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4 10:42:1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母婴护理的知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母婴同室是指将产妇与新生儿放在同一病室,使其24h同在一起。母婴同室有助于母婴关系融洽,为后续哺乳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临床上广泛使用[1]。但母婴同室的护理工作量较大,传统的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其需求,故寻找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保证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笔者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其中,取得肯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2011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住院分娩的71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5.2±2.6)岁。观察组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4.5±2.8)岁。两组产妇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
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均超过7分,产妇依从性好可配合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研究。排除合并产后出血、肝肾功能严重疾病的产妇,新生儿为低体质或早产儿,或在出生后合并严重疾病者。
1.3护理方法
(1)对照组予以临床常规护理
(2)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服务 ,具体方法如下:
①用吻合的语气向产妇介绍医院的各项基本情况,消除产妇的陌生感。
②环境护理:病室应明亮,尽量以自然光为主,布置应整洁,控制好室内温度及湿度,温度在25~27℃左右,湿度控制在40%~55%。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③心理干预:密切观察产妇情绪变化情况,告知产妇产后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疏导;还可指导产妇拥抱和抚摸婴儿,增进母婴交流,转移产妇的注意力。
④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优点,并告知其喂养的方式、姿势;告知母乳喂养期间饮食注意事项。
⑤向产妇讲解产后自身保健方面的知识,包括乳房、伤口等的清洁护理,告知其勤换衣物,注意保暖,增强产妇的自我保健能力。
⑥新生儿护理:由护理人员向产妇示范护理婴儿的正确操作,如抚触的步骤、方法、顺序等,并在抚触过程中保持与婴儿的交流,以增进母婴关系,对于操作不正确者予以纠正和指导。
1.4评价标准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两组产妇的角色适应能力进行评价,产妇能很好掌握对新生儿的护理操作技巧,及母乳喂养的方式,产妇与新生儿的关系较为融洽,新生儿对母亲有依赖感则为适应;产妇不能较好的接受母亲这一角色,对新生儿的护理技巧掌握不好即为不适应。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检验结果以p
2结果
2.1两组产妇角色适应能力情况比较
2.2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4%,与对照组的74.2%比较,差异显著(p
表2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母婴同室由于能增进母婴间情感交流,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等,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但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产妇及其家庭对于产后的护理越来越重视,传统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母婴同室的需求,积极探索一种高效的护理方式极为迫切。
优质护理的服务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在夯实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护理满意度。有研究表明[2],将优质护理应用于母婴同室中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徐利,龙学红,胡心英[3]等学者认为在母婴同室中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产妇对母婴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改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以71例产妇进行研究,分别实施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结果发现:观察组产妇角色适应能力显著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随着近年来我国临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疗体系的逐步完善,提高患者临床医疗和护理服务的质量也逐渐成为了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关注的焦点。产科新生儿出生后,虽然与产妇处于同一病房,但是,因为产妇及其家属自身的临床护理技术能力较差,因而常容易出现新生儿喂养和自我管理方面的失误。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服务模式,其主要目标在于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新生儿和产妇的身心健康水平。本次医学研究就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60例产妇为观察对象,产妇年龄范围在22岁至34岁之间,平均(28.4±4.3)岁,孕周在39周至42周之间,平均(40.5±2.1)周。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且两组观察对象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基础的临床护理服务,实验组产妇接受母婴床旁护理,具体措施:第一,新生儿的床旁护理。主要包括新生儿臀部护理、脐带护理,以及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注射、新生儿沐浴等护理措施,向产妇及其家属说明新生儿床旁护理的注意事项,以及所需掌握的护理技能,从而提高母婴护理服务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持续性。第二,健康教育。首先,向产妇说明按需哺乳、早吸吮和早接触的重要意义,使其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作用,向其说明适当的婴儿含接姿势和哺乳有助于产妇乳汁的分泌;其次,为产妇和家属提供新生儿臀部护理、脐带护理、抚触和沐浴方面的现场指导,适当加入产妇和家属的互动,指导其掌握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喂养等方面的技能和知识;最后,产妇和新生儿出院前,通过发放资料等方式,为其提供回访、卫生、出院后饮食、产褥期相关护理及避孕等方面的指导[1]。第三,所需条件。一是护理设施,即一次性用品、新生儿洗浴用品、浴盆、母婴护理车等;二是护理管理,即护理人员数量的配置以及减少陪探侍人数;三是医疗环境,即病房湿度控制在50%左右,温度控制在27℃左右,每天通风20min;四是护理人员专业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的增强,强化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敬业精神[2]。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母婴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护理技术水平及格率。本次医学研究使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共涉及50道问题,每题2分,满分为100分,所有观察对象均与出院前接受调查研究,及格分数为60分。由三名专业的护理人员,对观察对象的沐浴、喂奶等护理技术进行评定分析,正确则得分,错误则不得分。同时,对两组观察对象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共包括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等级[3]。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X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为100%,对照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90%,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表1 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n/%]
2.2 观察指标
实验组30例观察对象中,护理技术水平及格率为90%(27/30),母婴知识及格率为90%(27/30);对照组30例观察对象中,护理技术水平及格率为60%(18/30),母婴知识及格率为50%(15/30)。两组观察对象护理技术水平及格率和母婴知识及格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新生儿临床护理方法,利用一系列的现场护理培训和示范,提高产妇及家属的临床护理技能,使其掌握基本且正确的新生儿护理方法和知识,从而巩固临床护理效果,实现科学化的新生儿护理管理[5]。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需要在产妇及其家属的直视下进行,通过适当、文明的沟通方法和言辞,为产妇及其家属留下积极正面的印象,从而获得其理解与信任,切实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原则,实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内涵的逐步拓展和深化。另一方面,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拉近产妇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6]。
参考文献:
[1] 邓文娟,肖艳兰,黄河清,等.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 3) :22-23.
