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社区治理一体化优选九篇

时间:2023-12-04 11:04: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社区治理一体化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社区治理一体化

第1篇

关键词:利益分化;城市社区管理;“居站分设”;体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C912.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2)07-0023-04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推动中国进入一个利益分化的新时代,原有的社会利益结构逐渐解体,多元化的利益主体不断出现,利益关系格局持续变化调整。社会转型期固有的社会矛盾与新的利益冲突相交织所产生的叠加效应,使得社区在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整合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凸显出来。

一、利益分化时代的基层社会管理困境

改革的实质是社会利益关系调整和重组的过程,3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推动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发生深刻转变,原有的社会利益格局被打破,新的利益群体和利益阶层逐步形成。伴随着利益主体的日渐多元化,收入分配格局也呈现出明显多样性,不同利益主体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不断加大。利益的地区性分化、行业性分化、集团性分化、阶层性分化与权力寻租、市场垄断等原因造成的不合法、不合理利益分化的相互交织,使得社会冲突加剧,并不断显性化。[1]利益冲突的加剧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社会的利益整合与利益协调滞后于社会利益分化。由于市场化改革推动的利益主体多元化基础上的利益分化非常迅速,原来的行政性利益整合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逐渐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和效果,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利益整合与协调机制的构建刚刚起步,还处于探索阶段,无法充分发挥出其利益整合与协调的功能。因此,如何通过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探索一条有效的社会整合途径,以实现利益整合和社会稳定,就成为当前社会建设的实践指向。

第2篇

关键词 社区 糖尿病 一体化管理 糖化血红蛋白 血脂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表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2-0041-03

Impact study of integral management on diabetes’ HbA1c and lipemia in community

YANG Yu-jiao,CHEN Zhi-gang

(Kangji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Xuhui District,Shanghai,200233)

ABSTR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the integral management on diabetes’ 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 and lipemia in community,so a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individualized management of diabetes in community. Method: The selected diabetics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138 cases and the routine management group with 139 cases. The routine management group was managed by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the community public health personnel did the routine visit to patients or patients came to see doctors themselves. On basis of what the routine management group did,the experimental group strengthened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the diabetes specialists in order to reach the seamless mode of community public health personnel-general practitioners-specialists. This was followed for one year and the changes of HbAlc and lipemia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routine management group,Hbalc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lowered 0.89% (P<0.01),TG decreased greatly (P<0.01),TC,HDL-C and LDL-C stayed almost same. Conclusion: The integral management mode has more advantages in improving HbA1c and lipemia (especially in TG).

KEY WORDS community;diabetes mellitus;integral management;HbA1c;lipemia

据2011年我国最新一轮糖尿病患者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达9 200万,糖尿病前期患者人数更多达1.48亿,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1]。目前糖尿病的控制现状不容乐观,与治疗指南中的达标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糖尿病的健康管理需要进一步开展合并症的筛查和预防工作[2],而社区现行的糖尿病管理也逐渐显示患者依从性差和医生专业管理水平欠缺的弊端[3],因此探索社区糖尿病管理的有效模式,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近年来本中心采用“公共卫生医生―全科医生―专科医生”一体化无缝式糖尿病管理模式,并与传统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相比较,以了解糖尿病患者一体化管理对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异常的管理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简单随即抽样选取本社区在管理的糖尿病患者280例。入选标准:依据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即符合糖尿病症状加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 mmol/L,或FPG≥7.0 mmol/L,或OGTT 2hPG≥11.1 mmol/L,需重复一次确认。排除标准: 1)没有经过医院明确诊断的患者;2)有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者、严重肾功能不全(血肌酐>200 μmol/L)以及糖尿病急症患者。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管理组,实验组和常规管理组的样本量比为1:1。

1.2 干预措施

常规组仍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管理,由社区公共卫生医生按照《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规范》的要求规范化管理,定期随访、健康教育和指导,由患者自行门诊就诊,不参加实验组的干预活动。

实验组在传统管理模式基础上采用“公共卫生医生―全科医生―专科医生”一体化无缝式管理模式,即公共卫生医生对有病情变化的患者主动转给全科医生诊治,并协助管理;患者病情需要,全科医生负责将患者转到本中心“慢病关爱家园”糖尿病专科医生处就诊,全科医生实施全程跟踪;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回社区,由公共卫生医生继续管理。期间糖尿病专科医生定期培训全科医生和公共卫生医生,提高专业管理水平。

1.3 检验方法

全部受试者禁食12 h后,于次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7 ml分别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bAlc检测采用奥林巴斯AU-400仪器;血脂测定采用奥林巴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分别由德国罗氏公司和SHINO-TEST CORPORATION等提供。血脂范围参照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经Excel软件录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干预前后组间t检验和净差异t检验评估干预效果,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80例研究对象中有3例失访,原因为死亡2例,搬迁1例。实验组实际人数138例,常规管理组实际人数139例,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及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的变化

干预后实验组的HbAlc、TG、TC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HDL-C升高,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6.41,P<0.01;t=3.86,P<0.01;t=3.77,P<0.01;t=-2.18,P<0.05),LDL-C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常规管理组的HbAlc有所下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6,P<0.05),其他项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和三酰甘油下降差值比较

干预后,实验组HbAlc和TG下降差值比常规管理组大,两组下降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项目两组下降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论

