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30 10:27:2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工程造价的岗位认知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市场也随之快速发展,工程造价行业为了适应新的建筑市场形势而迅速的改进和壮大,致使社会各行业如房地产公司、建筑安装企业、咨询公司等对造价人才(包括造价员和造价工程师)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工程造价行业的发展步入了空前迅速和繁荣的阶段。
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要求毕业生具备工程造价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及造价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具有独立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工程预算、结算及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能力的专业,它强调工程造价专业的实用型作用和适应建筑市场发展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紧贴社会对实用性人才需求的脉搏,社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得想方设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因此对工程造价专业就业市场的调研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掌握本专业就业市场的准确需求信息,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一、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
1. 工程造价专业在建筑市场的就业大环境分析
建筑业是我们国家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从业人员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和建筑生产的集约化进程,对建筑业的经济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在设计初期就强调“适度、够用、经济、合理”的原则,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也强调“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方针。可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的实施主体越来越注重工程造价和工程设计及工程施工之间的关系。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正是顺应了这一要求。作为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专业,随着社会市场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
2. 造价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据中国建筑业研究院对2012年第二季度全国新开工工程中标造价统计发现,全国工程中标造价共计10552.2亿元,比上季度上升67%,全国新增工程中标个数 65490项,比上季度增加 13082项,环比增加 25.0%。其中: 4月份对建筑业工程项目投资造价共计3626.5亿元,环比上升21.3%;工程项目个数共计28326项,环比上升13.2%;5月份对建筑业工程项目投资造价共计6925.7亿元,环比上升91.0%;工程项目个数共计37164项,环比上升31.2%。
由此可见,随着国家对建筑行业的投入加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我国建筑业也步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建筑业在发展的同时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引入大量的高素质工程造价专业技术人才,而目前我国从事工程造价专业技术的人员(尤其是造价工程师)还远远不能满足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工程造价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更加看好。
3. 工程造价专业就业方向和就业率分析
工程造价专业主要是为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单位培养具备工程造价管理知识,能熟练编制工程造价文件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由于工程造价专业所学课程基本涵盖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招标与投标和工程概预算三大模块,根据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较广,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工程(造价)咨询公司、招标公司、建筑施工企业、建筑装潢装饰工程公司、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院、会计审计事务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建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招标、 建设项目投融资和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投标报价决策、合同管理、工程预(结)决算、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询、 工程监理以及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软件的开发应用和技术支持等工作,学院工程造价专业自2001年开设至今已有7届毕业生,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90%以上,部分专业技能优秀的毕业生甚至需要用人单位预定。充分说明了工程造价专业是十大人才紧缺专业之一,就业范围广,就业路子很宽。
4. 造价行业主要招聘职位及人才申请职位排名对比分析
通过有关调查资料显示,从造价企业招聘职位的需求来分析,需求最多的是造价工程师,其次是造价员、项目经理、造价技术负责人等职位,注册造价工程师,这类人才一直以来都是供不应求,每个企业都需要,且人员需求量大。注册造价工程师作为中高端人才一直以来都是企业青睐的对象,不论是作为工程管理还是企业资质升级,注册造价工程师都是不可或缺的职位。
从造价人才申请职位排名来分析,造价工程师依然是人才需求最多的职位,其次是造价员及项目经理。而在造价行业,造价工程师是最重要的职位,它承负着提高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责。
造价行业主要招聘职位及人才申请职位排名对比
排名 主要招聘职位 主要申请职位
1 造价工程师 造价工程师
2 造价员 造价员
3 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
4 造价技术负责人 造价技术负责人
5 注册咨询工程师 招标工程师
6 招标工程师 注册咨询工程师
7 注册会计师 招标员
8 招标员 注册会计师
5. 造价行业人才薪酬情况调研分析
关键词 职业能力导向 高职 工程造价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Build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Vocational
Project Cost Guided by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ZHENG Yangyang
(School of Traffic Engineering, Wuh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Wuhan, Hubei 430065)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project cost job requirements, analyzes the project cost professional career vocational ability to locate, and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cost in voca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oriented; higher vocational; project cost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0 引言
近年来,新的职业教育改革开始朝着培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人才模式发展,在这种职业能力本位的培养模式中,职业技巧和能力是基本的教学单元,而最终的教学评价也不再以成绩评估为标准,而是以学生对某种职业技巧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为标准。能力本位的培养模式,以社会对职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为标准,注重提高学生对职业技能的熟练运用,对理论知识的基本认知,对工作态度的责任意识,既能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也事实上为职业技术人才走出社会奠定了能力基础。
1 工程造价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工程造价的社会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工程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等,不同单位对工程造价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工程造价从业人员应具备专业的工程知识、社会科学的经济管理知识和丰富的从业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工程造价从业人员一般应具有制定建设投资计划、编制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编制招投标文件、工程索赔、编制工程结算与审核,以及项目技术经济分析和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等能力。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造价职业岗位还要逐步向其他社会领域扩展,从业人员会不断增加,工作内容和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且对工程造价的职业人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2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职业能力定位
从工程造价岗位的职业能力来看,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毕业后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工程造价管理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造价员岗位工作能力,能够熟练地进行建筑工程工程量的计算和计价工作,能适应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两种模式下的招投标及造价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业运用型人才。
就综合素质方面来说,教师应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文化素质,有崇高的品德和高度思想觉悟。就专业知识方面来说,教师要求学生应掌握相关的土建、装饰专业等方面知识技能,熟知相关的建材和施工等方面的技巧知识,了解与工程造价管理有关的合同法律条文知识,清楚工程造价管理的概预算的基本理论及编制方法等工程方面的知识技能。就能力方面来说,学生应具有专业化的准确识图、电子计算机软件应用和操作技能,掌握编制各种专业工程的概预算和结算的能力,能独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估工程项目经济成本的能力,独立进行工程招标和投标、和合作伙伴进行合同谈判、科学合理地进行合同管理的能力,以及灵活应对工程风险的能力。掌握好工程造价专业知识技能,学生还应具备必要专业核心能力:过硬的组织和实施工程建设与管理的能力,应对突发技术问题能力,对工程成本正确评估并报投价能力,有效监控工程进度能力,能在工程建设一线工作岗位上扮演包括施工员、预算员、监理员、质检员等职业在内多个角色的多面手能力。
3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系统建构
3.1 设置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体系与理论课程体系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建立与理论课程体系相结合的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是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形成的重要保证。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应该始终围绕职业能力本位人才模式培养,建立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实践课程体系,它包括认知实习、课程实训、模块化实训、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根据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层次地开设建筑材料市场调研、施工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工程造价编制练习、工程招投标模拟实训、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实习、职业资格考试集训、毕业实习等实训课程,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突出实践教学,使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