[2]陈丽菊.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药物与人,2014,27(8):206-207.
[3] 万宾.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6):515-516.
[4] 张菲菲,崔改英,赵扬,贺秀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实施效果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2):157-158.
关键词: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健康宣教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健康宣教,即母婴的一切健康教育和护理工作均由护士在产妇床旁进行[1],在宣教过程中,产妇及家属身临其境共同参与。自2010年6月以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2010年6月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并实行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健康宣教,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对新入院顺利分娩215例产妇进行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健康宣教(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时入院顺利分娩产妇235例(对照组)。观察组产妇215例,初产妇186例,经产妇29例;年龄22至36岁,平均年龄(28.1±2.5)岁;孕周39至41周,平均(40.2±0.6)周。对照组235例,初产妇214例,经产妇21例;年龄21至37岁,平均年龄(27.8±1.7)岁;孕周38至42周,平均(41.1±0.5)周。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均排除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等疾病。两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母婴同室床旁健康宣教措施
观察组采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健康宣教法,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
观察组具体健康宣教措施包括,新生儿沐浴知识的讲解、新生儿抚触知识的讲解,产妇出院后自身护理以及婴儿正确喂养的知识,并将其注意事项告知产妇及家属,使其离院后也能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知识,为母婴提供高质量、持续、安全、有效地服务[2]。进行产后避孕的指导以及什么是恶露、持续时间、出院后饮食、卫生及相关健康教育指导。
床旁沐浴是母婴床旁护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出生后首日可常规实施新生儿床旁沐浴护理,护士操作床旁沐浴的同时,产妇可不用起床便能清晰地观看床旁沐浴各步骤的详细操作过程,显著避免产科工作差错,降低错误率。
对新生儿进行床旁抚触,在抚触的同时告知产妇正确的抚触方法,以利于出院后的操作。抚触时顺序应为:前额下颌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臀部。新生儿抚触前,房间内要温暖且安静,室温控制28至30℃之间,播放一些柔和音乐;备好适量的润肤油、润肤露、爽身粉以及干净的衣服;抚触的时间宜安排在婴儿沐浴之后,睡觉前,两次喂奶之间,婴儿不饥饿,不疲倦,不烦躁且清醒时进行[3]。
1.3 效果评价
自制调查问卷,产妇出院前由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满意度调查、产妇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调查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资料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χ2 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对象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比较分析,见表 1。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产妇满意度调查表
2.2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调查比较分析,见表2。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情况比较
注:两组比较P均<0.05
3 讨论
在日常工作中,让床旁护理宣教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通过对孕产妇系统化、具体化、动态化的床旁护理宣教,提高了产妇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护士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整体医疗护理保健质量,对于医院的整体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由于分娩后产妇及家庭将承担婴儿护理的各项任务,为了减少初为父母的不安和焦虑,更勇敢地承担养育后代的责任,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可降低因“母—婴”分离,“婴—婴”同室护理引发的交叉感染,降低产科出错率,从而减轻医生、护士的精神压力,更好地提供人性化产科护理服务创造有力条件[4]。
此外,通过加强母婴床旁护理健康宣教,新生儿护理质量提高,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也使护理人员的自律性提高,护士自觉学习相关知识和护理技能的自觉性提高,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健康宣教,不仅可以使孕产妇和新生儿从中受益,提高了孕产妇的认知水平,密切了护患关系,得到了孕产妇及家属的信任,也为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出现问题提供了防范条件,提高了护理质量[5]。
参考文献
[1] 吴洪香.母婴同室的意义及预防交叉感染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6(1):34-35.
[2] 付文英,吴韩英.剖宫产后早期干预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2(2):65-66.
[3] 潘伟.我院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0,9(3):85-86.