大型的临床研究如DCCT(糖尿病控制与慢性并发症试验)和UKPDS(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证实,持续性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HbAlc)能显著减少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HbAlc不但可作为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指标,而且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有密切关系[4]。

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和常规管理组的平均HbAlc干预后都有明显的下降,但通过差值比较,实验组的平均HbAlc比对照组净下降0.89%。提示糖尿病一体化管理在降低糖尿病患者的HbAlc水平上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同时也说明经过长期的社区糖尿病常规管理,常规管理组患者的自身管理意识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糖尿病患者易于合并脂代谢的紊乱而继发血脂异常,而且糖尿病继发的血脂异常往往表现为混合型血脂异常,最突出的是TG升高、HDL-C下降和小而密的LDL-C颗粒增多的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质谱[5]。著名的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证明,2型糖尿病患者单纯血糖控制并不能达到降低糖尿病大血管合并症的目的,因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与代谢综合征的多个危险因素有关,尤其是常见的血脂紊乱[6]。相对于高血糖对于微血管的损害,由于血脂异常直接损害动脉内皮及促进粥样斑块的形成,高血脂对大中型动脉的损害更大,因此糖尿病一旦合并血脂异常,则明显加重其对于心脑血管靶器官的危害,更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而增加致死率和致残率。所以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不仅要严格控制血糖,而且要积极调脂,这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在本次干预的前后比较中,实验组的血清TC、TG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HDL-C升高,分别接近和达到合适范围,而常规管理组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同时通过差值比较,实验组的平均TG较常规管理组也有较明显的下降,提示通过糖尿病一体化管理,糖尿病患者同时还可以在调脂方面获益,从而可以降低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国内外众多实验证实,降低LDL-C可以显著减少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但是近来一些研究和分析表明糖尿病脂代谢紊乱中常见的高TG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为一些富含TG的脂蛋白具有很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7]。实验组干预前后的比较,LDL-C没有明显变化,可能与其血脂水平前后均处于《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的合适范围内有关,由此看来本干预措施具有推广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以“公共卫生医生―全科医生―专科医生”为一体的糖尿病社区管理,实验组相对常规管理组在HbAlc和血脂(特别是TG)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本研究为糖尿病患者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可进一步扩大研究对象以探讨其作为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耿健. 2011世界糖尿病医学交流大会即将在京召开[EB/OL].http://news.省略/health/2011-06/23/c_121574456.htm,2011-06-23/2011-10-10.

[2] 潘长玉,中国区合作调查组.中国糖尿病控制现状―指南与实践的差距[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5(3):174-178.

[3] 熊建菁,贾健,章昱,等. 上海市闸北区社区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现状调查[J].社区卫生保健, 2007,6(4):267-270.

[4] 杨健,陈高红,杨东涛.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其在糖尿病控制中的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7):424-425.

[5] 赵晓娟.2型糖尿病的调脂治疗策略与评价[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3):24.

[6] 高妍.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心血管合并症[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4,24(4):283.

第3篇

关键词:一体化管理模式;糖尿病;糖脂代谢;疗效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目前对于糖尿病尚没有特效药物,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尤为重要,好的糖尿病管理方法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从而提高生活质量[1]。近年来,我社区通过对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评价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糖脂代谢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5月我社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33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7例,男性29例,女性38例,年龄(61.9±7.1)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学历34例,初中学历19例,高中学历8例,大学及以上学历6例,进行研究前查体空腹血糖为(7.49±0.71)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7.32±0.72)%,总胆固醇为(5.49±0.83)mmol/L,甘油三酯为(2.96±0.77)mmol/L,高密度脂蛋白为(1.50±0.24)mmol/L,低密度脂蛋白为(2.66±0.43)mmol/L,对照组66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40例,年龄(60.2±6.9)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学历39例,初中学历18例,高中学历7例,大学及以上学历2例,进行研究前查体空腹血糖为(7.47±0.69)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7.30±0.73)%,总胆固醇为(5.50±0.81)mmol/L,甘油三酯为(2.95±0.61)mmol/L,高密度脂蛋白为(1.51±0.20)mmol/L,低密度脂蛋白为(2.59±0.48)mmol/L。两组患者均为诊断明确的2型糖尿病患者,所用病例均得到患者知情同意,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治疗前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等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分为以下几步:①对纳入研究范围的糖尿病患者建立电子病历,里面包括其病情与个人基本信息,社区全科医生负责将患者的病情变化录入电子病历;②医院与社区医院进行双向转诊,社区与医院共享患者病历,每位内分泌专科医生"认领"8为患者,一旦患者出现病情较大变化或进展,由全科医生与内分泌专科医生进行联系,对患者进行转诊治疗;③平时由专科医生对患者制定具体诊疗方案,由社区全科医生进行监督执行;④每月设置糖尿病宣讲活动,由医院的内分泌专科医生对患者进行集中授课,主要讲解关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用药以及饮食的注意事项;⑤由社区全科医生严格监督患者随访,加强对其血糖的监控,对血糖不稳定的患者转诊至医院进行住院治疗,待血糖稳定后根据专科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回家治疗[2]。对照组:将纳入研究范围的患者进行分组管理,即定时定点进行健康宣教,由患者自行决定是否去医院就诊。

