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9 11:10:2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畜牧行业发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畜牧 兽医 发展
一、畜牧兽医卫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当前畜牧兽医卫生状况极为恶劣,污染十分严重,极易造成疫情传播。尽管我国畜牧业在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上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大部分饲养场主抱有临时观念,对固定资产和生产发展未做长远的规划和投资,特别是在治污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几乎没有任何投资,粪便只是简单的堆积处理,大部分畜禽粪污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或地下。在有些养殖场附近,臭气熏鼻,夏季更是苍蝇漫天飞,卫生状况极为不堪。甚至一些养殖户将病死畜禽买掉或者吃掉,不但极易造成疫情传播,还危害自身和他人的身体健康。
由于我国的畜禽屠宰和畜禽产品加工行业还不够发达,大部分小型畜禽屠宰场和畜禽产品加工厂的治污设施达不到要求,即便一些大型畜禽屠宰场和畜禽产品加工厂,按照要求建立了污水处理等设施,但由于利益的驱动,也很少利用,所产生的污水直接流入附近河流或地下,不但造成严重污染,还潜伏着重大动物疫病传播的危险。
由于我国畜禽养殖场多集中在农村,加之饲料兽药行业和动物诊疗市场的竞争,饲料兽药经营场所和动物诊疗场所逐渐由乡镇向村庄迁移。大部分经营饲料兽药的库房和动物诊疗场所都是由老房子临时改造而成,不符合饲料兽药贮存和动物诊疗要求,甚至一些动物诊疗场所大多没有污水、污物、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即便经兽医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后,也只是稍加改造,过一股,时间又恢复原样。
2.一部分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不能提供医院出具的身体健康证明,也就不能排除其患有人畜共患病的可能,因而潜存着疫情发生传播的危险因素。其中,饲料兽药场、大型畜禽屠宰场及畜禽产品加工场的操作人员大都有医院出具的身体健康证明:而小型手工屠宰场和农贸交易市场上经营畜禽产品的人员,绝大多数不能提供医院出具的身体健康证明。因此,即使是经过检疫的健康无疫的畜禽产品,经过流通到达消费者手中,不但保证不了畜禽产品的安全,还极有可能造成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传播。
3.市民认为现杀活禽新鲜、安全,愿意购买、食用农贸交易市场上现杀活禽的消费意识,为农贸交易市场现杀活禽提供了市场。事实上,农贸交易市场上现杀的活禽大都没有经过动物检疫部门的检疫,并不安全。而且,农贸交易市场是人群集中的场所,现场宰杀活禽,致使羽毛乱飞,污水横流,极易造成疫情的传播、蔓延。
4.改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的治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相关政府部门不重视,拿不出资金来建设;畜禽屠宰场及畜禽产品加工厂等企业单位,由于利益的驱动,在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根本就不会拿出资金来建设治污等基础设施:养殖者面对建设治污等设施所需的资金,只能望而却步。
政府相关部分领导急功近利,盲目建设养殖场,过度追求畜禽养殖数量的增加,不关注畜牧兽医卫生状况的改善,并致使有关部门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养殖户受小农经济和传统思维的影响,抱有临时观念,对生产发展未做长远的计划,在生产过程中也不主动进行养殖场畜牧兽医卫生条件的提高。
二、对策和建议
1.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政府相关部门、企业老板、动物产品经营者以及畜禽饲养者等人员对畜牧兽医卫生的认识。加强对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主要包括动物饲养场、种公畜站和胚胎生产场所、孵化厂、屠宰场(厂、点)、肉类联合加工厂、动物储运、中转、交易场所、动物产品经营储藏场所、原毛、生皮、骨、角加工场所、各类动物隔离饲养场、动物诊疗场所、动物源性致病微生物保存使用等场所的负责人。要求其认真学习《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并遵守规定。
2.政府相关部门在科普知识宣传中,要加重畜禽产品科学消费方式的宣传分量,彻底改变市民现杀畜禽新鲜、安全、无疫病的错误消费意识,令其充分认识到在农贸交易市场上现杀畜禽带来的潜在危害。
3.各级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出适合的土地,大力兴建畜牧养殖小区,并确保畜牧兽医专家全程参与畜牧养殖小区及规模化养殖场的规划、选址、建舍等全过程。同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畜牧养殖小区的统一管理,切实提高畜禽饲养管理水平,有效预防疫病,为改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和生产健康无疫的畜禽奠定坚实的基础。
4.各级政府要尽快研究出台相应政策,逐步取缔小型手工定点屠宰场,建立大型机械化畜禽屠宰加工场,并禁止在农贸交易市场屠杀活禽。
畜牧业;低碳模式;环境保护;规模养殖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046-01
近几十年来,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正在变暖,极端天气频繁光顾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数据显示,在过去3O年里,地表温度以每十年0.2℃的速度增温。对此现象尽管存在各种解释,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的活动是造成这种极端天气的原因之一。如不及时采取措施 ,未来的海水将变暖,极地冰川将融化,海平面将上升,淹没大量岛屿和沿海地区;并使更多的沿海地区土地盐碱化、淡水盐化,从而使土地荒芜;一些中纬度地区,将形成夏季酷热干旱极端天气,直接威胁粮食生产;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冬季雨雪量增多,温度升高,将影响越冬作物生长。造成这种严重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以二氧化碳 (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 (N2O)、氢氟碳化物 (HFCs)、全氟化碳 (PFCs)及六氟化硫 (SF6)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可使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并能够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辐射,从而形成了大气的温室效应。
