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5 09:57: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动物 防疫 体系 建立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243-01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养殖大国。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的优势产业,在农村经济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养殖业收入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养殖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是保障养殖业健康稳步发展的根本保证和有效措施。降低养殖成本和疫病风险,降低损失,提高农户养殖积极性,对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繁荣农村经济意义重大;现代社会人与动物的距离不断缩小,动物疫病向人类扩散机会加大,新的人畜共患病不断出现,直接威胁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甚至打扰正常的生活秩序,影响社会稳定,是人类面临的最重要和最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实施动物防疫是保护人类健康的必须措施,是公共卫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养殖规模扩大,商品率提高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动物、动物产品流通加快,国际贸易频繁,使动物疫病跨地域传播的危害性加大,加强进境检疫,可以使进口贸易免受损失,更重要的是防止外来病入侵,动物防疫、检疫是维护国家生物安全的重要环节,加强出境检疫,保证动物、动物产品安全,有利于提高畜产品国际竞争力,维护出口信誉,打破贸易壁垒,使更多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更多的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扩大畜产品出口,带动畜牧业发展;再如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禽流感疫情,大家都深有体会,受此影响,养殖业蒙受巨大损失,交易受挫,因此只有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才能保证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落实,造福广大群众的一项福址。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工程,它关系到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稳定,关系到公共卫生,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它涉及到动物防疫、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动物疫病的监测、诊断、化验、动物防疫的监督;它涉及到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畜禽品种改良、养殖业结构的调整和科学管理技术的应用;它涉及到食品安全工作,兽药、兽药添加剂等等的监测、监督工作。它涉及的范围直接于养殖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直接于养殖户的利益密切相关,直接于市民的吃肉、食品安全密不可分……因此,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才能促进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让市民吃上“放心肉”。
为适应新阶段养殖业发展要求,国家逐步完善和健全中央、省、市、县、镇、村六级动物防疫体系。中央和省级侧重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制定控制、扑灭计划并组织实施,提供高端技术支持,市、县、镇、村负责辖区内动物防疫、检疫,通过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保障食品安全。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具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一项系统综合工作,特别是县及县级以下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那么如何加强其建设?首先,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机构建设和人员素质、技术的培训教育工作。由组织、人事、编制、劳动部门核定机构的编制,明确职能并将人员纳入财政全额核算管理,动物防疫机构应加强人员技术、职业道德的培训、教育,由于动物防疫机构人员是经常与动物“打交道”的工作,是较为脏且繁重的工作,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同时面临感染畜禽疫病的风险高、机率大,因此,教育从事动物防疫机构人员树立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思想,树立起全心全意为动物防疫建设服务的思想,一心一意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恪守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实行官方兽医制度。第二,加强体系硬件的建设。健全完善办公场所、配备相关办公设施,动物疫病、兽药及其添加剂等残留物都必须通过实验室进行监测、诊断,因此,县级以上机构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实验室,配齐中级职称以上1-3名为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做好动物疫病及残留物的监测、诊断,及时发现有关问题。第三,加强防疫监督管理。动物防疫监督的行政执法主体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列入公务员或参公单位管理,依法对动物引种、饲养、屠宰、加工、流通以及动物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进行防疫监督管理,督促饲养户、经营者依法履行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规范、指导畜牧业发展。第四,建立和完善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实现动物及其产品全程监督,各部门各司其责,协调配合。加强对养殖场、养殖户、经营户的管理,建立网络管理系统,完善产、供、销档案,让畜禽真正拥有自己的二维码“身份证”,展示其从出生饲养、病疫、屠宰到运输、交易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同时建立一个综合反馈系统工程,及时反馈有关动物饲养、疫病、运输、流通、交易等信息,掌握相关信息资料。第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涉及范围广,内容多,涉及每个养殖户,关系到每个市民的食品安全,只有财政大力支持,才能保证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所需的正常工作经费及相关的配套经费,此外,积极探索引进社会第三方参与动物防疫、防疫监测及开展动物防疫评估。
总之,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关系到所在区域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关系每个养殖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关系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强防疫体系建设,保障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障动物及其产品安全供给,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造福天下百姓!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基层 动物防疫体系 建设