1.3疗效评价标准 管理6个月后测量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并进行观察与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比用t检验,率之比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为(7.03±0.41)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6.63±0.44)%,对照组空腹血糖为(7.30±0.49)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7.01±0.58)%,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变化比较 观察组总胆固醇为(5.09±0.73)mmol/L,甘油三酯为(2.36±0.62)mmol/L,高密度脂蛋白为(1.66±0.28)mmol/L,低密度脂蛋白为(2.60±0.29)mmol/L,对照组总胆固醇为(5.21±0.85)mmol/L,甘油三酯为(2.66±0.71)mmol/L,高密度脂蛋白为(1.54±0.23)mmol/L,低密度脂蛋白为(2.68±0.31)mmol/L,两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2型糖尿病由于患者长期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持续性增高,从而引起微小血管病变,进而造成心、脑、肾等多系统损害[2]。由于目前尚没有特效药彻底治愈糖尿病,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降低血糖,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尤为重要[4]。但是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不懂医学,甚至有一部分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患者,仅依靠患者自主管理难度较大, 容易出现服药过度、服药不规律、任意停药等现象[5]。且由于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用药,这对于非医学专业的人士来说难度较大[6]。并且糖尿病的治疗不光是控制血糖,也要相应的控制血脂与血压,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其并发症的产生。根据国外某些学者的研究,社区医院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能够较为有效的管理糖尿病患者,且具有容易管理,费用低廉和教育简单的特点[7]。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是由专科医生制定诊疗方案,由社区全科医生进行监督执行,并日常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当血糖稳定或变化较小时,由社区全科医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治,当血糖不稳定产生较大波动时,启动转诊机制,将患者转诊治上级医院,由专科医生进行诊治,诊治结束后,再将患者反向转诊至社区医院进行治疗[8]。由于患者的大部分医疗活动是在社区中进行,因此治疗费用较低,对于社会来说节省了医疗资源,对于患者来说较为方便,当出现病情波动后尽快转诊至上级医院的机制也提高了患者的血糖控制率。通过有效的控制血糖、血压与血脂,可以在糖尿病的早期有效防止其并发症的产生,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我们的研究中,通过社区全科医生与医院内分泌专科医生的共同努力,使得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对血脂产生影响,大幅度降低了血液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与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降低幅度远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好,能够有效改善其糖脂代谢功能,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吕惠芬,肖小武,林鸿波.分期实行社区一体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11:79-81.

[2]李先荣,黄远泉.参与式方法在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2,08:1312-1313.

[3]郭晶,刘素珍.我国糖尿病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22:2554-2556.

[4]高来龙,许昌,常明花.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4,02:144-145.

[5]毛月芹,魏丽.糖尿病管理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4,16:99-101.

[6]黄婕.护理协作网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06:158-159.

第4篇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hotel management;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1-0159-02

0 引言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京津冀地区将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区域之后引领我国发展的第三增长极。区域经济经、社会的一体化将带来区域及周边地区多层次、全角度的进步。现代服务业也是京津冀区域内快速发展的重要产业。酒店行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十分迅速。京津冀区域内的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也将面对市场对于人力资源的新需求,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展业建设。本文通过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对于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特点的分析,探讨如何加强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

1 京津冀一体化环境下区域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

京津冀一体化是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其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共计涉及到京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80多个县(市)。所辖国土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为9000万人。通过整体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整合区域资源、坚持优势互补,直面各区域内发展中所遇到的经济、社会、自然问题,共同追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城市集群的发展,区域内部会形成大中小型城市合理布局的城镇化社会,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将发生变化,对于酒店服务产品的需求总体将扩大。总体结构来看,高端酒店仍将集中于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吸引物周边,但是在区域内会形成大量的满足社会中层需求的中档和快捷酒店,区域内酒店行业内不同层级的酒店数量结构将会发生变化,区域内连锁经营将成为趋势,未来在区域内部进行竞争的酒店将会更加注重产品的差异化,通过形成针对不同目标市场的特色服务产品吸引消费者。无线互联网的普及将影响酒店业营销业态,这一系列变化都对酒店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京津冀一体化趋势下对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需求的变化

通过对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所做的企业调研,目前京津冀周边酒店行业对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需求产生了如下变化。

2.1 人力资源总需求量进一步扩大 随着在京津冀一体化城市集群中对于酒店需求的增加,区域内酒店行业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也将大幅度增加。作为能够吸收大量劳动力的服务型企业,酒店目前面临着很大的人力资源缺口。

2.2 人才缺口主要体现在结构性缺口 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服务业基层员工流失严重,基层管理水平较低。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专科层次毕业生,毕业后将成为星级酒店的基层高素质服务人员,并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可以成长为高素质的基层管理者。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就业市场广阔。

2.3 既需要实践能力也需要发展潜力 周边酒店企业对于专科层次酒店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可以被表述为既要有实践能力,也需要发展潜力。区域内酒店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对人才的需求要点就是具备专业的实践能力,同时通过高等教育使其具备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未来能够成长为基层管理者。

2.4 职业道德与情商成为需求新要求 同时发展中的京津冀区域内的酒店对员工的要求中,越来越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如何认识自身职业,对工作、团队、客人的态度与意识,自我约束能力等方面是企业对于酒店员工的职业道德的主要关注方面,这些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明显优于其他低学历社招员工。同时企业也越来越关注员工所具备的的基本情商,将其作为一个职业人应具有的基本能力看待。

2.5 需要突出的特色能力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的职业人,酒店对于其有着更高的要求,希望其能够拥有某一方面的特长,能作为酒店提供特色服务的基础。经过调研,区域内酒店希望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够掌握茶艺、会展组织、多媒体设备应用、网络应用等特色能力。