1加强养殖污染治理是实现低碳畜牧业的关键
畜禽废弃物、粪尿和污水数量大,所含的污染物数量和种类非常多,它们对空气、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孳生 蚊蝇、携带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在世界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新形势下,畜牧业面临着保障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等重大挑战。加强养殖污染治理,进一步提升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科技水平,将畜禽粪便加工成有机肥,减少粪便中的碳未经利用就直接排放;建立污水处理流程,力求污水还田;利用畜禽粪尿和污水等废弃物生产沼气,极大地减少畜牧业污染的产生、迁移、转化与排放,从根本上减轻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沼气作为农村新型清洁能源,沼液沼渣则用作畜禽和鱼的饲料,也可用作种植粮食、蔬菜、果树等肥料,大大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强养殖污染治理,一方面可以减少畜牧业生产过程中本身的碳排放,提高资源再利用率;另一方面,减少了煤、油、燃气、化肥和农药等生产与使用,这也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内容。因此,有效实现畜禽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生态化,是实现低碳畜牧业的关键。
2低碳畜牧业内涵
低碳畜牧业是低碳经济的行业延伸,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畜牧业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产业转型等各种手段,达到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形态 。
3加强畜禽粪便管理,替代无机化肥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1规模化养殖比重显著提高
基于人们对农副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加大,畜牧农场主也加大了农场的投入力度,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扩大了畜牧养殖企业的规模,取得了规模效应。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农畜产品的质量。
1.2小型养殖企业的成本偏高
尽管各地的政策都加大了对农副产品的扶持力度,也加大了对农户的补贴力度,但是由于受到地理和用地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土地租金成本还是偏高。由于生产的产品在交通运输方面的要求很高,所以交通运输成本也偏高。再加上在畜牧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投入以及后期的销售费用,小企业因为缺乏规模经营,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过程的成本投入。
1.3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生产工艺
小型畜牧企业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在畜禽品种和生产地址的选择,以及生产过程中都缺乏科学性的理论,也没有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研究。在市场营销方面,缺乏对产品市场的了解和开拓,这就导致了生产质量的下降和盲目性投资的产生。另一方面,很多农场主不懂得饲养动物的习性,对动物的生活环境没有改善,在建立猪圈等牲畜集聚场所时,缺乏对通风和湿度的考虑和相关的消毒措施,使得传染性疾病很容易被传播[1]。
1.4对疾病的防控工作不到位
由于我国畜牧企业在选址和建造养殖场时对湿度和通风方面都欠考虑,因此很容易滋生疾病。然而小型畜牧养殖场因为受到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没有建立起适当的疾病防控体系,在疫情发生时,也没有应对机制,这导致小型农场主的风险大大增加。
2制约小型畜牧养殖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发展小型畜牧企业是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本质要求。然而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限制,我国小型畜牧养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总会遇到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2.1养殖者思想观念落后
受到落后的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有些养殖者没有在思想上转变其农场的生产方式,还是传统的靠天养殖观念来指导他们的生产。生产过程粗放,科技含量和商品化程度不高,导致农产品的附加值不高。
2.2资金严重短缺
(1)由于畜牧业本身的时效性和季节性因素较强,资金投入的收益时间较长且不明显,再加上农业受到自然条件的约束很大,因而很难在社会上吸收投资。(2)畜牧养殖业因为风险大,所以在申请贷款时,商业银行对小型企业的规模等门槛都比较高,使农民在畜牧生产中缺乏后劲,常常遇到有钱建养殖场而无钱养殖的现象。再加上由于农民的生产方式粗放,应对风险的能力差,在农畜产品养殖的过程中缺乏动力。(3)对农牧产业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不大,没有搭建运行良好的信息网络平台,信息分享和综合分析处理能力较差;缺乏对畜禽疫病监测、诊断、防治机制,兽医卫生监督体系滞后[2]。
2.3规模化水平比较低
受到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和养殖方式的制约,同时受到传统的养殖思想的桎梏,农民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普遍具有保守性、盲目性和滞后性,规模经营理念不完善,规模效应不明显。
3小型畜牧养殖企业的发展前景
(1)加强农户间的合作,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模式。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现代养殖业的发展需求,在应对风险和降低成本方面,传统的独家单干的生产模式已经显示出了它先天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小型养殖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生产观念,引进新的管理机制,通过入股联合社等方式,实现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产业化,从而不断降低生产原料和设备购制的成本,提高生产水平,加强风险抵御能力,保证农产品附加值和质量。(2)继续加强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向畜牧养殖企业投入。同时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大政策性贷款在发展农畜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可支配资金的水平和数量,促进小型畜牧企业的生态化建设,保障产品的质量。(3)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以三农为中心,加快农村道路建设、通信网络建设,加大对疾病监控网络建设的投入,确保大型疾病信息的共享能力和联合应对重大疫病的防疫机制。要加大农村兽医站的建设力度,完善相关设备,培养相关的检测和防疫人员,提高疾病的检测和控制能力。(4)引入科学管理理念,从禽兽产品的挑选和饲养加工到销售形成一套完整和有机的产业链,优化饲养工艺,提高生产的效率和附加值[3]。