3.2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内实训主要是在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室进行实训锻炼,该实验室配应备专门的电子计算机预算软件、专门的电脑、详实的图纸和图集、所需要的定额等,学生可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以实际工程为蓝本,完成对真实工程的成本评估,进而完成工程的造价和文件的编制,通过实际操作教学能然学生在实践获得有效的工作经验和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
职业教育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建立具有综合性、职业性、开放性和先进性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还应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形成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的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顶岗实践、工学结合、假期社会实践等方法,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理论水平、实用技能方面能受到职业化的、专业化的全面培养和锻炼。
3.3 加强“双师”型教师素质培养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实际工作要求的专业化人才,因此对培养人才的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非常高,他不仅要求教师应该具备一般的过硬的教师专业素质和水平,还应能掌握和娴熟运用相关教学专业的技能和理论知识,所以,加强教师素质培养,强化教师的动手能力也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应鼓励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通过企业实践、岗位实习、专家培训和小班教学等方式来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水平的提高。以企业实践为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在实践中运用并掌握专业技能,也为进行实践教学时更具有针对性铺垫基础。其次,可以尝试从企业具有优秀的专业技能并且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的人才到高职院校任教,以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最后,在充分发挥校内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在专业课的教学安排上可尝试聘请企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一线专家到校指导或任教,一线工作者的教学更贴近实际,发挥其讲课的实用优势,促进学生的实践水平提高。
4 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对工程造价人才的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加。在建筑经济领域,工程造价人员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了我国工程建设的一支中坚力量,但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离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一段差距,特别是在实际动手能力方面。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对造价人员的要求,我们必须以能力本位培养人才为导向,建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技能的培养,这样才能缩短学生就业后与工作岗位的磨合时间。
参考文献
[1] 匙静,房荣敏,尉胜伟.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18.
[关键词]第三方评价 工程造价 课程开发 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吴俊(1985- ),女,江西赣州人,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江西 赣州 341000)吕亨龙(1980- ),男,四川宜宾人,江西财经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江西 九江 33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体系时间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L135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138-02
随着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实务培训和考核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成为校企关注的焦点,如何让学生“所考即所能”,免去重复培训,独立于学校之外的、以建筑行业企业为平台基于第三方评价的工程造价专业岗位课程开发成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
一、研究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院校更加明确了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但在当前职业教育整体投入较低、双师型教师较少的情况下,引入企业元素的多主体课程开发对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显得尤其重要。而当前研究和实践较多注重课程开发,对配套的质量考核评价研究或实践较少,特别是独立的第三方的配套评价体系没有建立。因此,本文拟将工程造价专业校企合作的岗位课程开发与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结合,构建基于第三方评价的课程开发机制体制,以职业为导向构建工程造价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体系,从建筑企业需求出发,编写应用能力培养所需教材,按照建筑行业要求进行授课,以建筑行业企业规定的专业技能水平为标准,校企联合设计考核评价系统,学生通过考核获得相应认证证书,同时实质性地获得了企业认同的相应技能,实现零距离就业。
二、研究价值
以企业用人标准为考核标准,注重实操性质的技能考核,对企业来说,可以节省培训和培养费用;对学生来讲,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向企业证明自己的能力、体现竞争优势,由过去拥有单纯的岗位证书向技能操作证书转变,技能学习贴近最新实践技能及应用标准,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对体系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效果:第一,“引企入校”,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各自的优势,建立一种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发岗位课程的模式与质量保证体系,从根本上改善高职学生适应岗位能力薄弱的局面。第二,形成校企联合开发岗位课程的机制,以工作任务为依据设计岗位课程结构和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机制,将课程学习与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紧密联系起来。第三,基于职业导向,校企联合实施项目课程,将企业岗位能力训练与理论教学、职业素养训练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理实一体教学。第四,构建校企联合认证的质量平台,将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与课程开发对接,找到企业岗位能力标准,设计能力考核评价模型和应用型考核体系,学生通过考核即获得相应的岗位能力。第五,探索校企合作在课程开发中的有效合作路径,实现双方资源的有效整合,解决学校所教和企业所需相脱节的问题,实现利用社会资源办职业教育的目的。
三、理论依据
1.职业导向。职业导向教育是以“准职业人”培养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课程设置以职业分析为前提,课程开发以职业需要为依据,教学内容以职业技术知识和工作过程为主体,教学方式强调实习导向,教学环境强调真实性。职业导向教育以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为本,其目标是透过应用和实践学习,让学生领悟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
2.校企联合开发岗位课程。校企联合开发的课程中,岗位课程主要为项目课程,即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校企联合开发特指针对高职院校所开展的校企合作项目课程开发,即采取高职院校教师和企业专家联合参与课程开发的方式,发挥双方优势,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计划。
3.建构主义。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其相关理论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4.知识转移。理论知识转移是知识从某个人的头脑中转移到另一个人头脑中,或从某个组织转移应用到另一个组织的过程。知识转移包括知识共享和知识吸收两个阶段。知识的转移首先是进行知识共享,可以通过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来进行,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文件文档、查看知识库、调阅科技文献等方式进行。知识的吸收表现为将别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或是将别的组织的知识成功应用到自己的组织中。
四、基于第三方评价的课程开发机制
1.校企联合开发岗位技能课程。以工程造价职业为例,联合有代表的建筑企业开发岗位课程,构建校企合作开发平台,主要包括:吸收有代表性的大型建筑企业,在工程造价专业岗位与职业能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市场专业人才需求标准;通过横向对比,制定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标准。据此,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材、改革授课模式,组织进行课程改革等,有效推动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
2.实施基于岗位应用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技能认证考核评价是职业教育应用技能质量的有效保障手段,考试内容实务化,以真实工作项目为内容;考试形式多样化,按照真实企业工作情景,以实操为主;考试内容涵盖内容广、综合性强,将职业素养等内容纳入考核范围。尝试在专业内实施弹性学制,引入“学分银行”,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将传统的卷面考核改革为虚拟企业对外的营业项目,通过小组打分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对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有积极作用。
3.革新岗位技能课程教学载体及表现形式。系统设计课程教学项目,并按照教学能力考核目标设计相应的教材,用多种形式表现所涉及的工作技能,主要包括:常规课程资料、建筑虚拟仿真软件、精品视频、半成品施工模型等,以适应课程模式的变化,将课程目标扩展到针对整个工程造价职业生涯、能力内涵转为整合能力观、由单一的满足上岗要求转向适应社会发展等。
4.实施岗位技能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基于职业导向,从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构建岗位技能课程教学质量标准,主要从专业办学理念、职业特色、授课“讲师”、教材及表现形式、实习与实训设施与效果等进行系统考虑,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形成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岗位技能课程的实施质量。
五、结束语
工程造价专业基于第三方评价的岗位课程开发,实现的是课程与市场的双向对接,也实现了课程考核与工程造价技能考核的统一,笔者将在实践中继续探索有效的实施办法。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汤美安,杜泽超,韩涛.高职教育中的职业导向教育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5).