关键词:责任制助产;护理;产科产妇;分娩方式;母婴结局
在产妇尤其是初产妇的分娩过程中,由于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其分娩能力的影响对分娩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剖宫产只是在难产或高危妊娠情况下迫不得已才采取的措施,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由于剖富产指征的不断放宽和初产妇增加及其他各种原因,采取剖宫产方式分娩的产妇越来越多,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帮助难产的产妇顺利分娩,但往往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或者对婴儿的健康成长产生严重的影响[1]。责任制助产护理是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进步和医疗模式的转变而实施的一种新型产妇护理方法,它体现了社会对产妇及婴儿的健康的关注。研究表明,这种方式对产妇的分娩方式和母婴结局有着重要的影响。为进一步分析责任制助产护理对产科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本文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150名初产妇进行分组试验,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150名初产妇,产妇的学历均为高中和高中以上,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正常。最大年龄为41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24.56±3.11)岁,最长孕周为42周,最短为35周。对产妇进行产前检查,结果显示各项体征正常,没有精神障碍,无妊娠并发症,没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免疫系统严重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名,两组产妇的各项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分娩,观察组采用责任制助产方式分娩,具体措施如下:①成立责任助产小组,由医院领导及相关责任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护理人员成立责任助产小组,该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对产妇进行全程陪伴。根据小组成员的工作能力、年龄、职称等基本资料选择小组长,小组长必须有丰富的助产护理经验和较强的责任心,由产房护士长直接管理小组长,安排小组长的工作任务,小组长负责协调和带领小组成员完成助产护理任务;其次是明确岗位职责,安排好工作流程。比如值班护士休息的时候其工作交接人员和工作交接流程方面要进行详细的要求,可指定某护理人员负责指导有妊娠并发症、羊水偏多、多胎妊娠等有高危因素的产妇,部分护理人员负责日常管理、还有的护理人员负责协助组长参与难产接生等等;③助产陪伴,产妇在产前进行稍微的活动有助于顺利分娩,但在活动过程中需要家人陪伴,同时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指导,比如在产妇宫口开超过两厘米的时候应该由护士将产妇接到陪伴室,护理人员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与产妇的沟通交流,很多初产妇在产前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需要进行排解,消除产妇的不良情绪,同时要做好产妇的生命体征测试及胎心监测,鼓励和赞美产妇,帮助产妇提高分娩的信心;为产妇讲解子宫按摩及其他护理知识[2]。
1.3效果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后出血量、产后下肢麻木和疼痛人数、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3]。
1.4数据处理
将本次统计调查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
2 结果
观察组中有65例分娩方式为助产或自娩,占总数的86.67%,10例为剖宫产,占总数的13.33%,产后平均出血量为155.9±24.9ml,12例发生胎儿窘迫,3例新生儿窒息,3例下肢麻木或疼痛;对照组中有50例分娩方式为助产或自娩,占总数的66.67%,25例为剖宫产,占总数的33.33%,产后平均出血量为209.7±34.7ml,23例胎儿窘迫,7例新生儿窒息,16例下肢麻木或疼痛。观察组各项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产妇分娩过程中由于紧张情绪、产痛等各方面原因往往会对产妇的宫缩和运动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增加了分娩的风险性。责任制助产护理是根据产妇的情况而采取的一套系统性的护理方式,它通过明确各护理人员的责任范围,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由本次研究可以看出,责任制助产护理对产科产妇分娩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能有效提高助产或自娩率,并减少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下肢麻木或疼痛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黎秋妹,林少虹,刘群艳.低频神经和肌肉刺激仪在产妇镇痛分娩中的应用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3,06:16-19.
长沙市第一医院产科,湖南长沙 410005
[摘要] 目的 对责任制助产护理对产科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来我院进行生产的足月初产妇500例,确认产妇没有妊娠合并症,随机的将这些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250例初产妇采用临床常规助产的方式;观察组的250例患者采用责任制助产的方式。对两组产科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66 %,观察组的产妇自然分娩率是8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产妇分娩期间采用责任制助产的方式可以使产妇分娩过程的恐惧心理减少,促进产妇分娩时剖宫产率的降低,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关键词 ] 责任制助产护理;产妇分娩方式;母婴结局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a)-0076-02
