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6 11:20:4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图书管理工作内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现代信息;图书管理;优势;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335-01
引言: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背景下,许多行业在经营管理中要想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就需要把现代信息技术和本行业的管理有效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图书管理工作。图书管理工作具有内容复杂、涉及元素多的特点,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图书管理工作,无论是管理工作的程序还是管理对象,都需要使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这样才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多便利。
一、图书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图书资源作为各个学校的关键学习补充资源,同时也是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各个学校在开展图书管理工作时,实施的基本上都是以人工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方法,然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和飞速进步,学生阅读量及参与阅读学习的学生数量急速增加,无论从图书管理的客观要求及主观需求方面,几乎所有学校都引进了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来开展图书管理工作,而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是随着图书管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升,加上学生阅读量的不断加大,同时图书资源已经从传统的单一纸质阅读转向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相结合,然而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并没有得到有效增加,同时图书管理人员的图书管理技能和水平也未能有效提升。
二、现代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优势
1.改变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方式
在传统意义上图书馆通常被认为是服务部门,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资料和查询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图书馆已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服务方式,出现了网络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等新形式,图书馆不仅为人们提供传统的书籍文献资料,同时也提供多媒体信息资料,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跨馆、跨地区的信息资料查询,使读者真正享受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捷。
2.合理整合了来自网络的各种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属于虚拟性技术的一种,利用网络和先进的技术设备能传递的信息资源不仅数量大,而且在类别上也是多种多样。因此,在传递的信息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垃圾信息和无用信息,为优化网络资源,就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传递的信息进行过滤和整理。除此之外,科技的不断进步,会促使信息技术不断实现升级,升级后的信息技术会对网络传递的信息资源产生一定的规范作用,相比较传统的信息技术,也会具有更易操作的特性。加之各种先进设备的应用,使得图书管理工作人T能充分利用网络传递的信息为读者提供更具科学化和人性化的图书管理服务,从而为提升图书管理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3.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
信息化管理是社会高速发展的产物,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很多事情都需要手工完成,这使得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巨大,而且人工操作也极易出现失误,增加了图书管理工作的难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后,图书馆的许多工作都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操控来完成,只需要编制相关程序,配备较少的人力、物力就能完成图书馆的相关工作,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同时,应用信息技术也显著提高了图书馆工作质量。
4.使图书馆藏的内容更加丰富
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图书管理工作模式,如今的信息来源越来越广泛,书籍报刊、互联网、光盘、电子图书等都可能成为信息承载者。计算机的应用推动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信息形式上的改变。在图书管理工作中,要树立以服务咨询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不断进行馆藏内容的改革。目前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使得信息的形式更加丰富,有数据文献、电子信息、音像资料等,图书馆已发展成为重要的信息中心。
三、现代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讲解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实质上主要讲述的就是突出表现的计算机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因此,如何将计算机技术与图书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是问题的关键。而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图书管理工作中,实质上主要是借助计算机技术,构建图书管理智能化系统。
1.计算机图书管理系统的任务分析
在图书管理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节省人工支出,同时提升图书管理效率。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从而改善传统图书管理方式的不足,只用少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就能让整个图书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同时,图书管理工作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结合计算机技术的有效使用,图书管理工作的内容不再是简单的图书借阅、归还登记,而是包含平台维护、电子图书管理、服务品质提升等一系列内容,使整个服务内容实现了途径的多样化和内容的丰富化。
2.有效区分信息化图书管理服务系统的功能
有效区分信息化图书管理服务系统的功能是图书馆有效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重要方法。有效区分系统功能,不仅需要对添加修改图书信息进行有效区分,同时也需要对设置读者的借阅权限等功能进行仔细甄别,并结合信息技术对图书管理的管理系统进行改造,促使图书管理服务系统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帮助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其中,图书管理服务职能体现为:采用分别管理形式对图书馆的图书类别和信息进行管理,对图书的借阅、存储、版本以及位置等进行科学管理。系统管理服务职能体现为:读者可随时修改并维护个人信息。读者管理服务职能体现为:借书以及还书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因此,要想更好地应用现代技术开展图书管理工作,就需要有效区分信息化图书管理服务系统的功能并完善借阅图书流程,结合系统的具体应用逻辑,有效衔接各个功能板块。此外,还应不断更新图书管理服务系统,及时修补服务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及漏洞。