4结束语
一、基本情况
**位于木北部,毗邻达来诺日湖,303国道从境边通过,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全共辖7个独贵龙,共有235户,人口1*0人,劳动力460人。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现有党员31名,其中流动党员3名。共有草牧场41万亩,已围封的28万亩,20*年6月末家畜存栏2万头(只)。几年来,支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达里湖旅游景区发展生态经济,保护草原植被,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实现资源转化增值,增强了党支部凝聚力,实现了牧民增收,20*年人均收入1.1万元。
二、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草畜矛盾。**是以外延数量型增长方式为主的头数畜牧业,加之多年的干旱,过渡的放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由于牲畜数量逐年递增,对草牧场实行掠夺式经营,虽然近年来进行了大面积的人工种草和草场改良,但仍然补不足日益严重的草场退化速度,草畜矛盾日趋突出,继续走头数畜牧业的路子难以为继。
2、经营管理粗放。表现为饲草品种单一,饲草料消耗高,报酬低,牛、羊育肥数量少,品质低,牲畜出栏集中,且多年喂养后才出栏,这就加大了投入成本,育肥出栏的极少,和每天需要鲜肉的市场很不协调。
3、牧户居住分散,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住宅建筑布局零乱,建设公共基础设施难度大,居住环境与小康水平有一定差距。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很突出,养老问题主要以子女赡养为主,导致个体化差异严重,缺乏稳定、长效的社会化保障体系。
4、人畜饮水不能满足牧民和畜牧业的需求,引水管道等设备已经老化,人畜饮水供应不足,影响了牧民的生产和生活,不能适应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需求。
5、畜群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集群优势。牧民养畜多而杂,不专一,基础母畜、育成畜、后备母畜及良种畜的比例不尽合理。
三、解决矛盾的办法和发展方向
1、立足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世界地质公园园区之一的达里湖景区位于该,达里湖景区假日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旅游日益兴起,受旅游业拉动使当地成了极为宝贵的旅游圣地,依托丰富的旅游和牛奶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大奶制品、旅游纪念品等民族特色产品的开发力度,把草原旅游资源与草原文化相结合,给当地牧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快速发展。
2、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实现草原永续利用。通过建设饲草料基地、季节性休牧、湿地保护、草场改良等措施,对退化草原进行治理与合理利用,提高草地生产能力,促进牧民增收。
关键词:崇信县;草食畜牧业;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20-0012-03
崇信县位于甘肃省东部,是“平凉红牛”百万头基地核心区。由于地理条件限制,畜牧业以舍饲放牧为主,牛是主要畜种,具有农区畜牧业的显著特征。2010年全县牛饲养量10.44万头,被省上确定为甘肃省肉牛产业大县。2011年,全县有肉牛养殖场(区)27个、牛饲养量10.74万头、出栏4.70万头,牛肉产量3 540 t,畜牧业总产值1.7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9 %,全县以牛为主的草食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之一。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舍饲放牧的传统农区畜牧业正在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新问题。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规模化程度不高,商品率低
崇信县肉牛生产基本上还是以农户分散饲养为主要方式,规模化的程度较低,牛仍然作为主要的生产资料,养牛为种田,农户养殖规模小。出栏的牛主要是役用牛、淘汰的母牛及犊牛,农户出栏的育肥商品牛不到10 %。
1.2 肉牛科学养殖技术普及不够,农村散养户牛品种低劣,养殖技术水平差
崇信县大多数养殖农户还沿用传统方法喂牛,新的养殖育肥技术在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养殖中得不到重视,新技术推广慢。牛的人工授精比例很低,杂交改良速度慢。
1.3 农户养牛收入不稳定
普通养殖农户在整个产业链中仍然是弱势群体,大部分出栏活牛或被牛贩子上门收购,或在乡村集贸市场上进行交易,农民将牛卖给牛贩子,牛贩子再转手倒卖获利,价格掌握在牛贩子手中,造成牛的价格波动很大,农民不能获得最大收益,甚至还可能赔钱。而这些普通养殖户群体数量大,没有尝到养牛的甜头,影响了他们养牛的积极性。
1.4 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作用不够
崇信县有育肥、饲料加工、屠宰等大型龙头企业,但是,龙头企业与养牛户衔接不紧密,企业虽然加工量很大,但没有很好地带动农户开展肉牛养殖。这样就导致了一方面企业产能过剩,大量从外地调运活牛屠宰加工,一方面农户饲养的牛卖不上好价钱。
1.5 存栏量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基础母牛急剧下降
近年来,受社会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许多新生代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而不愿继续养牛,散养户养殖量逐年下降,牛存栏量减少。同时,由于肥育用时短且收益较高,致使母牛被大量肥育屠宰,能繁母牛数量下降,后备母牛严重不足,在牛肉有价格波动时更是如此,现在已经出现肥育牛源不足现象,肉牛生产链条面临断裂危险。统计资料显示,牛饲养量最高的2006年,崇信县农户牛存栏为7.58万头,普通农户平均牛存栏都在4头以上。到2010年存栏减少为2.48万头,有23.6 %的农户不再养牛。目前能繁母牛存栏量只有1.5万头,不到2006年3.3万头的50 %,近两年下滑尤其严重。