[3]田恩舜.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4]肖化移.审视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高职工程;考证;实践
1.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开设考证课程的意义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建筑企业需要的预决算管理人才,按岗位要求,主要以知识应用为主,人才规格达到“首岗能胜任,多岗能适应,升岗有后劲”的要求。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岗位在职业能力培养上强化“校内生产性实训”,实行“教、学、做、工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现场施工的真实情景引入课堂,通过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和理论实践一体化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得到技能训练,培养思考工程问题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高职教育要与人才市场接轨,更应在教学中推行职业资格培训,通过职业资格考试,系统检验学生的技能,培养从业规范和良好的职业能力,使其在毕业时能达到劳动准入制要求的相关技能等级。这就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开始与专业相关的考证课程。
2.工程造价专业针对考证目标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相关课程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实践课程体系在能力培养上定位不够明确,不能适应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考相关证书尤其是造价员证书中通过率一直踟蹰不前。
(2)相关考证课程的教学方式还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做配角。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学习不到位,从而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3)在造价能力培养过程中,只注重学生知识和单项实践能力的培养,缺少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4)尽管近几年来,考证课程有了很大改进,硬件设备投资快速增长,制度建设软件也逐步跟进。但总体来说,相关管理机制建立还没能完全跟上,而且相关课程内容不能反映岗位技能要求,更没有体现创新能力培养,导致造价员通过率不高,无法适应社会及行业发展的要求,而且也没有代表自己特色的相关考证教材。
传统的考证课程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的内容上还是在教学的形式上己无法与创新能力培养以及考证要求相适应。这导致学生无法在考证课程中的训练中明确地、全面地、充分地培养专业技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创新能力的顺利培养,影响了专业教学的质量。
因此,如何调整、优化工程造价专业考证课程,使它真正能为岗位技能训练、考证做准备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基础,是当前工程造价专业考证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
3.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考证课程改进的措施
3.1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人才培养目标深刻剖析专业特点,从行业与企业对造价员核心能力的要求出发,合理制订培养目标。归结起来,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要达到造价员应具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3.2教学模式
本课题拟将行业企业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和思维方式引入考证课程,这既能训练学生的专业工作能力,又能培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考证通过率,力求提升为创新能力。这种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单向教学的模式,教学重心由“教”转向了“学”;改变了单纯技能培养的职教观,更大程度上体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结合点。
3.3课程与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高职院校在课程结构上摒弃了学科结构系统化的原则,确立以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为代表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思想,但在具体课程建设方面对此理解不深入,还停留在“破与立”、内容取舍与整合的层面上。建议以项目教学法为引领,选择典型工程项目,按照工程复杂程度循序渐进,以工程任务为载体开发课程,实施基于认知过程的模块化教学,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以建筑工程造价课程教学为例,可以通过真实的工程案例让学生完成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并按照施工图识读、确定施工工艺、列项、工程量计算、工程量清单编制、清单计价、上机操作的工作流程组织教学,学生组成团队、制订计划,在教师引导下分工合作,相互之间交流评价,最后提交工作日志与造价成果资料。
3.4修订教学计划、整改考证课程
通过市场调研,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与考证要求高度融合。相关课程如下图所示。
图1 造价员岗位相关课程分解
3.5考证课程教学体系
构建新的考证课程体系,开发与岗位群相适应的考证课程,整合与职业技能相适应的相关传统课程;建立适合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的考证课程体系。
与建设、施工、工程管理等与工程造价或咨询有关的单位共同制订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以施工图识读和施工技术为两大支撑点,结合结构、工程材料与建设法规等相关知识,以造价员职业能力为主线,围绕建筑与装饰工程造价员、安装工程造价员的基本岗位技能安排教学内容,并把造价员等岗位证书资格考试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之中。针对高职学生感性认识较强,学习动力与压力不足的特点,实行“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并在课程设计和学期安排上体现这种特色。
考证课程体系如下:
图2 与造价员考证相关课程体系
3.6整编相关实训教材
编写与实训项目配套的、具有操作性强的省重点教材《建筑工程商务标编制实务》。
3.7提高实训有效性
通过大班改小班的上课方式,以10―15人的小组形式,让每位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实训学习;其次,建立生产式实训,在实训教师指导下,进行真实的预算操作和顶岗实训,提高实训效果。
3.8让有相关资质证书担任考证课程教学
聘请和引进行业内有丰富经验的能工巧匠参与考证课程,将企业的生产模式及职业素养影响学生。
关键词:开发依据;功能分析;制度建设;文化建设
1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开发依据、定位及服务专业
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工程造价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培养对象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以及对校内实训教学功能室配置的建议现将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定位如下:(1)该实训室能够满足在校相关专业学生开展实训教学活动;(2)逐步形成能够面向社会人员开展相关专业技能培训、考证、面向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服务的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场所。该实训室建成后将服务于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工程测量等专业的仿真实训教学,形成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践教学环境。同时实训室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能够依托本身的软硬件等资源优势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增强实践教学活力。
