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启发式教学的好处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23 10:16:3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启发式教学的好处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启发式教学的好处

第1篇

关键词 法语 教学 符号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Inspiration and Guidance of Semiotic Theory

on the Basis of French Teaching

LIU Bixia, LIAN Xiaojie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2)

Abstract As the main course of French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tages, basic French class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passing on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French to students and in developing their competence of using French language. This essay intends to examine the reform of basic French cla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tics, and explore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nd their proficiency in listening, reading and translating in French.

Key words French class; teaching; semiotics

1 符号学

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系统、符号意指和符号功能的一门科学。语言学家索绪尔(Saussure F. de)被认为是现代符号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从表达和交流的角度提出了符号学这一概念,几乎同时皮尔斯从认知与思维的角度也提出了这一概念。

皮尔斯(Peirce Ch.)充分了解符号的普遍性与重要性。他认为人们所面对的世界是为符号所渗透了的。即便不能说宇宙完全是由符号所构成的话,至少可以说宇宙是渗透在符号里。皮尔斯符号学的符号由符号代表、所指对象和解释者构成。

2 基础法语课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基础法语课程是法语专业教学中的主干课程,传统的基础法语课教学,教师多用大部分时间讲解语言知识,如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述与练习。在此种教学模式下,虽然学生积累了相当的语言知识,却在实际与外国人用法语交流时存在困难。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他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的参数: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及实际操作性。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是语言使用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从某种角度来讲,学习外语即学习用另一种语言符号对客观世界进行编码。可是由于文化的差异,符号的指称意义、语用意义、言内意义在两种不同语言中完全对应的情况很少,因此给跨文化交际带来诸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参照符号学中有关意义的理论,在课堂授课中多向学生介绍语言符号的不对应情况和相应的补救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符号学对法语教学的指导

3.1 视听能力

人的大脑中有各种各样的符号,原有的符号(原有的知识)已经形成了一个图式。听力理解的过程就是在学生原有图式的基础上,把输入的新的图式和原有的图式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获得理解。在视听教学当中,我们要利用符号的指索性构建文本的语言图式并丰富学生的语言图式,利用符号的图像性构建文本的形式图式并丰富学生的形式图式,利用符号的象征性构建文本的内容图式并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听力是提取信息的过程,学生从识别文字符号到理解文章意思要经过一系列的编码加工过程。这一认知过程不仅有来自外部的语言信息和环境状况,还有来自学习主体本身的生理因素,如视觉神经、听力策略、认知结构。运用符号的认知方式――联想、推理、了解其社会背景来构建起良好的听力图式有助于提高视听能力。

3.2 阅读能力

阅读符号的能力,主要是指通过阅读,学生产生对符号的所指与能指的了解与认知能力。文本能将其具体体现出来。从文本的角度来理解,符号能力划分为三种,即:语义的能力、解释能力,以及社会的认知能力。一词多义现象在法语中经常出现,因此学生就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下理解这个词所显现的语义。解释能力指在教学中阐释语言或者文化的能指以及所指关系中应该具备的能力。而社会认知能力是学生在法语阅读基础上,将语言的学习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就是变语言学习为一种实践。

信息的编码除了是符号信息的表现,更携带着大量文化的信息。因此,将语言符号进行编码和译码,在跨文化交际的时候尤为必要。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在交际的时候,有一些表达不能够“说”出来(用语言符号表达),就只有“做”出来(使用交际工具来替代),这种“做”就是非语言符号。这些交际工具不仅能够替代语言,而且也更有效更直接地进行了交际。

很多学生阅读的困难首先表现在词汇和语法方面。一些第二语言阅读的图式研究表明,语言图式不完整就会导致第一语言阅读技巧不能转移到第二语言阅读中,影响阅读效率。在文本的符号化过程中,语言图式是处于较低层次的图式,是符号化的基础,随着语言信息的不断输入该图式将不断完善。其次,文化背景知识是决定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由于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必然导致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在基础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文化对比是帮助学生排除障碍,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再次,文体是文本的结构图式,不同的文体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对文本结构越清楚,就越能把握文章的思路,段落的安排,提高阅读的准确率。

3.3 翻译能力

符号学理论把翻译活动当作社会文化现象来研究,超越语言分析的框架,通过对比不同文化,从语际的和语用的角度对原语和译语进行调整,全盘把握原文信息的动态反应,并非追求一字一句的机械对应,使原文和译文在跨文化、跨时空、跨地域的不同阅读人群引起共鸣,从而达到交际功能的一致或对等。

莫里斯认为,语言符号系统含三种关系,即语法的、语义的和语用的。与之对应的是三类符号学意义,即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词语和话语的总体意义就是由它们构成,代表着所承载信息的形式、内容和功能。语音、词汇、句法、篇章等层次体现了言内意义,它是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语言符号和它描述的主观世界或客观世界的实体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指称意义,它是词语、句子、篇章所反映的客观世界。语言符号和语言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语用意义。翻译就是翻译意义,意义即指以上三类意义。译文应尽可能地在指称、语用和言内三个层面上与原文实现最大限度的等值。不过在不同的话语中,它们的相对突出程度有所不同。技术性文本中突出指称意义;文学性话语中突出语用意义和言内意义。译者的最高境界是把每一个词或每一段话的意义全部传达出来,达到原文和译文的完全重合。但这很难做到。符号学的翻译理论是从语言到文化传递的纽带和工具,不仅对翻译过程的具体操作具有概括力,而且对于翻译研究也具有更深的概括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启发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05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6.036