3.提供便捷化、网络化计算机信息检索
当借阅人员对某一类书籍或者某一本书籍有阅读兴趣时,都可以借助计算机以及信息检索系统提前进行查阅,查询图书馆藏信息内是否收录,而关于纸质图书,则是查询馆藏中是否有存书以及归还期限等。通过便捷网络化的信息检索,能够使借阅人员可以更加方便的查询图书信息。通过结合计算机技术,构建完善的检索系统,可以将每一本书籍按照类型进行收录、归纳、分类,让阅读人员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查询到图书信息,进而提高借阅便利度。而检索系统的建设与普及,能够让图书资源实现最大程度的利用。
4.提供完善的计算机网络远程服务
计算机技术影响下的图书管理工作,图书借阅服务已经实现了地域因素限制,所以要在图书管理工作中,提供完善的网络远程服务,让更多的阅读者能够借助网络远程服务,实现更好、更便利的阅读图书。而网络远程服务实质上也是学生图书阅读习惯变更的重要要求。从根本上应用好计算机技术,可以借助图书管理系统,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实现整个图书管理工作的优化升级。通过有效结合计算机技术,最终实现整个图书管理系统的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孔纯蓉.计算机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7).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勤工俭学 学生 图书管理工作 探讨
1组织勤工俭学学生参与图书管理工作的原因
(1)高校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不足:高校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不足一直是影响高校图书馆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因素,组织勤工俭学学生参与图书管理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工作人员不足的情况。
(2)勤工俭学学生的图书管理工作任务量大,但相对简单:勤工俭学学生参与图书管理工作的一大优势便是此类学生吃苦耐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基层图书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3)缓解特困生的经济压力:勤工俭学学生往往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大部分属于特困生,学费、生活费等必要的费用开支带给了他们较大的经济压力。学校通过聘用特困生参与图书管理工作,一方面减轻了特困生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也让部分表现优异的特困生享受到学校给予的特殊福利待遇。
2勤工俭学学生参与图书管理工作的作用
(1)培B学生的劳动意识:如今的大学生校园普遍是“空中楼阁”式的存在,大学生也普遍存在着虽“满腹诗书”但“五谷不分”,动手能力差、劳动意识淡薄的情况。组织勤工俭学学生参与图书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让参与工作的学生加强自身的劳动意识,明白“劳动致富”的道理,另一方面也为其他大学生做出好的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行动,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
(2)增进师生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勤工俭学学生由于处理的都是基层的图书管理工作,属于专业图书管理人员的“助理”,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常常要与其打交道,而在我国高校中,部分图书管理人员也是校内教师,这就增加了师生交流的机会,通过不断的师生交流,师生关系也变得更加密切,有效改善了传统大学师生关系冷漠的情况。
(3)为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推进传统图书馆的自动化改革:首先,大学生普遍计算机能力较强,可以协助图书管理人员操作较为复杂的图书管理系统,其次,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可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工作内容,把握工作重点,工作效率比较高。最后,某些想象力丰富的大学生可以就目前的图书管理工作提出一些新奇的图书管理办法,提高图书管理效率。
(4)增长学生知识,锻炼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首先,学生在图书管理工作中,接触的各类书籍比较多,久而久之,学生可以学习到许许多多的书本知识。其次,学生参与图书管理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提升他们的工作意识,为他们以后参加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学生受书本知识的影响以及图书馆阅读环境的影响,自身的阅读品质会有显著提升,“腹有诗书气自华”,其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3图书馆如何做好勤工俭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1)管理好勤工俭学学生的图书管理工作:首先,确立学生的图书管理职责:即要根据图书管理工作的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分配不同的图书管理任务,做到责任到人。其次,加强管理,耐心指导:学生在图书管理工作初期,往往会出现各类错误,此时专业的图书管理人员应给予耐心指导,同时,要严格管理每个学生的图书管理工作,做到防微杜渐。最后,严格评价学生的图书管理工作,奖罚分明: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相关负责人应向学校申请相应的物质或精神奖励,而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应给予合理适度的批评指导。
(2)根据具体岗位上的图书管理职责,做到合理分配:
A:图书馆图书流通日常服务工作:首先,对于图书借阅和归还工作的管理,需要做到“专人专事,责任到人”,其次,对于图书借阅和归还人员的接待水平,也是重要的人员分配标准之一。
B:传统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工作:此类工作涉及的管理方面较多,包括阅览室的环境卫生管理,图书收捡管理和图书馆阅读环境管理等。
C:维护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协助图书管理人员维护图书管理系统,及时更新数据库信息,监控系统运行状态,此类的工作有较高的技术性,因此在分配人员时,往往要选用技术能力较强的计算机专业学生。
D:图书馆资料室管理工作:包括修补破损图书、做好图书资料的分类整理等工作,这类工作需要耐心和细心,因此在分配人员时,要多选用一些比较细心的女学生。
4结语
综上所述,组织勤工俭学学生参与图书管理工作,无论对学生个人还是对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来说,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仍然具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组织勤工俭学学生参与图书管理工作,不仅可以补充图书管理人员的不足,更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管理;现状
近年来,计算机应用向着各个领域延伸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快捷与方便。图书管理部门信息化管理工作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在现代化图书管理工作中,将传统的资源化管理方式转变为信息化管理,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多元化服务。网络环境下的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操作也从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变成了信息化整合性计算机操作,这种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工作转变对于图书管理行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影响。
