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9 17:27: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物理所有概念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高一物理;物理教学;高中物理教师
高中物理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在既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而是在此基础上保证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让学生真正地掌握高中物理知识。由于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这就要求高一学生在打破初中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建立起崭新的学习高中物理的学习体系。要实现这一转换,不仅仅需要学生的努力,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高一物理教师如何做好初高中教学的有效衔接对于学生学好高中物理来说至关重要。
一、初高中物理知识结构存在差异
高中物理教师要想做好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有效链接,就必须对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之间存在的区别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出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来实现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从而实现做好高一物理教学、让学生学好高一物理的教学目标。
1.高中物理是一个知识体系,而初中物理所研究的问题都是相对独立的
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两者的主要区别就是高中物理所学的物理知识是一个知识体系,而初中物理所学习的内容和知识点都是相对独立的,几乎是毫无联系的。比如,在初中物理对速度、加速度的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独地对速度和加速度分开来介绍,并没有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首先是介绍力的作用,由于力而产生加速度,最后在加速的基础上产生速度。由此可知,高中物理教学是一个知识体系,而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的研究都是独立的、毫无联系的个体。
2.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培养目标不同
在初中物理中,教学内容主要是注重简单知识的介绍和分析,并没有对物理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而在高中物理中,在介绍简单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更深层次知识的研究和分析。这主要体现在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在教学深度上的不同。比如,对于物体运动这一知识点,在初中物理中只是简单地介绍了速度以及平均速度的基础性概念;对速度概念的描述更加深刻,在高中物理中,首先介绍速度是一个矢量,既有方向又有大小,速度的改变而导致了加速度的产生,而在加速度的概念之中,又存在加速和减速这两种情况。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教学层次是不同的,初中物理注重简单知识的介绍和分析,而高中物理更注重的是物理研究的方法和物理思维的培养。
3.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而高中物理则注重定量分析
因为高中物理教学是比初中物理教学更高一级的,这也就注定了高中物理较之初中物理难的结果。在初中物理中注重定性的分析,而在高中物理中则注重定量分析。定量分析要比定性分析更加准确,但是就难度而言,定量分析的难度比定性分析的难度大。在定量分析的过程中,高中物理还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图像法的运用以及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这就是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在教学方法上的不同之处,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的方法,而高中物理则注重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通过教师的指导来做好初高中物理的链接
教师是学生的指引者,教师在教育事业中扮演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因此,在实现初高中物理知识链接的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实现初高中物理知识的顺利链接,物理教师必须发挥其巨大的指导和教育的作用。
1.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以及顺应
高一物理教师在对高一物理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也就是把新知识和新学习的物理规律有效地融入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中去,从而达到丰富和扩展学生认知结构的教学目标。顺应就是在同化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认知结构做进一步的重建和更新。在高一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好同化和顺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已有旧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同化新知识,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彻底地掌握高一物理知识。
学生一般都能自觉地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同化新知识,但由于学生自身的一些原因,不能很好地使用顺应的认知方式。鉴于此,高一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引导学生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这样有利于学生很好地在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过渡期中的过渡,从而达到学好高一物理为之后的物理学习做好充分准备的目标。这对于学生在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教师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2.利用直观易懂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
高一物理教师在对一些复杂的问题进行教学时,为了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物理知识,就应该抓住主要因素,省略一些次要的因素。这样就可以把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在自己的接受范围内学好所教的知识。在从初中进入高中的过程中,学生都会感觉到高中物理的抽象化以及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利用形象直观、浅显易懂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高一物理教师还可以列举一些实例,以此来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物理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所带来的喜悦。这对于实现初高中物理之间的转化来说至关重要。
3.加强解题方法和相关技巧的指导
在高一物理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特殊的问题而言,只有让学生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完成解题任务。这就需要高一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解题的方法指导以及培养学生解决一些特殊难题的相关技巧。比如,在分析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经常用到隔离法来对所研究的物体进行分析,还有就是在解题中常用到整体法来解题。在力学的问题中,充分地发挥好这两种方法的作用,能在最大程度上达到轻松解题的目的。因此,为了让学生轻松地学习高一物理,从而实现初、高中物理有效衔接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一些特殊难题的解题方法和相关技巧的指导。
三、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初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才能产生刻苦钻研的不竭动力。在高一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高一物理的兴趣,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才能自觉地学习物理。
1.加强和改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