2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场地与规模
实训场地除能满足正常教学和考工需要外,还应考虑功能拓展的需求。在场地选择上着重考虑以下因素:(1)实训室采光:实训室应该朝向东南,便于采光;仪器设备应该朝向西北,便于温、湿度控制。(2)实训室通风:考虑合理的排风速率、补风量对实训人员的健康和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很重要。(3)实训室电路敷设:满足工位实训时的用电需求,具有过载保护措施和总控开关。(4)对家具布局的要求:单人单面的工作空间中走道间距应≥1200mm,双人双面的工作空间中走道间距应≥1500mm,操作间隙均应≥1750mm。总之,实训设施、设备布局应规范合理,摆放整齐,符合安全要求;通道应畅通无阻;工作环境能时时保持清洁,设备状态佳。以南京交通技师学院为例,前期实训室规划结合了工程造价专业计划招生人数和拟开展的实训项目等因素,初步要求实训室建筑面积应达到90m2(人均2m2)。在前期建设方案比选中兼顾温度、光照等拟影响因素,将本专业教学楼的101室和102室进行合并和结构改造,形成面积约为100m2造价实训室,布局如图1所示。建成后的实训室保证其设计工位40个(满足现有学生人数),实现年培训规模360~500人次。此外,考虑到实训室后期规模拓展的需要可增加到50个工位。
3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功能分析和设备配置
从江苏省中职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职业能力分析表可以看出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将从事造价员、资料员、施工员等职业岗位,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转段考试进入高职学校的建筑专业继续学习。因此,学生将必备的能力分为行业通用能力和岗位特定能力2方面。具体来说需要掌握以下10方面的能力:(1)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文档处理的能力。(2)应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收集和处理工程信息资料的能力。(3)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能力。(4)应用制图规则,抄绘、测绘简易施工图的能力。(5)识别建筑材料品种、规格、性能及价格的能力。(6)应用工程造价软件进行算量和计价的能力。(7)编制工程造价文件的能力。(8)根据结构施工图进行钢筋翻样的能力。(9)组织工程项目招投标和从事合同管理的能力。(10)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的能力。在10项主要能力中有6项与专业软件操作应用有关,3项与手工绘图量算有关。所以实训室建成后应能承担与职业能力相匹配的建筑构造课程认知实习、土木工程识图及读图实训、建筑CAD实训、招投标及评标实训、工程量清单及计价实训、现场施工程序认知实训等模块的教学工作。在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规划建设中具有电算和手工绘图量算操作功能;具有典型建筑节点展示和教学功能,同是兼具教科研的功能。以南京交通技师学院实训室建设为例,实训室拟分为3个区域:电算操作区、资料查询区和往届成果(教具)陈列区,具体各区域功能和设备需求如表1所示。考虑到场地本身的限制因素,电算和手工绘图、量算就不再分区规划,使之综合形成一个电算操作区。该区域选用六边形操作台(边长900mm),键盘采用悬拉式,基本满足学生电算或手工操作的空间需要。
4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制度建设
实训室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应健全,岗位职责要明确。制定规范的实训计划、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任务书、实训教材以及实训考核办法。实训室应建立完备的设备台账以及设备使用维护记录档案。制定规范健全的实训基地资金管理制度。4.1管理机构职能化对于实训室的管理和维护,设置教务处为设备台账一级管理机构;财务处为固定资产一级监督机构。系部教研室为二级管理机构;系部综合办为二级监督机构。实训室为三级机构,设设备管理员1名。4.2设备台账电子化虽然教学仪器手工台账是中高职类学校常规的做法,此类做法为教学仪器配备达标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在当今信息时代,校园网、局域网都与外网相连,信息点已覆盖办公室、教室、实训室,高效、实时查询实训设备,实现台账电子化是趋势也是必然。该校对造价实训设备管理将通过智慧校园平台的功能拓展实现造价设备申购流程、造价设备采购入库流程、造价低值易耗品领用流程、造价设备报废流程、造价设备报损流程的电子化。
5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文化建设
建设一个符合实践教学活动且有艺术气息的文化氛围,对学生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环境设计必须考虑它的教育效果。如:张贴相关操作规程、职业行为规范,创造更真实的工作场景;布设微模型、悬挂行业前沿技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发展目标。实训室的文化建设应在细节上体现其积极向上的教育功能。下面以南京交通技师学院工程造价实训室文化建设方案为例。5.1实训室文化墙方案。文化墙布置方案如图2所示;展板内容与样式如图3所示。5.2实训室管理制度牌选择。实训室管理制度有选择的上墙(2~4幅左右)。这些制度包括学生实训守则、安全卫生制度、实训教学人员职责、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见图4)。制度牌尺寸:高×宽:1000mm×670mm。6结语本文以行业发展为导向,以江苏省中职类造价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为主要依据,以某职校造价综合实训室建设过程为例,分析了造价实训室建设的功能定位、设备配置要求、实训室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干婷 单位:南京交通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造价高职职业能力人才培养
一、人才需求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兴起,工程造价人员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我国工程建设的一支中坚力量。同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工程造价等工作,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在建筑工程领域,对造价人员的需求具体表现在: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需要;②工程造价队伍素质提高的需要;③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工程计价模式和国际接轨的需要。但随着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以及建筑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及教育应采取何种方式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二、人才培养
工程造价专业属于建筑经济管理类。在我国以往的项目建设中,经济管理人员的作用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他们的工作也仅局限于算量套价,被动地反映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同时我国现有造价人员的文化层次较低,严重影响了业务能力的提高。培养操作型、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使其具有进行工程经济决策分析,预结算、造价控制及造价管理的工作能力,是我们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责任。
2.1工程造价专业人才要求无论是技术、经济,还是管理、效益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目前我国工程造价专业复合型人才稀缺。所谓“复合型”人才就是指既会预算又懂施工,既会专业又懂管理,既会造价又懂建筑法律法规等。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工程造价管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2.2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一个合格的工程造价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培训和大量的实践锻炼,方能成才;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达到相应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等。
