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孩子的教育指导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01 10:17: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孩子的教育指导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孩子的教育指导

第1篇

  案例指导

一、孩子的问题表现 及个案指导缘由   

小路同学以前各方面表现还不错,可一段时间表现的学习热情不高,上课打瞌睡,不跟同学玩耍,课间也不出去,就趴在桌子上愣神,就连老师找她谈话,她都是咬定嘴唇不放松。

就因为这样,我觉得孩子这种表现一定是来自于家庭,于是,为了小路同学的健康成长我走进了她的家庭。

二、家庭基本情况        

小路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做点小生意。不久前父母离婚了,又重新组成了新的家庭。她只能跟着外婆一起生活。父母们忙于新的家庭和生意,很少关心小路,也很少来看她。在父母的思想里觉得只要给她和外婆钱就可以了,不缺她吃不缺她穿就行了。

 三、孩子问题原因分析:

1、孩子方面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她有自己的思想,渴望回到与家人一起生活的幸福时光,她觉得父母都不要她了,她活着就是多余,她自卑,所以不跟同学玩耍,也不跟老师交流。她不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真正对她好的人。所以她自暴自弃,不完成作业,上课睡觉打瞌睡。

2、父母方面

父母完全不懂的家庭教育,离婚后互相仇视对方,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为了追求自己的生活和金钱,忽视孩子的存在。只是简单的认为只要给孩子钱就可以了,不知道孩子的教育是需要尊重、关心和爱护的。不关注孩子的思想和情绪的变化。

 

四、具体改进措施(指导过程)

         1、给予温暖教育,感化幼小心灵 

         与小路促膝长谈了一次,告诉她:成人世界有许多无奈,父母的选择有他们的理由;他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应当具备面对现实的勇气,学会照顾自己,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快乐的生活、学习。

         2、指导家庭教育,形成家校一致。

         a、和 小路的家长打电话预约进行沟通交流,反映了孩子的苦闷和现状。开始她的爸爸很不情愿,他说自己很忙,觉得我管得太宽。我并没有放弃,跟他讲家庭教育的力量,跟他讲小路的优点,劝他尊重孩子,关心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交流,与她的父母达成共识,家长愿意定期轮流来学校或外婆家看望小路,并利用周末多陪 孩子,与孩子及时交流,给予孩子安全感,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父母离异的事情,勇敢面对,帮助孩子在心理上度过这一阶段。

         3、关注一举一动,抓住契机表扬 

         及时关注孩子的变化,有点滴的变化就大力表扬。及时与家长进行联系,互相交流孩子心理的变化,家校联手进行教育。

 五、指导成果:

         通 过我与家长的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孩子有反复现象,由于家长忙碌时,有点疏忽,导致孩子的不稳定,我发现后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孩子终于开始开朗起来了,整天围着我说长说短,性格也随和了,对于父母离异的事情,也能接受了,能和同学们一起愉快的学习着,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快乐成长!

六、感悟反思

第2篇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4―0048―01

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单亲家庭子女。在他们当中,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父母双亡,其主要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抚养照顾。由于家庭的破裂,使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变,心灵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从小就饱受家庭动荡所带来的磨难,形成了心理上的残缺。很多单亲家庭孩子无法面对现实,无法走出阴影,从而导致各种不良心理的产生,造成心理偏差。而如何通过教育,帮助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好地面对因家庭变故带来的伤害,调整他们的心态,使其尽快达到平衡,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课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多一点关心呵护,让他们体验安全幸福

当我第一次了解到班上单亲家庭孩子的情况后,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他,用爱心融化他心灵的创伤。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只要一有时间,就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去感染他。当他在学习生活中犯错误的时候,我总是耐心地教导,给予他的不是更多的批评,而是更多的关心和教育。父母之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圣洁的。一只小鸡卧在母鸡的翅膀下尚且感到安全,幼儿在父母的怀抱中更感到是一N幸福。对于父母之爱不完全的幼儿,教师应多走近他们,多一次抚摸,多一个暗示,多一个眼神,多一次牵手,让这些孩子感到愉悦,感到幸福,感到关爱。

二、多一点理解信任,激发他们向上的进取心,让他们找到自信

单亲孩子往往缺乏自信心和责任感,为此,在各种集体活动中,我经常让其他小朋友主动地接近他们,并把游戏的重要角色交给他们来扮演,只要有一点点成绩,我和小朋友就及时给予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通过这种情景游戏的引导,班里的单亲家庭孩子思想上改变了许多,他们也乐于参与到这些学习活动中来,都期待自己有更好的表现,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期待获得小朋友们更多的掌声和羡慕的目光。

三、通过寄托真挚的情感,让他们学会爱人

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多么任性、固执,但他们在内心深处也都希望得到父母双方面的关心,也渴望能够像完整家庭的孩子一样,由父母陪着一起玩耍。为此,教师要给他们母爱般的温暖,为他们创造温馨的生活环境,及时化解他们的偏激思想。“将心比心”,任何人在爱的关照下也会传承着爱的真诚,单亲孩子在感恩中也学会了爱人。

