴赏者面对的是富于启发性的典型视觉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在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下,通过特定艺术形象可以感知和认识更为丰富的内容。中国古代诗论中就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之说,宋代诗人梅尧臣要求“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中国画的留白处理,正是留给鉴赏者想象的空间,这是鉴赏者对艺术作品再创造的过程。艺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多么完整、具体,都留有广大的想象空间,这些空间需要鉴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丰富和发展,使鉴赏者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美术鉴赏与美术创作一样,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鉴赏过程也是培养鉴赏者创造力的过程。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鉴赏正适合这种创造心理的培养,尤其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对作品的色彩、比例、空间、节奏等视觉思维的训练,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开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以美怡情

身心素质包括体质、体能教育和心理教育。

首先,美术鉴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如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就是力量与健美的和谐统一,这表明体质体能的发展过程就是按照美的原则、美的规律塑造美、追求美。在对《掷铁饼者》深入分析、鉴赏并进一步了解作品来龙去脉的同时,还能以健康的美感引发学生强健体魄的自觉性。如鉴赏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时,引导学生围绕人体美的标准进行讨论,通过美术鉴赏课帮助学生认识美的时代性、阶级性和多层次性,并转而欣赏“维纳斯”的古典、和谐、健康、自然之美。

其次,美术鉴赏对学生健全心理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美术鉴赏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概念,学会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是创作者心灵的表露,所以在美术鉴赏中,广大学生可以通过艺术作品这一媒介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使自己的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与提升,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性心理、社会心理得到和谐发展。此外,美术鉴赏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宽容心理和创造心理等。

总之,美术鉴赏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无一不关联着素质教育,关联着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2004年9月10日,主席发表了关于美育的讲话,在讲话中他这样讲道:“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造就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自由和谐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道一主编《美术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