2.2.1素质结构本专业人才应具有相应的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及拓展素质等。①基本素质: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良好职业道德及文化修养,积极的学习、工作态度,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②专业素质:具有本专业基本理论和工程预结算及索赔的实践能力;具有利用计算机进行报价和项目管理的能力。③拓展素质: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相应的建筑施工技术素质、工程监理素质和工程审计素质。
2.2.2其他要求工程造价方向专业教育具有一定的证书要求,根据行业需要和专业特点,要求学生在三年中,应取得相应证书。①本专业的高职毕业证书;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证(B级);③计算机等级证书(二级);④预算员证书。按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可适应房地产公司、施工单位、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工程造价主管部门等造价管理的相应岗位群。
三、教育模式
工程造价专业,应以建筑工程市场主体——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咨询机构等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工程造价应用能力和素质教育为主旨,培养面向建筑工程第一线的高职应用型人才。
3.1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结合的力度可以考虑采取如下培养模式:第一学年学生在校加强基础理论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并利用暑假,进行建筑方面认识实习,包括房屋构造的认知和建筑材料的认知;第二学年在专业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进行施工技术、建筑工程量计算、工程项目招投标实习;第三学年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建筑工程计价、装饰和安装工程预算实习,毕业环节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3.2教学计划有一定的广度及深度由于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包括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受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在教学中不可能将其全面覆盖。因此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可以选取一个阶段,如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以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为重点,以算量、计价为重中之中,并以施工阶段为基准适当向前、向后延伸,以构筑本专业的知识体系。
3.3突出工程造价的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在教学计划整体设计中,始终针对工程造价这一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技能,突出本专业职教特色。学生通过学习并编写投标文件(投标报价)等,突出工程造价计算能力、专业文件编制能力、造价管理能力、参与项目决策分析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这样就可实现“毕业即上岗”的目标。这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3.3.1师资队伍高职教育是一项职业要求很高的教育,它要求担任教学的任课教师不但具备一个高校教师所具备的一切条件,还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加强“双师型”为主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自觉体现素质教育、开放教育、能力本位等现代职业教育的观念和意识,自觉地更新教学观念,更好地培养高职专业人才。
3.3.2教材改革由于建筑经济体制的改革,原有老教材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变化,教师在积极选择新教材的同时,可以组织专家、专业教师及外校资深教师合作编写相应的教材。对教材的选取和编写应当遵循如下原则:①针对性原则:在选取和编写教材过程中应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在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和教材教学内容重组的过程中,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把知识点和能力要素落实到每门专业基础课及其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训练针对人才岗位的要求。②实用性原则:教学内容与企业、社会现状基本相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所学知识学了有用、学了会用、学了实用,加强一个“用”字。以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为例,应重点介绍概预算基础知识,工程计算规则及计价方法等,讲授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再学习能力有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以达到学以致用。③先进性原则:教学内容应符合并能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和时展的新形势,具有先进性,突出一个“新”字。它与实用性具有统一的关系,即先进方能实用,实用务求先进。以建筑类课程为例,建筑领域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计价办法与国际接轨,近几年内国家修订、颁布了很多新的建材标准、施工规范、计价规范等,我们必须将这些最新的信息及时地反映到教学内容里。④浅显性原则:高职学生与一般本科生有稍许差别,因此根据高职生源素质现状,选取教材时应通俗易懂,针对专业岗位,应在必需、够用、有用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难度。:
3.3.3相应的实践经验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涉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咨询机构,社会需求量大,但目前在各大学中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难以培养出动手型、应用型的人才,也不可能在采用老的传统方法实施教学的背景下,来培养新型的工程造价人才。因此,引进国际上新的培训理念,是满足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即注重人才的专业知识培养及实践经验,并且重视专业工作能力进行培养和考核,例如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另外,要重视进一步开发和健全以专业课程实训与工程造价管理实习并举的实践教育体系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资源,包括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教学训练设备、教材及教学软件(课件)等,实施专业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监控;拓展产学结合、校企相联的互动途径,着力实现与国际造价工程管理技术教育的接轨,创新工程造价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达到本专业标准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创出专业教学特色和人才质量品牌。
四、结论
总之,高职教育具有明显的高等性和职业性,工程造价专业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实践性。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我们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教育模式上,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教材的选取和学生的实践经验,培养复合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匙静,房荣敏,尉胜伟.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06):149-151.