[中图分类号] S851.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198-01
一、前言
近年来,畜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但由于基层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滞后,各种动物疫病一直威胁着畜牧业的发展。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直接关系着畜牧业发展,完善和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因此,必须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防控动物疫情发生和流行,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畜牧业的发展。
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现状
九台市地处吉林省中部,位于长吉经济区的中心位置,是长吉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九台市的自然资源丰富,而且气候条件适宜,属于松嫩平原和长白山余脉过渡区域,松花江、饮马河贯穿南北。土地面积为22500平方千米,其中平原占80%,78%是黑土地和草甸土,肥力强劲,全市的秸秆年产量达到了400万吨,为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市辖区有两个民族乡,12个建制镇,310个村庄。2002年九台人口增至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70%以上。九台的畜牧业主要以猪、牛、羊、家禽为主,2002年统计数据为:肉类总产量9.6万吨,禽蛋2.6万吨,畜牧业发展总值达到10亿元。
1.围绕吉林省中新食品区、动物无规定疫病缓冲区建设实施了防疫体系建设工程,建立和完善了稳定的三级防控体系,同时建设了疫病检测和疫情监测化验室。新建6个标准化乡镇基层畜牧站,坚持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保证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全市“四大疫病”免疫率达到100%,常规免疫率达到95%以上,有效保护了畜牧业健康发展。
2.开展了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的5个专项整治行动,分别是“兽药饲料专项整治行动、打击‘瘦肉精’等非法添加专项整治行动、打击经营病死病害畜禽专项整治行动、生鲜奶专项整治行动、鲜肉和肉品专项整治行动”;
3.落实了疫病防控保障措施。为保障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动物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动物疫病防疫体系不健全,工作开展难度大。近年来,还有部份地方动物防疫网络还未健全,《动物防疫法》是动物检疫监督时的唯一法律依据,但其条文比较粗略,相应的配套细则均未,致使监督过程中找不到相应的法律依据;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近年来,国家虽然投入资金对兽医站进行改建,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加上地方财力有限,目前兽医站仍然存在体制不顺、人才匮乏、设施简陋的状况,直接影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3.产地检疫力度不大,动物产品来源主要是农村各家散养,规模数量不一,分布过于分散,报检率低,同时个别检疫人员,从而使综合防治效果降低;
4.基层动物防疫队伍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基层防疫队伍人员老化的问题非常突出,聘用的动物防疫监督人员、动物防疫人员专业理论素质不高;
5.群众对防疫工作认识不够,一些群众不能理解和支持防疫工作,食用或贩卖没有经过检疫或检疫不达标的动物产品。
四、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建议
建设动物防疫体系是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情的基础性工作。各级政府和畜牧兽医部门应从全局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水平,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1.广泛发动宣传,增强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卫生防疫氛围。动物防疫必须依靠广大群众,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深入学习《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的动物防疫法律意识,执法人员要起到带头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提高疫情快速反应和处置的能力;
2.搞好防疫监管。要继续采取“五强制” (强制免疫、强制隔离、强制封锁、强制消毒、强制检疫) 措施,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要健全完善疫情监测报告网络,加强动物疫情调查和监测工作,一旦发生重大疫情、立即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快速处置,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3.坚持依法防疫。动物防疫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做好动物疫病的免疫、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力争使畜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耳标配戴率达到100%,对新补栏畜禽、怀孕畜、仔畜、漏免畜及因病缓免畜要及时补针,做到动物防疫密度常年保持100%,以全面提高畜禽抗疫病风险的能力;
4.加强防疫监督,加强监督部门管理。强化部门内的管理工作,形成动物卫生监督责任,层层防控。定期组织培训基层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形成绩效考核体系,奖惩分明。政务公开化,加强群众监督的力量;
5.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启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动物防疫信息化,提高办事效率。各地应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完善动物防疫监测预警体系、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动物防疫物资保障体系;
6.抓好基层专业人才培训。制定培训规划,落实培训经费,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分期分批到学校轮训,提高基层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7.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投入,建设动物防疫基础设施,提高基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确保动物卫生监督顺利进行;把动物卫生监督的使用经费归入到地方财政的管理范围中,确保正常工作中需要用到的资金和学习经费充足。
五、结束语
在新时代之下,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群众的利益,保护群众的生命健康,共同完善和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为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长效预防机制,有效控制和消灭重大动物疫病,推进沼气惠民工程的实施,现就我市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通知如下:
一、认清疫情形势,高度重视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近年来,畜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充分开发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实施沼气惠民工程,打造畜牧名优品牌,我市已成为我省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重要基地。
目前,国内外动物疫情日趋复杂化,重大动物疫情时有发生,对我市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已构成严重威胁。基层防疫队伍位居动物防疫工作的第一线,是动物防疫工作的主力军,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农村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几近瘫痪,创新基层动物防疫体制,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已迫在眉睫。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应迅速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
二、进一步明确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各县市区要按照《动物防疫法》和市政府*号文件精神,以市场为导向,本着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逐步建立健全体系完整,上下协调,运转有序的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管理网络,形成防检监统一,防治分离,服务规范的新型动物防疫运行机制,力争在短期内改变我市农村基层防疫体系“网破、线断、人散”的状况。
三、明确任务,制定方案,稳步推进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动物防疫工作实际,按照市政府的要求,以畜牧养殖沼气示范村为重点,在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基础上,再组建一支5-7人的农村专业基层防检队伍,负责本地动物防疫工作,完成上级下达的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免疫、检疫、消毒工作任务。协助上级部门完成疫病普查、测报、疫情扑灭、法规宣传等动物防疫工作。
四、加强领导,严肃纪律,确保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顺利进行。县乡政府和市县两级主管部门要成立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按照市畜牧局下达的《*市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做好被录用防疫员、产地检疫员的选拔、审核、培训、考试和聘用工作。市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抽调人员成立督查组,对各县市区应聘人员的选拔、录用情况及时进行督查指导,研究解决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严肃工作纪律,查处违规违纪操作,依法维护应聘人员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对受聘人员工资经费的筹集与管理,有效解决被聘人员后顾之忧。按照市政府[2005]6号文件要求,基层防疫员劳务补贴纳入县级年度财政预算,或由县级财政从财政转移支付中按人均月补助200元的标准上解,每年按期拨付到县级主管部门,由县级主管部门根据被聘防疫员的工作实效,核发劳动报酬。基层防检员在开展防疫工作中,依法取得的其他服务性收入,可作为其工资的重要补充,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该项防疫专项经费,主管部门要自觉接受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督审计,确保专款专用。
六、加强对基层防疫人员的管理,确保基层防疫工作高效运行。各县市区畜牧局要加强对被录用人员的管理工作,建立管理档案,制定培训、考核方案,完善奖惩机制。按照考核方案和考核办法,每年年底前对受聘人员进行年终考核和年度综合评定,逐步建立适合本地防疫工作实际和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的动物防疫工作机制。
一、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主要目标
(一)动物防疫体系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最近几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频繁发生,在一些国家和我国部分地区呈较快蔓延趋势,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畜牧业稳定发展。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必须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二)金山毗邻浙江,属市郊农业大区,也是畜禽养殖业重要区域,生产的畜禽产品在*市占较大比重,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情任务艰巨,压力增大。现行防疫体制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防疫队伍不稳定、镇级弱化、村级断层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控的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强和完善防疫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紧迫的任务。
(三)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主要目标。*着“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整合资源,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动物防疫体系和运行机制,强化各级畜牧兽医行政机构的管理职能,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完善动物卫生技术支持体系,稳定和加强各级动物防疫队伍,提高畜牧兽医管理总体水平,努力构建与我区公共卫生水平相配套的动物防疫体系。
二、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健全区级动物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区农委作为区政府在农业行政管理方面的职能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动物卫生行政管理职能,按照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要求,合理调整内设机构,将畜牧水产办公室更名为畜牧兽医水产办公室。
(二)建立区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将金山区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更名为金山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辖区内动物防疫、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动物产品安全和兽医饲料监管行政执法工作,指导*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为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隶属于区农委。
(三)建立区级动物卫生技术机构。将金山区畜牧兽医站更名为金山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动物疫病监督、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兽药饲料技术检测工作,指导镇、村动物卫生防疫工作。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公益性事业单位,隶属于区农委。
