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7 15:42:5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常见的营销模式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目前,在减肥市场深度营销渐成气候。减肥市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新发展,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第一,减肥行业陷入困境。
1.广告夸大其词、欺诈,导致严重诚信危机。
2.急功近利,炒作和圈钱时代的结束,后遗症浮出水面。
3.质量参差不齐,品种繁多而杂乱,生命力脆弱。
4.厂家系列售后服务支持薄弱,形式主义。
5.格、仿产品、冲区域、挖墙脚等低级竞争手段已经破坏了生存规则
第二,营销模式的变革。
圈钱时代的终结,企业发展需要向品牌化、规模化、实力强大化转变;产品服务档次偏低、质量难以保证,可持续性差有待提高;技术、设备以及产品线方面的滞后,需要改善。
第三,理性的减肥行业前景 。
单店以品质和服务取胜,而专业减肥机构则是以专业品质、服务和规模取胜;投资者更加注重减肥企业方方面面的实力及其规范性和连贯性;消费者关心能否安全有效,满足从身体到生理到心理再到精神的全新美容感受。
企业要想做好深度营销必须牢牢掌握好其四大核心因素。深度营销的四大核心因素为:
第一,区域市场。
通过对健康减肥市场的宏观情况、主要竞争对手、主要经销商、终端网络和消费者等的信息及数据的充分调查,建立营销数据库。在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以构建营销价值链为核心目的市场策略,同时合理规划营销资源,建立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和营销系统支持平台;对区域市场精耕细作,强调市场份额的数量和质量。
第二,核心客户。
核心客户是在区域市场上掌握着一定的销售网络,具有一定的经营能力,与企业优势互补,并对市场销售具有现实和未来意义的客户。寻找、达成并巩固与核心客户的结盟与合作,是构建区域营销价值链、掌控终端网络并实现区域市场的关键所在。围绕核心客户的经营管理和利益提供全面的服务支持,深化客户关系,包括对核心客户的培育、维护、支持与服务,提高其分销效能和与企业和终端网络的系统协同能力。同时引导其功能转换,按照客户服务和具体竞争的要求,进行企业与核心客户的分工合作,提高营销链的整体效能和争夺市场的能力。
第三,零售网络。
根据区域市场特点,与核心客户共建贴近目标顾客、相对稳定的零售终端网络是保证营销价值链稳固有效的基础。企业应合理规划网络的结构和分布,持续地提供增值服务与销售支持,以巩固和掌控终端网络,保证畅流分销和区域有效覆盖,形成竞争对手的渠道壁垒。
第四,客户顾问 。
客户顾问队伍是深度营销模式的核心动力。通过对业务员的选拔、培养和激励,促进营销队伍完成从机会型的“猎手”转化为精耕细作的“农夫”的职业化,成为能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和有效沟通的客户顾问;同时建立学习型营销团队,实行内部信息与知识、经验的共享,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深度营销的五大市场原则为:
第一,集中原则
在区域市场的竞争中,应集中有限的营销资源于重点的区域、商品和客户上,并注重优先的顺序。先在集中局部,密集开发,冲击市场份额第一,取得有效的市场开发和管理经验,逐步提高队伍能力,然后滚动复制推广,最终实现整个市场的覆盖。
第二,攻击弱者与薄弱环节原则。
在市场争夺中,应合理定位,选择打击竞争对手和有效的竞争策略,打击市场地位较弱者和攻击强者的致命弱点,获得竞争的主动。
第三,巩固要塞,强化地盘原则。
不断提高和维护客户占有率和市场份额,同时通过提供增值性经营服务和营销综合支持,提高整个营销价值链的效能,从而扩大各环节客户的经营效益,深化客户关系,提升客户忠诚度和掌控终端,建立起排他性的营销网络,构建区域市场进入壁垒。
第四,掌握大客户原则
通过有效沟通寻找到合理的合作利基,充分发挥企业的实力、产品力、品牌力等渠道综合影响力,谋求与区域有实力或影响力的客户和优秀终端建立长期互利的合作关系,使企业营销链的质量强于竞争对手,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地位,保证市场份额和客户占有率的质量;同时也有效的降低了市场的维护管理费用,提高了销售效率。
第四,未访问客户为零原则
由于深度营销强调区域市场的密集开发和精耕细作,要求通过市场普查建立区域市场数据库,在访问中与所有的经销商和相应的零售终端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另外,深度营销将竞争优势建立在营销价值链的整体分销效率基础上。随着市场变化,必须加强营销链构成优化的动态管理,广泛和良好的客户关系无疑将加强企业的主动性。
抓住了深度营销的核心、掌握了具体原则,那么我们到底如何自如地在市场上运用呢?首先,要实现有效出货。
1.分销网络渠道。
2.市场责任区域,分解目标业绩指标。
3.明确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4.建立具体的业务管理规范以及相应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各级营销人员进行过程管理和考核激励,同时加强指导和支持,帮助客户顾问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对策,不断提高队伍综合能力来实现。
其次,减少各环节存货。
1.环节存货、断货风险。存货积压意味着资金占用,意味着储运费用以及降价促销费用的增加;断货意味着丧失销售机会以及市场地位的削弱。
2.导客户加强数据管理,建立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定期对各环节的“进销存”数据进行采集、整理、传递、分析和监控,改善供货期量标准,加快商品和资金周转。
3.价格决策和存货处理功能。企业与核心客户的结合点是利益,它是商品的流量与流速,以及毛利水平的综合,引导各级客户薄利多销,共同提高渠道价格和存货协同处理能力。
4.强渠道促销功能。通过接近各级客户、终端和消费者,把握市场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展开促销活动,提高分销力,减少环节存货。
再次,降低整体运营费用
1.宣传促销费用。良好的客户关系有助于减少广告等销售成本,通过深度营销展开有组织的努力,不断提高业务员访问顾客的数量与质量,提高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以此减少宣传促销上的开支。
2.制人员相关费用。一方面提高队伍素质和能力,不断地提高其工作效率,从而降低营销人员数量,减低费用总额;另一方面优化平台管理,改善营销队伍结构,集中于市场销售和服务的第一线,提高营销费用的配置效率。
3.营销链的协同效能(联合促销、服务分担、配送分工等),从而提高整体分销效率,有效降低单位销售费用。
一、顾客满意的相关理论
1.顾客需要满足程度模型美国学者Westbrook和Reilly于1993年提出了“顾客需要满足程度模型”。他们认为顾客满意感是顾客的消费经历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喜悦的心理状态。产品和服务的实绩越能满足顾客的需要,顾客就越满意;越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顾客就越不满意。2.顾客满意指数模型(CSI)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是1989年由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质量研究中心Anderson和Fornell博士总结满意理论研究的成果,提出了由顾客期望、购买后的感知、购买的价格等多方面因素组成的一个计量经济学逻辑模型,具体模型构建(图略)
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学生满意度测评模型构建