[关键词]高职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工程造价
[DOI]10.13939/ki.zgsc.2015.41.130
1 引 言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也逐渐向着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式进行发展,在这种培养模式中,能力与职业技巧可以说是其中非常重要、基本的教学单元,不仅继续为学生提供丰富、有用的理论知识,同时也特别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职业技能运用、实践经验、工作态度等方面的培养,且在教学完毕的教学评价中也不再仅仅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估标准,而是以对学生相关职业技巧、技术的掌握情况为标准进行判定。可以说,该种方式不仅同我国现今规定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良好符合,也通过培养一体化综合性人才的同时使学生具有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有什么样的市场,决定了有什么样的人才。对于工程造价专业来说,其在社会岗位方面主要集中在施工企业、造价咨询单位、工程监理公司以及房地产公司等,且不同单位对于造价人员的能力、需求也具有一定的不同。一般来说,工程造价人员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基础工程知识以及经济管理知识,同时也应当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细化来说,则需要具有编制投资估算、制定投资计划、工程索赔、招投标文件编制、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编制、工程造价信息管理以及项目技术经济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而随着近年来我国工程事业的蓬勃发展、相关技术与经济水平的提升,也逐渐使得工程造价岗位需要从基础的工程领域拓展到其他社会领域,并以此对从业人员的能力、经验等都具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此种情况下,就需要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对工程造价人才进行培养时能够对以往单纯的理论教学进行积极的改进,通过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培养出更多、更好、更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性工程造价人才。
3 基于工程造价专业特点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3.1 基于职业能力构建教学体系
从工程造价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来看,高职院校在对工程造价人才进行培养时就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在以往单一理论化培养方式的基础上逐渐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以此使学生在毕业走出校门之后能够具有较好的工程造价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素质,并在具有良好心理素质、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技术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同工程造价管理一线需求相适应,不仅能够良好具备一个普通造价员岗位的工作需求,能够更熟练的对工程量进行计价与计算,能够在清单计价、定额计价两种模式中开展造价管理以及招投标工作,同时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以及职业道德实现在岗位上的综合发展。而要想获得该种人才培养目标,就需要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能够从以下方面构建起职业能力教学体系:首先,所配备的教师需要能够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思想品德以及思想文化素质,并在此基础上在专业知识层面能够具有丰富的装饰、土建专业相关技能,对工程施工、建材等方面的知识熟练的把握,对工程造价管理的编制方式、基本理论以及工程技能具有充分的掌握,以此保证教师的能力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其次,在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方面,也需要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具有计算机软件应用与操作、专业化识图以及对不同类型专业工程概预算、结算等进行编制的能力,且在此基础上能够以独立的方式对工程项目经济成本、技术经济进行分析,能以独立的方式进行工程招投标、同合作伙伴进行合同谈判以及良好面对工程风险的能力;最后,在课程内容建设上,也需要着重构建工程建设管理、工程成本评估、突发问题处理以及工程进度监控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该教学体系的建立,才能够从教师资源、教育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等方面做到全面、一体,更好的实现工程造价综合性人才培养。
3.2 基于实践教学构建核心方式
3.2.1 设置科学实践课程体系
在工程造价人才一体化培养工作中,实践课程体系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同以往工程造价理论课程体系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建立起理论课程体系同实践课程体系相结合的一体化实践课程体系,则可以说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应用能力形成的一项基本保证。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方面,也需要保证始终能够按照人才为本位的方式进行培养,并根据教学目标建立起以技术应用为核心的实践课程体系,其内容包括有认知实习、模块化实训、课程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以及毕业设计这几个环节。而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也需要根据学生年级、学习阶段的不同以有层次的方式开展施工认识实习、工程造价编制练习、市场调研、测量实习、职业资格考试集训、工程招投标模拟实训、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等课程内容。可以说,该课程体系的建立核心就是对于学生的技能实践能力培养,并在更加突出教学实践性的基础上使学生在课程学习完毕之后也能够具有较好的实践能力,在走出校门之后不会因为工作经验、实践能力的缺乏而对就业产生阻碍,而是能够以无缝的方式走到工作岗位之中。
3.2.2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是提升学生工程造价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方式,对此,则需要高职院校能够从校内与校外两个方向入手:校内方面,主要是在院校工程造价实训室中进行实际的操作与练习,在该实训室中,应当配备工程造价工作开展所需的计算机、计算机软件、工程图集与图纸以及工程造价所需的定额等。在该环境中,学生在教师的现场指导下则能够在工程实际的基础上实现对于真实工程的成本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本工程造价与文件的编制,以此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获得工程造价工作知识、工程经验以及自身职业能力水平的提升;而在高职院校积极建立具有职业性、先进性、综合性与开放性校内实训制度的同时,也需要积极开展校外实训的开发,通过同校外企业间的积极合作,在校外企业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实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对高职院校、企业不同教育资源以及不同教育环境进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工学结合、假期社会实践以及顶岗实习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实习岗位中能够获得理论水平、思想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的多方面、专业化提升。
3.2.3 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
高职教育开展的目的,就是为我国培养出高素质、符合实际工作需求的专业化人才,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对于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具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需要具有普通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素质以及理论知识水平,还需要能够对工程造价专业的理论、技能知识进行熟练地掌握与运营。对此,强化教师动手能力、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则成为了高职院校实现工程造价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对此,高职院校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鼓励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与继续教育,通过专家培训、小班教学、企业实践以及岗位实习等方式的应用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以其体系中设立的企业实践为例,需要教师能够充分运用该机会将实践同理论知识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在实践中对专业技能进行掌握与运用,对于后续实践教学的开展也是非常好的基础;其次,可以尝试从合作企业中邀请具有优秀资质、且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专家、专业人员等来到高职院校任教,以此更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水平;最后,也可以邀请社会有名专家与一线人员到院校开展讲座,以此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工程造价实际、应用产生一定的认识与热情。
3.3 完善软硬件设施,保障教学服务质量
要想实现一体化课程体系建立,一定的软硬件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硬件方面,需要高职院校能够加大投入,在校内实训基地做好计算机、环境模拟以及工程信息台等设备的建设,保证能够满足学生需求;软件方面,高职院校应当联系实际制定出一套科学、健全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并在其中对实训教室硬件使用、人员管理以及作息制度等做好规定,以此保证工程造价一体化教学能够在软、硬件的支持下获得更好的建设与应用。
3.4 完善考核机制,保障教学质量
考核是验证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在工程造价一体化课程体系中,对以往仅仅以理论考试作为考核方式的情况进行了转变,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全面的考核机制。在该考核机制中,学生的理论水平仅仅占总成绩的一小部分,而学生在实践课程中所表现出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面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学生在校外实训中由校外企业的实践评价则占据着学生学期考核的更大比重。这种情况的存在,则对以往学生“仅仅学好理论”就能顺利过关的观念进行了积极的转变,更加强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这种体系下,学生才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工程造价实践、学习的过程中,以此获得更好的工程造价应用能力。
4 案例分析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材选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我院工程造价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定位人才培养方向,规划课程体系,将理论与实操两种授课形式有机整合,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努力在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工作适应能力上下苦功夫、硬功夫。
4.1 具体措施
首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实施了“引进高端人才、选拔出外培训、以赛促教促改、以研促教促建、以老带青带新”“五措联动”的团队建设举措,搭建起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三级梯队”,并依托学院教学质量提升计划、教科研管理激励等机制,结合专业发展实际,采用内培外聘、双向互聘等方法,鼓励教师开展教科研及教学改革,建立了双师育人、双向兼职、双向服务的师资培养机制,形成了一支专业知识扎实、业务能力过硬,由双专业带头人引领的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
其次,加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企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学生职业能力由低级到高级的成长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学校到企业、由模拟到真实分段递进,使学生能力递进培养、职业素质递进式养成,构建了“基础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岗位综合职业能力”四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最后,构建较为完备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学院坚持育人导向、互惠合作、主动服务的原则,依托职教集团,与施工企业深度合作,服务地方工程管理行业,形成契合地方产业发展的“以工为主、工学结合”专业格局和特色。2014年10月,学院对《教学管理制度汇编》进行了重新修订,该汇编共包括14个制度文件,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都作了规范性要求。同时,还完善了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实践教学管理运行规程。通过强化制度建设,不但使实践教学有章可依,同时提高了参与实践教学的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自律意识,保证了实践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4.2 效果
学院针对2014届毕业生进行过就职调研,调研发现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实习阶段就备受用人单位青睐,每个毕业生平均有三个就业岗位可供选择,本专业就业率在97%以上,其中有60.51%的学生专业对口率,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0%以上。
5 结 论
可以说,在我国现今建筑工程事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对于工程造价人才的数量、质量都有了更高的需求。在上文中,我们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对高职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建立与实践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需要高职院校能够把握重点,通过该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建立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工程造价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彩霞.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5):55-56.