一、启发式教学的作用

一般来说,启发式教学能够使学生的智力发展得到提高,进而培养为创新性的人才。在初中阶段,数学担任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使命。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数学成为很多学生的难题,相对比较难学。如果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实现思维能力的飞跃。启发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教材涉及的内容转化为学生能接受的知识,从而转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目前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提问的片面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一些教师在驾驭课堂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能力不足的问题。他们的教学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学生能够考高分,这样的思想是不会重视启发式教学的,也很难采用这种教学。同时,教师在对问题的启发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是能够提出问题,就能对学生产生启发的作用。可以说,不管是他们提问的质量怎样,在每节课上,教师的提问都成了必修课,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产生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这种提问能够恰到好处,并能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一定的效果和影响。

(二)对启发式教学的本质认识不足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都在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并将这些知识完全传授给学生,然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思维也不会得到发展,甚至还可能会产生消极的作用。因此,教师认为的启发式教学,通常会在课堂上不断提问学生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这样对启发式教学的本质认识不够。也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不管质量的好坏,都会进行提问,但是实际上并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甚至还会限制启发式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只关注结果,忽略过程的重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对学生的启发教育往往存在只重视结果,不关注过程的现象。这样的情况,主要是教师在为学生设置问题前,就一定具备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答案,因此能够诱导学生不断学习和思考。这样的教学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式教学,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还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这样只注重结果的启发是很没有意义的。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启发式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特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潜力,将知识隐藏在一定的背景下,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新的知识。在初中数学中,启发式教学通常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能在这种背景下主动地认识数学问题。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任务是能真正地学到知识,爱学,学会。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下,不断进行探索。可以说,教师在教材的帮助下,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定的环境,并能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会学习,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保持耐心,不能急躁,要不断给学生以鼓舞,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出发,让学生能在积极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另外,教师还要能通过启发式教学,展现课堂的趣味和与众不同,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这种启发式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适当的环境,还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更加主动地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教学质量。

(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会学习,并引导学生得到提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他们的求知欲望一定会得到提高,这样教师既不能死板地要求学生追求知识,而是应该把课堂的时间留给学生,能给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如果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始终保持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一定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良好的效果,并形成一种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可以说,采用启发式教学,并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就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探索,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和学习。

(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有针对地开展教学

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认知结构都存在很大的不同,这就使得学生的层次存在很大的差距。可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应该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让学生能够接受知识,并能针对知识点的简单和复杂来不断探究问题,使学生能在问题的启发下,进一步地思考和学习。而教师在对问题的设计中,通常要从问题的难易程度出发,并进行考虑和区分,使学生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程度差的学生可能很难回答的话,就可以将问题留给比较优秀的学生。总之,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应该能把握问题的简单和具体,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提高,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第3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体育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11-01

“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法。它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民主、科学的教学方法。而体育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利用学生自身的经验(体育基础知识、体育基本技能、技术和其它学科知识等),以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去思考,去领悟,主动实践,从而达到尽快地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目的。下面结合实际简述对体育课中“启发式”教学的认识。

一、合理运用多种“启发”性教学法

体育课中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意味着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忽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和“学”两者的积极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突出,那么教师主导作用的要求就越高。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得如何,关键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怎样。为此,体育教师在按照设计程序进行“启发式”模式教学时,一定要掌握并学会合理运用多种“启发”性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采用直观法进行启发。从学生感悟性认识出发,运用熟悉的知识和具体的运作给学生以演示和示范,通过学生的直接感知,促进其形象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中用挂图、定向和分解示范、幻灯、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清晰地分析动作的全过程和技术关键,从而提高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例如:跳远教学中的落地缓冲,就可以用车轮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把车轮想象为有无数个点组成,那么车轮着地的顺序为点1、点2、点3……因此,在跳远落地时,脚的着地顺序是关键。

2、采用提问法进行启发。讲解中的适时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手段。问题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师不但要善于解疑,而且要善于质疑,促使学生开动脑筋。例如:在教弯道跑技术时,不是按常规方法讲解弯道技术,而是一开始就向学生说:“今天我们要做一个物理实验”,立刻引起学生疑问,接着就把向心力、离心力的原理运用于弯道跑的教学中,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弯道时身体要内倾,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的及时提出可以一步步启发学生积极开拓思路和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采用形象比喻法进行启发。根据类比推理的逻辑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事物,掌握技能,借助联想这一思维形式去理解新知识和新的技术原理。教师用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作比喻,可使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联想,使练习过程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如用“鞭打”来比喻投掷标枪的出手动作;用“弯弓”、“竹竿”等来比喻投掷项目的“背弓”。

4、采用对比法进行启发。用互相联系的知识或技能,进行正反比较和新旧对比启发。通过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深入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用概念对比、观察对比、视觉与动觉对比以及对象与背景对比等方法来加强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技术动作,通过比较分析,了解错误的本质。

