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文化经济化的案例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02 15:57: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文化经济化的案例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文化经济化的案例

第1篇

【关键词】地域传统文化;景观设计;心理暗示;格式塔心理学;古典园林

长期以来,设计师们认识到表现作品的整体感与和谐感时十分重要的,他们根据直觉的观察和对自己的视觉表现的自觉评价,以及受众的反映得出结论——无论是设计师本人还是观者,都不欣赏那种混乱无序的设计形象,完整的设计作品所传递的设计心理暗示也时十分有秩序的,设计心理暗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设计心理的认可程度(或认知程度)。一个格式塔很差的设计形象是缺乏视觉整体感、和谐感的形象,产生的视觉效果是缺乏联系、细节零散,破坏了人们的视觉安定感,也就是说在欣赏的过程体验部分、到当地地域传统文化所带给视觉和心理的安全感和依赖感,给人的感觉是残缺的,这样的设计形象势必被人们忽视,乃至拒绝接受。地域传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地域传统文化中的“传统”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对历史的传承;地域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地域传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传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地域传统文化具有意识文化和地区文化的两重性。同时还具有时间流动性和波动性,与不同时代的行政区域变化息息相关,具有时空特性。

中国古典园林是地域传统文化景观设计的一个典型代表,无论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南方的私家园林带给世人的那种独特的心理震撼是其他景观形式无法比拟的。行走于南北方园林之中,体会到的不仅仅是时空上的差异,南方私家园林的婉约小巧与北方皇家园林的宏大壮观以及特殊的历史背景很容易就将欣赏者带入带不同的时空当中,感受者传统园林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从开始产生到发展至今,经历了大众的接受、排斥、再接受,最终成为世界园林史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中国传统美学思想随处可见,通过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体现出的包含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心理暗示更是将中国古典园林人性化、大众化,最终成为人们业已接受并不断赞颂的设计佳作。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园林乃是为了弥补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认为创设的‘第二自然’。它们并不能提供人们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各种需求,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替大自然环境来满足人们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各种需求。由此可见,园林景观设计就是融入设计师主观臆想的再设计,也就是所谓的“第二自然”,在这个环境中人们的心理得到安抚和放松。

中国古典原理设计思想来源众多,先秦的美学思想,孔子的自然美学观,对后世的绘画和造园艺术影响最为直接和深远,这就是被记录在《论语·雍也》中孔子所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的所谓自然美,不是从人的美感同自然现象的某种属性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去理解的,而是智者对于水,仁者对于山的一种主观感情的外移。自然景观仰或是人工景观带给人的美既不是在自然山水本身所具有的客观属性,也不是在人与自然的社会实践的关系之中,而是智者、仁者从自然山水那里,看到与自己相似的性情和品德,故而产生美感,而这种美感的体现则在更深层次的心理层面上,这种心理感受是离不开地域文化背景的。很简单的例子——在北方皇家园林中是无法很透彻的理解江南私家园林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婉约与静谧的。孔子将自然美归之于审美主体“人”的思想情感,具有唯心主义的色彩,但也说明的美感产生的部分事实,即人的心理暗示或接受对景观或是其他事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儒家“比德”的自然美学思想到道家以“天地为庐”的宇宙观,以至后来的文人画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布局。以文人画为例来分析,文人画是中国山水画的一种流派,而中国山水画中所体现出的格式塔心理在转变为园林设计作品后体现的更为明确。

格斯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意为形态、形象,后引申为“完形、结构、组织”,指任何一种被分离整体而定,即不单是指圆形样式,重要的是指组织整体,而这个组织整体在一定情况下就可以被定义为地域整体。格式塔主义反对直觉由感觉元素组成,而认为知觉是一个整体,而且是整体知觉直接产生,这一点在中国山水画中体现较为明显——中国山水画向来有留白这一表现手法,而这种手法的表现恰巧传达出了格式塔完形压迫的心理暗示。例如齐白石的《虾趣》,画面中仅几只通体透明的虾子,但却强迫欣赏者去对空白处进行自觉或不自觉的心理完形,形成了满纸皆水的感觉。这种手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就以疏密来表达了——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地域传统文化景观在这一方面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处,好的园林景观设计也是需要欣赏者自己进行视觉和心理上的完形的。另外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装饰手法上也体现出了不同形式的心理暗示,以苏州园林为例,在园林中采取借景、障景、框景、移景等手段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勾起其好奇心,从而引导游人一步步进入园中,从而达到了设计的目的——让游客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步接受,并完成对设计对象的自我心理完形。

西安的大唐芙蓉园算得上是复古皇家园林的一个地域性代表,它的内部设计一方面再现了唐朝的繁荣昌盛之景,另一方面作为古代皇家园林现如今完全对城市市民开放,其奢华的建筑风格无不是对市民的一种巨大心理诱惑,利用自身的神秘性来提高它隐形的商业地位,进一步增加收益。充分利用现代人对古代皇家事物的好奇心来提高设计作品(这里指园林景观游览)观赏的门槛人数。

从细节设计上来分析,大唐芙蓉园的设计还是相对成功的,毕竟它作为一个商业性旅游地成功的达到了增加经济收益的目的,而从艺术本身来讲,其中的设计也有相当一部分在不停按时消费者自觉融入其中,成为设计作品的体验者。例如通过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再设计,所创新出的“五子登科”、“状元及第”、“高中榜眼”等文化景观,因为其积极地寓意吸引了众多的游人前来参与,满足自己的心理期望,从而增加了商家的收益,最终产生了设计作品与人之间的融合、互动。

无论是中国古典园林还是现行修复的大唐芙蓉园新园,都是在不同程度上通过视觉传达来引导人们的审美心理,视觉传达艺术中视觉是设计创造的起点和接受的心理学起点,不同受众群体对视觉和接受心理学的反应是不相同的。通过直接接触和视触觉结合构成的材料质感,比如,钢铁坚硬沉重,陶瓷材质古朴典雅,木材的自然朴实,竹编包装的乡土风情,从心理学意义上讲设计对触觉的利用可以强化对设计的审美感觉和人们对于设计整体印象深入了解。这些方面在中国园林尤其是古典园林中体现的十分充分。北方的皇家园林中夸张的色彩、宏伟的建筑、高大的皇家雕塑以及巨大空间、巨大尺度等一系列设计因素无不彰显着它的霸气;南方的私家园林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精妙的太湖奇石和步移景异的壶中天地从另一方面表述着它的低调隐逸、与世无争。置身于两种园林之中,所带来的心里感受是迥然不同的,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它提供了不同受众群体所需要的心理诉求。

不仅如此,从设计接受者或公众的角度看,也必须满足他们的要求和愿望,设计接受者的情绪和情感反过来又会制约设计师的设计。所以,在一个完整的设计构思中,必须把接受者的情绪和情感要求纳入进来,同时绝对不能忽略了地域特色,如果忽略了这一点无异于在偏远内陆地区给人们讲述大海的波澜壮阔,这种心理完形是比较困难,天马行空。

包豪斯的设计大师纳吉曾经说过:“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寻求商品特征和消费者心理之间的相融点,运用设计师自己的经验、情感进行设计,然后去感染他们。景观设计也是一样的,不仅仅为了设计而设计,而是为了大众人群来设计。中国古典园林发展了几千年,其内涵仍能引导进入其中的游客进入一个不同的现实空间,心理暗示的力量仍未消减。通过情感设计,提升设计的形象内涵,即设计形象不仅有其社会、文化层次的内涵,也包含着大众对自我形象与心理的追求和塑造,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结语:心理学和设计是密不可分,真正好的设计师能够安抚受众的接受心理的。在某些领域,心理学和设计学具有共同的研究兴趣,两者的完美结合就是设计作品被社会认可的前提。在景观设计中地域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地域性的景观特色,传递给世人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感欣赏,而是更深层次上的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M] 2006

