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家庭养生保健优选九篇

时间:2023-11-29 11:10: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家庭养生保健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家庭养生保健

第1篇

一、监测地点和时间

监测地点选择在大理市下关镇刘官厂村委会南北经庄赵晏农户庭院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该系统是在原有的庭院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厌氧池、沉淀池中增加了太阳能瀑气,如图1. 太阳能曝气处理装置剖面图。

图1. 太阳能曝气处理装置剖面图

监测所选系统完好,常年运行正常。该系统主要处理农户的洗衣用水、洗澡用水、厨房用水、厕所废水,无畜禽养殖废水;日用水量180升/每日。

2011年9月4日开始采样,对该庭院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进、出水的COD、总磷、可溶性正磷酸盐、总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等水质指标进行了为期一个月,每3天监测1次的连续监测。在监测时间内太阳瀑气系统工作正常,平均日照4小时。

二、处理效率

在已建分散式庭院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增加太阳能曝气后经过一个月每隔3天1次的连续监测,该庭院污水处理系统进、出水的COD、总磷、可溶性总磷、总氮、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平均浓度、平均去除率和平均每升削减量见表1。该系统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34.43%,平均每升削减量为293.75mg;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和平均每升削减量为9.54%和12.92mg;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和平均每升削减量为13.78%和12.75mg。

表1. 增加太阳能曝气院污水处理系统进、出口水样平均浓度、平均去除率、平均每升削减量

三、监测指标变化规律

从2011年9月4日-2011年9月30日对增加太阳能曝气院污水处理系统进、出水的CODCr、总磷、可溶性总磷、可溶性正磷酸盐、总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等水质指标进行了3天监测1次的连续监测,得到进、出水水质各项指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图2-图8):

图2. 溶解氧COD-时间变化曲线

从图2可以看出,不同时间段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变化范围为625~1065ug/ml, 波动范围非常大。该系统的平均进水浓度853.13ug/ml,平均出水浓度559.38ug/ml,平均去除率34.43%,平均每升削减量293.75mg,COD平均去除率和均每升削减量相对较高。

图3. 总氮(TN)-时间变化曲线

从图3可以看出,在测定时间段内, 生活污水中总氮(TN)含量在115.5~154ug/ml之间波动。其平均进水浓度135.37ug/ml,平均出水浓度122.45ug/ml,平均去除率9.54%,平均每升削减量12.92mg。

图4. 氨氮(NH3-N)时间变化曲线

从图4可以看出, 生活污水中氨氮(NH3- N )浓度为79.5~145ug/ml,变化幅度较大, 平均进水浓度110.01ug/ml,平均出水浓度94.85ug/ml,平均去除率13.78%,平均每升削减量15.16mg。

图5. 硝酸盐氮(NO3-N)时间变化曲线

从图5可看出,生活污水中硝酸盐氮(NO3-N)浓度在0.9~2.2ug/ml,变化幅度较大, 平均进水浓度1.60ug/ml,平均出水浓度0.49ug/ml,平均去除率69.37%,平均每升削减量1.11mg。

图6. 亚硝酸盐氮(NO2-N)-时间变化曲线

由图6可知:进水中亚硝氮含量在0.3~0.9ug/ml之间被动,生活污水中亚硝酸盐氮(NO3-N)平均进水浓度0.61ug/ml,平均出水浓度0.39ug/ml,平均去除率36.06%,平均每升削减量0.22mg。污水中亚硝氮含量很低,这可能是由于系统曝气造成的。

图7. 总磷(TP)-时间变化曲线

从图7可以看出,该系统的生活污水总磷的范围为11.9~22.9ug/ml, 生活污水中总磷(TP)平均进水浓度17.88ug/ml,平均出水浓度15.13ug/ml,平均去除率15.38%,平均每升削减量2.75mg。总磷浓度与所排废水的类型、数量以及天气,池底沉积等因素都会影响污水中总磷的含量。

图8.可溶性正磷酸盐-时间变化曲线

从图8可以看出, 进水中可溶性正磷酸盐的含量可以看出, 该系统的生活污水可溶性正磷酸盐的范围11.5~21.3ug/ml, 生活污水中可溶性正磷酸盐平均进水浓度16.94ug/ml,平均出水浓度13.92ug/ml,平均去除率17.82%,平均每升削减量3.02mg。

从图7、 图8.可发现处理系统中的溶解性总磷主要以正磷酸盐形态存在,约占总磷的50%,另外部分主要以颗粒态磷形式存在,本装置对总磷和其它形态的磷去处效果比无曝气装置的处理提高了10%左右。

小结

1、在已建庭院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增加太阳能曝气后,该系统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34.43%,平均每升削减量为293.75mg;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和平均每升削减量为9.54%和12.92mg;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和平均每升削减量为13.78%和12.75mg。

2、从监测数据发现处理系统中的溶解性总磷主要以正磷酸盐形态存在,约占总磷的50%,另外部分主要以颗粒态磷形式存在。

3、在已建庭院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增加太阳能曝气后,对COD、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削减量提高不大。

第2篇

(湖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5)

摘 要:截至2013年,武汉市老龄化程度高达17.7%,远超国际7%的标准。而当前武汉市社区老年群体预防干预保障制度尚未全面建立,进一步发挥老年群体“知、信”的传统中医药保健养生、未病先防、“简、便、廉、验”的特色优势,减轻家庭、社会医疗费用负担势在必行。通过随机抽样调查武汉市青菱乡社区和百步亭社区约500名老年群众,了解到当前老年群众普遍通过电视媒介关注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但真正了解者却极少;老年群众养生方法多集中于饮食养生,希冀社区中医文化推广站建立,获得切实可靠的中医卫生服务等相关现状,并提出相应建设性对策,为社区开展老年卫生保健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2.023

*基金项目:2012年湖北中医药大学科研项目“本土中药日化企业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收稿日期:2014-10-21