5、采用练习法进行启发。练习富于启发性,就可以避免盲目地尝试练习,提高练习效果。练习方式多样化,本身就是一种启发。练习的新异刺激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学任务、目的、要求开展的辅助练习、诱导练习、组织竞赛等都是练习启发的有效形式。游戏是体育教学与训练的主要内容,合理选择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一些技术动作的启示。如迎面接力跑,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和途中跑的动作要领。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体育教师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提问的目的,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目的性应明确,使学生有一个思索的方向,才能使领悟的道理与要传习的体育知识、技术或其它学科知识相一致。

2、突出问题的重点,确保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抓住要害,抓住实质,重点突出。切忌简单的是非选择或填充式的问题。

3、启发要有一定的广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也可以从生理知识,运动力学或其它学科知识等角度加以启发,使启发的面越来越广。

4、语言要精炼,注意语感。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简明、精炼.避免问题含糊不清。提问是诱导性的,不同于考查性质提问,所以语言应含蓄、婉转而又有亲切感。为此要求教师对所教教材的钻研要更为深透。

三、体育课中“启发式”教学的优越性

1、“启发式”教学模式在现代体育教学中不仅可行,而且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操作关键在于模式程序的合理设计以及教师教学的正确。

2、启发式教学模式不但使学生学习动作技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更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愉快的体育活动中既掌握动作技术要领,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又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总之,体育教师应当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应用启发式教学,合理选择启发方法,精心设计提问,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在体育课中的作用和优势。

参考文献:

[1] 王海霞.启发式教学好处多[J].学周刊,2012(16).

第4篇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通过生物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方面的教育。但是,如果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往往给学生们一个印象:生物学知识靠死记硬背,事实上,生物学知识是人们实际经验的结晶。有好多好多的知识是可以通过自己做小实验总结得来。而学生对这方而的情况是缺乏能力完成的。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战场,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手、脑、口等解放出来,这就是老师需要研究和探讨的课题。而在这一切之中,关键是要在教学中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思想,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总揽教学。

    二、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是两种对立的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思考。注入式教学则让学生对知识无所适从,成为学习的容器。因此,启发式教学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历经数年而不衰。同时,启发式教学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充实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因此,研究启发式教学对搞好生物教学是很必要的。

    三、研究方法

    从组织教学、备课、上课、辅导、试题测验、思想交流等方面体现启发式的教学思想,特别是在教学中体现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具体表现在:组织教学时,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启发学生的思维;备课时,要尽可能地把一些“活”材料备到教案中;上课时,要进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辅导时,要启发学生质疑;出题时,要出一些考查综合能力的题目,与学生谈话时,也要具有启迪学生思考的作用。

    四、实施过程

    1、组织教学中的启发性

    组织好教学过程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组织教学中的自发性就是要使学生自觉地寻找学习的材料,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达到解决的目的,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来。如为了讲苔藓植物有直观材料,我特地启发学生们:这种植物我们是见过的,只是我们没有留意。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呢?它有多高呢?哪位同学能够采到它呢?同学们在课前想想办法!经过这样提供线索式的启发,结果有好几个同学采来了实物标本,其中有的标本还带有孢蒴,植物形态很完整。我进一步启发学生:你们是在哪里采集的呢?有的说在湿砖上;有的说在水沟旁;有的说在家里的盆景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生活环境的学习内容之中去了。学生学起来水到渠成,让学生自已去准备材料,想办法去思考问题,启迪思维,这种组织教学就具有启发性。

    2、备课中的启发性

    备课时也要围绕启发式教学来进行。教学时才能体现出启发式教学的内容,备课的时候就要把怎样让学生想办法、找问题、去思考、去观察的内容考虑进去。如引入教学内容的启发式教案可以这样来书写:同学们先看一看这是什么?(出示蜂巢的教具)接着启发:为什么蜜蜂要筑蜂巢呢?蜂巢的大小是否相同呢?蜂蜜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就很自然地进入到蜜蜂内容的学习了。

    3、上课中的启发性

    上课是最能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无论是引入课题、提问、讲授、谈话、阅读、分析、归纳、讨论、问答都可以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给学生点明关键、寻找线索、营造环境、自发思路,有步骤、分层次,一环扣一环地实行启发式教学。如“叶的形态”启发式教学过程可如下进行:先让同学们看棉花的叶,思考叶的组成有哪些?启发思考谁是叶的主要部分?(叶片)叶片从宽度、厚度上来看有什么样的特点?(扁平而宽阔)这对叶的功能有什么样的好处?(便于接受阳光的照射)这表明叶片与其功能有何关系?(相适应)[这是第一层次]进一步观察棉花叶与月季叶,看一看每个叶柄上叶片的数目是不是一样,转入单叶和复叶的学习。展示棉花叶与月季叶,问哪是单叶?哪是复叶?学者的概念,紧接着比较复叶与枝条之区别。[这是第二层次]继续观察柳的叶、丁香的叶、夹竹汐的叶在茎上的排列次序,转入叶序的学习。接着观察叶的排列情况有无完全重叠的现象?引人叶镶嵌的概念,表明叶具有向光性。[这是第三层次]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地启发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归纳、去总结,这就是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