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利用趣味实验教学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好奇心和学习高中物理的成就感,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课堂上的前一段时间内,学生都是精神旺盛,注意力集中的,但是当课程教学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开始与课堂脱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做一些随手可做的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重新回到教学课堂中来。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高中物理来说至关重要,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充分地利用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富有幽默感,这能深深地吸引和感染学生,从而达到不仅自己教得轻松,也让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目的。教师在课堂中的风趣幽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教学实际上就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语言表达上体现出一些机智和俏皮,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高中物理教师在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感情,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
3.为学生创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有得到承认和创造成功的愿望,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来开展教学,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要有梯度,为学生制造一些成功的喜悦,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兴趣的目的。
4.列举物理应用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
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物理在现实中的巨大作用,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意愿和兴趣。鉴于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列举一些物理在现实生活中或者科学发展领域中的巨大作用,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
5.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与物理相关的、有趣的视频或者资料,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教学内容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6.通过开展丰富的科技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我们可以在网上下载大量的与物理学相关的资源,比如,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现状以及与发展前景相关的专题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定期给学生展示一些科普专栏。让学生在学习了课本上的知识之后,能了解到物理学在现实中的具体应用。这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并且和他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才能赶得上时代的步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热情,能使学生长时间地保持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
高一物理的教学对于正处于初高中过渡阶段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高一物理教师只有在彻底地了解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具体的差别之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出相应的教学模式,以致实现学生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顺利过渡。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在了解初高中物理差别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指导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学习高中物理兴趣的方法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积极性。通过教师指导和激发学生自身学习兴趣的方法,让学生顺利地从初中物理过渡到高中物理中来,从而为以后学生学好高中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一是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二是加强直观教学。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三是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2、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一是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二是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
三是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3、联系实际,帮助理解。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最大的变化就是知识要求的变化。初中物理是通过现象认识规律,因此,初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记忆”;高中物理则是通过对规律的认识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所以高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理解”。做到理解的基本步骤是:一练、二讲、三应用。
“一练”即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练习,通过对不同类型习题的练习,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概念、认识规律、认识知识点、认识考点。
“二讲”即把自己对规律、对概念、对知识点的认识讲给同学,或者讲给假想的同学,在讲解时要多考虑如何讲对方才能听明白,如何讲对方才更容易接受。一个概念、一条规律若能讲一次或讲清一个问题,自己对该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就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一、前言
作为中学物理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扩展,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是学生巩固和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内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中学物理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但是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时候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时间、空间或者其他客观原因的束缚而导致实验教学效果较低,部分较为抽象的实验无法进行或者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可视性差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发挥出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普及,很多学校的硬件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过去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都已经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模拟教学来解决。在实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把真实的和虚拟的教学策略整合起来,学生自然就能够更好的理解物理实验教给他们的知识,让学生对物理实验课更有兴趣,切实提升物理实验课堂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1.运用信息技术模拟真实的物理现象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存在着很多相对抽象的物理现象和概念,这些抽象的问题往往是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知识难以清晰的理解的。