[2]王志平《中国传统文化与视觉艺术精神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M] 2009

[3]倪晓丽《视觉图式与心理研究》[M] 西北大学出版社

[4]赵书彬《中国园林史》[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5]王 毅《中国园林文化史》[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第2篇

【关键词】膨化硝铵炸药;结晶机进水;处理

1.引言

连续化自动化膨化硝铵炸药生产线的核心部份是膨化硝铵结晶生产部份。该部份主要由四台关键设备组成:1结晶机、2大气冷凝器、3真空泵、4高位罐。这四台设备通过真空管道、物料输送管道,开闭阀门组成两个系统,一是从真空泵----真空管道---大气冷凝器---结晶机的抽真空循环系统,另一个是从高位罐---物料输送管道---结晶机的物料输送系统。

广东省南海化工总厂引进南京理工大学膨化硝铵炸药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初建成的连续化自动化膨化硝铵结晶生产部份工艺设备图,如下图所示。

2.试产时结晶机进水

该膨化硝铵炸药生产线建成后,在试产中,我们遇到了结晶机进水的问题。结晶机完成一次膨化硝铵结晶生产后,停真空泵,结晶机排空,结晶机达到常压后,打开结晶机出料门出料,从结晶机出来的先是一股大水,然后才是水和膨化硝铵混在一起出来,出来的结晶硝铵完全不能使用。多次试验每次结果大同小异,结晶机里面总是有水,只是水时多时少而已,技术转让方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现场指导试生产,他们之前也没有遇到过这个问题,不知道水是怎么进来的。要想继续进行试生产,就必须解决结晶机里面进水的问题。

3.进水原因分析

发现结晶机进水后,我们打开结晶机,认真检查了结晶机里面水的来源。发现结晶机上面的抽真空管道内壁有水流痕迹,初步判定水来自大气冷凝器。大气冷凝器是一个水气进行热交换的装置,水从上面进,下面出,高温含尘气体从下面进,到达顶部,通过位于大气冷凝器中心,通到顶部的真空管道抽走。

刚开始我们以为结晶机进水是大气冷凝器的冷却水放得太大的原因,就把冷却水不断的调小来试。但是,不管怎么调小都没办法完全解决结晶机里面有水的问题,并且进水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产生了,由于大气冷凝器里面的冷却水流量太小,从结晶机抽出的含有大量硝铵粉尘的气体被抽到了真空管道中来,把真空泵后面的真空管道都堵了。这时,我们意识到我们还没有找到结晶机进水的真正原因,要想解决结晶机进水问题,还得寻找其他原因。

排除了冷却水大小影响的原因之后,我们结合大气冷凝器结构,对膨化硝铵结晶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抽真空结晶过程,当整个系统真空度达到-0.082MPa以上时,结晶机里面硝铵结晶产生的大量水蒸汽和热量被瞬间抽入大气冷凝器,经水洗冷却后,上升到大气冷凝器的顶部,被位于大气冷凝器中央并通到顶部的真空管道抽走,水从大气冷凝器顶部洒下来,最后从下部的回水管流回冷却水池,水是不可能进入了结晶机的,否则,结晶也不可能完成。

我们分析进水的原因是:结晶完成后,停真空泵,由于真空泵没有自闭功能,大气中的空气迅速通过真空泵,真空管道进入大气冷凝器,大气冷凝器的真空度迅速破除降低。结晶机待排空阀开启后,通过一条小管慢慢排空,速度远不及大气冷凝器。这样的结果造成大气冷凝器和结晶机之间压力不平衡, 在结晶机排空过程,结晶机里面的真空度会大大高过大气冷凝器,这样,大气冷凝器里面的水就通过负压抽入了结晶机。

4.解决方案

找到结晶机进水原因后, 要解决结晶机的进水问题,就得在停真空泵后,设法阻止大气中的空气从真空泵经真空管道倒灌进大气冷凝器,迅速降低大气冷凝器的负压问题。我们的方案是在真空泵和大气冷凝器之间加装一个单向阀,单向阀进气方向朝大气冷凝器,出口朝真空泵,真空泵运行时,大气冷凝器中的气体可以通过真空管道经单向阀,真空泵抽出。真空泵停机后,由于单向阀前后马上形成压力差,单向阀立即关闭,阻止大气中的空气通过真空泵,真空管道进入大气冷凝器。

按照这个方案我们对抽真空系统进行了改进,改进之后再试验,结晶机进水问题马上解决。

5.结晶机再次进水

在真空泵后面的真空管道中加装了单向阀后,膨化硝铵生产线稳定试运行了一段时间,没过多久,再一次发生了结晶机进水的问题。我们以为是单向阀坏了,立即对单向阀进行了检查,单向阀完好,说明不是这里出现的问题。装好单向阀之后,重新试产,结晶机里面仍然有水.

结晶机进水又有了新的原因,我们对结晶机、大气冷凝器内外部反反复复进行了检查,均没有找到有价值的线索。最后,在检查大气冷凝器的排水管时发现了问题。

大气冷凝器的冷却水是循环使用的,冷却水被泵从冷却水池经大气冷凝器顶部泵入,从上至下流过大气冷凝器,在大气冷凝器中与高温气体完成热交换之后,通过回水管又排放到冷却水池。回水管是通过水柱密封的,由于大气冷凝器负压的作用,水池的水被抽入回水管形成密封水柱,大气冷凝器与大气通过水柱密封隔离开来,大气中的空气不能从这条管道进入大气冷凝器,而大气冷凝器里面的水可以通过这条管流回水池,但条件是回水管必须完全沉入水中,否则,不能形成密封水柱。

当检查回水管时,刚好这个时候,管的出水口露出在了冷却水池中的水面上,回水管管口没有沉入在水中。很显然,由于这条管管径大,大气中的空气通过这条管道进入了大气冷凝器,大气冷凝器中的真空度立马降低很多,当结晶机的真空度大过大气冷凝器时,大气冷凝器中的水就被真空抽进了结晶机。

6.结晶机进水问题的再次解决

找到了结晶机再次进水的原因后,要解决大气冷凝器排水管的水柱密封问题,方法有两个:1是给水池加满水,2是加长排水管,将水管直接插入到水池底部。我们同时采取了这两个措施,一方面加长排水管,使排水管能直接插入水池底,另外将水池加满水。改进之后再试产,结晶机进水问题再一次解决。下面是改进后的工艺设备图。

第3篇

1 强化文书档案管理认识,创新文书档案管理理念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事业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以先进的思想来指导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特点,以便能够更好的实现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因此,这便需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者充分认识到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创新文化档案管理的理念,将文书档案管理纳入到事业单位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这样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在以先进思想的指引下,能够更加顺利有序的进行。

2 建立完善的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保证文书档案信息的完整性

在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设规范化的信息档案建设标准和要求,明确数字化档案资料建设、档案信息安全、档案资料管控等各方面的要求,逐步构建起系统完善的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从而确保文书档案资料管理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读性。同时,还应该创新文书档案管理的载体形式,制定标准的文书档案要求,丰富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真正达到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管理水平提升的目的,为充分开发和利用文书档案资料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强化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打造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

在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提升文书档案的管理实效性,便需要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培训,全面了解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与规程、信息档案的管理方式与原则、信息的汇总和分析,不断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还应该强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培养和信息管理思维锻炼,让档案管理人员全面学习档案管理的方法、流程和实务操作,逐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流程化提供重要的人才基础。

4 制定系统的档案管理制度,优化文书档案管理

为了最大限度提升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的管理水平,便需要制定系统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增强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尽量影响文书档案管理的水平。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是开发和利用文书档案资料的重要途径,所以需要在以往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调整,保证所制定的制度与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保持统一和协调。同时,需要科学的分配责任,制定完整的领导体制,构建系统的质量监督体系,以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来强化文书档案管理的实效性。