    4、出题、辅导、谈话中的启发性

    出题时要出一些具有启迪思维的练习题。如讲了根的形态后,为复习根系可出这样的题:画出杨树的根与小麦的根在地下的生长情况?(学生就要思考画成直根系还是须根系的问题)辅导时要启迪学生思维,如讲了“排泄”后可启迪学生思索:健康人每天形成原尿约150升,而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就要联系尿的形成过程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方面的知识。谈话时要抓注问题的关键、学生的思想顾虑及其不足之处,启发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不足,分析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下决心去加以改正等。

第5篇

论文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教学心得;教学改革;启发式教学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呢?本文特从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一谈自己的教学心得。

一、启发式教学的概念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其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

启发式教学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也是素质教育积极提倡的,它要求摆正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学生不做认真的思考、下一番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功夫,是不可能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所以,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促使他们自主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二、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启发式教学

实行启发式教学,首要的问题是教师充分理解实施启发式教学必要性的认识和对启发式教学内涵,从而加强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的求知欲望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善于围绕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件设计一些问题,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从而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这些问题,促使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动手实践等方式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电子信息工程课为例,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在讲信号处理时,可以提一些“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等这样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主动探索问题答案的动力。

(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独立思考是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呢?在教学中,应当常常借用一些错题或错误结论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并使其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比如,在讲电路知识时,有意地设置一些矛盾,促使学生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这些矛盾的后果,加深对正确知识的记忆。经常用这种办法训练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灵活地运用公式、定理和法则,还能极大地调动他们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同时对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也是有好处的。

(三)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课对工程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指导学生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让同学们在实验中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引导学生积极钻研思考,培养学生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每一个具体实验,教师应当逐步改变过去那种只讲实验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注入式的讲授,而转变到思路教学上去,实施启发式教学。即在实验前,要讲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要达到什么目的,希望得到什么结果;为什么设计这样的线路,为什么要按这样的步骤来进行实验,为什么要注意一些问题等,这实质就是讲授实验的设计思想,教师在每个实验前都这样讲授,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启发。

(四)发扬民主式教学

民主式教学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老师的教的逐渐减少和学生的学的逐渐增加,完成从“扶”到“放”的教学全过程,最后达到“用不着教”。民主式教学所遵循的第一原则就是摒弃讲授式,即使是新授课,教师也不直接讲授新知识,而是尊重学生自己的思维和发现。对于讲授式教学应该由老师讲的新内容,全部由老师引导着学生自己从教材中发现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出来,从原有的知识——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中生长出来,从教材中归纳出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民主式课堂教学中信息的交流是多向的立体的。师生、生生、生师,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出者。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师生平等地交流信息。在教师指导下,民主式教学在自学的基础上又进行互学,引导学生讨论,鼓励学生争论,促使学生思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形成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培养民主平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民主式教学注重的是学生思维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

三、启发式教学心得

第6篇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2 ― 0158 ― 02

一、启发式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一)启发式教学的含义

追根溯源,启发式教学思想在春秋战国那会就已经出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举一反三即是孔老夫子根据当时学生状况对启发式教学的最早阐释。而在《学记》当中,古人别出心裁把启发式教学思想高度归纳为“善喻”,“君子之教,喻也”。这意思就更加明确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引导,要指导学生独立地进行思索。而在《四书集注》里把它解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2。意思就是说在学生渴望求通但就是不能得其意,在学生心里明白了但就是嘴上说不出来的情况下,运用启发,使他们通达其意,口述之思。而在西方,提倡启发式思想的教育家首推苏格拉底。他主张产婆术即问答法,在教学中通过讽刺―助产―归纳―定义这四个步骤,在学生与老师交流辩论中,使学生明白自己想法的错误,从而引导他们正确的看待问题。此后,许多教育家也都重视教师的引导和诱发。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原则和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教学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发挥学习主动性,发掘学生创造性,从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思维而获得知识,开拓智力,发展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1.坚持以学生为本

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思想水平与年龄特点,情感特征等。“启”是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的“启”,而重要的是学生积极地、多样地的“发”。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坚持以学生为教学的根本,使学生具有探索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的冲动与热情,积极在在学习过程中找乐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兼顾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发展

与“注入式教学”不同,过多地关注学生就是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等非智力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当然,在此过程中还要正确、全面地看待每个学生,依据情况因人而异进行启发诱导。在启发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智力的发展,有意引导,启而不露,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达到启之后发,启之多发的效果。

3.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启发式教学不仅要注意学科知识的传授,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教学要趋向于生活化,启发要趋向于实际化。教学趋向生活化,使学生在学习中,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联系,提高学习效率;启发趋向实际化,使学生在真真切切的现实生活中受到感触、受到启示,从而重新认识生活,看待生活,享受生活。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启发方式单一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常见的有提问启发、材料启发、直观启发、语言启发等。这些启发方式各有优势,应当加以选择运用。但作为一门德育性质的课程,单单这几种启发方式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这门课所涉及的知识面大,没有一定的直接经验也不容易理解。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道德陶冶与感化,这就要求我们去寻求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启发方法。另一方面,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征、思想水平、理解能力也不尽相同,面对全班学生,要因人而异,寻求最佳的启发效果,这也要求教师要掌握更多行之有效的启发方法。