作为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分娩对于人类来说意义十分重大。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接生方法被科学接生所取代了,在这样的条件下,母婴的死亡率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随着住院分娩方式的逐步推广,不仅能够将难产以及高危妊娠产妇及时的转入医院进行处理,同时也逐年普及了正常产妇的住院分娩。然而在最近的时间里,医疗化成为了产妇住院分娩的倾向,由于一些不必要的干预措施被过多的运用在产时护理当中,直接导致了宫产率的不断上升,而且已经成为世界上普遍的趋势[1]。这样不仅使分娩的费用大为增加,同时也使护理工作量不断地增加[2]。为了使产时保健质量得到提高,并实现优生优育的目的。选取在2012年3月—2013年5月来我院进行生产的足月初产妇50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3月—2013年5月来我院进行生产的足月初产妇500例,确认产妇没有妊娠合并症,随机的将这些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最大年龄为30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平均年龄为(25.4 ±4.2)岁。其中对照组最大年龄为29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年龄为(24.4 ±3.2)岁。在所有的临床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均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产妇按照产前常规护理,对对照组产妇的观察评估指标与观察组的相同。观察组采用责任制助产护理,具体如下。
①责任制助产就是弹性上班制在产房的确立,实行一名产妇专门由一名护士提供全方位以及全过程的服务。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责任制助产,在产妇临产宫口张开约2公分之后,就可以将一位专职护士配备给产妇,将一对一的全程陪助产服务提供给产妇,直到产妇产后2 h为止,同时还要以产妇的具体特点为根据,将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播放给孕妇听,还要给予孕妇以热情的支持和舒适的环境。
②在第一产程中,对产妇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严密的观察,同时还要进行相应的处理,让产妇了解一些可以放松身心的技巧,将产房环境介绍给产妇,让产妇对医护人员和周围环境有所熟悉,并对产妇多排尿和多进食予以鼓励[3]。在第二产产程中,将进行正确屏气的方式教给产妇。在第三产程当中,除了要对产妇进行常规的处理之外,对产妇进行早吸允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还要将一些产后需要注意的事项交代给产妇。对产妇所取得的良好的进展予以表扬,从而使产妇的整个产程都可以在鼓励、温馨关怀、充满热情以及无焦虑的环境中进行,与此同时,还要将每位产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分娩方式以及总产程记录下来。
1.3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的产后出血量以及总产程进行观察;②对两组难产的发生率进行观察;③对两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进行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 spss 16.0 软件实现。其组间构成比较用χ2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两组均数比较用 t 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 t 进行相关检验,对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66 %,观察组的产妇自然分娩率是81.6%,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后在出血量以及总产程比较
观察组患者潜伏期、活跃期以及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从表1中我们可以发现,相对于对照组来讲,观察组的产后2 h出血量、总产程、活跃期、潜伏期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
2.2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娩方式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对照组来讲,观察组的难产率明显要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3对照组和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要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责任制助产可以有效地减少产后出血、缩短产程、降低产妇紧张情绪。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产妇在临产后,普遍存在的、最先出现的以及最主要的就是心理状态上的恐惧不安和谨慎紧张[4]。这种焦虑和紧张可以使人体内茶酚胺的分泌增加,从而使大脑皮层出现过度疲劳的现象,最终会使正常的子宫收缩受到影响,导致产后出血、产程延长以及子宫收缩乏力.
通过一对一的全程助产服务,责任制助产可以时产妇的焦虑和恐惧解除掉[5]。同时,还要对产妇在产程中的各种紧张情绪进行及时的处理,再加上助产士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和蔼可亲的服务态度,都可以使产妇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会处于一种乐观放松的状态,产妇很容易对医院的责任制助产人员产生依赖感和信任感,产妇由被动变为主动,分娩的信心就大大的增加了,使有效的子宫收缩得到了促进,并减少了产后出血,缩短了产程。
护产士可以告知孕妇如何让呼吸,使其全身心放松,只有这样才能够输入子宫的氧气充足,使孕妇放松肌肉,集中精神对呼吸机巧进行运用,从而实现减缓疼痛的目的。长期的训练呼吸和放松肌肉的技巧。可以有效地帮助孕妇将恐惧克服,实现顺利地生产。
院方还要积极的与产妇以及技术进行沟通,倡导他们采用自然分娩的方式,呼吁整个社会引起对自然分娩方式的重视。同时,助产士在向产妇提供生理帮助和心理护理,可以促进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帮助产妇将分娩的信心建立起来,促进自然分娩率的提升一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难产率的降低。
相关的600例责任制助产的临床观察表明,责任助产的自然分娩率达到了82.7%,与本文的报告相符,没有存在差异[6]。本文通过对500例责任制助产的临床观察,观察结果如下:责任制助产可以使产时的保健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预防产后出血,缩短产程,促进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难产率的有效降低,同时还可以维持家庭稳定,促进医疗费用的减少,可以有效地保障母婴两人的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 刘英. 家庭式产房陪伴责任制助产1600 例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4):57-58.
[2] 陈晓军.全程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对自然分娩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17):2352-2353.
[3] 黄晓戈,刘博,何原 .“一对一”责任制助产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2,6(5):632-633.
[4] 陈华,王雅珍,郑蓉,等.孕妇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1(6):78-88.
[5] 蒋日红,杜建华,熊春燕. 二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8(7) : 142-144.
[6] 刘青怡.责任制助产600例临床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8(5): 37-41.