当前,大力开展基层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工作已成为我国基层医疗改革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举措。特别是在社区卫生医疗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末病”的优势,已成为国家政府和各专家的共识。当前,在国家政府及各相关部门、机关的大力支持下,中医药相关服务已逐步走进社区,各系列医疗养生保健服务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愈来愈受百姓青睐。而社区老年群体作为医疗保健中的脆弱人群,也是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的主要服务对象,研究其老年群体当前中医养生保健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加强老年人疾病预防管理,做到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调护、瘥后防复,对进一步促进社区养生保健工作发展,合理配置相关医疗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1 社区养生保健相关概念及研究

中医养生是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调节饮食、保养精气、调适寒暑、活动形体等各种手段,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社区中医养生保健通常指的是在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下,面向社区人群施加于人体的一种简易有效的预防手段,其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包括食疗、艾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药浴、气功、八段锦等养生保健。

现阶段,国内相关专家学者为解决国内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简、便、廉、验的社区中医药服务寄予厚望。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进行老年人医疗保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张敏、陆庆荣、韩礼婉早在2003年就指出:目前我国中医养生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形式简单,宣传途径及内容不完善,缺乏科学系统的中医养生规划与评价;石碧霞、方丽鸿、刘登蕉等学者于2010年通过研究发现城市社区老年人对中医养生保健认知程度较为匮乏;黄艳、黄卫东则于2011年提出经济水平和知识水平影响着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行为等观点;孙晓晶、段功香、张颖杰同年调查发现预防骨质疏松、防治高血压病及颈肩腰腿痛的知识指导、日常生活中饮食注意事项和常见疾病饮食指导等是社区最受群众喜爱和欢迎的5项中医保健服务;李明今、冯应强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社区人群对中医药知识及相关技术行为态度面临着“低利用度,高需求度”的尴尬局面。

目前,尽管国内学者对有关社区老年人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钻研较多,但大多都体现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或手艺等“硬件”在人群中的“知、信、行”问题,而轻视了当今群众,尤其是老年群体对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指导咨询、健康教育等“软件”的需求。随着现代社会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根本性改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兴起。2009年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医学高峰论坛上,各医疗专家就“临床治疗与平时预防保健”问题达成《北京共识》并强调:医学必须有较大改变,必须提供平常预防保健,要特别照顾到老年、妇幼、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另从地域角度分析,武汉市地区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较广州、北京等一线城市偏少,而截止到2013年,武汉老年人口数高达146万,老龄化程度高达17.7%,已远远超过国际标准7%。同时人们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疾病随之而来,进一步加重了家庭、社会的医疗费用负担。如何进一步发挥我国传统中医药老年保健养生、疾病预防特色优势,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弊端,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相应的调查,认知武汉市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现状,并剖析相关原因,提出相应策略,以便为社区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2 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随机选择武汉市青菱乡社区和百步亭社区进行抽样调查。共计500余名老年人参与调查,调查于2013年7-8月进行组织实施。

2.2 调查方法

2.2.1 问卷调查

通过对500名老年人开展相应调查问卷,针对部分文化水平低或不识字的老年人,由调查人员逐条询问并如实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87份,问卷回收率达97.4%。问卷分为个人相关信息和老年人对中医养生保健相关资讯关注、了解程度,养生方法、了解途径等9个条目。

2.2.2 文献研究

通过查阅30余篇相关论文和大量阅读系列文献,大致了解武汉市社区老年人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需求脉络,设计访谈提纲及问卷。

2.2.3 个人访谈

通过与20余名老年人交流访谈,了解社区老年人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普遍心理体验意向和加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解决途径,大力挖掘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研究盲点。

2.3 统计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Epidata3.1建立相关数据库,进行处理及相关分析。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样本概括

本次调查共收集487份有效调查问卷,样本在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项目进行了相关描述统计,具体见表1。

3.2 社区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现状

3.2.1 面临“高关注,低了解”尴尬局面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健康与医疗一直是人类最强烈且是无法避免的最基层的需求,是人们行为的强大动力。调查发现,67%的老年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20%的老年人处于疾病的状态,特别是老年人普遍深受慢性疾病病因不明、病程长、恢复慢的侵扰,健康水平直接决定着老年人对医疗健康知识的关注。而中医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沉淀,特别在疾病的预防上面凝聚了自身独有的特色。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对老年人的影响也是极大的,大部分老年人已接受中医养生保健理念并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部分来自中医的保健经验。调查中,在回答“老年人对养生保健知识关注程度”这一条目时,所有老年群体普遍表示关注。但当问及“老年人对养生保健知识了解程度”这一条目时,仅有37.37%的老年人表示了解,17.04%老年人表示不了解,1.44%的老年人表示完全不了解。关注程度和了解程度成了“鸳鸯火锅”一般冷热不一,说明大力传播中医药文化和知识势在必行。

3.2.2 养生保健方法,感兴趣养生知识普遍集中于饮食养生

自古“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根植于中华名族血液里,广为流传的饮食三字经正好说明这一关系。人到老年,身体机能逐步弱化,对健康的需求也愈来愈大,而食疗作为一种较易获得方式一直深受广大老年群众的欢迎。在调查中,79.47%受访人群表示了解饮食养生,另外动形养生,进补养生也是老年人较为熟知的养生方法。在回答“愿意选择哪种养生方法”条目时,66.12%选择饮食养生,这正好可以说明老年人养生保健方法普遍集中于饮食养生,另外动形养生、静神养生、进补养生也是老年人乐于接受的养生方法。

不仅如此,在调查感兴趣养生保健知识中,61.6%受访老年人表示喜欢了解饮食养生知识,拔罐、针灸占57.29%,推拿按摩占51.54%排在其后。

3.2.3 了解途径多通过电视节目

目前老年人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途径多通过电视节目,约有66.94%老年人在回答“当前了解中医养生保健途径”条目时,均认为是电视节目。这与中国老年健康服务促进大会(2014)的《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模式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获取的主要渠道以电视为主”相符。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电视也作为一种普通家电走进了千家万户。老年人的娱乐生活与电视有着紧密联系,电视已成为当今老年人生活消遣、资讯获取的主要渠道。另外,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健康愈来愈重视,养生类节目应运而生并大行其道,电视养生节目众多。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上星电视节目中,基本上都有养生保健节目,如中央电视台有诸如《健康之路》等3套养生节目,山东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电视台也有类似《养生堂》相关养生健康保健栏目。