(二)启发效果不佳

在现实的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经常会抱怨在课前明明认真准备,精心设计,课堂上想尽办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但总不理想,具体体现在:首先,启而不发,启发效果不明显;教师竭尽全力地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启发,但学生似乎总是表现为思维的迟钝,导致课堂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得目瞪口呆。其次,纯粹贪图课堂的热闹,形式主义严重;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启发学生,常常搞一些活动,比如进行相互讨论,自主活动,小组探讨等学习形式,课堂氛围很活跃,然而一节课,学生似乎学到的很少,时间浪费了,学生也是一知半解。最后,忽视各种教学方法的功能;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学内容是什么都要一味地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而忽视了一些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等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

(三)启发内容片面

作为中学德育核心的思想政治课,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的学科知识,更值得注意的是道德感化,对生活的启发与指导。而现实是教师在知识的传授上能够恰当地进行启发,使学生的学科知识很是扎实,但是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生活实际的影响却微乎其微。这才导致了这么一些现象的发生:好学生插队、闯红灯、随地吐痰、不讲卫生,更有甚者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优化路径

(一)探讨多种启发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进行启发可以利用恰当的提问,可以运用诙谐的语言,可以通过巧妙的对比,还可以直接了当地进行启发等。它们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与价值,在教学中要加以选择运用,但对于思想政治课而言,单单这几种启发方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探讨更多的切合实际的启发方法。1.活动启发;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中学的一门兼具知识性与教育性的课程,它一方面是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是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指导,道德感化。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课堂知识,更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社会中进行道德熏陶。而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启发,积极地进行自我道德修养教育。2.生活启发;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要引导学生认清社会现实,了解自己的状况,热爱自己的生活,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利用生活中的事例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3.案例情景启发;案例情景启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典型的案例为途径,引导学生分析,探讨案例,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启发学生主动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积极自觉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掌握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掌握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才能达到启发的最佳效果。首先,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学生的思想状况、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性格特征等。在具体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关注的问题,在学生关注的问题上下功夫。在材料的选用上要有时代感和吸引力。其次,发扬教学民主,实现和谐课堂;试想一下,在一个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师说生听,教师主导着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权威者的角色。讲多讲少,怎么讲都是教师一人决定,学生完全处于顺从的状态。这样,怎么可能达到教学最优化?因此,发扬教学民主,实现和谐课堂是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条件基础。最后,正确看待各种教学方法,学会优化组合;我们倡导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但并不否认其他教学方法的优势与功能。比如,讲授法它对于一些基本原理、观点的讲授有自己独优势;演示法对于一些实际操作的学习也有自身独到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要客观全面地看待它们,基于所教的内容,正确恰当地运用各种行之微妙、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另外,一堂课要教给学生的内容非常多,单独使用一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发挥每种方法的特长,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坚持全面启发

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关于知识传授与生活引导,教师更注重前者。这对于兼具知识传授与教育功能的思想政治课来说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好好把握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与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全面启发的原则,不仅要在知识方面进行启发,还要重视在生活中对学生的启发引导。第一,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必须是思想的先行者,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生活的指导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更要结合所学内容对学生的生活进行启发引导,指导学生更好地生活。第二,用生活辅助知识教学,用知识教学指导生活;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的事例是最好的教材。教师要敢于、善于把生活中的事例搬入课堂,用生活教育学生。当然,教师还要理论联系实际,用学生所学的知识,去指导学生的生活,发挥学生所学知识的最大价值,更好地为学生生活服务。第三,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实践性强、活动性强,能够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具有极大的价值。中学思想政治课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指导学生的生活,使学生热爱生活,融入社会,更好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教师要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净化自己的心灵、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更好地生活。

〔参 考 文 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

〔2〕胡天庚.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

〔3〕胡天庚.新理论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

〔4〕姜乐仁.启发式教学新探〔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第7篇

关键词:高中 政治教学 思维方式

高中政治与初中政治相比,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内涵上都有很大区别,很多学生在学习高中政治的时候仍然按照初中的方法,结果事倍功半。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转变思维方式,使学生真正理解高中政治学习,从而提高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本文将对政治教学活动中两种常见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

一、思辨思维的应用

1.在课堂上进行辩论

在课堂上进行辩论是一项十分有效的学习活动,它使人的思想在一个高层次上实现交流和碰撞,辩论能够对大脑思维进行积极引导和启发,能够让我们增长知识和见识,还能够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在讲授“人民币升值”这一问题时,可以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各执辩题来进行辩论,可以将正方辩题设置成“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反方的辩题设置为“人民币升值的弊端”。在辩论开始之前,让学生先进行预习,到图书馆或是网上去收集有关资料,并将它们整理出来。通过收集资料能够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其沟通交流水平,并能够让学生对时政更加关注,另外,能够让学生对该知识点加深印象。在进行辩论的时候,辩论会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对辩论中的精彩部分要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经过辩论,能够让学生明白,人民币升值有利也有弊,这样能够对这一知识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且也能够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这一哲学原理,提升其政治水平。

2.构建思辨思维教学体系

学习过程有两种模式存在,一种是简单学习,另外一种是系统学习。简单学习在单一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就是根据“理解、记忆、训练”这一过程来进行的。系统学习是对有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和整理,从而将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比如在讲授“多变的价格”这一课时,教师在讲完课之后,可以让学生将这节课的知识点构建成知识网络图,并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网络图,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学习其长处,指出其不足。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意识到各个知识点之间都不是孤立的,学会用联系的方法来看待问题。同时,让学生互相指出各自的不足,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够让学生明白掌握知识要全面,这对于高中政治的学习十分重要。