(收稿日期:2014-03-01)
1 改革护理工作模式
1.1 深化绩效改革,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人的问题【1】。护理服务绩效管理的目的就是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我科制定了较为详细的绩效考核方案。绩效分配由基础分、护理质量、优质护理服务、工作量四部分组成,其中工作量薪酬占总薪酬的50%,护理质量和优质护理服务各占总薪酬的20%,基础分占总薪酬的10%。量化指标包括:护理人员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服务态度、病人满意度、工作的难度及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出勤、个人考核、承担一级质控的情况,结合护理岗位、技术职称等给予计分,并制定了明细的奖惩条例。
1.2 根据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量、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制定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方案,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晋升、评优相结合,以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形成了良好的管理导向,使考核与激励成为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扭转由被动工作转为主动服务的关键点【1】。
2 分层次使用护士,实行床位包干责任制
科室依岗位职责、工作量、病人情况、专业技术要求,统筹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用药和护理措施、沟通和健康教育指导等各项任务,在APN连续排班模式的基础上实行具有专科特色的小组责任包干制护理与弹性排班,责任小组相对固定,护士分层级使用,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所有的护理工作均由责任护士全程、全面负责。我科开放床位73张,共有护理人员28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12人,护士9人,待办证护理人员1人,本科生2人,大专生16人,分为3个护理组,每组由1个责任组长和7个护士组成,每个护理人员管理3个床位,每个病人住院期间均由1个责任护士1个代管护士负责。排班采用高年资护士和低年资护士互相搭配,危重病人和大手术病人由护理组长或高年资护士负责。每个护理人员在班实际管病人数为8-10人,负责病人所有的治疗护理措施、病情观察记录、基础护理、健康指导、病室管理工作,这样护理人员既了解病情,又掌握了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可以有的放矢地为患者落实各项护理服务,真正做到责任到人,无缝隙连续的护理【3】。
2.1层级责任制管理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管理观念、工作方式
结合护士分层管理,根据病人病情轻重、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分配不同的责任护士管理病人,危重患者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提供医学照顾、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及心理支持等【2】,使基础护理合格率达98.5%。
2.2 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有机结合,责任护士主动跟医查房,了解患者的病情、观察重点、诊疗和护理措施,实施专科护理措施,提高专科护理水平[2]
2.3 优化护理工作流程,保障基础护理落到实处 。
2.3.1 实行弹性排班,加强晨晚间护理。夯实基础护理,创建专科护理特色。每班均由两个护理人员值班,采用高年资和低年资护理人员互相搭配,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2.3.2 护理交接班的流程再造 采用APN排班模式,将原有的5次交接班改为3次,晨会交班由N班口头交班,内容要求简单扼要,以新入院、病危、手术以及有特殊病情变化者为重点。床旁护理交接由N班护士分组重点交接病危、手术、新入院病人、病情有特殊变化者,护士长实施三级查房指导和检查,护理组长实施二级查房和检查,责任护士负责分管床位患者,实施一级护理查房,落实基础护理内容。
2.3.3 跟医查房 责任护士每日09:00前与医生一起查房,及时了解病情的新动态,主动落实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同时在与病人沟通和交待病情时能与医生同步,避免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真正做到医、护、患一体化。
2.3.4整合长期医嘱执行单 取消以往集体的“口服药执行单”“静脉输液执行单”“注射单”“治疗单”等,每位病人一张“治疗护理执行单”,该治疗单涵盖了患者全部的治疗、护理要点,便于责任护士清楚患者的各项治疗、护理,改善了工作秩序,有效减少了护理工作的中间环节,执行医嘱一步到位。
2.3.5延伸护理服务 落实出院患者延伸护理,建立“出院患者回访登记本”,病人出院时办公护士将出院手续办理好后交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将出院手续交给病人或家属,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出院指导,填写回访登记本,护送病人出科。病人出院一月内责任护士电话随访母婴情况,同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及回访登记。
2.4质量管理前移,质控及时有效
2.4.1现场质控 护士长每日“五查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作好记录。护理组长对小组质量进行监管,责任护士实行自我控制,自我管理。通过实时监管的落实,使各环节护理质量得到控制和提高。
2.4.2哨点监控 主要是做好护理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核心制度,防范跌倒、坠床的发生,加强管道护理,防止管道脱落,认真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意外事件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护理并发症的培训和演练。
3 落实分级护理服务内涵,改进服务措施
3.1 规范服务流程 为了保证服务流程和分级护理服务的有效实施,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工作流程和分级护理服务内涵,对照流程每一个时间段落实护理工作,如每小时检查1次置管病人的管道状况,观察引流液情况,母乳喂养、婴儿情况等,均有详细的时间段安排和记录,并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使护理工作更细致、周到、安全、有序地进行。
3.2 改进服务措施
3.2.1科室开展了三个“零”(护理服务“零距离”“零缺陷”“零纠纷”),“六个一”(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杯热水,一张舒适的床,一个整洁的环境,一个详细的入院介绍)活动。“三八”节开展健康讲座和送毛巾温馨活动。
3.2.2 工休会是拉近护患距离的桥梁 每周召开一次工休座谈会,是医、护、患三者相互沟通的纽带。
4 成效
4.1 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以来,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加强了巡视,增加了床旁服务时间,降低了病员呼叫率。住院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8.8%上升到98.5%。
4.2 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实施活动以来,护理人员主动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的意识明显增强,重视与患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和个体化的健康指导,患者熟悉入院须知、母婴的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熟知主管护士、药物性能、饮食要求、安全防范等内容,患者对健康知识知晓率由实施前的82.5%上升到94.5%。
4.3 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开展以来住院患者护理投诉率为零。
4.4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实施活动以来,由于护理人员加强了床旁护理时间,加强了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和病情的新动态,将一些医疗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真正成为医生的眼和耳。
5 体会
优质护理服务是从病人入院到出院为其提供全程化、全面化、专业化的服务,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是深化优质护理的有效途径。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既是一个全方位、系统性的工程,又是一个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深化基础护理、带动专业发展的新机遇,同时更是一个提高患者和家属期望值、实现满意服务、感动服务的有效途径,这是优质护理的最高境界,也是护理人员实现自身价值的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 苏纯音,胡雪萍.护理垂直管理体系下的绩效分配新模式.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2):2046-2047.
