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9 11:10:2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培养孩子科技创新能力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举措一:科技素质培养
调研人员在黑板上点了一个点。被测试者分别是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问题是“这是什么?”小学生回答:月亮、太阳、星星、烧饼、乒乓球、老师生气的眼睛。。。初高中生回答:这是一个“点”。大学生们拒绝回答这个愚蠢的无聊问题。芜湖市赭山小学校长黄宁也知道这个故事,这也更加坚定了她进行创新教育的信念。
赭山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始建于1949年,是安徽省芜湖市一所具有鲜明特色和一定影响力的窗口学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体验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位教师享受教育工作的幸福,让每一件设施都得到充分利用,让每一户家庭享受家校共育的和谐,是赭山小学的办学理念。黄宁认为,这一理念充分利用了校本资源,促进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获得最好的发展――即“让每个孩子获得理想的发展”。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管理思路,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有力保证。于是,该校坚持科技创新教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黄宁说,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所以,通过抓基础建设普及科技教育是赭山小学的工作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目标,作好科普教育的宣传工作,创造宽松的教育环境。该校利用主题班队会、国旗下的讲话等机会进行科普方面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使科普工作深入人心,创设浓郁的科普校园环境。各个班级,还在黑板报上开辟出科普专栏,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以彰显班级科普特色,凸显班级科教文化。
科技创新内容丰富,知识面广,科学性强,各门学科都具有丰富的科普教育内容。赭山小学十分重视科普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有效渗透,以科普辅导教师为骨干,以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备课形式组织教师分学科、分系列、分层次整理出学科渗透科普教育的知识点使科普教育在各学科中具有可操作性,从而达到有机渗透的目的。
黄宁认为,科技素质的培养需要构建相应课程体系来保证。科学课和信息技术课是赭山小学科技教育课程的主要学科。科学课在该校很受欢迎,三位科学专职教师都是骨干教师,有着良好的专业素养。老师们想方设法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学习科技的兴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的基本工具,该校良好的硬件设施为学生利用电脑和网络进行学习奠定了基础,也增进了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黄宁告诉《教育》旬刊记者,学校动员全体师生积极投入到科技创新工作中来,每位教师都要在自己的工作中渗透科技创新的思想。该校成立了科技小社团,科技辅导员和科学组的教师担任社团的指导教师,每个兴趣小组都有计划、有内容、有学生、有场地。该校还积极参加科技活动,鼓励教师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通过争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受益非浅。近几年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比赛中屡次获大奖,位居全市前列。 “科技活动月”是赭山小学科技教育的特色之一,也是该校的传统项目。该校将每年的5月和11月定为“科技活动月”。“科技活动月”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各年级、各层次的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比如,开展科技知识讲座,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学生在科技月活动中也可以参加科学小论文、小发明、科技小制作、机器人创意、电脑模块、科幻画、科学幻想作文、科学实践活动、观察日记等项目的比赛等。
电脑机器人是赭山小学去年才兴起的一项综合了电脑技术、工程技术,又富有创新性和应用性的科技教育项目,很受学生欢迎。学校以电脑机器人活动为突破口,把信息技术、科学与综合实践教育相整合,进行普及与提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贴近生活、富有创意的学习形式。近两年,在安徽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赭山小学作为芜湖市的代表队之一,连续两年获得了大赛一等奖。黄宁认为,和荣誉相比,最为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机器人制作与创新的爱好者,学校在开展活动时,能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观念。
举措二:改革评价机制
在江苏省洪泽外国语中学校长徐守耀看来,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评价制度的革新。多年的一线教育经验让徐守耀认识到,学校必须改变以往的人才观,打破传统的评价体制,改变把分数作为考核教师、学生的核心标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该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于学校评价体系的始终,以革新评价机制为突破口,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在洪泽外国语中学,首先改变的是教师评价机制。该校把具备创新意识作为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准。徐守耀说,教师承载着传承人类文明的使命,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就培养不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学校把教师的开拓创新能力作为衡量教师的重要标准,并且搭建多种平台,促进教师主动学习,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徐守耀认为,作为基础教育的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摒弃应试教育中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改革教法、教材和考试方法,使学生敢想、敢说、敢为、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该校为了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引导教师不断接受新观念,多次请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专家、学者来学校作学术报告。南京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的多名专家学者都曾在该校作过报告。这些报告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更新了教师的观念,帮助教师确立自己的教育理念,激发教师实现对教育意义的探寻,推动了教师观念的更新。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洪泽外国语学校改变了过去以教师讲授得精彩为优课的评价机制,把以构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高效课堂作为优课的评价标准。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该校建构了本校特色的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模式。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究,把探究结果在课堂上展示。该校注重创造学生的活动空间和表现机会,树立学生创新信心,增加了学生的成功体会。该校还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他们最大限度的时间让他们去感知、去探索,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反弹琵琶,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是一种需要和享受,以达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徐守耀说:“考试成绩是衡量和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尺度,但不是唯一尺度。”洪泽外国语中学改变学生评价机制, 把实践能力和个人特长纳入考核标准。该校通过开展各项评比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发展个性特长,以此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徐守耀坚信,艺术素养是创新培养能力的基石。为加强学生艺术社团建设,展示学生才艺,培养学生特长,该校成立了学生竖笛乐队、舞蹈队、合唱团、文学社、记者站及美术兴趣小组。积极参加市县文艺汇演、才艺大赛、广场文化活动;定期举办诗歌朗诵会、合唱比赛、广播操比赛、运动会、新年晚会以及书法、绘画、摄影、手工艺品展览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特长的大舞台。
举措三:依托养成教育