1.6 肉牛产业体系发育迟缓,社会化服务有待提高和完善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特别是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手段有待提高。肉牛市场尚存在网络系统不完善、市场功能和社会化分工程度不高、贮运手段落后、信息反馈迟缓等问题。许多农民对市场把握度不准,信息不灵,一旦市场价格变化,往往受到损失。许多养牛户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近三年群众联户新建的养殖小区,部分农户已经退出,近1/3存栏不足,有的已经转产。
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缺乏资金支持
资金不足是造成农村养牛发展滞缓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农村肉牛的饲养逐步从家庭粗放式饲养向规模化精细饲养转变。但要实现规模养牛,必须解决3个问题:场地建设(土地、围墙、牛舍等),采购架子牛及饲料。而这3个问题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才能解决,购买1头400 kg的架子牛,按10.00元/kg计算,需4 000元,一个存栏100头规模的牛场仅采购架子牛的资金就要40多万元。目前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无法解决,虽然通过政府补贴、农民自筹和信用社贷款建起了一定数量的规模牛场,但由于购买架子牛和饲料的资金不足,农户建好圈舍却没有资金买牛,导致部分圈舍空闲。有的地方虽然建了牛场或养殖小区,但只是把家庭饲养的役用牛转移到牛场或规模小区集中饲养,在总量上并没有多大的发展。
2.2 肉牛养殖技术支撑不足
农户饲养肉牛的技术大多靠经验积累,缺乏必要的养殖技术指导,饲养管理粗放,肉牛品种混杂,饲料配方不科学,致使生长周期长、出栏率低、肉质差。肉牛养殖农民迫切需要肉牛品种安全追溯、饲养、繁殖、疫病防治、牛舍建设、胴体分级等关键技术,但崇信县专业技术人员严重断档,在1990~2005年15年间没有招录1名专业技术人员,虽然近两年招录了20名专业干部,但都处在学习阶段,工作能力还不能适应工作要求,全县专业技术队伍青黄不接,知识老化,甚至没有高级职称人员。
2.3 肉牛养殖比较效益不高
肉牛养殖在畜禽养殖中,投入最高,周期最长。农户饲养一头能繁母牛,从怀孕到牛犊出售需要1年多时间,利润为800元左右;一头育肥牛利润为800~1 300元左右。对于小规模饲养户来说成本更高,农户繁育小牛,由放养变圈养更是基本无任何利润。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劳务输出的不断增加,养牛比较收益下降,影响了农民发展养牛的积极性。
【关键词】 木质家具 国际竞争力 可持续发展
2006年9月之后,我国政府了一系列抑制木制品出口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将加剧我国木质家具业的竞争与整合,对我国家具产业链产生影响。木质家具企业必须尽快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避免低层次同质化竞争。
一、中国木质家具行业的现状
1、贸易状况
我国家具出口地区主要是深圳、东莞、北京、黑龙江和辽宁。深圳2000年家具出口高达8亿美元,占全国家具出口总额的1/4强。东莞更是后来居上,从珠江三角洲的龙头地位一跃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家具生产出口基地,2001年全市家具行业出口额达13亿美元,约占当年全国出口的三成,并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国际销售网,形成“台湾接单,东莞生产,香港出口”的经营模式。从产品结构上看,木质家具仍是家具的主导品种。在木质家具中,刨花板和纤维板为基材的板式家具与软体家具平分秋色,而以实木为基材的古典家具与高档办公家具市场占有份额有限。从销往地区分析,美国是中国大陆家具出口的主要输往地,其份额占据了我国木质家具出口总额的一半。过去的5年中,出口到美国的中国木质家具金额每年增长都在20%以上。其次为日本,中国是日本家具进口的主要合作伙伴,据日本官方数据:2001年从中国进口额达7.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28%。
2、竞争力分析
(1)贸易竞争指数。贸易竞争指数表示一国某产品的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该国该产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反映了一国生产的某种产品相对于世界市场上其他国家的同种产品所处的生产效率竞争优劣的程度,是用来判断一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否具备相对竞争优势的简单度量指数。在国外大多数学者将其称为“可比净出口指数(Normalized trade balance,NTB)”,即:
NTB=(X-M)/(X+M)
X,M分别表示某产业的出口额和进口额,这个指标的优点是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它剔除了通货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因此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是可比的。从出口角度来看,越接近1,其比较优势越大,国际竞争力也越强。
(资料来源:海关统计年鉴《中国林业发展报告》,林科网统计数据整理。)
从表1可以看出,自1995年以来,家具的贸易竞争指数都大于0。这说明自1995年以来,我国家具的生产效率都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在国际贸易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处于竞争优势地位。
(2)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出口值占该国出口总值的份额与该种产品的世界出口总值占所有产品的世界出日总值的份额的比率。它反映一国某种产品在世界出口贸易中的竞争强度和专业化水平。
即RCAia=(Xia/Xit)/(Xwa/Xwt)
(式中Xia是一个国家在产品a的出口Xit是一个国家i在t时期的总出口,Xw是a产品在世界市场的总出口,Xwt是世界市场上在t时期的总出口)。这一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某一产品的出口与是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来看的相对优势,它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较好的反映了该产品的相对优势。因此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以来被广泛采用。一般而言,若RCA小于1,则该国在该产业或产品上处于比较劣势;若RCA大于1,则处于比较优势,取值越大比较优势越大。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统计总署数据计算而得。)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木质家具生产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木质家具的竞争实力一定强。因为我国的出口家具大部分是属于劳动密集性产品,科技含量水平不高。据联合国的《2002贸易和发展报告》表明,美国1998年的平均工资是中国的47.8倍,加拿大的劳动力成本高出我国近40倍。如果换算成相同的劳动力成本,我国的家具生产并不具备很大的优势,特别是在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上还不具有国际贸易竞争优势。这主要与目前我国家具的生产和出口方式相关。