[2] 吴小英,王玲,徐国英.示范病房变革护理模式后护理量测试和效果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27―29
[3] 李葆华,祖鹏婧等.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34-36.
关键词:强化培训 高职护生 实习 心理压力
每一个在校学习的高职护生完成学校理论学习后将要进行40周临床实习。是否能顺利地完成临床实习,成功地从学校迈入社会,完成角色转变,是每一位学生关心的问题,也是每一位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临床实习前学校对学生进行实习教育,了解实习前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综合目标强化培训,以减轻其心理压力。调整好心理状态,扎实护理操作技能,是提高学生临床应对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使其能积极完成实习任务的重要保障。现对综合目标强化培训对高职护生实习前心理压力的影响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随机选取即将进入临床实习前2个月的高职护理学生200人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8~21岁,其中女196人,男4人。
2.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分别在强化培训前及强化培训8周后进行评分,调查表于发放当日收回,共发放400份收回400份,有效回收率100%。将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14.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
3.培训内容
(1)专题讲座。邀请相关医院的护士长和护理骨干来校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介绍医院环境及医院文化,规章制度,带教老师情况,工作注意事项及作为实习生应具备的知识储备。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增加对护理工作的认识,邀请本校毕业生回校介绍经验和将要实习的学生进行交流,介绍实习中的注意事项及实习成功的经验。
(2)心理健康保健辅导和心理行为的训练。进行心理健康保健辅导和心理行为的训练,为其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咨询服务,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老师对学生采取个别咨询和集体培训的方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及对未来的疑虑和焦虑的心理。提高其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的培养,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塑造健全的人格。
(3)护理安全意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在进入医院实习前,学校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意识让学生学法、知法、懂法,明确自己的法律身份,知道只有在执业护士的严格监督和指导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才能从事护理工作,否则,其行为将被视为违法。而护士一切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将由带教老师承担法律责任。
(4)情感教育及沟通技能培训。在实习前请专业心理学教师开展专题讲座,进行强化培训,用真诚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用真心对待病人,将病人当亲人。注重细节,如良好的形象,诚恳的态度,和蔼的面容,真挚的同情心,只有让病人产生了信任,才有更多的实习操作机会,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与操作水平。
(5)模拟情景案例教学。为了让护生对临床实习有更感性的认识,真正体现医院患者与护士的真实情景,以减轻护生对进入临床的陌生感,我们采取情景教学法,课堂再现护患情景,让一个学生模仿病人,以及病人可能发生的情况,再由另一名学生临场解决处理,最后让大家发表意见,老师最后点评。
(6)操作技能强化培训。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技能操作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护理应用最多的技术,也是护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为了强化护生操作技能,学校制订教学计划,实习前组织有经验的老师首先示教,指导学生进行操作训练,然后考核。对于操作不达标的学生,教师个别指导,训练后再考核,达到人人掌握的程度。
二、结果
综合项目强化培训干预前SCL-90因子分与国内青年常模比较,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P
数据采用SPSS14.1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P
数据采用SPSS14.1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P
三、讨论
临床实习是高职护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相结合的实践阶段,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继续,是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也是向护士角色转换的关键途径。高职护理专业以女生较多,且多为独生子女,全部为90后,他们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心理上极力想要摆脱约束,但在许多方面却无力自主、不能独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会理解人、照顾人,人际交往能力差。由于平时缺乏磨炼,习惯于学习上依赖老师,动手能力较差。若在交往过程中找不到正确的方法、途径,极易产生忧虑或过激行为。一方面自己不愿意主动敞开心扉,总是把自己真实思想掩盖起来,或者是从虚拟世界寻找慰藉;另一方面在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结果是不但不能与他人真正沟通,反而抱怨人情冷淡,交往不易。由于专业知识有限,在与病人交流沟通时拘谨,语言生硬或少言寡语,容易使病人产生不信任感。
影响高职护生实习前的心理变化的最重要原因是多数学生对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不自信。理论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操作不熟练。在课堂多是被动地吸纳知识,对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各项操作缺乏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方面是对实践中要用到哪些知识和运用到什么程度心里没底,从而担心知识不够用。为了使护理实习生能更好地进入临床实习,笔者学校采取了综合目标强化培训,对其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行为的训练,减轻其对实习环境和生活的恐惧。针对护理实习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以健康的心理状态迎接实习。
高职护生基础理论知识薄弱,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理解能力有限,医学知识学习掌握不牢,学过的知识又遗忘很多。有的只是会死记硬背,不能做到融会贯通。部分学校学生见习机会少,操作练习少,且操作也仅限于模型练习,理论知识和实践不能很好结合。采用模拟情景教学和“三基”强化培训,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使遗忘的基础知识得到强化。模拟情景教学又使学生置身于病房环境,真实与患者接触,减少了陌生感,同时也使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操作强化培训,让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提高,为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消除进入临床实习前的紧张和焦虑。同时,当进入临床实习后能很快进入角色,适应临床的实习工作,在工作中更加自信,得到老师的认可,心理压力减少。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小结
实习是学生进入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从学校转向社会的重要的跳板,是把自己所学理论专业知识转向社会实践的试金石,所以实习期的心理状况十分重要,必须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实习。
高职护生临床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通过综合目标强化培训能提高护生技术操作水平,加快了护生的临床适应性,减轻了护生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护理实习工作的自信心和对工作的热情,为护生走上社会为患者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俊.我院高职护生实习前综合项目强化培训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
[2]岳月娟,赵亚珍.高职护生临床实习前心理压力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2008(6).