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小学位于新科技园三好街。该校以“古乐琴声,笔墨清香”为办学特色,力图打造一个播种希望,孕育奇迹,充满灵性的教育乐园。文化路小学以“养成教育”为依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谋求学生主动式的自我发展。达到“三会一有”:人人会交往;人人会学习;人人会创造;人人有个性,从而来实现“做最好的我”主题教育核心价值选择,最终让学生实现“享受过程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喜悦”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科技创新能力 培养现状 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以及国家实施的人才强国战略,迫切需要各行业的创新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在中小学阶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解现有中小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现状及科技创新能力,明晰当前中小学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明确今后中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开展的内容和形式。我们采用小组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有关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科技创新意识、科技创新基础、科技创新思维、科技创新技能或方法(个人主动培养创新能力实践)、科技创新环境的营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因素等方面展开调查。以期为今后中小学科技活动课的开展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抽取6所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其中男生324人,占46.3%;女生376人,占53.7%;男女生人数基本保持平衡。
2 调查方法
(1)编制问卷:在分析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小组访谈,并在专家和一线科技教师的指导下编制出初始问卷。然后再进行预测,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删除或者修改一些不理想的项目后,确定正式问卷。
(2)正式测试:运用编成的《中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调查问卷》,抽取重庆北碚地区12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810份,整理后获得有效问卷700份。
(3)统计方法:数据的整理统计运用SPSS13.0 FOR WINDOWS软件包完成。
三、调研内容及结果分析
1 学生科技创新意识
该维度主要从学生对科技创新的概念、意义的理解等来考察目前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见表1)
统计结果显示,仅有9.9%的学生同意和基本同意发明创造是大学生、老师及高校专家的事;而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创新能力是中小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同意和基本同意的比例为90.5%),并认为学生时代的创造是有意义的(同意和基本同意的比例为89.4%),说明目前学生的自我科技创新意识较强,但在“创新”的理解上存在偏差,有58.1%的学生反对和不同意创新一定是“高、精、尖”的大项目。对该维度的一道开放性问题(你对科技创新活动的理解)答案整理后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是从科技创新的意义上去理解的,如:创新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方便生活、促进社会进步等,而很少有学生从科技创新的概念方面去理解,如:创新就是创新性的知识和产品等,即对科技创新的意义很明确,但是对科技创新的概念理解较为模糊。
2 学生科技创新基础
从自信心、兴趣及怀疑精神等方面自评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和创造力特征,基本情况见(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有86.9%的学生有自信或很有自信,并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对许多别人视为平常的事,有70.7%的学生却很有兴趣和好奇心;有56.3%的学生,对老师或课本上的说法时常表示怀疑并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这表明在日常生活中,中小学生有较强的创造力潜质,但是因为教育和文化的影响,也即对权威的崇拜,使得该阶段的学生怀疑精神欠缺,对于老师或课本上的说法,时常表示怀疑的仅占17.6%。
3 学生科技创新思维
主要从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考察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思维。(见表3)
从统计情况来看,在对自然界、身边事物观察或对别人结论质疑的基础上,总是和经常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学生仅有9%和23.7%;总是和经常对提出的问题假想答案的学生占42.8%:总是和经常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得出结论的学生有38.3%;而总是和经常根据假象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学生仅为19.5%。
在科技创新思维能力这一维度上,学生总体得分较低。表明总体上中小学生在发现、提出问题、运用知识做出结论和假想答案,并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的能力普遍较低。而这些创新思维能力中,尤以根据假设,制定简单科学探究活动计划的能力最欠缺。
4 学生科技创新方法
主要考查学生在创造性活动中主动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分别从依靠自己和依靠他人两种途径。了解学生创新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见表4)
从统计情况来看,总体上学生在科技创造性活动中处于较被动的状态。遇到问题时(总是和经常)依靠自己通过找有关的书(49.8%)、通过网络查找(51.9%)和自己思考(36.8%)寻求答案的学生明显多于(总是和经常)依靠他人,如专家(7.8%)、学校指导老师(23.8%)和区、市少科站老师(8.2%)。说明即使在科技活动中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学生更多的也是依靠自己,而非他人。
5 影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因素
主要从学校家长支持、教师指导及校园文化三个方面考察了影响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环境因素,调研了学校及家长对学生科技创新的支持和鼓励、学校科技活动课的开展、教师教学和校园科普活动等情况。(见表5)
从学校家长支持方面来看,学校会举办各种科技活动或比赛(80.3%),并对给予成绩优秀者奖励(78%);开设有科普课(71.0%),并配有科技辅导老师(78.3%);科技活动的开展得到班主任(86.9%)和家长(83.6%)的支持。从校园文化方面来看,不时的科普宣传或竞赛活动均超过80%。从上面两方面来看,中小学科技创新活动的总体氛围较好。
从教师指导方面来看,经常在课堂上穿插科技知识的占45.1%,进行课外实践教学的占20.1%,会演示趣味实验的占34.6%。总体上各项所占比例少于半数,说明在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教师指导力度还待加强,尤其在课外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
在问卷的最后有一道开放性问题:“当我参加科技活动时,我会考虑?”,对问题答案整理后的结果为:①科技活动开展的形式及如何实施;②能从科技活动中学到什么,回报是什么;③是否会耽误学习;④自己的能力和信心;⑤费用问题。从这道题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参加科技活动时,考虑较多的是科技活动开展的形式及如何实施,从这些活动中是否能学到知识和能力等。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意识较强,科技创新
基础较好,但对科技创新本质内涵的理解和认识不足。科技创新思维能力较弱,怀疑精神欠缺。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较为单一。
(2)教师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力度不够,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领会不深,尤其在课外实践教学活动较为欠缺。
(3)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认识逐渐加深。家长普遍支持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学校在努力营造浓厚的创新活动氛围。
(4)学校的创新活动体系不完善,科技创新培养途径仍较单一,教学课堂缺乏创新氛围。
2 建议
(1)加强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理解和认识
认识科技创新的本质及内涵,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前提。在这个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①利用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系统的科技创新教学;②开展主题活动教育,如带学生参加科技展馆、举行科技知识竞赛、举办科技摄影展等;③搞好宣传活动,如科普知识讲座。
(2)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怀疑精神
在怀疑精神方面。教育者需要在日常的课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材以及教师授课当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表扬。同时,学校应该和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指导家长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怀疑精神。