二、启发式思维的应用

1.启发式思维方式

(1)提问启发方式

在政治教学活动中利用启发式教学要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作为其主旨。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从学习目的性方面对学生加以教育,还要对学生的学习爱好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师要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加强引导,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情况设置出相应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问启发方式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方面是十分有效的,它是以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状态为依据,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从而将问题结果找出来。

(2)反问启发方式

在启发式教学方法中,“启”是关键因素,“发”是要点。若在“启”这一方面能够做到合理安排,就能得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当学生处于迷茫状态时,可以将反问启发进行适当应用,可以使学生有“醍醐灌顶”之感。反问式启发就是利用旁敲侧击的方法,从问题的多个角度来进行发问,使学生能够在思维上消除障碍,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举例启发方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难点以及重点,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教具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比如说举例或者试验等。在启发式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就是“举例”。这是因为有很多政治教学中的素材存在于学生周围,将其作为教学切入点,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符合,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2.启发式教学的意义

启发式教学所具有的引导性对落实教学任务是有利的。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启发式教学被广泛应用。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是以学习经验为主的,将语言作为中介,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应用启发式教学,能够让教师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尽量多的知识。引导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对所学知识进行感知、理解、巩固与应用。

启发式教学所具有的主动性对正确引导学生思维有重要帮助。启发式教学能够使课堂秩序得到保证。启发并不是进行“注入式”的灌输,它是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利用启发式教学将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及审美性相结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对其进行审美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水平及审美素质,将高中政治中的情感及价值观目标发挥出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能够使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启发式教学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利的。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将课堂中的矛盾揭示出来;设置疑难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根据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对遇到的问题及矛盾独立分析解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智力及创造力得到发展。

三、结语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科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能够很好地提高课堂的质量和效率,引导学生思维。本文所阐述的仅仅是高中政治教学中两种常见思维方式,另外还有很多有效方法可以进行利用。作为教师要不断进行探索,找出最合理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从而使政治教学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 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思考

启发式既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又是一个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是进行任何教学都应贯彻的,启发式教学是运用任何教学方法都应坚持的。启发式教学是相对于注入式教学提出的,由于注入式无视学生在学习上主观能动性,而启发式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在教学中大力提倡启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

计算机教学特别是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大学里各个系科都有开展,是一门公共课。从这点来讲,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每个人必须接受的教育,这就造成计算机教学对象的多样性,不仅仅理工科的学生要学,文科的学生要学,艺术类学生也要学。同时计算机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新技术日新月异,而且速度越来越快,这种状况造成计算机教育的内容不断更新。

而正是因为计算机教学对象的多样,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决定了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某项应用技能,而是掌握计算机学科的行为思想。

一、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是启发式教学的前提

备课是每个教师的最基本行为,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与教师的备课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是我们每个教师都认同的。但是如何备课许多教师在认识上却存在分歧,现在的许多计算机教材都配套电子教案、多媒体光盘,这一点是很好的,减轻了教师查找素材的负担,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方式造成教师的懒惰,有些教师直接拿这些资料去给学生上课。造成了教材与教师的脱节。

大学计算机教育绝不只是让学生懂计算机,更重要是通过学习,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通”教材,教材、教材配套材料是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依据。运用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必须紧紧扣住深入理解分析教材,才能在课堂上根据情况的变化,因势利导,启发得当。即使课堂情况发生意外变化,也能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析教材,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果教师对教材钻研不深,掌握不熟,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够,不但不能做到教学偏题,而且会形成课堂无法驾御的尴尬局面。总之,运用启发式教学,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在CPU工作原理那一章讲到了指令,在计算机软件那一章讲到了机器语言,仔细研读教材就会明白机器语言其实就是CPU的指令,在讲授的时候就能够把已学和未学的知识连贯起来。像这些细节问题只有对教材仔细分析了才能明白,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对整个教材体系结构有一个把握,让自己提高一个层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得更加透彻。

二、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是启发式教学的基础

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师生互动,使教师思考转变为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理解判断能力。我国现行的教学方式,从小学到大学,很少训练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一些全面发展、能力突出的学生也许很能适应这种方式,但一些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许不敢主动质疑、主动阐述自己的见解。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首先要树立平等、尊重的姿态,放下老师的架子,走到学生中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让学生明白,计算机学科中的某些规范标准,并不是绝对的,老师也不是神仙,也不一定式正确。经历了以考试为中心的中小学教育,要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评判是非,这需要一个过程。有的学生只用很少的时间就能完成这种转变,而有些学生则需要两三年以至更长的时间,但教师要坚持不懈地灌输这一观念。课堂上要多加鼓励,甚至可以使用利益驱使,例如可以根据学生提的问题或回答问题的难易度,适当的增加平时分。另外在课外也要鼓励学生参看相关的书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学术研究的浓厚兴趣。

例如,在讲TCP/IP模型的五层结构的时候,有一个学生问为什么分为五层?这个问题教材没有解释,我也没有深入的探讨过,我明确地讲我也不清楚,我给出的可能性观点是下层的协议为上层提供服务。我鼓励他去查找相关的资料。经过一番的资料搜索,他终于给出答案否定了我的观点:分为五层结构并没有实际意义,因为TCP/IP只是一个协议的集合,即使在同一层中的协议也可以为同层协议提供服务,比如Internet层中,IP协议就为ICMP协议提供服务。这位同学最终认为划分为五层只是为了方便学习。我没有否定他的答案,因为这是他的观点。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能够独立去判断问题,追求答案了。