(四)加强镇级动物防疫力量。在各镇、金山工业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增设镇级畜牧兽医站。负责辖区内动物防疫、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动物防疫管理及其它与动物防疫相关的工作,根据各镇、金山工业区动物饲养量和动物产品流通量配备人员5-7名,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经考核上岗。
(五)健全村级防疫员队伍。村级防疫员队伍是整个动物防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解决村级防疫断层断线的突出问题。规划属农业区域的村都要配备防疫员,非农业区域的行政村,但仍有一定的动物养殖可配备兼职防疫员,或由镇、金山工业区畜牧兽医站派人负责防疫工作。区级动物防疫技术部门在对防疫员技术业务培训后,实行持证上岗;镇级动物防疫检疫站应加强对防疫员的业务指导。镇、村两级在加强对防疫员考核管理的基础上,对其所从事公益性工作实行必要补贴,对防疫员日常管理纳入村级农业综合服务队范围。
三、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 动物防疫体系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266-01
动物防疫工作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防疫体系建设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内容,各乡镇畜牧防疫站是动物防疫体系的基层组织,各村动物防疫员作为辅助补充,起到中间人的作用,是养殖户与上级防疫员的联系人,同时也是防疫技术和知识推广的中坚力量。根据目前乡镇防疫工作开展情况,强化防疫体系建设,找准问题,切入要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防疫工作的整体建设。
一、 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工作环境差,基础建设欠账多
由于资金投入不同,各级防疫机构的建设情况存在很大差别,一般乡镇级防疫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受到严重限制,工作环境相对狭小,大多数防疫站只有一两间房子,即当办公室又当宿舍,防疫设备整体落后。一些地区政府机关进行改革,兽医防疫站首当其冲被革掉,各种资产被挤占,房产用于他处,编制一减再减。目前我国一部分乡镇防疫站只有十几个人的编制,与以往相比编制被裁减掉1/3左右。
2.专业技术人员呈“老龄化”,非专业人员比重较大,整体素质不高,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乡镇畜牧站工作人员学历在大中专以上的仅占三分之一左右,绝大多数的工作人员都是通过继续教育获得相关专业的,成为动物防疫工作的主力军,但是也有部分年龄偏大者,不少接近退休年龄,使得一些兽医专业毕业的人员得不到及时补充,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由于乡镇防疫工作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每年固定时期进行两次普检,因此其他时间内多数工作人员被借调到政府机关从事中心工作,使人员学习荒废,素质普遍下降。不仅人员流动较大,在财务上也存在很大随意性,一些业务经费时常被乡镇机关调用,使基层防疫站基础建设跟不上需要,发展后劲不足,挫伤了防疫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3.职责不明确,管理不顺当,机制不灵活
虽然广大乡镇已经成立畜牧局,负责辖区内的畜牧防疫管理工作,组建了卫生监督机构和疫病防控中心,但是管理仍然不合理,不顺当,政事不明,职责混乱,还有些乡镇将一些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调入主管部门工作,使上述两个机构的人员严重不足,责任划分不明,出现问题相互推诿。虽然在权利上划分明确,但事实上经费不明、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严重降低行政能力。
4.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素质偏低
目前广大地区村级已经建立了防疫员队伍,但是整体素质普遍不高,加上动物防疫工作常态化,任务逐步加重,群众对防疫认识不到位,相应的补贴较小,实际工作很难正常开展。
二、 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改进措施
1.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性建设,改善防疫检疫和诊断设备
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虽然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各级政府应当预算防疫的财政支出,但实际上乡镇财政比较紧张,用于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少之又少,主要靠中央和省级财政下拨,乡镇政府主要解决用地问题,根据不同区域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情况以及防疫站的职责和业务规划其使用地面积。事实上,动物防疫工作是一项公益性工程,需要规划到公益性事业当中,基础设施建立后要明确其使用权和所有权,所有权属于畜牧局,使用权归乡镇防疫站,不受政府改革变动的影响。
2.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提高基层队伍素质
一是要对基层现有的防疫员进行培训教育,科学制定长期培训计划,并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式的业务技术和知识培训,丰富防疫员的知识涵养,加强对非专业人员的学历教育,进行职称评定,给与其学历认可。二是要完善考核评估体系,严格考核标准,通过定期考核检验防疫员的业务水平,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行辞退或者调离。三是要加强源头管制工作,严格制止非专业人员进行兽医工作行列。要结合地区性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情况和防疫工作开展情况制定科学的编制预算标准,对原有的体制编制重新评定和测算,缺人的职位要及时从对口专业院校毕业生中聘请,通过培训、考核、完善激励机制、聘用机制等多种形式,逐步提升基层防疫员队伍的整体建设水平。
3.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和效益
要加强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完善岗位责任制,健全考合评估办法,使内部管理更加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权利、义务,严格制定工作指标,制定阶段性工作任务、培训任务、财务审核任务,使制度更加规范化,并结合考核奖励制度推动工作开展,提高防疫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4.建立健全村级防疫员的聘用、管理和考核制度
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基层防疫工作的主力军和关键者,必须规范其聘用、管理、考核等程序,使村级防疫队伍建设质量不断提升。首先要严格聘用制度,把好任用关,一般程序使村委会推荐、乡镇畜牧防疫站面试审核,报乡镇畜牧局进行统一考核,最终进行职称认定并发防疫员资格证书,根据水平的高低安排具体的职务。其次要不断完善考核机制,进行动态式管理,根据村级防疫员的主要任务和责任范围制定切合实际的考核方式,实行百分制考评制度,按照国家规定发放补贴,对于一些不服从考核规定的人员坚决辞退。三是要根据乡镇经济发展情况适当提升基层防疫员的补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加强各级防疫员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其工作水平和服务态度,实现优质。
参考文献
[1] 黄建初,岳仲明.5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6释义及实用指南[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71-76,90.
[2] 武深树,谭美英.关于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思考[J].现代畜牧兽医,2005,(2):3.
[3] 翟西善.浅议基层动物防疫员的选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55.