3.2.4 希冀社区驻地宣传

通过对老年人获取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途径对比可以发现(见表2),老年人目前多通过电视节目获取,其次是口耳相传,占44.35%,社区宣传仅占23.61%,排在7种获取途径中第6位。而在老年人希望的知识获取途径中,电视节目凭借着64.89%的支持率仍居榜首,社区宣传(46%)从第六一跃成为第二获取渠道,增长幅度高达22.39%,增长幅度独占鳌头,而电视节目反而略下降2.05%,说明老年人在肯定电视媒介重要性的同时,内心希望在居住地社区周围能够了解、获取到相关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另外,手机短信、收听广播、上网搜索也是老年人现希望扩宽的的获取途径。

4 讨论

作为祖国传统医学,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体现了我国卫生服务的特色,是发展现代社区卫生服务的有益尝试,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传统医学的优势。但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武汉市社区老年人养生保健中也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社区在开展相关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时可以考虑下面几点。

4.1 立足社区,多渠道多形式加大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

通过调查发现,老年人普遍希冀通过社区宣传就近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建议各卫生单位、政府部门在社区成立中医文化推广站。在本次调查中,调查人群对所住的社区有中医文化推广站的建立,希望的占65.98%,一般的占26.49%,认为可有或可无的占8.21%。数据显示群众对于中医文化推广站的建立还是持积极态度的,也表明群众意识到中医文化推广站的建立能切实地给他们带来好处。对此,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充分利用中医文化推广站大力宣传国家相关中医药方针政策,宣传普及中医药常识,特别是针对老年群体常见病、多发病、易发病,推广老年人易接受、易操作、有明显疗效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知识需求。亦可以通过举办专家社区义诊、健康教育、文体表演、健身锻炼、知识竞赛、科普游艺等活动扩大中医药在当地影响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印象,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调查发现,老年人养生保健方法及感兴趣养生知识普遍集中于饮食养生,社区在开展老年人养生保健服务时,应以老年群众需求为导向,侧重加强饮食养生知识的传播。

4.2 加强养生保健类电视节目等规范化管理

调查发现,目前老年人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途径多通过电视节目,约有66.94%老年人在回答“当前了解中医养生保健途径”条目时,均认为是电视节目。笔者在与老年人面对面访谈时发现,电视媒介在老年人获取健康知识特别是饮食保健知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不可忽视的是,当今电视广播养生保健类节目虽然繁多,节目质量却良莠不齐。有一些制作人为片面追求高收视率,大力包装节目,将正常的中医知识描述得天花乱坠,使得健康类节目逐渐变得娱乐化。其中更有一些所谓的类似“张悟本”的“排毒教父”、“养生教母”、“太医”堂而皇之登上电视节目,兜售那套“治病神术”,诱使观众受骗上当。笔者建议相关单位应努力加强养生保健产品媒体市场监管和规范,特别是饮食养生类电视节目管制,净化电视广播,防止认知度低的老年群众上当受骗。另外建议相关部门联合媒体单位自制食疗、生活保健类节目,传播各医疗单位特色医疗实惠项目,努力做到一方面使得中医养生保健等健康知识得以快速传播,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又有效缓解当前老百姓看病难的现状。

4.3 加强建设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养生保健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现有社区中医养生保健队伍整体素质低,服务水平不高,已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缺乏足够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已严重影响到社区卫生服务与中医药知识与技术的融入。各相关部门单位应积极引进中医、健康医学、全科医学类人才,开展中医养生等健康教育课,并把它作为重要环节和切入点,以提高养生保健服务质量。如联合各中医药院校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加大资助力度引进人才;加强和各医疗单位合作开办养生保健的系列教育;对社区现有人员提供岗位专业培训和技能操作培训,建立各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成立养生保健协会,确定养生保健技术标准和产业标准,提高养生保健从业人员理论水平及实践技能。

5 结语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重,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是当前无法回避的重大挑战。结合老年人身体特点与养生需求,在社区积极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系列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独特优势,将是今后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工程。各相关部门和社区在开展相应卫生保健预防服务时应注重多渠道多形式加大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提高养生保健产业的管理水平,加强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中国养老事业和卫生医疗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郑丽维,邓丽金.内科门诊病人对中医养生的认知需求调查[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9(5)

2 张敏,陆庆荣,韩礼婉.用中医理论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初探[J].中国全科医学,2002(9)

3 石碧霞,方丽鸿,刘登蕉.100例老年人对社区保健需求的调查[J].海峡药学,2010(10)

4 黄艳,黄卫东.老年人生活质量与中医养生[J].护理研究,2011(8)

5 孙晓晶,段功香,张颖杰.社区中老年人中医保健知信行现状及需求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3)

6 李明今,冯应强.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术认知、应用及需求调查研究现状[J].亚太传统医药,2010(2)

7 邬红波.武汉老龄人口去年陡增8万 2020年或成重度老龄化城市[N].楚天金报,2014-02-21

8 董梅娟.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J].社会医学杂志,2007(1)

9 夏姗姗.老年人保健品满意度不足一成[N].北京商报,2014-04-16

10 武树红,袁建民,王光荣,等.推进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5)

第3篇

在去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他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可以说,《健康人生 快乐百年》(第3版)应运而生,高屋建瓴,紧扣时代脉搏,与健康中国建设密切结合,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夯实健康基础的家庭中医健康教育教材,也是马有度教授继《家庭中医顾问》后的又一部力作。

在@次会议上,还强调,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那么,如何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无疑从《健康人生 快乐百年》(第3版)透发出的阵阵新意中,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诠释和解读。

该书首先详细诠释了“心胸有量,动静有度,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的“养生四有”,这是马有度教授在国内创造性地提出的中华保健四大基石,这一养生学说和保健观念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体现了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的内涵,并对中华传统养生精华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提炼,展示了中医养生的大智慧,不仅非常符合国情,而且具有十分浓重的东方色彩,堪与西方四大健康基石相媲美。这可以说是一新。而其后由此派生的“养生四贵”、“养生四善”、“养生四童”、“养生五化”、“养生之本”,均为前人未曾表述过的养生精言妙语,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可谓新中出新。

