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8 16:00: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中央银行
中图分类号:F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01-0018-04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随着金融创新的推进和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浪潮的兴起,金融市场的扩展和大量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货币政策框架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在货币供应量逐步失去作为中介目标的意义和以稳定汇率作为中介目标遭到失败的背景下,一些国家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替代目标,通货膨胀目标制应运而生了。[1]自1989年新西兰率先倡导并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来,已经有加拿大、英国、瑞典、芬兰等工业国家和以色列、捷克共和国、波兰等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央银行宣布并实质性地采纳了通货膨胀目标制。[2]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一个货币政策框架,其基本含义是:中央银行、政府机构或者两者联合宣布一个通货膨胀目标,确定在未来某段或几段时期内取得并保持较低的、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并明确宣布实现通货膨胀目标是货币政策唯一的、压倒一切的目标。[3]
一、通货膨胀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我国当前货币供应量目标的失效以及长期以来宏观经济在通胀与紧缩之间的交替循环对传统的货币政策框架提出挑战。利率和汇率都不宜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应该是一个较优的选择。
(一)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前提
国际经验表明,全面和成功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建立在良好的财政状况、稳定的宏观经济、发达的金融体系、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维持物价稳定的责任、货币政策工具与通货膨胀之间具有明白易懂的传导机制、有可靠的通货膨胀预测方法、建立责任制和信誉所需要的货币政策透明度这些基础之上。[4]结合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笔者将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条件分为体制条件和经济条件。其中体制条件主要包括:具有独立性的中央银行;透明度、可信度与责任追究制;央行没有维持其他变量尤其是汇率目标的义务。经济条件主要包括:良好的财政状况;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发展;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二)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有利条件
1.经济快速增长,财政状况良好,金融稳定发展。在1992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周期中,我国GDP增长率除个别年份有所下降以外,一路回升,2004年达到了10.1%。2005年有所回落,但仍处于9.8%的高水平。财政状况方面,我国自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后,彻底遏制了以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下跌的不利局面,基本实现了“两个比重”(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同时提高。此外,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也可圈可点。银行主导的支付结算体系的稳定是金融体系稳定最重要的支柱。
2.中国人民银行具备较强的经济独立性。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在我国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确立了我国的中央银行体制,标志着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以法律形式得到确认。2003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也因此进行了修正,在增强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方面又有实质性的进步。结合国际上普遍接受的中央银行独立性GMT法对中国人民银行进行测度发现,我国中央银行政治独立性为1分,经济独立性为5分,总分为6分,虽然政治独立性较低,但是经济独立性较高。
3.央行货币政策具备一定的透明度。我国近年来在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建设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不断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从1996年开始,每月中旬人民银行公布上月M0、M1和M2的实际增长率、金融机构短期和中长期贷款、企业贷款、储蓄存款和外汇储备情况等月度金融统计数据。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货币政策委员会,对有关货币政策的重要措施、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等方面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并于当年6月开始每个季度召开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会后公布会议决议。自2001年第一季度起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开始在每一季度结束后对外公布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2年2月27日起人民银行首次对外公布了货币政策司撰写的稳健货币政策有关问题的分析报告,报告说明了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由来、内涵、实施效果,并对2002年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和所要采取的措施等问题进行分析。为提高中国金融统计的透明度,方便公众获取金融统计数据,2004年人民银行进一步公布了《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公布金融统计数据时间表》,并在以后各年如实履行。这些都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4.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1994年以前,我国先后经历了固定汇率制度和双轨汇率制度。1994年汇率并轨以后,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防止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轮番贬值使危机深化,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减弱,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外汇市场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创造了条件。因此,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说明了我国已经摆脱了单一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为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三)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面临的困难