四、加强和谐积极的沟通,让他们懂得信任

家庭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品质。家长的心理品质、性格、教育方式以及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等都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孩子。家庭教育的不良倾向和一些不当的做法是造成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的较大因素。平时,我经常主动与单亲孩子家长联系,把孩子在校的情况及时地与家长沟通,同时也把关于单亲家庭孩子如何教育的相关材料送到家长手上,让他们知道如何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怎样引导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

五、多一点表扬鼓励,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第3篇

【关键词】中国式家长;家长式领导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国家乃至整个社会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育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大部分的中国家庭中,孩子的教育是整个家里最重要的事情,所谓“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可能将对孩子的教育狭义地定义为在学校接受到的来自老师的教育,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观念被拓展开来,接受教育的“地方”不再仅局限于学校,还包括家庭甚至是生活的任何一个地方。换句话说,人生处处都可以得到教育,人生处处都有“老师”,人生处处都可以学到东西。

从孩子出生到他们年满十八周岁成人,我们根据其接受教育的程度人为地将这十八年划分为学龄前、小学阶段、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甚至是大学阶段,无疑后面四个阶段都在学校度过,而第一个阶段,少则三两年,多则五六年,则主要在家里跟父母亲人度过。也就是说,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亲人,在这期间,孩子的行为习惯主要从父母亲人处习得,这样说来,孩子的家庭教育对孩子部分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本文正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试图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为家长与孩子的“相处之道”提供参考。

中国传统讲究伦理纲常,有“父父子子”,也就是父亲要表现得像父亲,孩子要表现得像孩子之说。换句话说就是中国传统的理念里有对家长和孩子形象的固有刻画,那么这些固有的形象又是什么样的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形象是否有相应的变形?如果有,又是什么样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之下,家长的形象风格又能如何帮助跟孩子相处,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呢?本文将在之后的内容中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概念介绍

为了使读者更为系统、清晰地了解中国式家长的形象风格,本文借用了“家长式领导”的内涵。家长式领导是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领导形式,其本质就是由中国式家长的形象发展而来。在中国,很多的领导都像家长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自己的员工,具体表现为使用家长的威严,跟下属讲道理并以身作则为下属树立一个榜样,像慈母一样关怀下属等等。从上述描述来看,本文借用已有的且较为成熟的“家长式领导”的概念来描述中国式家长的形象是有事实根据的,也是较为合理的。接下来,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下家长式领导的内涵。

樊景立与郑伯埙在回顾了自Silin以来的所有研究结论,将家长式领导定义为:一种表现在人格中的、包含强烈的纪律性和权威、包含父亲般的仁慈和德行的领导行为方式。根据这一定义,家长式领导包含三个重要维度:威权、仁慈和德行领导。

(一)威权型领导

威权型领导是指领导者的领导行为,要求对下属具有绝对的权威和控制,下属必须完全服从。在家庭中,这种家长行事风格表现为对孩子诸多要求和限制,且命令孩子必须听从自己的意见,否则就指责甚至惩罚孩子。这种行为虽然看上去一点也不明主,甚至听起来有点可怕,但却是普遍存在的。譬如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代女子不能自己选择结婚的对象,在结婚之前甚至都没有机会了解以后的结婚对象,并且一般面都见不着,最后按照父母的意愿嫁给父母指定的人。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反悔或抵抗父母的意见,父母则会以断绝父子关系等等一系列措施来对孩子施压,最终达成让孩子无法反抗的目的。

这当然是威权型家长(领导)的一个极端表现,但是却很鲜明地说明了“威权”的本质,即父母的权威至高无上,作为孩子绝对不可以违抗。

(二)仁慈型领导

仁慈型领导是指领导者的领导行为对下属表现出个性化的关怀,关心下属个人或其家庭成员。比如说,在我国的很多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就存在很多这一类型的领导。毕业进入这一类单位,经常会有领导对你嘘寒问暖,关照你适应得怎么样,生活上开不开心之类的。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很多领导试图通过关怀你的个人生活来表现他们的仁慈,如果你没有对象还会帮你介绍对象之类的。而在家庭中,仁慈型家长则表现为对孩子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冬天提醒多穿衣,夏天准备解暑汤饮等等。

毫无疑问,无论是仁慈型领导还是仁慈型家长,下属或者孩子都会感觉到自己是被关心着的,从而减缓心中的压力。仁慈型领导大半是从母亲的形象转化而来,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往往母亲才扮演者慈爱的形象,因此,也有不少孩子觉得相较于父亲,母亲是更容易亲近和倾诉的存在,在母亲面前,是可以放松警惕、舒缓压力的。也就是说,仁慈型领导或者仁慈型家长对于安抚下属或者孩子的情绪起着很大的作用。