比如说我们在教学变阻器这一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学的难点在于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以及其连接方式。我们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在电脑上对滑动变阻器进行动态组装,经过这一过程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清楚的了解变阻器各个部件之间的构造关系,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学生们兴趣很高并且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实验。接下来为了让学生掌握滑动变阻器因为阻值的波动而导致电流改变这一物理现象,我使用计算机为学生们进行演示模拟实验,然后将电池组、灯泡、开关、变阻器以及电流表使用导线进行连接。当开关处于闭合的状态下,导线通过电流的区域从灰色转变成红色,特别是在模拟变阻器滑片左右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电流的线圈长度也会产生变化,利用不同的色彩来演示这一变化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看出实验效果。通过对模拟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学生们都能够将抽象的实验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知识信息。信息技术的运用把很多物理教学中抽象的概念转变为直观的画面,让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运用信息技术增强物理实验教学演示效果
在初中物理所包含的所有实验之中,有一部分实验的可见度是非常小的,因此很难让整个班级的所有学生都可以仔细的看清楚实验的过程,这样就让实验效果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光的折射”实验,在过去我们进行这一实验时,一般都是使用电筒把一束光射进水里,让学生观察光线的折射情况,但是这种实验方式的可见度较低,很多学生都无法真正清晰的观察到光线产生的折射。而当我们运用信息技术之后,可以通过投影将这一实验现象放在墙上或者大的幕布上,这样全班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清楚的观察到光线的折射。又比如说在进行磁感线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过去要进行实验都只能够在平面上开展,学生居于座位上是很难直接的观察到实验现象的,因此过去我们常常会要求几名学生走到讲台前来观察教师做实验,之后再让他们向其他的同学描述实验现象,这样不但浪费了时间,其余的学生也无法获得直接的感官体验。而我们运用投影仪对实验进行放大之后,只需要将磁体放在视频展示台上方,然后在磁体上覆盖一块玻璃,撒一些铁粉在玻璃上之后振动玻璃,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从大屏幕上观察到磁感线的分布。这样进行实验不但生动而且起到的效果非常明显,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都观察到了实验的具体效果。总而言之,运用信息技术来增强物理实验教学的可视度,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3.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和谐的实验氛围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教师营造和谐自由的实验氛围。如果没有一个开放民主的实验氛围,学生就无法真正的去自主学习,更谈不上探究与合作。在初中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的要求学生自己动脑去思考,去设计实验内容,引导学生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学生提出的观点是错误的,教师应该巧妙的进行处理,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解决他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比如说我们在进行电学方面的实验时,过去我们一般会给学生说,电流表的接线柱一定不能接错,电压表一定不能过量程,电池组一定不能短路。关于电能的很多实验都不允许学生动手,这些束缚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是信息技术的运用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进入虚拟电学实验室来开展这些实验,这样不但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电能仪器,还可以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在虚拟网络环境下进行实验,学生能够一边在网上查阅资料,一边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时,这样的虚拟实验也能够让学生获得很好的实验体验,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全面的开放的实验空间。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物理实验所传达的知识,帮助他们学会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它不仅仅能够让物理实验课堂耳目一新,丰富课堂内容,让实验过程充满乐趣;同时,还能够很好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动手操作。如此一来初中物理实验课堂将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定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鉴于现在中考命题指导思想的逐渐转变,制定了“点——
面——点”的三步复习方法。第一步复习,以本为本,解决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第二步复习以专题为主线,进行专题复习,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第三步复习则以综合模拟为主,进行适应性的强化训练,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并注意学生心理和应试技巧与策略的指导。
一、抓住课本,夯实基础
在第一步复习中,点要细、要易、要广,根据考点指导学生整理知识,归纳分类,将单一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便于学生记忆。对于同一类问题,要变换方式,在新情境、新角度中针对性地选择习题,进行反复训练,突破薄弱点,并及时反馈,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这么多的知识点如果仅靠老师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是不可能的,也是无效的,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动眼、动脑、动手,分析讨论问题,然后再总结。对于一般性的考点通过练习再现,对于考点中的重点、难点要以例题形式出现。
二、把握重点,专题复习
这一步要做到面要准、要实、要精,初中物理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很容易将一些相近的概念记错、记混。为此,在复习迎考、打基础、抓重点的同时,可以把所学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和专项训练。
1.“板块式”专题复习
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把初中物理所有内容分为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四大板块,重点加强每块知识的联系,提高复习的难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题型”专题复习
根据中考题目类型,分为选择、填空、实验、作图、设计性题、计算专题、情景题等,进行专门练习,使复习纵横交错,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复习重点。
3.“热点知识”专题复习
把近几年来中考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编成若干个专题进行复习。此复习以练为主,以讲为辅。练习时反复出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题与题间的异同,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针对考点,强化训练,注重技巧
经过前两步的复习,无论从知识的掌握,还是从解题能力的培养都会有所提高。第三步,是拓展复习思路和知识视野的重要渠道,也是把所复习过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汇总的阶段。同时,这一阶段,我们要搜索新题型,拓展新视点,填补复习过程中被我们遗忘或忽略的盲点,并认真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但在临考前学生心理上很不稳定,因此要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训练或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特别在复习的后阶段,还要注重各种信息的收集、筛选、整理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要不断调整学生的心理和应试状态,使学生的实际更切合于中考。