在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要充分重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创新能力与教学方式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学人员创造性地教,就能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创造性地练、创造性地利用。
(3)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教学水平,丰富教学课堂
在师资的配备和教学上主要体现了两点:①聘任专门的科技辅导老师。科普老师的专业性和创造力,在挖掘教材的潜力、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而且对学生深入的了解,可实施因材施教,对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更加直接的作用。②其他学科老师的教学渗透。要想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与思维方法,各科的任课老师需要在日常课程中,结合本学科教学,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尤其是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另外,鼓励教学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发科普教学用具,政府可以有针对性的支持相关企业和高校研发教学器材及教材,从而能够在更为广泛的区域内,更为科学的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4)营造更为浓厚的科技创新活动氛围,完善科技创新活动体系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切地感受到科技的日新月异,就连最最不爱看动作电影的我,前不久误打误撞看了一回美国大片《敢死队3》,也被片中那起到关键作用的IT技术所折服。未来,不论在战场、商场还是赛场,可以说谁抓住了创新的机遇,谁就占得了先机。
打开各大媒体,近期正在以“创新在路上”、“创新之城”为题,集中宣传上海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宣传的对象有园区、高校,有企业,也有个人。
每回听到“创新”这个词,我总会想起儿时的一件事。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天临近放学,班级的小朋友会集中在底楼大厅的一个指定区域活动,等待家长来接。每次,老师总会先派几名小朋友下楼去,把自己班的座位排好,其他同学就在楼上的走廊里等着,正好可以俯瞰到楼下的情况。也许因为个子矮小,老师从来不派我去做这个工作,我踮起脚向下望去,发现每天这些椅子都被排成四四方方、整整齐齐的马蹄形,心里就觉得很无趣,特别期盼有一天老师能安排我去排座位,让我“发挥”一下。终于有一次,等到了这样的机会!我兴奋极了,迫不及待地把我的创意告诉了其他几个小伙伴,也得到他们的认可,于是我们几个一起把椅子排成两个圈,外面一个大圈,里面一个小圈。我丝毫不记得当老师、同学看到这个新形状时的表情。但让我无法忘记的是,当小朋友们都落座,一个接一个被家长接走时,有两位老师在一旁抱怨:今天是谁排的椅子呀,摆成这样,孩子们走进走出都很困难,麻烦死了!从此以后,老师再也没有派我排过椅子。
一、安排专职人员,规范实验教学
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在课堂。课堂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探究环境。科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需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材料和场所,在校领导的支持下进一步规范科学教学,实验室安排专职管理员,每节课为教师准备好实验器材,保证每位老师的每节课都能为学生创设实验环境。
二、教师自主开发实验材料
当前科学教学中,实验室中的材料已无法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自己开发材料,保证探究的有效进行。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进行实验材料的开发。我们利用废旧饮料瓶,外部均匀地涂上不同的颜色,每个饮料瓶在瓶盖位置固定一支温度计,固定在一个木板上,中间放一个大功率的灯泡,接通电源后观察温度计的变化,通过这个仪器,很明显看到深颜色的物体吸热快,浅颜色的物体吸热慢。
三、开发《科学创意小实验》校本教材――充实生活、发展个性,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全面提高科学素养
小学阶段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亲自动手做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有利于他们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科学探究实验的重点在课堂,但是课外也是一个广阔的天地。
我们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细心整合教材内容,编写了科学校本教材《科学创意小实验》,教材按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领域来划分。书中的一些实验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通过课外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具有更强的动手能力、探究精神和专注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养成爱思考、会思考的好习惯,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科学、认识科学、运用科学的能力,以及从小具备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四、开发科学学习测评手册――《探索发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记录科学笔记是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如果我们的孩子也能认真记录科学笔记,就会对他们的科学素养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对孩子们的科学学习要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才能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评价手册分这样几部分,首先是“快乐探究”,学生记录自己在课堂中的探究过程和发现;“本课相关知识链接”要求学生课下搜集与本课知识有关的内容;“我的研究报告”记录学生在学习完一单元后的自己探究的问题,学生学完一单元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
五、开发科学阅读读本《小学科学十万个为什么》,促进学生科学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现行的科学教材,针对的是九至十二三岁的少年儿童,编写上考虑了学生的可接受性,其内容编写力求简单、通俗、易懂。但列举的科学事实有限,分散且例外的情况较多,而实际上科学事实过于庞杂,容易使学生阅读时感觉混乱、困惑,而且仅靠书本的知识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所以要加强学生的科学阅读。但我们当前的阅读中,学生的阅读内容基本停留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比较缺乏。
六、积极组织学生成立科技创新小组,参加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技活动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科技制作、科学幻想等活动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
通过参与活动,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参与比赛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科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家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与人交往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在学习活动中得以锻炼,有效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教育离不开家庭,可以说家庭是孩子生活中的科学课堂,父母则是孩子最好的科学老师。有效开发和利用家庭资源,既包括物力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开发。
1.开发和利用家庭丰富的科普读物,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阅读的习惯和热爱科学的兴趣。我们利用创建家庭小书房的机会,引导孩子开发利用家庭丰富的科技藏书,建立自己的小书橱并提高利用率。引导孩子们多读科技类的书目,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培养孩子们热爱科学的兴趣。
2.充分利用家庭种植、饲养动植物,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和关爱生命的情感。
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地区,附近的许多村还有耕地。有很多家长在经营蔬菜大棚和养殖基地,这是作为农村小学特有的、使用的优质课程资源。
平时,我们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方面的中长期探究活动。让学生以观察日记、研究记录的形式予以反馈。这样通过课内与家庭互相结合,使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让孩子们与各种生命体接触互动,了解各种生命体的生活习性,真切感受生命体的生长过程,让他们尽情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面向社区,进行校外实地考察活动,使孩子们积累了知识、提高了技能,拓宽孩子们的科学视野。
社区是孩子们开展科学研究的广阔天地。我们学校地处政府驻地,周围的厂矿企业比较多,有济南钢铁总厂、庚辰钢铁有限公司、鲍德炉料、水泥厂、煤炭砖厂、历城职业中专实训车间等企业,很多学生的家长在里面工作,我们利用家长资源,带孩子们到企业中去考察学习,回来后给学生交流。
关键词:幼儿教师;科普活动;学前教育;心理学;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61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99-02