翻开该书首页,“传承中医养生精华,展示当代保健新知”一语,提纲携领,向世人展示了该书非常前卫的主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衷中参西,中西汇通,其中生存智慧、健康奥妙、长寿诀窍、寿星访谈、快乐法宝、寻医问药、警惕杀手、医药趣话板块,将东西方养生保健理念融为一体,贯穿始终,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与当今大众对养生保健的需求紧密结合,奉送了一份馨香味美、养分十足、取之不竭的养生保健精神大餐。这可以说是二新。

该书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有机结合,科学与文学融会贯通,用文学的语言讲科学的故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妙趣横生,行文流畅,应用面广,可读性和趣味性很强,并且根据读者需要,大到内容,小到装帧、字号等进行了精心设计和编排,既有权威性,更重实用性,使该书成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大众防病治病的有力武器。这可以说是三新。

该书编著者为我国首席中医健康科普专家,一直领军于我国中医科普界,许许多多的中医人正是读着编著者的书成长起来并成为我国中医科普的中坚,兼之该书集20位作者的智慧,将对繁荣我国中医科普创作起到巨大的推动、引领以及示范带动作用,还将对我国中医科普人才的培养产生深远影响。养生是中医科普的重中之重,中医养生学就是中医的预防医学,该书必将为打造更多善治“未病”的“上工”发挥难以估量的重要作用。这可以说是四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读者满意度是对图书最好和最客观的评价,该书从2004年首印至今,不仅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更是经受住了质量的考验,现已3版9印,计约发行3万余册,而8印仅月余即售罄,在诸多养生保健图书中独领,对提高大众健康素质和健康水平,以及防治疾病、养生保健、延年益寿和打造优质劳动力、减少群众医药负担等诸多方面产生了重大社会效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可以说是五新。

第4篇

生命健康期:0~35岁为生命活跃期,身体的组织器官从开始发育至功能完善,其各方面功能总体趋势是积极上升的,所以称为生命健康期。此阶段如果染上疾病,是较易康复的,但应彻底根治。0~35岁是人类从诞生、成长,到成为年轻父母的时期,也是人类为获取生存知识、奠定人生基础的最繁重的学习时期。青少年应把安全和健康知识列为第一知识;婚龄男女应把婚前健康、优生优育作为组建幸福家庭的第一基石;年轻父母则应把科学育婴和培育身心健康的后代列为第一职责。

生命危险期:36~45岁,是工作与家庭负担最为繁重的阶段,很多人自恃年轻力壮,奋力拼搏,耗尽潜力,身心皆已疲惫。人的生理功能从峰顶开始下滑,部分器官开始衰退,比如动脉硬化开始形成,糖尿病症状开始显现等,所以这一阶段称为疾病的形成期。及时调节机体,确保身心健康应列为此阶段的日常事项。业余时间不妨学点养生保健知识,及时洞察身心健康状况。中华医学是从哲学的高度,天人合一、身心同源、内外相应的整体观,全局地、宏观来认识和治疗疾病。掌握一点中医中药传统知识,对养生保健、人生处世,都大有裨益。

生命高危期:46~55岁,是生命闯关期。大多数疾病易在此阶段爆发,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糠尿病、癌症等多在此期高发。一些英年早逝的悲剧,大多发生在46~55岁这个年龄段,是人生旅途中的“沼泽地”。其原因与身体长期处于工作和家庭的压力下,忽视了自我保健,甚至无暇顾及,一些疾病一经查出已到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健康应作为此阶段的头等大事,累了你就歇歇,不适就去检查,有病抓紧医治,养生保健也应提到日程上来。

第5篇

关键词:中医护理;社区

中医护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辩证施护、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的护理方法,是祖国传统中医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针对不同的社区服务对象,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完成相应的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疾病护理等社区服务功能。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易、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社区群众的青睐,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用前景广泛。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

1.1在慢性病人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社区居家护理将成为适应大众需求的一种主要的社区护理工作方法。社区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肾功能衰竭、骨和关节病变需要牵引和卧床者等。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在社区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护士能够使用中医养生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干预项目的应用率依次为: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尤其是情志护理、药膳护理更贴近生活,因其护理方法简便易学、直观安全、效果显著,更适合在社区普及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拔罐、按摩、刮痧、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耳穴埋籽、脐疗、中药离子透入等在社区慢性病居家护理中应用广泛,尤其是按摩法,因其简便易行,备受社区居民的喜爱。但在实际工作中,针灸、拔罐、按摩、刮痧等技术主要由中医医生操作,中医护士很少应用。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等由护士按照医嘱实施。中医养生方法及护理技术因其低廉性,对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率,有利于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力度,尽快缩小城乡差距。

1.2在社区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在社区,需要康复护理的病人包括出院后病情已稳定但需继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人、残疾人等。常见的有术后病人、脑血管意外病人、高位截瘫病人、先天畸形或后天伤病造成的功能障碍、残疾者.如我科专病脑卒中是目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最大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很高,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其病死率明显下降,但许多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对患者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具有较大临床意义,接受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比自然恢复率相比有很大提高,足部畸形减少、关节畸形减少、日常生活独立者明显增多,早期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瘫痪肢体的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另外,中医药膳护理、情志护理以及针灸、按摩等护理技术在防止压疮、增进病人的心理健康、促进病人的营养、畸形和残障病人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家庭环境适应性改变的指导等方面应用广泛,使向病人提供优质的康复护理成为了可能。

1.3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决定了居家养老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主体。汪潮【1】 的调查显示,家庭病床上门护理可以减轻家庭负担,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成为老年人可接受的形式。随着4―2―1结构(即4个祖辈,2个父辈,1个独生子女)的家庭数量的增多,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居家护理需求也日趋增加。张建凤等【2】调查研究显示居家护理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卫生资源浪费,同时满足出院后继续康复和治疗的需求。开展居家护理能较好地符合老龄化社会的实际需要,不仅提供持续性医疗照护,较好地解决住医院难的问题,而且维持了家庭的完整性,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3】。同时,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分居养老将成为今后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为老年人,尤其是为分居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中医护理的养生保健 运用养护统一、寓护于养的护理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中医药学历经数千年,形成了一套“天人合一、形神统一、动静结合”为主的养生保健和延年益寿的理论。针对老年人群,采用气功、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对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完善,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中医护理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较少。