3 区域内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京津冀周边区域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几乎所有的院校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而且差异不大。普遍将人才培养目标表述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星级酒店管理与服务第一线工作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从事酒店服务与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应具有酒店管理与服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总体来看比较笼统,没有特色和特点,能力要点反映不是很明确,在进一步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针对性指导不强。

3.2 教学团队人才结构还存在短板 在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中,专职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都是学校很重视的要素。但是具备酒店一线管理工作经验的专职教师比例一般没有受到重视,企业到学校兼职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过程参与程度不足。这样就造成了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还存在不足。

3.3 实训环节的系统需要加强 各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各个不同实训室之间的系统性不足,不能将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流程化和系统的实训,还处于按课程分散的状态。学生在培养过程中按照不同课程,在不同的时间在不同的实训室进行专项实训,但是酒店的经营中,这些过程环节都不是零散的而是线性流程化的,学生实训效果存在不足。

3.4 课程体系需要拓展 通过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分析,高职高专酒店管理课程体系不断改进发展。但是总体可拓展性不足,学生在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的基础上,选修课程较少,无法满足学生按照自身发展规划形成特长的需求。

4 对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提出的建议

4.1 修订人才培养目标,突出特色 酒店管理专业需要针对京津冀一体化所凸显出的人才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完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学生特色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资格相结合形成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特色核心竞争力。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突出踏实的职业态度、独立的一线操作能力、较强的基层作业组织能力、特色服务能力和适应市场需求的英语、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这些能力是企业面对京津冀一体化趋势所需要的人才核心能力。

4.2 加强兼职教师的引进力度,在全教育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完善理论教学和校内实训指导专任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可以参照南方院校的优秀经验,为酒店管理在校生配备三种导师。分别是负责生活指导的辅导员、负责学业指导的由专业课教师担任的学业导师,由企业兼职教师甚至是优秀毕业生担任的企业导师。三种导师能够从不同角度,在学生接受教育的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将教学的各个环节与企业导师的指导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4.3 提升办学条件,加强实训基地系统化建设 更新和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的设施设备,并着重将各个实训室用模拟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整合起来,这样在学生进行实训的期间可以在仿真酒店实际运营环境中重点实训其中一个环节,让学生能将实训的内容与酒店的整体运营结合起来,形成更好的实训效果。

4.4 拓展完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特色能力 建立在现有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分析体系上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借助合作院校和社会资源拓展学生可选择的特色选修课程的范围,并和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和社会团活动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能力范围,形成符合同学自身特点的独特核心竞争力。

5 对策实施效果分析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专科学校,其酒店管理专业设立于1999年,目前是河北省高职高专示范专业。面对市场由于京津冀一体化产生的人才需求的变化,贯彻了上述专业建设对策,通过对教师、学生、用人企业的跟踪调研进行了效果分析。

专业建设改革实施三年来,教学效果评价数据、学生就业满意度数据、用人企业满意度数据如表1、表2、表3。

从上述统计数据来看,随着专业建设的改革,专业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与满意度持续上升,受到了用人企业的认可。

第5篇

(一)深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市场建造

保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造、高层次配套的原则,把市人力资源市场建造成为功能最为完善、信息化程度高的市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失业保险、劳动保障事务和劳务输出、劳务派遣等多项服务。在县区建立了人力资源市场,在全市各街道、镇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在全市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市人力资源市场依托现代化的信息治理系统与县区、街道、社区联网,实现了全市就业信息“一点登录、多点查询、资源共享”。同时,我市将就业工作重心下移,在相山区相南街道建立了*市相阳劳务市场,不仅强化了基层就业服务,而且有效解决了非正规劳务市场给主城区带来的市容、交通、治安等问题。

(二)健全基层平台服务功能

今年以来,我市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构造起来就业认定、困难就业群体就业帮扶等工作下移至社区,街道(乡镇)、社区依托现代化的信息治理系统与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联网,实现了全市就业信息“一点登录、多点查询、资源共享”。全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各级就业服务平台开展了“充分就业创建活动和充分转移就业乡村创建活动”,发挥了小平台、“大窗口”作用。目前,我市第一批5个试点镇、8个试点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已初步完成标准化建造工作。

(三)增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造

为提供更加快捷优质的服务,畅通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我们在充分发挥有形市场信息的同时,积极运用*就业网和*就业报载体作用,全面搜集和就业信息,根据岗位需求情况,为各类求职者量身定制信息,并定期向社会。充分利用*就业网“就业政策宣传、业务办理、求职招聘、人才论坛”等多功能就业平台,为毕业生提供贴心服务,目前网站拥有198家网络会员单位,2009年以来,共通过*就业网举办网上招聘会6场次,招聘信息720条,提供5014个就业岗位。

(四)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造

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城乡产业整合发展,积极支持县域、乡镇工业聚集区合作发展,加快产业集聚,提高开发园区的经济规模和辐射能力,从而形成增长极,有效带动农业及农村经济的繁荣,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分别在濉溪县临涣、刘桥、南坪三镇第二批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且初见成效,累计完成道路框架、电力配置、供排水配套等基础设施投资14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厂房11栋,建造面积123亩,现已入住华强面粉厂、*天王机械加工、*巨鑫特种铸锻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安排返乡农民工入园创业45人,带动1186名农民工就近就业。*镇等6个乡镇,正在建造第二批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