1网络技术对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越来越多的网络技术应用到图书管理工作中,给图书使用者带来了更大的便捷。在图书管理的具体工作中,使用网络技术可以降低图书管理运行成本、提高综合水平,强化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
1.1网络技术对图书管理的具体化影响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图书管理行业带来了新的变化,推动了图书管理行业由手工操作向信息化管理运行模式的转变,实现了数字化图书共享理念,将图书使用与管理方式从原来的手工操作向信息化管理方式转变。图书的使用从资料检索开始,直接增加了图书资源。网络技术给图书管理行业带来的具体化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图书资源多样性。在网络技术环境下,图书的资源由原有的馆藏图书转变为增加海量数字图书资源,信息量大幅增加。二是图书管理成本降低。图书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图书的管理模式直接变成信息检索与处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三是为图书使用者提供了更多快捷服务。在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图书管理信息化系统通过相应的检索功能可以为图书使用者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资源,同时也能提供出相关其他行业性信息与知识。
1.2网络环境对图书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图书管理是一项繁杂、无序的管理工作。在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技术给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操作与管理方式,这对图书管理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求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在进行图书管理操作时要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具备相应的检索操作与信息整理能力。二是需要进行相应的网络环境改善。网络环境是网络图书使用与阅读的基础,没有好的网络基础,就没有好的阅读环境。
2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现状
2.1目前图书管理工作的现状
通过对我省大部分的图书管理部门进行相应的工作调查发现,我省的图书管理工作存在以下方面的现状:一是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整体文化层次与实际计算机操作能力不高。我省的图书管理工作从业人员大部分年龄偏高,老龄化现象十分明显。图书管理从业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二是图书管理投入不足。图书管理行业想要向信息化管理方面发展,就要投入相应的网络等基础设施。目前我省部分图书管理部门基础性投入不足。三是图书管理系统不完善。我省的部分图书管理单位在内部还在实行原有的手工化操作,对于文献资料的查找还处于手工化操作状态,从根本上无法满足读者对于图书使用查找效率方面的要求。
2.2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网络技术在图书管理行业的发展与应用给图书阅读者带来了更加便捷的服务享受。在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图书管理行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无法实现行之有效的图书管理信息化管理。网络环境下的图书信息化管理不仅仅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要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还要求对网络书籍信息整理、检索编程等具体图书管理内容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图书管理人员对于图书信息的整理能力直接决定着图书信息检索质量与服务读者的能力。二是图书管理人员对操作方式的转变不适应。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在网络信息化实行之前的管理操作方式一直是以手工操作检索为主,主要的管理对象是纸质的书籍与相关的资料。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化管理方式是以计算机操作整理信息为主要工作方式,管理对象也由纸质的资料管理转变成网络图书和数字化信息整理,这种操作方式的转变多数的图书管理人员都有不适应的过程。
3做好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的对策
3.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图书的管理工作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型行业,是为广大图书使用者与阅读者服务的行业。图书管理部门是以现代化的图书管理为主要工作核心。现在相当部分的图书管理部门与单位已经开始通过电子图书阅览实现资源性共享。在图书管理以开发利用电子数据为使用者提供检索服务时,网络信息化的整理与分析成为图书检索的关键。
3.2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
在网络信息化环境里的图书管理业务主要是由图书管理人员将所有的图书信息重新整合分析并加入到检索信息中,为图书使用者提供更为快捷服务的全过程。这个过程要求从业人员有着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还要求对于相应的图书检索程序使用较为熟练。在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与图书检索程序使用中,加入图书信息在工作框架内的个人化理解分析并得到图书使用者检索使用,是整个图书管理从业人员的基本工作描述。这个过程向图书使用者侧面表述着图书管理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所以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是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图书信息化服务程序的基本条件。
3.3提高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互通性
在网络环境下,电子图书信息化整理分析是图书管理的主要工作。经过整理分析与加工的图书信息通过相应的网络图书阅读平台,为图书使用者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这种电子信息化服务的主要内容在一定的范围内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导致各个图书管理部门之间的图书管理系统不兼容。图书整理是一个十分繁杂的过程,这种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图书管理部门的服务水平。图书信息在系统兼容的情况下,可以将信息整理内容时行相互间的补充与借鉴。补充与借鉴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也可以更好地为图书阅读者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所以,提高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互通性十分重要。
4结语
网络技术的应用给图书使用者带来了便捷,降低图书管理运行成本,提高综合水平,强化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图书管理是一项繁杂、无序的管理工作,我省的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整体文化层次与实际计算机操作能力不高,图书管理人员对操作方式的转变不适应。做好高校图书管理要从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入手,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互通性。
参考文献:
[1]郑红梅,李东生.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管理工作中的信息整理分析与信息处理分析[J].黑龙江省图书工作实践,2016,(12):182-183.
[2]赵东军,郑树峰.黑龙江省图书管理部门中存在的信息整理分析主要问题[J].黑龙江省信息与图书管理,2017,(01):887-888.
[3]李志明,吴明树.图书管理部门中的图书信息整理分析[J].湖北省图书管理,2016,(09):712-714.
[4]谢东明,鄂明军.图书信息分析与图书信息整理中的主要工作难点[J].电子信息与图书资源,2014,(11):778-779.