5 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强化文书档案管理

第4篇

一、着力完善整体打击作战模式,全面提升打击能力水平

通河县公安局相继组织开展了打击两抢一盗、打击经济犯罪、抓捕网上逃犯等一系列严打专项行动,形成了空前的严打态势。不断完善多警种相互配合、各种专业技术手段并用的整体打击作战模式,切实打好“合成战、科技战、信息战、证据战”,大幅提升了侦查和办案水平。刑事案件现案破案率和综合破案率分别达到了52.5%和81%;命案现案侦破率和综合破案率分别为100%和200%,提前三个月完成了市局下达的诉教指标。

二、着力强化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治安防范能力和水平

通河县公安局紧紧围绕“人、事、物、地、网络、组织”等基本要素,整合、拓展人防、物防、技防资源,将治安防控触角延伸至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新增专职治安协管员62名,使协警队伍总人数达到了233人,基本达到了与正式警1:1的配置。组建了200人的专职保安员队伍、建立了300人的专职治安联防员队伍和1000台的治安联防出租车队伍,整合、充实了有效的人防力量。全力推进“天网”工程一期建设,普及城乡技防措施,新建公共视频监控点278个,社会监控点1400个,建立了县局指挥中心监控平台。和城管、交警、城镇三个派出所的6个分监控平台,在城镇设立安全诱导大屏幕3块,出城卡口和县际卡口安装电子抓拍系统共计8套,城镇居民小区安装智能抓拍系统5套。全面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人防、物防、技防并用,治安防控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进一步稳定了全县的治安局势。

三、着力构建“大巡控”布局,迅速提升防控能力

通河县公安局按照三级预警巡控模式的实际需要,对城镇巡控布局进行重新规划,制作了网格巡控示意图,以城镇6个社区和7个城乡结合的村(屯)为巡区,以镇内4条主要街道为主线,以34个重点单位和要害部位为必到点,以12个重点地段为徒步巡段,车巡、步巡、定点巡相结合,构成了点、线、面相呼应,巡控线路纵横交错,无缝隙链接的网格化大巡控体系。进一步推进“天眼”工程,县城4个治安卡点安装了电子抓拍系统,县城136个公共点安装高清夜视摄像头239部,并与指挥中心联网,以及镇内3个派出所联网。小区和村屯安装电子监控探头1567个,安装声控灯23467盏,安装远红外无线报警器5267台,基本形成了全方位覆盖的技防网络。

四、着力强化规范执法,全面提升执法能力水平

通河县公安局今年新建、改建执法场所8个,11月底前,全局所有单位执法场所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严格规范执法环节、流程和操作规程,执法办案全面实行网上录入、网上传阅、网上审批、网上监督,累计录入执法案件608件,其中刑事案件162件,行政案件446件,严把了案件质量关。为一线执法单位配备执法记录仪140套,达到了一线执法民警每人一部执法记录仪。该局利用各单位执法场所的监控设施,对各单位的执法行为实行全程监控,从源头上保证了公正、公平执法。

五、着力提高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的服务能力水平

第5篇

一、当前我国档案数字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电子档案失真现象严重

电子档案数字化主要是将文件由纸质文字形式转化为电子文字的形式。众所周知,电子文件的一个较大的特点就是其可分离性和易变性,这在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中是一个相对劣势的影响因素。因为在文档的输入、储存过程中容易发生信息干扰、病毒侵扰和人为破坏等行为,这些情况必然会导致档案失真,档案本身也就失去了数字化的真实意义。

2.作者权益往往受到侵犯

档案数字化主要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纸质和声像等文件转换为电子档案,并通过网络传输,从而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档案数字化本身应该获得作者的同意,这样才能保障作者的著作权不被侵犯。而在这一过程中作者本身的权益往往容易被忽视。

3.个人信息保密程度较低

网上侵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网络中的档案数字化信息分享的自由度越来越高,最基本的就是通过复制、上传和下载等方式进行信息共享。然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档案数字化信息的保护更加困难。随着档案数字化信息在网络当中的透明化和个人的数字化资料的公开化愈加增强,个人档案数字化信息的保密性则随之减弱。

4.信息技术保障程度较低

由于计算机技术尚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网络安全技术尚未成熟,加之网络软件本身就存在漏洞,这些漏洞极为容易被黑客攻击,从而非法侵入网络,进行不法行为。同时,由于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使得很多信息没受到应有的保护,被随意盗用和篡改。

5.篡改数据行为时有发生

导致档案信息失真的途径主要是信息被增删或者更改。而造成档案数字化信息失真的人为因素主要有蓄意破坏和个人疏忽这两个方面。蓄意破坏主要是人为地抱有某种目的进行修改档案数字化信息,导致信息失真。由于现代计算机病毒的种类繁多、潜在性和破坏性非常强大。所以,很多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工作环节或层次上都可能会被人为攻击。

二、提高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对策

1.制定档案法律保障体系

针对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管理风险以及法律风险,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强制性手段来保障用户的权益,是最直接的解决办法,这样才能确保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法律效率,做好档案所有权和档案著作权的确认工作。在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既要考虑档案的所有权,还要认清档案的著作权。所有权与著作权是两个容易被混淆的的概念,其实,拥有著作权的个人不一定具有所有权,所以说,档案数字化建设还需要做好档案所有权和档案著作权的确认工作。另外,档案所有权的转让也可以通过捐赠、寄存的形式来把所有权转让给档案馆,否则,也造成侵权行为。

2.提供科学技术保障措施

在技术上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技术创新要多样化,譬如信息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防火墙技术,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和长期可存取技术等。只有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不断更新才能促进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安全性,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保障,促进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顺利进行。

3.实现数字档案统一管理

针对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问题,要保障电子档案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需要从管理的角度出发。主要包括对管理体系的加强、提升体系标准化、增强研究体系的支撑体系等。在管理制度上,也要从不同方面来完善。譬如,要改善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文档管理,健全系统运行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等。在建立档案数字化建设标准体系时,必须依据国家确定的国家信息化相关规定来制定,同时还要与行业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办法相结合,使之形成严密的体系,从而使整个数字化建设标准统一,步调一致,有利于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系统之间,乃至整个城市、国家和国际之间的互通互联。

4.完善纸质档案规范处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大部分档案馆也逐步展开档案数字化建设。由于之前的档案馆存储的文件等信息主要是纸质文件、图纸、照片和录像带等。所以,现在大部分档案工作者首要的任务就是将这些档案资源从各种不同的载体全部都转化为数字档案资源,从而实现网上数字信息的传递。首先,对提供利用率高的档案信息,优先进行数字化,将档案信息的案卷级目录、文件级目录、摘要、提纲、重要数据等数字化。然后,利用相应的设备,分阶段依据不同的载体,采取不同的方式,着手实施必要的数字化处理。只有通过数字化的转换,才可使大量的馆藏的固定化的信息被激活,使信息管理技术得到发展,从而适应新世纪中高速高效的网络环境。

5.加强数据系统设施建设

数据库建设已成为信息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建设在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基础设施的优化,需要配备适应数字档案信息发展所需的软硬件。档案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适应档案数字化工作需要的办公设备,保证能够满足档案资料从输入、存储、管理到利用的数字化管理全过程的需要,努力实现网络、应用、技术和产业的良性互动,促进网络融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加工。同时,还要配置先进、适用和可靠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从而提高档案信息的有序性、完整性、可读性以及安全性,此外,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完美融合极大地方便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了开发效率。

6.建立档案安全保障体系

第6篇

关键词:矿山开采;矿山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Key :words:mining;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reatment measures