1.研究假设H1:学生专业实践教学服务期望的实现程度对其满意度有正向的影响。H2:学生专业实践教学服务需要的满足程度对其满意度有正向的影响。H3:学生对专业实践教学服务价值的感知对其满意度有正向影响。H4:学生对专业实践教学服务质量的感知对其满意度有正向影响。H5: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学生对专业实践教学服务质量的感知用五个指标来衡量。一是专业实践教学资料库服务,二是专业实践教学团队服务,三是校内实验,四是校外实习基地,五是专业实践教学实施与保障措施。2.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学生满意度测评模型根据前述五个假设条件,“顾客需要满足程度模型”和“顾客满意指数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服务的特点,构建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学生满意度测评模型,具体模型(图略)。该模型的逻辑框架可以解释为: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学生满意度是由学生在专业实践教学的消费经历中产生的对服务质量和价值的感知,并将这种感受同消费前的期望值和自身需要进行比较而得到的感受和体验所决定的;如果学生满意度低就会产生抱怨,而学生满意度高就会提高学生的忠诚度;同时,如果重视并妥善处理学生投诉,化解学生抱怨,同样可以提高学生忠诚度。结合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受专业实践教学资料库服务、专业实践教学团队服务、校内实验、校外实习基地、专业实践教学实施与保障措施五方面因素影响。
三、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学生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1.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学生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构建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学生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的构成分为四个层次。将学生满意度模型中的七个变量转化为考察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7个二级指标,本着逐级细化的原则进行了下级指标的设置,具体体系分级(图略)。在设置第四级指标时,由于有些因素会对学生满意度产生影响,但学校在较长时间内无条件或无能力采取行动加以改进,如学校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等因素。因此,未将这类因素列入指标体系中。
四、模型及指标体系的统计检验
1.问卷调查概述2011年2月,笔者对教育部一直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4份,其中有效问卷7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7.5%。问卷设计采用了5级顺序量表Likert量表进行研究。2.相关性分析为了验证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价值感知、期望、需求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用PASWSTATISTICS18.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这五项指标之间的相关度系数(表略)通过以上统计分析,在显着性水平为0.01的情况下,发现各成正相关关系,证实了关于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服务价值感知、质量感受、学生期望差距和需求满足程度影响学生满意度的假设。同时,服务价值感知与学生期望和需求之间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验证了假设H1—H4。3.可靠性分析用Cronbachα可靠性分析法进行专项指标可靠性分析,使用PASWSTATISTIC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一般认为a在0.7以上指标的可靠性较高。表中结果验证了假设H5。4.合理性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检验每项测评指标对学生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使用PASWSTATISTICS18.0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根据测评指标的共同度检验每项测评指标对学生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共同度越大,表示该指标对公因子的共同依赖程度越大,也就是说用这些公因子来解释该测评指标就越有效。一般地,当共同度大于0.4时,公因子就可以较好地解释测评指标,分析结果(表略)问卷设置的测评指标对学生的满意度的影响是显着的,所有四级指标选取都合理。由以上各项统计分析得出:前文提出的指标体系逻辑框架的假设条件基本成立,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学生满意度测评模型是合理的。
产品就是一个构成竞争力的根本要素,它是市场征战的基本武器,而有效的产品管理模式,则是保证产品“杀伤力”,并且不断产出竞争利器的“兵工厂”。
K是一家生产经营洗涤用品的企业,目前主要销售区域集中于华南、华东和华中,在二线品牌中处于领先位置,2003年销售额达到3亿元左右。由于竞争白热化和原辅料成本上涨,洗涤行业的毛利空间日渐缩小,这给K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生存压力。通过分析他们发现,虽然近几年产品的销售不断增长,但是销售增长的幅度和利润增长的趋势却不断下滑,而且一个严重的问题是,老产品的销售增长处于停滞状态,而新产品推出后却难以取得较好的市场表现。K企业认识到,要改变目前的局面,必须从新品研发上打开突破口,只有不断推出有冲击力的新产品,才能从销售困境中突围。但是,如何才能推出成功的新品?新品推出后如何保障良性成长?新产品与老产品之间如何协调?于是,K企业打算导人产品管理体系来改变现状,但是其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产品管理,究竟该如何开展呢? (企业具体情况见下文相关部分介绍,下同)
Y是一家休闲食品企业,销售区域覆盖全国市场,至2004年销售规模已经超过5亿元。2002年以来,Y企业每年的增长幅度都超过50%,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又感到深深的困惑。其一,尽管总的销售规模在迅速增长,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长销产品,基本上都是每年有一类产品异军突起,然后在次年就迅速暗淡下来,Y企业不得不靠拼命推出新品来促进销售增长,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才能使产品的寿命延长?其二,随着产品线日益丰富,Y企业感受到了管理的混乱,现在产品的SKU数量将近100个,究竟应该如何组合、每类产的营销策略应该如何规划、产品结构应该如何优化、整体利润应该如何提升等等,都让Y企业苦恼。于是,产品管理的想法开始提上日程,但是应该如何实施呢?
产品管理模式从哪里来
产品管理无定式
中国企业在导人产品管理时应该采用何种模式呢?如果撇开某个具体的企业而言,这个结论是很难做出的。一般来说,产品管理模式的类型大体上可以分为:经营型、决策型、协调型、研发型、推广型。经营型产品管理就是以宝洁公司为代表的全球产品管理典范,产品经理对某类产品的经营过程承担全责,对产品的整体规划和资源配置具有极大的权力;决策型产品管理指产品经理的职能主要是为企业高层提供决策依据,产品经理的角色更加倾向于市场研究经理,只不过是围绕某类产品进行;协调型产品管理指产品经理的职能主要是协调产供销物等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并为一线部门提供完善的后台服务,是各部门业务运作过程中的剂;研发型产品管理指产品经理的职能主要是承担新产品的研发及上市,这更加适合产品技术含量较高或者新品需求频繁的行业;推广型产品管理指产品经理的职能主要是承担产品的全面市场推广拓展,产品经理的角色相当于某类产品的推广经理。
尽管可以对产品管理的类型进行以上划分,但是一旦涉及到具体的企业,比如本文案例中的K企业和Y企业,在整个运作模式和其中的流程、规范、标准等方面就会表现出风格各异的特色,绝不能简单套用以上某种类型的模式。可以说,产品管理在应用到中国本土企业时,是一种最具个性化的营销实践,不同的企业要采用不同的产品管理模
原点在于整体战略思路
既然产品管理无定式,那么企业导人产品管理模式的起始点应该如何确定?