【关键词】图书管理 计算机管理系统 问题 重要性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与行业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图书管理是囊括了图书登记、分类、资料、注销和阅览等多种内容的一项非常复杂与细致的管理工作。由于计算机管理系统具有处理数据快速、准确的特点,被逐渐应用到了如今的图书管理工作当中。
一、传统图书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由于图书管理工作的工作量大且十分繁琐,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存在诸多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工作量大。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具有十分巨大且繁重的工作任务。通常一个图书馆便是一个单位的主要资料库,图书的基础工作包括了图书的总括、个别和注销登记,同时需将图书做好严格的分类,设立好书名目录、分类目录,并且还需要仔细做好图书的收藏、借阅、借阅归还等各个环节的流通方面的工作。除此之外,图书的保养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图书的防火、防晒、防尘等,通过定期的打扫来保证图书的清洁与完整。在图书管理工作当中,图书管理的基础工作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2.项目混乱。由于对图书进行管理的工作人员素质水平良莠不齐,因此在管理过程当中往往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很多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分类、编目和资料检索等方面的错误,这些错误使得图书管理的项目混乱,严重阻碍了图书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3.服务受限。给单位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图书馆设立的主要目的,因而图书管理的重点便是其服务性,图书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员工的图书服务有着最直接的影响。管理人员应当明确借阅者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给其提供一定的服务与帮助。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常常受到不恰当的图书管理的影响导致图书的服务水平受到限制。
二、图书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到图书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了图书资源的存储量。计算机庞大的资料储存功能适应了图书管理的需求,在图书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存储大量内容具体的信息与资料,而借助计算机技术使得这些内容实现了存储的系统化。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将每一个图书馆当中的大量书籍按照种类、年限、形式、名称等标准来进行分类,有效地实现了图书存储的规范化。
2.实现了对用户查阅信息的准确识别。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数学方法,图书管理实现了格式、精细程度和查询路径等多方面的统一。在管理过程当中可以借助模块来对信息进行整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识别用户查阅的相关内容,在给用户通过必要的资料服务的同时,系统还进行了相关词条的延伸,使用户获得的信息具有更加广泛的价值。除此之外,计算机管理系统还能够对用户所查阅的信息做出必要的解释,大大简化了用户分析资料的繁琐程序。
3.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计算机管理系统通过其强大的信息处理器来对用户的具体要求进行有效管理。借助信息处理器,信息资料的保存与加工更加便捷,同时实现了对存储资源的合理控制。计算机管理系统的需求界面十分直观,且使用与输入过程非常简单方便,给用户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帮助。其中,纠错功能是计算机管理系统所具备的明显优势,系统会对信息处理中出现的错误给出明显的提示,并告知用户哪些操作需要更改,从而实现了图书管理程序的改善。
4.实现了图书管理的数据化。数据化可以借助控制软件对建立起的图书属性根据窗口所设定的类型来进行菜单选择。数据化管理即对图书具体项目做好编号,让程序与类容一一对应,使得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量大大减少。数据化管理统一整合了图书管理对象的过程、原理以及结果,使其达到了数据的组织形式并依照一定的格式来对不同的风格进行显示。
5.有利于人力书库管理的解放。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当中的借阅、归还等工作都十分复杂与盲目,具有借阅人员多、工作效率低的弊端,在借阅时还很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借阅后的归还工作也极易产生差错。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图书查阅过程当中的各种弊端得以避免。同时计算机管理系统还设立了相应的查询窗口、还书期限、借阅人库维护与书库维护等等多种功能各异的窗口,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图书管理的人力。
三、总结
计算机管理系统让图书管理工作变得简单、直观,纳入了图书管理中的各项内容,实现了图书的随时调阅、随时查询以及随时检索,大大推动了图书管理工作的良好发展。计算机管理系统在图书管理当中的应用,既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与工作强度,也给图书借阅者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因此,在图书管理中大力推广与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蒋志荣. 计算机管理系统对图书管理的重要影响[J]. 科技资讯,2013,35:254.
[2]耿慧勇. 商务管理学校图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0.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管理;现状;对策
伴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不同程度地渗入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这个网络技术不断改进和应用的大环境下,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迎来了新的挑战。冷梅在浅析信息时代高校图书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中总结了两大挑战:一是传统资源转化为电子资源并发挥作用的挑战;二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提供多元化的服务,管理人员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发生改变,对图书管理人员提出新要求。[1]网络环境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要求大大提高,不仅要熟练业务技能,还要懂得计算机等网络技术操作。高校图书馆作为办学的基础工程,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而图书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和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做好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对高校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技术对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网络技术在高校图书管理中的优势