中医护理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在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在社区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拓宽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中医护理与社区健康教育内容正在逐渐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汪潮.王坤,顾泽宽.上海乍浦街道离休干部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医院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4(7):23―25,

第6篇

市场前景到底如何

北京中医协会介绍,近几年国内已经掀起了中医养生的消费热潮,其表现在:一是,全国各地的卫视节目几乎都有关于中医养生的节目,而且收视率位居前列;二是,部分省市的药店开展了中医坐堂听诊业务,很多人都要提前一两周去挂号;三是,诸如中里巴人等中医专家出的书也屡创销售新高。

之所以中医养生市场会火爆,主要还和其可以起到预防疾病、保健作用有关,而且整体医疗、保健费用偏低。预估这个市场至少会持续火爆10―15年。

政策支持力度有多大

国务院自2008年开始在全国启动“治未病”工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0年提出推进中医药服务“三进工程”(进社区、进家庭、进乡村);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0年推出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中医刮痧师和养生保健师,明确表明没有医学背景的社会大众也可以从事中医养生服务;国务院(2010)5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要求: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鼓励有一技之长人员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1年度工作报告中强调:进一步完善职业医生和职业技能人员相结合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体系;国家卫生部规划用5―7年的时间,将抗生素的使用量从现在的87%降至5%,现有的医生将转攻预防保健,医疗机构将大力培训中医养生职业技能人员。

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表明了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巨大。

项目方资质如何

鄂州市中医医院1997年被评定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1998年又被列为湖北省示范中医医院。医院始建于1975年,目前占地面积32亩,建筑总面积达33000平方米,固定资产3000余万元,已具备中等城市一流水平的中医医院规模。

培训内容严格按照《养生保健师》教学大纲内容培训,有专业的培训场地和设备,技术和信誉绝对优于普通的培训机构。认证方式为全国统一考试,经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后,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颁发全国唯一含金量最高的《养生保健师》岗位能力证书,全国通用。

同时培训后的学员,鄂州市中医医院实行终身远程技术指导,包括医疗技术,客户服务,产品营销等免费服务,确保学员能100%开店成功。

注:全国通用的《养生保健师》涵盖刮痧师、针灸师、按摩师、美容师、营养师、足疗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八位一体。

学费高不高,学不会怎么办

据了解,目前鄂州市中医医院收取的培训费用约5800元(含教材费、报名费、培训费、考证费、住宿费等),学期一个月,考试合格发劳动部证书。本期未学会者,下期免费再学,培训学员终身免费远程跟踪技术指导。

投资到底有多大,风险高不高

据本刊记者调查了解,开一家小型中医养生馆,投资并不大,初始投资约2万元。以最小投资为例,开一家50平方米的中医理疗养生馆,设备投入包括购买理疗床、针灸治疗仪、刮痧、拔罐、艾灸用具等8000元。技师培训费用约1.2万元/2人。总体累计投资约2万元。

第7篇

处理各种关系的原则――“和”

对于家庭关系,中国传统文化格外重视,强调“一家之计在于和”。此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的文化强调“天人合一”,同样是讲究一个“和”。一旦这个“和”消失或者不平衡了,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如:人际关系失和,和别人生气吵架,就会产生惊恐、忧虑、恼怒等状态。而天气的失和、变化或不稳定,也容易让人致病,所以日常养生也需要关注和掌握自然界的变化,适时调整衣食住行。

“蒙健”也一向倡导“家和万事兴”,因为只有家庭和谐了,家庭成员健康了,家才能兴旺起来。对于自然,“蒙健”坚守“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期望用最自然的土豆汁营养液,使消费者达到“人和”的健康状态,最终实现延年益寿、尽终天年的目的。

“和”健康的产品―― 土豆汁营养液

对于健康,对于传统中医养生,传统文化中就有一个主导的意识――“和合中庸”,它影响着中医养生的方法、目标等具体的事情。实际上,通过一个“和”字就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待健康、疾病的态度与认识,就知道怎么去防护与治疗。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是故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里讲治病要治未病,要未雨绸缪,等疾病已经发生再去治就已经晚了。《灵枢・本神》里也讲:“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意思即:智慧的人养生一定要顺应自然的寒热、阴阳的变化,所以治病也应讲究一个“和”字。

在“治未病”上,“蒙健”依托传统“和”文化,将自然之力与生命之力合而为一,用尊重自然的态度创造出健康的人生,并利用“和”文化的核心理念开发出顺应自然、致力于大众健康的土豆汁营养液,倡导“治未病”,将养生保健做到“未雨绸缪”!

第8篇

关键词:传统中医学;土家族医学;养生;保健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5-0088-03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世界经济和社会生活日益现代化,人类的寿命逐步延长,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如何通过养生保健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传统中医学历来重视养生保健,提倡未病先防。土家族医学作为传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经验的自然科学”,对以土家族为主的各民族人民的生存繁衍、文明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拟探讨饮食起居,精神调养,形体锻炼等在传统中医学和土家族医学养生保健中的地位和作用,比较传统中医学和土家族医学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异同。

1 传统中医学中养生保健的原则

中医养生文化历史悠久,在世界文化当中,中国人的养生学与其他民族相比,具有独到之处。中医学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预防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1],是对养生的精辟总结。养生,又称为摄生、保生,即保养生命之意。“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2]。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的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原则与方法的系统理论。

1.1 适应自然规律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时刻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只有能动地适应外环境变化,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才能延缓衰老和避免疾病的发生[3]。《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灵枢•邪客》曰:“人如天地相应”指出人的生命活动是遵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进行的,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这是四时养生之道[4]。

1.2 重视精神调养

1.2.1 避免不良刺激 避免外界致病因素的侵袭,是中医养生防病的一个重要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要尽量避免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对人体的影响。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中的不良因素等。其二,要积极地治疗躯体性疾患,防止其内源性因素的不良刺激。