Abstract: Collected the latest data of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al in recent years, Analyzed Anhui province 's typical mine geo-environmental issues about geohazard,destroy land resources, destroy scenery for terrain Landform,and discharge a large number of waste brought negative effect and so on In the mining . Point out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degree is high,The harmfulness is great,And dut forward obviously problem of deviation and deficiency in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background condition of regional geological environment,mining method and mining specialty,Respectively,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treatment measures of typical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O7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安徽省地处华东腹地,是国家级材料工业基地、华东能源供应基地以及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能源、金属和非金属原材料基地,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共发现矿产138种(含亚矿种),有矿区1084处(不含共伴生矿床286处)[1],其中。近80%的矿产地被开采,历史上矿山数量最多时达上万家,开发利用的矿产主要为煤、铁、铜、锰、钨、萤石、灰岩、石英岩、硫铁矿、盐矿、磷矿、膨润土、滑石、石墨、方解石、石材及砂石粘土类等。经多年矿业整顿,目前全省尚有生产和新建矿山3700多个,年产矿石量近5亿吨。长期以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方面为本省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充分的矿物原料,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留下了一系列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给人民生产建设和生活带来诸多危害。

1典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

1.1矿山地质灾害

安徽省矿业开发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地面塌陷、崩塌、滑坡。地面塌陷主要分布于两淮煤田,其次是铜陵、马鞍山等矿区。相关资料表明,2002年以前,全省先后有50余座矿山开采引发了采空地面塌陷,塌陷总面积近260km2,此后塌陷面积仍持续不断地增长。其中两淮地区塌陷最为严重,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已产生并初具规模,八十年代后,随着一批新矿区的建成及部分老矿区鼎盛期的到来,塌陷范围明显增大,至2010年塌陷面积增至370km2(见表1),部分塌陷区

表1两淮煤田地面塌陷面积表(1985年-2010年)

已连接成片,积水成湖,中心水深最大约22.00m[2]。长期频发的地面塌陷使大面积的平原变成高低不平的荒滩洼地,肥沃农田变成低产地、沼泽地、湖泊,并导致数十万农民无地可种,近千个村庄搬迁,矿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遭受重大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达上百亿元。

崩塌、滑坡主要发生在皖南山区及沿江丘陵一带的露天开采矿山,据不完全统计,仅自八十年代至2002年期间,全省露采矿山先后发生较大规模的崩、滑灾害多达50余起,直接经济损失逾亿元。近几年较大规模的崩塌、滑坡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仍有少量小规模的灾害不断发生,其危害性同样不容忽视。

1.2压占损毁土地资源及破坏地形地貌景观

据2010年度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资料,全省各类矿山累计压占、损毁土地总面积约为700km2,其中采矿用地占60.46%,地面塌陷15.86%,尾矿库占地9.20%,排土场占14.48%。矿业活动形成大量的采坑、塌陷洼地、荒芜地,改变了部分土地用途,造成大片优质土地劣化、灌溉困难,导致农作物减产,影响土地的增值和农民的收益,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破坏了原生地形地貌形态及生态环境,加剧水土流失的发生,使原本山青水绿的大地变得满目疮痍,尤其是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遗迹保护区附近以及主要交通干线、河道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所产生的视觉污染十分严重。虽然近些年来投入了巨额资金,加大了土地恢复、生态修复力度,但远远赶不上破坏的增速。

1.3排放废弃物影响

矿山开采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是废水和废渣,废水来源于矿坑排水、选矿水以及废石场、尾砂库淋溶水等;废渣以废土石、煤矸石、冶炼渣、粉煤灰、炉渣为主。粗略估计,全省主要矿山年排放废水量约5500万吨,年排放固体废弃物量约6800万吨,而多年来废水综合利用率平均仅为30%左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平均仅为47%左右,不仅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这些废水、废渣成份复杂,部分矿山废水、废渣中重金属、放射性物质、酸碱性物质以及硫、磷、氯、砷、氟等有害元素含量较高,一些矿山企业不经处理或简单处理就直接或间接排放,导致矿区周边和下游水土环境遭到程度不同的污染,个别矿区甚至十分严重。

2引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主导因素分析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产生,客观上是由矿区的地质背景条件决定,但主观上却与人类矿业经济活动不无关系。

2.1地质背景条件因素

安徽省地域广大,区内地形起伏多变,自北而南分布有淮北平原、江淮波状平原、大别山区、沿江丘陵平原、皖南山区五大地貌单元,其中平原约占总面积的 61.5%,丘陵约占12%,山地约占22.1%(图1-1)[3]。地质构造复杂,深大断裂

图1 安徽省地貌类型及断裂略图

①平原②丘陵③山地④深断裂⑤大断裂

遍布,各时期地质构造运动发育了深切岩石圈的深断裂约13条,延伸达数十公里以上的大断裂29条 [4]。首先,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往往在区域上决定着矿山地质灾害的分布,如江淮丘陵、沿江丘陵、大别山和皖南山区山高坡陡,沟谷发育,采矿边坡在降水和地表径流作用下,易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及水土流失灾害,又如部分矿山分布在构造发育地带,沿构造带(面)发生崩塌、滑坡、矿坑突水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其次,复杂的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也是矿山地质灾害多发的一大内在因素。安徽省自晚太古代以来的各时代地层均发育齐全,其中粘土岩、含煤碎屑岩岩性脆弱,岩石抗压、抗剪强度低,抗风化和抗侵蚀能力弱,遇水易软化,极易产生采空区塌陷,两淮煤田的采空塌陷多与此有关,而丘陵山区采场坡麓地带的碎石土、粘性土,由于结构松散或具有一定的胀缩性,在人为切坡作用下则极易产生成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另外,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地下水水量丰富,也是造成部分矿山在抽排岩地下水时引发岩溶塌陷和地面沉降的一个因素。

2.2人类矿业活动因素

长期以来,一方面随着安徽省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矿业经济飞速发展,矿山企业数量激增,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省仅有矿山1千多家,到2002年发展到7千多家,最高峰时达1万多家,其中乡镇和个体矿山占全省矿山总数90%以上。矿山企业总量不断扩大,开采量逐年增加,但与此同时,许多矿山企业缺乏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思想,只重于经济效益,竞相争抢资源,甚至乱采滥挖,轻视或忽略环境保护与治理,加上当时有关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出台滞后,矿业管理工作尚不到位,从而导致矿山环境破坏日趋严重;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水平较低,普遍缺乏足够的治理资金,并且治理技术比较落后,也在很大程度上使矿山环境破坏趋势难以得到根本好转。

3以往治理措施及存在的不足

3.1以往治理措施

由于历史开采时期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多以及治理资金的严重不足等原因,一段时间来,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之路充满曲折性,保护和治理工作相对滞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此项工作才逐渐得以重视,并先后通过申报国家治理资金及省、地方、企业联合出资的方式,投入治理资金十几亿元,治理了部分环境问题突出的矿山,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矿山环境恶化趋势。治理主要采用国内外通用的、相对成熟的技术方法,其治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类:①露天采矿场治理:针对采场边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开展截洪排水、降坡减载、支挡锚固等;边坡复绿;场地平整、复垦、恢复土地利用功能;②塌陷区治理:以两淮矿区开展较早,已形成较成熟的“二个层次、三大类型、六种模式”的技术方法。“二个层次”指多层煤回采的深层塌陷区和单一煤层回采的浅层塌陷区;“三大类型”指塌陷地复垦种植类型、塌陷地复垦基建类型、塌陷区水面养殖类型;“六种模式”为多层煤开采深层塌陷区水面养殖类型、浅层塌陷区复垦造地种植复垦模式、煤矸石充填塌陷坑为建设用地模式、粉煤灰充填塌陷区复土营造经济林果复垦模式、深浅交错尚未稳定的塌陷区用作鱼鸭混养和果蔬(菜)间作复垦模式、利用大水面塌陷区兴建水上公园重建矿区生态环境的复垦模式;这一技术方法在国内煤矿治理方法中走在前列,并已在两淮地区的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全面推广应用。成效较为显著。其它地区一般是利用废土石、尾矿、尾砂进行地表回填后覆土造地;③废石堆场、尾矿库场、排土场等场地治理:两淮矿区多复垦为耕地、建设用地、林地,沿江矿区(铜陵、马鞍山)通常进行植树造林、园林造景等,其它矿区一般复垦为耕地、林地;④废弃物处理利用:大中型矿山一般建有污水处理厂,废水处理后主要回用于矿山生产,剩余的达标排放;废渣主要用于铺路、回填场地、塌陷区、充填采空区等,其中大型矿山的部分煤矸石也用于发电、制砖等;⑤矿山地质公园建设:即结合地质遗迹、人文历史等特殊条件建成集旅游、休闲、娱乐、科普、研究于一体主题性公园,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的特殊典范,如目前已建设完成的淮北矿山公园,其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即将建设完成的还有淮南大通国家矿山公园、铜陵铜官山国家矿山公园。