伴随着国家对科学技术的日益重视,教育不同层面逐步、深入地开展与之相关的科普活动。幼儿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作为最基础、最启蒙的阶段,其科普活动对于启发幼儿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在幼儿阶段开展的科普活动,日益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幼儿园层面和幼儿家长层面的重视和关心,深入探讨以幼儿教师而教育主体的科普活动,有助于我们加深幼教科普活动与幼儿教师之间联系的理解。
一、在幼儿教育中开展科普活动对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分析
第一,幼儿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科普洞察力。受其特殊年龄阶段影响,幼儿有着特殊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对很多事物都表现出好奇心。幼儿在心理和生理上表现出来的这一特征要求幼儿教师在开展科普活动中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善于捕捉和洞察发现不同儿童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以及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表现出的不同特征。
第二,必须具备较强的科普分析综合能力。在科普活动中,教师的洞察能力极为关键,但幼儿教师的综合分析能力也同样重要。科普活动中幼儿教师的科普分析综合能力是在前期对幼儿开展科普活动行为、语言等外在具体表征方面进行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更高一层次的总结和升华,分析出幼儿参与科普活动的各种规律和内在特征。
第三,创境能力。幼儿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依赖于情景。开展幼儿科普教育活动中,外在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创设良好的科普环境,能够为幼儿更深入参与科普活动营造一种舒适、和谐、轻松、愉悦的氛围。
第四,幼儿教师要善于协调好自身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为顺利开展科普活动奠定和谐的幼儿相处的关系。在科普活动中,建立一种良好师生关系,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能够为孩子们更加深入地参与到科普活动创设友好、和谐的情境,对于科普活动中新鲜事物、不明白的问题愿意向教师请教,有效地帮助孩子们解决科普活动中遇到的一些难题。
二、教育学、心理学对幼儿科普教育的影响
第一,立足于教育学和心理学是有效开展幼儿科普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幼儿科普活动必须以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为基础和前提,幼儿教育学科学回答了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科普活动的内容、极其重要性以及开展科普活动的内容是如何让幼儿接受的等相关问题。在回答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帮助教师在开展幼儿开展科普活动过程中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使得科普活动更加有效。
第二,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为有效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提供正确的理论支撑和方向引导。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对开展幼儿科普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一些重要的理论和观点是科学、规范、有效开展幼儿科普活动的重要指南。例如,学前教育学中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以理论多元化的视角来解析人的心理及其行为的机制,为开展幼儿科普活动中从不同角度把握幼儿心理规律和生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手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第三,幼儿科普活动是在遵循幼儿教育学、心理学规律基础上的一项重要教育活动。幼儿科普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内集中进行的,有一定主题思想或提出明确的口号,并要达到一定思想教育目的和科学技术知识普及要求的科普教育活动。从这点上讲,幼儿科普活动是完全建立在符合幼儿教育规律、遵循幼儿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升幼儿科学素养、培养幼儿科学兴趣爱好的一项重要教育活动。
三、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有效开展科普活动的具体措施
第一,在幼儿教育中有效开展科普活动必须要高度重视师资力量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努力构建一支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开展科普活动的关键点和根本保障点在于教师。幼儿教育阶段开展科普活动,必须要高度重视师资力量建设,重点引进和加快培养一批既能够熟练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和幼儿教育学专业理论、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教师,又能够熟练运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理论知识、能够将自身科学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幼儿身体力行行为的教师。幼儿科普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要从长远着手构建一支创新型的幼儿师资队伍。在师资引进过程中要重点对拟引进的师资在科学素养、科学创新能力、科学普及活动策划与组织实施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衡量,并将其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科学普及活动的组织实施能力作为是否录用的主要标准之一;同时,幼儿园要从学校层面加强对已有师资力量在教育学及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应用方面、科学活动普及组织实施方面的培养和提升。从很大程度上讲,幼儿科普活动开展的效果如何、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影响如何,都依赖于幼儿教师队伍。只有建立起了一支既能够熟练掌握和具体运用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够将培养幼儿科学创新能力和科学普及活动作为自己教学实践的自觉行为的教师队伍,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创新科学普及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为今后培养高素质的科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在幼儿教育中开展科普活动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实践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在幼儿阶段就培养孩子的创新型科学思维,就必须要从幼儿现有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殊阶段出发,在开展幼儿科普活动、培养幼儿科学兴趣的同时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活动。
第三,幼儿教育中开展科普新活动需要重点依托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以及相应的科技比赛等形式。幼儿园在开展科普活动地方过程中,必须要从幼儿现有的心理规律出发,即幼儿正处在任何事物都非常好奇的特殊年龄阶段,尤其是表面感性事物、多姿多彩事物表现出强烈好奇心和强烈的兴趣。因此,幼儿园开展科普活动中,要善于创新载体和活动形式,例如,可以通过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以及各种各样的科技比赛形式进行。“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在学校中烘托一种浓厚的校园科技氛围,形成一种人人参与科技活动、人人关心科技活动的良好气氛。”[1]通过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不仅孩子们的科技创新积极性得以有效的调动,而且还能为对科学技术表现出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空间,并在比赛中扩大自己的科技创作视野,为今后更高层次的科技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幼儿教育中开展科普活动需要传授给幼儿更多的科学意识,加强对幼儿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在幼儿阶段开展科普活动中,无论是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无论是采取什么形式的活动方式,幼儿园以及指导师都要从具体的科普活动项目出发,针对幼儿的特殊心理特点和规律,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专项培训,让孩子们能够对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相关原理以及内在规律等基础知识进行传授,让学生掌握起参加科学创新活动的基本功,以实现科普活动的最终目的。一般来讲,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培训幼儿基本的科学观察能力。在举办科普活动中,让孩子们在具体的参与环节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观察事物,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主动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善于记录的良好习惯。科学观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基本科学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如果离开了观察这一环节,那么在以后深入的分析环节、总结升华环节将会面临诸多困难。比如,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开展科普活动中,成立专门的科技制作兴趣小组,教师在课上为学生传授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教给孩子们具体的观察问题的方法,然后把孩子们带到一个具体的科技事物面前,让孩子们根据已有的相关科技知识去观察科技实物作品,发现其表面特征以及与该项科技实物相关的具体应用。