(三)德行型领导

德行型领导大致可以描述为领导者的行为表现出高度个人美德、自律和无私的形象,领导试图以身作则,以自己为榜样感染下属或员工向自己学习,塑造个人品格。在中国传统理念中,有“德高望重”的说法,大致意思就是一个人品德高尚能获得很多人的拥护和爱戴,在当地就能享有很高的声望。而在很多的印象中,古代很多地方官或者很多当地的长者就是“德高望重”的,他们有的非常孝顺,有的非常乐善好施,因此建立起了很高的声誉,当地的人都很服气他们,信赖他们,尊重他们。而在如今的工作场所中,不少领导也是德高望重的,他们对自己有很严格的要求,做是非常有原则,而这样的人在工作中很容易得到大家的信赖和追随,也经得起时间和磨难的考验。在家庭中,则一般由父亲扮演这个角色,父亲有很深厚的原则要求,不仅对自己也对孩子,而孩子潜移默化受到父亲的影响,也会树立起很高的德行来。

德行型领导或者德行型家长的本质在于道德感化,以自身的行为习惯去影响下属和孩子。这种感化过程是润物细无声的,在不是很容易被察觉的过程中完成,在这期间,下属或者孩子甚至有可能是主动接受的,因此不用担心实行难度的问题。

三、具体应用

以上描述了家长式领导的三种类型,然而这并不是说这三种类型是独立的,在现实生活中,这三种类型的领导(家长)风格完全可能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也就是说,一个人完全有可能在不同时间、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不同类型的领导风格或者家长风格来。本文采用家长式领导的框架说明中国式家长的行为风格也正是希望能有机地采用其不同类型的家长风格应对与孩子相处的不同情境,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具体表现为:

(一)用威权划清底线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要告诉孩子哪些事情绝对不可以做,这些绝对不可以做的事情主要包括法律规定的禁止做的事情、道德底线所不能容忍的事情以及家庭规矩中很多希望孩子不要做的事情。针对这些事情的教育就需要家长运用绝对的权威去给孩子设立底线,孩子一旦触犯就应当采取负激励的办法进行适当的惩罚,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意识到这些事情是绝对不可以去做的,这样孩子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也就会谨慎自己的行为,不至于触犯法律。

在这里可以举一个大家都熟知的例子来说明威权的重要性,古代有个人小时候就有小偷小摸的习惯,小时候经常偷拿别人家的小东西、小物件,父母不以为然,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邻居们因为这些物件实在太小,不值什么钱也就不,好多说什么。结果在小孩子长大之后还是没能改掉这种偷窃的习惯,而且变本加厉地开始偷更大的东西,有一次因为偷了别人家的金子被抓起来了,最后被处以严厉的刑罚。在这个故事中,很显然这个孩子小时候的家庭教育是不健全的,试想一下若是小时候这个孩子出现这种行为之后父母能够严厉地告诉孩子这是绝对不能做的事情,如果孩子再犯也能够严厉惩罚孩子教育孩子的话,我想最后这个孩子不会走到那样的结局。

(二)用仁慈关怀生活

在我国的传统理念中,一直有“慈母严父”的说法,也就是说,母亲一般是仁慈的、温柔的,而这种温柔和仁慈一般体现在对孩子日常生活的关怀上。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事情是需要父母生活上的关怀的,最平常的事情就是衣食起居方面,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母亲要为孩子打点衣食起居上的一切,选什么衣物、喝什么牛奶、上什么学校、住在哪里等等之类的一系列问题。这些事情往往太过日常琐碎,本文想要表达的重点不在此,而在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方面。许多家长往往太过在意孩子的物质生活方面而忽略了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用自己辛苦打拼所得尽可能为孩子营造更好的物质生活,但有时却忽略了跟孩子的相处以及忽略了跟孩子的交流,这显然不是仁慈应该造成的。父母的仁慈不仅应该体现在对孩子物质生活的关怀上,还应该关怀孩子的精神生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挫折、经历磨难,有时候父母并不能代替孩子去解决、克服这些问题,但是当孩子遭遇失败的时候,父母应该用仁慈去安抚孩子的情绪,教会他们转化内心的烦闷,化压力为动力,乐观地面对生活中一切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三)用德行养成品格

父母自身的德行修养是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孩子最开始并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样的行为,他们最开始的行为表现都来自于对身边人行为的模仿,这个时候,如果父母有很强的德行修养并且试图表现出来为孩子树立榜样的话,孩子就会更容易习得这些好的行为习惯。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对一个学生最高的评价恐怕就是“品学兼优”,这其中就说到了品格,且还放在了第一位。另外,我们的教育理念中还有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的说法,其中做人就是说的要塑造良好的思想品德。由此可见,若是父母能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德行的榜样,孩子因此而养成良好的品格将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吴涤.中国家庭变迁视野下的家长教育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第4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指导方法;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169-01

现阶段的教育发展中,对于孩子的教育是系统化的工程,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提供温暖的港湾。在传统的家庭教育指导中,由于思想观念和认识上的不足,就没有正确的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导,造成学生的逆反情绪出现。通过从理论上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分析,就能有助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以及教育指导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分析

孩子的成长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实施,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教育。家庭教育就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而通过家庭教育指导的科学措施实施,就比较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指导在内容上也涉及到多方面,其中的学习指导就是比较基础的内容。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关注,但是对学生有效的教育指导方法就需要改善,在学习指导方面涉及到学习习惯以及家庭的学习氛围[1]。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需要家长在长时间的实践当中获得经验,而学校也有必要指导家长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要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也比较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完善。