据调查发现,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已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高校图书管理。白格丽证实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2]。刘皓指出Wi-Fi技术在图书管理中便于与有线网络结合,可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3]。王竹萍发现,RFID技术(基于射频识别技术)不仅从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都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文献管理水平。[4]网络技术在高校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使图书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网络技术对高校图书管理的影响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也是有效推动高校改革的有力助手,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胡斌在网络时代高校图书资料的管理与建设研究中证实,网络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改变了资料检索方式、资源流通方式。笔者认为,网络技术对高校图书管理影响深远,主要有:①图书馆资源更加丰富。由传统的实物资料图书馆变为实物加电子资源,比如电子报纸、期刊、图书等,信息量增多,然而图书馆空间不必增加;②图书管理成本降低,效率提高;③网络技术的应用加快了高校图书管理的改革步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网络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图书丢失等众多人工管理问题。网络技术的应用给高校带来方便与发展的同时,对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高校需要投资改善网络环境,为图书管理工作打好基础。依据学校师生需求及图书管理需要,图书馆需要改善硬件及软件设备,比如计算机、网络、电子书、图书视频影像资料购置或安装;其次,网络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以前学历低、知识面狭窄的管理人员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戴皎皎提出,当代图书管理员应具备政治、知识、信息专业、性格作风等四大素质[6]。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管理现状
(一)目前图书管理工作的现状
笔者对不同层次的图书管理工作调查发现:①虽然图书管理系统整体工作都有所改善,但是基层图书管理工作还很落后,借书、还书、文献查阅等都是人工操作,网络技术较少用于图书管理系统,有待进一步改进;②图书管理人员整体学历较低,而且老龄化明显,严重影响着图书管理工作的进步;③图书管理投入的设备明显不足,有些地方还处于人工管理阶段;④很多地方图书管理缺乏严格的制度,影响图书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⑤相对而言,高校图书馆在管理和人员整体素质等方面比较好,对读者的满足度高。
(二)高校图书管理现状
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是近些年来图书管理系统最火热的话题,也是很多研究者最关注的话题。相对基层图书管理、中小学图书管理、研究所图书管理,高校图书管理整体而言值得点“赞”。对于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现状,应当从两方面着手论述:①改革中的高校图书管理现状。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也不能盲目跟风,各大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师生的需要,制定改革方案。在高校图书管理由传统模式向网络管理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有些高校改革目的不明确,反而影响图书管理改革工作。另外,陈璞华提出,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改革中发展理念有偏差,不容易转变,注重图书馆外表建设,忽视图书管理设备购置,注重图书数量,忽视质量;信息建设跟不上。[7]比如有的高校虽然已经建立了校内共享系统,但由于网速等问题,导致阅览不能顺利进行;信息化安全建设很多高校不够重视,导致资源泄密,数据丢失现象严重;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虽然说高校的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相对基层图书管理人员要好的多,但是对高校而言还是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②传统管理模式的高校图书管理现状。目前,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正处在改革中,但是,路亚群指出,部分高校的图书管理仍然采用人工图书管理操作模式,而未采用网络信息技术,工作效率低下,从查找、借阅、还书到登记、归位,均需大量耗时,并且容易出错,而且废旧的图书无法得到及时清理。[8]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网络技术在图书管理系统中或多或少的应用,给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本人在查阅有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图书管理工作经验,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总结为:①管理对象、手段、角色转变不适应。以前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是对一些纸质资料、书籍的管理。在网络环境下管理的对象不仅有纸质资源,而且增加了大数量的电子资源。很多图书管理员一时适应不了现代化管理,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很容易使新旧管理模式衔接中断;②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贾国洁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高校教师,其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9]③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能满足高校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近些年来,高校一直在扩招,在人员增加的同时,人员学历层次发生了显著变化。有的高校不仅仅是本科生和大专生,还有研究生、高职生等。因此,有些文化程度低的管理人员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很容易引起师生的不满。
三、做好高校图书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人本管理理念
高校图书馆必须树立人本管理的理念,这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核心。全体馆员作用的发挥决定着整个图书馆管理的水平。另外,现代高校图书馆不再是简单的纸质书籍、期刊、报刊等,相当一部分高校已经建立了电子阅览室、资源共享系统等。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要以藏为主向以开发利用为主转变,为读者提供深层的和全方位的服务。因此,高校图书管理只有在注重资源管理的同时注重人员管理,才能使高校发展更好。
(二)提高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
首先,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形象意识。职业道德培养主要培养图书管理人员的事业心、责任心。图书管理工作繁重、琐碎、复杂,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不怕累、不嫌麻烦。其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高校图书管理由传统向现代信息化管理转变给很多图书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面对新的图书管理方式,图书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管理新技术,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可分层次、分阶段、多渠道组织岗位培训,学习图书管理基本理论、计算机应用、数据库建设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等知识。还可以通过参加学会和学术交流活动,开阔视野,掌握先进的图书管理技能。
(三)注重图书管理人员身心健康
心理问题是目前各大行业出现的主要问题,对于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高校图书馆应及时加强员工心理教育和疏导,时刻保持健康的心态,遇到问题时不慌张,不要死钻牛角尖,不能认死理。
(四)进一步完善图书管理制度
高校图书馆需要对每届新生做好积极宣传引导,规范读者行为,采取发送宣传手册及张贴制度等措施,宣传有关图书借阅的规章制度,明确处罚办法,使读者有章可依。
[参考文献]
[1]冷梅.浅析信息时代高校图书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
[2]白格丽,李爱民.浅析信息时代的高校图书管理[J].科技资讯,2013,(8):256-257.
[3]刘皓.基于Wi-Fi技术的高校图书管理的探讨[J].科技视野,2013,(3).
[4]王竹萍.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5]胡斌.在网络时代高校图书资料的管理与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3).
[6]戴皎皎.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管理员的基本素质和要求[J].青年与社会,2015,(4).
[7]陈璞华.浅析信息时代高校图书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4,(31).