做到了这三步复习,也就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从“点”到“面”再到“点”,做了一个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同时,在复习过程中也要融入一点对学生的爱,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智慧、成功和爱这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家里来做客,天使对那位母亲说:“我们三位只能去一位,你回家商量一下选择我们三位中哪一位。”母亲回家商量以后决定把爱请回家。母亲问:“哪一位是爱?请进屋吧!”爱起身向屋里走去,奇怪的是另两位也跟了进来。母亲很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跟进来了?”他们的回答是:“我们是跟着爱的,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成功和智慧。”多一点鼓励,少一点严厉;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会给我们的复习效果添一臂之力。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实验 教学
近些年来,初中物理的教育教学有了很大的改革,为了切实执行新课标中提出的“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目标,真正把初中物理实验融入到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要积极地推行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新模式。长远来看,这种教学新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训练学生的动手、动脑、手眼并用具有重要作用。面对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的现状,教师要加强边学边实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边学边实验的学习能力。
一、认识和理解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特点
边学边实验教学模式和具体的实施方法,是指初中学生在初中物理教师的指导下,一边学习物理教材中客观的、基础的知识,一边进行物理实验的教学组织方法;学生在教师的耐心组织分组实验、示范试验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操作实验获取知识,这样看来,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就可以培养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用实验进一步理解物理知识的能力。
首先,边学边实验教学方法是一种良好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课的容量去理解新概念、技能和科学方法。新思维是指学生在一堂课上有一定的有意注意时间,并能充分利用时间开展思维活动。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方法,改变了教师一门心思地单独讲、学生被动的单纯听,教师传统式的单独写、学生自顾抄写的现象,就形成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一直是主导者的情况。而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自己阅读物理基本理论材料,自己尝试着完成了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讨论交流,因此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新性就得到了充分发挥。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因材施教的做法就充分体现出来了。学生可以自己根据本节物理内容初步拟定学习的步调,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在反复阅读和理解了教材以后,再去做物理实验,为了加深印象也可以反复操作,在实验中还有解决不了的物理问题,学生就可以马上去问老师。学生在物理教师的指导下,就可以发现自己的一些很好的发现问题的角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传统方式所得不到的效果,充分发挥的动手动脑能力,自己可以学得更加深远一点,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可见,边学边实验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全体学生在实验中都能获得知识,又可提高物理实验的操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物理课堂教学的气氛活跃起来。
其次,初中物理的这种边学边实验方法,可以分为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是提高学生学习团队精神,共同提高学习物理兴趣的很好的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的环节。同时,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物理教师也发现了教师的演示实验,以及学生分组做实验都存在一些小小的弊端。在物理课堂上,教师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感性认识示范的过程,它是没有办法代替学生自己的理解和自己动手的活动,教师可以把演示实验合理地融入到学生当中去,让学生边学边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做实验,这样就能使学生对物理现象产生更加清晰和直观的印象,在实验中自然而然地学到新的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和提高物理实验的分析与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观能动性。
另外,边学边实验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效率较高,声情并茂的物理教育教学活动。但是由于具体的教学硬件的限制,在物理课堂上开展的边学边实验的仪器还不健全,纵观初中物理所关系到的所有物理实验,其精确度、精密度要求还不是很高,有的仅仅能体现在一些物理基本现象、基本事实的认识。初中物理教师进行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方式可以根据物理授课所用的教材、基础不一的学生以及物理器材不完善的实际情况,教师就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式不同方法进行。物理实验可以安排在物理新授课的开始,作为新一节课的导入设疑,起到引起学生好奇、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作用;也可以安排在新物理的讲授过程中,用来理解物理新概念、探求物理基本规律好方法,这就为学生进行辨疑解难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可以用一整节物理课时,也可以用半节课或者几分钟。总之,根据初中物理教学的需要灵活地掌握,以达到最佳物理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初中物理边学边实验的方法具有很强的教学功能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理解与掌握物理基本知识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提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当前物理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边学边实验不仅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进一步表明,学生对学习物理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习的组织方式关系很大。而边学边实验,既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又让学生在操作实验的基础上讨论,进一步总结分析结论,最后学生自己就能很容易地归纳出物理概念与规律。显然,这样有效的学习过程属于上面所说的一种情况。可见,边学边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物理知识。
(二)边学边实验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1 教师如何“教”
物理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从教学设计开始的,教学设计是教师一项经常的工作。同样一节课,不同的教师进行授课有着不尽相同的教学思路;同一教师在不同的授课阶段,也会悄悄改进自己的教学;同一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也会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行为。因此,做好教学设计工作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还应该设计好科学的教学实施策略,对物理教学活动进行综合的、整体的考虑,采用分析的方法,构思出最优秀的教学活动过程,这样“教”的工作就做好了。
1.1 做好教学设计工作