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当中的情感品德指导,也是教育指导的重要内容。对孩子的个性倾向以及挫折教育等,都比较有利于孩子的进一步成长和健康身心的发展。对孩子加强道德品德的教育指导,对孩子的品德完善就能起到积极作用。

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当中的生活指导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对孩子进行健康知识教学,以及对学生的身体发展和性教育知识等进行教学,这些都是生活指导中的重要内容。例如在对性教育方面,一直是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点,我从哪里来?常常会是停在孩子脑中的一个问号,而一些家长并没有在这一方面的教育指导提供有效的措施[2]。在生活教育指导中的多动症知识以及科学用眼的知识等,也是重要内容,对于这些内容就要加强重视。

2、家庭教育指导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当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化。面对新的发展时期,对家庭教育指导的要求也有着提高,但是一些家长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方面的关注比较少。从而就出现了重视只是而忽视了道德品德的教育指导现状,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就有着诸多不利影响。

家庭教育指导问题中,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比较重视,但没有重视孩子的个性养成。一些家长为了追求孩子的成绩分数,就划分心思为孩子找好学校以及好班级,不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对孩子的心理素质以及个性养成没有重视[3]。忽视了对孩子的能力培养,过高的期待心理造成孩子的负担比较中,这些教育指导问题,都从不同程度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家庭教育指导的策略实施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就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要对孩子的健康个性的培养充分重视,表扬以及批评孩子要适度。在家庭生活当中,对孩子的态度要以表扬以及鼓励为主,在对孩子进行批评的时候也要注意措辞,要以积极的批评为主。不能对孩子的心理上造成伤害。同时也要加强对孩子的挫折磨炼,让孩子在自身的能力上不断提高,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就有着积极作用。

家长方面要注重教育观念的及时性转变,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儿童观念,为孩子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进行教育指导。从孩子的幼儿时期就要对孩子的健壮体格以及品德和健康的心理进行培养,培养孩子的多样化能力[4]。家庭教育指导要面向未来,对孩子的基础能力的培养加强重视。家长不能将孩子作为附属品,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以及自身的需要。只有从教育指导的思想观念上及时转变,才能有利于教育指导的效果良好呈现。

注重构建完善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在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中,需要按照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进行规范化的落实。认识到家庭教育是正规终身教育,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很深的学问,只有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方面进行完善建立,才能更好的按照体系步骤进行实施。这就需要政府以及学校和社会组织等进行配合,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进行密切的合作,只有在这一基础上得到了重视,才比较有助于教育指水平的提高。

为保障家庭教育指导的效果良好呈现,家长自身就要加强素质修养,为孩子树立好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家庭教育是综合性的科学,并不是单方面的努力所能完成的,所以家长自身就要注意自身的素质水平提高,正确的进行言传身教,这样对孩子才有说服力[5]。在教育指导的方法选择上要注意,通过教育艺术科学化的处理方式,让孩子乐于接受,这样才能为家庭教育指导的顺利进行加以促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处在当前的教育发展阶段,对学生的教育要从多方面着手。而家庭教育指导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站,如果在这一层面没有得到加强,就必然会影响孩子在未来的发展。通过此次在理论上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问题分析,以及提出几点措施,希望能有助于对解决实际的教育指导问题提供又一发展思路,为我国的家庭教育指导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更好的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郭丽萍,徐慧珠.家庭教育: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J]. 青年教师. 2014(07)

[2] 肖国玲.家庭教育中谨防语言伤害[J]. 青年教师. 2015(05)

[3] 于 梅.家庭教育的误区与改变策略[J]. 青年教师. 2014(03)

第5篇

祖辈和父母协调沟通,统一思想认识。

隔代教育与父母的亲职教育各有利弊。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两代家长的共同努力。祖辈与父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应当多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要尽可能地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

比如,在吃的方面,由于祖辈有更多的时间去料理孩子的饮食,餐桌上常会出现一两道孩子的“专利菜”;孩子也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我”的东西,不允许别人“染指”,一旦被侵犯就会大哭大闹、不依不饶。此时,如果父母提醒老人,无论多么小的孩子,要学会在与别人分享中获得快乐,这比什么都重要,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坏习惯。

又如,祖父母更容易包办孩子生活上的事情,这一弊病容易造成孩子不劳而获。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应当尽早培养,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尤其学会自觉为别人服务,对于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而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务必不要出面干涉,应努力维护孩子父母的权威,这样孩子就不至于唯我独尊,懂得尊重父母。要充分利用隔代抚养与父母抚育的各自优势,两代人经常探讨孩子的培养方法,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开放的家庭环境。

祖辈家长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

尽量用现代科学知识抚养教育孩子。

据报载,辽宁省有一所“隔代家长学校”,先后有800多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这里学习,取得了显著效果。愿意到这里“上学”的老年学员越来越多。