二是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并重点培养幼儿在科普活动中善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具体的科普活动,要重点培养孩子们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的能力,主要目的就在于让幼儿在科普活动中能够找到正确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培养幼儿善于思考的能力,要让学生在科普活动中能够有效地做到学与练的结合、继承与创新的结合,善于运用创新思维打破传统的思考模式,能够形成与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思维方式。
三是在科普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积极动手的实践操作能力。开展科普活动,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最重要的是锻炼提升孩子善于动手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原理,在相关工具和设备设施的帮助下搞一些小发明、小制作;要鼓励幼儿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一些灵感,运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一些新产品。在科普活动中,幼儿的动手能力极为关键,如果孩子的动手能力不强,即使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再高,那也必将无用武之地。
四、结语
幼儿科普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幼儿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必须要以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为重要依据,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幼儿科普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科普洞察力、较强的科普分析综合能力、创设良好的科普教育环境能力以及善于协调好幼儿之间关系的能力。要想保障幼儿科普活动开展的效果,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必须要高度重视师资力量的引进和培养工作,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兴趣入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实践活动,依托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以及相应的科技比赛等形式,加强对幼儿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参考文献:
[1]王琰.以儿童为主体――幼儿科普节目“大龙实验室”的创作[J].当代电视,1999,(12).
[2]龙海云,田力,姚奕婷.幼儿地震灾害自救常识教育初探――幼儿园科普教育纪实[J].科普研究,2009,(01).
[3]郭玉洁.从娃娃抓起――浅谈重视幼儿科普读物的出版[J].中国出版,2000,(06).
[4]李康耀.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学法举隅――幼儿心理学与幼儿教育学课程教学例谈[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06).
[5]李康耀.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学法举隅――《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教学例谈[J].淄博师专学报,2011,(02).
[6]胡箭,关成林.早期教育理论问题与早期教育研究方向的思考――兼谈《幼儿教育学》教材内容的处理[J].教育导刊,1998,(S1).
[7]蔡惠莲.学会学习与幼儿教师的培养之我见――中职学校《幼儿教育学》的教学体验[J].成功(教育),2011,(14).
[8]孙承毅,杨占鹏.幼儿教师继续教育需求分析与对策――以鲁东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1,(10).
[9]胡雪赞.谈幼儿教育学课中“活动教学”的设计与运用[J].中等职业教育,2006,(20).
[10]文颐,唐大章,杨春华,王青艳.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基于四川省幼儿园园长及成都中职学校幼教专业骨干教师的调研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02).
[11]张威.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幼儿教育心理学辅助教学[J].成功(教育),2011,(03).
[12]李幼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为案例[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06).
【关键词】 新时期 体育科技 创新 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新时期体育科技也迅猛发展起来。国家科技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准之一,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所以,先进许多国家都将焦点聚集在怎样发展科技、创新科技上,并且将发展科技创新科技放在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上。在西方很多国家已经从教育开始,从幼儿阶段就着手开始培养孩子的科技方面的能力,为孩子的创新能力的开发创造条件,提供优厚的待遇。在体育行业,现代的体育竞技不单单是身体素质的竞技,更是体育科学、体育素质的竞争。因此在体育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将科技融入其中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体育观念,在体育科技的创新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手段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探讨我国当前体育科技的创新特点,深入研究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与发展趋势,并提出合理的措施对体育科技的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我国体育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
就体育科技的创新过程而言,人们都进入了一个误区,即先对体育事业进行科技化创造,再对传统的体育模式进行转变。当然对体育科技进行创新性改革而缺少对体育运动队员的训练也是不行的,这样不能将客观的科技理论付诸于实践,其价值没有得到合理的运用,难以实现体育科技的创新性发展,所以说运动运的实际操练与科技创新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作为领导者,应该看清一个客观事实,就是要想更好的发展体育事业,首先要认识到体育科技的创新的重要性,从而了解当前我国在体育领域的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在体育科技水平的创新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注重体育科技创造,却忽略了对运动员的基本体育技能的培养,这样很难实现体育事业的平稳发展。所以在体育发展过程中,要将体育科技创造与体育身体竞技的训练有效融合,使体育科技的创新性融入平时的训练中,才能实现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2 我国体育科技创新的特点
2.1 运动技能的实效性
在上一届的冬奥会上,由于使用了新式的滑雪轨道,滑雪运动员们在采用传统的站立式起跑姿势发生了许多漏洞。在新式的滑雪轨道上运动员很难做出身体向前倾斜的基本动作,起跑时,准备姿势难以稳定保持,运动队员稍有不慎就会犯规。为了避免以上事故的发生,体育科技人员对起跑的姿势方面进行了创新,也就是现在所使用的蛙式起跑。这种起跑姿势具有起跑倾斜度小的特点,并且在下蹲时使重心下降,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变大,从而增加了稳定性,像青蛙起跳一样提高了起跑的冲力,增加了起跑的速度。通过这种体育科技方面的创新,不但吸收了新鲜的体育元素,还使运动技术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采用创新式起跑姿势,提高了滑雪过程中的实效性。
2.2 训练模式的间歇性
在我国的训练过程中,一般采用的是训练强度大的、持续性时间长的训练模式。经过多年的调查总结发现,这种高强度、长时间的运动训练所收到的成效并不明显,运动员自由控制的时间少,严重缺少休息时间,容易导致运动员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使体力恢复的时间延长,难以实现运动员运动技能的提高。所以,在一部分运动项目中的训练过程中应该采用间歇性低氧方式进行操练。采用这种体育训练模式能够使整个身体适应低氧环境,增加耐缺氧性,这样刺激了有氧代谢酶,增强了有氧代谢酶的活性,从而导致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适应性增强,提高了抗脂质过氧的作用,从而使肌体的氧代谢作用得到了提高;间歇性低氧练习还能够增加人体内的乳酸的强度,可以大大提高人体的训练强度,延长人体在较高强度训练的时间,使运动员的身体代谢能力加强,增强了运动员的体魄,对体育技能的提高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是,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采用的训练方式也是有所差异的。