三、课堂设计,方法得当,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

在课堂要施行启发式教学,就必须对课堂设计进行充分的准备,这在备课的同时一并完成的。有些老师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在课堂中多提问,多让学生练习。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表象的,或者说没有看到启发式教学的实质。例如,有些老师上课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老师心中早已有一个答案,而学生却没有,老师千方百计地想让学生把正确答案提出来。例如,在计算机教学中,老师问:拷贝文件有几种方法?学生一个数一个数地猜,猜到三个的时候老师开心了。这样提问题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学生没有思考,没有一个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真正的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适时的启迪诱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学会主动的思考和准确的表达,使之能够轻松、活泼的获得发展。

例如,在讲CSMA/CD的访问控制方式的时候,我把教室比做一个局域网,而我们每个学生比作电脑。我提了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有一个同学在对另外一个同学讲话,别的同学能不能听到?这个问题有两个好处。第一,能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局域网的广播式通信,多路访问。第二,在讲话的同学停止了讲话。接下来我让学生思考,如果有两个人同时讲话,会出现什么状况,应该怎么解决?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载波监听,如果有人讲话就先等他讲完了,自己再讲。最后,一个我问题是如果两个人同时讲话,应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引出了冲突检测重传机制。最终学生们通过这个类比的例子轻松地掌握了CSMA/CD的工作方式。

四、总结

现代与未来的计算机教育,是培育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个性和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这不仅是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与未来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人才质量的客观要求。因此,着眼于和着力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统一的启发式教学,成为现代乃至未来计算机教育所追求的理想模式,也是现代社会对计算机科学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熊梅.启发式教学原理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王山而.启发式教学必须遵循的几条原则.教育探索,1998,5.

第9篇

瑞 安 安 阳 一 中 张 春 辉

[前言]启发式教学是教学实践中的一个古老而又新颖的课题,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不断深入,随着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笔者认为,如何进行美术新课程教学开发,已成主要的探究课题。启发性教学这古老而新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究中起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理论依据]:从教育史上看,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是孔子。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从心理学看,是指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迫切地弄通但又弄不通,而要奋发攻关的情绪状态;“悱”就是迫切的想谈清楚但又谈不清楚,而决意非谈清楚不可的情绪状态。教师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处于适度的“愤”和“悱”的状态中,诱发和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求知欲。在传授知识时开导指点,通过举一隅,引导学生探索,达到“三隅反”,掌握更多的知识和道理。在欧洲,启发式教学思想也是源远流长,虽然没有正式出现启发式这一概念,但许多教育家的教学论思想是与启发式相通或者相近的。古希腊大思想家苏格拉底的“问题法”就是用问题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以探求真理的方法。

[启发特征]启发式教学法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格式和环节,在上课伊始,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是启发,在课堂结束时留给学生一些悬念和问题,让其思考也是启发。教师有意识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其解决是启发,学生们通过实践式讨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也是启发,启发教学可以按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所以说,启发性是有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贯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

[学科特征]美术是人的意识的物体形态,具有以物体材料创造艺术形象的可视性,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具有人文性和技艺性,是人创造的审美对象,具有审美性。既反映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又传达人们的主观情意性和艺术观念,表现出多元性、多样性与无标准答案性,强调创新性等。

[实践运用]启发是指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双边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激发其探讨精神,创造思维和想象力,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充分发展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创造性的完成作业,培育其创造性人格。在美术新课程教学,启发性教学具有更高的要求,可谓为教学的“点金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的效率,决定着美术课堂教学的成败。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培养他们的能力,从而取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笔者探究了启发式教学在美术新课程中的运用。

(一)明确目的,把握关键。

美术新课程教学的特点是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各种能力(空间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审美能力、运用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怎样做到,重在点拨,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应用明确学生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动机和兴趣。采用探索性问题,诱导学生独立思考创造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并培养学生组织、定向、适应、实际操作和创造等方面的能力。例如:《物象空间的表达》一课,笔者在黑板上画了

问“这两个图形是什么位置关系”,答“并列关系”,“左右关系”问:“如何使它们成其它关系“,答:“前后关系”,“上下关系”问:“如何画出”于是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学生很认真的进行。学生画出很多归纳为:

在这种情况下,抓住关键引出学习的目的。并点拨学生怎样掌握其绘画表达方法。

(二)适时合度,因材施教。

美术教学中启发式教学要讲最佳火候,寻找最佳突破口。实践证明教师准确地把握好时机,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的心灵乐曲,启发学生智慧的火花。例如:《学习服装搭配》一课,当讲到生活中的服装是如何搭配的时,一位学生提到校服。刚好学校校服新穿在学生身上。学校所定的校服的搭配正好有欠缺,学生有些不满。在这个关键,笔者抓住火候,让学生讨论一下校服的搭配合理和不合理之处,并如何运用其它的方法进行弥补。学生在笔者的启发下,自主的去探究其中的知识。通过这样的启发,学生更能理解服装搭配有关的知识。并取得更佳的效果。