[3]张璐,孙丽芳.浅谈护理职业法律风险的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
[4]罗莉.临床实习护生的护理安全教育[J].全科护理, 2012(10).
[5]张礼宾,张静平.高职护生实习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
[6]孙霞.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2(3).
关键词:中职护理 项目教学法 实验教学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最早应用于职业教育是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广泛欢迎。
从指导思想上来看,项目教学在具体落实实施的时候是要把一项或者几项比较独立或者相对独立的项目由学生独立完成。这里说的独立完成强调的是前期准备——方案计划——中期具体实施——任务评价全过程的学生独立进行,教师只是起到课堂组织和指导的作用。
二、传统教学模式与项目教学法比较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施行了几十年,其中很多内容已经跟不上中职教育的发展需求了。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填鸭式—灌输型”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一味的听老师在课堂上的滔滔不绝,死记硬背各种理论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并且教学模式十分老套,禁锢重重。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实践性都无法保证。
而项目教学法则把这些问题解决的非常完美,这完全得益于实践教学的基本特点:首先,项目教学法具有实践性和自主性。实践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自主实践完成项目,对学生的实践性是一大挑战和提升;其次,项目教学法具有发展性和综合性。学科教学法的教学方式不是呆板的一成不变,而是在发展的基础上多学科的综合考察;第三,项目教学法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无论是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还是完成之后的评估,项目教学法都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不拘一格。
因此,项目教学法无论是对中职生的心理影响还是中职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都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三、项目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以及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普遍有所提高。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教师必须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护生,已不能满足人类健康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在护理学科中又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进入临床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而且这一专业的学生日后的工作岗位也要求他们有着过硬的实践能力而不是纸上谈兵。
我们已经知道,项目教学法的核心精神是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进行宏观指导的前提下,对老师布置的项目进行自主的设计安排,实验整理,简言之,整个实验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在其中只起到了部分咨询和宏观指导的作用。并且在学生完成项目后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更是对《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所要求的专业能力实现最有效的手段。
因此,我们根据《护理学基础》的要求,推出了“静脉输液、肌内注射”等项目。首先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规划设计,包括:1)项目需求评估;2)选择优先项目明确任务;3)确定目标;4)制定具体计划;5)项目计划的实施;6)项目的评价。本文以中职学校《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静脉输液”的实验教学为例,分析项目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首先是项目评估,这其中包括:学生评估,对参与项目教学的学生素质进行一个评估;教学资源评估,对学校的教学硬件及软件设备,包括师资力量,教学经验,护理实训基地的实验实训设备进行评估。之所以进行评估是为了保证项目教学法能够实施,并且实施的效果最大化。
其次,选择项目——静脉输液。其中包含两个任务:周围静脉输液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第三,设定项目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实践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体目标是指:掌握静脉输液的相关理论知识,如常用溶液、输液目的、注意事项等;熟练掌握静脉输液的方法及故障的排除。
第四,制定项目实施方案,首先要求制定项目实施的时间表,从收集资料到情景模拟都要落实到位。其次,组织计划,由于项目教学法不能脱离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因此需要将班级同学分组,并且明确每位成员的职责。再次,也是最关键的,模拟情景病房,这是之前教学设施评估作用的体现,模拟病房需要提供:模拟病人、模拟静脉手臂、模拟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模型,输液用物。除此之外还需要学生角色模拟,包括医生,护士,家属,病人等等。这些都完成之后需要进行先关的培训以及制定项目计划,本案例中需要制定的计划如下:
检查配药核对解释挂瓶排气定位消毒穿刺固定穿刺固定调节滴速拔针按压整 理
第五、项目实施。所有准备工作完成以后就到了具体实施的阶段了,按照之前的分组以及准备工作,按照项目计划的步骤开始实施。每组一名学生操作,其他学生与老师观察指正,提出建议,依次进行。当然除此之外每组的学生和老师还必须随时做好应对突况的准备,例如:如果药液外漏了怎么办?穿刺部位肿胀了怎么处理?等等
最后,在整个项目完成之后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及过程进行总体的评估,这个评估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估,还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互评,以及小组内部总结经验及不足等等。
四、总结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作为职业教育中一种综合型的教学方法,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效果都有着传统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职业教育是大势所趋,也是科学合理的。本文研究的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更是体现了项目教学法的优越性,特别是《中职护理学》这样要求实践能力很强的学科,项目教学法在其中的应用对于学科自身的发展和学生能力的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教师要求[J].职教论坛,2010(6):9.