2.3 运动员选材的科学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鲜事物的不断出现,传统的体育训练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现代体育的竞争不仅仅是身体技能的竞争,运动员也要全面发展,在练习体育技能的基础上,也要对运动员的体育素质高度重视,因此对运动员的选材上也要有较高的要求。在传统对运动员的选材过程中,按照教练多年的教学经验,绝大数多教练都会首先对运动员的身体体形和体育方面的技能进行考核挑选,择优录取。但是这样的挑选队员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如果只是以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作为唯一的标准,运动员只具有较强的体育技能,随着运动员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严重下降,这样运动员的唯一优势从此不复存在,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难于上青天。如果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选材,运动员在具备高超的从事专项所必备的专项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具备良好的体育素养,完备的体育科技创新能力,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优秀的运动智能。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具备的知识和能力采用正确的科学手段进行训练,从而促进运动员肌肉的生长,增强体魄。即使在年老体衰的时候,有过运动经验的运动员仍然能对一些新的运动参与者进行有效指导,也可以为体育科技的创新性发展出谋划策,为体育事业未来的腾飞做贡献。
3 分析我国体育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
国际性的体育论坛经历了上百年来的建设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政治、科技、文化、民族集一身的具有社会商业性质的领域。现代的竞技体育不光是为了展示各个国家形象、地区的民族文化风貌,还能够使运动员通过竞技比赛来体现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形成一种新式的体育科技竞争局面。
3.1 高科技与运动训练
在高水平的体育比赛中上,各国的运动员的精湛表现都会为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当我们看到他们精彩的表现时,很难想到他们背后的故事。没有付出必然不会有回报,运动技能的形成需要运动员们几百次、几千次甚至上万次的重复,可想而知他们在平时的训练之中花费了多少精力和时间。为了改善这种现状,训练中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体育运动器材提高训练效率,缩短训练时间。因为现代竞技体育比赛,运动员不仅仅比的是基本的运动技能,更是体育高科技训练的训练水平的竞争。近年来,在训练或者比赛过程中,许多运动员在身体方面和精神方面都达到了极限,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微乎其微,胜败就在千钧一发之间,仅仅只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况取得成功是很难办到的。所以,现代训练中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将体育科技融入体育竞技当中,对体育科技进行积极创新,依靠科技来成就体育比赛,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让体育科技人员正确指导运动员运用“技术大脑”攀登竞技体育的巅峰。
3.2 高科技与教练员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体能训练的方法绝大多数都是传统体能方面的训练。为了使国际体育与世界接轨,体育的竞技要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在此过程中,教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对运动员进行正确指导。在此之前,由于教练受传统运动训练教学模式的影响,在体育科技的创新方面能力较弱,所以要加强对教练科技方面的技术培养,充分利用科技人员的科技能力,培养科技人员与体育教练配合能力,在各项目队伍中设置科研教练、体能教练等专职职位,转变原有的运动训练模式,让高科技在运动训练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体现更高的价值。
4 新时期实现我国体育科技自主创新的措施
4.1 加强体育科技的原始创新
近年来,国际上因为发明创造、调查研发和一些科技创新而获得诺贝尔等大奖的人往往都生活在发达的国家,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虽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与那些发达国家在科技水平方面存在着一定差距,但是近几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水平方面已经有了相当雄厚的科学技术基础,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体育事业应该借助国际之间的科技竞争这一发展机遇,同时应该加大力度对体验与科技自主创新的投资。在原始创作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基础研发和实施研发环节,它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谈起我国体育,举世盛名必属于兵乓球。我国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的主要原因是在此方面教练始终秉承“扬弃”理念,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总结,充分利用高科技技术进行创新,从而使乒乓技术领先于世界。在发达国家,由于科技在人们的生活中覆盖范围广泛,所以研发创造的几率较大。在体育科技的创新方面,尤其是在创新的原始著作方面取得了较高成就,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及整体的体育科技创造水平也会明显超前。所以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从教育抓起,从幼儿起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深入贯彻科技兴邦的战略方针。
4.2 加强体育科技的集成创新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尽管近年来我国的科技水平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但是由于科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覆盖率较小,所以想要全面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具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要想使我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之间的差距,首先要加强体育科技的集成创新。集成创新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自主创新的内容之一。所谓的集成创新就是将散乱无序的单项技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归类和总结,研发出一种新式的科技产品或者具有领先科技水平的经营管理模式。在体育科技方面实施运用集成创新的主要目的是考虑到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原始创造过程中运用这种体育科技集成创新,可以有效的减少创作过程中所需要的巨额投资,大大缩短创作的时间。取众家之长补己之短,始终保持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观点,我国的科技水平取得重大进步指日可待。
我国的体育科学技术与国际接轨,首先要进行体育科技的集成创新。虽然我国仅仅只是发展中国家,在科技水平方面无法与发达国家抗衡,但是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在许多方面仍然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在我国,拥有自己独立的科学理论,具有自己的技术人员和运动训练模式。在实施运用体育科技的集成创新策略时,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我国现有的资源。加快体育科技面向国际现代化的步伐,实施体育科技的集成创新是体育高体育创新效率必须的过程。集成创新能够有效的推动体育科学事业的发展。
4.3 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这里所说的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在创新是指在我国现有体育科技水平的基础之上,引入国际先进的、科学的体育科学技术,将其进行剖析理解,吸收有益的部分,同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再次创新,创造出属于自己体育产品、训练方法和先进器材。但是我们必须明确,要创造出有价值的,有竞争力的产品、方法、器材才是创造的最终目的,所以再此过程中避免只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的情况发生。引进先进的、科学的体育科学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造与集成创造以及原始创新相比较,它具有较低的要求,并且所需的时间周期较短,是提高我国自身的体育科技水平,有效的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重要途径。
5 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之间的体育科技竞争日益激烈起来。要想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首先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基础,全面贯彻科技兴邦的政策,加强对体育科研的投入,注重培养科技创新能力从小抓起,开发学生体育科技的创造能力,为祖国未来综合国力的增强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J]人民日报.2006.01.09.