3.2存在的不足

虽然近些年来全省各地针对一些典型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做了大量的保护与治理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但通过对已完成治理状况的全面分析,发现以往的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措施仍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层次比较低,大多数矿山治理仅停留在消除地质灾害阶段,还未全面上升到生态恢复和景观重现的高度,且实施治理的技术含量较低,工艺较简单、粗糙;②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地质背景条件下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所采取的治理措施过于简单化、模式化,针对性不强,带来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较低;③尽管有少数矿山对采矿压占损毁的土地进行了复垦,但多数只是简单的回填平整便恢复利用,忽视复垦土地的质量和复垦效果;④对于地形地貌景观的修复,停留在少数重点风景区内、城市边缘及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的矿山,而对其它区域的矿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⑤对于矿山废弃物,多就地排放或简单地直接利用,而对废弃物的处置处理重视程度不够,对尾矿中丰富的伴生组份也未能充分回收再生,造成资源浪费。

4治理措施的优化选用

针对当前安徽省几大典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以往治理恢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结合矿山地质环境背景条件,本着先进、适宜、有效并且经济适用的宗旨,对进一步优化、选用治理措施提出如下一些认识:

4.1主要矿山地质灾害治理

4.1.1地面塌陷治理

安徽省地面塌陷主要由地下开采的煤矿、金属矿山引发,地面塌陷程度与矿区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顶底板岩性及厚度、开采方式和开采深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危害程度又因所处的经济和地理条件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综合以上因素,治理宜分为平原区、丘陵山区两种类型分别进行。

平原区地形平坦,矿区上覆松散层厚度大,地下潜水位较高,矿山类型以煤矿为主,矿层一般埋藏深,产状较平缓,基本上都采用井工方式开采,陷落法管理顶板,开采规模较大,引发的采空地面塌陷一般呈片状,规模较大。加上矿区所在地耕地质量好,人口稠密,地表建筑比较集中,故这类地区塌陷危害较大。对于此类塌陷区治理,两淮矿区 “两个层次、三大类型、六种模式”的技术方法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已在国内塌陷区治理中走在前列,可在平原区全面推广,各矿山只需结合本矿具体的地质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即可。

丘陵山区地形起伏变化大,矿区地层产状较陡,上覆松散层厚度薄,地下水贫乏,矿山开采规模相较不大,引发的地面塌陷规模较小,塌陷后一般形成局部漏斗式塌陷坑,多呈条带形台阶状,塌陷区相当部分处于山岭荒坡,区内人口稀少,故塌陷危害性比平原区要小。对于此类塌陷区,以往治理主要是充填复垦,即利用矿山生产中产生的废土石、矿渣等进行回填、平整后再覆土种植,治理模式单一,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土地资源优化利用。实际上除此而外,采用非充填复垦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治理方式,具体可按潜水位高低分为三种种情况:①低潜水位塌陷区:指基本上不积水的塌陷区,当塌陷范围不大时,对土地略加平整,“填平补齐”即可耕种,当塌陷面积较大时,在塌陷盆地底部挖塘蓄水或打井取水,使复垦后的塌陷区成为浇灌型保水、保土、农果相间的陆生生态系统区;②中潜水位塌陷区:指局部积水或季节性积水并受丰水年和干旱影响的塌陷区,积水区域难以种植作物,也不能进行淡水养殖,复垦方法是将盆地底部深挖成深水鱼塘,使其同时具有蓄洪和浇灌功能,将周围的“坡子地”改建为条带型水平梯田,使塌陷前单一陆生农业成为水陆结合型农业;③高潜水位塌陷区:指常年被水淹没的塌陷区,宜采用“挖深垫浅、疏导水系”的综合治理方法,因势利导,将其复垦为合乎本土的“鱼米之乡”。所谓“挖深垫浅”就是根据塌陷后的地形地貌,将较深的塌陷区再挖深,使其深水区适合于养鱼,浅水区适合于栽藕、植菱角或其它淡水养殖,利用挖出的泥土垫高浅部塌陷区,使其成为旱田。

4.1.2崩塌、滑坡治理

矿山开采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现象较为普遍,地形地貌往往是决定其在区域上分布的主要因素。两淮平原区地形平坦,采场边坡一般低缓,发生崩塌、滑坡的几率相对较小;江淮丘陵、沿江丘陵、大别山和皖南山区山高坡陡,在强降水和地表径流作用下,极易发生此类灾害。各矿山开采所引发的崩塌、滑坡本质上无区别,只是规模大小、危害程度以及治理难度不同而已,以往对其的治理多采取临时性清理、支挡措施,而忽视对其多种诱发作用如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及坡体荷载作用等的预治理,不能彻底消除其危险性,以致同一灾害反复发生。事实上将预治理措施与治理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才是更有效的途径,从长治久安的路线出发,其治理成本相对更低。结合以往治理经验和当前先进的手段,治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①拦截地表水:阻止雨水、泉水进入滑坡体内,排除滑坡区内的雨水、泉水,如在滑坡体上方或坡体的外缘设置地表截水沟,在滑坡区内设置纵横排水沟;②排除地下水:拦截和旁引滑坡区的地下水,引出、排除滑坡体内地下水,如设置截水盲沟、盲洞、渗管、仰斜孔群、垂直钻孔等;③减载抗滑:削减滑坡体的高度和坡度,降低滑体重心,同时采用抗滑片石垛、抗滑桩、抗滑挡墙、防护网等修筑支挡工程,提高滑体稳定性;④岩土锚固:通过锚杆将滑体与下覆稳固地层联锁在一起,并进行喷浆护坡,以保持边坡稳定。

4.2土地恢复治理及地形地貌景观和生态环境修复

存在压占、损毁土地资源的采矿用地单元主要是露天采矿场、地面塌陷区以及工业场地、排土场、尾矿库等,一般都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地形地貌景观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其治理不单是消除地质灾害或恢复土地利用,往往连同地形地貌景观和生态环境的修复也必不可少,并且只有在充分结合矿区土地利用规划和当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基础上才更便于治理工程的实施。按采矿压占损毁的土地单元(除地面塌陷区同前述外)分别探讨其治理措施如下:

4.2.1露天采矿场治理

露天采矿场在全省平原、丘陵和山区广为分布,各类矿山均有,面积大小不一,不仅压占损毁大量土地资源,对地形地貌景观和生态环境破坏也较为严重,形态特征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边坡型采矿场,主要分布于丘陵山区,采矿地多位于山体斜坡一带,剥露地层多为岩质,以往治理中一般只对采场边坡中存在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及其隐患进行治理,而对采场中大片的空地则弃之不管,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事实上,复垦采场空地不仅能增加可耕种土地,提升土地利用价值,也以另一种方式改善着地形地貌景观和生态环境。从省内外成功治理的实例看,治理措施其实并不复杂,主要是清理、平整采场空地,使地面坡度满足农业种植或林业种植用地要求,再覆以采前剥并离储存备用的采区表土(如果条件允许,适当配以耕植熟土、谷物秸秆、含生物元素的废料等有机物与之间层填埋),即可种植农作物或树木;另一类是平地开采型采矿场,在平原区和丘陵山区的山间平地分布较广,主要为水泥配料用、砖瓦用、化工用粘土矿,采矿地多为土质,采坑浅,治理措施和方法较为简便,可直接平整、恢复为农用地或改造为鱼塘。