对于“隔代家长”来说,无论有无机会专门学习,确实更应该自觉学习新的知识。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的理念上,老年人一定要跟上时代步伐,比如,如何让孩子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和督促学习文化课。要特别注意给孩子灌输诚信观念、法制观念,切实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勇于创新的好品质。

接受终身学习是老年人自身保持生命活力,永葆精神青春,努力学习和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老年人要当好“隔代家长”,就必须不断接触和学习新知识、新事物。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积极作用。

祖辈家长要以理智控制感情。

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正确的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感情,两代人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年轻的父母首先要端正态度。

不管多么忙,都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做儿女的要把老人放在第一位,不要给他们增加负担,养孩子是自己的责任,不是老人的责任。

父母要启发孩子照顾祖辈,

培养孩子责任意识。

有一位爸爸,他的妻子身体不好,而他自己又要到外地去上任。临走前,他告诉儿子:“我要到外地去工作,一年都不会回来,照顾妈妈的任务我就拜托给你了。请你每天晚上关好门,关好窗,关好煤气罐再睡觉。”儿子满口答应了。一年后,当这位爸爸回来后,妻子告诉他,自从他走后,孩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儿子对我可关心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家里有老人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机会。把孩子交给老人,让老人关心照管孩子,倒不如将老人交给孩子,让孩子关心照顾老人。把关心和被关心颠倒了一下,关系就会变化,一旦孩子找到了一个他关心的对象,他的责任意识就会增强。

分类指导隔代家庭教育

加强对隔代家庭教育的分类指导是推动家庭教育现代化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指导对象上 既需要加强对祖辈家长的分类指导,也需要加强对父母育儿责任心的指导。

在指导内容上 一是要解决好家庭教育中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各自的地位与关系,二是处理好教育子女过程中父辈与祖辈如何合理分工与合作,三是隔代教育过程中祖辈如何处理好对孙辈的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四是祖辈教养经验中发扬传统与改革创新等问题。

在指导形式上 要摸索适合对祖辈家长这类对象和适应进行隔代教育指导这类内容的指导形式,努力创建隔代家庭教育的不同指导模式。

1 办“祖辈学堂”给祖辈家长“充电”。

隔代家庭教育像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关键的还是加大在祖辈家长中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知识与方法。办“祖辈学堂”,可以效仿“家长学校”模式和方法,办“祖辈学堂”,因为他们更需要学习家庭教育。祖辈在担当家庭教育的角色中,要实现几个转型:单纯学校教育向同步合力教育型转变、生活保育型向教育照顾型转变、狭隘名誉型向成才报国型转变、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娇惯型向培育型转变等。

2 在社区中设立隔代教育咨询站。

充分发挥兼职研究员和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的作用,深入社区,采取结对子等形式,开展咨询活动,逐步形成社区与学校联动,形成合力,资源共享。

第6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家长;教师

G459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家庭教育是孩子的起步教育,只有家庭教育做好了,孩子的教育才能有效的与学校教育对接。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而且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新学期开学之初,我新接任了一个班级的班主任,经过一周时间的了解和观察,发现班级里有两个性格、行为极其特殊的同学。他们相同点就是不懂如何学习。课堂不拿书,不用笔,不听讲,小动作不断,不写作业。周围同学的注意力往往被他们的怪异动作所吸引,老师课上纠正、课下谈话不起作用。

其中一位熊姓学生在课堂上随意下座跟同学说话,想唱歌就出声哼唱,不想听课就在本子上乱写乱画。累了就躺到椅子上,困了就睡觉。另一位王姓同学爱搞鹤骶纾微机课往同学脸上扔鞋套,体育课把同学放在一边的衣服和用品扔的到处是,老师一眼看不见就跑到别处去玩脱离开集体,搅的课堂一团乱。这两个同学大有“拧成一股绳”的气势,爬假山,玩电开关,拧水龙头,简直是只有想不到的淘,没有做不到的事。

孩子之所以存在很多问题,跟家庭教育的缺失有极大的关系。他们的习惯形成于家庭,表现于学校。家长不管,老师管理也就困难。所以要想教育好这两名学生,必须从家庭教育的指导入手,让其父母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孩子的行为习惯走上正轨。

一、走入家庭,了解情况

面对这两个孩子的表现,我分别走访了两个家庭,了解孩子父母的文化水平、日常工作环境,及教育方式方法。和他们一起寻找造成孩子这些问题的原因。

王姓同学家长文化程度不高,没有固定工作。妈妈卖服装打工,每天放学把孩子接到店铺,让孩子自己学习。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中孩子没心思学习,妈妈忙于生计,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和需求,任其在大厦里跑跳打闹。所以孩子从小就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和教育。爸爸要是知道孩子闯祝,心情急躁,只是以打来教育孩子。但是孩子却不知道错在哪里,爸爸不能起到引领作用。所以孩子在校就像在大厦一样我行我素,给班级的同学们带来许多烦恼。

熊姓家长初中文化,每天下班在家就是玩手机,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闻不问,错过孩子的教育基础期。母亲溺爱,无条件答应孩子的要求。孩子半夜想吃雪糕,妈妈就起床出去买,再加上平时有奶奶爷爷照顾着,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气。基于这两个家庭的情况,孩子在学校出问题也是必然的。