[8]路亚群.浅析高校图书管理工作[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
[关键词]图书管理;工作现状;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154-01
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在校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对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结合形势变化对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进行了创新性研究,不断提高高校图书管理水平,推动高校图书管理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一、 我国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现状
1、高校图书管理的内涵
高校的图书管理,是指为实现一定的图书管理预期目标,坚持以人文本的原则,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通过对图书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环节,合理利用和配置已有的图书资源,发挥图书的最佳作用,除了对图书的配置和组织等基本作用外,随着现代图书管理需求的日益提高,在图书管理中需要进一步协调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图书管理人员与图书管理设备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图书管理的最佳目的。
2、我国高校图书管理的现状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和信息中心,对于倡导读书、组织学习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图书需求和图书管理要求的日益提高,我国高校图书馆里中的一些不足和问题也凸现出来:随着高校在校学生的增多以及学生需求的日趋多元,图书资源数量相对不足、质量有待提高;图书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现代科技手段的利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现代化图书管理意识不强,现代化图书管理适应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3、创新图书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创新图书管理工作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的图书管理目标,对图书管理涉及的内容进行的整体或细节改进与创新。现代化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而树立人才和科技优势需要进行工作创新,强度创新已经成为时展趋势,管理创新已经成为深化图书管理工作的内在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送了巨大变化,高校图书管理的内涵、方法和目标也就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需要不断进行工作创新,提高图书管理水平。
二、创新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对策措施
1、创新高校图书管理理念
解放思想、转变理念是创新工作的基础,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能否适应形势变化需要,关键要转变图书管理理念。一要创新管理特色,从图书的一般化管理转向特色化管理,根据高校专业设置和特色,在普遍性的配置各类基础学科图书资料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学科图书,实现特色化图书管理。二要创新图书管理途径,克服传统的封闭、独立的理念,树立跨部门协作、跨校合作的理念,通过建立图书联盟以及与校内院系和部门合作等方法,加强图书管理合作,实现图书管理的共同发展。三要创新对图书管理职能和功能的认识,要重新认识新形势下的图书管理需求,正视图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图书发挥的新功能,实现图书管理途径和方法的创新, 更好的发挥图书的作用。四要丰富图书资源,图书管理需要拥有大量的图书资源,在图书选购上,要满足选购中的专业水准,保证图书质量,更好地服务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要在图书管理中充分征求学生和读者的意见建议,让读者在图书选购中充满发言权,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知识产品。
2、创新高校图书管理制度
制度是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创新高校图书管理工作,重点是要创新管理制度,一要创新制度资源,要根据图书管理实际需要和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综合采用继承、吸收和借鉴等方法,创新制度管理,探索组织人事、财务管理、资源分配等图书管理各个环节的制度创新,细化各项制度规定,从宏观和微观上规范图书管理,实现图书资源的科学配置。二要创新图书管理制度体系,在图书管理综合性制度上,要对图书管理机构设置、职责划定和具体工作内容进行规定,合理制定各个部门的管理权限、机构编制和岗位职责等;在图书管理行政管理制度方面,为调动图书管理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要健全图书管理人员的职业标准和考核奖惩、职务晋升等方法,并确定图书管理人、财、物等具体的管理规则;要健全图书管理的业务工作制度,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工作,要对图书管理中文献编辑和信息处理的采编、收藏、查阅、咨询等方面制定相关的制度,并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提出相应的标准要求;要规范图书服务,通过制度明确读者查阅和利用图书的权力与义务,体现出图书管理中的主体和客体关系,最终实现图书管理服务至上的目的;要健全图书管理安全制度建设,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借助现代化手段可以为高校图书管理提供便捷的服务,但与此同时,网络的不安全性也给图书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要完善高校图书检索和查询系统,特别是在数字图书信息系统的建设中,要加强系统安全性建设,采取各类安全措施预防非法信息操作,防止病毒和黑客对图书信息系统的攻击和破坏,以防止图书信息资源的丢失,提高图书信息的安全性。
3、创新图书管理人才队伍
图书管理工作是由人操作的,所以创新图书管理,核心是创新图书管理人才队伍,一要积极的引进、培养和稳定人才队伍,要通过引进高层次的图书管理人才或学术带头人,带动整个图书管理人员队伍素质的提高,实现图书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二要量才用人,实现人才队伍的人性化管理,科学的管理人才,“管”是对图书管理人员的激励、协调和控制,“理”是对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并根据管理人员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帮助其充分实现自身价值,使其有更大的信心和能力提供更好的图书管理服务。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辅工作,也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在明确图书管理内涵、现状及创新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陈万梅.浅谈高校图书管理创新[J].科学之友,2010(11).
[2]郑书.论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的责任和使命[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07).