近年来,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这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但由于基层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滞后,口蹄疫、猪瘟、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一直威胁着畜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如何完善与加强基层防疫体系建设,笔者结合自己十几年的动物防疫工作经验,谈一下自己肤浅的看法,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1、当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动物疫病防疫体系不健全,工作开展难度大。近年来,还有部份地方村级动物防疫网络还未建立健全,成为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薄弱环节,村级防疫工作条件差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难于保证常年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1.2 群众动物防疫意识淡薄,主动配合性差. 由于我市地处西部山区、群众的文化水平低,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农户不很积极配合动物防疫工作,不按免疫程序进行科学免疫。
1.3 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利于防疫工作开展。华蓥市辖13个乡镇(街道),有4个乡镇畜牧站无办公用房,3个畜牧站的办公室为危房,其他乡镇畜牧站的办公条件也很差,乡镇畜牧站的防疫、检疫、诊断等设施简陋,缺乏必要的器械、工作手段普遍落后,制约着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1.4 动物防疫监管难以到位,综合防治效果较低。由于村级防疫队伍还未健全,对分散的饲养户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平时补针工作难度大,使免疫接种密度在非集中免疫期间难以达到规定指标,从而使综合防治效果降低,个别边远地区甚至出现免疫死角,成为动物疫病发生的潜在隐患。
2、进一步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对策
2.1 加强行政管理。动物防疫工作的最终目标不仅是保护动物健康和畜牧业发展,而且是保护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动物防疫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防疫观念,并以此为准则确立动物防疫工作的地位和目标。各级政府和畜牧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行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2.2 建立完善机制。各地应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完善动物防疫监测预警体系、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动物防疫物资保障体系,强化对乡镇和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动物防疫人员的专业技能。要加强现有动物防疫机构建设,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防疫工作理念,逐步健全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切实解决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改善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工作环境,积极提升乡镇动物防疫站业务能力。
2.3 广泛宣传发动。动物防疫必须依靠广大群众,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实行“群防群控”、“联防联控”。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人民群众的动物防疫法律意识,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组成完善的疫情监测网络体系,提高疫情快速反应和处置的能力。
2.4 搞好防疫监管。要继续采取“五强制” (强制免疫、强制隔离、强制封锁、强制消毒、强制检疫) 措施,切实加强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要健全完善疫情监测报告网络,加强以口蹄疫、禽流感为主的动物疫情调查和监测工作,进一步改善工作手段,做到及时、准确地报告疫情。各级政府要建立一支反应迅速的动物疫情应急队伍,一旦发生重大疫情、立即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快速处置,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关键词] 基层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探讨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220-01
基层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是动物防疫工作的基础和本质,乡级乃至村级的兽医站中的从业人员是动员检疫队伍中处于基层的动物检疫人员,村级的防疫人员是动物检疫工作开展的重要补充,是联系基层人民群众中坚力量,在他们的工作中能了解到养殖户反应最普遍的关于动物检疫的问题和难题,同样这些基层的防疫人员也是实施动物防疫工作和相关兽医技术推广的最直接的发起人,他们保障了基层养殖业和畜牧业健康的发展,同样也保障了消费者购买的动物产品以及相关的动物制品的安全、可靠,基层动物防疫人员是推进健康养殖产业的桥梁和纽带。基层的防疫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基层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安全与否,是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公共社会秩序的重要保证。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的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一、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基层的动物防疫部门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种是工作人员、财产和所有的物资都属于县级的动物防疫部门管理,一种是实行的分层管理,双方共同管理的模式,但是具有最后决定权的仍是县级动物防疫部门,最后一种是所有人员、财产以及物资都归基层动物检疫部门进行管理,只是一些具有技术上的问题需要由县级部门进行传达和指导。根据作者的工作经验来看,现有的管理模式占绝大部门的是第二种模式,第一种和第三种模式在现有阶段的动物检疫工作中占有很少一部分,且动物检疫管理工作落实到村级以后,基本上述所有的管理模式都不存在了。
二、基层动物检疫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工作条件相对艰苦
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到了集成经济条件不发达的影响,设施建设和发展相对较为缓慢,且呈现出落后很不上时展需求的趋势。在基层的乡镇或者农村地区办公人员全部集中在一间小房子里,白天是办公室,夜晚就是集体宿舍,动物检疫的设备更是十分的陈旧和落后,且每次的乡镇机构的改革,基层的防疫部门都不能得到相应的整改和设备的更新,一些物质往往都被其他部门占有,经过层层的剥削最终落实到基层动物检疫部门手中的东西和设备的少之又少。此外,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也是十分的艰苦,虽然经过的多次的改革,但是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待遇问题始终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解决。
2.专业的技术人员老化,非专业的从业人员比例增加,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家底,发展后劲不足