1.2.2 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 《灵枢•本脏》言:“意志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因而要求人们善于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通过经验认识及思想活动过程转移情绪感情反应,消除其不良刺激,保持良好的心境。

1.3 谨和五味 前人十分重视饮食养生,《备急千金要方》“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食养,亦需遵循一定的原则。

1.3.1 平衡膳食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而机体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则是多方面的。含有多种丰富营养素的食物可以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推迟衰老的发生,减少因衰老而招致的多种疾病。《素问•藏气法时论篇》记述“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兽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要求食养中膳食的调配要尽可能地全面、合理、互补。

1.3.2 辨饮食之宜忌 强脾胃,节饮食乃第一要务。包括忌过饥过饱和饮食偏嗜[5]。《金贵要略》指出:“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之为害。……若得益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

1.4 防止病邪侵害 慎避外邪,是寓于养生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虚风贼邪避之有时。”(《素问•上古天真论》)。其二是注意“避其毒气”,以防止其致病和“染易”。其三是实施药物预防等。《素问遗篇•刺法论篇》中就已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的记载。

2 传统中医学中养生之道的措施

2.1 调神养生 “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灵枢•天年》)故养生尤重调神,除四季调神外,还包括以下3个方面。

2.1.1 养静藏神 《素问•痹论》曰:“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老老恒言》指出“养静为摄生首务”。养静的关键在乎节欲。如果过分的贪求声名物欲,可导致损正折寿。因而,提出了薄名利,禁声色,廉货财,损滋味,除佞妄,去嫉妒等要求。

2.1.2 动形怡神 动形可促进气血流畅,舒筋活络和协调脏腑功能活动,使人精神焕发,心旷神怡。尤其是人到老年后,通过适当的动形来怡神,静神,就显得更为重要。

2.1.3 移情移性 《临证指南医案》指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如:欣赏音乐,戏剧,歌舞,或读书吟诗,交友揽胜,种花垂钓,琴棋书画等情趣高雅,动静相宜的活动,可以起到培养情趣,热爱生活,陶冶情操,怡养心神的作用。人生际遇遭逢违乐之事再所难免,如能根据自身的素质,爱好,环境与条件,参加上述活动,常可自我解脱,移情易性,从而起到抗衰防老的作用。

2.2 惜精养生 包括节欲惜精、节及注意卫生等措施。自古以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说明性生活是必须的,是顺应自然的。由于性生活要消耗肾精,因此必须节制。《素问•厥论》中更明确提出是损伤体质的重要因素,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故手足为之寒也”。由于过度,使之从“质壮”的体质转变为阳气衰于下的体质,充分说明节欲保精对养生的重要性[6]。

2.3 饮食养生 食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甲骨文记载看,有禾、麦、黍、稷、稻等多种粮食作物,已能大量酿酒。到了战国时期,终于有了关于食医的理论,标志着食疗的飞跃发展[7]。《周礼》中有食医记载,说明我国古代对饮食健康的关注程度已非一般。《内经》有“药已祛之,食以随之”的治病原则[8]。

2.3.1 注意饮食卫生 其一是防止饮食不洁。其二是不要摄食腐败变质的食物或自死、疫死的六畜肉类,以免“饮食中毒”。(《诸病源候论》)

2.3.2 提倡饮食有节 食养中主张饮食有节制,提倡定时定量,防止饥饱失常。中医内科许多疾病的发病因素都和饮食无节制有关,这里的节制是适量的意思,不能吃的过多,但也不可过度节食[9]。认为“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吕氏春秋•尽数》)食量则因人而异。

2.3.3 克服饮食偏嗜 克服饮食偏嗜是谨和五味以养生的重要内容,反应了平衡膳食,提倡全面合理营养的食养思想。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服偏寒偏热。二是克服五味偏嗜。五味养脏,各有其亲和性。如果长期偏嗜某种食物,易致脏气偏胜而功能失调,或形成“膏粱”之变;同时,会导致其它营养物质的匾乏而使机体失养,继发产生种种疾患。《保生要录•论饮食门》中指出:“所好之物不可偏嗜,偏嗜则伤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脏气不均。”

2.4 传统健身术养生 传统健身术养生,如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拳术及各种气功和武术运动等,以此来炼形、炼意、炼气,使身体“形与神俱”[10]。运动养生是中医养生的一个重要内容,但要求运动适度,做到“形劳而不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方能收到运动以养生的功效。

2.5 药物养生 药物养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它是通过服用或外用天然中药并借助其补养或通泻作用,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调和脏腑、通畅经络,达到益寿延年、祛病强身的目的[11]。补益扶正是药物养生的基本法则,调补肾脾是药物养生的中心环节。从保健防衰的益寿方剂来看,如《世补斋医书》中的首乌延寿丹,《外台秘要》的延年茯苓饮等诸方,其重点亦多在补益肾、脾两脏。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所载上品药物120种,注明久服“耐老”、“增年”、“长年”、“不老”、“不夭”等即达85种,其中包括人参、地黄、枸杞、女贞子等著名补养药[12]。

2.6 推拿、针灸养生 推拿养生是通过各种手法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和保健强身作用。主要体现在生物信息的调整和纠正解剖部位的异常等方面。《素问•遗篇•刺法论》中记载了预先针刺五脏六腑的原穴,可预防邪气侵犯脏腑,并认为:“是故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养和神也。”预先针刺使“补神固振,神气不散,神守不分”,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13]。

3 土家族医学中养生保健的原则和方法

土家族聚居在武陵山区,总面积约10万km2,北起大巴山,中经巫山,南过武陵山,止于南岭,是一条文化沉积带。“土家族正好分布在这条文化沉积带的中部,所保存的古代文化信息特别丰富[14]。”土家族医学以“三元学说”及气血精为理论基础框架,以毒气学说为病因学基础,以气血失调与冷热失衡为病理学基础,以“五诊法”为诊断学基础,以“七法”、“八则”为临床基本治则,具有别于传统中医学及其他民族医学的独特的医学学术特点[15]。其中包括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这些养生保健内容与土家人民的文化娱乐,体育运动,饮食,生活起居等密切相关,是民俗文化,民族气质,生产劳动等有机的结合,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卫生保健体系[16]。 具体体现如下。