研读新课标。《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是21世纪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文件,也是物理教师实施物理教学的一个纲领性文件。该标准从提高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高度,阐述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构建了新的课程目标体系,打破了按学科体系组织物理教学内容的传统框架,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倡导科学探究,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以上精神不难理会到:反复研读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方可为做好物理教学设计作一良好铺垫。
谙熟教材内容。人们常说“熟能生巧”,意思是对某件事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找出窍门。物理教学也不例外,比如一位刚接触初中物理的教师,他对于物理教材不熟悉,包括教材知识体系、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等,他要想做好教学设计,就必须熟读初中物理教材,对于物理教材的知识体系、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及重要知识点要求等心领神会;而对于每年都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师来说,熟读教材也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每一次认真的研读,对于教材内容均会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和发现,可以更深刻体会到教材编写者意图,以及教材知识在学生的现在学习与今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2 选择科学的教学策略
优化的教学设计必须通过优化的教学实施策略来充分发挥其功效。一个优秀的教案由不同的物理教师讲授,会有不同的教学实效,这就是教学的神奇和魅力所在。新课程强调:激发学生与维持学生学习
。动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努力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学习动机所引起和支配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对学习活动起着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和强化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处于核心地位,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现代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机械的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就是说学习是一个理解过程理解的实质是认识事物的联系及本质,学生通过学习应能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这种内在联系下形成知识网络。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认识更高层次的问题。“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应该以“问题”为中心,围绕科学、恰当的问题展开讨论,是学习中关键一环。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考虑好问题的衔接和过度,提高问题在整体效益。
2 学生如何“学”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一认识一再发现一再认识”的往复过程。如何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是教学中重要内容,也是教学工作成效的关键一环。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初中物理学习者应该做好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方可学好初中物理。
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教师的讲授内容通常均是教材的重点、难点及关键之处,作为学生应该全神贯注听讲,这会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听讲之余,教师讲解精彩之处或对于知识、结构的梳理归纳内容等,可以及时的记录下来,便于日后复习等之用。
适时读、记重要知识点。每节课只有45分钟,教师讲解、学生的互助都是有限的,寄希望于在课堂上解决学习过程中的所有物理问题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学生应该利用课余时间适当诵读物理重要的概念、知识点等,因为初中物理中百分之八十左右知识均是记忆性的知识,只有记忆了一些知识,方能为后续学习提供支撑。
虚心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目前学生学习一大误区就是——自己抓紧时间看书、做习题,有时连休息时间也很少放过。这表现出该学生学习认真,但其效果往往不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与同学、老师的有效、高效沟通,走了一些弯路,浪费了一些宝贵的学习时间。因此,学生应适当与同学、老师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学会利用工具书。学生学习过程难免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如何解决?在课堂上可以请教老师,在课余时间可以与同学交流,但是,不少时间是独处,怎么办?一个很好的方式与方法就是利用各种工具书。例如:《现代汉语小词典》大家知道他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助手,殊不知其中词语解释等也是学习物理的好帮手,可以帮助学生快速、高效搞清楚有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和一些知识来龙去脉等。
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网络媒体给我们提供一个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窗口,其时时性和高效性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物理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可通过网络媒体进行查询,从而达到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物理教师应该结合物理学科特点教授学生如何利用网路媒体等技能,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整合学科资源,为物理所用。初中物理学习一般是从初二开始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生物、地理等科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整合学科资源为物理所用。例如:在讲授“地磁南北极”时,就联系地理上学习的“地球南北极”这一内容,会唤醒学生“尘封的记忆”——地理上也有物理知识;在讲授“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时,让学生联系化学上学习的“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学生很是新奇,学习兴趣大增,就会积极主动的思考、作答。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等。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好一个必备的条件。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应该在日常学习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形成,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克服、改正缺点和不足。
一、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特点
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以下简称“四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边学边实验教学是一种低容量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因材施教,切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课的容量是指一节课内运用新概念、基本规律、技能、科学方法的多少。高密度思维是指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并能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