[2]张晓东,俞金元,俞振华.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5):105-107.
[3]赵秀云,张淑霞.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就业现状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2):33-35.
[4]邓涛.工程造价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人才,2013(6):45-46.
文化知识是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应具有的基本文化素养和作为一个受高等教育的人应达到的较高水准的文化修养,凭借这些知识素养,学生们可以较容易地融入社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出较高品味的个人爱好;专业知识是人们通过学习和探索而掌握的专门知识,学生们以此来安生立命和实现人生价值,进而对社会有所作为。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规格,工程造价专业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探索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适合其特点的教育模式,即“实训—理论—实践—实训”,第一个“实训”,是让同学们认知所学专业职业岗位的具体岗位分类,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对今后工作岗位有感性的直观的认识;“理论”教学是在对工作岗位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工作内容进行对应的理论讲解,是对工作内容的理论化;“实践”是模拟或在实际工作岗位实习,对岗位有更直接的了解,对理论加深体会;第二个“实训”是在学校进行案例教学,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对理论的整体性和高度性的认识。以此模式组织教学,避开了学生的认知弱点,也遵循了“认识—实践—认识”的一般教育规律,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教学方案的制订主要遵循这几项原则:①要满足高职教育的学制要求,三年的学制要确定适当的学时量和学分量,既要把教学任务完成好,又要给学生必要的培养个人兴趣的时间,两者有所兼顾。②要考虑职业教育的操作能力要求,在课程的筛选和课时量的确定上,特别是实训课时要得以满足。③核心技能在课程支持上要加以满足,为此要设计好职业技能课之间的课时比例和开设顺序。④要深刻认识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和相互促进的作用,结合高职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能力较弱的现象,突出理论教学,进而满足部分学生继续提高学历层次的愿望。⑤选修课的设计要把握好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知识技能要求。⑥对毕业生的双证书制度要在教学方案设计时与常规教学达到一致。
进一步优化专任教师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每年有计划地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争取两年内所有教师均有参加企业锻炼的经历,达到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继续增加行业专家承担实践课教学的比例,以他们的实践经历和技能进行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基本的分类,不同类别的教学内容给予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将所有的教学科目分为3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方面有所区别,一类是通用能力基础课,其内容以满足专业学习为依据,它是高职教育中最基本的内容,对所有学生都是必修课,老师必须精讲、细讲,使学生彻底弄懂,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高职的基础知识和文化素养。另一类是提高基本专业素质的课程,如经济学、财政与金融、企业管理等,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世界观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此类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思想内容和思想方法的培养,要求以理解为主,消化吸收基本理论为主,准确运用和灵活运用客观规律为主。第三类是传授培养技术、技能的课程,如工程造价管理、施工企业会计,主要解决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准确掌握规则、规范、制度、业务操作程序等,并运用于实际操作中,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教学中要突出时效性、务实性,按照地区、国家、行业的适时要求和具体要求,及时完善和补充教学内容。
2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改革主要表现为讲授方式的改革。讲授方式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为高职学生与本科生相比较而言,他们的学习自觉性是需要学校和老师加以培养和激发的,结合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及工程造价专业的特点,应在有些课程的教学中推行互动式教学和认知式教学。
教学设施建设方面
1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高职教学目标的实现,特别需要通过实训教学环节使学生的课本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实训教学越贴近实际,这种转化的效果越明显。这就要求实训教学有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严谨的教学过程,先进的管理制度等组成一个教学架构,以保证实训教学任务在一个相对完善的环境下完成。在实训教学中另一项重要条件是实训设施设备,我们通过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满足这方面的要求。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按照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能力及专业主干课的需要而进行,内容主要是列入授课计划的需要通过实训培养操作能力的教学项目,按教学要求随进程进行,我们学院建有工程造价管理实训室和会计实训室。工程造价实训所用的图纸是学院曾经在建设时所用的一套完整的工程图,学生从识图、计算工程量到确定要素价格及工程总价格,都是在完全仿真的环境下进行。有关工程造价的管理制度、管理规则、造价软件升级是按照自治区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对全区造价管理要求实行同步教学,实现了造价管理制度和规则应用上与实际工作的零距离对接。会计实训本着资源共享和突出特点的原则,把施工企业和房地产企业在会计核算中不同于一般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作出重点安排,为此由任课老师深入企业搜集专门的核算资料,整理并编写实训教材,按会计准则要求并结合工程建设领域的实际展开实训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另外还要建设好校外实训基地,这项工作可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把我校历届毕业生作为一项重要的校外资源用好用活,他们中间的许多人已经成长为企业领导,愿意为母校做点事情,与他们的合作既可使师生深入生产与管理的一线,同时在实训投入上能节约成本。再者可以定单培养的方式完全按企业的个别要求组织教学,实训教学就放在用人单位,利用他们的设施、场地,由他们的专业人士指导而完成实训,这样不仅培养了师生的实践技能,还使学生感受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管理制度,为以后及早适应工作做好准备。
2图书资料建设。图书资料建设应满足教师参考用书和学生参考用书的需要。我院近年来每年在图书资料方面的投入均比上一年度要增加10万多元,购置的图书资料除满足学生用书的多种需要外,对教师用书主要购置了教育教学方面和专业方面的参考用书,并主要选择知名出版社的书,以保证图书资料建设的质量,并且我系也根据需要更有针对性地建起小型资料库,收集、采购了一些很有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以更好地辅助教学工作。
教学管理的思路与措施
教学管理方面首先制定和完善有关的教学管理制度,以此来规范和激励我们在该专业建设、优化和提升等方面的工作,从而使该专业所要体现的特色既鲜明又效果突出。为此应制定以下规章制度:“工程造价专业建设规划”、“重点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实训室建设管理办法”、“实训教学实施方案”、“教材建设管理办法”、“教学检查和评价制度”等,以此使工程造价专业的特色研究和特色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章可循并使这项工作具有可持续性。在具体的目标、思路、措施上,有以下安排:
(1)本着优势专业择优配置教学资源的原则,给予资源保障。在师资配备上尽量安排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双师型教师、专业骨干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并且聘请一些专家和社会的名师,以补充本校教师教学方面的某些不足,专业课由双师素质教师和兼职教师上课的比例达到了80%。在教学设施的使用上要优先满足那些形成主要职业能力的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时数超过了50%,使老师的教学在先进的教学条件下进行,以使教学效果更有保障。
(2)在教材的选用上,除了在上面提到的教材建设所要满足的特色需要外,对于外购教材尽量选择省部级以上的高职高专教材,最新出版的教材(近3年出版),名家名校的教材,使教材具有权威性、时效性、重要性。
(3)为保持专业特色的内涵具有适应性和可持续性,要不断地研究教学方案,使其体现基本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的前提下,在课程结构、课程顺序、课时量、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比例等方面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完善。
(4)建立激励与制约相结合的专业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建立教学检查与督导制度,这项工作由评估中心、教务处、职业学院教学办、系、学术指导委员会分别按各自的职责有针对性地进行,采取听课,检查教师工作纪律,召开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等形式,在期中和期末以常规形式每学期开展。另外还建立了实习实训等各项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为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了保障。