[2]田文秀,冯连世.体育科技创新与竞技体育训练水平的关系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6):825-827.
[3]何培森,丛湖平.我国体育科技发展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4):22-24.
[4]刘忠秋,刘文等.对我国体育科技创新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18(54):4-10.
【关键词】:教育理念教 育观念
一、教育理念变革的内涵
一是强调创新是学校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通过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服务于社会,通过科学发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知识传播服务于社会,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不懈地推进观念创新、教育教学创新、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推进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体系建设。
二是要转变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树立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同时又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创新过程是一个追求创新的动力驱使过程,而爱国情、事业心和责任感正是创造力的最重要的源泉。爱因斯坦把科学家划分为功利型、爱好型和信念型三类,他认为,受名利激励而从事科学事业的人是多数,他们会有成就和贡献,但一般不会太大;出于个人爱好、才华进行研究的人少一些,他们超脱了世俗的功利,往往有较大的成就;最能开拓新领域、获得全新发现的科学家是更少数对科学事业怀有虔诚信念和献身精神的人。
三是转变“本土化”教育观念,树立“国际化”教育观念。教育国际化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使学生不是局限在本国范围内,更不是局限在教室内,而是在开放的、全球性的背景中,接受正确反映世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方位的国际化教育,成为具有全球视野、能够进行国际交往的“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集各国文明之所长”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二、道德教育
当代美国青少年的道德状态如何呢?要搞清这点也很难。不过我们尚有如下的数据。在过去的30年间,男性青年自杀与杀人死亡人数分别以441%和479%比率增长着。而自1950年以来,18岁以下青年被拘捕率也增长了8倍。同一时期的少女未婚生育人数增长率则以每年621%的速度快速增长。
在这些青年越轨行为大量出现的同时,青少年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态度普遍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调查发现,1976—1986年的10年间,高中学生认为“有钱”是“非常重要”的人数几乎减少了一半。最近的一次大学新生的问卷调查表明,“想利用在大学求学之机建立有意义的人生哲学”的学生由1967年的83%下降到1986年40%;在同一时期内,将大学视为“将来谋取金钱的手段”的由43%增加到74%。
上述几个数据,看似我们有意挑选出来的,但实际情况就是这么不乐观。目前社会上的许多长期趋向都有自食其果的特征。其主要原因是美国不能为孩子提供稳定的家庭,持久的关注以及成人的监护。而正当一些人呼吁学校仅仅集中精力搞知识传播从而导致了价值观教育的危机之时,很难设想会在道德教育上实行免费。
无论如何,学校不可避免地要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况且在学校进行积极的价值观教育纯属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乐趣。那些受个人主义思想侵扰、缺乏尊重他人氛围的学校很快就会变成一个屠场。换言之,倘若没有一个受家庭或学校德育的教学团体,那么学校也就不复存在了。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公立学校体系来帮助孩子们成长为道德上合格的社会成员。学校课程应有助于学生观摩那些具有鲜明道德价值观的榜样,并使之了解个人品格对形成良好的公共风尚的意义;同样,他们也应了解那些不敢见义勇为者和那些邪恶之徒的生活,看看他们是如何破坏社会生活、伤害他人的。学校道德主题研究应选用丰富的实例,多树立一些德行高尚、品格良好的榜样,让学生多听一些有关道德主题的辩论,尽可能避免轻率下结论的做法。让学生下结论时,要参考他们的意见,要着重考虑;要顶住压力,有勇气坚持正确的选择。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学校德育应该做到:帮助孩子认真去想、认真去爱、认真去做。
三、举例说明
(一)从小培养责任感。
典范:
一位11岁的外国男孩在踢足球时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对方要求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评论:
有了过错,就应该承担责任。父母要教育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替孩子承担一切,即使孩子很小,我们也必须让孩子懂得如何去承担过失。否则会淡化孩子的责任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二)恰当应用期望效应。
典范:
爱迪生小的时候曾经被他的班主任老师看成是最“笨”的学生。但是他的母亲却认为,老师当面骂学生“笨”,恰恰说明了老师自己的无能。她把爱迪生接回家,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并千方百计地鼓励爱迪生多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爱迪生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与母亲的教育和恰当地应用期望效应是分不开的。
评论:
父母的期望应当与子女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过高或过低的期望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父母的期望是家庭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请将您的期望定位设计在孩子最佳成长点上。大家一定要明白,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三)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典范:
在德国,6至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和买东西;10至14岁的孩子要参加修剪草坪之类的劳动。在美国,一岁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饭,几乎看不到父母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在国外旅行的时候,我们在机场、在车站时常看见许多国外的小朋友,大孩子拉着大包,小孩子拉着小包,自己的东西自己拿,在旅馆里,小朋友都自己准备着自己的东西,整理着自己东西。
大学生的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高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知识传递和创新、教育服务等方面的重要职能,人才培养是高校最首要的任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提升个人能力、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创业教育观。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理念,要将这种理念贯穿于高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之中,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去。从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品质等各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培养,帮助大学生由知识能力的拥有者变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使大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2.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首先,确保创业教育的普及层面。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之中。采取必修与选修结合的方式,开设各类创业方面课程,满足不同专业、不同需求学生的需要。其次,高校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将整体培养计划与阶段性培养目标有机结合,低年级侧重于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唤醒和培育创业意识;中年级重在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和实践;高年级重在为学生创造创业条件,搭建创业平台,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3.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创业教育取得成效的基础。要精心打造一支高素质、多层次的专兼职创业导师团队。结合教师的专业背景与专业知识,为高校创业教师提供培训和交流的平台,提升校内专职创业教师的素质,保证创业教育的效果。对于实践类课程,可以聘请社会上有经验的优秀企业家或创业者组成实践型创业教育专家兼职团队,结合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创业经验体会为学生讲解,以提高创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授课质量。
4.重视创业实践,开设创业基地。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帮助学生对创业的过程和困难有更深入的了解。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通过仿真实验等方式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积极设立各类大学生创业基地,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场地和条件。
二、大学生是创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核心