能否建立清晰的营销模式,取决于企业能否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营销战略选择。因此,要确定采用何种产品管理模式,必须从分析企业的战略思路人手。
K企业导入产品管理的起因在于老产品销售停滞而新产品表现不佳,它希望能够推出成功的新品,并且使新品得到良性成长,同时老品也能同步发展;另外,从洗涤行业的特点看,对产品的功能特性要求很高,K企业必须从产品技术特性方面打开一个缺口。由此,我们不难看出K企业的战略思路:推出成功的新产品并且使其健康成长――这就是K企业走出困境的战略核心。无论K企业采取何种类型的产品管理模式,新品研发及维护都将成为产品经理的核心职能,这也就是K企业导入产品管理模式的起始点。
而Y企业,则面临缺乏长销产品的窘境,每类产品只有一年左右的销售高峰期;同时产品的SKU数量不断增多,给管理带来较大混乱。Y企业的愿望在于保障每类产品的持续成长,同时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能够获得最大化的利润。那么,Y企业的战略思路是:构建一个完善的产品体系,能够使每类产品做大做强。这就表明,负责某类产品的销售规模和利润水平不断提升,并且拥有良好的市场基础,将成为其产品经理的核心职能。
通过对以上两家企业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要有效导人产品管理模式,就必须完全从企业的战略出发,这就是产品管理模式的原点。只有遵循这个基本原则,才能够从实际出发设计出最富实效的产品管理模式。
现有营销模式是基础
产品管理模式是企业整体营销运作模式的一部分,不能脱离整体营销模式。因此,企业必须明晰自己的整体营销运作模式,再从中提炼出相适应的产品管理模式。
K企业当前的情况是,新品研发、渠道拓展和渠道推广是其营销过程中的三项关键业务,其中在渠道拓展和渠道推广环节已经形成了其核心竞争能力,这是一种以渠道运作为核心的营销模式(关于整体营销模式的提炼请参见《销售与市场》2005年8期《提炼实效的营销模式》一文)。在这种营销模式下,要让产品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尊重K企业的现有核心能力,因此其产品管理应该以渠道运作为基点来设计,在新品研发、产品分销、产品推广等各环节,都要考虑到是否有利于渠道运作优势的发挥,这样才能与整体营销模式融为一体,真正收到实效。
而Y企业的情况是,新品研发、新品招商、品牌传播和渠道政策是其四项关键营销业务,其核心竞争能力体现在研发产品、产品招商、渠道支持和品牌传播上,这是一种以新品推广为核心的营销模式,事实上也正是新品的成功才支撑了它的快速成长。对此,产品管理模式必须充分体现出Y企业现行营销模式的优势,一方面要继续保持这种快速反应的长处,另一方面则要在产品维护上加以强化,而非把一切都推倒重来。
从“工作”到“体系”
企业在导人产品管理模式时会涉及到两个概念:产品管理和产品管理体系。这两个概念看似差异不
大,但事实上有本质的差别,必须正确认识。
产品管理,其实质是一种职能,就是对产品进行管理。中国许多企业并不缺产品管理,而是缺乏产品管理体系。拿K、Y两家企业来讲,他们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产品的发展状况:销售情况怎么样、利润情况怎么样、渠道情况怎么样、促销情况怎么样、竞争情况怎么样……一旦发生问题也都会马上采取措施。但是问题在于:第一,产品管理的职能并不全面,还有缺失;第二,产品管理的职能过于集中到老总或少数几个高层领导身上,基本上是依靠领导的个人经验判断来决定产品的发展战略。这就给企业带来了隐患。
而产品管理体系,其实质则是一种运行机制。K、Y两家企业希望导人产品管理模式,其实就是希望将依赖于个人的产品管理,改变成依赖于组织的产品管理体系。通过产品管理体系,企业可以从组织、人员、流程、制度、标准、方法、激励、考核等各方面,对产品成长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管理,产品管理职能发挥得更全面,运用的手段更专业,产品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
找到最佳的产品管理模式
提炼产品管理价值链
产品管理模式必须建立在价值链分析基础上,而要提炼出产品管理的价值链,就必须先提炼出产品管理运作的关键业务。
笔者综合研究了大量企业在产品管理上的业务活动,归纳出了产品管理中的六种业务活动类型,并将其按业务顺序排列为:市场研究一策略规划一新品研发一产销协调一分销支持一促销推广,这其实就是企业产品管理的价值链,将它应用于不同企业的具体产品管理业务,可以提炼出企业个性化的产品管理模式。
市场研究。这是产品管理的源头,要对产品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必须掌握产品发展的动态,了解产品所处的行业和市场,了解目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态度,这将成为产品管理各项业务的开展依据。
策略规划。这是指导产品经营活动的原则和方向,缺乏策略的产品只会像无头苍蝇。需要提醒的是:目标不等于策略,而目标分解也不等于策略规划,企业必须运用专业的分析方法来明确产品的策略发展过程。
新品研发。不少企业认为新品研发是技术部门的事,产品经理又不是技术专家,怎么能统领产品研发呢?这其实是技术导向而非顾客导向的观念。新品研发的起始点只能是顾客,而不能是技术,产品经理将始终从顾客需求的角度出发,运用专业方法对产品进行测试,并对新品研发的全程进行讦估和统筹。
产销协调。在企业中没有谁能够像产品经理一样对产品发展的全程了如指掌,所以也只有产品经理能够承担起在产、供、销、物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要让各部门之间对产品信息的了解对等,更要让各部门思考问题的角度能够对接,这样才能打通产品运作的各环节。
分销支持。K企业的渠道拓展、渠道推广和Y企业的新品招商、渠道政策都可以划归到本环节。凡是关系到如何能让产品更快地进入市场、更快地分销到终端的工作,就是产品经理在本环节必须考虑的事情,这也是销售人员高效工作必须得到的支援。
促销推广。这是产品管理的重点环节,凡是整体性的广告传播、公关活动、消费者促销,都必须由产品经理负责完成。在涉及到与专业服务机构协作时,产品经理必须在策略方面提供支持。此外,产品经理必须对销售一线的区域性推广进行指导和协助。
如何设计产品管理模式
综合考虑战略思路、关键业务、核心能力、行业特性、产品特性、发展阶段、人才结构、资源状况等因素,确定出产品管理价值链各环节的具体职能和业务活动,就可以形成企业个性化的产品管理模式。
我们先来看K企业的产品管理模式应该如何设计:
市场研究。K企业没有专门的信息收集和分析部门,营销系统以销售部门为重,人才结构偏重于业务型,这说明市场研究在K企业的基础非常薄弱,而市场研究需要很专业的人员,并且需要有足够的实践经验,这意味着其市场研究职能将从一片空白开始。基于此,产品经理的市场研究宜由浅入深、由简人繁,刚开始不求多么专业,而是先强化对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把研究体系建立起来,然后逐步强化研究的深度和系统性。
策略规划。K企业现行营销系统中没有策略规划的职能,仅由高层领导承担,它的策略规划体系处于空白状态。从现实出发,为了确保战略方向的正确性,高层领导的策略规划职能暂时不能减弱,产品经理可以先从策略分析人手,重点为高层领导提供充分的数据,为企业决策提供建议。
新品研发。前面分析到,新品研发及维护是K企业导入产品管理模式的起始点,因此新品研发将是产品经理的核心职能。但是,由于洗涤产品研发的技术性较强,而且K企业目前研发是由技术部门主导,这决定了产品经理还不宜统筹产品研发的全程,可先从产品概念、产品测试、新品上市规划等方面人手,逐步提高专业性和权威性,从而避免和技术部门产生矛盾。
产销协调。目前K企业的生产部门是产销协调的主导者,但生产部门不了解市场一线的状况,无法根据需求有效统筹各部门协作。因此,产品经理需要承担起产销统筹的核心,尤其要建立完整的销售需求计划体系,强化销售预测和订单处理,逐渐构建良好的均衡产销运作体系。
分销支持。如前所述,渠道运作是K企业的核心能力,因此产品经理在此环节不需过多承担职能,只需重点为销售部门提供清晰的产品策略思路,制定合理的渠道政策,并为销售一线提供充足的助销物料支持,推动销售部门高效运作。
促销推广。K企业现行促销推广的重点在于渠道,缺乏针对消费者开展品牌传播和促销推广的能力,但有不少产品偏重于大卖场、仓储超市和大中型连锁超市。这就要求产品经理必须建立系统的品牌传播和消费者促销体系,尤其要掌握低成本的促销推广方式。
综上所述,K企业的产品管理模式可以描述为:以新品研发为核心,强化品牌传播和消费者促销,逐步开始市场研究和策略规划,统筹产销衔接,为销售部门做好支持与服务。
接下来,我们再看Y企业的产品管理模式应该如何设计:
市场研究。与K企业相似,Y企业的市场研究职能现状也是一片空白,而且从人才结构看比K企业还要薄弱,因此Y企业产品经理的市场研究应定位于信息处理,初期也不要求体系化,只需要有定期的处理和传递就可以了。
策略规划。Y企业目前的策略规划职能主要是老总个人承担,Y企业发展到今天,老总个人的决策和经营起着核心作用,由此也树立起了老总的权威。在这种情况下,要构建一套完整的专业策略规划体系并不容易,这种现状仍然需要维持一段时间,老总的策略规划职能也
不能削弱,产品经理的角色还是为老总提供充分的数据和建议。
新品研发。由于老总的重视和亲自推动,高效率的新品研发成为Y企业的核心能力。一项新体系导入成功与否,在于能不能充分保留并进一步发挥已有的优势,同时能够弥补短板。所以,Y企业目前依靠老总亲自推动而形成的高效新品研发这项优势必须保留,不能一味强调研发的规范性而削弱效率。这决定了产品经理当前在研发环节的职能只能是辅助,重点要从产品概念、产品测试和新品上市规划等方面为老总提供决策依据。
产销协调。Y企业在这方面的情况与K企业相似,而且管理基础更薄弱一些,因此产品经理在与相关部门协调的过程中,必须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企业也要逐步强化内部管理的规范。
分销支持。Y企业现有的核心能力在于新品研发、新品招商和渠道推广,产品结构偏向于中低消费水平,主要通过渠道政策推动和媒体传播拉动来引发销售热潮,但整个销售体系比较薄弱,总部对销售一线的支持和服务不够,这对产品经理而言将是一个重点,要逐步强化对销售队伍的专业支持,尤其要注重产品渠道政策的制定、执行和价格体系维护。
促销推广。在新品招商方面,Y企业擅长运用媒体传播,但是地面促销跟进较弱,这和Y企业的产品结构和渠道结构有关,而且其销售团队较弱且偏重于业务型,因此产品经理在此环节的职能不是重点,但要开始逐步建立系统的终端促销推广体系。
综上所述,Y企业的产品管理模式可以描述为:以对销售团队的分销支持为核心,在信息处理、策略建议和新品研发方面对高层提供决策依据,统筹产销衔接,并初步开展地面促销推广。
如何设置产品经理
产品管理模式的运作主体是产品经理,因此企业在确定产品管理模式后就必须考虑:产品的类别应该如何划分?是为所有的产品还是为某类产品设置产品经理?哪几类产品有必要设置产品经理?产品经理是管理某类产品还是某几类产品?不同的产品类别该如何合并?如何平衡不同产品经理的利益?企业的资源可以支持设立多少名产品经理?这些问题在设置产品组织结构时必须考虑清楚,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产品结构。以K企业为例,在其产品体系中,洗衣粉、洗衣皂和洗洁精共占据了总销售额的80%,其中洗衣粉就占了35%;在利润额中,洗衣粉、洗衣皂和洗洁精共占据了总利润额的65%,其中洗洁精占30%,而洗手液的利润则占到25%。针对这种情况,K企业可以从销售额和利润额两方面考虑,分别结合销售和利润的增长率,将现有产品以贡献程度为标准进行划分,然后决定为哪几类产品设置产品经理。