根据作者在基层防疫部门的观察来看,队伍的学历结构中专学历占据了绝大的部分,中专以上学历也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但是根据作者的调查了解到,在这些相对学历较高的从业人员中,大部分是由于升职或者其他的需要在工作以后通过继续教育取得了较高的学历,这些人员往往已经成为基层防疫队伍中的骨干或者领导者,但是他们的年龄都相对偏大,一般的都超过了45岁。此外,非专业人员大量涌入基层的动物检疫队伍,基层的动物检疫部门好像成为了闲置人员的收容所一样,不管什么专业的人员全部安排到本部门来工作,不断完成不了相应的检疫工作,还挤占了大量的事业编制,致使相关动物检疫专业的人员无法补充到队伍建设中来,造成队伍的青黄不接现象突出。与此同时,乡镇管理基层的动物检疫部门,使得相关的人员长期的调配到乡镇开展其他工作,造成技术人员的技术和知识荒废,职业素质下降。在基层的管理部门对于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和物资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乡镇的基层工作人员开展工作中收到的一些微薄的收入也常常被政府以各种理由占有,使得动物检疫部门成为一个名存实亡的空壳,发展不起来,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差。
三、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对策
1.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防疫检疫和疫病诊断装备
依据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由于基层的经济水平达不到动物检疫建设的需要,相关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中涉及到的资金应该有本地的省级以上的政府和中央财政进行投资,有县级的人民政府通过政策的倾斜,为基层动物检疫部门解决相关的办公场地和办公设备的问题。根据相关的建设标准和职能业务开展的范围,每一个基层部门的占地应该不少于1.13公顷,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动物检疫属于一项非盈利的公益事业,基层的动物检疫工作同样也是一项公益事业,其建设用地应该按照建设公共设施的标注来进行征地,并对其作统一的规划。基础设施完成以后要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避免设施被其他部门占有事情的上演。
2.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提高基层队伍素质
首先,强化对现有队伍人员的职业素质教育与管理,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和方案,按照计划的详细步骤开展形式多样的动物防疫技术培训,对现有的非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知识的培训学习,并要求他们继续教育。其次,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通过综合的考核,对达不到本专业水平的技术人员和任何本职工作的人员进行在培训或者直接解除劳动合同,最后,从源头上限制非专业人员进行该部门从事动物检疫工作。
参考文献
[1] 霍全胜.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养殖与饲料.2010(09)
关键词:畜牧业;防控;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S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1)09-0015-03
广西玉林市是畜牧业大市,2010年全市年出栏生猪568万头、家禽2.18亿羽,养殖业产值达150亿元,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因此,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对于加快全市畜牧养殖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形势依然严峻,为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促进畜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确保人民身体健康,必须构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长效机制。现就玉林市建立长效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机制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1加强防疫责任体系建设
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动物防疫工作的总体要求,加强动物防疫责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免疫工作责任制、疫情报告责任制、监督执法责任制、应急处置责任制、动物防疫责任追究制等制度,整体构建动物防疫工作责任体系。实行动物防疫工作“三轨”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即市、县、乡三级政府之间、业务部门之间、业务部门与规模养殖企业之间签订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状,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分解任务,多层次全力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完善动物防疫工作业绩考核奖惩机制,实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各有关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领导落实不到位、机构落实不到位、人员落实不到位、经费落实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位、制度落实不到位的,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2加强强制免疫体系建设,实现常年免疫
(1)实施“常年免疫”制度。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履行职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要求,组织本管辖区域内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做好强制免疫工作,做到乡(街)不漏村、村不漏组(屯)、组(屯)不漏户、户不漏畜禽,努力确保重大动物疫病100%免疫密度。
(2)推行动物免疫公开承诺服务制度。乡镇、村要将免疫对象、免疫项目、免疫责任人,服务电话、监督电话等予以公布。村级要把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纳入村规民约,明确动物防疫的责任义务,提高动物免疫工作的透明度和群众自觉免疫意识、监督意识。
(3)做好免疫抗体监测。县(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辖区的免疫抗体监测,对抗体水平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及时加强免疫,努力确保应免畜禽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县(市、区)的免疫抗体水平定期抽检,以利于提高免疫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4)建立完善免疫台账和档案制度。以乡(镇)为实施主体,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健全畜禽户口档案,做到一村一册、一户一页的动态管理制度。每个村由村防疫员具体负责,对村内农户和养殖场畜禽的出栏、补栏、免疫、死亡、无害化处理等情况建立台账。规模养殖场由该场防疫人员负责建立免疫台账和档案。
(5)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员选用、培训、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进一步强化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一岗三责制”,即:村级动物防疫员既承担防疫职责,又承担疫情信息报告职责,还承担养殖业信息统计职责,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真正实现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确诊和早处置”。落实好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补助经费,确保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稳定。
3加强疫情监测体系建设,实现科学预警
(1)健全疫情测报网络。建立健全市、县、镇、村四级动物疫情测报网络,确定每个村由村动防疫员兼任疫情报告员,确保每个村和每个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有一名疫情报告员。