图书对于广大的阅读者而言是一种精神的纽带和桥梁的链接,它像是一所没有门槛的大学,面向全社会提供无尽的知识阅读,思想启蒙和公民智力上的深层开发;图书馆中不仅仅拥有着古今中外宝贵多彩的文化资源整合,也向人们展现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姿的文化生活,它是人类文明的历史结晶和文化的重要产物。它把社会服务、人类教育、精神学术等各类知识进行整合并向全世界的人民所展示。通过文献的整理,收集,分类罗列,让更多的阅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选择性阅读,为广大的读者提供的精神进步的宝贵资源并创造看了阅读条件。
二、有关图书管理的现状分析
纵观我的大部分图书管理机构,基本上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有些很多机构只是为了上级政府的检查和要求,应付差事,随随便便购入一些图书,不重视图书内容对于人民思想的指导意义,甚至有些地方只是随便放置一些破旧书刊,设施上形同虚设,并不能满足人民的思想文化建设要求。图书是人类精神进步的桥梁,这些做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长久下来会阻碍人类发展进步的步伐。所以加强图书馆管理建设问题不容小觑。
三、我国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于图书管理工作的工作认识不足
在我国的大多数的图书管理机构,往往对于图书的重视并不是那么高,在21世纪日新月异的今天,图书管理和更新也往往跟不上时代进步的步伐。这一方面是由于图书管理的领导层对图书管理的工作认识不足造成的,在很多观念的问题上,领导们认为图书管理是一件非常简单的管理工作,对其重视程度不高。另一方面对于图书管理的支持力度不够强,忽视甚至无视图书能发挥的深远意义,在图书管理发面支持力度不够,使得图书管理工作不能跟上社会进步的要求和步伐。
2.图书的质量和数目严重不足
有些图书馆受到资和条件的限制,馆内的藏书大部分都是一些过期陈旧的书目,是阅读者不能阅读到最近的文化和科学知识的惠及,从而影响阅读者的阅读兴趣,减少阅读群体。有些图书管理机构的图书甚至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有不良或者是盗版的书籍进入,误导了阅读者的思想。所以要想真正发挥图书原本的作用和意义,必须要重视书目质量的管理。
3.图书管理人员素质技能的匮乏
由于图书管理部门被认为是相对清闲和不重要的岗位,所以人的而设置相对比较宽松,对于人员技术的要求并不高,而跟随知识的不断更新,岗位上人员若是不加强学习则越来越不能满足该岗位的要求,图书的管理工作是一项相对比较精细的事务性工作,而大多数的在职岗位人员对于做事精细程度上的达不到工作要求,工作的细节性直接影响到了工作的整体效果。另外对于书管理工作人员而言,薪酬和激励体制相对低,激发不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认为“做与不做都一个样”,这也是阻碍图书管理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4.图书管理机构设施的不完善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各种新的理念思想,新的技能和知识的普及和提出。让阅读作为一种紧跟时代进步的一种手段,应该是和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的。所以图书馆的图书应该适时进行更新,完善阅读设备,为阅读者提供更加专业的阅读环境和设备。不要为了应付政府和国家要求,随意设置,亵渎图书管理机构的职能设置。5.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和方法对于图书的管理方法不够科学和严谨是目前我国图书管理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图书管理人员选拔不够严格专业,普遍缺乏专业的图书管理知识,甚至连最基础的分类,编目等常识性的事务工作都做不好,造成在管理的工作和过程中出现职责疏漏和一系列不必要的损失发生。降低了管理工作的效率,不能把握好社会动向紧跟时代进步的要求。
四、完善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对策
第一,提高对于图书管理工作的认识。图书管理的工作不仅能够影响公民的文化素质建设,也对社会发展进步造成阻碍。所以,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对于图书管理工作的要求,加大重视程度。强化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图书管理工作的变革提到日程上来,反复强调,加大宣传,深刻图书管理工作在人门脑海中的印象。并加大对于图书管理的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密切关注新的社会动向,把握新知识的普及,根据精神社会建设的要求能够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更新,为图书管理工作的和谐发展营造出一个良好氛围。
第二,一方面要加强对于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管理和技能培训学习工作。因为注重人才的战略思想是发展的必备条件。而要想做好图书管理工作,少不了对图书管理人员团队的建设。为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应该定期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技术方面的培训和学习,强化工作的细节,完善工作中面临的每一个环节。从工作人员基础的管理技能入手,定期适时的开展相关方面的技能竞赛和实践活动,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来强化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另一方面要要为图书管理人员创造更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提升工作人员的幸福指数。完善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薪酬体系和相关的福利体系,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社会认同度,让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更多的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尊重,加强了工作人员对于行业的认同度。适时的采取激励政策,对工作中的优秀人员进行晋升选拔,利于管理工作岗位发展的长远。
【关键词】图书管理;现状;管理体制;人员素质;基础保障
一、图书管理的现状
(一)图书管理体制仍然比较落后。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来看,图书管理仍然沿袭的是经验管理和封闭式的管理,在管理中完全依靠各种手工操作进行图书的借阅、传输等,而且图书的甄选和分类等也没有切实的结合读者的真实需求,这在一定意义上阻碍了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
(二)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物质分配和经济收入的差距逐渐被拉大,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奖金和工资等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不够高涨;同时,图书馆专业基础知识的人太少,管理人员的工作业务和技能有待提升。
(三)缺乏相应的基础保障。基础保障主要包括经济基础和制度基础等。长期以来困扰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一直是经费的短缺以及相应的硬件设施的不完善,藏书的数量和结构受到很大的威胁;而且图书管理中缺乏比较合理的管理制度,很多管理方式和理念都有待提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二、创新与改革图书管理工作的良好途径
(一)创新图书管理体制。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不仅能够为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保障,而且促进了图书馆的长足发展,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与创新管理体制,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要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要根据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以及读者市场的需求,更新管理理念,在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的基础上,促使各项管理工作能够更具特色化;其次,时代的发展促使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事实,在创新管理体制的进程中,要结合实际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图书管理的进程中去,派遣专业人士结合现有的图书管理现状,建立切实可行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且借助于网络将最新的图书馆的借阅动态、馆藏情况、人员配备以及借阅流程等曝晒于专属的网站平台上,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要不断地加强电子文献服务,尽可能多的将各类图书资源以电子文献的方式展示在读者的面前,让读者在更短的时间内享受到更多的文献服务,同时也借助于各种先进技术,拓展了图书馆的知名度;再者,要不断地强化图书管理目标,实行以优质的服务为核心,考德、考绩与考勤相结合的量化性的管理模式,在加强宏观目标管理的进程中,细化各项短期目标的建设,以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能够有目标作为支撑、有体制作为保障。