二、2009年开展城乡一体化工作基本情况

2009年,我局严格按照《*市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工作方案》的要求,从乡镇、行政村实际出发,以五镇八村为试点,严格按照劳动保障部门“六到位”的要求,立足现有基础条件,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乡镇、行政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造。目前,全市16个街道、18个乡镇都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139个社区都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建立“充分就业社区”50个,第一批5个试点镇、8个试点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已初步完成标准化建造工作,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从而实现城市公共就业及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向农村覆盖,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城乡一体化。

三、存在问题

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在促进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缩小城乡差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并逐步解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缺少有力的构造调解机构统筹推进。由于行政区划和行政治理体制方面制约因素,一些矛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的解决,从而增大了试点的难度,影响了一体化的进程。二是村级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造存在着资金不能及时落实到位,基层人员配备不到位等,导致90%以上目标难以得到落实。三是乡镇及行政村在人员配备上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到位。

四、2010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及工作目标

2010年统筹城乡一体化工作思路是:按照省、市和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以实现充分就业、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造,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2010年预计目标:2010年全市所有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建造达标、60%以上的行政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建造达标,全市所有乡镇、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实现与市、县(区)联网,构建更为完备的就业服务网络。

(二)工作重点及措施

1、夯实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完善街道、社区基层平台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树立基层劳动保障良好服务形象。研究增强行政村劳动保障信息员队伍建造的措施,全力抓好乡镇、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造。

2、提高就业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市、县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机构的人力、财力投入,加快人力资源无形市场两级联网建造。指导县区拓展公共就业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方式,把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与重点人群相结合、与落实政策相结合、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同时增强对职业中介机构的治理和劳动力市场监管,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各项合法权益,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就业关系。

第6篇

这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是一项着眼长远发展、立足实际的战略举措,对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深化认识、统一思想,以“规范操作、严守纪律、确保稳定”为原则,有序开展好各项工作,做到了“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停、服务不减”,确保稳定上守住底线、工作上顺利交接、干劲上形成强大合力。

二、加强保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确保组织到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区划调整前后的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实、抓好。二是确保操作规范。以对历史负责、对事业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纪律和政策规定,加强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和公款公物的监督管理,积极妥善安置干部职工生活住宿和办公场所,做到依法办事,规范操作,严谨细致,以人为本。三是确保社会稳定。深入实地听取基层干部、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切实提高乡镇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认真做好安全生产、稳定、社会管理、民计民生等工作,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三、统筹城乡,以“五个一体化”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深度融合。

一是推动镇乡公交一体化,与区交运部门、交警部门一道,积极协调富临运业,开通并加密至公交班次,依法治理非法运营,让群众办事、赶集出行更加方便。二是推动便民服务一体化,高标准建设便民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办事流程,实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切实避免群众多头跑路现象,让服务质量有增无减。三是推动社区管理一体化,将社区、社区、社区纳入一体化管理,突出党建引领,建立健全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全面加强综合管理,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精细化服务,实现社区与主镇区在管理和服务标准上的统一。四是推动公共投入一体化,按照“政策不变、力度不减”的原则,把更多财力投向偏远社区和农村基层。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最大限度为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优质保障。五是推动干部管理一体化,打破地域界限,在干部的选拔任用、办公场所、待遇保障、教育培训、工作考核五个方面实现一体化、精细化管理,确保干部职工迅速磨合、形成合力。

第7篇

城乡一体化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集中决策和处理机构必然为承担着行政管理职能的各级城乡政府,那么,政府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如何分配权力,政府的权力又如何运行,城乡政府之间的分权与统权问题如何协调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一、我国城乡一体化管理中的政府功能分析

(一)我国城乡一体化管理中的政府失灵现象

1.管不了,即政府管理跟不上时代的变迁(中国城市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该管的没有管。官僚制政府职能转变与城市不断提速,城市品位要求的提高,经营城市范围的扩大,构成了尖锐的矛盾。

2.管不好,即城市管理有效果却无效率,造成公共资源的稀缺、政府财政的困顿和资源的浪费、管理成本高昂。许多城市在计划体制内形成部门分割,造成管理多头、信息分割。

3.管错了,即不该由政府管的,政府管了。管理职能过大,权限畸形膨胀,政企、政事不分;职能重叠,部门利益造成九龙治水。

我国现有城市管理实践的局限性根源于城市思维存在两个局限性:一是将发展理解为主要是经济增长和物质性扩张,二是将管理理解为政府单一的行政。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整合成的新城市发展思想,试图将城市发展理解为可持续发展,把城市管理理解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治理过程,建立起整体性和源头性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完善中国城乡一体化政府治理结构的关键

1.政府职能从生产性向调控性转变

它要求:政府管理能力从全部公共事务向公共事务中的基础部分转变;政府管理职能从公共产品的直接提供者(划桨的政府)向公共管理的协调者(掌舵的政府)转变。政府应从具体的微观领域退出,引入市场机制,鼓励更多的参与者。城市治理结构和建立的根本问题是收缩政府直接管理和范围,提高城市管理的客观调控能力。

(1)收缩直接管理范围。一方面城市管理中市场机制的引入,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竞争方案,政企分开得到了重视;但另一方面,目前对“政事分离”,服务提供多元化主体不够重视,政府职能要强化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如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产业政策的制定,基础性公共物品的供给,社保体系的建立,对市场体制消极因素的抑制,加强政风、政纪建设和提高商人的素质。