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若比较多的采用边学边实验的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四动”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促使大脑对各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边学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做、学生看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由于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己做实验,还可以讨论讲述,因此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边学边实验能够起到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较好手段,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环。但是,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它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活动,教学中如果把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分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和测量性实验,一般都安排在新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之后进行,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不够紧密。加上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差,学生对实验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操作上,教师则往往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师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致往往无法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采用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边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边学边实验课一般安排在教室里进行。每个桌上都有一套仪器,每位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边学边实验起到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
边学边实验是一种效率高负担轻的中学物理教学活动十多年来,我们开展边学边实验所需的仪器,大多是通过发动广大师生因陋就简自制的。纵观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全部物理实验,其精确度要求不高,有的只要能表现出一些物理现象和事实就可达到教学目的。可以说所有初中物理实验除配备一定的基本仪器和必要器件外,都可以就地取材,自制仪器来解决。
进行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形式可以根据教材、学生以及器材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它可以安排在新课的开始,作为新课的设疑引学,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也可以安排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用来建立物理概念或得出物理规律,作为学生辨疑解难的一种手段,起到启发、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解决疑难问题的作用;还可以安排在下课前的几分钟,作为复习巩固之用。在教学时间上,可以用一整节课时,也可以用半节课或几分钟。总之,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可能灵活掌握,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新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边学边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据对试验班毕业前物理学习兴趣的调查,?喜欢物理的占86.4%,不喜欢的仅占2.7%。从初二到初三,学生对物理一直感兴趣的占34.8%,一直不感兴趣的仅占6.8%。 在学生所学的7门主课中,物理是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之一。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习的方式关系很大。一 般来说,学生通过听教师讲授,能够记住10%――20%;学生如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够记住30%;如果学生既能听教师讲,又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记住50%;如果学生看到实物或现象,自己又描述过,便能记往70%;如果学生既动手做过,又描述过,则能记住90%。而边学边实验,既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又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最后自己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显然,这样的学习过程属于上面所说的最后一种情况。可见,边学边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实施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策略
恰当地选择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内容教改实践表明,凡是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便于随堂进行并利于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利于发展他们智能的内容,都可选为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内容。
根据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对能力、技能的具体要求,安排边学边实验的内容。例如,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会使用某些基本物理实验仪器,那么就应该采取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形式,努力增加学生对这些仪器的使用频数,逐步提高学生使用这些仪器技能方面的要求。
对器材的要求不是很高的演示实验,可以改为学生边学边实验。例如,课本上用铅皮和铅盒来演示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若改为边学边实验,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一支空牙膏管(尾端剪开)和一只玻璃杯。实验时,先让学生把牙膏管捏扁放在盛水的玻璃杯里,它就在水中下沉,然后将牙膏管鼓起一些,它就能上福
1. 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特点
(1)边学边实验教学是一种低容量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因材施教。
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边学边实验的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四动”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促使大脑对各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做、学生看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由于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己做实验,还可以讨论讲述,因此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全体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既获得知识,又提高能力,而且解决了将课堂教学统得太死,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不能因人制宜的弊端。
(2)边学边实验能够起到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
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较好手段,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环。但是,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它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活动,教学中如果把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分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和测量性实验,一般都安排在新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之后进行,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不够紧密。加上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差,学生对实验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操作上,教师则往往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师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致往往无法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采用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边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边学边实验课一般安排在教室里进行。每个桌上都有一套仪器,每位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边学边实验起到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