二、指导教育,见招拆招

这两家的家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做父母的责任,没有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他们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存在很多的困惑,所以指导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老师做家长的良师益友

在和家长沟通过程中,首先让家长打消顾虑,不指责,不埋怨,不批评,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诚心诚意,让他们知道老师是为他们着想,为孩子的将来打算。让他们明白孩子在0到12岁之间是习惯养成的黄金时间,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让他们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老师要倾听他们的心声,在疑难问题上帮他们出谋划策。

2.家长做孩子的生活楷模

因为在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的优良品质和不良习惯都会在孩子身上得到复制。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家长素质的高下决定了孩子家庭教育的良莠,提高家长素质是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熊姓家长就要改掉沉迷手机的不良习惯,多陪伴孩子。知道自己孩子的脾气、性格、爱好,哪些优点,哪些缺点。了解孩子,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掌握孩子的特点后,在家庭教育上就可以扬长避短,可以促进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兴趣的培养。当然,人无完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此时,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接纳孩子的优缺点。对孩子的优点进行鼓励、表扬;对孩子的缺点要指出,并引导他改正。

3.家庭教育贵在坚持

让家长学会坚持,想方设法让家长支持老师的学校教育。这点很关键,我们很多孩子不好教的原因是家长不支持学校教育,不支持老师,认为到了学校就是你老师的事。特别是调皮学生,老师最头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不支持老师造成的。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挫折的,有个教育专家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有些错误是要孩子刻骨铭心记住才能改正的。因为孩子小,对社会的阅历少,不知道天高地厚,需要老师和家长保驾护航。该庶遮风挡雨的时候就要做好遮风挡雨的工作。只要家长明白老师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有利,是会支持学校和老师的。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在家长的配合下,这两个孩子有了很大的转变,课堂能安静的坐下来学习,对那些感兴趣的问题也能积极举手发言。课间也能和同学们做一些游戏,矛盾越来越少。虽然有时还是会惹出新的麻烦,但不是那么频繁了,而且一旦老师找到他们了解情况,他们会很快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这就是家校联合共同教育的结果。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最有力、最直接的教育也是来自于家庭教育,每个家长都应尽到自己作为家长的职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如果在家庭教育方面出现了问题,老师和家长都要共同努力,搞好家庭教育的指导也是为了更好地尽老师自己的义务,促使学校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这也是教育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孙秀艳. 浅析教师如何指导家庭教育[J].网友世界,2014(22).

第7篇

[关键词] 教师;指导;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万事德为先,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行为的规范。要教育,就先要以身作则,让自己去作为孩子的榜样,去相信教育的真实性,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会跟着学习。如果光说教育,说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作为孩子的榜样,那么,这种教育,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教育,是丝毫起不了作用的。例如,父母教孩子说实话,不撒谎,而父母自己却常常说谎,甚至在自己孩子面前说慌。倘若有一天,孩子知道了,就会很难过,会学着说谎,从此不信任父母,对父母怀着疑惑的态度。这种教育又怎么能成功。作为父母,要深知品德教育的重要,要给孩子做出表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良好的品格的养成,是为人之根本。我通常指导家长们对孩子多启发诱导,比如:地面上有果皮纸屑,家长可以启发孩子,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这样孩子就会知道不乱扔果皮纸屑,然后你再把纸屑捡起来一部分,孩子看到了,也会帮忙,这样的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等多种良好品格的教育就水到渠成了。让家长多鼓励孩子,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种行为不论好与坏,只要发生后得到鼓励,则这种行为就容易再现,事实证明,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本方法是“正强化”,孩子的可塑性强,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

2、指导家长重视对孩子的能力培养

每次的家长会上,我都会收到家长来自各个方面的问题,很多家长纠结孩子的依赖性太强,什么时候都要家长亲力亲为,尤其在低年级表现颇多。根据日常观察,也能看出,有一部分孩子的自理自立等多方面能力欠缺。我总结其原因,是因为父母(家长)的爱,这是一种包办一切的爱,从孩子出生后每一件事情都亲手包办。人都是有依赖性的,孩子也不例外,为此,对于孩子能力的培养也是父母的必修之课。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以下几方面的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自理能力、自控能力、社交能力、纠错能力。其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是要求孩子对事物的感知过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孩子根据事物等进行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等的能力。培养自控能力,家长可以减少看电视的时间,上网的时间。很多孩子看电视就无休无止,上网就来劲,家长们束手无策,针对这一问题指导家长们给孩子看电视、上网的时间段,让孩子懂得适当看电视、适当上网,是有益的,否则对身心健康都有坏处。自控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很关键。培养社交能力也很关键,现在各种家庭、朋友聚餐的时候很多,可以让孩子去给客人倒杯热水、拿拿碗筷、注意就餐礼让等。知道怎么样待人接物。让家长带领孩子接触各种常见的环境,如:乘车购票、排队购物等。最后,还要培养孩子的纠错能力,人无完人,培养孩子自觉主动及时地纠正自己或者他人过错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人的个人素质。