管理模式。如前所述,K企业的产品管理模式是以新品研发为核心,那么就需要分析在洗衣粉、洗衣皂、洗洁精和洗手液这四大类产品中,哪一类产品需要不断进行改良或创新,再结合研发的工作难度、耗费时间以及其他环节的工作量,就可以决定为哪几类产品设置产品经理以及设置几名了;而Y企业的产品管理模式是以分销支持为核心,那么就需要分析其饼干、膨化、糕点、派四类产品在分销支持方面的工作内容和需求量,然后再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
产品性质。这是比较简单的考虑方式。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的内在特性(如产品功能、渠道结构、销售方式、价格水平等)进行类别划分,将特性相似的产品划为一类,然后为类别相似的产品设置相应的产品经理。
资源配置。如果某类产品获得的资源非常少,那么负责它的产品经理就可能陷入无事可做的局面,产品管理的职能难以充分发挥。因此,企业必须确保由产品经理管理的产品,要拥有充分的资源来推动产品成长,并且保障产品经理的发挥空间。
专业技能。如果某类产品的产品经理专业技能很强,就可以适当增加由他管理的产品种类,当然这些产品不能过多也不能冲突太大,否则将失去进行产品管理的意义;如果产品经理的专业技能较弱,那么只能让其负责单一产品类别,避免顾此失彼。
如何导入产品管理体系
产品管理模式能否实施成功,还取决于企业能否为其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能否扫清内部障碍,更重要的是能否找到胜任的产品经理。
为导人产品管理制造舆论,转换观念。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导人产品管理模式并获得成功的例子并不多,原因虽然很多,但观念陈旧则是首要的。有的企业认为,产品管理不就是找个人来负责某个产品吗?这种观念会让产品经理陷入孤军奋战的局面。有的企业习惯了用行政命令做事,不习惯规范化、程序化的工作方式,面对产品管理流程型的运作模式仍然采用老一套的做法,破坏产品管理流程的运作,使产品管理陷入瘫痪。企业必须重视对观念的引导和转变,这决定了变革的结果是“明治维新”还是“”。
制定系统的产品管理流程、制度和规范。中国大部分企业习惯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方式,平常都是依靠下指令、听汇报开展工作。而产品管理是跨部门的运作模式,产品经理更多不是靠命令和权力,而是依靠流程、制度和规范来推动各部门高效协作,权力和命令反而会引发激烈冲突。要使产品管理顺畅运作,企业就必须通过流程、制度和规范将产品管理的每个环节穿起来,推动各部门严格遵循制度工作。
一、市场营销学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市场营销学主要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其中,理论讲授内容主要侧重于营销理论、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讲解,内容比较抽象,由于与企业实践有一定距离,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也不容易掌握,更无法直接用于实践;案例教学作为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先进教学手段,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成为沟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1]。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案例教学模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教学主要训练学生的定性分析能力,学生一般不能进行定量分析。案例一般来源于企业的营销实践,由于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案例中一般不会给出详细的相关营销数据。因此,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只能进行定性的讨论和分析,无法给出一个量化的结果。但是,企业经营得好坏要靠准确的营销数据来说明,与单纯的文字分析相比,数据更具有说服力。
2.案例提供的相关背景资料相对片段、不全面,使学生不能全面了解案例发生的背景,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以企业营销环境为例,一个企业营销决策的做出往往需要考虑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企业营销环境包括微观营销环境和宏观营销环境两大部分,仅仅宏观营销环境就包括人口、经济、自然、政治法律、科學技术、社会文化等等方面。但是,鉴于资料收集过程的种种困难,教师在编写教学案例时不可能收集到如此全面的资料,因此案例给出的信息难以反映企业经营的全貌,一定程度上影响案例分析的教学效果。
3.案例教学是一种事后分析,学生无法了解营销决策的具体后果。目前,案例分析主要是运用市场营销理论对过去已经发生过的营销行为和事件进行总结和分析[2],是一种马后炮的效果。而对于未来将要发生的问题进行决策时,学生无法了解决策的后果及对企业产生的实际影响,对方案的有效性与否无法进行判断,从而影响参与的积极性。
二、体验式模拟软件营销之道简介
营销之道是一套营销管理技能的综合训练平台,通过对企业营销管理的模拟,将企业运营中普遍应用的营销知识、工具、模型、方法与国内外成功企业的营销管理经验融入虚拟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使学生在模拟经营中快速掌握营销管理知识,从而使抽象枯燥的营销理论知识趣味化、生动化和形象化。
学生在参与营销之道实训时,学生分组组成多家企业,在软件平台提供的一个共同的模拟市场环境下进行对抗竞争。小组成员分别担任企业的总经理、技术总监、营销总监、生产总监、财务总监、渠道总监和国际总监等角色,全面体验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定价、渠道、促销的各个阶段。企业各项营销管理工作的经营决策,均由团队成员根据市场发展与竞争形势的变化独立做出判断来完成。为完成经营目标,团队成员借助所掌握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独立做出各种运营决策,包括:制定企业战略、分析市场信息、制定研发计划、产品特性设计、营销渠道建设、生产制造管理、竞争对手分析、产品定价策略、市场营销推广、经营绩效分析等等。最终通过平衡积分卡的综合评价分数来全面衡量企业的经营绩效。
营销之道通过逼真再现的商业环境和学生对虚拟企业的亲自运营管理,帮助学生掌握应对在现实中可能碰到的各种营销管理问题的有效办法,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成功中领悟真谛,增强对企业的感性直观认识,掌握所学市场营销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提升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分析决策能力。
三、营销之道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为探索营销之道软件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具体应用,根据事先制定的研究方案,选择部分班级分别作为控制组与实验组进行体验式模拟软件教学法改革对比实验。在实验组班级教学过程中,制定详细的实验教学大纲和学生指导手册,将理论授课时间由原来的45学时压缩为30学时,将剩余的15学时用于营销之道软件对抗实验,在实验之初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组建团队。在实验过程中,各团队结合所学市场营销理论知识,按照软件设定的经营环境,在特定时间内研究市场行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做出判断和制定营销决策。团队通过采用各种分析模型,进行边际分析、价格博弈、数量博弈,制定出企业的竞争战略、营销组合、销售预测,并及时结合市场变化对营销策略进行控制和调整。
此外,为提高学生参与营销之道模拟软件学习的积极性,特从制度上进行以下规则设计:一是改革现有课程考核方法,增加实验成绩比重,将实验成绩作为一项重要的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由以往的30:70调整为50:50,构建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二是采用决策团队形式,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学们组成不同的经营团队,分别扮演企业不同的管理角色并承担相应的职责,对企业各种资源进行统一指挥和调度。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3]。为检验学生对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活动,对于成绩优异的同学给予相应的奖励。
体验式模拟软件涉及企业营销决策的全过程,因此在利用营销之道软件进行教学时采取了过程导向的教学方式,通过营销全过程参与这条线将课本中各章节散落的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避免了传统教学方法中将知识割裂讲授的弊端。学生通过对营销理论在企业实践情境中的应用,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积极组织学生组队参加相关的市场营销学科竞赛,一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取得了优异的参赛成绩,即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四、体验式模拟软件教学的主要特色
相比于传统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的市场营销教学模式,体验式模拟软件教学方法主要具有以下特色。
1.实现学生、教师角色的转换,促进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体验式模拟软件教学方法,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轉换,推动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化。教师的身份和职责将不再是单一的知识讲授者,而是转变为任务的发起者、操作的指导者、结果的评判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成为新知识的主动采集者。