二、木质家具的上游原材料――森林与木材的发展状况
1、木材资源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根据我国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国木材总蓄积量112.67亿立方米,远不及俄罗斯的总蓄积量807亿立方米。人均森林面积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2% ,列世界第134位。由于此原因,我国实木家具的生产始终会受到资源的限制。1998年长江流域洪灾之后,中国政府出台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原始森林实行禁伐、限伐。1999年开始木材进口零关税,大量的外国木材涌入国内市场。近10年来,中国的木材进口可以分三个阶段:1994-1998年,在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前,进口不多,每年在1000万立方米以下;1998-2002年,木材供应缺口大约在2000万立方米左右,因此进口木材弥补了这以缺口;2002-2004年,进口增长平稳,增长的部分主要是家具等有关行业成长的需求。近年来,中国的造林进展也十分快速,2004年全国造林面积又完成了679.46万公顷。中国的林业已开始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人造板
我国已拥有门类比较齐全的木材产业体系:20世纪后期以来,我国的人造板工业发展特别迅速。2006年,全国各类人造板产量达到7428.56万立方米,其中胶合板2728.78万立方米,纤维板2466.60万立方米,刨花板843.26万立方米,其他人造板1389.92万立方米。从木质家具的产值与所用人造板数量及品种来分析:每亿元木质家具产值约耗用0.4813万立方米的人造板,我国目前的木质家具产值约为4320亿元,以此计算,约需人造板2079.22万立方米。我国人造板的数量中50%以上用于家具制造,所以国产人造板足以适应家具制造的原料要求。
但是人造板在质量上不一定能全部满足国产中高档家具的要求。国内人造板国家标准质量指标偏低,实物产品质量差异较大。因此,我国人造板必须在环保要求和功能补偿方面进一步下功夫,以满足家具业不断提高的要求。再者,由于出口价格远低于国际平均价格,比如2004年国际胶合板的平均单价为445.47美元/立方米,而同期中国出口的胶合板的单价仅为290美元/立方米,中纤板和刨花板的情况也类似,因此,中国的家具企业,应该重点发展板式家具以供出口。
三、可持续发展
自2005年1月1日起,中国家具进口已正式开始实施零关税政策,中国家具贸易自由化时代已经到来。在这种背景下,应该在保持对国外高档家具适度进口的同时,努力提高中国木质家具的品质和附加值,改变中国家具低质廉价的国际形象,使中国木质家具贸易步入良性循环,以形成促进产业发展更强的推动作用。
1、改变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现状
中国木质家具出口过于集中在美国市场,美国占中国木质家具出口的份额已由1997年的33.63%迅速上升至2003年的50.52%,只是2004年略有下降,2005年又回升。出口市场的过于集中,降低了我国木质家具行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利于家具贸易的长期发展。为此,中国家具企业应尽快优化出口市场结构,积极开拓多元化的海外市场,加大对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在企业自身积极开拓新市场的同时,家具行业协会应该积极发挥作用,不断为家具企业提供海外市场信息。
2、要创品牌、上规模,走现代家具产业专业生产协作道路
加工贸易是一种低附加值的贸易方式,加工企业只能由此获得微薄的加工费用,大部分产业利润都流向发达国家。而且,加工贸易是一种贴牌式生产活动,多是借助国外厂商及其销售渠道、品牌等间接进人国际市场,中国家具产品自身并不能形成真正的国际竞争力。长期依赖加工贸易,会使中国家具产业陷入价值链的低层次循环,阻碍中国家具产业的成长。因此,对于中国木质家具产业来讲,今后在积极利用加工贸易的同时,应尽快走上发展自主设计、自有品牌、提高市场附加值的道路,以形成产业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由一批配件工厂为网络的分级生产体系,建立从原辅材料-家具制造-家具销售-家具汇展,以及木工机械、涂料生产的强有力的家具产业链。同时要发挥家具行业协会作用,积极宣讲世贸知识,让企业更多地掌握世贸规则,增强法律意识从而洞悉市场,把握先机。
3、建立双赢的供销渠道
木材业和家具业分别处在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家具业直面终端消费者。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是导向的。因此,终端消费实际上就是市场,它是产业链最终的推动力量。密切地关注下游产业的市场需求,积极地对上游产业开发的新产品配合应用,是双方取得共赢的一个重要举措。中国很少有家具企业从共同发展的角度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构建“战略联盟”伙伴关系及“双赢模式”。很多家具企业与供应商合作,只是一种做生意或简单的交易态度,实质上是一种非常松散的合作关系,它弱化了企业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今后企业在供应链的培养上应当注重发现双方可以共享的价值载体,形成更加牢固的双赢合作关系。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必须明确发展木质家具行业的指导思想,确定我国木质家具的宏观发展目标,调动全行业的积极性,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深的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面向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突出区域特色,提高产业素质,全面提高家具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家具行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促进家具行业协调高效有序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金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 张蒂树:我国家具工业的现状与机遇[J].林产工业,2001(28).
[3] 胡景初: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家具工业发展趋势[J].林产工业,2005(7).
[4] 宋维明、程宝栋:关于中国木材贸易资源基础的思考[J].绿色中国,2004(2).