(2)提高宏观管理能力。要在引入私营部门管理方法提高效率的同时,把公共部门的利益性融入其中,实现效率和公共的协调。把管理手段改进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进行研究。退出直接管理的微观领域,发挥好监督的作用。同时把弱化了的职能交由社会中介来完成,也即将缺位、错位转化为正位。

2.培育参与城乡一体化管理的多元化主体

(1)从社区基层组织看,中国主要是街道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街道委员会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所以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区组织。这样,居民委员会成了中国特色的社区,但是,居委会成立的过程十分粗糙,居民不重视,居委会工作人员素质低,因此,需要挖掘其功能,改革选举程序,充实高素质人才,提高对居委会的认识。

(2)在行业性中介组织方面,现实情况是许多社团和协会实质上是政府的派出体或与政府藕断丝连,工作人员享受公务员待遇,财政上也和政府连在一起,难以发挥其社会和政府间的中介作用,因此,需要培养真正独立功能的中介组织。

(3)公众参与城乡一体化管理,关键在于培养一个信息流。首先,要培养公民参与管理和意识;其次,要有信息流动的渠道,如通过媒体、上网、听证会、电话、信件等形式收集公众的意见;最后,要有信息反馈机制,让公众知道政府是否采纳了他们的意见?为什么没采纳?

二、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正确建立城乡政府权力治理结构

(一)政府间关系的调整

1.简化政府组织间的层级结构是一种改革趋势。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进,县、市、区在经济实力、城镇规模等方面将大大增强,县隶属于市的关系反而会限制县的发展并使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失去意义,可选择性地将市、县纳入一个层级进行管理,共同降为基层地方政府。乡、镇目前阶段还可保留,但随着国家还权于市场、社会,乡、镇一级完全可以转化成独立的自治单位。

2.加强基层政府间的横向合作。当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及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困扰着基层政府间关系的正常发展。这也是有悖于统筹城乡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在传统的行政关系中,强调乡镇一级政府执行功能的较多,忽视了其参与角色,“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在执行中理解”。地方保护主义在基层政府中依然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地方政府间横向合作的开展。在很多领域以及政绩方面,基层政府之间的竞争是非良性的,它只能使基层政府陷入“囚徒困境”。实践表明城乡一体化下,县域经济里的基层政府间的合作不仅仅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它更是基层政府的理性选择,在相互依赖的网络世界中,只有采取合作的策略才能实现各方的共赢。

3.地方政府的合理分权。即三种资源:财政、人事以及事务管理权限的合理分配问题。在事务的管理权限的划分中,关键性的问题是地方性“公共事务”的最终决策权问题。地方性“公共事务”应主要由地方政府做出最终决策,这是衡量政府体制是否是分权体制的基本标准。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基层政府的事务管理权限必然需要扩大。

(二)基层政府的治理

现代国家在处理政府与市场、企业和社会的关系的实践中,将其作用和行为模式概括为五种角色: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外在效应的消除者,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基层政府更要着重强调公共物品的提供,外在效应的清除以及市场秩序的维护。若基层政府回避责任,无所作为,只会成为城乡一体化的被动者,而不可能提高执政能力,进行有效的治理,实现地方的繁荣。面对市场固有的缺陷,基层政府更应充当“政府替代”的角色。具体到基层政府就是要科学执政,依法行政,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8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模式;建构;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3 ― 0172 ― 03

引言

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落实到个体的践行能力,因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向实践渗透,与实践紧密结合已成为一个时代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解决学生知不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信不信、做不做的问题。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多采取课堂讲授、课后实践的模式或课堂学生讨论、展示个人观点,教师现场点评等模式。以上模式与单纯的理论教学相比,虽有一定进步性,但由于统一组织的“大帮哄”式的实践教学,组织成本和管理成本较高,往往流于形式。而学生课上或课后独自完成的“松散”式的实践,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缺乏有机对接,主题不突出,难以达到紧扣教材内容,使学生真正做到“知―信―行”统一的目标。因此,建立起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交往的双向互动关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综合协调,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真学、真懂、真信、真行的必然选择,是提高教育实效的必由之路。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特点,其专门任务是将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觉悟从“现有”水准提高到“应有”水准,推动学生逐渐形成符合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模式从目标来说,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遵循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采取课内外全程的、联动的、一体化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机制,力求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目标一致、各有侧重、相互衔接、相互配合、优势互补的一体化教育格局,由此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能力和素质,外化为行动和习惯,不断践履,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较,坚持的理念如下:

(一)“知―信―行”一体化引导的教育理念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与并重

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切实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并注意实践教学的效果,从始至终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与并重。目前有些学校重视理论教学环节,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因此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些学校采取先理论后实践的做法,课堂进行理论教学,利用课余时间由学生独立进行实践,该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活动过于分散,随意性大,目标不明确。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理论教学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同时引导同学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加深对理论的认识理解,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力求做到在理论教学中使学生“知”,在实践教学中使学生“信”和“行”。