1.通货膨胀预测能力不强。通货膨胀目标制是高度前瞻的货币政策,能否精确预测未来通货膨胀的走势成为决定货币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然而,迄今为止,对通货膨胀的预测仍然不够精确,即使在最早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新西兰也是如此,更何况我国在经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面还很不成熟。
2.通货膨胀目标区间难以选择。我国虽然每年也制定出通货膨胀目标,但这些目标在1998年以前基本上是一种行政性的指令目标,而在1998年以后是一种预测目标,但这些目标是否反映社会福利的目标,并没有作深入定量分析。
3.货币政策传导不够通畅。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传递的主要工具,在我国还远未实现市场化。利率不是通过市场力量形成的,而是中央银行制定的。因此,利率的高低既不反映资金需求,也不利于货币政策作用的发挥。
(四)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行性评判
总之,不管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什么,上面提到的不少因素,尤其是良好的财政状况,是任何稳健的货币政策都需要的。与此同时,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并非要满足上述的所有条件,实际上只要具备两个核心前提,一国就可以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第一个是中央银行必须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第二个是中央银行不能再同时钉住其他目标。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第一,中央银行独立性、透明度和责任约束并不构成中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障碍。第二,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且在不断扩大浮动区间,已经摆脱了单一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因此,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两个核心前提,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是可行的。
二、我国通货膨胀目标制模式的选择
(一)通货膨胀目标制模式的类型
按照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承诺的清晰度和公信力的差异,通货膨胀目标制可以分为“完全通货膨胀目标制”(FFIT)、“折衷通货膨胀目标制”(EIT)和“宽松通货膨胀目标制”(ITL)三种模式。[5]完全通货膨胀目标制是指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目标做出了清晰的承诺并执行透明的制度框架以确保央行对该目标负责。折衷通胀目标制是指中央银行除了某一通货膨胀目标之外,国家掌握着较大的政策弹性以实现多重目标。宽松通胀目标制是指中央银行公布了一个通货膨胀目标,但是因公信力低,所以没有对目标做出明确的承诺。相对而言,这些国家在货币政策目标和操作上也是种类繁多的。
(二)国外通货膨胀目标制模式的比较及选择
为了借鉴国外如何选择合适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模式的经验,笔者选择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8个采取浮动汇率制并对通货膨胀目标做出承诺的国家,按其承诺的清晰度和公信力进行划分(见表1)。
表1 国外通货膨胀目标制模式分类
资料来源: http://省略/external/data.htm.
从上表可以看出:实行完全通胀目标制的有16个国家,他们的清晰度和公信力都较高,这些国家或者是中小型工业化国家,或者大中型中等收入的新兴市场国家;实行折衷通胀目标制有3个国家,这类国家公信力高但是并未就某一通货膨胀目标做出明确承诺,所有的EIT都是工业化国家;实行宽松通胀目标制有19个国家,这些国家的清晰度和公信力都相对较低,所有的ITL都是新兴市场国家。
(三)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具体模式及其演进
我国目前货币政策的清晰度和可信度还相对较低,最适宜首先采取宽松通货膨胀目标制模式,并逐步向完全通货膨胀目标制模式过渡。因为只要实施完全模式是可信的,并且财政基础和结构性政策是合乎时宜的,实施完全模式可以在良性循环中促进货币政策公信力的提高,通过成功转型,还可以反映出央行政策行为的变化。
新兴市场国家从ITL转型为FFIT的理论和实践为我国未来实现由宽松的通货膨胀目标模式向完全的通货膨胀目标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究竟什么时候向FFIT转型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才是适合的?最简单的办法是看其是否达到了最低GDP和人均GDP水平这道门槛。正式采纳FFIT,最低GDP水平已经从1989年新西兰的420亿美元稳步下降到2001年冰岛的75亿美元。同样,人均GDP的门槛也从1989年新西兰的12800美元下降到1999年巴西的3200美元和泰国的1950美元。[6]大约有90个新兴市场国家低于这些水平,而且这些界限水平还在继续下降,说明更多的国家具有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潜在资格。当然,将来的某一时点上,相对完善的FFIT制度框架的某一个界点也最终会被实现。
另外,FFIT作为一种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为达到其所需的公信力,在实施该制度之前几乎都需要结构性和政策性调整。为了满足FFIT所需要的基础条件,我国还需不断从宏观经济的稳定、财政政策中性、货币政策的透明与责任、实施货币政策所应具备的完善金融体系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改革。
三、我国通货膨胀目标区间的选择
通货膨胀目标制实施的核心就是中央银行、政府机构或者两者联合宣布一个通货膨胀目标。因此,通货膨胀目标区间的选择是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首要任务。
(一)国外通货膨胀目标区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考察
为了明确地引导通货膨胀预期,多数中央银行制定了点目标或2个百分点以内的窄幅区间目标(见表2)。相对于点目标来说,目标区间赋予中央银行更大的相机抉择权。至于目标区间选择是宽还是窄取决于冲击出现的频率、冲击的严重性以及中央银行的可信度。一般来说,目标区间越大,表明中央银行对实现目标的承诺越模糊。[7]
表2 通货膨胀目标区间(点)
资料来源:http://省略.mx/,http://mnb.hu/,http://ecb.int.