同时,教师启发学生的问题深度的难易要适当,速度要得宜,广度的大小要适当,量度的多少要相宜。恰倒好处的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手绘线条图象的表现》一课,其作业的要求是用绘画的线条表现一件事,笔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启发学生用卡通形式或图标形式表达你一天的生活。同时启发学生,一天的时间可以用时钟、太阳、等来表示,人物可以卡通或简笔的形式进行,这样联系学生绘画技能掌握的实际,在作业上给以一些点拨,在适当的作业难易中给以选择,引发学生的基本技能,掌握更深的知识 。

(三)创设情境,激感。

创设问题情境是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手段,在美术新课程活动中,创设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受到情境的熏陶和感染。促使学生发展思维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畅快地遨游。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的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内驱力。能够催人奋进,取得成功。创境激情,要求教师做到创设“愤悱”情境,引发学生思维。教学不是单纯的传授现成的知识,也不应满足于简单的解决一些问题。而应给学生提出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课题,促使他们不能单靠已有的技能和习惯就可解决。而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当学生跃跃欲试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才去启发、点拨、诱导。唤起了学习创作的欲望,产生了创作作品的乐趣和巨大的驱动力。例如:《生动的效泥人》一课,笔者通过迅速的捏、按、塑等手法进行塑造出一个个可爱的小泥人:使学生处在“愤悱”的状态,传授知识,掌握技能。而多种手法也会让学生产生造型的美感,而为学生客观上提供了发展想象力和思考力的空间。

创设悬念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往往是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源泉。而创设悬念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进而引起强烈的求知欲。例如:《纸的立体表现》一课,笔者将纸折几下、剪几下,打开纸变成了一幅丰富的图案,再折叠几下,就出现一个具体的现象,这样启发性的示范,立即引发学生的好奇,从而激发学习纸塑的兴趣,掌握其技法的强烈欲望。

(四)设置疑问,激活创作

宋朝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见长进”。美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题,答疑解惑,有意识地设置疑问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的能力。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现成的问题有价值。例如:在《线条表达物象的空间感》一课中,介绍书中四种表达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质疑。“除了这些方法就没有其它的方法进行表现吗”?让学生带着质疑进行探索,学生会找到其它表现方法。从而让学生更灵活的掌握线条表达物质空间感的技能和技巧,达到学习目的。

(五)引发想象,壮胆增毅。

积极思维和大胆想象是创作的源泉,创新在于能够激活多向的发散思维、联想和想象。在美术教学中,启发和引导对激发学生的想象有着重要的作用。想象力是创造思维的火炬,是智慧起飞的翅膀,也是美术创作的源泉。例如:《物象立体的表达》一课,笔者在黑板上画了

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联想了很多,大饼、气球、太阳、足球、瓶口、空洞、葡萄等。让学生无限的想象。这时,笔者就启发,这个图形同学已说出了很多,无非分平面的和立体的说法,如何利用你的空间想象力,来完成几个圆形的立体感的物体呢?这时学生纷纷的要求动手画一下,积极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能动的用自己的想象力来表现物象。

老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相信自己,增强自信心,大胆探索。相信自己能克服困难,学好美术技能。启发学生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能力。美术作业时学生创作作品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困难。例如:《纸版画》一课中,学生自己做的母版怎么也印不出完整的作品来,这时这位学生有些泄气。笔者正好巡视发现后,启发该生:母版的凸凹是否明显,印时在印的纸上面是否垫上一张较硬的纸进行。通过这方面的启发,这位学生修整自己的作业不足。结果印出了非常成功的作品。笔者以他为例,给以展示和表扬。同时启发学生相信自己,大胆探究方法,克服困难。学生创新的行为,如果娄遭失败,就可能使学生沮丧而失去信心。创新精神无从树立,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重要,当学生的 想法不够成熟时,教师要以自己的智慧或学生众人的智慧,助其想法成熟和丰富,对不够完善却眼新意的作品,教师要以自己的丰富经验对其提出改进意见,使其完善,助其成功。进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深化创造水准。

启发式教学,不是指某一种具体方法,只要具备以下启发式基本特征的教学方法多可以叫做启发式教学方法。美术启发教学在实践中系统的体现如下:

美术启发式教学方法

以语言为主法

谈话法

提问题,引起学生注意,然后观察比较思考和判断,进行师生谈话。

讨论法

启发式讨论。例如:利用纸盒的六面体,经过稍许加工可以做成什么并引导学生讨论

以形象为主法

演示法

实物、模型、范画、幻灯、录象、制作示范。例如:中国画如何调墨、蘸墨只有直观演示才能操作运用。

随堂欣赏法

以挂图、幻灯影视、直观形象欣赏感染,启发学生激发创新

观察比较法

引导学生观察、明确任务,启发学习中善于比较观察。

以辅导操作为主法

辅导练习法

一语点拨的指导,可以拨开学生心中之迷团而顿悟,启发学生想象。

总之,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启发性教学的探究,使笔者深感启发式的教学魅力所在。对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施教之功,贵在引导”等启发式的教学观念。如能较好地掌握运用在美术教学新课程教学中,需要笔者在将来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探究,不断总结提高。美术课堂教学必将出现一种不可抵抗的吸引力,魔术般的诱惑力,成为学习求知欲渴的动力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