(3)边学边实验是一种效率高负担轻的教学方式。
边学边实验所需的仪器,大多是通过发动广大师生因陋就简自制的。纵观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全部物理实验,其精确度要求不高,有的只要能表现出一些物理现象和事实就可达到教学目的。可以说所有初中物理实验除配备一定的基本仪器和必要器件外,都可以就地取材,自制仪器来解决。
进行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形式可以根据教材、学生以及器材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它可以安排在新课的开始,作为新课的设疑引学,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也可以安排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用来建立物理概念或得出物理规律,作为学生辨疑解难的一种手段,起到启发、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解决疑难问题的作用;还可以安排在下课前的几分钟,作为复习巩固之用。在教学时间上,可以用一整节课时,也可以用半节课或几分钟。总之,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可能灵活掌握,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目的。
2.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功能
(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边学边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行边学边实验教学方式后,对初二(三)班物理学习兴趣的调查,?喜欢物理的占86.4%,不喜欢的仅占2.7% ,在学生所学的课程中,物理是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之一。
(2)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习的方式关系很大。一般来说,学生通过听教师讲授,能够记住10%――20%;学生如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够记住30%;如果学生既能听教师讲,又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记住50%;如果学生看到实物或现象,自己又描述过,便能记往70%;如果学生既动手做过,又描述过,则能记住90%。而边学边实验,既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又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最后自己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显然,这样的学习过程属于上面所说的最后一种情况。可见,边学边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
教育家陶行知提倡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他在《手脑相长歌》中写道:“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
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老。”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出边学边实验,提出“四动”,正是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去实践的。我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动手的机会太少。开展边学边实验,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因此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4)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物理的方法。
边学边实验的学习探索过程,更接近人类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因此,我们主张将课堂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主动学习的活动场所。
一、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特点
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1、边学边实验教学是一种低容量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因材施教,切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课的容量是指一节课内运用新概念、基本规律、技能、科学方法的多少。高密度思维是指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并能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边学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做、学生看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由于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己做实验,还可以讨论讲述,因此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2、边学边实验能够起到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较好手段,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环。但是,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它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活动,教学中如果把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边学边实验是一种效率高负担轻的中学物理教学活动,我们开展边学边实验所需的仪器,大多是通过发动广大师生因陋就简自制的。纵观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全部物理实验,其精确度要求不高,有的只要能表现出一些物理现象和事实就可达到教学目的。可以说所有初中物理实验除配备一定的基本仪器和必要器件外,都可以就地取材,自制仪器来解决。进行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形式可以根据教材、学生以及器材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它可以安排在新课的开始,作为新课的设疑引学,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也可以安排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用来建立物理概念或得出物理规律,作为学生辨疑解难的一种手段,起到启发、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解决疑难问题的作用;还可以安排在下课前的几分钟,作为复习巩固之用。在教学时间上,可以用一整节课时,也可以用半节课或几分钟。
二、实施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策略
恰当地选择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内容教改实践表明,凡是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便于随堂进行并利于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利于发展他们智能的内容,都可选为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内容。
1.根据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对能力、技能的具体要求,安排边学边实验的内容。例如,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会使用某些基本物理实验仪器,那么就应该采取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形式,努力增加学生对这些仪器的使用频数,逐步提高学生使用这些仪器技能方面的要求。
2.对器材的要求不是很高的演示实验,可以改为学生边学边实验。例如,课本上用铅皮和铅盒来演示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若改为边学边实验,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一支空牙膏管(尾端剪开)和一只玻璃杯。实验时,先让学生把牙膏管捏扁放在盛水的玻璃杯里,它就在水中下沉,然后将牙膏管鼓起一些,它就能上福
3.将课本上的小实验和一些实验习题改为边学边实验。例如,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小实验,可以配合“力的测量”进行边学边实验教学。再如,用纸盒可以将水烧开的小实验,反复弯折铁丝后弯折处会发烫等实验习题,都可以配合新课教学作为学生边学边实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