关键词:低碳畜牧业;污染治理;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74(2013)03-0054-02
近几十年来,我们生活的地球正在变暖,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数据显示,在过去30年里,地表温度以每10年 0.2℃的速度增温。 对此现象尽管存在各种解释,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的活动是造成这种极端天气的原因之一。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未来的海水将变暖,极地冰川将融化,海平面将上升,淹没大量岛屿和沿海地区;并使更多的沿海地区出现土地盐碱化、淡水盐化,从而使土地荒芜;一些中纬度地区,将形成夏季酷热干旱极端天气,直接威胁粮食生产;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冬季雨雪量增多,温度升高,将影响越冬作物生长。造成这种严重后果的主要原因是以二氧化碳 (CO2)、 甲烷(CH4)、一氧化二氮 (N2O)、氢氟碳化物 (HFCs)、全氟化碳 (PFCs)及六氟化硫 (SF6)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可使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并能够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辐射,从而形成了大气的温室效应。
1低碳畜牧业的内涵
低碳畜牧业是低碳经济的行业延伸,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畜牧业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产业转型等各种手段,达到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形态 。
2发展低碳畜牧业的现实意义
据报道,全世界畜禽养殖每年的粪便排泄量达100亿t,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占世界温室气体排放第3期欧阳春梅:发展低碳畜牧业势在必行的 18%,超过了全球交通工具的总排放量。畜禽废弃物、粪尿和污水数量大,所含的污染物数量和种类非常多。它们对空气、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孳生蚊蝇、携带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粪尿发酵后分解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氨、甲烷、二氧化碳和胺类等有机物加重环境污染程度,引发人畜呼吸道疾病,导致畜禽生产能力下降, 畜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直接表现为来自于畜禽呼吸、排气、粪便发酵、土地使用等方面。其中畜禽粪尿带来的碳排放列在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之首。其次,冲洗地面、墙壁、尿沟、运动场的污水,打扫垫草、地面的污物,也是碳排放的重要方面。广义来说,凡是对环境造成破坏的畜牧业活动,都会带来气候的恶化,都是非低碳行为。除上述的直接碳排放外,在养殖过程中,如果过度耗费资源、污染环境,也会带来环境的破坏和气候变化,是一种间接的碳排放行为。因此,发展低碳畜牧业,降低畜禽粪便排放的危害性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3发展低碳畜牧业的主要途径
3.1合理进行养殖规划,兼顾生态环境影响
在过去的20年里, 世界各国畜牧业正在向集约化、 规模化方向快速迈进, 畜牧业已经逐渐从农业中脱离出来而成为独立的产业体系。在畜牧业高度集约化、规模化的同时,养殖聚集区周边的环境也日益恶化。造成这种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是大量畜禽粪便不能及时施用于农田,长期堆积发酵,造成蚊蝇孳生、恶臭弥漫,严重破坏周边居民的生态环境。解决粪便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是合理进行地域养殖规划,有两种原则可供参考:
3.1.1根据单位土地面积载畜量进行规划即以粪便产量可施用农田面积为出发点,结合本地区草原植被资源、农田面积、交通运输、粮食供应、人力资源等情况,综合制定本地区最大载畜量。
3.1.2根据单位土地面积最大氮(N)、 磷(P)含量进行养殖规划即以畜禽粪便可提供氮磷量、无机化肥可提供氮磷量为出发点,合理制定单位土地面积最大畜禽载畜量。
3.2加强畜禽粪便管理,加大科研与深加工力度,替代无机化肥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畜禽粪便是畜牧业产生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自古以来就有将畜禽粪便施用于农田的历史传统,只是近年来无机化肥以其肥效高、操作简便而成为农田肥力改善的主要肥料。畜禽粪便与无机化肥相比,氮的相对效率为 30%―100%,但畜禽粪便具有营养全面、改善土壤物理结构与提高肥力等优点。造成目前畜禽粪便不能广泛应用农田的主要原因是粪便运输困难、肥力不稳定以及担心微量矿物元素蓄积。为此,应加大畜禽粪便的研究力度,通过粪便深加工,提高粪便运输便利性,生产有机复合肥。在畜牧养殖聚集区,要建立封闭式粪便堆积场,提供粪便厌氧发酵环境,提高粪便肥力,提倡干湿分离、密封储存、覆盖生物膜等粪便处理方式,有效减少粪便体积,控制臭味挥发扩散。
3.3调整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减少粪便氮磷排放
畜禽吃饲料经机体消化吸收后,所排泄的粪便中含有的氮、磷、铜、锌经蓄积后极易造成污染,对植物生长、人与动物健康以及土地使用年限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潜在威胁,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是通过营养调控,降低饲料中的氮磷水平,最终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有研究表明,后备猪仅能利用饲料中氮磷总量的 30%―50%,未被利用部分均通过粪便与尿液排出体外。为此,应采用氨基酸小肠表观消化率来进行饲料蛋白质指标的配制, 以磷的表观消化率为基础进行饲料磷指标的配制。还有研究表明,当添加小肠表观消化率较高的饲料原料时,可使饲料中的粗蛋白水平降低,粪便氮的排出量减少 20%。其他研究表明,猪粪便磷主要为植酸磷,当向饲料中添加植酸酶时,可使饲料植酸磷转变为可消化磷,后者数量可达到机体需要量的 50%,从而大大减少了饲料无机磷或有机磷的投入。
3.4加强养殖污染治理,进一步提升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科技水平
在世界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新形势下,畜牧业面临着保障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等重大挑战。 加强养殖污染治理,除进一步提升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科技水平,将畜禽粪便加工成有机肥,减少粪便中的碳未经利用就直接排放外,还需建立并完善污水处理流程,力求污水还田;利用畜禽粪尿和污水等废弃物生产沼气,极大地减少畜牧业污染的产生、迁移、转化与排放,从根本上减轻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沼气 作为农村新型清洁能源,沼液沼渣则用作畜禽和鱼的饲料,也可用作种植粮食、蔬菜、果树等肥料,大大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强养殖污染治理, 一方面可以减少畜牧业生产过程中本身的碳排放,提高资源再利用率;另一方面,减少了煤、油、燃气、化肥和农药等生产与使用,这也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内容。因此,有效实现畜禽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生态化,是实现低碳畜牧业的关键。
总之,低碳畜牧业是未来畜牧业的主导发展方向,如何保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是各级政府与广大养殖场从业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发展低碳畜牧业,是造福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任杰.浅谈我市低碳畜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湖南畜牧兽医,2011,(2):8―9.