3.1 歌舞怡情

3.1.1 民族舞蹈 土家族人能歌善舞,土家山寨也多为歌舞之乡。在土家民间流传的舞蹈种类颇多,这些舞蹈多是在生产劳动中慢慢形成,其舞蹈形式及表达内容与农事活动、日常生活、祭祀等活动密切相关。如摆手舞,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渗入,以土家原生文化为主体、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多元化风貌。其主要文化特征有:原生性、祭祀性、征战性、审美性[17]。

3.1.2 民族歌曲 歌也是在劳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民俗文化,其内容十分丰富。如劳动山歌、情歌、哭嫁歌等。哭嫁作为一种传统的婚俗文化,素有“中国式咏叹调”之称。以哭诉为主要形式,“哭”中有“歌”,“歌”中有“语”,形成了哭嫁歌中“哭、歌、语”三种元素相结合的独特音乐风格[18]。

3.2 运动健形 土家人的健身运动,是土家人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逐渐认识,创造的一种身心锻炼的养生方法。在劳动中讲究有度有节,反对蛮干闲散,以免伤神损形。其传统体育活动如武术、气功、踩高脚马、爬树等。这些方法能促进气血运行,经脉强健,三元协调,从而达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3.3 药食调补 土家民间食物种类繁多,土家人民也素有食疗的习惯。在土家族聚居之地,山中盛产野果,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尤其是人体必须的稀有元素,如猕猴桃、板栗、核桃、交藤等。土家医常根据不同的时节,合理调配膳食,选用既有营养价值又有预防保健作用的食物进食,促进人体气、血、精生机旺盛,三元脏腑功能健全,从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土家族聚居地区是茶叶盛产之地,喝茶养生也是土家人的习惯,常在茶中加入一些药物,对多种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如七叶参茶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油茶香味独特,极具营养价值,多用来招待贵宾。

3.4 起居有常 主要指起卧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规律性。土家人在起居上注重早睡早起,以日出日落为期,与昼夜相伴,与四时相应,以保证睡眠,怡养心神。心神得养,则形体亦健,抗病之力亦强。

4 传统中医学与土家族医学养生保健的异同

传统中医养生学深受道教、《周易》哲学及《内经》的影响,从而创造了中医养生学的独特体系,为中华各族人民的健康作出了不朽的贡献[19]。而土家族医学的养生学形成深受山地文化、土家族以“良心”为基本特点的道德观、精神文化及泛神崇拜与梯玛文化的影响[20],同时又结合了土家先民与大自然不断斗争的结果而形成。但是作为一门经验学科,土家族医学也深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传统中医学。在养生保健方面,土家族医学是以传统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结合该地区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虽然与传统中医学理论大体原则上有诸多相似之处,如强调运动、饮食、情志养生,但有其独特之处,强调以古朴的哲学思想为指导;医药一家;医护一体;药食同源;口耳传承;疗效可靠,尤擅蛇伤、骨伤科等。通过文体娱乐及生活起居等方面,把民俗文化,民族气质,生产劳动等有机结合。传统中医学养生强调“未病先防”[21],如传统的针、灸、按摩、药补等均可成为“治未病”的妙计良策。宋代太医窦材云:“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总之,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人类寿命的逐步延长,我国老年化越来越严重,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如何通过养生保健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探讨了传统中医学和土家族医学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异同,以期达到强身健体,预防早衰、保健防老的效果。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养生保健,值得进一步挖掘与提炼,为新世纪的人类健康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谢玲.抗衰老与中医养生防病[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30(1):56.

[2]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83.

[3]吴忠祥,尹抗抗,谭达全.《浅谈黄帝内经》养生观[J].新中医,2009,41(1):112.

[4]李敏.老年养生应顺乎自然[J].老年健康,2008,(3):22.

[5]钟木生.《内经》论养生长寿之道浅述[J].新中医,2009,41(8):121.

[6]张恒文,余万桂,李玉和.浅析中医学养生法则[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1317.

[7]张海波.中医食疗之源流探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2):15.

[8]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黄帝内经素问译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16.

[9]吕述鹏,郭宏敏.中医食疗在老年人养生与防治疾病中的意义[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3):31.

[10]闫润芹,王娜.浅谈中医养生保健[N].科技健康导报,2008:30.

[11]张学梓,钱秋海,郑翠娥.中医养生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00.

[12]白永波,孙光荣.中医养生大全[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573.

[13]宋星,鲍毅海.浅谈针灸“治未病”及应用[J].新疆中医药,2009,27(3):24.

[14]田咏华.试论土家族医药学术特点[J].中医药通报,2003,2(2):110~112.

[15]正明.土家族研究丛书•总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4.

[16]赵敬华.土家族医学概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37~38.

[17]罗岚.土家族摆手舞文化特征[J].群文天地,2009,(11):22~23.

[18]危静.浅析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点[J].科技信息,2008,(29):183.

[19]施观芬.试论《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0):50.

[20]尹文仲.土家族医药的文化特征[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5):1244~1245.

第9篇

男人养生保健最重要的就是防衰老,做好以下九点,让男人年轻10岁:

养生保健九戒之一:戒懒

希望你能够勤活动,现在的青年都开始有富态的肚子,对身体不好。所谓的不要懒惰不是说你要勤于工作,而是你一定要持之以恒地适度运动。

养生保健九戒之二:戒过劳

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超过身体所能负荷,这是违背大自然的规律的。半夜不睡觉,免疫功能会很低下,中医讲这是胃气营血紊乱,阴阳不和,难免会生病。

养生保健九戒之三:戒烟

这不用多讲,香烟里面的尼古丁会对血管的内壁造成损害,不说得不得癌,对脑血管、心血管系统都不好。

养生保健九戒之四:戒怒

因为工作辛苦,心情有时候不太好,一发怒体内所有的内分泌都紊乱,肾上腺素分泌,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就会上升,血管就会痉挛。发怒,中医来讲肝气上逆,人也容易生病。年轻人不要肝火太旺,遇到棘手的事情要冷一下再处理。

养生保健九戒之五:戒欲

这也有几方面,不要太贪婪,比如说我要买房、买车,我要干什么,欲望太多失望也会很多,不平衡给身体带来伤害。还包括中青年的,也不要太多,要适度。

养生保健九戒之六:戒多食

年轻人胃气大,能吃,喜欢美食,长此以往肯定把胃气伤了。另外,容易引起高血脂、高血压、痛风。青壮年现在这样的问题很多。

养生保健九戒之七:戒酒

就是不要嗜酒无度。少量红酒我们认为是活血化淤的,对女性来说还有美容的作用。

养生保健九戒之八:戒不体检

有的年轻人单位组织体检都不去,你对你卡上有多少钱很了解,但是你对你身体里的状况却不了解,这是不好的。你的爱车经常去保养,人怎么不去保养呢?