(二)提高教学效率性与趣味性,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

能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性与趣味性,决定着能否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学生“溜号”了半天回过神来,教师的讲述仍踯躅在原地,必然使听课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溜号”的学生越发爱走神。因此,任课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方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趣味性。做到这一点首先是在坚持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结合社会现实问题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筛选整合,避免与中学阶段学习内容和学习层次的重复。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教师提前布置任课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搜集并调查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高发时段,事先预防,事后处理、法律责任的承担等,将属于不同教学章节的“公共道德”、“公共秩序”、“法律意识”、“法律程序”等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达到一次实践多重收获的目的,提高教学的效率性。其次是教学组织的创新。在传统教学组织方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使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活动,并自我管理。如鼓励学生课前搜集、归纳资料,经教师和同学们在线讨论,筛选后纳入教学资源库。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教师的教学环节,如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课堂展示观点,热点讨论、辩论,专题演讲、小品、课堂小游戏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后通过学生登陆教学资源网完成测试、作业等检验学习效果,进行在线读书心得、实践心得交流或提交实践报告,延伸了教学的时间与空间。

(三)改革考核方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评估

考核方式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具有“指挥棒”作用。〔2〕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新型考核方式,就是打破当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别考核的机制,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评估。教师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作为重要衡量指标,将教学效果的评价采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考评的方式。就分值而言,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既包括理论教学过程中的课前预习、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又包括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态度、参与度、实践报告的完成情况,以及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师生交流情况等。在考核内容的设计上,注重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结合实践过程的实际收获。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评估涉及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需要任课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花费更多的精力,如教师带队,利用电话、网络、实地巡查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了解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进程和表现,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给予有效的引导和帮助。〔3〕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搭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

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因素之一就是课时少,任务重的矛盾。那么如何在较短的学时内做到重点突出,以点带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搭建全方位、开放式、多元化资源的理论教学平台,该教学平台求打破地域的界限,增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课前教师将理论知识、学术争议、课堂讨论内容等提前上传至网络平台,通过师生的网络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理论薄弱和现实疑惑,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样的平台力求打破时间的限制,让学习者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课程组通过教师分工配合,录制成微课教学视频,学生可以随时点击微课视频进行在线学习。这样的网络教学平台,也是突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性化的平台。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惑、情感困惑没有足够的疏通渠道,一部分人无人倾述或不愿向他人倾述。而情感交流版块有助于解决学生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时可能产生的羞涩、不自在或“思维中断”,〔4〕学生能将个人困惑以匿名的形式发到网络平台上,征询教师和同学的意见,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心灵沟通的平台。

(二)搭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

为了顺利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平台的建构要坚持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等与不同年级学生发展的主要矛盾相结合,与所学课程相结合,与学生专业特点相结合,课内外实践内容各有侧重相互融通。这样的实践教学平台既包括课内实践,也包括课外实践。课内实践即进行情景模拟、热点问题讨论、辩论等形式课堂实践。如在讲改革开放的内容时,结合社会上对一些问题的争论让学生进行课堂辩论;在讲分配制度时,让学生结合大学生就业问题设想自己将来的生活状况,引导学生思考公平、公正和效率的问题等。课外实践包括校内实践与社会实践。校内实践是让学生通过在校内进行走访、调查等方式深入校园从事实践。社会实践是通过大学生接触、了解、服务社会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对教学内容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收获。如结合我校的廉洁文化宣传周系列活动,让学生去“发现”当前校园及社会存在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探讨具体的解决方案。

(三)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保障机制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相应的保障机制。首先,完善一体化教学方案,即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绝不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人的认知规律出发,制定严谨科学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方案,编写适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大纲。其次,教学部门与其他部门、组织联合行动,教学活动的安排与开展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如教务部门、后勤部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和学生团体(如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的配合。如教务部门安排教学合班时要考虑专业特点,不同专业优化组合,以便于针对专业特点开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活动;后勤部门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校车接送服务,学校相关部门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场所、经费及其他条件,部门之间能够分工合作、积极配合。最后,健全教学管理机制,如质量监督机制、评估审核机制等。传统的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往往集中于理论教学过程,关注教学秩序是否正常、是否符合教学进度安排、课堂授课效果等,而对实践教学的监控比较薄弱。与一体化教学模式相配套的教学管理机制,既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监督,又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渗透互融、有机衔接程度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等。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教学组织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一体化组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组合,该种教学模式不同于单纯的课堂讲授、课后实践模式,而是利用微课等形式,部分内容由学生课前自学,这样节省出来时间,课堂教学中加大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分析和讨论,选择恰当方式加深学生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如在讲到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时候,我们采取的教学模式是“理论学习+案例研讨+社区实践+调查研究”的一体化组合,使学生理解基层自治组织的管理功能、服务功能、保障功能、教育功能、安全稳定等功能,引导学生研讨以及实地调研“社区矫正”、“社区养老”等问题,通过社区问卷调查环节,使大学生了解目前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邻里关系等状况,了解社区群众的实际需求。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深化了教材内容,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其能够深刻体会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纯粹的理论,而是具有极大应用价值的有趣学科。