[2] 张琳.加强养殖污染治理 大力发展低碳畜牧业[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3):24―26.
今年1-6月份,全县生猪出栏4.02万头;家禽出笼25万羽,同比增长20%;存笼43万羽,同比增长23%;其中“土法养猪”、“跑山鸡”养殖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土猪出栏0.5万头,跑山鸡出笼0.5万羽。草食动物养殖稳步发展,全县养羊规模户不断增加,高湖镇下关村、西头村出现了饲养规模达200多头的养羊大户3户,养殖30头肉牛的大户1户。七彩山鸡、孔雀养殖初具规模和影响,特种养殖品种不断多元化。
水产品总量达到4305吨,同比增长幅度达5%。其种水产品产量3050吨,产值6030万元,各项指标创历史新高。到目前为止,娃娃鱼养殖总投入达1亿元,规模养殖企业6家(投入资金500万以上),农户1000余户,养殖规模5万余尾,繁殖幼苗1.8万尾,年产值超2000万元,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三文鱼养殖基地4处,规模7万余尾,年产值近1050万元,在省内有特色;鲟鱼养殖规模4000余尾,年产量26万公斤,年产值超1200万元,在省内处领先地位。
二、畜牧水产工作开展情况
1、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根据省、市防重指挥部统一部署,我县于3月1日全面启动了春季动物防疫集中行动,通过全县动物防疫人员的共同努力,围绕“两个努力确保”的防控目标,县乡两级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抓春防工作,于5月10日全面结束,并顺利通过市局组织的春防验收。3月份以来,全国部分地区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也发现了一例,我县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沉着应对,紧急采购3吨消毒药品、印制1000份相关技术资料及时地下发到各养禽场和禽类交易市场,产认真做好动物卫生监督、疫情监测、消毒灭源等工作,对全县39家大小不等的规模养禽场开展了消毒灭源。
2、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加快娃娃鱼产业化发展
立足生态前提,发展特色产业的战略高度,对娃娃鱼养殖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向上争资、对内融资等工作。同时,在建设用地、用电、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全县产业集群发展。为规范产业有序健康发展,组建了以大鲵发展有限公司龙头企业引领全县娃娃鱼产业发展,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或引进1-2个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来带动全县娃娃鱼产业发展,使娃娃鱼从苗种到市场形成一个完整良性发展的产业链。
3、加大养殖业执法力度、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
与152家生猪养殖场(户)签订不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承诺书,对饲养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进行了“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等快速检测卡共检测尿样140份,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0余人次,监督检查兽药和饲料经营户10家,抽检生猪55批次,未监测到使用“瘦肉精”违法行为。截止目前,报检点已经达到28个,产地检疫生猪12348头,屠宰检疫9752头,开展官方兽医监督巡查256人次。狠抓渔政执法,印制渔业法律宣传单和公开信共5000余份,录制了渔业宣传内容车上广播宣传,出动执法宣传10车次,在禁鱼区和重点区域的沿河处挂横幅,每天在捕鱼高峰时段和重点区域进行沿河巡逻。
4、开展养殖技术指导,积极服务“三农”
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派出畜牧、水产等专业技术人员在服务养殖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组织农业技术科技下乡10次,累计接待来访农户咨询技术65余次,咨询政策法规15余次,散发宣传资料2000余份,赠送书籍200余套。为群众诊断病畜病禽30次,确诊率90%以上,下到养殖场为农户服务20余次。及时与县财政局农财股沟通,第一时间将2012年的能繁母猪补贴48.15万元发放到广大养殖户手中。
6、扎实开展项目建设,积极向上跑项争资
认真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及验收工作,2012年生猪标准化项目已完成建设工程量的60%,完成潦河大鲵自然保护区2012年资金使用情况和2013年资金使用计划上报工作;做好2012年渔业增殖放流项目和2012年现代渔业项目(县大鲵驯养繁殖场改扩建项目)的迎检工作。精心申报2013年潦河大鲵增殖放流项目、潦河大鲵自然保护区建设储备项目,潦河大鲵自然保护区建设储备项目总投资600万元,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36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80万元,单位自筹60万元。以及2013现代渔业项目(县庆丰大鲵良种驯繁基地)的申报,该项目中央投资15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70万元,总投入资金220万元
三、“三大战役”开展情况
1、大鲵驯养繁殖基地项目的实施
为了抓好洞下坪大鲵驯养繁殖基地的建设进度,县畜牧水产局抽调四名干部长期轮换蹲点洞下坪,狠抓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能够如期完工。还不定期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到洞下坪进行场地平整、栽种繁殖沟遮阴绿化树木等劳动。基地施工至今,繁殖沟已完成95%、蓄水池已完成80%、遮阴工程已完成90%、养殖办公主体楼完成60%,其中养殖主体楼为招投标部分,其它为自建部分。
2、提升娃娃鱼的繁殖规模
为了加强娃娃鱼研究所繁殖娃娃鱼幼苗力量,抽调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更好的完成娃娃鱼幼苗繁殖的目标和任务。针对全县的娃娃鱼养殖户集中进行娃娃鱼养殖技术的培训,同时还组织技术人员对养殖大户进行走访,进行养殖、病害防治的技术支持,使娃娃鱼养殖户无后顾之忧,鉴定养殖户们的信心,带动更多人进入娃娃鱼养殖产业中来,以达到提升全县娃娃鱼养殖规模的最终目的。2015年建成8处30亩左右繁驯基地,建成50个100㎡左右人造山洞养殖户。