(2)坚持疫情监测制度。充分发挥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作用,加大监测频率,扩大监测范围,对县、乡镇牲畜屠宰场、活禽经营市场、中小规模养殖场等重点地区的畜禽实行定点定时监测制度。及时统计监测结果,分析疫情动态科学预警预报。
(3)掌握疫情动态。密切关注国内外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动态,及时消除疫情传入隐患。
4加强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实现规范执法
(1)建立动物卫生监督与检疫监管责任制。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和防疫责任告知书、签订责任状、加强监督检查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对管理者的责任管理。建立动物卫生监督与检疫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各责任主体的监管责任和工作职责,落实任务,责任到人,严格执行谁检疫谁负责,谁监督谁负责的工作纪律,对监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严格按规定实行责任追究。
(2)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行为。对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等各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管;实现强制免疫监管到位,畜禽交易市场监管到位,防疫条件审核到位,饲养产地检疫到位,屠宰环节同步检疫到位,防疫证章标志管理到位以及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监督到位,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行为。
(3)提高监督执法整体能力。进一步完善市、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工作制度,加强执法人员培训,严格考核,督促执法人员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明晰执法规程,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相关行政法律、法规学习。配套完善监督执法用车、执法办案取证等设施设备,保障执法经费,提高监督执法体系的整体能力。
(4)探索建立部门联合办案机制。针对行政处罚难以对违法性质恶劣、情节严重违法分子构成有效震慑的实际情况,可探索动物卫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联防联动机制,邀请公安、检察、法院以及卫生等部门进行专题研讨。对重大案件,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行初步立案调查,卫生部门进行卫生学评价,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可加强自治区、市、县联动和县级间联动,强化沟通协作,提高执法效果。
5加强应急反应体系建设,实现有序应急
(1)完善应急预案。根据防疫形势发展需要,市及各县(市、区)不断完善本级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牲畜口蹄疫防治应急预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应急预案》、《人畜共患病防治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并制订好各种应急预案的具体工作方案。
(2)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市及各县(市、区)建立健全应急预备队,落实具体人员名单,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应急知识培训,提高对突发疫情的应急反应能力。
(3)提高应急效率。强化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健全应急指挥机构,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果断措施,严格按照“早、快、严”的原则处置疫情,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4)做好防疫物资储备。按照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消毒药、消毒器械、防护服、动物尸体袋、应急灯、口罩、手套、水鞋、诊断试剂等防疫物资储备,落实防疫专项储备金,确保应急所需。
(5)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中,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交流信息,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6加强防疫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全程监管
(1)抓好动物标识佩戴工作。全面推进猪、牛、羊二维码耳标佩戴工作,耳标佩戴率达到100%,开展牲畜二维码耳标信息录入、识读、传输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逐步实现动物及其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全程防疫监管和疫病追溯。
(2)加强追溯体系建设档案管理。建立养殖档案和防疫档案是实现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疫病可追溯管理的基本手段。建立畜禽养殖场和畜禽养殖户的畜禽防疫档案,要确保防疫档案、养殖档案和牲畜耳标信息的有效衔接,提高养殖生产过程的透明度,实现全程监管,从源头上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3)推进动物防疫信息化建设。做好规模养殖场信息、兽医实验室信息、疫情信息、免疫工作进展等动物防疫信息的报送、分析和管理。建立市、县、镇三级动物防疫专用网络,实现动物防疫信息的动态化、网络化管理。
7加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实现能力提升
(1)加强动物防疫冷链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冷链体系,确保疫苗保存运输条件和疫苗质量。各县(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应配备有相应的工作用车、冷库、冰箱、冰柜、冷藏包等冷链体系设施;乡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应配备有冷藏柜和相应的冷藏包;村防疫员要每人配一个冷藏包。
(2)加强疫情测报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疫情监测和报告网络体系,特别是要健全村一级疫情报告员队伍建设管理。建设好市、县(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监测实验室,更新补充仪器设备,配备专业人员,使其具备常见疫病的诊断、科研能力,能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展动物疫情调查,指导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计划的实施。
(3)强化检疫监督执法装备。为真正起到以检促免和打击各种逃检行为的职能作用,市、县二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配执法装备:监督执法车、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等执法取证工具,二维码耳标信息录入和识读设备,配备电脑、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投影仪、消毒和人员防护设备等。
随着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不断发展,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在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实施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识加挂,免疫档案建立,动物疫情报告等重要防疫措施的主力军;在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当前动物疫病形势错综复杂,动物疫病防控任务艰巨而责任重大,旧的传染病抬头,新的传染病不断发生,严重地威胁人类健康。然而,保靖县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滞后,已不能适应动物防疫发展的需要。本文就保靖县村级动物防疫体系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分析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供大家参考和交流。