3、指导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这里指孩子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生活习惯的培养,“孟母三迁”就说明了环境对孩子的重要,父母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样才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睡眠习惯的培养、饮食习惯的培养、学会节俭,诚恳待人等,让孩子生活有规律,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多时候,都会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是教师的事情,但家长的配合培养也很关键,要指导家长知道孩子的学习习惯包括哪些方面,如:认真听讲、独立思考;仔细观察、用心记忆;工整书写、准确计算;及时检查、理清思路,到中高年级,重视验算检查等习惯的养成。家长了解后,可以配合预习题卡帮助孩子,在检查课外作业的时候也能侧重各种学习习惯的养成。

4、指导家庭成员对孩子教育一致性

现代社会,孩子是家庭的中心,父母和双方老人都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很多时候,存在教育的不一致性,父母管得严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溺爱,孩子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他一旦发现大人们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一旦他发现家里谁说了算,他就会“钻空子”,爸爸妈妈管他,他就去叫来爷爷……,最后会导致纠错不能,让孩子是非不清。久而久之,养成了不懂礼貌、撒谎、盛气凌人等不良行为和性格。可见,家庭教育一致性至关重要。

5、鼓励家长参加家长学校,在家长课堂上提升家庭教育观念

我鼓励家长们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参加家长课堂。很多事情学校也都是通过家长学校来解决孩子教育的难题。

首先,知道“学习至上,成绩至上”不是孩子的唯一目标。让家长认识到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孩子的培养,品格、能力和习惯更重要。

其次,参加各种课外班要有选择,不要盲目地参加,我指导家长们根据孩子需求来选择,尽量避免拔苗助长式的高压教育,孩子不是机器,很多家长为了尽义务,让孩子参加很多辅导班,一天下来,挤得满满的,让孩子学无兴趣,让家长筋疲力尽。

第三,还有一部分家长给孩子买来参考资料,用放学的时间进行辅导,请家教,虽舍得投资,但也不能盲目地去做。

第四,避免“顺其自然”不负责任的教育,农村教育不同于城市,就我班而言,因家庭状况不同,就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和“弃管儿童”, 因此,解决这一部分家庭教育相对很难,我会经常家访和鼓励这部分家庭,避免不负责任的教育发生。

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要有付出,我们就会得到,只要培养,您的孩子就会成为最优秀的学生。总之,为了让您的孩子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深爱孩子的家长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培养孩子们吧!

参考文献:

[1]宋光.家庭教育要有所为,有所不为[J].中小学管理,1999年10期.

[2]周弘.父母在用爱心“摧残”孩子[J].基础教育,2005年21期.

[3]薛芬.家庭教育中的几种关系浅析[J].生活教育,2011年12期.

[4]言言.反思中国式家庭教育[J].晚报文萃,2011年15期.

[5]陈亦冰.家庭教育莫要走极端[J].成才之路,2011年24期.

第8篇

一、早教机构和家庭教育的教育理念的区别

1.尊重和权威。蒙特梭利认为: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发展节律,教育要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吻合,就必须用不同的教育来适应不同的成熟节律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在早教机构里十分强调个别教学,让儿童各按自己的需要自由活动,尊重孩子的选择。而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孩子就是孩子,老子就是老子,老子说什么孩子都应该听。很多家长都会以自己的感受来代替孩子的感受,替孩子决定衣食住行,甚至成家立业。孩子的个人意愿和人格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

2.原则和溺爱。在早教机构里,孩子的活动虽然不会被限制,但是也不意味着没有原则。每次课堂上的玩具,在每一个环节使用完后,都会将玩具回收。有些孩子舍不得还,老师就会慢慢引导孩子及时将玩具归还。反观中国的教育,有些家长,特别是祖父辈的,对孩子过于疼爱,为了不让孩子哭,孩子的什么要求都会满足。在家里,“小孩就是皇帝”。孩子没有一点承受能力,适应能力也相对较弱。

3.科学和经验。在早教机构里,老师们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进行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游戏、艺术、音乐、社交、外出活动等,每一项都有一定的计划和安排,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得孩子的特点来安排。有些早教活动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们根本无法完成。但是早教老师们会鼓励家长放手,鼓励孩子去尝试。而孩子们的表现往往会给人惊喜。传统教育中,孩子反正都是要长大的,以前都能长大,现在也能长大。忽视了社会和科学发展对孩子的影响。

二、早教机构和家庭教育的契合点——家庭指导

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孩子的早期养育缺乏科学性和计划性,而早教机构的教育理念比较先进,能契合实际提供培养建议,因此,应该加强家庭指导早教机构应该主动担当指导家庭教育者责任,只有早教机构的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孩子的早期教育。

1.要让父母明白家庭教育在早教阶段的重要作用。要让家长明白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成长的第一位因素。一个好的环境造就一个好的人才,家长的行为习惯和教养方式关系到孩子一生的成长。由于还在呆在早教中心的时间很短,在家的时间长,所以家庭环境,包括父母抚养的教育方式很重要。有的家长认为来到我们早教机构就一定能教好孩子,其实不是这样的。早教应该是以婴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两项结合,这样才能共同教育好孩子。家长们要正确认识早教的意义,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活动。