4.2.2工业场地、废石堆、排土场、尾矿库场等场地治理

平原区如两淮矿区的此类场地多处于开阔平缓地带,占用的土地类型以耕地为主,周边多分布有人居场所,环境影响程度较高,通常的治理措施是结合矿区周边土地利用规划和当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复垦为耕地、建设用地或林地,既充分挖掘土地利用价值,缓解当地地少人多的社会矛盾,也改善了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和生态环境;而丘陵山区的此类场地多处于斜坡或谷地,占用的土地类型多为荒坡地、林地,离人居环境较远,但往往处于其上游地段,宜针对不同类型的场地采取灵活的治理措施,以获得最大的土地效益和环境效益。对于小面积场地可通过建埂筑坝、整修渠道、造田复耕为农业用地,大面积场地可复垦为经济林、生态林或人工园林。当然,对于少数已然存在严重污染源的场地,则不能只做简单地恢复利用,需采取特殊处理措施,如采用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复垦等,以免对下游地区的人居和水土环境造成不应有的危害。

4.3废弃物处置处理及综合利用

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全省矿山废弃物的排放量正逐年增长,尤其是两淮煤矿区和马鞍山、铜陵、庐江和霍邱等地的金属矿区、硫铁矿区产生的煤矸石、废石、尾矿和废水等废弃物,不仅量大,而且存在严重的污染源。由于受社会经济水平和工艺技术水平制约,目前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很难将之全部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因此进行适当的处置处理和利用,使之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以实现矿山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当前首先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但无论是煤矿矿山、金属矿山还是非金属矿山,也不论是地处平原、丘陵或山区的矿山,其废弃物排放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都同样不容忽视,需区别对待的是:一类废弃物中存在污染源,另一类不存在或较少。

4.3.1废弃物处置和处理

首先,废弃物放置场所的选择不仅直接关系到占用土地的合理性、景观影响的轻重程度,还涉及水土环境污染范围的大小。从现有情况看,有不少矿山的废水坑、排土场、尾矿库等都设置于地势较高的上游地段,或离人居场所较近的地点以及交通干道、河道附近,特别是丘陵山区的矿山,废弃物场地多在山麓、斜坡一带,废水、废渣及淋漓液极易随雨水流向下游的平地,其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和景观的视觉污染不言而喻。有效解决废弃物放置问题的措施就是避开类似上述的地点,科学谨慎地选址,杜绝废弃物存放造成下游污染的任何可能性,对于某些显然存在污染源的煤、多金属、硫铁矿等矿山更应如此。其次,固体废弃物堆、尾矿库本身可能存在的边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以及水土流失、淋漓液渗漏等二次环境污染问题,对此则宜建坝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辅以防渗、集排水工程措施防止渗水、溢水外流,如采用粘土固化注浆技术对坝基进行防渗处理,修筑排水沟、引流渠将溢水汇入污水处理池等,这也是当前受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技术条件制约的发展中国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而对于废污水的处理,则应根据各矿山废水中所含有害元素的特征及其危害性,建立相应规模和级别的污水处理系统,实行分级处理,达标排放,杜绝不经处理或简单处理就直接或间接排放的现象发生。

4.3.2 废弃物综合利用

针对矿山废污水采用循环供水系统,使之在矿山生产过程中多次重复地使用,是当前矿山企业减少排放、解决供水紧张最普遍的利用途径,也是切实有效的利用方式,但实际上还有更多的矿山废水由于无处可存而被白白流失,造成水资源的无辜浪费。如果能促进矿山企业通过矿农、矿林、矿厂等联合方式,适当采取更完善的处理措施,将这些废水储进备用的池塘、水库用于农业灌溉、林业种植、工业生产等,则是实现废弃物资源化的最佳形式[5],也必将带来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尤其对于干旱少雨、地表水资源贫乏的地区则更是难能可贵,事实上,绝大多数矿山的废水只需稍加处理便可以如此利用。

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充分利用,是减少污染源从而保护环境的最有效途径,但目前全省大多数矿山的主要用途仅是作为铺路、回填场地以及充填塌陷区、采空区的材料,少数采煤矿山的煤矸石也用作制砖、发电等,利用方式过于单一,未能实现资源价值的最优化和最大化;固体废弃物作为“二次资源”回收再生也是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一些生产历史悠久的老矿山,不仅废石、尾矿积存量大,而且其中有价金属等可重新利用的资源极为丰富,这在多数矿山企业都没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近年来有不少专门研究机构对其作为原材料综合利用的开发研究取得了不少新的成果,开发的主要用途有:农肥原料,生产水泥、玻璃、陶瓷、保温、隔热、隔音等材料,铸石、铸造砂原料,耐火材料等[6]。极力引进并合理选用这些选进的研发成果,完全可以使之得到充分利用,并将由此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5结语

目前,随着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目标的实施,矿业开发正迈入新的发展时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这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繁荣和社会进步无疑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同时所带来的矿山环境问题也将前所未有,只有勇于面对这个难题,积极探讨和研究产生矿山环境问题的本源所在,与时俱进,采取有效应对的保护措施,打破治理“瓶颈”,才能化解危机,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R].2010.6:5-11.

[2]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研究报告[R]. 2005:28-45.

[3]程言新,张福生,王婉茹,等. 安徽省1:50万地貌图说明书[R]. 蚌埠:安徽省地质矿产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1993:34-36.

[4]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安徽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6:497-498.

[5]环发[2005]109号.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S].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5:1.

[6]陈永贵,张可能.我国矿山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 资源环境与工程,2005(04):313.

SHALLOWDISCUSSTREATMENTMEASURESOFTYPICALMINE GEOLOGICALENVIRONMENTMANAGEMENTANDOPTIMIZING

第7篇

本刊记者 赵明 于昊

虽已立秋,暑热未退,8 月20 日,《电器》记者顶着炎炎烈日走访位于北京天竺空港工业区的北京恩布拉科雪花压缩机有限公司,见到了出任总经理一职不到5 个月的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文森特。作为在制冷行业一直以技术领先、品质出众著称的外资品牌,面对空间大、机会多,却又复杂多变的中国市场,想要保持优势竞争地位,恩布拉科必须面对诸多发展新课题。初次见面,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文森特毫不掩饰自己准备在新岗位上大展宏图的热情,滔滔不绝地分享着他的“生意经”。

逆势增长,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绩最“给力”

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文森特上任之初便遇到中国宏观经济不景气、冰箱整机销售衰退的“下马威”。他坦言,2015 年,中国冰箱市场需求量与2014 年同期相比下降6%,下降幅度超出恩布拉科预期。与此同时,从恩布拉科全球业务范围来看,北美洲需求量略有增长,但巴西出现经济衰退,严重影响了冰箱销售。

冰箱全球出货量萎缩让压缩机企业倍感压力。不久前,一份北京恩布拉科2015 年上半年冰箱压缩机销量增长6% 的报表放在了总经理办公桌上。“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恩布拉科中国的表现还是令人满意的。”对恩布拉科中国业务半年来的逆势增长,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文森特表示欣慰。他认为,目前全球经济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迹象,但这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自然周期的正常现象,制造业眼下遇到了困难,但必须正确面对,加强企业自身管理,为市场需求的再次快速增长做好准备。