此外,体验式模拟软件教学采用团队决策形式,学生同时也是高度分工协作的团队成员。在团队决策过程中,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思想和智慧,能充分培养大家的teamwork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思想共鸣,从而促进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产生良好的团队协作效应。
2.能够让学生体验企业的营销管理流程,树立全局性大局观。体验式模拟软件教学方法通过构建与企业实际经营相似的虚拟情境,使学生利用模拟软件进行实战对抗演练,了解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问题在企业营销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从而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一味进行理论讲授的枯燥乏味的缺点,使学生能够切实体验企业的营销决策流程。
创业教育和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既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又是发展经济、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途径。针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是目前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创业意识强,参与创业的积极性高,针对他们开展的创业教育就具有深远的意义。如何结合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者如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市场营销 创业 教育模式
一、国内外同类工作现状
世界上最早提出创业教育概念的是柯林.博尔,他在1989年向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教育研究与革新中心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目前,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已成为许多国内外大学的必修、辅修或培训重点科目,许多一流的商学院已把创业学设为管理学硕士的主修或辅修专业。
创业教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校中亦已经成为较普遍的活动, 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 已经成为评价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质量的重要标志。美国教育部自20世纪80年起创业教育以来,立刻被职业界所接受,美国有369所大学至少开出一门创业学课程,包括哈佛、宾州大学等。一项研究表明,有37.6%的大学在本科教育中开设创业学课程,有23.7%的大学研究生教育中开设企业学课程,有38.7%的大学同时在本科和研究生中开设至少一门创业课程。
二、市场营销专业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问题
由于起步晚、缺乏经验,以及受传统观念限制等种种因素,目前市场营销专业的创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1.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创业教育应该是一门理论高度联系实践的课程。但仅就理论而言,创业教育涉及的知识面也相当广泛,涉及诸如管理、营销、财务、法律、税收乃至人际交往、商务沟通等各个方面,然而目前在营销专业课程大都集中在过于笼统单一及理论化,不利于创业教育的开展。
2.市场营销专业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
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创业教育又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对多种能力有要求并且实践性强的学科,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的理论性知识强,但缺乏实践经验,不了解市场情况,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把营销专业课程与创业课程很好的结合起来,不能很好指导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现在有些高校通过聘请了一批企业家(或创业人士)担任客座教师来解决这一问题,但由于部分创业者或企业家缺乏教学经验,未起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创业教育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
创业教育获得了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有很多非营利性组织进行创业教育的推进,他们通过开展对创业教育的宣传,从事创业环境的促进开发并提供创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逐渐形成了政府、企业、个人都广泛参与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发展明显落后,使得创业教育仅在教育层面得到发展,缺乏全社会的支持。
4.教学方式单一
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大多是参照教学大纲,把知识理论按部就班地讲给学生听,这没有立足于创业教育课程本身的特点,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市场营销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1.完成市场营销专业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由几部分组成:营销专业认知实习营销专业课程改革营销学生参与社会创业实践
(1)营销专业认知实习的重点要放在树立学生专业兴趣上,把学生就近安排到本地的各类公司销售部门,从销售终端开始,用心去观察每个产品的定价、销售等,进行同类产品的比较,调查行业从业技能。让学生明确本专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完成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树立正确的专业定位。实现了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点”的认识——市场营销到底是干什么的,市场营销在整个企业中的地位、作用和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2)营销专业课程改革。营销专业课程设置除了传统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外,相应增加创业课程:课程可以围绕商业计划书的逻辑模式展开,包括环境市场研究、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产品品牌管理、渠道管理、促销管理、沟通技巧、财务管理等课程,使学生在创业时具有各种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学中以案例互动式教学为主,并加强创业成功人士与学生的座谈交流活动。
(3)完成创业实践。这可通过三种并行的途径提高学生创业实践:一是让学生进行营销模拟演练(通过软件系统来完成),满足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锻炼了学生创业的能力;二是通过组织鼓励学生参加电子商务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竞赛,围绕一个具备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概念,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创业计划的部署,最终通过书面评审和秘密答辩的方式由评委选出获奖者。三是结合营销专业实习基地,让学生自己真正从事营销工作,实现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
2.完成创业效果评估与改进
通过对学生,尤其是毕业学生的创业活动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创业效果评估及反馈,结合社会需求,对创业课程进行改进,形成良性循环。
3.打破专业壁垒,把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文、理、工相互渗透,在课程学习时就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创业构想相结合。这种课程结构,有利于使学习者置身于创业的社会经济与人文的大背景下,引导学生关注与创业有关的一些经济社会问题。
4.引入案例教学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入现实案例。使学生通过总结创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提高对创业问题的分析与判断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与创业思维。
5.创业教育课程形式——多样化
在创业教育中,创业形式也非常重要。要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方式,把发展创业教育的构思变成现实,具体到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创业实践当中去。
(1)实践模拟式学习方式,建立校园创业园。学校也可以专门为这些商业项目建立一个数据库,让各个项目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校园内部的“商业区”;学校甚至可以为这些项目设立一个内部的“银行”,形成“现金流”,被雇用的学生还可以获得收入。当然,这些一切都要在学校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进行。