2.早教机构要让家长明白各项课程和活动的作用及意义。早教机构一般都开设有多门课程,有些家长,尤其是一些爷爷奶奶辈的带来上课时,很多都是跟着老师完成各项活动,但是对于活动的意义及回家后需加强和练习的内容却不清楚。因此,孩子和家长上游戏课的时候,早教机构的老师们除了要给孩子做示范,还要给家长强调这个游戏的目的是什么,会锻炼宝宝哪方面的能力,如果在家该如何操作等告诉家长。让孩子在家也能比照专家设计出来的游戏进行锻炼,效果会比较好。

第9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提升;家长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0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规划课题

《新时期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522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三字经》开篇提到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养不教,父之过”等这些话语,起着春风润雨细无声的警示效果,郑重提醒着我们父母――人性本善和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正如一位名人所言:“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手中。”从孟母三迁到宋氏三姐妹幼时的文化熏陶,无不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三大教育,家是教育这一系统工程中的基础工程。父母与子女接触时间最多,影响涉及面最大,可以说,家庭就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子女的根本教师,家庭教育的状况关系到子女的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如何理解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缺失和误区,以及影响因素;下面就家庭教育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第一、如何理解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无形成为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模仿他人,首先从模仿家长开始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应切实重视并大力研究家庭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说,父母的教育素质是父母作为教育者区别于其他社会角色的特殊素质,对子女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孩子身上表现出的强势或不良的言行举止和思想品德,可以或多或少从父母身上找到原因。家长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孩子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影响极大。

第二、家庭教育的缺失

1.对素质教育认识的缺失。许多家庭教育最明显误区之一,是把分数当成智力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研究显示,家长们对孩子寄了很大的希望;但最大的希望仍是学习好,而把做人放到次要位置。

2.对孩子认识的缺失。望子成龙”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心态,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进好学校,上名牌大学,考研、读博、出国深造等等,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为此父母投入了巨大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

3.心理健康的缺失。家长重视疾病卫生,重视体育锻炼。由于对心理知识的缺乏,无法了解孩了心理需要,对孩子的心理隐患也不知如何预防、消除。

4.民主、平等、信任的缺失。有些父母对孩子,总像上级对下级那样,过于强调自己的观点与尊严而不顾及孩子的想法。这样做,不仅得不到孩子的认同,还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破坏父母在他们心目巾的形象,而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新型家庭教育模式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文明程度的标志。

第三、影响家庭教育的主要原因

1.家长没有得到相应的家庭教育技能训练,是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

2.父母的角色差距,是家长没能正确履行家长义务,施行有效家庭教育的关键。首先家长的角色准备不足。在孩子每一个关键成长期,特别是孩子青春期,家长没有很好地调整好自己的角色认知,要么重养轻教,要么盲目教育,致使孩子错失成长关键期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其次家长的角色错位。主要表现为:家长忽视了其本职工作是教孩子做人,忽视了孩子社会化过程中最需要家长帮助的东西,过多地替孩子做本该孩子做的决定,减少了孩子体验生活的机会,背离了孩子的真正需求和孩子的成长规律,影响了亲子关系的和谐。再次家长的角色行为偏颇。忽视了家庭教育中潜移默化和角色示范性、榜样性的特点,以至于忽视了家长本身的不良品行带给孩子的不良影响。

3.传媒对家庭教育的误导。传媒在家庭教育指导中有着其他教育载体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众多网上家长学校也在积极努力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有些栏目内容没有专家把关,仅仅是凭经验做节目、编刊物、出书,很容易偏离正确的方向,误导家长。有些家庭教育类的节目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欠妥,违反了家庭教育指导原则。

4.传媒对孩子的消极作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良认知来源于大众传媒的影响。归纳如下:传播似是而非的知识。过早地了解成人世界;过多的暴力情节;不健康的性信息的传播;过滥的广告宣传;互联网管理不善。

第四、提升家庭教育的对策

1.真正做好家庭教育,要加强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教孩子首先要学会做人。家庭作为孩子进入社会前的“演习场”,其首要任务就是对孩子进行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教育,即“学会做人”的教育,使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去适应社会。家长们应该在重视开发智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有意识进行感恩教育。

2.构建并完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实现家、校、社区的有效合作。家庭教育指导体系的建立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遵循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规律,以满足家长自身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目的。必须进行整体规划,全面实施。“家长学校”是家庭教育指导体系中的主阵地,使得家长懂得科学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对孩子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从而成为学校教育有力的支持力量。给每个学生及其家庭配备专人跟踪指导老师很有必要,可以让家长遇到问题及时联系相应的指导老师。有效搭建家、校、社区的合力教育平台。与地方妇联、青少年中心、社区密切合作,积极参与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通过组建社区教育委员会中的家庭教育职能组并发挥其功能,可以改善家长的教育观念与行为,为家庭教育创造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可以快速提高家庭教育整体水平。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