3、以大鲵公司为龙头企业引领全县娃娃鱼产业发展
大鲵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投资1000万的绿鑫特种养殖基地初步建成放种鱼、养殖2000尾、投资500万的庆丰水产养殖场、七仙洞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放种鱼、养殖1000尾。继续加大力度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娃娃鱼产业发展中来,促进娃娃鱼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进程。
四、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我局各项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1、执法难度较大。执法任务越来越重,越来越细化,涉及法律、法规很多,但专业执法人员少,且执法经费紧张,与相关单位难以形成执法合力,执法难度大。
2、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目前我局专业技术人员青黄不接,科技队伍结构严重老化,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下半年工作重点
为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我们将紧紧抓住以下几个工作重点开展工作。
1、做大做强娃娃鱼产业。以娃娃鱼的深度开发为突破口,在规模壮大和产业开发上下功夫。努力增加娃娃鱼的产量,力求实现观赏、食用一体化发展,真正把娃娃鱼端上餐桌,把娃娃鱼产业打造成农业标志性产业。
2、继续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确保产业安全。一是健全以乡镇动物防疫员为骨干,村级防疫员为基本力量的县乡村三级防疫体系,夯实动物疫病防控组织基础;加强对乡村二级防检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防疫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按照“政府保密度、财政保经费、部门保质量”的责任管理要求,进一步强化基础免疫,认真开展“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坚持常年免疫,搞好免疫标识管理,确保国家强制动物免疫项目免疫注射率、挂标率、出证率、建档率达百分之百。三是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的疫情监测预警,完善疫情应急处理系统,确保疫情“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确保有病不流行,有疫不成灾。四是进一步加大动物检疫、防疫、诊疗监管工作力度,坚持防检结合,实现以检促防,规范动物诊疗行为,进一步理顺动物医疗秩序。
3、强化渔政管理,促进渔业生产发展。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搞好春季禁渔,增殖保护渔业资源;严厉查处炸、电、毒渔行为,进一步整治江河渔业捕捞生产秩序;关注民生,妥善处置资水开发渔民生产生活问题,引导扶持渔民转产转业,建立健全渔民生产生活改善的长效机制,解决渔民生产生活实际困难;服务渔民,及时发放燃油补贴和渔民生活困难补助等,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
4、切实抓好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肉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加大对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种畜禽等生产经营单位监管力度,坚决取缔无证生产经营摊点,对持证企业进一步规范管理,坚决铲除假冒伪劣产品,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同时,加大对畜禽养殖生产全过程的监管,对规模场、小区等建立严格的养殖档案管理制度,真正把畜禽水产品安全溯源制度落到实处。
2009年是深入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年。**县畜牧兽医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按照县委、政府提出“以羊为主,全面发展”的 二是加强技术服务,指导规模发展。为了使生猪规模化饲养有新的更大的突破,局成立了养猪“150”模式推广办公室,重点面向全县推广标准化养猪“150”模式,以提高养猪规模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水平。“150”办公室在工作中,紧紧依靠各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直接面对各规模饲养场和养殖大户,坚持定期进场入户调查研究,及时掌握生产发展动态,建立了完整的规模养殖档案。为了确保建设质量,局与襄樊正大公司合作,邀请正大公司技术人员为规模饲养场和养殖大户提供技术服务。深入每一个规模化养殖户,现场指导养殖户,放线施工,帮助农民做好施工预算,为养殖户提供最新引种和饲料信息,指导养殖户发展生产。同时,充分发挥畜牧部门综合全面的信息优势,为规模养殖场(户)提供科技、市场、防疫、政策等服务。明确要求各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为规模饲养场(户)提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对市场行情的突变,进行及时通知,并帮助规模饲养场(户)进行长期市场预测。在长年疫病防控期间,我们将规模饲养场(户)作为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第一时间进行防疫注射,确保了各规模饲养场(户)的安全。
三是深入调查研究,做好宏观调控。生猪养殖小区建设在**县是一个新生事物,引导其正常健康发展是畜牧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为确保群众生产健康发展,不因盲目引种而蒙受损失,我局及时在县电视台通告,告诫各规模饲养场和广大农户慎重引种,并请他们到局参加技术培训会,邀请专家对他们进行统一培训。
四是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出台并落实了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全县共对15000头能繁母猪进行补贴,补贴资金10多万元。制定了《**县能繁猪政策性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