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文森特告诉《电器》记者,在恩布拉科全球业务中,中国市场的地位非比寻常。他说:“一方面,中国市场在恩布拉科全球销售业绩中的占比很高,为恩布拉科品牌成长持续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很多时候,中国市场的特殊需求能给恩布拉科产品提供创新的思路和动力,这一点更为重要。”

“中国市场总是给人惊喜,2015 年,尽管市场需求萎缩,但通过我们的努力,恩布拉科在华业务还是保持了增长态势。2016 年,恩布拉科生产、销售业绩将比今年更好。”对未来,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文森特持乐观态度。他说:“恩布拉科将根据中国制冷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有序开展在华投资项目。目前,有关建设新厂的计划暂时还处在评估环节。而在生产线改造、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恩布拉科将持续投入,使恩布拉科在不增加生产基地的情况下,在中国的生产能力每年提升4% ~ 5%。”

求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品牌核心价值

“恩布拉科在与整机厂合作过程中,客户传递回来的信息非常明确,正是因为看中恩布拉科压缩机的性能和可靠性才保持合作关系,所以性能和可靠性是恩布拉科品牌的核心价值,绝对不能丢。”明确了方向,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文森特对北京恩布拉科生产和管理流程进行了调整。他进一步介绍说:“恩布拉科在2015 年落实了产品追踪制度,一旦产品出现问题,要能够迅速查出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并提出解决方案,有针对性地对生产流程、加工工艺等环节加以改进。此外,恩布拉科也在研究工业4.0 的相关理念,用自己的方式最大程度的利用好设备,并充分发挥员工潜力,提高生产力。”

翻履历,在出任北京恩布拉科总经理一职以前,2009 年,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文森特时任恩布拉科全球采购总监。2013 年3 月,他开始常驻中国,继续管理全球采购业务。为保证压缩机性能和可靠性,从供应链环节切入,对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文森特来说得心应手。“培养优秀供应商,这项工作恩布拉科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此,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文森特举例说,“恩布拉科甚至与供应商共同开发技术项目,在压缩机基座和曲轴设计上,恩布拉科正在与山西的一家供应商长期合作,由两家公司的研发、质量控制、物流部门共同参与。目前,在提高压缩机性能、生产效率方面已经取得技术成果,合作双方得到共同成长。”

据了解,通过培养优秀供应商,恩布拉科的产品品质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各项指标的衡量,恩布拉科内部统计数据显示,近3 年,恩布拉科供应商的配套水平有30% 以上的提升,在交货及时率、交货数量、交货合格率等硬性指标上,几乎100% 达到了恩布拉科的要求。

加强人员管理,打造世界级制造

“品质、创新从哪里来?是靠我们的员工带来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关注员工,我们的员工也会关注客户,关注企业的发展。”对管理企业,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文森特有自己的见解。

有趣的是,《电器》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无意间发现,即使在工厂园区内,即使并无往来车辆,恩布拉科员工在穿越路口时也会绕行斑马线,这种严谨有序的态度已经形成习惯,当然也会投射到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工作各个环节,成为恩布拉科品牌价值的有力保障。

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文森特不惜在人员管理上耗费精力,他说:“我要我的员工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我每天有20% 的时间跟员工交流怎么突破自我,完成曾经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除此之外,恩布拉科加入了世界级制造国际组织,通过与组织成员单位,如丰田、菲亚特等世界顶尖生产企业的交流学习,恩布拉科的制造水平正在迅速提升。

多角度求突破,继续引领行业技术潮流

在冰箱压缩机生产领域,恩布拉科多年来一直保持技术领先,不断刷新C O P 值,各项技术指标均保持业内领先,甚至一些新的技术理念,要靠恩布拉科来带动才能在冰箱制造终端得到推广普及,这套本领一直让业内同行羡慕不已。对此,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文森特告诉《电器》记者,恩布拉科每年将营业额的3% ~ 4% 投入研发环节,已经拥有超过1000 项技术专利。目前,在恩布拉科内部,有500 人从事产品研发。同时,在全球知名院校,有200 人为恩布拉科从事技术研究。”

“从8 月的市场需求来看,高效压缩机销售情况良好,虽然高效压缩机在整体市场的销量占比仍然有限,但已经开始显现放量增长的迹象。”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文森特坚持将恩布拉科技术研发的重点放在能效提升上。据了解,2014 年,恩布拉科推出新的制冷解决方案W i s e m o t i o n 智驱。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文森特进一步介绍说:“Wi s e m o t i o n 的推出进一步确立了恩布拉科在冰箱压缩机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第8篇

饮食与文化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文化要素已经渗透到餐饮业发展的全过程和方方面面,两者相得益彰、密不可分。传统技艺、食俗、节庆等文化资源日益成为餐饮业发展的基础资源。所以,餐饮企业在走产业化的同时,一定也要打好文化这张牌。尤其是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与融合日益深入。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与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文化与经济互为支撑、协力前行的发展特点更加凸显,文化与经济结合所产生的创新成果将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以文化创意满足顾客精准需求体验

中国烹饪协会职业经理人专业委员会执委 吴坚

传统经济以产品为导向,把产品做好就不怕没有销路。现代经济则是培养感官体验和思想认同,从而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卖方市场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餐饮业要在这种微利环境中取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就必须开拓创新,善于利用文化与创意,以顾客需求、顾客体验为导向,设计、制作、销售其产品和服务,进行特色经营,从而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满足不同顾客群体的需求体验,就成为影响顾客购买决定的重要因素。

用味觉审美去观照我们的生活价值观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 陈晓卿

通过《舌尖上的中国》,我们希望以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感受食物给国人的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让观众从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中,去了解到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去感知这样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度里,国民对待生活、对待家庭、对待社会抱持着什么样的态度。说到底,就是用这种味觉审美去观照我们东方人的生活价值观。

主题餐饮、特色餐饮也是创意产业

海上阿叔酒家董事总经理 顾成

进入21世纪,物质消费越来越精神化,精神消费越来越物质化,这就是为什么主题、特色餐饮会拥有市场。此类餐饮经营,需要引入创意文化营销,要依托产品特色、服务特色、顾客特色、环境特色和装潢特色来烘托主题。而且特别需要策划,需要注入文化,让消费者有一种全新的体验。在经营产品上,要有特色,有文化传说和故事,有别人无法模仿的知识产权、技术含量,尤其是特色产品的质量应当稳定。我认为主题时尚特色餐饮不是贵族餐饮、高价餐饮,而是差异化餐饮。

和文创产业嫁接是“老字号”的新机遇

第9篇

管理心理学从管理出发,将心理学的原理和成果与其他相关的学科成果应用到管理活动中,分析和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的具体活动的规律性。它包括丰富的内容,涉及组织管理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探索激励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各种途径和技巧,提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协调与建立组织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注意不断满足人的心理需要,进而发挥组织成员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组织效能为目的的学科⋯ 。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是各门科学独立的标志,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也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心理学是建立在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心理学、系统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基础之上,并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方法研究管理中的心理现象的一门学科,因而也是一门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边缘性学科,是一门应用心理学科 J。概括地说,管理心理学要义是以组织中的人作为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学问。

2 管理心理学的学科特色与应用价值

(1)学科特色

任何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任何组织又都是离不开管理的,管理是追求效能的,管理的主体是人,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是组织管理活动中个体、群体、领导、组织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发展。这就表现出这一学科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涵盖性、维度和宽广的应用空间。管理心理学重视组织中个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重视组织中群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重视领导心理与管理的关系,重视组织心理与管理的关系。可以说,它的发展是所有组织成员的需要,所有管理者的需要。现代化的组织处于社会这个开放的复杂系统中,无时不在与其他组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管理心理学注重与外部组织的联系,注重与外部组织人的联系,使组织在社会复杂系统中达到自适应。一个理论如果没有特色,就没有地位;没有基础,就没有水平;没有应用,就没有发展。管理心理学可以说具备了特色、基础和应用几方面的特征,尤其是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点,正是对“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这一认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系列个体、群体、组织等亟须解决的理论课题和现实问题,呼唤新的研究成果为之服务。需要是理论发展的动力。管理心理学发展和应用空间广阔,特色和魅力彰显。