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素质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有效途径。大学生自身素质高低是创业成败的决定因素。因此,大学生需做到:首先,培养勇于创新的观念。要将创新意识融入思想、实践当中,形成创新的思维方式。其次,多途径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通过不断积累创新知识,提高文化素养,锻炼自己直面挫折失败的勇气,使自己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竞争意识、协作能力和敬业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的创业素质。最后,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假期实践考察、专业实习、科技项目、勤工俭学、社会性活动和大学科技创新活动等,有意识地锻炼自身的团队合作精神、包容的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等,加强表达、应变等能力的训练。
三、家庭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基础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和基奠。创业素质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培养、熏陶和积淀。正所谓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家庭对于创业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想帮助子女高质量就业,家长要做到:首先,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深刻理解创业实质是一种高质量就业,支持孩子创业,为子女创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其次,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可通过家庭教育研究机构、家庭教育培训师等方式,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帮助家长获得培养孩子的创业品格和素质的技巧。再次,要有意识地从小培养子女的理想信念、敬业精神、道德情操等创新能力和创业品格,使子女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去面对创业路上的压力。最后,家庭应尽力为子女创业提供精神和资金支持,充当他们创业的推动力。同时,家长可用自身的经验和阅历对创业大学生提供一些指导,帮助他们成功创业。
四、政府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就业指引方向
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是政府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政策是导向,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提供优质的服务来形成有效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体制和制度环境。政府要推进创业型社会的构建,进一步优化创业体制和政策环境,促进创业教育的积极推进。为此,政府应担负以下职责:首先,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政策法规体系。政府要在宏观政策的基础上,出台配套的可操作性实施方案;提供强有力的创业教育政策法规保障,切实保障创业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促进创业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其次,完善大学生创业的社会配套体系。积极扶持大学生创业中介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各类细致服务,如提供政策的咨询、进行创业能力的培训、帮助项目推介和市场调研、投资机构推荐、融资贷款等。再次,完善和优化市场经济法制环境,搭建公平竞争的平台,切实保障创业者的合法权益。最后,重视各类科技园区、“孵化”基地建设,加快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强化产学研合作,提高创业企业的成效,积极为大学生创业架通桥梁。
五、社会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支撑
关键词:培养;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257-0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兴趣能使人产生一种积极心态,能推动人们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必须使学生对它产生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学生参与教学的任何活动都将是勉强的。
一、精心设计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可见,教师的导入是很关键的。精彩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研究。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选取适宜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的画图软件第一课时,我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让学生欣赏,让学生产生视觉冲击。利用这种“图音结合”,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这时,我引入新课并告诉大家:“等学完了这节课,你们也能绘画出更美丽的图片。”这种导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效应,而且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唤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合理地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情境教学还能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做到学以致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学生自主创新
教师要解放学生学习的时间,把每节课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充足的时间中放手学习。我在平时的新授课中只占用15―20分钟的时间与学生讨论交流,而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自主练习;当每单元讲完后,还要上一节综合设计课,在课上教师要充分挖掘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提出恰当的计算机综合设计题目;这些题目尽量满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适当难度;二要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画图综合课的设计中,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欲望不同,让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张图送给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再加上自己的题词或解说,学生的作品中不乏新奇、创意之笔。不仅复习了画图与文字输入的有关知识,而且使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并启发了学生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等,使学生创新能力的火花四射。
四、进行游戏化教学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共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有着挡不住的诱惑。如果我们家长和老师老是谈“游戏”色变,想方设法去阻止而不是去正确地引导,那将越阻止学生越想玩。上信息课学生不再认真听讲,不在认真实践,而是在“认真”的瞅机会,然后乘机游戏。所以老师和家长要负起事先引导的责任,在一开始就让孩子往健康的方向发展。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张:“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在玩游戏时,孩子的大脑是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状态的,而在这种兴奋状态下,孩子学习某种东西形成某种能力就比较轻松、比较快,不仅没有精神压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这其实正符合“寓教于乐”这个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
在低年级学生学习鼠标操作时,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怎样握鼠标,怎样单击、双击、拖动、指向和单击右键这些要点的话,学生不但不愿学,而且更不愿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玩《纸牌游戏》,比赛谁的成绩好就与老师比赛。学生在玩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学会单击、双击、拖动。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单击、双击、拖动、指向和单击右键,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
五、组织学生参加竞赛
通过竞赛相互学习,相互竞争。按年级与学生的兴趣组织一些不同层次的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例如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电子刊物、网页等。学校也可通过各种竞赛,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科技创新大赛”“电脑科幻绘画”“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赛”等各类比赛,通过一系列的比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学科如今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我们教师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形成较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使他们主动地学习,也更能为培养21世纪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催化剂,对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深远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坚持寓教于乐,注意利用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心里爱信息技术,愉快地学信息技术,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