(5)教学指导委员会能实质性、制度性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我院有关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要征求学术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完善要有学术委员会参与并负责审核,教学大纲的审核要有学术委员会参与,以使教学工作取得更好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231-01
一、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历程
1987年,天津大学开设了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该专业侧重于管理,这与目前建筑行业生产第一线对人才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而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则侧重于生产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其宗旨在于面向建筑业第一线提供应用性人才。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很多高校相继开设了工程造价专业,尤其在1997年以后实行了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后,工程造价专业就成了一个很热门的专业。2004年全国高职高专专业规范目录中,将“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改名为“工程造价”专业,从而进一步明确了该专业“培养掌握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基本理论和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根据职业技能的要求,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必须是既懂工程施工技术,又懂工程管理、工程经济和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所开设的工程造价或相关专业均来源于最初的工程管理、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等学科,基本停留在工程类或管理类专业的层面上,或者只是上述专业中的一个专业方向,而并没有完全独立出来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
二、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近年来,工程造价专业逐步确立了较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专业的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等内容,并组建了专业建设委员会,高职院校都引进了工程造价相关软件,进一步完善了理论和实训课程教学体系,建成了校外实训基地,形成了专业教学团队,也总结了不少办学的经验。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前提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是: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有较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就业,针对职业岗位特点和岗位需求来制定,解决人才培养的方向问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结合造价员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创新能力,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建设行业生产一线从事建筑工程等项目的计量、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招投标文件、项目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依托行业办专业,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应侧重于生产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培养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人才,培养的人才应直接面向建筑业第一线,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采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围绕社会和企业对人才职业素质的要求,通过建立一种由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两种不同环境及资源,有计划的采用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参加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来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核心是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学生的学习场所从学校课堂延伸至企业现场,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其优势在于它紧跟行业发展,突出能力教育,在培养过程中重点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才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
(三)结合高职特点进行课程改革,按职业岗位技能要求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应具有高职高专毕业生必须的科学文化知识及基本素养,因此必须设置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思想等职业素质课。此外,还要按照能力本位要求构建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通过职业能力分析,确定本专业必须的、够用的知识点、能力点,根据这些知识点、能力点的要求,来设置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职业拓展课。更新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这条主线,突出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职业能力训练、技术应用,删除超越高职层次的内容,尤其是纯理论性的过多的内容。此外,还要努力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适应新时期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
三、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一)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力度
作为工程造价这样一个注重能力建设、工管交叉的学科,要想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应该加大和企业的合作力度,压缩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时间,增加学生在企业、施工现场的实习时间,同时应该鼓励企业更多的介入学校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的制定和参与教学工作,增加企业技术人员作为专业外聘教师的比例,增加企业人员来校讲座的次数 由建筑企业的工程师和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实习工作,比如可以考虑安排学生在暑假期间进行施工实习,这样也能够使得学生更专注于实践知识的学习。
(二)增加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实践锻炼的机会,丰富教师的实际经验
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只有优秀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对于从事教学工作的大部分教师,更擅长的是理论知识的教授,相对而言,实践方面的经验可能要欠缺一些。这就需要学校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鼓励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尤其是利用业余时间实践,进一步丰富实践知识和经验,从而能够更好的培养出高技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有很多教学内容仅凭教师在讲台前讲授是很难体现的。比如教师在讲授如何计算钢筋长度这个知识点时,会涉及到很多专业术语,如搭接长度、弯钩长度这些名词,解释起来非常抽象,学生没有感官认识,听起来就会感觉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习兴趣,可以采用视频教学的教学手段,学生不仅可以很快掌握知识点,而且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如在专业认知、施工技术这类课程上,可以到校外实训基地采用现场教学法,让学生对施工过程有感性认识,了解和掌握施工工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小结
目前,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已进入了关键时期,只有深刻理解高职教育理论、把握职业教育内涵,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准确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才是目前高职院校办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道路。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在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应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为核心,通过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信平.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手段的研究与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