(2)高校与企业“联姻”,建立创业教育基地。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可走校企联合的模式,通过各种途径与企业“联姻”,建立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战场所。学校要制定计划,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支持这种教学实践方式。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有创业能力的高等人才的教育。创业教育既强调培养大学生的竞争能力和择业能力,又进一步要求高等教育直面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急剧变化,以创新性和创造性为基本内涵,培养大学生自觉预测变化、积极应对变化的自主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创业教育的理念与原则要转化为一种教育创新的教学实践,必须重视对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蔡伟建.高校扩招后的大学生就业之对策[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2)
[2]朱金芳.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和展望[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6)
【摘 要】分析营销模拟软件在提升学生营销实践水平中的作用,探讨建立工学结合、就业为导向的营销实训教学模式。总结传统营销实训教学模式的不足,分析营销模拟软件在市场营销实训教学中的使用效果。由此发现营销模拟软件具有很强的竞争性、互动性和体验感,可有效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营销理论知识和技巧,缩短学校和企业间的距离,毕业后尽快投入营销工作。可见传统的营销实训模式已落后于时代,需要引入营销模拟软件辅助实训教学,丰富实训教学手段,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建立高效的营销实训模式。
关键词 市场营销;实训;营销模拟软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8-0081-02
按照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要求,高职高专院校近年来更多地开始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依据,工学结合的思路进行课程设置。市场营销虽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才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企业中,才开始有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立市场营销课程和专业。但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医药市场的蓬勃发展,市场对医药销售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我校药学专业毕业生在近年也出现越来越高的销售类岗位就业比例。而在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课程设置中,与销售关系最为密切的课程就是《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学》成为药学专业学生就业前必须学习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开始愈加重视企业岗位需求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根据我校近年来在学生就业状况回访过程中的调查结果,我们发现企业对药学专业学生的营销实战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期望学生能在校期间了解并初步掌握企业在市场中营销运作的基本规律和模式,在毕业后能尽快投入实际营销工作。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市场营销学》本身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再加上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高要求。而现有的市场营销学的传统实训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已经不适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也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给营销带来了一种新型的营销实训教学方法,即利用营销模拟软件仿真模拟市场状况,为学生提供真实市场的体验机会,以期能够更快地掌握营销理论和技巧,毕业后更快地投入市场工作,从“营销生手”变成“营销能手”。
一、传统营销实训模式的不足
市场营销学的实训大致可分为校内和校外两方面。传统的营销实训模式存在理论与实践难以结合,学生所学知识仅限于书本,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的问题。校内实训以案例讨论、角色扮演为主,校外实训则以与实习单位建立实训基地的形式,由学校为实习单位提供人力资源,实习单位提供工作岗位的互利方式开展合作。
但传统的案例讨论和角色扮演实训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案例讨论和角色扮演存在演练性,有其固定模式,与瞬息万变的市场真实状况存在差距;另一方面学生的讨论分析结果不能在市场中得到验证,只能停留在书面讨论层面,学生未能有真实体验感,对市场真实状况不能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而一直被众多学校追捧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中,实习单位考虑到企业自身利益及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较少能接受无偿的参观 、考察或短时间的见习,即使是针对学生较长时间的顶岗实习,由于涉及到企业的相关商业机密,学生在企业里也不可能完全接触到该行业的方方面面的实际问题,又会牵涉到学生的安全和经费问题,未必能够提供全面的锻炼学生能力的岗位给学生,大多为初级的基础工作。不存在利益考虑的合作,较为便利的类似我校的附属医院等实训基地,也只能提供医院药学服务等实习岗位,类型单一。再加之学校方与实习单位的合作中常疏于公关,学校层面与实习单位关系的维护工作较少,导致实训基地的合作往往流于形式,难以维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共建关系,使得本应为学生实践提供极大施展空间的校外实训工作开展不畅。
二、营销模拟软件的特点
基于传统市场营销实训模式的不足,我校在《市场营销学》实训模式建设和摸索过程中,在全国范围内比较考察后,参考其他兄弟院校的建设经验,经学校招标等公示程序,于2011年底引入市场营销模拟软件,在校内建立起营销模拟软件实训室,于2012年起投入使用,目前已连续使用三年,正在逐步建立起一个能与课堂理论教学相配套、能让学生有更多互动性和参与感的实训教学环境。
营销模拟软件可以通过在平台上通过预先的数据设计,创造出企业在市场中遇到的真实环境,模拟企业营销决策的各个过程,从而达到验证营销理论知识的目的。模拟软件涵盖企业市场调查、目标市场细分、市场SWOT分析、竞争战略决策分析、产品研发、生产、包装策略、促销策略、定价策略及渠道策略等市场营销决策模式中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将全国市场划分为七大区域,在七大区域中进行营销策略模拟和演练,量化营销实验效果、充满竞争和互动性,灵活的后台控制能力、寓教于乐的开发设计,真正实现营销的各种组合模拟。
参与实验的每个学生经营一家公司,扮演公司营销总经理角色,并创建自己的品牌,可以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软件构造虚拟的营销竞争环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和执行营销决策;通过优化计算模式,以市场开拓度、市场最大份额、实际销售额、利润率和总资本的结果计算学生营销策略差距。它能真实地计算出学生的实际经营效果,将实训成绩量化呈现。丰富的教学手段,给学生的实训过程带来更多的真实体验,而不仅是简单的讨论,在现实中需要几年的决策实践过程可以压缩在几天甚至于几节课来完成,学生们通过模拟过程提高自主意识,帮助学生实践和体验竞争的环境。
三、营销模拟软件使用效果
经过三年的建设和摸索,以营销模拟软件为核心的营销模拟软件实训室已经成为我校《市场营销学》实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对学生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有很大帮助。它“将企业搬进了课堂”,模拟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的过程,课程的环节都来源于企业的真实提炼和精心设计,解决了当前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训练”的授课模式,注重学生在互动和协作中参与竞争,生动有效地训练参训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通过真实的过程问题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会在市场中使用营销工具,营销产品,提高学生解决工作问题的思维能力。
其软件的实战性、竞争性、互动性的特点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在教师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调查反馈中,师生一致认为营销模拟软件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验证营销理论知识,掌握营销基本技巧,是高职高专院校低成本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营销人才的有效途径,对学生的就业也是一种促进。
当然,软件模拟环境与现实的市场环境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与此同时,因为药品的法规限制较多,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真正以药品为营销对象的营销模拟软件,但是作为一种能够使学生更多接触市场、了解市场的重要的教学手段,营销模拟软件可以丰富实训教学手段,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在营销模拟软件的辅助下,结合课堂讲授、案例教学以及社会实践,可以更好地优化现有的市场营销实训教学体系,建立高效的、工学结合、就业为导向适合高职高专特色的营销实训模式。
参考文献:
[1]刘蕾.浅析SimMarketing软件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作用[J].价值工程,2011,(20): 213.
[2]官翠玲,杨柳青.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5):70-71..