(2)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

人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德裔美籍思想家,著名的精神分析医生E.弗洛姆(E.Fromm)曾指出:“心理学的进步并不在于把称之为‘自然”’的领域和称之为‘精神“的领域相区分,而是从‘物质一精神’的整体上把握人。”‘‘人,认识你自己”这句名言,成为历代心理学家为之奋斗的目标。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有巨大的潜能,这种潜能需要开发。对于每个人来说,充分挖掘人的潜能,是创造积极人生、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创造力是人类巨大潜能的表现。据研究表明,用来进行心理活动的大脑容量有100亿个比特,可以装下全世界图书馆的藏书内容 。《美国心理学会年度报告》载,任何一个大脑健康的人与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的差别是用脑程度和方式的不同,而这个鸿沟不但可以填平,甚至可以超越,因为从理论上讲,人脑的潜能几乎是无限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在《行为管理学》中得出如下的结论:按时计酬的员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 ~30% ,而受到充分激励的员工其能力可发挥至8O% ~9O% 。可见,调动人的积极性是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在现代组织管理中,应用心理学研究成果,会有效地发现和开发员工的替能,提升员工的创造力,进而使组织中的人往和合作达到1+1>2的效能。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管理,为开发组织中人的潜能,进而提高组织的管理效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3)提升管理现代化效应。顺应经济全球化

现代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现代化的管理,科学的管理,它同单凭个人主观臆断的管理、经验主义的管理,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的管理是不同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管理的内容越来越复杂,生产的社会化已超越了国界,分工协作也从组织内部、国内组织之间向跨国之间发展。跨国公司作为与现代化生产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在全球经济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跨文化交流在全球经济化过程中是必须面对的。了解民族差异的管理者在与其他国家的人共同工作时,可以适时地调整管理风格,使组织中的人为实现组织目标和自身目标而努力工作。例如,他们知道英国人很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所以会避免问英国人个人问题;而希腊人对个人问题却是可以接受的,这表明你对他感兴趣。管理心理学在发展中关注了这些新课题。在经济学教科书中,人被抽象为劳动力,并被作为与资本、土地地位等同的生产要素;而在管理心理学中,人性假设理论是基础儿n叭。美国管理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雷戈认为,在每一个管理决策或每一项管理措施的背后,都必须有某些关于人性本质及人性行为的假定。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心理学强调推行“顺乎人性“的管理,强调尊重员工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增进与组织员工的感情联系;强调各种激励机制,满足职工的各种合理需要去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强调根据人的个性差异有效配置人力资源,人尽其才;强调民主管理,提倡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强调管理是种服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于顺应全球经济化,提升各类组织的管理现代化效应,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都是彰显的。

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管理心理学研究新视野

我们正处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从2O世纪9O年代苏联解体,到计算机网络风靡全球,从亚洲经济危机和复苏,到欧洲统一货币,跨国集团、跨国组织的跨国经营,促使全球经济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流动和配置的加速是经济全球化的突出表现,主要表现形式为跨国经营模式。一个大的企业公司往往在其他国家、地区开设子公司,如可口可乐要在4O多个国家和地区行销。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跨文化交流。民族文化是有差异的。跨国组织中的跨文化差异对组织中个体、群体及组织自身正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学科研究要为时展服务。管理心理学在这场变革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并呈现出新的研究特点。我国学者凌文辁、郑晓明等撰文概括了近2O年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特点和发展趋势: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从个体理论向整体组织理论扩展;在理论发展上,重视吸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学科体系上,更强调组织的动力学和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在研究领域方面,突破了传统的框架,管理培训与发展、工作业绩评估、管理决策、组织文化、跨文化研究已成为热门领域,并取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出现新的研究视野:

其一,重视精神和物质激励有机结合的研究。激励问题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自管理心理学诞生以来研究最多的领域,曾产生了内容学派、过程学派及行为学派等诸多理论。进入2O世纪8O年代以后,虽然很少有新的激励理论提出,但在前人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激励研究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新型的激励是赋予员工更多的权利和责任,使员工意识到自己也是组织管理者,进而发挥自己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首创性,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其自身的人生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正如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未来的激荡》一书中所说,“人类正从一种饱肚子的经济走向心理经济。”当代管理思想家、英国商学院教授韩迪(C.Handy)特别提出“企业会员(membership)的概念,强调建立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心理契约。他认为,如果员工被视为企业的“工具”,无论再怎么赋予员工活力,充其量只能增进效率,而无法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更进一步的贡献。只有将员工看成企业的会员,给予他们决定企业未来的权利,他们才会将自己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连在一起。正如美国学者马斯洛等认为的那样,追求需要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追求各种需要的满足,是人类的天性。员工进入组织工作,为的就是组织能够提供机会满足需要。人,都是需要被激励的。唯有受到激励,人才有干劲,尽其所能,甚至于不眠不休。员工在组织所受到的激励,大致可分为两类,即外附激励与内滋激励。外附激励如公司的政策和公司的管理以及待遇、工作保障等;内滋激励如工作的认可、工作的成就、工作本身是否符合个人的能力与兴趣和发展等 J。提供外附激励与内滋激励,也即是物质激励一精神激励相结合。管理心理学的新发展更加重视人在组织中的这种物质与精神的双需求。

其二,重视组织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研究。组织文化是组织的个性,是组织的核心价值。培育充满创新精神的组织文化离不开组织人员能力的培养和发挥。为了有利于创建一个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应该尽一切努力确保新聘用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具备更多的能力。传统的企业一般只重视规章制度建设,而新型管理还同时强调组织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有自己的企业精神,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来熏陶全体员工。独特的组织文化和学习型组织建设,正在全面影响着现代组织各项管理职能的实现和组织效能的发挥。在跨文化和本土化的组织文化中,全球经济化带来的组织管理中的人际交往和文化摩擦等问题,已引起学者的广泛注意。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知识的积累和创新,使现代组织更加重视对知识和人才的管理,终身学习的理念已蔚然成风。在管理心理学的新视野中,把现代组织看成是学习型组织,要求员工不断获取新知,发挥知识或团队的整合效能。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组织成员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高度柔性、符合人性发展的组织。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把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看作是学习型组织的技能。传统组织把人看作是管理的客体,对人的假设是“经济人”;学习型组织则把人既看作是管理的主体,又看作是管理的客体,对人的假设是“学习人”。美国排名前25家的企业中,几乎全部是按照学习型组织的模式改造的。

其三,重视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相渗透的领导方式转型研究。传统工业管理,往往“管理过度”而忽视对人的关注。现代组织管理需要领导方式转型,关注组织中人的发展,让每个成员都有参与管理的机会。美国学者布莱克和穆顿在《管理方格理论》中描述了对人的关心程度和对生产的关心程度五种风格,证明对人的关心程度和对生产的关心程度最高的9.9型管理方式,是现代组织管理最有效的。现代组织与个人之间、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呼唤一种心理默契。这种心理默契,无疑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相渗透的领导方式转型的基础之上的。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乃管理行为之本质,文化激荡、管理创新、激励行为,乃世界进化之动力¨ 。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应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尊重和认同。人是有情感的,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人文关怀是对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敬重。无论是领导给员工过生日,送蛋糕,还是节假日到员工家中慰问;无论是领导的一句夸奖,还是领导轻拍一下员工的肩膀,都会给员工一种情感上的慰籍。对员工表示私下的人文关怀,会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专程去医院探望生病的公司推销员的妻子的案例,已被收人多本教科书。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