(二)我国经济增长率、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博弈
一般而言,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作为对经济增长的扰动因素,与经济增长相伴而生。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失业与经济增长负相关,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失业与通货膨胀负相关。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尚不完善。无论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扩张冲动,还是我国现行体制下企业与地方政府的扩张冲动,都可能导致经济过热。另一方面,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结构性矛盾一直比较突出,基础资源如能源、交通的供给不足极易形成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而一旦控制投资增速过度,又极易引起明显的经济增长幅度下滑,失业人数增长,市场价格总水平下降等经济萧条的现象。更为重要的是,庞大的就业压力要求中国经济必须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因而适度的通货膨胀很难避免。因此,保持较快经济增长,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是当前一个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保证一定的就业率必须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而经济的较快增长又往往伴随着一定的通货膨胀。但如果经济增长过快,明显超过资源许可的范围,就会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从而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反之,如果宏观调控力度过大,使实际经济增长率明显低于潜在增长率,又会引起通货紧缩,进而导致就业萎缩,影响社会安定。因此,要切实处理好就业、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既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促进就业增长,又要使通货膨胀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三)我国通货膨胀目标区间的估算
在估算我国通货膨胀合理区间方面,陈东琪将1978-1997年的物价上涨率作一个平均化,所得值为“标准值”,计算结果是7.125%;假定每10年平均下降1个百分点,今后第一个10年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估计在6%左右,再将6%上下浮动3个百分点的区间即3%-9%,以此作为今后10年控制通货膨胀的“容忍空间”。[8]显然,这种计算方法过于粗糙。
根据马柯维茨的均值方差理论,笔者利用微观经济分析工具对我国合理的通货膨胀区间进行估算。采用的数据是1978-2005年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及由其测算的历年通货膨胀率。
首先,计算1978-2005年的通货膨胀率的几何平均数:
其次,由于1988、1989、1993、1994、1995年发生了严重通货膨胀,这五年的数据会加大数据波动幅度从而使目标区间过宽。因此有必要剔除这五年的数据。
调整后1978-2005年的通货膨胀率的几何平均数:
接着,重新计算经过调整后的通货膨胀率波动的标准差,以此确定目标区间的上下限。
调整后的标准差为:
(i=1978,1979,…1987,1990,1991,1992,1996,1997,…,2005)
鉴于国外通货膨胀目标区间一般都取整数,因此,在确定我国通货膨胀目标区间时,就几何平均数取值3%,标准差取值2%,即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区间宜为3%±2%。因此,笔者认为,在现阶段当通货膨胀率处于1%-5%的区间内,国民经济能够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增长。我国若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将通货膨胀目标区间确定在1%-5%是合理的。当然这个区间是动态的,需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进行不断地调整。
参考文献:
[1][美]卡尔・E・瓦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安德烈・沙赫特,马克・斯通,马克・策尔默.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3] 郭万山.通货膨胀钉住制度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5,(2).
[4] Bernanke Frederic S. Mishkin. Inflation Targeting A New Framework for Monetary PolicyR.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7,11(2).
[5] Frederic S. Mishkin. Can Inflation Targeting Work in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R.Conference at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n Washington,DC.,2004.
[6] Lars E. O. Svensson. The First Year of the Euro System Inflation Targeting or Not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