一、“工学结合”模式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的实施困难
(一)学校方面的困难。首先,高职院校的教师一般主要是从传统理论教学模式中的院校培养出来的,很多教师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双师”素质,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教学模式,自己投入到企业之中,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等,或者学校要求教师进入企业学习一段时间,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师的投入成本;其次,为了能够联系相应的企业,学校教师的工作大量增加,例如组织用人单位面试,联系企业,解决学生衣、食、住、行等各种问题。由于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接纳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学习,有时学校还需要向企业支付相应的培训费用或者是学生的补贴,从而增加了学校的投入成本,从而降低学校的收入。此外,企业在安排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安置问题,出现学生意外伤害的时候,责任归属问题等,都需要进行合理的解决。
(二)合作企业的困难。站在企业的角度上来说,学校为企业培养、输送了企业所需要的对口人才,减少了企业人才的培训支出,一旦学生在实习期间,表现突出,被企业认为是合格学生后,可以马上签订就业协议,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但是在实际中,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时候,并不能马上就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客观上还会产生许多麻烦,例如老员工对学生的培训成本,学生待遇问题,学生发生意外情况赔付问题等,这些都是企业不愿意承担的责任。即使有的企业接受了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签订了相应的合作协议,并愿意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但是由于学生一届接着一届,协议是不可能长期稳定的。同时,营销专业的知识并非能够在短时间内转化成技能,为企业带来效益,而且接受企业培训的学生一旦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反而使得合作企业得不偿失。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
(一)创建校企创影的“工学结合”模式。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实习,可以让学生从实际中掌握商贸活动的基本流程,从中探索出市场营销技巧,以此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珠三角地区,在每年的“广交会”中,很多企业都需要招聘大量的人才,这样势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从而为高职院校带来了良机。从2005年开始,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便于“广交会”中的多个企业签订了长期的用人协议,学校每个学前组织学生到“广交会”进行一个月的实习,实习岗位主要有客房管理人员、宾馆服务人员、企业前台、会计核算人员等。学生通过这种亲身实践的机会,不仅可以得到推销、参展、外商洽谈等锻炼的机会,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相应的工资。同时学院还大力还鼓励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参与到“广交会”的实习之中,配合企业开展面试、培训、体检等工作。同时专业的《商务谈判》、《推销技巧》、《市场营销》等课程也围绕着“广交会”开展,这为学生的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考虑到学校的成本,学生结束后,学校从学生的工资中扣除一定的部分作为教师和学校的管理费用,从而节约了学校的成本。除此之外,学校还要求每个学生购买商业保险,避免学生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二)对“工学结合”模式进行合理的创新。首先,开展工商模拟实训。在各个高职院校,学生应该根据顾客的需求深入市场进行调研,然后根据调研结论,购买满足顾客需求的商品,成立虚拟企业。每个企业应该成立营业部门、采购部门、宣传部门、会计核算部门等,在校园内部摆摊销售商品。与此同时,学校应该提供场地、部分设备,教师还需要在此过程中进行全程的监督和合理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经营,盈亏自负,并从中积累营销经验,获取实践的锻炼机会;其次,开展校园超市网络营销实训。在校园内,可以建立网上超市,进行产品销售,或者是以学院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并签订有偿服务协议。在学校周围开展网站建设,提供个性化网络推广等网络营销服务。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网站建设》、《网页设计》以及《网络营销》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项目案例并结合实践,进行仿真模拟训练。为了为了能够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在实践中自主创新、自主学习,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学院针对于和企业签订了订单的学生团队,应该提供场地,并且配置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对于已经完成企业订单的学生,学院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例如增加创业学分等。
关键词:民间借贷;路径选择;模式转型;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0.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2-0002-03
一、问题的提出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命题,面对的障碍涉及土地、劳动力、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种问题。其中,资金问题是最为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量巨大,据测算,至2020年所需资金增量高达15~20万亿元(钟真真,2007)。解决如此巨额的资金需求,除了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外,绝大部分需要依靠当地的金融服务业。
然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造成目前城市与农村之间金融服务水平差距明显。近几年,我国城市金融业发展迅速, 但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仍不健全,信贷资金供需缺口较大,金融服务缺位(甚至部分地区缺失)等问题非常突出。在此背景下,在没有法律明确规范的条件下,适应各地情况的民间借贷市场近年来快速发展,而且呈现出规模化、专业化等有别于传统模式的新特点。这种介于正规农村金融借贷市场与地下金融黑市之间的市场形态,笔者借用樊纲教授(1988)的理论,将它称为农村金融的“灰市场”。
在农村资金缺口较大、金融服务不到位的现状下, 民间借贷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部分地区的融资需求, 对经营机制和理念僵硬的涉农金融机构形成竞争,促进其提高服务水平。但由于“灰市场”的政策球的特征,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是法律问题。 由于我国有关民间借贷机构的相关法律法规仍未出台, 对民间借贷中介的合法性无法确定, 因此民间借贷市场上很多行为无法依靠法律加以规范和保护。比如,民间借贷机构的融资行为与非法吸收存款、 非法集资等行为的性质难以明确加以区别;大部分民间借贷采用借条、口头交易等形式,追讨债权难以诉诸法律。
其次是金融秩序问题。部分民间借贷机构从商业银行、农信社等正规金融机构低息获得贷款,转手高息放贷,牟取利差;民间借贷的民间性和逐利性,使得部分中介对房地产、股票等领域放款过多,资金无法在农村当地形成合理流向。
再次是监管问题。民间借贷机构融资放款通常采用现金交易形式,最高可达五六十万元,这使得大额可疑现金逃避“大额现金支付系统”的有效监管,易为洗钱提供渠道。
可以看出, 快速发展的民间借贷市场正是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缺位的真实反映,这一农村金融“灰色地带”急需完善和规范。基于此,下文将着重分析民间借贷市场现有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对其发展的目标模式, 路径选择以及发展效应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民间借贷“灰市场”的传统及现行模式
(一)传统模式
传统的民间借贷形式多以个人间“一对一”的形式为主, 这是一种以信用为主的带有地缘和亲缘关系的借贷方式。传统模式还多发生在单位内部职工、亲戚、同乡、朋友、熟人之间,借贷手续也比较简单,民间借贷人(机构)基本以自有资金为主。借贷双方信用状况明确,信息透明度高,因此风险相对较小,但借贷数额和范围也比较有限。同时,由于信息的对称性,传统的放款模式多采用借据、口头承诺等不规范形式。
(二)现行模式
随着民间借贷“灰市场”发展步伐的加快,相比传统模式,现有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表现出中介化、专业化、规模化、利率多样化、融资短期化等新趋势。
中介化:在现有法律下,充当民间借贷中介机构的主体并无具体要求,个人或组织等形式均可,且没有资金准入门槛,不需要向有关部门申请。因此,活跃在农村民间借贷“灰市场”上的中介机构形式有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三种主要形式。目前,民间借贷中介机构主体虽仍以个人为主, 但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湖南的调查(周红岩、曾立平、李文政,2007)显示,现有民间借贷中介样本中,个人占67 %,企业占29 %,社会组织占4 %。
专业化:除传统的民间借贷模式外,一种新型的、具有专业化特点的“募集型”融资,在部分农村地区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组织民间借贷的新选择。 以延安地区的最新调查为例,借贷方式多采用“募集型”方式。其中,某镇大棚水产科技示范养殖场借入的50万元民间借贷比较典型:短短的3个月内筹集到所需资金,并支付18%的利息,且不确定借款期限,借出人可随时收回自己的本金。 这种方式既方便借出方资金投放,又有利于满足借入方的融资需求(雷和平、严李锁、郭明辉,2007)。
规模化:近年来,农村地区民间借贷走向规模化发展“快行道”。仍以湖南为例,调查样本中的76户民间借贷中介,2006年自有资本同比增幅为25%,借入资金比2005年增长50%,借出资金增幅达72%,利息收入增长96%, 经营规模和收入均有大幅增长。其中,从金融机构和民间的借入资金数量,2006年分别增长51%和48%,增速约为自有资金的2.5倍。
利率多样化: 当前民间借贷利率呈现多样化趋势(谢伟、熊蕾,2007)。一方面,以生产性需求为主的民间借贷利率保持在8%~20%之间;另一方面,投资性需求的民间借贷利率相对较高,多在15%~30%之间, 而少数带赌博性质的民间借贷利率最高达到了日息2%。
融资短期化:无论从供应还是需求的角度来看,保持较短的融资期限均是有利的。一方面,较短的融资期限有利于供应方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以获取更多的收益;另一方面,较高的利率也促使需求方尽可能缩短融资期限。
三、目标模式及路径选择
(一)民间借贷“灰市场”发展的目标模式
通过对目前民间借贷“灰市场”存在的问题和现行模式的分析,假定在未来城乡金融服务趋于“一元化”的背景下, 民间借贷市场发展的目标模式应该为:具备合法地位,服务范围定位于农村金融服务相对落后地区和领域的小额融资, 纳入金融市场监管体系的小型金融机构。
(二)路径选择
立法路径:通过国家立法形式逐步出台民间借贷相关法律和管理条例, 将民间借贷纳入法制化轨道,为民间借贷活动构筑一个合法规范的平台。具体内容应重点包括: 设定准入门槛; 对具有从业资格的中介机构发放牌照;对放贷业务进行明确规定;对民间融资交易实行登记或报备制度; 对资金用途加以限定;对借贷合同中的金额、利息、期限等内容加以细化,设定利率浮动的范围。
监管路径: 由于民间借贷市场监管难度较大,因此需从制度、技术等方面加以保证。在制度上,通过牌照发放、登记报备、大额备案等制度设计,保证监管部门实时、 及时掌握民间借贷市场的动态信息。并保证投诉、举报等渠道的畅通,对风险及时预警。在技术方面, 应逐步建立起民间借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通过对中介机构历史行为的监测数据预测判断其潜在风险。 监测指标应涉及民间借贷中介的资金投向、利率水平、借贷期限、借款形式、抵押或担保形式,以及借款偿还情况等。