(二)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现代社会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化为优秀人才的竞争,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详细一点来讲,其一,要通过员工手册内容的补充、专题会议、工作模范视频的播放等合理的手段,强化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督促他们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用文明的语言、周到的服务与和蔼的态度为读者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其二,要全方位的加强管理人员的队伍,借助于轮岗、推荐优秀员工外出培训、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开讲座等方式,加强他们的工作技能与业务能力。同时,要通过考试、面试以及薪酬的优厚等吸纳更多优秀的人才融入到图书管理工作中来,在更大的程度上夯实管理人员的队伍;其三,为了促使图书管理人员能够更加自如的应对工作中的新任务和新挑战,他们除了掌握传统的图书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对心理学、知识产权法、管理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所涉猎,为了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充实自己的热情,要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考核的内容要包括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读者评价等,且考核结果要与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等相挂钩,从而不仅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了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而且也为图书管理质量的增强奠定了展示的基础。
(三)完善图书管理的经济基础以及制度保障。经济基础在一切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进程中不可或缺,而科学合理的制度则有助于引导图书管理工作朝着更加正确的轨道前进。就经济基础而言,除了必要的政府拨款、组织经费投入之外,为了汲取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在图书管理进程中,可以考虑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活动,比如通过在馆内悬挂一些名言警句、播放宣传视频以及组织工作人员进社区搞文化主题的活动等,让更多的社会人士了解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相关负责人也要结合具体发展要求,与社会中的各个企业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以互惠双赢的模式吸引企业自愿投入必要的资金和支持,为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莫大的活力。就管理制度而言,要逐渐的实现分配、财务以及人事制度的创新,对于工作职责范围的界定、工作标准以及岗位职责等作出更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在读者服务规范、读者利用图书的义务和权利等方面也要给予明确性的标示,让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能够有章可循。除此之外,要加强设备投入和技术上的投入,积极寻求区域性计算机协作的网络联合模式,同时要学习其他图书馆在管理模式上的先进手段和新型理念,力争在联合存储、联合采购的情况下解决现有的图书管理所存在的不足,及时解决目前管理上所出现的问题,为图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提供更强大的催化剂成效。
三、结语
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浩瀚广阔的图书信息使得图书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才能满足最新形势的发展需求。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的利于图书管理得以创新的良好途径和方式,让图书管理在知识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散发出更加夺目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合理有效的图书管理工作,对学校学生知识面、视野开阔度、综合思考探索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除了对课本教材知识内容的学习之后,还应对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等课外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图书管理教育凭借着其丰富的图书资源,占定了一定的优势,能在很大方面的满足学生素质教育的信息需求。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进行及学生减负工作的开展,学校图书馆必定成为学生及教师课外阅读的首选场所,在一定意义上课以称之为学校的“第二课堂”。但是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学生及教师对图书馆的要求并不仅仅是寻找一本图书这么简单,更为重要的是期待认识整个学校图书资源,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学生正处于对事物认知的渴求阶段,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良好有序开展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知识汲取能力。各学校应在当前教育环境的变革下,积极推动图书管理工作,使图书功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利用图书的教育功能,带动学校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图书管理工作的优化管理能有效促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学校图书馆是学校推动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和重要阵地,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图书的阅读达到知识面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增加。学校中的图书管理人员虽然并不一定具备一定的教师资质,但是大多都有较高的文化层次。更是由于他们主要的日常工作就是与图书打交道,对各种社会信息及教育信息、教学动态有一个更加清楚且全面的了解,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在图书借阅中遇到的难题。学习活动中,学生往往带着各种问题进行图书借阅,这就更要求学校将图书管理工作做到位,保证学生在进行图书借阅时能迅速、顺利的搜集到相关信息及图书资料。
2加强图书管理的措施
2.1加大图书经费投入力度
各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图书管理工作对素质教育的推动意义,对图书管理及建设工作加以重视,从教学经费中抽出适当的资金对图书馆或图书室进行有计划的建设发展。除了注重环境建设的同时还应不断充实教育教学所需的图书存量,并将图书馆建设及图书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考核评估工作之中。
2.2强化管理意识
学校图书管理工作兼具管理性和服务性两项性质,要在服务师生中做好图书管理工作,开展图书管理工作又是为了服务于师生。因此,学校应将图书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作范畴之中,通过学习及宣传活动,增强教职工图书管理意识,并能做到对图书工具的爱惜与维护。同时还应建立一个完善的图书管理网络,成立图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监督图书管理工作的日常开张,对存在的问题能够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
2.3优化图书环境
富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图书室环境更能使师生在环境气氛的熏陶下进行图书管理及阅读,这也是做好图书管理工作的关键步骤。首先应做到图书馆摆列陈设的整齐有序,要有专门人员对杂放乱放的书籍进行归为管理。其次应对不同种类的书籍进行分类摆设,发挥其对学生的隐形教育功能。对于图书管的制度规章应装裱在墙上,时刻提醒学生们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创造一个良好的图书借阅环境,也有力于图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4提升管理人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