养生保健九戒之九:戒有病不治

查了,高血脂、脂肪肝,认为没事,不治。有的人跟我说,我离死还很远呢。那不行,小病不治成大病,既花钱又浪费时间,所以一定要记住小病都要上医院,这样才能为自己的事业去奋斗。(穆漂徽)

坚持五不要远离男性不育

很多男性不育去医院检查,说是成活率低。专家指出造成男性不育的病因有很多,除了因器质性引起的男性不育外,很多都有是由于日常的不良生活习惯而引起的,如穿紧身牛仔裤、久骑赛车、洗澡温度过高、饮食单一缺锌少硒、经常进入厨房吸入油烟、久用笔记本电磁辐射等,这些习惯性的因素都是会导致不育的,远离不育,更要远离这些诱发不育的因素。

1、不要穿紧身牛仔裤。男性学专家和泌尿学专家认为紧身牛仔裤不但压迫男性生殖器官,影响正常发育,还因不透气、不散热,而不利于的生存。正常情况下温度要比体温低3 ℃~4 ℃。

2、不要久骑赛车。赛车车把的高度低于车座,重心前倾,腰弯曲度增加,会的、前列腺紧贴在坐垫上,受到长时间挤压后会缺血、水肿、发炎,影响的生成以及前列腺液和的正常分泌而致不育。因此,男青年不宜久骑赛车,每天不应超过一小时,保护会坐垫应用海绵套。

3、不要洗澡温度过高。正常情况下必须在34 ℃~35 ℃恒温环境中才能正常发育,洗澡时水温过高往往暗伏“杀机”。如桑拿浴时室温可高达70 ℃~80 ℃,比正常浴室温度要高一倍以上,很不利于生长,或造成“死精”过多而致不育。医学家从男子不育成因中获悉,一部分男子正是由于温度比正常人高2~3 度,不能成活。因此年轻人应慎洗桑拿浴,平时洗澡的水温也应在34 ℃左右为宜。

4、饮食注意不要缺锌少硒。微量元素锌可促进的活动力,能防止过早解体,利于与卵子结合,可见锌对生育有重大影响。硒也是人体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几乎全来自食物。日本医学研究人员观察男性不育1000例,发现37人的中硒含量不足。因此,男青年不可偏食,应注意多吃含锌、硒多的食物,如鱼、牡蛎、肝脏、大豆、糙米等。

5、避免吸入大量厨房油烟。近期有研究发现,厨房油烟中竟有74种化学物质能致细胞发生突变,导致不育,成为“家庭杀手”新“罪证”。他们发现喂服了厨房排油烟机油杯中的冷凝油的果蝇,细胞染色体的突变率为0 .54% ,并有2 .8% 的果蝇不育,这表明其生殖系统受到明显破坏。

(王韩宇)

笔记本导致男性不育

经常将笔记本电脑放在腿上使用,可能引发“烘烤皮肤综合征”,不仅皮肤会变色,出现斑点,而且这种慢性、持续时间较长的皮肤炎症会增加人们患上皮肤癌的几率。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每天把笔记本电脑搁在腿上使用超过6小时,对皮肤的影响等同于阳光强烈照射。

另外专家指出,的生成需要维持合适的温度。将笔记本放在腿上使用,机器产生的热量会使男性生殖器区域温度升高。长时间下来,有可能导致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此外,坐姿不正确也会对男性生殖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专家表示电脑辐射对人体健康是一种潜在的积累型危害。使用时距离要适中,最好不要在床上使用笔记本电脑。避免时间过长,每2—3个小时应休息一下。使用后,应及时洗脸、洗手。晚上睡觉时,应该拔掉电源,或干脆把它放在卧室外。(白铁军)

男性能不能用妇科药

药物因其特殊性,对服用者有严格的界定,比如儿童和成人在临床用药或服用剂量上就有明确的区别。而针对成人患者的用药,虽然基本是男女通吃,但也有部分药物,被视为妇科或男科专用药,带有浓郁的性别色彩。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传统观念中的妇科用药“乌鸡白凤丸”、“逍遥丸”、“桂枝茯苓丸”等,也时而出现在男性患者的处方上,而被大多数人视为男性用药的“龟龄集”、“六味地黄丸”等,也被用于女性患者治疗。药物到底有没有性别之分?同样的药物,对男女产生的药效有没有差别?

药物本无男女之分 对症用药才科学

其实药物本身并没有男女之分。药理专家介绍,男女的体质不同,有些药物可能男女有所偏重,但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只要符合药理,所谓的男性药、女性药都可混用,不足为奇。一些女性特有的疾病、男性特有的疾病在“换”药服用后反而能起到很不错的效果。因此,临床上,医生经常会开些所谓的妇科用药给男性病人,或者把男科用药用于女性患者。

专家强调,去掉用药色彩,对症用药才科学。比如“乌鸡白凤丸”就是可以男女混用的药物。“乌鸡白凤丸”可以补气养血、调经止带,常被用来调理妇科的一些症状,但它是一剂阴阳双补的成药,使用范围很广,也可用于治疗男性不液化症、前列腺炎、阳痿、遗精和慢性肝炎等症。

除了中药,西药也同样如此,比如“克罗米芬”,是女性促排卵最为常用的药物之一,但由于其作用于脑垂体前叶,即可诱发女性排卵,又能促进生成,因此也被用于治疗男性不育症患者。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