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ystem care intervention on the level of maternal breastfeeding and the rate of breastfeeding in pregnant women combined with complications.Methods 112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complications from December 1st 2014 to December 1st 2016 i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56 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system care intervention,whil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maternal breastfeeding awareness and breastfeeding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maternal breastfeeding awareness in observation group (96.43%)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0.37%),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12.527,P=0.000).The breastfeeding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96.43%)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75.0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10.856,P=0.000).Conclusion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pregnancy miscarriage of pregnant women on breastfeeding awareness and breastfeeding rate and can be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System nursing;Pregnancy;Complication;Breastfeeding
有研究?@示[1],科学的母乳喂养能够提高人口素质,对于儿童的免疫能力、认知能力以及智力水平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妊娠期合并症产妇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群体,母乳喂养的问题不仅仅涉及到产妇自身的安全问题,同时还涉及影响婴儿成长的问题[2]。临床上产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妊娠期合并症产妇的系统护理干预有着极大的帮助,可以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落实情况及妊娠期患者对母乳喂养的认知度[3]。本研究旨在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对产妇母乳喂养认知度及母乳喂养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1日~2016年12月1日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症产妇的患者112例,其中初产妇70例,经产妇42例;年龄26~35岁,平均(30.56±4.57)岁;临床测量≥2次空腹血糖≥5.8 mmol/L,部分伴有发热、鼻塞、头痛症状,测量红细胞计数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指导,正确指导产妇和婴儿的接触,使其尽早喂奶,同时使产妇了解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
观察组给予患者系统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妊娠期合并症产妇在围生期自身会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一些负面情绪,这些心理问题会严重困扰产妇,甚至危害胎儿的成长。住院后要根据心理调查结果了解妊娠合并症产妇的心理问题和需求,同时开展正确的心理指导。研究人员要调动产妇的心理情绪,使其正确认识妊娠合并因素不会对婴儿产生健康影响,而母乳喂养可以提高婴儿的免疫力,可以帮助产妇调整自己心情,使其尽快进入母亲的角色。②健康教育。在产前3~4个月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帮助产妇和婴儿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产妇的心理健康和婴儿的生长发育,并且正确指导产前病房护理,进而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认识水平,为以后的母乳喂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需根据妊娠合并症产妇的个体情况,制定人性化的健康教育,由于产妇的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母乳喂养的水平,还会影响母乳喂养的信心和母乳的分泌,因此在产前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将心理护理和知识相结合是非常有必要。③产后健康教育。主要包括饮食、乳房护理和早期泌乳教育。饮食教育主要影响产妇的自身健康和泌乳量,进而影响母乳喂养的状况,科学的指引产妇的饮食,产后24 h内可以使用汤面和粥,待到产妇完全康复后可以转变多样化的饮食。产后教育注重乳房的护理教育,正确指导产妇了解一些乳房常见的疾病,如乳腺导管扩张、乳腺炎等疾病均会影响母乳喂养,严重时会导致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在产后乳房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向产妇宣传早期泌乳的方法,如乳房排空、催乳素以及吸允等。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产妇母乳喂养认知度。应用我院自制的母乳喂养认知度评价表,其中包括健康心理的认知、如何防止乳腺疾病、对母乳喂养的观点等,满分为100分,>90分为掌握;60~90为一般掌握;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产妇母乳喂养认知度的比较
观察组共54例产妇已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其掌握率为96.43%;对照组共45例产妇已掌握母乳喂养,其掌握率为8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的比较
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54例,占比96.43%;对照组产妇母乳喂养42例,占比75.00%,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6,P=0.000)。
3讨论
相对于婴儿来说,母乳是天然食物,能够满足出生后6个月的婴儿生长发所需的全部营养,并且可以增强婴儿的免疫力[6],促进婴儿智力以及骨骼的生长发育,因此母乳对婴儿来说是最佳的天然补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临床提倡母乳喂养[7]。如今,母乳喂养问题已经成为了公民重视的一大问题,良好的母乳喂养有助于提高婴儿的认知能力、智力水平以及免疫力等[8]。对妊娠合并症产妇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和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母乳喂养认知度和母乳喂养率有着较大的研究意义[9]。而妊娠合并症产妇作为社会中较为特殊的群体,在产妇健康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母乳喂养的教育也可以提升产妇的母乳喂养认知度。同时在心理学方面,产生了一种“母乳喂养自信心”的理念[10],就是指产妇对自己给婴儿实施母乳喂养能力的自信程度,而母乳喂养的自信心强度也决定着是否进行母乳喂养,甚至愿意付出能力程度或者在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方式等[11]。本研究应用的系统性护理干预方式对产妇分娩前、后和出院前的围生期均有着极大的影响,其可以提高产妇分娩后的母乳喂养的自信心以及喂养率,同时消除了产妇的负面情绪,树立信心,同时可以通过家庭或者配偶对母乳喂养的支持力度更进一步[12]。相关资料显示[13],配偶不仅可以影响预计的喂养方式,同时还可以体现在母乳喂养过程中的鼓励,这种支持的信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产妇的技能和自信心,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临床研究表明[14],对围生期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对于产妇的母乳喂养的认知度有一定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