(二)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对接

一体化教学的特色之一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对接,那么在高校思想政治类课程中怎样做到有机对接呢?以现场案例教学为例,该方法注重引导案例主人公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围绕某一教学主题现身说法,与学生互动。现场案例教学有利于提供真实可信的课堂情境,有利于内隐知识的呈现与迁移,发挥名人的榜样示范效应。〔5〕该种教学法应用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务必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和课堂的组织引导,如案例嘉宾的选择,教师与案例嘉宾的事先沟通,以确保现场案例教学按照预期的方向开展等。在课堂阶段,教师要注重发挥课堂的组织引导和时间控制作用,灵活的处理现场出现的非预设情况。如我们邀请来环卫行业优秀人物,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淮安市清河区环卫工人孙美兰。孙美兰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但在整个课堂上同学们与孙美兰的互动交流特别活跃,孙美兰淳朴的话语感动着同学们。有人提出希望孙美兰成名后有能力呼吁改善环卫工人生活条件,提高环卫工人工资待遇;有人提出希望与孙美兰所在单位达成协议,班级学生定期参加义务环卫工作。由于时间的关系,教师引导讨论的主题围绕职业定位、职业责任,人生观、幸福观、家庭责任、心理自我调节等方面。本次课对于教育同学们如何尊重、理解他人,爱惜他人劳动成果、自觉保护环境、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婚姻家庭观的潜移默化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该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有机对接,比单纯的课堂讲授或社会实践效果要更直观更深刻。

(三)实践环节中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渗透互融

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渗透互融,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两张皮。如任课班级同学课上辩论“拉动内需促增长与勤俭节约之间是否矛盾”的问题,课后在校园食堂门口开展“光盘行动”宣传、组织旧货跳骚市场。如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就业创业观教育以我校“创建恩来班”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为契机,任课教师兼任“创建恩来班”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老师,结合整个过程中班级同学的表现,因地制宜地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渗透实践教学,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提升、强化理论教学的效果。如组织任课班级参观故居和纪念馆,使大学生亲身体验伟人的成长历程和一生的奋斗,激发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深刻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如带领物流和物联网专业的任课班级学生参观现代物流企业,了解现代物流管理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和现代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以及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及要求。在学生与企业管理人员交流过程中,管理人员的话对现场学生的触动很大,他说:“物流企业缺才不缺人,真正懂物流的实战性人才太少,毕业生难以很快达到实战要求”,并举了该种情况的例子。本次参观使大学生们更深入的理解了教材中有关大学生就业的相关阐述,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紧迫感。

四、结束语

就教学实效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相比较传统的“灌输”单一模式,以及理论与实践分别开展的双轨模式具有独天得厚的优势,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单一性与多样性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形式上互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上有机衔接,知信行一体化引导,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习,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估。该种教学模式通过优化与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创设受教育者“入眼、入耳、入心”的情境,有的放矢地使大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参 考 文 献〕

〔1〕戴启仓.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4).

〔2〕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张琴.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简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0,(17).

第9篇

【关键词】公共服务;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问题;解决思路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2)04—0092—05

2009年,中央在大力推行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提出要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新型农村社区,不同于单纯的农村人口聚居,它是在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所提出的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的,实现集约化经营为主导,以移民搬迁和住房建设为契机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和基层治理模式的一次彻底的变革。在这次变革中,成都和济宁两地做了有益的探索。借鉴其经验的同时,也可以看到,新社区建设不可避免会陷入如何处理新的社区生产、生活方式与原有农村基本的经济、组织制度的关系的困境,而且自组织程度不高已成为社区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面临的挑战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实现城乡公众共同享有公共服务的重要保障。然而,在现实的社会发展中,公共服务的供给却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逐步拉大,特别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已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并已成为影响社会公平公正的焦点问题之一。[1]因此,统筹城乡背景下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探索,需要对基层公共服务供给问题及基本路径加以探讨,以期找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

政府必须履行好公共服务责任,这是当今社会的共识,也是现代政府应该履行的职能所在。然而,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无限性,而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则始终是有限的。在市场经济下,政府只能提供市场经济无法提供的公共物品和私人无力从市场上获取的私人物品。这也是政府必须履行的公共服务责任。公共服务与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正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政府行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社会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村庄形态的开放性。农民的活动空间已大大超越传统的村庄地域界限,村庄间的流动与土地的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是乡村呈现出一个信息开放、社会多元的状态。二是人口迁徙的自由性。农村人口不再限于本乡本土生产生活和从事农业生产或产业,而是大规模、高频率地劳务输出或者从事新的非农产业。三是生活方式的变化性。农村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急剧变化,农民已不是从前那种千百年一成不变的小农形象,而是边在田野上耕作,边打手机的新式农民。四是村庄结构的异质性。农村社会的变化使传统农村社会迅速解体,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发展及各种要素在道德、价值、情感方面不断改变着旧有的传统状态。这些变化在带来农村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使得乡村治理也陷入了困境。[2]

而与此同时,农村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呈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村委会职能弱化。村委会对乡村公共事务和公共设施建设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大量基于乡村内部,需要以自治的方式加以处理的公共事务常陷于无组织依托的困境。农村有效资源大量流失。劳动力大量外流,常住人口减少,留守儿童、老人、妇女成为乡村的主体;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耕地减少,农村经济基础被不断蚕食,发展缺乏动力;村集体经济空壳化。2004年以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提出,农村的三提留五统筹、农林特产税、农业税相继取消,村集体的机动地、集体林地等也都陆续承包到户,双层经营体制中的集体经济部分逐渐消失。

乡村社会的剧烈变化对我国的乡村治理以及公共服务的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2006年中央l号文件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措施,农民收入得到较快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也成了题中之意。但由于我国各地区农村普遍存在村庄多、规模小,位置分散的特征,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了投入成本过高,投入分散,投入效率低等问题,新建的住房、活动中心等往往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国家根据形势的变化,提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农村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农村发展的趋势。为了寻求解决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困境的途径,2009年,国家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试点工作。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