吸纳路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时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这是国家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新方针和新要求。因此,未来城市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将逐步由“二元”结构走向“一元”格局,在现有金融服务供给失衡的情况下发展壮大的民间信贷“灰市场”, 今后的生存空间将逐步趋窄, 民间借贷机构也将通过入股、融合等路径,成为商业银行(农业银行等)、农业发展银行、农信社、农村金融合作组织、小额贷款机构、邮政储蓄、村镇银行和社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有益补充。
民间借贷市场完成转型的根本和前提是发展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保障资金供给和合理配置。在城乡金融服务“一元化”趋势的大背景下,转型的过渡路径应坚持“疏”、“堵”、“融”的三位一体:
“疏”是指拓宽民间资本参股正规金融机构的渠道。在大型金融机构组建时,可以考虑放宽对参股对象的限制,吸收部分民间资本。同时,积极发展规范的直接融资市场,减少中小企业对民间借贷市场的需求。
这里的“堵”不是简单的通过限制准入、关停并转等行政途径控制其发展,毕竟,民间借贷市场目前对正规金融体系起着不可或缺的补充和完善作用。这种自下而上的发展形态一定有其存在的基础(家庭联产承包制便得益于农民的这种创造力)。“堵”是指对潜在风险较大、 影响农村正常金融秩序的民间借贷行为,如以洗钱、非法集资、炒房、炒股等为目的的借贷活动。
“融”是过渡路径中最重要的形式。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民间借贷机构可逐渐向正规的地方小型金融机构转型;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后,部分中介机构还可入股由商业银行、 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总之,将民间借贷“灰市场”这种中间形态逐步正规化,“融”入农村当地的金融服务体系。
四、转型效应分析
转型中的民间借贷市场将逐步成为地位合法、地域化(在金融服务仍相对滞后的农村地区, 补充“三农”资金)、小额化和短期化、补充性的地方小型金融机构。 农村地区的民间借贷市场转型将产生的积极效应如下:
1. 对民间借贷“灰市场”采取渐进式转型,一方面可有效弥补农村地区的资金缺口, 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正规农村金融机构的改制、转轨,以及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创造条件。
2. 通过合法化途径将民间借贷“灰市场”纳入正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可有效抑制“地下钱庄”等非法金融机构的生存空间,也可使潜在的高利贷、非法集资、非法揽存、借贷纠纷等问题有法可依。
3. 通过吸纳、融合等路径将民间借贷市场“融”入当地金融服务体系,可有效监管资金的流量和流向,有利于引导资金用于支持当地的新农村建设。
4. “疏”和“融”的转轨过程中,还可通过形成同业间的良性竞争,有效激励现阶段具有垄断地位的农业银行、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模式、服务理念等方面的改善。
5. 通过转型,民间借贷机构还可发挥地域性、灵活性等特点,有效满足农信社等金融机构遗漏的服务目标人群的信贷要求。如农户受期限、金额、抵押物等限制而出现的资金缺口, 就可由民间借贷市场来补充。
6. 通过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和规范,可逐步掌握当地各借款人的信用记录, 为建立农村地区信用体系提供信息基础。
参考文献:
[1]樊纲. 灰市场理论[J]. 经济研究,1988(9).
[2]雷和平,严李锁,郭明辉.延安民间融资走向专业化[N]. 金融时报,2007-06-25.
[3]王长德. 民间借贷亟待规范化管理[N]. 金融时报,2007-11-22.
[4]谢伟,熊蕾. 湖南湘潭民间借贷渐成农村短期融资主渠道[N]. 金融时报,2007-06-25.
关键词:电力市场;市场营销;电力经济电力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与此同时,电力资源又是一种具有特殊属性的商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内电力市场的逐步构建和完善,电力资源开始全面进入市场,并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进行生产和销售。对于国内电力企业来说,构建市场营销模式同样十分重要。
一、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点
1.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基本内涵。市场营销(Marketing)又称为市场学、市场行销或行销学。简称“营销”,台湾常称作“行销”;是指个人或集体通过交易其创造的产品或价值,以获得所需之物,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过程[1]。对于市场营销概念的理解集中于两方面,一是动词的含义,指企业的具体行动或活动,旨在为企业谋取利润或者获取经济效益。二是名词的含义,是指研究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或行为的学科,称之为市场营销学。
2.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主要特点。许多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对于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进行了深入、细致、全面地研究,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研究结论。笔者将这些结论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提出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企业营销活动是创造、传播、传递和交换对顾客、客户、合作伙伴乃至整个社会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机制和过程。因此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涵盖了整个过程,是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它集中研究企业的内部管理、市场定位、价格定位、消费群体定位等经营管理策略,而这些共同构成了企业经营发展的整体。
二是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以企业整体效益提升为根本。企业实施营销行为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产品或服务的销售,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整体提高。因此,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重点也在于如何通过营销行为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无论是营销战略的制定、营销渠道的构建、营销效果的考核等等,都要围绕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这个核心目标。
三是市场营销理论对于提高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市场营销理论对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能够有效地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将经营管理活动的重点转移到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问题上来。通过实施营销活动带动企业整体发展模式的创新。
二、 现阶段国内电力企业实施市场营销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现阶段国内电力企业在实施市场营销活动中主要存在着如下几方面主要问题。
1. 市场营销模式构建不完善。应当说,电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进入市场和采取市场化经营的时间并不长。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电力资源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产物,根据经济发展规划随时进行生产、传输和资源配置,价格的制定也完全取决于计划经济体制,不需要考虑市场和商品的定价机制和因素。这种完全依靠计划经济体制的定价方式,忽视了企业生产成本及扩大再生产的实际需要,给国内电力企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2]。
随着近年来国内电力企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资源开始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进入市场,电力企业也应当顺应市场变化的需要,构建全新的电力资源市场营销模式,而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不利影响,许多电力企业都没有完全构筑起适应市场需要的电力资源市场营销模式,这是现阶段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2. 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理念与企业生产成本控制之间联系不紧密。笔者认为,现阶段国内电力企业在树立市场营销理念和构建市场营销模式的过程中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市场营销理念与模式和企业生产成本控制之间联系并不紧密。虽然企业市场营销模式侧重于产品或服务的销售,但是并不意味着与生产环节毫不相关,相反则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应当充分尊重市场对电力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根据市场变化的需要来调整生产方式和生产总量,避免重复性生产和产能过剩。因此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模式就与生产成本控制等生产活动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而现阶段国内许多电力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模式的过程中却忽略了与电力资源生产模式的有机整合。
三、对于我国电力企业构建现代市场营销模式的建议和思考
笔者认为,对于我国电力企业来说,构建现代化的市场营销模式主要应当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 切实树立科学的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现阶段对于我国电力企业来说,应当切实树立科学的现代市场营销理念,自觉抵制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于电力资源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刚刚或正在经历转制、破产、兼并重组等的电力企业来说,更是要在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注重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深刻认识到电力资源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将市场营销模式与生产成本控制紧密结合。对于国内电力企业来说,要在构建市场营销模式的过程中充分注重产销结合,根据电力资源的市场消费需求和消费现状,合理地调节生产总量,同时在推进市场营销的过程中结合生产成本核算机制,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能力和水平。建立市场营销执行效果考核机制。国内电力企业的另一项主要任务是建立有效的市场营销执行效果考核机制,阶段性地对本企业在本地区市场内实施的电力资源营销活动的效果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及时修正和完善市场营销模式。(作者单位: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