一、保靖县畜牧业生产状况
保靖县位于云贵高原东侧,武陵山脉中段,湖南省西北部。辖16个乡镇,196 个行政村、10 个社区、人口31 万。2014 年全县生猪饲养量25.64 万头,出栏生猪15.45 万头;牛饲养量3.96 万头,其中出栏0.643万头;山羊饲养量17.63 万只,其中出栏9.76 万只;家禽饲养量117.48万羽,存笼64.49 万羽,出笼52.99万羽。主要以农户散养为主,动物防疫任务重,工作量大。
二、村级防疫体系建设现状
1. 防疫体系发展落后,不能满足养殖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全县村级动物防疫仍然沿袭过去旧有模式,每个村配备一个防疫员,只在春、秋防疫期间进行集中防疫,这种方式不能及时按照畜禽生长进程进行有效的疫病防控,难免会出现抗体水平不达标现象。村级防疫员工具和设备落后,疫苗保存不规范,药棉、针头、注射器等消耗品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一针多畜的情况在农村普遍存在,使动物疫病在家畜中传播的可能性增大,疫苗变质引起防疫抗体水平不达标,甚至出现免疫应激反应,导致畜禽死亡,严重阻碍养殖业的发展。
2. 防疫技术水平低, 呈现老龄化,工作人员断层现象。全县共有196 个行政村10 个社区,通过对206 个村动物防疫员走访调查,村级动物防疫员大中专学历以上的为0,初中学历占,18.6%,小学文化程度以下占81.4% ;60 岁以上村级动物防疫员占25.7% ;50 ~ 60 岁之间村级动物防疫员占64.9% ;40 岁以下占9.4%。村级动物防疫员都是由年纪大的村民组成,没有受过专业教育和培训,仅仅靠经验、间断地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由于防疫工作脏、累、环境差、工作量大、报酬低等原因,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这项工作,选择外出打工,导致防疫工作出现青黄不接,人员老龄化和断层现象比较严重。
3. 防疫工作重,工作待遇差。
村级动物防疫员每年春秋两次集中免疫,强制免疫,畜禽标识加挂,免疫档案建立,疫情报告,养殖信息统计上报等任务,工作量大、时间集中、任务重。调查显示:每个村级动物防疫员每年平均防疫90 d,平均防疫15 000 头(只、羽)畜禽次,而防疫人员每个村每年平均工资仅1 000 元,日平均报酬不到12 元,村级动物防疫员都是村民,他们没有社会保险、工伤意外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
4. 村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差,技术手段落后。一是无固定工作用房。全县196 个行政村10 个社区没有一个拥有村级动物防疫室。二是设施设备差。防疫资料无法保管,疫苗质量难以保障。多数只有保温箱,无消毒锅、电热炉、小型冰箱,疫苗保管和使用存在隐患,质量难以保证。三是技术条件差。由于消毒设备缺乏,注射器具难以按要求进行消毒。四是服务物资紧缺。常用的酒精、碘酒、消毒药棉不能常备,注射消毒工作难以开展,特别是免疫救治药品紧缺,不能及时对免疫副反应动物进行紧急救治。
5. 农村动物养殖方式落后,基础免疫难度大。保靖县畜禽养殖模式大多为一家一户散养,养殖规模小,管理粗放,生物安全水平低且禽类养殖很大一部份没有笼舍,栖身于住宅周围或放养于农田,本身给动物免疫带来很大难度。加之免疫副反应救治迟缓、免疫副反应死亡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严重挫伤了农民接受免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甚至公开抵制免疫工作的进行,加大了免疫难度。
三、村级动物防疫建设体系的对策和思考
1. 充分认识村级防疫体系建设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和完善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改善村级动物防疫服务条件,提高村级动物防疫服务能力,对于预防控制重大动物疫病,提高村级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水平,保护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意义。遵循现代畜牧业“发展在规模,成败在防疫”的理念,将村级动物防疫体系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安排,切实解决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村级防疫员队伍素质,增强村级动物防疫功能。
2. 加强培训,努力提高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素质。加强村级动物防疫队伍技能素质建设是保靖县动物饲养方式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要求。动物免疫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时效性要求很高的工作。针对村级防疫队伍的现状,采取多种形式:一是材和培训师资。按上级业务部门编写的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教材,在每年春秋两次集中防疫工作前,进行集中培训;二是联合大中专院校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
考核合格颁发专业技术文凭;三是乡镇动物防疫站建立定期专题辅导培训制度,组织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专题性培训,加大村级防疫员的学习力度;四是摸索建立职称评定制度等。使村级动物防疫员中等达到动物疫病预防加治疗水平,从而建立起一支适应现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求的能打战,敢打战的村级动物防疫队伍。
3. 提高村级防疫员待遇,稳定村级防疫队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已成为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公共卫生的基础,要认真研究村级防疫队伍工作的激励机制。一是将村级防疫员纳入村级干部管理序列。二是增加村级防疫员财政补贴预算。在财力增长,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应逐年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待遇;三是增强村防疫员的服务能力。业务主管部门要采取有效手段,使其成为动物健康服务能手,增加服务项目,医疗服务、常见动物疫病的预防免疫服务、兽药饲料的经营和配种服务等增加收入;四是提高保障能力。要结合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规定,为村级动物防疫员买人身意外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逐步解决村级防疫人员的后顾之忧,保持队伍稳定。
4. 做好村级动物防疫室建设,改善村级防疫员的工作条件。村级动物防疫室是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基础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增强村民的防疫意识,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将村级动物防疫室建设的投入纳入县级动物防疫预算资金。将村级动物防疫室建设列入当年动物防疫财政预算资金,每年从动物防疫预算资金中拿出10% ~25% 投入到村级动物防疫室的建设上;二是将村级动物防疫室建设纳入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在养殖专业村的设立村级动物防疫室,将村级防疫室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三是每年定期补充防疫设备与物质。
5.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村级防疫员管理制度。一是加强领导,落实村民委员会对防疫的管理责任制。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是政府行为,其组织形式必须是政府来主导。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动物防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动物免疫上,切实做到“政府保免疫密度, 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二是建立完善村防疫员的考核细则,增强防疫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